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380-005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儒林传第二
 晋
  范平 文立 陈邵 虞喜 刘兆 汜毓 徐
  苗 崔游 范隆 杜夷 董景道 续咸 徐
  邈 孔衍 范宣 韦謏 范弘之 王欢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380-0057d.png
 梁
  伏曼容(子暅子暅子挺/ 挺 知命)何佟之(刘/澄)严植之 司马
  筠 卞华 崔灵恩(虞僧/诞)孔佥 卢广 沈峻(舅/太)
  (史叔/明)孔子袪 皇侃
 陈
  沈文阿 沈洙 戚衮 郑灼(陆诩贺沈德/威 德基)全缓
   张讥 顾越(龚孟/舒)沈不害 王元规(陆庆/)
  晋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380-0058a.png
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唐人也其先铚侯馥避王莽之乱
适吴因家焉平研览坟索遍该百氏姚信贺邵之徒皆
从受业吴时举茂材累迁临海太守政有异能孙皓初
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太康中频徵不起年六十九
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三
子奭咸泉并以儒学至大官泉子蔚关内侯家世好学
有书七千馀卷远近来读者常有百馀人蔚为办衣食
蔚子文才亦幼知名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380-0058b.png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蜀时游太学专毛诗三礼
师事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
子贡仕至尚书蜀平举秀才除郎中泰始初拜济阴太
守入为太子中庶子上表请以诸葛亮蒋琬费袆等子
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一以慰巴蜀之心次以倾吴人
之望事皆施行诏以立为散骑常侍蜀故尚书犍为程
琼雅有德业与立深交武帝闻其名以问立对曰臣至
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380-0058c.png
闻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时西
域献马帝问立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善之迁卫尉
咸宁末卒所著章奏诗赋数十篇行于世
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人也郡察孝廉不就以儒学徵
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撰周礼评甚有条贯行于世
泰始中诏除给事中卒于官
虞喜字仲宁会稽馀姚人光禄潭之族也父察吴征虏
将军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380-0058d.png
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
喜怀帝即位公车徵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
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
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徵不就明帝复下诏徵之喜仍辞
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
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
疏荐喜诏喜与寻阳翟汤并以散骑常侍徵又不起永
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380-0059a.png
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
朝廷遣就喜咨访焉其见重如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
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
三十萹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弟豫自有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汉广川惠王之后也兆博学
洽闻温笃善诱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
徵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380-0059b.png
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雠
敌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
调人七万馀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
举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谷
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以正
动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馀万言尝有人著靴骑
驴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
其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380-0059c.png
学比何所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
疑毕客曰此易解耳因为辩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
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兆欲留之使人重呼
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兆令
人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兆年六十六卒有五
子卓炤耀育脐
汜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
州逮毓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毓少履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380-0059d.png
高操安贫有志业父终居于墓所三十馀载至晦朔躬
埽坟垄循行封树还家则不出门庭或荐之武帝召补
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
之士刘兆徐苗等皆务教授唯毓不畜门人清净自守
时有好古慕德者咨询亦倾怀开诱以一隅示之合三
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所述造七万馀言
年七十一卒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380-0060a.png
守曾祖华有至行尝宿亭舍夜有神人告之亭欲崩遽
出得免祖邵为魏尚书郎以廉直见称苗少家贫昼执
锄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遂
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元微论前后所造
数万言皆有义味性抗烈轻财贵义兼有知人之鉴弟
患口痈脓溃苗为吮之其兄弟早亡抚养孤遗慈爱闻
于州里田宅奴婢尽推与之乡邻有死者便辄耕助营
棺椁门生亡于家即殓于讲堂其行已纯至类皆如此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380-0060b.png
远近咸归其义师其行焉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
驾举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徵并不就武惠时计吏至
台帝辄访其安不永宁二年卒遗命濯巾浣衣榆棺杂
㙛露车载尸苇席瓦器而已
崔游字子相上党人也少好学儒术甄明恬靖谦退自
少及长口未尝语及财利魏末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
为氐池长甚有惠政以病免遂为废疾泰始初武帝录
叙文帝故府僚属就家拜郎中年七十馀犹敦学不倦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380-0060c.png
撰丧服图行于世及刘渊僣位命为御史大夫固辞不
就卒于家时年九十三
范隆字元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太守隆在孕十五月
生而父亡年四岁又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
缌功之亲疏族范广悯而养之迎归教书为立祠堂隆
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传
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惠帝时天下将乱隆隐迹
不应州郡之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380-0060d.png
学知并州将有氛䘲之祥故弥不复出仕与上党朱纪
友善尝共纪游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
何为在此隆等拜之仰视则失所在后与纪依于刘渊
渊以隆为鸿胪纪为太常并封公隆死于刘聪之世聪
赠太师
杜夷字行齐卢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
而恬泊操尚贞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
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380-0061a.png
门年四十馀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
察孝廉州命别驾永嘉初公车徵拜博士太傅东海王
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
循为贤良夷为方正上疏称述其能敦于是逼夷赴洛
夷遂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夷
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
馥败夷归旧居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庐江郡遣令营
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夷寻以胡寇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380-0061b.png
又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为丞相教以夷为儒
林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尝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
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
言然虚心历载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
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
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
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
国有大政恒就夷咨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不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380-0061c.png
许太宁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子夷临终
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之饰未尝
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
须苟取矫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晏仕至
苍梧太守夷兄弟三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节惠帝时
俗多浮伪著任子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潜右
卫将军
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唯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380-0061d.png
昼夜读诵略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
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
駮诸儒演广郑旨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
木叶食树果弹琴歌啸以自娱毒虫猛兽皆循绕其傍
是以刘渊及聪屡徵皆碍而不达至刘曜时出庐于渭
汭曜徵为太子少傅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续咸字孝宗上党人也性孝谨敦重履道贞素好学师
事京兆杜预专春秋郑氏易教授常数十人博览群言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380-0062a.png
高才善文论又脩陈杜律明达刑书永嘉中历廷尉平
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于并州以为从事中郎后遂没于
石勒勒以为理曹参军持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
于公著远游志异物志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世年
九十七死于石虎之世虎赠仪同三司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
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馀家南渡江家
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380-0062b.png
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
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
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
侍帝虽口不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摽明指趣撰正五经
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
顾问辄有献朁多所匡益甚见宠侍帝宴集酣乐之后
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辞率尔所言秽杂邈每
应时收敛还省刋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是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380-0062c.png
时侍臣被诏者或宣扬之故时议以此多邈及谢安薨
论者多有同异邈固劝中书令王献之奏加殊礼仍崇
进谢石为尚书令元为徐州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宗
庙迭毁礼皆有證据豫章太守范宁欲遣十五议曹下
属城采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邈与宁书曰
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所闻见诚
是足下留意百姓故广其视听吾谓劝导以实不以文
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下听断允塞则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380-0062d.png
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理者至矣日昃省
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
饰其游声哉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
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
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
所毁必以著明托社之鼠政之甚害自古以来欲为左
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
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380-0063a.png
书可为深鉴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
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
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
昔明德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
不能免此乎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眤之初范
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
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
敢排彊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380-0063b.png
和恊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会稽
王虽有酣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纷议外
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帝纳焉邈尝诣东府遇众
宾沉湎引满諠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邈对曰邈陋巷
书生唯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
不以为忤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
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
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380-0063c.png
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
古之帝王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
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
见参综朝政脩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
密方之于金霍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
崩安帝即位拜骁骑将军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
因哀毁增笃不踰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
之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咨禀之触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380-0063d.png
类辨释问则有对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
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
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谷梁传见重
于时邈长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豁
弟浩散骑侍郎镇南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西阳
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邈弟广别有传
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也祖文魏大鸿
胪父毓征南军司衍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弱冠公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380-0064a.png
府辟本州举异行直言皆不就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
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中兴
初与庾亮俱补中书郎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
于时庶事草创衍经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
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并亲爱之王敦专权衍私于太
子曰殿下宜博延朝彦搜扬才俊询谋时政以广圣聪
敦闻而恶之乃启出衍为广陵郡时人为之寒心而衍
不形于色虽郡邻接西贼犹教诱后进不以戎务废业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380-0064b.png
石勒尝骑至山阳敕其党以衍儒雅之士不得妄入郡
境视职期月以太兴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三衍虽不以
文才著称而博览过于贺循凡所撰述百馀万言子启
庐江太守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
之元帝以为主簿转参军稍迁侍中徙太子左卫率卒
追赠太仆
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通诗书尝以刀伤手
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380-0064c.png
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
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家至
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郗鉴命
为主簿诏徵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家于豫章太守
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
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问宣曰君
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
实以儒为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380-0064d.png
为高仆诚太儒然邱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
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子至乐萹
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知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
人莫之测也宣虽闲居屡空尝以读诵为业谯国戴逵
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太元中
顺阳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
授尝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
年五十四卒著礼易论难皆行于世子辑历郡守国子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380-0065a.png
博士大将军从事中郎自免归亦以教授为事义熙中
连徵不至
韦謏字宪道京兆人也雅好儒学善著述于群言秘要
之义无不综览仕于刘曜为黄门郎后又入于石虎署
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咸以清化著名又徵为廷尉识
者拟之于张前后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三为侍中再为
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好直諌陈军国之宜多见允纳著
伏林二千馀言遂演为典林二十三萹凡所述作及集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380-0065b.png
记世事数十万言皆深博有才义至冉闵又署为光禄
大夫时闵拜其子允为大单于而以降胡一千处之麾
下謏谏曰今降胡数千接之如旧诚是招诱之恩然胡
羯本为仇敌今之款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变起须
臾败而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不可忸而况千
乎愿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深思圣王苞桑之诫也闵
志在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伯
阳謏性不严重好徇已之功论者亦以是少之尝谓伯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380-0065c.png
阳曰我高我曾重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为我
对正值恶抵伯阳曰伯阳之不肖诚如尊教尊亦正值
软抵耳謏惭无言时人传之以为嗤笑
范弘之字长文安北将军汪之孙也袭爵武兴侯雅正
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士时卫将军谢石薨请谥
下礼官议弘之议曰石阶藉门荫屡登崇显总司百揆
翼赞三台闲练庶事勤劳匪懈内外佥议皆曰与能当
淮肥之捷勋拯危坠虽皇威遐震狡寇天亡因时立功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380-0065d.png
石亦与焉又开学校以延胄子虽盛化未洽亦爱礼存
羊然古之贤辅大则以道事君侃侃终日次则厉身奉
国夙夜无怠下则爱人惜力以济时务此数者然后可
免惟尘之讥塞素餐之责矣今石位居朝端任则论道
唱言无忠国之谋守职则容身而已不可谓事君货黩
京邑聚敛无厌不可谓厉身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东
流于远近怨毒结于众心不可谓爱人工徒劳于土木
思虑殚于机巧纨绮尽于婢妾财用糜于丝桐不可谓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380-0066a.png
惜力此人臣之大害有国之所去也先王所以正风俗
理人伦者莫尚乎节俭故夷吾受谤乎三归平仲流美
于约已自顷风轨陵迟奢僣无度廉耻不兴利竞交驰
不可不深防源本以绝其流末汉文袭弋绨之服诸侯
尤侈武帝焚雉头之裘靡丽不息良由俭德虽彰而威
禁不肃道自我建而刑不及物若存罚其违亡贬其恶
则四维必张礼义行矣按谥法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
官曰墨宜谥曰襄墨公又论殷浩宜加赠谥不得因桓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380-0066b.png
温之黜以为国典仍多叙温移鼎之迹时谢族方显桓
宗犹盛尚书仆射王珣温故吏也素为温所宠三怨交
集乃出弘之为馀杭令将行与会稽王道子笺及王珣
书极论前事辞旨愤忾然竟以桓谢之故不调卒于馀
杭令年四十七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
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
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380-0066c.png
闻者多哂之叹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至慕容炜袭伪号
署为国子博士亲就受经迁祭酒及炜为苻坚所灭欢
死于长安
  梁
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邱人晋著作郎滔之曾孙也父
允之宋司空主簿曼容早孤与母兄客居南海少笃学
善老易倜傥好大言常云何晏疑易中九事以吾观之
晏了不学也故知平叔有所短聚徒教授以自业为骠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380-0066d.png
骑行参军宋明帝好周易集朝臣于清暑殿讲诏曼容
执经曼容素美风采明帝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采微
画叔夜像以赐之为尚书外兵郎尝与袁粲罢朝相会
言元理时论以为一台二绝升明末为辅国长史南海
太守至石门作贪泉铭齐建元中上书劝封禅高帝以
为其礼难备不从仕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讲卫将
军王俭深相爱好令与河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
服及竟又欲与定礼乐会俭薨建武中拜中散大夫时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380-0067a.png
明帝不重儒术曼容宅在瓦棺寺东施高坐于听事有
宾客辄升高坐为讲说生徒常数十百人梁台建召拜
司徒司马出为临海太守天监元年卒官年八十二曼
容多伎术善音律射御风角医算莫不闲了为周易毛
诗丧服集解老庄论语义子暅字元曜幼传父业能言
元理与乐安任昉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
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暅令得养焉武帝
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舍总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380-0067b.png
知五礼事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
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
有十五事为吏民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
如永阳时人有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
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
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徵为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时
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迁信
武将军监吴郡事暅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380-0067c.png
白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
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职诏以为豫
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㬭奏暅怨望要君请以大
不敬论有诏勿治暅遂得就郡徵为给事黄门侍郎领
国子博士未赴卒初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
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稍盛齐末
已为司徒左长史暅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
暅性俭素车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380-0067d.png
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士子或以此依之子
挺字士摽幼敏悟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博学有才思
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
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策为当时第一武帝
师至新林挺迎谒帝见之甚悦谓之颜子引为征东行
参军时年十八矣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居宅在潮沟
于宅讲论语听者倾朝挺三世同时聚徒罕有其比累
迁为晋陵武康令罢县还仍于东郊筑室不复仕挺少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380-0068a.png
有盛名又善处当世朝中贵势多与交游故不能久事
隐静后遂出仕除南台书侍御史因事纳贿被劾惧罪
乃变服出家名僧挺藏匿久之遇赦乃出太心寺会邵
陵王为江州携挺之镇王好文义深被恩礼挺不堪蔬
素因此还俗侯景乱中卒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子
知命以其父宦途不进怨朝廷后遂尽心侯景景袭郢
州围巴陵军中书檄皆其文也言及西台莫不剧笔及
景篡位以为中书舍人权倾内外景败被送江陵于狱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380-0068b.png
幽死挺弟棰亦有才名为邵陵王记室参军
何佟之字士威庐江灊人晋豫州刺史恽六世孙也祖
邵之宋员外散骑常侍父歆齐奉朝请佟之少好三礼
师心独学彊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论二百馀萹略皆
上口太尉王俭雅相推重起家扬州从事仍为总明馆
学士仕齐初为国子助教为诸生讲丧服结草为绖屈
手巾为冠诸公有未晓者委曲诱诲都下称其醇儒建
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时步兵校尉刘瓛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380-0068c.png
徵士吴苞皆已卒都下大儒唯佟之而已当时国家吉
凶礼则皆取决焉后为骠骑司马永元末都下兵乱佟
之常集诸生讲论孜孜不怠性好洁一日之中洗涤者
十馀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有至性父母亡后常
设一屋晦朔拜伏流涕如此者二十馀年当世服其孝
行于时又有遂安令刘澄为性弥好洁在县埽拂郭邑
路无横草水剪虫秽百姓不堪命坐免官然甚贞正善
医术与徐嗣伯埒名子聪能世其家业佟之自东昏即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380-0068d.png
位以其凶虐乃谢病终身不涉其廷武帝践阼尊重儒
术以为尚书左丞是时百度草创佟之依礼定议多所
裨益天监二年卒官帝甚悼惜之故事左丞无赠官者
帝诏特赠黄门侍郎儒者荣之所著文章礼议百许萹
子朝隐朝晦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祖钦宋散骑常侍植之
少善庄老能元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编习郑氏
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少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380-0069a.png
遭父忧因菜食二十三载仕齐为广汉王国右长侍仍
侍王读及王诛国人莫敢视植之独奔哭手营殡敛徒
跣送丧墓所为起冢葬毕乃还当时义之后为康乐令
植之在县清白吏民称之天监二年诏求通儒修五礼
有司奏植之主凶礼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
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讲说
有区段次第析理分明每当登讲五馆生毕至听者千
馀人迁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卒于馆植之自疾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380-0069b.png
后便不受廪奉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
乃得成丧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在闇室未尝怠也少
尝山行见一患者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
药六日而死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又尝缘栅
塘行见患人卧塘侧问之云姓黄家本荆州为人佣赁
疾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恻然载还疗之经年而
愈其人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
遣之所撰凶礼仪注四百七十九卷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380-0069c.png
司马筠字贞素河内温人也晋谯王承七代孙祖亮宋
司空从事中郎父端字敬文齐奉朝请始安王遥光使
掌文记遥光之败曹虎入城见之端曰身蒙始安厚恩
君宜见杀虎叱令速去答曰死生命也君见事不捷便
以义师为贼虎舍之去寻兵至见杀筠少孤贫好学师
沛国刘瓛彊力专精深为瓛器及长博通经术尤明三
礼天监初为暨阳令有清绩入拜尚书祠部郎七年安
成国太妃陈氏薨江州刺史安成王秀荆州刺史始兴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380-0069d.png
王憺并以慈母表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而太妃在都
丧祭无主中书舍人周舍议曰贺彦先称慈母之子不
服慈母之党妇又不从夫而服慈姑小功服无从故也
庾蔚之云非徒子不从母而服其党孙又不从父而服
其慈母由斯而言慈祖母无服明矣寻门内之哀不容
自同于常案父之祥禫子并受吊今二王诸子宜以成
服日单衣一日为位受吊制曰二王在远世子宜摄祭
事舍又曰礼云缟素元武子姓之冠则世子衣服宜异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380-0070a.png
于常可著细布衣绢为领带三年不听乐又礼及春秋
庶母不世祭盖谓无王命者耳吴太妃既朝命所加得
用安成礼秩则当祔庙五世亲尽乃毁陈太妃命数之
重虽则不异慈孙既不从服庙食理无傅祀子祭孙止
是会经文武大议帝由是𠡠礼官议皇子慈母之服筠
议宋朝五服制皇子服训养母依礼庶母慈已宜从小
功之制案曾子问云子游曰丧慈母礼欤孔子曰非礼
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380-0070b.png
之有郑元注云此指谓国君之子也若国君之子不服
则王者之子不服可知又丧服经云君子子为庶母慈
已者傅曰君子子者贵人子也郑元引内则三母止施
于卿大夫以此而推则慈母之服上不在五等之嗣下
不逮三士之息傥其服者止卿大夫寻诸侯之子尚无
此服况乃施之皇子谓宜依礼刋除以反前代之惑武
帝以为不然曰礼言慈母凡有三条一则妾子之无母
使妾之无子者养之命为母子服以三年丧服齐衰章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380-0071a.png
所言慈母如母是也二则嫡妻之子无母使妾养之慈
抚隆至虽均乎慈爱但嫡妻之子妾无为母之义而恩
深事重故服以小功丧服小功章所以不直言慈母而
云庶母慈已者明异于三年之慈母也其三则子非无
母正是择贱者视之义同师保而不无慈爱故亦有慈
母之名师保既无服则此慈母亦无服矣内则曰择于
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次为保母此其明
文言择诸母是择人而为此三母非谓择取兄弟之母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380-0071b.png
也何以知之若是兄弟之母其先有子者则是长妾长
妾之礼寔有殊加何容次妾生子乃退成保母斯不可
也又有多兄弟之人于义或可若始生之子便应三母
俱阙邪由是推之内则所言诸母是谓三母非兄弟之
母明矣子游所问自是师保之慈非三年小功之慈也
故夫子得有此对岂非师保之慈母无服之證乎郑元
不辩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已后人致缪实
此之由经言君子子者此虽起于大夫明大夫犹尔自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380-0071c.png
斯以上弥应不异故传云君子子者贵人之子也总言
曰贵无所不包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则知慈母之义通
乎大夫以上矣宋代此科不乖礼意便加除削良是所
疑于是筠等请依制改定嫡妻之子母没为父妾所养
服之五月贵贱并同以为永制筠后为尚书左丞卒于
始兴内史子寿传父业明三礼位尚书祠部郎曲阿令
卞华字昭岳济阴宛句人晋骠骑将军壸六世孙也父
伦之齐给事中华幼孤贫好学年十四召补国子生及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380-0071d.png
长遍习五经与平原明山宾会稽贺㻛同业友善天监
中为安成王功曹参军兼五经博士聚徒教授华博涉
有机辩说经析理为当时之冠江左以来钟律绝学至
华乃通焉位尚书仪曹吴令卒
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人也少笃学遍习五经尤精三礼
三传灵恩先在北仕魏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归梁
武帝重其儒术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灵恩聚徒
教授听者常数百人性拙朴无风采及解析经理甚有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380-0072a.png
精致都下旧儒咸称重之助教孔佥尤好其学灵恩先
习左传服解不为江东所行及改说杜义每文句常申
服以难杜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时助教虞僧诞又精
杜学因作申杜难服以答灵恩世并传焉僧诞会稽馀
姚人以左氏教授听者亦数百人该通义例当世莫及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浑论浑不合
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出为长沙内史还除国子
博士讲众尤盛又出为桂州刺史卒官灵恩集注毛诗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380-0072b.png
二十二卷注周礼四十卷制三礼义宗三十卷左氏经
传义二十二卷左氏条例十卷公羊谷梁文句义十卷
孔佥会稽山阴人少师事何允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
论语讲说并数十篇生徒亦数百人三为五经博士后
为海盐山阴二县令佥儒者不长于政术在县无绩太
清乱卒于家子淑元颇涉文学官至太学博士佥兄子
元素又习三礼有盛名早卒
卢广范阳涿人自云晋司空从事中郎谌之后也少明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380-0072c.png
经有儒术天监中归梁仕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遍讲
五经时北来人儒学者有崔灵恩孙详蒋显并聚徒讲
说而音辞鄙拙唯广言论清雅不类北人仆射徐勉兼
通经术深相赏好后为寻阳太守武陵王长史卒官
沈峻字士嵩吴兴武康人也家世农夫至峻好学与舅
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麟士在门下积年昼夜自课时
或昏睡辄以杖自击其笃志如此后出都遍游讲肆遂
博通五经尤长三礼为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380-0072d.png
仆射徐勉书荐峻曰凡圣贤所讲之书必以周礼立义
则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世北人
孙详蒋显亦经听习而音革楚夏故学徒不至唯助教
沈峻特精此书皆时开讲肆群儒刘岩沈宏沈熊之徒
并执经下坐北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弟谓宜即
用此人令其专此一学周而复始使圣人正典废而更
兴勉从之奏峻兼五经博士于时讲授听者常数百人
及中书舍人贺琛奉𠡠撰梁官仪乃启峻及孔子袪补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380-0073a.png
西省学士助撰录书成入兼中书通事舍人出为武康
令卒官传峻业者又有吴郡张及会稽孔子云官皆至
五经博士尚书祠部郎太史叔明吴兴乌程人吴太史
慈后也少善庄老兼通孝经论语礼记尤精三礼每讲
说听者常五百馀人为国子助教邵陵王纶好文学及
出为江州刺史携叔明之镇王迁郢州又随府所至辄
讲授故江州人士皆传其学峻子文阿列在陈史
孔子袪会稽山阴人也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常怀书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380-0073b.png
自随投闲则诵读勤苦自励遂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
为兼国子助教讲尚书四十萹听者常数百人为西省
学士助贺琛撰录书成兼司文侍郎不就累迁兼中书
通事舍人加步兵校尉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
专使子袪检阅群书以为义證事竟𠡠子袪与右卫朱
异左丞贺琛于士林馆递日执经后加通直正员郎卒
官凡著尚书义二十卷集注尚书三十卷续朱异集注
周易义一百卷续何承天集礼论一百五十卷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380-0073c.png
皇侃吴郡人青州刺史象九世孙也少好学师事贺㻛
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为兼国子助
教于学讲说听者恒数百人撰礼记讲疏五十卷书成
奏上诏付秘阁顷之召入寿光殿说礼记义武帝善之
加员外散骑侍郎侃性至孝常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
拟观世音经丁母忧还乡里平西邵陵王钦其学厚礼
迎之及至感心疾卒所撰论语义十卷与礼记疏并见
重于世学者传焉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380-0073d.png
  陈
沈文阿字国衡梁武康令峻之子也文阿性刚彊有膂
力少习父业研精章句祖舅太史叔明舅王慧兴并通
经术而文阿颇传之又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通三
礼三传察孝廉累迁国子助教五经博士简文帝在东
宫引为学士深相礼遇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
闻以广之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募士卒入援都
台城陷与张嵊保吴兴嵊败文阿窜于山野景素闻其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3a 页 WYG0380-0074a.png
名求之甚急文阿穷迫不知所出登树自缢遇有所亲
救之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陈武帝以文阿州里
表为原乡令监江阴郡绍泰元年入为国子博士寻领
步兵校尉兼掌仪礼自太清之乱台阁故事无有存者
文阿父峻梁世常掌朝仪颇有遗藁于是斟酌裁撰礼
度皆自之出及陈武帝受禅文阿辄弃官还武康帝大
怒发使往诛之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
即面缚锁颈致于上前上视而笑之曰腐儒复何为者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3b 页 WYG0380-0074b.png
遂赦之武帝崩文阿与尚书左丞徐陵中书舍人刘师
知等议大行皇帝灵座侠御衣服之制语在师知传及
文帝即位剋日谒庙尚书左丞庾持奉诏遣博士议其
礼文阿议曰昔者隆周之时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
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
之制斯盖示天下以有主虑社稷之艰危也末叶从横
汉承其弊虽文景刑厝而七国连兵或踰月即尊或崩
日称诏此皆有为而为之非无心于礼制也今国讳之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4a 页 WYG0380-0074c.png
日虽抑哀于玺绂之重犹未序于君臣之仪古礼朝庙
退坐正寝听群臣之政今皇帝拜庙还宜御太极前殿
以正南面之尊此即周康王朝一二臣卫者也其壤奠
之节周礼以玉作贽公侯以圭子男执璧此以玉作瑞
也奠贽竟又复致享天子以璧王后用琮秦烧经典威
仪散灭叔孙通定礼尤失前宪奠贽不圭致享无帛公
王同璧鸿胪奏贺若此数事未闻于古后相沿袭至梁
行之夫称觞奉寿国家大庆四厢雅乐歌奏欢欣今君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4b 页 WYG0380-0074d.png
臣吞哀兆庶抑割岂同于惟新之礼乎且周康宾称奉
圭无万寿之献此则前准明矣愚以今坐正殿止行荐
璧之仪无贺酒之礼谨撰谒庙还升正殿群臣陪荐仪
注如别诏可施行寻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
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论语天嘉中卒赠廷尉卿
所撰仪礼八十馀条春秋礼记孝经论语义记七十馀
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并行于时儒者多传其学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也祖休季梁馀杭令父山卿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5a 页 WYG0380-0075a.png
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通三
礼春秋左氏传精识彊记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
答仕梁为尚书祠部郎时年盖二十馀大同中学者多
涉猎文史不为章句而洙独积思经术吴郡朱异会稽
贺琛甚嘉之及异琛于士林馆讲制旨义常使洙为都
讲侯景之乱洙窜于临安时文帝在焉亲就习业及武
帝入辅除国子博士与沈文阿同掌仪礼武帝受禅加
员外散骑常侍位扬州别驾从事史大匠卿有司奏建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5b 页 WYG0380-0075b.png
康令沈孝轨门生陈三儿牒称主人翁灵柩在周主人
奉使关右固欲迎丧久而未成三月晦即是再周主人
弟见在此者为至月末除灵内外即吉为待主人还情
礼申竟以事咨左丞江德藻德藻议谓王卫军云久丧
不葬唯主人不变其馀亲各终月数而除此盖引礼文
论在家内有事故未得葬者耳孝轨既在异域虽已迎
丧还期无指诸弟若遂不除永绝婚嫁此于人情或为
未允中原沦陷以后理有事例宜咨沈常侍详议决洙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6a 页 WYG0380-0075c.png
议曰礼有变正又有从宜礼丧服小记云久而不葬者
唯主丧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记注云其馀
谓傍亲如郑所解众子皆应不除王卫军所引盖礼之
正也但魏氏东关之役既失亡尸柩葬礼无期时议以
为礼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晋氏丧乱或死于虏庭
无由迎殡江左故复申明其制李允之祖王华之父并
存亡不测其子孙制服依时释衰此并变礼之宜也孝
轨虽因奉使便欲迎丧而还期未剋宜依东关故事在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6b 页 WYG0380-0075d.png
此者并应释除衰麻毁灵桁祭若丧柩得还别行改葬
之礼自天下寇乱西朝倾覆若此之徒谅并一二宁可
丧期无数而弗除衰服朝廷自应为之限制以义断恩
德藻依洙议奏可文帝即位累迁光禄卿侍东宫读废
帝嗣位历尚书左丞衡阳王长史行府国事梁代旧律
测囚之法日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及比部郎范泉
删定律令以旧法测立时久非人所堪分其刻数日再
上廷尉以为新制过轻请集八坐丞郎并祭酒孔奂行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7a 页 WYG0380-0076a.png
事沈洙五舍人会尚书省详议时宣帝录尚书集众议
之都官尚书周弘正议曰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政言
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令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
时节本非古制近代以来方有此法起自晡鼓迄于二
更岂是常人所能堪忍所以重械之下危墯之上无人
不服诬枉者多朝晚二时同等刻数进退而求于事为
衷若谓小促前期数致实罪不服如复时节延长则无
愆妄款且人之所堪既有彊弱人之立意固亦多途至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7b 页 WYG0380-0076b.png
如贯高榜笞刺爇身无完者戴就熏针并极困笃不移
岂关时刻长短掠测优劣夫与杀不辜宁失不经罪疑
唯轻功疑唯重斯则古之圣王垂此明法愚谓依范泉
著制为允洙议曰夜中测立缓急易欺兼用昼漏于事
为允但漏刻赊促今古不同汉书律历何承天祖冲之
祖暅父子漏经并自关鼓至下鼓自晡鼓至关鼓皆十
三刻冬夏四时不异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今
用梁末改漏下鼓之后分其短长夏至之日各十七刻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8a 页 WYG0380-0076c.png
冬至之日各十二刻廷尉今牒以时刻短促致罪人不
款愚意愿去夜测之昧从昼漏之明斟酌古今之闻参
会二漏之议舍秋冬之少刻从夏日之长晷不问寒暑
并依今之夏至朝夕上测各十七刻比之古漏则一上
多昔四刻即用今漏则冬至多五刻虽冬至之时数刻
侵夜正是少日于事非疑庶罪人不以漏短而无捍狱
囚无在夜之致诬求之鄙意窃谓宜依范泉前制宣帝
曰沈长史议得中宜更博议左丞宗元饶议曰沈议非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8b 页 WYG0380-0076d.png
顿异范正是欲使四时均其刻数请写还删定曹详改
前制宣帝依事施行洙以太建元年卒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也少聪慧游学都下受三礼
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一二年中大义略举年十九梁武
帝𠡠策孔子正言并周礼礼记义衮对高第除扬州祭
酒从事史就国子博士宋怀方质仪礼义怀方北人自
魏携仪礼礼记疏秘惜不传及将亡谓家人曰吾死后
戚生若赴便以仪礼礼记义本付之若其不来即宜随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9a 页 WYG0380-0077a.png
尸而殡为儒者推许如此寻兼太学博士简文在东宫
召衮讲论又尝置宴集元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
次令中庶子徐摛驰骋大义间以剧谈摛辞辩纵横难
以答抗诸儒慑气时衮说朝聘义摛与往复衮精采自
若领答如流简文深加叹赏敬帝立为江州长史仍随
沈泰镇南豫州泰之奔齐逼衮俱行后自齐逃还又随
程文季于吕梁军败入周久之得归卒于始兴王府录
事参军衮于梁代撰三礼义记逢乱亡失礼记义四十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9b 页 WYG0380-0077b.png
卷行于世
郑灼字茂昭东阳信安人也幼聪敏励志儒学少受业
于皇侃梁简文在东宫雅爱经术引灼为西省义学士
承圣中为兼中书通事舍人仕陈武帝文帝时累迁中
散大夫后兼国子博士未拜卒灼性精勤尤明三礼少
时尝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曰郑郎开口侃因唾灼口
中自后义理益进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
削用之常蔬食讲受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0a 页 WYG0380-0077c.png
心起便讲诵其笃志如此时有晋陵张崖吴郡陆诩吴
兴沈德威会稽贺德基俱以礼学自命张崖传三礼于
同郡刘友绍天嘉元年为尚书仪曹郎广沈文阿仪注
撰五礼后为国子博士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梁时
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天嘉中位尚书祠部
郎沈德威字怀远少有操行梁太清末遁于天目山筑
室以居虽处乱离而笃学无倦天嘉元年徵出都后为
国子助教每自学还私室讲授道俗受业数百人率常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0b 页 WYG0380-0077d.png
如此迁太常丞兼五礼学士后为尚书祠部郎陈亡入
隋官至秦王府主簿卒年五十五贺德基字承业世传
礼学祖父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
少游学都下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
衣裌裤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
入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曰君方为重器不久贫
寒故以此相遗耳问姓名不答而去德基于礼记称为
精明位尚书祠部郎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1a 页 WYG0380-0078a.png
部郎时论美其不坠
全缓字弘立吴郡钱唐人也幼受易于博士褚仲都笃
志研玩得其精微大建中位镇南始安王府咨议将军
缓通周易老庄时人言元者咸推焉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祖僧宝梁太子洗马父仲
悦梁尚书祠部郎讥幼聪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经论
语笃好元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推
伏梁大同中召补国子正言生梁武帝于文德殿释乾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1b 页 WYG0380-0078b.png
坤文言讥与陈郡袁宪等预焉𠡠令议论诸儒莫敢先
出讥乃整容而进咨审循环辞令温雅帝甚异之赐裙
襦绢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讥早丧母有错䌽经帕即
母之遗制及有所识家人具以告之每岁时辄对帕哽
噎不能胜及丁父忧居丧过礼迁士林馆学士简文在
东宫出士林馆发孝经题讥论议往复甚见嗟赏每有
讲集必令召讥及侯景寇逆讥于围城之中独侍哀太
子于武德后殿讲老庄台城陷讥崎岖避难卒不事景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2a 页 WYG0380-0078c.png
天嘉中为国子助教时周弘正在国学发周易题弘正
第四弟弘直亦在讲席讥与弘正论议弘正屈弘直危
坐厉声助其申理讥正色谓弘直曰今日义集辩正名
理虽兄弟急难四公不得有助弘直谓曰仆助君师何
为不可举坐以为笑乐弘正尝谓人曰吾每登坐见张
讥在席使人懔然宣帝时为武陵王限内记室兼东宫
学士后主在东宫集宫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
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2b 页 WYG0380-0078d.png
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宣帝幸宫临听
赐御服衣一袭后主嗣位为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后主
常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𠡠召讥
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
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是讥后事陈亡入隋卒于长安
年七十六讥性恬静不求荣利常慕闲逸所居宅营山
池植花果讲周易老庄而教授焉吴郡陆元朗朱孟博
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慧拔至真观道士姚绥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3a 页 WYG0380-0079a.png
皆传其业讥所撰周易义三十卷尚书义十五卷毛诗
义二十卷孝经义八卷论语义二十卷老子义十一卷
庄子内萹义十二卷外萹义二十卷杂萹义十卷元部
通义十二卷游元桂林二十四卷后主尝敕就其家写
入秘阁子孝则官至始安王记室参军
顾越字思南吴郡盐官人也所居新坡黄冈世有乡校
由是顾氏多儒学焉祖道望齐散骑侍郎父仲成梁护
军司马豫章王府咨议参军家传儒业并专门教授越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3b 页 WYG0380-0079b.png
少孤以勤苦自立聪慧有口辩励精学业不舍昼夜弱
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至于微
言元旨九章七曜音律图纬咸尽其精微时太子詹事
周舍以儒学见重名知人一见越便相叹异命与兄子
弘正弘直游厚为之谈由是声誉日重时又有会稽贺
文发学兼经史与越名相埒故郡下谓之发越焉初为
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寻
转行参军大通中诏飙勇将军陈庆之送魏北海王颢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4a 页 WYG0380-0079c.png
还北主魏庆之请越参其军事时庆之所向剋捷直至
洛阳既而颢遂肆骄纵又上下离心越料其必败以疾
得归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越竟得先反时称其见
机及至除安西湘东王府参军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
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越遍该经艺深明
毛诗傍通异义特善老庄尤长论难兼工缀文闲尺牍
长七尺三寸美须眉武帝尝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
徐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帝深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4b 页 WYG0380-0079d.png
赞美之由是擢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寻除五经博
士仍令侍宣城王讲大同八年转安西武陵王府内中
录事参军寻迁府咨议及侯景之乱越与同志沈文阿
等逃难东归贼党数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圣二年
诏受宣惠晋安王府咨议参军领国子博士越以世路
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虎邱山与吴兴沈烱同
郡张种会稽孔奂等每为文会绍泰元年复徵为国子
博士天嘉中诏侍东宫读除东中郎鄱阳王府咨议参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5a 页 WYG0380-0080a.png
军甚见优礼寻领羽林监迁给事中黄门侍郎国子博
士侍读如故时朝廷草创疑议多所取决咸见施用每
侍讲东宫皇太子常虚怀礼接越以宫僚未尽时彦且
太子仁弱宣帝有夺宗之兆内怀愤激乃上书言其故
帝深感之而不能革及废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中书
舍人黄门侍郎如故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朝夕
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
东还或谮之宣帝言越将扇动蕃镇遂免官大建元年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5b 页 WYG0380-0080b.png
卒于家年七十所著丧服毛诗老子孝经论语等义疏
四十馀卷诗颂碑志笺表凡二百馀萹时有东阳龚孟
舒者亦通毛诗善谈名理仕梁位寻阳郡丞元帝在江
州遇之甚重躬师事焉天嘉中位太中大夫
沈不害字孝和吴兴武康人也家世冠族不害幼孤而
修立好学梁世为太学博士天嘉初除衡阳王府中记
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自梁季丧乱至是国学未立不
害上书请建儒宫诏付外议依事施行又表改定乐章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6a 页 WYG0380-0080c.png
诏使制三朝乐歌词八首合二十曲行之乐府迁国子
博士领羽林监敕修五礼掌策文谥议等事大建中位
光禄卿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卒不害通经术善
属文虽博综经典而家无卷轴每制文操笔立成曾无
寻检汝南周弘正常称之曰沈生可谓意圣人乎著五
礼仪一百卷文集十四卷子志道字崇基少知名除安
东新蔡王记室参军陈亡入隋卒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祖道实齐晋安郡守父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6b 页 WYG0380-0080d.png
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
随母依舅氏住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瑱者资财
钜万欲妻以女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彊援元规泣请
曰因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昏非类母感
其言而止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夕未尝离左右梁时
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
母妹并姑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掉而去留其男女三人
阁于树秒及水退俱获全时人称其至行少从吴兴沈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7a 页 WYG0380-0081a.png
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孝经论语丧服记举高第除中
军安成王府记室参军天嘉中为镇东鄱阳王府记室
参军领国子助教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就授礼记左
传丧服等义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
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荣之俄除尚书祠部郎自
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駮
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證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
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后为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7b 页 WYG0380-0081b.png
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来请道者常数十
百人迁散骑常侍入隋卒于秦王府东阁祭酒著春秋
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
两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二卷子大业聪敏知名时有
吴郡陆庆少好学遍通五经尤明春秋左氏传节操甚
高仕梁为娄令天嘉初徵为通直散骑侍郎不就永阳
王为吴郡太守闻其名欲与相见庆辞以疾时宗人陆
荣为郡三官掾庆尝诣焉王乃微服往荣宅穿壁以观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8a 页 WYG0380-0081c.png
之王谓荣曰观陆庆风神凝峻殆不可测严君平郑子
真何以尚兹鄱阳晋安王俱以记室徵不就乃筑室屏
居以禅诵为事由是传经受业者盖鲜焉
 
 
 
 
 
通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8b 页 WYG0380-0081d.png
 
 
 
 
 
 
 
 通志卷一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