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150-02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解卷十二
             宋 吕本中 撰
   僖公
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左氏传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杜氏注曹/在卫东故)卫人弗
  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
  郤縠卒原轸将中军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150-0211b.png
 榖梁传再称晋侯忌也
 苏氏曰晋文之出也曹卫皆不礼焉
 武夷胡氏传再称晋侯者讥复怨也春秋之时用兵
  者非怀私复怨则利人土地尔诗云百尔君子不
  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则能惩忿不求
  则能窒欲然后贪愤之兵亡矣或曰曹卫背华即
  夷于是乎致武奚为不可曰楚人搂诸侯以围宋
  陈蔡郑许举兵而同会鲁公与会而同盟楚虽得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150-0212a.png
  曹新婚于卫然其君不在会其师不与围以方诸
  国不犹愈乎又况卫已请盟而晋人弗之许也书
  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文公能忍于奄
  楚里凫须矣何独不能忍于曹卫乎再称晋侯者
  甚之也下书楚人救卫则讥晋深矣春秋责备贤
  者而乐与人改过责备贤者故再称晋侯乐与人
  改过故谓已请盟不当拒而绝之也
 襄陵许氏曰齐桓之兴至于伐楚伐北戎也而后称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150-0212b.png
  爵而晋文始见即称爵者事弥速功弥浅矣
 吕氏曰侵曹伐卫两事也既侵曹矣又伐卫也春秋
  书之如此其详者见诸侯之放恣也晋侯之害两
  国深切著明如此其甚也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
 左氏传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
  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公羊传刺之者何杀之也内讳杀大夫谓之刺之也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150-0212c.png
 杜氏注内杀大夫皆书刺言用周礼三刺之法
 陆氏纂例偃则直书刺者有罪当杀也买则上言晋
  人伐卫买不卒戍明不胜而还非其罪也不斥言
  无罪申臣礼也凡恶事须书者则避辞言之犹公
  夫人奔则曰孙杀大夫曰刺之类是也
 苏氏曰刺未有书其故者书其故言非其实也
 武夷胡氏传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
  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今乃杀无罪之主将以苟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150-0212d.png
  说于强国于是乎不君矣故特书其故以贬之也
 吕氏曰戍卫而不卒戍罪也刺之则过矣春秋之世
  赏罚皆有所为类如此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左氏传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
  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三
  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
  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150-0213a.png
  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
  负羁氏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
  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
  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
  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
  畀宋人
 杜氏注执诸侯当以归京师晋欲怒楚使战故以与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150-0213b.png
  宋所谓谲而不正
 陆氏纂例不称晋人执者承上晋侯入曹文故不可
  重言晋人也
 武夷胡氏传古者觌文匿武修其训典序成而不至
  于是乎有攻伐之兵故孟子谓万章曰子以为有
  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
  后诛之乎曹伯嬴者未狎晋政莫知所承晋文不
  修词令遽入其国既执其君又分其田暴矣欲致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150-0213c.png
  楚师与之战而以曹伯畀宋人谲矣虽一战胜楚
  遂主夏盟举动不中于礼亦乱矣徒乱人上下之
  分无君臣之礼其功虽高道不足尚也故曰五霸
  三王之罪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吕氏曰二十八年一年记晋事最详皆圣人所致意
  者观晋文公举动如此有意于为善乎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150-0213d.png
 左氏传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榖使子玉去宋曰
  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
  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
  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子玉使伯棼请战王
  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
  释宋之围先轸曰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
  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150-0214a.png
  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
  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
  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
  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
  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
  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
  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晋侯
  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150-0214b.png
  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
  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
  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
  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
  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
  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晋师三
  日馆榖及癸酉而还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150-0214c.png
 刘氏意林及楚人战于城濮当是时晋辟楚三舍欲
  战者得臣也而春秋书晋焉得臣虽有必战之意
  由先轸则激之是以书晋也此诛心原情之义也
 武夷胡氏传荆楚恃强凭陵诸夏灭黄而霸主不能
  恤败徐于娄林而诸大夫不能救执中国盟主而
  在会者不敢与之争今又戍榖逼齐合兵围宋战
  胜中国威动天下非有城濮之败则天下折而入
  楚矣宜有美词称扬其绩而春秋所书如此其略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150-0214d.png
  何也仁人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文
  公一战胜楚遂主夏盟以功利言则高矣语道义
  则三王之罪人也知此说则曾西不为管仲而仲
  尼孟子虽老于行而不悔其有以夫
楚杀其大夫得臣
 左氏传楚子玉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
  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
  其将以为戮及连榖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150-0215a.png
  也曰莫余毒也已蔿吕臣实为令尹奉巳而已不
  在民矣
 刘氏传称国以杀大夫者罪累上也此杀有罪其以
  累上之辞言之何恶楚子也何恶乎楚子知其不
  可使也而不能勿使知其不可敌也而不能勿敌
  是亦弃其师之道也
卫侯出奔楚
 左氏传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150-0215b.png
  卫侯出居于襄牛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
  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武夷胡氏传诸侯失国出奔未有不名者卫侯何以
  不名著文公之罪也卫侯失守社稷即安于楚于
  文公何罪乎卫之祸文公为之也初齐晋盟于敛
  盂卫侯请盟晋人不许是塞其向善之心虽欲自
  新改辙而其道无由也高帝一封雍齿而功臣不
  竞世祖烧弃文书而反侧悉安使文公释怨许卫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150-0215c.png
  结盟南向诸侯弃楚而归晋矣忿不思难唯怨是
  图必使卫侯窜身无所奔于荆蛮归于京师兄弟
  相残君臣交讼谁之咎也夫心不外者乃能统大
  众智不凿者乃能处大事文公欲主夏盟取威定
  霸而举动烦扰若不胜任者惟凿智自私而心不
  广也春秋于卫侯失国出奔不以其罪名之而重
  文公之咎盖端本议刑责备贤者之意也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150-0215d.png
于践土
 左氏传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杜氏注襄王/闻晋战胜自)
  (往劳之故/为作宫)五月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
  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
  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
  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
  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150-0216a.png
  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
  觐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
  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
  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
 榖梁传讳会天王也
 杜氏注践土郑地卫侯出奔其弟叔武摄位受盟非
  王所加从未成君之礼故称子而序郑伯之下
 高邮孙氏曰齐桓之兴始致世子晋文公之霸遂召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150-0216b.png
  天王
 武夷胡氏传践土之会天王下劳诸侯削而不书何
  也周室东迁所存者号与祭耳其实不及一小国
  之诸侯晋文之爵虽曰侯伯而号令天下几于改
  物实行天子之事此春秋之名实也与其名存实
  亡犹愈于名实俱亡是故天王下劳晋侯于践土
  则削而不书去其实以全名所谓君道也父道也
  晋侯以臣召君则书天王狩于河阳正其名以统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150-0216c.png
  实所谓臣道也子道也而天下之大伦尚存而不
  灭矣卫侯奔楚不书名者未绝其位也叔武受盟
  而称卫子者立以为君也此见圣人深罪晋文报
  怨行私专权自恣废置诸侯之意
陈侯如会
 杜氏注陈本与楚楚败惧而属晋来不及盟故曰如
  会
 襄陵许氏曰鄫子会盟后会也陈侯如会后盟也宋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150-0216d.png
  襄使邾用鄫子而晋文受陈侯霸图宏矣
公朝于王所
 公羊传曷为不言公如京师天子在是也天子在是
  则曷为不言天子在是不与致天子也
 榖梁传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杜氏注王在践土非京师故曰王所
 刘氏意林践土之会天子自往也自往虽微而犹可
  言河阳之会臣召君也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狩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150-0217a.png
  焉
 武夷胡氏传朝不言所言所非其所也朝于庙礼也
  于外非礼也有虞氏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周制
  十有二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方岳亦何必于
  京师于庙然后为礼乎古者天子巡狩于四方有
  常时诸侯朝于方岳有常所其宫室道涂可以预
  修故民不劳其供给调度可以预备故国不费今
  天王下劳晋侯公朝于王所则非其时与地矣自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150-0217b.png
  秦而后巡游无度至有长吏以仓卒不办被诛民
  庶以烦劳不给生厌盖春秋之义不行故也然则
  天子在是其可以不朝乎天子在是而诸侯就朝
  礼之变也春秋不以诸侯就朝为非而以王所非
  其所为贬正其本之意也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
 左氏传或诉元咺于卫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从公
  公使杀之咺不废命奉夷叔以入守六月晋人复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150-0217c.png
  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卫侯先期入叔武
  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元咺出
  奔晋
 榖梁传自楚楚有奉焉尔
 刘氏传卫侯郑何以名贬曷为贬杀叔武也
 武夷胡氏传卫侯杀叔武是不念鞠子哀而以争国
  为心乱民彝灭天理其为罪大矣此其所以名也
  元咺由是走之晋而讼其君然卫侯初归则称复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150-0217d.png
  再归何以不称复乎春秋立法甚严而待人以恕
  郑之初归既杀叔武既名之矣犹意其或出于恶
  而能革也是以称复及其再归又杀元咺及公子
  瑕则是终以争国为心长恶不悛无自艾之意矣
  是以不称复其曰归于卫者易词也诸侯嗣故称
  复者继之也不称复者绝之也而国非其国矣
陈侯款卒
秋杞伯姬来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150-0218a.png
 襄陵许氏曰志入杞之怨释也归宁常事不书者也
  中国有霸则诸侯弛兵而室家缓带于是族姻之
  恩始录而邻国之好交修以是为晋侯之泽也故
  书伯姬二十五年归杞知伯姬非哀姜出今其来
  归盖宁成风也
公子遂如齐
 襄陵许氏曰志伐齐之仇解也齐自孝公之立与鲁
  好绝比相侵伐昭公元年复与公同践土之盟故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150-0218b.png
  公遣大夫聘之修旧好焉礼也
冬公会晋侯齐侯(榖无/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公/作)
(邾/娄)子秦人于温
 左氏传冬会于温讨不服也(杜氏注/讨卫许)
 榖梁传讳会天王也
 杜氏注陈共公称子先君未葬宋襄公称子自在本
  班陈共公称子降在郑下陈怀公称子而在郑上
  盖主会所次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150-0218c.png
天王狩(榖作/守)于河阳壬申公朝于(榖作/于)王所
 左氏传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
  非其地也壬申公朝于王所
 公羊传不与再致天子也
 榖梁传全天王之行也为若将狩而遇诸侯之朝也
  为天王讳也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河阳也
 杜氏注晋地今河内有河阳县壬申十月十日有日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150-0218d.png
  而无月史阙文
 陆氏微旨啖子曰时天子微弱诸侯骄惰怠于臣礼
  若令朝于京师多有不从又晋已强大率诸侯而
  入王城亦有自嫌之意故请王至温而行朝礼若
  天子因狩而诸侯得觐然以常礼言之晋侯召君
  名义之罪人也其可以为训乎若原其自嫌之意
  嘉其尊主之意则晋侯请王之狩忠亦至焉故夫
  子特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所谓春秋之作原情为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150-0219a.png
  制以诚变礼者也
 武夷胡氏传以尊周而全晋也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左氏传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士
  荣为大士卫侯不胜杀士荣刖针庄子谓宁俞忠
  而免之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宁子职纳
  橐饘焉
 公羊传卫侯之罪何杀叔武也文公逐卫侯而立叔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150-0219b.png
  武叔武辞立而他人立则恐卫侯之不得反也故
  于是已立然后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卫侯得反
  曰叔武篡我元咺争之曰叔武无罪终杀叔武元
  咺走而出此晋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卫之祸
  文公为之也文公为之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
  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杀母弟者文公为之也
 刘氏传曷为或言归于或言归之于归于者正也归
  之于者不正也此其为不正奈何文公使元咺与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150-0219c.png
  卫侯讼文公右元咺刖卫大夫针庄子杀士荣然
  后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文公之听也已颇古者盖
  君臣无狱诸侯不专杀
 襄陵许氏曰司马之法邦国贼杀其亲则正之卫侯
  杀叔武执有罪也则何为不得为伯讨天子在是
  而擅执诸侯轧矣是以推而远之也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左氏传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150-0219d.png
 榖梁传自晋晋有奉焉尔
 刘氏传其言复归何大夫无复复者位已绝也已绝
  而复恶也恶则其言归何易也其易奈何以文公
  为之主也
诸侯遂围许
 左氏传丁丑诸侯围许
 榖梁传遂继事也
 武夷胡氏传诸侯比再会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150-0220a.png
  许独不会以其不臣也故诸侯围许案古者巡狩
  诸侯各朝于方岳今法天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
  问起居许距河阳践土近矣而可以不会乎其称
  遂继事之词也
 襄陵许氏曰许之能从齐宋而不能从晋者何也案
  齐桓自北杏之会十有七年而后侵许服之又九
  年而后从于伐楚盖使失其所系如此之难也宋
  襄之兴绍桓遗绪逮晋文时则许既离于中国而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150-0220b.png
  合于蛮夷矣国人一服楚之威令是以难变也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左氏传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
  为解公复曹伯遂会诸侯于许
 刘氏意林曹伯襄复归于曹卫侯以杀叔武名曹伯
  以赂得国名其恶不同其贬一也此正性命之理
  也
 武夷胡氏传夫以赂得国而春秋名之比于失地灭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150-0220c.png
  同姓之罪以此知圣人严于义利之别以正性命
  之理其说行而天下定矣岂曰小补之哉
 吕氏曰晋侯执曹伯畀宋人既赦之使归则遂会诸
  侯围许晋文之于诸侯殆以奴之也曹伯不能感
  激自奋以求合于义而遂委靡不振以死亦君子
  所鄙也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左氏传春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150-0220d.png
  刍米礼也
 公羊传介葛卢者何夷狄之君也何以不言朝不能
  乎朝也
 杜氏注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葛卢介君名也
 吕氏曰葛卢夷狄之附庸
公至自围许
夏六月(公榖并/有公字)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
盟于翟泉(公作/狄泉)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150-0221a.png
 左氏传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
  陈辕涛涂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
  伐郑也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
  男可也
 伊川先生解晋文连年会盟皆在王畿之侧而此盟
  复迫王城又与王人盟强逼甚矣故讳公诸侯贬
  称人恶之大也
 杜氏注翟泉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150-0221b.png
 刘氏传是称人皆微者与非微者也王子虎晋狐偃
  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之盟也
  则其称人何翟泉在王城之内诸侯之大夫入天
  子之境虽贵曰士陪臣也而盟于天子之侧自此
  始是以贬也其馀从同
 刘氏意林列国之卿乱王室之礼王子虎不能正也
  使陪臣盟天子之侧此所谓下陵上替也
秋大雨雹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150-0221c.png
 左氏传为灾也
 武夷胡氏传正蒙曰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
  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
  而为风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
  气曀霾阴常散缓受交于阳则风雨调寒暑正雹
  者戾气也阴胁阳臣侵君之象当是时僖公即位
  日久季氏世卿公子遂专权政在大夫萌于此矣
冬介葛卢来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150-0221d.png
 左氏传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礼之加燕
  好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左氏传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闻晋之有
  郑虞也夏狄侵齐
 武夷胡氏传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闻晋之
  有郑虞也遂侵齐诗不云乎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150-0222a.png
  四夷交侵所当攘斥晋文公若移围郑之师以伐
  之则方伯连率之职修矣上书狄侵齐下书围郑
  此直书其事而义自见者也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左氏传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贷医使薄其酖不
  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㲄王许之秋
  乃释卫侯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
  尔为卿周冶杀元咺及子适子仪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150-0222b.png
 榖梁传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卫侯在外其以累上之
  罪言之何也待其杀而后入也
 高邮孙氏曰公子瑕尝立为君矣于是杀之犹曰公
  子者瑕见立于元咺耳非受命于天王传国于先
  君者也不曰其君非君也元咺及之者言瑕之见
  杀由于元咺立之元咺存则公子瑕存元咺死则
  公子瑕死咺立之君咺见杀则公子瑕死也
 常山刘氏曰杀二大夫以上不书及者其事同杀之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150-0222c.png
  之志均故也杀其大夫某及某者以某之故而延
  及某也
 武夷胡氏传称国以杀者君与大臣专杀之也卫侯
  在外其称国以杀何也榖梁子曰待其杀而后入
  也待其杀而后入是志乎杀咺瑕者也兵莫憯于
  志镆铘为下卫侯未入称国以杀此春秋诛意之
  效也然则大臣何与焉从君于恶而不能止故并
  罪之也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150-0222d.png
卫侯郑归于卫
 左氏传解在上文
 公羊传此杀其大夫其言归何归恶乎元咺也曷为
  归恶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则已入君入则
  已出以为不臣也
 刘氏意林郑之初归也得言复当是之时叔武在内
  郑虽无国国固其国也及其又归也杀叔武矣执
  之归于京师矣杀元咺及公子瑕矣郑虽得国国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150-0223a.png
  非其国也故不言复春秋之褒善罚恶岂不至明
  至察哉向也无国而义可以有国则亦谓之有国
  今也得国而义不可以得国则亦谓之无国由是
  观之天子者得天下之义者也非得其位也诸侯
  者得一国之义者也非得其势也得其义虽未有
  其位君子谓之得矣失其义虽能专其势君子谓
  之失矣故曰义重于富仁重于爵
 武夷胡氏传卫侯出奔于楚则不名见执于晋则不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150-0223b.png
  名今既归国复有其土地何以反名之乎不名者
  责晋文公之以小怨妨大德名之者罪卫侯郑之
  以忮害戕本支末世隆怨薄恩趋利弃义有国家
  者恐公族之轧已至于网罗诛杀无以芘其本根
  而社稷倾覆如六朝者众矣卫侯始归而杀叔武
  再归而及公子瑕是葛藟之不若而春秋之所恶
  也故再书其名为后世戒此义苟行则六朝之君
  或亦少省矣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150-0223c.png
晋人秦人围郑
 左氏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郑伯使烛之武见
  秦伯曰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把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150-0223d.png
 武夷胡氏传郑伯之于晋公子特不能厚将迎赠送
  之礼而未尝以横逆加之也坐此见围为列国者
  不亦难乎
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左氏传冬天王使周公阅来聘
 榖梁传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杜氏注周公天子三公兼冢宰也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150-0224a.png
 高邮孙氏曰礼虽有天子聘诸侯之义然义不当使
  三公书曰宰周公来聘用见周道之衰而诸侯强
  盛也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左氏传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
 武夷胡氏传大夫出疆有以二事出者有以一事出
  而专继事者其书皆曰遂公子遂如周及晋与祭
  公自鲁逆王后皆所谓以二事出者也公子结往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150-0224b.png
  媵而及齐宋盟则专继事者也是非得失则存乎
  其事矣冢宰上兼三公其职任为至重而来聘于
  鲁天王之礼意莫厚焉鲁侯既不朝京师而使公
  子遂往又以二事出夷周室于列国此大不恭之
  罪履霜坚冰之渐春秋之所诛而不以听者也则
  何以无贬乎有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
  见罪恶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150-0224c.png
 左氏传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
  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
  及也从之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
 高邮孙氏曰左氏公羊皆以为晋侯以曹地分诸侯
  而鲁取济西之田然案经书之与汶阳田相等耳
  无异文也此盖晋侯执曹伯而反诸侯之侵地鲁
  济西之田尝见侵入于曹鲁于是取之
 常山刘氏曰凡力得之曰取不当取也不是其专夺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150-0224d.png
  虽复取本邑亦无异词其有本是已邑及我之附
  庸以彼所夺之后却取得当异其文谓其不能申
  明直辞请于王而正疆理但专自以兵甲争夺不
  得正道故悉同辞言之
  案此年取济西田成二年取汶阳田先本鲁地而
  皆书取若此义例据经为合盖春秋之义以治易
  乱而不以乱易乱所正者本而已凡取人之有其恶
  易见而取已之旧不以其道者其罪难知圣人所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150-0225a.png
  书亦正名曰取以显微也
公子遂如晋
 左氏传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左氏传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
  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
  牲成而卜郊上怠惰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
  可也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150-0225b.png
 公羊传曷为或言三卜或言四卜三卜礼也四卜非
  礼也三卜何以礼四卜何以非礼求吉之道三禘
  尝不卜郊何以卜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
  郊非礼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天
  子有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
  内者则不祭也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礼
  免牛非礼也免牛何以非礼伤者曰牛三望者何
  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曷为祭泰山河海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150-0225c.png
  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
  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耳河
  海润于千里犹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书讥不郊
  而望祭也
 榖梁传免牲者为之缁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
  南郊免牛亦然
 杜氏注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鲁废郊天而修其小祀故曰犹犹者可止之辞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150-0225d.png
 范氏注郑君曰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谓海也岱也淮
  也非其疆界则不祭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徐
  州鲁也
 陆氏纂例啖子曰凡祭常事多不书失礼及非常乃
  书啖子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于郊故谓之郊鲁
  以周公之故特得以孟春(周之/三月)祈榖于上帝亦谓
  之郊郊皆用辛日故以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则
  卜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所谓吉事先近日也凡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150-0226a.png
  养牲必养二牲一以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有
  变(变谓所/伤之类)则改卜稷牛以代之而别以他牛为稷
  牛可也礼曰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
 刘氏传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三卜何以礼四卜何
  以非礼郊用正月上辛郊用正月上辛则曷为卜
  哉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吉则以正月
  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吉则又以二月下辛卜三
  月上辛如不吉则不郊夏后氏以建寅为正商人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150-0226b.png
  以建丑为正周人以建子为正王者必以其正月
  郊曷为或言免牲或不言免牲免牲礼也不免牲
  非礼也免牲何以礼不免牲何以非礼郊者岁事
  也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帝牲必在
  涤三月如不从则免矣曷为或言牲或言牛中礼
  曰牲不中礼曰牛何以则中礼何以则不中礼夏
  后氏元牝商人白牝周人骍牝天地之牛角茧栗
  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犹三望三望者何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150-0226c.png
  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星辰山川曷为祭星辰山川
  星辰民所瞻仰也山川民所取财用也
 刘氏意林谓犹者可以已之辞何其不知春秋也春
  秋贵正贵备安有废大存小而又教之曰可以已
  哉是犹逐其父养其母者而谓之曰可并逐母也
  亦诲之孝而已矣王介甫曰不郊矣幸其犹三望
  也不告朔矣幸其犹朝于庙也是犹紾其兄之臂
  者而曰我且徐之以全吾爱云尔其可乎亦诲之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150-0226d.png
  悌而已矣故以犹为可以已者逐父而养母之说
  也以犹为愈乎已者紾兄而徐徐之说也君子不
  然彼不郊而三望自以为犹愈乎已者故讥之彼
  不告朔而朝庙自以为犹愈乎已故非之君子之
  道致乎其至者也当其必为不曰可以已亦不曰
  愈乎已
 武夷胡氏传记礼者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礼
  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鲁诸侯何以有郊成王以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150-0227a.png
  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
  子之礼乐是故鲁君孟春乘大辂载弧韣旂十有
  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以人臣而用天子之礼可乎是成王过赐而鲁公
  伯禽受之非也杨子曰天子之制诸侯庸节节莫
  差于僭僭莫重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诸
  侯而祀天其僭极矣圣人于春秋欲削而不存则
  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乎则岁事之常有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150-0227b.png
  不胜书者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或以卜或以
  时或以望或以牲或以牛于变之中又有变焉者
  悉书其事而谓言偃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
  衰矣把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
  守也言把宋夏商之后受命于周作宾王家统承
  先王修其礼物其得行郊祀而配以其祖非列国
  诸侯之比也是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祝嘏
  莫敢易其常古易则乱名犯分人道之大经拂矣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150-0227c.png
  故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
  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
  诸掌乎夫庶人之不得祭五祀大夫之不得祭社
  稷诸侯之不得祭天地非欲故为等杀盖不易之
  定理也知其理之不可易则安于守分无欲僭之
  心矣为天下国家乎何有
秋七月
冬把伯姬来求妇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150-0227d.png
 榖梁传妇人既嫁不踰境把伯姬来求妇非正也
 武夷胡氏传荡伯姬来逆妇而书者以公自为之主
  失其班列书也把伯姬敌矣其来求妇曷为亦书
  见妇人之不可预国事也王后之诏令不施于天
  下夫人之教令不施于境中婚姻大事也把独无
  君乎而夫人主之也故特书于策以为妇人乱政
  之戒母为子求妇犹曰不可况于他乎此义行无
  吕武之祸矣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150-0228a.png
 吕氏曰以求妇而来父母之国非礼也故书春秋之
  书凡以此欲人克已复礼而反人道之正云尔毫
  发不合于礼则于心术之微必有不自得者惟能
  自克于义以求合于礼则心广气盛千万人吾往
  矣其终必可以至于圣人也此春秋所由作也
狄围卫
十有二月卫迁于(榖作/于)帝丘
 杜氏注帝丘今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虚故曰帝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150-0228b.png
  丘
 武夷胡氏传帝丘东郡濮阳颛顼之虚亦卫地也狄
  常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而卫不能修方伯连率
  之职戎常伐凡伯于楚丘而卫不能救王臣之患
  其后遂为狄人所灭东徙渡河矣齐桓公攘夷狄
  封之而卫国忘亡今又为狄所围其迁于帝丘避
  狄难也而中国衰微强暴凭陵卫侯不能自强于
  政治晋文无恤与国安诸夏之功莫不见矣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150-0228c.png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公作/接)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左氏传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
  盟
 杜氏注不地者就狄庐帐盟
 泰山孙氏曰不地者就狄盟也复曰卫人者嫌与内
  之微者同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150-0228d.png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范氏注晋自庄公已前不书于春秋又不言文公之
  入何乎徐邈曰诸侯有朝聘之礼赴告之命所以
  敦其交好通其忧虞若邻国相望而情志否隔存
  亡祸福不以相关则他国之史无由得书故告命
  之事绝则记注之文阙此盖内外相与之常也鲁
  政虽陵迟而典刑犹存史策所录不失常法其文
  献之实足徵故孔子因而修之事仍本史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150-0229a.png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左氏传三十有二年把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
  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
  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知所为郑必知之勤而
  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
  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
  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150-0229b.png
  知中寿尔墓之木抰矣三十三年春秦师及滑郑
  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
  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
  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
  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把子奔齐逢孙杨孙奔
  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
  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150-0229c.png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左氏传齐国庄子来聘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成而加
  之以敏臧文仲言于公曰国子为政齐犹有礼君
  其朝焉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公无/师字)于殽癸巳葬晋
文公
 左氏传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150-0229d.png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
  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
  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
  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公许之秦伯素服郊
  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
  大德
 公羊传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易为夷狄之秦伯将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150-0230a.png
  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諌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
  宰上之木拱矣师出晋人与姜戎要之击而杀之
  匹马只轮无反者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
  亦微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
  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
  师危不得葬也
 榖梁传晋人者晋子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
  之不正其释殡而主乎战也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150-0230b.png
 伊川先生解晋不称君居丧未葬不可从戎也忘亲
  背惠其恶甚矣秦为无道越晋踰周以袭人众所
  共愤故书晋人其称及姜戎亦然
 刘氏传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秦之所以为狄与人
  之臣而谋其君利人之丧而袭其国弱人之孤而
  死其亲背大臣而与小臣图事贪得地而弃其师
  者也
 武夷胡氏传案书序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150-0230c.png
  殽而经书晋人败秦师于殽是皆仲尼亲笔其词
  何以异乎书序专取穆公悔过自誓之言止于劝
  善其辞恕春秋备书秦晋无道用兵之失兼于惩
  恶其法严此所以异也晋襄亲将绌不称君者俯
  逼葬期忘亲背惠墨衰绖而即戎其恶甚矣视秦
  犹狄其罪云何客人之馆而谋其主因人之信已
  而逞其诈利人之危而袭其国越人之境而不哀
  其丧叛盟失信以贪勤民而弃其师狄道也夫把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150-0230d.png
  子先轸之谋偷见一时之利侥幸其成自以为功
  者也二君皆过听焉而贪其利是使为人臣者怀
  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君臣父子
  去仁义怀利以相与利之所在则从之矣何有于
  君父故一失则夷狄再失则禽兽而大伦灭矣春
  秋人晋子而狄秦所以立人道存天理也
狄侵齐
 左氏传狄侵齐因晋丧也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150-0231a.png
 襄陵许氏曰晋文未暇攘服要荒是以方其霸也则
  狄已侵齐围卫使天复假文公以年则必将有讨
  矣
公伐邾(公作邾/娄下同)取訾娄(榖作楼公/作取丛)秋公子遂帅(公作/率)
伐邾
 左氏传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
  秋襄仲复伐邾
 高邮孙氏曰夏公伐邾取其邑秋又使其臣伐之春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150-0231b.png
  秋一切志之用见天下无王而诸侯横暴侵伐无
  已也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公伐邾取訾娄报升陉之役邾
  人不设备襄仲复伐之此皆不胜忿欲报怨贪得
  恃强陵弱不义之兵也直书其事而罪自见矣或
  曰取须句訾娄有为为之也伐邾至于再三念母
  勤矣夫念母者必当止乎礼义平王不抚其民而
  远屯戍于母家诗人刺之夫子录焉僖公以成风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150-0231c.png
  之有功于己也越礼以尊其身违义以报其怨残
  民动众取人之邑曾是以为可乎
晋人败狄于箕
 左氏传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
  获白狄子
 杜氏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
 襄陵许氏曰自三十年狄始侵齐晋未暇讨自是中
  国岁有狄患至败于此而后惩艾不服犯略是故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150-0231d.png
  戎狄之乱不能震叠以威武未易以德怀也
冬十月公如齐
 左氏传冬公如齐朝且吊有狄师也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乙巳公薨于小寝
 左氏传即安也
 武夷胡氏传左氏曰即安也周制王官六寝路寝一
  小寝五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150-0232a.png
  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是路寝治事之所也而小
  寝燕息之地也公羊以西宫为小寝鲁子以诸侯
  有三宫则列国之制盖降于王其以路寝则非正
  矣曾子曰吾得正而毙又何求哉古人贵于得正
  乃如此凡此直书而义自见矣
 襄陵许氏曰君子自治常使心熟于仁而体安于礼
  则正胜于死生之际终不可乱矣曾子之易箦是
  也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150-0232b.png
(公作/霣)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羊传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
 杜氏注周十一月今九月霜当微而重重而不能杀
  草所以为灾
 襄陵许氏曰僖公宽仁过厚其失也豫而文公以暗
  弱继之其咎遂著三桓之盛自僖公始卒以专鲁
  将梦之祥卜郊不从者凡以为此天之感变盖深
  远矣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150-0232c.png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左氏传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150-0232d.png
 
 
 
 
 
 
 
 春秋集解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