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154-03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    宋 程公说 撰
  书十二
疆理书第六
     楚地总说
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
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
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154-0314d.png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
云土梦作又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礼职
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鹑尾之次翼轸之分辰居巳宫
曰双女其境北自汝颍南接衡湘西连巴东并吴方城
带其内长江阻其后而汉水淮水或迤其上或接其下
汉东江南之境小国鳞次介于其间楚皆夷灭之其势
雄峙于南方出而北则与晋抗焉荆之为言彊也阳盛
物坚其俗急悍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154-0315a.png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154-0315c.png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154-0316a.png
     楚地释名
(桓二/年)
 文王自丹阳都此今江陵府江陵县北纪南城城东
 有小城名郢
(十三年/下同)
 楚别都襄阳府宜城县
荒谷
 盛弘之荆州记云江陵县东三里馀有三湖湖东有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154-0316b.png
 水名曰荒谷
冶父
 荆州记云荒谷西北有苑号曰王园北有小城名曰
 冶父城传谓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即此
樠木之下(庄四/年)
 郡国志云武陵山亦曰樠木山传谓楚武王卒于樠
 木之下即此今郢州
那处(十八/年)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154-0316c.png
 释例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今荆门军长林县
(十九年/下同)
 释例或曰南郡江陵县有津乡江陵即荆南所治而
 广记则云荆南枝江县西有津乡春秋传巴败楚于津
 之地考之晋志南郡统县十一江陵枝江其二也枝
 江在江陵之西南而津乡又在枝江之西则津不当
 在江陵县也晋泰始初江表八郡犹为吴地杜预亦
 云江表所记特示其略谓为或曰亦疑之之辞以是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154-0316d.png
 言之广记为是而杜释为非按传巴人伐楚楚子禦
 之大败于津巴居楚上流而禦于津则在枝江之西
 明矣

 释例南郡鄀县东南有湫城鄀县今省入襄阳府宜
 城县
(僖四年/下同)
 释例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召陵故城在今颍昌府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154-0317a.png
 郾城县东
召陵
 郾城县东有汉召陵县故城
武城(六/年)
 释例南阳宛县北武城今邓州南阳县
(二十/五年)
 本楚白羽邑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后改为析汉因
 为析县今邓州内乡县是也秦人过析隈即此隈谓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154-0317b.png
 隐蔽之处
(文十年/下同)
 商州上雒县
渚宫
 江陵县之南水经注今江陵城楚舡官地春秋之渚
 宫也元和郡国志渚宫楚别宫
期思
 释例弋阳期思县东北有期思城今省入光州固始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154-0317c.png
 县
(十四/年)
 襄阳府中庐县
句澨(十六/年)
 楚国西界地名
(宣十/二年)
 杜注沈或作寝广记曰本寝丘县叔敖子所封之邑
 及秦灭楚蒙恬攻寝即此汉为寝县今光州固始县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154-0317d.png
州来(成七年/下同)
 故州来国为楚所灭传灵王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地
 盖在淮颍之会后吴取之以封季札至夫差时蔡成
 公畏楚徙此谓之下蔡今寿春府下蔡县是也释例
 以州来为楚邑而又以延州来为吴邑误矣其详见
 吴地理(寿春/寿州)

 本申国邓州南阳县在方城之内申息北门所以备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154-0318a.png
 中国

 古吕国今蔡州新蔡县国语当成周之时南有荆蛮
 申吕其在穆王则有吕侯训夏赎刑传谓子重请取
 于申吕以为赏田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
 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
 汉盖楚以方城为固而申在方城之上吕在方城之
 下形势绵络实备北方要处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154-0318b.png
钟离(十五年/下同)
 故钟离子国后为楚边邑今濠州钟离县在淮之南

 汝州叶县
(十六/年)
 水经注北肥水径山桑县又东积为陂曰瑕陂陂水
 又东南径瑕城南传楚师还及瑕即此城也故京相
 璠曰瑕楚地山桑今亳州蒙城县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154-0318c.png
繁阳(襄四/年)
 广记颍昌府临颍县繁城镇有繁阳亭
(十四/年)
 真州六合县
雩娄(二十六/年下同)
 九江寿春记云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娄城
 尧之娄子城也又淮南子云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
 娄之野期思陂今安丰军芍陂是释例安丰雩娄县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154-0318d.png
 今入安丰军

 释例谯国酂县东北有棘亭今亳州酂县
云梦(昭三年江南之/梦定四年云中)
 楚之云梦跨江南北
    云梦辨
 禹贡曰云土梦作又周礼正南曰荆州其泽薮曰云
 瞢昭三年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定四年传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154-0319a.png
 楚子入于云中云梦之名泽其来尚矣按地理志江
 夏之西陵南郡之编县有云梦宫华容有云梦泽郡
 国志云竟陵城西大泽是也郑康成曰云梦在华容
 杜预云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
 亦有云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
 之梦也又曰楚之云梦跨江南北乐史寰宇记曰云
 梦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郦元
 水经谓自江陵东界为云梦北为云梦之薮颖达谓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154-0319b.png
 云梦一泽而每处有名者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
 者方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每处名存焉颖达又
 引左传所称云中谓此泽亦得单称云单称梦是云
 梦一泽也特其疆界阔远不可明指一处限而言之
 然诸儒疑禹贡有云土梦作又及传有云中江南之
 梦之句遂分云梦为二泽故沈括谓江南为梦江北
 为云其笔谈所载曰旧尚书曰云梦土作又本朝太
 宗时得古本尚书作云土梦作又诏改禹贡从古本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154-0319c.png
 孔安国注云梦乏泽在江南不然也据左传吴人入
 郢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
 王奔郧楚子自郢西走涉睢则当出于江南后涉江
 入于云中遂奔郧郧则今之安州涉江而后至云入
 云然后至郧则云在江北也左传曰郑伯如楚子产
 相楚子享之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
 杜预注云楚之云梦跨江南北曰江南之梦则云在
 江北明矣元丰中有郭思者能言汉沔间地理亦以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154-0319d.png
 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予以左传验之思之说信然
 江南则今之公安石首建宁等县江北则玉沙监利
 景陵等县乃水之所委其地最下江南上浙水出稍
 高方土而梦已作又矣此古本之为允也(以上皆笔/谈所记)
 王雱又从而为之辞曰云之地土见而已梦之地非
 特土见草木生之矣非特草木生之人有加工又之
 者矣草木生之谓作也加工又之谓又也尝以上所
 引诸书载云梦地理而證二者之说则沈辨失之拘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154-0320a.png
 王说失之凿且如传言郧夫人弃斗伯比于梦中郧
 国今江北复州安陆之区则所弃之梦中近郧国必
 无过江南而弃之之理是江北亦有梦非止囿于江
 南也孔安国谓云梦之泽在江南此说亦失之然谓
 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治解释犹有
 古风故颖达曰经之土字在二字之间者盖史文兼
 上下也苏轼云古语如此犹曰玄纤缟云尔盖纤字
 居玄缟二色之间古文如此下语也意以谓土既见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154-0320b.png
 则可作又矣此又足以破王氏之说也必参考而精
 言则楚之云梦跨江南北非止一隅如杜预释左传
 地理郡国寰宇水经诸书孔颖达司马相如之说皆
 为得之要不必指北为云南为梦也今江夏汉沔所
 会之地渊薮弥望水天一色自江北而言则监利玉
 沙竟陵之水极多自江南而言则华容石首公安之
 水亦汇吴分华容置监利县监利在北而华容在南
 在南者带洞庭青草在北者连大㵿白湖杜谓云梦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154-0320c.png
 跨江南北指此信矣所谓九百里云梦安知不指洞
 庭青草之属而言之故今监利华容有大薮泽皆七
 泽之云梦也
(昭四年/下同)
 释例汝南新蔡县东北有栎亭今蔡州新蔡县

 释例此麻当在汝阴左右今颍昌县
夏汭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154-0320d.png
 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今汉水曲入江处
乾溪(六/年)
 亳州城父县乾溪水在县南五里
章华(七/年)
 水经注江陵县东三湖湖则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
 广十五丈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
不羹(十一/年)
 释例襄城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县西北有不羹亭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154-0321a.png
 襄城今汝州属邑也定陵今颍昌之舞阳也二邑相
 近襄城东南即定陵西北之境楚子所城当以襄城
 为正意者亭近于城故定陵之亭以是为名耳
颍尾(十二/年)
 寿春府西颍水口水经注盖水之会淮也
鱼陂(十三年/下同)
 水经注竟陵大城城傍有甘鱼陂左传公子黑肱为
 令尹次于鱼陂者也竟陵县今属复州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154-0321b.png
豫章
 楚师还自徐吴人败诸豫章杜预注曰定二年楚人
 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军
 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四/年)吴人舍舟于淮汭自豫
 章与楚夹汉此皆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
 豫章杜又云豫章汉东江北地名则春秋豫章盖在
 江北而今豫章隆兴府非春秋之豫章也汉地理志
 豫章郡高帝置第年代阔远文字残阙无从考见所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154-0321c.png
 徙年月耳按宋武帝讨刘毅遣王镇恶先袭至豫章
 口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信知春秋豫章去江陵甚
 近今隆兴盖不相干
(十四/年)
 使斗辛居郧以无忘旧勋广记云今复州治景陵县
(十九年/下同)
 迁阴于下阴阴亦曰上阴释例南乡阴县今光化军
 乾德县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154-0321d.png
下阴
 水经注光化军故下阴也则下阴去阴不远矣
城父
 大子建居于城父释例襄城城父县今汝州叶县
鸡父(二十/三年)
 释例安丰县南有鸡备亭今安丰军
(二十/五年)
 释例南阳叶县南有卷亭今汝州叶县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154-0322a.png
(二十七/年下同)
 释例庐江六县西南潜城今安丰军

 安丰穷谷沈尹戍与吴师遇于穷即此(详见/水门)
容城(定四年/下同)
 岳州华容县
大隧 直辕 冥阨
 定四年吴师伐楚舍舟淮汭(吴乘舟从淮来/过蔡而舍之)自豫章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154-0322b.png
 与楚夹汉(豫章汉东北地名/后移于江南置郡)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
 沿汉而与之上下(遮使/勿渡)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以方/城外)
 (人毁吴/所舍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
 击之必大败之方城自唐州比阳县界至方城县又
 至汝州叶县大隧直辕冥阨三者杜云汉东险道疑
 在信阳军罗山县界其县界石城山甚险峻史记谓
 之冥阨魏攻之又吕氏春秋九塞冥阨其一焉其地
 与淮蔡接境在信阳军东北一百二十里又东北至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154-0322c.png
 蔡州二百二十里吴人自淮而来过蔡而舍舟楚司
 马戍欲于此塞之也
柏举
 水经注举水径齐安郡西又南东历赤亭下又分为
 二水南流注于江谓之举洲春秋左传吴楚陈于柏
 举京相璠曰汉东地也夏有洰水或作举齐安今黄
 州
堂溪(五/年)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154-0322d.png
 颍昌府郾城县
(哀四年/下同)
 邓州内乡县南有酆乡
三户
 内乡县丹水镇有三户亭
橐皋(十二/年)
 释例淮南逡遒县东南槁泽亭合肥志浚遒城在庐
 州梁县南三十里东南去橐皋六十里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154-0323a.png
(十六年/下同)
 释例汝阴褒信县西南有白亭今蔡州褒信县西南

 汉为慎县故城在顺昌府颍上县西北
汝阴田(成十/六年)
 颍昌府
淮北之田(昭九年/下同)
 淮水北田宿亳蔡颍之地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154-0323b.png
夷濮西田(本陈/地)
 水经注沙水径新阳县北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
 谓夷濮之水也东南径城父县西南枝津出焉俗谓
 之夷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夷濮西田在二水之
 西矣
     地名疑者一
(襄十/年)
 杜释阙或曰彭城传阳县西北有柤水沟鲁国薛县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154-0323c.png
 西南有柤亭谯国攒县治戏乡皆去钟离五百馀里
 非诸侯六日再会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县西南有
 钟离亭西平县北有柤亭去偪阳近千里又非自会
 九日之所能灭国皆非也
     阙地五十有三
  沈鹿(桓八/年)   郊郢(十一/年)  夕室(庄十九/年下同)
  绖皇     睽(僖二十七/年下同) 蔿
  连谷(二十/八年)   范(文十/年)   大林(十六年/下同)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154-0323d.png
  阳丘     訾枝    选
  阪高     临品    石溪
  仞      轑阳(宣四年/下同) 烝野
  漳澨     皋浒    郔(十一年/下同)
  沂(楚/邑)     新石(成十/五年)  巢(十七年/下同)
  驾      釐     虺
  庸浦(襄十/三年)   琐(昭五年/下同)  南怀
  汝清     中犨(十三年/下同) 息舟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154-0324a.png
  訾梁     棘闱    訾
  宗丘(十四/年)   长岸(十七/年)  薳澨(二十/三年)
  圉阳(二十/四年)   州屈(二十五/年下同) 茄
  丘皇     养(昭三/十年)   南冈(三十/一年)
  城口(定四/年)   稷(五年/下同)   军祥
  麇      公婿之溪  脾泄
  负函(哀四年/下同)  缯关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154-0324c.png
     吴地总说
大伯逊国去之荆蛮号曰勾吴荆蛮义之归者千馀家
为吴大伯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不与中国通
盖古扬州地也禹贡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厥土惟涂泥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在天文星纪之次斗牛之分辰
居丑宫曰磨蝎其境襟三江带五湖阻大海达长淮自
寿梦而下吴国愈大通于上国杜佑曰扬州人性轻扬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154-0324d.png
地非形势然长淮大江皆可拒守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154-0325a.png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154-0325c.png
     吴地释名
(成七/年)
 吴故国周大伯之邑今平江府吴县按阖庐城周回
 三十里水陆十有二门(平江/苏州)
鸠兹(襄三/年)
 太平州芜湖县广记云本吴鸠兹地
善道(襄五/年)
 晋人将为吴会诸侯以其道远故使鲁卫先会吴于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154-0325d.png
 善道盖往会之也谷梁作善稻曰吴谓善伊谓稻缓
 号从中国名从主人范宁曰善稻吴地夷狄所号地
 形乃物类当从中国言之以教殊俗故不言伊缓而
 言善稻则善道之为吴地灼然无疑而杜预释例谓
 为阙地不知属何国误矣按阮胜之南兖州记盱眙
 县是古善道在淮河南今盱眙军是也于吴为北境
 而距徐境之南且东诸侯之道故鲁卫于此会吴云
朱方(昭四/年)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154-0326a.png
 镇江府丹徒县广记云春秋谓之朱方(镇江/润州)
(襄三十/一年)
 常州晋陵县有季札墓在县北七十里
    延州来辩
 传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注延州来季札邑
 其释例以州来为楚邑而延州来则附之吴地曰阙
 不知其处是以州来别为楚邑而延州来则自为吴
 之一邑也按延陵吴地在今之常州州来楚邑在今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154-0326b.png
 之寿春春秋经书吴入州来吴灭州来凡两见焉公
 羊传曰阖庐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
 不入吴国檀弓载孔子之言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
 礼者也此延与州来二邑之辨其不可并为一明矣
 由左传有延州来季子之言是使杜预惑焉而以延
 州来为吴之一邑尝以经传书州来事迹始末考之
 成公七年经书吴入州来则吴始以兵入之至襄三
 十一年传虽以延州来冠季子之号然昭十二年楚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154-0326c.png
 灵王狩于州来州来盖犹属楚十三年经书吴灭州
 来于此州来方为吴所灭然二十三年传言吴人伐
 州来楚奔命救州来又夫差时蔡成公自新蔡徙焉
 故州来亦曰下蔡则州来在楚实淮北要地吴虽曾
 入而灭之未必能守所以再伐焉而楚必救之也服
 虔曰延延陵也州来邑名季子让王位外延陵为大
 夫食邑州来传家通言此义为允又按广记云州来
 吴取之封季札水经注吴季子始封延陵后邑州来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154-0326d.png
 故曰延州来二书所述与服虔之说合以是言之延
 陵为季子封邑及季子让国之延陵吴人尊礼焉以
 楚州来加其食邑春秋疆埸彼此所属无常左传曰
 延州来季子明季子并食此二邑意者若今带遥郡
 之制耳盖季子吴之望州来吴楚之要境吴以是封
 季子示重吴而制楚义或有焉固不可谓吴楚有两
 州来而遂混延州来为一也
鹊岸(昭五/年)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154-0327a.png
 庐州舒城县有鹊岸渚
槜李(定十四/年下同)
 吴南境今嘉兴府嘉兴县有槜李故城吴越于此分
 境(嘉兴/秀州)

 阖庐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则阖庐还国之道当为
 吴地释例以为越地疑非也
夫椒(哀元/年)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154-0327b.png
 平江府吴县西南大湖中有椒山孔颍达曰杜于此
 注以椒为山名土地名以夫椒为地名以战必在山
 旁以山表地耳平江盖吴地贾逵杜预以夫椒为越
 地非也
(九/年)
 扬州江都县有此名韩江射阳今楚州山阳县至末
 口入淮谓之韩江口(邗音/寒)
(十二/年)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154-0327c.png
 泰州海陵县
笠泽(十七/年)
 平江府吴江县上承大湖更径笠泽
(三十/年)
 隆兴府分宁县本艾县地(隆兴/洪州)
     阙地四
  皋舟隘(襄十四年吴/险阨之道)     房钟(昭六/年)
  良(哀十/五年)    頯黄氏(十六/年)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154-0327d.png
 
 
 
 
 
 
 
 春秋分记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