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799-010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数理精蕴上编卷三
  几何原本六
  几何原本七
  几何原本八
  几何原本九
  几何原本十
卷三 第 2a 页 WYG0799-0102a.png
      几何原本六
      第一
      大凡欲论诸物之不齐必借同类之
      物以比之始可以得其不齐之度数
      如一线与他线相比其度之或长或
      短其数之或多或少自能见之如一
      面与他面相比其面度之或大或小
      其积数之或多或少自能见之又如
卷三 第 2b 页 WYG0799-0102b.png WYG0799-0102c.png
      一体与他体相比其体度之或厚或
      薄其积数之或多或少亦自能见之
      若将一线与一面相比或一面与一
      体相比既不同类又不同形则线之
      长短面之大小体之厚薄俱不可辩
      矣故曰欲论诸物之不齐必借同类
      之物以比之也
      第二
      将两数相比其度互为大小则谓之
卷三 第 2b 页 WYG0799-0102b.png WYG0799-0102c.png
      比例其比者与所比者俱谓之率(率/者)
卷三 第 3a 页 WYG0799-0103a.png
      (法也矩也以数互/相准之之谓也)其比之数为前率
      其所比之数为后率如甲乙二数互
      相为比其相较之分甲数之度为长
      其分为多乙数之度为短其分为少
      如是以比之故谓之二率甲为比之
      之数故谓之前率乙为所比之数故
      谓之后率焉
      第三
卷三 第 3b 页 WYG0799-0103b.png WYG0799-0103c.png
      有四率两两相比其一率与二率之比
      同于三率与四率之比则谓之同理比
      例也如甲乙丙丁四数甲与乙比丙与
      丁比苟乙为甲六分之五丁为丙六分
      之五则甲与乙之比例丙与丁之比例
      此两比例相同而乙有甲几分之数即
      可知丁有丙几分之数矣故凡四率内
      将一率与三率分数定为相等二率与
      四率分数亦定为相等其度之长短虽
卷三 第 3b 页 WYG0799-0103b.png WYG0799-0103c.png
      有不同苟分数定准则一率与二率之
卷三 第 4a 页 WYG0799-0104a.png
      比即如三率与四率之比也夫甲乙丙
      丁四线内甲第一线与丙第三线俱各
      定为六分乙第二线与丁第四线俱各
      定为五分则甲度之长虽大于丙度之
      长其分数则俱为六而乙度之长虽大
      于丁度之长其分数亦俱为五故知乙
      第二线度与甲第一线度之六分之五
      分相等丁第四线度亦与丙第三线度
卷三 第 4b 页 WYG0799-0104b.png WYG0799-0104c.png
      之六分之五分相等所以甲线之比乙
      线即如丙线之比丁线而谓之同理比
      例也
      第四
      凡四率两两相比其一率与二率相比
      之分若大于三率与四率相比之分则
      为不同理之比例而比例不得行也如
      有甲乙丙丁四数甲与乙丙与丁各互
      相为比苟甲第一数与乙第二数相比
卷三 第 4b 页 WYG0799-0104b.png WYG0799-0104c.png
      之分为六与四其丙第三数与丁第四
卷三 第 5a 页 WYG0799-0105a.png
      数相比之分为五与四则此甲与乙之
      比大于彼丙与丁之比矣故凡如此例
      者以一率二率相比之分为准则三率
      四率相比之分为小若依三率四率相
      比之分为准则一率二率相比之分又
      大故谓之不同理之比例而比例四率
      不能行也
      第五
卷三 第 5b 页 WYG0799-0105b.png WYG0799-0105c.png
      凡有四率一率之度与二率之度相比
      分数若同于三率之度与四率之度相
      比分数则此四率又谓之相当比例四
      率焉如甲乙丙丁四线苟甲线与乙线
      相比之度与丙线与丁线相比之度其
      分数同则此四线谓之各相当线而每
      两率相比其每度之分数同故又谓之
      相当比例四率也
      第六
卷三 第 5b 页 WYG0799-0105b.png WYG0799-0105c.png
      凡三率互相为比其一率与二率之比
卷三 第 6a 页 WYG0799-0106a.png
      同于二率与三率之比则谓之相连比
      例率也如甲乙丙三数互相为比苟甲
      数与乙数之比同于乙数与丙数之比
      则此甲乙丙三数谓之相连比例率矣
      若相连比例率内将一率与三率比之
      则为隔一位加一倍之比例或有相连
      比例四率将一率与四率比之则为隔
      二位加二倍之比例大凡有几率隔几
卷三 第 6b 页 WYG0799-0106b.png WYG0799-0106c.png
      位以比者皆以隔几位而为加几倍之
      比例也如甲乙丙相连比例率内其甲
      与丙之比为隔一位加一倍之比例又
      或甲乙丙丁戊五数俱为相连比例率
      其甲与丁之比即为隔二位加二倍之
      比例而甲与戊之比则又为隔三位加
      三倍之比例矣
      第七
      相当比例四率为数学之要因其理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799-0106b.png WYG0799-0106c.png
      所该最广故设为双圜图以申明之立
卷三 第 7a 页 WYG0799-0107a.png
      甲点为心作乙丙一大圜丁戊一小圜
      此二圜界各具三百六十度故皆可以
      为三百六十分(首卷第十七节云凡圜/无论大小俱定为三百)
      (六十/度)于是自圜之甲心过小圜界之辛
      壬二处至大圜己庚二处作二线则大
      圜之己甲庚小圜之辛甲壬俱同一甲
      角此甲角相对之己庚弧界设为六十
      度则为乙丙大圜三百六十分中之六
卷三 第 7b 页 WYG0799-0107b.png WYG0799-0107c.png
      十分矣乙丙大圜之己庚弧界度既为
      六十分则丁戊小圜之辛壬弧界度亦
      为六十分矣大凡角度俱定于相对之
      圜界(见首卷/第九节)今此大圜之己庚弧界小
      圜之辛壬弧界俱与一甲角相对其度
      虽依圜之大小不同而分数则等分数
      既等则大圜小圜大弧小弧两两互相
      为比即如四率之两两相比为同理比
      例矣是以大圜之三百六十分为一率
卷三 第 7b 页 WYG0799-0107b.png WYG0799-0107c.png
      自大圜所分之己庚弧之六十分为二
卷三 第 8a 页 WYG0799-0108a.png
      率小圜之三百六十分为三率自小圜
      所分之辛壬弧之六十分为四率其乙
      丙大全圜与本圜己庚分之比即同于
      丁戊小全圜与本圜辛壬分之比也故
      凡各率各度虽异相当之分数若同则
      一率与二率之比必同于三率与四率
      之比而俱谓之顺推比例矣要之分合
      加减各率之法总不越此图之互转相
卷三 第 8b 页 WYG0799-0108b.png WYG0799-0108c.png
      较之理也
      第八
      一种反推比例将一率与二率之比同
      于三率与四率之比者反推之以二率
      与一率为比四率与三率为比其所比
      之例仍同故亦谓之相当比例率也如
      甲乙丙丁四数将甲与乙之比同于丙
      与丁之比反推之以乙与甲为比丁与
      丙为比则所比之例仍同于相当比例
卷三 第 8b 页 WYG0799-0108b.png WYG0799-0108c.png
      率焉以前双圜图解之盖甲数与乙数
卷三 第 9a 页 WYG0799-0109a.png
      之比例即乙丙大圜全界与所分己庚
      弧界之比例丙数与丁数之比例即丁
      戊小圜全界与所分辛壬弧界之比例
      也今反以乙与甲为比丁与丙为比即
      如以乙丙大圜所分之己庚弧界与乙
      丙大圜全界为比丁戊小圜所分之辛
      壬弧界与丁戊小圜全界为比也因其
      以二率为一率以三率为四率前后互
卷三 第 9b 页 WYG0799-0109b.png WYG0799-0109c.png
      移故谓之反推比例然名虽为反推比
      例而相当比例之率仍与顺推比例相
      同也
      第九
      一种递转比例将一率与二率之比同
      于三率与四率之比者转较之以一率
      与三率为比二率与四率为比其所比
      之例仍为相当比例率也如甲乙丙丁
      四数将甲与乙之比同于丙与丁之比
卷三 第 9b 页 WYG0799-0109b.png WYG0799-0109c.png
      转较之以甲与丙为比乙与丁为比则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99-0110a.png
      所比之例仍同于相当比例率也如前
      双圜图  乙丙大圜全界一率与所
      分巳庚弧界二率之比同于丁戊小圜
      全界三率与所分辛壬弧界四率之比
      若转较之以乙丙大圜之一率与丁戊
      小圜之三率为比大圜所分之巳庚弧
      界二率与小圜所分之辛壬弧界四率
      为比其度虽依圜之大小有异而分数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99-0110b.png WYG0799-0110c.png
      则同其比例仍同于原比例故甲乙丙
      丁之四数亦如大小二圜为互相比例
      之率而甲一率与丙三率之比即大圜
      与小圜之比乙二率与丁四率之比即
      大圜所分弧界与小圜所分弧界之比
      也盖以三率为二率以二率为三率递
      转相较故谓之递转比例其相当比例
      之四率虽递转以较之亦仍为相当比
      例之四率也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99-0110b.png WYG0799-0110c.png
      第十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99-0111a.png
      一种分数比例彼四率之中以一率与
      二率之比同于三率与四率之比矣若
      将此相比之率所较之分截开以一率
      与二率之较为一率与二率为比以三
      率与四率之较为三率与四率为比则
      其所比之例仍为相当比例率也如甲
      乙丙丁四数于甲数内减去乙数之分
      为戊巳丙数内减去丁数之分为庚辛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99-0111b.png WYG0799-0111c.png
      乃以戊己易甲与乙线为比以庚辛易
      丙与丁线为比则所比之例仍同于相
      当比例率也如前双圜图  于乙丙
      大圜全界内减去所分己庚弧界一段
      仍与己庚弧界为比丁戊小圜全界内
      减去所分辛壬弧界一段仍与辛壬弧
      界为比亦与大圜全界与大圜所分弧
      界小圜全界与小圜所分弧界相比之
      理同故此甲线内截去乙所成戊己仍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99-0111b.png WYG0799-0111c.png
      与乙相比即如乙丙大圜全分截去己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99-0112a.png
      庚弧界一段仍与己庚弧界相比而丙
      线内截去丁所成庚辛仍与丁相比即
      如丁戊小圜全分截去辛壬弧界一段
      仍与辛壬弧界相比也其比例仍同于
      相当比例四率但因其各分内有分开
      相减之故所以谓之分数比例也
      第十一
      一种合数比例有四率以一率与二率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99-0112b.png WYG0799-0112c.png
      之比同于三率与四率之比矣若将此
      相比之率并之以一率与二率相加为
      一率仍与二率为比以三率与四率相
      加为三率仍与四率为比其所比之例
      亦仍同于相当比例之四率也如甲乙
      丙丁四数以甲数与乙数相加共为一
      率与乙数为比丙数与丁数相加共为
      三率与丁数为比则所比之例仍同于
      相当比例四率也此合数比例与分数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99-0112b.png WYG0799-0112c.png
      比例之理互相对待彼分数比例以双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99-0113a.png
      圜图  二圜全界内减去所分弧界
      一段仍与所分弧界一段为比今此合
      数比例即如二圜全界内所分大段加
      入所分弧界一小段即是全界而与所
      分弧界一段为比也其所比之理仍同
      于相当比例四率但因有相加之加故
      谓之合数比例焉
      第十二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99-0113b.png WYG0799-0113c.png
      一种更数比例以一率与二率之比同
      于三率与四率之比者更之将一率与
      二率相减用其馀分为二率仍与一率
      为比又将三率与四率相减用其馀分
      为四率仍与三率为比则其比例之理
      仍同于相当比例四率也如甲乙丙丁
      四数于甲第一率内减去乙第二率所
      馀为戊己乃以戊己立乙第二率之位
      而以甲与戊己为比复于丙第三率内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99-0113b.png WYG0799-0113c.png
      减去丁第四率所馀为庚辛乃以庚辛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99-0114a.png
      立丁第四率之位而以丙与庚辛为比
      其所比之理仍同于四率之比例故亦
      为相当比例之四率也今以双圜图解
      之  乙丙大圜三百六十度之全界
       仍为一率全界内减去所所分之巳
      庚弧界六十度一段馀己丙庚三百度
      一大段  为二率丁戊小圜三百六
      十度之全界  仍为三率全界内减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99-0114b.png WYG0799-0114c.png
      去所分之辛壬弧界六十度一段馀辛
      戊壬三百度一大段  为四率则乙
      丙大圜三百六十度之全界如甲所更
      之巳丙庚三百度如戊巳而丁戊小圜
      三百六十度之全界如丙所更之辛戊
      壬三百度如庚辛故其四率之两相比
      例亦同为相当比例率也凡四率之内
      前后之相差虽更入比之仍与相当比
      例之理同但以其数有更入之故所以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99-0114b.png WYG0799-0114c.png
      谓之更数比例也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99-0115a.png
      第十三
      一种隔位比例有两相比例四率将此
      一边四率内一率与末率为比彼一边
      四率内一率与末率为比则其所比之
      例仍同于相当比例四率也如此一边
      有甲乙丙丁四数彼一边有戊己庚辛
      四数此甲与乙之比同于彼戊与己之
      比此乙与丙之比同于彼已与庚之比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99-0115b.png WYG0799-0115c.png
      此丙与丁之比同于彼庚与辛之比若
      将此四率隔位比之使此一边之甲与
      丁为比以彼一边之戊与辛为比则其
      比例仍同于相当比例四率也试以双
      圜图之大小圜所分各弧界之两线引
      长  自庚壬过甲至癸丑作一全径
      线复自己辛过甲至子寅作一全径线
      则分大圜为庚巳己丑丑寅寅庚四段
      分小圜为壬辛辛癸癸子子壬四段其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99-0115b.png WYG0799-0115c.png
      大圜之庚己己丑丑寅寅庚四段为相
卷三 第 16a 页 WYG0799-0116a.png
      当四率而小圜之壬辛辛癸癸子子壬
      四段亦为相当四率此二圜之所分四
      段既俱为相当四率则其各相比例度
      之大小虽异而分数相同故大圜之庚
      己一段与已丑一段之比同于小圜之
      壬辛一段与辛癸一段之比大圜之已
      丑一段与丑寅一段之比同于小圜之
      辛癸一段与癸子一段之比大圜之丑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99-0116b.png WYG0799-0116c.png
      寅一段与寅庚一段之比同于小圜之
      癸子一段与子壬一段之比也若以此
      各相当四率隔位以比之其大圜之庚
      已一段与寅庚一段为比而小圜之壬
      辛一段与子壬一段为比其比例仍同
      于相当比例四率但以其两边各相比
      例四率内各取两率隔位以比之故谓
      之隔位比例耳
      第十四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99-0116b.png WYG0799-0116c.png
      一种错综比例有两连比例三率此一
卷三 第 17a 页 WYG0799-0117a.png
      边三率内中率与末率之比同于彼一
      边三率内中率与末率之比则为相当
      比例之四率苟错综其位分以此一边
      首率与末率隔位为比复取另一数与
      彼一边中率为比而成同理之四率则
      此另一数必与彼边三率为连比例四
      率矣如此一边有甲乙丙连比例三数
      彼一边有丁戊已连比例三数将此一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99-0117b.png WYG0799-0117c.png
      边中率乙数与末率丙数之比同于彼
      一边中率戊数与彼一边末率己数之
      比则其比例为同理比例矣今错综其
      位分使此一边所有之首率甲数与所
      有之末率丙数隔位为比复另取一庚
      数与彼一边所有之中率戊数为比则
      其比例亦同于相当比例四率而此庚
      数与彼边丁戊己三率为连比例之数
      矣何也试以庚数置于彼一边丁首率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99-0117b.png WYG0799-0117c.png
      之上则庚为首率而丁移而为中率戊
卷三 第 18a 页 WYG0799-0118a.png
      又易而为末率是故此一边甲首率与
      丙末率之比同于彼一边所取庚首率
      与所易戊末率之比但以两连比例率
      互相易位增入比之之不同故名之为
      错综比例耳
      第十五
      一种加分比例凡有二率依本度各加
      几倍所加之分数若等则所成之二率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99-0118b.png WYG0799-0119a.png
      互相为比仍同于原二率之互相为比
      谓之等倍相加之比例也如甲乙二数
      于甲数依本度加三倍为丙于乙数依
      本度加三倍为丁则此丙丁二数互相
      为比仍同于甲乙二数之互相为比也
      假若甲度为一大分乙度为一小分则
      甲加三倍成四大分之丙乙加三倍成
      四小分之丁以四大分之丙比四小分
      之丁以一大分之甲比一小分之乙其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99-0118b.png WYG0799-0119a.png
      相当之分数既等固为同理比例可知
卷三 第 19a 页 WYG0799-0119c.png
      矣(见本卷/第三节)故凡二率依本度各加几倍
      其所加之分数若等其加分之率互相
      为比必同于原率之互相为比因于原
      数有相加之分故谓之加分比例也
      第十六
      一种减分比例凡有二率依度度各减
      几倍所减之分数若俱等则所成之二
      率互相为比仍同于原二率之互相为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99-0119d.png WYG0799-0120a.png
      比谓之等分相减之比例也如有甲乙
      丙丁二数其甲乙之三分内减去甲戊
      一分丙丁之三分内减去丙己一分则
      戊乙己丁互相为比仍同于原甲乙丙
      丁全数之互相为比也何也夫甲乙度
      为三尺丙丁度为三寸自甲乙度内减
      去一尺则为戊乙自丙丁度内减去一
      寸则为己丁以所馀之戊乙二尺与所
      馀之已丁二寸为比以甲乙之全三尺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99-0119d.png WYG0799-0120a.png
      与丙丁之全三寸为比其相当之分数
卷三 第 20a 页 WYG0799-0120c.png
      必等故亦为同理比例矣凡二率之内
      无论减几分其所减之分数若等则相
      比之理必同于原数之比例因于原数
      内减之故又谓之减分比例也
卷三 第 21a 页 WYG0799-0121a.png
      几何原本七
      第一
      前卷所论比例之法凡一十有二(相当/比例)
      (一种相连比例一种正比例一种反比/例一种递转比例一种分数比例一种)
      (合数比例一种更数比例一种隔位比/例一种错综比例一种加分比例一种)
      (减分比/例一种)虽种种变化不穷其每相当分
      数所成之率依然一理故其相比之例
      俱同而皆为相当比例四率也是故线
卷三 第 21b 页 WYG0799-0121b.png WYG0799-0121c.png
      与线为比面与面为比体与体为比依
      前各种比例之法线之比例若同则为
      相当比例线面之比例若同则为相当
      比例面体之比例若同则为相当比例
      体矣夫线面体为类不同虽不能互相
      为比假使线面体之每相当分数若等
      则按其各类相当分数比之亦为同理
      比例率也如甲之六分线与乙之三分
      线相比丙之六分面与丁之三分面相
卷三 第 21b 页 WYG0799-0121b.png WYG0799-0121c.png
      比戌之六分体与已之三分体相比此
卷三 第 22a 页 WYG0799-0122a.png
      三种每相当分数既俱相等故其比例
      亦俱相等而六率互为同理比例可知
      矣
      第二
      大凡直角平方面积皆生于二线之度
      故欲知方面所生比例之分将其二形
      之纵横线分考之即可得而知矣如甲
      乙丙丁直角平方之二面欲知其所生
卷三 第 22b 页 WYG0799-0122b.png WYG0799-0122c.png
      比例之分则视甲乙大形之甲戊横线
      长度得彼丙丁小形之丙己横线长度
      为三倍而甲乙大形之甲庚纵线宽度
      得彼丙丁小形之丙辛纵线宽度为二
      倍假若将甲乙大形自中线平分为甲
      癸壬乙二形其甲癸形之甲壬宽度丙
      丁形之丙辛宽度必俱相等其甲戊横
      线长度既仍与丙己横线长度为三倍
      其所分之甲癸形必与丙丁三形相等
卷三 第 22b 页 WYG0799-0122b.png WYG0799-0122c.png
      再彼壬乙形亦与丙丁三形相等则此
卷三 第 23a 页 WYG0799-0123a.png
      二形相合之甲乙一全形比之丙丁小
      形为六分可知矣又或甲乙大形之甲
      戊横线长度得丙丁小形之丙己横线
      长度为四倍甲乙大形之甲庚纵线宽
      度得丙丁小形之丙辛纵线宽度为三
      倍则大形与小形四倍者有三而大形
      比小形为十二分可知矣再或甲乙大
      形之甲戊横线比丙丁小形之丙己横
卷三 第 23b 页 WYG0799-0123b.png WYG0799-0123c.png
      线为十二倍丙丁小形之丙辛纵线反
      比甲乙大形之甲庚纵线为三倍则甲
      乙大形之甲戊横线之长虽比丙丁小
      形之丙己横线之长多十一倍而甲乙
      大形之甲庚纵线之宽又比丙丁小形
      之丙辛纵线之宽少二倍矣将此纵横
      二线之多少较之甲乙大形比丙丁小
      形为四倍而丙丁小形为甲乙大形之
      四分之一于是以二形之纵横多少互
卷三 第 23b 页 WYG0799-0123b.png WYG0799-0123c.png
      相较对以比例之始得知此形与彼形
卷三 第 24a 页 WYG0799-0124a.png
      之比例焉故凡直角平方面形与他一
      形相比其比例有二以此形之长与他
      形之长比之为一比例以此形之宽与
      他形之宽比之为一比例两形相比之
      间而兼两比例者正以平面之积自二
      线之度生之之故也
      第三
      有两直角方面形若将此方面横界与
卷三 第 24b 页 WYG0799-0124b.png WYG0799-0124c.png
      他方面横界为比又将他方面纵界与
      此方面纵界为比其比例若同则此两
      方面必相等也如甲乙丙丁两方面形
      甲乙形之甲戊横界比丙丁形之丙己
      横界大一倍而丙丁形之丙庚纵界比
      甲乙形之甲辛纵界亦大一倍则甲乙
      丙丁两形之分必相等是知两方面形
      纵横之分互相较对则两方面之积可
      知矣
卷三 第 24b 页 WYG0799-0124b.png WYG0799-0124c.png
      第四
卷三 第 25a 页 WYG0799-0125a.png
      凡有相比例四率其二率与三率相乘
      一率与四率相乘则所得之分数俱相
      等也如甲乙丁戊戊己乙丙相比例四
      率甲乙一率为二分丁戊二率为四分
      戊己三率为三分乙丙四率为六分将
      丁戊二率为纵线戊已三率为横线以
      之相乘又将甲乙一率为纵线乙丙四
      率为横线以之相乘其所得之丁己一
卷三 第 25b 页 WYG0799-0125b.png WYG0799-0125c.png
      方面形甲丙一方面形其分数俱是十
      二互相等矣然则丁已形之丁戊纵度
      虽比甲丙形之甲乙纵度大一半而丁
      已形之戊己横度复比甲丙形之乙丙
      横度少一半故其纵横互较之分相等
      而其积亦等也是故四率中凡有三率
      欲求其不知之一率将两率之分相乘
      所得之数以一率之分除之即得其一
      率矣设如甲乙三分为一率丁戊六分
卷三 第 25b 页 WYG0799-0125b.png WYG0799-0125c.png
      为二率戊己五分为三率乙丙十分为
卷三 第 26a 页 WYG0799-0126a.png
      四率今只知一率二率三率之分欲推
      四率则以丁戊六分二率与戊巳五分
      三率相乘为丁己三十分乃以甲乙三
      分一率除之即得乙丙十分四率矣此
      以小分为首率者也或知乙丙戊己丁
      戊之三率而推甲乙之一率则以乙丙
      十分为一率戊巳五分为二率丁戊六
      分为三率二率与三率相乘一率除之
卷三 第 26b 页 WYG0799-0126b.png WYG0799-0126c.png
      即得甲乙之四率矣此以大分为首率
      者也又或知甲乙丁戊乙丙之三率而
      推戊己之一率则以丁戊为一率甲乙
      为二率乙丙为三率二率与三率相乘
      一率除之即得戊己之四率矣此即反
      推比例之理也又或知戊己乙丙甲乙
      之三率而推丁戊之一率则以戊己为
      一率甲乙为二率乙丙为三率二率与
      三率相乘一率除之即得丁戊之四率
卷三 第 26b 页 WYG0799-0126b.png WYG0799-0126c.png
      矣此即递转比例之理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799-0127a.png
      第五
      凡有两直角方面形此一方面之横界
      与他一方面横界为比此一方面之纵
      界与他一方面纵界为比其比例若等
      则此两方面之比例比之两界之比例
      为连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也如甲
      乙丙丁同式二方面形其甲乙形之甲
      戊横界为丙丁形丙己横界之二倍而
卷三 第 27b 页 WYG0799-0127b.png WYG0799-0127c.png
      甲乙形之甲庚纵界亦为丙丁形丙辛
      纵界之二倍则甲乙形面积与丙丁形
      面积之比比之甲乙形之一界与丙丁
      形之一界之比者即如连比例三率隔
      一位相加之比例矣盖甲乙方面之纵
      横界既为丙丁方面纵横界之二倍则
      甲乙方面内如丙丁方面之二倍者有
      二二其二为四故甲乙方面积比丙丁
      方面积为四倍今甲乙方面积为一十
卷三 第 27b 页 WYG0799-0127b.png WYG0799-0127c.png
      六分与丙丁方面积之四分相比较之
卷三 第 28a 页 WYG0799-0128a.png
      甲乙方界之四分与丙丁方界之二分
      相比者不同盖丙丁四得甲乙十六之
      四分之一而辛丁二得庚乙四之二分
      之一以四分比一分较之二分比一分
      不为二倍乎故欲求其比例相连之率
      则于甲乙形之界二倍之得八分与丙
      丁方界二分为比即如甲乙方面积十
      六与丙丁方面积四分之比矣夫八与
卷三 第 28b 页 WYG0799-0128b.png WYG0799-0128c.png
      十六四与八二与四皆二分之一之比
      例而十六隔八与四比八隔四与二比
      则皆成四分之一之比例故十六与四
      较之四与二为两界上连比例隔一位
      相加之比例也又如甲乙方面之纵横
      界为丙丁方面纵横界之三倍则甲乙
      方面内如丙丁方面之三倍者有三三
      其三为九故甲乙之面积比丙丁面积
      为九倍今甲乙之积为三十六分与丙
卷三 第 28b 页 WYG0799-0128b.png WYG0799-0128c.png
      丁方面积四分相比较之甲乙方界之
卷三 第 29a 页 WYG0799-0129a.png
      六分与丙丁方界之二分相比者不同
      盖丙丁四得甲乙三十六之九分之一
      而辛丁二得庚乙六之三分之一以九
      分比一分较之三分比一分不为三倍
      乎故欲求其比例相连之率则于甲乙
      形之界三倍之得十八与丙丁方界二
      分为比即如甲乙方面积三十六与丙
      丁方面积四之比例矣盖十八与六六
卷三 第 29b 页 WYG0799-0129b.png WYG0799-0129c.png
      与二皆三分之一之比例而三十六隔
      十二与四比十八隔六与二比则皆为
      九分之一之比例故三十六与四较之
      六与二亦为两界上连比例隔一位相
      加之比例也
      第六
      凡直角方面形有二种一为长方一为
      正方因其纵横界之比例各异故其所
      生之形不同而积不得互相为比也如
卷三 第 29b 页 WYG0799-0129b.png WYG0799-0129c.png
      欲比之必以长方与长方为比正方与
卷三 第 30a 页 WYG0799-0130a.png
      正方为比其比例始行如甲乙丙丁两
      长方面形其甲乙形之甲戊横界与丙
      丁形之丙己横界为大一倍甲乙形之
      甲庚纵界与丙丁形之丙辛纵界亦为
      大一倍其比例相同若以甲乙形之甲
      戊横界与丙丁形之丙辛纵界为比则
      大三倍而甲乙形之甲庚纵界与丙丁
      形之丙己横界为比止大一分犹不得
卷三 第 30b 页 WYG0799-0130b.png WYG0799-0130c.png
      大一倍其比例则异故甲乙形所生之
      积为二十四而丙丁形所生之积为六
      俱为长方形焉又如子丑寅卯两正方
      形其子丑形之子辰横界与寅卯形之
      寅已横界之比子丑形之子午纵界与
      寅卯形之寅未纵界之比俱为大三倍
      而比例相同复以子丑形之子辰横界
      与寅卯形之寅未纵界为比子丑形之
      子午纵界与寅卯形之寅已横界为比
卷三 第 30b 页 WYG0799-0130b.png WYG0799-0130c.png
      亦各大三倍而比例相同故子丑形所
卷三 第 31a 页 WYG0799-0131a.png
      生之积为三十六而寅卯形所生之积
      为四俱为正方形焉以此四形两两相
      比则甲乙长方形与丙丁长方形为比
      而子丑正方形与寅卯正方形为比各
      为相当比例之四方面也
      第七
      有两同式长方面于两形相当之二界
      各作两正方面互相为比即同原两长
卷三 第 31b 页 WYG0799-0131b.png WYG0799-0131c.png
      方面之互相为比也如甲乙丙丁两直
      角长方面在甲戊丙己相当二横界各
      作甲庚丙辛两正方面则所作甲庚丙
      辛两正方面互相为比即同于原有之
      甲乙丙丁相同之两长方面之互相为
      比也夫甲乙丙丁同式之两长方面积
      既为隔一位相加之比例则所作甲庚
      丙辛同式之正方面积亦必为隔一位
      相加之比例然则甲乙丙丁原有之两
卷三 第 31b 页 WYG0799-0131b.png WYG0799-0131c.png
      面互相为比与所作甲庚丙辛之正方
卷三 第 32a 页 WYG0799-0132a.png
      面之互相为比其为同理之比例无疑
      矣
      第八
      大凡二平行线内所有直角方面互相
      为比同于其底之互相为比也如甲乙
      丙丁二平行线内有甲已庚丁两直角
      方面其甲已面与庚丁面之比即同于
      甲已面之丙己底线与庚丁面之辛丁
卷三 第 32b 页 WYG0799-0132b.png WYG0799-0132c.png
      底线之比也盖甲巳面之丙巳底线与
      庚丁面之辛丁底线为三倍而甲巳面
      之甲丙纵线与庚丁面之庚辛纵线因
      同在二平行线内其度固同今以二面
      纵线俱依庚丁面之庚辛分数分之皆
      为四倍则甲巳面为一十二分而庚丁
      面为四分矣以甲己面之十二分与庚
      丁面之四分为比即如甲己面之丙己
      底三分与庚丁面之辛丁底一分之比
卷三 第 32b 页 WYG0799-0132b.png WYG0799-0132c.png
      故其比例相同也
卷三 第 33a 页 WYG0799-0133a.png
      第九
      凡二平行线内所有二界平行斜方面
      互相为比同于其底界度之互相为比
      也如甲乙丙丁二平行线内有甲戊乙
      丁两斜方面积互相为比即同于丙戊
      巳丁两底界之互相为比也试将甲戊
      乙丁两斜方面之丙戊己丁两底界上
      立庚戊辛丁两直角面则此两直角面
卷三 第 33b 页 WYG0799-0133b.png WYG0799-0133c.png
      因与两斜方面同底同高其积必等(见/三)
      (卷第/八节)前节言凡二平行线内所有直角
      方面互相为比同于其底之互相为比
      此甲戊乙丁两斜方面既与同底所立
      庚戊辛丁两直角面相等则甲戊乙丁
      两斜方面互相为比必同于丙戊己丁
      两底界之互相为比可知矣故凡二平
      行线内所有面积相比之分数必与底
      界相比之分数同也
卷三 第 33b 页 WYG0799-0133b.png WYG0799-0133c.png
      第十
卷三 第 34a 页 WYG0799-0134a.png
      凡二平行线内所有三角形面积互相
      为比亦同于其底界度之互相为比也
      如甲乙丙丁二平行线内有戊己庚辛
      壬癸两三角形其内所函面积互相为
      比即同于巳庚壬癸两底界之互相为
      比也何也凡二平行线内所有三角形
      得其同底所立四边形之一半今以甲
      乙丙丁二平行线内之戊己庚三角形
卷三 第 34b 页 WYG0799-0134b.png WYG0799-0134c.png
      同底立一戊巳庚子四边形辛壬癸三
      角形同底立一辛壬癸丑四边形则戊
      巳庚三角形为戊巳庚子四边形之一
      半而辛壬癸三角形为辛壬癸丑四边
      形之一半如以两三角形面积互相为
      比即同于两四边形面积之互相为比
      而为相当比例四率矣其面积既互相
      为比则其两三角形面积相比同于两
      三角形底之相比者亦如两四边形相
卷三 第 34b 页 WYG0799-0134b.png WYG0799-0134c.png
      比同于两四边形底之相比矣然则戊
卷三 第 35a 页 WYG0799-0135a.png
      巳庚辛壬癸两三角形面积互相为比
      必同于巳庚壬癸两底界互相为比者
      可知也今壬癸底界既比己庚底界大
      一倍故辛壬癸三角形面积必比戊巳
      庚三角形面积亦大一倍也
卷三 第 36a 页 WYG0799-0135c.png
      几何原本八
      第一
      凡三角形内与其底线平行作一直线
      则所截三角形之两边线互相为比例
      线其两边线所分各二段互相为比为
      相当比例四率而每边所截之一段与
      本全线比之亦为相当比例四率也如
      甲乙丙三角形内与乙丙底线平行作
卷三 第 36b 页 WYG0799-0135d.png WYG0799-0136a.png
      一丁戊线则分甲乙一边为甲丁丁乙
      二段分甲丙一边为甲戊戊丙二段其
      甲乙一边之甲丁丁乙二段互相为比
      甲丙一边之甲戊戊丙二段互相为比
      其比例俱同为相当比例四率矣又如
      甲乙一边之甲丁一段与本边甲乙全
      线为比甲丙一边之甲戊一段与本边
      甲丙全线为比其比例亦俱同为相当
      比例四率矣今以三角形按所截分分
卷三 第 36b 页 WYG0799-0135d.png WYG0799-0136a.png
      为各式以各式面积互相比者考之自
卷三 第 37a 页 WYG0799-0136c.png
      丁戊线之丁戊二端作丁丙戊乙二线
      则甲乙丙一三角形分为四三角形此
      四三角形内所有之乙戊丁丙丁戊两
      三角形既在乙丙丁戊二平行线之间
      又共立于一丁戊之底其二形之积必
      等(见三卷/第十节)于此二形各加一所截甲丁
      戊小三角形即成甲戊乙甲丁丙两三
      角形其积亦必相等又如甲丁戊乙丁
卷三 第 37b 页 WYG0799-0136d.png WYG0799-0137a.png
      戊两三角形之底俱在甲乙一直线上
      而两三角形之戊角又共在一戊处其
      两形必在二平行线之间而甲丁戊丙
      丁戊两三角形之底俱在甲丙一直线
      上而两三角形之丁角又共在一丁处
      其两形亦在二平行线之间(见三卷第/十二节)
      因各三角形两两俱为二平行线所限
      故其面积互相为比必同于其底界之
      互相为比也(见七卷/第十节)此所以甲丁戊丙
卷三 第 37b 页 WYG0799-0136d.png WYG0799-0137a.png
      丁戊两三角形积互相为比与其甲戊
卷三 第 38a 页 WYG0799-0137c.png
      戊丙两底线之互相为比同其甲丁戊
      乙丁戊两三角形积互相为比与其甲
      丁丁乙两底线之互相为比亦同也冉
      甲乙戊三角形之积既与甲丙丁三角
      形之积相等则以甲乙丙之全形与所
      分之甲乙戊三角形或与所分之甲丙
      丁三角形相比其比例必俱相同而甲
      丙丁三角形之甲丁底与甲丙乙全形
卷三 第 38b 页 WYG0799-0137d.png WYG0799-0138a.png
      之甲乙底互相为比甲乙戊三角形之
      甲戊底与甲乙丙全形之甲丙底互相
      为比亦必俱相同矣因其各三角形得
      互相为比例故其所截两边线两两为
      相当比例率也
      第二
      凡三角形内与底平行作一直线其所
      截两边线之每一段与各边全线之比
      即同于所作线与底线之比也如甲乙
卷三 第 38b 页 WYG0799-0137d.png WYG0799-0138a.png
      丙三角形内与乙丙底平行作一丁戊
卷三 第 39a 页 WYG0799-0138c.png
      线此丁戊线所截甲丁一段与甲乙全
      线之比甲戊一段与甲丙全线之比皆
      如丁戊线与乙丙底线之相比也假若
      将甲乙丙三角形之甲乙边线为底而
      与甲乙底线平行作一戊己线即成戊
      巳乙丁四边长方形其两两平行线之
      度俱各相等然三角形之两边与所截
      之每段既互相为比(如前节/所云)则此乙丙
卷三 第 39b 页 WYG0799-0138d.png WYG0799-0139a.png
      边之乙己一段与乙丙边全线之比即
      同于彼甲丙边之甲戊一段与甲丙边
      全线之比而丁戊之平行线既与乙已
      平行线度相等则此丁戊平行线与原
      底乙丙线之比亦必同于彼甲丙边之
      甲戊一段与甲丙边全线之比矣故甲
      戊段为一率甲丙边全线为二率丁戊
      平行线为三率乙丙底线为四率为相
      当比例四率也又如甲乙边之甲丁一
卷三 第 39b 页 WYG0799-0138d.png WYG0799-0139a.png
      段与甲乙边全线之比既同于丁戊平
卷三 第 40a 页 WYG0799-0139c.png
      行线与乙丙底线之比则甲丁段为一
      率甲乙边全线为二率丁戊平行线为
      三率乙丙底线为四率亦为相当比例
      四率也苟甲乙边全线为六分则甲丁
      段得其六分之二分乙丙边全线为六
      分则丁戊段亦得其六分之二分所以
      成两两相当比例之率也
      第三
卷三 第 40b 页 WYG0799-0139d.png WYG0799-0140a.png
      凡大小两三角形其相当之二角度若
      两两相等则其馀一角亦必相等如此
      类两三角形谓之同式三角形也虽其
      内容积分不同而其相当各界互相为
      比俱为相当比例之率焉如甲乙丙丁
      戊己大小两三角形其甲角与丁角等
      乙角与戊角等则所馀丙角必与己角
      等而为同式三角形也(二卷第三节言/凡三角形之三)
      (角相并与二直角等则此大小两三角/形之各三角相并亦俱为二直角于二)
卷三 第 40b 页 WYG0799-0139d.png WYG0799-0140a.png
      (直角中减去大形之甲角乙角馀为丙/角减去小形之丁角戊角馀为己角其)
卷三 第 41a 页 WYG0799-0140c.png
      (所减之数既等则所/馀之数亦必等矣)若于大形内与乙
      丙平行作庚辛线与甲乙平行作辛壬
      线则成甲庚辛辛壬丙两小三角形此
      两小形之相当角度与大形之相当角
      度亦必俱等故皆谓之同式形也凡同
      式之形其容积虽不一而其各界互相
      为比皆为相当比例之四率是故以大
      三角形之甲乙全线与所截甲庚一段
卷三 第 41b 页 WYG0799-0140d.png WYG0799-0141a.png
      之比即如大三角形之甲乙一边与小
      三角形之相当丁戊一边之比也大三
      角形之甲丙全线与所截甲辛一段之
      比即如大三角形之甲丙一边与小三
      角形之相当丁巳一边之比也大三角
      形之乙丙底线与所截庚辛底线之比
      即如大三角形之乙丙底线与小三角
      形之戊已底线之比也至于甲乙丙大
      三角形与所截辛壬丙小三角形相当
卷三 第 41b 页 WYG0799-0140d.png WYG0799-0141a.png
      各界之比亦如甲乙丙大三角形与丁
卷三 第 42a 页 WYG0799-0141c.png
      戊已小三角形相当各界之比也由此
      推之凡同式之形其相当各界互相为
      比皆为相当比例之率可知矣
      第四
      同式直角三角形面积互相为比同于
      三角形各相当界所作方形之互相为
      比而同式三角形面积互相为比者比
      之各相当界互相为比则为连比例内
卷三 第 42b 页 WYG0799-0141d.png WYG0799-0142a.png
      隔一位相加之比例也如甲乙丙丁戊
      巳两同式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互相为
      比即同于此两三角形之乙丙戊巳相
      当二界所作庚乙辛戊两方形互相为
      比之比例而此两三角形之面积互相
      为比比之乙丙戊已相当二界互相为
      比之比例则为连比例内隔一位相加
      之比例矣盖两三角形之乙戊二角俱
      为直角若与乙丙戊巳二线平行作甲
卷三 第 42b 页 WYG0799-0141d.png WYG0799-0142a.png
      壬丁癸二线又与甲乙丁戊二线平行
卷三 第 43a 页 WYG0799-0142c.png
      作壬丙癸己二线即成壬乙癸戊两直
      角长方形此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形
      因与所作壬乙癸戊两直角长方形在
      二平行线内同为一底其积为一半将
      半与半相比者即同于全与全之相比
      故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形互相为比
      必同于壬乙癸戊两直角长方形互相
      为比之比例矣夫依乙丙戊己甲乙丁
卷三 第 43b 页 WYG0799-0142d.png WYG0799-0143a.png
      戊各相当二界所作壬乙癸戊两长方
      形互相为比之比例既与甲乙丙丁戊
      己两三角形互相为比之比例同则依
      乙丙戊己相当二界所作庚乙辛戊两
      正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亦与壬乙癸
      戊两长方形与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
      形互相为比之比例同矣又凡直角两
      方形其两界互相为比之比例若俱同
      则两形面积互相为比之比例较之两
卷三 第 43b 页 WYG0799-0142d.png WYG0799-0143a.png
      界互相为比之比例为隔一位相加之
卷三 第 44a 页 WYG0799-0143c.png
      比例(见七卷/第五节)今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
      形之各依底线所作正方形互相为比
      较之二底线互相为比之比例即为隔
      一位相加之比例夫甲乙丙丁戊己两
      三角形之面积互相为比者既与所作
      庚乙辛戊两正方形面积互相为比之
      比例同则此所作两正方形面积相比
      较之两底相比为隔一位相加之比例
卷三 第 44b 页 WYG0799-0143d.png WYG0799-0144a.png
      而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形面积互相
      为比较之乙丙戊己相当二界互相为
      比之比例亦为隔一位相加之比例可
      知矣
      第五
      同式无直角三角形面积互相为比同
      于三角形各相当界所作方形之互相
      为比而三角形面积互相为比者比之
      各相当界互相为比则为连比例内隔
卷三 第 44b 页 WYG0799-0143d.png WYG0799-0144a.png
      一位相加之比例也如甲乙丙丁戊己
卷三 第 45a 页 WYG0799-0144c.png
      两同式三角形虽无直角然其相当各
      角俱等则此两形面积互相为比同于
      在此两形之甲乙丁戊相当二界所作
      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而两形之面积
      互相为比者比之甲乙丁戊相当二界
      互相为比之比例则为连比例内隔一
      位相加之比例矣试自两形之丙己二
      角与甲乙丁戊二界平行作丙庚己辛
卷三 第 45b 页 WYG0799-0144d.png WYG0799-0145a.png
      各一线又自甲丁二角至庚辛二线之
      末作甲庚丁辛二线又与此二线平行
      自乙戊二角至壬癸二处作乙壬戊癸
      二线成庚乙辛戊两直角长方形此两
      长方形与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形俱
      在两平行线内又同为一底则此两三
      角形面积为彼庚乙辛戊两长方形之
      一半将半与半相比者同于全与全之
      相比故甲乙丙丁戊己两三角形面积
卷三 第 45b 页 WYG0799-0144d.png WYG0799-0145a.png
      之比例必同于庚乙辛戊两长方形之
卷三 第 46a 页 WYG0799-0145c.png
      比例矣夫同式两长方形之比例同于
      相当界所立正方形之比例而同式正
      方形之比例比之各相当界之比例为
      连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今此两三
      角形面积之比例既同于庚乙辛戊两
      长方之比例亦必同于两正方之比例
      则两三角形面积之比例比之两界之
      比例为连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可
卷三 第 46b 页 WYG0799-0145d.png WYG0799-0146a.png
      知矣
      第六
      有众多边形其边数同相当各角俱等
      而相当界之比例又同则谓之同式形
      也如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大小
      两多边形其边数俱为五其相当甲己
      二角乙庚二角丙辛二角丁壬二角戊
      癸二角各度俱等而甲乙边与己庚边
      之比即同于乙丙边与庚辛边之比其
卷三 第 46b 页 WYG0799-0145d.png WYG0799-0146a.png
      相当边互相比之俱同者即谓之同式
卷三 第 47a 页 WYG0799-0146c.png
      多边形也又如众曲线形于其内外作
      各种直界形其式若同则谓之同式曲
      线形也假如有甲乙大小两曲线形在
      甲大形内作一丙丁戊己庚五边形在
      乙小形内作一辛壬癸子丑五边形此
      所作两五边形之式若同则曲线形之
      式必同又如甲乙大小两曲线形在甲
      大形外作一丙丁戊己四边形在乙小
卷三 第 47b 页 WYG0799-0146d.png WYG0799-0147a.png
      形外作一庚辛壬癸四边形此所作两
      四边形之式若同其曲线形之式亦必
      同故皆谓之同式曲线形也或如甲乙
      丙丁大小两圜分于大圜分内作一戊
      甲乙三角形于小圜分内作一己丙丁
      三角形此所作两三角形之式若同则
      圜分之式亦必同故谓之同式圜分也
      第七
      大小各圜分之式若同则其相对之圜
卷三 第 47b 页 WYG0799-0146d.png WYG0799-0147a.png
      心角度必俱等也如甲乙丙丁大小两
卷三 第 48a 页 WYG0799-0147c.png
      圜之戊甲己庚丙辛两分之式相同其
      弧虽随圜之大小各殊而自圜所分之
      度必同其各段所对二圜之壬癸心角
      度亦等矣夫戊甲己与庚丙辛两段式
      既同则此内所函甲戊己丙庚辛两三
      角形之甲丙相当两界角之度必等若
      自甲丙二角过二圜心壬癸至对界乙
      丁作甲壬乙丙癸丁二线则成两界角
卷三 第 48b 页 WYG0799-0147d.png WYG0799-0148a.png
      与两心角盖心角大于界角一倍故甲
      乙大圜之戊壬乙心角比戊甲乙界角
      大一倍乙壬己心角比乙甲己界角大
      一倍今将戊壬乙乙壬己两心角并之
      戊甲乙乙甲己两界角并之则所并之
      心角亦必比所并之界角大一倍矣而
      丙丁小圜之庚癸丁丁癸辛两心角并
      之亦必比庚丙丁丁丙辛所并之两界
      角大一倍夫两圜之两界角度既等而
卷三 第 48b 页 WYG0799-0147d.png WYG0799-0148a.png
      两圜之所并之心角度又等则两界角
卷三 第 49a 页 WYG0799-0148c.png
      相对之戊乙己庚丁辛两弧段之分数
      亦必相等界角所对之弧分既等则心
      角所对之弧分亦必相等心角所对之
      弧分即为甲丙二界角相对之壬癸二
      心角之度也
      第八
      凡大小同式多边形分为众三角形其
      相当三角形之式俱相同也如甲乙丙
卷三 第 49b 页 WYG0799-0148d.png WYG0799-0149a.png
      丁戊己庚辛壬癸两同式五边形自大
      形甲角至丙丁二角自小形己角至辛
      壬二角各作二线则大形分为甲乙丙
      甲丙丁甲丁戊三三角形小形分为己
      庚辛己辛壬己壬癸三三角形而甲乙
      丙之形与相当己庚辛之形同式甲丙
      丁之形与相当己辛壬之形同式甲丁
      戊之形与相当己壬癸之形同式因其
      所分各三角形俱为同式故相当各角
卷三 第 49b 页 WYG0799-0148d.png WYG0799-0149a.png
      度必等相当各角度既等则其相当各
卷三 第 50a 页 WYG0799-0149c.png
      界之比例亦必俱同自五边形所分之
      各三角形之相当界互相为比之比例
      既同则五边形之相当各界互相为比
      之比例亦必同相当各界之比例相同
      则两形之式相同可知矣
      第九
      凡大小同式多边形互相为比同于各
      形相当界所作方形之互相为比而比
卷三 第 50b 页 WYG0799-0149d.png WYG0799-0150a.png
      之各面相当界互相为比之比例为连
      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也如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两同式五边形于大
      形之丙丁界小形之辛壬界各作子丙
      丑辛大小两方形其大小五边形互相
      为比必同于所作子丙丑辛大小二方
      形之互相为比大小五边形既同于大
      小两方形之互相为比则比之丙丁辛
      壬相当二界互相为比之比例为连比
卷三 第 50b 页 WYG0799-0149d.png WYG0799-0150a.png
      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矣若将甲乙丙
卷三 第 51a 页 WYG0799-0150c.png
      丁戊己庚辛壬癸两形分为众三角形
      则相当各三角形之式必同相当各三
      角形之式既同则相当各三角形互相
      为比即同于在三角形各相当界所作
      方形之互相为比而各三角形面积之
      互相为比较之各相当界互相为比之
      比例亦为连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例
      夫所分众三角形互相为比既同于所
卷三 第 51b 页 WYG0799-0150d.png WYG0799-0151a.png
      作方形之互相为比则众三角形所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大小五边
      形互相为比亦必同于丙丁辛壬相当
      界所作子丙丑辛大小两方形之互相
      为比而比之丙丁辛壬相当界互相为
      比之比例为连比例隔一位相加之比
      例可知矣
      第十
      凡大小同式直界形互相为比同于在
卷三 第 51b 页 WYG0799-0150d.png WYG0799-0151a.png
      所比各形内外所有同式形之各相当
卷三 第 52a 页 WYG0799-0151c.png
      界所作正方形之互相为比也如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大小两直界
      形于此二形内所函之甲丙丁己庚壬
      癸丑二同式四边形之甲丙庚壬相当
      二界作寅丙卯壬正方形则两直界形
      互相为比即同于两正方形之互相为
      比也若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
      丑两六边形俱分为三角形则其相当
卷三 第 52b 页 WYG0799-0151d.png WYG0799-0152a.png
      各三角形之式俱相同而相当各三角
      形互相为比必同于甲丙庚壬相当二
      界所作寅丙卯壬正方形之互相为比
      矣此所分三角形之比例既同于所作
      正方形之比例则大小两形内各三角
      形之甲丙庚壬界又为两四边形之共
      界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两
      同式形互相为比亦必同于其所函之
      甲丙丁己庚壬癸丑两四边形之甲丙
卷三 第 52b 页 WYG0799-0151d.png WYG0799-0152a.png
      庚壬两相当界所作寅丙卯壬两正方
卷三 第 53a 页 WYG0799-0152c.png
      形之互相为比可知矣
      第十一
      凡大小同式曲界形互相为比同于在
      所比各形内外所有同式形之各相当
      界所作正方形之互相为比也如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大小二圜此
      二圜之中虽各函一同式六边形各函
      一同式四边形又各函众同式三角形
卷三 第 53b 页 WYG0799-0152d.png WYG0799-0153a.png
      此大小二圜之积互相为比必同于在
      圜内所函同式形之甲丙庚壬相当二
      界所作寅丙卯壬正方形之互相为比
      也大凡众界形或函圜或函于圜其界
      数愈多愈与圜界相近而圜界分为千
      万段即成千万直界形(见四卷第十/九二十等节)
      大小两圜之比例固与内函相当直界
      形之比例等矣夫相当直界形之比例
      原同于两形之相当界所作方形之比
卷三 第 53b 页 WYG0799-0152d.png WYG0799-0153a.png
      例而圜界形之比例又同于相当直界
卷三 第 54a 页 WYG0799-0153c.png
      形之比例则此大小二圜互相为比之
      比例同于此二圜之辐线或径线所作
      正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可知矣
      第十二
      凡圆面径与撱圆面(一名鸭/蛋形)高度等者
      其面积互相为比之比例即同于函两
      形各作切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而圆
      形面积与撱圆形面积互相为比之比
卷三 第 54b 页 WYG0799-0153d.png WYG0799-0154a.png
      例又同于圆形径与撱圆形小径互相
      为比之比例也如子壬寅癸之圆面子
      丑寅卯之撱圆面其子寅高度俱同(圆/径)
      (即撱圆/大径)其面积互相为比之比例必同
      于圆面外所作切圆戊己庚辛正方形
      与撱圆面外所作切圆甲乙丙丁长方
      形互相为比之比例而子壬寅癸圆面
      与子丑寅卯撱圆面互相为比之比例
      又同于圆面之壬癸径与撱圆面之丑
卷三 第 54b 页 WYG0799-0153d.png WYG0799-0154a.png
      卯小径互相为比之比例也盖平行线
卷三 第 55a 页 WYG0799-0154c.png
      内两面形互相为比之比例同于其底
      界互相为比之比例(见七卷/第八节)今戊己庚
      辛正方形与甲乙丙丁长方形皆在戊
      辛己庚平行线内故戊己庚辛正方形
      与甲乙丙丁长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
      同于己庚底与乙丙底互相为比之比
      例而子壬寅癸圆面与子丑寅卯撱圆
      面亦在戊辛己庚平行线内则子壬寅
卷三 第 55b 页 WYG0799-0154d.png WYG0799-0155a.png
      癸圆面与子丑寅卯撱圆面互相为比
      之比例必同于戊己庚辛正方形与甲
      乙丙丁长方形互相为比之比例矣然
      戊己庚辛正方形之己庚底即圆面壬
      癸径度而甲乙丙丁长方形之乙丙底
      又即撱圆面之丑卯径度也夫平圆与
      撱圆之比例既同于正方形与长方形
      之比例而正方形与长方形之比例又
      同于己庚底与乙丙底之比例则圆面
卷三 第 55b 页 WYG0799-0154d.png WYG0799-0155a.png
      与撱圆面之比例同于圆面之壬癸径
卷三 第 56a 页 WYG0799-0155c.png
     与撱圆面之丑卯径之比例可知矣
卷三 第 57a 页 WYG0799-0156a.png
      几何原本九
      第一
      凡直角三角形自直角至相对界作一
      垂线则一形分为两形与原形共为三
      同式直角三角形而其比例俱相同也
      如甲乙丙直角三角形自甲直角至相
      对乙丙界作一甲丁垂线则甲乙丙一
      形分为甲丁乙甲丁丙两形此所分两
卷三 第 57b 页 WYG0799-0156b.png WYG0799-0156c.png
      形与原有甲乙丙形之式俱相同而皆
      为直角三角形其三形每相当各界之
      比例亦俱相同也盖甲丁线既为垂线
      则两傍所分甲丁乙甲丁丙二角必俱
      为直角(见首卷/第十节)是故甲乙丙三角形之
      甲角甲丁乙三角形之丁角其度相等
      而两三角形又共一乙角其相当二角
      度既等则所馀各一角度自等(见八卷/第三节)
      故甲乙丙之丙角与甲丁乙之甲角其
卷三 第 57b 页 WYG0799-0156b.png WYG0799-0156c.png
      度相等也而甲乙丙之甲角亦与甲丁
卷三 第 58a 页 WYG0799-0157a.png
      丙之丁角相等此两三角形又共一丙
      角故所馀之甲乙丙之乙角与甲丁丙
      之甲角其度亦等三三角形之每相当
      各角之度既等则三三角形之式必同
      三三角形之式既同则其每相当各界
      之比例亦俱相同可知矣
      第八
      凡直角三角形自直角至相对界作一
卷三 第 58b 页 WYG0799-0157b.png WYG0799-0157c.png
      垂线则所截之两段一为一率一为三
      率而所作之垂线为中率此三率即为
      相连比例率也如甲乙丙直角三角形
      自甲直角至相对乙丙界作一甲丁垂
      线则截乙丙界为两段其所截之乙丁
      段为一率则丁丙段为三率若丁丙段
      为一率则乙丁段为三率而所作甲丁
      垂线总为中率故此乙丁甲丁丁丙三
      线互为相连比例三率也盖甲乙丁甲
卷三 第 58b 页 WYG0799-0157b.png WYG0799-0157c.png
      丁丙两三角形为同式故其相当之乙
卷三 第 59a 页 WYG0799-0158a.png
      丁甲丁二界互相为比即同于甲丁丁
      丙二界之互相为比也今以乙丁线为
      四分丁丙线为一分则甲丁线必得二
      分因四分与二分之比必同于二分与
      一分之比故为相连比例三率也
      第三
      直角三角形自直角至相对界所作垂
      线与所分二段固为相连比例三率如
卷三 第 59b 页 WYG0799-0158b.png WYG0799-0158c.png
      依垂线度作一方形则与所分二段一
      为宽度一为长度所作长方形之积相
      等也如甲乙丙直角三角形自甲直角
      至相对乙丙界作一甲丁垂线截乙丙
      界为两段遂成乙丁甲丁丁丙之连比
      例三率今依甲丁垂线度作一戊丁正
      方形(即为中率/自乘之数)以甲丁垂线所截丁丙
      一段为宽度乙丁一段为长度作一己
      丁长方形(即为首率末/率相乘之数)其戊丁正方形
卷三 第 59b 页 WYG0799-0158b.png WYG0799-0158c.png
      之积必与己丁长方形之积相等也何
卷三 第 60a 页 WYG0799-0158d.png
      也盖同式两三角之相当界互相为比
      之比例同故此乙丁界与甲丁界之比
      即同于甲丁界与丙丁界之比乙丁线
      既为一率则甲丁线为二率甲丁线复
      为三率则丙丁线为四率然则此相连
      比例三率又为相当比例四率矣因其
      可为相当比例四率故二率与三率相
      乘一率与四率相乘所得之分数相同
卷三 第 60b 页
      (见七卷/第四节)今既以甲丁为二率又为三率
      则甲丁自乘之数即是二率三率相乘
      之数而乙丁一率与丙丁三率相乘所
      得己丁长方形即与甲丁二率三率自
      乘之正方相等可知矣此乃首率末率
      求中率之法也要之首率末率相乘中
      率相乘(中率相乘者中率自乘或二率/三率相乘俱在首率末率之中)
      (故/云)其所乘之二式虽异因俱自相连比
      例四率而生故其积相等而得以为准
卷三 第 60b 页
      也
卷三 第 61a 页
      第四
      凡有直角三角形其直角相对界所作
      方形之积必与两傍界所作两方形之
      积相等也如甲乙丙直角三角形其甲
      直角相对乙丙界作一乙丁方形其积
      必与甲乙甲丙之两傍线所作戊乙己
      丙两方形之积相等也试自甲直角过
      相对乙丙界至方形辛丁界作一甲庚
卷三 第 61b 页
      壬垂线则甲乙丙三角形分为甲乙庚
      甲庚丙两三角形而乙丁正方形分为
      乙壬庚丁两长方形此所分甲乙庚甲
      庚丙两三角形与甲乙丙原三角形为
      同式则其每相当界之互相比例必同
      矣是以甲庚丙小三角形之庚丙小界
      与丙甲大界之比即同于甲乙丙大三
      角形之甲丙小界与乙丙大界之比而
      为相当比例四率也然丙甲甲丙之二
卷三 第 61b 页
      率三率原为一线则庚丙丙甲乙丙又
卷三 第 62a 页
      为相连比例三率矣故丙甲中率所作
      己丙方形之积与庚丙一率为宽乙丙
      三率为长所作庚丁长方形之积相等
      也乙丁既为正方形则庚壬度必与方
      界乙丙各度等故庚丁长方即同庚丙
      为宽乙丙为长所作之长方也又如甲
      乙庚甲乙丙两三角之乙庚甲乙乙甲
      乙丙四界为相当比例四率又为相连
卷三 第 62b 页
      比例三率故甲乙中率所作戊乙方形
      之积亦与乙庚一率为宽乙丙三率为
      长所作乙壬长方形之积相等也今庚
      丁乙壬之两长方形既与己丙戊乙两
      正方形等则两形相合之乙丁正方形
      亦必与己丙戊乙两正方形相等可知
      矣
      第五
      凡直角三角形之三界所作同式三形
卷三 第 62b 页
      其一大界所作一形之积必与二小界
卷三 第 63a 页
      所作二形之积等也如在甲乙丙直角
      三角形之乙丙甲乙甲丙三界作乙丁
      戊乙己丙三同式长方形则乙丙大界
      所作乙丁一形之积必与甲乙甲丙二
      小界所作戊乙己丙二形之积等也又
      或如甲乙丙直角三角形于乙丙大界
      作乙戊丁丙一半圜于甲乙甲丙二小
      界作甲庚乙甲已丙二半圜则乙丙大
卷三 第 63b 页
      界所作乙戊丁丙一半圜之积必与甲
      乙甲丙二小界所作甲庚乙甲已丙二
      半圜之积等也盖依三界所作三形之
      式既同故同式众形互相为比即同于
      相当界所作正方形之互相为比也要
      之一大界所作一大形内减一小界所
      作一小形即馀一小界所作一小形而
      一小界所作一小形内再加入一小界
      所作一小形则为一大界所作一大形
卷三 第 63b 页
      矣
卷三 第 64a 页
      第六
      一圜之内二弦线相交所截之段递转
      比之其比例俱同而为相当比例四率
      也如甲圜内乙丙丁戊二弦线相交于
      已其所截之戊已一段与已丙一段之
      比例即同于乙己一段与己丁一段之
      比例故戊己己丙乙己己丁四段为相
      当比例之四率也何以见之若自乙至
卷三 第 64b 页
      戊自丁至丙复作二弦线即成乙己戊
      丁己丙两三角形此两三角形之乙角
      丁角俱切于甲圜之戊丙弧段其度相
      等(见四卷第/十二节)再乙己戊之己角丁己丙
      之己角又为两尖相对之角其度亦相
      等今乙丁二角之度既等而两己角之
      度又等则所馀戊丙二角亦自等两三
      角形之相当各角既等则其式必同其
      式既同则每相当各二线互相为比之
卷三 第 64b 页
      比例俱同而戊己己丙乙己己丁四段
卷三 第 65a 页
      互相为比例四率可知矣
      第七
      圜之径线不拘何处作一垂线则所截
      之两段一为一率一为三率而垂线为
      中率即为相连比例三率也如甲圜自
      丁界至乙丙径线戊处作一丁戊垂线
      将乙丙径线截为两段其所截乙戊一
      段为一率戊丙一段为三率而丁戊垂
卷三 第 65b 页
      线为中率此乙戊丁戊戊丙三线为相
      连比例三率也试自圜界丁至乙丙二
      处作丁乙丁丙二线则成一乙丙丁三
      角形其丁角既立于圜之乙己丙半界
      故为直角(见四卷第/十四节)而丁戊垂线乃自
      直角至相对乙丙底界所作之垂线故
      所截乙戊一段为一率戊丙一段为三
      率而丁戊垂线为中率为相连比例三
      率也
卷三 第 65b 页
      第八
卷三 第 66a 页
      自圜外一点过圜界二处至相对界作
      二线以此两全线互相为比即同于圜
      界外所截之二段递转为比之比例而
      为相当比例四率也如己圜自圜外甲
      点过圜界乙丁二处至相对界丙戊二
      处作二线则甲丙甲戊两全线互相为
      比必同于圜界外所截甲乙甲丁二段
      之递转相比而为相当比例四率也试
卷三 第 66b 页
      自圜界乙丁二处至相对界丙戊二处
      作乙戊丁丙二线则成甲丙丁甲戊乙
      两三角形此两三角形之丙戊二角既
      切于一圜之乙丁弧界其二角之度必
      等(见四卷第/十二节)再甲丙丁之甲角甲戊乙
      之甲角既共为一角其度自等两三角
      形各二角度俱等则两三角形必为同
      式矣故甲丙甲戊相当二界互相为比
      之比例即同于甲丁甲乙相当二界互
卷三 第 66b 页
      相为比之比例是以甲丙与甲戊之比
卷三 第 67a 页
      同于甲丁与甲乙之比将甲丙全线为
      一率甲戊全线为二率甲乙甲丁递转
      移之而以甲丁一段为三率甲乙一段
      为四率为相当比例之四率也
      第九
      凡函于圜内之三角形以其一角平分
      为二过相对底界至相对界作一直线
      则所分角之小边线与所作线之在三
卷三 第 67b 页
      角形内一段之比即同于所作线之全
      分与所分角之大边线之比也如函于
      圜内有甲乙丙三角形以甲角平分为
      二分过所对乙丙底界至相对界作一
      直线即成甲丁戊一全线以三角形之
      甲乙小边与所作甲丁戊线之甲丁一
      段之比即同于所作甲丁戊全线与三
      角形之甲丙大边之比也何以言之若
      自圜界乙至戊作乙戊弦线即成甲乙
卷三 第 67b 页
      戊甲丁丙两三角形此两三角形之戊
卷三 第 68a 页
      丙二角俱切于圜界甲乙弧之一段其
      度必等而甲乙戊三角形之甲角甲丁
      丙三角形之甲角又为一角所平分之
      两角其度亦必等因此两三角形各二
      角之度等故两形为同式两三角形之
      式既同则两形之相当二界互相为比
      之比例俱同是以甲乙小分与甲丁小
      分之比即同于甲戊大分与甲丙大分
卷三 第 68b 页
      之比也
      第十
      凡函于圜内之三角形以其一角为两
      平分自角至底作一线则所分底线两
      段互相为比即同于所分角之两傍两
      边线之互相为比也如函于圜内有甲
      乙丙三角形以甲角平分为二分至乙
      丙底作甲丁一线则分一丙底线为乙
      丁丁丙两段以乙丁与丁丙之比即同
卷三 第 68b 页
      于以甲乙小边线与甲丙大边线之比
卷三 第 69a 页
      也试自所分底线之丁至甲丙线与甲
      乙平行作丁戊一线即成戊丁丙一小
      三角形盖甲乙丙大三角形之乙角戊
      丁丙小三角形之丁角既为乙甲丁戊
      平行线一边之内外角其度必等(见首/卷第)
      (二十/三节)而甲乙丙戊丁丙两三角形又共
      一丙角故此两三角形之各二角度等
      为同式两三角形也再甲丁戊之丁角
卷三 第 69b 页
      乙甲丁之甲角因为平行线内二尖交
      错之角其度亦等然则乙甲丁之甲角
      既为甲乙丙之甲角之两平分则甲丁
      戊之丁角亦与甲丁戊之甲角度等矣
      甲丁戊三角形之丁角甲角既等则二
      角所对之丁戊甲戊二线亦必等矣甲
      乙丙戊丁丙两三角形既为同式而三
      角之度又俱等则其甲乙丙大三角形
      之甲乙甲丙二线互相为比即同于戊
卷三 第 69b 页
      丁丙小三角形之戊丁戊丙二线互相
卷三 第 70a 页
      为比之比例也今戊丁甲戊二线其度
      既等则甲乙线与甲丙线之比又同于
      以甲戊线与戊丙线之比至于丁戊平
      行线所截乙丁一段与丁丙一段之比
      则又同于甲戊一段与戊丙一段之比
      矣是故甲乙线与甲丙线之比为同于
      乙丁线与丁丙线之比也
卷三 第 71a 页
      几何原本十
      第一
      大凡直角立方体积皆生于面线互乘
      之度故欲知方体所生比例之分将所
      比形之长宽与厚详较之即可得而知
      矣如甲乙丙丁直角立方二体其甲乙
      大形之戊己长比丙丁小形之庚辛长
      甲乙大形之戊壬宽比丙丁小形之庚
卷三 第 71b 页
      癸宽甲乙大形之甲戊厚比丙丁小形
      之丙庚厚俱为大一倍其甲乙大形之
      戊乙底平面积与丙丁 形之庚丁底
      平面积之比例将纵横二线之长宽度
      分考之即得(见七卷/第二节)既得二体底积之
      比例乃以二形之厚度复与底积比之
      即可知甲乙丙丁二体之比例矣盖甲
      乙大体之戊己戊壬长宽之度既比丙
      丁小体之庚辛庚癸长宽之度大一倍
卷三 第 71b 页
      则戊乙平面底形之内如庚丁平面底
卷三 第 72a 页
      形二倍者有二矣然则甲乙大形甲戊
      之厚度既比丙丁小形丙庚之厚度大
      一倍则甲乙体形之内如丙丁体形四
      倍者有二可知矣是故欲知直角方体
      之比例以本体之长宽与厚互相比例
      以较之即得直角方体互相为比之比
      例也
      第二
卷三 第 72b 页
      有两直角长方体若将此一体之底度
      与他一体之底度又将他一体之厚度
      与此一体之厚度为比其比例若同则
      此二体之积必等也如甲乙丙丁两直
      角长方体甲乙体之戊乙底度比丙丁
      体之庚丁底度大一倍而丙丁体之丙
      庚厚度比甲乙体之甲戊厚度亦大一
      倍则甲乙丙丁二体之积必相等是故
      两体之底积与厚度相较则两体之积
卷三 第 72b 页
      可知矣盖体积之比例视其面线今两
卷三 第 73a 页
      体之底面厚度交互相等如此其体积
      不得不等也
      第三
      有两直角方体其底面积之纵横二界
      相比之比例与厚度面积之纵横二界
      相比之比例若俱同则此两体为直角
      正方同式体也如甲乙丙丁两直角方
      体其甲乙体之戊乙底面之戊己横界
卷三 第 73b 页
      比丙丁体之庚丁底面之庚辛横界大
      一倍甲乙体之戊乙底面之戊壬纵界
      比丙丁体之庚丁底面之庚癸纵界大
      一倍甲乙体之甲己厚面之甲戊直界
      比丙丁体之丙辛厚面之丙庚直界亦
      大一倍则甲乙丙丁之两体俱为直角
      正方同式体也至于两体所有之戊己
      庚辛二界戊壬庚癸二界甲戊丙庚二
      界俱为相当之界而可互相为比例矣
卷三 第 73b 页
      第四
卷三 第 74a 页
      凡同式直角正方体其体积之比例比
      之两界线之比例为连比例隔二位相
      加之比例也如甲乙丙丁两同式直角
      正方体其相当之戊己庚辛二界戊壬
      庚癸二界甲戊丙庚二界互相为比之
      比例俱各大一倍则此甲乙体积与丙
      丁体积之比比之甲乙体之界线与丙
      丁体之界线之比者即如连比例四率
卷三 第 74b 页
      内隔二位相加之比例矣盖甲乙体之
      各界既为丙丁体之各界之二倍则甲
      乙体内如丙丁体之二倍者有四二其
      四为八故甲乙体积比丙丁体积大八
      倍夫以甲乙体积八与丙丁体积一相
      比为八分之一甲乙体界二与丙丁体
      界一相比为二分之一其比例不同盖
      以八分比一分较之二分比一分为四
      倍也如欲求其相连比例之率则于甲
卷三 第 74b 页
      乙体之界四倍之得八分与丙丁体界
卷三 第 75a 页
      一分为比即如甲乙体积与丙丁体积
      之比例矣夫八与四四与二二与一皆
      为连比例二分之一之比例今以八与
      一为比其间隔四与二之两位故曰同
      式两体积之比例为两界上连比例隔
      二位相加之比例也(若边为三倍则面/为九倍体为二十)
      (七倍亦为隔二位/相加之比例也)
      第五
卷三 第 75b 页
      有两同式直角长方体于两体相当之
      二界各作两正方体互相为比即同于
      原两长方体之互相为比也如甲乙丙
      丁两直角长方体在戊乙己丁相当二
      横界各作甲庚丙辛二正方体则所作
      之甲庚丙辛两正方体互相为比之比
      例仍同于原有之甲乙丙丁两长方体
      互相为比之比例也夫甲乙丙丁同式
      之两长方体既为隔二位相加之比例
卷三 第 75b 页
      则所作甲庚丙辛同式之两正方体亦
卷三 第 76a 页
      必为隔二位相加之比例矣然则原有
      之甲乙长方体为原有之丙丁长方体
      之八分之一其所作甲庚正方体亦为
      所作丙辛正方体之八分之一可知矣
      第六
      凡有大小平面体其相当角度俱等而
      相当界之比例又同则谓之同式体也
      如甲乙大小两平面体其相当各界之
卷三 第 76b 页
      度俱等而相当各界之比例又同则甲
      乙二体谓之同式平面正方体也如丙
      丁大小两四瓣体其相当各角之度俱
      等而相当各界之比例又同则丙丁二
      体谓之同式四瓣体也又如大小圆面
      体于其内外作各种平面体其平面体
      之式若同则圆面体亦谓之同式体如
      戊己大小两圆体所函之庚辛尖瓣等
      体是也
卷三 第 76b 页
      第七
卷三 第 77a 页
      同式各种体之比例同于在各体相当
      界所作正方体之比例也如甲乙丙丁
      戊己大小两三角尖瓣体互相为比即
      同于乙丙戊己相当二界所作庚乙辛
      戊两正方体之互相为比又如壬癸两
      圆球体其互相为比之比例亦同于圆
      球径相当之乙丙戊己二界所作庚乙
      辛戊两正方体互相为比之比例也盖
卷三 第 77b 页
      同式平面形互相为比之比例同于各
      相当二界所作正方面形互相为比之
      比例矣今各种体之式既同故其相当
      面互相为比之比例必同相当面互相
      为比之比例同者缘相当面之各相当
      界互相为比之比例同也故凡同类两
      体知此一体之度而不知彼一体之度
      欲求知之则在同式两体相当二界各
      作一正方体此所作之二体一为一率
卷三 第 77b 页
      一为二率所知之体为三率推得四率
卷三 第 78a 页
      即其未知之体矣或有同类两体知此
      一体之界而不知彼一体之界则依所
      知一体之界作一正方体其两体一为
      一率一为二率所作正方体为三率推
      得四率即是彼一体界数所作之正方
      体矣故曰同式两体之比例与相当界
      所作正方体之比例相同也
      第八
卷三 第 78b 页
      凡圆面半径与球体半径等者其圆面
      积为球体外面积之四分之一而圆面
      半径与球体全径等者其圆面积与球
      体外面积等也如丁己圆面之丁戊半
      径与甲丙球体之甲乙半径等则丁己
      圆面积为甲丙球体外面积之四分之
      一又如庚壬圆面之庚辛半径与甲丙
      球体之甲丙全径等则庚壬圆面积与
      甲丙球体外面积等也试作子寅卯一
卷三 第 78b 页
      尖圆体使其寅辰卯之底面积与甲丙
卷三 第 79a 页
      球体外面积等其子丑高度与甲丙球
      体之甲乙半径等则此尖圆体积与球
      体积相等(见五卷第/二十五节)又作午未申一小
      尖圆体使其未申底径与甲丙球体之
      全径等亦与大尖圆体之寅丑半径等
      其午酉高度与甲丙球体之甲乙半径
      等亦与大尖圆体之子丑高度等则此
      小尖圆体积为球体积之四分之一亦
卷三 第 79b 页
      即为大尖圆体积之四分之一何以见
      之盖大小两面之比例同于相当界所
      生连比例隔一位加一倍之比例今大
      尖圆体之寅卯底径比小尖圆体之未
      申底径大一倍则大尖圆体底积比小
      尖圆体底积必又大一倍则小尖圆体
      底积为大尖圆体底积之四分之一矣
      又两体同高者其体积之比例同于其
      底面之比例今小尖圆体底积既为大
卷三 第 79b 页
      尖圆体底积之四分之一则其体积必
卷三 第 80a 页
      为大尖圆体积之四分之一而亦为球
      体之四分之一矣(球体原与大/尖圆相等)夫大尖
      圆体之底积原与球体之外面积等小
      尖圆体底积既为大尖圆体底积之四
      分之一亦必为球体外面积之四分之
      一而丁己圆面固与小尖圆之底积等
      则为球体外面积之四分之一无疑矣
      至于庚壬圆面之径原比丁己圆面之
卷三 第 80b 页
      径大一倍则其面积必大四倍今丁己
      圆面既为甲丙球体外面积之四分之
      一则庚壬圆面积比丁己圆面积大四
      倍者安得不与球体外面积相等乎
      第九
      凡球体全径与上下面平行长圆体底
      径高度相等则球体为长圆体之三分
      之二也如甲乙丙丁一球体戊己庚辛
      一长圆体此球体之乙丁全径与长圆
卷三 第 80b 页
      体之己庚底径度等而球体之甲丙全
卷三 第 81a 页
      径与长圆体之戊己高度等则球体积
      为长圆体积之三分之二也盖长圆体
      与尖圆体同底同高则其比例为三分
      之一(五卷第二十三节言平底尖体与/上下面平行体同底同高则尖体)
      (为平行体/三分之一)尖圆体之底径与球之全径
      等高与球之半径等者尖圆体积为球
      体积之四分之一而尖圆体又为半球
      体之二分之一矣(说见/前节)今于乙己庚丁
卷三 第 81b 页
      半长圆体内作己壬庚半球体又作一
      壬己庚尖圆体则此尖圆体为半球体
      之二分之一尖圆体既为半球体之二
      分之一又为半长圆体之三分之一则
      半球体岂非长圆体之三分之二乎夫
      全与全之比例即若半与半之比例今
      半长圆与半球之比例为三分之二则
      全长圆体与全球体之比例亦为三分
      之二可知矣
卷三 第 81b 页
      第十
卷三 第 82a 页
      凡球体全径与长圆体底径高度相等
      者其球体外面积与长圆体周围面积
      等也如甲乙丙丁一球体戊己庚辛一
      长圆体其球体之乙丁全径与长圆体
      之己庚底径等而球体之甲丙全径与
      长圆体之戊己高度等则此球体外面
      积必与长圆体之周围面积等也大凡
      体之面积相等者其体积之比例同于
卷三 第 82b 页
      其高之比例而体积之比例与高之比
      例同者其面积必相等试将球体乙壬
      半径分为六分取其三分为高以长圆
      周围面积为底所成之体积必与长圆
      体积等取半径之二分为高以球体外
      面积为底所成之体积必与球体之积
      等盖长圆体与球体之比例原为三与
      二之比例此所成之二体亦必为三与
      二之比例一体之高为三分一体之高
卷三 第 82b 页
      为二分是积之比例与高之比例同矣
卷三 第 83a 页
      非因其面积相等之故乎由是观之球
      体外面积与长圆体周围面积相等也
      明矣
      第十一
      凡球体全径与上下面平行长圆体底
      径高度相等者其相当每段之外面积
      皆相等也如甲乙丙丁一球体戊己庚
      辛一长圆体此球体之乙丁全径与长
卷三 第 83b 页
      圆体之己庚底径等球体之甲丙全径
      与长圆体之戊己高度等则球体之癸
      丙寅一段凸面积必与相当长圆积之
      辰己庚己一段周围外面积等也夫乙
      辰巳丁一段长圆体内分出子癸寅丑
      一小长圆体馀癸子乙辰巳丁丑寅空
      心体此空心体与子癸寅丑长圆体之
      积必等何以知之盖壬癸为大圆面之
      半径而所截卯癸又为小圆面之半径
卷三 第 83b 页
      其壬卯与卯癸之度又等故壬癸壬卯
卷三 第 84a 页
      卯癸三线成一壬癸卯直角三角形而
      壬癸半径所作圆面必与壬卯卯癸两
      线为半径所作两圆面等(见九卷/第六节)又壬
      癸与壬乙皆一圜之辐线其度必等而
      卯辰原与壬乙相等故卯辰为半径所
      作之圆面即壬癸为半径所作之圆面
      于卯辰为半径所作圆面内减去卯癸
      为半径所作圆面即馀壬癸环面与壬
卷三 第 84b 页
      卯为半径所作之圆面等而壬卯与卯
      癸原相等然则辰癸环面既与壬卯半
      径所作之圆面等亦必与卯癸为半径
      所作之圆面等矣夫卯癸即小长圆底
      之半径而辰癸又为空心体底之环径
      其两面积既等则其两体积必等无疑
      矣又壬癸寅小尖圆体原与癸乙辰巳
      丁寅曲凹体等(乙丙丁半球体为半长/圆体三分之二则癸乙)
      (己丙庚丁寅曲凹体为长圆体三分之/一与壬己庚尖圆体相等故壬癸寅一)
卷三 第 84b 页
      (段尖圆体与相当癸乙辰巳丁/寅一段曲凹体亦必相等也)而壬癸
卷三 第 85a 页
      寅小尖圆体为子癸寅丑小长圆体三
      分之一则癸乙辰巳丁寅曲凹体亦为
      辰癸空心体之三分之一矣于乙辰巳
      丁长圆体内减去壬癸寅小尖圆体又
      减去癸乙辰巳丁寅曲凹体则馀乙癸
      壬寅丁一段空心球体必与乙辰壬巳
      丁一段空心长圆体等(如以乙辰巳丁/一段长圆体作)
      (六分则子癸寅丑小长圆为三分壬癸/寅小尖圆体为一分与小尖圆体相等)
卷三 第 85b 页
      (之癸乙辰巳丁寅曲凹体亦为一分今/既减去小尖圆体及曲凹体是于六分)
      (内减去二分而存一段空心球体为四/分也而壬辰巳大尖圆体亦为乙辰巳)
      (丁辰圆体三分之一于长圆体内减去/大尖圆体则馀乙辰壬巳丁空心长圆)
      (体为三分之二也三分之二之比例同/同于六分之四之比例则此一段空心)
      (长圆体与一段空/心球体相等无疑)若将此两空心体从
      壬心至外面剖为千万尖体(俱以乙壬/半径为高)
      (以两空心体/外面为底)则空心球体所分之各尖
      体与空心长圆体所分之各尖体其积
      既等其高又等则其底不得不等(同底/同高)
卷三 第 85b 页
      (者其积既等则同高/同积者其底必等)此各尖体之底既
卷三 第 86a 页
      等则两空心体之外面积相等可知矣
      (千万尖体之底即/两空心体之面也)夫乙丙丁半球体外
      面积原与乙己庚丁半长圆体周围外
      面积等于半球体内减去乙癸寅丁一
      段馀癸丙寅一段球体于半长圆体内
      减去乙辰巳丁一段馀辰己庚已一段
      长圆体其减去之各段外面积既相等
      则所馀之球体癸丙寅一段凸面与长
卷三 第 86b 页
      圆体辰己庚已一段周围外面积相等
      也明矣
      第十二
      凡撱圆体大径与圆球体径相等者其
      二体积之比例即同于撱圆体小径所
      作方面与圆球体径所作方面之比例
      也如甲乙丙丁撱圆体之甲丙大径与
      甲戊丙己圆球径等则撱圆体积与球
      体积之比例即同于撱圆乙丁小径所
卷三 第 86b 页
      作方面与球体戊己径所作方面之比
卷三 第 87a 页
      例也试将撱圆体与球体任意依径线
      平行分之其所分之大小平圆面如子
      丑乃球体大圆面之径寅卯乃撱圆体
      小圆面之径此大小两平圆面之比例
      同于其相当子丑寅卯二径所作二方
      面之比例(见八卷第/十一节)而子丑径与寅卯
      径之比例又同于戊己径与乙丁径之
      比例故此所分之大小圆面之比例亦
卷三 第 87b 页
      必同于戊己方面与乙丁方面之比例
      矣若将此两体与戊己径平行任意分
      为几何面其相当大小两面之比例皆
      如戊己方面与乙丁方面之比例此所
      分各面之比例既皆同于乙丁与戊己
      所作方面之比例则撱圆体与圆球体
      之比例必同于乙丁所作方面与戊己
      所作方面之比例可知矣即所分之寅
      丙卯撱圆体之一段与子丙丑圆球体
卷三 第 87b 页
      之一段其比例亦必同于乙丁所作方
卷三 第 88a 页
      面与戊己所作方面之比例矣
      第十三
      凡撱圆体大径与长圆体高度等而撱
      圆体小径与长圆体底径等则撱圆体
      为长圆体之三分之二亦如圆球体与
      同径同高长圆体之比例也如甲乙丙
      丁一撱圆体戊己庚辛一长圆体其撱
      圆体之甲丙大径与长圆体之戊己高
卷三 第 88b 页
      度等而撱圆体之乙丁小径亦与长圆
      体之己庚底径等则撱圆体为长圆体
      之三分之二其比例即如子丑寅卯球
      体与辰巳午未长圆体之比例也盖戊
      己庚辛长圆体之戊己高度与辰巳午
      未长圆体之辰巳高度等故两长圆体
      之比例即同于己庚底积与巳午底积
      之比例至于戊己庚辛长圆体之己庚
      底积与撱圆体之乙丁小径所作圆面
卷三 第 88b 页
      积等而辰巳午未长圆体之巳午底积
卷三 第 89a 页
      又与球体丑卯全径所作圆面积等则
      戊己庚辛长圆体积与辰巳午未长圆
      体积之比例即同与撱圆体之乙丁小
      径所作圆面与球体丑卯全径所作圆
      面之比例矣夫撱圆体与球体之比例
      原同于撱圆体小径所作圆面与球体
      全径所作圆面之比例故撱圆体与球
      体之比例亦同于撱圆体同径同高之
卷三 第 89b 页
      长圆体与球体同径同高之长圆体之
      比例也若转比之即戊己庚辛长圆体
      与甲乙丙丁撱圆体之比例亦同与辰
      巳午未长圆体与子丑寅卯球体之比
      例矣夫球体既为同径同高长圆体之
      三分之二则撱圆体亦必为同径同高
      长圆体之三分之二可知矣
      第十四
      凡函撱圆之长方体与所函撱圆体之
卷三 第 89b 页
      比例同于函球之正方体与所函球体
卷三 第 90a 页
      之比例也如甲乙丙丁长方体函一戊
      己庚辛撱圆体其长方体之甲乙高度
      与撱圆体之戊庚大径等长方体之乙
      丙底度与撱圆体之己辛小径等则此
      甲乙丙丁长方体与所函戊己庚辛撱
      圆体之比例同于壬癸子丑正方体与
      所函寅卯辰午球体之比例也盖甲乙
      丙丁长方体之甲乙高度与壬癸子丑
卷三 第 90b 页
      正方体之壬癸高度等故长方体与正
      方体之比例同于两体底积之比例今
      此长方体之底积与所函撱圆体之己
      辛小径所作方面等而正方体之底积
      与所函球体之卯午全径所作方面等
      矣然则此长方体与正方体之比例不
      同于撱圆体小径所作方面与球体全
      径所作方面之比例乎夫撱圆体与球
      体之比例原同与撱圆体小径所作方
卷三 第 90b 页
      面与球体全径所作方面之比例则撱
卷三 第 91a 页
      圆体与球体之比例同于函撱圆体之
      长方体与函球体之正方体之比例可
      知矣若转比之则长方体与所函撱圆
      体之比例亦必同于正方体与所函球
      体之比例矣
      第十五
      凡撱圆体大径与圆球体之径等者其
      撱圆体外面积与球体外面积之比例
卷三 第 91b 页
      即同于撱圆体小径与球体全径之比
      例即任分一段其相当一段外面积之
      比例亦无不同也如甲乙丙丁撱圆体
      之甲丙大径与甲戊丙己球体全径等
      则此撱圆体外面积与球体外面积之
      比例必同与撱圆体之乙丁小径与球
      体之戊己全径之比例也即任分寅内
      卯一段撱圆体外面积与子丙丑一段
      球体外面积之比例亦仍同于乙丁小
卷三 第 91b 页
      径与戊己全径之比例也盖两体所分
卷三 第 92a 页
      寅卯子丑平圆面皆与乙丁戊己径线
      平行故寅卯圆界与子丑圆界之比同
      于寅卯圆径与子丑圆径之比而寅卯
      径与子丑径之比又同于乙丁径与戊
      己径之比也然此两体依径平分可为
      无数平圆界其相当各圆界之比例既
      皆同于乙丁径于戊己径之比例则全
      体外面积之比例岂不同于乙丁径与
卷三 第 92b 页
      戊己径之比例乎至于所分之寅丙卯
      一段撱圆体与子丙丑一段球体俱可
      分为平圆以比之则一段与一段之比
      例无异于全体与全体之比例也明矣
      第十六
      凡撱圆体大径与长圆体高度等而撱
      圆体小径与长圆体底径等则撱圆体
      外面积与长圆体周围外面积等即任
      分一段其相当一段之外面积亦无不
卷三 第 92b 页
      等也如甲乙丙丁一撱圆体戊己庚辛
卷三 第 93a 页
      一长圆体其撱圆体之甲丙大径与长
      圆体之戊己高度等而撱圆体之乙丁
      小径与长圆体之己庚底径等则撱圆
      体之外面积与长圆体周围之面积等
      即任分壬丙癸一段撱圆体外面积亦
      与相当壬己庚癸一段长圆体之外面
      积等也试依撱圆体甲丙大径度作子
      丑寅卯一球体并作与球体同高同径
卷三 第 93b 页
      辰巳午未一长圆体则此两长圆体之
      高度等其二体周围面积之比例必同
      于二体底径之比例二长圆体底径之
      比例即是撱圆体之乙丁小径与球体
      之丑卯全径之比例也撱圆体外面积
      与球体外面积之比例原同于撱圆体
      乙丁径与球体丑卯径之比例则戊己
      庚辛长圆体外面积与撱圆体外面积
      之比例亦同于辰巳午未长圆体外面
卷三 第 93b 页
      积与球体外面积之比例也夫球体外
卷三 第 94a 页
      面积原与辰巳午未长圆体外面积等
      而撱圆体外面积与戊己庚辛长圆体
      外面积之比例既与球体外面积与辰
      巳午未长圆体外面积之比例相同则
      此撱圆体外面积与戊己庚辛长圆体
      外面积相等无疑矣至于撱圆体所分
      一段与球体所分一段之比例与其全
      体之比例亦相同今撱圆体外面全积
卷三 第 94b 页
      与戊己庚辛长圆体周围外面全积之
      比例既同于球体外面全积与辰巳午
      未长圆体周围外面全积之比例则所
      分撱圆体之壬丙癸一段外面积与长
      圆体之壬己庚癸一段外面积之比例
      亦必同于所分球体之申寅酉一段外
      面积与长圆体之戌巳午亥一段外面
      积之比例矣彼球体之申寅酉一段外
      面积既与长圆体之戌巳午亥一段外
卷三 第 94b 页
      面积相等则此撱圆体之壬丙癸一段
卷三 第 95a 页
      外面积与长圆体之壬己庚癸一段外
      面积相等也明矣
 
 
 
 
 
 
卷三 第 95b 页
 
 
 
 
 
 
 
御制数理精蕴上编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