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157-02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经筌卷九     宋 赵鹏飞 撰
   宣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故不书即位而宣书即位义同桓公然桓之弑隐
 也桓实与其逆而遂之弑恶也宣不与焉此所以不
 去王以别轻重也噫观乎此春秋之旨微哉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卷九 第 1b 页 WYG0157-0254b.png
 诸侯娶元妃以奉宗庙非苟结私党以济其恶也弑
 太子立宣公绝姜氏皆仲遂与敬嬴之谋今谋既济
 矣独虞姜氏在齐有以谋鲁也故宣公即位坐席未
 温而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其为谋不其迫哉盖齐惠亦负篡弑之恶故不暇责
 鲁特患姜氏有言于惠公也今既逆齐女而归则惠
 益亲鲁姜氏有言惠有所不信耳故得妇姜则宣公
 之位定敬嬴公子遂可以高卧无虞故圣人书曰公
卷九 第 2a 页 WYG0157-0255a.png
 子遂如齐逆女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书公子遂是
 娶齐之谋本于遂也书妇姜诛敬嬴也妇者有姑之
 称姜氏既绝而归齐妇安得姑书妇姜所以见妾母
 专政而娶齐之谋遂与敬嬴同之也显则诛仲遂隐
 则诛敬嬴吾是知春秋之旨不可以浅浅求之而说
 者讥公丧娶且不亲迎失礼而已春秋岂责礼于弑
 逆之人哉直探其心而诛之然后为得其罪
夏季孙行父如齐
卷九 第 2b 页 WYG0157-0255b.png
 拜成婚也前年夫人姜氏归于齐季孙行父如齐今
 夫人妇姜至自齐季孙行父复如齐前日绝其姑今
 日贺其妇妇姑均齐女也姑恶视之母则绝之妇倭
 之夫人则贺之倭诸大夫立之也恶及视诸大夫杀
 之也杀者绝而立者贺其为谋皆出于大夫大夫之
 横一至是邪鲁固无君矣齐侯之为齐侯其亦有心
 腹肾肠乎欲绝者听其绝欲贺者听其贺均齐之女
 耳哀姜何不幸而妇姜何幸也圣人书之不苟诛鲁
卷九 第 3a 页 WYG0157-0255c.png
 亦所以责齐矣齐岂不知其故哉盖同恶相庇虽知
 其见侮而莫敢诘也左氏以为纳赂以请会且既会
 而后取济西田苟先纳赂则既会之后安得济田之
 赂也不求其故妄意之矣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春秋诸侯礼乐刑政动拟天子不知其有势不可得
 而拟者亦彊为之吾窃嗤其然古者大夫命于天子
 春秋之世自命矣大夫有罪寘之司寇春秋之世自
卷九 第 3b 页 WYG0157-0255d.png
 杀矣命大夫杀大夫犹可为也而放大夫诸侯岂得
 为之天子四海为家大臣有罪而法不至杀则放之
 于荒裔措诸恶地而俾之自新舜放驩兜于崇山是
 也晋诸侯耳越晋境则为他国安得荒裔而寘之今
 放之于卫卫邻国也使甲父而贤则是借贤于人若
 其不贤则卫安肯容之晋放之而卫释之晋何以责
 卫哉卫岂晋之荒服乎古者大夫有罪则待放于境
 待放者去之别名也舜放驩兜放之者置之别名也
卷九 第 4a 页 WYG0157-0256a.png
 今甲父不待放而君放之是置之于卫也若曰无去
 是云尔卫非晋地安保其无去是哉此诸侯之谬政
 而可笑者春秋书之以著其僭且谬也以杀大夫之
 例求之则称国以放放无罪也甲父之无罪不可得
 而知而左氏以为河曲之战不用命且河曲之役于
 今七年矣岂至是而后责其不用命邪无其事实而
 彊合附会甚矣曰放无罪足矣不必问其故也
公会齐侯于平州
卷九 第 4b 页 WYG0157-0256b.png
 平州之会齐志也左氏以为定公位且子卒而姜氏
 归则宣既立矣改元即位又娶于齐行父且如齐拜
 成婚则公之定位已久何至是而后定哉齐惠盖以
 宣之立皆齐之赐也故为平州之会要公而责赂焉
 桓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郑志也宣公会
 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齐人取济西田齐志也其
 文义自相属左氏徒见行父如齐在未会之前因以
 为求定公位不知行父如齐拜成婚尔何与于今日
卷九 第 5a 页 WYG0157-0256c.png
 之会哉今日之会齐要鲁以求赂也与会郑伯之意
 同平州齐地岂鲁会齐不即鲁地而即齐邪即齐地
 则齐为志也审矣
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公子遂如齐致赂也鲁致之而书齐取齐欲之也齐
 惠之罪实与鲁均尚何辞而胁鲁责赂哉徒以恶视
 之死出姜之归有以负齐也既为平州之会而取济
 西田则出姜之恨无以伸恶视之冤无所诉反亲怙
卷九 第 5b 页 WYG0157-0256d.png
 雠贪利党逆凡以辅篡逆之势结不义之援而已内
 固私党外得重赂是二利也宜齐惠乐为之而不顾
 死者之冤生者之恨也鲁挈田赂齐而免讨逆之兵
 成婚姻之好是亦两得矣齐有二利鲁有两得所𫉬
 略相当然出姜二子何负于齐周公疆土何轻于鲁
 哉王法不行齐鲁不胜其幸尔不知百世之后有春
 秋之法也书曰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齐人
 取济西田其奸心恶迹可逭乎
卷九 第 6a 页 WYG0157-0257a.png
秋邾子来朝
 滕子朝桓公说者以为朝弑君之恶而贬书子今邾
 子朝宣公亦弑君之恶何以不贬书男乎吾以是知
 滕子自贬之说于是有据邾自僖文之世屡为鲁所
 虐至是因宣公之立而求成焉故来朝然十年而公
 孙归父伐邾取绎春秋之世小国之事大国盖亦难
 矣朝亦被兵不朝亦见伐一咈其欲则兵甲从之岂
 特邾乎滕杞小国皆然矣
卷九 第 6b 页 WYG0157-0257b.png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楚庄真天下之奸雄也其为谋非暴横陵虐而取诸
 侯盖亦达天下之势以渐而蚕食者也吁可畏哉前
 日灭庸之役首结秦巴以侵中国之西今日侵陈侵
 宋又结郑以侵中国之东未得秦巴则不及庸未得
 郑则不及陈宋必秦郑既服则东西之势合羽翼之
 谋成而后趋中国观诸此楚之为谋非浅浅者初不
 见其伐秦伐巴而巴秦服不见其伐郑而郑服其为
卷九 第 7a 页 WYG0157-0257c.png
 政必有假仁仗义而怀秦郑巴人之心者吾窃为中
 国惧晋灵不君赵盾方有异志诸侯何恃哉彼虽救
 陈伐郑能挫楚之锋乎宜楚庄得以成其霸也然所
 以成楚之势者郑也故贬称人
晋赵盾帅师救陈
 赵盾以大夫而尸诸侯之事春秋无贬词盖霸者不
 作楚方跋扈不得已而与盾也盾不救则陈宋为楚
 矣然书救陈而左氏以为救陈宋诸儒沿之以为阙
卷九 第 7b 页 WYG0157-0257d.png
 文非也此又左氏附会意陈宋均受兵盾安得救陈
 而不救宋也此盖意之而妄加其文耳且楚之伐宋
 必越陈而后及宋故救陈则宋自解何用分兵而两
 救哉然则此盾之谋欤非谋也势也左氏不达势而
 谬生救宋之文诸儒从之误耳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
 赵盾救陈未返而次于棐林四国之君会之伐郑然
 救陈书盾而伐郑书师何哉是则春秋之法也救陈
卷九 第 8a 页 WYG0157-0258a.png
 者盾一人而已不名无以知其为盾伐郑者四国诸
 侯会之以一大夫而主四国之君不可以训故书曰
 晋师不以大夫抗诸侯也然则贬盾欤曰不可得而
 贬尔变文书师所以予其救中国之功不斥书盾所
 以存君臣之义楚势方张中国无霸主诸侯不相为
 用则折焉而为楚矣幸盾能修文襄之绪而救陈伐
 郑焉必责正义而诛之则诸侯何所宗中国何所恃
 哉故不得已而予之然直以四国之君而会晋赵盾
卷九 第 8b 页 WYG0157-0258b.png
 则君臣上下之分无以立故变文而书师焉权以与
 其功正以定其分权正并用而春秋之法存乎其间
 愚因是而知春秋非圣人不能修也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
 穿盾之党也彼见盾执国权主诸侯而已无寸功焉
 以为秦于晋为世仇也于是帅师侵崇崇秦之与国
 也侵崇无损于秦无益于晋所以然者盖无事生衅
 以立已功也立功所以媚盾而固其宠焉宜其见信
卷九 第 9a 页 WYG0157-0258c.png
 于盾而成其弑逆之恶也要功生事之臣果可亲乎
晋人宋人伐郑
 前日伐郑书师善其救中国也今日伐郑书人恶其
 不能服郑而徒弊中国也服郑之本在德其次莫如
 力赵盾何德以服人哉而力又不足宜郑人望望而
 去之何以伐为伐之卒不能得郑而为宋生敌故明
 年有大棘之战而华元就𫉬者晋之罪也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
卷九 第 9b 页 WYG0157-0258d.png
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大棘宋地郑伐宋也郑伐宋而以宋主之春秋被伐
 者为主例之常也楚未尝伐郑郑穆无衅而从楚晋
 再伐而不反固已悖矣今乃为楚伐宋附荆蛮而戕
 中国可胜责乎然伐宋者楚也楚子不出责胜于宋
 而能败其师获其将者楚之力也然则郑用楚师何
 以不书以盖楚卑之非郑以之也故以郑自将其师
 为文然揆其力郑必不能独败宋师而不赖楚春秋
卷九 第 10a 页 WYG0157-0259a.png
 书获者七惟哀十一年获齐国书与此获华元书败
 绩盖兵将俱没也华元兵败身获而无贬辞伤其力
 不敌而责晋之不救也书败书获甚楚郑也然归生
 有今日之功而郑灵受异日之祸战功何足多哉战
 功者横逆之阶也则郑之胜而得祸不若宋之败未
 必不为福也华元之败不失为贤大夫圣人伤其败
 而无贬辞信乎圣人之门不道战功也
秦师伐晋
卷九 第 10b 页 WYG0157-0259b.png
 秦晋自河曲之战于今七年无疆场之虞盖亦厌战
 尔赵穿邀尺寸之功无衅而侵崇无损于秦而犯秦
 怒秦于是有报怨之师书秦曰师曲在晋也伐者问
 罪之名侵者剽掠之计以剽掠待晋而以问罪待秦
 圣人之不与晋明矣于时秦盖睦于楚幸秦不连楚
 而伐晋使秦楚共而为是谋晋其殆哉初而侵崇不
 徒无损于秦且何益于晋而今日受兵晋能无伤乎
 是穿结虚怨而晋受实害也穿之罪不胜诛矣
卷九 第 11a 页 WYG0157-0259c.png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大棘之役晋视宋若秦越而不加救援兵败将获亦
 云伤矣今乃区区搂三国之兵以侵郑岂能克郑哉
 徒塞宋人恸哭之请而慰其败衄之伤也于时赵盾
 逆机发在旦夕何暇为诸侯谋然闻其伤而不加恤
 则惧诸侯有离心逆机动则四邻合而扼已也故为
 黾勉之行侵郑而已何名为报大棘之辱哉圣人疾
 之贬而书人不可谓将卑师少也
卷九 第 11b 页 WYG0157-0259d.png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之作凡以暴天下之隐情而诛乱臣贼子之心
 也若夫善如颜闵恶如桀蹠妇人孺子皆判其是非
 何赖夫春秋赵盾之弑君藏奸匿谋其状甚晦不惟
 当时惑之后世有所不白学者不信圣人而信浅丈
 夫口耳之论更以为贤吾所不晓且弑君者赵穿而
 春秋书曰赵盾圣人岂以弑逆之罪诬君子乎弑君
 者穿之手而盾之心尔盾将弑君而假手于穿穿盾
卷九 第 12a 页 WYG0157-0260a.png
 之孚也受盾之赐则惟所驱之是亦鹰鹯之用尔彼
 欲得禽者岂鹰鹯哉舍盾而治穿穿固受恶无辞而
 盾之奸得为君子春秋岂不失贼乎书曰晋赵盾弑
 其君夷皋穷恶之首而诛其心也以此防民后世犹
 有假手于人以行其篡逆之心如司马师之用贾充
 者且高贵乡公之弑实贾充成济手刃之陈泰请杀
 充以戒恶而师不忍其事与盾之不杀穿者何异后
 世其亦指贾充为弑君而以师为贤哉说者乃曰盾
卷九 第 12b 页 WYG0157-0260b.png
 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以是得弑君之罪且裴
 度相敬宗当国秉政于时苏佐明弑敬宗而立文宗
 度不知之非独不亡亦不讨贼后世其亦指裴度为
 弑君可乎圣人不责人于无心苟无是心而妄以其
 罪加之是诬人也虽罗织之吏有所不忍而谓圣人
 为之乎赵盾弑君其罪既白学者胡为废经任传妄
 以贼为贤耶吾援魏唐之事非以證经也古今固殊
 而人情则一以后世之事而酌古人之情则赵盾之
卷九 第 13a 页 WYG0157-0260c.png
 情见矣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

 鲁之僭郊天不从而人不允鲁必为之郊牛之变皆
 天示之谴也卜而不从者四鼷鼠食牛者三牛口伤
 者一有变而不郊者四犹三望者三免牛者一免牲
 者二礼不中节人鬼不享况上帝乎鲁不自咎其僭
卷九 第 13b 页 WYG0157-0260d.png
 必将用之凡郊之不从牲之变故皆非人力所能为
 也且鼷鼠食牛岂人所能治皆天殃也而说者责其
 养牲不谨是责罪于庖人而奖借于鲁侯也不惟失
 人之意且违天意矣今郊牛口伤而改卜牛是宣公
 不识天谴而犹改卜也牛又至于死则天意不欲鲁
 郊审矣不郊而犹三望是不僭于天而僭于地天地
 岂有异理天所不享地安得享之左氏曰不郊无望
 可也是为得之馀义见僖三十一年
卷九 第 14a 页 WYG0157-0261a.png
葬匡王
 四月而葬非礼也
楚子伐陆浑之戎
 楚之伐陆浑其谋深哉墨陆浑在伊洛之间逼近王
 城楚于陆浑无丝发之憾庄王之兵非疾陆浑也盖
 将撼周鼎焉呜呼庄王之意在图霸而不知霸业以
 尊周为义舍尊周无以令诸侯而庄王首犯天下之
 忌其不能霸诸侯而徒为戎首无足怪者彼其假伐
卷九 第 14b 页 WYG0157-0261b.png
 戎之名以窥周室宜得重贬而今书楚子何哉曰书
 楚子所以深诛之也春秋于楚尚有渐进之意不忍
 即外之也不然将以不治治之矣楚本鬻熊之后而庄
 王楚之贤君也宜少知大义而反干犯上之诛故书
 曰子若曰五等诸侯而为是举盖以中国之法诛之
 也若然则春秋之法安可以例求之
夏楚人侵郑
 霸者之服诸侯德义而已庄王之兴兵未尝及郑而
卷九 第 15a 页 WYG0157-0261c.png
 郑归之今伐陆浑之戎而观兵于周所履不正而为
 谋不顺晋亦未尝偪郑而郑叛楚归晋则信乎德义
 者霸主之基也既以不义而失郑矣乃区区以兵侵
 郑君子不以为责叛是侵掠中夏而已故曰楚人侵
 郑书人书侵其诛楚之法重矣
秋赤狄侵齐
 僖文之世岁有狄患至文十一年叔孙得臣败之于
 咸狄患顿息狄衰而赤狄兴焉赤狄隗姓潞甲及留
卷九 第 15b 页 WYG0157-0261d.png
 吁皆赤狄也其族类实繁今其侵齐始见于经周衰
 王政不纲职方氏失其职散处四方固不能驱而出
 之四海之外也然有霸者作顺则抚之逆则灭之俾
 不为诸侯之患足矣今晋政内乱赤狄陆梁于东楚
 人跋扈于西晋不能治也彼其侵小邦犹曰蜂虿而
 已今直犯大国其可忽乎彼盖以齐负弑逆之罪蚍
 蜉蚁子均可以撼摇之故肆其毒焰蔓延以蚕食焉
 二年之间而两侵齐境齐何慊于赤狄哉徒以西邻
卷九 第 16a 页 WYG0157-0262a.png
 于赤狄而且负不义之愆也呜呼不顺之人无人不
 可以藉口而陵之况邻国乎虽然赤狄之患亦不可
 长也
宋师围曹
 棐林之会宋曹同伐郑间一岁而宋师围曹宋曹之
 憾无问其故而晋之不能辑和诸侯审矣今内有赤
 狄之患外有荆楚之彊诸侯惟缔交一心协力而抗
 之然后得以少安今内自生敌国诸侯交恶而志不
卷九 第 16b 页 WYG0157-0262b.png
 一此楚人之幸而中国之忧也彼宋曹不忧乎外而
 交争于内是自危也楚人不乘隙而为卞庄子之计
 幸矣然圣人书之非苟责宋曹实罪晋也晋能宗诸
 侯则宋曹无今日之围矣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
 葬不月阙文也安有丙戌卒而丙戌葬无是理矣诸
 侯五月而葬今十月卒则葬在三月之间尔郑之速
 葬者归生之谋也归生将不利于嗣君故速葬而成
卷九 第 17a 页 WYG0157-0262c.png
 其逆焉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
取向
 平非齐鲁之所宜与也齐惠鲁宣何人哉已不自揆
 而责人以平君子哂之周礼有调人谐和万民之难
 合方氏除邦国之怨恶则平者固君子之事也惟义
 故能平人之不义已为不义之渠何以诘人之不义
 哉莒郯有疆场之怨能直已而平之二国何辞而不
卷九 第 17b 页 WYG0157-0262d.png
 屈惠宣负大逆之名于天下小人耻之冒腼颜而平
 莒郯宜莒郯之不肯也今夫市有两人斗盗攘臂而
 解之彼有死而已岂能服于盗哉盗不解斗将自止
 盗而解之是激两人之怒而益其斗也盗既解而不
 止则亦莫不怒因奋击而攫其金焉是盗之常情尔
 惠宣之平莒郯何以异此莒人不我从因伐莒以取
 向初以义平人而以利终之则其初果诚于义哉小
 邾射以邑归鲁鲁使大夫盟之辞曰使子路约我无
卷九 第 18a 页 WYG0157-0263a.png
 使用盟夫不信歃血之盟而信子路之一言以子路
 之义存焉尔故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
 两怨相雠能以片言折之者惟义而已推子路之义
 居莒郯之间莒郯将拜伏听命之不暇尚安有不肯
 之违哉彼惠宣均不义之徒宜其不能平二国也然
 莒不肯齐不伐公独伐之盖主是平者鲁也宣耻于
 不肯则不能无怒故因伐而取邑焉则其恶尤出齐
 惠之上信乎其为宣公也春秋讳内恶而此辞烦不
卷九 第 18b 页 WYG0157-0263b.png
 杀略无隐避之文圣人于此盖诛之重矣向在莒鲁
 之间隐二年莒人入向向遂灭地属莒至是为鲁所
 取焉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春秋书弑逆之事罪恶有轻重睹文生义圣意自见
 而学者癖于左氏以其辞艳而富事新且奇多叛经
 而从之吾不恶其喜新奇而患其失圣人之旨而逸
卷九 第 19a 页 WYG0157-0263c.png
 罪人则春秋之法不著于后世也如赵盾之事既不
 可信彼亦自疑其不信也于是托仲尼称董狐之直
 以实其说使其说之近义虽不假圣人而传若其非
 也虽冒以尧舜文武之所为识者必将辩之而况托
 为传闻之论乎归生之罪在所不必言而左氏载食
 鼋之事其迹甚诬世岂有一馔之隙而谋弑君哉不
 经甚矣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矣学者不以经而学经乃信口耳浮
卷九 第 19b 页 WYG0157-0263d.png
 华之论此吾所以辩之也
赤狄侵齐
 义同前
秋公如齐公至自齐
 公七年之间凡五如齐公之立虽齐之赐今位既定
 矣齐固无德于鲁也何求于齐而屡朝之盖平州之
 会齐人求赂鲁割济西田久在齐则齐丰而鲁瘠鲁
 固弱于齐也今又失是田则何以为国乎故屡屈而
卷九 第 20a 页 WYG0157-0264a.png
 朝齐者请是田也十年济西之田归而齐侯元卒公
 复如齐拜田且吊焉顷公即位则公不复如齐矣用
 是知公之五如齐凡以为是田也屈已以赂之折节
 以求之以已不正而已宣公以位为荣吾见其以位
 为辱也
冬楚子伐郑
 楚前日侵郑书人书侵而今日伐郑书子书伐圣人
 轻重之法未尝不与人为善人之为善虽荆蛮且与
卷九 第 20b 页 WYG0157-0264b.png
 之而况君子乎楚伐戎逼周而郑归晋则侵郑为曲
 故贬书人今郑弑其君诸侯不问而楚伐为有辞虽
 楚兵之兴志于得郑非为讨罪而来也然其兵之压
 境未必不以是为辞圣人亦因其辞而权与之非予
 楚也责中国也晋亦负不义之恶尚何辞以正郑哉
 然使楚得以藉口而为义则夫与楚子者责晋重矣
五年春公如齐
 义同四年
卷九 第 21a 页 WYG0157-0264c.png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高氏齐之望也管仲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则高
 氏盖世秉齐政公至自齐而高氏固来逆叔姬则固
 在齐已求婚于公矣齐君要鲁而利之齐臣要鲁而
 娶之君臣所以胁鲁者以鲁有负于齐也输田于君
 纳女于臣鲁之辱大矣宣公尚以位为荣乎不若茕
 然匹夫无是辱也诸侯嫁女于大夫以大夫同姓者
 主之而高固来逆于鲁公自主之也以诸侯下敌大
卷九 第 21b 页 WYG0157-0264d.png
 夫其为辱甚矣
叔孙得臣卒
 得臣于宣盖有援立之功文十八年与公子遂并如
 齐归而杀恶及视绝出姜而立宣公得臣与有力焉
 则今之卒宣公其无念乎仲遂卒适祭祀于太庙则
 为之去籥卒事得臣之卒幸而不在有事太庙之日
 故其异常之礼不得见于经然其待仲遂之异则待
 得臣不能不优矣呜呼隆私恩而背公义轻正礼而
卷九 第 22a 页 WYG0157-0265a.png
 重逆党是宣公之心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婚姻之礼世有常经而婚义有亲迎无反马议礼者
 当从婚义为正女既嫁远于父母岁一归宁父母殁
 则以卿行所以笃亲亲之义今子叔姬未踰年而来
 归宁礼固疏矣而高固委质于齐非君命不出境前
 日来逆叔姬犹曰亲迎也今从叔姬来此何礼哉内
 废君臣之义外紊婚姻之礼春秋之世礼义销亡非
卷九 第 22b 页 WYG0157-0265b.png
 特高固为然春秋盖因高固以示讥而垂后世之戒
 云
楚人伐郑
 前日伐郑圣人以讨逆予之故书子今之伐郑则是
 陵虐中国而已故书人圣人褒贬无私焉无谓前日
 之是而盖其今日之非也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晋成之立得郑而失陈郑所以来归者以郑襄继故
卷九 第 23a 页 WYG0157-0265c.png
 而立晋成亦继故而立同恶相求尔而陈所以从楚
 者以楚之彊而晋权在赵盾度其不足以庇已也晋
 内不修德以来诸侯而徒恃兵以服陈果能得陈乎
 今盾及卫孙免侵之亦然尔黑壤之盟陈卒不与其
 后乍归晋而楚又伐之陈复为楚有陈特视其彊弱
 以决从违之计实非心服也晋楚争陈自此始故圣
 人详录之以见中国盟主之不足恃也不书帅师将
 尊师少尔公羊以为赵盾弑君而复见其意盖以弑
卷九 第 23b 页 WYG0157-0265d.png
 君之贼复见明盾非弑也翚遂庆父宋万齐商人皆
 复见亦谓之非弑可乎其说疏矣
夏四月
秋八月螽
 书灾也
冬十月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良夫之来为晋求鲁也鲁宣以援立之赐事齐而外
卷九 第 24a 页 WYG0157-0266a.png
 晋晋成立将求诸侯以兴霸业惟卫久睦于晋伐宋
 郑侵郑侵陈卫无不从役鲁宣未尝与晋人之会盟
 征伐也故晋将为黑壤之会而俾卫求之文十三年
 晋为新城之役于时鲁睦于晋而为晋求卫卫成从
 之遂同新城之盟今卫成睦于晋而为晋求鲁鲁何
 辞而不从哉故冬遂同黑壤之会交相求以尊盟主
 所以外楚而为自安之计也故圣人与之无贬辞焉
 然卫成之君卫使良夫来聘足矣安事乎盟盖晋之
卷九 第 24b 页 WYG0157-0266b.png
 责卫也笃而鲁之比齐也深使鲁阳许卫而阴外晋
 则卫必得罪于晋故盟之以固其会晋之心也至黑
 壤之会则公亲会之盖重夫渝盟于卫欤
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大旱
 书云莱夷作牧禹贡青州之域也齐居于青则莱夷
 必为齐患矣为齐患而鲁会伐之鲁侯之服役于齐
 固矣鲁民何负而从齐役邪君负于齐而民偿之为
 鲁民者何不幸哉为齐伐莱而书曰至自伐莱彼何
卷九 第 25a 页 WYG0157-0266c.png
 功于鲁而饮至于鲁庙宣公必有以诬其祖矣传曰
 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则大旱者伐莱之谴欤书曰大
 旱则不雩或雩而不雨不雩则无志乎民雩而不雨
 是宣公之恶闻于天也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晋自文襄既没灵公不君霸业不振政在大夫诸侯
 不咸成公立于今五年始谋黑壤之会合诸侯同外
 楚以尊中国圣人盖许之故内外皆爵无贬辞焉左
卷九 第 25b 页 WYG0157-0266d.png
 氏设经外之文以会为盟谓晋人止公公不与盟故
 特书会吾窃嗤其诬而诸儒往往指以为说不其迂
 哉且阳谷之会齐不肯盟季孙行父则书曰齐侯弗
 及盟平丘之会公不得同歃则书公不与盟今经无
 其文而左氏妄生此说学者信之过矣借使有之而
 春秋不书后世无左氏之说则学者何自知实盟而
 会晋侯止公而公不与盟也圣人作经必不如是之
 晦识者学经当以经为正以传求经固已惑矣况反
卷九 第 26a 页 WYG0157-0267a.png
 以经明传邪信是说则春秋之旨紊不可考矣
八年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将君命无反无留礼既受命君言不宿于家无留也
 聘未至不幸而卒则以尸造于朝介将事无反也公
 子遂如齐至黄有疾遂反则是废君命矣以疾而复
 犹曰避疾事有甚于疾者亦何所不避哉是以圣人
 不书疾若曰有故即反无君命也昭公如晋有疾乃
卷九 第 26b 页 WYG0157-0267b.png
 复公自行非君命故明书其疾而此有疾不书疾其
 旨远矣凡以责人臣将君命虽有故不当避也
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
 有事于太庙常祭也讥不在祭故不书名所讥者仲
 遂卒而犹绎绎而复去声也仲遂不曰公子承上文
 也曰仲遂者字也讥世卿尔孙以王父字为氏而遂
 之孙曰仲婴齐是也故其卒书字以著张本亦犹公
 子季友卒其后为季氏也成十五年书仲婴齐卒婴
卷九 第 27a 页 WYG0157-0267c.png
 齐无事业见于经而书卒者为仲遂书也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绎者祭之明日享宾也商曰肜书所谓高宗肜日是
 也周曰绎诗所谓丝衣绎宾尸是也万者干舞也干
 舞无声籥者羽舞吹籥卿佐国之股肱股肱或亏何
 痛如之古者卿大夫卒则君为之罢朝减膳彻乐以
 示其戚则仲遂之卒享宾可已而不已也故曰犹绎
 焉既绎则于遂宜疏矣乃为之存万而去籥呜呼宣
卷九 第 27b 页 WYG0157-0267d.png
 公之为人则巧矣如后世之清议何彼其聋瞽一时
 之听可也能逭春秋之诛乎且宣公之立实受国于
 仲遂内而国人外而邻国罔不闻知而宣公中厚乎
 遂而外薄之以罔群听焉及卒于垂宣公以为遂鲁
 之贼也绎有所不必已而心岂诚恶之哉既绎而有
 所不安于心惧遂之神灵以己为叛恩也故万入而
 为之去籥绎宜已而不已所以罔国人存其舞而去
 其声所以慰仲遂其心盖以为幽不负仲遂而明不
卷九 第 28a 页 WYG0157-0268a.png
 负国人矣而不知委曲避就适所以益其恶而暴其
 奸初不若去绎勿万为真情也圣人微文以著其恶
 曰壬午犹绎万入去籥其隐情晦迹盖暴露而不可
 掩矣
戊子夫人嬴氏薨
 文四年书逆妇姜于齐十八年书夫人姜氏归于齐
 则文之夫人既绝矣而宣元年书遂以夫人妇姜至
 自齐妇者有姑之称姜氏已绝妇安得姑所谓姑者
卷九 第 28b 页 WYG0157-0268b.png
 嬴氏也宣公杀太子绝嫡母而奉妾母盖自元年已
 然矣其私事襄仲杀恶及视绝嫡夫人皆嬴氏之谋
 则嬴氏盖鲁之元恶欤故圣人于元年书妇姜则见
 其以妾为姑而于此复书夫人嬴氏卒则宣以妾母
 为夫人而妾母专政之罪于是著见矣隐二年夫人
 子氏薨隐固不以为夫人而臣子夫人之故不书葬
 不以小君之礼葬也此夫人嬴氏薨宣尊之为夫人
 故书葬以小君之礼治之也一书葬一不书葬于是
卷九 第 29a 页 WYG0157-0268c.png
 褒贬之旨昭昭矣
晋师白狄伐秦
 秦晋自河曲之战固已厌兵而赵穿无衅生事以邀
 已功启侵崇之役秦于是有伐晋之师今秦共殁而
 晋灵弑怨已易世可以已矣而晋成复修先君之怨
 于秦成公尚何思于先君哉所以然者姑以顺国人
 之情以为无废先君之举也不知晋人岂乐战而伐
 秦者岂灵公之志哉盖权出于盾与穿尔不能修文
卷九 第 29b 页 WYG0157-0268d.png
 襄之业尊周室安诸夏以盖己之恶乃区区寻盾穿
 之迹搂白狄以伐秦吾不见其能怀国人而奉先君
 祗见召寇兴戎而益敌国之仇也书曰晋师白狄伐
 秦是亦外晋矣
楚人灭舒蓼
 舒同宗而异国故得谓之群舒亦由狄均曰狄而分
 赤白曰舒蓼曰舒庸曰舒鸠皆舒也诗曰荆舒是惩
 则舒盖楚之党尔彼之党相攻中国所不治圣人何
卷九 第 30a 页 WYG0157-0269a.png
 以书之盖舒逼近中国灭舒则中国失南门矣书之
 所以为中国忧而著楚庄之炽也晋不图此而报私
 仇于秦何哉杜氏以舒蓼为二国疏矣舒庸舒鸠岂
 亦两国乎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义同隐二年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

卷九 第 30b 页 WYG0157-0269b.png
 礼葬不为雨止又曰送葬不避涂潦则雨不克葬非
 礼也士之丧礼犹以漆车载蓑笠而千乘之国能无
 备乎礼平明而葬日中而虞此言庚寅日中克葬则
 无备明矣孙复之说吾从之或以为嬴氏杀嫡立庶
 天谴之故雨不克葬此附会之说尔葬定公亦雨不
 克葬无乃亦天谴邪嬴氏之恶不重于文姜而文姜
 之葬不雨岂天亦私文姜邪其说不根甚矣嬴氏之
 书葬凡以讥妾母夺嫡而得以小君之礼葬且附妾
卷九 第 31a 页 WYG0157-0269c.png
 于庙也雨不克葬讥无备耳
城平阳
 左氏曰书时也且左氏例水昏正而栽水昏正夏之
 十月非周之十月也今见书十月遂谓之时是不识
 夏周正朔之异也于是疑左氏不学而疏者非丘明
 审矣
楚师伐陈
 舒蓼楚之与国也无罪而见灭宜陈之惧而叛楚也
卷九 第 31b 页 WYG0157-0269d.png
 然晋成亦无足依者故楚师伐陈而复为楚焉扈之
 会陈侯不在既而荀林父伐陈则今日之师楚复得
 陈矣呜呼陈不幸而当晋楚之冲岂甘心于左衽哉
 使中国有桓文之君则陈固不乐从楚也彼晋成庸
 庸耳何足以宗诸侯而抗楚乎宜陈之不能自固而
 复为楚也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夏仲孙蔑如京师
 朝诸侯而聘天子春秋之时无足责者所书者责其
卷九 第 32a 页 WYG0157-0270a.png
 故而已宣公朝齐者凡五皆有其故鲁大夫如京师
 者七无事而往者惟此仲孙蔑与襄二十四年叔豹
 如京而已有故而朝必有其情无事而往必有其意
 不可不考也公之如齐为济西田也吾于四年既言
 之而仲孙蔑之如京师何哉凡鲁大夫如京师未有
 无其事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荅宰周公之聘也
 文元年叔孙得臣如京师拜召伯之锡命也八年公
 孙敖如京师奔襄王之丧也九年叔孙得臣如京师
卷九 第 32b 页 WYG0157-0270b.png
 荅毛伯之求金也昭二十二年叔鞅如京师葬景王
 也无事而如京师者惟仲孙蔑与叔孙豹尔其故何
 哉蔑之如京师畏晋也豹之如京师畏齐也宣公倚
 齐而得国其比齐深矣恃齐为援故不事晋黑壤之
 会盖赴卫之求非诚事晋也其后朝齐聘齐无虚岁
 晋盖憾之公惧有晋兵故如齐未反而命蔑如京师
 盖晋成之母周姬成公周出也既聘京师则晋必不
 敢憾鲁而伐王之所亲矣此仲孙蔑所以无事而如
卷九 第 33a 页 WYG0157-0270c.png
 京师也若夫昭公以豹聘周则是畏齐焉昭公比晋
 而不事齐齐盖将伐之而灵王实娶于齐故使豹如
 京师以结于周既聘周则齐必不忍仇鲁而伐王之
 所与也呜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大夫如周者七盖
 亦疏矣而如必以事无事而聘者二皆出其所私安
 则视周为弱而不恤急则倚周为援以自固其罪可
 恕乎然其事甚隐且晦非深于春秋者不能考也吾
 故暴之以显春秋之法
卷九 第 33b 页 WYG0157-0270d.png
齐侯伐莱秋取根牟
 齐侯伐莱秋取根牟此一事尔而说者以其间一秋
 字遂以为鲁取之此与僖四年齐人执陈辕涛涂秋
 及江人黄人伐陈十七年齐人徐人伐英氏夏灭项
 何异此承上文特间一时说尔说者疑其间一时遂
 以为事在鲁非也此与莒人伐杞取牟娄之文同特
 牟娄不间时而此间时矣以职方考之莱东莱有牟
 平又有东牟则根牟即东牟耳齐侯扼莱之小伐而
卷九 第 34a 页 WYG0157-0271a.png
 取其邑理何足怪而学者既曰鲁取之则遂以为国
 牟国太山牟县非根牟也经书牟人葛人来朝公孙
 兹如牟皆曰牟不曰根牟岂可以根牟为牟国其所
 以误者盖以为内取国矣以为内取国者以间一秋
 字也岂间一秋字遂析为二国事而又以邑为国哉
 莱逼于齐齐利其地而侵食之至襄六年齐卒灭莱
 则莱之弱而亡自取根牟始齐陵其小而图灭之故
 圣人详书以志齐之恶云
卷九 第 34b 页 WYG0157-0271b.png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
伐陈
 晋合诸侯于扈而以荀林父伐陈盖会以求陈陈不
 至于是伐之则兵为有词陈灵叛晋即楚楚灭舒蓼
 陈惧而归晋既而楚师伐陈则陈复为楚陈之从违
 晋楚之间虽非得已然亦失所归矣陈盖以晋不足
 依而从楚然郑尤逼于楚而一心事晋亦足以安陈
卷九 第 35a 页 WYG0157-0271c.png
 归中国岂不得为郑乎而久于侏𠌯之俗亦既惑矣
 扈之会诸侯皆在而陈不与则林父之兵宜其不免
 哉圣人列序诸侯而继书伐陈则责陈也深矣陈灵
 之为人庸不达权固不适变幸晋成卒而免晋兵然
 祸𤼵萧墙殃及其身观其处两大之间懵不知适从
 固非明哲之君也宜其不能保身欤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不书卒于会而书地者既会而反未离于扈也不可
卷九 第 35b 页 WYG0157-0271d.png
 以书会晋卫二君皆不书葬鲁不会也鲁事齐而外
 晋而卫晋之与也既不会晋则亦何有于卫故俱不
 会焉齐惠公卒公亲会之以报立己之恩晋卫盖亦
 同盟矣虽赴而不会厚于利而薄于礼盖以为晋卫
 无益己也呜呼宣公之为人真相鼠哉
宋人围滕
 滕小国也介以宋鲁之间难乎为国矣宋之所以疾
 于滕者以滕事鲁也何以知其事鲁八月滕子卒而
卷九 第 36a 页 WYG0157-0272a.png
 赴于鲁则新君即位亲于鲁也审矣然滕之微弱岂
 能贡二大国哉宋恃其彊以重兵围之夫围城非将
 卑师少所能办也而圣人书人诛其以大陵小以彊
 陵弱故人宋所以伸滕也滕无善可伸特怜其危弱
 而已明年宋又伐滕小国何以能自立滕文公问虽
 孟子不能为之谋曰筑斯城也凿斯池也与民守之
 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之谋亦欲滕之自
 治以和其民人固邦本而已为滕君者固无以易此
卷九 第 36b 页 WYG0157-0272b.png
 谋也
楚子伐郑
 楚庄之立加兵于郑者凡四而两书子者何也三年侵
 郑贬其荆蛮也故书人四年郑有归生之逆诸侯不
 讨而楚伐之圣人以讨罪之辞书之故书子五年伐
 郑则非有讨罪之名是亦干纪而已故又书人今晋
 成卒中国无盟主楚乘隙而动伐郑而得郑其为患
 深矣而亦书子何哉盖著干纪之彊而为中国忧非
卷九 第 37a 页 WYG0157-0272c.png
 与之也虽却缺之救不能反郑之叛辙则信乎楚之
 侈而不可遏矣圣人书子盖所以著楚之彊盛而晋
 景初立懦而无立志中国无盟主诸侯其何以安呜
 呼奈何
晋却缺帅师救郑
 救郑而郑卒叛救而无功宜得贬矣而无贬辞盖所
 以存中国也晋景立而未能霸而大夫能出而救郑
 傥不以是予之则中国之威日沮矣左氏谓郑伯败
卷九 第 37b 页 WYG0157-0272d.png
 楚师若然则郑安得从楚郑不从楚则明年晋宋卫
 曹安得有伐郑之师也吾意败楚之事当在三年侵
 郑或四年五年伐郑之役左氏误附于此尔宜初败
 楚师故其后楚庄怒而屡疾于郑也若郑于此既败
 楚师尚何以从楚哉左氏之说皆出于附会亦时有
 合者若以为国史则误矣
陈杀其大夫泄冶
 忠孝不两立君子不得已择其轻重而处之以权死
卷九 第 38a 页 WYG0157-0273a.png
 生之际尤轻重所系不可不审也不可死而死是轻
 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纣之虐
 微子去之比干死之孔子均以为仁夫去与死其迹
 冰炭矣而均得为仁何哉微子比干皆王子也使其
 同声而谏连颈而戮则成汤不祀矣微子之去所以
 全祖宗之祀比干之死所以尽臣子之义一以为孝
 一以为忠此所以皆得为仁泄冶立淫乱之朝固不
 宜坐观其恶而不言矣然君子之言不可苟可与言
卷九 第 38b 页 WYG0157-0273b.png
 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交友尚尔
 而况言于君乎言于君而无益徒自取祸不若括囊
 无咎无誉也不忍括囊而食君禄则去之可也荐圭
 璧于泥涂固已疏矣而触虎狼而取死庸得为智乎
 此泄冶之死圣人所以名之也然其责泄冶也轻而
 责陈灵为重故称国以杀杀无罪也况杀谏乎自古
 杀谏臣者不亡国则祸及身徵舒之逆即兆于此欤
 呜呼戒哉
卷九 第 39a 页 WYG0157-0273c.png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济田之赂齐求定位而已位既定则不忍之心生即
 位二年犹有自危之心三年则益固矣故四年公遂
 如齐请是田也然齐既利是田三年之赋未足以厌
 齐欲齐安忍归哉至是更十年四朝齐而后得之然
 齐侯非垂死之谋则亦未忍归我也齐惠鲁宣本同
 恶相济齐所以责鲁而鲁之所以赂齐者徒以出姜
卷九 第 39b 页 WYG0157-0273d.png
 之绝恶视之死慊然不足于心尔今齐惠将启手足
 瞑目之后安知无鲁文公既死之变哉是变一生齐
 将复受鲁之报矣故惠公因公之朝挈是田而归之
 于以卖定位之恩而为身后之托也呜呼天子土地
 岂诸侯苞苴之物哉赂之以奸归之以奸齐鲁之罪
 均矣庸可恕乎不言求归公受之齐也曰归我济西
 济出齐鲁之西临济之田皆曰济西有齐济焉有鲁
 济焉故曰我济西田别非齐济也
卷九 第 40a 页 WYG0157-0274a.png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卫
 惠公卒而崔氏出奔崔氏者惠公之孚也惠卒而奔
 则宠于惠而不容于国人久矣书氏讥世卿孟子曰
 所谓故国非谓有乔木之谓有世臣之谓也则世臣
 亦古制文王治岐仕者世禄书曰赏延于世诗曰凡
 周之士不显亦世则世臣固国之望君之股肱也何
卷九 第 40b 页 WYG0157-0274b.png
 以讥之盖不讥其世而讥其专也世而贤是世济其
 美也世而专是世济其恶也春秋之书崔氏尹氏武
 氏固非所谓贤也皆专也非专且横而见逐又安得
 出奔哉谷梁以为举族而出彼尹氏卒岂举族而卒
 邪不近人情矣左氏见襄二十五年有崔杼之事因
 以为崔氏出奔吾又疑其附会且自是至崔杼之逆
 凡五十有一年以七十言之则今日之奔直未冠尔
 未冠遽能专齐乎古者四十而仕五十而爵则至崔
卷九 第 41a 页 WYG0157-0274c.png
 杼之弑盖百岁矣何杼如是之寿且壮也吾固不好
 辩左氏附会之说实搜吾言聊一吐之
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
 春公如齐受田而归不胜其驩如也则齐侯垂死之
 托忍忘之乎故元卒而公复如齐奔丧拜田且定嗣
 君以报元之赐也公即位于今十年未尝一朝京师
 盖以周之弱不足依而吾之位实定于齐齐为重矣
 彼其五朝于齐盖得国于齐焉鲁天子之封乎抑齐
卷九 第 41b 页 WYG0157-0274d.png
 之壤也厚于齐而薄于周鲁有罪矣而齐之视鲁不
 啻附庸不既横哉圣人书如齐非苟责鲁抑亦诛齐
 也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泄冶之諌以灵公淫于夏姬彼其荒淫杀諌以自愚
 所谓无道也而称臣以弑何哉盖徵舒人子也不忍
 其辱而弑君君则无道矣而母之恶用是益彰庸得
 为孝乎故书名以惩子道非谓灵有道而出徵舒之
卷九 第 42a 页 WYG0157-0275a.png
 名也
六月宋师伐滕
 前年围滕而滕不服今又伐之以滕之小安能事二
 国叛鲁则宋伐之叛宋则鲁伐之艰乎为国哉而宋
 成才免晋楚之虐则陵犯小国曷亦以己处晋楚之
 间为心则滕之从违在所不问也左氏以滕恃晋而
 不事宋滕今在徐州以职方考之滕越齐卫而后至
 晋安能越二国事晋哉盖事晋而不事宋晋鲁有亥豕
卷九 第 42b 页 WYG0157-0275b.png
 之似左氏误附会矣
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
 归父仲遂之子也父如齐依惠公以定公位子如齐
 葬惠公以终父志父子争国之权外事大邦内逢君
 恶圣人书之以著父子相济为奸以固其宠可胜诛
 乎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晋楚争郑盖自宣以下楚庄即位哆然图霸而晋灵
卷九 第 43a 页 WYG0157-0275c.png
 不君权在赵盾故郑穆叛而即楚既以身饵楚则楚
 之视郑遂若固有一折而归晋则楚伐之叛而从楚
 则晋征之郑不能自立视晋楚之彊弱以决从违之
 计耳故圣人亦闵其弱自郑襄之后则重责晋楚而
 轻责郑贬楚之虐而责晋以德晋德胜则楚之虐将
 自戢郑有所依则亦不复为楚矣此春秋之意也前
 日楚子伐郑却缺之救不能败楚师安能得郑故郑
 服于楚夫郑之服楚非情也势也晋不自咎其不能
卷九 第 43b 页 WYG0157-0275d.png
 败楚以致郑之叛乃区区用兵于郑郊使郑复反而
 从晋晋能庇郑保楚师之不伐郑乎不能也不能则
 曷内修政刑而和诸侯务农治兵以图召陵城濮之
 举彼搂诸侯以伐郑郑何辜哉此圣人所以贬而书
 人欤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前年仲孙蔑如京师岂诚重王室哉谋其私而已彼
 虽以谋私而王且以为腆是以有王季子之聘也宣
卷九 第 44a 页 WYG0157-0276a.png
 公即位朝齐者五而聘齐者六皆以立己之故彼视
 王室利害不切其身宜其无一介之使也惟久事齐
 而惧有晋兵由是有蔑之行使无晋之恐则亦不复
 聘于王矣而天王遽有季子之报王岂测其谖哉彼
 蔑之见王必不曰鲁惧晋而致聘盖曰致三岁一聘
 之礼也然谖不能无败故终春秋之世王不复聘鲁
 岂其今日之谖有以欺王室哉不然自是之后凡百
 馀年王无聘鲁之使何笃于初而略于终也愚是以
卷九 第 44b 页 WYG0157-0276b.png
 知其谖之败矣王季子王氏季子字也食采于王城
 因采为氏今世有王氏皆本于此亦由宰周公食采
 于成周曰周公是也诸儒之说凿而不通耳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
 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
 墙之内也孔子岂助季氏为谋乎盖为鲁计耳以为
 季氏克颛臾则愈不可制也今邾娄何异于颛臾归
卷九 第 45a 页 WYG0157-0276c.png
 父克邾得绎则东门氏之彊岂减于季氏哉仲遂之
 专盖自僖以下其见于经自如楚乞师始其后文公
 庸怠不君遂权日炽文不能收也至于废夫人杀太
 子立宣公皆遂主之始终见于经者凡一十有九专
 盟专会专兵专出其卒也宣公且为之彻乐去声遂
 丧未禫而归父斩然拥使命如齐矣今又帅重兵伐
 附庸而取其邑拥兵柄立战功又取邑以自封植其
 何以制之哉而宣公不制更以为贤是养虎于闺闼
卷九 第 45b 页 WYG0157-0276d.png
 圣人书之盖为鲁忧彼邾何负于鲁而鲁伐之是乃
 自伐以益内寇耳
大水
 解见桓元年
季孙行父如齐冬公孙归父如齐
 行父如齐庆顷公之立也而归父亦安用如齐哉盖
 鲁之失政权归于东门氏三家初未得志也谋夺其
 权而未有其间今宣公聘齐不命归父而命行父归
卷九 第 46a 页 WYG0157-0277a.png
 父盖疑之疑行父如齐而有以间己也归父父子事
 齐牢不可破所以倚齐而制鲁今行父既疾己之专
 彼其如齐也安保其不谋己也哉故行父未至而归
 父踵如齐所以察行父之谋而观齐侯之志也行父
 固未必有是谋然小人之情既为不义忌人之图已
 儳然不自安耳则夫归父之出又岂君命哉宣公盖
 亦无若之何也非春秋何以治之
齐侯使国佐来聘
卷九 第 46b 页 WYG0157-0277b.png
 不丧聘在礼无讥文有僖公之丧公孙敖如齐不以
 为贬则齐有惠公之丧使国佐来聘不言子者亦正
 也武氏之子来求赙毛伯来求金皆天王在丧故不
 书王使礼天子在丧称小童诸侯在丧称子彼其自
 称可也臣子安可以是目其君哉故不称王使若武
 氏毛伯之自求焉葵丘之盟称宋子践土之盟称卫
 子盖躬自会而自称也今齐顷未踰年而称侯方其
 命使也岂顷公自称曰齐侯哉国佐固亦不敢自称
卷九 第 47a 页 WYG0157-0277c.png
 其君曰齐子亦岂自称齐侯欤彼其聘词不过曰寡
 君使下臣聘于执事而已宣公德齐之援视齐若父
 母之邦宜其不敢斥曰齐子然而称侯者岂为尊齐
 侯哉是乃陷之于不孝也故其书于策曰齐侯使国
 佐来聘春秋盖因旧史以义自见所谓因而不必修
 者也

 春秋书饥者二大饥者一而宣公独居其二宣公即
卷九 第 47b 页 WYG0157-0277d.png
 位至是十年螽大旱大水各一宣之立不允于天天
 变之作宜矣而贡齐无虚岁用兵无已期仓廪罄府
 库空而又加以水旱之变则其民至于流离冻馁固
 无足怪然宣公亦何以立哉君无道而民受其毒为
 鲁民者何不幸耶古者国有九年之蓄故螽螟水旱
 有所不能伤备先具也宣公虚内以事齐量入为出
 犹惧不足安能备先具哉宜水旱之后而继之以饥
 也
卷九 第 48a 页 WYG0157-0278a.png
楚子伐郑
 楚之伐郑者五皆责叛也郑岂楚之与哉一失身饵
 楚五受楚兵从楚者六归晋者五乍晋乍楚泛然如
 不系之舟然圣人岂责郑之叛服不常哉闵其不幸
 而处晋楚之间不能自立也今楚子伐郑又复书爵
 非与楚也著楚之彊以责晋景之立不能修霸业而
 楚庄日彊陈郑将归之矣中国不竞呜呼奈何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卷九 第 48b 页 WYG0157-0278b.png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辰陵之役陈郑叛晋而受盟于楚宜得重贬矣而反
 爵之何邪非予之也志楚之彊而矜二国不得已也
 晋景即位不允武不允文陈郑知其无能为尔故折
 而从楚观子良之言则其受盟亦岂固服于楚哉盖
 饵南鄙之伐而姑从之矣故圣人于楚书子以著其
 彊于陈郑书爵以恕其不得已著楚彊而恕陈郑则
 其责晋也为何如而晋侯方会狄于攒函狄之小犹
卷九 第 49a 页 WYG0157-0278c.png
 畏而会之况于楚也保国不暇尚何以庇陈郑哉宜
 圣人责晋而恕陈郑也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齐鲁平莒郯之怨莒人不肯二国不自咎而更以为
 仇公伐莒得向而齐未有所获故亦加兵于莒鲁亦
 有慊于心以谓吾同平莒郯莒乃不屈于二国吾得
 邑而齐无之故亦总兵而会伐焉盖同疾于小邦期
 复取邑则鲁与齐均也其设心庸可恕乎故贬而人
卷九 第 49b 页 WYG0157-0278d.png
 之人齐亦所以人鲁矣盖内不出主名则无以见归
 父之横而附齐之固也齐顷即位不修父之好而修
 其怨宜其结憾于四邻而召鞍之辱也
秋晋侯会狄于攒函
 楚子盟陈郑于辰陵而晋侯会狄于攒函其彊弱盖
 已判矣晋景嗣霸业而不能自振坐视诸侯之从楚
 无敢问其去来而狄何足计哉狄自僖文之世抑亦
 横矣侵卫侵齐伐郑伐晋及箕之败(在僖三/十三年)而锋少
卷九 第 50a 页 WYG0157-0279a.png
 戢至咸之败则不复振矣(在文十/一年)今狄固无足畏者
 彼其敢犯牧圉偏师可灭也乃屈千乘而会之攒函
 狄地也内失陈郑而外求狄得狄何益于霸国哉不
 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其晋景之谓乎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弑君之盗人人均得杀之书人以杀贼讨贼之辞也
 楚以蛮服而正中国得以讨贼之辞书之圣人岂得
 已哉陈徵舒之逆内而齐晋不问近而宋郑不讨使
卷九 第 50b 页 WYG0157-0279b.png
 楚庄得假义以正中国圣人与楚则其责中国重矣
 公羊以书人为贬且此与蔡人杀陈佗何异不贬蔡
 而贬楚盖曰楚南蛮也蔡中国也楚乌得而比蔡不
 知大恶之人天下同弃之不幸楚不讨而使徵舒横
 行于陈尚何以训圣人盖与其能讨也故以讨贼之
 文加之非贬楚也左氏以为楚入陈著申叔时之谏
 若然则经何以不书楚入陈杀陈夏徵舒邪入陈之
 事当是纳二子之时左氏误附于此说者沿其误遂
卷九 第 51a 页 WYG0157-0279c.png
 谓楚不入陈无以得徵舒且蔡人杀陈佗蔡亦入陈
 乎一弑君之贼尺简可致安用大师讨之说者又以
 杀徵舒义也入陈不义也圣人不欲以不义掩其义
 故迁入陈之文于纳二子之上此尤不可圣人作春
 秋实录而已一词不实天下其谁信之使实入陈而
 不书不入陈而反书之是圣人轻以私意立论其何
 以信天下与来世哉且加入陈于杀徵舒之上何害
 乎讨贼之义而必迁就以罔后世乎学者不察左氏
卷九 第 51b 页 WYG0157-0279d.png
 之误而曲经以合之害道多矣此吾所以好辩也
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楚庄于是盖欲讨贼而未明大义者也前日杀徵舒
 以其弑灵公今日纳二子以为灵公之与也杀其仇
 而纳其与以是为义尔不知所以致灵公之弑者实
 二子为之公孙宁仪行父与灵公俱宣淫于朝徵舒
 弑灵公而不及二子二子之幸也今楚将正陈其杀
 徵舒是也极陈之恶必并二子诛之否则执归京师
卷九 第 52a 页 WYG0157-0280a.png
 以正其罪然后为义今徒以其宠于灵公而纳之以
 其为顺灵公之欲则然矣以为能正陈则是乃所以
 乱陈也庸得为正乎说者以为义不终非也彼盖以
 为义矣而见义不明更以不义为义也以不义为义
 是乃所以为楚庄王欤故圣人知其不义而无贬辞
 所以恕其心而著其失书子书入若仗义之举恕其
 心也二子书名而不系之陈则是二子当绝于陈今
 纳其所绝著其失也其意隐而明矣
卷九 第 52b 页 WYG0157-0280b.png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
 灵公之弑于是二十有一月而不葬陈无臣子也贼
 存不讨君弑不葬尚为有臣子乎今公孙宁仪行父
 入而书葬二子葬之也二子逄君之恶以致其弑反
 乃葬之以收其功卖恩于灵公市名于国人其为葬
 则善而其心不可不诛也故冬书纳公孙宁仪行父
 于陈而春书葬陈灵公其义自见
楚子围郑
卷九 第 53a 页 WYG0157-0280c.png
 楚庄入陈得其地而弗有围郑得其君而降之世皆
 以为庄王之义吾窃怪之楚庄霸者无责以王道且
 以威文较之县陈围郑皆威文所不忍为者而楚暴
 为之圣人其忍举而加之威文之上哉吾不信也郑
 文逃盟齐侯伐之而已陈辕涛涂齐侯侵之而已至
 于曹卫叛中国而从夷狄晋文不过侵曹伐卫未闻
 县其地围其都垂灭而复封之也今陈有徵舒之逆
 杀徵舒是矣何用入而县其地郑贰于晋伐而责其
卷九 第 53b 页 WYG0157-0280d.png
 服可也何用围而降其君入而县其地围而降其君
 楚之暴甚矣安得为义彼徒见其爵而不人疑其为
 褒安有入人之国围人之都而得褒者其书楚子志
 其彊暴而已书入陈而不著县陈之事书围郑而不
 书郑伯之降盖所以抑楚存中国也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林父之师将以救郑而春秋书及楚子战而不书救
 非救郑也郑自春被围盖亦久矣今六月而后救何
卷九 第 54a 页 WYG0157-0281a.png
 益于救哉邲虽郑地而郑围已解楚既得郑纵败楚
 于邲能反郑之叛辙乎况反为楚所败徒弊师旅益
 楚之势而固郑之叛果何益哉方郑之被围晋不能
 帅师直赴郑难俟其既折而降楚乃区区劳重兵以
 要战于邲其意盖将出其不虞而逆败之如襄公败
 秦于殽焉不知邲之地非若殽之险且隘徒驱兵以
 犯其破竹之锋是自取败也夫兵民命也战危事也
 安可用民于死地以侥倖万一之胜哉则晋景之为
卷九 第 54b 页 WYG0157-0281b.png
 人尤在襄成之下而林父之举曾盾穿之不若也霸
 业不竞宜矣晋本救郑而圣人不书救无其实不可
 假其名也凡师被伐者为主楚伐郑而以晋主之内
 晋于郑也晋虽妄举无功而圣人以内词书之内晋
 外楚所以抑彊夷而存中国也以为晋之谬举则然
 尔若曰贬晋与楚则非经意也楚书爵志其彊而已
 非褒也
秋七月
卷九 第 55a 页 WYG0157-0281c.png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萧宋之附庸也在宋之南自宋至楚盖千里而楚兵
 直至于宋郊灭其附庸则楚之患深矣晋不能兴文
 襄之业坐视其灭而无寸兵之援盖前乎此救郑而
 败尚何敢称兵向楚哉楚庄得陈而不有得郑而复
 其君论者以为贤观今灭萧之举则前日之复陈郑
 果真情乎庄固知陈郑之祀未易绝徒取灭国之名
 无益也而萧之微一举而并之县其地虏其君孰我
卷九 第 55b 页 WYG0157-0281d.png
 抗哉呜呼霸者假仁义而已不能久假而遽归之者
 楚庄也观灭萧之役何有于仁义圣人岂以仁义责
 楚庄哉威文不作不得已而责楚也责楚所以罪晋
 也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同盟非大夫之事也诸侯同盟不盟于方岳之下犹
 以为僣而况大夫乎明王不作霸者假同盟之礼合
 诸侯以尊王室其源盖自齐桓庄十六年幽之盟是
卷九 第 56a 页 WYG0157-0282a.png
 也其后赵盾欲求诸侯复为新城之盟圣人盖已恶
 其僣排盾于诸侯之下以为同盟非大夫所宜主也
 今晋景将求诸侯而以大夫用同盟之礼盖循赵盾
 之辙而不知晋所以不能得诸侯者盾之故也况景
 之大夫其权势未必如盾之赫奕何足以号召群后
 邪晋以大夫主之而诸侯亦以大夫受盟大夫果足
 以结信乎故牲坛未扫而宋师伐陈卫人救陈宋卫
 交兵互相矛盾则今日之盟何足恃也断道之会景
卷九 第 56b 页 WYG0157-0282b.png
 公知大夫之盟不足以信故亲之然宋已知晋之主
 盟无足恃而不复同矣则今日之盟适所以疑诸侯
 非求诸侯也故圣人举皆人之不出大夫之名非微
 者也贬也同盟义见庄公十六年
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楚方鸱张雄视中国诸侯所宜戮力一心比小事大
 以抗其锋否则诸姬尽矣今晋为清丘之盟陈人不
 与宋师伐陈问陈故也而卫叛晋附陈以斗宋兵卒
卷九 第 57a 页 WYG0157-0282c.png
 之陈卒不至而宋受楚围皆卫之故圣人于宋书师
 予其问罪之举于卫书人责其交乱之罪也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
 十一年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以不肯平之憾也今
 间岁而齐又伐之莒何负于齐哉徒以齐鲁同平莒
 郯莒不肯而鲁有向之获而齐未有所获也莒岂负
 齐鲁之邑哉鲁不义伐莒而莒失东鄙之邑齐复以
 不义伐莒莒安得西鄙之邑而给诸书曰师非褒也
卷九 第 57b 页 WYG0157-0282d.png
 用大师以扼小邦也齐顷之恶于是甚于惠公矣惠
 公平莒郯而莒不肯惠未尝伐之顷即位见鲁有向
 而齐无之则再伐莒焉用是知顷之恶万万于惠公
 也
夏楚子伐宋
 楚伐宋以宋师伐陈之故也陈叛中国而从楚清丘
 之盟不与焉陈不与盟晋所当问而不能问宋代伐
 之是宋犯楚之怒也为晋伐陈而犯楚怒则今日宋
卷九 第 58a 页 WYG0157-0283a.png
 被楚兵晋所当救而不救诸侯何恃哉陈当伐而不
 伐宋当救而不救晋景于此尚欲嗣文襄之业吾知
 其无能为矣然宋所以得楚兵者卫之故而晋之罪
 也
秋螽
 书灾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邲之败荀林父主之而归罪于先縠岂其辜哉林父
卷九 第 58b 页 WYG0157-0283b.png
 败而縠蒙其戮盖六卿争彊互相仇灭先氏之权加
 于荀氏故林父获全而縠死也其后林父之子庚庚
 之子偃偃之子吴世秉晋政至吴之子寅有朝歌之
 叛信乎其势之张也而先縠之族遂灭于此縠其能
 伉林父哉宜其主帅获全而偏裨受戮也兵之胜负
 责在主帅偏裨败主帅与其诛今诛縠而不及林父
 国无政刑以彊弱为断而已故以国杀为文称国以
 杀非其罪也罪累上也
卷九 第 59a 页 WYG0157-0283c.png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称国以杀杀无罪也卫穆叛清丘之盟抗宋而救陈
 背晋而与楚岂孔达之罪哉今将贰楚而复归于晋
 无以为词则杀孔达以悦之曰前日之谋孔达之罪
 也既除之利则为己功害则为臣罪立其朝者亦难
 矣此与刺公子买之事无以异故以国杀为文明非
 孔达之罪也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卷九 第 59b 页 WYG0157-0283d.png
晋侯伐郑
 十二年楚子围郑晋救不及郑卒归楚清丘之盟郑
 不在也故晋侯伐郑然清丘之盟晋景不能亲之而
 以大夫用同盟之礼圣人恶之没大夫之盟一贬称
 人今景公能一出而躬擐甲胄中国之幸也尚何贬
 哉故举而爵之圣人乐人之勇于为善而幸中国之
 有霸主也如此而诸儒更以为贬何邪岂楚不可犯
 而郑不当伐邪任郑叛而纵楚彊反为春秋所予邪
卷九 第 60a 页 WYG0157-0284a.png
 是信其喜怒而不予人为善也虽伐郑未必得郑而
 兴复之志有足多者是以予之
秋九月楚子围宋
 伐宋而宋不屈继之以围其必宋之服也审矣楚将
 横行中夏许蔡已从陈郑已服则次及于宋宋中国
 之门户也得宋则齐鲁以之此楚所以必于服宋也
 历三时而围不解卒得宋平而后已毒哉楚之为谋
 也晋固畏楚不敢救宋矣而宋其能独抗楚乎则及
卷九 第 60b 页 WYG0157-0284b.png
 楚人平非得已也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榖
 归父父子事齐倚齐以专鲁其为谋深矣而齐亦乐
 其謟事于己屈君之尊而下同之不以为抗顷公之
 立归父两如齐以奉其欢故十一年同之伐莒今又
 同榖之会甘其謟而忍其抗悦其利而忘其专也于
 时楚疾于宋危矣宋入楚则齐鲁以楚为鄙榖之会
卷九 第 61a 页 WYG0157-0284c.png
 谋楚也故明年归父会楚子于宋鲁会之而齐不会
 非不畏楚也鲁安则齐安矣此归父会齐侯之故也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归父会楚子于宋谋自安之计耳而说者徒见继书
 宋及楚平之事遂以为归父平二国之憾盖附会而
 不稽其实也归父春会楚子而夏五月宋楚始平岂
 缓颊数月而后能平之非人情也况鲁之于楚无一
 日之好安敢犯其怒而为宋谋哉鲁之所以会楚者
卷九 第 61b 页 WYG0157-0284d.png
 自谋而已宋与鲁为邻宋去则楚兵至鲁矣鲁见宋
 之危而诸侯畏楚无敢救也故惧而求服焉所以逆
 楚子之意而弭其兵也自谋犹恐不济况能为宋计
 乎谓鲁平楚宋者妄说也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内平不书人不得书鲁人故以国举之外平书人上
 下同欲故以人举之平非一人之所能也君欲平而
 臣不欲不可谓平臣欲平而民不欲不可谓平平者
卷九 第 62a 页 WYG0157-0285a.png
 上下同心均释厥憾然后为平尔暨齐平及郑平内
 平也皆以国举之郑人来输平宋人及楚人平外求
 平也皆以人举之国举之人举之词异而义同皆上
 下欲之之意惟内不得书鲁人故槩书国焉若内不
 出主名而外书人则嫌若微者为平也盟会可以微
 者行而平岂微者所能主之故内平嫌于书人也春
 秋书平者六惟宋楚之平圣人实异之方两军相持
 怒气干斗牛军声震天地惟力是恃惟谋是寻彊者
卷九 第 62b 页 WYG0157-0285b.png
 志于陷敌弱者誓以国毙安能吐真情以相下乎今
 宋能以情而告楚楚能以情而复之不盟不誓释然
 而平是诚春秋之齐韶也楚之围宋九月于此矣不
 惟宋告惫楚之兵力亦疲矣弭兵之义宋楚所乐闻
 独患二君不能平其忿群臣不能成其善今华元能
 倡之子反能和之上以成其君之善下以济其民之
 欲则平之功虽出于二子而二子岂得专其平哉故
 圣人均书曰人榖梁所谓上下同欲之谓也说者以
卷九 第 63a 页 WYG0157-0285c.png
 为华元子反不禀君命而擅平故春秋贬而人之非
 也使二子逢君之怒以济其恶败国殄民以快其欲
 春秋又何以待之今二子尊君安民而得贬后世君
 子其肯复言平乎此刻薄之论非圣人意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孔子曰兴灭国继绝世圣人所重乎灭国绝世者以
 其先君有功德于民国非所灭而灭世非所绝而绝
 耳武王封尧之后于蓟封舜之后于陈是也彼赤狄
卷九 第 63b 页 WYG0157-0285d.png
 者何功德于民哉周衰乘隙逞其兵力为诸侯患且
 人之一家而中有盗焉必驱而出之垣墙之外而后
 一家安王者一统天下用示无外之规然要荒流蔡
 各有攸居而不相淆混古之盛时既投诸四裔之外
 尚虞其侵轶而置司寇之官况与诸侯杂处而无刑
 以制之邪庄僖之世狄为列国患齐鲁郑卫均被其
 毒晋败之于箕鲁败之于咸而后狄之患衰狄衰而
 赤狄兴焉三年侵齐四年复侵齐其患浸及于诸侯
卷九 第 64a 页 WYG0157-0286a.png
 矣晋景之立适当楚庄之霸无所施其谋外不能制
 楚而内灭狄焉虽若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
 然愈乎缌小功之俱废也故终春秋之世诸侯不复
 有狄患者晋之赐也而或者以灭其国虏其君为甚
 之且罪在君而已诛其君吊其民民莫不说尚何甚
 且以诸侯而灭诸侯固宜问其罪若夫稽诛之寇所
 欲得而甘心者一旦为兵威所指覆其国都擒其首
 恶天下方群颂其戡乱庸得为过乎故圣人书之曰
卷九 第 64b 页 WYG0157-0286b.png
 师无贬辞也孰谓灭狄为甚之
秦人伐晋
 晋自八年以白狄伐秦于时秦桓即位之三年也虽
 晋以无词之兵向秦晋之罪也秦人犯而不较近于
 恕矣今历八年秦桓乃修旧怨于晋虽曰报怨之师
 君子不尚也前日不较若近道矣而近日复报之道
 安在哉故圣人贬而人之责其为道而不终也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卷九 第 65a 页 WYG0157-0286c.png
 生杀人主之柄也周衰生杀之柄不达于天下杀大
 夫放大夫诸侯专之而天子所能制命者王城之内
 而已定王不纲寰内之权复移于臣下王札子召伯
 毛伯均王臣也而交相杀生杀之柄复何在哉春秋
 书之所以痛王灵之坠地而不复振矣王氏札子字
 与王季子同皆食采于王城以地为氏如周公食采
 于成周尔无他义
秋螽
卷九 第 65b 页 WYG0157-0286d.png
 书灾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
 鲁宣自齐惠之殁事齐稍怠惟公孙归父两会齐侯
 而已公不朝齐也齐盖有以议鲁矣高固盖婚于鲁
 知齐之谋故会仲孙蔑于无娄为鲁谋而解齐之纷
 也终宣公之世卒不被齐兵者无娄之会有力焉及
 成公即位而有西鄙之伐矣用是知高固之会为鲁
 谋齐也
卷九 第 66a 页 WYG0157-0287a.png
初税亩
 孟子曰耕者助而不税助者借民力治公田而已诗
 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是也古者九夫为井井九百
 亩其中为公田百亩借民力以治之收公田以供公
 上此助法也故岁之丰凶地之肥埆与民共之今宣
 公废助法而用税税者责其粟而已不计公田私田
 之出丰凶肥埆之异也岁不幸而凶必责丰岁之入
 地不幸而埆必用肥田之贡虽其法未离乎什一而
卷九 第 66b 页 WYG0157-0287b.png
 民有凶岁之苦输硗田之重征也而说者误求其义
 谓既收公田又税私田之一而什二之法自此始盖
 妄也为此说者徒见哀公有二吾犹不足之说遂谓
 什二之税始于宣公非也什二之法谓税且赋也宣
 公既税亩已而哀公又用田赋税出榖粟赋出车乘
 野九一而税国中什一而赋赋则不税而哀公兼收
 之是之谓二则什二之法盖自哀公彼其对有若之
 言在既用田赋之后矣今宣公直废助而税非什二
卷九 第 67a 页 WYG0157-0287c.png
 也盖宣公以无道得国不允于天戾气应之六年螽
 七年旱十年水十三年螽十五年螽连年凶荒公田
 之入薄矣故改助而不问丰凶肥埆之异一责其粟
 而已圣人谨乎变法法一变则利源日长而民蒙其
 害故春秋疾夫作俑以首乱书曰初焉以为作丘甲
 用田赋盖基于此也
冬蝝生

卷九 第 67b 页 WYG0157-0287d.png
 呜呼税亩之法于是投宣公之计矣前日以连岁凶
 荒公田之入不赡改助而税今税法行而继以蝝生
 则地利之入虽凶而公上之供不匮矣虽然为鲁民
 者安得粟而给诸故蝝生而继之以饥螽蝝之馀既
 悉以供公税则伏腊之计虚矣其饥不亦宜哉夫君
 以民为本宣公务立法自丰以剥其民民饥而君富
 宣公何以安乎民离散而入沟壑吾不信宣公之能
 国也蝝螽子也秋螽而冬蝝天之祸鲁也酷矣而宣
卷九 第 68a 页 WYG0157-0288a.png
 公更喜以为得计嘻无道之君上不畏天祸若无足
 责而为鲁民者何其不幸哉此圣人书之凡以伤民
 也周之冬今之秋也榖将实而蝝生其为灾甚矣左
 氏以为幸而杜氏谓不为物害吾所不晓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甲氏留吁潞氏之一族也赤狄之雄曰潞氏晋既灭
 之彼甲氏留吁何足为患哉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
 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既灭潞氏虏婴儿则宜施礼教
卷九 第 68b 页 WYG0157-0288b.png
 以革其馀风明王制以除其旧习属之象胥训其顽
 民此柔远能迩之道也岂可聚族而歼旃俾无噍类
 而后快其雄心哉三监及淮夷叛周公诛管蔡而封
 其子训其民岂极其类而剿之邪则甲氏留吁之灭
 盖亦过矣故圣人于灭潞氏书师而此书人其不予
 灭甲氏及留吁也明矣予其是而贬其过春秋之法
 无私焉学者亦因辞以求褒贬而已
夏成周宣榭火
卷九 第 69a 页 WYG0157-0288c.png
 君子不幸生于衰世而不克见先王之盛则伤今而
 思古此岂特圣人为然有志之士皆尔也伤政烦赋
 重则有楚茨之诗伤井田法坏则有甫田之作思禹
 功而赋信南山思明王而赋瞻彼洛矣陈其盛而伤
 其衰此君子忧世之心也宣王之兴修车马备器械
 而复会诸侯于东都于戏盛哉春秋之世周室日衰
 不复梦见宣王之事矣而讲武之榭复为灰烬之馀
 圣人能无伤乎故书曰成周宣榭火伤宣王讲武之
卷九 第 69b 页 WYG0157-0288d.png
 事不可见而见其迹今迹亦又罹其灾观圣人为东
 周之志则书宣榭之事吾意其援笔而沾巾矣悲夫
 尔雅谓无室曰榭楚书曰榭不过讲军实则宣榭宣
 王讲武之所也公羊以为宣宫之榭榖梁以为乐器
 之所藏非是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伯姬来归
 内女见出于郯也文十五年齐人来归子叔姬讥在
 齐非叔姬之罪也故书齐人归之今郯伯姬来归罪
卷九 第 70a 页 WYG0157-0289a.png
 在伯姬非郯妄出之也故以伯姬自归为文察其文
 而善恶自见矣
冬大有年
 鲁民之幸也宣公不允于天灾沴比臻饥馑相仍而
 宣且改助而税其毒民甚矣天而不恤民复何望哉
 大有年天所以祐鲁民而显弃鲁君也馀义见桓二
 年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丁未蔡侯申卒
卷九 第 70b 页 WYG0157-0289b.png
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
 不月旧史阙文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初晋为清丘之盟以求诸侯而以大夫主之诸侯亦
 以大夫听命宜其不足以结信也陈人不会盟宋师伐
 之而卫人叛盟伐宋卒之召楚人之兵围宋者九月
 不解而宋与楚平其失皆本于清丘之会晋景不亲
卷九 第 71a 页 WYG0157-0289c.png
 之而以大夫为会而召是衅也今楚兵虽退而宋已
 为楚中国无宋藩篱益薄矣为晋之幸者卫复反而
 为中国也故晋侯惧而复为断道之盟所以固鲁卫
 曹邾之心以为已援而已固不暇谋楚也然假同盟
 之礼以结私援宜其得贬而反予之何邪权予之也
 楚方虎视中夏宋既屈而为楚诸侯危矣使晋而不
 能为是盟卫曹复叛而南向则天下不几为楚有乎
 幸晋景能收其馀以宗主俾不为南服之归是乃中
卷九 第 71b 页 WYG0157-0289d.png
 国之幸尚容贬邪故皆举其爵而予之以存中国而
 振霸主之馀烬也榖梁以为同外楚亦几近之左氏
 以为辞齐意之尔齐不与断道之会而后伐齐断道
 之会非本谋齐也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凡鲁之臣皆公族也仕于朝则皆以氏配之曰公子
 公孙仲孙叔孙是也内臣卒者二十有三或去氏或
卷九 第 72a 页 WYG0157-0290a.png
 不去氏善恶存焉耳盖未有书公弟而且字之者今
 公弟叔肸卒春秋之变文惟此一而已叔肸公之弟
 其亲也至矣不惟不命以爵且不命以氏宣公何惜
 寸禄不以荣其弟乎此非公意肸不欲仕也宣公不
 义杀正嫡以自立肸耻食污君之禄而不仕尔然则
 何以不去肸之于公亲也忍其污而食其寸禄则为
 辱其身宁被褐藏珍而甘为匹夫焉是以圣人异之
 不以微者而不书书曰公弟且字之以别其贤也呜
卷九 第 72b 页 WYG0157-0290b.png
 呼宣公之恶兄弟耻之则立其朝顺其恶而饱其禄
 者可少愧乎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晋景责齐之不会亦不自量矣齐恃其霸者之绪未
 尝服晋惟文公之霸气焰赫奕齐惧而从之文公没
 晋粤四世世嗣霸业齐未尝从也今晋既已失宋诸
 侯之从者惟鲁卫曹邾而已前日断道之盟是也霸
 业陵夷惧不足以抗楚宋陈蔡郑既已入楚中国诸
卷九 第 73a 页 WYG0157-0290c.png
 侯大者有齐秦而秦于晋为世仇固不可致故欲得
 齐以壮中国之势焉彼欲得齐而齐怙其彊傲然视
 晋晋何以致之哉曷遣一介之使画中外彊弱之势
 以义撼之曰霸业隳则楚兵将及齐矣齐从晋非晋
 之利齐之利也君无恃鲁卫为蔽鲁卫去齐能独存
 乎若然则齐何恃而不从今乃以兵临之而欲致其
 服彼安肯屈而事晋哉非求援也是内生敌国而已
 幸楚庄垂死而不为卞庄子之谋也呜呼危哉春秋
卷九 第 73b 页 WYG0157-0290d.png
 书世子非褒也著其恃彊以扼齐而不自量也
公伐杞
 杞世婚于鲁杞桓公鲁出而且娶于鲁僖文之世各
 一来朝惟宣公杀恶及视以自立杞伯盖以宣为僖
 文之罪人未尝朝焉宣公立于此盖十八年而杞伯
 不一至鲁庭其不义宣公可知矣宣公憾之故躬擐
 甲兵以伐杞君子不以杞被伐为不幸适所以张杞
 桓之义也不朝而得守义之名虽被兵奚恤哉是故
卷九 第 74a 页 WYG0157-0291a.png
 圣人予之十八年之间未尝一书杞伯来朝而此书
 公伐杞其义自显矣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邾在春秋之世仅自存耳而欺鄫之弱于己遂屡扼
 之僖十九年胁宋襄之势而用鄫子于次雎之社今
 又利其小而戕其君鄫固未尝有一日之隙于邾也
 徒以邾鄫为邻邾欲灭之以自广耳而夏后氏之祀
卷九 第 74b 页 WYG0157-0291b.png
 未易泯绝故戕而杀其君而国不亡大禹之神灵如
 在也邾其愚哉然明王不作方伯不职以邾之小而
 肆毒于鄫曾无一人诋诃之信乎其为春秋之世也
 自内曰弑自外曰戕鄫有人民社稷之守而邾人直
 造其朝而戕其君鄫亦有宫室守卫者乎书曰于鄫
 责鄫之臣子不能卫其君刺客行于宫室而不觉尚
 为有臣子乎圣人不苟责邾子且罪鄫人也
甲戍楚子旅卒
卷九 第 75a 页 WYG0157-0291c.png
 世之称五伯者其论出于荀孟圣人初无是言也孔
 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言桓文而
 已初不及宋襄秦穆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也而荀孟
 之所谓五伯者亦所取不同各循战国一时之称慕
 而立论尔孟子之所谓五伯则桓文与宋襄秦穆楚
 庄为五荀子之所谓五伯则桓文与楚庄阖闾勾践
 为五二子之论既殊则学者信吾夫子之言足矣战
 国之说不足据也如前七君者皆见乎春秋而圣人
卷九 第 75b 页 WYG0157-0291d.png
 独于桓文有实予之辞首止葵丘之盟践土于温之
 会召陵城濮之役王室赖之诸侯赖之兆民赖之圣
 人所以予之者非私也凡以幸天下之有桓文而不
 为荆蛮也若夫宋襄则固无成功吾前论之矣而秦
 穆楚庄阖闾勾践皆为中国患圣人何忍长其寇哉
 若阖闾勾践皆逞兵以斗其私尤无足称据者春秋
 盖外之君子不道也而秦穆三败不退孟明其悔咎
 之誓得列于书楚庄得陈得郑而不有哀宋之危而
卷九 第 76a 页 WYG0157-0292a.png
 随许其平其义见称于武子若二君者以为两国之
 贤君则固也而遂与桓文同列则雕鸾无别矣秦穆
 之誓特其词有足观圣人取其词而已穆公之悔非
 其道也悔其败而益阻兵是岂圣人所望哉故书于
 春秋皆挤之九泉之下无只字之褒也若楚庄者尤
 为中国之害又非秦穆之比秦穆斗私忿于晋而已
 实不敢陵诸侯也而庄之兴直犯中国灭庸灭舒蓼
 灭萧宋陈郑圣贤之后皆被其毒假伐戎之行以观
卷九 第 76b 页 WYG0157-0292b.png
 兵于周仗讨罪之名以肆虐于陈围郑围宋皆必其
 面缚请降登床告病而后已谓之贤者固如是乎吾
 尝怪后世君子不辟荀孟之论而概以五霸为贤昧
 者遂伸秦穆楚庄于桓文之列则玉石无辨矣观春秋
 所书无一语之温庸可谓予秦楚乎吾故辩之暴秦
 楚之恶以存中国破荀孟之论以直威文非私意也
 春秋意也
公孙归父如晋
卷九 第 77a 页 WYG0157-0292c.png
 归父父子死党于齐今改图事晋必有其故齐惠卒
 顷公非惠比也彊聒不仁妄自尊显视四邻无如也
 故虽于鲁为亲而鲁亦恶之自惠之卒宣未尝一朝
 之前日晋为断道之盟以求诸侯鲁折而从之既而
 晋侯卫世子臧伐齐鲁不救也故归父亦折而事晋
 背恩忘德惟彊是从虽顷公有所不足依而鲁之为
 鲁君子盖亦照见其为人矣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卷九 第 77b 页 WYG0157-0292d.png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仲遂杀嫡嗣而立宣公宣德遂之赐遂殁而任其子
 国事之重皆听于归父归父实宣之孚然国人不允
 也诸侯皆所侧目而宣独庇之方其如晋宣公未艾
 也未反而宣公薨归父知己之所恃者宣公而已君
 薨则鲁之臣民皆不我容冒众之所嫉而归则归必
 不免故至笙而遂奔齐初以齐为不足事而如晋及
 势之危迫复奔齐以庇其身齐固无憾于归父而归
卷九 第 78a 页 WYG0157-0293a.png
 父反复于齐晋之间亦何颜视顷公哉彼小人忍耻
 乞怜固其常性齐不问其故而匿之是诚归父之幸
 也
   右宣公尽一十有八年
 
 
 
 
卷九 第 78b 页 WYG0157-0293b.png
 
 
 
 
 
 
 
 春秋经筌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