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150-01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解卷六
            宋 吕本中 撰
   庄公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左氏传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禦之宋师未陈而
  薄之败诸鄑
卷六 第 1b 页 WYG0150-0114d.png
 杜氏注鄑鲁地
秋宋大水
 左氏传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
  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
  忧拜命之辱
 杜氏注公使吊之故书
 武夷胡氏传凡外灾告则书所谓灾者害及民物如
  水火兵戎之寇是也诸侯于四邻有恤病救急之
卷六 第 2a 页 WYG0150-0115a.png
  义则告为得礼而不可以不吊故四国同灾许人
  不吊君子是以知许之先亡也凡志灾见春秋有
  谨天戒恤民隐之心王者之事也
 东莱吕氏曰诸国告则书其显然为众所知者亦不
  待告也春秋之世灾异多矣圣人不能尽书特取
  一二甚者以为世戒也
冬王姬归于齐
 左氏传冬齐侯来逆共姬
卷六 第 2b 页 WYG0150-0115b.png
 泰山孙氏曰群公受命主王姬者多矣唯元年与此
  书者恶公忘父之雠再与齐接婚姻也
 高邮孙氏曰元年之书王姬庄公之父新见杀创巨
  痛深之际于仇雠者之婚也而使臣逆之筑馆待
  之故详书之以重其罪于此王姬之归非无逆之
  者矣然不书于经者仇雠之人尝已易世于其子
  孙之婚但择其重者书之耳
 武夷胡氏传案周制王姬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
卷六 第 3a 页 WYG0150-0115c.png
  下王后一等礼亦隆矣春秋之义尊君抑臣其书
  王姬下嫁曷为与列国之女同辞而不异乎曰阳
  倡而阴和夫先而妇从天理也述天理训后世则
  虽以王姬之贵其当执妇道与公侯大夫士庶人
  之女何以异哉故舜为匹夫妻帝二女而其书曰
  嫔于虞西周王姬嫁于诸侯亦执妇道成肃雍之
  德其诗曰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自秦而后尤欲尊
  君抑臣为治而不得其道至谓列侯尚公主使男
卷六 第 3b 页 WYG0150-0115d.png
  事女夫屈于妇逆阴阳之位故王阳条奏世务指
  此为失而长乐王回亦以其弊至父母不敢畜其
  子舅姑不敢畜其妇原其意虽欲尊君抑臣为治
  而使人伦悖于上风俗坏于下又岂所以为治也
  其流至此然后知春秋书王姬侯女同辞而不异
  垂训之义大矣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公羊传其言归于酅何隐之也何隐之其国亡矣徒
卷六 第 4a 页 WYG0150-0116a.png
  归于叔尔也
 杜氏注纪侯去国而死叔姬归鲁纪季自定于齐而
  后归之全守节义以终妇道故系之纪
 陆氏微旨啖子曰称纪言纪之妇也书归善叔姬之
  全妇道也此言盖纪侯大去国之后死于他国而
  叔姬还鲁至是乃归于酅
 高邮孙氏曰叔姬为伯姬媵法不当书春秋贤之故
  备书之也
卷六 第 4b 页 WYG0150-0116b.png
 武夷胡氏传归者顺辞以宗庙在酅归奉其祀也鲁
  人高其节义恩礼有加焉是故其归于酅其卒其
  葬史册悉书夫子修经存而弗削为后世劝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公作/接)及其大夫仇牧
 左氏传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
  批而杀之遇太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
  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南宫牛猛获帅师围
卷六 第 5a 页 WYG0150-0116c.png
  亳
 公羊传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孔父
  荀息皆累也舍孔父荀息无累者乎曰有有则此
  何以书贤也何贤乎仇牧仇牧可谓不畏彊禦矣
  其不畏彊禦奈何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
  归散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
  与闵公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
  之美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惟鲁侯尔闵公矜此
卷六 第 5b 页 WYG0150-0116d.png
  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
  乎至万怒搏闵公绝其脰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
  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摋仇牧碎其首齿著乎
  门阖仇牧可谓不畏强禦矣
 榖梁传及其大夫仇牧以尊及卑也仇牧闲也
 武夷胡氏传君杀而大夫死于其难春秋书之者其
  所取也大夫死于弑君之难而有不书者故知孔
  父牧息皆所取也夫仇牧可谓不畏彊禦矣然徒
卷六 第 6a 页 WYG0150-0117a.png
  杀其身不能执贼无益于事也亦足取乎食焉不
  避其难义也徒杀其身不能执贼亦足为求利焉
  而逃其难者之训矣何名为无益哉夫审事物之
  重轻者权也权重轻而处之得其宜者义也大宰
  督亦死于闵公之难削而不书者非君命也召忽
  死于子纠之难孔子比于匹夫匹妇之谅自经于
  沟渎而莫之知者所事不正也崔杼弑君晏平仲
  曰人有君而人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君
卷六 第 6b 页 WYG0150-0117b.png
  子不以是罪晏子者齐庄公不为社稷死而晏子
  非其私昵之臣也若仇牧荀息立乎人之本朝执
  国之政而君见弑不以其私也虽欲勿死焉得而
  勿死圣人书而弗削以为求利焉而逃其难者之
  劝也惟此义不明然后有视弃其君犹土梗弁髦
  曾莫之省而三纲绝矣
 襄陵许氏曰春秋之法与时偕行庄公以前自卫州
  吁至于宋万弑君之贼皆贬其氏盖是时大夫有
卷六 第 7a 页 WYG0150-0117c.png
  氏有不氏也故贬其氏不与其贵也自霸统变正
  大夫无不氏者则氏轻轻则去之不足以残元恶
  虽弑君之贼亦以氏书矣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左氏传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
  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
  奔卫南宫万奔陈宋人请猛获于卫请南宫万于
  陈皆醢之
卷六 第 7b 页 WYG0150-0117d.png
 陆氏纂例啖子曰内外大夫奔卿则书君之股肱也
  治乱所寄故重而书之凡奔皆恶也有非者则异
  其文宋司城是也有美者又褒之子哀是也
 泰山孙氏曰弑君之贼当急讨之万八月弑闵公十
  月出奔陈宋之臣子缓不讨贼若此
 常山刘氏曰天下之恶一也凡弑君叛国凡民罔弗
  憝况均诸侯哉王道之行不容有受之者矣书所
  奔之国则受之之罪亦自见也
卷六 第 8a 页 WYG0150-0118a.png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宋人请万于陈以赂而醢万然
  则贼已讨矣曷为不书陈人杀万而葬闵公乎夫
  天下之恶一也陈人不以万为贼而纳之又受宋
  人之赂是于贼为党非政刑也特书万出奔陈而
  闵公不葬以著陈人与贼为党之罪而不能正天
  讨其法严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十有三年春齐侯(榖作/人)宋人陈人蔡人邾(公作/邾娄)人会于
北杏
卷六 第 8b 页 WYG0150-0118b.png
 左氏传会于北杏以平宋乱
 榖梁传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
  桓公受命之伯也将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
  乎举人众之辞也
 杜氏注北杏齐地
 高邮孙氏曰齐桓公将兴霸业诸侯未甚信而齐桓
  欲过为谦故亲屈其尊以会诸侯之臣也
 苏氏曰齐桓始合诸侯以平宋乱自是遂得诸侯故
卷六 第 9a 页 WYG0150-0118c.png
  四国皆称人言众与之也僖二十八年晋文公与
  齐宋秦败楚于城濮三国皆称师盖春秋之书始
  得诸侯者好会则称人兵会则称师以示众与之
  也
 武夷胡氏传桓何以及四国之微者会是宋公邾子
  也然则何以称人春秋之世以诸侯而主天下会
  盟之政自北杏始其后宋襄晋文楚庄秦穆交主
  夏盟迹此而为之者也桓非受命之伯诸侯自相
卷六 第 9b 页 WYG0150-0118d.png
  推戴以为盟主是无君矣故四国称人以诛始乱
  正王法也齐侯称爵其与之乎上无天子下无方
  伯有能会诸侯安中国而免民于水火则虽与之
  可也诛诸侯者正也与桓公者权也
夏六月齐人灭遂
 左氏传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夏齐人灭遂
  而戍之(杜氏注遂国在济/北蛇丘县东北)
 泰山孙氏曰桓公贪土地之广恃甲兵之众驱逐逼
卷六 第 10a 页 WYG0150-0119a.png
  胁以彊制诸侯惧其未尽从也约之以会要之以
  盟临之以威束之以兵有弗徇者小则侵之伐之
  甚则执之威之其实假尊周之名以自封殖尔故
  此年灭遂十四年伐宋十五年伐郳十六年伐郑
  十八年伐卫十九年伐我西鄙二十年伐徐二十
  八年伐卫三十年降鄣闵元年救邢二年迁阳皆
  称人以切责之
 武夷胡氏传灭国之与见灭罪孰为重取国而书灭
卷六 第 10b 页 WYG0150-0119b.png
  夺人土地使不得有其民人毁人宗庙使不得奉
  其祭祀非至不仁者莫之忍为见灭而书灭亡国
  之善词上下之同力也其亦不幸焉尔语有之曰
  兴灭国继绝世天下之民归心焉今乃灭人之国
  而绝其世罪莫重矣齐人灭遂其称人微者尔凡
  书灭者不待再贬而恶已见矣
 襄陵许氏曰非受命圣人为天吏者不可以兼弱攻
  昧取乱侮亡是故春秋以灭国为大禁春秋征伐
卷六 第 11a 页 WYG0150-0119c.png
  齐晋实与而文不与灭国未有代德也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左氏传始及齐平也
 公羊传桓会不致信之也
 杜氏注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犹祝柯今为祝
  阿
 武夷胡氏传始及齐平也世雠而平可乎于传有之
卷六 第 11b 页 WYG0150-0119d.png
  敌惠敌怨不在后嗣鲁于襄公有不共戴天之雠
  当其身则释怨不复而主王姬狩于禚会伐卫同
  围郕纳子纠故圣人详加讥贬以著其忘亲之罪
  今易世矣而桓公始合诸侯安中国攘僣乱尊天
  王乃欲修怨怒邻而危其宗社可谓孝乎故长勺
  之役专以责鲁而柯之盟公与齐侯皆书其爵则
  以为释怨而平可也或称齐襄公复九世之雠而
  春秋贤之信乎以仲尼所书柯之盟其词无贬则
卷六 第 12a 页 WYG0150-0120a.png
  复九世之雠而春秋贤之者妄矣其诸传者借襄
  公事以深罪鲁庄当其身而释怨邪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
 左氏传宋人背北杏之会十四年春诸侯伐宋取成
  于宋而还
 刘氏权衡伐宋之时鲁本不预谋后闻之乃遣大夫
  往会之耳
 武夷胡氏传宋人背北杏之会诸侯伐宋其称人者
卷六 第 12b 页 WYG0150-0120b.png
  将卑师少也齐自管仲得政灭谭之后二十年间
  未尝遣大夫为主将亦未尝动大众出侵伐盖以
  制用兵而赋于民薄矣故能南摧强楚西抑秦晋
  天下莫能与之争也或以为贬齐称人误矣隐公
  四年诸侯伐郑翚帅师会伐则再举宋卫陈蔡四
  国之名今诸侯伐宋而单伯会伐不复再举三国
  之名何也宋人背北杏之会合诸侯而伐之者齐
  桓公也会伐者无贬焉故其词平主谋伐郑而欲
卷六 第 13a 页 WYG0150-0120c.png
  求宠于诸侯以定其位者州吁也会之者党逆贼
  矣故其词繁而不杀疾之也再举而列书者甚疾
  四国之词也言之不足故再言之而圣人之情见
  矣
秋七月荆入蔡
 左氏传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
  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
  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
卷六 第 13b 页 WYG0150-0120d.png
  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
  蔡
 泰山孙氏曰荆入蔡桓未能救中国也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左氏传宋服故也
 杜氏注鄄卫地今东郡鄄城也
 泰山孙氏曰经以单伯主会为文者凡会盟公或大
  夫往则皆以鲁主其会为文春秋鲁史故也内不
卷六 第 14a 页 WYG0150-0121a.png
  与则曰某人某人会于某十五年齐侯宋公陈侯
  卫侯郑伯会于鄄昭二十七年晋士鞅宋乐祁犁
  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之类是也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
 左氏传齐始霸也(刘氏权衡曰凡霸者则当主诸侯/诸侯莫先焉此年秋伐郳宋序齐)
  (上明年夏伐郑宋亦序齐上齐之未主诸侯明矣/然则齐始霸在十六年十二月九国同盟于幽之)
  (时也自此始/为诸侯主矣)
 襄陵许氏曰始霸在十三年而人诸侯微之至十四
卷六 第 14b 页 WYG0150-0121b.png
  年以宋服会盟至是诸侯始以礼会霸体正矣齐
  桓三合诸侯而不盟以示重慎是以盟则众信莫
  敢渝也
夏夫人姜氏如齐
 杜氏注夫人文姜
 襄陵许氏曰鄄之会鲁侯尚未从桓以其未能比近
  无以示远务在求好于鲁是以于此受文姜而弗
  逆以昭亲亲而齐鲁之交卒合然而礼防一弛则
卷六 第 15a 页 WYG0150-0121c.png
  夫人复启越竟之志而遂成如莒之奸使人伦失
  正而风俗相化此先王之典所以贵道谨法而不
  言利也
秋宋人齐人邾(公羊有/娄字)人伐郳(公羊/作儿)
 左氏传秋诸侯为宋伐郳(杜氏注郳附庸属宋而/叛故齐桓为之伐郳)
 杜氏注宋主兵故序齐上
 刘氏传宋其序齐上何主兵者也诸侯无专征有霸
  者在焉霸者之先诸侯专征也非霸者而先诸侯
卷六 第 15b 页 WYG0150-0121d.png
  主兵也讥也此齐桓之师何以不得为霸者桓犹
  未成乎霸也
 刘氏意林当是之时桓未成乎霸明年会于幽为九
  合之始始于幽终于淮合者九也而皆不以兵车
郑人侵宋
 左氏传诸侯为宋伐郳郑人闻之而侵宋
 武夷胡氏传侵伐之义三传不同左氏曰有钟鼓曰
  伐无钟鼓曰侵先儒或非其说以为声罪致讨曰
卷六 第 16a 页 WYG0150-0122a.png
  伐无名行师曰侵未有以易之也然考诸五经皆
  称伐在易谦之六五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书之
  泰誓曰我武维扬侵于之疆诗之皇矣曰依其在
  京侵自阮疆周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而
  曰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而以为无
  名行师可乎然则或曰侵或曰伐何也声罪致讨
  曰伐潜师掠境曰侵声罪者鸣钟击鼓整众而行
  兵法所谓正也潜师者衔枚卧鼓出人不意兵法
卷六 第 16b 页 WYG0150-0122b.png
  所谓奇也
冬十月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左氏传宋故也
 杜氏注宋主兵也班序上下以国大小为次征伐则
  以主兵为先春秋之常也
 襄陵许氏曰中国诸侯宋为大既为之服郳又为之
卷六 第 17a 页 WYG0150-0122c.png
  报郑宋盖自是与齐为一宋亲而中国诸侯以定
秋荆伐郑
 左氏传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秋楚伐郑及栎为不
  礼故也
 泰山孙氏曰荆伐郑桓未能救中国可知也
 襄陵许氏曰三书荆入蔡伐郑将以崇桓之责三书
  楚人伐郑侵郑将以大桓之功于是召陵之美深
  长矣
卷六 第 17b 页 WYG0150-0122d.png
冬十有二月(公有/公字)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公/榖)
(有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左氏传郑成也
 公羊传同盟者何同欲也
 伊川先生解齐桓始霸仗义以盟而鲁首畔盟故讳
  不称公上无明王下无方伯诸侯交争齐桓始霸
  天下与之故书同盟
 杜氏注滑国都费河南缑氏县幽宋地
卷六 第 18a 页 WYG0150-0123a.png
(公作/邾娄)子克卒
 榖梁传其曰子进之也(范氏曰附齐而尊/周室王命进其爵)
 杜氏注克仪父名称子者盖齐桓请王命以为诸侯
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公作瞻/下同)
 左氏传郑不朝也
 杜氏注齐桓始霸郑既伐宋又不朝齐詹为郑执政
  大臣诣齐见执
 陆氏纂例凡执诸侯执大夫皆称人乱常也
卷六 第 18b 页 WYG0150-0123b.png
 刘氏传郑詹者何郑大夫也执者曷为或称行人或
  不称行人称行人者执之以其所为使者也不称
  行人者执之不以其所为使及非行人者也
 泰山孙氏曰詹不氏未命也
 武夷胡氏传书齐人执詹恶齐之词也郑既侵宋又
  不朝齐詹为执政盖用事之臣也其见执宜矣而
  以恶齐何也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以爱己之
  心爱人则尽仁此春秋待齐之意也
卷六 第 19a 页 WYG0150-0123c.png
 襄陵许氏曰宋大郑小齐桓盖怀宋以示德而威郑
  以正法文王之兴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而桓
  公反之是以为霸道也至于宋襄执鄫之虐则桓
  不为矣
夏齐人歼(公作/瀸)于遂
 左氏传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
  之齐人歼焉
 榖梁传无遂则何以为言遂其犹存遂也存遂奈何
卷六 第 19b 页 WYG0150-0123d.png
  曰齐人灭遂使人戍之遂人之因氏饮戍者酒而
  杀之齐人歼焉此谓狎敌也
 陆氏纂例啖子曰歼者自歼之义也不言遂人歼之
  言齐人自取其歼也
 武夷胡氏传歼尽也齐灭遂使人戍之遂之馀民饮
  戍者酒而杀之齐人歼焉春秋书此者见齐人灭
  遂恃强陵弱非伐罪吊民之师遂人书灭乃亡国
  之善词上下之同力也夫以亡国馀民能歼强齐
卷六 第 20a 页 WYG0150-0124a.png
  之戍则申胥一身可以存楚楚虽三户可以亡秦
  固有是理足为强而不义之戒而弱者亦可省身
  而自立矣
 襄陵许氏曰齐师灭谭谭子奔莒著其君不屈也齐
  人灭遂齐人歼于遂著其民不归也孟子以为霸
  者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观桓之兴如此
  则所谓以力服人者非耶荀子曰桓诈邾袭莒并
  国三十五如卿之言则所灭盖不尽书书灭谭灭
卷六 第 20b 页 WYG0150-0124b.png
  遂上下一见之也
秋郑詹自齐逃来
 榖梁传逃义曰逃
 陆氏纂例逃者匹夫之事也
 刘氏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讥逃也以为义死制云乎
  以为不义死道云乎君子不曰幸而免
 苏氏曰詹之义当以身受齐责以纾国患而逃遁自
  免故不书来奔而书逃来贱之也
卷六 第 21a 页 WYG0150-0124c.png
 武夷胡氏传齐桓始霸同盟于幽而鲁首叛盟受其
  逋逃亏信义矣书自齐逃来又以罪鲁也
冬多麋
 杜氏注麋多则害五稼故以灾书
 高邮孙氏曰春秋之法以有为灾则书有有蜮是也
  以无为异则书无无冰是也至于麋者常有之物
  虽无不足以为异惟其多而害五榖则书之矣
 武夷胡氏传麋鲁所有也多则为异以其又害稼也
卷六 第 21b 页 WYG0150-0124d.png
  故书此亦禹放龙蛇周公远犀象之意也害稼则
  及人矣
 吕氏曰麋多为民害君德不明政事不修所致也春
  秋书此以为万世之戒使遇灾则惧有异则畏思
  保其国家以承天意焉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泰山孙氏曰不言朔不言日日朔俱失之也
 吕氏曰无日与朔史失之春秋亦无由追考也灾异
卷六 第 22a 页 WYG0150-0125a.png
  之变褒贬之义盖不在是焉
夏公追戎于济西
 杜氏注戎来侵鲁公逐之于济水之西
 泰山孙氏曰案僖二十六年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
  师至酅弗及先言侵而后言追此不言侵伐者明
  不觉其来已去而追之也书者讥内无戎傋
秋有𧌒
 左氏传为灾也
卷六 第 22b 页 WYG0150-0125b.png
 榖梁传一有一亡曰有𧌒射人也
 杜氏注𧌒短狐也盖以含沙射人为灾
 武夷胡氏传𧌒鲁所无也故以有书夫以含沙射人
  其为物至微矣鲁人察之以闻于朝鲁史异之以
  书于策何也山阴陆佃曰𧌒阴物也麋亦阴物也
  是时庄公上不能防闲其母下不能正其身阳淑
  消而阴慝长矣此恶气之应其说是也然则萧韶
  作而凤皇来仪春秋成而麟出于野何足怪乎春
卷六 第 23a 页 WYG0150-0125c.png
  秋书物象之应欲人主之慎所感也世衰道微邪
  说作正论消小人长善类退天变动于上地变动
  于下禽兽将食人而不知惧也亦昧于仲尼之意
  矣
冬十月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卷六 第 23b 页 WYG0150-0125d.png
 公羊传媵不书此何以书为其有遂事书大夫无遂
  事此其言遂何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
  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伊川先生解鄄之巨室嫁女于陈人结以其庶女媵
  之因与齐宋盟挈之以往结好大国所以安国息
  民乃以私事之小取怒大国故深罪之书其为媵
  而往盟为遂事
 杜氏注结在鄄闻齐宋有会权事之宜去其本职遂
卷六 第 24a 页 WYG0150-0126a.png
  与二君为盟故备书之本非鲁公意而又失媵陈
  之好故冬各来伐
 刘氏权衡曰陈人者陈大夫也
 武夷胡氏传媵浅事陈人微者公子往焉是以所重
  临乎礼之轻者也齐侯霸主宋公王者之后盟国
  之大事也大夫辄与焉是以所轻当乎礼之重者
  也礼者不失己亦不失人失己与人寇之招也是
  故结书公子而曰媵陈人之妇讥其重以失己也
卷六 第 24b 页 WYG0150-0126b.png
  齐宋书爵而曰遂讥其轻以失人也遂者专事之
  词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
  国家则专之可也谓本有此命得以便宜从事特
  不受专对之词尔若违命行私虽有利国家安社
  稷之功使者当以矫制请罪有司当以擅命论刑
  何者终不可以一时之利乱万世之法是春秋之
  旨也
夫人姜氏如莒
卷六 第 25a 页 WYG0150-0126c.png
 杜氏注非父母国而往书奸
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伊川先生解齐桓始霸责鲁不恭其事故来伐也
 杜氏注鄙边邑
 襄陵许氏曰公之事齐后于诸侯又受郑詹未讨齐
  宋在鄄将以陈人伐我而结知之故权国重而与
  之盟示先下之以礼齐宋以公子之盟未足以结
  成也故卒来伐而取服焉则鲁之被兵也轻此公
卷六 第 25b 页 WYG0150-0126d.png
  子遂事之谋也齐桓于鲁盖养之以恩而收之以
  威此鲁之所以怀服而不贰也欤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公作/正月)
夏齐大灾
 榖梁传其志以甚也
 杜氏注天火曰灾
 刘氏传灾则其言大何大非一也宗庙厩库尽矣此
  齐大灾也何以书吊焉尔吊人者哀其祸而救其
卷六 第 26a 页 WYG0150-0127a.png
  乏
秋七月
冬齐人伐戎(榖作/我)
 襄陵许氏曰戎自春秋之初即见荆后起是故攘中
  国之患莫宜戎先齐桓既霸七年诸侯略定盖是
  时始伐戎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卷六 第 26b 页 WYG0150-0127b.png
 武夷胡氏传杜预称庄公四年郑伯遇于垂者乃子
  仪也而以为厉公者案春秋突归于郑之后其出
  奔蔡入于栎皆以名书犹系于爵虽篡而实君虽
  君而实篡不没其实也忽虽世子其出奔犹不得
  称子其复归犹不得称伯以其实不能君也而况
  子仪虽乘间得立其为君微矣岂敢轻国去都与
  诸侯会于外乎故知遇于垂者乃厉公也其始终
  书爵不没其实也亦可以为居正而不能保者之
卷六 第 27a 页 WYG0150-0127c.png
  戒矣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榖梁传妇人弗目也(范氏注郑嗣曰弗目谓不目其薨地也/妇人无外事居有常所故薨不书地)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杜氏注八月乃葬缓慢也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公作/省)
 杜氏注赦有罪也
 泰山孙氏曰肆放也眚过也肆大眚者罪恶无不赦
卷六 第 27b 页 WYG0150-0127d.png
  之辞也
 常山刘氏曰舜典曰眚灾肆赦皋陶曰宥过无大易
  曰君子以赦过宥罪吕刑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
  之疑有赦未闻肆大眚也肆大眚者元恶大憝俱
  肆之词也上废天讨下亏国典纵释有罪贼虐无
  辜莫此为甚天子尚曰不可况鲁国诸侯而敢专
  肆眚哉后世惠奸宄贼良民其流于此乎殊失春
  秋之旨也
卷六 第 28a 页 WYG0150-0128a.png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苏氏曰文姜之恶甚矣而薨葬尽礼春秋无异词焉
  何也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
  以不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文姜之恶何损
  焉
 常山刘氏曰夫人之谥皆私谥也尝疑夫人之义皆
  从君者也无非无仪妇人不尸善名不当别谥谓
  如宋共姬者为得礼恐此不特为私谥著讥也
卷六 第 28b 页 WYG0150-0128b.png
 武夷胡氏传文姜之恶甚矣而用小君之礼其无讥
  乎以书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及书哀姜薨于夷
  齐人以归考之则讥小君典礼当谨之于始而后
  可正也文姜己归为国君母臣子致送终之礼虽
  欲贬之不可得矣
陈人杀其公子御(公榖并/作禦)
 左氏传陈人杀其大子御寇
 榖梁传公子之重视大夫
卷六 第 29a 页 WYG0150-0128c.png
 陆氏纂例啖子曰凡他国杀大夫公子目君者恶其
  君也称人者讨罪之词也
 刘氏传公子非大夫也何以书公之嫡子也公之嫡
  子则世子也其谓之公子何嫡子既誓称世子未
  誓称公子虽未誓书也杀世子母弟目君此其曰
  陈人杀之何世子以誓为贵贵成而目君其曰陈
  人杀之者病禦寇也曷为病之禦寇之为人子也
  盖足以杀其身而已矣
卷六 第 29b 页 WYG0150-0128d.png
 刘氏意林陈人杀其公子禦寇以为大夫则非大夫
  也以为世子则非世子也然而书者知其为君之
  嫡也君之嫡虽未誓为世子未可以称世子然而
  已有可以为世子之端矣故不可不重也王法贵
  嫡嫡子之生而其礼固己异矣王法正名嫡子虽
  生而异其礼苟未誓则不敢名世子也此道并行
  而不相悖者也轻重大小义各有施而不可乱此
  之谓礼之情
卷六 第 30a 页 WYG0150-0129a.png
 泰山孙氏曰春秋之义非天子不得专杀此言陈人
  杀其公子禦寇者讥专杀也是故二百四十二年
  无天王杀大夫者书诸侯杀大夫者四十七古者
  诸侯之大夫皆命于天子诸侯不得专命也大夫
  有罪则请于天子诸侯不得专杀也大夫犹不得
  专杀况世子母弟乎春秋之世国无大小其卿大
  夫士皆专命之有罪无罪皆专杀之其无王也甚
  矣故孔子从而录之以诛其恶观其专杀之罪虽
卷六 第 30b 页 WYG0150-0129b.png
  一而轻重之恶有三杀世子母弟则称君者甚之
  也杀大夫不以其罪则称国称国者次之也杀有
  罪则称人称人者又次之也
 武夷胡氏传杀其公子禦寇公子之重视大夫杀而
  或称君或称国或称人何也称君者独出于其君
  之意而大夫国人有不与焉如晋侯杀其世子申
  生之类是也称国者谓君大夫与闻其事而不请
  于天子如郑杀其大夫申侯之类是也称人者有
卷六 第 31a 页 WYG0150-0129c.png
  二义其一国乱无政众人擅杀而不出于其君则
  称人如陈人杀其公子禦寇之类是也其一弑君
  之贼人人之所得讨背叛之臣国人之所同恶则
  称人如卫人杀州吁郑人杀良霄之类是也考于
  传之所载以观经之所断则罪之轻重见矣
夏五月
 刘氏传夏五月此其以五月首时何春秋故史也有
  所不革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
卷六 第 31b 页 WYG0150-0129d.png
  丘窃取之矣
 泰山孙氏曰盖五月之下有脱事尔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公羊传齐高傒者何贵大夫也曷为就吾微者而盟
  公也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
 伊川先生解高傒上卿鲁无使微者与盟之理盖讳
  公盟始与仇为婚恶之大也
 何氏注防鲁地
卷六 第 32a 页 WYG0150-0130a.png
 武夷胡氏传微者名姓不登于史册高傒齐之贵大
  夫也曷为就吾之微者盟盖公也其不言公讳与
  高傒盟也来议结婚娶仇人女大恶也娶者其为
  吉下主乎已上主乎宗庙以为有人心者宜于此
  焉变矣公亲如齐纳币则不待贬也
冬公如齐纳币
 榖梁传纳币大夫之事也公之亲纳币非礼也故讥
  之
卷六 第 32b 页 WYG0150-0130b.png
 伊川先生解齐疑婚议故公自行纳币后二年方逆
  齐难之也
 杜氏注母丧未再期而图婚
 陆氏纂例赵子曰鲁往他国纳币皆常事不书凡书
  者皆讥也他国来亦如之婚礼有六一纳采二问
  名三纳吉四纳徵(即纳/币也)五请期六亲迎(即逆/女也)春秋
  独书其二(纳币及/逆女也)以纳币方契成(已前三礼/并未结定)逆女
  为事终举重之义也
卷六 第 33a 页 WYG0150-0130c.png
 吕氏曰齐遇公违礼公如齐失义春秋之世君臣上
  下有意于善者盖少矣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祭叔来聘
 榖梁传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
  故不与使也
 刘氏传祭者何邑也叔者何字也曷为邑而字天子
  之下大夫也下大夫爵同附庸
卷六 第 33b 页 WYG0150-0130d.png
 武夷胡氏传祭伯来朝而不言朝祭叔来聘而不言
  使尹氏王子虎刘卷来讣而不书其爵皆所以正
  人臣之义也人君而明此不容下比之臣人臣而
  明此不为私交之计党锢之祸息矣
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
 左氏传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諌曰不可夫礼
  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
  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
卷六 第 34a 页 WYG0150-0131a.png
  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
  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榖梁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范氏注/言无朝)
  (会之/事)
 伊川先生解婚议尚疑故公以观社为名再往请议
  后一年方逆盖齐难之
 杜氏注齐因祭社蒐军实故公往观之
荆人来聘
卷六 第 34b 页 WYG0150-0131b.png
 公羊传荆何以称人始能聘也
 杜氏注不书荆子使某来聘君臣同辞者盖楚之始
  通未成其礼
 陆氏纂例啖子曰凡外裔来聘皆称人君臣同辞
 武夷胡氏传荆自庄公十年始见于经十四年入蔡
  十六年伐郑皆以州举者恶其淫名荐食故外之
  也至是来聘遂称人者嘉其慕义自通故进之也
  朝聘者中国诸侯之事虽蛮夷而能修中国诸侯
卷六 第 35a 页 WYG0150-0131c.png
  之事则不念其淫名荐食而遂进焉见圣人之心
  乐与人为善矣后世之君能以圣人之心为心则
  与天地相似凡在宇下者叛则惩其不恪而威之
  以刑来则嘉其慕义而接之以礼迩人安远者服
  矣春秋谨中外之辨而荆吴徐越皆自绝于中国
  者故书法如此
公及齐侯遇于榖萧叔朝公
 榖梁传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萧叔朝公
卷六 第 35b 页 WYG0150-0131d.png
  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朝于庙正
  也于外非正也
 杜氏注萧附庸国就榖朝公故不言来
 刘氏意林萧叔朝公为礼非其时犹非其礼也为礼
  非其处犹非其礼也为礼非其义犹非其礼也为
  礼非其物犹非其礼也九月郊五月烝此之谓非
  其时萧叔朝公此之谓非其处祭叔来聘齐侯来
  献捷此之谓非其义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此之谓
卷六 第 36a 页 WYG0150-0132a.png
  非其物虽有肃敬之心繁饰之容而君子不受也
  故礼非其礼而犹不受必归之正而止又况乎未
  始有正者乎
 高邮孙氏曰简礼而会曰遇
 吕氏曰鲁庄公至不肖人也初未尝有怨齐心公羊
  云柯之盟公与曹沬曰寡人之生则不若死矣以
  公为不能忘齐人也者皆里巷杂记妄说也至是
  又图婚于齐纳币观社与其大夫盟夏与齐侯遇
卷六 第 36b 页 WYG0150-0132b.png
  于榖冬又盟于扈君子以鲁庄非人也圣人书春
  秋如此之详者以为万世不肖子之戒于庄公何
  责焉
秋丹桓宫楹
 榖梁传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
 何氏注楹柱也丹之者为将娶齐女欲以夸大示之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
卷六 第 37a 页 WYG0150-0132c.png
 伊川先生解遇榖盟扈皆为要结姻好
 杜氏注扈郑地在荥阳卷县西北
 武夷胡氏传程子曰遇于榖盟于扈皆为要结姻好
  也传称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不娶
  则非礼矣然天子诸侯十五而冠者以娶必先冠
  而国不可久无储贰欲人君早有继体故因以为
  节也鳏者老而无妻之称舜方三十未娶而师锡
  帝尧己曰有鳏在下矣妻帝之二女则不告于父
卷六 第 37b 页 WYG0150-0132d.png
  母以为告则不得娶而废人之大伦尧亦不告而
  妻焉其欲及时而无过如此也今庄公生于桓之
  六年至是三十有六载矣以世嫡之正诸侯之贵
  尚无内主同任社稷之事何也盖为文姜所制使
  必娶于母家而齐女待年未及故庄公越礼不顾
  如此其急齐人有疑如此其缓而遇于榖盟于扈
  要结之也娶夫人奉祭祀为宗庙之主而母言是
  听不以大义裁之至于失时不孝甚矣春秋详书
卷六 第 38a 页 WYG0150-0133a.png
  于策为后戒也
 
 
 
 
 
 
 
卷六 第 38b 页 WYG0150-0133b.png
 
 
 
 
 
 
 
 春秋集解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