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a 页 WYG0799-04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数理精蕴下编卷六
  线部四
   和数比例
   较数比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a 页 WYG0799-0462a.png
  和数比例
比例之中有合率而复有和数者将几比例之率合
为一比例故谓之合率至于有总数又有分数以分
数合而与总数相比则谓之和数其在九章总名差
分而其实总不越比例之理故今质名之曰和数比
例其立法有以实数与实数比者如合众人数与总
物数之比即若每人数与每物数之比是也有以所
立衰数与实数比者如合众衰数与总物数之比即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b 页 WYG0799-0462b.png WYG0799-0462c.png
若每人衰数与每物数之比是也又或以加倍数成
率者其得数亦为加倍之数或以两数相乘而成率
者其得数亦为两数相乘之数要之皆以比例而得
故于各条详加解说以明其故焉
设如南北二商合本贸易南出本银一百五十两北
 出本银二百五十两共得利银一千两按各人所
 出本银之分分之问二人各得利银几何
     法以南出本银一百五十两与北出本
     银二百五十两相并得四百两为一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b 页 WYG0799-0462b.png WYG0799-0462c.png
     利银一千两为二率南出本银一百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a 页 WYG0799-0463a.png
     十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三百七十五两
     即南所分利银数于共利一千两内减
     三百七十五两馀六百二十五两即北
     所分利银数也如以二人本银共四百
     两为一率二人共利一千两为二率北
     出本银二百五十两为三率推得四率
     六百二十五两即北所分利银数也此
     法盖以二人共本比共利即如每人各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b 页 WYG0799-0463b.png WYG0799-0463c.png
     本比各利而为相当比例四率也
     又捷法以二人共出本银四百两归除
     二人共得利银一千两得每一两之利
     为二两五钱乃与各人本银数相乘即
     得各人所分利银数此又以每一两之
     利与各人所出本银之利相比而得也
设如赵周冯三人合夥生理赵出本银一千两周出
 本银八百两冯出本银六百两共得利银一千二
 百两按各人所出本银之分分之问三人各得利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b 页 WYG0799-0463b.png WYG0799-0463c.png
 银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a 页 WYG0799-0464a.png
     法以三人各出本银相并得二千四百
     两为一率三人共得利银一千二百两
     为二率三人所出本银数各为三率推
     得各四率赵五百两周四百两冯三百
     两即为各人所得利银数也若用捷法
     则以三人所并本银二千四百两归除
     共得利银一千二百两得每一两之利
     为五钱按各人本银数乘之即各人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b 页 WYG0799-0464b.png WYG0799-0464c.png
     得利银数也
设如甲乙丙三商共出本银一千五百二十两得利
 银一百九十两甲分一百二十两乙分四十两丙
 分三十两问各人原本银若干
     法以共利银一百九十两为一率共本
     银一千五百二十两为二率每分利银
     各为三率推得各四率甲本银为九百
     六十两乙本银为三百二十两丙本银
     为二百四十两如用捷法则以共利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b 页 WYG0799-0464b.png WYG0799-0464c.png
     一百九十两归除共本银一千五百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5a 页 WYG0799-0465a.png
     十两得每一两利银之本银为八两乃
     以八两乘各人利银分数即得各人本
     银之数矣
设如甲丙戊三人合本贸易共得利银三千二百二
 十两甲本银三千六百两丙本银五百一十两戊
 本银不知其数但知该分利银四百八十两问其
 本银若干
     法以三人共得利银三千二百二十两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5b 页 WYG0799-0465b.png WYG0799-0465c.png
     内减戊之利银四百八十两馀二千七
     百四十两为一率甲丙二人本银相并
     得四千一百一十两为二率戊利银四
     百八十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七百二十
     两即戊之本银数也此法于总利中减
     去戊利银所馀者即甲丙二人之利银
     故以甲丙二人之共利银与甲丙二人
     之共本银相比即若戊一人之利银与
     戊一人之本银相比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5b 页 WYG0799-0465b.png WYG0799-0465c.png
设如甲乙丙三商共出本银一千五百二十两今得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6a 页 WYG0799-0466a.png
 本利共银一千七百一十两甲分本利共银一千
 零八十两乙分本利共银三百六十两丙分本利
 共银二百七十两问三人所分本利各若干
     法以三人所得本利共银一千七百一
     十两为一率共出本银一千五百二十
     两为二率各人所分本利共银各为三
     率推得各四率甲本银九百六十两乙
     本银三百二十两丙本银二百四十两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6b 页 WYG0799-0466b.png WYG0799-0466c.png
     即为各人本银数以各人本银减各人
     共银甲得利银一百二十两乙得利银
     四十两丙得利银三十两即各人利银
     数也
设如有三人合本贸易第一人出本银五百两系七
 成第二人出本银一千两系八成第三人出本银
 一千五百两系九成共得利银二千两皆系十成
 问每人应得利银若干
     法以各人所出本银数与各银成色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6b 页 WYG0799-0466b.png WYG0799-0466c.png
     乘第一人得三百五十两第二人得八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7a 页 WYG0799-0467a.png
     百两第三人得一千三百五十两三数
     相加共得二千五百两为一率共得利
     银二千两为二率每人所得相乘之数
     (第一人三百五十两第二人八/百两第三人一千三百五十两)各为三
     率推得各四率第一人得二百八十两
     第二人得六百四十两第三人得一千
     零八十两即各人应得之利银数也此
     法以各银成色乘各人银数者是将各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7b 页 WYG0799-0467b.png WYG0799-0467c.png
     银成色俱变作十成银也如第一人七
     成银五百两变作十成银止得三百五
     十两第二人八成银一千两变作十成
     银止得八百两第三人九成银一千五
     百两变作十成银止得一千三百五十
     两并之得十成银二千五百两故以总
     十成银二千五百两与共利银二千两
     之比即若每人十成本银与每人应得
     利银之比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7b 页 WYG0799-0467b.png WYG0799-0467c.png
设如甲丙戊三商合本贸易其所出本银多寡不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8a 页 WYG0799-0468a.png
 时日亦不同甲出本银六百两系八个月丙出本
 银四百五十两系六个月戊出本银五百两系十
 个月共得利银一千两问各人应分利银几何
     法以各人本银与各人月分相乘甲得
     四千八百两丙得二千七百两戊得五
     千两三数相并得一万二千五百两为
     一率共利银一千两为二率各人本银
     乘各人月分之数为三率推得各四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8b 页 WYG0799-0468b.png WYG0799-0468c.png
     甲得三百八十四两丙得二百一十六
     两戊得四百两即为各人应得之利银
     数也此法先以各人本银乘各人月分
     者盖以各人所出本银按月分以加倍
     也三人本银各有月分则行利亦按月
     加倍也
设如乙丙丁三人合夥生理乙出本银二百两系八
 个月出本之两月后又添本银四十两丙出本银
 三百二十两系六个月出本之一月后又添本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8b 页 WYG0799-0468b.png WYG0799-0468c.png
 八十两丁出本银一百六十两系十个月共得利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9a 页 WYG0799-0469a.png
 银三百六十两问每人各该利银几何
     法以乙本银二百两与八个月相乘得
     一千六百两又以后添四十两与六个
     月相乘(因出本之两月后/又添银故用六月)得二百四十
     两此两数相加得一千八百四十两为
     乙之衰数以丙本银三百二十两与六
     个月相乘得一千九百二十两又以后
     添八十两与五个月相乘(因出本之一/月后又添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9b 页 WYG0799-0469b.png WYG0799-0469c.png
     (故用/五月)得四百两此两数相加得二千三
     百二十两为丙之衰数以丁本银一百
     六十两与十个月相乘得一千六百两
     即丁之衰数乃以三人衰数相加得五
     千七百六十两为一率三百六十两为
     二率各人衰数各为三率推得各四率
     乙得一百一十五两丙得一百四十五
     两丁得一百两即各人应得之利银数
     也此法因出银前后各不同故以各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9b 页 WYG0799-0469b.png WYG0799-0469c.png
     出银节次乘各人月分而得各人衰数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0a 页 WYG0799-0470a.png
     既得各人衰数则相加而与总利银为
     比即如各人衰数与各人利银相比也
设如甲乙丙三商合本贸易共得利银一千两甲本
 银三百两系十个月乙本银六百两丙本银四百
 两俱不知月分其利银则甲分五百两乙分三百
 两丙分二百两问乙丙二人出本银月分各几何
     法以甲之利银五百两为一率甲之本
     银三百两与十个月相乘得三千两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0b 页 WYG0799-0470b.png WYG0799-0470c.png
     二率乙之利银三百两为三率推得四
     率一千八百两为乙之本银六百两与
     月分相乘之数以乙之本银六百两除
     之得三个月即乙出银之月分如以丙
     之利银二百两为三率则得四率一千
     二百两为丙之本银四百两与月分相
     乘之数以丙之本银四百两除之得三
     个月即丙出本银之月分也
设如乙丙丁三人合本贸易共得利银三百八十两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0b 页 WYG0799-0470b.png WYG0799-0470c.png
 丙得利银为乙三分之一丁得利银为乙四分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1a 页 WYG0799-0471a.png
 一乙之本银为八十两收利十二个月丙丁二人
 本银不知数但知丙收利银系八个月丁收利银
 系四个月问乙丙丁利银各若干丙与丁本银各
 若干
     法以十二分为乙之衰数(两分母相/乘之数)
     其三分之一得四分为丙之衰数又取
     其四分之一得三分为丁之衰数将三
     衰数相并得一十九分为一率共利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1b 页 WYG0799-0471b.png WYG0799-0471c.png
     百八十两为二率以各人衰数各为三
     率推得各四率乙之利银得二百四十
     两丙之利银得八十两丁之利银得六
     十两三宗利银相并共三百八十两以
     合前数又用乙利银二百四十两为一
     率乙本银八十两与十二个月相乘得
     九百六十两为二率丙利银八十两为
     三率推得四率三百二十两为丙本银
     八个月之共分以八个月除之得四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1b 页 WYG0799-0471b.png WYG0799-0471c.png
     两即丙之本银数复以乙利银二百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2a 页 WYG0799-0472a.png
     十两为一率乙本银九百六十两为二
     率丁利银六十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二
     百四十两为丁本银四个月之共分以
     四个月除之得六十两即丁之本银数
     也
设如甲丙戊三家每日派一人当差论各家田数定
 日之多少甲田八十亩丙田六十亩戊田五十二
 亩问各人一年内连闰月应该当差之日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2b 页 WYG0799-0472b.png WYG0799-0472c.png
     法以甲丙戊三家田数(甲八十丙六/十戊五十二)
     并得一百九十二亩为一率一年连闰
     月作三百八十四日为二率各家田数
     各为三率推得各四率甲当差一百六
     十日丙当差一百二十日戊当差一百
     零四日并之得三百八十四日合一年
     连闰月之数也
设如二人居住相隔一千四百里同日起身一人日
 行八十里一人日行六十里问途中几日相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2b 页 WYG0799-0472b.png WYG0799-0472c.png
     法以八十里与六十里相并得一百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3a 页 WYG0799-0473a.png
     十里为一率一日为二率一千四百里
     为三率推得四率十日即相会之日也
     此法以八十里六十里相并为一率者
     每一日之内两人共行一百四十里也
     一百四十里行一日则一千四百里行
     十日矣盖日行八十里者十日行八百
     里日行六十里者十日行六百里并之
     以合原数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3b 页 WYG0799-0473b.png WYG0799-0473c.png
设如有银四百八十六两籴米麦豆三色其石数相
 等米每石价银一两二钱麦每石价银九钱豆每
 石价银六钱问石数若干
     法以米价一两二钱麦价九钱豆价六
     钱相并共得二两七钱为一率一石为
     二率总银四百八十六两为三率推得
     四率一百八十石即各色之石数也此
     法盖因三色之石数既相等故三色每
     石之共价与每一石之比即同于三分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3b 页 WYG0799-0473b.png WYG0799-0473c.png
     之共价四百八十六两与每一分之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4a 页 WYG0799-0474a.png
     百八十石之比也
设如有银一千二百两买绫绢二色绢一分绫二分
 绫每疋价银三两六钱绢每疋价银二两四钱问
 绫绢与价银各几何
     法以绫价三两六钱二因之(绫二分故/用二因)
     得七两二钱与绢价二两四钱相加共
     得九两六钱为一率绢一疋为二率总
     银一千二百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4b 页 WYG0799-0474b.png WYG0799-0474c.png
     二十五疋为绢数倍之得二百五十疋
     为绫数以绢每疋价银二两四钱与绢
     一百二十五疋相乘得三百两为共绢
     价以绫每疋价银三两六钱与绫二百
     五十疋相乘得九百两为共绫价也此
     法盖因绢为一分绫为二分故将绫价
     二因之与绢价相加即绫二疋绢一疋
     之共价以绫二疋绢一疋之共价与绢
     一疋之比即同于绫二分绢一分之共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4b 页 WYG0799-0474b.png WYG0799-0474c.png
     价一千二百两与绢一分一百二十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5a 页 WYG0799-0475a.png
     疋之比也
设如有银三百三十六两买罗八十疋绢一百二十
 疋罗每疋价比绢每疋价加一倍问罗价绢价各
 几何
     法以罗八十疋倍之得一百六十疋与
     绢一百二十疋相加得二百八十疋为
     一率绢一疋为二率总银三百三十六
     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一两二钱即绢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5b 页 WYG0799-0475b.png WYG0799-0475c.png
     一疋之价倍之得二两四钱即罗每一
     疋之价也此法盖因罗价比绢价加一
     倍故将罗疋数倍之与绢疋数相加为
     罗二倍绢一倍之共数而以罗二倍绢
     一倍之共数与绢一疋之比即同于罗
     二倍绢一倍之共价三百三十六两与
     绢一疋之价一两二钱之比也
设如有银七百八十五两令甲乙丙丁四人分之乙
 得甲银十分之七丙得乙银十四分之三丁得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5b 页 WYG0799-0475b.png WYG0799-0475c.png
 银十二分之九问各分银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6a 页 WYG0799-0476a.png
     法以一千六百八十分(三分母连/乘之数)为甲
     衰数取甲十分之七得一千一百七十
     六分为乙衰数取乙十四分之三得二
     百五十二分为丙衰数取丙十二分之
     九得一百八十九分为丁衰数乃以四
     人衰数相并得三千二百九十七分为
     一率总银七百八十五两为二率以甲
     衰一千六百八十分为三率得四率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6b 页 WYG0799-0476b.png WYG0799-0476c.png
     百两即甲所分之银数以乙衰一千一
     百七十六分为三率得四率二百八十
     两即乙所分之银数以丙衰二百五十
     二分为三率得四率六十两即丙所分
     之银数以丁衰一百八十九分为三率
     得四率四十五两即丁所分之银数四
     人所得银数并之得七百八十五两以
     合原数也此法因各分母不同恐难度
     尽故以分母连乘为甲衰数次各按分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6b 页 WYG0799-0476b.png WYG0799-0476c.png
     取其衰数乃并各衰数为共衰数以共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7a 页 WYG0799-0477a.png
     衰数与总银数之比即同于各人衰数
     与各银数之比也
设如东西中三村共纳粮一千零三十六石东村一
 百二十户每户该纳七分西村八十户每户该纳
 五分中村六十户每户该纳四分问各村纳粮若
 干每户纳粮若干
     法以七分与东村一百二十户相乘得
     八百四十分为东村衰数以五分与西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7b 页 WYG0799-0477b.png WYG0799-0477c.png
     村八十户相乘得四百分为西村衰数
     以四分与中村六十户相乘得二百四
     十分为中村衰数乃以三村衰数相并
     得一千四百八十分为一率共纳粮一
     千零三十六石为二率各村衰数各为
     三率推得各四率东村共该纳粮五百
     八十八石西村共该纳粮二百八十石
     中村共该纳粮一百六十八石再以各
     村户数归除各村所纳粮数则东村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7b 页 WYG0799-0477b.png WYG0799-0477c.png
     户该纳粮四石九斗西村每户该纳粮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8a 页 WYG0799-0478a.png
     三石五斗中村每户该纳粮二石八斗
     如以三村共衰分数归除共纳粮数得
     每一分所纳粮数而以各村分数乘之
     即得各村共纳粮数以各户分数乘之
     即得各村每户所纳之粮数也
设如乙丙丁三人共纳地租银十一两五钱乙田长
 一百二十丈宽四十丈丙田长二百丈宽六十丈
 丁田长八十丈宽二十丈问每人该租银若干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8b 页 WYG0799-0478b.png WYG0799-0478c.png
     法以乙田长一百二十丈与宽四十丈
     相乘得四千八百丈丙田长二百丈与
     宽六十丈相乘得一万二千丈丁田长
     八十丈与宽二十丈相乘得一千六百
     丈三数相并共得一万八千四百丈为
     一率共地租银十一两五钱为二率各
     田长宽相乘之数各为三率推得各四
     率乙该银三两丙该银七两五钱丁该
     银一两并之为十一两五钱以合原数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8b 页 WYG0799-0478b.png WYG0799-0478c.png
     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9a 页 WYG0799-0479a.png
设如孙郑褚三家买货共载一船远近船价不同孙
 家货物九十五担每担船价六分郑家货物八十
 五担每担船价四分褚家货物五十六担每担船
 价二分五釐因中途拨浅共贴银二两五钱二分
 欲照船价分派问各该若干
     法以孙货九十五担与每担六分相乘
     得五两七钱以郑货八十五担与每担
     四分相乘得三两四钱以褚货五十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9b 页 WYG0799-0479b.png WYG0799-0479c.png
     担与每担二分五釐相乘得一两四钱
     乃以三家船价相并共得一十两五钱
     为一率共贴银二两五钱二分为二率
     一两为三率推得四率二钱四分即为
     每一两应贴之数复以各家船价银乘
     之所得一两三钱六分八釐即孙应出
     之数所得八钱一分六釐即郑应出之
     数所得三钱三分六釐即褚应出之数
     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19b 页 WYG0799-0479b.png WYG0799-0479c.png
设如甲丙戊三县共纳米四千石论县之大小米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0a 页 WYG0799-0480a.png
 贵贱运之远近分之甲县有三千三百六十户每
 米一石价银八钱运至六十里丙县有一千二百
 户每米一石价银一两运至三十里戊县有二千
 四百户每米一石价银六钱运至八十里问每县
 该米若干
     法以甲县米价八钱与六十里相乘得
     四百八十用此数归除甲县三千三百
     六十户得七为甲县之衰数又以丙县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0b 页 WYG0799-0480b.png WYG0799-0480c.png
     米价一两与三十里相乘得三百用此
     数归除丙县一千二百户得四为丙县
     之衰数以戊县米价六钱与八十里相
     乘得四百八十用此数归除戊县二千
     四百户得五为戊县之衰数乃以此三
     衰数相并得一十六为一率总米四千
     石为二率各县衰数各为三率推得各
     四率甲县为一千七百五十石丙县为
     一千石戊县为一千二百五十石三数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0b 页 WYG0799-0480b.png WYG0799-0480c.png
     相并共四千石以合原数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1a 页 WYG0799-0481a.png
设如甲乙丙丁戊五处共输粟二千石以田地之多
 寡道里之远近粟价之贵贱均输之甲田一万三
 千零六十亩粟每石价银二两自输本处乙田一
 万二千三百一十二亩粟每石价银一两至输所
 二百里丙田七千一百八十二亩粟每石价银一
 两二钱至输所一百五十里丁田一万三千三百
 三十八亩粟每石价银一两七钱至输所二百五
 十里戊田五千一百三十亩粟每石价银一两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1b 页 WYG0799-0481b.png WYG0799-0481c.png
 钱至输所一百五十里每石每里车价四釐问各
 处所输若干
     法以甲粟每石价二两归除甲田一万
     三千零六十亩得六百五十三为甲衰
     数次以乙输所二百里与每石车价四
     釐相乘得八钱并入乙粟每石价一两
     共一两八钱归除乙田一万二千三百
     一十二亩得六百八十四为乙衰数次
     以丙输所一百五十里与每石车价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1b 页 WYG0799-0481b.png WYG0799-0481c.png
     釐相乘得六钱并入丙粟每石价一两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2a 页 WYG0799-0482a.png
     二钱共一两八钱归除丙田七千一百
     八十二亩得三百九十九为丙衰数次
     又以丁输所二百五十里与每石车价
     四釐相乘得一两并入丁粟每石价一
     两七钱共二两七钱归除丁田一万三
     千三百三十八亩得四百九十四为丁
     衰数次又以戊输所一百五十里与每
     石车价四釐相乘得六钱并入戊粟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2b 页 WYG0799-0482b.png WYG0799-0482c.png
     石价一两三钱共一两九钱归除戊
     五
千一百三十亩得二百七十为戊衰
     数乃合五衰数共二千五百为一率共
     粟二千石为二率五处各衰数各为三
     率推得各四率甲为五百二十二石四
     斗乙为五百四十七石二斗丙为三百
     一十九石二斗丁为三百九十五石二
     斗戊为二百一十六石五数相并共二
     千石以合原数也此法盖因地亩以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2b 页 WYG0799-0482b.png WYG0799-0482c.png
     粟数故粟可以均然粟之价既有贵贱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3a 页 WYG0799-0483a.png
     而道里又有远近故取粟价以除地亩
     正所以均其贵贱而取车价并入粟价
     以除地亩又所以均其远近也
设如买米八十四石每米一石价一两四钱七分运
 价一钱三分今欲抽米作运价与之问正米与运
 价米各几何
     法以每石米价一两四钱七分与每石
     运价一钱三分相加得一两六钱为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3b 页 WYG0799-0483b.png WYG0799-0483c.png
     率总米八十四石为二率每石米价一
     两四钱七分为三率推得四率七十七
     石一斗七升五合即正米数如先求运
     价米数则仍以一两六钱为一率总米
     八十四石为二率每石运价一钱三分
     为三率推得四率六石八斗二升五合
     即运价米数也既得正米数与运价相
     乘得十两零三分二釐七豪五丝为共
     运价而以运费米数与米价相乘亦得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3b 页 WYG0799-0483b.png WYG0799-0483c.png
     十两零三分二釐七豪五丝其数适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4a 页 WYG0799-0484a.png
     当也此法盖因八十四石为正米与运
     价米之总数今抽米作运费故以米价
     与运价相并亦为米价与运价之总数
     以总价与总米之比即同于米价与正
     米之比又以总价与总米之比即同于
     运价与运米之比也此法即和数差分
     之变体旧算书名为就物抽分因其以
     总米内抽运价故为抽分然要以米价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4b 页 WYG0799-0484b.png WYG0799-0484c.png
     运价之和与总米为比例故附于和数
     比例之后
设如有丝四十三斤十二两每织绢一疋用丝一斤
 与织工丝四两问织绢丝与织工丝各几何
     法以织绢丝一斤通为十六两与织工
     丝四两相加得二十两为一率总丝四
     十三斤十二两通为七百两为二率织
     工丝四两为三率得四率一百四十两
     收为八斤十二两即织工丝与总丝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4b 页 WYG0799-0484b.png WYG0799-0484c.png
     减馀三十五斤即织绢丝也此亦就物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5a 页 WYG0799-0485a.png
     抽分法也以每疋织绢丝及织工丝之
     共数与总丝之比即同于每疋织工丝
     与总织工丝之比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6a 页 WYG0799-0485c.png
  较数比例
比例之中有和数而复有较数者以数相合而为比
例故谓之和数若夫因数之相较而成比例则谓之
较数在九章谓之匿价差分其立法盖以每一物与
较数之比即若共物与共较之比或以共物之较与
每一物价之较为比即若共物与每一物价之比也
又或有以实数相比者或有以各物分数相比者虽
未有一定之规然而总不越以彼此相差之较数为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6b 页 WYG0799-0485d.png WYG0799-0486a.png
比例故今质名之曰较数比例焉
设如有钱买绫罗二色绫七尺罗九尺两价相等但
 知绫每尺比罗每尺价多三十六文问二色每尺
 价钱几何
      法以绫一尺为一率绫比罗每尺价多
      三十六文为二率绫七尺为三率推得
      四率二百五十二文即绫七尺共多之
      数又以绫七尺与罗九尺相减馀罗二
      尺为一率绫七尺共多二百五十二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6b 页 WYG0799-0485d.png WYG0799-0486a.png
      为二率罗一尺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7a 页 WYG0799-0486c.png
      二十六文即罗一尺之价加多三十六
      文得一百六十二文即绫一尺之价以
      一百二十六文乘罗九尺得一千一百
      三十四文以一百六十二文乘绫七尺
      亦得一千一百三十四文两价相等也
      此法盖因绫一尺多三十六文则绫七
      尺共多二百五十二文也夫绫价多二
      百五十二文罗多二尺而其价相等则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7b 页 WYG0799-0486d.png WYG0799-0487a.png
      二百五十二文即罗二尺之价罗二尺
      价二百五十二文则罗一尺价一百二
      十六文也既得罗价则绫价亦可推矣
      又法以绫七尺与罗九尺相减馀二尺
      为一率绫比罗每尺价多三十六文为
      二率绫七尺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二
      十六文即罗每一尺之价加多三十六
      文得一百六十二文即绫每一尺之价
      如以罗九尺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7b 页 WYG0799-0486d.png WYG0799-0487a.png
      十二文即绫每一尺之价减多三十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8a 页 WYG0799-0487c.png
      文馀一百二十六文即罗每一尺之价
      也此法共绫与共罗之较为二尺绫每
      尺与罗每尺之较为三十六文凡共物
      之较与共价之较相比即同于共物与
      共价之比而共物之较与每一物价之
      较相比亦必同于共物与每一物价之
      比故以绫共少二尺与罗每尺价少三
      十六文之比即同于绫共七尺与罗每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8b 页 WYG0799-0487d.png WYG0799-0488a.png
      尺价一百二十六文之比也又以罗共
      多二尺与绫每尺多三十六文之比亦
      即同于罗共九尺与绫每尺价一百六
      十二文之比也
设如有银买驼马二色马十匹驼六匹两价相等但
 知驼每匹比马每匹价多八两问二色每匹价银
 若干
      法以驼一匹为一率驼比马每匹价多
      八两为二率驼六匹为三率推得四率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8b 页 WYG0799-0487d.png WYG0799-0488a.png
      四十八两即驼六匹共多之数又以马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9a 页 WYG0799-0488c.png
      十匹与驼六匹相减馀马四匹为一率
      驼六匹共多四十八两为二率马一匹
      为三率推得四率十二两即马一匹之
      价加多八两得二十两即驼一匹之价
      以二十两乘驼六匹得一百二十两以
      十二两乘马十匹亦得一百二十两两
      价相等也此法盖因驼一匹多八两则
      驼六匹共多四十八两也夫驼价多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9b 页 WYG0799-0488d.png WYG0799-0489a.png
      十八两马多四匹而其价相等则四十
      八两即马四匹之价马四匹价四十八
      两则马一匹价十二两也
      又法以驼六匹与马十匹相减馀四匹
      为一率驼比马每匹价多八两为二率
      驼六匹为三率推得四率十二两即马
      每匹之价加多八两得二十两即驼每
      匹之价如以马十匹为三率推得四率
      二十两即驼每匹之价减多八两馀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29b 页 WYG0799-0488d.png WYG0799-0489a.png
      二两即马每匹之价也盖驼共少四匹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0a 页 WYG0799-0489c.png
      与马每匹价少八两之比即同于驼共
      六匹与马每匹价十二两之比又马共
      多四匹与驼每匹价多八两之比即同
      于马共十匹与驼每匹价二十两之比
      也
设如有稻一十八石稷二十二石两价相等如交换
 五石则两边俱差银一两六钱问每石价与共价
 各若干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0b 页 WYG0799-0489d.png WYG0799-0490a.png
      法以交换五石为一率相差一两六钱
      为二率稻一十八石为三率推得四率
      五两七钱六分即稻一十八石共多之
      数又以稻一十八石与稷二十二石相
      减馀稷四石为一率稻一十八石共多
      五两七钱六分为二率稷一石为三率
      推得四率一两四钱四分即稷一石之
      价以稷二十二石乘之得三十一两六
      钱八分即稷之共价亦即稻之共价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0b 页 WYG0799-0489d.png WYG0799-0490a.png
      稻十八石除之得一两七钱六分即稻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1a 页 WYG0799-0490c.png
      一石之价也如交换五石则一为稻十
      三石稷五石稻十三石价二十二两八
      钱八分稷五石价七两二钱相加得三
      十两零八分比共价三十一两六钱八
      分少一两六钱一为稷十七石稻五石
      稷十七石价二十四两四钱八分稻五
      石价八两八钱相加得三十三两二钱
      八分比共价三十一两六钱八分则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1b 页 WYG0799-0490d.png
      一两六钱是两边俱差一两六钱也此
      法盖因稻五石多一两六钱则稻十八
      石共多五两七钱六分也夫稻多五两
      七钱六分稷多四石而其价相等则五
      两七钱六分即稷四石之共价稷四石
      价五两七钱六分则稷一石价必一两
      四钱四分而稷二十二石价必三十一
      两六钱八分与稻十八石之价相等故
      以十八除之得稻每一石之价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1b 页 WYG0799-0490d.png
设如有金球八银球十二两重相等今移换三则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2a 页
 球边多六十两问金球银球各重几何
      法以移换之三为一率多六十两折半
      得三十两(即三金球比三/银球所多之数)为二率金球
      八为三率推得四率八十两即金球八
      共多之数又以金球八与银球十二相
      减馀银球四为一率共多八十两为二
      率银球一为三率推得四率二十两即
      银球一之重数以十二乘之得二百四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2b 页
      十两即银球十二之共重数亦即金球
      八之共重数以金球八除之得三十两
      即金球一之重数也此法盖因移换三
      而差六十两即三金球比三银球多三
      十两三银球比三金球少三十两其总
      差为六十两故折半为三金球多于三
      银球之重数也三金球多三十两则八
      金球共多八十两夫金球多八十两银
      球多四而其重相等则八十两即四银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2b 页
      球之重数四银球重八十两则一银球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3a 页
      重二十两而十二银球必重二百四十
      两与八金球之重相等故以八除之即
      得金球之重数也
设如甲乙丙三人合本为商共得利银四百两乙比
 甲多分十二两丙比乙又多分十六两问各分利
 银几何
      法以共利银四百两内减乙比甲多十
      二两又减丙比甲多二十八两(丙比乙/多十六)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3b 页
      (两则比甲多/二十八两)馀三百六十两乃以甲乙
      丙共三人为一率三百六十两为二率
      甲一人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二十两
      即甲应得利银数加十二两得一百三
      十二两为乙应得利银数又加十六两
      得一百四十八两为丙应得利银数也
      此法减去乙丙共多于甲之数所馀者
      即三人均分之数故以三人与三百六
      十两之比即同于甲一人与一百二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3b 页
      两之比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4a 页
设如有银七百四十两共买马驴一百匹马八十匹
 驴二十匹其马每匹价比驴每匹价多三两问马
 驴每匹价各得几何
      法以马驴共一百匹为一率马每匹多
      三两与马八十匹相乘得二百四十两
      于总银内减之馀五百两为二率驴一
      匹为三率推得四率五两即驴一匹之
      价加马每匹多三两得八两即马一匹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4b 页
      之价以马价八两乘马八十匹得马共
      价六百四十两以驴价五两乘驴二十
      匹得驴共价一百两也此法盖因马每
      匹多三两则马八十匹共多二百四十
      两于总银内减去马共多之价则马价
      皆同于驴价矣故以总数一百匹与银
      五百两之比即同于驴一匹与银五两
      之比也
设如有银二千九百九十六两二钱买上等田一百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4b 页
 六十亩中等田三百亩下等田四百六十亩其上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5a 页
 等田比中等田每亩价多四钱七分中等田比下
 等田每亩价多一两三钱五分问三等田每亩价
 银几何
      法以上中下三等田数相并得九百二
      十亩为一率将中等田三百亩用中等
      比下等每亩多一两三钱五分乘之得
      四百零五两为中等比下等共多之数
      又以上等田一百六十亩用上等比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5b 页
      等每亩多一两八钱二分乘之(上等比/中等每)
      (亩多四钱七分中等比下等每亩多/一两三钱五分共为一两八钱二分)
      二百九十一两二钱为上等比下等共
      多之数爰并两数共六百九十六两二
      钱与总银二千九百九十六两二钱相
      减馀二千三百两为二率下等田一亩
      为三率推得四率二两五钱即下等田
      每一亩之价加多一两三钱五分得三
      两八钱五分即中等田每一亩之价再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5b 页
      加多四钱七分得四两三钱二分即上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6a 页
      等田每一亩之价也此法盖因中等田
      比下等田每亩多一两三钱五分则三
      百亩共多四百零五两上等田比下等
      田每亩多一两八钱二分则一百六十
      亩共多二百九十一两二钱于总银内
      减去两等共多之数则上等田价中等
      田价皆同于下等田价矣故以三等田
      共九百二十亩与银二千三百两之比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6b 页
      即同于下等田每一亩与银二两五钱
      之比也
设如二人行路疾徐不等疾行者日行九十五里徐
 行者日行七十五里今令徐行者先行八日问疾
 行者追及之日数几何
      法以徐行七十五里与疾行九十五里
      相减馀二十里为一率一日为二率徐
      行七十五里与先行八日相乘得六百
      里为三率推得四率三十日即追及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6b 页
      日数也此法盖因徐行者先行八日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7a 页
      日行七十五里计之则已多行六百里
      今疾行者日行九十五里则比徐行者
      每日多行二十里多二十里为一日追
      行之数多六百里则为三十日追行之
      数可知矣
设如二人自乡上城一人步行一人骑马使步行者
 先行三十七里骑马者追至一百五十四里尚不
 及二十三里问追及之里数几何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7b 页
      法以不及二十三里与先行三十七里
      相减馀一十四里为一率追至一百五
      十四里为二率不及二十三里为三率
      推得四率二百五十三里即追及之里
      数也此法盖因步行者已先行三十七
      里今骑马者追之止不及二十三里是
      已追过十四里也追过十四里必须一
      百五十四里今尚不及二十三里则必
      须二百五十三里方能追及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7b 页
设如一人行路步行则三十日可到骑行则二十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8a 页
 可到今行二十六日到问步行骑行日数各几何
      法以三十日与二十日相减馀十日为
      一率步行三十日为二率今行二十六
      日与骑行二十日相较多六日为三率
      推得四率十八日为步行之日数与共
      二十六日相减馀八日即骑行之日数
      也如以十日为一率骑行二十日为二
      率今行二十六日与步行三十日相较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8b 页
      少四日为三率推得四率八日即骑行
      之日数也此法盖因步行三十日可到
      骑行二十日可到则步行比骑行迟十
      日即骑行比步行早十日也步行比骑
      行迟十日而步行为三十日今步行比
      骑行迟六日则步行为十八日可知矣
      骑行比步行早十日而骑行为二十日
      今骑行比步行早四日则骑行为八日
      可知矣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8b 页
设如有上下二等酒上等酒每斤价银五分下等酒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9a 页
 每斤价银三分今以二等酒相合一处共重一百
 二十斤每斤价银三分六釐问二等酒各几何
      法以上等酒价银五分内减下等酒价
      银三分馀二分为一率二等酒共一百
      二十斤为二率二等酒相合每斤价银
      三分六釐与下等酒价银三分相较得
      多六釐为三率推得四率三十六斤为
      上等酒数于二等酒共一百二十斤内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9b 页
      减三十六斤馀八十四斤即下等酒数
      也如以二等酒相合每斤价银三分六
      釐与上等酒价银五分相较得少一分
      四釐为三率则得四率八十四斤即下
      等酒数也此法上等酒价五分下等酒
      价三分是上等比下等多二分即下等
      比上等少二分也若二等酒相合价比
      下等酒价多二分则一百二十斤皆上
      等酒矣因二等酒相合价比下等价多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39b 页
      六釐故知上等酒有三十六斤也又二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0a 页
      等酒相合价比上等酒价少二分则一
      百二十斤皆下等酒矣因二等酒相合
      价比上等价少一分四釐故知下等酒
      有八十四斤也
设如有布三百一十疋每疋长四十尺但知每疋扣
 运费二尺共扣去一十六疋复找回钱六百文问
 布每疋价钱几何
      法以每疋扣运费二尺与总布三百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0b 页
      十疋相乘得六百二十尺又以每疋长
      四十尺与共扣布一十六疋相乘得六
      百四十尺两数相减馀二十尺为一率
      找回钱六百文为二率每疋长四十尺
      为三率推得四率一千二百文即每一
      疋之价也此法盖以每疋扣运费二尺
      计之则总布三百一十疋当扣六百二
      十尺今乃抽去十六疋则扣去六百四
      十尺是多扣去二十尺也多扣去二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0b 页
      尺而找回钱六百文是六百钱即二十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1a 页
      尺之价二十尺价六百文则四十尺(一/疋)
      (之/数)价必一千二百文也
设如有银一千零八两买线一分丝二分绵三分共
 重三百六十斤俱不言价但知绵二两当线一两
 之价线一两当丝一两六钱之价问三色各重若
 干三色每斤价银若干
      法以线一分丝二分绵三分相并得六
      分为一率共重三百六十斤为二率线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1b 页
      一分为三率推得四率六十斤即线一
      分之重数二因之得一百二十斤即丝
      二分之重数三因之得一百八十斤即
      绵三分之重数既得各色之重数即以
      线重六十斤为线之衰分绵二两当线
      一两之价即将绵一百八十斤二归之
      得九十斤为绵之衰分丝一两六钱当
      线一两之价即将丝一百二十斤用一
      六除之得七十五斤为丝之衰分并三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1b 页
      衰分共二百二十五斤为一率总银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2a 页
      千零八两为二率线一斤为三率推得
      四率四两四钱八分即线每斤之价二
      归之得二两二钱四分即绵每斤之价
      一六除之得二两八钱即丝每斤之价
      也此法先求各色之重数以共分与共
      重数之比即同于线一分与线重数之
      比又以各分数因之即得各重数也次
      求各色之价数既以线重六十斤为线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2b 页
      衰分则丝价与绵价必俱变为与线相
      当之数而后可以为比例盖绵二两当
      线一两之价则绵一百八十斤必当线
      九十斤之价故以九十为绵之衰分丝
      一两六钱当线一两之价则丝一百二
      十斤必当线七十五斤之价故以七十
      五为丝之衰分既得各衰分并之与总
      银相比即同于线每斤与每斤之价相
      比也既得线每斤之价以二除之得绵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2b 页
      每斤之价者绵价居线价二分之一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3a 页
      既得线每斤之价又以一六除之得丝
      每斤之价者丝价居线价十六分之十
      也
设如李王二人合本生理不知二人本银之数但知
 李本银比王本银多一倍零八两共得利银二十
 二两李分十六两王分六两问二人各出本银若
 干
      法以王利银六两加一倍(因李本银比/王本银多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3b 页
      (倍故加/一倍也)得十二两与李利银十六两相
      减馀四两为一率所零八两为二率王
      之利银六两为三率推得四率十二两
      即王之本银数加一倍又加八两共三
      十二两为李之本银数也盖李之本银
      比王之本银多一倍又多八两李之利
      银比王之利银多一倍又多四两是四
      两即为八两所得之利银数利银四两
      知本银为八两则王之利银六两即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3b 页
      其本银为十二两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4a 页
设如买缎一千疋不言出银之数但知每疋卖价七
 两二钱则比原出银少十分之一问原出银若干
      法以分母十与分子一相减馀九分为
      一率以七两二钱与一千疋相乘得七
      千二百两为二率十分为三率推得四
      率八千两即原出银之数也此法盖因
      每疋卖价七两二钱比原出银少十分
      之一则今卖价止得原出银十分之九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4b 页
      故以九分与今卖价之比即同于十分
      与原出银之比也
设如甲丙丁三人合本贸易丙之本银为甲本银五
 分之四丁之本银为甲本银三分之二丙之本银
 比丁之本银多十两问三人本银各若干
      法以十五分为甲之衰数(两分母相/乘之数)
      甲五分之四得十二分为丙之衰数取
      甲三分之二得十分为丁之衰数乃以
      丁十分与丙十二分相减馀二分为一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4b 页
      率多十两为二率甲十五分为三率推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5a 页
      得四率七十五两为甲本银数如以丙
      十二分为三率则得四率六十两为丙
      本银数如以丁十分为三率则得四率
      五十两为丁本银数以丁银与丙银相
      减馀十两即丙多于丁之数也
设如有银赏三等人一等八人二等六人三等九人
 二等每人所得为一等每人三分之二三等每人
 所得为二等每人四分之一二等比三等共多得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5b 页
 三百两问每等每人各得几何
      法以十二分为一等每人之衰数(两分/母相)
      (乘之/数)取十二分中之三分之二得八分
      为二等每人之衰数又取八分中之四
      分之一得二分为三等每人之衰数乃
      以一等十二分与一等八人相乘得九
      十六分为一等八人共衰数二等八分
      与二等六人相乘得四十八分为二等
      六人共衰数三等二分与三等九人相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5b 页
      乘得十八分为三等九人共衰数乃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6a 页
      三等共衰十八分与二等共衰四十八
      分相减馀三十分为一率二等比三等
      共多得三百两为二率一等每人衰数
      十二分为三率推得四率一百二十两
      为一等每人所得之数以一等八人乘
      之得九百六十两即一等八人所得之
      共数如以二等每人衰数八分为三率
      则得四率八十两为二等每人所得之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6b 页
      数以二等六人乘之得四百八十两即
      二等六人所得之共数如以三等每人
      衰数二分为三率则得四率二十两为
      三等每人所得之数以三等九人乘之
      得一百八十两即三等九人所得之共
      数以二等共得四百八十两与三等共
      得一百八十两相减馀三百两即二等
      共多于三等之银数也
设如有田一百二十亩一人一日耕四亩一人一日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6b 页
 种六亩欲令二人同日完工问耕者该先起工几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7a 页
  何
       法以四亩与六亩相乘得二十四亩以
       四亩互乘一日得四日以六亩互乘一
       日得六日乃以二十四亩为一率四日
       六日相减馀二日为二率一百二十亩
       为三率推得四率十日即是耕者该先
       起工十日也此法盖因四亩与六亩不
       同故用互乘以齐其分一得二十四亩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7b 页
       耕六日一得二十四亩种四日欲令同
       日完工则耕者当先起工二日然则田
       二十四亩当先起工二日今田一百二
       十亩则当先起工十日也
 
 
 
 
 
御制数理精蕴 下编卷六 第 47b 页
御制数理精蕴下编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