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a 页 WYG1417-02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十二目录
  汉
   晁错
     上言兵事书
     请募民实塞奏
     请立边民什伍法奏
     重农贵粟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b 页 WYG1417-0213b.png
     请入粟郡县奏
     贤良对
   枚乘
    谏吴王书
   董仲舒
    贤良对一
    贤良对二
    贤良对三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a 页 WYG1417-0214a.png
    限民名田奏
  淮南王安
   谏诛闽越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a 页 WYG1417-02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十二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乾学/)等奉
旨编注
  汉
   晁错(颍川人文帝时为太子家令号曰智囊数上/书言事景帝即位为御史大夫建议削诸侯)
    (地吴楚/反被诛)
    上言兵事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b 页 WYG1417-0214d.png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
 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
 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
 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
 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
 诏和辑士卒底厉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
 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
 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a 页 WYG1417-0215a.png
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
也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合刃谓/交兵)一曰得地
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
(渐读曰瀸/谓浸也)山林积石经川丘阜(经川常流之水/也大陆曰阜)屮木
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
(曼衍犹联延也属/续也○衍弋战反)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
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
短兵百不当一两陈相近平地浅屮可前可后此长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b 页 WYG1417-0215b.png
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萑薍也苇葭也萧/蒿也○萑音完)
木蒙茏支叶茂接(蒙茏覆蔽之貌/○茏来东反)此矛鋋之地也(鋋铁/把短)
(矛也○鋋/上延反)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阸相薄此剑楯
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
动静不集(集齐/也)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
之音相失(金金钲也鼓所以进/众金所以止众也)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
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
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5a 页 WYG1417-0215c.png
亡镞同(镞矢锋也○/镞子木反)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
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
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
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小大异形彊弱异势险易
异备(易平/也)夫卑身以事彊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
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
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与/犹)
(如/)险道倾反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5b 页 WYG1417-0215d.png
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
易地轻车突骑(易亦平也突骑言其骁/蜕可用冲突敌人也)则匈奴之众易
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疏亦阔/远也)则匈奴之弓弗能
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五人为/伍二伍)
(为/什)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驺谓矢/之善者)
(也材官冇材力者驺发发驺矢/以射也手工矢善故中则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
能支也(革笥以皮作如蚁者被之木荐/以木板作如楯○笥息嗣反)下马地斗剑戟
相接去就相薄(薄迫/也)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给谓相/连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6a 页 WYG1417-0216a.png
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
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
以一击十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
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俛俯同卬/读作仰)夫以人之死争胜跌
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
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
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
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6b 页 WYG1417-0216b.png
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
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传曰狂
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

   请募民实塞奏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貉莫/客反)南攻扬粤置戍卒
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
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7a 页 WYG1417-0216c.png
埶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
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
(密理谓其肌肉/密也毳细毛也)其性能寒扬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
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戌卒不能其水土戌者死
于边输者偾于道(偾仆/也)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
之名曰谪戌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
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秦/时)
(复除者居闾之左后/发役不供复役之也)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7b 页 WYG1417-0216d.png
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
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
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
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复复/除也)
天下明知祸烈及已也陈胜行戌至于大泽为天下先
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胡人
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埶易以扰乱边竟何以明之胡
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8a 页 WYG1417-0217a.png
兽于广壄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
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
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
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
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
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复入如
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竟遣将
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8b 页 WYG1417-0217b.png
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蔺石城上雷石也/渠答铁蒺藜也)
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
立城邑毋下千家(调谓算度之也/○调徒钓反)为中周虎落(虎落者/外蕃也)
(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
令居之(募有罪者及罪人遇赦复作竟其/日月者今皆除其罚令居之也)不足募以丁
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
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9a 页 WYG1417-0217c.png
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
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
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
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官为备/价赎之)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
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
东方之戌卒不习地埶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
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戌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
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9b 页 WYG1417-0217d.png
相去远矣(言发怨恨之人使行戌役也/于是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请立边民什伍法奏
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戌之事益省输将之
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
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辑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
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募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远
方以实广虚也(所以充实宽/广空虚之地)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
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0a 页 WYG1417-0218a.png
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
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
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
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
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臣又闻古
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
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五百帅名也假/如假借之假)十连一
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冇保护之/能者也)习地形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0b 页 WYG1417-0218b.png
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
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
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日相见则足
以相识驩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
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
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陛下绝匈奴
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
立威者始于折胶(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来而不能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1a 页 WYG1417-0218c.png
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愚臣亡识唯陛下财察(安土/重迁)
(黎民之性募徙边塞事虑难/行错所以条厝置之法甚备)
   重农贵粟奏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
旱而国亡捐瘠者(肉腐为瘠捐/骨不埋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不避犹言/不让也)加以
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1b 页 WYG1417-0218d.png
有馀力生榖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
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
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
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
轻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
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
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
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2a 页 WYG1417-0219a.png
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
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
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
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
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
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
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
榖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2b 页 WYG1417-0219b.png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穫
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
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
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取一偿二为/倍称称举也)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
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奇赢谓有馀/财而畜聚奇)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3a 页 WYG1417-0219c.png
(异之/物也)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
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仟谓千钱/伯谓百钱)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埶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坚谓好车也缟皓/素也缯之精白者)此商人
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
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
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迕/违)
(也○迕/五故反)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3b 页 WYG1417-0219d.png
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
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渫散也○/渫先列反)夫能入
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
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
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
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当为卒者/免其三人)车骑者天
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4a 页 WYG1417-0220a.png
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
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
(五大夫第/九等爵也)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
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
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
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于是文帝从错言/令民入粟于边赐)
(爵有/差)
   请入粟郡县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4b 页 WYG1417-0220b.png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
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
郡县矣(入诸郡县以/备凶灾也)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
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俞进也/○音踰)时有军役若
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二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
(而税/一也)
   贤良对(文帝十五年诏举贤良大学士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对策者百馀人唯错为)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5a 页 WYG1417-0220c.png
    (高第繇是/选中大夫)
臣窃闻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故黄帝得力牧
而为五帝先(刀牧黄/帝之佐)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
筦子而为五伯长今陛下讲于大禹及高皇帝之建豪
英也退托于不明以求贤良让之至也臣窃观上世之
传若高皇帝之建功业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
之所览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
者祖宗与天地相终今臣窋等乃以臣错充赋(犹言备/数时曹)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5b 页 WYG1417-0220d.png
(窋等/举之)甚不称明诏求贤之意臣错少茅臣亡识知昧死
上愚对曰诏策曰明于国家大体愚臣窃以古之五帝
明之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
之中明堂之上(法宫路/寝正殿)动静上配天下顺地中得人故
众生之类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载也(冇根著地者/皆载之○著)
(直略/反)烛以光明亡偏异也德上及飞鸟下至水虫草木
诸产皆被其泽然后阴阳调四时节日月光风雨时膏
露降五榖孰袄孽灭贼气息民不疾疫河出图洛出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6a 页 WYG1417-0221a.png
神龙至凤鸟翔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此谓配天地
治国大体之功也诏策曰通于人事终始愚臣窃以古
之三王明之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
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人
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
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其为
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于人事
然后为之取人以已内恕及人情之所恶不以彊人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6b 页 WYG1417-0221b.png
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乐其政归其德望之若父
母从之若流水百姓和亲国家安宁名位不失施及后
世此明于人情终始之功也诏策曰直言极谏愚臣窃
以五伯之臣明之臣闻五伯不及其臣故属之以国任
之以事五伯之佐之为人臣也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
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
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
方正之士矣其立法也非以苦民伤众而为之机陷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7a 页 WYG1417-0221c.png
以之兴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乱也其行赏也非虚
取民财妄予人也以劝天下之忠孝而明其功也故功
多者赏厚功少者赏薄如此敛民财以顾其功(顾雠也/若今言)
(雇赁/也)而民不恨者知与而安已也其行罚也非以忿怒
妄诛而从暴心也(从读/曰纵)以禁天下不忠不孝而害国者
也故罪大者罚重罪小者罚轻如此民虽伏罪至死而
不怨者知罪罚之至自取之也立法若此可谓平正之
吏矣法之逆者请而更之不以伤民主行之暴者逆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7b 页 WYG1417-0221d.png
复之不以伤国(谓逆主意而反还之/不令施行致伤国也)救主之失补主之
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亡骞污
之名(骞损也/污辱也)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此五伯
之所以德匡天下威正诸侯功业甚美名声章明举
天下之贤主五伯与焉此身不及其臣而使得直言极
諌补其不逮之功也今陛下人民之众威武之重德惠
之厚令行禁止之埶万万于五伯而赐愚臣策曰匡朕
之不逮愚臣何足以识陛下之高明而奉承之诏策曰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8a 页 WYG1417-0222a.png
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愚臣窃以秦事明之臣
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
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其所
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谋不辑民不用故当
此之时秦最富强夫国富彊而邻国乱者帝王之资也
故秦能兼六国立为天子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
焉及其末涂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
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矜奋自贤群臣恐䛕(恐惧而/为谄䛕)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8b 页 WYG1417-0222b.png
(也/)骄溢纵恣不顾患祸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法令烦憯(憯痛也○/憯千感反)刑法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
下寒心莫安其处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
主断生杀自恣上下瓦解各自为制秦始乱之时吏之
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
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亲疏皆危外内咸
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亡世
为异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宁之祸也今陛下配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9a 页 WYG1417-0222c.png
天象地覆露万民绝秦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
淫末除苛解娆(娆烦绕也○/娆如绍反)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
亡帑非谤不治(非读/曰诽)铸钱者除(除铸钱之律听/民得自铸也)通关去
(文帝十二年/除关不用传)不孽诸侯(接之以礼不/以庶孽畜之)宾礼长老爱恤
少孤罪人有期(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满其年免为庶人也)后宫出嫁
尊赐孝悌农民不租明诏军师爱士大夫求进方正废
退奸邪除去阴刑(宫刑/也)害民者诛忧劳百姓列侯就都
(各就其/国也)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所为天下兴利除害变法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19b 页 WYG1417-0222d.png
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数十皆上世之所难及陛下行
之道纯德厚元元之民幸矣诏策曰永惟朕之不德愚
臣不足以当之诏策曰悉陈其志毋有所隐愚臣窃以
五帝之贤臣明之臣闻五帝其臣莫能及则自亲之三
王臣主俱贤则共忧之五伯不及其臣则任使之此所
以神明不遗而贤圣不废也故各当其世而立功德焉
传曰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待(言各当其时/务立功也)能明其世
者谓之天子此之谓也窃闻战不胜者易其地民贫穷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0a 页 WYG1417-0223a.png
者变其业今以陛下神明德厚资财不下五帝(资质也/谓天子)
(之财/质)临制天下至今十有六年民不益富盗贼不衰边
竟未安其所以然意者陛下未之躬亲而待群臣也今
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今之臣/不能望)
(见陛下之/光景所及)譬之犹五帝之佐也陛下不自躬亲而待不
望清光之臣臣窃恐神明之遗也(言天子虚弃/神明之德)日损一
日岁亡一岁日月益暮盛德不及究于天下(究竟/也)以传
万世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昧死上狂惑屮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0b 页 WYG1417-0223b.png
之愚臣言惟陛下财择(按错学申商刑名其劝帝自亲/事意在综核名实然帝于礼乐)
(制度多谦让未遑则/错言自足切劘也)
  枚乘(字叔淮阴人为吴王濞郎中王谋为逆乘奏/书谏及吴灭乘由是知名召拜为弘农都尉)
   (病免武帝即/位徵乘道卒)
   諌吴王书
臣闻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
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聚聚/邑也)汤武之土不过百里
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1a 页 WYG1417-0223c.png
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
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
怛之心于臣乘言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
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
结队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
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
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1b 页 WYG1417-0223d.png
乐究万乘之埶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
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人
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
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
莫若勿为欲汤之凔(凔寒也○/凔音怆)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
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
犹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
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2a 页 WYG1417-0224a.png
乃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乘自言所/知者远非)
(止见百步之中故谓/由基为不晓射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
胎祸何自来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䋁古绠字/单尽也尽)
(极之绠断干干井上四交之干常/为汲索所契伤也○干河干切)水非石之钻索非木
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
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
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如蘖言若蘖之生牙也/搔谓抓也○搔索高反)
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2b 页 WYG1417-0224b.png
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
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
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董仲舒(广川人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武帝时历江都)
   (胶西相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年老寿终于家)
   贤良对一(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仲舒以贤良对策)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
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3a 页 WYG1417-0224c.png
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
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
而已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德
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曰夙
夜匪解(大雅烝/民之诗)书云茂哉茂哉(虞书咎繇谟/之辞茂勉也)皆彊勉之
谓也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3b 页 WYG1417-0224d.png
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
功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
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
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
民也易其化民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
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筦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
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
齐而闻韶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4a 页 WYG1417-0225a.png
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
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
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
道粲然复兴诗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为生贤佐后世
称颂至今不绝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
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已非天降命不
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
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4b 页 WYG1417-0225b.png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
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书伪泰誓之辞/也谓伐纣之时)
(有此/瑞也)此盖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复哉复哉(周公视火乌/之瑞乃曰复)
(哉复哉复报也言周有盛德/故天报以此瑞也亦泰誓也)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皆
积善累德之效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
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
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
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臣闻命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5a 页 WYG1417-0225c.png
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
仁或鄙陶治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
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屮也屮上之风必
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
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甄作瓦之/人也钧造)
(瓦之法其/中旋转者)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镕谓铸器/之模范也)绥之
斯徕动之斯和此之谓也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
端得之于正(谓正/月也)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5b 页 WYG1417-0225d.png
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
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
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
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
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
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
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阳以成岁为名(谓/年)
(首称春也即上所/云王次春者是也)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6a 页 WYG1417-0226a.png
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
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今
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
意欤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
之被四海故难成也臣谨春秋谓一元之意(隐公始即/位何不称)
(一年而言/元年也)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易称元者善之长也/故曰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视读/曰示)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6b 页 WYG1417-0226b.png
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
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
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
孰而草木茂天地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
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
终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
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7a 页 WYG1417-0226c.png
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
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
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
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
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
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
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仁以义节民以
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7b 页 WYG1417-0226d.png
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
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
也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
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
其心欲尽灭先圣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
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自古以徕未尝有以乱济乱
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使习
俗薄恶人民嚚顽抵冒殊捍孰烂如此之甚者也(抵触/也冒)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8a 页 WYG1417-0227a.png
(犯也殊绝/也捍拒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粪土之墙不可
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
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
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
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
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
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
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8b 页 WYG1417-0227b.png
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
馀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
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大雅假/乐之诗)为政而
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
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
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贤良对二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9a 页 WYG1417-0227c.png
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众圣辅德贤能佐
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
作应礼从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
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
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辟读/曰避)乃即天子之
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
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此之谓也至于殷
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29b 页 WYG1417-0227d.png
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天
下耗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
师用贤圣是以闳天太颠散宜生等亦聚于朝廷爱施
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即三公也当此之时
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
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
见素王之文焉繇此观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
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此之谓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0a 页 WYG1417-0228a.png
也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
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
天也然则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
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瑑资
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人项/橐也)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臣
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者材诸位(随其材/之优劣)
(而授之/位也)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0b 页 WYG1417-0228b.png
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
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馀年此亦教化之渐而
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
(申不害/商鞅)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狼性/贪故)
(谓贪为/贪狼)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诛名而不察实(诛/责)
(也/)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
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
诈趣利无耻又好用憯酷之吏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1a 页 WYG1417-0228c.png
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
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曰𨗳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此之谓也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
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
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夜郎西南/夷也康居)
(西域/国名)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
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1b 页 WYG1417-0228d.png
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陛下亲耕籍田
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
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厉谓/劝勉)
(之/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瑑玉而求文采也故
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
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书谓举贤/良文学之)
(诏书/也)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
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2a 页 WYG1417-0229a.png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
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
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言小吏有为奸欺者守/令不举乃反与之交易)
(求利/也)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
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
于此也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
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訾与/资同)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
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2b 页 WYG1417-0229b.png
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
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
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
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
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
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
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
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3a 页 WYG1417-0229c.png
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加
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

   贤良对三
臣闻论语曰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虖今陛下幸加惠
留听于承学之臣(言转氶师说而/学之盖谦辞也)复下明册以切其意
而究尽圣德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上对条贯靡竟
统纪不终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册曰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3b 页 WYG1417-0229d.png
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臣闻天
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
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
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春者天之
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
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
罚也繇此言之天人之徵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
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4a 页 WYG1417-0230a.png
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
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
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古者修
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
人之狱矣今世废而不修亡以化民民以故弃行谊而
死财利是以犯法而罪多一岁之狱以万千数以此见
古之不可不用也(古谓古/法也)故春秋变古则讥之天令之
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4b 页 WYG1417-0230b.png
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
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
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
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
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
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
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
贵于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5a 页 WYG1417-0230c.png
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知仁谊然后重礼节
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
谓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亡以为君子此之谓也册
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纣寖微寖灭寖明寖昌之道虚心
以改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
以微致显(晻与/暗同)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日
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
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5b 页 WYG1417-0230d.png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能尽众小则致高大/能慎至微则著明也)诗云惟此文
王小心翼翼故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日致其孝
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此其寖明寖昌之道也积善
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
而人不见也非明虖情性察虖流俗者孰能知之此唐
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善恶之
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乡读/曰响)故桀纣暴谩谗贼并进
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终陵夷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6a 页 WYG1417-0231a.png
而大坏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桀
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馀年此其寖微寖灭之道也册
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
也意岂异哉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复/谓)
(反复/行之)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
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眊不/明也)举其偏者以补其
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
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虖改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6b 页 WYG1417-0231b.png
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
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
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
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
守一道亡救弊之政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7a 页 WYG1417-0231c.png
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
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致至/极也)陛下有明德嘉道
悯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
谊考问将欲兴仁谊之休德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
道也臣愚不肖述所闻诵所学道师之言廑能勿失尔
若乃论政事之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息生也/耗虚也)此大臣辅
佐之职三公九卿之任非臣仲舒所能及也然而臣窃
有怪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7b 页 WYG1417-0231d.png
下古亦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
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
凰来集麒麟来游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
缪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
天之理与(诡违/也)试迹之古返之于天党可得见乎(党与/傥同)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馀无角者则)
(有上/齿)傅其翼者两其足(傅读曰附附著/也言鸟不四足)是所受大者不
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末谓工/商之业)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8a 页 WYG1417-0232a.png
(也/)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
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虖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
(嚣读与嗷同嗷/嗷众怨愁声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
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是故众其
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
亡已以迫蹴民(蹴子/育反)民日削月朘(朘音/揎)寖以大穷富者
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
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8b 页 WYG1417-0232b.png
而奸邪不可胜者也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
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
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大夫之所当循以为行也
故公仪子相鲁(公仪/休)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
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食菜/曰茹)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
女利虖(红读/曰工)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
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及至周室之衰
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9a 页 WYG1417-0232c.png
讼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之诗)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尔好利
则民好邪而俗败由是观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
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
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
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
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易解卦六/三爻辞)乘车
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39b 页 WYG1417-0232d.png
而为庶人之行者其患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
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亡可为者矣春秋大一统
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春秋公羊传隐)
(公元年春王正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今师异道人
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辟读/曰僻)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自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于是立学校)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0a 页 WYG1417-0233a.png
(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限民名田奏(武帝时外事征伐内兴功利役/费并行而民去本故仲舒上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
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
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
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踰侈以相
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0b 页 WYG1417-0233b.png
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更卒为给郡县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谓给中都官者也/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
(也○更/工衡反)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秦卖盐铁贵/故下民受其)
(困也既收田租又出口赋而官更夺盐铁之利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失其资产二十倍多于古也)或耕
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
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
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名田/占田)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1a 页 WYG1417-0233c.png
(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
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
善治也(仲舒此议竟寝至哀帝时丞相孔光等申其议/帝乃下限列名田诏丁傅董贤皆不便之遂格)
(不行及王莽僭位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与族党犯者法至死吏)
(缘为奸陷刑者众乱亦旋/作法非其人虽良亦敝也)
  淮南王安(厉王子嗣封好书招致宾客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后有逆谋自杀)
   諌诛闽越书(武帝建元六年遣王恢韩安/国将兵诛闽越安上书谏)
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缓刑罚薄赋敛哀鳏寡恤孤独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1b 页 WYG1417-0233d.png
养耆老振匮乏盛德上隆和泽下洽近者亲附远者怀
德天下摄然(摄安/也)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
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重难/也)越方外
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剪与/剪同)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
也自三伐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彊弗能服威弗能
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故古
者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远近埶异也自汉初定已来七十二年吴越人相攻击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2a 页 WYG1417-0234a.png
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
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竹田/曰篁)习于水斗
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埶阻而
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
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
数百千里(间中间也或八九/百里或千里也)阻险林丛弗能尽著(不可/尽载)
(于图/也)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
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2b 页 WYG1417-0234b.png
德也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大内都内也/国家宝藏也)
(百官公卿表云治粟/属官有都内令丞也)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
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
轻薄负约反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壹
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间者数年
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赘子令出就/妇家为赘婿)赖陛
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死沟壑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
生未复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资犹/赍)舆轿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3a 页 WYG1417-0234c.png
隃领(轿今竹舆车也江表作竹/舆以行是也领山岭也)拖舟而入水(拖曳也○/拖音它)
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
蛇猛兽(蝮恶/蛇也)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泄吐/也)
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
臣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先臣淮南厉王长也间忌/人姓名淮南王传作简忌)
其军降处之上淦(淦工/含反)后复反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
居击棹(言常居舟中水上而又有击棹行/舟之役故多死也○棹直孝反)未战而疾死
者过半亲老涕泣孤子啼号(啼古/啼字)破家散业迎尸千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3b 页 WYG1417-0234d.png
之外裹骸骨而归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至今以为
记曾未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
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天地之精
而灾气为之生也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兽
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悽怆
于心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
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晁不及夕(晁古/朝字)
臣安窃为陛下重之不习南方地形者多以越为人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4a 页 WYG1417-0235a.png
兵彊能难边城(为边城/作难也)淮南全国之时多为边吏臣窃
闻之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
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
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越人欲为变必先田馀
干界中(越邑鄱/阳县也)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边城守候诚谨
越人有入伐材者辄收捕焚其积聚虽百越奈边城何
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
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臣闻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4b 页 WYG1417-0235b.png
越甲卒不下数千万所以入之五倍乃足(不下言/不减也)挽车
奉饟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湿近夏瘅热(瘅黄病○/瘅丁干反)暴露
水居蝮蛇蠚生(蠚毒也○/蠚音壑)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
者什二三虽举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臣闻道路
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者闽王/弟之名)甲以诛死其民未
有所属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存谓省/问之)
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若陛下
无所用之则继其绝世存其亡国建其王侯以为畜越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5a 页 WYG1417-0235c.png
(如人畜养/六畜也)此必委质为藩臣世共贡职陛下以方寸之
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组者印/之绶)不劳一卒不顿一戟(顿/坏)
(也读/作钝)而威德并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
欲屠灭之也必雉兔逃入山林险阻(如雉兔之逃窜而/入山林险阻之中)
背而去之则复相群聚留而守之历岁经年则士卒罢
勌食粮乏绝(勌即/倦字)男子不得耕稼树种妇人不得纺绩
织纴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居者无食行者无粮民苦兵
事亡逃者必众随而诛之不可胜尽盗贼必起臣闻长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5b 页 WYG1417-0235d.png
老言秦之时尝使尉屠睢击越(郡都尉姓/屠名睢也)又使监禄凿
渠通道(监郡御史/也禄名)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留军
屯守空地旷日持久士卒劳倦越乃出击之秦兵大败
乃发适戍以备之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百姓靡敝行者
不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
东之难始兴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兵
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从读作/耸动也)臣恐变故之生奸
邪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既/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6a 页 WYG1417-0236a.png
(九三/爻辞)鬼方小蛮夷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
蛮夷三年而后克言用心之不可不重也臣闻天子之
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
执事之颜行(在前行者曰颜行蒙/犯也○行胡郎反)厮舆之卒有一不备
而归者(厮析薪者舆主驾车/者此皆言贱役之人)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
大汉羞之陛下以四海为境九州为家八薮为囿江汉
为池(八薮谓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污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郑有圃田)
生民之属皆为臣妾人徒之众足以奉千官之共租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6b 页 WYG1417-0236b.png
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玩心神明秉执圣道负黼依(负/背)
(也白与黑画为斧文谓之黼也依读曰扆扆/形如屏风而曲之画以黼文张于户牖之间)冯玉几(冯/读)
(曰/凭)南面而听断号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向应陛下垂
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
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夷狄
之地何足以为一日之閒(得其地不足为一/日閒暇之虞也)而烦汗马
之劳乎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大雅常/武之诗)言王道甚大
而远方怀之也臣闻之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7a 页 WYG1417-0236c.png
 智者泽焉臣安幸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
 任也边境有警爱身之死而不毕其愚非忠臣也臣安
 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言汉发一人/镇抚之则越)
 (人宾服不烦兵往也是时汉兵遂出踰领闽越/王弟馀善杀王以降上乃令严助谕意于安)
 
 
 
 
御选古文渊鉴 卷十二目录 第 47b 页 WYG1417-0236d.png
 
 
 
 
 
 
 
御选古文渊鉴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