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57-00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经筌卷一     宋 赵鹏飞 撰
   隐公
  始隐
 夫子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盖将兴西周
 矣兴西周之志不得行于时而寓于春秋故曰知我
 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则春秋者中兴周室
 之书也然则不始于孝不始于惠而始于隐何哉盖
卷一 第 1b 页 WYG0157-0005d.png
 春秋之作为周也非为鲁也当孝公之世平王之初
 也庸讵知平王不能兴衰拨乱而为西周之宣王乎
 初则怠矣迄惠公之世平王之中也庸讵知平王不
 能励精改图振刷群弊卓为贤主如商之太甲乎中
 亦懈矣初怠中懈则兴西周之业尚何望哉至隐公
 之世则平王之末年也平王之末政愈不纲而天下
 之乱有加于前而中兴无其人矣夫子于是悯悼衰
 世而作春秋春秋修中兴之教也故始于隐非始乎
卷一 第 2a 页 WYG0157-0006a.png
 隐始乎平王之末也谓周室至是不可不中兴矣诸
 儒不探夫子之志妄指一事以为春秋之始是待圣
 人以不广也学者无取焉
  不书即位
 春秋之法有不没其实而见意者盖多矣而书即位
 不书即位之间尤显焉鲁十二公不书即位者四隐
 庄闵僖是也书即位者八桓文宣成襄昭定哀是也
 盖继故不书即位正也而隐非继故亦不书即位继
卷一 第 2b 页 WYG0157-0006b.png
 正书即位正也而桓宣继弑亦书即位此所谓不没
 其实也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而无嫡长隐公声子
 之子桓公仲子之子隐桓均庶也则隐公长当立惠
 公以仲子有手文为鲁夫人之异谓桓为嫡焉邪志
 也隐公因其邪志亦谓桓嫡而已庶曰桓长吾将授
 之故于元年不敢行即位之礼自以为己不当立将
 逊于位也圣人因其志而不没其实讥隐公不正即
 位之礼而萌寪氏之祸焉若夫文成襄昭定哀继正
卷一 第 3a 页 WYG0157-0006c.png
 者也书即位常事耳而桓弑隐而自立宣杀恶及视
 而自立而亦书即位者此亦如其志不没其实以诛
 其篡也一不书即位二书即位皆不没其实而罪恶
 自见愚以是知春秋非圣人不能修也而或者谓定
 公受国于季氏亦书即位当从桓宣之例愚以为定
 公非篡也其得国非其意不当从桓宣篡立之例若
 定公从桓宣之篡则春秋用法无轩轾矣
元年春王正月
卷一 第 3b 页 WYG0157-0006d.png
 春秋之作有因旧史之文者有出于圣人新意者因
 史文所以全一经之体出新意所以示褒贬之法书
 元书春因旧史也书称太甲元年太甲元祀则谓一
 为元已见于太甲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则四时之别
 盖始于尧则书元书春在春秋为无义例鲁史记之
 体当然矣惟书王不书王书正不书正则圣人之新
 意也于春之正月月上必书王盖以王法而正天下
 也人君即位之初不以有事无事皆书王正月馀年
卷一 第 4a 页 WYG0157-0007a.png
 事在二月则书王二月事在三月则书王三月惟事
 在时则书春而不月不月则不书王盖不可虚书春
 王月也(如五年春公/矢鱼于棠)故无月而不书王者无褒贬十二公
 之中惟桓公有月而不书王有月而不书王桓无王
 也其说详之桓公若夫书正月者事在正月则书正
 月事不在正月则不书正月事在时则书春而不月
 惟元年不以有事无事皆书王正月以王法正之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卷一 第 4b 页 WYG0157-0007b.png
 天子而去信则不能服天下诸侯而去信则不能有
 其国贵而卿大夫贱而士庶人不本乎信则无以立
 乎天地隐公千乘之君也内则疑其附庸外则疑其
 邻国远则疑于外裔何以为国乎邾仪父附庸也首
 盟之宋邻国也继盟之戎远人也亦盟之则隐公之
 不自信而疑人亦甚矣春秋之初圣人首书盟盟者
 志不信也且元年及邾盟而七年公伐邾及宋盟而
 十年翚伐宋二年及戎盟而七年凡伯来聘我而戎
卷一 第 5a 页 WYG0157-0007c.png
 伐之则盟果可恃哉故春秋之书盟凡以讥其不信
 也然歃血要神以期疆场之靖不犹愈乎干戈相向
 以雠兵毒民邪以三王之世责之则盟为不信以春
 秋之时待之则盟为美事矣圣人盖不得已而加恕
 心焉不没公不名仪父无贬词褒之欤曰是何足褒
 幸之而已其去干戈而即盟去盟而即信则尚可以
 还三王之世也惜乎隐不数年渝盟而即戎圣人复
 何望哉附庸之君未王命者书字仪父邾君之字
卷一 第 5b 页 WYG0157-0007d.png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圣人之治天下始于修身齐家尧始于亲九族舜始
 于逊五品文王始于刑寡妻以至于兄弟武王始于
 重民五教孔子言大学之道亦始于齐家故春秋之
 作尤以名教为重春秋之初首书郑伯克段之事呜
 呼圣人尚忍言之盖亦不得不诛也然则何以诛乎
 郑伯不友段不弟均名教之罪人也而段为重世之
 说者皆甚郑伯而恕段不知段何以恕也君虽不君
卷一 第 6a 页 WYG0157-0008a.png
 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兄虽不兄
 弟遽可以悖逆邪予段之说本于序诗者之误后学
 也诗序汉书附益之非圣人之言也叔于田大叔于
 田二诗之辞皆刺段也而序者曰刺庄公且其诗曰
 巷无居人不如叔也言无叔之横也叔在薮火烈具
 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言叔之暴也二诗无一言及
 庄公何也其说生于左氏曰称郑伯讥失教也特以
 为庄公失教以致段之愚非谓庄公之罪重于段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0157-0008b.png
 而序诗者误以为刺庄公是兄不可以不兄而弟可
 以不弟也吾窃谓圣人责臣之过常重责君之过常
 轻非苟加轻重也长幼之分也尊卑之义也分义定
 而天下定吾不信郑伯之罪重于弟也凡诸侯之弟
 称弟亲之也或称公子宗之也段不言弟不称公子
 比于路人也比段于路人庸谓之恕段乎盖庄公不
 幸有悖逆之弟如舜之待象可也礼以绳之仁以字
 之禄之而不可任以事富之而不可宠以兵而郑伯
卷一 第 7a 页 WYG0157-0008c.png
 之罪本于请邑而不拒缮兵而不禁益其愚助其虐
 至不可制而将以兵加我焉然后以兵克之左氏所
 谓讥失教是也克者胜之之辞郑伯不克段则段克
 郑伯书曰克段言段彊暴幸郑伯之胜也使不幸而
 段克兄又何以训哉愚谓观诗之旨而得春秋之意
 明春秋以正段之罪盖以名教之义不可重诛兄而
 轻责弟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卷一 第 7b 页 WYG0157-0008d.png
 中庸九经之一曰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自入
 春秋天王之厚往则然矣望其薄来不可得也书天
 王来归惠公仲子之赗责鲁也而说者以为罪天王
 不当赗人之妾盖鲁以为夫人赴诸侯王因是来赗
 焉然则经何以不书夫人曰不书夫人所以正隐也
 仲子惠公之妾桓公之母隐公以仲子为惠公之正
 室而赴于诸侯是启桓之篡心也初不行即位之礼
 既又正桓母为夫人而赴于诸侯五年又为之考宫
卷一 第 8a 页 WYG0157-0009a.png
 献羽则桓之心枕刀习毒已萌于此盖恨其稚而志
 不𫉬伸矣是隐公之自取祸也故圣人于其来赗也
 斥曰仲子不以夫人书也而天王何责哉鲁有妾丧
 而平王赗之平王崩而鲁不会葬愚以是知望鲁之
 薄来不可得也夫子责鲁不其重欤宰士也咺名也
 非宰周公之宰膳宰之宰也微者曰氏车马曰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信不足而后盟两君交盟尚疑不信而微者相盟信
卷一 第 8b 页 WYG0157-0009b.png
 复安在哉且不信者君也而盟则微者也微者之盟
 果能结二国之信邪及宋人盟于宿无盟可也至十
 年乃伐宋而取二邑则微者之盟何有于信哉外出
 大夫名而内不书公公屈于大夫讳之也及齐高傒
 盟是也或承上文而内不出主名及国佐盟于袁娄
 是也内不书公外书人皆微者也此宿之盟是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古者王臣无外交王臣天子之臣诸侯亦天子之臣
卷一 第 9a 页 WYG0157-0009c.png
 诸侯则许其相朝一德以尊天子而王臣缔交亦何
 损于王室哉盖周之制王畿千里曰万乘以制四方
 诸侯大国不过千乘合十大国始能敌王畿之内所
 以犬牙相制以杜僭乱之隙凡食采于王畿者皆万
 乘之数也使内外之分不严而寰内之卿大夫𫉬交
 于诸侯内外之势一合则王畿危矣此王臣所以不
 得外交者为是也今祭伯非王命非朝非聘非奔非
 放而率然来鲁何哉其来之意不可得而知也故直
卷一 第 9b 页 WYG0157-0009d.png
 曰来以诛之说者皆曰祭国伯爵惟黎錞以为字曰
 天子三公称公如宰周公之类是也其馀则字也祭
 叔尹子单子刘子皆字也不然刘子卒来赴以为爵
 也当曰刘子卷卒何以直曰刘卷也以是知其伯叔
 子皆字也祭采邑此说谐理故取之
公子益师卒
 大夫之卒书于册者其国之上卿当国者也生为国
 之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故君为之不视朝撤乐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57-0010a.png
 减膳以著其戚登名于史册以示礼也公子益师鲁
 之卿也其事虽不见于春秋而史必书之以崇恩也
 此鲁史之旧非圣人之新意惟书氏去族则见其善
 恶也公子氏也书氏所以别不书氏者以见褒贬焉
 或以公子为命大夫或以公子为世卿意之也吾于
 无骇详之
二年春
 事在时则不书月不月则不书王无义例他皆仿此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57-0010b.png
 谓隐公十年无王者臆论也
公会戎于潜
 公会戎于潜说者皆曰会礼以会诸侯犹可也会戎
 甚矣噫不度时论势而责人于难吾未见其达也先
 王盛时寄象鞮译皆列于四海之外叛则讨之服则
 绥之来朝则坐之门外不与诸侯齿也周德之衰其
 属杂居中夏赤狄白狄伊雒之戎陆浑之戎骊戎徐
 戎皆与诸侯同处明王不作隐公其能驱之四海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57-0010c.png
 外哉凡伯天子之使而戎辄伐之鲁与之有疆场之
 交能保其不犯牧圉乎幸其不以戈戟相舂而惠然
 寻会鲁何辞而拒之哉故不得不会之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莒向均小国地丑德齐初无以大相过也自入春秋
 彊凌弱众暴寡以一日兵力之舒则要利幸胜于邻
 国王法不行而诸侯专兵以犯侯度也春秋之初以
 兵入人之国者此为兵首则其贬固不轻也入者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57-0010d.png
 兵直造其国都也三传书入之例穿凿甚矣而春秋
 书帅师者将尊师众也书师将尊师少也书人将卑
 师少也君将不言帅师此春秋之常也至春秋之变
 则不然有君将而书人者有将尊而书人者贬也有
 师众而书人者恃众也盖春秋不变文无以著褒贬
 莒人者何也莒子也左氏以向姜不安莒而归莒人
 入向以姜氏还则非众也非将卑师少也人莒子以
 重其贬诛兵首也自是而后向不复见于经至宣四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57-0011a.png
 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则向
 卒为莒所灭而地入于莒也则莒之暴戾甚矣故圣
 人于此首诛之以见意
无骇帅师入极
 极微国也以鲁之众而无骇之专帅大众以临之宜
 乎直入其国而莫敢抗也然动大众而陵小邦不足
 以言武而无骇所以然者将以示威于莒也莒人入
 向向迫近乎鲁鲁人疑其东鄙之侵也故亦动大兵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57-0011b.png
 以胁之莒则不能无恐矣极何负于鲁哉隐公即位
 修好于四邻近而邾宋远而外裔皆会而盟之莒虽
 睥睨于东邻亦将有以亲之也故其后因纪子帛为
 密之盟而遂结浮来之好则今日帅师之举非公意
 也无骇继公子执国柄者也以其柄之在己而专为
 是役故圣人恶其专兵去族以示贬谷梁谓隐不爵
 命大夫爵命自爵命耳何与于去族书族乎是谷梁
 以爵命为命氏也命氏自命氏何干于爵命乎爵命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57-0011c.png
 何也礼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
 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虽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周礼一
 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此三命也大国之卿三
 命次国之卿再命小国之卿一命此所谓爵命也何
 与于命氏哉命氏非天子命也其君之命也公之子
 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称公曾孙
 故以王父字为氏也如公子公孙皆生则姓之受氏
 之常也不必命于其君惟公孙之子不可称公曾孙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57-0011d.png
 故以王父字为氏私所不安焉故必请于君而君命
 之此命氏也何与于爵命哉左氏谓无骇卒羽父请
 族者为无骇之子请族也杜氏不达以为为无骇请
 族则无骇为终身无姓也岂人情哉然则无骇公孙
 无骇也无骇卒而羽父为无骇之子请谥为展氏也
 诸儒谬以爵命为命氏谓无骇不书氏为未爵命故
 愚力辩之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57-0012a.png
 费誓言徐戎并兴东郊不开则鲁之有戎患盖始于
 伯禽伯禽之贤不免设甲胄备弓矢植板馀峙刍茭
 而后能禦之盖亦劳矣今隐公春会之戎请盟公辞
 及秋复乞盟而遂及之盟则知戎之有慕于鲁而服
 之不劳也隐何足慕哉隐虽不正而有逊国之心视
 千乘之位如敝屣春秋之世盖难其人即位之初和
 睦于四邻故戎因是而有慕焉虽歃血要神非戎人
 所宜然而修疆场之好以弭兵息民者则亦春秋之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57-0012b.png
 美事也以文王之圣而事昆夷太王之贤而事獯鬻
 隐公何疵焉春会而秋盟之隐公之虑患深矣则唐
 之盟非得已也不得已而盟之隐公盖亦知司盟之
 典不可紊再辞而不𫉬也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讥不亲迎也纪侯娶于鲁而使大夫逆女非礼也伯
 姬鲁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57-0012c.png
 莒自入向之后哆然有窥鲁之心故无骇帅师入极
 以怖之莒虽小国僻处海上有夷风焉伺间而窥鲁
 盖未已也纪裂繻往来莒鲁之间而知之于是遂与
 莒子盟于密为鲁谋也周官有调人谐和万民有合
 方氏除其怨恶则和谐雠怨亦圣人之所与也故裂
 繻字而不名褒之也卒之八年为浮来之盟莒鲁交
 好终隐及久无东鄙之侵子帛之功也然则子帛奉
 命逆女而遂盟莒子可乎大夫出疆有可以尊国家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57-0012d.png
 利社稷专之可也不惟足以平莒鲁而纪鲁之好愈
 笃则于其国亦不为无益也子帛裂繻字序莒子上
 主盟也或曰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
 公盟何以不字曰结抗也大夫不可会公侯会伯子
 男可也结抗齐宋不旋踵而来伐结之罪也子帛盟
 莒子顺也不旋踵而莒鲁交好子帛之功也圣人之
 书法视人之功罪而已何容私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57-0013a.png
 夫人子氏隐公之妻也左氏以为仲子且安有元年
 先归赗至二年而后薨邪诬人甚矣天王虽微亦不
 致颠倒死生之理以死理赗生人也不近人情一至
 此哉公羊以为隐母亦非也隐既不自正安肯正其
 妾母为夫人且惠公元妃孟子则隐母声子桓母仲
 子均妾也仲子不得为夫人(案归赗不/书夫人)声子亦安得为
 夫人非独隐公不以为夫人圣人亦不与其为夫人
 也安得以夫人书若然则无以知隐之正矣曰均庶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57-0013b.png
 则长立隐公长也长则为正若妾母则均不可称夫
 人也则是夫人子氏隐妻也隐既不自正亦安肯称
 为夫人曰称夫人臣子词也鲁以隐为君岂容不以
 子氏为夫人薨称夫人国人辞也不书葬隐不以夫
 人礼葬之也隐虽不以为夫人而国人夫人之圣人
 亦因而夫人之所以正隐之当立也
郑人伐卫
 左氏曰讨公孙滑之乱也共叔之乱滑出奔卫卫人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57-0013c.png
 为之伐郑取廪延于是郑人伐卫虽滑之奔不见于
 经然春秋之始郑卫之怨不可得而考以克段之事
 观之则段奔其子必不安于郑糊口于卫亦无足怪
 者郑不幸而有兄弟之隙而卫又因其馀孽而加兵
 于郑盖亦交乱邻国矣然圣人书郑人伐卫若责郑
 之深者何哉于以见郑庄之不仁也管蔡之乱周公
 诛其父而录其子盖以为乱者管蔡也其子何罪故
 封之上以慰先君之心下以明己之不私于杀也今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57-0013d.png
 郑庄克其弟而不字其子使栖栖然侨累于卫而又
 加兵于卫焉使卫而不敌则滑复为郑伯所鱼肉也
 卫郑地丑德齐则其伐卫也必不以微者行今不书
 君将不书师不书帅师斥而人之贬郑之辞著矣其
 后使州吁得以藉口而胁宋伐郑宋郑交兵迄隐之
 世不解职此为之兵端也贬而人之其旨远哉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经书日食三十六著天变以警惧人君也阴阳家流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57-0014a.png
 则曰日行有常度当食则食事之常耳庄二十五年
 一食不当食而食历家误也古有太阳当亏不亏群
 臣称贺者亦历家之误也呜呼拘忌之学以天废人
 不可以训夫日者君象也君德不刚则阴侵之而薄
 食见于日诗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
 之丑安得视以为常而不戒惧哉书曰乃季秋月朔
 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夫君人者当修
 德于无事之时而弭变于未形至天变作区区奏鼓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57-0014b.png
 素服撤膳避正寝亦何及矣然与夫信瞽史之诬视
 以为常而不惧者犹有间也故夫春秋书日食灾变
 凡以垂人君畏天之戒而已而左氏何休乃指一事
 一臣一国之应以为验此圣门之叛臣也至于或书
 朔或书日或不书日或日朔皆不书旧史失之圣人
 之意不在是吾故略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历十有三王而书崩书葬者五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57-0014c.png
 周赴于诸侯而鲁会葬也故其葬之月日尊谥得书
 于鲁之史册孔子亦因史册而书之书崩不书葬者
 四周赴而鲁不会葬也故葬之月日尊谥不可知也
 崩葬皆不书者四赴有所不及鲁亦不会葬也则崩
 葬日月尊谥皆不见于史册孔子亦因而或书或不
 书焉以见鲁之无周而不会葬周室之微而赴告有
 所不详也书葬者五惟文九年葬襄王书叔孙得臣
 如京师昭二十二年葬景王书叔鞅如京师其三则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57-0014d.png
 不书大夫如京师不书大夫如京师何以知其会葬
 曰微者也微者不登于册又不可书鲁人也礼莫重
 于葬天王诸侯躬行正也以大夫非礼也况以微者
 乎圣人或书大夫或不书大夫以见意然犹愈夫不
 会葬者之甚也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春秋书王臣卒者二刘卷与此尹氏卒是也卒未有
 书氏者书氏讥世卿也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周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57-0015a.png
 之有尹氏久矣尹氏世柄周政至春秋而不改故圣
 人于此因其卒来赴而书之以见义其后尹氏立王
 子朝尹氏以子朝奔楚世以氏书其讥可知也左氏
 以为君氏卒声子也且鲁夫人皆书薨未有书卒者
 惟定公十五年姒氏书卒哀公十二年孟子书卒盖
 姒氏哀公妾母定公薨哀未君也故书卒若以为声
 子隐母也隐即位于今二年非未君也何以不书薨
 孟子者昭公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哀不敢以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57-0015b.png
 小君之礼居之故不书薨声子非同姓也又何嫌况
 君非姓也不可曰君氏若以为小君之君则经有书
 葬我小君者矣君氏云者自不成称谓古无是言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
 诸侯有贡天子无求礼也周室之衰诸侯不贡而天
 子至于下求春秋其可不作乎平王崩鲁不会葬至
 来求赙而卒不会焉则赙之得否又未可知也鲁于
 春秋未为彊暴之国以鲁观之诸侯可知矣呜呼仁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57-0015c.png
 人君子视此可为太息也而书生之论乃以为不书
 天王为天王讳恶夫子于此忍益诸侯之横而不悯
 周室之微乎春秋书求者三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
 亦不书天王说者遂以为讳天王下求使若出于武
 氏子毛伯之自求焉然则桓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
 求车何以书天王无乃车服乃天子之所当求邪求
 其说而不得乃曰车服天子之所赐反求于下不君
 也故书天王以示贬噫不书天王以为为天王讳恶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57-0015d.png
 书天王又以为著天王之罪周之微甚矣不容负天
 下之罪如此之重也此岂仁人之言哉不知武氏之
 来平王崩威王未君也毛伯之来襄王崩顷王在丧
 也诸侯在丧称子若葵丘之盟书宋子践土之盟书
 卫子是也天王不可书周子故直书王臣焉凡书求
 赙求金求车皆诛诸侯不贡而天下无王也尚何责
 天王哉武氏世卿也武氏子未命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57-0016a.png
 分义天下之大闲也君子不以小廉乱大分不以小
 谦废大义宋之乱宣公启之而穆公成之也宣公舍
 其子而立其弟是以小廉乱大分也穆公又舍其嗣
 而归其侄是以小谦废大义也故宋之乱者二世宣
 穆之罪也圣人非不尚贤也尚贤而隳分义则争且
 乱故非朱均虽尧舜不苟逊也益非不贤也禹传启
 而不授益岂禹之不能逊哉杜乱原也拘小廉持小
 谦未有不乱者隐公欲逊桓而乱吴王将逊札而乱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57-0016b.png
 苟不启乱则大禹无事乎传子以求异于尧舜也愚
 窃怪后世有启之贤而不传以务过大禹无朱均之
 子而苟逊以僭拟尧舜也宋宣穆再逊而再乱篡夺
 二世迄襄公而始定襄公不悛而又欲逊公子目夷
 幸目夷不受而其乱遂已不然宋之祸又未艾也故
 愚因穆公之卒明分义以为世戒云春秋诸侯卒必
 书名以名赴也葬书爵谥鲁会葬也惟吴楚不书葬
 黜僭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57-0016c.png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春秋外盟不志此何以志为六年艾之盟张本也圣
 人无苟辞一言之志丝牵绳联实有条理顾学者不
 可不考尔春秋之初宋郑为雠国而齐乃郑之与国
 也石门之盟结旧好矣非首交盟也古者诸侯睦乃
 四邻以蕃王室春秋诸侯无望其蕃王室各固私党
 以要利而已隐公之世宋卫为西党齐郑为东党鲁
 则徘徊于二党之间惟利是从盖初比于宋矣至艾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57-0016d.png
 之盟而从齐附郑故圣人于此书石门之盟而知齐
 为郑之私党及六年艾之盟则知公从齐而附郑也
 其事昭然可考学者无以传溷经则圣意白矣
癸未葬宋穆公
 内诸侯书薨常也外诸侯书卒从赴也赴曰卒谦辞
 也鲁史因其赴而说者以为夫子尊内而黜外非也
 鲁史因其赴而书孔子亦因鲁史而书非黜也外书
 葬则书公我会葬尊之也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57-0017a.png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杞在周为三恪周之盛时拥上公之爵天子有祭膰
 焉有丧拜焉明王不作方伯连帅之职不修莒蕞尔
 东夷而敢称兵扼之以掠夺其地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自周之晚诸侯以彊暴相侵力不敌者则为其
 吞噬千八百国至于春秋才七十馀国耳子产言天
 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今大国数圻若非侵小何以
 致此以大侵小固其势也而莒何恃哉自入春秋首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57-0017b.png
 加兵于向天下无敢谁何者僻处海上时出而搏噬
 井蛙横行自以为无敌矣于是扼杞之弱称兵而攘
 其封邑圣人其何以容之春秋之初三见于经而两
 人之以其近于东垂外之也至桓十二年公会杞侯
 莒子盟于曲池而后释今日之憾然牟娄之邑卒为
 莒有至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来奔则牟娄又转而
 之鲁杞侯不特不能复其侵疆而迁徙畏避之者不
 一于以知杞之果不足證也徒守夏时何益于保邦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57-0017c.png
 哉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君臣之分与天地俱生与天地俱久顺之则存逆之
 则亡然世逮叔末乱臣贼子固有冒危亡而逆之者
 然亦有逆之而不亡因以得国者呜呼王法不行三
 纲沦而九法斁春秋其可不作邪春秋书弑君者三
 十六所以正君臣之分明天地之伦也然有称国以
 弑者众弑之辞也薛弑其君比之类是也有称人以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57-0017d.png
 弑者微者也宋人弑其君杵臼之类是也有称名以
 弑者诛其人也宋督弑其君与夷与此州吁之类是
 也宋督去氏州吁去族同一贬焉追其命氏绝其属
 藉也然则许止蔡般何以不去世子去世子则不知
 其为弑君父也惟内之弑逆则不书非私鲁也隐闵
 之薨不书地薨非其地也不书葬若不得葬也微而
 显矣惟桓公弑于齐则书薨于齐盖弑于他国不得
 不地也书丧至自齐不得不书葬也惟去夫人之族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57-0018a.png
 以见意焉噫圣人之旨隐显抑扬抑自有旨乱臣贼
 子宜削迹于后世矣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鲁之遇为卫谋也左氏言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
 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遇于清以礼以地考之
 疑左氏为得其旨清卫地也礼曰诸侯未及期相见
 曰遇公与宋公将行会礼未及期各简其仪以遇礼
 见焉左氏之说与礼经合而于地为有据吾从之卫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57-0018b.png
 有州吁之逆宋鲁皆卫邻也闻其变当如何田常弑
 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则卫之乱宋鲁所当谋
 也然二君相遇于卫地而返宋遂从州吁伐郑以济
 其恶焉恶在其为谋也谋之不善则遇之其以礼哉
 圣人所以不黜其爵而愧之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为恶之罪轻党恶之罪重盖自作孽者足以杀其身
 而已党恶者诱人为恶其害可胜既乎春秋之法诛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57-0018c.png
 恶人常轻而绝党恶常重宋殇党恶者也州吁弑逆
 未有以定其位而悦其民谓前二年有伐卫之师以
 为先君之怨未偿也将加兵于郑则疑兵不敌而败
 于前扫境而出则疑陈蔡之袭其后彷徨筹度以为
 宋公子冯在郑终为宋患乃逢宋殇之意而假援于
 宋宋殇不之察举兵而从之又为之胁陈蔡以往盖
 卫桓公陈出也而州吁弑之疑陈合蔡而议其后也
 然已率陈蔡则陈有所不从故借宋人之力而胁之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57-0018d.png
 宋殇阴堕其计连三国之师以从其伐郑卒之郑不
 可克无功而返而宋殇党恶之罪胶不可赦呜呼篡
 逆之人小人恶觌其面而宋公奉社稷而从之尚何
 逭腰领于圣笔之下哉故圣人不以卫主师而以宋
 公为兵首诛恶党也恶党孤则乱臣贼子绝矣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公及宋公遇于清为卫谋也既而宋从卫伐郑而鲁
 不从公知义也然公之即位常不自正而在朝之臣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57-0019a.png
 常若己所不当臣焉故无骇帅师入极而公不禁今
 翚之出春秋黜族知其专也审矣卫之恶(阙/) 宋殇
 堕州吁之谋而陷党恶之罪隐公亦不能禁翚之行
 而遂与宋公同科宋则自陷矣而翚之行吾窃为隐
 公惜之夫篡逆天下之大恶也盗与小人偶小人耻
 之隐公有逊国之贤而与州吁同列其何颜以见宗
 庙哉虽其兵出于翚而公不在行然公不能制而鲁
 国之人与其恶亦隐公之辱也周公出征作大诰于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57-0019b.png
 时周公摄政也其诰必称王若曰以命之不敢专也
 今翚不以公命而行专之甚矣而公以千乘之权不
 能禁一公子何以制命愚是以知寪氏之祸盖兆于
 此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
 由来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吾于翚见之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罪莫大于弑君国莫幸于得贼君弑而贼不讨臣子
 之罪也大司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则残之以兵而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57-0019c.png
 残其国矣非但刑一人也故法出于司马而不出于
 司寇用是知圣人责弑君之罪为重也春秋王法不
 行君弑而贼逸者多矣弑君三十六而杀罪人者才
 六焉惟杀州吁及无知书人得讨贼之辞也而晋里
 克卫宁喜则书国以杀又目贼为大夫盖不以弑君
 之罪杀之罪国人也陈佗之罪则陈不能讨而蔡人
 杀之与蔡得邻国讨贼之义而罪陈无臣子也蔡般
 之恶则蔡不能杀而楚诱杀之亦非霸讨也楚蔡两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57-0019d.png
 有罪焉故不去世子以示义其馀则或因而君之或
 因而命之或衎衎然出入其国而无敢谁何者呜呼
 司马之法安在哉夫子作春秋凡以兴周公之典也
 彼幸逃司马之伐而卒受圣笔之诛吾因是而知褒
 贬之权不轻于赏罚之柄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民情者一国之私也王法者天下之公也圣人不以
 私害公是春秋之法也州吁既诛卫无君者凡三月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57-0020a.png
 卫人知康叔之祀未易绝楚丘之邑未易亡然以蕞
 尔之地而介乎大国之间安能久为共和之政而不
 乱哉于是求晋而逆之逆晋而立之自民情观之卫
 有君焉卫之本也然诸侯守天子之土地继先君之
 庙祧不有王法乎诸侯世子誓于天子而立之诸侯
 继世朝于天子而命之上受之天子下受之先君正
 也不幸如卫之乱而无君则大夫及国人请于天子
 择当继者而命之以奉康叔之祀焉今卫无天子之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57-0020b.png
 命而自立君于一国之私情则然矣天下之公法不
 其乱欤故圣人书卫人立晋不以一国之私废天下
 之公也晋之有国上不受于天子下不受于先君是
 得国于匹夫也得国于匹夫虽块处民上其亦何荣
 故圣人不书公子贱之也晋武公并晋合二晋之彊
 盖亦可以掩然自处矣而无衣之诗必待大夫请命
 于天子使受七命之服而后安之诗曰岂曰无衣七
 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必服其命服而后安且吉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57-0020c.png
 也宣公傲然自以为安矣使时有明王时有贤方伯
 问罪于卫则宣公不免为篡也而说者以为国人贤
 晋而立之宣公之淫烝君子羞言也何贤之有苟以
 新台苦叶为宣公末年之诗则是初贤也若其果贤
 必不贤于前而荒于后矣国人以为得一公子而奉
 之卫之宗庙复有血牲之祀已为卫国之幸也岂以
 其贤哉春秋书立君者二尹氏立王子朝书尹氏以
 见非周人之愿尹氏一人之私也立晋书人以见国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57-0020d.png
 人众立之也非晋所欲故不若齐小白书入无善可
 褒故不若蔡季书归非外纳之故不若卫朔书纳圣
 人之旨粲然黑白矣故曰晋之立国人立之也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受天下之托者有天下之礼受一国之寄者有一国
 之礼礼所以尊君上亦所以屈君上何谓屈越于礼
 之谓屈匹夫而越于礼君子不录也天子诸侯而越
 于礼则天下国家有议其上矣故尧舜不以位为乐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57-0021a.png
 而每以位为忧也隐公千乘之君而不以礼自闲轻
 千乘之尊而观鱼于棠鱼何物也其品不足以充乾
 豆则无补于宗庙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无益于国
 家而命驾踰境以越远地为耳目之玩而已何有于
 礼哉四时之田讲武以捍牧圉备物以荐宗庙动而
 非时猎而非地君子犹且讥之况非田非狩而游荡
 无度乎天子非展义不狩诸侯非民事不举古之制
 也矢鱼于棠果民事乎以目前之玩轻千乘之尊愚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57-0021b.png
 见隐公之不君矣春秋礼义之书也贵礼所以示诸
 侯度焉矢陈也鱼微物也于棠远地也陈微物而践
 远地为隐公者其亦念宗庙社稷乎愚窃为公危之
夏四月葬卫桓公
 州吁之乱外假先君之义以报怨于郑而内不葬桓
 公其罪可胜诛乎宣公受国人之立已践其位则当
 奉其宗祧而先君之弑至是十有四月公得国四月
 而后葬之国人何赖于晋哉圣人书之所以著其缓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57-0021c.png
 诸侯五月而葬
秋卫师入郕
 先王盛时诸侯比小事大一德以尊天子周德既衰
 天下惟彊是恃以大凌小土地差广兵力差彊则怀
 并吞之志庸恤夫亲疏远近哉且卫与郕均文王之
 子康叔封卫叔武封郕皆文之昭也自入春秋卫彊
 而郕弱卫大而郕小宣公入继先烈不能奉康叔之
 戎索乃履州吁之覆辙安忍无亲扫重兵以压郕垒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57-0021d.png
 郕几殆哉幸叔武之祀未易灭而文王之神灵未泯
 郕恃以存不然以卫之师而郕之小反掌为墟矣春
 秋将卑师众称师以卑将敌郕易之也以大兵直入
 其郛期于灭也呜呼不仁哉宣公也非春秋何以治
 之至隐十年齐郑又连兵入郕庄八年公又及齐师
 围郕盖不敌而降于齐焉虽然降而未灭也迄文十
 二年书郕伯来奔其后不复见于经计为大国所扼
 失地而奔而国遂灭矣然春秋之初郕被邻国之兵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57-0022a.png
 者盖始于卫故圣人于此谨之若曰灭郕之端自卫
 始故书师书入以重其贬也
九月考仲子之宫
 惠公以妾为嫡隐公谓庶为正惠公不幸不见正于
 春秋而隐公为法受贬其又何辞孔子曰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隐公从父于邪尚可谓之孝乎春秋贬
 隐公凡以责孝也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而祔惠公
 之庙诸侯礼无二嫡则仲子死其何以祭之隐公于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57-0022b.png
 是考宫于外以奉先君之死也然则考宫礼乎曰古
 无是礼也妾母之子立而继世则立宫以祭其母于
 子祭于孙止先王为是权时之礼以慰人子之心也
 隐公非仲子之子而为仲子考宫此何礼哉其意以
 为己非嫡子桓公嫡子也桓幼而已代之位则凡己
 之立为桓立也吾当代桓公为母立庙以享之不知
 仲子之为嫡先君邪心也手文之妖其可紊先王之
 典哉愚以是知仲子之宫隐公之祸基也桓公见隐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57-0022c.png
 为己母立宫则掩然自立之志盖已驰于寪氏矣独
 恨其窃发之迟考之为言落成之谓也宫成而祸成
 矣故圣人不书立书考武宫炀宫立于五庙之外为
 僭故以立书仲子之宫非隐公所宜考故以考书一
 字之间其旨远矣
初献六羽
 初献六羽是乎非乎曰无问是非当议其数数定而
 礼定礼定而是非定然则公榖与众仲异又宜何从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57-0022d.png
 曰从众仲众仲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公榖曰天子八诸公六诸侯四愚窃以高赤之说为
 不经且天子诸侯大夫士有庙则有祭有祭则有乐
 祭之与乐如食必济以饮衣必副以裳未有食而不
 饮衣而不裳者宗庙之制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
 一每降以两乐舞亦然此为合于庙制而谓诸公六
 诸侯四则伯子男不当有乐邪大夫士不当有乐邪
 季氏舞八佾于庭是大夫有乐舞也是四而僭八也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57-0023a.png
 岂季氏初无乐而直僭佾邪鲁用天子之乐舞八佾
 而季氏僭拟其君亦用八佾也谓伯子男大夫士无
 乐舞者汉儒谬说也而后世有附其说者曰周礼舞
 师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小祭祀不用舞伯子男大夫
 士安得用乐嘻小祀自小祀耳遽可以比伯子男大
 夫士邪上自天子下及士立庙所以尊祖也人各以
 祖为重安可谓之小祀哉诬人甚矣然则众仲之说
 正矣而仲子之宫用六正乎曰鲁用天子礼乐宗庙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57-0023b.png
 舞八佾常也使仲子为正嫡则各祔于庙同舞八佾
 矣仲子不得祔庙立宫于外而隐公疑之于是有众
 仲之问隐公以为庙外立宫不可同宗庙之礼于是
 杀而用六焉故圣人书初言鲁世用八佾至是而初
 献六羽也噫以为不可同宗庙之礼则如勿立既立
 而徒杀其舞数之二是隐公知其非而彊为之也是
 隐公之待仲子尚在乎正不正之间而惑于先君之
 邪而不能正也愚于此又见公之不智也不智不孝
卷一 第 37a 页 WYG0157-0023c.png
 隐公之罪深矣然则圣人诛之与曰讥之隐公有君子
 之资而未闻道责其不智不孝所以待君子也
邾人郑人伐宋
 郑雠于宋固也而邾人主兵何哉邾区区小邦必不
 敢先犯宋宋邻于邾必有以侵之也左氏谓宋人取
 邾田邾人请郑伐之取田不书不赴也则邾郑皆有
 辞矣然卫胁宋伐郑而宋主之邾请郑伐宋则邾自
 为主于以见圣人诛党恶之重也宋从州吁伐郑以
卷一 第 37b 页 WYG0157-0023d.png
 怙恶而郑从邾人伐宋以报怨情有逆顺圣人原情
 而已矣

 洪范八政以食为首食者民之命而稼者食之本虫
 螟食稼稼伤而民伤民伤而国伤故圣人书虫螟之
 异凡以为民而警惧人君也君人者宜修德以弭之
 而后世君德不修乃遣捕蝗之使人力其能胜天乎
 春秋书螟者三隐之世二庄之世一而何休曲引附
卷一 第 38a 页 WYG0157-0024a.png
 会以为矢鱼之所致刘歆以为逆諌之所生指一事
 以应天灾何天之不广屑屑于一二事而致灾也若
 百度皆不举则百虫蠢动尽驱而出之以应人君之
 失然后为应邪愚读三传窃鄙休之学凡诬幻不稽
 之说休公言之而不愧吾不欲观之矣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解见元年公子益师卒
宋人伐郑围长葛
卷一 第 38b 页 WYG0157-0024b.png
 呜呼宋郑之怨于是深矣四年宋两伐郑五年秋邾
 郑伐宋胜负相当可以已也今宋又伐郑以围其邑
 憾何时而释邪春秋将卑师少称人常也今伐而围
 其邑非将卑师少也兵法倍则攻之十则围之长葛
 大邑也所谓用大师矣而圣人书人贬之也盖前日
 胜负相当怨已偿矣宋人复起兵端以贾怨于郑况
 又围其邑踰年而不解其意以为公子冯之在郑必
 得之而后已也且穆公受国于宣公穆公卒挈而还
卷一 第 39a 页 WYG0157-0024c.png
 其子殇公受国于穆公而志杀其子人之贤愚盖已
 判矣虽穆公之逊不为义而殇公必将杀冯又得为
 君子乎且志于杀冯郑何罪哉卒之连兵结祸十年
 不解终罹华督之祸非不幸也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
 胁利以求人者辞亢而情柔胁势以要人者阴进而
 阳退郑之渝平于鲁非得已也以经考之郑于鲁固
 未尝有怨隐四年而翚帅师从宋伐郑虽兵端生于
卷一 第 39b 页 WYG0157-0024d.png
 宋卫而翚实从之是亦不能无憾也郑雠于鲁而怨
 未偿今乃顿释前憾而求平焉若郑伯之能惩忿也
 苟无故而平不其美欤而郑之来实为宋兵所扼惧
 鲁人复整兵从宋则郑益殆矣乃遣使致平以离宋
 之党也且平而言渝有以致于我也何致哉八年之
 祊田也八年归祊而今致之何邪有所胁也若曰鲁
 能不从宋而反兵救我我当以祊田馈鲁也既而郑
 徒言之而祊未入鲁故鲁虽不从宋然亦不救郑盖
卷一 第 40a 页 WYG0157-0025a.png
 有所要也呜呼若是而曰平果足为平乎郑有所胁
 鲁有所要来致悃而已故圣人书曰渝平焉暨齐平
 及郑平与宋楚之平直豁然释怨矣今曰渝平致平
 意而已实未平也三传互失无足据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艾之盟郑故也自石门之盟而知齐郑为与国齐将
 救郑则地隔于鲁不求鲁无以救郑春郑来渝平齐
 为之谋也故郑使反命而齐为艾之盟当是时宋围
卷一 第 40b 页 WYG0157-0025b.png
 郑邑盖六月矣其危益甚也齐之为是盟盖亦迫矣
 而鲁终未之救者祊未入也观乎此则鲁之所以要
 郑者又可见也
秋七月
 无事必书首月者备四时也间或有不书者传授脱
 之
冬宋人取长葛
 宋围郑长葛踰年不解必取之而后已其为恶不既
卷一 第 41a 页 WYG0157-0025c.png
 深欤书人书取诛之重也然长葛被围郑求成于鲁
 而鲁不救继又会齐为艾之盟而兵卒不出坐观宋
 人取郑邑而曾无隐恤之心郑胁利以求人果何益
 哉不若为华元登床之谋未必鲁人不怜而救之也
 此可以为胁利不诚者之戒然而隐公于此亦不得
 为君子矣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叔姬伯姬之媵许嫁者也待年于父母之国至是归
卷一 第 41b 页 WYG0157-0025d.png
 焉媵不书归此何以书为庄十二年纪叔姬归于酅
 张本录贤也纪之灭宗庙在酅归奉其祀其不以存
 亡而亏妇道叔姬之贤也故此首录之以全其终始
 焉媵非贤不书苏辙谓书叔姬贤之也若贤不得书
 必贵而后书是以位蔑德也小国无大夫至于接我
 则书是位不可以废事也位不可以废事独可以废
 贤乎苏之学左杜之义疏耳去经远甚吾未尝观焉
 惟此义为近经姑存之至谓小国无大夫此又从杜
卷一 第 42a 页 WYG0157-0026a.png
 之疏而不知正也礼大国三卿次国二卿小国一卿
 何谓无大夫
滕侯卒
 诸侯卒或书名或不书名从赴也故礼曰诸侯不生
 名薨则赴以名或不赴以名小国不达礼也左杜谓
 春秋一切从赴告则疏矣若诸侯卒是当从赴告者
 也乃反立例曰凡诸侯同盟薨则赴以名间有不同
 盟而亦赴名者杜氏则曰未同盟而赴以名知其师
卷一 第 42b 页 WYG0157-0026b.png
 之谬而不正但曰未而已且既以为同盟则不必从
 赴以为从赴则不必同盟立例自交攻吾所不晓
夏城中丘
 诸侯城邑宫室池观苑囿皆有常制不可乱也圮而
 城之故而新之以守国保民亦所不可缓而春秋之
 城筑新作皆书之何哉不讥其不时以妨民则讥其
 创作以违度凡土功龙见而戒事火见而致用水昏
 正而栽日至而毕龙见周之二月夏之十二月也于
卷一 第 43a 页 WYG0157-0026c.png
 以戒事喻民将有土功之役也火见周之九月夏之
 七月也于以致用致筑作之物坚良而不蠹也水昏
 正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于以栽板干农务休而
 百榖成民可以役也土润而膏植栽必固也日至周
 之正月夏之十一月也民不可以久役蛰不可以加
 插役不可以不休也故春秋之城惟十二月为得时
 卫文公徙于楚丘建城营室为得其时诗曰定之方
 中作于楚宫定星昏而正中即水昏正也故虽役民
卷一 第 43b 页 WYG0157-0026d.png
 而民美之不妨农也凡春秋之书皆不时周之夏今
 之春也而城中丘方春东作之时而役民事城民失
 业矣其他城郎城祝丘之类皆不时也或得时而书
 则必一月而城二邑劳民也如城诸及防城诸及郓
 是也或城非其地城小榖城虎牢之类是也非城之
 不时则城二邑非城二邑则城非其地皆讥也其或
 新筑新作则有义存焉新者革故之辞新延厩是也
 新作创作之辞作南门之类是也筑者筑所不当筑
卷一 第 44a 页 WYG0157-0027a.png
 筑三台之类是也凡以恤民力而绳违度也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诸侯相聘礼也而春秋之相聘非谓礼也谋其私而
 已齐侯前年为艾之盟为郑求鲁也既而宋取长葛
 而鲁兵不出艾盟何益于郑哉盖鲁有望于郑而郑
 有要于鲁所望者不至而所要者不遂则鲁郑之好
 盖在成否之间鲁公之摇足则宋郑之彊弱系之故
 齐复遣弟年聘鲁而卜进退焉鲁盖决有望于郑不
卷一 第 44b 页 WYG0157-0027b.png
 能劳师靡财以兴无益之役也齐年之来必嗫嚅其
 言而告之曰吾之与宋未有隙也而郑平于我盖空
 言矣吾安能以空言而败实好哉年归反命而郑赂
 卒不至故秋公遂伐邾盖以邾尝从郑伐宋公伐邾
 示将从宋以动郑也郑知鲁兵之不能虚出故明年
 春遂以祊来归焉则年之来岂为聘问哉假聘问之
 名而为郑求鲁也然齐有大夫为行人今不以大夫
 而遣其弟私之也且公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
卷一 第 45a 页 WYG0157-0027c.png
 孙国之常也今不曰公子而特曰其弟年盖同母弟
 也称弟亲之也若曰吾之弟云耳且父子兄弟之间
 君子不以恩掩义盖恩胜则宠生宠生则骄骄则乱
 此理之必然者故叔武武王之母弟也惟封之郕与
 诸侯伍而已友宣王之母弟也亦封之郑与诸侯均
 矣不敢宠以私而骄之也春秋之诸侯知有恩而不
 知有义不知私之适所以败之也郑庄封段以大邑
 而卒至于乱亦可以鉴矣而诸侯必私其母弟曰弟
卷一 第 45b 页 WYG0157-0027d.png
 故弟之书于经十有二不奔则叛不叛则杀惟齐之
 弟年不叛不奔及其子无知遂肆其毒而贼襄公焉
 则宠而私之果有益乎春秋书弟凡以垂戒也以此
 防民后世犹有淮南厉王与夫梁王之乱而文帝之
 贤不免乎尺布斗粟之嘲则春秋之训可不鉴哉
秋公伐邾
 邾鲁之附庸也元年尝从公盟未有以戾于鲁也而
 公于此乃为宋伐之若诚为宋伐之犹为有辞曰宋
卷一 第 46a 页 WYG0157-0028a.png
 于我为与国而邾我之附庸何敢伐吾之与国今乃
 为动郑而伐之志于得郑之赂也鲁欲得赂而邾被
 兵何名哉加兵于邾以卖二国鲁卒以得赂而邾横
 受其毒既而得郑赂矣遂从郑伐宋今日为宋伐邾
 明日为郑伐宋于此益见伐邾之无名宜邾人之不
 我服也故终隐之世邾不复通于鲁灼知隐公之不
 足事也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卷一 第 46b 页 WYG0157-0028b.png
 君臣之道交济而天下治君天象也臣地象也天地
 交而万物通君阳义也臣阴义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天道下济而地不上行则暌阳唱而阴不和则亢天
 子诸侯君臣之大分也故天子于诸侯有时聘间问
 归脤钖命之宠而诸侯于天子则有春朝夏宗秋觐
 冬遇之仪所以交济而成天下之治春秋之时天子
 下聘钖命归膰归赗不胜其勤也而诸侯何有一觐
 九陛之下者春秋书天王下聘者凡八以责诸侯不
卷一 第 47a 页 WYG0157-0028c.png
 朝而坐受天子之聘也隐公即位十有一年而天王
 聘鲁者二隐公掩然当之不以为抗己则不朝矣亦
 何有一介之使如京师答天王之勤哉故夫春秋之
 乱君臣之道不交也圣人作春秋垂中兴之教故责
 诸侯朝王为重诸侯复朝中兴之本也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古者敌国宾至候人为导司徒具徒司寇诘奸至于
 王臣则皆官正涖事事毕卫以出境单襄公道陈以
卷一 第 47b 页 WYG0157-0028d.png
 聘楚候不在疆宰不致膳单子知陈之将亡则尊王
 臣非苟以重王命而国之兴衰从可卜也盖诸侯尊
 天子则大夫尊诸侯亦上下之常分耳今凡伯来聘
 而鲁不加卫过卫而卫不加礼使蕞尔之戎得伐之
 以归戎在所不责也而鲁卫皆周之叔父伯父王臣
 至而不卫焉所谓司寇诘奸之法存乎亡乎愚观单
 襄公之言而知鲁夺于三家郑制于七穆有以自取
 也凡伯不能死节将天子之命委诸戎狄圣人书以
卷一 第 48a 页 WYG0157-0029a.png
 归凡伯之罪亦不轻矣楚丘卫地也凡伯邑于凡凡
 邑在黎阳与卫为邻盖凡伯将归其邑戎故以兵伐
 之不然一人而曰伐岂理也哉或者以为大天子之
 使不考其地妄为之说也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宋卫遇于垂齐命也何以知其齐命见瓦屋之盟也
 齐之为郑谋久矣然鲁公卒未从前年鲁又为宋伐
 邾则若无意于郑焉齐患鲁之不从则郑之祸未艾
卷一 第 48b 页 WYG0157-0029b.png
 也将会宋卫而平之于郑宋既踰年伐郑取其长葛
 盖已偿怨矣故亦惧郑之报怨将从其平焉故曰垂
 之遇齐命也垂近乎郑何以知其近郑桓元年公会
 郑伯于垂则其近郑可知矣宋卫遇于此盖以观郑
 意也至秋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则垂之遇非齐
 命而何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呜呼春秋之世利胜义也久矣隐公初睦于宋何其
卷一 第 49a 页 WYG0157-0029c.png
 笃也宿之盟清之遇何其亲也翚从宋伐郑何其信
 也及六年郑人来求平且言致祊田则公之待宋不
 若前日之亲公之从宋不若前日之信踟躇观望以
 期祊田之至齐侯盟之而不从齐侯聘之而不答且
 伐邾以撼郑焉郑伯知布空言不足以结鲁之信非
 实利不能出鲁之兵也鲁且伐邾以悦宋鲁举足而
 南则吾事去矣故不得已割先君之田奉图归鲁庶
 鲁之必我从也于是有宛之来而祊之归隐公得田
卷一 第 49b 页 WYG0157-0029d.png
 矣尚何辞哉故奉社稷而从郑焉噫前日睦宋之义
 何在隐公入祊之际其亦一念及此乎愚观乎此而
 知春秋之世利重而义轻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瓦屋之盟齐平宋郑也平宋郑而郑不与盟何谓平
 邪郑不肯平也郑不肯平而齐宋徒盟何益哉宋迫
 之也盖初平宋郑在未入祊之前也而入祊之后鲁
卷一 第 50a 页 WYG0157-0030a.png
 挈国而从郑郑得鲁之援又已入祊于鲁其肯行虚
 赂而不责报哉宜郑之不肯平也郑得鲁则宋不能
 无恐而求于齐为急故宋序齐上主是盟也卒之郑
 不至而三国参盟焉虚盟何益哉盖鲁已得赂则安
 肯从齐郑已得鲁则安能下宋齐徒为是盟固无益
 矣然亦不肯无故而弃郑之好也曰吾安能从新附
 之宋而背久好之郑哉故宁弃是盟而复从郑焉初
 而为郑求鲁继而为宋求郑郑卒不我从乃叛盟而
卷一 第 50b 页 WYG0157-0030b.png
 伐宋齐之交乱亦已甚矣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莒自密之盟虽受纪人之平实未尝与鲁通也至此
 七年而后为是盟岂至是而平始成邪盖前日子帛
 之盟莒有窥于鲁也子帛盟之修纪好也因为鲁致
 辞而已然莒卒不敢加于鲁者知鲁之未可动无从
 嫁怨于鲁而败纪好也今隐公既受郑祊将空国以
卷一 第 51a 页 WYG0157-0030c.png
 赴郑之求则疑莒人之议其后故因寻密之盟以成
 纪好焉盖无衅而求于人则其情舒有畏而求于人
 则其情迫莒块尔小邦其敢抗鲁乎前日子帛之盟
 纪大夫也而莒子躬歃血而不辞今浮来之盟公在
 是也而莒以微者涖执牛耳岂莒人抗公之罪哉公
 自辱也有畏而求之也故为内讳则没公而不书及
 高傒盟是也高傒抗也内外皆微者则书及而已不
 可书鲁人也及宋人盟于宿是也内不没公而外书
卷一 第 51b 页 WYG0157-0030d.png
 人者著公之辱也此浮来之盟是也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去旋贬也无骇专也终其身而贬之或以为未命或
 以为未爵以为未命则人未有终身无氏者若未爵
 则士也士微者也微者不登于册安得书卒书卒鲁之
 正卿也挟卒同之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卷一 第 52a 页 WYG0157-0031a.png
 隐公即位于今九年未尝遣一介如京师而天王元
 年来归赗三年来求赙七年凡伯来聘九年南季来
 聘且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诸侯事天子之节也
 而天王反行之于鲁鲁安受之而不怍呜呼诸侯之
 抗周室之微也极矣举鲁以问他邦齐晋宋楚之彊
 又可知也周制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且以五年一朝则隐公及是九年当再朝矣再不朝
 而天王一赗一求二聘焉圣人著天王遣使之节所
卷一 第 52b 页 WYG0157-0031b.png
 以诛鲁再不朝之罪也周公贬爵削地之典不行于
 春秋而孔子代之赏罚焉安能私鲁而不诛哉书天
 王下聘则著鲁不朝之罪也于以叹周公之衰而不
 令子孙自败周公之典也馀义凡伯详之矣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庚辰大雨雪
 公榖月日之例吾未尝观焉盖褒贬初不在月日也
 然亦有因月日而见褒贬者如城筑土功非月日则
卷一 第 53a 页 WYG0157-0031c.png
 不见褒贬九月城费十二月城诸及防是也伐取两
 邑非月日则不见褒贬辛未取郜辛巳取防是也祭
 祀之礼非月日则不见褒贬正月己丑烝五月乙亥
 尝是也天之灾变非月日则不见褒贬此三月癸酉
 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是也八日之间而天变如此非
 日何以知之此因月日以见褒贬者也公榖以为或
 谨而日之或谨而月之或日卒或不日卒或日以危
 之或不日以信之褒贬不在是也公榖谬例也君子
卷一 第 53b 页 WYG0157-0031d.png
 所不学也三月今之正月大雨震电岂其时哉况八
 日而大雨雪且阳极而大震电阴极而大雨雪大雨
 必于夏大雪必于冬阴阳之运然也今于正月而兼
 冬夏之电雪天变甚矣圣人书之以见阴阳相反责
 君臣调和之失也鲁君臣可知矣
挟卒
 挟之功过不见于经而卒去其族必鲁大夫之专恣
 者也公子益师公子彄功过亦不见于经而卒著其
卷一 第 54a 页 WYG0157-0032a.png
 族虽不保其贤知其必不如无骇挟之专也然则公
 子翚于桓公可谓专矣而不去族何哉翚之于桓公
 不必去族而后见其罪于隐公则不去族不知其专
 故翚于隐公两见于经皆去族以见意于桓公则著
 其族以见桓任之专而待之重也非挟无骇之比
夏城即
 备宋也郎即今之单父鱼台是也单宋地郎逼于宋
 鲁将北会齐郑伐宋疑宋为批亢捣虚之策故西城
卷一 第 54b 页 WYG0157-0032b.png
 郎以备之噫不务讲信修睦以和四邻乃见利忘义
 叛宋以从郑兵未出境区区然盟莒人以固其东城
 郎以备其西利之役人一至是哉为利所迫尚何暇
 顾天时之正否民力之丰凶邪故虽东作之时城役
 妄兴而不恤也呜呼为隐公之民者不其难哉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于防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卷一 第 55a 页 WYG0157-0032c.png
 甚哉利之溺人也甚于水火平人狎而玩之卒陷于
 死利甘人悦而嗜之卒陷于不义与其不义也宁死
 故君子不避死而避不义隐公其先盖贤君也即位
 之初慨然视千乘如鸿毛将举而逊其弟缔交四邻
 会盟交好以息民和众苟广而充之以克厥终不几
 于贤欤自郑庄以利导之割祊来归隐得祊田则见
 祊而不见义背宋之盟赴郑之会屈身盟莒动众城
 郎以为从郑伐宋之计初祊之未入也齐侯会之弟
卷一 第 55b 页 WYG0157-0032d.png
 年聘之亦为郑谋也而隐不答今祊既归则防之会
 倒屣而从中丘之会欣然退听反坫之间将孰谋哉
 谋宋而已故中丘之会归未及国而君臣扫境同疾
 于宋宋何负于鲁乎由祊田之赂也隐公于此尚何
 足为贤邪一为利昏则终身陷于不义视祊为利则
 视千乘之鲁果能脱然归其弟乎宜菟裘之老不见
 信于桓公而公子翚得以行其谮也呜呼观隐公之
 祸则知义仍重于死也故愚论之以为溺于利者之
卷一 第 56a 页 WYG0157-0033a.png
 戒云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仇宋者郑也而伐宋之役乃齐主兵而鲁从之何哉
 盖郑之疾宋固其宜矣而为义不终者齐也见利忘
 义者鲁也故圣人罪齐为重何则郑被宋兵者期年
 而失长葛则郑之报宋人情所不免而齐何为者哉
 齐固党于郑也其间为郑求鲁者无所不至鲁未之
 从也则又盟于瓦屋而平之于郑郑复不受遂背盟
卷一 第 56b 页 WYG0157-0033b.png
 而会鲁从郑焉隐公初党于宋至得郑赂则不受齐
 平而必于伐宋则夫宋郑交怨兵连不弭者实齐鲁
 之为也故圣人书之若齐鲁伐宋而置郑于不争之
 地圣意盖可见矣内出主师而去其族外以齐为主
 而皆人之郑憾宋之极必不以微者行齐方比于郑
 必不以微者会则齐郑必其君将或上卿也而春秋
 皆人之其贬不几重欤然三国之贬齐鲁为深盖以
 乱济乱者实齐鲁为之俑也
卷一 第 57a 页 WYG0157-0033c.png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鲁之于宋何憾哉而君臣疾之如世雠焉翚会齐郑
 压宋境而阵公复潜师出其不虞而败之浃旬之间
 夺宋二邑宋固未尝有怨于鲁也鲁之肆毒于宋徒
 以得赂于郑效鹰鹯之报擒纵抟击惟郑所使谓宋
 尝取郑长葛吾取其二邑则得失相当然后足以报
 郑也郑则仇宋矣而宋何负于鲁哉况夫失长葛者
 郑也得郜防者鲁也郑得虚报而鲁受实利宜隐公
卷一 第 57b 页 WYG0157-0033d.png
 之乐为也取祊于未伐宋之前取郜防于既伐宋之
 后郑宋两失其邑隐公两获其利公盖自以为得计
 矣而不知上下征利而国危也孟子曰千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则
 夫隐公钟巫之祸盖成于此矣方其潜师于菅一战
 而得二邑岂知祸之至于此邪呜呼戒哉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
 春秋无义战然槩以为不义则同一贬焉若然则圣
卷一 第 58a 页 WYG0157-0034a.png
 人无所寓其赏罚而春秋不作可也故圣人于不义
 之中必诛其兵首兵首诛则兵端息春秋之法也宋
 郑交恶久矣然问兵端则起于宋隐四年宋人助州
 吁为虐以称兵于郑无功而秋又伐之郑盖有辞也
 以为己与卫为仇而宋何憾哉故五年连邾兵伐宋
 偿怨也兵可以息矣而宋不戢复有长葛之围继取
 长葛则郑又不能无报也于是有前日之伐取郜取
 防以报长葛之失则胜负相当得失相偿宋可以已
卷一 第 58b 页 WYG0157-0034b.png
 矣今郑师还未及国而宋继以兵入之幸郑有备不
 能撼其社稷则又连蔡卫以伐其附庸宋之为志亦
 已酷矣郑伯出兵乘之戴斗其前郑扼其后一举而
 取三师焉三国之败非不幸也故圣人举而人之诛
 兵首也郑伯以奇取之圣人幸其胜表而爵之所以
 异于宋也或者疑郑之孤兵不能取三国之众更以
 为郑伯乘危取戴噫盖亦不近人情矣戴郑之附庸
 既属于郑矣何必取哉何以知戴之为郑附庸戴今
卷一 第 59a 页 WYG0157-0034c.png
 之外黄是也居郑北鄙三国入郑不克故移兵以戕
 其附庸不然三国伐戴何损于郑哉若郑伯乘危而
 灭其附庸则当书灭惟内讳灭则书取取鄟取鄫是
 也外则直书灭未有讳而书取者以是知其非取戴
 也取三师矣如书取郑师于雍丘取宋师于岩之类
 是也不然郑伯灭人之国何以得书爵说者又以为
 郑伯伐三师取戴而归复为附庸非灭也若然则书
 郑师救戴足矣何用伐而取之
卷一 第 59b 页 WYG0157-0034d.png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郕之为国介于齐宋之间今济北是也济逼单父单
 父宋地则郕当齐宋之境上也春秋小国惟彊是附
 计郕必附于宋而不事齐故齐人胁郑伐之前日宋
 人伐戴郑附庸也今日齐郑入郕宋与国也宋郑交
 怨附庸与国何负哉故郑伯伐三师书爵今入郕书
 人圣人褒贬严矣左氏以为讨违王命于经无所考
 不足据
卷一 第 60a 页 WYG0157-0035a.png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诸侯朝天子礼也而诸侯相朝何为哉先王许其相
 朝所以一其尊王室之心也然周礼诸侯邦交之法
 世相朝而已春秋诸侯岂必继世而朝哉迫于彊弱
 之势缓大国之讨救危亡而朝也故朝于鲁者滕薛
 邾杞而已齐晋宋郑未尝一至鲁之庭也鲁之所朝
 者齐晋楚而已未尝一造滕薛之庭也所谓交相朝
 者无有也然一君朝一君受之犹曰为两君之好也
卷一 第 60b 页 WYG0157-0035b.png
 今滕薛旅至于鲁庭鲁侯亦旅见之呜呼僭亦甚矣
 天子旅见诸侯隐公亦旅见诸侯其事何以训哉故
 圣人书曰滕侯薛侯来朝而鲁侯之罪著矣且鲁之
 于大国也虽大夫至而不敢旅见晋侯使荀庚来聘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聘不敢旅受也丙午及荀庚盟
 丁未及孙良夫盟盟亦不敢同盟也盟聘且不敢同
 而况旅见乎至滕薛之君则旅而受其朝呜呼彊者
 虽大夫而畏之弱者虽国君而藐之春秋之世惟彊
卷一 第 61a 页 WYG0157-0035c.png
 是恃于此盖可见矣滕薛来朝而鲁侯旅见之则鲁
 卫之朝于晋楚又未必不旅见也则夫周公明堂之
 礼岂复梦见于京师哉夫子书滕薛之朝盖有叹也
夏五月公会郑伯于时来
秋七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呜呼隐公之果不克终也君子虽欲救之无及矣自
 八年入郑祊田叛宋从郑利心炎炎炽不可遏及十
 年则诡兵伐宋攘其二邑自以为得志于四邻而不
卷一 第 61b 页 WYG0157-0035d.png
 知祸发萧墙近在旦夕今复委宗庙社稷而会郑于
 时来以谋人之国秋遂及齐郑入许逐其君而利其
 地其初轻千乘之心安在哉故自许归国而寪氏之
 祸不旋踵则虽得许曾何益乎然时来之会郑志也
 至入许之役则以鲁主兵盖以为成郑志者鲁也公
 及齐郑无故入许宜得重贬而今书爵盖不书爵则
 无以见公之危也祸在顷刻而不虞越境踰时而不
 反国人为之战慄而公不惧则翚之祸实自作孽也
卷一 第 62a 页 WYG0157-0036a.png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外弑君书弑内弑君书薨为内讳也然则讳而书薨
 后世何以知其弑曰不地则知其弑不葬则知其不
 成丧然隐闵皆弑也皆不地皆不书葬固也而桓亦
 弑何以书地书葬曰是有微意也隐闵书地则不知
 其弑桓公不书地则不知其弑桓之如齐姜氏志也
 桓弑于齐亦姜氏志也不书薨于齐则何以知其弑
 于齐盖地非其地则其弑可知也齐人弑之则鲁之
卷一 第 62b 页 WYG0157-0036b.png
 臣子安得不葬不书葬则嫌于鲁自弑也庄元年书
 夫人逊于齐而不书姜氏夫人奔则与弑可知去族
 则其罪自著盖不在不地不葬而后知其为弑也
   右隐公尽十有一年
 
 
 
 春秋经筌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