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50-00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解卷一
            宋 吕本中 撰
   隐公(名息姑惠公之子谥法不尸其位曰/隐杜预释例谥法隐拂不成曰隐)
 左氏传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
  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
  而奉之
卷一 第 1b 页 WYG0150-0005d.png
 榖梁传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
  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
  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
  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
  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
  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
  也
 伊川先生解春秋鲁史记之名也夫子之道既不行
卷一 第 2a 页 WYG0150-0006a.png
  于天下于是因鲁春秋立百王不易之大法平王
  东迁在位五十一年卒不能复兴先王之业王道
  绝矣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
  作适当隐公之初故始于隐公
 泰山孙氏曰春秋之始于隐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
  终也平王东迁历孝逾惠莫能中兴播荡凌迟逮
  隐而死夫生犹有可待也死则何所为哉故诗自
  黍离而降书自文侯之命而绝春秋自隐公而始
卷一 第 2b 页 WYG0150-0006b.png
  也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传元年春王周正月(杜氏注言周/以别夏殷)
 公羊传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何言
  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榖梁传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伊川先生解隐公之始年春天时正月王正书春王
  正月示人君当上奉天时下承王正明此义则知
卷一 第 3a 页 WYG0150-0006c.png
  王与天同大而人道立矣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
  以立义耳平王之时王道绝矣春秋假周以正王
  法隐不书即位明大法于始也诸侯之立必由王
  命隐公自立故不书即位不与其为君也法既立
  矣诸公或书或不书义各不同既不受命于天子
  以先君之命而继世者则正其始文成昭襄哀是
  也继世者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书即位不
  正其始隐庄闵僖是也桓宣定之书即位桓弑君
卷一 第 3b 页 WYG0150-0006d.png
  而立宣受弑贼之立定为逐君者所立皆无王无
  君何命之受故书其自即位也定之比宣则又有
  间矣
 陆氏纂例曰啖子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
  为君康王之诰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
  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春秋所书是也
 刘氏权衡曰大凡元年春正月公即位此八字者文
  理相须苟载事者必皆庸焉非圣人新意也惟王
卷一 第 4a 页 WYG0150-0007a.png
  一字在春正之间为圣人新意耳
 常山刘氏曰平王以降天子之命不行于诸侯诸侯
  之嗣皆专立而无所谓命如隐文成襄昭哀皆受
  国于先君而不请命于天子者也隐公独不书即
  位者入春秋之始圣人即以王法夺之而大义举
  矣若文成襄昭哀亦不书乎则与夫内复不受于
  先君者无以为别故五公书之言犹继正而有所
  受之矣如庄闵僖皆内无所受上无所承尔至桓
卷一 第 4b 页 WYG0150-0007b.png
  宣定三公则著其自立也
 武夷胡氏传人君嗣立逾年必改元此重事也当国
  大臣冢宰必以其事告于庙秉笔史官必以其事
  书于策缘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故不改于柩前
  定位之初缘臣民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
  三年毕丧之后逾年春正月乃谨始之时得理之
  中者也于是改元著新君即位之始宜矣即位而
  谨始本不可以不正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王
卷一 第 5a 页 WYG0150-0007c.png
  此大本也咸无焉则不书即位隐庄闵僖四公是
  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晋发之书曰卫人
  立晋以见内无所承上不请命者虽国人欲立之
  其立之非也在春秋时诸侯皆不请王命矣然承
  国于先君者则得书即位以别于内复无所承者
  文成襄昭哀五公是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齐
  孺子荼发之荼幼固不当立然既有先君景公之
  命矣陈乞虽流涕欲立长君其如景公之命何以
卷一 第 5b 页 WYG0150-0007d.png
  乞君荼不死先君之命也命虽不敢死以别于内
  复无所承者可也然乱伦失正则天王所当治圣
  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朔发之朔杀伋寿受其
  父宣公之命尝有国矣然四国纳之则贬王人拒
  之则褒于以见虽有父命而乱伦失正者王法所
  宜绝也由是推之王命重矣虽重天王之命若非
  制命以义亦将壅而不行故鲁武公以括与戏见
  宣王王欲立戏仲山甫不可王卒立之鲁人杀戏
卷一 第 6a 页 WYG0150-0008a.png
  立括之子诸侯由是不睦圣人以此义非尽伦者
  不能断也又特于首止之盟发之夫以王世子而
  出会诸侯以列国诸侯而上与王世子会此例之
  变也而春秋许之郑伯奉承王命不与是盟此礼
  之常也而春秋逃之所以然者王将以变易储贰
  桓公纠合诸侯仗正道以翼世子使国本不摇而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所谓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者也至是变而之正以大义为主而崇高之
卷一 第 6b 页 WYG0150-0008b.png
  势不与焉然后即位谨始之义终矣万世之大伦
  正矣故曰春秋之法大居正非圣人莫能修之谓
  此类尔
  又曰谓正月为王正则知天下之定于一也天无
  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道无二致政
  无二门故议常经者黜百家尊孔氏诸不在六艺
  之科者勿使并进此道术之归于一也言致理者
  欲令政事皆出中书而变礼乐革制度则流放窜
卷一 第 7a 页 WYG0150-0008c.png
  殛之刑随其后此国政之归于一也若乃辟私门
  废公道各以便宜行事是人自为政谬于春秋大
  一统之义矣
三月公及邾(公作/邾娄)仪父盟于蔑(公榖/作眛)
 左氏传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公摄位而欲求
  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公羊传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
  言及或言暨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
卷一 第 7b 页 WYG0150-0008d.png
  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仪父者何字也(刘氏权衡/曰案公会)
  (齐侯盟于柯当是时曹子手剑劫齐侯以复汶阳/之田可谓我欲之矣而反书会则及者非我欲之)
  (也案春秋有相与及者此是也有相次及者及其/大夫孔父是也有逮及者公追齐师弗及是也文)
  (为事出不专/汲汲而已)
 榖梁传及者何内为志焉尔(刘氏权衡曰及齐高傒/盟及晋处父盟岂复内)
  (为志/者邪)
 伊川先生解盟誓以结信出于人情先王所不禁也
  后世屡盟而不信则罪也诸侯交相盟誓乱世之
卷一 第 8a 页 WYG0150-0009a.png
  事也凡盟内为主称及外为主称会在鲁地虽外
  为主亦称及彼来而及之也两国以上则称会彼
  盟而往会之也邾附庸国邾子克字仪父附庸之
  君称字(刘氏传泰/山孙氏同)同王臣也夷狄则称名降中国
  也
 杜氏注邾今鲁国邹县也蔑姑蔑鲁地鲁国卞县南
  有姑城
 孔氏正义曰凡盟礼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违
卷一 第 8b 页 WYG0150-0009b.png
  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曲礼曰涖牲曰盟秋
  官司盟职曰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
 刘氏传何如则谓之附庸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
  五十里不及五十里附于诸侯曰附庸公九命侯
  伯七命子男五命附庸四命
 高邮孙氏曰凡会盟侵伐重其为首者其事善则首
  者之善重其事恶则首者之恶亦重是故盟会则
  以主会为首侵伐则以主兵为首所以轻重之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150-0009c.png
  然而于内之主则可言公及某于外之主则不言
  某及公故圣人变其文曰及曰会也及者以内而
  及外因此而及彼会者以此从彼彼处某而我往
  会之也
 苏氏曰或曰古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专之非
  礼也凡书皆以讥之予以为不然春秋之际王室
  衰矣然而周礼犹在天命未改虽有汤武未能取
  而代之也诸侯之乱舍此何以治之要之以盟会
卷一 第 9b 页 WYG0150-0009d.png
  威之以征伐小国恃焉大国畏焉犹可以少安也
 武夷胡氏传王朝大夫例称字列国之命大夫例称
  字诸侯之兄弟例称字中国之附庸例称字其常
  也圣人案是非定褒贬则有例当称字或黜而书
  名例当称人或进而书字其变也常者道之正变
  者道之中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氏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50-0010a.png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
  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
  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
  早为之所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50-0010b.png
  邑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
  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
  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太叔出奔
  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
  之也
 榖梁传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50-0010c.png
  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
  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
  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
  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
  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
  亲之道也
 伊川先生解郑伯失为君之道无兄弟之义故称郑
  伯而不言弟克胜也言胜见段之强使之强所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50-0010d.png
  致其恶也不书奔义不系于奔也
 杜氏注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鄢今颍川鄢陵县
 陆氏微旨曰段虽不弟乃是郑伯养成其恶故特称
  郑伯以讥失教
 苏氏曰不称段之奔而称郑伯之克何也段之乱郑
  伯成之也凡诸侯之事告则书不然则否虽及灭
  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公羊榖梁以为
  诸侯之事尽于春秋也而事为之说则过矣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50-0011a.png
 武夷胡氏传用兵大事也必君臣合谋而后动则当
  称国命公子吕为主帅则当称将出车二百乘则
  当称师三者咸无称焉而专目郑伯是罪之在郑
  伯也犹以为未足又书曰克段于鄢克者力胜之
  辞不称弟路人也于鄢操之为己蹙矣夫君亲无
  将段将以弟篡兄以臣伐君必诛之罪也而庄公
  特不胜其母焉尔曷为纵释叔段移于庄公举法
  若是失轻重哉曰姜氏当武公存之时常欲立段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50-0011b.png
  矣及公既没姜以国君嫡母主乎内段以宠弟多
  才居乎外国人又悦而归之恐其终将轧己为后
  患也故授之大邑而不为之所纵使失道以至于
  乱然后以叛逆讨之则国人不敢从姜氏不敢主
  而大叔属籍当绝不可复居父母之邦此郑伯之
  志也王政以善养人推其所为使百姓兴于仁而
  不偷也况以恶养天伦使陷于罪因以剪之乎春
  秋推见至隐首诛其意以正人心示天下为公不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50-0011c.png
  可以私乱也垂训之义大矣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公羊传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何休注此周制也/以马者谓士不备)
  (四也礼既夕曰公赗玄纁束帛两马是也乘/马者谓大夫以上备四也束帛谓玄三纁二)车马
  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襚
 榖梁传赗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襚贝玉曰含财
  钱曰赙
 伊川先生解王者奉若天道故称天王其命曰天命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50-0011d.png
  其讨曰天讨尽此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把持
  天下者霸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称天王以
  奉天命夫妇人伦之本最当先正春秋之时嫡妾
  僭乱圣人尤谨其名分男女之配终身不变者也
  故无再娶之礼大夫而下内无主则家道不立故
  不得已有再娶之礼天子诸侯内职具备后夫人
  亡可以摄治无再娶之礼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
  仲子羽数特异僖公而后无复辨矣春秋因其窃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50-0012a.png
  号而书之以志僭乱仲子系惠公而言故正其名
  不曰夫人曰惠公仲子谓惠公之仲子妾称也以
  夫人礼赗人之妾不天乱伦之甚也然春秋之始
  天王之义未见故不可去天而名咺以见其不王
  王臣虽微不名况于宰乎
 陆氏纂例赵子曰天子而赗妾母是启僭也
 高邮孙氏曰惠公仲子一人也仲子者惠公再娶之
  夫人不曰夫人而系之惠公者不正其为夫人故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50-0012b.png
  从夫以别之也盖仲子卒于春秋之前天王至是
  而来赗之耳仲子系之夫失礼者夫也成风系之
  子失礼者子也
 常山刘氏曰以天王之尊而下赗诸侯之妾坏法乱
  纪莫斯为甚王朝公卿有爵者例书爵无爵者例
  书字咺者王之宰书而名之所以著其贬也成风
  之丧亦妾母也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又王使召伯
  来会葬俱不称天者以明其无天道也一则名其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50-0012c.png
  宰而见贬一则去其天以示讥
 武夷胡氏传王朝公卿书官大夫书字上士中士书
  名下士书人咺位六卿之长而名之何也仲子惠
  公之妾尔以天王之尊下赗诸侯之妾是加冠于
  屦人道之大经拂矣天王纪法之宗也六卿纪法
  之守也议纪法而修诸朝廷之上则与闻其谋颁
  纪法而行诸邦国之间则专掌其事而承命以赗
  诸侯之妾是坏法乱纪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妾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50-0012d.png
  之分故特贬而书名以见宰之非宰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左氏传始通也
 公羊传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刘氏权衡曰盟者国之/大事岂两微者所定乎)
  (苟有两微者盟春秋固不书之/然则此自公也讳之没公矣)
 榖梁传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
 伊川先生解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
  焉盟于宿鲁志也称及称人皆非卿也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50-0013a.png
 杜氏注宿小国东平无盐县是也凡盟以国地者国
  主亦与盟
 陆氏纂例赵子曰不书公讳与大夫盟示耻也
 刘氏传孰及之卑者之盟不志及之者公也公则曷
  为不言公耻与宋人盟也曷为耻与宋人盟大国
  之卿可以会小国之君小国之卿不可以会次国
  之君
 武夷胡氏传内称及外称人皆微者其地以国宿亦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50-0013b.png
  与焉微者盟会不志于春秋此其志者有宿国之
  君也
 吕氏曰隐公以诸侯之尊而下与他国大夫盟苟徇
  目前之利无廉耻之节此固圣人所宜贬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左氏传非王命也
 榖梁传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
  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50-0013c.png
  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
  尊者不贰之也
 伊川先生解祭伯畿内诸侯为王卿士来朝鲁不言
  朝不与其朝也当时诸侯不修朝觐之礼失人臣
  之义王所当治也祭伯为王臣不能辅王正典刑
  而反与之交又来朝之故不与其朝以明其罪先
  儒有王臣无外交之说甚非也若天下有道诸侯
  顺轨岂有内外之限其相交好乃常礼也然委官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50-0013d.png
  守而远相朝无是道也周礼所谓世相朝谓邻国
  耳
 武夷胡氏传案左氏曰非王命也祭伯畿内诸侯为
  王卿士来朝于鲁而直书曰来不与其朝也人臣
  义无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然者杜朋党
  之原为后世事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也惟此义
  不行然后有藉外权如缪留之语韩宣惠者交私
  议论如庄助之结淮南者倚彊藩为援以胁制朝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50-0014a.png
  廷如唐卢携之于高骈崔胤之于宣武昭纬之于
  邠岐者矣经于内臣朝聘告赴皆贬而不与正其
  本也岂有诬上行私自植其党之患哉
公子益师卒
 伊川先生解诸侯之卿必受命于天子当时不复请
  命故诸侯之卿皆不书官不与其为卿也称公子
  以公子故使为卿也惟宋王者后得命官故独宋
  卿书官卿者佐君以治国其卒国之大事故书于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50-0014b.png
  此见君臣之义矣或日或不日旧史也古之史记
  事简略日月或不备春秋因旧史有可损而不能
  益也
 刘氏传公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以
  王父字为氏公子之尊视大夫
 高邮孙氏曰古者遇臣之礼来朝则改容当坐则为
  起疾病则临问死丧则哭之哀君之遇之也重则
  其报之也亦重君之遇之也轻则其报之也亦轻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50-0014c.png
  春秋之时君遇臣之礼不止于薄也或专杀之臣
  事君之道不止于欺也而或弑之圣人痛君臣之
  交失道也则于内大夫之卒少见其意焉内大夫
  见于经者四十有七卒者三十不书卒者十有七
  所以见君之薄厚且记臣道之始终也书卒者或
  君临之或赙赠之恩及之则卒也其不书卒者或
  弑贼或出奔或君不亲临或赙赠不加恩不及则
  不卒也亦或卒于春秋之后也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50-0014d.png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左氏传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榖梁传会者外为主焉尔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
  此三者然后可以出会会戎危公也(刘氏权衡曰/会者外为主)
  (焉尔非也若令内为志/者可曰公及戎于潜乎)
 伊川先生解周室既衰远方殊族有散居中国者方
  伯大国明大义而攘斥之义也其馀列国慎固封
  守可也若与之和好以免侵暴非所谓以固吾圉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50-0015a.png
  所以启其乱源也故春秋中外之辨尤谨居其地
  而亲中国与盟会者则与之会戎非义也
 杜氏注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潜鲁地
 泰山孙氏曰诸侯非天子之事不得出会诸侯况会
  戎哉
 武夷胡氏传外裔举号外之也天无所不覆地无所
  不载天子与天地参者也春秋天子之事何独外
  戎狄乎曰中国之有外裔犹昼之有夜阴之有阳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50-0015b.png
  昼短则夜长阴盛则阳衰此自然之理圣人于此
  加之区别为之分制所以使之各安其所也无不
  覆载者王道之体内中国外外裔者王道之用是
  故以诸夏而亲外裔致金缯之奉于义不顺其策
  不可施也以外裔而朝诸夏位侯王之上乱常失
  序其礼不可行也以允姓姜戎陆浑之属而居内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萌寇乱之阶其祸不可长也
  为此说者其知内外之旨而明于驭戎之道正朔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50-0015c.png
  所不加也奚会同之有书会戎讥之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左氏传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
  以姜氏还
 公羊传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榖梁传入者内弗受也(刘氏权衡榖梁曰入者内弗/受也此义疏矣凡将兵攻人)
  (之国而能胜之入焉者斯谓之入矣非必以内弗/受解也有入人之国而可受之者乎然则榖梁今)
  (所言者归入之/例也妄并之矣)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50-0015d.png
 伊川先生解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莒人入
  向以姜氏还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
  之时诸侯擅相侵伐兴兵以侵伐人其罪著矣春
  秋直书其事而责常在被侵伐者盖彼加兵于己
  则当引咎或自辨谕之以礼义不得免焉则固其
  封疆告于天子方伯若忿而与之战则以与战者
  为主处已绝乱之道也书莒人微者也凡将尊师
  众曰某帅师将尊师少曰某伐某将卑师众曰某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50-0016a.png
  师将卑师少曰某人不知众寡将帅名氏亦曰某
  人书入入其国也侵人之境且为暴况入人之国
  乎
 杜氏注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莒国今
  城阳莒县是也
 刘氏传入者何入其国也
 泰山孙氏曰莒小国以兵入向者隐桓之际征伐用
  师国无大小皆专而行之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50-0016b.png
 襄陵许氏曰春秋外卿帅师称人外书卿帅师自晋
  襄之季始也故中世以后卿而人之者贬矣
无骇(公作/侅)帅师入极
 左氏传司空无骇入极
 伊川先生解古者卿皆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时诸侯
  自命已赐族者则书族不书族者未赐也赐族者
  皆命之世为卿也
 杜氏注无骇鲁卿极附庸小国无骇不书氏未赐族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50-0016c.png
  (刘氏权衡公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乃常礼也若此无骇者继公孙)
  (者也则其赐氐久矣岂及其死而未赐氏乎如其/公孙也则公孙乃其氏矣又何赐乎若以谓公子)
  (公孙亦必赐然后称也是不达于礼矣夫礼所以/赐氏者非以为荣也乃以为公孙之子其族无称)
  (也其族无称故请之于君君赐之氏而后称之也/则族者固公子公孙之类也公子公孙不待赐而)
  (称之也以亲属为氏也公孙之子必待/赐而立氏者公孙不敢以亲属为氏也)
 孔氏正义贾逵云极戎邑也
 刘氏传曰无骇者何吾大夫也何以不氏再命也诸
  侯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50-0016d.png
  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大国之卿三命次国
  再命小国一命礼也
 苏氏曰无骇之不氏未赐族也或曰未王命也古者
  天子赐姓诸侯赐族楚未尝通于周而其大夫曰
  屈完故氏非王命
 襄陵许氏曰凡大夫未爵命于天子不氏春秋之初
  尚谨此也无骇翚挟柔溺及宛之见隐桓庄篇是
  也自齐桓以后列国皆命大夫非外裔无不族称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50-0017a.png
  者矣盖不复请命于周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桓二年亦公/及戎盟于唐)
 左氏传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伊川先生解鲁列侯而与戎盟非义也
 杜氏注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八月无庚辰庚辰
  七月九日也日月必有误
 陆氏纂例啖子曰凡外裔皆不分其爵号而君臣同
  辞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50-0017b.png
 泰山孙氏曰邾仪父附庸也公与附庸盟犹曰不可
  与戎盟于唐甚矣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裂繻公榖/并作履緰)
 左氏传卿为君逆也
 公羊传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
  称女在涂称妇入国称夫人
 伊川先生解非命卿皆书名以君命来逆夫人也在
  鲁故称女内女嫁为诸侯夫人则书逆书归明重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50-0017c.png
  事也来逆非卿则书归而已见其礼之薄也先儒
  皆谓诸侯当亲迎亲迎者迎于其所馆有亲御授
  绥之礼岂有委宗庙社稷而远适他国以逆妇者
  乎非惟诸侯即卿大夫而下莫不然也诗称文王
  亲迎于渭未尝出疆也
 杜氏注裂繻纪大夫纪国在东莞剧县
 何休注春秋正夫妇之始也
 常山刘氏曰文王之迎太姒惟曰于渭不云于莘且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50-0017d.png
  文王当是时未知其已为诸侯否也至诗云韩侯
  迎止于蹶之里则蹶父为王卿士若韩侯因朝觐
  至周而迎不亦宜乎
 吕氏曰婚姻之礼男女之别见矣王政以此为本故
  春秋内女之归其礼不备者必谨书之所以使天
  下后世知婚姻之礼为重古圣人之意也否则淫
  慝邪僻生焉裂繻不氏未命也而使来逆女其非
  礼可知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50-0018a.png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公羊传妇人谓嫁曰归(榖梁/传同)
 伊川先生解送之者虽公子公孙非卿则不书
 刘氏传内女嫁于诸侯则尊同尊同则志
纪子帛(公榖/作伯)莒子盟于密
 左氏传鲁故也
 公羊传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何休注春秋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
  (子胡母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50-0018b.png
 伊川先生解阙文也(泰山孙/氏同)当云纪侯某伯莒子盟
  于密左氏附会作帛杜预以为裂繻之字春秋无
  大夫在诸侯上者公羊榖梁皆作伯
 杜氏注子帛裂繻字也莒鲁有怨纪侯既昏于鲁使
  大夫盟莒以和解之密莒邑城阳淳于县东北有
  密乡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榖梁传夫人薨不地(夫人无出境之/事薨冇常处)夫人者隐之妻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50-0018c.png
  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
 伊川先生解隐公夫人也薨上坠之声诸侯国内称
  之小君同妇人从夫者也公在故不书葬于此见
  夫妇之义矣
 刘氏传何以不书葬不以夫人葬也何为不以夫人
  葬公欲不终为君亦不以子氏为夫人也
 泰山孙氏曰不言葬者五月而葬也
郑人伐卫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50-0018d.png
 左氏传元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
  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二年郑
  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伊川先生解声其罪曰伐卫服故不战卫服可免矣
  郑之擅兴戎王法所不容也
 陆氏纂例曰成公已前侵伐称人者多不必尽是君
  命之卿盖远事难详从旧史书人耳又凡师称罪
  致讨曰伐无名行师曰侵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50-0019a.png
 武夷胡氏传征伐天子之大权今郑无王命虽有言
  可执亦王法所禁况于修怨乎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公羊传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
  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
  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
  之后者朔在后也(泰山孙氏曰凡日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日不言朔失其朔)
  (也言朔不言日失其日也不言日不言朔日朔俱/失也皆历象错乱太史废职或失之前或失之后)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50-0019b.png
  (故春秋详而录/之以正其罪也)
 榖梁传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伊川先生解月王月也事在二月则书王二月在三
  月则书王三月无事则书时书首月盖有事则道
  在事无事则存天时王朔天时备则岁功成王朔
  存则人理立春秋之大义也日有食之有食之者
  矣更不推求者何也太阳君也而被侵食君道所
  忌然有常度灾而非异也星辰陵历亦然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50-0019c.png
 杜氏注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一
  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
  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
  食者以长历推经传明此是食二月朔也
 刘氏传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史之记
  失也非史之记失则日有食之不得其正
 武夷胡氏传凡经所书者或妾妇乘其夫或臣子背
  君父或政权在臣下或外裔侵中国皆阳微阴盛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50-0019d.png
  之證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左氏传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刘氏权/衡曰左)
  (氏曰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杜云欲诸侯/速至故远日以赴春秋不书实崩日书远日者即)
  (传其伪以惩臣子之过也非也王实以壬戌崩而/赴以庚戌崩则天下皆谓真以庚戌崩也此史自)
  (当书庚戌圣人虽欲迁正亦不可得岂故传其/伪者乎且非春秋又何以见平王非庚戌崩乎)
 榖梁传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
 伊川先生解崩上坠之形四海之内皆当奔赴鲁君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50-0020a.png
  不往恶极罪大不可胜诛不书而自见也
 杜氏注不书葬鲁不会
 高邮孙氏曰春秋之王一十有三崩葬皆书者五周
  告之崩鲁会之葬也崩而不葬者四周告之而鲁
  不会也崩葬不见者三周不告鲁不会也其一则
  崩在春秋之后也春秋之书葬者皆我葬之也
 武夷胡氏传平王崩周人来讣而隐公不往是无君
  也或曰万国至众也封疆至重也天王之丧不得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50-0020b.png
  越境以奔而修服于国卿供吊送之礼讫葬卒哭
  而除丧礼乎案周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
  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再拜趋出
  王反丧服此奔成王之丧者安得以为修服于国
  而可乎诸侯岁时或朝觐于京师或会同于方岳
  或从兵革征讨之事越境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
  于奔丧而薄君臣始终存没之义哉大非先王之
  礼失春秋之义矣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50-0020c.png
夏四月辛卯君(公榖并/作尹)氏卒
 左氏传君氏卒声子也(刘氏权衡曰妾母不得称夫/人自常礼也假令实为声子)
  (虽不称夫人犹应比定十五年姒氏卒及葬定姒/之例书之何忽称君氏又不葬乎又曰不书姓为)
  (公故曰君氏春秋以昭公娶吴故讳其姓谓之孟/子则讳姓者避同姓也今声子非鲁同姓讳姓无)
  (义/也)
 公羊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
  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50-0020d.png
 伊川先生解尹氏王之世卿古者使以德爵以功世
  禄而不世官是以俊杰在位庶绩咸熙及周之衰
  士皆世官政由是败尹氏世为王官故于其卒书
  曰尹氏见其世继也
 陆氏纂例臣无外交之礼今死而赴故书以讥
 武夷胡氏传功臣之世世其禄世卿之官嗣其位禄
  以报功也故其世可延位以尊贤也故其官当择
  官不择人世授之柄党与既众威福下移大奸根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50-0021a.png
  据而莫除人主孤立而无助国不亡幸尔春秋于
  周书尹氏武氏仍叔之子于鲁书季友仲遂皆志
  其非礼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
 左氏传王未葬也
 公羊传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者
  何讥何讥尔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
  君也(刘氏传嗣子定位于初丧则其曰未/君何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50-0021b.png
 榖梁传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曰归之者正也求
  之者非正也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
  周不可以求之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
  交讥之
 伊川先生解武氏王之卿士称武氏见世官天王崩
  诸侯不供其丧故武氏遣其子徵求于四国书之
  以见天子失道诸侯不臣之甚也
 武夷胡氏传武氏天子之大夫何以不称使当丧未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50-0021c.png
  君非王命也嗣子定位于初丧其曰未君何也古
  者君薨谅阴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夫百官
  总已以听则是摄行军国之事也以非王命而不
  称使春秋之旨微矣于以谨天下之通丧而严君
  臣之名分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伊川先生解吉凶庆吊讲信修睦邻国之常礼人情
  所当然诸侯之卒与国之大故来告则书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50-0021d.png
 杜氏注称卒者略外以别内也
 陆氏纂例赵子曰春秋记诸侯卒著易代也不曰薨
  异外内也名之降于天子也
 高邮孙氏曰左氏记楚公子围已弑君而使赴于郑
  伍举问应为后之辞焉对曰寡大夫围伍举更之
  曰共王之子围为长是当君卒而赴诸侯则已言
  嗣君之名矣故凡往来之国皆得记其名也然则
  不待于同盟朝会聘告而嗣君之名已见于常所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50-0022a.png
  往来之诸侯矣故春秋记外诸侯之卒百三十有
  三无名者十或即位之初不以名赴或史失之未
  可知也必若以盟会求之则未常与者五十有二
  而不名者九耳此未可通也
 武夷胡氏传外诸侯卒国史承告而后书圣人皆存
  而弗削曷为弗削春秋天子之事也古者诸侯之
  邦交间问殷聘而世相朝盖王事相从则有和好
  之情及告终易代则有吊恤之礼是诸侯所以睦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50-0022b.png
  邻国也周制王哭诸侯则大宗伯为上相司服为
  王制缌麻宰夫掌邦之吊事戒令与其币器财用
  是王者所以怀诸侯也凡诸侯卒皆存弗削而交
  邻国待诸侯之义见矣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左氏传寻卢之盟也(杜氏注卢盟/在春秋之前)
 伊川先生解天下无王诸侯不守信义数相盟誓所
  以长乱也故外诸侯盟来告者则书之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50-0022c.png
 杜氏注石门齐地或曰济北卢县故城西南济水之
  门
 刘氏传何以书盟会之事告则书盟会之事曷为告
  则书常事不书非常则书盟会于诸侯常也于王
  者非常也
癸未葬宋穆(公榖并/作缪)
 左氏传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诸侯
  五月同盟至(同在方/岳之盟)大夫三月同位至(古者行役/不踰时)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50-0022d.png
  士踰月外姻至
 伊川先生解诸侯告丧鲁往会葬则书(啖赵/同)春秋之
  时皆不请而私谥称私谥所以罪其臣子
 陆氏纂例啖子曰吴楚之君不书葬者不可言葬某
  王也五等诸侯本国臣子皆称之曰公葬既不请
  王命而私谥为公(正礼诸侯皆/合请王谥)从而书之以见非
  礼
 武夷胡氏传卒而或葬或不葬者何有怠于礼而不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50-0023a.png
  葬者有弱其君而不葬者有讨其贼而不葬者有
  讳其辱而不葬者有治其罪而不葬者有避其号
  而不葬者宋殇齐昭告乱书弑矣而经不书葬是
  讨其贼而不葬者也晋主夏盟在景公时告丧书
  日矣而经不书葬是讳其辱而不葬者也鲁宋盟
  会未尝不同而三世不葬是治其罪而不葬者也
  吴楚之君书卒者十亦有亲送于西门之外者矣
  而经不书葬是避其号而不葬者也怠于礼而不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50-0023b.png
  往弱其君而不会无其事阙其文鲁史之旧也讨
  其贼而不葬讳其辱而不葬治其罪而不葬避其
  号而不葬圣人所削春秋之法也
 
 
 
 
 春秋集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