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七目录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a 页 WYG0782-07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八十七
 编辑正骨心法要旨目录
外治法
 手法总论
 手法释义
 器具总论
 裹帘(无图/)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b 页 WYG0782-0758b.png
 振梃(无图/)
 用法释义
 披肩(无图/)
 用法释义
 攀索叠砖用法图
 用法释义
 通木图
 通木用法图一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a 页 WYG0782-0759a.png
 通木用法图二
 用法释义
 腰柱图
 腰柱用法图
 用法释义
 竹帘杉篱图
 竹帘杉篱用法图
 用法释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b 页 WYG0782-0759b.png
 抱膝图
 抱膝用法图
 用法释义
 击扑损伤应刺诸穴经义
 应刺诸穴图
 恶血已留复因怒伤肝经义
 击扑伤后入房伤脾经义
 击扑损伤脉色经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a 页 WYG0782-0759c.png
 人身正面全图
 人身背面全图
 骨度正面全图
 骨度背面全图
 骨度侧面全图
 骨度正面尺寸图
 骨度背面尺寸图
 骨度尺寸经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b 页 WYG0782-0759d.png
补遗
 十不治證
 
 
 
 
 
御纂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目录
卷八十七目录 第 7a 页 WYG0782-07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八十七
 编辑正骨心法要旨
外治法
 手法总论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
 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
 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
卷八十七目录 第 7b 页 WYG0782-0760b.png
 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
 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
 位一旦临證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
 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
 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
 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
 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
 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
卷八十七目录 第 8a 页 WYG0782-0760c.png
 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尅
 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
 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已此所以尤当审
 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
 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
 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
 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
 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
卷八十七目录 第 8b 页 WYG0782-0760d.png
 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9a 页 WYG0782-0761a.png
手法释义
 摸法
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
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
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为
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
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
卷八十七目录 第 9b 页 WYG0782-0761b.png
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
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
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
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
端者或两手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
上端或从外往内托或直端斜端也盖骨离其位必以
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0a 页 WYG0782-0761c.png
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提法
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
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
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
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接摩法
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0b 页 WYG0782-0761d.png
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也
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
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
结之肿其患可愈
 推拿法
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
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若肿痛已除
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1a 页 WYG0782-0762a.png
而运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
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
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
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
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已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临證之权衡
  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2a 页 WYG0782-0762c.png
 器具总论
 跌扑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
 如未治之苦则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爰因身体上
 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
 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
 證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
 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3a 页 WYG0782-0763a.png
 裹帘(器一/无图)
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
法故名裹帘其长短阔狭量病势用之
 振挺(器二/无图)
振梃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
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
旁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
 用法释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3b 页 WYG0782-0763b.png
凡头被伤而骨未碎筋未断虽瘀聚肿痛者皆为可治
先以手法端提颈项筋骨再用布缠头二三层令𦂳再
以振梃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脏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
散则不奔心亦不呕呃而心神安矣若已缠头拍击足
心竟不觉疼昏不知人痰响如拽锯身体僵硬口溢涎
沫乃气血垂绝也不治
 披肩(器三/无图)
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块长五寸宽三寸两头各开二孔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4a 页 WYG0782-0763c.png
夹于伤处以棉绳穿之𦂳𦂳缚定较之木板稍觉柔活
 用法释义
凡两肩扑坠㨛伤其骨或断碎或旁突或斜努或骨缝
开错筋翻法当令病人仰卧凳上安合骨缝揉按筋结
先以棉花贴身垫好复以披肩夹住肩之前后缚𦂳再
用白布在外缠裹毕更用扶手板长二尺馀宽三四寸
两头穿绳悬空挂起令病人俯伏于上不使其肩骨下
垂过七日后开视之如俱痊可撤板不用如尚未愈则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4b 页 WYG0782-0763d.png
仍用之若不依此治法后必遗残患芦节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5a 页 WYG0782-0764a.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5b 页 WYG0782-0764b.png
 攀索(器四/)
攀索者以绳挂于高处用两手攀之也
 叠砖(器五/)
叠砖者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两足踏于其上

 用法释义
凡胸腹腋胁跌打磞撞垫努以致胸陷而不直者先令
病人以两手攀绳足踏砖上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6a 页 WYG0782-0764c.png
个令病人直身挺胸少顷又各去砖一个仍令直身挺
胸如此者三其足著地使气舒瘀散则陷者能起曲者
可直也再将其胸以竹帘围裹用宽带八条𦂳𦂳缚之
勿令窒碍但宜仰睡不可俯卧侧眠腰下以枕垫之勿
令左右移动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7a 页 WYG0782-0765a.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8a 页 WYG0782-0765b.png WYG0782-0765c.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8b 页 WYG0782-0765d.png
 通木(器六/)
用杉木宽三寸厚二寸其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外
面平整向脊背之内面刻凹形务与脊骨膂肉吻合约
以五分(分去/声)度之第一分自左侧面斜钻二孔右侧面
斜钻二孔越第二分至第三分四分五分俱自左右侧
面各斜钻一孔用宽带一条自第一分上左孔穿入上
越右肩下胸前斜向左腋下绕背后穿于第一分右次
孔内再用一带自第一分上右孔穿入上越左肩下胸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9a 页 WYG0782-0766a.png
前斜向右腋下绕背后穿入第一分左次孔内两带头
俱折转𦂳扎木上第三分四分亦以带穿之自软肋横
绕腹前复向后穿入原孔内𦂳扎木上第五分以带穿
入孔内平绕前腹复向后𦂳扎木上切勿游移活动始
于患处有益凡用此木先以绵絮软帛贴身垫之免致
疼痛
 用法释义
凡脊背跌打损伤膂骨开裂高起者其人必伛偻难仰
卷八十七目录 第 19b 页 WYG0782-0766b.png
法当令病者俯卧再著一人以两足踏其两肩医者相
彼开裂高起之处宜轻宜重或端或拿或按或揉令其
缝合然后用木依前法逼之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0a 页 WYG0782-0766c.png WYG0782-0766d.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1a 页 WYG0782-0767a.png
 腰柱(器七/)
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
以患处为度俱自侧面钻孔以绳联贯之
 用法释义
凡腰间闪挫岔气者以常法治之若腰节骨被伤错笋
膂肉破裂筋斜伛偻者用醋调定痛散敷于腰柱上视
患处将柱排列于脊骨两旁务令端正再用蕲艾做薄
褥覆于柱上以禦风寒用宽长布带绕向腹前𦂳𦂳扎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1b 页 WYG0782-0767b.png
裹内服药饵调治自愈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2a 页 WYG0782-0767c.png WYG0782-0767d.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3a 页 WYG0782-0768a.png
 竹帘(器八/)
竹帘者即夏月凉帘也量患处之大小长短裁取之
 用法释义
凡肢体有断处先用手法安置讫然后用布缠之复以
竹帘围于布外𦂳扎之使骨缝无参差走作之患乃通
用之物也
 杉篱(器九/)
杉篱者复逼之器也量患处之长短阔狭曲直凸凹之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3b 页 WYG0782-0768b.png
形以杉木为之酌其根数记清次序不得紊乱然后于
每根两头各钻一孔以绳联贯之有似于篱故名焉但
排列稀疏不似竹帘之密耳
 用法释义
凡用以围裹于竹帘之外将所穿之绳结住再于篱上
加绳以缠之取其坚劲挺直使骨缝无离绽脱走之患
也盖骨节转动之处与骨节甚长之所易于摇动若仅
用竹帘恐挺劲之力不足故必加此以环抱之则骨缝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4a 页 WYG0782-0768c.png
吻合坚牢矣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5a 页 WYG0782-0769a.png WYG0782-0769b.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6a 页 WYG0782-0769c.png
 抱膝(器十/)
抱膝者有四足之竹圈也以竹片作圈较膝盖稍大些
须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线𦂳缚圈上作四足之形将白
布条通缠于竹圈及四足之上用于膝盖虽拘制而不
致痛苦矣
 用法释义
膝盖骨覆于楗䯒二骨之端本活动物也若有所伤非
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出于左右虽用手法推入原位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6b 页 WYG0782-0769d.png
但步履行止必牵动于彼故用抱膝之器以固之庶免
复离原位而遗跛足之患也其法将抱膝四足插于膝
盖两旁以竹圈辖住膝盖令其稳妥不得移动再用白
布宽带𦂳𦂳缚之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7a 页 WYG0782-0770a.png
经义
 击仆损伤应刺诸穴
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
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
内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
三毛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注/)此言恶血为病有缪刺之法也人因堕坠致恶血
  留内腹中满胀前后不通当先用利药如上伤厥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7b 页 WYG0782-0770b.png
  阴肝经之脉下伤少阴肾经之络当刺内踝之下
  然谷之前有血脉令出血者盖以此属少阴之别
  络而交通乎厥阴也兼刺足跗上动脉即冲阳穴
  乃胃经之原也如病不已更刺三毛上大敦穴左
  右各一痏见血立已缪刺者左刺右大敦右刺左
  大敦也但足跗动脉上关冲脉少阴阳明三经只
  宜浅刺不可出血不已也
灵枢经寒热病篇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8a 页 WYG0782-0770c.png
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
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注/)此言身有所伤血出多者及中风寒者破伤风之
  属也或因堕坠不必血出而四支懈惰不收者皆
  名体惰也关元任脉穴名又足阳明太阴之脉皆
  结于此故为三结交也
灵枢经厥病论曰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
在内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8b 页 WYG0782-0770d.png
 (注/)经言恶血在内头痛不可取其腧者盖头痛取腧
  以泄其气则头痛可愈也若有所击堕恶血在内
  而取腧以泄其气则是血病治气矣故勿取其腧
  焉若所击扑之䐃肉伤痛不已虽用刺法亦只于
  所伤附近之侧刺之以出在内之恶血而已若仍
  按经远取诸腧以疗头痛则不可也
卷八十七目录 第 29a 页 WYG0782-0771a.png WYG0782-0771b.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0a 页 WYG0782-0771c.png
 恶血已留复因怒伤肝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篇曰有所堕坠恶血在内有所
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注/)人因堕坠血已留内若复因大怒伤肝其气上而
  不下则留内之血两相凝滞积于胁下而肝伤矣
  法当先导怒气勿积于肝则肝可以无伤然后饮
  以利药以破恶血则胁下无留血矣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1a 页 WYG0782-0772a.png
 击扑伤后入房伤脾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篇曰有所击扑若醉入房汗出
当风则伤脾
 (注/)有所击扑乃伤其外体也如醉后入房或汗出不
  知避忌当风则邪客于肌肤伤其内体矣是皆伤
  脾之因也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2a 页 WYG0782-0772c.png
 击扑损伤脉色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
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注/)此言肝脉有刚柔而病亦以异也肝脉搏击于手
  而且坚且长其色又不青当病或坠或搏因血积
  于胁下令人喘逆不止也正以厥阴之脉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其支别者复从肝贯膈上注肺今血
  在胁下则血之积气上薰于肺故令人喘逆也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2b 页 WYG0782-0772d.png
金匮要略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
汗出者其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注/)经言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盖二者皆当脉浮
  微而涩今诊之如此是有枯竭之象而无汗出之
  證非亡血而何故知有金伤或击扑而亡血之證
  也
  又论曰肝脉搏坚而色不变必有击堕之事因䐃
  肉无破则恶血必留胁下兼致呕逆依经针刺然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3a 页 WYG0782-0773a.png
  谷足跗或三毛等穴出血或饮利药使恶血开行
  当自愈也若脉浮微而涩当知亡血过多依经于
  三结交关元穴灸之或饮大补气血之剂而调之
  则病已矣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4a 页 WYG0782-0773c.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5a 页 WYG0782-0773d.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6a 页 WYG0782-0774a.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7a 页 WYG0782-0774b.png WYG0782-0774c.png WYG0782-0774d.png WYG0782-0775a.png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7b 页 WYG0782-0775b.png
灵枢经骨度尺寸
 头部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
 (按/)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
  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
  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
  寸头部横直寸法并依此
 胸腹部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8a 页 WYG0782-0775c.png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
缺盆以下骭之中长九寸
胸围四尺五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骭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
 (骨/)
 (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8b 页 WYG0782-0775d.png
  胸腹折法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按/)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
  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骭上
  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
  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
  直寸法并依此
 背部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9a 页 WYG0782-0776a.png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
 (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
腰围四尺二寸
 (按/)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骶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
  一寸四分一釐共九寸八分七釐中七节各一寸
  六分一釐共一尺一寸二分七釐第十四节与脐
  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釐共八寸八分二釐共
  二尺九寸九分六釐不足四釐者有零未尽也直
卷八十七目录 第 39b 页 WYG0782-0776b.png
  寸依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
  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
  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
  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侧部
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
卷八十七目录 第 40a 页 WYG0782-0776c.png
 (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
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
 (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
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
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四肢部
卷八十七目录 第 40b 页 WYG0782-0776d.png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
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
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
本节至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
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
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腘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跗属者凡)
 (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
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卷八十七目录 第 41a 页 WYG0782-0777a.png
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
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按/)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之文论骨之长短皆古数
  也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
  耳其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用前中指同身寸法为
  是同身寸量法详刺灸书中
卷八十七目录 第 42a 页 WYG0782-0777c.png
补遗
 十不治證
 颠扑损伤入于肺者纵未及死二七难过
 左胁下伤透至内者
 肠伤断者
 小腹下伤内者
 證候繁多者
 伤破阴子者
卷八十七目录 第 42b 页 WYG0782-0777d.png
 老人左股压碎者
 血出尽者
 肩内耳后伤透于内者
 脉不实重者
  已上皆不必用药
 
 
御纂医宗金鉴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