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732-01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一
 土宜
  田制上
诗小雅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笺禹治而丘甸之六十四井为甸甸方八里居一城
 之中城方十里出兵车一乘以为赋法正义曰禹甸
 之者决除其灾使成平田定贡赋于天子是以治为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732-0131d.png
 义也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大全长乐刘氏曰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
 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道之
 也又安成刘氏曰地之势东南下水势皆趋之故顺
 其势以纵为遂以横为沟而南其亩东其亩也
诗大雅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注疆谓画其大界理谓别其条理也宣布散而居也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732-0132a.png
 亩治其田畴也
谷梁传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
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
礼记王制制农田百亩
 注农夫皆受田于公疏王者制度授农以田是农夫
 授田于公也
州二百一十国其馀以为附庸閒田
天子之县内凡九十三国其馀以禄士以为閒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732-0132b.png
 疏畿外州建二百一十国之外则閒田少畿内立九
 十三国之外閒田多者以畿外诸侯有大功德始有
 附庸故閒田少畿内每须朌赐故閒田多
田里不粥
 注皆授于公民不得私也
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
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方千
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732-0132c.png
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
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六十亿亩
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

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
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
 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732-0132d.png
 种故家三百亩
小司徒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
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
 注均平也周犹遍也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则授之以
 上地所养者众也男女五人以下则授之以下地所
 养者寡也
又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
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732-0133a.png
 疏匠人营沟洫于田掌其经界故云乃经土地经谓
 为之里数在土地之中立其里数谓井方一里邑方
 二里之等是也而井牧其田野者井方一里兼言牧
 地是次田二牧当上地一井授民田之时上地不易
 家百亩中地一易家二百亩下地再易家三百亩通
 率三家受六夫之地一家受二夫与牧地同故云井
 牧其田野也删翼丘氏曰野外之田不无美恶肥硗
 之差岂必尽如指掌之平棋盘之画哉唯有井有牧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732-0133b.png
 比析而行乃是活法易氏曰井则上地中地下地之
 殊牧则不易一易再易之辨王氏曰此法与遂人百
 夫洫千夫浍万夫川相表里
又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
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
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注郑司农云民宅曰宅宅田者以备益多也士田者
 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贾田者吏为县官卖财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732-0133c.png
 与之田官田者公家之所耕田牛田者以养公家之
 牛赏田者赏赐之田牧田者牧六畜之田司马法曰
 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
 县五百里为都杜子春云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
 郊郑玄谓宅田致仕者所受田也士读为仕仕者亦
 受田所谓圭田也贾田在市贾人其家所受之田也
 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田畜牧者
 之家所受田也公邑谓六遂馀地天子使大夫治之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732-0133d.png
 自此以外皆然二百里三百里其上大夫如州长四
 百里五百里其下大夫如县正是以或谓二百里为
 州四百里为县云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
 大都公之采地畺五百里王几界也然图书篇载师
 掌任地之法有宅田士田贾田有官田牛田赏田牧
 田有公邑之田有小都大都之田且国有四民农之
 受田无疑矣惟工商之受田初无明文而二郑之释
 周礼则有异议司农谓士田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732-0134a.png
 田也贾田吏为县官卖材者与之田也后郑则引汉
 食货志之言谓农民户一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馀
 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
 一人据后郑之意则直谓贾田为贾之家所受田也
 予以为不然夫四民不相业亦不相杂处其来久矣
 四民自农之外惟士为然盖使之耕且养也果如后
 郑之言以贾为商贾之贾则工商一也何载师独载
 贾田而不言工田乎夫先王之所重者农民也所轻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732-0134b.png
 者末作也不耕者出屋粟宅不毛者出里布莫非使
 农之为优而商贾不足事也今使为工者得以械器
 易粟而复受田则谁不为工乎使为商者日中而市
 交易而退而复受田则谁不为商乎然则载师无商
 田工田之明文而后郑必为之说予以为不知先王
 重本抑末之意
又遂人辨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
廛田百亩菜五十亩馀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732-0134c.png
莱百亩馀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馀
夫亦如之
 注莱谓休不耕者六遂之民奇受一廛虽上地犹有
 莱皆所以饶远也通考马端临曰按周家授田之制
 如大司徒遂人之说则是田肥者少授之田瘠者多
 授之如小司徒之说则口众者授之肥田口少者授
 之瘠田如王制孟子之说则一夫定以百亩为率而
 良农食多惰农食少三者不同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732-0134d.png
又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
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
有路以达于畿
 注十夫二邻之田百夫一酂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
 夫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深
 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沟广二寻深二仞径畛涂道
 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
 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都之野涂与环涂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732-0135a.png
 同可也万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以
 南亩图之则遂从沟横洫从浍横九浍而川周其外
 焉去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之制
 其馀如此以至于畿则中虽有都鄙遂人尽主其地
 集说叶氏曰司徒言井邑遂人言沟洫非乡遂异制
 也井邑定田亩多寡以出税故以四井四邑言沟洫
 定水道大小以兴利故以十夫百夫言
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732-0135b.png
 注陈祥道曰夏商周之授田其亩数不同禹贡九州
 之地或言土或言作或言乂盖禹平水土之后有土
 见而未作有作焉而未乂是时人工未足以尽地力
 故家五十亩而已沿历商周则田浸辟而法备矣故
 商七十而助周百亩而彻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则法略于
 夏备于周可知矣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732-0135c.png
 注古者卿以下至于士皆受圭田五十亩所以供祭
 祀也圭洁也井田之民养公田者受百亩圭田半之
 故五十亩馀夫者一家一人受田其馀老少尚有馀
 力者受二十五亩半于圭田也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
 注方里者九百亩之地也八家各私得百亩公田八
 十亩其馀二十亩以为庐井园圃家二亩半也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732-0135d.png
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注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诗曰于彼新田易曰
 不菑畬疏菑灾也畬和柔之意也孙炎云菑始灾杀
 其草本也新田新成柔田也畬和也田舒缓也
公羊传注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
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什
一而税也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家而
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732-0136a.png
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司
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
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故三年一换主选其耆老有
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辨护伉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
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
为井井十为成成十为通通十为终终十为同
 通典文王在岐用平土之法以为治人之道地著为
 本故建司马法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732-0136b.png
 下田夫三百亩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农民户已受
 田其家众男为馀夫亦以口受田士工商家受田五
 口乃当农夫一人山林薮泽原陵淳卤各以肥硗多
 少为差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管子周岐山至于峥丘之西塞丘者山邑之田也周寿
陵而东至少沙者中田也
商子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流水
处什一都邑溪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一良田处十四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732-0136c.png
吕氏春秋上农后稷曰上田弃亩下田弃圳是以六尺
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塼八寸所以成圳也
汜胜之书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区田非
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
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
地为之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
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
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尺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732-0136d.png
凿町作沟沟一尺深一尺积穰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
悉以一尺地积穰不相受今弘作二尺地以积穰上农
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
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
亩收百斛中男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
二十七区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下
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
用种六升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区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732-0137a.png
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为代田
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圳田以二
耜为耦广尺深尺曰圳长终亩一亩三圳一夫三百圳
而播耕于三圳中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
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
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
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
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732-0137b.png
又教边郡及居延城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
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晋书食货志武帝平吴之后有司奏诏书王公以国为
家京城当使有刍之田今可限之近郊田大国十五
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
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
女则不课
魏书食货志太和九年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732-0137c.png
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
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
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
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
受之限但通入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还田不得以充
露田之数不足者以露田充倍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
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
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732-0137d.png
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桑榆地分杂莳馀果及多种桑
榆者不禁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以违令
论地入还分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
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
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诸麻布
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
从还受之法诸有举户老小癃残无受田者年十一以
上及癃者各授以半夫田年逾七十者不还所受寡妇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732-0138a.png
守志者虽免课亦授妇田诸还受民田恒以正月若始
受田而身亡及卖买奴婢牛者皆至明年正月乃得还
受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役有土居
者依法封授诸地狭之处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则
以其家桑田为正田分又不足不给倍田又不足家内
人别减分无桑之乡准此为法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
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
移诸民有新居者三口给地一亩以为居室奴婢五口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732-0138b.png
给一亩男女十五以上因其地分口课种菜五分亩之
一诸一人之分正从正倍从倍不得隔越他畔进丁受
田者恒从所近若同时俱受先贫后富再倍之田放此
为法诸远流配谪无子孙及户绝者墟宅桑榆尽为公
田以供授受授受之次给其所亲未给之间亦借其所
亲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
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732-0139a.png
隋书食货志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定令男率以十八
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
调京城四面诸坊之外三十里内为公田受公田者三
县代迁户内执事官一品以下逮于羽林虎贲各有差
其外畿郡华人官第一品以下羽林虎贲已上各有差
职事及百姓请垦田者名为永业田奴婢受田者亲王
止三百人嗣王止二百人第二品嗣王以下及庶姓王
止一百十人正三品以上及皇宗止一百人七品以上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732-0139b.png
限止八十人八品以下至庶人限止六十人奴婢限外
不给田者皆不输其方百里外及州人一夫受露田八
十亩妇四十亩奴婢依良人限数与者在京百官同丁
牛一头受田六十亩限止四年又每丁给永业二十亩
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十根不在还受
之限非此田者悉入还受之分土不宜桑者给麻田如
桑田法
又开皇十二年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狭乡每丁才至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732-0139c.png
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唐书食货志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
亩百亩为顷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
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
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
为永业其馀为口分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
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其地有薄厚岁一易者
倍授之宽乡三易者不倍授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732-0139d.png
给凡庶人徙乡及贫无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而徙
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复授死者收之以授
无田者凡收授皆以岁十月授田先贫及有课役者凡
田乡有馀以给比乡县有馀以给比县州有馀以给近

又永徽中禁买卖口分世业田买者还地而罚之
宋史食货志农田之制五代条章多阙周世宗始遣使
均括诸州民田太祖即位循用其法命官分诣诸道均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732-0140a.png
田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
二十为差梨枣半之男女十岁以上种韭一畦阔一步
长十步乏井者邻互为凿之
又神宗患田赋不均熙宁五年重修定方田法诏司农
以均税条约并式颁之天下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
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
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
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732-0140b.png
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
帐付之以为地符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地之所
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
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先自京东路行之诸路仿焉每方差大甲头二人小甲
头三人同集方户令各认步亩方田官验地色更勒甲
头方户同定元礼八年帝知官吏扰民诏罢之天下之
田已方而见于籍者至是二百四十八万四千三百四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732-0140c.png
十有九顷
 文献通考元丰间天下垦田之数四百六十一万六
 千馀顷比治平时增二十馀万顷然前代混一之时
 汉元始时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千馀顷隋开皇
 时垦田一千九百四十万馀顷唐天宝时应受田一
 千四百三十万馀顷其数比之宋朝或一倍或三倍
 四倍有馀虽曰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蓟西不得灵夏
 南不得交阯然三方之在版图亦半为边障屯戍之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732-0140d.png
 地垦田未必多也按治平会计录谓田数特计其赋
 租以知其顷亩而赋租所不加者十居其七祖宗重
 扰民未尝穷按故莫得其实至治平熙宁间相继开
 垦然凡百亩之内起税止四亩欲增至二十亩则言
 者以为民间苦赋重再至转徙遂不增以是观之则
 田之无赋税者又不止于十之七而已盖田数之在
 官者虽劣于前代而遗利之在民者多矣
金史食货志量田以营造尺五尺为步阔一步长二百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732-0141a.png
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民田业各从其便卖质与人无
禁但令随地输租而已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少者
必植其地十之三猛安谋克户少者必课其地十之一
除枯补新使之不阙凡官地猛安谋克及贫民请射者
宽乡一丁百亩狭乡十亩中男半之请射荒地者以最
下第五等减半定租八年始徵之作已业者以第七等
减半为税七年始徵之自首冒比邻地者辅官租三分
之二佃黄河退滩者次年纳租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732-0141b.png
又承安元年四月初行区种法男年十五以上六十以
下有土田者丁种一亩丁多者五亩止二年二月九路
提刑马百禄奏圣训农民有地一顷者区种一亩五亩
即止臣以为地肥瘠不同乞不限亩数制可
元史食货志田无水者凿井井深不能得水者听种区
田仍以区田之法散诸农民
明史食货志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
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732-0141c.png
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
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凡质卖田土则官为籍记
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
又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
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又神宗初用大学士张居正议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用
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
国朝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732-0141d.png
大清会典本朝幅员广远地利日兴顺治十八年总计
田土合五百四十九万三千五百七十六顷有奇康熙
二十四年总计田土六百七万八千四百三十顷有奇
雍正二年总计田土六百八十三万七千九百一十四
顷有奇
国初定低地种稻高粱稗子𥣻麻高阜种粟谷
国家任土作贡以地亩之坍涨定赋额之增减或差员
清理或饬州县官随时丈量查报濒江近海之区定例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732-0142a.png
十年一丈
凡民地勘丈槩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国朝垦荒助以牛种宽其徵输或悬爵赏以励招徕或
给投诚以资赡养或遣部员以课耕穫区画周详务使
野无旷土
顺治元年题准圈拨地亩按州县大小定圈地多寡满
洲自聚一处阡陌室庐耕作牧放互相友助令旗民各
安疆理查出无主地与有主者对换以期均便顺治元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732-0142b.png
年议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
有主者官给牛种三年起科
顺治四年又定嗣后民间田屋永停圈拨
顺治六年定地方官广加招徕各处逃民不论原籍别
籍编入保甲开垦无主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
顺治十年覆准直省州县鱼鳞老册载有地亩丘段坐
落田形四至其间有不清者印官亲自丈量
顺治十一年覆准凡丈量州县地用步弓各旗庄屯地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732-0142c.png
用绳
顺治十二年定部铸步尺分颁直省使丈量时悉依新

康熙四十三年天津附近荒弃地亩开垦一万亩以为
水田行令各省巡抚将闽粤江南等处水耕之人出示
招徕计口授田给与牛种
雍正元年议准濒江近海之区定例十年清丈一次恐
未至十年有坍涨者令该管官不时清查坍者即行豁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732-0142d.png
免涨者即行升科
雍正二年议准将内务府交出馀地及户部所收官地
制为井田挑选一百户前往耕种自十六岁以上六十
岁以下各授田百亩
雍正三年于滦蓟天津文霸任北新雄等处各设营田
专官管领有力之家率先遵奉者以圩田多寡分别奖
赏其官田数万顷分地遣官会同地方官首先举行为
民倡率其浚疏圩岸以及潴水节水引水戽水之法悉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732-0143a.png
照成规各因地亩形势次第兴修或有民间庐舍有碍
水道者计亩均摊通融拨抵视本田亩数加十之二三
其河淀淤地已经成熟升科必须开挖者将附近官田
照数拨补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732-0143b.png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