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799-09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数理精蕴下编卷十八
  面部八
   测量(勾股测量/三角测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799-0956a.png
  测量
周髀曰偃矩以窥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盖以矩
度或表杆相度窥测立者则取其直平者则取其方必
使成直角以大小勾股为比例以在器之勾股比所测
之勾股彼此相形而得之者也然勾股必为直角而三
角形则惟变所适而无定形要以角度为准而用割圜
八线以为比例凡求角求边皆以三角形之法为本总
以对所知为一率对所求为二率所知为三率得四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799-0956b.png
即所求也或一测或屡测惟在随时而致用或用正或
用馀惟在比例之相当不特凡物之高深广远可得而
推即七政之躔度天地之形体俱可得而测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799-0956c.png
  勾股测量(凡用矩度或立表杆必用垂线取其/与地平成直角以为准则若地不平)
    (须记取某处与人/目所看相平为记)
设如有一旗杆欲测其高但知距旗杆之远为三丈
 问得高几何
      法用矩度(矩度之制必用正方每边定/一百分或二百分横𥪡俱界)
      (线画成小方分自中心所出线俱平分/每边一半对中心所出线两边安定表)
      (取中心安游表看分数必以其自中/心所出线为准见几何原本十二卷)
      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游表看旗杆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799-0956d.png WYG0799-0957a.png
      得距地平分四十分(此矩度前边为百/分自中心平分半)
      (边为五/十分)乃以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为
      一率所得距分四十分为二率距旗杆
      之远三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丈四尺
      即矩度中心定表所对地平至旗杆顶
      之高加矩度中心距地之高四尺共得
      二丈八尺即所求旗杆之高也如图甲
      乙为旗杆之高丙乙为距旗杆之远丁
      为矩度中心丁丙为矩度中心距地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799-0956d.png WYG0799-0957a.png
      高己庚为定表所对地平为戊辛壬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799-0957c.png
      游表看旗杆顶甲其丁庚为矩度中心
      平分距分五十分壬庚为游表距地平
      分四十分其丁庚与壬庚之比同于丁
      戊与甲戊之比故丁庚五十分为一率
      壬庚四十分为二率丁戊距旗杆之远
      三丈为三率得四率甲戊二丈四尺加
      同丁丙高之戊乙四尺即得甲乙二丈
      八尺为旗杆之高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799-0957d.png WYG0799-0958a.png
      又用表杆测法于距旗杆三丈处立一
      表高四尺向前又立一表高八尺看二
      表端与旗杆顶齐量二表间相距得五
      尺乃以五尺为一率前表八尺内减后
      表四尺馀四尺为二率距旗杆之远三
      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丈四尺加入后
      表高四尺得二丈八尺即旗杆之高也
      如图甲乙为旗杆之高乙丙为距旗杆
      之远三丈丁丙为后表之高四尺戊己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799-0957d.png WYG0799-0958a.png
      为前表之高八尺丙己为二表之距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799-0958c.png
      尺戊庚为二表之较四尺丁戊甲为人
      目视线试与乙丙平行作辛丁线遂成
      甲辛丁戊庚丁两勾股形为同式形故
      丁庚与戊庚之比同于丁辛与甲辛之
      比既得甲辛加与丁丙相等之辛乙即
      得甲乙为旗杆之高也
设如一树欲测其远爰取一直角横量十五丈问得
 远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799-0958d.png WYG0799-0959a.png
      法以矩度定表与游表定准直角以定
      表对树游表随直角立表杆二三处横
      量十五丈于此处复安矩度以定表对
      所立表杆取直看原处以游表看树得
      距矩度中心平分线距分三十分乃以
      所得距分三十分为一率矩度中心平
      分距分五十分为二率横量十五丈为
      三率求得四率二十五丈即离树之远
      也如图甲为树甲乙为离树之远乙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799-0958d.png WYG0799-0959a.png
      直角乙丙为横量十五丈丁戊为所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799-0959c.png
      二表杆丙为矩度中心丙己为矩度中
      心平分距分五十分己庚为所得距分
      三十分丙己庚勾股形与甲乙丙勾股
      形为同式形故己庚与己丙之比即同
      于丙乙与甲乙之比也
      又用表杆测法先立一表于乙取直角
      横量十五丈至丙次立一表于丙自丙
      对甲相直复立一表于丁次依丁丙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799-0959d.png WYG0799-0960a.png
      引至乙丙线上截乙丙于戊乃以丙戊
      折半于己遂得丁己丙勾股形与甲乙
      丙勾股形为同式形因量丙己得三丈
      为一率丁己得五丈为二率丙乙十五
      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五丈即甲乙
      之远也
设如有山一座欲知其高用重矩之法测之问山之
 高得几何
      法用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799-0959d.png WYG0799-0960a.png
      表看山顶得距地平分四十分又向后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799-0960c.png
      量九丈复安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仍
      看前矩度定表所看地平原处游表看
      山顶得距地平分三十二分乃以前矩
      度距地平分四十分为一率中心平分
      距分五十分为二率后矩度距地平分
      三十二分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分为
      前矩度游表与后矩度游表同距地平
      分所得之中心距分乃以所得四十分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799-0960d.png WYG0799-0961a.png
      与后矩度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相减
      馀十分为一率后矩度距地平分三十
      二分为二率向后量九丈为三率求得
      四率二十八丈八尺即矩度中心定表
      所对地平至山顶之高加矩度中心距
      地之高四尺共得二十九丈二尺即所
      求之山之高也如图甲乙为山之高丙
      为前矩度中心丙庚为定表所对地平
      为戊丙己为游表看山顶甲其己庚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799-0960d.png WYG0799-0961a.png
      游表距地平分四十分丙庚为中心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799-0961c.png
      分距分五十分丙丁为向后量九丈丁
      为后矩度中心丁壬为定表所对地平
      亦为戊丁辛为游表看山顶甲其辛壬
      为游表距地平分三十二分丁壬为中
      心平分距分五十分试依后矩度游表
      距地平分辛壬度于前矩度作癸子线
      则丙子中心距分必小于丙庚故己庚
      与丙庚之比同于癸子与丙子之比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799-0961d.png WYG0799-0962a.png
      得丙子之分既得丙子则以丙子与丁
      壬相减馀丁丑(与前矩度/子庚等)即前后两矩
      度游表同距地平分所得中心距分之
      较乃自辛至丑作辛丑线遂成辛壬丑
      勾股形与癸子丙同度俱与甲戊丙勾
      股形为同式形而辛壬丁勾股形又与
      甲戊丁勾股形为同式形且丁丙与丁
      丑皆为两勾股形之各股之较故辛丑
      丁三角形与甲丙丁三角形亦为同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799-0961d.png WYG0799-0962a.png
      形是以丁丑与辛壬之比同于丁丙与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799-0962c.png
      甲戊之比而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又法用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
      游表看山顶向后量九丈复安矩度定
      准坠线以定表仍看前矩度定表所看
      地平原处游表看山顶得距地平分三
      十二分其中心平分距分为五十分爰
      察前矩度距地平分三十二分处得距
      中心距分为四十分乃以所得四十分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799-0962d.png WYG0799-0963a.png
      与后矩度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相减
      馀十分为一率距地平分三十二分为
      二率向后量九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
      十八丈八尺即矩度中心定表所对地
      平至山顶之高加矩度中心距地之高
      四尺共得二十九丈二尺即所求之山
      之高也如图甲乙为山之高丙为前矩
      度中心定表所对地平为戊游表看山
      顶甲丙丁为向后量九丈丁为后矩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799-0962d.png WYG0799-0963a.png
      中心其辛壬为游表距地平分三十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799-0963c.png
      分丁壬为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试依
      后矩度距地平分三十二分辛壬度于
      前矩度三十二分处作己庚线其丙庚
      距中心距分得四十分乃以丙庚四十
      分截后矩度丁壬中心平分距分于癸
      则丁癸为减馀十分其丁癸与辛壬之
      比即同于丁丙与甲戊之比也前法两
      矩度游表距地平分不同故用比例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799-0963d.png WYG0799-0964a.png
      率而得其距地平相等之中心距分以
      取其两中心距分之较此法因取其距
      地平相等之分故其两中心距分不同
      相减即得其两中心距分之较也
设如一墙欲知其远用重矩之法测之问墙之远得
 几何
      法用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游
      表看墙顶得距地平分四十分又向后
      量一丈复安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仍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799-0963d.png WYG0799-0964a.png
      看前矩度定表所看地平原处游表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799-0964c.png
      墙顶得距地平分二十四分乃以前矩
      度距地平分四十分为一率中心平分
      距分五十分为二率后矩度距地平分
      二十四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三十分为
      前矩度游表与后矩度游表同距地平
      分所得之中心距分乃以所得三十分
      与后矩度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相减
      馀二十分为一率前矩度所得中心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799-0964d.png WYG0799-0965a.png
      分三十分为二率向后量一丈为三率
      求得四率一丈五尺即前矩度距墙之
      远若求后矩度距墙之远则以后矩度
      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为二率所得四
      率二丈五尺即后矩度距墙之远也如
      图甲乙为墙之高丙为前矩度中心丙
      庚为定表所对地平为戊丙己为游表
      看墙顶甲其己庚为游表距地平分四
      十分丙庚为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799-0964d.png WYG0799-0965a.png
      丁为向后量一丈丁为后矩度中心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799-0965c.png
      壬为定表所对地平亦为戊丁辛为游
      表看墙顶甲其辛壬为游表距地平分
      二十四分丁壬为中心平分距分五十
      分试依后矩度游表距地平分辛壬度
      于前矩度作癸子线则丙子中心距分
      必小于丙庚故己庚与丙庚之比同于
      癸子与丙子之比而得丙子之分既得
      丙子则以丙子与丁壬相减馀丁丑(与/前)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799-0965d.png WYG0799-0966a.png
      (矩度子/庚等)即前后两矩度游表同距地平
      分所得中心距分之较乃自辛至丑作
      辛丑线遂成辛壬丑勾股形与癸子丙
      同度俱与甲戊丙勾股形为同式形而
      辛壬丁勾股形又与甲戊丁勾股形为
      同式形且丁丙与丁丑皆为两勾股形
      之各股之较故辛丑丁三角形与甲丙
      丁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丁丑与丑
      壬之比同于丁丙与丙戊之比又丁丑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799-0965d.png WYG0799-0966a.png
      与丁壬之比亦同于丁丙与丁戊之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799-0966c.png
      也
      又法用矩度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
      游表看墙顶向后量一丈复安矩度定
      准坠线以定表对前矩度中心游表看
      墙顶得距地平分二十四分其中心平
      分距分为五十分爰察前矩度距地平
      分二十四分处得距中心距分为三十
      分乃以所得三十分与后矩度中心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799-0966d.png WYG0799-0967a.png
      分距分五十分相减馀二十分为一率
      前矩度中心距分三十分为二率向后
      量一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一丈五尺即
      前矩度距墙之远若求后矩度距墙之
      远则以后矩度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
      为二率所得四率二丈五尺即后矩度
      距墙之远也如图甲乙为墙之高丙为
      前矩度中心定表所对地平为戊游表
      看墙顶甲丙丁为向后量一丈丁为后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799-0966d.png WYG0799-0967a.png
      矩度中心其辛壬为游表距地平分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799-0967c.png
      十四分丁壬为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
      试依后矩度距地平分二十四分辛壬
      度于前矩度二十四分处作己庚线其
      丙庚距中心距分得三十分乃以丙庚
      三十分截后矩度丁壬中心平分距分
      于癸则丁癸为减馀二十分其丁癸与
      癸壬之比同于丁丙与丙戊之比又丁
      癸与丁壬之比亦同于丁丙与丁戊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799-0967d.png WYG0799-0968a.png
      比也
设如一石欲知其远不取直角于左右两处横量三
 十九丈测之问两处各距石几何
      法先平安矩度于右以定表看左矩度
      之中心游表看石得距矩度中心距分
      三十七分五釐其游表之斜距分为六
      十二分五釐次平安矩度于左以定表
      看右矩度之中心游表看石得距矩度
      中心距分十一分二釐五豪其游表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799-0967d.png WYG0799-0968a.png
      斜距分为五十一分二釐五豪乃以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799-0968c.png
      得两距分相并得四十八分七釐五豪
      为一率右矩度所得之游表斜距分六
      十二分五釐为二率横量三十九丈为
      三率求得四率五十丈为右矩度距石
      之远若求左矩度距石之远则仍以两
      距分相并为一率左矩度所得之游表
      斜距分五十一分二釐五豪为二率横
      量三十九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799-0968d.png WYG0799-0969a.png
      丈为左矩度距石之远也如图甲为石
      乙为右矩度中心其丁戊为距分三十
      七分五釐戊乙为游表斜距分六十二
      分五釐乙丙为横量三十九丈丙为左
      矩度中心其己庚为距分十一分二釐
      五豪己丙为游表斜距分五十一分二
      釐五豪试自甲角至乙丙线作甲辛垂
      线分为两勾股形则丁戊乙勾股形与
      甲辛乙勾股形为同式形已庚丙勾股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799-0968d.png WYG0799-0969a.png
      形与甲辛丙勾股形为同式形而乙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799-0969c.png
      即为两勾之和故以丁戊与己庚两勾
      相并与戊乙之比同于乙丙与甲乙之
      比又丁戊与己庚两勾相并与己丙之
      比同于乙丙与甲丙之比俱为相当比
      例四率也
设如隔河一树欲测其远不能定直角爰取两处俱
 斜对树横量十七丈测之问离树之远得几何
      法先平安矩度于一处随定表横量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799-0969d.png WYG0799-0970a.png
      七丈复安一矩度(若止用一矩度则/记准一处亦可)
      先安矩度定表看后安矩度中心游表
      看树得距矩度中心距分四十九分其
      游表之斜距分为七十分次以后安矩
      度定表看先安矩度中心游表看树得
      距矩度中心距分十五分其游表之斜
      距分为五十二分二釐乃以先安矩度
      之中心距分四十九分与后安矩度之
      中心距分十五分相减馀三十四分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799-0969d.png WYG0799-0970a.png
      一率先安矩度游表斜距分七十分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799-0970c.png
      二率横量十七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三
      十五丈为先安矩度距树之远若以后
      安矩度游表斜距分五十二分二釐为
      二率则得四率二十六丈一尺为后安
      矩度距树之远也如图甲为树乙为先
      安矩度中心其丁戊为距矩度中心距
      分四十九分戊乙为游表斜距分七十
      分乙丙为横量十七丈丙为后安矩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799-0970d.png WYG0799-0971a.png
      中心其己庚为距矩度中心距分十五
      分庚丙为游表斜距分五十二分二釐
      按己庚十五分截丁戊四十九分于辛
      则辛戊为减馀三十四分乃自辛至乙
      作辛乙线与庚丙等又将乙丙线引长
      于壬自甲作甲壬垂线遂成甲壬丙甲
      壬乙两勾股形其乙丁辛勾股形与丙
      己庚勾股形同度俱与甲壬丙勾股形
      为同式形而乙丁戊勾股形又与甲壬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799-0970d.png WYG0799-0971a.png
      乙勾股形为同式形故乙戊辛三角形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799-0971c.png
      与甲乙丙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辛
      戊与乙戊之比同于乙丙与甲乙之比
      而辛戊与乙辛(乙辛即与/丙庚度等)之比又同于
      乙丙与甲丙之比也此法盖因游表视
      线俱在对角以外故甲壬垂线所成甲
      壬乙甲壬丙两勾股形同以甲壬为股
      而矩度上所得之乙丁戊乙丁辛两勾
      股形(乙丁辛即/丙己庚)亦同以乙丁为股故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799-0971d.png WYG0799-0972a.png
      成两两同式形若游表视线在对角以
      内或一在对角之内一在对角之外所
      得距矩度中心距分不同者则须取其
      同距矩度中心距分之度以为比例如
      后法
设如隔河一亭欲测其远不能定直角爰取两处俱
 斜对亭横量三十丈测之问距亭之远得几何
      法先平安矩度于一处随定表横量三
      十丈复安一矩度以先安矩度定表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799-0971d.png WYG0799-0972a.png
      后安矩度中心游表看亭得距矩度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799-0972c.png
      心距分二十七分其游表之斜距分为
      五十六分八釐有馀次以后安矩度看
      先安矩度中心游表看亭亦察距矩度
      中心距分二十七分处得距中心距分
      三十分其游表之斜距分为四十分三
      釐有馀乃以所得距中心距分三十分
      与先安矩度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相
      减馀二十分为一率先安矩度游表斜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799-0972d.png WYG0799-0973a.png
      距分五十六分八釐有馀为二率横量
      三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八十五丈二
      尺有馀为先安矩度距亭之远若以后
      安矩度游表斜距分四十分三釐有馀
      为二率则得四率六十丈四尺五寸有
      馀为后安矩度距亭之远也如图甲为
      亭乙为先安矩度中心其丁戊为距矩
      度中心距分二十七分乙戊为中心平
      分距分五十分丁乙为游表斜距分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799-0972d.png WYG0799-0973a.png
      十六分八釐有馀乙丙为横量三十丈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799-0973c.png
      丙为后安矩度中心其己庚亦为距矩
      度中心距分二十七分丙庚为距中心
      平分距分三十分己丙为游表斜距分
      四十分三釐有馀按丙庚三十分截乙
      戊中心平分距分五十分于辛则乙辛
      为减馀二十分又自丁至辛作丁辛线
      与己丙等又将乙丙线引长于壬自甲
      作甲壬垂线遂成甲壬丙甲壬乙两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799-0973d.png WYG0799-0974a.png
      股形其丁戊辛勾股形与己庚丙勾股
      形同度俱与甲壬丙勾股形为同式形
      而丁戊乙勾股形又与甲壬乙勾股形
      为同式形故丁乙辛三角形与甲乙丙
      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乙辛与丁乙
      之比同于乙丙与甲乙之比又乙辛与
      丁辛(即己/丙)之比同于乙丙与甲丙之比
      也此法盖因游表视线俱在对角以内
      故甲壬垂线所成甲壬乙甲壬丙两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799-0973d.png WYG0799-0974a.png
      股形同以甲壬为勾而两矩度上亦取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799-0974c.png
      与丁戊相等之己庚为勾使成两两同
      式形然后可以为比例也
设如有塔一座欲知其高用相等两表测之问得高
 几何
      法先立一表比人目高四尺看塔顶得
      距分六尺又自前表向后量六丈复立
      一表亦比人目高四尺看塔顶得距分
      八尺乃以前距分六尺与后距分八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799-0974d.png WYG0799-0975a.png
      相减馀二尺为一率表比人目高四尺
      为二率向后量六丈为三率求得四率
      十二丈加表比人目之高四尺共得十
      二丈四尺即人目以上之高也若求前
      表距塔顶下地平之远则以两距分相
      减之较为一率前表距分六尺为二率
      向后量之数为三率得四率十八丈为
      前表距塔顶下地平之远若求后表距
      塔顶下地平之远则以后表距分八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799-0974d.png WYG0799-0975a.png
      为二率得四率二十四丈即后表距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799-0975c.png
      顶下地平之远也如图甲乙为塔之高
      丙丁与戊己为两表比人目之高四尺
      丁目为前表距分六尺丁己为向后量
      六丈己目为后表距分八尺试依前距
      分丁目六尺度截后距分己目于庚则
      庚目为减馀二尺乃自戊过丙至辛作
      戊丙辛线又自戊至庚作戊庚线遂成
      戊己庚勾股形与丙丁目勾股形同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799-0975d.png WYG0799-0976a.png
      俱与甲辛丙勾股形为同式形而戊己
      目勾股形又与甲辛戊勾股形为同式
      形且丙戊与庚目皆为两勾股形之各
      股之较故戊庚目三角形与甲丙戊三
      角形又为同式形是以庚目与戊己之
      比同于戊丙与甲辛之比又庚目与己
      庚之比同于丙戊与辛丙之比庚目与
      己目之比并同于丙戊与辛戊之比也
设如有楼一座欲知其高用不等两表测之问得高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799-0975d.png WYG0799-0976a.png
 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799-0976c.png
      法先立长表比人目高六尺看楼脊得
      距分五尺四寸又自先立长表向后量
      二丈立短表比人目高四尺看楼脊得
      距分六尺四寸乃以前表比人目之高
      六尺为一率前表距分五尺四寸为二
      率后表比人目之高四尺为三率求得
      四率三尺六寸为前表与后表同高所
      得之距分爰以所得之三尺六寸与后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799-0976d.png WYG0799-0977a.png
      表距分六尺四寸相减馀二尺八寸为
      一率后表比人目之高四尺为二率以
      前表距分五尺四寸内减所得之三尺
      六寸馀一尺八寸与两表相距二丈相
      减馀一丈八尺二寸为三率求得四率
      二丈六尺加后表比人目之高四尺得
      三丈即人目以上之高也如图甲乙为
      楼之高丙丁为前表比人目之高六尺
      丁目为前表距分五尺四寸丁己为向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799-0976d.png WYG0799-0977a.png
      后量二丈戊己为后表比人目之高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799-0977c.png
      尺己目为后表距分六尺四寸试依后
      表戊己度作庚辛垂线截丁目于辛则
      辛目距分必小于丁目故丙丁与丁目
      之比同于庚辛与辛目之比而得辛目
      之分既得辛目则以辛目与己目相减
      馀壬目即前后两表同高所得距分之
      较又于两表相距丁己内减丁辛馀辛
      己即同高两表相距之分故壬目与戊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799-0977d.png
      己(即庚/辛)之比即同于戊庚(即辛/己)与甲癸
      之比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799-0978a.png
  三角度数测量(度数测量必取资于仪器全圜/仪半圜仪象限仪虽为体不同)
   (其为用则一以九十度为准以定表游表/为二视线其相距之度即为所测之角)
设如一塔不知其高但知距塔之远为三十丈欲测
 其高几何
      法以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游
      表看塔尖得两表相距二十四度乃以
      二十四度与九十度相减馀六十六度
      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九万一千三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799-0978b.png WYG0799-0978c.png
      五十五为一率仪器上二十四度为对
      所求之角其正弦四万零六百七十四
      为二率距塔之远三十丈为所知之边
      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三丈三尺五寸七
      分加仪器之高即所求之塔之高也如
      图甲乙为塔之高丙乙为距塔之远仪
      器中心为丁丁丙为仪器中心距地之
      高丁戊为定表所对地平为庚丁己为
      游表看塔尖甲得两表距弧二十四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799-0978b.png WYG0799-0978c.png
      为己戊其正弦为己辛其馀弦为壬己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799-0979a.png
      与丁辛等象限九十度内减二十四度
      馀六十六度为癸己即甲角之正弧其
      正弦即壬己是以与壬己相等之丁辛
      与己辛之比同于丁庚与甲庚之比为
      相当比例四率既得甲庚加同丁丙高
      之庚乙得甲乙即塔之高也
      又法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二十四度之
      切线四万四千五百二十三为二率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799-0979b.png WYG0799-0979c.png
      塔之远三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三
      丈三尺五寸七分加仪器之高即塔之
      高也如图己戊弧为二十四度丁戊为
      半径壬戊为二十四度之正切故丁戊
      与壬戊之比同于丁庚与甲庚之比为
      相当比例四率也
设如一树欲知其远取一直角横量十五丈测之问
 得几何
      法以仪器定游表于九十度定表看树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799-0979b.png WYG0799-0979c.png
      对游表立两表竿取直横量十五丈复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799-0980a.png
      安仪器于此以定表看原处游表看树
      得两表相距六十度乃以六十度与九
      十度相减馀三十度为对所知之角其
      正弦五万为一率仪器上六十度为对
      所求之角其正弦八万六千六百零三
      为二率横量十五丈为所知之边为三
      率求得四率二十五丈九尺八寸即所
      测之树之远也如图甲为树甲乙为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799-0980b.png WYG0799-0980c.png
      树之远乙为所定直角丙乙为横量十
      五丈丙为仪器中心丙丁为定表看原
      处乙丙戊为游表看甲得两表距弧六
      十度为戊丁其正弦为戊己馀弦为庚
      戊与丙己等象限九十度内减六十度
      馀三十度为辛戊即甲角之正弧其正
      弦即庚戊是以与庚戊相等之丙己与
      戊己之比同于丙乙与甲乙之比为相
      当比例四率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799-0980b.png WYG0799-0980c.png
      又法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丙角六十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799-0981a.png
      之正切十七万三千二百零五为二率
      横量十五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五
      丈九尺八寸即所测之树之远也若求
      甲丙斜距则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丙角
      六十度之正割二十万为二率横量十
      五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三十丈即甲丙
      斜距之远也如图戊丁弧为六十度丙
      丁为半径己丁为六十度之正切己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799-0981b.png WYG0799-0981c.png
      为六十度之正割故丙丁与己丁之比
      同于丙乙与甲乙之比又丙丁与己丙
      之比同于丙乙与甲丙之比俱各为相
      当比例四率也
设如一山欲知其高用重测之法测之退步十丈问
 山之高得几何
      法先安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看地平
      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距五十度又退
      行十丈复安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仍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799-0981b.png WYG0799-0981c.png
      看前仪器定表所看地平原处仍以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799-0982a.png
      表看山顶得两表相距四十度乃以前
      仪器所得五十度内减后仪器所得四
      十度馀十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一
      万七千三百六十五为一率后仪器所
      得四十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六万
      四千二百七十九为二率退行十丈为
      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三十七丈
      零一寸为前仪器中心至山顶之斜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799-0982b.png WYG0799-0982c.png
      次以山顶垂线与地平所成直角为对
      所知之角其正弦即半径十万为一率
      前仪器所得五十度为对所求之角其
      正弦七万六千六百零四为二率前仪
      器中心至山顶之斜距三十七丈零一
      寸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
      八丈三尺五寸即所测之山之高也如
      图甲乙为山之高丙丁为退行十丈前
      测得丙角五十度后测得丁角四十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799-0982b.png WYG0799-0982c.png
      而丙角为甲丙丁三角形之外角与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799-0983a.png
      甲二内角相并之度等(解见三角形边/线角度相求卷)
      (中/)故丙角五十度内减丁角四十度馀
      十度即甲丙丁三角形之甲角故先用
      甲丙丁钝角三角形求甲丙边既得甲
      丙边然后用甲乙丙直角三角形求甲
      乙边为山之高也
      又法以前测所得五十度之馀切八万
      三千九百一十与后测所得四十度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799-0983b.png WYG0799-0983c.png
      馀切十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五相减馀
      三万五千二百六十五为一率半径十
      万为二率退行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
      二十八丈三尺五寸即所求之山之高
      也如图戊己为丙角之馀切即丙甲乙
      角之正切与壬癸等庚辛为丁角之馀
      切即丁甲乙角之正切与子癸等子壬
      即两馀切之较甲癸与戊丙及庚丁俱
      同为半径甲癸壬三角形与甲乙丙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799-0983b.png WYG0799-0983c.png
      角形为同式形而甲癸子三角形与甲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799-0984a.png
      乙丁三角形为同式形故甲壬子三角
      形与甲丙丁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
      子壬与甲癸之比同于丁丙与甲乙之
      比而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设如人在山上欲测山之高但知山前有二树与山
 参直二树相距十八丈问山之高得几何
      法于山顶安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向
      空中取一平线先以游表看远树得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799-0984b.png WYG0799-0984c.png
      表距垂线四十九度次以游表看近树
      得游表距垂线三十八度乃以所得两
      数相减馀十一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
      弦一万九千零八十一为一率以看远
      树所得之四十九度与九十度相减馀
      四十一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六万
      五千六百零六为二率二树相距十八
      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六十一丈八尺九
      寸为近树距山顶之斜距次以山顶垂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799-0984b.png WYG0799-0984c.png
      线与地平所成直角为对所知之角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799-0985a.png
      正弦即半径十万为一率以看近树所
      得之三十八度与九十度相减馀五十
      二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七万八千
      八百零一为二率近树距山顶之斜距
      六十一丈八尺九寸为所知之边为三
      率求得四率四十八丈七尺七寸即所
      测之山之高也如图甲乙为两树相距
      十八丈丙丁为山之高甲丙丁角为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799-0985b.png WYG0799-0985c.png
      远树所得之四十九度乙丙丁角为看
      近树所得之三十八度两数相减馀十
      一度为甲丙乙角甲丙丁角四十九度
      与九十度相减所馀之四十一度为甲
      角乙丙丁角三十八度与九十度相减
      所馀之五十二度为乙角先用甲乙丙
      钝角三角形求丙乙边既得丙乙边然
      后用乙丙丁直角三角形求丙丁边为
      山之高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799-0985b.png WYG0799-0985c.png
      又法以先看远树所得四十九度之正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799-0986a.png
      切十一万五千零三十七与后看近树
      所得三十八度之正切七万八千一百
      二十九相减馀三万六千九百零八为
      一率半径十万为二率二树相距之十
      八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八丈七尺
      七寸即山之高也如图戊己为甲丙丁
      角之正切庚己为乙丙丁角之正切戊
      庚即两正切之较丙己为半径故戊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799-0986b.png WYG0799-0986c.png
      与丙己之比同于甲乙与丙丁之比而
      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设如一石欲知其远不取直角于左右两处横量五
 十丈测之问两处各距石几何
      法先平安仪器于左以定表看右仪器
      之中心游表看石得两表相距七十度
      次平安仪器于右以定表看左仪器之
      中心游表看石得两表相距六十度乃
      以两角度相并得一百三十度与一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799-0986b.png WYG0799-0986c.png
      八十度相减馀五十度为对所知之角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799-0987a.png
      其正弦七万六千六百零四为一率求
      右边则以左边仪器所得七十度为对
      所求之角其正弦九万三千九百六十
      九为二率左右相距五十丈为所知之
      边为三率求得四率六十一丈三尺三
      寸为右边距石之远若求左边距石之
      远则以右边仪器所得六十度为对所
      求之角其正弦八万六千六百零三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799-0987b.png WYG0799-0987c.png
      二率左右相距五十丈为所知之边为
      三率求得四率五十六丈五尺三寸为
      左边距石之远也如图甲为石乙丙为
      左右相距五十丈乙角为左边所测七
      十度丙角为右边所测六十度两角相
      并与一百八十度相减得甲角五十度
      共为甲乙丙锐角三角形盖知乙丙二
      角及乙丙边而求甲乙边及甲丙边也
      又法以左边仪器所得七十度之馀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799-0987b.png WYG0799-0987c.png
      三万六千三百九十七与右边仪器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0799-0988a.png
      得六十度之馀切五万七千七百三十
      五相并得九万四千一百三十二为一
      率右边仪器所得六十度之馀割十一
      万五千四百三十为二率左右相距五
      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六十一丈三尺
      三寸为右边距石之远若求左边距石
      之远则以左边仪器所得七十度之馀
      割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八为二率左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799-0988b.png WYG0799-0988c.png
      相距五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五十六
      丈五尺三寸为左边距石之远也如图
      甲为石乙丙为左右相距五十丈乙角
      为左边所测七十度丙角为右边所测
      六十度试自甲至乙丙线上作甲丁垂
      线分为甲丁乙甲丁丙两直角形戊己
      为丙角之馀切即丁甲丙角之正切与
      壬癸等己丙为丙角之馀割即丁甲丙
      角之正割与甲癸等庚辛为乙角之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799-0988b.png WYG0799-0988c.png
      切即丁甲乙角之正切与壬子等庚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0799-0989a.png
      为乙角之馀割即丁甲乙角之正割与
      甲子等而癸子即两馀切之和甲壬癸
      与甲丁丙为同式形甲壬子与甲丁乙
      为同式形故甲子癸与甲乙丙亦为同
      式形是以癸子与甲癸之比同于丙乙
      与甲丙之比又癸子与甲子之比同于
      丙乙与甲乙之比皆为相当比例四率
      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799-0989b.png WYG0799-0989c.png
设如隔河一树欲知其远不能定直角爰取两处俱
 斜对树横量十二丈测之问离树之远得几何
      法平安仪器于一处随定表横量十二
      丈复安一仪器(若止用一仪器则/记准一处亦可)以先
      安仪器定表看后安仪器中心游表看
      树得两表相距一百一十度次以后安
      仪器定表看先安仪器中心游表看树
      得两表相距四十度乃以两角度相并
      得一百五十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799-0989b.png WYG0799-0989c.png
      三十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五万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0799-0990a.png
      一率后安仪器所得四十度为对所求
      之角其正弦六万四千二百七十九为
      二率横量十二丈为所知之边为三率
      求得四率十五丈四尺二寸七分即所
      测之树之远也如图甲为树甲乙为离
      树之远乙丙为横量十二丈乙角为一
      百一十度丙角为四十度两角相并与
      一百八十度相减得甲角三十度共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799-0990b.png WYG0799-0990c.png
      甲乙丙钝角三角形盖知乙丙二角及
      乙丙边而求甲乙边也
      又法以先安仪器所得之外角七十度
      之馀切三万六千三百九十七与后安
      仪器所得四十度之馀切十一万九千
      一百七十五相减馀八万二千七百七
      十八为一率先安仪器所得之外角七
      十度之馀割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八为
      二率横量十二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799-0990b.png WYG0799-0990c.png
      五丈四尺二寸七分即所测之树之远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0799-0991a.png
      也如图甲为树甲乙为离树之远乙丙
      为横量十二丈乙角为先安仪器所得
      一百一十度丙角为后安仪器所得四
      十度试将乙丙线引长自甲角作甲丁
      垂线遂成甲丁乙直角三角形而甲乙
      丁角即乙角之外角戊己为乙外角之
      馀切即乙甲丁角之正切与壬癸等己
      乙为乙外角之馀割即乙甲丁角之正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799-0991b.png WYG0799-0991c.png
      割与甲壬等庚辛为丙角之馀切即丙
      甲丁角之正切与子癸等子壬即两馀
      切之较甲癸壬三角形与甲丁乙三角
      形为同式形甲癸子三角形与甲丁丙
      三角形为同式形故甲壬子三角形与
      甲乙丙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子壬
      与甲壬之比同于丙乙与甲乙之比而
      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设如远望一山欲知其高不得退步爰取左右两处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799-0991b.png WYG0799-0991c.png
 横量一百丈先求斜距测之问山之高得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9a 页 WYG0799-0992a.png
      法以仪器斜对山顶随定表横量一百
      丈任记一处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距
      八十六度五十三分又随定表横量一
      百丈所记之处复安仪器斜对山顶以
      定表看原处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距
      七十八度零七分乃以两角度相并得
      一百六十五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馀
      一十五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二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0799-0992b.png WYG0799-0992c.png
      五千八百八十二为一率后测所得七
      十八度零七分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
      九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为二率横量一
      百丈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三
      百七十八丈零九寸为先安仪器至山
      顶之斜距次以仪器安于原处定准坠
      线定表看地平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
      距五十一度乃以山顶垂线与地平所
      成直角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即半径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0799-0992b.png WYG0799-0992c.png
      十万为一率仪器所得五十一度为对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0a 页 WYG0799-0993a.png
      所求之角其正弦七万七千七百一十
      五为二率仪器至山顶之斜距三百七
      十八丈零九寸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
      得四率二百九十三丈八尺三寸即所
      测之山之高也如图甲为山顶甲乙为
      先安仪器至山顶之斜距乙丙为横量
      一百丈甲丙为后安仪器至山顶之斜
      距乙角为八十六度五十三分丙角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0799-0993b.png WYG0799-0993c.png
      七十八度零七分两角相并与一百八
      十度相减得甲角一十五度遂成甲乙
      丙锐角三角形今有乙丙二角与乙丙
      边求甲乙边即先安仪器至山顶之斜
      距又甲丁为山之高甲乙为仪器至山
      顶之斜距丁角即山顶垂线与地平所
      成直角乙角为五十一度复成甲丁乙
      直角三角形今有乙丁二角与甲乙边
      求甲丁边即山之高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0799-0993b.png WYG0799-0993c.png
设如人在山坡测山之高前后不得地平爰取斜坡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1a 页 WYG0799-0994a.png
 前后两处相距一百丈测之问山之高得几何
      法于山坡先安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
      空取一地平以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
      距四十度于是向后就斜坡直量一百
      丈复安仪器定准坠线以定表空取一
      地平以游表看山顶得两表相距三十
      五度又以游表看前仪器中心得两表
      相距十三度乃以前仪器所得四十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0799-0994b.png WYG0799-0994c.png
      内减后仪器所得三十五度馀五度为
      对所知之角其正弦八千七百一十六
      为一率以前仪器所得四十度内减后
      仪器看前仪器中心所得十三度馀二
      十七度为对所求之外角其正弦四万
      五千三百九十九为二率退量一百丈
      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五百二
      十丈八尺七寸为山顶至后仪器之斜
      距次以山顶垂线与地平所成直角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0799-0994b.png WYG0799-0994c.png
      对所知之角其正弦即半径十万为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2a 页 WYG0799-0995a.png
      率后仪器所得三十五度为对所求之
      角其正弦五万七千三百五十八为二
      率山顶至后仪器之斜距五百二十丈
      八尺七寸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
      率二百九十八丈七尺六寸即所测之
      山之高也如图甲乙为山之高丙丁为
      山坡斜距一百丈甲丙戊角为前仪器
      所得四十度甲丁乙角为后仪器所得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2b 页 WYG0799-0995b.png WYG0799-0995c.png
      三十五度丙丁乙角为后仪器看前仪
      器中心所得十三度若将戊丙线引长
      至己则甲己戊角与甲丁乙角为二平
      行线之内外角其度必等故于甲丙戊
      角四十度内减甲丁乙角三十五度馀
      五度为丁甲丙角(此即前题退/步两测之理)又试将
      丁丙线引长至庚则庚丙戊角与丙丁
      乙角亦为二平行线之内外角其度亦
      等故于甲丙戊角四十度内减与庚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2b 页 WYG0799-0995b.png WYG0799-0995c.png
      戊角相等之丙丁乙角十三度馀甲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3a 页 WYG0799-0996a.png
      庚角二十七度为甲丙丁钝角之外角
      故先用甲丙丁钝角三角形求甲丁边
      为后仪器至山顶之斜距次用甲乙丁
      直角三角形求甲乙边为山之高也
设如东西二树欲知其相距之远测处距西树五十
 丈距东树七十丈问二树相距几何
      法以仪器定表看东树游表看西树得
      两表相距五十度乃以距西树五十丈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3b 页 WYG0799-0996b.png WYG0799-0996c.png
      与距东树七十丈相加得一百二十丈
      为一率又以五十丈与七十丈相减馀
      二十丈为二率两表相距五十度与一
      百八十度相减馀一百三十度为外角
      折半得六十五度为半外角其正切二
      十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一为三率求得
      四率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二为半较角
      之正切检表得十九度四十分与半外
      角六十五度相减馀四十五度二十分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3b 页 WYG0799-0996b.png WYG0799-0996c.png
      为小角与半外角六十五度相加得八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4a 页 WYG0799-0997a.png
      十四度四十分为大角既得二角则以
      小角四十五度二十分为对所知之角
      其正弦七万一千一百二十一为一率
      两表相距五十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
      弦七万六千六百零四为二率距西树
      之远为所知之边其数五十丈为三率
      求得四率五十三丈八尺五寸即东西
      二树相距之远也如图甲为西树乙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4b 页 WYG0799-0997b.png WYG0799-0997c.png
      东树丙为仪器中心甲丙为距西树五
      十丈乙丙为距东树七十丈丙角为两
      表视线相距五十度今以丙角为心甲
      丙小边为半径作一甲丁戊圜截乙丙
      大边于戊将乙丙引长至圜界丁则丙
      戊丙丁俱为半径与甲丙等自丁至乙
      即两边之和自戊至乙即两边之较试
      自甲至戊作甲戊线则成丙甲戊三角
      形其丙甲戊与丙戊甲二角并之与甲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4b 页 WYG0799-0997b.png WYG0799-0997c.png
      丙丁外角度等今折半用其正切即如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5a 页 WYG0799-0998a.png
      用丁戊甲角之正切故自甲至丁作甲
      丁线即丁戊甲角之正切又戊甲乙角
      即甲角大于丙甲戊角之较亦即乙角
      小于丙戊甲角之较故自圜界戊至甲
      乙边作己戊线与甲丁平行即戊甲乙
      角之正切且乙甲丁与乙己戊为同式
      形故两边之和乙丁与丁戊甲半外角
      切线甲丁之比即同于两边之较乙戊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5b 页 WYG0799-0998b.png WYG0799-0998c.png
      与半较角切线己戊之比为相当比例
      四率也
      又法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两表相距五
      十度之正弦七万六千六百零四为二
      率距西树之远五十丈为三率求得四
      率三十八丈三尺为西树至看东树视
      线上之垂线又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两
      表相距五十度之馀弦六万四千二百
      七十九为二率距西树之远五十丈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5b 页 WYG0799-0998b.png WYG0799-0998c.png
      三率求得四率三十二丈一尺四寸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6a 页 WYG0799-0999a.png
      西树至看东树视线上垂线所分之小
      段分边线将此数与距东树之远七十
      丈相减馀三十七丈八尺六寸亦为西
      树至看东树视线上垂线所分之大段
      分边线爰以此线为勾所得垂线为股
      求得弦五十三丈八尺五寸即东西二
      树相距之远也如图甲乙丙三角形甲
      为西树乙为东树丙为仪器中心甲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6b 页 WYG0799-0999b.png WYG0799-0999c.png
      为距西树五十丈乙丙为距东树七十
      丈试自甲角至乙丙视线上作甲丁垂
      线遂分甲乙丙三角形为甲丁乙甲丁
      丙两直角三角形先求得甲丁垂线为
      股次求得丁丙小段分边线与乙丙相
      减馀乙丁大段分边线为勾求得甲乙
      弦即二树相距之远也
      又法以距西树之远五十丈为一率距
      东树之远七十丈为二率两表相距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6b 页 WYG0799-0999b.png WYG0799-0999c.png
      十度之馀割一十三万零五百四十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7a 页 WYG0799-1000a.png
      为三率求得四率一十八万二千七百
      五十七为西树至看东树视线上垂线
      所分两分角之两正切之和内减两表
      相距五十度之馀切八万三千九百一
      十馀九万八千八百四十七为对西树
      视线之对边角之馀切检表得四十五
      度二十分即对西树视线之对边角乃
      以此角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七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7b 页 WYG0799-1000b.png WYG0799-1000c.png
      一千一百二十一为一率两表相距五
      十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七万六千
      六百零四为二率距西树之远为所知
      之边其数五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五
      十三丈八尺五寸即东西二树相距之
      远也如图甲乙丙三角形甲为西树乙
      为东树丙为仪器中心甲丙为距西树
      五十丈乙丙为距东树七十丈丙角为
      两表视线相距五十度试自甲角至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7b 页 WYG0799-1000b.png WYG0799-1000c.png
      丙视线上作甲丁垂线遂分甲乙丙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8a 页 WYG0799-1001a.png
      角形为甲丁乙甲丁丙两直角三角形
      以甲角为心作一戊己庚半圜则甲丁
      垂线平分于己两边各成一象限又与
      乙丙平行作一辛壬线则辛己一段为
      乙甲丁分角之正切即乙角之馀切己
      壬一段为丙甲丁分角之正切即丙角
      之馀切而甲壬为丙甲丁分角之正割
      亦即丙角之馀割甲辛壬与甲乙丙两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8b 页 WYG0799-1001b.png WYG0799-1001c.png
      三角形为同式形故甲丙边与乙丙边
      之比同于丙角馀割甲壬(即丙甲丁分/角之正割)
      与丙甲丁乙甲丁两分角之正切相合
      之辛壬之比为相当比例四率既得辛
      壬两分角之共切内减去丙甲丁分角
      之正切己壬(即丙角/之馀切)所馀辛己为乙甲
      丁分角之正切即为乙角之馀切检表
      即得乙角既得乙角则用两角一边比
      例求之而得甲乙边矣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8b 页 WYG0799-1001b.png WYG0799-1001c.png
设如南北二桥欲知其相距之远测处距南桥九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9a 页 WYG0799-1002a.png
 丈距北桥一百二十丈问二桥相距几何
      法以仪器定表看北桥游表看南桥得
      两表相距一百二十度乃以距南桥九
      十丈与距北桥一百二十丈相加得二
      百一十丈为一率又以九十丈与一百
      二十丈相减馀三十丈为二率两表相
      距一百二十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馀
      六十度为外角折半得三十度为半外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9b 页 WYG0799-1002b.png WYG0799-1002c.png
      角其正切五万七千七百三十五为三
      率求得四率八千二百四十八为半较
      角之正切检表得四度四十三分与半
      外角三十度相减馀二十五度一十七
      分为小角与半外角三十度相加得三
      十四度四十三分为大角既得二角则
      以小角二十五度十七分为对所知之
      角其正弦四万二千七百零九为一率
      两表相距一百二十度为对所求之角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49b 页 WYG0799-1002b.png WYG0799-1002c.png
      其外角六十度之正弦八万六千六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0a 页 WYG0799-1003a.png
      零三为二率距南桥之远为所知之边
      其数九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八
      十二丈四尺九寸为南北二桥相距之
      远也如图甲为南桥乙为北桥丙为仪
      器中心甲丙为距南桥九十丈乙丙为
      距北桥一百二十丈丙角为两表视线
      相距一百二十度今以丙角为心甲丙
      小边为半径作一甲丁戊圜截乙丙大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0b 页 WYG0799-1003b.png WYG0799-1003c.png
      边于戊将乙丙引长至圜界丁则乙丁
      为两边之和乙戊为两边之较试自甲
      至戊作甲戊线成甲丙戊三角形其丙
      甲戊与丙戊甲二角并之与甲丙丁外
      角度等今折半用其正切即如用丁戊
      甲角之正切故自甲至丁作甲丁线即
      丁戊甲角之正切又戊甲乙角即甲角
      大于丙甲戊角之较亦即乙角小于丙
      戊甲角之较故自圜界戊至甲乙边作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0b 页 WYG0799-1003b.png WYG0799-1003c.png
      己戊线与甲丁平行即戊甲乙角之正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1a 页 WYG0799-1004a.png
      切且乙甲丁与乙己戊为同式形故两
      边之和乙丁与丁戊甲半外角切线甲
      丁之比即同于两边之较乙戊与半较
      角切线己戊之比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又法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两表相距一
      百二十度之外角六十度之正弦八万
      六千六百零三为二率距南桥之远九
      十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七十七丈九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1b 页 WYG0799-1004b.png WYG0799-1004c.png
      四寸为南桥至看北桥视线引长虚边
      线上之垂线又以半径十万为一率两
      表相距一百二十度之外角六十度之
      馀弦五万为二率距南桥之远五十丈
      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五丈为南桥至
      看北桥视线引长所成直角之虚边线
      与距北桥一百二十丈相加得一百六
      十五丈为南桥至看北桥视线引长之
      总边线爰以此线为股所得南桥至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1b 页 WYG0799-1004b.png WYG0799-1004c.png
      边之垂线为勾求得弦一百八十二丈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2a 页 WYG0799-1005a.png
      四尺八寸即南北二桥相距之远也如
      图甲乙丙三角形甲为南桥乙为北桥
      丙为仪器中心甲丙为距南桥九十丈
      乙丙为距北桥一百二十丈试将乙丙
      线引长自甲角作甲丁垂线遂成甲丁
      丙甲丁乙两直角三角形先求得甲丁
      垂线为勾次求得丙丁虚边线与乙丙
      相加得乙丁总边线为股求得甲乙弦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2b 页 WYG0799-1005b.png WYG0799-1005c.png
      即二桥相距之远也
      又法以距南桥之远九十丈为一率距
      北桥之远一百二十丈为二率两表相
      距一百二十度之外角六十度之馀割
      一十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为三率求得
      四率一十五万三千九百六十为南桥
      至看北桥视线引长虚边线上之垂线
      所成两分角之正切之较与两表相距
      一百二十度之外角六十度之馀切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2b 页 WYG0799-1005b.png WYG0799-1005c.png
      万七十七百三十五相加得二十一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3a 页 WYG0799-1006a.png
      一千六百九十五为对南桥视线之对
      边角之馀切检表得二十五度十七分
      即对南桥视线之对边角乃以此角度
      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四万二千七百
      零九为一率两表相距一百二十度为
      对所求之角其外角六十度之正弦八
      万六千六百零三为二率距南桥之远
      为所知之边其数九十丈为三率求得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3b 页 WYG0799-1006b.png WYG0799-1006c.png
      四率一百八十二丈四尺九寸即南北
      二桥相距之远也如图甲乙丙三角形
      甲为南桥乙为北桥丙为仪器中心甲
      丙为距南桥九十丈乙丙为距北桥一
      百二十丈丙角为两表视线相距一百
      二十度试将乙丙边引长自甲角作甲
      丁垂线遂成甲丁丙甲丁乙两直角三
      角形甲丁丙三角形之丙角即甲乙丙
      三角形之丙角之外角其馀切戊己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3b 页 WYG0799-1006b.png WYG0799-1006c.png
      甲丁丙三(角/)形之甲角之正切如度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4a 页 WYG0799-1007a.png
      丙外角之馀割己丙即甲丁丙三角形
      之甲角之正割如甲庚而甲乙丙三角
      形之乙角之馀切壬癸即甲丁乙三角
      形之甲角之正切如子辛若甲丁乙三
      角形之乙角馀切与甲丁丙三角形之
      丙角馀切相减即两甲角相差之较如
      子庚甲辛庚三角形与甲丁丙三角形
      为同式形甲辛子三角形与甲丁乙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4b 页 WYG0799-1007b.png WYG0799-1007c.png
      角形为同式形故甲子庚三角形与甲
      乙丙三角形亦为同式形是以甲丙边
      与乙丙边之比同于丙外角馀割甲庚
      (即己/丙)与两馀切之较子庚之比为相当
      比例四率既得子庚两馀切之较与丙
      外角之馀切庚辛(即戊/己)相加得子辛即
      乙角之馀切捡表得乙角既得乙角则
      用两角一边比例求之而得甲乙边矣
设如隔河东西二树欲知其相距之远爰对一树取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4b 页 WYG0799-1007b.png WYG0799-1007c.png
  一直角左右横量十三丈测之问二树相距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5a 页 WYG0799-1008a.png
      法先对西树安仪器于右定游表于九
      十度以定表看西树随游表横量十三
      丈乃以游表看东树得西树视线距横
      量边线九十度东树视线距横量边线
      三十八度西树东树两视线相距为五
      十二度次于直角横量十三丈处安仪
      器于左以定表看右仪器中心游表看
      东树得东树视线距横量边线一百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5b 页 WYG0799-1008b.png WYG0799-1008c.png
      十度复以游表看西树得西树视线距
      横量边线四十五度乃先求右仪器距
      西树之远以左仪器看西树距横量边
      线之四十五度与九十度相减馀四十
      五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七万零七
      百一十一为一率以左仪器看西树距
      横量边线之四十五度为对所求之角
      其正弦七万零七百一十一为二率左
      右横量十三丈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5b 页 WYG0799-1008b.png WYG0799-1008c.png
      得四率十三丈为右仪器距西树之远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6a 页 WYG0799-1008d.png
      次求右仪器距东树之远以右仪器看
      东树距横量边线三十八度与左仪器
      看东树距横量边线一百一十度相并
      得一百四十八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
      馀三十二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五
      万二千九百九十二为一率以左仪器
      看东树距横量边线一百一十度为对
      所求之角其外角七十度之正弦九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6b 页
      三千九百六十九为二率左右横量十
      三丈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二
      十三丈零五寸为右仪器距东树之远
      末求东西二树相距之远以右仪器距
      西树十三丈与右仪器距东树二十三
      丈零五寸相加得三十六丈零五寸为
      一率又以十三丈与二十三丈零五寸
      相减馀十丈零五寸为二率以右仪器
      看西树东树两表相距五十二度与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6b 页
      百八十度相减馀一百二十八度为外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7a 页
      角折半得六十四度为半外角其正切
      二十万零五千零三十为三率求得四
      率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八为半较角之
      正切捡表得二十九度四十五分与半
      外角六十四度相减馀三十四度十五
      分为小角以半较角二十九度四十五
      分与半外角六十四度相加得九十三
      度四十五分为大角乃以小角三十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7b 页
      度十五分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五万
      六千二百八十为一率看西树东树两
      表相距之五十二度为对所求之角其
      正弦七万八千八百零一为二率右仪
      器距西树之远十三丈为所知之边为
      三率求得四率十八丈二尺为东西二
      树相距之远也如图甲为西树乙为东
      树丙为右仪器中心丁为左仪器中心
      丙丁为两测之距十三丈甲丙丁角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7b 页
      直角九十度甲丙乙角为右仪器看东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8a 页
      树西树两表相距之五十二度乙丙丁
      角为右仪器看东树视线距横量边线
      三十八度乙丁丙角为左仪器看东树
      视线距横量边线一百一十度甲丁丙
      角为左仪器看西树距横量边线四十
      五度先以甲丁丙角四十五度与九十
      度相减馀四十五度为丁甲丙角遂成
      甲丙丁三角形求甲丙边为右仪器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8b 页
      西树之远次以乙丙丁角三十八度与
      乙丁丙角一百一十度并之与一百八
      十度相减馀三十二度为丙乙丁角遂
      成乙丙丁三角形求乙丙边为右仪器
      距东树之远末以甲乙丙三角形之甲
      丙乙丙二边甲丙乙一角求乙甲丙大
      角九十三度四十五分甲乙丙小角三
      十四度十五分而得甲乙边为东西二
      树相距之远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8b 页
设如南北二峰欲知其相距之远不取直角于左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9a 页
 两处横量一百丈测之问二峰相距几何
      法安仪器于右随定表向左横量一百
      丈乃以游表看南峰得南峰视线距横
      量边线一百零七度复以游表看北峰
      得北峰视线距横量边线四十六度南
      峰北峰两视线相距为六十一度次于
      横量一百丈处安仪器于左以定表看
      右仪器中心游表看北峰得北峰视线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9b 页
      距横量边线九十九度复以游表看南
      峰得南峰视线距横量边线五十度北
      峰南峰两视线相距为四十九度乃先
      求左仪器距北峰之远以右仪器看北
      峰距横量边线之四十六度与左仪器
      看北峰距横量边线之九十九度相并
      得一百四十五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
      馀三十五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五
      万七千三百五十八为一率以右仪器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59b 页
      看北峰距横量边线之四十六度为对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0a 页
      所求之角其正弦七万一千九百三十
      四为二率横量一百丈为所知之边为
      三率求得四率一百二十五丈四尺一
      寸为左仪器距北峰之远次求左仪器
      距南峰之远以左仪器看南峰距横量
      边线之五十度与右仪器看南峰距横
      量边线之一百零七度相并得一百五
      十七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馀二十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0b 页
      度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三万九千零
      七十三为一率右仪器看南峰距横量
      边线一百零七度为对所求之角其外
      角七十三度之正弦九万五千六百三
      十为二率横量一百丈为所知之边为
      三率求得四率二百四十四丈七尺四
      寸为左仪器距南峰之远末求南北二
      峰相距之远以左仪器距北峰一百二
      十五丈四尺一寸与左仪器距南峰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0b 页
      百四十四丈七尺四寸相加得三百七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1a 页
      十丈一尺五寸为一率又以一百二十
      五丈四尺一寸与二百四十四丈七尺
      四寸相减馀一百一十九丈三尺三寸
      为二率以左仪器看南峰北峰两视线
      相距四十九度与一百八十度相减馀
      一百三十一度为外角折半得六十五
      度三十分为半外角其正切二十一万
      九千四百三十为三率求得四率七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1b 页
      零七百四十为半较角之正切查表得
      三十五度十六分与半外角六十五度
      三十分相减馀三十度十四分为小角
      与半外角六十五度三十分相加得一
      百度四十六分为大角乃以小角三十
      度十四分为对所知之角其正弦五万
      零三百五十二为一率左仪器看南峰
      北峰两视线相距之四十九度为对所
      求之角其正弦七万五千四百七十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1b 页
      为二率左仪器距北峰之远一百二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2a 页
      五丈四尺一寸为所知之边为三率求
      得四率一百八十七丈九尺七寸为南
      北二峰相距之远也又法求自北峰至
      左仪器距南峰视线上之垂线作勾股
      法算之则以垂线所分直角为对所知
      之角其正弦即半径十万为一率左仪
      器看南峰北峰两视线相距之四十九
      度为对所求之角其正弦七万五千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2b 页
      百七十一为二率左仪器距北峰之远
      为所知之边其数一百二十五丈四尺
      一寸为三率求得四率九十四丈六尺
      四寸为自北峰至左仪器距南峰视线
      上之垂线次求左仪器至垂线末之分
      边线仍以垂线所分直角为对所知之
      角其正弦即半径十万为一率以左仪
      器看南峰北峰两视线相距之四十九
      度与九十度相减馀四十一度为对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2b 页
      求之角其正弦六万五千六百零六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3a 页
      二率(即四十九/度之馀弦)左仪器距北峰之远为
      所知之边其数一百二十五丈四尺一
      寸为三率求得四率八十二丈二尺七
      寸为自左仪器至垂线末之分边线与
      左仪器距南峰之二百四十四丈七尺
      四寸相减馀一百六十二丈四尺七寸
      为南峰距垂线末之分边线乃以此数
      为股所得垂线九十四丈六尺四寸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3b 页
      勾求得弦一百八十八丈零二寸即南
      北二峰相距之远也如图甲为南峰乙
      为北峰丙为右仪器中心丁为左仪器
      中心丙丁为两测之距一百丈甲丙丁
      角为右仪器看南峰视线距横量边线
      一百零七度乙丙丁角为右仪器看北
      峰视线距横量边线四十六度乙丁丙
      角为左仪器看北峰视线距横量边线
      九十九度甲丁丙角为左仪器看南峰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3b 页
      视线距横量边线五十度甲丁乙角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4a 页
      左仪器看南峰北峰两表相距之四十
      九度先以乙丙丁角四十六度与乙丁
      丙角九十九度并之与一百八十度相
      减馀三十五度为丁乙丙角遂成乙丁
      丙三角形而求乙丁边为左仪器距北
      峰之远次以甲丁丙角五十度与甲丙
      丁角一百零七度并之与一百八十度
      相减馀二十三度为丁甲丙角遂成甲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4b 页
      丙丁三角形而求甲丁边为左仪器距
      南峰之远末以甲乙丁三角形之甲丁
      乙丁二边甲丁乙一角求甲乙丁大角
      一百度四十六分乙甲丁小角三十度
      十四分而得甲乙边为南北二峰相距
      之远也又或求得乙戊垂线又求得丁
      戊为左仪器至垂线末之分边线则以
      丁戊与甲丁相减馀甲戊为股乙戊垂
      线为勾而得甲乙弦为南北二峰相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4b 页
      之远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5a 页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十八 第 65b 页
 
 
 
 
 
 
 
御制数理精蕴下编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