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目录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a 页 WYG0780-07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一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目录
  桂枝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b 页 WYG0780-0781b.png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越婢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桂枝加附子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a 页 WYG0780-0782a.png
  芍药甘草附子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小建中汤
  炙甘草汤
  桂枝人参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b 页 WYG0780-0782b.png
  葛根黄芩黄连汤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猪苓汤
  五苓散
  茵蔯五苓散
  桂枝去芍加苓术汤
  十枣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a 页 WYG0780-0782c.png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b 页 WYG0780-0782d.png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一目录
卷三十一目录 第 7a 页 WYG0780-07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一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
桂枝汤
 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
 鸣乾呕等證及杂證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
 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7b 页 WYG0780-0783b.png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
  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
  必尽剂服已更歠稀粥一盏以助药力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
  汤主之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
  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
卷三十一目录 第 8a 页 WYG0780-0783c.png
  阴而益荣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
  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
  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荣里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
  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须姜枣
  之相得藉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荣并行
  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而精义在服后须
  臾歠热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
卷三十一目录 第 8b 页 WYG0780-0783d.png
  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
  也又妙在温服令一时许漐漐微似有汗是授人
  以微汗之法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人以
  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
  发汗调和荣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
  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
  證即是不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
  也若汗不出麻黄證也脉浮紧者麻黄脉也固不
卷三十一目录 第 9a 页 WYG0780-0784a.png
  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当用麻黄发汗如汗解
  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
  后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皆用此以解外何也盖
  此时表虽不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
  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證虽同麻黄而主治当
  属桂枝矣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
  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发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
  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
卷三十一目录 第 9b 页 WYG0780-0784b.png
  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
  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耆名黄耆建中
  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
  通治百病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0a 页 WYG0780-0784c.png
麻黄汤
 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
 恶风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用此发
 汗虽有是證若脉浮而弱汗自出或尺中脉微与迟
 者俱不可用风寒湿成痹肺经壅塞昏乱不语冷风
 哮吼最宜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0b 页 WYG0780-0784d.png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温覆取微汗不须
  歠粥一服汗出停后服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紧数无汗者皆表实也宜麻黄
  汤主之名曰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麻黄性温味
  辛而苦其用在迅升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其能在
  固表證属有馀故主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以桂
  枝制节之妙也杏仁之苦温佐麻黄逐邪而降逆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1a 页 WYG0780-0785a.png
  甘草之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行气
  于元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溱溱汗出在表
  之邪必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须歠
  粥而藉汗于榖也其不用姜枣者以生姜之性横
  散于肌碍麻黄之迅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
  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
  升矣然则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
  将用之若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1b 页 WYG0780-0785b.png
  一而不可再如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代之此方
  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庸工不知其
  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不峻也世谓麻
  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合桂枝汤名麻
  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连未尽之寒热去杏仁
  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
  阳热多寒少之寒热若阳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散太阴肺之邪若阴盛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2a 页 WYG0780-0785c.png
  于内而无汗者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
  散少阴肾家之寒金匮要略以此方去桂枝千金
  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用以治邪在太
  阴卒中暴厥口噤气绝下咽奏效而皆不温覆取
  汗是知麻黄汤之峻与不峻在温覆与不温覆此
  仲景用方之心法岂常人所能得而窥耶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3a 页 WYG0780-0786a.png
大青龙汤
 治太阳风寒两伤荣卫同病伤寒之脉而见中风之
 證中风之脉而见伤寒之證二證俱不出汗而烦躁
 者用此两解发汗虽有是證若脉微弱自汗出者不
 可服之服必亡阳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3b 页 WYG0780-0786b.png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汗汗出多者温
  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
  躁不得眠也
 (注/)何以知风寒两伤荣卫同病以伤寒之脉而见中
  风之證中风之脉而见伤寒之證也名大青龙汤
  者取龙兴云雨之义也治风不外乎桂枝治寒不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4a 页 WYG0780-0786c.png
  外乎麻黄合桂枝麻黄二汤以成剂故为兼风寒
  中伤者主之也二證俱无汗故减芍药不欲其收
  也二證俱烦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热也设无烦躁
  则又当从事于麻黄桂枝各半汤也仲景于表剂
  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證之发热热全在
  表大青龙證之烦躁兼肌里矣初病太阳即用石
  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热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
  是预保阳明存津液之先着也粗工疑而畏之当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4b 页 WYG0780-0786d.png
  用不用必致热结阳明斑黄狂冒纷然变出矣观
  此则可知石膏乃中风伤寒之要药得麻桂而有
  青龙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号也服后取微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得汗停其后服盖戒人
  即当汗之證亦不可过汗也所以仲景桂枝汤中
  不用麻黄者是欲其不大发汗也麻黄汤中用桂
  枝者恐其过汗无制也若不慎守其法汗多亡阳
  变生诸逆表遂空虚而不任风阴盛格阳而更烦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5a 页 WYG0780-0787a.png
  躁不得眠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6a 页 WYG0780-0787c.png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欬或渴或
 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及杂病肤胀水
 肿證用此发汗而利水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炙)
 乾姜(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6b 页 WYG0780-0787d.png
  右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
 (按/)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此必传写之讹盖本草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7a 页 WYG0780-0788a.png
  荛花即芫花类也用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令
  人下行数十次岂有治停饮之微利而用鸡子大
  之荛花者乎当改加茯苓四两
 (注/)太阳停饮有二一中风表虚有汗五苓散證也一
  伤寒表实无汗小青龙汤證也表实无汗故合麻
  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泥也去杏仁者
  以其无喘也有喘者加之去生姜者以有乾姜也
  若呕者仍用佐乾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俱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7b 页 WYG0780-0788b.png
  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
  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
  燥以生津也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
  麻黄远表以就里也加附子以去噎散寒则噎可
  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少腹满可除矣此方与
  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而为肤胀水肿宜发汗
  外解者无不随手而消越婢治有热者故方中君
  以石膏以散阳水也小青龙治有寒者故方中佐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8a 页 WYG0780-0788c.png
  以姜桂以消阴水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9a 页 WYG0780-0789a.png
葛根汤
 治太阳阳明两经合病头项强痛背亦牵强脉浮无
 汗恶风者及表不解下利而呕者并宜服此发汗
 葛根(四两/)   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
卷三十一目录 第 19b 页 WYG0780-0789b.png
  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
  馀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注/)是方也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麻黄佐桂枝发太
  阳荣卫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阳明肌表之邪不曰
  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
  阳明以呕利属阳明多也二阳表急非温服覆而
  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呕或利里已失和虽歠粥
  而胃亦不能输精于皮毛故不须歠粥也柯琴曰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0a 页 WYG0780-0789c.png
  此證身不疼腰不疼骨节不疼不恶寒是骨不受
  寒矣头项强痛下连于背牵动不宁是筋伤于风
  矣不喘不烦躁不乾呕是里不病无汗恶风病只
  在表若表病而兼下利则是表实里虚矣比麻黄
  青龙二證较轻然项强连背拘强更甚于项强无
  汗不失为表但脉浮不紧故不从乎麻黄而于桂
  枝方加麻黄倍葛根以去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盖
  葛根为阳明主药凡太阳有阳明者则佐入太阳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0b 页 WYG0780-0789d.png
  药中凡少阳有阳明者则佐入少阳药中无不可
  也李杲定为阳明经药张洁古云未入阳明者不
  可便服岂二人未读仲景书乎要知葛根桂枝俱
  是解肌和里之药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俱可
  用与麻黄之专于发表者不同也
  金匮治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
  得语欲作刚痉
 (集/注)喻昌曰伤寒项背𠘧𠘧无汗恶风者用葛根汤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1a 页 WYG0780-0790a.png
  證亦用之者以其邪在太阳阳明两经之界两经
  之热并于胸中必伤肺金清肃之气故水道不行
  小便少津液不布而无汗阳明之筋内结胃口外
  行胸中过人迎环口热并阳明斯筋脉牵引口噤
  不得语然刚痉无汗必从汗解况湿邪内郁必以
  汗出如故而止故用此汤合解两经之湿热与风
  寒之表法无害其同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2a 页 WYG0780-0790c.png
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
 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
 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
 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
 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生姜(一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2b 页 WYG0780-0790d.png
 甘草(一两/炙)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疟状之寒热热多寒少
  者其人不呕小便清白此里和不受邪虽为欲自
  愈然必审其如疟状寒热一日二三度轻轻而发
  诊其脉微而且缓则知邪衰正复表里将和始为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3a 页 WYG0780-0791a.png
  欲愈也若脉微不缓正未复也更恶寒者邪未衰
  也虽不能自愈但已为前之汗吐下虚其表里故
  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脉微恶寒表里俱虚面
  色当白今色反赤是犹有表邪怫郁不能得小汗
  出宣发阳气故面赤身痒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
  各半汤小小汗之以和荣卫自可愈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4a 页 WYG0780-0791c.png
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
 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甘草(一两/二铢)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生姜(一两/六铢)
 大枣(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4b 页 WYG0780-0791d.png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注/)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不解若烦渴者则表邪
  已入阳明白虎汤證也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则
  为表邪仍在太阳故与桂枝汤如前法也若脉不
  洪大壮热亦减惟寒热如疟日再发者虽属轻邪
  然终为微寒所持非汗出必不解也宜桂枝二麻
  黄一汤小发荣卫之汗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者
  盖因已大汗出不欲其发荣卫汗欲其和荣卫汗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5a 页 WYG0780-0792a.png
  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6a 页 WYG0780-0792c.png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
 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三/铢炙)  石膏(二十/四铢)
 麻黄(十六/铢)   大枣(五枚/擘)
 生姜(一两六/铢切)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6b 页 WYG0780-0792d.png
  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方当裁为越
  婢汤桂枝汤各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
  一汤
 (注/)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
  虽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
  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
  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
  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7a 页 WYG0780-0793a.png
  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微汗
  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非若大青龙以石膏佐麻
  黄而为发汗驱热之重剂也桂枝二麻黄一汤治
  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而无热多寒少故
  不用石膏之凉也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如疟状热
  多寒少而不用石膏更倍麻黄者以其面有怫郁
  热色身有皮肤作痒是知热不向里而向表令得
  小汗以顺其势故亦不用石膏之凉里也桂枝二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7b 页 WYG0780-0793b.png
  越婢一汤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而用石膏者以
  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
  和荣卫非发荣卫也今人一见麻桂不问轻重亦
  不问温覆不温覆取汗不取汗总不敢用皆因未
  䆒仲景之旨麻桂祗是荣卫之药若重剂温覆取
  汗则为发荣卫之药轻剂不温覆取汗则为和荣
  卫之药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8a 页 WYG0780-0793c.png
越婢汤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者又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
 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
 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觔/)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擘)
  甘草(一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8b 页 WYG0780-0793d.png
  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
 (集/注)喻昌曰越婢汤者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大率
  取其通调荣卫麻黄石膏二物一甘热一甘寒合
  而用之脾偏于阴则和以甘热胃偏于阳则和以
  甘寒乃至风热之阳水寒之阴凡不和于中土者
  悉得用之何也中土不和则水谷不化其精悍之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9a 页 WYG0780-0794a.png
  气以实荣卫荣卫虚则或寒或热之气皆得壅塞
  其隧道而不通于表里所以在表之风水用之而
  在里之水兼渴而小便自利者咸必用之无非欲
  其不害中土耳不害中土自足消患于方萌矣
  良
曰五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故
  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成不惟火生而
  已于是四方有水寒之阴即应于脾风热之阳即
  应于胃饮食五味之寒热凡入于脾胃者亦然一
卷三十一目录 第 29b 页 WYG0780-0794b.png
  有相干则脾气不和胃气不清而水谷不化其精
  微以行荣卫以实阴阳也甘者土之本味所以脾
  气不和和以甘热胃气不清清以甘寒麻黄之甘
  热走手足太阴经连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祛阴
  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行
  气于三阳以祛风热之邪既用其味甘以入土用
  其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善走以发越脾气更以
  甘草和中缓急二药相协而成功大枣之甘补脾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0a 页 WYG0780-0794c.png
  中之血生姜之辛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故加
  附子以益阳风水者则加术以散皮肤间风水气
  发谷精以宣荣卫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
  越婢之名不亦宜乎
 (按/)喻昌所论明析赵良之说能细剖其理开悟后学
  故两录之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1a 页 WYG0780-0795a.png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温热内发表里俱热头痛身疼不恶寒反恶热无
 汗而喘大烦大渴脉阴阳俱浮者用此发汗而清火
 若脉浮弱沉紧沉细恶寒自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觔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1b 页 WYG0780-0795b.png
 (集/注)柯琴曰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
  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召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
  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
  米以存胃中之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
  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须粳米其意重在存阴不必
  虑其亡阳也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黄
  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
  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2a 页 WYG0780-0795c.png
  矣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3a 页 WYG0780-0796a.png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證者
 麻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药煮
  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證病发于阴应有表寒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3b 页 WYG0780-0796b.png
  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
  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
  有太阳之證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
  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
  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
  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
  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
  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4a 页 WYG0780-0796c.png
  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
  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
  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
  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
  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5a 页 WYG0780-0797a.png
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此方主之
 桂枝汤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法同不须歠粥
 (集/注)柯琴曰发汗太过阳无所止息而汗出不止矣汗
  多亡阳元府不闭风乘虚入故复恶风津液外泄
  不能润下故小便难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者柔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5b 页 WYG0780-0797b.png
  则养筋开阖不得风寒从之故筋急而屈伸不利
  也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
  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
  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而从化变
  病则异服桂枝麻黄后大汗出而大烦渴是阳陷
  于里急当救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枝麻黄
  汤大汗出遂漏不止是阳亡于外急当救阳故用
  桂枝加附子汤要知发汗之剂用桂枝不当则阳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6a 页 WYG0780-0797c.png
  陷于里者多用麻黄不当则阳亡于外者多因桂
  枝汤有芍药而无麻黄故虽汗大出而元府尚能
  自闭多不致亡阳于外耳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7a 页 WYG0780-0798a.png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解又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
  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之病本由少
  阴之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也今恶寒反见于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7b 页 WYG0780-0798b.png
  发汗病解后是寒邪已从汗解太阳阳虚不能卫
  外而为阴之使也则阳亡之兆已见于此若仍以
  桂枝汤攻表非以扶阳反以亡阳也故以芍药收
  少阴之精气甘草缓阴邪之上行附子补坎宫之
  少火但使肾中元阳得位在表之虚阳恶寒自解
  耳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8a 页 WYG0780-0798c.png
桂枝甘草汤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集/注)柯琴曰汗出多则心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冒
  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状望
  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荣分药得麻黄则令荣气
  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荣气而止汗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8b 页 WYG0780-0798d.png
  从酸也得甘草则补中气而养血从甘也故此方
  以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阳气生心液甘
  温相得斯气血和而悸自平不须附子者以汗虽
  多而未至于阳亡不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
  阴敛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9a 页 WYG0780-0799a.png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夲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
 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馀依桂
 枝汤法
桂枝加大黄汤方
 即桂枝加芍药汤方内更加大黄一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39b 页 WYG0780-0799b.png
 (集/注)柯琴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證然位同而职
  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之出不利故满而时
  痛阳明主内阳明病则腐秽燥而不行故大实而
  痛大实痛是阳明病不是太阴病仲景因表證未
  解阳邪已陷入于太阴故倍芍药以益脾调中而
  除腹满时痛此用阴和阳法也若表邪未解而阳
  邪陷入于阳明则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
  实痛此双解表里法也凡妄下必伤胃气胃气虚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0a 页 WYG0780-0799c.png
  则阳邪袭阴故转属太阴胃液涸则两阳相搏故
  转属阳明属太阴则腹满时痛而不实阴道虚也
  属阳明则腹满大实而痛阳道实也满而时痛是
  下利之兆大实而痛是燥屎之徵故倍加芍药小
  变建中之剂少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1a 页 WYG0780-0800a.png
小建中汤
 治伤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烦或腹中急痛而脉阳涩
 阴弦者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
 胶饴(一觔/)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火
  消解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1b 页 WYG0780-0800b.png
 (注/)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名曰小建中谓
  小小建立中气以中虽已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
  也故以桂枝汤仍和荣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
  州而不歠稀粥温服令汗盖其意重在中虚而不
  在伤寒之表也中虚建立荣卫自和津液可生汗
  出乃解烦悸可除矣伤寒浮得脉涩荣卫不足也
  沉得脉弦木入土中也荣卫不足则表虚木入土
  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2a 页 WYG0780-0800c.png
  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3a 页 WYG0780-0801a.png
炙甘草汤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又治肺痿咳吐多心中
 嗢嗢液液者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子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一两/)   阿胶(二两/)
 生地黄(一觔/)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3b 页 WYG0780-0801b.png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
  滓内胶烊消尽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柯琴曰仲景于脉弱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
  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用地
  黄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抑阴无骤
  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
  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也地黄麦冬味
  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莠之品必得人参桂枝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4a 页 WYG0780-0801c.png
  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卫荣阿胶补血酸枣安
  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
  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祗取三
  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
  黄麦冬得酒最良此證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
  仁可也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5a 页 WYG0780-0802a.png
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
 太阳外證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表
 里不解脉微弱心下痞鞕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
 證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其脉促喘而汗出者葛根黄
 连黄芩汤主之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乾姜(三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5b 页 WYG0780-0802b.png
  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三升日再服
  夜一服
 葛根(半觔/)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二升分温再
  服
 (集/注)柯琴曰外热不除是表不解下利不止是里不解
  病因则同一以微弱之脉而心下痞鞕是脉不足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6a 页 WYG0780-0802c.png
  而證有馀一以脉促而喘反汗自出是脉有馀而
  證不足表里虚实当从脉而辨證矣弱脉见于数
  下后则痞鞕为虚故用理中之辛甘温补止利消
  痞鞕又加桂枝以解表先煮四味后内桂枝和中
  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是于两解中寓权宜法也
  桂枝證脉本缓误下后而反促阳气重可知邪束
  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是暴注
  下迫属于热也故君气清质轻之葛根以解肌而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6b 页 WYG0780-0802d.png
  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
  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后内诸药解肌之力缓而清
  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又曰上条脉
  證是阳虚虽协热于外而里则虚寒下条脉證是
  阳盛虽下利不止而表里俱实同一协热利同是
  表里不解而寒热虚实攻补不同前方理中加桂
  枝而冠桂枝于人参之上后方泻心加葛根而冠
  葛根于芩连之首不名理中泻心者总为表未解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7a 页 WYG0780-0803a.png
  故耳补中亦能解表凉中亦能散表补中亦能散
  痞凉中亦能止利仲景制两解方神化如此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8a 页 WYG0780-0803c.png
白虎汤
 治阳明證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
 热
 石膏(一觔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
  三服
 (集/注)柯琴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8b 页 WYG0780-0803d.png
  越故热汗自出热烁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
  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
  肉虽有大热而未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
  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
  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
  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于中
  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
  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皆得留连于味也得
卷三十一目录 第 49a 页 WYG0780-0804a.png
  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
  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
  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矣
  更加人参以补中益气而生津协和甘草粳米之
  补承制石膏知母之寒泻火而土不伤乃操万全
  之术者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0a 页 WYG0780-0804c.png
白虎加人参汤
 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暍是也
 石膏(一觔/)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集/注)赵良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
  寒身热而渴者中暍也其證相似独以渴不渴为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0b 页 WYG0780-0804d.png
  辨然伤寒中风皆有背微恶寒与时时恶风而渴
  者亦以白虎人参汤治之盖为火烁肺金肺主气
  者也肺伤则卫气虚卫虚则表不足由是汗出身
  热恶寒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膈消则渴
  皆相火伤肺所致可知其要在救肺也石膏能治
  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
  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人参生津益所伤
  之气而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为佐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1a 页 WYG0780-0805a.png
猪苓汤
 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
 欬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
  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1b 页 WYG0780-0805b.png
 (集/注)赵羽皇曰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
  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表虚最
  忌亡阳而里热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
  胃家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
  即小水亦忌下通盖阴虚过于渗利则津液反致
  耗竭方中阿胶质膏养阴而滋燥滑石性滑去热
  而利水佐以二苓之渗泻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
  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是利水而不伤阴之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2a 页 WYG0780-0805c.png
  善剂也故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
  故加桂以温之是煖肾以行水也阳明少阴之用
  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
  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
  者知之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3a 页 WYG0780-0806a.png
五苓散附茵蔯五苓散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
 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證渴欲饮水
 水入则吐者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
 桂(半两/)
  右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服煖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3b 页 WYG0780-0806b.png
  水汗出愈
 (注/)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
  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水入则消夫膀
  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若水盛
  则水壅不化而水蓄于上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
  便不利也若热盛则水为热耗而水消于上膀胱
  之津液告竭致小便不利也水入吐者是水盛于
  热也水入消者是热盛于水也二證皆小便不利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4a 页 WYG0780-0806c.png
  故均得而主之然小便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
  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
  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
  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
  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滋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
  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
  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
  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4b 页 WYG0780-0806d.png
  也若发热表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煖水令
  汗出愈是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
  解停水发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专在
  助气化以生津加茵蔯名茵蔯五苓散治湿热发
  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5a 页 WYG0780-0807a.png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
 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三两馀依桂
 枝汤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注/)服桂枝汤已汗也或下之已下也今仍有头项强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5b 页 WYG0780-0807b.png
  痛翕翕发热无汗之表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停
  饮之里无汗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当用小青龙汗
  之今无汗表不解有水气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而不用小青龙者以其已经汗下表里俱虚也故
  仍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
  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馀依桂
  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
  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6a 页 WYG0780-0807c.png
  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
  枣佐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桂苓甘术汤不用生
  姜大枣而加茯苓其意专在利水扶阳次之故倍
  加茯苓君桂枝于利水中扶阳也故方后不曰依
  服桂枝汤方也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7a 页 WYG0780-0808a.png
十枣汤
 治太阳中风表解漐漐汗出而不恶寒里有水气小
 便不利呕逆短气心下至胁痞满鞕痛者此治水之
 急方也
 大枣(十枚/擘)   甘遂
 大戟     芫花(熬各/等分)
  右三味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
  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一钱羸人服半钱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7b 页 WYG0780-0808b.png
  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再服加半钱得
  快下后糜粥自养
 (集/注)柯琴曰仲景治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
  凡水气为患或喘或欬或悸或噎或吐或利病在
  一处而止此则水邪留结于中心腹胁下痞满鞕
  痛三焦升降之气阻隔难通此时表邪已罢非汗
  散之法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
  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手待毙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8a 页 WYG0780-0808c.png
  矣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
  并举而用之气味相济相须故可夹攻水邪之巢
  穴决其渎而大下之一举而患可平也然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以毒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
  甘缓之品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然
  此药最毒参术所不能君甘草又与之相反故选
  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顾其脾胃一以缓
  其峻毒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一以使榖气内充一
卷三十一目录 第 58b 页 WYG0780-0808d.png
  以使邪不复作此仲景用毒攻病之法尽美又尽
  善也昧者惑于甘能中满之说而不敢用岂知承
  制之理乎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