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150-016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解卷九
            宋 吕本中 撰
   僖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谥也小心畏忌曰僖)
元年春王正月
 武夷胡氏传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闵公
  薨夫人孙于邾庆父出奔莒公于是焉以成风所
  属而季子立之内无所承也嗣子定位于初丧而
卷九 第 1b 页 WYG0150-0160d.png
  鲁使不告于周明年正位改元而周使亦不至于
  鲁又明年服丧已毕而不见于京师上不请命也
  承国于先君者父子之伦请命于天王者君臣之
  义今僖公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不书即位正王法
  也是故有四海而即天王之位者受之于天者也
  有一国而即诸侯之位者受之于王者也受之于
  天者必奉若天道而后能保天下受之于王者必
  谨守王度而后能保其国
卷九 第 2a 页 WYG0150-0161a.png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公作/陈)
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左氏传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
  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
  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公羊传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迁者何其
  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榖梁传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
卷九 第 2b 页 WYG0150-0161b.png
  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伊川先生解齐未尝兴大众此称师责其众可救而
  徒次以为声援致邢之不保其国也
 杜氏注聂北邢地夷仪邢地
 陆氏纂例啖子曰凡救当奔命而往救次失救道也
 苏氏曰先言次而后言救案兵待事卒能救邢故以
  救终之也
 武夷胡氏传三国称师见兵力之有馀也聂北书次
卷九 第 3a 页 WYG0150-0161c.png
  讥救邢之不速也春秋大义伐而书次其次为善
  遂伐楚次于陉美之也救而书次其次为贬救邢
  次于聂北讥之也圣人之情见矣故救患分灾于
  礼为急而好攻战乐杀人者于罪为大 又曰书
  邢迁于夷仪见齐师次止缓不及事也然邢以自
  迁为文而再书齐师宋师曹师城邢者美桓公志
  义卒有救患之功也不以王命兴师亦圣人之所
  与乎邢姬姓也而狄伐之天子不能正至于迁徙
卷九 第 3b 页 WYG0150-0161d.png
  奔亡诸侯有能救而存之则救而存之可也以王
  命兴师者正能救而与之者权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左氏传哀姜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
  僖公请而葬之
 榖梁传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楚人伐郑
 左氏传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
卷九 第 4a 页 WYG0150-0162a.png
 泰山孙氏曰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始见于经十四
  年入蔡称荆二十三年来聘始进称人二十八年
  伐郑称荆反狄之今曰楚人伐郑者以其兵众地
  大渐通诸夏复其旧封比之小国也
 苏氏曰荆自此交通中国春秋始以人书之然犹君
  臣同词凡书其君臣者皆特书也
 常山刘氏曰楚自此浸强矣故称人焉然终齐桓之
  世只称人而不得与中国之会盟者为齐桓能制
卷九 第 4b 页 WYG0150-0162b.png
  其强也至十有七年齐桓卒楚于是乎始横十有
  九年则已盟于齐矣书曰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
  人盟于齐二十有一年春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
  上用此见中国衰微楚人浸张尔至其秋之会则
  书曰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
  执宋公以伐宋楚于是大张位列于陈蔡之上而
  书爵矣
 武夷胡氏传楚称人浸强也庄公十年败蔡师虏献
卷九 第 5a 页 WYG0150-0162c.png
  舞固已强矣然独举其号者始见于经则本其僭
  窃之罪正其僻陋之名著王法也二十三年来聘
  嘉其慕义乃以人书二十八年伐郑恶其荐食复
  其号举至是又伐郑也亦书人者岂许其伐国而
  人之乎会中华执盟主朝诸侯长齐晋其所由来
  者渐矣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公作/邾娄)人于柽(公作/朾)
 左氏传盟于荦谋救郑也(杜氏注荦即柽/也地有二名)
卷九 第 5b 页 WYG0150-0162d.png
 杜氏注柽宋地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
九月公败邾(公有/娄字)师于偃(公作/缨)
 左氏传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杜氏注/虚丘邾)
  (地邾人既送哀姜还齐人/杀之因戍虚丘欲以侵鲁)
 杜氏注偃邾地
 武夷胡氏传柽之会谋救郑而公与邾人咸与焉则
  是志同而谋协也今既会邾人于柽又败邾师于
  偃于此责公无攘外患安中国之诚矣凡此类皆
卷九 第 6a 页 WYG0150-0163a.png
  直书其事而义自见也诈战曰败败之者为主
 吕氏曰公方会霸主而遽败邾师君子以齐桓之服
  诸侯仅矣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公作犁/榖作丽)获莒挐
 左氏传莒人来求赂(杜氏注求还/庆父之赂)公子友败诸郦获
  莒子之弟挐
 杜氏注郦鲁地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卷九 第 6b 页 WYG0150-0163b.png
 公羊传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然
  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于其重者莫重乎其以
  丧至也
 杜氏注不称姜阙文
 刘氏意林哀姜与乎乱杀二子几亡国齐桓讨而诛
  之是也此上之所以行乎下君之所以行乎臣霸
  者之所以行乎诸侯之义且哀姜安可复配宗庙
  复临群臣哉鲁以臣子不得讨而齐以霸主得举
卷九 第 7a 页 WYG0150-0163c.png
  法故臣子可缘霸主之命以尊宗庙霸主亦可缘
  天子之法以绝鲁私请今齐以公义诛之而鲁以
  私意请之是鲁之不忍也而不可通于春秋故去
  姜氏以见焉异乎文姜文姜杀夫虽臣子得绝之
  矣哀姜杀子终不可以子故雠母唯霸主得行焉
  尔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左氏传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不书所会后也
卷九 第 7b 页 WYG0150-0163d.png
 榖梁传楚丘者何卫邑也国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
  何也封卫也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刘氏/权衡)
  (曰邑亦谓之城尔若不谓之城当谓之何哉定之/方中之诗曰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其辞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又曰弁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
  (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由此而言文/公先徙居而后建城市不得云卫未迁也)
 陆氏微旨淳闻于师曰楚丘卫邑也鲁城之非正也
  曷为无讥焉曰王政不行外寇交至齐桓为霸主
  有存亡继绝之功从其令亦所以自安也故通其
卷九 第 8a 页 WYG0150-0164a.png
  变以示不失正也不言齐命为桓公讳也不系于
  卫示无讥也若云城卫楚丘则彼我俱非也凡变
  而不失其正者皆以讳为善
 武夷胡氏传楚丘卫邑桓公帅诸侯城之而封卫也
  不书桓公不与诸侯专封也木瓜美桓公而夫子
  录之意岂异乎不与专封正王法也木瓜有取焉
  善卫人之情也曷为善之报者天下之利以德报
  德则民有所劝矣城楚丘略而不书城邢词繁而
卷九 第 8b 页 WYG0150-0164b.png
  不杀何也案周制凡封国大宗伯傧司几筵设黼
  扆内史作册命是天子大权非诸侯所得擅而行
  之者也卫人渡河野处漕邑许穆夫人闵其亡而
  载驰赋文公徙居楚丘而后百姓悦则其国固尝
  亡灭而不存矣城楚丘是擅天子之大权而封国
  也邢迁于夷仪经以自迁为文则其迁出于己意
  其国未尝灭也诸侯城邢是为同恶相恤以从简
  书故词繁而不杀美救患也桓公封卫而卫国忘
卷九 第 9a 页 WYG0150-0164c.png
  亡其有功于中华甚大为利于卫人甚博宜有美
  词发扬其事今乃微之若此者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略小惠存大节春秋之法也故
  曰五霸三王之罪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吕氏曰先儒以谓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夫所谓专封
  者以此地畀此人也则谓之专封固不可也如同
  时诸侯有相灭亡天子不能令方伯不能救天下
  诸侯力能救而复之则是蹈仁而践义也而以是
卷九 第 9b 页 WYG0150-0164d.png
  为专封是嫂溺援之以手而以为罪也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公榖并/作夏)
 左氏传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
  虞以伐虢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虞公许之且请
  先伐虢宫之奇諌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
  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公羊传虞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
卷九 第 10a 页 WYG0150-0165a.png
  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赂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
 榖梁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先晋何也为主乎
  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灭夏阳而虞虢举
  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
  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
  之何荀息曰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
卷九 第 10b 页 WYG0150-0165b.png
  遂借道而伐虢
 伊川先生解虞假道而助晋伐虢虢之亡虞实致之
  故以虞为主下阳邑也虢之亡由此故即书灭
 杜氏注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
 陆氏微旨曰灭虢之事实晋为主以虞首恶其意何
  也晋侯贪而亡亲灭人之国其罪易知也虞君职
  为上公受人之赂遂其强暴以取灭亡其恶至矣
  故圣人以为首焉
卷九 第 11a 页 WYG0150-0165c.png
 武夷胡氏传案孟子晋人以垂棘之璧屈产之乘假
  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然则晋人
  造意以虞首恶何也贪得重赂遂其强暴灭兄弟
  之国以及其身而亡其社稷所以为首乎春秋圣
  人律令也观此义可以见法矣唐高宗赐其臣长
  孙无忌金宝缯锦欲以立武昭仪虽无忌终不顺
  旨君子犹议其没于利而不反君赐也矧受他人
  之赂遂其强暴者乎国而曰灭下阳邑尔其书灭
卷九 第 11b 页 WYG0150-0165d.png
  何也下阳虞虢之塞邑犹秦有潼关蜀有剑岭皆
  国之门户也潼剑不守则秦蜀破下阳既举而虞
  虢亡矣
 襄陵许氏曰书郑伯突入于栎不书入郑书虞师晋
  师灭下阳不书灭虢观物有要矣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公作/贯泽)
 杜氏注实宋地梁国蒙县西北有贯城贯与贯字相
  似江国在汝南安阳县黄国在弋阳县
卷九 第 12a 页 WYG0150-0166a.png
 左氏传服江黄也(杜氏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盟于贯服江黄也荆楚天下莫
  强焉江黄者其东方之与国也二国来定盟则楚
  人失其右臂矣乐毅破齐先结韩赵孔明伐魏申
  好江东虽武王牧野之师亦誓友邦远及庸蜀彭
  濮八国之人共为掎角之势也桓公此盟其服荆
  楚之虑周矣
冬十月不雨
卷九 第 12b 页 WYG0150-0166b.png
 榖梁传不雨者勤雨也
楚人侵郑
 左氏传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三年春王正月夏四月不雨
 榖梁传正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夏四月不雨一时
  言不雨者闵雨也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徐人取舒
 杜氏注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舒国今庐江舒县
卷九 第 13a 页 WYG0150-0166c.png
 高邮孙氏曰舒国也徐人取之而不言灭者舒之宗
  祀复存未尝见灭也舒者附庸之国服属于楚徐
  人自楚取之使之属徐也赵子曰凡得国而不书
  灭者不绝其祀也此说是也
 襄陵许氏曰僖公之颂曰荆舒是惩则舒盖荆与国
  是以徐人取之盖倚齐鲁故易如此
六月雨
 榖梁传六月雨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
卷九 第 13b 页 WYG0150-0166d.png
  也
 武夷胡氏传雨云者喜雨也闵雨与民同其忧喜雨
  与民同其乐此君国子民之道也观此义则知春
  秋有惧天灾恤民隐之意遇天灾而不惧视民隐
  而不恤自乐其乐而不与民同也国之亡无日矣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榖
 左氏传谋伐楚也
 榖梁传阳榖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诸侯皆
卷九 第 14a 页 WYG0150-0167a.png
  谕乎桓公之志
 杜氏注阳榖齐地在东平须昌县北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谋伐楚也或曰侵蔡次陉之师
  诸侯皆在江黄独不与焉则安知其为谋伐楚乎
  曰兵有聚而为正亦有分而为奇诸侯之师同次
  于陉所谓聚而为正也江人黄人各守其地所谓
  分而为奇也次陉大众厚集其阵声罪致讨以震
  中国之威江人黄人各守其境案兵不动以为八
卷九 第 14b 页 WYG0150-0167b.png
  国之援此克敌制胜之谋也退于召陵而盟礼定
  循海以归而涛涂执然后及江人黄人伐陈则知
  侵蔡次陉而二国不会自为掎角之势明矣此大
  会而末言者善是谋也
冬公子(榖有/季字)友如齐涖(公榖并/作莅)
 左氏传齐侯为阳榖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涖
  盟
 杜氏注涖临也
卷九 第 15a 页 WYG0150-0167c.png
 公羊传莅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其言来盟者何来盟
  于我也
 榖梁传莅者位也(范氏注盟誓之言素/定今但往其位而盟)前定也
 襄陵许氏曰公盖有故不会阳榖是以季友如齐涖
  盟用是见桓之宽政优简于诸侯而僖之诚德亦
  既信矣
楚人伐郑
 左氏传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
卷九 第 15b 页 WYG0150-0167d.png
  弃德不祥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
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左氏传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
  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
  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
卷九 第 16a 页 WYG0150-0168a.png
  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
  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
  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
  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
  滨师进次于陉
 公羊传溃者何下叛上也其言次于陉何有俟也(时/楚)
  (强大卒暴征之则多伤士众桓公先犯其与国临/蔡蔡溃兵精威行乃推以伐楚楚惧然后使屈完)
卷九 第 16b 页 WYG0150-0168b.png
  (来受盟修臣子之职不顿/兵血刃故详录其止次)
 榖梁传侵浅事也侵蔡而蔡溃以桓公为知所侵也
  遂继事也
 杜氏注陉楚地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
 刘氏传此伐楚也曷为次于陉止师以修文告之命
  古者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
  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
  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不祭则修意
卷九 第 17a 页 WYG0150-0168c.png
  不祀则修言不享则修文不贡则修名不王则修
  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故刑不祭伐不祀征不
  享让不贡告不王伐国者盖宾之也非残之也次
  于陉义矣
 泰山孙氏曰桓之病楚也久矣故元年会于柽二年
  盟于贯三年会于阳榖以谋之是时楚方强盛势
  陵中国不可易也蔡楚与国故先侵蔡俟其兵震
  威行然后大举蔡既溃遂进师次于敌境陉楚地
卷九 第 17b 页 WYG0150-0168d.png
 苏氏曰二年楚人侵郑三年楚人伐郑齐桓公会诸
  侯于阳榖为郑谋楚将以诸侯伐之而未行桓公
  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禁之不可公怒归之
  而未绝也蔡人嫁之至是因诸侯之师以侵蔡蔡
  师溃遂伐楚责包茅之不入故蔡曰侵楚曰伐然
  蔡小国也以齐侵之不待诸侯诸侯之师实为楚
  动而春秋书其迹先侵蔡而后伐楚若以蔡故勤
  诸侯言私欲之害也凡民逃其上曰溃在上曰逃
卷九 第 18a 页 WYG0150-0169a.png
  楚人方强齐将绥之以德故次于陉以待之既而
  楚屈完来求盟因而许之虽有诸侯之众而不用
  盖伯者之师求以服人而已非若后世必以战胜
  为功也二十八年晋楚战于城濮晋文公退三舍
  避楚楚成得臣从之不已而后战方其退舍而楚
  还则文公亦将不战矣由此观之桓文之于用兵
  皆求服人而不求必胜也
 武夷胡氏传潜师掠境曰侵侵蔡者奇也声罪致讨
卷九 第 18b 页 WYG0150-0169b.png
  曰伐伐楚者正也遂者继事之辞而有专意次止
  也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桓公是徵
  而楚人服罪师则有名矣孟氏何以独言春秋无
  义战也譬诸杀人者或曰人可杀欤曰可孰可以
  杀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矣国可伐欤曰可孰
  可以伐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矣楚虽暴横凭
  陵上国齐不请命擅合诸侯岂所谓为天吏以伐
  之乎春秋以义正名而乐与人为善以义正名则
卷九 第 19a 页 WYG0150-0169c.png
  君臣之分严矣书遂伐楚讥其专矣乐与人为善
  苟志于善斯善之矣书次于陉楚屈完来盟于师
  盟于召陵序其绩也
夏许男新臣卒
 辨疑赵子曰许国与楚近盖许男遇疾而归卒于国
  故不言卒于师尔若实卒于师而不言师则在师
  遇疾而归国乃卒即如何为文乎
 刘氏意林以许男卒于师乎当曰卒于师卒于会乎
卷九 第 19b 页 WYG0150-0169d.png
  当曰卒于会今一无称焉者此去其师与会而复
  之验也春秋袖不失实贬不违理新臣之为人君
  不知命者也人之患莫大于不知命不知命则必
  畏死畏死则必贪生贪生则必乱于理矣而后有
  容身苟免之耻而后有淫祀非望之惑燕昭秦始
  皇浚民竭国以自封焉不知命之蔽也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左氏传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
卷九 第 20a 页 WYG0150-0170a.png
  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侥福
  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
  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
  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
  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公羊传喜服楚也何言乎喜服楚楚有王者则后服
  无王者则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夷
卷九 第 20b 页 WYG0150-0170b.png
  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帖荆
 榖梁传其不言使兵在屈完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
  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
 杜氏注召陵颍川县也
 陆氏微旨啖子曰来盟于师我在师也淳闻于师曰
  楚蛮夷之强国也未尝与中国为会屈完之佐楚
  子而能从善服义得为臣之道故圣人特书族以
  褒之
卷九 第 21a 页 WYG0150-0170c.png
 刘氏意林桓公之威可谓盛矣责楚之包茅则诺问
  昭王之不服则辞然而不以己力之有馀而加人
  此虽益赞于禹班师振旅之义何异凡人之情强
  则暴服则慑今齐强而不暴楚服而不慑俱捐其
  私以义理相胜者也苟以义理相胜而无喜怒爱
  恶之迁则王事纯矣故不多齐之有功而多楚之
  服罪不贵楚之能拒敌而贵齐之能不遂也
 泰山孙氏曰案元年桓公救邢城邢皆曰某师某师
卷九 第 21b 页 WYG0150-0170d.png
  此合鲁卫陈郑七国之君侵蔡遂伐楚书爵者以
  其能服强楚攘外患救中国之功始著也故自是
  征伐用师皆称爵焉
 常山刘氏曰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彼自服而
  来求盟于我也如成二年袁娄之盟则异于是齐
  侯使国佐如师非服而来也畏晋之强而赂晋也
  晋受赂而与盟明我反及彼也故不曰来盟而曰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卷九 第 22a 页 WYG0150-0171a.png
  春秋于王道信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
 武夷胡氏传桓公帅九国之师侵蔡而蔡溃伐楚而
  楚人震恐兵力强矣责包茅之不贡则诺问昭王
  之不复则辞侥与同好则承以寡君之愿语其战
  胜攻克则对以用力之难然而桓公退师召陵以
  礼楚使卒与之盟而不遂也于此见齐师虽强桓
  公能以律用之而不暴楚人已服桓公能以礼下
  之而不骄庶几乎王者之事矣
卷九 第 22b 页 WYG0150-0171b.png
 襄陵许氏曰楚之未服则侵蔡进师次陉以威之其
  既服也则退师召陵以礼焉若得或跃在渊之象
  者此楚之所以畏而慕之久而不能忘也
齐人执陈辕(公榖并/作袁)涛涂
 左氏传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
  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
  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
  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
卷九 第 23a 页 WYG0150-0171c.png
  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悦与之虎牢执
  辕涛涂
 公羊传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
  此执有罪何以不得为伯讨古者周公东征则西
  国怨西征则东国怨桓公假涂于陈而伐楚则陈
  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师不正故也不修其师而执
  涛涂古人之讨则不然也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卷九 第 23b 页 WYG0150-0171d.png
 左氏传秋伐陈讨不忠也
 伊川先生解齐命也
八月公至自伐楚
 榖梁传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后事小则以先事致
  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泰山孙氏曰出踰二时
葬许穆(作/缪)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公作/慈)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
卷九 第 24a 页 WYG0150-0172a.png
许人曹人侵陈
 左氏传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
  辕涛涂
 苏氏曰伐陈侵陈皆讨涛涂之不忠也前曰伐当其
  罪也后曰侵已甚也
 武夷胡氏传扬子法言或问为政有几曰思斁昔在
  周公征于东方四国是皇其思矣夫齐桓公欲径
  陈陈不果纳执辕涛涂其斁矣夫桓公识明而量
卷九 第 24b 页 WYG0150-0172b.png
  浅管仲器不足而才有馀方楚人未帖而齐以为
  忧也致勤于郑振中夏之威会于阳榖惇远国之
  信案兵于陉修文告之词退舍召陵结会盟之礼
  何其念之深礼之谨也存此心以进善则桓有王
  德而管氏为王佐矣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
  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乌知其非有惜乎桓公假
  之不久而遽归也楚方受盟志已骄溢陈大夫一
  谋不协其身见执其国见伐见侵而怒犹未怠也
卷九 第 25a 页 WYG0150-0172c.png
  桓德于是乎衰矣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
  其知礼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曾可厚以责人不自反乎原
  其失在于量浅而器不宏也魏武才得荆州而张
  松见忽唐庄宗自矜取汴而高氏不朝成汤胜夏
  抚有万方乃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
  若将陨于深渊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
  有罪无以尔万方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春秋
卷九 第 25b 页 WYG0150-0172d.png
  称人以执罪齐侯也称侵陈者深责之也故孟子
  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管仲曾西之所不
  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左氏传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
  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
  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
  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
卷九 第 26a 页 WYG0150-0173a.png
  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
  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见庄/公二)
  (十八/年)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
  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
  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杜氏注毒酒经/宿辄败而经六)
  (日明公/之惑)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
  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
  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
卷九 第 26b 页 WYG0150-0173b.png
  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
  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
  人谁纳我十二月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
  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见四/年)
 公羊传曷为直称晋侯以杀杀世子母弟直称君者
  甚之也
 陆氏微旨曰申生进不能自明退不能违难虽有爱
  父之心而乃陷之于不义俾谗人得志国以乱离
卷九 第 27a 页 WYG0150-0173c.png
  古人云小仁大仁之贼也其斯之谓欤
 武夷胡氏传申生爱父以姑息而陷之于不义而目
  晋侯斥杀专罪献公何也春秋端夲清源之书也
  内宠并后嬖子配适乱之本也骊姬宠奚齐卓子
  嬖乱本成矣尸此者其谁乎是故目晋侯斥杀专
  罪献公使后世有欲紊妃妾之名乱适庶之位纵
  人欲灭天理以败其家国者知所戒焉以此防民
  犹有以尧母名门使奸臣逆探其意有危皇后太
卷九 第 27b 页 WYG0150-0173d.png
  子之心以成巫蛊之祸者
把伯姬来朝其子
 公羊传与其子俱来朝也
 榖梁传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
  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把伯失夫之道矣诸侯相见
  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把伯
  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杜氏注伯姬来宁宁成风也
卷九 第 28a 页 WYG0150-0174a.png
夏公孙兹(公作/慈)如牟
 左氏传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
首止(公榖并作/戴下同)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左氏传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杜氏注惠王以惠后/故将废大子郑而立)
  (王子带故齐桓帅诸侯/会王大子以定其位)
 公羊传曷为殊会王世子世子贵也诸侯盟于首止
  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卷九 第 28b 页 WYG0150-0174b.png
 榖梁传及其会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
  贰也诸侯盟于首止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
  王世子而不敢与盟也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
  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
  者桓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
  块然受诸侯之尊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
  臣王世子不子则其所善焉何也是则变之正也
 伊川先生解世子王之贰不可与诸侯列世子出诸
卷九 第 29a 页 WYG0150-0174c.png
  侯会之故其辞异
 杜氏注惠王大子郑也首止卫地陈留襄邑县东南
  有首乡
 刘氏传此一地也曷为再言首止善是盟也曷为善
  之王将以爱易世子桓公为是率诸侯会而盟之
  王室以安则是正乎不正不正则其嘉之何也王
  将以爱易世子诸侯莫知以争则不可以谏则不
  得桓公控大国扶小国会世子于首止以尊天王
卷九 第 29b 页 WYG0150-0174d.png
  为之也然而诸侯以睦天王以尊后嗣以定一会
  而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
 苏氏曰首止之会非王志也帅诸侯以定世子为义
  也然而诸侯不以王命而会世子世子不以王命
  而出会诸侯衰世之事也
 武夷胡氏传及以会尊之也以王世子而下会诸侯
  则陵以诸侯而上与王世子会则抗春秋抑强臣
  扶弱主拨乱世反之正特书及以会者若曰王世
卷九 第 30a 页 WYG0150-0175a.png
  子在是诸侯咸往会焉示不可得而抗也后世论
  其班位有次于三公宰臣之下亦有序乎其上者
  则将奚正自天王而言欲屈远其子使次乎其下
  示谦德也自臣下而言欲尊敬王世子则序乎其
  上正分义也天尊地卑而其分定典叙礼秩而其
  义明使群臣得伸其敬则贵有常尊上下辨矣经
  书宰周公祗与王人同序于诸侯之上而不得与
  殊会同书此圣人尊君抑臣之旨也而班位定矣
卷九 第 30b 页 WYG0150-0175b.png
  无中事复举诸侯会盟同地再言首止者书之重
  词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焉首止之盟美之大者
  也王将以爱易世子桓公有忧之控大国扶小国
  会于首止以定其位大子践阼是为襄王一举而
  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故夫子称之曰管仲相桓
  公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中国之为中国以有父子君臣之大伦也
  一否则奚贵中国矣故曰首止之盟美之大者也
卷九 第 31a 页 WYG0150-0175c.png
郑伯逃归不盟
 左氏传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
  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杜氏注王恨齐桓定大子/之位故召郑伯使叛齐也)
  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武夷胡氏传事有恶者不与为幸其善者不与为贬
  平丘之盟恶也请鲁无勤是以为幸故直书曰公
  不与盟首止之盟善也犯众不盟是以为贬故特
  书曰郑伯逃归逃者匹夫之事以诸侯之尊下行
卷九 第 31b 页 WYG0150-0175d.png
  匹夫之事虽悔于终病而乞盟如所丧何其书逃
  归不盟深贬之也或曰首止之会非王志也王恶
  齐侯定世子而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
  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畏齐故逃归不盟然
  则何罪乎曰春秋道名分尊天王而以大义为主
  夫义者权名分之中而当其可之谓也诸侯会王
  世子虽衰世之事而春秋与之者是变之中也郑
  伯虽承王命而制命非义春秋逃之者亦变之中
卷九 第 32a 页 WYG0150-0176a.png
  也天下之大伦有常有变舜之于父子汤武之于
  君臣周公之于兄弟皆处其变也贤者守其常圣
  人尽其变会首止逃郑伯处父子君臣之变而不
  失其中也噫此春秋之所以为春秋而非圣人莫
  能修之者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左氏传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
  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
卷九 第 32b 页 WYG0150-0176b.png
  备故亡
 杜氏注弦国在弋阳轪县东南
 泰山孙氏曰楚人灭弦者恶桓不能救也故弦子不
   名十年狄灭温十二年楚人灭黄同此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晋人执虞公
 左氏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弗听许
  晋使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杜氏注上阳虢国都/在弘农陕县东南)
卷九 第 33a 页 WYG0150-0176c.png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
  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
  穆姬
 公羊传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
  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榖梁传执不言所于地缊于晋也(范氏注时虞已/包裹属于晋)
 伊川先生解书执而不书灭自取也
 陆氏纂例天子三公故不书名啖子曰春秋时以强
卷九 第 33b 页 WYG0150-0176d.png
  暴弱故执诸侯皆称人乱辞也
 刘氏意林虞之灭自夏阳始夏阳灭则虞亡矣宫之
  奇舟之侨之徒皆知之独其君不知故春秋因大
  见其衅于灭夏阳而深没其迹于执虞公使天下
  之为人君者从而省之可以戒于此矣故曰家有
  既亡国有既灭由别之不别也可不大哀乎人君
  莫不恶亡而好存莫能固亡而保存是何也嗜欲
  之习近而忧患之来远也
卷九 第 34a 页 WYG0150-0177a.png
 苏氏曰不言晋之灭虞虞自灭也秦之取梁也书曰
  梁亡而不及秦以为梁自亡也
 武夷胡氏传书灭下阳于始而记执虞公于后可以
  见弃义趋利渎货无厌之能亡国败家审矣
六年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左氏传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
  所以不时城也
卷九 第 34b 页 WYG0150-0177b.png
 杜氏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
 襄陵许氏曰围而不举则亦服之而已有遗力者也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左氏传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冬蔡穆侯
  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
  衰绖士舆榇楚子使复其所
 榖梁传善救许也
冬公至自伐郑
卷九 第 35a 页 WYG0150-0177c.png
 榖梁传其不以救许致何也大伐郑也
 泰山孙氏曰出踰三时
 
 
 
 
 
 
卷九 第 35b 页 WYG0150-0177d.png
 
 
 
 
 
 
 
 春秋集解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