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目录 第 1a 页 WYG0780-03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温病篇(方无/)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温病篇(方无/)
卷十二目录 第 1b 页 WYG0780-0317b.png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目录
卷十二目录 第 3a 页 WYG0780-03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温病脉證并治篇
内经言热病皆伤寒之类也非谓类乎伤寒乃谓
与伤寒同乎一类之病也盖伤寒因伤时令之寒
而得名也温病热病亦随时而易其名耳经曰冬
伤于寒则为病热此即时而病者也经曰冬伤于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温病脉證并治篇
内经言热病皆伤寒之类也非谓类乎伤寒乃谓
与伤寒同乎一类之病也盖伤寒因伤时令之寒
而得名也温病热病亦随时而易其名耳经曰冬
伤于寒则为病热此即时而病者也经曰冬伤于
卷十二目录 第 3b 页 WYG0780-0318b.png
寒春必病温此过时而病者也经曰凡病伤寒而
成温者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暑即热之
谓也此随时而病者也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
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轩岐仲
景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经又云藏于精者
春不病温此明过时不病之原也经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此明过时必病之故也于此可知伤寒
为病不在精之藏与不藏而但有触犯即得为病
成温者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暑即热之
谓也此随时而病者也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
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轩岐仲
景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经又云藏于精者
春不病温此明过时不病之原也经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此明过时必病之故也于此可知伤寒
为病不在精之藏与不藏而但有触犯即得为病
卷十二目录 第 4a 页 WYG0780-0318c.png
非若温病热病藏精则不病不藏精则必病也但
能藏精者纵偶感于邪或温或暑其病自轻不藏
精者虽微感其邪或温或暑其病必重差为稍异
耳若专以冬不藏精毫无外感为少阴本病热从
内生则悖仲景温病之旨矣仲景论中但言太阳
初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辨其非伤寒非
谓太阳之寒不由表入竟从少阴之热内生为病
也经又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是明指温病之
能藏精者纵偶感于邪或温或暑其病自轻不藏
精者虽微感其邪或温或暑其病必重差为稍异
耳若专以冬不藏精毫无外感为少阴本病热从
内生则悖仲景温病之旨矣仲景论中但言太阳
初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辨其非伤寒非
谓太阳之寒不由表入竟从少阴之热内生为病
也经又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是明指温病之
卷十二目录 第 4b 页 WYG0780-0318d.png
发因感春风辄动内热而始发所以阴阳脉俱浮
也盖以温病风温与热病论互发其义但热病一
论经已昭然若复立论未免赘疣非仲景详于伤
寒而略于温證也今将伏气温病风温合为一篇
其温热治法同于六经读者再细玩素问热病论
及刺热评热诸论与是论互相参考自有得焉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
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
也盖以温病风温与热病论互发其义但热病一
论经已昭然若复立论未免赘疣非仲景详于伤
寒而略于温證也今将伏气温病风温合为一篇
其温热治法同于六经读者再细玩素问热病论
及刺热评热诸论与是论互相参考自有得焉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
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
卷十二目录 第 5a 页 WYG0780-0319a.png
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注/)四时令气正气也非时之气邪气也正气之中人
也浅感之甚者即病微者藏在肌肤不即为病壮
实之人可以自己邪气之中人也深感之虽微亦
即为病甚则直入于藏不能自己虚者死焉此篇
所谓伏气之病即四时令气正病非四时不正之
邪与非常异气之疫邪也所为伏气者如感冬令
之风寒其重者伤于荣卫即时而发者名为中风
(注/)四时令气正气也非时之气邪气也正气之中人
也浅感之甚者即病微者藏在肌肤不即为病壮
实之人可以自己邪气之中人也深感之虽微亦
即为病甚则直入于藏不能自己虚者死焉此篇
所谓伏气之病即四时令气正病非四时不正之
邪与非常异气之疫邪也所为伏气者如感冬令
之风寒其重者伤于荣卫即时而发者名为中风
卷十二目录 第 5b 页 WYG0780-0319b.png
伤寒是也其感之轻者伏藏于肌肤过时而发名
为温病是也故时气伏气之为病二者不可不辨
焉春三月名曰发陈是伏气欲发之月也假令旧
有伏气之人乘冬不藏精之隙而病者当须以脉
识之今月之内初病伤寒温病者脉若微弱是少
阴脉也若喉中痛是少阴證也然其痛必缓非若
外感时气之喉痹肿伤暴痛也今既云实咽中痛
而脉又微弱故知为少阴伏气内发之阴火也虽
为温病是也故时气伏气之为病二者不可不辨
焉春三月名曰发陈是伏气欲发之月也假令旧
有伏气之人乘冬不藏精之隙而病者当须以脉
识之今月之内初病伤寒温病者脉若微弱是少
阴脉也若喉中痛是少阴證也然其痛必缓非若
外感时气之喉痹肿伤暴痛也今既云实咽中痛
而脉又微弱故知为少阴伏气内发之阴火也虽
卷十二目录 第 6a 页 WYG0780-0319c.png
尔咽痛恐复欲下利不可以时气外感阳火之喉
痹治之也
(集/注)张锡驹曰此条言伏气之病由内而出非若时行
卒病由外而至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
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
痹治之也
(集/注)张锡驹曰此条言伏气之病由内而出非若时行
卒病由外而至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
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
卷十二目录 第 6b 页 WYG0780-0319d.png
引日再逆促命期
(注/)发热不渴恶寒者太阳證也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阳明證也今太阳病始得之不俟寒邪变热转属
阳明而即热渴不恶寒者知非太阳伤寒乃太阳
温病也由于膏粱之人冬不藏精辛苦之人冬伤
于寒内阴已亏外阳被郁周身经络早成温化所
以至春一遇外邪即从内应感寒邪者则无汗名
曰温病当以河间法用水解散审其表里以解之
(注/)发热不渴恶寒者太阳證也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阳明證也今太阳病始得之不俟寒邪变热转属
阳明而即热渴不恶寒者知非太阳伤寒乃太阳
温病也由于膏粱之人冬不藏精辛苦之人冬伤
于寒内阴已亏外阳被郁周身经络早成温化所
以至春一遇外邪即从内应感寒邪者则无汗名
曰温病当以河间法用水解散审其表里以解之
卷十二目录 第 7a 页 WYG0780-0320a.png
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风通圣之合剂也感风
邪者则有汗名曰风温当以水解散减麻黄加桂
枝倍石膏令微似汗以和之若大发其汗则益助
蕴热必令身热如火灼也盖风温为病乃风邪外
盛于表故阴阳六脉俱浮热邪内壅于胸故多眠
睡鼻息鼾也风邪伤卫表气不固故自汗出壮热
伤气故身重倦声微语难出也若被下者则愈夺
阴液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太阳府气将绝故
邪者则有汗名曰风温当以水解散减麻黄加桂
枝倍石膏令微似汗以和之若大发其汗则益助
蕴热必令身热如火灼也盖风温为病乃风邪外
盛于表故阴阳六脉俱浮热邪内壅于胸故多眠
睡鼻息鼾也风邪伤卫表气不固故自汗出壮热
伤气故身重倦声微语难出也若被下者则愈夺
阴液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太阳府气将绝故
卷十二目录 第 7b 页 WYG0780-0320b.png
目直视也少阴藏气不固故遗失溲也若被火者
则以火益火而阳气熏灼将欲发黄故微发黄也
剧者热极生风故如惊痫时瘈疭也微黄病深色
渐加黑故若火熏之也温病热病不恶寒者表热
也口渴引饮者里热也表热无寒故不宜汗里热
无实故不宜下表里俱热尤不宜火曰一逆者若
汗若下若火也再逆者汗而复下下而复火也一
逆已令阴竭尚可延引时日再逆则阴立亡故曰
则以火益火而阳气熏灼将欲发黄故微发黄也
剧者热极生风故如惊痫时瘈疭也微黄病深色
渐加黑故若火熏之也温病热病不恶寒者表热
也口渴引饮者里热也表热无寒故不宜汗里热
无实故不宜下表里俱热尤不宜火曰一逆者若
汗若下若火也再逆者汗而复下下而复火也一
逆已令阴竭尚可延引时日再逆则阴立亡故曰
卷十二目录 第 8a 页 WYG0780-0320c.png
促命期也伤寒者伤冬月之正寒也温病热病者
伤三时之暴寒也非时暴寒乃异气也以其兼令
气而为病也故春兼风温即以风温名之夏兼暑
热即以暑热名之世人通名曰伤寒又名曰时气
医工见其传变六经表里情状皆同故同乎一治
也其温病热病无汗者宜大青龙汤时无汗时有
汗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有汗者宜桂枝合白虎
汤内热者防风通圣散表实者倍麻黄里实者倍
伤三时之暴寒也非时暴寒乃异气也以其兼令
气而为病也故春兼风温即以风温名之夏兼暑
热即以暑热名之世人通名曰伤寒又名曰时气
医工见其传变六经表里情状皆同故同乎一治
也其温病热病无汗者宜大青龙汤时无汗时有
汗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有汗者宜桂枝合白虎
汤内热者防风通圣散表实者倍麻黄里实者倍
卷十二目录 第 8b 页 WYG0780-0320d.png
大黄量其病之轻重药之多少而解之三日之前
未有不愈者其有外感邪重内早伤阴已经汗下
而不愈者则当审其表里随其传变所见之證治
之可也此法惟西北二方四时皆可行之无不随
手取效若江淮间地偏煖处冬月初春乃可用之
若春末秋前即脉證允合当用麻桂青龙等汤者
亦必轻而减之随證消息适可即止慎不可过过
则反致变逆经所谓同病异治者此之谓也
未有不愈者其有外感邪重内早伤阴已经汗下
而不愈者则当审其表里随其传变所见之證治
之可也此法惟西北二方四时皆可行之无不随
手取效若江淮间地偏煖处冬月初春乃可用之
若春末秋前即脉證允合当用麻桂青龙等汤者
亦必轻而减之随證消息适可即止慎不可过过
则反致变逆经所谓同病异治者此之谓也
卷十二目录 第 9a 页 WYG0780-0321a.png
(集/注)程知曰温病热自内出故发热而渴不恶寒风温
内外交热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诸證有轻重
死生之分医者当以有汗无汗为辨别之大要亦
即以可汗不可汗为救治之微权又曰仲景之青
龙白虎神矣得此意而推广之可以应用于不穷
盖温病宜于发散中重加清凉风温不可于清凉
中重加发散也
程应旄曰太阳初得之一日即发热而渴不恶寒
内外交热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诸證有轻重
死生之分医者当以有汗无汗为辨别之大要亦
即以可汗不可汗为救治之微权又曰仲景之青
龙白虎神矣得此意而推广之可以应用于不穷
盖温病宜于发散中重加清凉风温不可于清凉
中重加发散也
程应旄曰太阳初得之一日即发热而渴不恶寒
卷十二目录 第 9b 页 WYG0780-0321b.png
者因邪气早已内蓄其外感于太阳特其发端耳
其内蓄之热固非一朝一夕矣盖自冬不藏精而
伤于寒时肾阴已亏一交春阳发动即病未发而
周身经络已莫非阳盛阴虚之气所布濩所云至
春发为温病者盖自其胚胎受之也
音切
鼾(音旱/)痫(音閒/)瘈(音炽/)疭(音踪/)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
其内蓄之热固非一朝一夕矣盖自冬不藏精而
伤于寒时肾阴已亏一交春阳发动即病未发而
周身经络已莫非阳盛阴虚之气所布濩所云至
春发为温病者盖自其胚胎受之也
音切
鼾(音旱/)痫(音閒/)瘈(音炽/)疭(音踪/)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