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732-01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五
土宜
水利一
书益稷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一亩之间广尺深
尺曰畎方百里之间广二寻深二仞曰浍畎浍深之
至川亦入海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五
土宜
水利一
书益稷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一亩之间广尺深
尺曰畎方百里之间广二寻深二仞曰浍畎浍深之
至川亦入海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732-0184b.png
又禹贡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传九州之川已涤除泉源无壅塞矣九州之泽已陂
障无决溢矣
诗小雅泉流既清
传水治曰清笺召伯营谢邑通其水泉之利
又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传滮流貌笺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丰镐之
间水北流疏此诗周人所作则此池是周地之水文
传九州之川已涤除泉源无壅塞矣九州之泽已陂
障无决溢矣
诗小雅泉流既清
传水治曰清笺召伯营谢邑通其水泉之利
又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传滮流貌笺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丰镐之
间水北流疏此诗周人所作则此池是周地之水文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732-0184c.png
王有声笺云丰在丰水西镐在丰水东则丰镐之间
惟丰水耳此池在丰水之左右其地污下引丰以溉
灌故言浸彼稻田也池水当得停而亦言北流者以
池上引丰水亦北流浸灌既讫又决而入丰亦为北
流
大雅观其流泉
正义流泉所以灌溉观其浸润所及欲民择所宜而
种之遂浸润而耕之所以利民富国故公刘殷勤审
惟丰水耳此池在丰水之左右其地污下引丰以溉
灌故言浸彼稻田也池水当得停而亦言北流者以
池上引丰水亦北流浸灌既讫又决而入丰亦为北
流
大雅观其流泉
正义流泉所以灌溉观其浸润所及欲民择所宜而
种之遂浸润而耕之所以利民富国故公刘殷勤审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732-0184d.png
之也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
江其浸五湖
注大泽曰薮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疏谓灌溉稻田者也三江者江东行至扬州入彭蠡
复分为三道入海故得有三江也
又正南曰荆州其泽薮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颍湛
注云梦在华容颍出阳城宜属豫州湛或为淮疏禹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
江其浸五湖
注大泽曰薮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疏谓灌溉稻田者也三江者江东行至扬州入彭蠡
复分为三道入海故得有三江也
又正南曰荆州其泽薮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颍湛
注云梦在华容颍出阳城宜属豫州湛或为淮疏禹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732-0185a.png
贡荆州云土梦作又又得为泽者彼注云中有平土
丘水去土可为作畎亩之治
又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洛其浸波溠
注圃田在中牟荥兖水也出东垣入于河泆为荥荥
在荥阳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波既猪春秋传曰楚子
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
又正东曰青州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
注沂山沂水所出在盖望诸明都也在雎阳沐出东
丘水去土可为作畎亩之治
又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洛其浸波溠
注圃田在中牟荥兖水也出东垣入于河泆为荥荥
在荥阳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波既猪春秋传曰楚子
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
又正东曰青州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
注沂山沂水所出在盖望诸明都也在雎阳沐出东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732-0185b.png
莞淮或为睢沭或为洙疏春秋宋泽有孟诸明都即
宋之孟诸
又河东曰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庐维
注大野在钜野庐维当作雷雍禹贡曰雷夏既泽灉
沮会同雷夏在阳城
又正西曰雍州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
注弦蒲在汧泾出泾阳汭在豳地洛出怀德弦或为
汧蒲或为浦
宋之孟诸
又河东曰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庐维
注大野在钜野庐维当作雷雍禹贡曰雷夏既泽灉
沮会同雷夏在阳城
又正西曰雍州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
注弦蒲在汧泾出泾阳汭在豳地洛出怀德弦或为
汧蒲或为浦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732-0185c.png
又东北曰幽州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
注貕养在长广菑出莱芜时出般阳
又河内曰冀州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
注杨纡未闻漳出长子汾出汾阳潞出归德
又正北曰并州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
涞易
注昭馀祁在邬虖池出卤城呕夷出平舒涞出广昌
易出故安
注貕养在长广菑出莱芜时出般阳
又河内曰冀州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
注杨纡未闻漳出长子汾出汾阳潞出归德
又正北曰并州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
涞易
注昭馀祁在邬虖池出卤城呕夷出平舒涞出广昌
易出故安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732-0185d.png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注封疆也洫沟也
公羊传庄公九年冬浚洙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
也
注以言浚也本非人工所为疏畎浍之属是人功为
之也
又僖公三年桓公曰无障谷
注无障断川谷专水利也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疏
注封疆也洫沟也
公羊传庄公九年冬浚洙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
也
注以言浚也本非人工所为疏畎浍之属是人功为
之也
又僖公三年桓公曰无障谷
注无障断川谷专水利也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疏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732-0186a.png
水出于山入于川为溪水朝属曰谷
管子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
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
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
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
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
又令甲士作堤大水之傍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地
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
管子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
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
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
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
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
又令甲士作堤大水之傍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地
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732-0186b.png
四道禾稼不伤岁埤增之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
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史记滑稽传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发民凿十二渠
引河水灌田田皆溉当其时民烦苦不欲豹曰民可与
乐成难以虑始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至今皆得水利民
以给足
汉书沟洫志蜀守李冰凿离𡺾避沬水之害穿二江成
都中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史记滑稽传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发民凿十二渠
引河水灌田田皆溉当其时民烦苦不欲豹曰民可与
乐成难以虑始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至今皆得水利民
以给足
汉书沟洫志蜀守李冰凿离𡺾避沬水之害穿二江成
都中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732-0186c.png
又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
粱
又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三百馀里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斥卤之地四万
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因名曰郑国渠
又郑当时言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馀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
粱
又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三百馀里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斥卤之地四万
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因名曰郑国渠
又郑当时言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馀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732-0186d.png
里径易度漕渠下民田万馀顷可得以溉穿渠三岁而
通漕大便利民颇得溉
又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可令
亩十石于是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乃凿井深者
四十馀丈井下相通行水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馀里
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又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旁高
卬田
通漕大便利民颇得溉
又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可令
亩十石于是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乃凿井深者
四十馀丈井下相通行水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馀里
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又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旁高
卬田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732-0187a.png
又赵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
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
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
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
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通典汉文帝以文翁为蜀郡太守穿煎溲口溉灌田千
七百顷人获其饶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为南阳太守行视郡中泉水开通
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
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
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
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通典汉文帝以文翁为蜀郡太守穿煎溲口溉灌田千
七百顷人获其饶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为南阳太守行视郡中泉水开通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732-0187b.png
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
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馀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
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后汉书杜诗传诗迁南阳太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
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谣曰前有
召父后有杜母
又邓晨传晨为汝南太守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
殷
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馀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
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后汉书杜诗传诗迁南阳太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
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谣曰前有
召父后有杜母
又邓晨传晨为汝南太守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
殷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732-0187c.png
又循吏传王景为庐江太守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
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芜垦辟倍多境内丰
给
又何敞传敞迁汝南太守修理鲖阳旧渠百姓赖其利
垦田增三万馀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通典马臻为会稽太守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
灌田九千馀顷人获其利
三国魏志郑浑传浑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
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芜垦辟倍多境内丰
给
又何敞传敞迁汝南太守修理鲖阳旧渠百姓赖其利
垦田增三万馀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通典马臻为会稽太守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
灌田九千馀顷人获其利
三国魏志郑浑传浑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732-0187d.png
水涝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
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
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
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又刘馥传太祖表馥扬州刺史移治合肥兴治芍陂及
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蓄子靖都督河
北诸军事修广戾渠陵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
边民便之
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
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
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又刘馥传太祖表馥扬州刺史移治合肥兴治芍陂及
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蓄子靖都督河
北诸军事修广戾渠陵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
边民便之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732-0188a.png
又王基传基言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
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宜水陆并农以实军资
又徐邈传邈为凉州刺史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晋书食货志魏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使耧犁
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隆到乃教作
耧犁及溉灌岁终率计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西方
以丰
又杜预言诸欲修水利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非不尔
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宜水陆并农以实军资
又徐邈传邈为凉州刺史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晋书食货志魏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使耧犁
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隆到乃教作
耧犁及溉灌岁终率计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西方
以丰
又杜预言诸欲修水利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非不尔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732-0188b.png
也然此事施于青田草莱与百姓居相绝远者耳往者
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自顷户口日增而陂堨
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陡失宜放牧绝
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
宜发明诏敇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
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
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长吏二千石躬
亲劝功诸食力之人并一时附功令比及水冻得粗枯
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自顷户口日增而陂堨
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陡失宜放牧绝
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
宜发明诏敇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
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
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长吏二千石躬
亲劝功诸食力之人并一时附功令比及水冻得粗枯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732-0188c.png
涸其所修功实之人皆以俾之
又夏侯和上修新渠富寿游陂三渠凡溉田千五百顷
又杜预传预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至镇修
邵信臣遗迹激用滍淯诸水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刻
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
又张闿传元帝践阼补晋陵内史时所部四县并以旱
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馀顷每岁丰稔葛
洪为颂
又夏侯和上修新渠富寿游陂三渠凡溉田千五百顷
又杜预传预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至镇修
邵信臣遗迹激用滍淯诸水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刻
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
又张闿传元帝践阼补晋陵内史时所部四县并以旱
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馀顷每岁丰稔葛
洪为颂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732-0188d.png
又苻坚载记坚以关中水旱不时议依郑白故事发王
侯以下及豪望富室僮𨽻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
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及春而成民赖其利
宋书刘义欣传义欣为荆河刺史镇寿阳时土境荒毁
义欣随宜经理芍陂良田万馀顷堤堰久坏夏秋常苦
旱遣咨议参军殷肃循行修理有旧沟引渒水入陂伐
木开榛水得通泾由是遂丰稔
梁书夏侯夔传夔为豫州刺史帅军人于苍陵立堰溉
侯以下及豪望富室僮𨽻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
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及春而成民赖其利
宋书刘义欣传义欣为荆河刺史镇寿阳时土境荒毁
义欣随宜经理芍陂良田万馀顷堤堰久坏夏秋常苦
旱遣咨议参军殷肃循行修理有旧沟引渒水入陂伐
木开榛水得通泾由是遂丰稔
梁书夏侯夔传夔为豫州刺史帅军人于苍陵立堰溉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732-0189a.png
田千馀顷岁收谷百馀万石以充储备兼赡贫民
魏书裴延俊传延俊除廷尉卿转平北将军幽州刺史
范阳郡有督亢渠经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
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
饥馁延俊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
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馀亩为
利十倍百姓赖之
北齐书斛律金传子羡为幽州刺史导高梁水北合易
魏书裴延俊传延俊除廷尉卿转平北将军幽州刺史
范阳郡有督亢渠经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
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
饥馁延俊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
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馀亩为
利十倍百姓赖之
北齐书斛律金传子羡为幽州刺史导高梁水北合易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732-0189b.png
京东会于潞因以灌田边储岁积转漕用省公私获利
焉
唐书李袭志传袭志弟袭誉擢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为
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顷以尽地利
又姜师度传师度徙同州刺史𣲖洛灌朝邑河西二县
阏河以灌通灵陂收弃地二千顷为上田
文献通考唐肃宗上元中于楚州古射阳湖置洪泽屯
寿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大获其利
焉
唐书李袭志传袭志弟袭誉擢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为
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顷以尽地利
又姜师度传师度徙同州刺史𣲖洛灌朝邑河西二县
阏河以灌通灵陂收弃地二千顷为上田
文献通考唐肃宗上元中于楚州古射阳湖置洪泽屯
寿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大获其利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732-0189c.png
唐书于頔传頔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
顷久廞废頔行县命修复堤阏岁获粳稻蒲鱼无虑万
计
又李景略传景略拜丰州刺史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
禦使穷塞苦寒地塉卤边户劳悴景略至凿咸应永清
二渠溉田数百顷
又李承传承累迁吏部郎中淮南西道黜陟使奏置常
丰堰于楚州以禦海潮溉田塉卤收常十倍
顷久廞废頔行县命修复堤阏岁获粳稻蒲鱼无虑万
计
又李景略传景略拜丰州刺史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
禦使穷塞苦寒地塉卤边户劳悴景略至凿咸应永清
二渠溉田数百顷
又李承传承累迁吏部郎中淮南西道黜陟使奏置常
丰堰于楚州以禦海潮溉田塉卤收常十倍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732-0189d.png
又杜佑传佑为淮南节度使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
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
又韦挺传挺曾孙武为绛州刺史凿汶水灌田万三千
馀顷玺书劳勉
又李栖筠传栖筠子吉甫为淮南节度使筑富人固本
二塘溉田且万顷
又孟简传简为常州刺史州有孟渎久淤阏简治导溉
田凡四千顷赐金紫
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
又韦挺传挺曾孙武为绛州刺史凿汶水灌田万三千
馀顷玺书劳勉
又李栖筠传栖筠子吉甫为淮南节度使筑富人固本
二塘溉田且万顷
又孟简传简为常州刺史州有孟渎久淤阏简治导溉
田凡四千顷赐金紫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732-0190a.png
又白居易传居易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
其水溉田千顷
又崔弘礼传弘礼为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
顷岁收八万斛
又温大雅传温造为朗州刺史开复乡渠百里溉田二
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太和中节度河阳奏复怀州
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田五千顷
又循吏传韦丹为江南西道观察使筑堤捍江长十二
其水溉田千顷
又崔弘礼传弘礼为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
顷岁收八万斛
又温大雅传温造为朗州刺史开复乡渠百里溉田二
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太和中节度河阳奏复怀州
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田五千顷
又循吏传韦丹为江南西道观察使筑堤捍江长十二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732-0190b.png
里窦以疏涨为陂塘五百九十八所灌田万二千顷
宋史食货志咸平中大理寺丞王宗旦请募民耕颍州
陂塘荒地凡千五百顷部民应募者三百馀户诏令未
出租税免其徭役然无助于功利而汝州旧有洛阳务
内园兵人种稻雍熙二年罢赋予民至是复置命京朝
官专掌募民户二百馀自备耕牛立团长垦地六百顷
导汝水灌溉岁收二万三千石襄阳县淳河旧作堤截
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蛮河溉田七百顷又
宋史食货志咸平中大理寺丞王宗旦请募民耕颍州
陂塘荒地凡千五百顷部民应募者三百馀户诏令未
出租税免其徭役然无助于功利而汝州旧有洛阳务
内园兵人种稻雍熙二年罢赋予民至是复置命京朝
官专掌募民户二百馀自备耕牛立团长垦地六百顷
导汝水灌溉岁收二万三千石襄阳县淳河旧作堤截
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蛮河溉田七百顷又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732-0190c.png
有屯地三百馀顷知襄州耿望请于旧地兼括荒田置
营田上中下三务调夫五百筑堤堰仍集邻州兵每务
二百人荆湖市牛七百分给之是岁种稻三百馀顷
又嘉祐中唐守赵尚宽修复汉邵信臣故陂渠遗迹溉
田数万顷
又何承矩知雄州言宜因积潦蓄为陂塘大作稻田以
足食闽人黄懋亦上书言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溉田
省功易就三五年间公私必大获利诏承矩按视还奏
营田上中下三务调夫五百筑堤堰仍集邻州兵每务
二百人荆湖市牛七百分给之是岁种稻三百馀顷
又嘉祐中唐守赵尚宽修复汉邵信臣故陂渠遗迹溉
田数万顷
又何承矩知雄州言宜因积潦蓄为陂塘大作稻田以
足食闽人黄懋亦上书言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溉田
省功易就三五年间公私必大获利诏承矩按视还奏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732-0190d.png
如懋言遂于雄莫霸州平戎顺安等军兴堰六百里置
斗门引淀水灌溉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江东早稻
七月即熟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月稻熟初承矩建
议阻之者颇众至是承矩载稻穗数车遣使送阙下议
者乃息而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
又郑戬传戬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
十顷钱氏置潦清军以疏淤填水患既纳国后不复治
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
斗门引淀水灌溉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江东早稻
七月即熟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月稻熟初承矩建
议阻之者颇众至是承矩载稻穗数车遣使送阙下议
者乃息而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
又郑戬传戬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
十顷钱氏置潦清军以疏淤填水患既纳国后不复治
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732-0191a.png
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又谢绛传绛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
溉公田水来远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
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
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邵信臣六门堰故
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修复之
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
续文献通考元祐中长乐县令袁正规以十七都之田
又谢绛传绛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
溉公田水来远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
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
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邵信臣六门堰故
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修复之
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
续文献通考元祐中长乐县令袁正规以十七都之田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732-0191b.png
洼下岁被渰没遂开卓道后山为港以泄其水注之海
又凿林岊庄前之山为渠注之江民德之因请名曰袁
公港正规辞曰此天子之功也遂名之曰元祐港
又郎简筑名塘陂并江为之蓄河头水溉田种五百馀
石又修天宝陂溉田种千馀石
又范洪知鄞县葺堰埭百馀决导潴积在常熟疏金泾
鹤渎二浦溉田千顷
又李禹卿通判苏州堤太湖八十里为渠漕运蓄水溉
又凿林岊庄前之山为渠注之江民德之因请名曰袁
公港正规辞曰此天子之功也遂名之曰元祐港
又郎简筑名塘陂并江为之蓄河头水溉田种五百馀
石又修天宝陂溉田种千馀石
又范洪知鄞县葺堰埭百馀决导潴积在常熟疏金泾
鹤渎二浦溉田千顷
又李禹卿通判苏州堤太湖八十里为渠漕运蓄水溉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732-0191c.png
田千馀顷
又徐䀌通判时东南大水衋周视尽得水利旧迹筑石
塘九十里建桥十八所复良田数十万亩
又陈称为罗源令凿渠以溉民田民蒙其惠因号曰永
利渠
又曾有开知确山县兴修废陂溉田数千顷
又朱定权闽县时开浚负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二万一
千九百七十四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
又徐䀌通判时东南大水衋周视尽得水利旧迹筑石
塘九十里建桥十八所复良田数十万亩
又陈称为罗源令凿渠以溉民田民蒙其惠因号曰永
利渠
又曾有开知确山县兴修废陂溉田数千顷
又朱定权闽县时开浚负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二万一
千九百七十四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732-0191d.png
百馀顷
又赵抃以崇安多水叠石为堤以遏其冲又开除湾陂
分西来之流由石雄以入于县又从县西凿陂于星阳
溉田甚广人怀其惠久而不忘因取其谥名清献陂
又刘谔知兴化军创立太平陂引荻芦溪水溉田七百
顷
又韩正彦知昆山创石堤疏斗门作塘七十里以达于
郡得膏腴数百顷
又赵抃以崇安多水叠石为堤以遏其冲又开除湾陂
分西来之流由石雄以入于县又从县西凿陂于星阳
溉田甚广人怀其惠久而不忘因取其谥名清献陂
又刘谔知兴化军创立太平陂引荻芦溪水溉田七百
顷
又韩正彦知昆山创石堤疏斗门作塘七十里以达于
郡得膏腴数百顷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732-0192a.png
范文正公集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姑苏四郊略平
窊而为湖者十之二三西南之泽尤大谓之太湖纳数
郡之水湖东一𣲖浚入于海谓之松江积雨之时湖溢
而江壅横没诸邑虽北压扬子江而东抵巨浸河渠至
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惟松江退落漫流始下或
一岁之水久而未耗来年暑雨复为沴焉人必荐饥可
不经画今疏导者不惟使东南入于松江又使西北入
于扬子江之于海也其利在此或曰江水已高不纳此
窊而为湖者十之二三西南之泽尤大谓之太湖纳数
郡之水湖东一𣲖浚入于海谓之松江积雨之时湖溢
而江壅横没诸邑虽北压扬子江而东抵巨浸河渠至
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惟松江退落漫流始下或
一岁之水久而未耗来年暑雨复为沴焉人必荐饥可
不经画今疏导者不惟使东南入于松江又使西北入
于扬子江之于海也其利在此或曰江水已高不纳此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732-0192b.png
流某谓不然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岂独不
下于此耶江流或高则必滔滔旁来岂复姑苏之有乎
矧今开亩之处下流不息亦明验矣或曰日有潮来水
安得下某谓不然大江长淮无不潮也来之时刻少退
之时刻多故大江长淮会天下之水毕能归于海也或
曰沙因潮至数年复塞岂人力之可支某谓不然新导
之河必设诸闸常时扄之禦其潮来沙不能塞也每春
理其闸外工减数倍矣旱岁亦扄之驻水灌田可救熯
下于此耶江流或高则必滔滔旁来岂复姑苏之有乎
矧今开亩之处下流不息亦明验矣或曰日有潮来水
安得下某谓不然大江长淮无不潮也来之时刻少退
之时刻多故大江长淮会天下之水毕能归于海也或
曰沙因潮至数年复塞岂人力之可支某谓不然新导
之河必设诸闸常时扄之禦其潮来沙不能塞也每春
理其闸外工减数倍矣旱岁亦扄之驻水灌田可救熯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732-0192c.png
涸之灾潦岁则启之疏积水之患或谓开亩之役重劳
民力某谓不然东南之田所植惟稻大水一至秋无他
望灾沴之后必有疾疫乘其羸败十不救一谓之天灾
实由饥耳或谓力役之际大费军食某谓不然姑苏岁
纳苗米三十四万斛官司之籴又不下数十百万斛去
秋蠲放者三十万官司之籴无复有焉如丰穰之岁春
役万人人食三升一月而罢用米九千石耳荒歉之岁
日食五升召民为役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
民力某谓不然东南之田所植惟稻大水一至秋无他
望灾沴之后必有疾疫乘其羸败十不救一谓之天灾
实由饥耳或谓力役之际大费军食某谓不然姑苏岁
纳苗米三十四万斛官司之籴又不下数十百万斛去
秋蠲放者三十万官司之籴无复有焉如丰穰之岁春
役万人人食三升一月而罢用米九千石耳荒歉之岁
日食五升召民为役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732-0192d.png
耳量此之出较彼之入孰为费军食哉或谓陂泽之田
动成渺㳽导川而无益也某谓不然吴中之田非水不
植减之使浅则可播种非决而涸之然后为功也昨开
五河泄去积水今岁和平秋望七八积而未去犹有二
三未能播种复请增理数道以分其流使不停壅纵遇
大水其去必速而无来岁之患矣又松江一曲号曰盘
龙父老传云出水尤利如总数道而开之灾必大减苏
秀间有秋之半利已大矣畎浍之事职在郡县不时开
动成渺㳽导川而无益也某谓不然吴中之田非水不
植减之使浅则可播种非决而涸之然后为功也昨开
五河泄去积水今岁和平秋望七八积而未去犹有二
三未能播种复请增理数道以分其流使不停壅纵遇
大水其去必速而无来岁之患矣又松江一曲号曰盘
龙父老传云出水尤利如总数道而开之灾必大减苏
秀间有秋之半利已大矣畎浍之事职在郡县不时开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732-0193a.png
导刺史县令之职也然今之所兴作横议先至非朝廷
主之则无功有毁也守土之人恐无建事之意矣苏常
湖秀膏腴千里国之仓庾也浙漕之任及数郡之守宜
择精心尽力之吏不可以寻常资格而授之恐功力不
至重为朝廷之忧且失东南之利也
宋史苗时中传时中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湮请开导
以灌田为利甚溥人谓之苗公河
又孙觉传觉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
主之则无功有毁也守土之人恐无建事之意矣苏常
湖秀膏腴千里国之仓庾也浙漕之任及数郡之守宜
择精心尽力之吏不可以寻常资格而授之恐功力不
至重为朝廷之忧且失东南之利也
宋史苗时中传时中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湮请开导
以灌田为利甚溥人谓之苗公河
又孙觉传觉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732-0193b.png
易以石高丈馀长百里堤下化为田
又杨伋传伋主管开封府界常平权都水丞与侯叔献
行汴水淤田法遂酾汴流涨潦以溉西部瘠土皆为良
田
续文献通考长乐滨海山浅而泉微故潴防独多大者
为湖次为坡为圳垾海而成者为塘次为堰毋虑百五
十馀所每岁蓄溪涧虽不泄涓滴亦不足用必时雨滂
澍乃或沾洽及农事毕则皆为无用之地以是狡民或
又杨伋传伋主管开封府界常平权都水丞与侯叔献
行汴水淤田法遂酾汴流涨潦以溉西部瘠土皆为良
田
续文献通考长乐滨海山浅而泉微故潴防独多大者
为湖次为坡为圳垾海而成者为塘次为堰毋虑百五
十馀所每岁蓄溪涧虽不泄涓滴亦不足用必时雨滂
澍乃或沾洽及农事毕则皆为无用之地以是狡民或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732-0193c.png
侵或请民失其利建炎初县令陈可大修塘捍陂湖至
九年县令徐谟复延耆老讲究水利为斗门及湖塘陂
堰百四所溉田凡二千八十三顷又筑大塘基方广二
十馀丈两旁抵海长一千五十丈沟港共长三千七百
丈潴福清界水溉田种千石
宋史食货志绍兴五年江东帅臣李光言明越之境皆
有陂湖大抵湖高于田田又高于江海旱则放湖水溉
田涝则决田水入海故无水旱之灾本朝庆历嘉祐间
九年县令徐谟复延耆老讲究水利为斗门及湖塘陂
堰百四所溉田凡二千八十三顷又筑大塘基方广二
十馀丈两旁抵海长一千五十丈沟港共长三千七百
丈潴福清界水溉田种千石
宋史食货志绍兴五年江东帅臣李光言明越之境皆
有陂湖大抵湖高于田田又高于江海旱则放湖水溉
田涝则决田水入海故无水旱之灾本朝庆历嘉祐间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732-0193d.png
始有盗湖为田者其禁甚严政和以来创为应奉始废
湖为田自是两州之民岁被水旱之患馀姚上虞每县
收租不过数千斛而所失民田常赋动以万计莫若先
罢两邑湖田其会稽之鉴湖鄞之广德湖萧山之湘湖
等处尚多望诏漕臣尽废之其江东西圩田苏秀围田
令监司守令条上于是诏诸路漕臣议之其后议者虽
称合废竟仍其旧
又绍兴十六年知袁州张成已言江西良田多占山冈
湖为田自是两州之民岁被水旱之患馀姚上虞每县
收租不过数千斛而所失民田常赋动以万计莫若先
罢两邑湖田其会稽之鉴湖鄞之广德湖萧山之湘湖
等处尚多望诏漕臣尽废之其江东西圩田苏秀围田
令监司守令条上于是诏诸路漕臣议之其后议者虽
称合废竟仍其旧
又绍兴十六年知袁州张成已言江西良田多占山冈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732-0194a.png
望委守令讲陂塘灌溉之利其后比部员外郎李咏言
淮西高原处旧有陂塘请给银米以时修浚知江阴军
蒋及祖亦请浚治本军五卸沟以泄水修复横河支渠
以溉旱乃并诏诸路常平司行之每季以施行闻
又绍兴二十三年谏议大夫史才言浙西民田最广而
平时无甚害者太湖之利也近年濒湖之地多为兵卒
侵据累土增高长堤弥望名曰坝田旱则据之以溉而
民田不沾其利涝则远近泛滥不得入湖而民田尽没
淮西高原处旧有陂塘请给银米以时修浚知江阴军
蒋及祖亦请浚治本军五卸沟以泄水修复横河支渠
以溉旱乃并诏诸路常平司行之每季以施行闻
又绍兴二十三年谏议大夫史才言浙西民田最广而
平时无甚害者太湖之利也近年濒湖之地多为兵卒
侵据累土增高长堤弥望名曰坝田旱则据之以溉而
民田不沾其利涝则远近泛滥不得入湖而民田尽没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732-0194b.png
望尽复太湖旧迹使军民各安田畴均利
又绍兴二十四年大理寺丞周环言临安平江湖秀四
州下田多为积水所浸缘溪山诸水并归太湖自太湖
分二𣲖东南一𣲖由松江入于海东北一𣲖由诸浦注
之江其松江泄水惟白茅一浦最大今泥沙淤塞宜决
浦故道俾水势分𣲖流畅实四州无穷之利
又绍兴二十八年两浙转运副使赵子潚知平江府蒋
灿言太湖者数川之巨浸而独泄以松江之一川宜其
又绍兴二十四年大理寺丞周环言临安平江湖秀四
州下田多为积水所浸缘溪山诸水并归太湖自太湖
分二𣲖东南一𣲖由松江入于海东北一𣲖由诸浦注
之江其松江泄水惟白茅一浦最大今泥沙淤塞宜决
浦故道俾水势分𣲖流畅实四州无穷之利
又绍兴二十八年两浙转运副使赵子潚知平江府蒋
灿言太湖者数川之巨浸而独泄以松江之一川宜其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732-0194c.png
势有所不逮是以昔人以常熟之北开二十四浦疏而
导之江又于昆山之东开一十二浦分而纳之海三十
六浦后为潮汐沙积而开江之卒亦废于是民田有淹
没之患天圣间漕臣张纶尝于常熟昆山各开众浦景
祐间郡守范仲淹亦亲至海浦浚开五河政和间提举
官赵霖复尝开浚今诸浦湮塞又非前比计用工三百
三十馀万钱三十三万馀缗米十万馀斛于是诏监察
御史任古复视之既而古至平江言常熟五浦通江诚
导之江又于昆山之东开一十二浦分而纳之海三十
六浦后为潮汐沙积而开江之卒亦废于是民田有淹
没之患天圣间漕臣张纶尝于常熟昆山各开众浦景
祐间郡守范仲淹亦亲至海浦浚开五河政和间提举
官赵霖复尝开浚今诸浦湮塞又非前比计用工三百
三十馀万钱三十三万馀缗米十万馀斛于是诏监察
御史任古复视之既而古至平江言常熟五浦通江诚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732-0194d.png
便若依所请以五千功月馀可毕诏以激赏库钱平江
府上供米如数给之
续文献通考绍兴中王信知绍兴府山阴境有獠湖
四环皆田岁苦淫潦信创斗门导停潴注之海筑十一
坝化汇浸为上腴民绘像祀之更其名曰王公湖
宋史印崇传崇知秀州华亭县捍海堰废且百年咸潮
岁大入坏并海田苏州皆被其害崇至海口访遗址已
沦没乃奏创筑三月堰成三州潟卤复为良田
府上供米如数给之
续文献通考绍兴中王信知绍兴府山阴境有獠湖
四环皆田岁苦淫潦信创斗门导停潴注之海筑十一
坝化汇浸为上腴民绘像祀之更其名曰王公湖
宋史印崇传崇知秀州华亭县捍海堰废且百年咸潮
岁大入坏并海田苏州皆被其害崇至海口访遗址已
沦没乃奏创筑三月堰成三州潟卤复为良田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732-0195a.png
文献通考乾道七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奏兴元府山河
堰溉南郑褒城田九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
又淳熙二年淮东总领钱良臣奏修复镇江府练湖凡
七十二源灌田百馀万亩从之
续文献通考淳熙中赵汝愚知福州州旧有湖溉民田
数万亩后豪滑湮塞为田遇旱则西北一带高田无从
得水遇涝则东南一带沦为巨浸汝愚因请开浚悉复
其旧
堰溉南郑褒城田九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
又淳熙二年淮东总领钱良臣奏修复镇江府练湖凡
七十二源灌田百馀万亩从之
续文献通考淳熙中赵汝愚知福州州旧有湖溉民田
数万亩后豪滑湮塞为田遇旱则西北一带高田无从
得水遇涝则东南一带沦为巨浸汝愚因请开浚悉复
其旧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732-0195b.png
又嘉定间漳州倅郑焕浚渠溉田郡人立石刻曰郑公
渠
又赵师缙为漳浦令凿西湖筑岸创立水门时其蓄泄
以溉民田周围五百一十五丈
又赵善嵩知连江县询知南墥水利可以溉田遂伐石
为斗门民歌之
又制师颜颐仲浚定海西市抵鄞桃花渡边六十里故
河尽复广五丈深一丈二尺灌溉田畴民蒙其利
渠
又赵师缙为漳浦令凿西湖筑岸创立水门时其蓄泄
以溉民田周围五百一十五丈
又赵善嵩知连江县询知南墥水利可以溉田遂伐石
为斗门民歌之
又制师颜颐仲浚定海西市抵鄞桃花渡边六十里故
河尽复广五丈深一丈二尺灌溉田畴民蒙其利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732-0195c.png
又嘉定十七年卫泾奏言国家承平之时京师漕粟多
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中兴以来浙西遂为畿甸尤
所仰给岁获丰穰沾及旁路盖平畴沃壤绵亘阡陌有
江湖潴泄之利焉大抵二浙地势高下相类湖高于田
田又高于江海水少则汲湖水以溉田水多则泄田水
由江而入海惟潴泄两得其便故无水旱之忧而皆膏
腴之地自绍兴末年因军中侵夺濒湖水荡工力易办
创置堤埂号为坝田民田已被其害而犹未至甚者潴
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中兴以来浙西遂为畿甸尤
所仰给岁获丰穰沾及旁路盖平畴沃壤绵亘阡陌有
江湖潴泄之利焉大抵二浙地势高下相类湖高于田
田又高于江海水少则汲湖水以溉田水多则泄田水
由江而入海惟潴泄两得其便故无水旱之忧而皆膏
腴之地自绍兴末年因军中侵夺濒湖水荡工力易办
创置堤埂号为坝田民田已被其害而犹未至甚者潴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732-0195d.png
水之地尚多也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
包强占无岁无之陂湖之利日朘月削已亡几何而所
在围田则遍满矣以臣耳目所接三十年间昔之曰江
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夫陂湖之水自常情观之似
若无用由农事言之则为甚急陂湖广衍则潴蓄必多
遇旱可以灌溉江流深浚则通泄必快遇水不至泛溢
傥潴水之地或至狭隘则容受必少旱即易涸立见焦
枯水源既壅而江流填淤则疏泄甚难水即易盈荡为
包强占无岁无之陂湖之利日朘月削已亡几何而所
在围田则遍满矣以臣耳目所接三十年间昔之曰江
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夫陂湖之水自常情观之似
若无用由农事言之则为甚急陂湖广衍则潴蓄必多
遇旱可以灌溉江流深浚则通泄必快遇水不至泛溢
傥潴水之地或至狭隘则容受必少旱即易涸立见焦
枯水源既壅而江流填淤则疏泄甚难水即易盈荡为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732-0196a.png
巨浸事之利害岂不较然易知州县监司所当禁戢然
围田者无非形势之家其语言气力足以淩驾官府而
在位者每重举事而乐因循故上下相蒙恬不知怪而
围田之害深矣议者又曰围田既广则增租亦多其于
邦计不为无补殊不思缘江并湖民间良田何啻数千
百顷皆异时之无水旱者围田一兴修筑塍岸水所由
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乾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
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决复以
围田者无非形势之家其语言气力足以淩驾官府而
在位者每重举事而乐因循故上下相蒙恬不知怪而
围田之害深矣议者又曰围田既广则增租亦多其于
邦计不为无补殊不思缘江并湖民间良田何啻数千
百顷皆异时之无水旱者围田一兴修筑塍岸水所由
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乾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
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决复以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732-0196b.png
民田为壑设若围田侥倖一稔增租所入有几而当岁
倍收之田小有水旱反为荒土常赋所损可胜计哉所
谓增租既不系省额州县得以移用徒资贪黩之吏耳
此其轻重得失又不待智者而后辨也
金史食货志泰和八年七月诏诸路按察司规画水田
部官谓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阳掘井种田
俱可灌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灌之
计六百馀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以此较之他境无不
倍收之田小有水旱反为荒土常赋所损可胜计哉所
谓增租既不系省额州县得以移用徒资贪黩之吏耳
此其轻重得失又不待智者而后辨也
金史食货志泰和八年七月诏诸路按察司规画水田
部官谓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阳掘井种田
俱可灌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灌之
计六百馀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以此较之他境无不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732-0196c.png
可行者遂令转运司因出计点就令审察若诸路按察
司因劝农可按问开河或掘井如何为便规画具申以
俟兴作
又兴定五年南阳令李国瑞创开水田四百馀顷诏升
职二等仍录其最状遍谕诸道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五月壬申中书省臣言吴江
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久淤凡湮塞良田百有馀里况
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租户役万五千人浚治岁免租
司因劝农可按问开河或掘井如何为便规画具申以
俟兴作
又兴定五年南阳令李国瑞创开水田四百馀顷诏升
职二等仍录其最状遍谕诸道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五月壬申中书省臣言吴江
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久淤凡湮塞良田百有馀里况
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租户役万五千人浚治岁免租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732-0196d.png
八十五石仍设行都水监以董其成从之
又脱脱言京畿近水地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
百万馀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从之于是西至西山南
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至迁民镇凡系官地及原管
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
器谷种给钞五百万锭命悟良哈台乌古孙良祯并为
大司农卿又于江南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人
各一千名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敇牒十二道募农
又脱脱言京畿近水地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
百万馀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从之于是西至西山南
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至迁民镇凡系官地及原管
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
器谷种给钞五百万锭命悟良哈台乌古孙良祯并为
大司农卿又于江南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人
各一千名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敇牒十二道募农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732-0197a.png
民一百名者授正九品二百名正八品三百名从七品
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名给钞十锭由是岁
乃大稔
又良吏传谭澄为交城令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有帅
专其利而堰之澄令决水均其利于民擢怀孟路总管
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
又张文谦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浚
唐来汉延二渠溉田十数万顷民蒙其利
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名给钞十锭由是岁
乃大稔
又良吏传谭澄为交城令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有帅
专其利而堰之澄令决水均其利于民擢怀孟路总管
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
又张文谦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浚
唐来汉延二渠溉田十数万顷民蒙其利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732-0197b.png
续文献通考元至大初江浙行省督治围田合修陂塘
围岸沟渠晓谕农家须要依法修置遇旱车水浇救遇
涝泄水通流会集行都水监官李都水讲究得修浚之
际田主出粮佃户出力系官围田若无总佃贫穷无力
不能修浚者量其所须官为借贷收成日抵数还官事
有成效劝农官拟升赏奏闻失误者治罪其抛荒积水
田土多因租额太重无人承佃劝谕当乡富上人户自
备工本修筑塍围听本户佃种为主抛荒官田止纳原
围岸沟渠晓谕农家须要依法修置遇旱车水浇救遇
涝泄水通流会集行都水监官李都水讲究得修浚之
际田主出粮佃户出力系官围田若无总佃贫穷无力
不能修浚者量其所须官为借贷收成日抵数还官事
有成效劝农官拟升赏奏闻失误者治罪其抛荒积水
田土多因租额太重无人承佃劝谕当乡富上人户自
备工本修筑塍围听本户佃种为主抛荒官田止纳原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732-0197c.png
租初年免徵次惟半而三甫全积荒则三年后第依民
田输税诸人不得争夺及照到前庸田司五等围岸体
式以水为平平者为第一等高七尺五寸底阔一丈面
阔五尺田高一尺为第二等高六尺五寸底阔九尺面
阔四尺五寸田高二尺为第三等高五尺五寸底阔八
尺面阔四尺田高三尺为第四等高四尺五寸底阔七
尺面阔五尺五寸田高四尺为第五等止添备水高三
尺底阔六尺面阔三尺若山水原落围岸迫近诸湖去
田输税诸人不得争夺及照到前庸田司五等围岸体
式以水为平平者为第一等高七尺五寸底阔一丈面
阔五尺田高一尺为第二等高六尺五寸底阔九尺面
阔四尺五寸田高二尺为第三等高五尺五寸底阔八
尺面阔四尺田高三尺为第四等高四尺五寸底阔七
尺面阔五尺五寸田高四尺为第五等止添备水高三
尺底阔六尺面阔三尺若山水原落围岸迫近诸湖去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732-0197d.png
处自愿增者听
元史郭守敬传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
绝人世祖召见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
州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
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以
避浮鸡汹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泉引入城
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其三顺德澧河东至古任城失
其故道没民田千三百馀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
元史郭守敬传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
绝人世祖召见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
州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
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以
避浮鸡汹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泉引入城
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其三顺德澧河东至古任城失
其故道没民田千三百馀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732-0198a.png
耕种自小王村径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筏其四磁州
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平下
经鸡泽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馀顷其五怀孟沁河虽
浇灌犹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相合引东流至武
陟县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馀顷其六黄河自孟州
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
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田二千馀顷授提举诸
路河渠加授银符副河渠使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
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平下
经鸡泽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馀顷其五怀孟沁河虽
浇灌犹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相合引东流至武
陟县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馀顷其六黄河自孟州
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
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田二千馀顷授提举诸
路河渠加授银符副河渠使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732-0198b.png
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他州正渠
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万馀顷废坏
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
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洎兀郎
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
分引芦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
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
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
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万馀顷废坏
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
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洎兀郎
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
分引芦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
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
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732-0198c.png
水得东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
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
防涨水突入之患伯颜南征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
北山东可通舟者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济州至沛县又
南至吕梁又自东平至纲城又自东平清河逾黄河古
道至与御河相接又自卫州御河至东平又自东平西
南水泊至御河乃得济州大名东平泗汶与御河相通
形势为图奏之有言滦河自永平挽舟踰山而上可至
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
防涨水突入之患伯颜南征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
北山东可通舟者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济州至沛县又
南至吕梁又自东平至纲城又自东平清河逾黄河古
道至与御河相接又自卫州御河至东平又自东平西
南水泊至御河乃得济州大名东平泗汶与御河相通
形势为图奏之有言滦河自永平挽舟踰山而上可至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732-0198d.png
开平有言泸沟自麻峪可至寻麻林朝廷遣守敬相视
滦河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
其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原别引北山白浮泉水
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
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比
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
通舟止水帝览奏喜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命丞相
以下皆亲操畚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置闸之
滦河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
其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原别引北山白浮泉水
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
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比
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
通舟止水帝览奏喜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命丞相
以下皆亲操畚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置闸之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732-0199a.png
处往往于地中偶值旧时砖木时人为之感服船既通
行公私省便名曰通惠河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
与北坝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志
不就而罢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
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十七步不可执
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
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
人也守敬在西夏常挽舟溯流而上究所谓河源者又
行公私省便名曰通惠河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
与北坝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志
不就而罢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
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十七步不可执
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
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
人也守敬在西夏常挽舟溯流而上究所谓河源者又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732-0199b.png
尝自孟门以东循黄河故道纵广数百里间各为测量
地平或可以分杀河势或可以灌溉田土具有图志又
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
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
其言信而有徵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及者也
又虞集传泰定中集为翰林直学士进言曰京师之东
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
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
地平或可以分杀河势或可以灌溉田土具有图志又
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
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
其言信而有徵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及者也
又虞集传泰定中集为翰林直学士进言曰京师之东
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
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732-0199c.png
官者合其众分受以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
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
惰者而易之三年后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以次渐
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不废得
以世袭如军官之法
任仁发水利集议者曰古者吴淞江狭处尚二里馀犹
不能吞受太湖之水于是添浚三十六浦以佐之且后
时有渰没田畴之患今所开江二十五丈置闸十座其
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
惰者而易之三年后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以次渐
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不废得
以世袭如军官之法
任仁发水利集议者曰古者吴淞江狭处尚二里馀犹
不能吞受太湖之水于是添浚三十六浦以佐之且后
时有渰没田畴之患今所开江二十五丈置闸十座其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732-0199d.png
能去水几何其利则未知也答曰所开江身二十五丈
置闸十座每闸阔二丈五尺可以泄水二十五丈吴淞
江缘潮水往来之故也古人论泄水之法极详范文正
公曰三分其时损居二焉谓如一日十二时昼夜两潮
四时辰潮涨八时辰潮落所设之闸昼夜皆去水之时
也所以终江面二里之宽不如十闸之功也况今东南
有上海浦泄放淀山湖三泖之水东则刘家港耿泾疏
通昆承等湖之水吴淞江置闸十座以居其中潮平则
置闸十座每闸阔二丈五尺可以泄水二十五丈吴淞
江缘潮水往来之故也古人论泄水之法极详范文正
公曰三分其时损居二焉谓如一日十二时昼夜两潮
四时辰潮涨八时辰潮落所设之闸昼夜皆去水之时
也所以终江面二里之宽不如十闸之功也况今东南
有上海浦泄放淀山湖三泖之水东则刘家港耿泾疏
通昆承等湖之水吴淞江置闸十座以居其中潮平则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732-0200a.png
闭闸而拒之潮退则开闸以放之滔滔不绝势若建瓴
直趋于海实疏通潴水之上策也与古三江其势相埒
若夫时水虽太湖汪洋㳽漫其涸亦可待矣旱则闭闸
潴水以灌溉乃一举两得其利也议者曰吴淞江自古
无闸今置之非也何不开阔疏通使江复故道一任潮
水往来岂不便易答曰治水之法先度地形之高下次
审水势之往来并追源溯流各顺其性古人谓水归深
源又曰沙泥随潮而来清水荡涤而去今所往上海刘
直趋于海实疏通潴水之上策也与古三江其势相埒
若夫时水虽太湖汪洋㳽漫其涸亦可待矣旱则闭闸
潴水以灌溉乃一举两得其利也议者曰吴淞江自古
无闸今置之非也何不开阔疏通使江复故道一任潮
水往来岂不便易答曰治水之法先度地形之高下次
审水势之往来并追源溯流各顺其性古人谓水归深
源又曰沙泥随潮而来清水荡涤而去今所往上海刘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732-0200b.png
家港等处水深数丈今所开之河止二丈五尺若不置
闸以限潮沙则浑潮捲沙而来清水归深源而去新开
江道水性不顺兼以河沙约住河泥不数月间必复浅
塞前工俱废故闸不可不置也范文正公曰新导之河
必设诸闸正此谓也若欲再复吴淞江之故道须候诸
闸启闭流深众水归源其汹涌之势孰得而制禁当于
此诸闸都闭挑开一处堰坝任潮水往来借清水力东
冲而洪自复成江矣考工记曰善沟水者水齧之之谓
闸以限潮沙则浑潮捲沙而来清水归深源而去新开
江道水性不顺兼以河沙约住河泥不数月间必复浅
塞前工俱废故闸不可不置也范文正公曰新导之河
必设诸闸正此谓也若欲再复吴淞江之故道须候诸
闸启闭流深众水归源其汹涌之势孰得而制禁当于
此诸闸都闭挑开一处堰坝任潮水往来借清水力东
冲而洪自复成江矣考工记曰善沟水者水齧之之谓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732-0200c.png
也议者曰吴淞江前时流通今日何为而塞岂非海变
桑田之说黄河日走千里非人力所可为者欤答曰东
坡有言若要吴淞江不塞吴江一县人民可尽徙于他
处庶使上流宽泻清水力盛沙泥自不能积何致有堙
塞之患哉归附之后将太湖东岸水出去处或钉木为
栅或用土草为堰或筑狭河身为桥置为驿路及有湖
泖港㲼又虑私盐船往来多行塞断所以水脉不通清
水日弱浑潮日盛沙泥日积而吴淞江日就淤塞今日
桑田之说黄河日走千里非人力所可为者欤答曰东
坡有言若要吴淞江不塞吴江一县人民可尽徙于他
处庶使上流宽泻清水力盛沙泥自不能积何致有堙
塞之患哉归附之后将太湖东岸水出去处或钉木为
栅或用土草为堰或筑狭河身为桥置为驿路及有湖
泖港㲼又虑私盐船往来多行塞断所以水脉不通清
水日弱浑潮日盛沙泥日积而吴淞江日就淤塞今日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732-0200d.png
江势正与东坡所见合如曰海变桑田黄河奔𥤮一时
之谓则圣人手足胼胝尽力沟洫皆虚言也圣人岂欺
吾哉所当尽人力而为可见也议者曰钱氏有国一百
有馀年止长盈年间一次水灾亡宋南渡一百五十馀
年止景定间一二次水灾今则一二年或三四年水灾
频仍其故何也答曰钱氏有国亡宋南渡全藉苏湖常
秀数郡所产之米以为军国之计当时尽心经理使高
田低田各有制水之法其间水利当兴水害当除合役
之谓则圣人手足胼胝尽力沟洫皆虚言也圣人岂欺
吾哉所当尽人力而为可见也议者曰钱氏有国一百
有馀年止长盈年间一次水灾亡宋南渡一百五十馀
年止景定间一二次水灾今则一二年或三四年水灾
频仍其故何也答曰钱氏有国亡宋南渡全藉苏湖常
秀数郡所产之米以为军国之计当时尽心经理使高
田低田各有制水之法其间水利当兴水害当除合役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732-0201a.png
居民不以繁难合用钱粮不吝浩大又使名卿重臣专
董其事富豪上户美言不能乱其法财货不能动其心
凡利害之端可以兴除者莫不备举又复七里为一纵
浦十里为一横塘田连阡陌位位相承悉为膏腴之产
设有水患人力未尝不尽遂使二三百年之间水患罕
见国朝四海一统人才毕集擢居重任者或未知风土
之所宜也以为浙西地土水利与诸处同一例任地之
高下任天之水旱所以一二年间水灾频仍皆不谙风
董其事富豪上户美言不能乱其法财货不能动其心
凡利害之端可以兴除者莫不备举又复七里为一纵
浦十里为一横塘田连阡陌位位相承悉为膏腴之产
设有水患人力未尝不尽遂使二三百年之间水患罕
见国朝四海一统人才毕集擢居重任者或未知风土
之所宜也以为浙西地土水利与诸处同一例任地之
高下任天之水旱所以一二年间水灾频仍皆不谙风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732-0201b.png
土之同异故也议者曰苏州地势低与江水平故曰平
江故称泽国其地不可作田必然之理也今欲围筑硬
岸亦逆土之性耳答曰晋宋以降仓廪所积悉仰给于
浙西水田之利故曰苏湖熟天下足若谓地势高下不
可作田以为必然之理此诚无用之论也浙西之地低
于天下而苏湖又低于浙西淀山湖又低于苏州此低
之又低者也彼中富户数千家于中每岁种植菱芦埋
钉桩笆委埋封土围筑硬岸岂非逆土之性何为今日
江故称泽国其地不可作田必然之理也今欲围筑硬
岸亦逆土之性耳答曰晋宋以降仓廪所积悉仰给于
浙西水田之利故曰苏湖熟天下足若谓地势高下不
可作田以为必然之理此诚无用之论也浙西之地低
于天下而苏湖又低于浙西淀山湖又低于苏州此低
之又低者也彼中富户数千家于中每岁种植菱芦埋
钉桩笆委埋封土围筑硬岸岂非逆土之性何为今日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732-0201c.png
尽成膏腴之田此明效之验不可掩也既是淀山最低
之湖经理尚可以作田却说已成之田不可作田天下
宁有是理也议者曰水旱天时非人力所可胜自来讨
究浙西治水之法终无寸成答曰浙西水利明白易晓
特行之不得其要何谓无成大抵治水之法其事有三
浚河港必深泻筑围岸必高厚置闸窦必多广设遇水
旱有河泄泻堤防而乘除之自然不能为害(河港泄泻/围岸堤防)
(闸窦/乘除)倘有人力不至而一切委数于天天下宁有丰年
之湖经理尚可以作田却说已成之田不可作田天下
宁有是理也议者曰水旱天时非人力所可胜自来讨
究浙西治水之法终无寸成答曰浙西水利明白易晓
特行之不得其要何谓无成大抵治水之法其事有三
浚河港必深泻筑围岸必高厚置闸窦必多广设遇水
旱有河泄泻堤防而乘除之自然不能为害(河港泄泻/围岸堤防)
(闸窦/乘除)倘有人力不至而一切委数于天天下宁有丰年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732-0201d.png
也东坡有言浙西水旱此谓人事不修之积非时之数
今之谓也昔范文正公亲开海浦时议者阻之公锐意
完具排浮议疏浚横潦数年大稔乃谓终无寸利为是
说者皆听受富家驱使而妄为无稽之言也议者曰吴
淞江开之后自合浙西永无水害何为大德十年自济
以南直至浙西有水害甚深答曰且体比年浙西所收
子粒分数比之淮北数几十倍皆吴淞江三闸并诸坝
口出放涝水之力以未开吴淞江之前大德七年亦遭
今之谓也昔范文正公亲开海浦时议者阻之公锐意
完具排浮议疏浚横潦数年大稔乃谓终无寸利为是
说者皆听受富家驱使而妄为无稽之言也议者曰吴
淞江开之后自合浙西永无水害何为大德十年自济
以南直至浙西有水害甚深答曰且体比年浙西所收
子粒分数比之淮北数几十倍皆吴淞江三闸并诸坝
口出放涝水之力以未开吴淞江之前大德七年亦遭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732-0202a.png
水害所收子粒分数比大德十年不及三分之一以此
论之则水监岂为无功天灾流行水淹为害人力之所
致不见备禦堤防之若除一分之害则享一分之利谓
当永无水害乃不近人情之论为执政者不当便听其
言不察是否乃直谓无功而辄罢之正如咽喉噎而废
食也况自归附以来二三十年所积之病岂半年工役
之所能尽哉议者曰行都水监既是有益衙门何谓众
口一辞皆谓无益而明议罢之答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论之则水监岂为无功天灾流行水淹为害人力之所
致不见备禦堤防之若除一分之害则享一分之利谓
当永无水害乃不近人情之论为执政者不当便听其
言不察是否乃直谓无功而辄罢之正如咽喉噎而废
食也况自归附以来二三十年所积之病岂半年工役
之所能尽哉议者曰行都水监既是有益衙门何谓众
口一辞皆谓无益而明议罢之答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732-0202b.png
使知之事之利害久而复明非高识远见熟于世务通
于水利者安知有久远无穷之利彼愚民无知但见一
时工夫之繁豪民肆奸有吝供输募夫之费所以百般
阻挠但为无益以败事殊不知浙西有数等之水拯治
方略皆不相同非专司不能尽力责其成功使水监衙
门真如无事古之有国者亦废而不举久矣何为周汉
唐宋之世未尝一日不用心尽力经营水利之事列之
史传代不乏人故谚曰水利通民力松斯言信矣并浙
于水利者安知有久远无穷之利彼愚民无知但见一
时工夫之繁豪民肆奸有吝供输募夫之费所以百般
阻挠但为无益以败事殊不知浙西有数等之水拯治
方略皆不相同非专司不能尽力责其成功使水监衙
门真如无事古之有国者亦废而不举久矣何为周汉
唐宋之世未尝一日不用心尽力经营水利之事列之
史传代不乏人故谚曰水利通民力松斯言信矣并浙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0732-0202c.png
西水利低下之地不须水监拯治即今中原高阜之乡
安用水监河道司为哉然则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
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议者曰水
利不可不修今陇西唐宋二渠止是责于有司疏浚田
禾有收民便不扰浙西水利与陇西一体责之有司兼
管岂不便哉答曰陇西唐宋二渠长湖水也浚成深渠
水自下流何难拯治浙西地面有江海河浦湖泖荡漾
溪涧沟渠汊泾浜漕溇等名水有长流活水潴定死水
安用水监河道司为哉然则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
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议者曰水
利不可不修今陇西唐宋二渠止是责于有司疏浚田
禾有收民便不扰浙西水利与陇西一体责之有司兼
管岂不便哉答曰陇西唐宋二渠长湖水也浚成深渠
水自下流何难拯治浙西地面有江海河浦湖泖荡漾
溪涧沟渠汊泾浜漕溇等名水有长流活水潴定死水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0732-0202d.png
往来潮水泉石迸水霖淫雨水风决涨水潮泥浑水南
来交水风潮贼水海啸淫水等名水名既异则拯治方
略亦殊岂可以唐宋二渠长流水例之哉略举浙西治
水䃮堰坝水函石仓石囤蘧除土帚刺子水管铜轮铁
筢木杴木井木水匝水车风车手戽桔槔等器(插窦/碶斗)
(门/)陇西未必有也今设为此策乃不知地理之人如醯
鸡井蛙岂足与议远大之事宋贤如范文正公苏文忠
公朱文公王荆公皆命世大儒经纶天下之大材尚各
来交水风潮贼水海啸淫水等名水名既异则拯治方
略亦殊岂可以唐宋二渠长流水例之哉略举浙西治
水䃮堰坝水函石仓石囤蘧除土帚刺子水管铜轮铁
筢木杴木井木水匝水车风车手戽桔槔等器(插窦/碶斗)
(门/)陇西未必有也今设为此策乃不知地理之人如醯
鸡井蛙岂足与议远大之事宋贤如范文正公苏文忠
公朱文公王荆公皆命世大儒经纶天下之大材尚各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0732-0203a.png
各建策设官置兵尽力经营水利之事不令有司兼管
必有所见而为之当时有司兼管何往而不败事为是
说者未必长于苏范诸公之议也况浙西地形高下水
旱不均古人有言东州之官莫问西州之利或利于此
必害于彼便有彼疆我界之分若无水监通行管领一
体整治何能用心协力于均水利也哉
元史郑鼎传鼎为平阳路总管导汾水溉民田千馀顷
续文献通考赵志除长葛县邑地卑湿累岁不登志相
必有所见而为之当时有司兼管何往而不败事为是
说者未必长于苏范诸公之议也况浙西地形高下水
旱不均古人有言东州之官莫问西州之利或利于此
必害于彼便有彼疆我界之分若无水监通行管领一
体整治何能用心协力于均水利也哉
元史郑鼎传鼎为平阳路总管导汾水溉民田千馀顷
续文献通考赵志除长葛县邑地卑湿累岁不登志相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0732-0203b.png
其宜使为水田旱则决潩水灌之民获其利
元史耶律伯坚传伯坚为清苑尹县西有塘水溉民田
甚广势家据以为硙民以失利为诉伯坚命毁硙决其
水而注之田许以溉田之馀月乃得堰水置硙仍以其
事闻于省部著为定例
又张立道传立道领大司农事中书以立道熟于云南
奏授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佩金符其地有昆明池介
碧鸡金马之间环五百馀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
元史耶律伯坚传伯坚为清苑尹县西有塘水溉民田
甚广势家据以为硙民以失利为诉伯坚命毁硙决其
水而注之田许以溉田之馀月乃得堰水置硙仍以其
事闻于省部著为定例
又张立道传立道领大司农事中书以立道熟于云南
奏授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佩金符其地有昆明池介
碧鸡金马之间环五百馀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0732-0203c.png
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得壤地万
馀顷皆为良田
又廉希宪传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于朝帝
使希宪行省江南先是江陵城外蓄水捍禦希宪命决
之得良田数万亩以为贫民之业
续文献通考王昌龄守卫辉路清水出辉县山阳镇以
入卫河昌龄因度原隰创浚沟浍溉田数百顷
元史乌古孙泽传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巡行檄
馀顷皆为良田
又廉希宪传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于朝帝
使希宪行省江南先是江陵城外蓄水捍禦希宪命决
之得良田数万亩以为贫民之业
续文献通考王昌龄守卫辉路清水出辉县山阳镇以
入卫河昌龄因度原隰创浚沟浍溉田数百顷
元史乌古孙泽传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巡行檄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0732-0203d.png
外募民四千六百馀户置雷留那抉十屯陂水垦田筑
八堨以节潴泄得稻田若干亩雷州地近海潮汐齧其
东南陂塘碱农病焉而西北广衍平袤宜为陂塘泽行
视城阴教民浚故湖筑大堤堨三溪潴之为斗门七堤
堨六以制其赢耗酾为渠二十有四以达其注输渠皆
支别为闸设守视者时其启闭计得良田数千顷滨海
广泻并为膏土民歌之
续文献通考温州判皮元重建阴均斗门初金舟东西
八堨以节潴泄得稻田若干亩雷州地近海潮汐齧其
东南陂塘碱农病焉而西北广衍平袤宜为陂塘泽行
视城阴教民浚故湖筑大堤堨三溪潴之为斗门七堤
堨六以制其赢耗酾为渠二十有四以达其注输渠皆
支别为闸设守视者时其启闭计得良田数千顷滨海
广泻并为膏土民歌之
续文献通考温州判皮元重建阴均斗门初金舟东西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0732-0204a.png
四乡之水赴于阴均乐清邑令汪季良建斗门制之后
圯坏河流有泄无蓄海潮冲突入河皆为田害至是皮
元嘱僧募物料先筑上下堰决水更板闸二十四层而
以上三十六源皆得蓄泄之宜溉田四十馀万亩民为
碑颂之
圯坏河流有泄无蓄海潮冲突入河皆为田害至是皮
元嘱僧募物料先筑上下堰决水更板闸二十四层而
以上三十六源皆得蓄泄之宜溉田四十馀万亩民为
碑颂之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0732-0204b.png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