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a 页 WYG1417-04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二十一目录
  三国
   魏文帝
    禁母后干政诏
    鹈鹕集灵芝池诏
    轻刑诏
   明帝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b 页 WYG1417-0421b.png
    正嗣统诏
    论封禅诏
    郎吏分受四经三礼诏
   陈王植
    求存问亲戚疏
    陈审举疏
    鲁孔子庙之碑
   董昭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a 页 WYG1417-0422a.png
   陈末流之弊疏
  王朗
   节省奏
  刘廙
   论治道表
  卫觊
   谏明帝疏
  杨阜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b 页 WYG1417-0422b.png
   諌明帝营作宫室疏
  高堂隆
   谏兴役疏
  蒋济
   中书专任疏
  杜恕
   谏考课疏
   谏用廉昭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a 页 WYG1417-0422c.png
  程晓
   白罢校事疏
  夏侯太初
   官才议
   除重官议
   改服制议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a 页 WYG1417-04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二十一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乾学/)等奉
旨编注
  三国(炎汉失驭天下三分曹操挟天子据中原自称/魏王传子丕受禅孙权承父兄之基保有江东)
   (称吴蜀先主刘备跨有梁益承汉统出入百/载注记分错晋治书侍御史陈寿撰三国志)
   魏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嗣/丞相魏王受汉禅称帝)
    禁母后干政诏(黄初/三年)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b 页 WYG1417-0423b.png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
 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
 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鹈鹕集灵芝池诏(黄初四年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下诏)
 此诗人所谓污泽也(曹风候人篇维鹈在梁鹈污/泽鸟也鹈在梁喻小人在朝)曹诗
 刺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
 者乎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
 君子以答曹人之刺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5a 页 WYG1417-0423c.png
   轻刑诏(黄初/五年)
近之不绥何远之怀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
百姓无所措其手足昔太山之哭者以为苛政甚于猛
(事见/檀弓)我备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岂可以目玩其
辞行违其戒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明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
   正嗣统诏
礼皇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5b 页 WYG1417-0423d.png
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汉/宣)
(武帝曾孙昭帝武帝少子悼考宣帝父史/皇孙也宣帝既后昭帝不当考史皇孙)哀帝以外藩
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或误时朝(或惑/同)既尊恭皇立
庙京都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哀帝定陶恭王子为成帝/后藩妾定陶傅太后及丁)
(姬也长信宫名皇太后所居帝以/高昌侯董宏言尊丁傅如长信宫)叙昭穆于前殿并四
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祐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
(哀帝上丁傅尊号师/丹谏不听免为庶人)用致丁傅焚如之祸(王莽发傅太/后冢压杀数)
(百人开丁姬椁户火/出炎焚烧椁中器物)自是之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6a 页 WYG1417-0424a.png
罪繇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左传文二年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弗忌为宗)
(伯成二年宋文公卒厚葬/君子谓华元弃君于恶)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
事为戒后嗣万一有繇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
之义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谓
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
藏之宗庙著于令典
   论封禅诏(太和中护军蒋济请封禅/明帝下诏拒之事遂寝)
闻蒋济斯言使我汗出流足自开辟以来封禅者七十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6b 页 WYG1417-0424b.png
馀君耳(管子古封禅/者七十二家)故太史公曰虽有受命之君而功
化不洽是以中间广远者千有馀年近者数百岁其仪
阙不可得记我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济岂谓世无管仲
以吾有桓公登泰山之志乎(桓公欲封禅以/管子言而止)吾不欺天
也济之所言华则荣矣非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
侍省之而已勿有所议亦不须答诏也
   郎吏分受四经三礼诏(景初中帝以高堂隆及/苏林秦静等并老恐无)
    (能传业/者下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7a 页 WYG1417-0424c.png
昔先圣既没而其遗言遗教著于六艺六艺之文礼又
为急弗可斯须离者也末俗背本所由来久故闵子讥
原伯之不学(左传昭十八年周原伯鲁不/说学闵子马曰周其乱乎)荀卿丑秦世
之坑儒(始皇三十五年坑诸/生四百六十馀人)儒学既废则风化曷由兴
哉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昔伏
生将老汉文帝嗣以晁错(伏生治尚书年九十馀不/能行文帝诏晁错往受之)
梁寡俦宣帝承以十郎(蔡千秋能为榖梁上悯其/学且绝选郎十人从受)其科
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7b 页 WYG1417-0424d.png
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夏侯胜
(汉宣帝时/太子太傅)有言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
俯拾地芥耳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
而至可不勉哉
  陈王植(植字子建武帝子特见宠爱几为太子初/封平原侯徙临淄文帝即位谒者灌均希)
   (旨奏植贬爵安乡侯改封甄城进爵/为王徙雍丘再徙东阿后封陈王)
   求存问亲戚疏(时法制待藩国峻迫/太和五年植上疏)
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8a 页 WYG1417-0425a.png
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故孔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夫天德之于
万物可谓弘广矣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其
传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及周之
文王亦崇厥化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邦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周颂雍之篇有来雍/雍又曰天子穆穆)昔周
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传曰周之宗
盟异姓为后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爽差也言虽差/舛不至离隔)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8b 页 WYG1417-0425b.png
亲之义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伏惟陛下资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
(大雅大明篇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汉书皇后称椒房)恩昭九族群后百寮番休
递上(众臣百官宿卫以/次休息递为上下)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于
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已治人推惠
施恩者矣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窃自伤也
不敢过望交气类(气类/僚友)修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通
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思纪之违甚于路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9a 页 WYG1417-0425c.png
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
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然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退惟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大雅行苇篇/戚戚兄弟莫)
(远具/尔)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
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
通齐义于贵宗等惠于百司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
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及观
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9b 页 WYG1417-0425d.png
矣若得辞远游戴武弁(后汉书舆服志远游冠诸侯所/服也武冠一曰五弁大冠诸武)
(官服/之)解朱组佩青绂(舆服志诸侯王赤绶九卿/中二于石二千石青绶)驸马奉
车趣得一号(汉书驸马都尉掌驸马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驸马)
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
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远慕鹿鸣君
臣之宴中咏常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
蓼莪罔极之哀(鹿鸣燕群臣嘉宾也常棣燕兄弟也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蓼莪孝子不得终养)
(也四诗皆小/雅篇名也)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𨽻所对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0a 页 WYG1417-0426a.png
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
拊心临觞而叹息也(汉武帝建元三年诸王来朝天子/置酒中山靖王胜闻乐而泣具以)
(为吏所/侵闻)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
动天崩城陨霜(崩城杞梁妻事/陨霜邹衍事)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
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
诚也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
在陛下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
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0b 页 WYG1417-0426b.png
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故柏舟有天只之怨
谷风有弃予之叹(柏舟鄘风篇/谷风小雅篇)故伊尹耻其君不为尧
舜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
也臣之愚蔽固非虞伊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
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寔怀
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
听也(帝诏报曰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诉)
   陈审举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1a 页 WYG1417-0426c.png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
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既
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
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
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
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也昔伊尹
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
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1b 页 WYG1417-0426d.png
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
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已若夫龌龊近
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
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疆埸骚动方隅内
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
而不称其任哉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
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陛下体天真
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2a 页 WYG1417-0427a.png
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
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于淮
泗鼲鼬欢哗于林木(指吴蜀/二国)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
挥餐临觞而扼腕矣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
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琊此则磐石之宗
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
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
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2b 页 WYG1417-0427b.png
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
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
师方难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
于边境哉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
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
知之者不得为也昔乐毅奔赵心不忘燕廉颇在楚思
为赵将臣生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
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闇与之合窃揆之于心常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3a 页 WYG1417-0427c.png
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
间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被鸿胪所下
发士息书期会甚急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
复劳玉躬扰挂神思臣诚竦息不遑宁处愿得策马执
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
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
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
屈平曰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昔管蔡放诛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3b 页 WYG1417-0427d.png
周召作弼叔鱼陷刑叔向匡国(叔鱼叔向弟左传昭十/四年叔鱼鬻狱为邢侯)
(所/杀)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必不远华宗贵族
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故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
周公之事唯陛下少留意焉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
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宗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
之品制也若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
知时变矣(始皇三十五年坑诸生长子扶苏谏不听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三十四年仆射周青)
(臣进颂曰陛下以诸侯为郡县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曰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夫能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4a 页 WYG1417-0428a.png
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
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
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
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
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
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臣闻孟子曰君
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臣与陛下践冰履
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不胜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4b 页 WYG1417-0428b.png
愤懑拜表陈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臣
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毫釐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
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如是则臣愿足矣
(帝优文/答报)
   鲁孔子庙之碑
维黄初元年大魏受命胤轩辕之高纵(王沈魏书其先/出于黄帝当高)
(阳世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绍虞氏之遐统(文帝既受禅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应历数以改物扬仁风以作教于是辑五瑞班宗彝钧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5a 页 WYG1417-0428c.png
衡石同度量秩群祀于无文顺天时以布化既乃缉熙
圣绪昭显上世追承二代三恪之礼(黄初元年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
(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兼绍宣尼褒成之后(汉平帝元始元/年封孔子后为)
(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以鲁县百户命孔子廿一世孙议郎
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制诏三公曰昔仲尼负
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而无受命之运生
乎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栖栖焉皇皇焉欲屈已
以存道贬身以救世当时三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5b 页 WYG1417-0428d.png
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孔子未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继周衰而为)
(素/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
不采其文以述作卬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大圣亿
载之师表者已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
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诵之声四时不
睹烝尝之位斯岂所谓崇化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
嗟乎朕甚闵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
子之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石吏卒以守卫之又于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6a 页 WYG1417-0429a.png
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于是鲁之父老诸生游士睹
庙堂之始复观俎豆之初设嘉圣灵于髣髴想祯祥之
来集乃慨然而叹曰大道衰废礼乐灭绝卅馀年(卅三/十并)
(也○/音飒)皇上怀仁圣之懿德兼二仪之化育广大苞于无
方渊深沦于不测故自受命以来天人咸和神气烟煴
嘉瑞踵武休徵屡臻殊俗解编发而慕义遐夷越险阻
而来宾虽太皞游龙以君世虞氏仪凤以临民(太皞伏/牺氏有)
(龙瑞号曰龙师虞/舜作乐凤凰来仪)伯禹命玄宫而为夏后西伯由岐社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6b 页 WYG1417-0429b.png
而为周文尚何足称于大魏哉若乃绍继微绝兴修废
官畴咨稽古崇配乾坤允神明之所福祚宇内之所欢
欣也岂徒鲁邦而已哉尔乃感殷人路寝之义嘉先民
泮宫之事(商颂殷武卒章寝成孔安郑氏笺高宗复成/汤之道故新路寝鲁颂泮水颂僖公能修泮)
(宫/也)以为高宗僖公盖嗣世之王诸侯之国耳犹著德于
名颂腾声乎千载况今圣皇肇造区夏创业垂统受命
之日曾未下舆而褒美大圣隆化如此能无颂乎乃作
颂曰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7a 页 WYG1417-0429c.png
煌煌大魏受命溥将(将大/也)并体黄虞含夏苞商降釐下
土上清三光群祀咸秩靡事不纲嘉彼玄圣有邈其灵
遭世霿乱莫显其荣褒成既绝寝庙斯倾阙里萧条靡
歆靡馨我皇悼之寻其世武乃建宗圣以绍厥后修复
旧堂丰其甍宇莘莘学徒爰居爰处王教既备群小遄
沮鲁道以兴永作宪矩洪声登假神祇来和休徵杂遝
瑞我邦家内光区域外被荒遐殊方重译搏拊扬歌于
赫四圣运世应期仲尼既没文亦在兹彬彬我后越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7b 页 WYG1417-0429d.png
五之并于亿载如山之基
  董昭(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历官太仆封乐平侯)
   陈末流之弊疏
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
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近魏讽则伏诛建
安之末(西曹掾魏讽有惑众才/倾动邺都以谋反诛)曹伟则斩戮黄初之始
(山阳曹伟素有才名闻吴称藩以白衣与吴/王交书求赂欲以交结京师黄初二年伏诛)伏惟前后
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8a 页 WYG1417-0430a.png
皆畏其威埶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窃见当今
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
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合党之群互相褒叹
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附已者则叹之盈言不
附者则为作瑕衅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邪但求人
道不勤罗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已矣但当吞之以
药而柔调耳又闻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职家人冒之出
入往来禁奥交通书疏有所探问凡此诸事皆法之所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8b 页 WYG1417-0430b.png
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帝于是发切/诏斥免诸葛)
(诞邓/飏等)
  王朗(朗字景兴东海郡/人司徒封兰陵侯)
   节省奏
诏问所宜损益必谓东京之事也若夫西京云阳汾阴
之大祭(汉书武帝郊见泰一云阳文/帝治庙汾阴欲祠出周鼎)千有五百之群祀
通天之台(武帝作通天/台以候神人)入阿房之宫斋必百日养牺五
载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饰重席童女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9a 页 WYG1417-0430c.png
以蹈舞缀酿酹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三千四百而
后备内宫美人数至近千学宫博士七千馀人中厩则
騑騄驸马六万馀匹外牧则扈养三万而马十之执金
(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从骑六百走卒倍焉太常(掌礼仪/祭祀)
陵幸车千乘太官赐官奴婢六千长安城内治民为政
者三千中二千石蔽罪断刑者二十有五狱政充事猥
威仪繁富隆于三代近过礼中夫所以极奢者大抵多
受之于秦馀既违茧栗悫诚之本(祭天地之/牛角茧栗)扫地简易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19b 页 WYG1417-0430d.png
之指(礼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
岂夫当今隆兴盛明之时祖述尧舜之际割奢务俭之
政除繁从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所宜希慕哉及夫寝
庙日一太牢之祀郡国并立宗庙之法丞相御史大夫
官属吏从之数若此之辈既已屡改于哀平之前不行
光武之后矣谨按图谍所改奏在天地及五帝六宗宗
庙社稷既已因前代之兆域矣夫天地则扫地而祭其
馀则皆坛而埒之矣明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0a 页 WYG1417-0431a.png
文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高禖所以祈休
祥又所以察时务扬教化稽古先民开诞庆祚旧时皆
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射望云物七郊虽尊
祀尚质犹皆有门宇便坐足以避风雨可须军罢年丰
以渐修治旧时虎贲羽林(俱掌宿/卫侍从)五营兵及卫士并合
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
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
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0b 页 WYG1417-0431b.png
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羽檄则三面
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当今诸夏
已安而巴蜀在画外虽未得偃武而韬甲放马而戢兵
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并勤稼穑
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省其暴繇赡
其衣食易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今之谓矣粮畜于食勇畜于埶虽坐曜烈威而众未动
画外之蛮必复稽颡以求改往而效用矣若畏威效用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1a 页 WYG1417-0431c.png
不战而定则贤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功成远矣
若奸凶不革遂迷不反犹欲以其所虐用之民待大魏
投命报养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乐征之众临彼倒
戟折矢乐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为喻
  刘廙(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侍中关内侯)
   论治道表
昔者周有乱臣十人有妇人焉九人而己孔子称其才
难不其然乎明贤者难得也况乱弊之后百姓凋尽士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1b 页 WYG1417-0431d.png
之存者盖亦无几股肱大职及州郡督司边方重任虽
备其官亦未得人也此非选者之不用意盖才匮使之然
耳况于长吏以下群职小任能皆简练备得其人也其
计莫如督之以法不尔而数转易往来不已送迎之烦
不可胜计转易之间辄有奸巧既于其事不省而为政
者亦以其不得久安之故知惠益不得成于已而苟且
之可免于患皆将不念尽心于恤民而梦想于声誉此
非所以为政之本意也今之所以为黜陟者近颇以州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2a 页 WYG1417-0432a.png
郡之毁誉听往来之浮言耳亦皆得其事实而课其能
否也长吏之所以为佳者奉法也忧公也恤民也此三
事者或州郡有所不便往来者有所不安而长吏执之
不已于治虽得计其声誉未为美阙而从人于治虽失
计其声誉必集也长吏皆知黜陟之在于此也亦何能
不去本而就末哉以为长吏皆宜使小久足使自展岁
课之能三年总计乃加黜陟课之皆当以事不得依名
事者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及盗贼发兴民之亡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2b 页 WYG1417-0432b.png
叛者为得负之计如此行之则无能之吏修名无益有
能之人无名无损法之一行虽无部司之监奸誉妄毁
可得而尽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魏文帝时为尚书封阳/吉亭侯明帝即位封閺乡侯三百户谥敬侯)
   谏明帝疏(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觊乃上疏)
夫变情厉性彊所不能人臣言之既不易人主受之又
艰难且人之所乐者富贵显荣也所恶者贫贱死亡也
然此四者君上之所制也君爱之则富贵显荣君恶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3a 页 WYG1417-0432c.png
则贫贱死亡顺指者爱所由来逆意者恶所从至也故
人臣皆争顺指而避逆意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谁
能犯颜色触忌讳建一言开一说哉陛下留意察之则
臣下之情可见矣今议者多好悦耳其言政治则比陛
下于尧舜其言征伐则比二虏于狸鼠臣以为不然昔
汉文之时诸侯彊大贾谊累息以为至危况今四海之
内分而为二群士陈力各为其主其来降者未肯言舍
邪就正咸称迫于困急是与六国分治无以为异也当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3b 页 WYG1417-0432d.png
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难可
复振礼天子之器必有金玉之饰饮食之肴必有八珍
之味至于凶荒则彻膳降服然则奢俭之节必视世之
丰约也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
褥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此皆
陛下之所亲览也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
校府库量入为出深思句践滋民之术犹恐不及而尚
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4a 页 WYG1417-0433a.png
日竭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
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陛下通明每所非笑汉武有求
于露而由尚见非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不益于好
而糜费工夫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
  杨阜(字义山天水翼人也太祖时赐爵关内侯征/汉中为益州刺史转武都太守明帝时为城)
   (门校尉迁/将作大匠)
   谏明帝营作宫室疏(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奏御手)
    (笔诏/答)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4b 页 WYG1417-0433b.png
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及
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
极宫室之高丽以彫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琁室象
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
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
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楚灵秦皇为深
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5a 页 WYG1417-0433c.png
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
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易曰丰其屋蔀其家
窥其户阒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
家无人也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
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陛下不以是
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
又不言也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孝
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虽驽怯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5b 页 WYG1417-0433d.png
敢忘争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陛下不察
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
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候重诛
  高堂隆(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累官光禄勋)
   谏兴役疏(明帝景初元年增崇宫室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公卿以下莫不展力)
    (隆上疏/切諌)
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榖帛者乃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6a 页 WYG1417-0434a.png
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
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季春之月后妃亲东乡躬)
(桑以劝蚕事以/供郊庙之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昔在伊唐
(伊祁氏尧/姓唐国号)世值阳九厄运之会洪水滔天使鲧治之绩
用不成乃举文命随山刋木(鲧崇伯文命/史以为禹名)前后历年二
十二载灾眚之甚莫过于彼力役之兴莫久于此尧舜
君臣南面而已禹敷九州庶土庸勋各有差等君子小
人物有服章今无若时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与厮徒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6b 页 WYG1417-0434b.png
共供事役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是
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妪煦养育故称恺
悌君子民之父母(诗大雅/泂酌篇)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
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悯恤以救其困臣观在
昔书籍所载天人之际未有不应也是以古先哲王畏
上天之明命循阴阳之逆顺矜矜业业惟恐有违然后
治道用兴德与神符灾异既发惧而修政未有不延期
流祚者也爰及末叶闇君荒主不崇先王之令轨不纳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7a 页 WYG1417-0434c.png
正士之直言以遂其情志恬忽变戒未有不寻践祸难
至于颠覆者也(是年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故隆疏及之)天道既著请
以人道论之夫六情五性同在于人嗜欲廉贞各居其
一及其动也交争于心欲彊质弱则纵滥不禁精诚不
制则放溢无极夫情之所在非好则美而美好之集非
人力不成非谷帛不立情苟无极则人不堪其劳物不
充其求劳求并至将起祸乱故不割情无以相供仲尼
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繇此观之礼义之制非苟拘分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7b 页 WYG1417-0434d.png
将以远害而兴治也今吴蜀二贼非徒白地小卤(边地/草多)
(白/)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与中
国争衡今若有人来告权备并修德政复履清俭轻省
租赋不治玩好动咨耆贤事遵礼度陛下闻之岂不惕
然恶其如此以为难卒讨灭而为国忧乎若使告者曰
彼二贼并为无道崇侈无度役其士民重其徵赋下不
堪命吁嗟日甚陛下闻之岂不勃然忿其困我无辜之
民而欲速加之诛其次岂不幸彼疲弊而取之不难乎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8a 页 WYG1417-0435a.png
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且秦始皇
不筑道德之基而筑阿房之宫不忧萧墙之变而修长
城之役(秦始皇三十四年筑长/城三十五年作宫阿房)当其君臣为此计也亦
欲立万世之业使子孙长有天下岂意一朝匹夫大呼
而天下倾覆哉(二世元年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豪杰并起亡秦)故臣以为
使先代之君知其所行必将至于败则弗为之矣是以
亡国之主自谓不亡然后至于亡贤圣之君自谓将亡
然后至于不亡昔汉文帝称为贤主躬行约俭惠下养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8b 页 WYG1417-0435b.png
民而贾谊方之以为天下倒悬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
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三况今天下彫弊民无儋石之
储国无终年之畜外有彊敌六军暴边内兴土功州郡
骚动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又
将吏奉禄稍见折减方之于昔五分居一诸受休者又
绝廪赐不应输者今皆出半此为官入兼多于旧其所
出与参少于昔而应支经用更每不足牛肉小赋前后
相继反而推之凡此诸费必有所在且夫禄赐谷帛人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9a 页 WYG1417-0435c.png
主所以惠养吏民而为之司命者也若今有废是夺其
命矣既得之而又失之此生怨之府也周礼天府掌九
伐之则以给九式之用入有其分出有其所不相干乘
而用各足各足之后乃以式贡之馀供王玩好(大府天/官属周)
(礼大府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凡式贡之馀以供/玩好之用按天府宜作大府九伐宜作九赋)又上用
财必考于司会(司会天/官属)今陛下所与共坐廊庙治天下
者非三司九列则台阁近臣皆腹心造膝宜在无讳若
见丰省而不敢以告从命奔走惟恐不胜是则具臣非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29b 页 WYG1417-0435d.png
鲠辅也昔李斯教秦二世曰为人主而不恣睢命之曰
天下桎梏二世用之秦国以覆斯亦灭族(李斯教二世/行督责之术)
(卒具五刑腰斩/咸阳市夷三族)是以史迁议其不正谏而为世诫(书奏/帝览)
(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累官太尉)
   中书专任疏(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
大臣大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
大臣秉事外内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祇肃夫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0a 页 WYG1417-0436a.png
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
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
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
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握
事要日在目前傥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
推移于事即亦因时而向之一有此端因当内设自完
以此众语私招所交为之内援若此臧否毁誉必有所
兴功负赏罚必有所易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0b 页 WYG1417-0436b.png
反达因微而入缘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复猜觉此宜圣
智所当早闻外以经意则形际自见或恐朝臣畏言不
合而受左右之怨莫适以闻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
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
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然人
君犹不可悉天下事以适己明当有所付三官任一臣
非周公旦之忠又非管夷吾之公则有弄机败官之弊
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1a 页 WYG1417-0436c.png
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齐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就迁为)
(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杜恕(恕字务伯杜陵人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
   谏考课疏(时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
    (非所务所务非/世要乃上疏)
书称明试以功(益稷/篇)三考黜陟(舜典/篇)诚帝王之盛制使
有能者当其官有功者受其禄譬犹乌获之举千钧良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1b 页 WYG1417-0436d.png
乐之选骥足也虽历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
课试之文不垂臣诚以为其法可粗依其详难备举故
也语曰世有乱人而无乱法若使法可专任则唐虞可
不须稷契之佐殷周无贵伊吕之辅矣今奏考功者陈
周汉之法为缀京房之本旨(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可谓明考课
之要矣于以崇揖让之风兴济济之治臣以为未尽善
也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一德行二经学/三明法四任事)皆有事
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汉制三公/皆得辟举)为亲民长吏转以功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2a 页 WYG1417-0437a.png
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臣以
为便当显其身用其言使具为课州郡之法法具施行
立必信之赏施必行之罚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亦当
俱以其职考课之也(按亦字/当作不)古之三公坐而论道内职
大臣纳言补阙无善不纪无过不举且天下至大万机
至众诚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
一体相须而成也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才非一木之枝
帝王之业非一士之略繇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职办课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2b 页 WYG1417-0437b.png
可以致雍熙者哉且布衣之交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
感知已而披肝胆循声名而立节义者况于束带立朝
致位卿相所务者非特匹夫之信所感者非徒知已之
惠所徇者岂声名而已乎诸蒙宠禄受重任者不徒欲
举明主于唐虞之上而已身亦欲厕稷契之列是以古
人不患于念治之心不尽患于自任之意不足此诚人
主使之然也唐虞之君委任稷契夔龙而责成功及其
罪也殛鲧而放四凶今大臣亲奉明诏给事目下其有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3a 页 WYG1417-0437c.png
夙夜在公恪勤特立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
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若尸禄以为高拱
默以为智当官苟在于免负立朝不忘于容身絜行逊
言以处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诚使容身保位无放退
之辜而尽节在公抱见疑之势公义不修而私议成俗
虽仲尼为谋犹不能尽一才又况于世俗之人乎今之
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此
最风俗之流弊创业者之所致慎也(后考课/竟不行)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3b 页 WYG1417-0437d.png
   諌用廉昭疏(恕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明帝/任乐安廉昭以伺察群下恕上此)
    (疏/)
伏见尚书郎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罚当关不依诏坐判
问又云诸当坐者别奏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亦
不敢以处重为恭意至恳恻臣窃悯然为朝廷惜之夫
圣人不择世而兴不易民而治然而生必有贤智之佐
者盖进之以道率之以礼故也古之帝王之所以能辅
世长民者莫不远得百姓之欢心近尽群臣之智力诚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4a 页 WYG1417-0438a.png
使今朝任职之臣皆天下之选而不能尽其力不可谓
能使人若非天下之选亦不可谓能官人陛下忧劳万
几或亲灯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岂非股肱不称之
明效欤原其所繇非独臣有不尽忠亦主有不能使百
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豫让苟容中行而著节智伯斯
则古人之明验矣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
其事类可推而得陛下感帑藏之不充实而军事未息
至乃断四时之赋衣薄御府之私谷帅繇圣意举朝称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4b 页 WYG1417-0438b.png
明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骑都尉王
才幸乐人孟思所为不法振动京都而其罪状发于小
吏公卿大臣初无一言自陛下践阼以来司𨽻校尉御
史中丞宁有举纲维以督奸宄使朝廷肃然者耶若陛
下以为今世无良才朝廷乏贤佐岂可追望稷契之遐
踪坐待来世之俊乂乎今之所谓贤者尽有大官而享
厚禄矣然而奉上之节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
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臣以为忠臣不必亲亲臣不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5a 页 WYG1417-0438c.png
必忠何者以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今有疏者
毁人不实其所毁而必曰私报所憎誉人不实其所誉
而必曰私爱所亲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非独毁
誉有之政事损益亦皆有嫌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
之心笃厉有道之节使之自同古人望与竹帛耳反使
如廉昭者扰乱其间臣惧大臣遂将容身保位坐观得
失为来世戒也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大臣怨乎不以
不言贤愚明皆当世用也尧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5b 页 WYG1417-0438d.png
大小有罪则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为
不任也不自以为不智以陛下为不问也陛下何不遵
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
幄行则从华辇亲对诏问所陈必达则群臣之行能否
皆可得而知忠能者进闇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
以陛下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自尽
人自以为亲人思所以报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
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军事诏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6a 页 WYG1417-0439a.png
常曰谁当忧此者耶吾当自忧耳近诏又曰忧公忘私
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
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知其本而忧其末也人之能
否实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明主之用
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
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
陛下知其不尽力也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
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以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6b 页 WYG1417-0439b.png
此为治也陛下又患台阁禁令之不密人事请属之不
绝听伊尹作迎客出入之制选司徒更恶吏以守寺门
威禁繇之实未得为禁之本也昔汉安帝时少府窦嘉
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近司𨽻
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名通司马/宣王弟)而有司默尔
望风希指甚于受属选举不以实人事之大者也嘉有
亲戚之宠躬非社稷重臣犹尚如此以今况古陛下自
不督必行之罚以绝阿党之原耳伊尹之制与恶吏守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7a 页 WYG1417-0439c.png
门非治世之具也使臣之言少蒙察纳何患于奸不削
灭而养若昭等乎夫纠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
行之者以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也若陛下不复考
其终始必以违众忤世为奉公密行白人为尽节焉有
通人大才而更不能为此耶诚顾道理而弗为耳使天
下皆背道而趋利则人主之所最病者陛下将何乐焉
胡不绝其萌乎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
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7b 页 WYG1417-0439d.png
安百姓也陛下何不试变业而示之彼岂执其所守以
违圣意哉夫人臣得人主之心安业也处尊显之官荣
事也食千钟之禄厚寔也人臣虽愚未有不乐此而喜
于迕者也迫于道自彊耳诚以为陛下当怜而佑之少
委任焉如何反录昭等倾侧之意而忽若人者乎今者
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陛下当大计天下之损
益政事之得失诚不可以怠也
  程晓(晓字季明东阿/人汝南太守)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8a 页 WYG1417-0440a.png
   白罢校事疏(嘉平中晓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䁱上疏)
周礼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春秋传曰天有十日人有
十等(昭七/年传)愚不得临贤贱不得临贵于是并建圣哲树
之风声明试以功九载考绩各修厥业思不出位故栾
书欲拯晋侯其子不听(左传成十六年晋厉公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针曰书退国有)
(大任焉/得专之)死人横于街路邴吉不问(汉书吉尝逢群斗者/死伤横道过之不问)
(曰宰相不/亲小事)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
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繇也远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8b 页 WYG1417-0440b.png
览典志近观秦汉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
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
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捡御有
方不至纵恣也此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其后渐
蒙见任复为疾病转相因仍莫正其本遂令上察宫庙
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适法
造于笔端不依科诏狱成于门下不顾覆讯其选官属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9a 页 WYG1417-0440c.png
以谨慎为粗疏以謥詷为贤能(謥詷急/遽也)其治事以刻暴
为公严以循理为怯弱外则托天威以为声势内则聚
群奸以为腹心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
锋芒郁结而无告至使尹模公于曰下肆其奸慝(尹模/校事)
(官/)罪恶之著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既非周礼
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今外有公卿将校总
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几司𨽻校尉督察京辇
御史中丞董摄宫殿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申明科诏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39b 页 WYG1417-0440d.png
以督其违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若
此诸贤各思尽忠校事区区亦复无益若更高选国士
以为校事则是中丞司𨽻重增一官耳若如旧选尹模
之奸今复发矣进退推算无所用之昔桑弘羊为汉求
利卜式以为独烹弘羊天乃可雨(史记桑弘羊请置均/输盐铁官又请吏得)
(入粟补官会旱卜式/言曰烹弘羊乃雨)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臣恐水
旱之灾未必非校事之繇也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国
风托以为刺卫献公舍大臣与小臣谋定姜谓之有罪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0a 页 WYG1417-0441a.png
(左传襄十四年卫献公出奔齐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有罪若何告无定姜献公适母)纵令校
事有益于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奸回暴露
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疏上遂罢/校事官)
  夏侯太初(沛国谯人为太常司马/懿剪除异已夷三族)
   官才议(太傅司马懿问/以时事太初议)
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也孝
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教审选
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何者上过其分则恐所繇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0b 页 WYG1417-0441b.png
之不本而干势驰骛之路开下踰其序则恐天爵之外
通而机权之门多矣夫天爵下通是庶人议柄也机权
多门是纷乱之原也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以来有年
载矣(魏文帝时陈群立九品官人之法置中正以定其/选以州郡之贤者为之有言行修者或以五升四)
(以六升五道义亏则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缅缅纷纷未闻整齐岂非分叙
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繇哉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
当行均斯可官矣何者夫孝行著于家门岂不忠恪于
在官乎仁恕称于九族岂不达于为政乎义断行于乡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1a 页 WYG1417-0441c.png
党岂不堪于事任乎三者之类取于中正虽不处其官
名斯任官可知矣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流亦
焕然明别矣奚必使中正干铨衡之机于下而执机柄
者有所委仗于上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且台阁临下
考功校否众职之属各有官长旦夕相考莫究于此闾
阎之议以意裁处而使匠宰失位众人驱骇欲风俗清
静其可得乎天台县远众所绝意所得至者更在侧近
孰不修饰以要所求所求有路则修已家门者已不如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1b 页 WYG1417-0441d.png
自达于乡党矣自达乡党者己不如自求之于州邦矣
苟开之有路而患其饰真离本虽复严责中正督以刑
罚犹无益也岂若使各帅其分官长则各以其属能否
献之台阁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参以乡闾德行之
次拟其伦比勿使偏颇中正则唯考其行迹别其高下
审定辈类勿使升降台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
其责负自在有司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
之如其不称责负在外然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互相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2a 页 WYG1417-0442a.png
形捡孰能相饰斯则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静风俗
而审官才矣
   除重官议
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
司牧之司牧之主欲一而专一则官任定而上下安专
则职业修而事不烦夫事简业修上下相安而不治者
未之有也先王建万国虽其详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画
界各守土境则非重累羁绊之体也下考殷周五等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2b 页 WYG1417-0442b.png
叙徒有小大贵贱之差亦无君官臣民而有二统互相
牵制者也夫官统不一则职业不修职业不修则事何
得而简事之不简则民何得而静民之不静则邪恶并
兴而奸伪滋长矣先王达其如此故专其职司而一其
统业始自秦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官
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汉承其绪莫
能匡改魏室之隆日不暇及五等之典虽难卒复可粗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3a 页 WYG1417-0442c.png
立仪准以一治制今之长吏皆君吏民横重以郡守累
以刺史若郡所摄唯在大较则与州同无为再重宜省
郡守但任刺史刺史职存则监察不废郡吏万数还亲
农业以省烦费丰财殖谷一也大县之才皆堪郡守是
非之讼每生意异顺从则安直已则争夫和羹之美在
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顺从乃安此琴瑟一声也
荡而除之则官省事简二也又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
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3b 页 WYG1417-0442d.png
生于此若皆并合则乱原自塞三也今承衰弊民人彫
落贤才鲜少任事者寡郡县良吏往往非一郡受县成
其剧在下而吏之上选郡当先足此为亲民之吏专得
底下吏者民命而常顽鄙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
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宁四也制使万户之县名之郡守
五千以上名之都尉千户以下令长如故自长以上考
课选用转以能升所牧亦增此进才效功之叙也若经
制一定则官才有次治功齐明五也若省郡守县皆径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4a 页 WYG1417-0443a.png
达事不拥隔官无留滞三代之风虽未可必简一之化
庶几可致便民省费在于此矣
   改服制议
文质之更用犹四时之迭兴也王者体天理物必因弊
而济通之时弥质则文之以礼时泰侈则救之以质今
承百王之末秦汉馀流世俗弥文宜大改之以易民望
今科制自公列侯以下位从大将军以上皆得服绫锦
罗绮纨素金银饰镂之物自是以下杂䌽之服通于贱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4b 页 WYG1417-0443b.png
人虽上下等级各示有差然朝臣之制已得侔至尊矣
玄黄之采已得通于下矣欲使市不鬻华丽之色商不
通难得之货工不作雕刻之物不可得也是故宜大理
其本准度古法文质之宜取其中则以为礼度车舆服
章皆从质朴禁除末俗华丽之事使干朝之家有位之
室不复有锦绮之饰无兼采之服纤巧之物自上以下
至于朴素之差示有等级而已勿使过一二之觉若夫
功德之赐上恩所特加皆表之有司然后服用之夫上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5a 页 WYG1417-0443c.png
 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朴素之教兴于本朝则弥侈之心
 自消于下矣(懿报书曰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礼乡闾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
 (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
 (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昔贾谊亦/患服制汉文虽身服弋绨犹不能使土下如意恐此三)
 (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太初又书曰汉文虽身衣弋绨/而不革正法度内外有僭儗之服宠臣受无限之赐由)
 (是观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笃齐治制之意也今公侯/命世作宰追踪上古将隆至治抑末正本若制定于上)
 (则化行于众矣夫当宜改之时留殷勤之心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犹垂谦谦曰待贤能此伊周不)
 (正殷姬之典/也窃未喻焉)
御选古文渊鉴 卷二十一目录 第 45b 页 WYG1417-0443d.png
 
 
 
 
 
 
 
御选古文渊鉴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