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目录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a 页 WYG0781-04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编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目录
发热门
 诸热总括
 表热
  十神汤
  双解通圣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b 页 WYG0781-0495b.png
 里热
  调胃承气汤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虚热
  补中益气汤
  竹叶石膏汤
  白通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a 页 WYG0781-0496a.png
 实热
  凉膈散
  大柴胡汤
积滞门
 积滞总括
 乳滞
  消乳丸
 食滞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b 页 WYG0781-0496b.png
  木香大安丸
  小承气汤
癖疾门
 癖疾总括
 癖疾
  千金消癖丸
  木香丸
  红花膏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a 页 WYG0781-0496c.png
汗證门
 汗證总括
 自汗
  玉屏风散
  桂枝加附子汤
  白虎汤
  调胃承气汤
 盗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b 页 WYG0781-0496d.png
  酸枣仁汤
  当归六黄汤
失血门
 失血总括
 衄血
  麻黄汤
  桂枝汤
  犀角地黄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a 页 WYG0781-0497a.png
  四物三黄泻心汤
  发灰散
 吐血
  犀角地黄汤
  桃仁承气汤
  加味四物汤
  鸡苏散
  加味救肺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b 页 WYG0781-0497b.png
 便血
  皂刺大黄汤
  槐花散
  平胃地榆汤
  升阳和血汤
  人参养荣汤
 溺血
  牛膝四物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a 页 WYG0781-0497c.png
杂證门
 二便秘结
  八正散
  神芎丸
 气虚脱肛
  补中益气汤
  真人养藏汤
  涩肠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b 页 WYG0781-0497d.png
 肛肿翻肛
  皂刺大黄汤
  曾氏蟠龙散
 龟胸
  宽气饮
  百合丹
 龟背
  松蕊丹
卷五十五目录 第 6a 页 WYG0781-0498a.png
 五软
  补肾地黄丸
  扶元散
 五鞕
  小续命汤
  乌药顺气散
  加味六君子汤
 五迟
卷五十五目录 第 6b 页 WYG0781-0498b.png
  加味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
  苣胜丹
  菖蒲丸
 鹤膝风
  大防风汤
  补肾地黄丸
 解颅
卷五十五目录 第 7a 页 WYG0781-0498c.png
  补肾地黄丸
  扶元散
  封囟散
 囟陷
  补中益气汤
  固真汤
  乌附膏
 囟填
卷五十五目录 第 7b 页 WYG0781-0498d.png
  泻青丸
  大连翘饮
  防风升麻汤
  理中汤
 中恶
  苏合香丸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十五目录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5a 页 WYG0781-04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编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发热门
 诸热总括
小儿有病多发热表里虚实宜分别观形察色辨因由
审證切脉有妙诀表證须汗里下之虚则宜补实则泻
平昔体认要精详方得临时无遗阙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5b 页 WYG0781-0499b.png
 (注/)小儿发热有表里虚实之异治亦有汗下补泻之
  殊须观形察色审證切脉以别之惟在平昔讲习
  精详临證庶不致误
 表热
表热之證因外感脉浮发热恶风寒头痛身疼而无汗
十神通圣表为先
 (注/)小儿外感寒邪脉浮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无
  汗此表热也宜十神汤主之若兼内热者双解通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6a 页 WYG0781-0499c.png
  圣汤两解之
十神汤
 升麻     葛根
 麻黄     香附(醋炒/)
 陈皮     苏叶
 赤芍药    川芎
 香白芷    甘草(生/)
  引用生姜水煎服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6b 页 WYG0781-0499d.png
 (方/歌)十神汤治表热證升麻乾葛共麻黄香附陈皮苏
  叶芍芎芷甘草引生姜
双解通圣汤(方见伤寒/)
 里热
里热之證因内热遍身蒸热小便红面赤唇焦舌燥渴
调胃白虎解毒清
 (注/)小儿肥甘过度必生内热以致发热蒸蒸小便赤
  涩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脉实有力者先以调胃承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7a 页 WYG0781-0500a.png
  气汤下之不愈用白虎汤或黄连解毒汤清之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消
 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调胃承气治里热大黄甘草共芒消引用生姜水
  煎服大便通利热自消
白虎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7b 页 WYG0781-0500b.png
 石膏(煅/)    知母(生/)
 甘草(生/)    粳米
  水煎服
 (方/歌)胃热白虎汤知母生用良石膏合甘草粳米共煎
  尝
黄连解毒汤
 黄芩     黄连
 栀子     黄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8a 页 WYG0781-0500c.png
  水煎服
 (方/歌)黄连解毒汤清热效非常芩连栀子檗煎服保安
  康
 虚热
虚热病后营卫弱神倦气乏用补中呕渴竹叶石膏治
面赤尿白厥白通
 (注/)虚热者因小儿病后气血虚弱荣卫尚未调匀之
  故其證神倦气乏宜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若兼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8b 页 WYG0781-0500d.png
  渴引饮而呕者宜用竹叶石膏汤治之又有阴盛
  格阳外浮发热者其面色虽赤然小便必清白四
  肢必厥逆宜用白通汤收敛阳气热退自愈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泄/)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煅/)
 人参     麦冬(去心/)
 甘草(生/)    半夏(姜制/)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9a 页 WYG0781-0501a.png
 粳米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病后虚热烦渴呕皆因气弱胃津亡竹叶石膏参
  麦草半夏粳米共生姜
白通汤
 乾姜     附子(制/)
 葱
  水煎服
卷五十五目录 第 19b 页 WYG0781-0501b.png
 (方/歌)虚热原于阴格阳真寒假热白通汤散寒姜附葱
  白茎厥回热退自然康
 实热
实热积热午潮热腹胀尿红大便难烦渴口疮腮颊赤
凉膈大柴效通仙
 (注/)小儿有馀积热以致午后潮热蒸蒸有汗肚腹胀
  满小便赤大便难烦渴啼叫口舌生疮腮颊红赤
  脉洪数有力法宜清热通利时时热者凉膈散主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0a 页 WYG0781-0501c.png
  之午后潮热者大柴胡汤主之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
大柴胡汤(方见伤寒/)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1a 页 WYG0781-0502a.png
积滞门
 积滞总括
小儿养生食与乳撙节失宜积滞成停乳伤食宜分晰
因證调治保安宁
 (注/)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
  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
  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病成矣医者当别其
  停乳伤食之异临證斟酌而施治焉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1b 页 WYG0781-0502b.png
 乳滞
婴儿乳滞睡不安多啼口热吐惊烦肚胀腹热便酸臭
慎攻宜用消乳丸
 (注/)乳滞之儿其候睡卧不宁不时啼叫口中气热频
  吐乳片肚胀腹热大便酸臭也但脏腑娇嫩不可
  过攻惟宜调和脾胃为上以消乳丸消导之
消乳丸(方见伤乳吐/)
 食滞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2a 页 WYG0781-0502c.png
小儿食滞任意餐头温腹热便脓酸嗳气恶食烦作渴
大安承气审宜先
 (注/)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其
  證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乾
  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
  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     黄连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2b 页 WYG0781-0502d.png
 陈皮     白术(土炒/)
 枳实(麸炒/)   山查肉(各三钱/)
 连翘(二钱/去心)   神曲(炒/)
 麦芽(各三钱/炒)  砂仁
 莱菔子(各二钱/焙)
  右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一钱陈仓米汤下
小承气汤(方见食痛/)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3a 页 WYG0781-0503a.png
癖疾门
 癖疾总括
癖疾过食肠胃满浊液外溢被寒凝潮热饮冷肌削瘦
腹满硬块面黄青
 (注/)癖疾一證皆因饮食过节肠胃填满浊汁外溢复
  感寒气凝结而成每生于左胁之下始如鸡卵坚
  硬成块渐如覆盆之形越脐则难治矣其候身体
  潮热喜饮凉水肌肤削瘦面色青黄也治者宜详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3b 页 WYG0781-0503b.png
  察之
 癖疾證治
癖疾潮热渴饮冷肚大青筋坚硬疼内服消癖木香效
外贴红花膏最灵
 (注/)癖疾之始作也午后潮热口渴饮冷肚大青筋渐
  至坚硬成块不时作痛内以千金消癖丸治之外
  贴红花膏内外兼治其癖自消若无热渴者先以
  木香丸治之外亦以红花膏贴之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4a 页 WYG0781-0503c.png
千金消癖丸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厚朴(姜炒/)   槟榔
 陈皮     甘草(各一钱/生)
 史君子(去壳/)  胡黄连
 山查肉    香附(醋炒/)
 三棱(醋炒/)   莪术(各二钱/醋炒)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4b 页 WYG0781-0503d.png
 水红花子   神曲(炒/)
 麦芽(各四钱/炒)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右为细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菉豆
  大米饮下量儿大小服之
木香丸
 木香     蓬莪术
 缩砂仁    青皮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5a 页 WYG0781-0504a.png
 朱砂(各二钱/研细)
  右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
  丸乳伤乳饮下食伤以所伤物熬汤下
红花膏
 没药(五钱/)   血竭
 麝香     阿魏(各三钱/)
 当归     赤芍(各一钱/)
 水红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5b 页 WYG0781-0504b.png
  右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贴患处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6a 页 WYG0781-0504c.png
汗證门
 汗證总括
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
心虚血热随證医
 (注/)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
  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
  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
  有虚实之别虚者汗出翕翕发热恶寒乃表虚也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6b 页 WYG0781-0504d.png
  汗出蒸蒸发热不恶寒乃里热也表虚者法当固
  表里实者法当攻热又有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
  之盗汗盗汗主阴虚然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
  也心虚当补心心热当凉血治者宜详辨之庶无
  差谬
 自汗
表虚自汗玉屏风甚者桂枝加附从里实自汗用白虎
便秘调胃承气攻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7a 页 WYG0781-0505a.png
 (注/)表虚濈濈自汗玉屏风散主之若恶寒冷阳气虚
  也桂枝汤加附子固之阳明里实蒸蒸自汗用白
  虎汤清之便秘者以调胃承气汤攻之
玉屏风散
 黄耆(蜜炙/)   防风
 白术(土炒/)
  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时自汗玉屏风治颇相宜黄耆防风炒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7b 页 WYG0781-0505b.png
  白术水煎温服不拘时
桂枝加附子汤
 白芍药     桂枝
 甘草(炙/)     附子(制/)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甚桂枝汤最良芍药桂枝草加附病渐
  康
白虎汤(方见里热/)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8a 页 WYG0781-0505c.png
调胃承气汤(方见里热/)
 盗汗
心虚盗汗睡多惊酸枣仁汤服即宁心火伤阴必烦热
当归六黄汤奏功
 (注/)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
  惊以酸枣仁汤主之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
  热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酸枣仁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8b 页 WYG0781-0505d.png
 当归     白芍(炒/)
 生地     茯苓
 酸枣仁(炒/)   知母(炒/)
 黄檗(炒/)    五味子
 人参     黄耆(炙/)
  水煎服
 (方/歌)酸枣仁汤治盗汗阳不能藏阴本虚归芍生地茯
  苓枣知檗五味共参耆
卷五十五目录 第 29a 页 WYG0781-0506a.png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黄檗     黄连
 黄耆(炙/)
  引用浮麦水煎服
 (方/歌)当归六黄治盗汗阳盛伤阴液自流生熟二地芩
  连檗归耆浮麦汗能收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0a 页 WYG0781-0506c.png
失血门
 失血总括
阴乘阳热血妄行血犯气分不归经血病及腑渗浊道
伤于藏者溢出清热犯阳络上吐衄热侵阴络下失红
又有努劳成血病血止仍𠻳势多凶
 (注/)凡失血之證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能安于脉
  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血病伤及
  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上行于咽出而为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0b 页 WYG0781-0506d.png
  吐为衄下从二便而出为便为溺也若血病伤及
  于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上从喉出而兼咳
  𠻳下从精窍而出为溺血也夫血藏于脏内行于
  脉中流于躯壳之内不可得而见也非损伤不能
  为病而损之之因有三一曰热伤阳络腑病也热
  伤阴络藏病也宜以清热为主一曰努伤宜以破
  逐为主一曰劳伤宜以理损为主若日久血止而
  咳𠻳不休者主必死之證故势多凶也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1a 页 WYG0781-0507a.png
 衄血
衄血之候鼻乾燥身热不渴苦头疼失表分汗麻桂治
内热犀角泻心清
 (注/)衄血者鼻中出血也其候鼻中乾燥身热不渴苦
  头痛是热伤阳络也有因伤寒失汗衄血者乃热
  郁于营其身无汗宜以麻黄汤汗之身有汗者宜
  以桂枝汤解之设无表病因内热而衄者宜以犀
  角地黄汤清之热盛者四物三黄泻心汤泻之外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1b 页 WYG0781-0507b.png
  俱用发灰散或黑栀子末吹鼻其衄自止
麻黄汤
 麻黄     杏仁(炒去皮尖/)
 桂枝     甘草(生/)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伤寒失表营郁热身体无汗血妄行须用麻黄汤
  调治桂枝麻黄杏草同
桂枝汤(方见自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2a 页 WYG0781-0507c.png
犀角地黄汤
 牡丹皮    白芍药
 犀角     生地黄
  水煎服
  便硬者加川大黄
 (方/歌)犀角地黄汤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
  黄
四物三黄泻心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2b 页 WYG0781-0507d.png
 川芎     当归(酒洗/)
 生地黄    赤芍药
 黄芩     黄连
 川大黄(酒洗/)
  水煎服
 (方/歌)四物三黄泻心汤热盛吐衄功最良芎归生地赤
  芍药黄芩黄连川大黄
发灰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3a 页 WYG0781-0508a.png
 取壮实人头发阴阳瓦煅成灰放在地上去火性研
 细末吹入鼻中血衄自止
 吐血
吐血不咳因热逆若兼咳嗽努劳伤内热犀角地黄治
努伤承气四物尝劳伤有热鸡苏散无热须用救肺良
 (注/)小儿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内热致血妄行上逆也
  宜以犀角地黄汤主之若因努劳吐血者则兼咳
  嗽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3b 页 WYG0781-0508b.png
  和之又有劳伤吐血者亦兼咳嗽痰中𢃄血有热
  者鸡苏散主之无热者救肺散主之
犀角地黄汤(方见本门衄血/)
桃仁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研/) 大黄
 芒消     甘草
 桂枝
  加当归芍药苏木红花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4a 页 WYG0781-0508c.png
  水煎服
 (方/歌)努伤吐血先破逐桃仁承气汤妙绝桃仁黄消草
  桂枝加入归芍苏红捷
加味四物汤
 当归     芍药
 川芎     生地黄
 茅根     蒲黄
 牡丹皮    栀子(炒黑/)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4b 页 WYG0781-0508d.png
 甘草(生/)
  引用藕节酒水煎服
 (方/歌)努伤吐血须活血四物为主真妙诀再加茅根与
  蒲黄丹皮栀草引藕节
鸡苏散
 鸡苏薄荷叶  川贝母(去心/)
 麦门冬(去心/)  桔梗
 阿胶(蛤粉炒/)  生地黄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5a 页 WYG0781-0509a.png
 甘草(生/)    黄耆(炙/)
 白茅根    蒲黄(炒/)
  水煎服
 (方/歌)劳伤有热嗽痰血鸡苏贝母麦门冬桔梗阿胶生
  地草黄耆茅根蒲黄同
加味救肺散
 麦冬(去心/)   人参
 黄耆(炙/)    郁金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5b 页 WYG0781-0509b.png
 五味子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  川贝母(去心研/)
 甘草(炙/)    马兜铃
  水煎服
 (方/歌)劳伤无热嗽痰血加味救肺麦门冬参耆郁金五
  味子归芍贝母草兜铃
 便血
热伤阴络病便血藏毒血黯肠风红须辨腹痛肛肿痛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6a 页 WYG0781-0509c.png
热盛湿盛要分明藏毒初起肿痛甚大黄皂刺莫消停
热盛俱宜槐花散湿盛平胃地榆灵日久脉微气血弱
升阳和血共养荣
 (注/)大便下血皆因小儿恣食肥甘致生内热伤阴络
  也若血色黯而浊肛门肿痛先血后粪此为近血
  名曰藏毒若血鲜而清腹中不痛先粪后血此为
  远血名曰肠风藏毒肛门每多肿痛初起宜用皂
  刺大黄汤消之大下血后热盛微痛者以槐花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6b 页 WYG0781-0509d.png
  和之湿盛不痛者以平胃地榆汤和之肠风亦宜
  以槐花散主之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升阳和
  血汤和之继以人参养荣汤补之
皂刺大黄汤
 皂刺     生川大黄(各等分/)
  量小儿年岁大小虚实酌其多少水酒煎服
槐花散
 槐花(炒/)    侧柏叶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7a 页 WYG0781-0510a.png
 枳壳(麸炒/)   川黄连
 荆芥穗(炒/)
  水煎服
  脏毒加苍术苦楝
  肠风加秦艽防风
 (方/歌)脏毒肠风槐花散黄连枳壳槐柏荆脏毒苍术苦
  楝入肠风须加艽防风
平胃地榆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7b 页 WYG0781-0510b.png
 苍术(炒/)    陈皮
 厚朴(姜炒/)   甘草
 地榆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便血湿盛腹不痛须用平胃地榆汤苍术陈皮厚
  朴草地榆同煎引生姜
升阳和血汤
 黄耆(炙/)    当归(酒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8a 页 WYG0781-0510c.png
 白芍(炒/)    牡丹皮
 陈皮     肉桂
 秦艽     生地黄
 熟地黄    生甘草
 炙甘草    苍术(炒/)
 升麻
  水煎服
 (方/歌)下血日久腹中痛治宜升阳和血汤二地二草耆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8b 页 WYG0781-0510d.png
  归芍陈丹秦艽升桂苍
人参养荣汤
 人参     黄耆(炙/)
 白术(土炒/)   白茯苓
 白芍药(炒/)   肉桂
 熟地黄    当归(酒洗/)
 甘草(炙/)    陈皮
  引用姜枣水煎服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9a 页 WYG0781-0511a.png
 (方/歌)失血日久气血虚人参养荣汤颇宜参耆术苓白
  芍桂地黄当归草陈皮
 溺血
溺血多缘精窍病尿血分出茎或疼牛膝四物汤调治
急宜煎服效从容
 (注/)溺血为精窍之病乃尿与血先后分出者也宜用
  牛膝四物汤治之其證自愈
牛膝四物汤
卷五十五目录 第 39b 页 WYG0781-0511b.png
 牛膝     木通
 郁金     甘草梢
 瞿麦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赤芍药
  水煎服
 (方/歌)小儿溺血精窍病宜用牛膝四物汤牛膝郁金通
  瞿草归芎赤芍生地黄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0a 页 WYG0781-0511c.png
杂證门
 二便秘结
小儿热结二便秘口渴舌乾唇面红八正尿秘少腹满
神芎便秘腹胀疼
 (注/)此證多因乳食停滞生热结于肠胃以致二便秘
  结其候舌乾口渴面赤唇焦也热积则小便秘涩
  少腹满急宜八正散主之若食积大便秘腹胀痛
  者宜神芎丸主之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0b 页 WYG0781-0511d.png
八正散(方见不小便/)
神芎丸
 大黄     滑石(各一两/水飞)
 薄荷     川芎(各四钱/)
 黄芩     黄连(各五钱/生)
 牵牛(四钱/)
  共为细末滴水为丸每服五丸蜜汤化下
 气虚脱肛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1a 页 WYG0781-0512a.png
泻痢日久中气陷肛松肠薄滑而脱面色青黄指梢冷
脉来沉细唇淡白补中益气汤升举真人养藏固滑脱
外用涩肠散调敷气升肛涩肠自合
 (注/)脱肛一證因泻痢日久中气下陷肠胃薄瘦遂令
  肛门滑脱不收现證面色青黄指梢冷脉沉细唇
  色淡白宜温补为主先以补中益气汤升提其气
  再以真人养藏汤温补固滑外以涩肠散掺之则
  气升肛涩而肠自收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1b 页 WYG0781-0512b.png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真人养藏汤(方见寒痢/)
涩肠散
 诃子     赤石脂
 龙骨(各等分/煅)
  右为细末用腊茶调敷和药掺肠头上绵帛揉入
 肛肿翻肛
积热肛肿大便难努力肛出翻不还外用蟠龙散消肿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2a 页 WYG0781-0512c.png
内宜皂刺大黄煎
 (注/)小儿积热太盛以致肛门作肿大便艰难努力翻
  出肛脱不还外用蟠龙散消其肿内服皂刺大黄
  汤其肿一消肛自收矣
皂刺大黄汤(方见便血/)
曾氏蟠龙散
 乾地蟠龙(一两略/去土焙)风化朴消(二钱/)
  右剉研为细末仍和匀朴消每以二钱至三钱肛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2b 页 WYG0781-0512d.png
  门湿润者乾涂乾燥者用清油调涂先用荆芥生
  葱煎水候温洗浴轻与拭乾然后敷药
 龟胸
肺积痰热病龟胸胸骨高耸若龟形气急喘咳体羸瘦
宽气百合酌量行
 (注/)龟胸一證多因小儿饮食不节痰热炽盛复为风
  邪所伤风热相搏以致肺经胀满攻于胸膈高如
  覆杯现證咳嗽喘急身体羸瘦治宜清肺化痰为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3a 页 WYG0781-0513a.png
  主先以宽气饮开其气道再以百合丹除其壅滞
  肺热清而胀满自除矣
宽气饮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炒/)
 橘红     苏子(炒/)
 枳壳(麸炒/)   枇杷叶(蜜炙/)
 麦门冬(去心/)  生甘草
 苦葶苈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3b 页 WYG0781-0513b.png
  水煎服
 (方/歌)宽气饮治儿龟胸杏仁桑皮合橘红苏子枳壳枇
  杷叶甘草葶苈麦门冬
百合丹
 百合     天门冬
 杏仁(炒去皮尖/) 木通
 桑白皮(炒/)   甜葶苈
 石膏(各五钱/)  大黄(三钱/)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4a 页 WYG0781-0513c.png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菉豆大量儿大小服之临卧
  滚白水送下
 龟背
龟背坐早被风吹伛偻背高状如龟内服松蕊丹缓治
外用灸法点龟尿
 (注/)龟背者因婴儿坐早被客风吹入脊膂遂致伛偻
  曲折背高如龟往往为终身痼疾内以松蕊丹调
  治之外用圣惠灸穴法灸肺俞心俞膈俞三穴三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4b 页 WYG0781-0513d.png
  五壮或以龟尿点骨节上亦可得效
松蕊丹
 松花     枳壳(麸炒/)
 防风     独活(各一两/)
 麻黄     前胡
 川大黄(生/)   桂心(各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饮送下
 五软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5a 页 WYG0781-0514a.png
五软禀赋不足證头项手足口肉肌地黄丸与扶元散
全在后天调养宜
 (注/)五软者谓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是也头
  软者项软无力也手足软者四肢无力也肉软者
  皮宽不长肌肉也口软者唇薄无力也此五者皆
  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治
  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
  以扶元散补其后天羸弱渐次调理而五软自强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5b 页 WYG0781-0514b.png
  矣
补肾地黄丸
 熟地黄(一两五钱/)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牡丹皮    泽泻(各五钱/)
 牛膝(八钱/)   鹿茸(五钱/酥炙)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用盐汤
  下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6a 页 WYG0781-0514c.png
扶元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熟地黄
 茯神     黄耆(蜜炙/)
 山药(炒/)    炙甘草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石菖蒲
  引用姜枣水煎服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6b 页 WYG0781-0514d.png
 (方/歌)五软扶元散堪尝参术茯苓熟地黄茯神黄耆山
  药草归芍川芎及石菖
 五鞕
阳气不营成五鞕仰头取气难摇动手足强直冷如冰
气壅胸膈牵连痛小续命汤最为良乌药顺气散极应
若遇肝木乘脾经加味六君妙无竟
 (注/)五鞕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
  手心足心冰凉而鞕皆由阳气不营于四末最为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7a 页 WYG0781-0515a.png
  难治重者以小续命汤疏其风轻者以乌药顺气
  散调其气若肝木乘脾食少气弱者加味六君子
  汤治之内外交治而證自日瘥矣
小续命汤
 人参     麻黄
 川芎     黄芩
 芍药     甘草(炙/)
 防风     官桂(去皮/)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7b 页 WYG0781-0515b.png
 附子(泡去皮脐/) 杏仁(炒去皮尖/)
 汉防已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小续命汤治五鞕人参麻黄川芎共黄芩芍药草
  防风官桂附子防已杏
乌药顺气散
 麻黄     白芷
 川芎     桔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8a 页 WYG0781-0515c.png
 枳壳(炒/)    僵蚕(炒/)
 乌药     炮姜
 甘草(生/)    橘红
  引用葱白水煎服
 (方/歌)乌药顺气五鞕轻麻黄白芷合川芎桔梗枳壳僵
  蚕炒乌药炮姜草橘红
加味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8b 页 WYG0781-0515d.png
 炮姜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
 柴胡(醋炒/)   肉桂
  水煎服
 (方/歌)加味六君虚五鞕人参白术共炮姜陈半茯苓炙
  甘草升麻柴胡肉桂良
 五迟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9a 页 WYG0781-0516a.png
小儿禀来气血虚筋骨软弱步难移牙齿不生发疏薄
身坐不稳语言迟加味地黄为主治补中益气继相医
邪乘心气菖蒲好血虚发迟苣胜宜
 (注/)小儿五迟之證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
  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
  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
  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又足少阴为肾之经
  其华在发若少阴之血气不足即不能上荣于发
卷五十五目录 第 49b 页 WYG0781-0516b.png
  苣胜丹主之又有惊邪乘入心气至四五岁尚不
  能言者菖蒲丸主之
加味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一两/)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泽泻     牡丹皮(各五钱/)
 鹿茸(三钱/炙)   五加皮(五钱/)
 麝香(五分/)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0a 页 WYG0781-0516c.png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大儿每服二钱小
  儿一钱五分盐汤送下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苣胜丹
 当归(洗焙/)   生地黄
 白芍药(各一两/炒) 苣胜子(二两/碾)
 胡粉(三钱/碾)
  右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0b 页 WYG0781-0516d.png
  汤下
菖蒲丸
 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川芎     当归(酒洗/)
 乳香     朱砂(各一钱/水飞)
  右为细末炼白蜜为丸如黍米大食远用米汤送
  下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1a 页 WYG0781-0517a.png
 鹤膝风
小儿禀赋不充盈肌肉削瘦少峥嵘膝骨外露如鹤膝
多绿肾弱髓难生血脉不荣筋挛缩膝贮风涎时作疼
大防风汤宜先服地黄继进莫从容
 (注/)小儿鹤膝风多因禀赋不足血气不荣肌肉削瘦
  遂致骨节外露筋脉挛缩股渐细小而膝盖愈大
  要皆肾虚不能生精髓之故也须先服大防风汤
  继以补肾地黄丸治之庶气血充而證自愈矣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1b 页 WYG0781-0517b.png
大防风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熟地黄    当归身
 白芍药(炒/)   川芎
 黄耆(蜜炙/)   羌活
 防风     附子(制/)
 杜仲     牛膝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2a 页 WYG0781-0517c.png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大防风汤八珍耆羌防附子杜仲移荣筋更有川
  牛膝虚风鹤膝最相宜
补肾地黄丸(方见五软/)
 解颅
小儿解颅最堪怜先天有损脑髓乾面色㿠白形瘦弱
二目多白若愁烦补肾地黄丸堪服补阳扶元散为先
更有封囟散极效临时摊贴保安然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2b 页 WYG0781-0517d.png
 (注/)解颅者乃囟大骨缝不合也盖肾生髓脑为髓海
  肾气有亏脑髓不足亦如花木无根现證面色㿠
  白形体瘦弱目多白睛悲愁少笑治宜补养肾气
  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滋补其阴再以扶元散补
  养其气外用封囟散摊贴之则精血稍充或可转
  危为安也
补肾地黄丸
扶元散(俱见五软/)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3a 页 WYG0781-0518a.png
封囟散
 柏子仁    防风
 天南星(各四两/)
  右为细末每用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绯绢帛
  上看囟大小剪贴一日一换不得令乾时时以汤
  润动
 囟陷
小儿缘何囟下陷泻久脾亏虚弱见面目青黄四肢凉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3b 页 WYG0781-0518b.png
六脉沉缓神惨淡补中益气汤最宜固真汤进有奇验
外用乌附膏摊贴温中理脾功无限
 (注/)小儿藏府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泻痢久则脾气虚
  寒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成坑名曰囟陷现證面
  目青黄四肢逆冷六脉沉缓神气惨淡先以补中
  益气汤升提其气再以固真汤温补其脾外用乌
  附膏摊贴于陷处极效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4a 页 WYG0781-0518c.png
固真汤(方见慢脾风/)
乌附膏
 雄黄(二钱/)   川乌
 附子(各五钱/生)
  右为细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杵烂入前药末同
  煎作成膏每早空心贴陷处
 囟填
囟门肿起气上冲其间虚实要分明毛发憔悴频频汗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4b 页 WYG0781-0518d.png
胸高气促口唇红肝盛泻青丸最效里热连翘饮堪行
因表防风升麻剂鞕冷属阴用理中
 (注/)囟填者谓囟门肿起也盖因乳哺无度或寒或热
  乘于脾经致使藏府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肿
  突现證毛发憔悴频频出汗胸高气促口唇色红
  须分虚实治之肝气盛者泻青丸主之里热盛者
  大连翘饮主之因表者防风升麻汤主之坚鞕不
  热者属阴理中汤主之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5a 页 WYG0781-0519a.png
泻青丸(方见急惊风/)
大连翘饮
 柴胡     荆芥
 连翘(去心/)   木通
 滑石(水飞/)   栀子
 蝉退(去足翅/)  瞿麦
 当归(酒洗/)   赤芍药
 黄芩     甘草(生/)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5b 页 WYG0781-0519b.png
 防风
  水煎服
 (方/歌)连翘饮治热上冲柴胡荆芥翘木通滑石栀子蝉
  瞿麦归芍黄芩草防风
防风升麻汤
 麦冬(去心/)   木通
 甘草节    山栀
 升麻     防风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6a 页 WYG0781-0519c.png
  引用淡竹叶水煎服
 (方/歌)防风升麻汤囟填效非常麦冬木通草山栀升麻
  防
理中汤(方见不乳/)
 中恶
小儿神气未充实触恶何能自主持目闭面青惊闷乱
苏合皂角功效奇
 (注/)小儿神气未充一为邪恶所触何能主持自然神
卷五十五目录 第 56b 页 WYG0781-0519d.png
  魂离舍目闭面青闷乱不省人事内以苏合香丸
  除其邪外以皂角末开通其闭嚏出则气通而苏
  矣
苏合香丸(方见肛门内合/)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