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150-05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解卷三十
            宋 吕本中 撰
   哀公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左氏传七年冬初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
  彊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
  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彊言霸说于曹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150-0557b.png
  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
  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邘八年春宋
  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
  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
  杀之
 苏氏曰此灭曹也其不言灭何也曹伯阳好田弋曹
  之鄙人公孙彊获白雁而献之因访政事大说之
  彊言霸说于曹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宋人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150-0557c.png
  伐之晋人不救书曰宋公入曹而不书灭言自灭
  也犹虞之灭言晋人执虞公而不言灭也
 武夷胡氏曰灭者亡国之善词上下之同力也书宋
  公入曹以曹伯阳归而削其见灭之实犹虞之亡
  书晋人执虞公而不言灭也春秋轻重之权衡故
  书法若此有国者妄听辩言以乱旧政自取灭亡
  之祸可以鉴矣
吴伐我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150-0557d.png
 左氏传吴为邾故三月伐我伐武城克之吴师克东
  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
  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锄献于王王曰此同
  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
  上吴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
  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
  是弃国也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
  从景伯负载造于莱门吴人盟而还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150-0558a.png
 泰山孙氏曰吴伐我以邾子益来故也直曰伐我者
  兵加于都城也
 武夷胡氏传吴为邾故兴师伐鲁兵加国都而盟于
  城下经书伐我不言四鄙及与吴盟者讳之也来
  战于郎直书不讳盟于城下何讳之深也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亦云急矣欲盟城下则曰
  有以国毙不能从也晋师从齐齐侯致赂晋人不
  可国佐对曰子若不许请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150-0558b.png
  之幸亦云从也遂盟于爰娄而春秋与之今鲁未
  及亏不能少待遂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夫弃国
  者其能国乎使有华元国佐之臣则不至此矣故
  春秋不言四鄙及与吴盟者欲见其实而深讳之
  以为后世谋国之士不能以礼义自强偷生惜死
  至于侵削陵迟而不知耻者之戒也
夏齐人取欢及阐(公作僤/下同)
 左氏传齐悼公之来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150-0558c.png
  逆之季鲂侯通焉女言其情弗敢与也齐侯怒夏
  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欢及阐
 伊川先生解内失邑不书辱当讳也不能保其土地
  民人是不君也已与之彼以非义而受则书取此
  与济西田是也鲁入邾而以其君来致齐怒吴伐
  故赂齐以说之
 杜氏注阐在东平刚县北
 陆氏纂例鲁不与季姬故怒而取二邑也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150-0558d.png
归邾子益于邾
 左氏传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注鲁/惧二)
  (国同心故/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大宰子馀讨之囚
  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大子革以为政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齐人归欢及阐
 左氏传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涖盟齐闾丘明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150-0559a.png
  来涖盟且逆季姬以归嬖冬十二月齐人归欢及
  阐季姬嬖故也
 伊川先生解不云我田既归邾子亦归其田非以为
  惠也
 泰山孙氏曰公既归邾子益于邾故齐人归欢及阐
  凡土地诸侯取之归之皆书者恶专恣也取而不
  归则又甚矣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邾子益齐出也鲁以益来则齐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150-0559b.png
  人取欢及阐又如吴请师而怒犹未怠也以此见
  国君造恶不悛则四邻谋取其国家莫能保矣归
  邾子益于邾则齐人归欢及阐又辞师于吴而德
  犹未泯也以此见国君去恶而不积则四邻不侵
  其封境而自安矣曰以曰取者逆词也曰归者顺
  词也去逆效顺息争休兵齐无取地之罪鲁无失
  地之辱以此见迁善之优改过之大而春秋不讳
  入邾以邾子益来者以明归益于邾之能掩其前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150-0559c.png
  恶而美之也
 吴氏曰吴之伐我齐侯之取欢及阐以鲁之入邾以
  邾子归也归邾子益于邾鲁畏吴齐故也齐人归
  欢及阐以我归邾子也诸侯纷纷如此苟徇目前
  无一人求出当世规模者日朘月削以至于亡而
  卒不悟也易曰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
  吉能知动悔有悔求出乎是变心易虑惟贤是用
  改前之为则出乎困矣故曰征吉春秋之世诸国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150-0559d.png
  君臣束手待毙其亦不知征吉之理矣
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杜氏注三月而葬速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左氏传郑武子剩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请外取
  许之故围宋雍丘宋皇瑗围郑师每日迁舍垒合
  郑师哭子姚救之大败二月甲戌宋败郑师于雍
  丘使有能者无死以郏张与郑罗归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150-0560a.png
 公羊传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诈之也
 杜氏注雍丘县属陈留
 陆氏纂例赵子曰凡悉俘之曰取某师
 刘氏传此师也其言取之何覆之也覆而败之不遗
  一人之词也
 襄陵许氏曰春秋之季日寻干戈诈力相倾奇变滋
  起于是始志取人之师甚其谲恶其尽也郑以不
  义深入敌境而围其邑此固丧师之道也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150-0560b.png
 吕氏曰隐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伐
  取之不义也犹有难也此直言取之易之甚也
夏楚人伐陈
 左氏传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
秋宋公伐郑
冬十月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左氏传春邾隐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150-0560c.png
公会吴伐齐
 左氏传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
  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
  十年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齐人
  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
  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泰山孙氏曰公会吴伐齐齐中国也吴夷狄也会夷
  狄伐中国其恶可知也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150-0560d.png
 常山刘氏曰公会夷狄伐中国诸侯具文可见其罪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左氏传在上文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公会吴伐齐齐人弑悼公赴于
  师春秋不著齐人弑君之罪而以卒书者亦犹郑
  伯髡顽弑而书卒榖梁以为不使加于中国之义
  也其存天理之意微矣鲁人入邾以其君来罪也
  齐侯为是取欢及阐如吴请师讨之也鲁人悔惧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150-0561a.png
  归益于邾是知其罪而能改也齐侯为是归欢及
  阐又辞师于吴是变之正也夫变之正也礼义之
  所在中国之君也吴人欲遂前言而背违正理狄
  道也齐之臣子不能将顺上及其君此天下大变
  常理之所无也故没其见弑之祸而以卒书其旨
  深矣春秋弑君大恶不待贬绝而自见也君而见
  弑岂无不善之积以及其身乎若夫悼公变而克
  正则无不善之积矣故以卒书而没其见弑所谓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150-0561b.png
  微而显著而晦彰善而劝恶者于是乎在春
  秋之旨深矣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
 左氏传夏赵鞅帅师伐齐取犁及辕毁高唐之郭侵
  及赖而还
五月公至自伐齐
葬齐悼公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150-0561c.png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薛伯夷(公作/寅)
秋葬薛惠公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左氏传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
  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
  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
 武夷胡氏传春秋恶首乱善解纷自诛乱臣讨贼子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150-0561d.png
  之外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救在王室则罪诸
  侯子突救卫是也救在远国则罪四邻晋阳处父
  救江是也救在外域则罪中国楚公子真救郑狄
  救齐吴救陈是也吴虽蛮夷之国来会于戚则进
  而书人矣使季札聘则又进而书子矣救而果善
  曷为独以号举而不进之也其以号举而不进之
  者深著楚罪而伤巾国之衰也陈者有虞之后尝
  为楚灭而仅存耳今又无故兴师肆行侵伐而列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150-0562a.png
  国诸侯纵其暴横不能修方伯连帅之职而吴能
  救之故独以号举深著楚罪而伤中国之衰也孔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非果欲
  浮于海其书吴救陈之意乎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左氏传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
  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
  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150-0562b.png
  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
  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季孙使从于朝俟于
  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
  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
  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
  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
  周父御樊迟为右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
  右师从之公叔务人(务人公为/昭公子)见保者而泣曰事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150-0562c.png
  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
  矣敢不勉乎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
  踰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踰之
  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冉求/之师)右师奔齐人从之孟
  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
  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
  曰恶贤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冉求/所得)齐人不能
  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公为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150-0562d.png
  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
  卫社稷可无殇也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
  孔子曰义也
 刘氏传不言鄙者受之也此其为受之奈何盖伐丧
  也
 武夷胡氏传诸侯来伐无有不书四鄙者今齐师及
  清涉泗非有城下之盟可讳之辱亦书伐我何也
  傅说复于高宗曰惟甲胄起戎惟干戈省厥躬夫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150-0563a.png
  省厥躬者自反之谓也自反而缩则为壮自反而
  不缩则为老师之老壮在曲直曲直自我而不系
  乎人者也邾子齐之甥鲁尝入邾以其君来齐人
  为是取欢及阐请师于吴曲在我矣及归邾益而
  齐人归欢及阐又辞吴师直在齐矣鲁人何名会
  吴伐之也故春秋之记斯师特曰伐我者欲省致
  师之由而躬自厚也垂训之义大矣
 襄陵许氏曰以鲁之微搆怨大国郊之战非其风俗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150-0563b.png
  礼义正胜则国几亡此仲尼之化也以是知君子
  居人之国虽曰其道不行犹蒙其福焉
夏陈辕(公作/袁)颇出奔郑
 左氏传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
  嫁公女有馀以为已大器国人逐之故出
 襄陵许氏曰春秋书陈辕颇之奔若曰为人臣而刻
  以附上托公而营私者其亡乎
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150-0563c.png
师败绩获齐国书
 左氏传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
  于嬴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
  展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
  将下军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甲戌战
  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
  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
  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公使大史固归国子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150-0563d.png
  之元寘之新箧褽之以玄纁加组带焉寘书于其
  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吴将伐齐越子
  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
  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諌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
  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
  为沼吴其泯矣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
  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150-0564a.png
 吕氏曰公会吴伐齐而战不言公齐国书帅师而来
  主与吴战不为鲁也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毋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卫世叔齐出奔宋
 左氏传冬卫太叔疾出奔宋(疾即/齐也)初疾娶于宋子朝
  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
  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150-0564b.png
  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或淫于外州
  外州人夺之轩以献耻是二者故出
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左氏传十一年冬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某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
  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
  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于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150-0564c.png
  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
  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十二年春
  王正月用田赋
 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用田赋也
 谷梁传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武夷胡氏传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古者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150-0564d.png
  公田什一助而不税鲁自宣公初税亩后世遂以
  为常而不复矣至是二犹不足故又以田赋也夫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底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
  其有无(里廛也谓商贾/所居之区域)今用田赋军旅之征非矣
  田以出粟为主而足食赋以出军为主而足兵周
  礼宅不毛者有里布无职事者征夫家漆林之税
  二十而五则弛力薄征当以农民为急而增赋竭
  作不使末业者独幸而免也今二犹不足而用田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150-0565a.png
  赋是重困农民而削其本何以为国书曰用田赋
  用者不宜用也近世议弛商贾之征达于时政者
  欲先省国用首宽农民后及商贾知春秋讥田赋
  之意矣
 襄陵许氏曰先王之法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井邑未
  有赋也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乃有牛马之赋今以
  丘赋为不足也于是更用田赋籍井而取之不待
  及丘此非礼也古者盖田有税丘有赋税以足食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150-0565b.png
  赋以足兵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左氏传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
  姓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
 杜氏注鲁人讳娶同姓谓之孟子
 刘氏传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
  同姓盖吴女也何以不曰夫人薨命于天子然后
  成夫人孟子不受命不可以称夫人盖自是鲁夫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150-0565c.png
  人不命于天子也
 武夷胡氏传孟子吴女昭公之夫人其曰孟子云者
  讳取同姓也礼娶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
  卜之厚男女之别也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
  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矣四世而缌服之穷也
  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
  上而戚单于下婚姻可以通乎缀之以姓而弗别
  合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150-0565d.png
  昭公不谨于礼欲结好强吴以去三家之权忍取
  同姓以混男女之别不命于天子以弱其配不见
  于庙不书于策以废其常典礼之大本丧矣其失
  国也宜故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子曰知礼子退
  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
  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书
  孟子卒虽曰为君隐而实亦不可掩矣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150-0566a.png
 吕氏曰孟子卒吴女也讳取同姓故曰孟子鲁之君
  岂苟为无礼而乱男女之别哉迫于彊吴之威欲
  自固其国而不知以礼自防以义为上徇目前之
  急忘长久之虑遂至于沦于禽兽而不辞也春秋
  之世君臣上下所以持其国家者皆如是曰孟子
  卒不待贬而恶自见也
公会吴于橐皋
 左氏传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150-0566b.png
  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
  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
  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乃不寻盟
 杜氏注橐皋在淮南逡遒县东南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公作/运)
 左氏传秋卫侯会吴于郧公及卫侯宋皇瑗盟而卒
  辞吴盟吴人藩卫侯之舍子贡见大宰嚭曰卫君
  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其欲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150-0566c.png
  来者子之党也其不欲来者子之雠也若执卫君
  是堕党而崇雠也大宰嚭说乃舍卫侯
 杜氏注郧发阳也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繇亭
宋向巢帅师伐郑
 左氏传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
  锡子产与宋人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
  萧奔郑郑人为之城岩戈锡九月宋向巢伐郑取
  锡杀元公之孙遂围岩十二月郑罕达救岩丙申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150-0566d.png
  围宋师
冬十有二月螽(公作/𧑄)
 左氏传冬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
  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杜氏注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应置闰而失不置虽
  书十二月实今之九月司历误一月九月之初尚
  温故得有螽
十有三年春郑罕(公作/轩)达帅师取宋师于岩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150-0567a.png
 左氏传春宋向魋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魋者
  有赏魋也逃归遂取宋师于岩获成欢郜延以六
  邑为虚
 泰山孙氏曰宋向巢帅师伐郑郑罕达帅师取宋师
  于岩报雍丘之师也
夏许男成(公作/戍)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左氏传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六月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150-0567b.png
  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
  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
  也自刭七人于幕下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
  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
  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
  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
  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
  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冬吴及越平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150-0567c.png
 公羊传吴何以称子吴主会也吴主会则曷为先言
  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其言及吴子何会两
  伯之辞也
 杜氏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泰山孙氏曰黄池之会其言公会晋侯及吴子者主
  在吴子也黄池之会不主晋侯而主在吴子者晋
  侯不能主诸侯故也吴自柏举之战势横中国诸
  侯小大震栗皆宗于吴晋侯不见者二十四年此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150-0567d.png
  不能主诸侯可知也故黄池之会吴子主焉不言
  公会吴子晋侯者不与吴人主中国也
 高邮孙氏曰春秋之辞虽万其尊异而为法者三天
  王也鲁也中国也故内京师外诸夏尊天王也内
  诸夏外外裔尊中国也内鲁外诸侯尊鲁也及其
  既久而天王益衰诸夏益弱鲁益无道则圣人一
  反之以托于春秋之终而深为后世之戒也春秋
  天王之事见于经者必曰京师而昭三十二年书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150-0568a.png
  曰城周天王竞衰而同之列国也鲁为他国侵伐
  者必曰某鄙而哀公八年十一年再言伐我鲁竟
  无道而同之诸侯也外裔之会称国而离春秋之
  常法也而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进吴称子又
  言晋侯及之诸夏竟弱而同之外裔也春秋之旨
  微矣
 武夷胡氏传黄池卫地其言及者会两伯之辞也春
  秋内中国而外诸夷吴人主会其先晋纪常也春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150-0568b.png
  秋四夷虽大皆曰子吴僣王矣其称子正名也以
  会两伯之词而言及者先吴则拂经而失序列书
  则泯实而传疑特书曰及顺天地之经著盟会之
  实又以见外域之彊而抑其横也定公以来晋失
  霸业不主夏盟夫差暴横势倾上国自称周室于
  已为长盖太伯之后以族属言则伯父也而黄池
  之会圣人书法如此者训后世治中国御外域之
  道也明此义则知汉宣帝待单于位在诸侯王上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150-0568c.png
  萧傅之议非矣唐高祖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刘
  文静之策失矣况于以父事之如石晋者将欲保
  国而免其侵暴可乎或曰苟不为此至于亡国则
  如之何曰存亡者天也得失者人也不可逆者理
  也以人胜天则事有在我者矣必若颠倒冠履而
  得天下其能一朝居乎故春秋拨乱反正之书不
  可以废焉者也
 襄陵许氏曰左氏传春秋曰先晋纪国语曰先吴此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150-0568d.png
  二国史籍之异也顾自宋之盟则晋已为楚所先
  陵迟至于黄池之时岂能复与吴争国语信也晋
  人耻吴先之故讳焉尔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于越入吴
 左氏传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馀讴阳自
  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
  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150-0569a.png
  可以见雠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
  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
  庸获畴无馀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
  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
  吴吴人告败于王冬吴及越平二十年十一月越
  围吴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
  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泰山孙氏曰于越入吴者吴子方会乘其无备也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150-0569b.png
 武夷胡氏传吴自柏举以来凭陵中国黄池之会遂
  主夏盟可谓彊矣而春秋继书于越入吴所谓因
  事属词垂戒后世而见深切著明之义也曾子曰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老氏曰佳兵不祥之
  器其事好还夫以力胜人者人亦以力胜之矣吴
  常破越遂有轻楚之心及其破楚又有骄齐之志
  既胜齐师复与晋人争长自谓莫之敌也而越已
  入其国都矣吴侵中国而越灭之越又不监而楚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150-0569c.png
  灭之楚又不监而秦灭之秦又不监而汉灭之老
  氏曾子其言岂欺也哉春秋初书于越入吴在柏
  举之后再书于越入吴在黄池之后皆因事属辞
  垂戒后世不待贬绝而见深切著明之义也而可
  废乎
秋公至自会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公无/曼字)
 襄陵许氏曰晋以范中行之难伐卫伐鲜虞间齐之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150-0569d.png
  难而一侵之又再侵卫而诸侯卒莫之宗者唯其
  国无政也师虽数出能侵而已益玩而顿矣此王
  霸道尽之时
葬许元公
九月螽(公作/𧑄)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公羊传其言孛于东方何见于旦也(何氏注旦者日/方出时宿不复)
  (见故言东/方知为旦)何以书记异也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150-0570a.png
 泰山孙氏曰光芒四出曰孛不言所出之次者见于
  旦也案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昭十七年有
  星孛入于大辰此不言所在之次者见于旦可知
  也
盗杀陈夏区(公作/彄)
十有二月螽(公作/𧑄)
 襄陵许氏曰自用田赋而比年三书螽贪残无己之
  应也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150-0570b.png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左氏传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
  获麟(杜氏注大野在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公羊传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
  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
  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
  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150-0570c.png
  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
  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泰山孙氏曰天子失正自东迁始诸侯失正自会溴
  梁始故自隐公至于溴梁之会天下之正中国之
  事皆诸侯分裂之自溴梁之会至于申之会天下
  之正中国之事皆大夫专执之自申之会至于获
  麟天下之正中国之事皆南蛮迭制之圣王宪度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150-0570d.png
  礼乐衣冠遗风旧政盖埽地矣中国沦胥逮此而
  尽前此犹可言者黄池之会晋鲁在焉后此不可
  言者诸侯泯泯制命在吴无复中国天下皆从吴
  故也
 苏氏曰春秋起于五霸之始而止于战国之初隐哀
  适其时耳
 常山刘氏曰麟乃和气所致然春秋时有者何以应
  天地之气岂可如此间别如圣人之生亦天地交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0150-0571a.png
  感五行之秀乃生圣人当战国之时生孔子何足
  怪况生麟乎圣人为出非其时故有感如圣人生
  不得其时孔子感麟而作春秋或谓不然春秋不
  害感麟而作然麟不出春秋岂不作孔子之意盖
  亦有素因此一事乃作故其书之成复于此终大
  抵须有发端处如画八卦因见河图洛书果无河
  图洛书八卦亦须作也
 武夷胡氏传河出图洛出书而八卦画箫韶作春秋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0150-0571b.png
  成而凤麟至事应虽殊其理一也世衰道微暴行
  交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夫子为
  是作春秋明王道正人伦气志天人交相感应之
  际深矣制作文成而麟至宜矣勇夫志士精诚所
  格上致日星之应召物产之祥盖有之矣况圣人
  之心感物而动见于行事以遗天下与来世哉箫
  韶九奏凤仪于庭鲁史成经麟出于野亦常理尔
  诗以正情书以制事礼以成行乐以养和易以明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0150-0571c.png
  变垂教亦备矣则曷为作春秋子曰我欲载之空
  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何以约乎鲁史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
  而不足徵也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
  我观周道幽厉伤之舍鲁何适矣何以始乎隐公
  三纲沦九法斁天下无复有王也何以绝笔于获
  麟其以天道终乎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焉君
  子不谓命也是故春秋天子之事圣人之用拨乱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0150-0571d.png
  反正之书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
  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其于格物
  修身齐家治国施诸天下无所求而不得亦无所
  处而不当何莫学夫春秋故君子诚有乐乎此也
 
 
 
 春秋集解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