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WYG0154-04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三   宋 程公说 撰
  书二十五
职官书第三
 宋
  宋殷后天子之事守礼秩加于诸侯文八年经书
  宋司马宋司城亦以天子之后得自命官也成王
  命微子统承先王修其礼物由是言之宋之制当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WYG0154-0466b.png
  本之殷然诸侯亦不可尽备天子之制殷制见于
  书传无闻焉惟曲礼载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
  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
  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天子之
  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
  制六材五官致贡曰享五官之长曰伯郑氏注此
  盖殷时制也孔颖达曰殷以大宰为一卿以象天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WYG0154-0466c.png
  时司徒以下五卿法地事但大宰既尊故先列大
  宰而𨽻属大宰之官既法于天故同受大名六卿
  外复别立六府者藏物之处使各主其所掌职也
  立此六工典制六府之材物五官致贡不言大宰
  以大宰总领群职尔此殷制可考之大凡也宋官
  制较之于旧则有异其详列下方
孤卿
  僖九年传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WYG0154-0466d.png
  师以听政于是宋治宋始盖以左师为政其后有
  左右二师襄九年传二师令四乡正敬享颖达曰
  宋国之法二师分掌其方左右各掌二乡按周礼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此王制也孤贰公上公之国
  则孤一人宋上公而有左右二师是为二孤仿公
  孤之名非古也故颖达曰宋国之法讥其更变之
  失而违王制耳(文七年传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书曰宋人杀其大)
  (夫孔颖达曰此二子亦卿官也下云六卿和公室/六卿之外有此二子盖是孤卿之官宋上公礼得)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WYG0154-0467a.png
  (有孤尝考左右师/则孔义于此为差)
右师
  右师之职于六卿中为贵故华元曰我为右师君
  臣之训师所司也(成十/五年)襄九年宋灾华阅为右师
  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孔颖达曰百
  司府藏属左右二师故右官庀其司而左亦如之
  是府库之物二师总令群官所主宋僣立二孤在
  六卿之上而右师又孤卿之尊者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WYG0154-0467b.png
左师
  左师之职亚于右师僖九年公子目夷为左师以
  听政宋始以左师为政卿其后有左右二师则右
  师为之长僣也
六卿
  殷制六卿大宰象天时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法地事宋六卿之次则曰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
  城司寇其不合者有四右师左师命名特异一也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WYG0154-0467c.png
  大宰列六卿之外二也司徒次司马之后三也司
  士之名无闻焉四也然所为戾者多矣
司马
  文八年经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司马主甲兵亦曰
  司武襄六年传华弱为司马平公曰司武而梏于
  朝难以胜矣谓其主兵也哀十四年传司马请瑞
  兵虽掌于司马必请瑞而后发尚古制云
司徒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WYG0154-0467d.png
  司徒主徒役襄九年传宋灾司徒华臣具正徒杜
  预注正徒役徒司徒所主按周礼大司徒掌徒庶
  之政令小司徒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凡国之大
  事致民孔颖达曰如是年司里所使遂正所纳皆
  是临时调民而役之若今之夫役也司徒所具正
  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
司城
  文八年经宋司城来奔司城本司空主营垒以武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WYG0154-0468a.png
  公名废为司城十六年传夫人将使昭公田孟诸
  而杀之使谓司城去公六卿皆卿官而独使司城
  者以司城与司马相属其掌营垒则兵亦兼之矣
  周礼司空乡师大役则帅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
  辟田猎徒役亦不尽役谓若一次起发几人司城
  必书其人已用几日至用之后则不再起是其职
  也
司寇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WYG0154-0468b.png
  司寇掌刑罚襄九年传使乐遄庀刑器亦如之杜
  预注乐遄司寇刑器刑书
    卿官非一
大司马 少司马 大司寇 少司寇
  僖二十二年传曰大司马固谏又曰司马鱼固为
  大司马则鱼为小司马矣成十五年向为人为大
  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凡此皆具官也(大司马大司/寇为天子之)
  (官宋不/当有)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WYG0154-0468c.png
大宰 少宰
  桓二年传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于时宋其二
  卿为政欤至成十五年传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
  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
  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则为七卿矣而复有
  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孔颖达曰少司寇二宰
  等六卿外亦是卿官如鲁三卿外别有公孙婴齐
  臧孙许但非如六卿世掌国政则宋卿数踰殷制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WYG0154-0468d.png
  之旧矣(亦如晋三军将佐皆世/卿外有散位从卿者)
大宰所掌
  襄九年传宋灾使大宰西锄吾庀府守杜预注府
  六官之典按殷制天子建天官先六大而大宰居
  其一又天子之六府典司六职此言大宰盖天官
  之一而府守则六府之职也若如杜言谓为六官
  之典是与府守异矣孔颖达曰杜以府为六官之
  典当是六官之典其事载于书故使具其守刘炫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WYG0154-0469a.png
  以府守为府库守藏今知不然者以百司府藏已
  属左右二师曲礼言五官致贡曰享不及大宰则
  以大宰总摄群职故也虽二师各庀其司而大宰
  总庀府守(商书伊训百官总已以听冢宰盖伊尹/也冢犹大也说命曰惟说命总百官孔)
  (安国注冢宰之任则傅说相高宗也宋上公修先/王礼物大宰名与冢宰同然据传乃在六卿外非)
  (商制之/旧矣)

  文十四年传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杜预注萧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WYG0154-0469b.png
  宋附庸仕附庸还升为卿孔颖达曰高哀仕于萧
  国遂被拔擢升为宋卿是时公子成为右师公孙
  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矔为司徒荡意诸为司
  城华御事为司寇高哀为卿在六卿之外宋卿盖
  非一矣
司城为政卿
  襄九年传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杜预注乐喜
  子罕也为政卿知将有火灾素戒为备火之政按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WYG0154-0469c.png
  宋六卿右师为尊司城位居五非政卿也今言司
  城为政卿杜预注以为专为救火之政而已然从
  此以后历检传文郑人请贼宋人献玉抶筑台之
  讴削向戌之赏子罕所为皆是政卿之任则子罕
  以司城为政卿不特救火之政也孔颖达云宋以
  华阅是华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阅继其父耳子
  罕贤知故特使为政齐任管夷吾鲁任叔孙婼皆
  位卑而执国政子罕以司城为政其类此欤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WYG0154-0469d.png
右左官属
  襄九年传华阅为右师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
  左亦如之杜预注使具其官属盖百官有司之分
  属于右师左师者
大尹
  哀二十六年传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杜
  预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于君
御士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WYG0154-0470a.png
  昭二十一年传多僚为御士杜预注公御士此年
  传又曰子皮遇多僚御司马而朝则公之御士亦
  为司马御士矣
校正
  襄九年传宋灾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杜预注校
  正主马按周礼校人司马之属
工正
  襄九年传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WYG0154-0470b.png
  杜预注工正主车孔颖达曰车马甲兵司马之职
  周礼司马属官有校人而无主车之官巾车车仆
  职皆掌车乃属宗伯昭四年传载鲁叔孙为司马
  与工正书服(杜注车服之/器工正所书)盖侯国之制司马兼行
  宗伯之事故工正主车而属焉殷制天子之六工
  典制六材其四曰木工注谓轮舆弓庐匠车也工
  正或犹木工而其名异乎
司里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WYG0154-0470c.png
  襄九年传伯氏司里杜预注司里里宰释言曰里
  邑也李巡云里居之邑也是里为邑居之名周礼
  五邻为里以五邻必同居故以里为名里长谓之
  宰周礼里宰每里下士一人谓六遂之内二十五
  家之长也此言司里谓司城内之民若今城内之
  坊里也里必有长不知官名周礼有里宰故以宰
  言之非是郊外二十五家之长也使伯氏司此城
  内诸里之长故曰司耳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WYG0154-0470d.png
隧正
  襄九年传宋灾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
  所杜预注隧正官名也五县为隧孔颖达曰此隧
  正如天子之遂大夫按周礼有遂人遂师遂大夫
  之别遂人职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
  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遂师各掌其遂之政
  令戒禁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诸侯有乡遂亦
  以郊内郊外别之郊内属乡者近于国都司徒自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WYG0154-0471a.png
  率以入城郊外属遂者是郊野保守之民不可全
  离所守司徒令遂正量其多少纳之于国随火所
  起而奔往救之
乡正
  襄九年传宋灾二师令四乡正敬享杜预注乡正
  乡大夫孔颖达曰周礼每乡卿一人天子六卿即
  以卿为之长此传云二师令四乡正则四乡别立
  乡正而二师各总其二耳周礼卿大夫各掌其乡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WYG0154-0471b.png
  之政教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
  乡则乡正当属司徒此传言二师命之者上文右
  师讨右左师讨左由宋国之法二师分掌其方左
  右故云二师命四乡正也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
  则鲁立三卿此云命四乡正则宋立四卿也周礼
  卿为一军大国三军宋大国不过三军而有四卿
  者当时所立非正法矣
迹人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WYG0154-0471c.png
  哀十四年传迹人来告杜预注迹禽兽者周礼迹
  人掌邦田之地政迹之言迹知禽兽之处

  襄九年传宋灾祝宗用马于四墉杜预注祝大祝
  按殷制天官先六大四曰大祝主天地鬼神之事

  同上杜预注宗宗人按殷制天官先六大二曰大
  宗郑氏曰周则大宰宗伯皆为六官盖殷以大宗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WYG0154-0471d.png
  为大宰之属所以明其为殷制也主天地鬼神之
  事以六大之次言之则宗当居大祝之上
行人
  定六年经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行人使人也周
  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当亦通掌此事(详/见)
  (周鲁/官制)
门官
  僖二十二年传宋师败绩襄公伤股门官歼焉杜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WYG0154-0472a.png
  预注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周礼虎贲氏
  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
  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诸侯
  之礼不得其详曰门官亦虎贲氏之类故在国则
  守门师行则在君左右近公故尽死也歼尽释诂
  文舍人云歼众之尽也
司宫
  襄九年传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预注司宫奄臣掌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WYG0154-0472b.png
  宫内之事孔颖达曰昭五年传楚子欲以羊舌肸
  为司宫欲加害宫刑以此知司宫奄臣谓奄人为
  臣主司宫内周礼无司宫巷伯之名唯内小臣奄
  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郑玄云奄称士
  异其贤也奄人之官此最为长则司宫如王朝之
  内小臣
巷伯(寺人/同)
  襄九年传巷伯儆宫杜预注巷伯寺人掌宫内之事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WYG0154-0472c.png
  孔颖达曰周礼云寺人王之正内五人郑玄云正
  内路寝也释宫云宫中巷谓之壸孙炎曰巷舍间
  道也王肃云今后宫称永巷巷者宫内道名伯长
  也宫内门巷之长周礼内小臣其次寺人知巷伯
  犹寺人矣又诗篇名巷伯经云寺人孟子作为此
  诗知巷伯寺人一也郑以巷伯为内小臣既无明
  文各以意说
内师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WYG0154-0472d.png
  襄二十六年传寺人惠墙伊戾为大子内师孔颖
  达曰内师者身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大子内事
  为在内人之长
 卫
卿官
  酒诰曰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
  圻父司马农父司徒宏父司空卫三卿官也定四
  年传云封康叔少皞之虚聃季授土陶叔授民杜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WYG0154-0473a.png
  预注聃季司空陶叔司徒皆卫受于王制之旧春
  秋卫之政卿世归宁氏孙氏三卿仅见司徒而复
  有司寇皆异乎旧矣特采可考者著于篇
卿邑
  襄二十七年传免馀曰唯卿备百邑论语云百乘
  之家大夫称家邑有百乘是百乘为采邑之极
司寇
  昭二十年传卫公孟絷狎齐豹夺之司寇杜预注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WYG0154-0473b.png
  豹齐恶之子为卫司寇杀卫侯之兄絷春秋以盗
  书孔颖达曰齐豹卫国之卿又曰齐豹为卫司寇
  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哀二十五年传云
  夺司寇亥政是卫以司寇为卿矣侯国三卿司徒
  司马司空是也司空兼司寇之事今卫卿止见司
  徒而以司寇为政卿非周制矣
司徒
  哀十五年传庄公害故政欲尽去之先谓司徒瞒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WYG0154-0473c.png
  成云司徒卿官
少师下于卿
  襄二十七年传献公以免馀为少师使为卿辞曰
  大叔仪能赞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为卿免馀
  辞卿而为少师则卫以少师亚于卿矣
右宰
  襄十四年传右宰谷从而逃归杜预注谷卫大夫
  则右宰卫之大夫也隐四年传卫人使右宰丑涖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WYG0154-0473d.png
  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卫右宰盖五大夫之小宰也
御戎戎右
  闵二年传渠孔御戎子伯为右犹晋御戎戎右也
行人
  襄十八年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定七年齐人执
  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行人言使人也周礼有大
  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通掌此事(详见周/鲁官制)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WYG0154-0474a.png
右公子 左公子
  桓十六年传卫宣公烝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
  子杜云左右媵之子因以为号孔颖达曰公子法
  无左右明其因母为号公羊称二国媵之以有二
  媵故分为左右说公羊者则言右媵贵于左媵林
  栗曰妾媵之子若能操废立之权则皆自为计矣
  宣公何以属所欲立者而左右公子何以合谋为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WYG0154-0474b.png
  黔牟地乎是知泄职二公子者先君之公子而黔
  牟者宣公之庶子也左右公子者卫之公族分为
  左右以泄职二公子分领之耳宗盟之长纠合同
  姓国人所望宣公是以属其所爱而二公子卒擅
  废立之权非左右媵之子而因以为号矣
大士
  僖二十八年传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
  子为坐士荣为大士杜预注大士治狱官也周礼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WYG0154-0474c.png
  命夫命妇不躬坐狱元咺不宜与其君对坐故使
  庄子为主又使卫之忠臣及其狱官质正大士卫
  之狱官
大史
  闵二年传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
  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周礼大史大祭祀与执
  事卜日戒又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书
  酒诰矧大史友内史友郑注大史内史掌记言记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WYG0154-0474d.png
  行是内史记言大史记行也卫在春秋无内史之
  名而大史见于传卫以王室之命有二史旧矣

  襄十四年传献公使祝宗告亡祝大祝也按周礼
  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掌
  六祈以同鬼神示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辨
  六号辨九祭辨九𢷎小祝掌小祭祀盖达祝辞者

卷四十三 第 19a 页 WYG0154-0475a.png
  同上宗宗人也按周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凡
  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曰宗者是宗伯之属孔颖达曰特牲少宰士大夫
  之祭祀也皆宗人掌其事然则诸是祭神言辞大
  祝掌之礼仪宗人掌之故祭祀皆祝宗同行其事
大师
  襄十四年传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杜
  预注大师掌乐大夫按周礼春官之属大师掌六
卷四十三 第 19b 页 WYG0154-0475b.png
  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
寺人
  哀十五年传寺人罗御如孔氏周礼寺人王之正
  内五人诸侯寺人亦掌宫内之事而其员不同
 蔡
大师
  襄二十六年传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子朝以
  公族而为大师任亦重矣然蔡侯国而官名大师
卷四十三 第 20a 页 WYG0154-0475c.png
  僣也
司马
  襄八年传获蔡司马公子燮亦卿官
 陈
  陈之三卿司徒司马司空合侯国之制然陈次国
  也三卿亦汰矣
司徒
  襄二十五年传郑伐陈入之子美数俘而出司徒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WYG0154-0475d.png
  致民孔颖达曰陈国既乱致使民人分散故令陈
  之司徒招致民人乃还又哀十一年传陈辕颇为
  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按周礼司徒掌建邦之土
  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
  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诸
  侯司徒职掌当亦同故郑使之致民而陈亦使颇
  赋封田
司马
卷四十三 第 21a 页 WYG0154-0476a.png
  襄二十五年传郑入陈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
  器杜预注桓子陈之司马又传曰司马致莭孔颖
  达曰陈国既乱致使官司废阙符莭失亡故令陈
  之司马致符莭乃还按周礼掌莭属之司徒而此
  以司马掌之春秋时侯国之制未必尽如周制之
  旧
司空
  襄二十五年传司空致地孔颖达曰陈国既乱致
卷四十三 第 21b 页 WYG0154-0476b.png
  使民人分散故令陈之司空检致土地乃还按周
  官司空掌邦土故使致地也
行人
  昭八年经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行人使人
  也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当亦通掌此
  事(详见周/鲁官制)

  襄二十五年传祝祓社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
卷四十三 第 22a 页 WYG0154-0476c.png
  浴巫祝义则同
舆嬖
  昭八年传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杜预注嬖人
  之贵者
芋尹
  哀十五年传芋尹盖陈大夫也按昭七年楚有芋
  尹无宇孔颖达曰陈有芋尹皆以草名官不知其
  故
卷四十三 第 22b 页 WYG0154-0476d.png
 
 
 
 
 
 
 
 春秋分记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