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志 卷五十七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374-00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五十七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职官略第七
  散官第十二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 (光禄大夫以下/)
  武散官(骠骑将军附辅国将军/ 诸校尉) (镇军将军以下/)
  开府仪同三司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374-0095b.png
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后汉章帝
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
自此始也殇帝延平元年以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
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梁开
府仪同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
同三公置官属自晋以来又有加开府如仪同三司之
名者自羊祜始焉江左多有之后魏普泰初特以尔朱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374-0096a.png
世隆为仪同三司位次上公北齐亦有仪同三司者后
周建德四年改开府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
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
增置上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并以为散官又诸卫各置
开府府置开府一人又有仪同府仪同以下置员与开
府同初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品散实官至炀帝又改为
从一品同汉魏之制位次三公唐武德七年改上开府
仪同三司为上轻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374-0096b.png
仪同三司为骑都尉后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
开元以前旧例开府特进虽不带职事皆给俸禄得与
朝会班列依本官之次皆崇官盛德罢剧就閒者居之
(天宝六载正月制内外文武以上五品官以/上父祖资荫者其所用宜同子孙用荫之例)
  特进
汉制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钦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
公下故成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
如将军是也后汉皇后父兄率为特进侯朝会位次三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374-0096c.png
(隋志曰特进旧位从公光武以邓禹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是特进引见之称无定官之实也)而窦
笃进位特进得举吏见礼依三公自二汉及魏晋以为
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太仆羊琇逊位拜特进加散
骑常侍无馀官故给吏卒车服其馀加特进者唯食其
禄赐列其班位而已晋惠帝元康中定令特进位次诸
公在开府骠骑上冠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
水苍玉(食奉曰四斛太康二年始赐春绢五十疋秋绢/五十疋绵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采田八顷田)
(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俸一年置主簿功曹吏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给安车黑耳驾驭一人乖轺车)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374-0096d.png
(施耳后/户一乘)无章绶齐时班位从公陈因之后魏北齐用人
皆以旧德就閒居者居之隋文帝以为散官不理事炀
帝即位废特进官唐改为文散官
  光禄大夫以下
秦时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
禄大夫银章青绶掌议论属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以
旌别之无常事唯顾问应对诏命所使无员后汉光禄
大夫三人凡诸国嗣王之丧则掌吊问多以为拜假赗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374-0097a.png
赠之使及监护丧事魏氏以来无员转优重不复以为
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
用加之(魏文帝以杨彪为光禄大夫赐几杖衣服因朝/会引见令彪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
(客之/礼)及晋受命置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而光禄
大夫如故著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
并禄赐班位吏卒皆与特进同复以为优崇之制而诸
公逊位不复加之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
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或更拜上公或以本封食公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374-0097b.png
禄其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仕者及内外之职加此
者前后甚众由是或因得开府或进加金章紫绶又复
以为礼赠官其假银章青绶者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
上泰始中唯太子詹事杨珧加给事中光禄大夫加兵
之制诸所供给依三品将军(晋宣帝子平原王干拜光/禄大夫加侍中以特进假)
(金章紫绶章/服班次三司)其馀皆如旧制终于武惠孝怀三世(秩食/俸日)
(三斛太康二年给春绢五十疋秋绢百疋绵百斤至惠/帝元康元年始给采田六顷田驺六人又置主簿功曹)
(门史亭长等及门/下书佐各一人)宋氏因之齐左右光禄大夫皆据旧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374-0097c.png
制位从公开府置佐吏如公年重加亲信二十人魏晋
以来无有定员其左右光禄大夫光禄三大夫皆银章
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则谓之金紫光禄大夫乐
安任遐为光禄卿就王晏乞一片金晏乃启转为金紫
是也犹属光禄勋梁又有左右金紫光禄大夫视吏部
尚书左右光禄大夫视诸曹并养老病陈因之自晋以
后多为兼官后魏有光禄大夫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北
齐皆以旧德就閒者居之与特进同后周有左右金紫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374-0097d.png
左右银青四光禄大夫隋有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
皆为散官不理事唐初犹有左右之名贞观以后唯曰
光禄大夫金紫光禄银青光禄并为文散官(按前代光/禄大夫始)
(加金章紫绶及银章青绶并尊之合在/光禄之上后魏定令遂因仍不改正)正议大夫通议
大夫皆隋置散官盖取秦大夫掌论议之义唐并因之
太中大夫秦官亦掌论议汉因之后汉置二十人(后汉/张堪)
(拜太中大夫居中东门候舍故人号为中东门君又隗/嚣广置职位以自尊高郑兴止之曰夫太中大夫使持)
(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胡广云諌议光禄/中大夫及中散大夫此四等者于古礼皆为天子之下)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374-0098a.png
(大夫列国/之上卿也)魏以来无员晋视中丞吏部绛朝服进贤一
梁冠介帻泰始末诏除王览为太中大夫禄赐与卿同
梁北齐皆有唐亦有之中大夫秦官汉武改为光禄大
夫自后无闻北齐有之唐又置之(龙朔二年七月制诸/王承嫡封郡王者出)
(身从四/品下叙)中散大夫王莽所置后汉因之置三十人(汉官/仪曰)
(光武中/兴置)魏晋无员齐梁视黄门侍郎品服冠帻与太中
同陈亦有之唐又置朝议大夫隋置散官以取汉诸大
夫得上奉朝议为名唐因之朝请大夫隋置散官取汉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374-0098b.png
将军公卿年高德重者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之义
唐因之(龙朔制诸王众子封郡/公者出身从五品上叙)朝散大夫隋置散官唐
因之自正议以下并为文散官朝议郎承议郎并隋置
散官唐因之(显庆五年八月制郡/公出身正六品下叙)通议郎隋置散官(隋/文)
(帝于吏部别置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等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
(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皆为郎下/皆为尉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至隋炀帝皆罢)唐改
通议为奉议郎(显庆制县公出/身从六品上叙)通直郎隋置三十人盖
采晋宋以来诸官皆有通直谓官高下而通为宿直者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374-0098c.png
也因此为名唐因之朝请郎隋置散官盖采晋宋齐梁
陈并有奉朝请员为名唐因之(显庆制侯出身/正七品上叙)宣德郎
朝散郎并隋置散官唐因之(显庆制伯出身正七品下/叙子出身从七品上叙)
游骑尉隋置散官唐改为宣义郎盖取梁宣义将军之
(显庆制男出身/从七品以下叙)承奉郎隋置散官唐因之承务郎唐
置盖因隋尚书省二十四司承务郎之名而设也儒林
郎隋置散官盖取前史儒林传之义唐因之登仕郎唐
置文林郎隋置散官盖取北齐文林馆召徵文学之士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374-0098d.png
以充之义唐因之将仕郎隋置散官唐因之自朝议郎
以下并为文散官(其散官自五品依本品衣服而无俸/禄不朝会自六品以下黄衣执笏于)
(尚书省分番上下两番以上即便随番许练通时务者/始得参选武德令职事高者解散官欠一阶不至者为)
(兼职事卑者不解散官贞观十一年改令以职事高者/为守职事卑者为行其欠一阶依旧为兼与当阶者皆)
(解散官官阶相当无行无守其子孙用荫皆依其后散/官类例纷错难可悉举乾封元年正月制内外官九品)
(以下加一阶七品以上加二阶八品以下更加勋转乾/封以来未冇泛阶应入三品皆以恩旧特拜入五品多)
(因进叙计偕至朝散大夫以上奏取进止每年量多少/进叙馀依本品授官若满三计至郎一切听入乾封以)
(后始有由泛阶/入五品二品)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374-0099a.png
  骠骑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定令令骠
骑将军禄秩与大将军等光武中兴以耿丹为骠骑大
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
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苍为骠骑辅政开东/閤延英雄及苍归国)
(有骠骑时吏丁牧周相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后帝又间褒表之)
年复罢魏晋并有之梁杂号中亦有陈后主以萧摩诃
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特开黄閤施行马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374-0099b.png
听事寝堂置鸱尾如三公制后魏初加大则在三司上
太和中制加大则在都督中外诸军之下后周亦有之
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各二人十七年颁铜兽符于骠骑车骑府焬帝改骠骑
将军为鹰扬郎将改车骑为鹰扬副郎将唐复改为车
骑骠骑其制如开皇而复益微矣故武德元年诏以军
头为骠骑将军军副为车骑将军(又诏太子诸率府各/置骠骑将军五员车)
(骑将军/十员)后皆省之显庆元年仍置复以骠骑将军大将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374-0099c.png
军为武散官
  辅国将军
后汉献帝置辅国将军以伏完为之晋王浚平吴后拜
辅国大将军有司奏辅国依比未为达官不置司马不
给官骑诏依征镇给大车增兵五百人为辅国营亲骑
百人官骑十人置司马宋明帝太始四年改为辅师将
军后废帝元徽二年复故梁后魏后周隋并有之唐辅
国大将军为武散官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374-0099d.png
  镇军将军以下
镇军大将军魏置文帝以陈群为之晋则杨骏胡奋并
领镇军将军齐后周隋亦有之唐因之冠军将军魏置
以文钦为之此因史记楚义帝以宋义为卿子冠军汉
武帝以霍去病功冠三军封冠军侯之义也晋亦有之
金章紫绶给五时服武冠佩水苍玉历代并有(隋文帝/置翊军)
(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汎授/居曹冇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武官以上)
(柱国以下为散实官将军各为/散号官至炀帝时定令罢之)唐因之云麾将军梁置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374-0100a.png
杂号陈及唐并有之忠武将军壮武将军梁置杂号陈
有之唐因之宣威将军唐置明威将军梁置杂号后魏
亦有之唐因之定远将军梁置杂号唐因之宁远将军
晋置唐因之游骑将军魏置陈有之唐因之游击将军
汉武帝置以苏建韩说为之后汉邓晨亦为之晋及陈
并有之唐因之又置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等以授蕃

  诸校尉附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374-0100b.png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后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
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蔡质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
军中候时五校官显职閒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
必给故多以皇族肺腑居之至灵帝又置西园八校尉
(其名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佐军以及左右二校尉)自魏晋以下五校之名与
后汉同唯后魏五校各置二十人中垒校尉(汉掌北军/营垒门内)
(又外掌西域后汉省中垒但/置北门中候掌监五营门)屯骑校尉(汉掌骑士后汉/初改为骁骑建)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374-0100c.png
(武十五/年如旧)步兵校尉(汉掌上林苑门屯兵晋阮籍闻步兵/骑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
(之又至隋时/列属鹰杨府)越骑校尉(汉掌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后汉/初改为青巾右校尉至建武十)
(五年复/如旧制)长水校尉(汉掌长水宣曲胡骑宣曲观名胡骑/之屯宣曲者宋志引韦昭曰长水校)
(尉典胡骑厩近长安水亭之左故以为名又为/宣曲之称长水盖关中小水名也又主乌桓骑)胡骑校
(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胡/骑之屯池阳后汉并长水)射声校尉(汉掌待诏射声/士工射者冥冥)
(中闻声射则中因以名也须/待所命而射故曰待诏射声)虎贲校尉(汉掌轻车至/后汉并射声)
门校尉(汉掌京师城门屯兵凡八屯后汉以掌雒阳城/门十二所若周礼司门晋干宝注曰如今校尉)
(也/)骠姚校尉(汉武以霍/去病为之)护乌桓校尉(汉武帝时乌桓属/汉始于幽州部置)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374-0100d.png
(之拥节监领后汉亦谓之领乌桓校尉/主领乌桓胡并领鲜卑李膺为此官也)戊巳校尉(汉元/帝初)
(元元年置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巳寄治/耳此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巳为名一说戊巳居)
(中镇覆四方汉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护羌校尉(后汉在凉州部持/节职主西羌元康)
(元年改为/凉州刺史)儒林校尉(蜀先主以/周群为之)南蛮校尉(晋武帝于襄/阳置之元康)
(中改为荆州刺史及江左初省寻又置于江陵齐书曰/齐宋之际刺史多不领南蛮别以重人居之唯齐豫章)
(郡王嶷为南蛮校尉又/改为荆襄二州刺史)南夷校尉(晋武帝于宁州置之/江左改曰镇蛮校尉)
西戎校尉(晋武帝于长安置之元康中改为雍/州刺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于汉中)宁蛮校
(晋安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护三巴校尉(宋置齐建元二/年改为刺史)武骑尉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374-0101a.png
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
建节尉奋武尉宣惠尉绥德尉怀仁尉守义尉奉诚尉
立信尉都十六尉并隋置以为武散官昭武振威致果
翊卫宣节禦侮仁勇倍戎八校尉各有副尉并唐采前
代诸校尉以下旧名置自镇军将军以下为武散官次
  勋官第十三
上柱国柱国皆楚之宠官楚怀王使柱国昭阳将兵攻
齐陈轸问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374-0101b.png
官为上柱国是也(陈胜为王蔡/赐为上柱国)历代无闻至后魏孝庄
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为柱国大将军位丞相上又
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及荣败后天柱及柱国
将军官遂废至大统中始以宇文泰为之其后功参佐
命声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
有八人(宇文泰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时宇文泰任总百揆督
中外军事元欣以魏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其馀六人
各督二大将军凡十二大将军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其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374-0101c.png
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其后功臣位至柱国者众矣
咸是散秩无复统御也后周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大
将军隋置上柱国柱国以酬勋劳并为散官实不理事
唐改为上柱国及柱国秦有护军都尉汉因之高帝时
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为中尉
(陈平为护军中尉人谗之曰平受/诸将金多者得善处少者得恶处)武帝元狩四年以护
军都尉属大司马于时复为都尉矣(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
(也/)哀帝元寿元年更名曰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374-0101d.png
(初韩安国以护军将军击匈奴/赵充国以大将军都尉击武都)汉东京省班固为大
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帝为丞相
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军亦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
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魏初因置护军将军
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矣元帝永昌元年省护
军并领军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魏晋江右领护各领营
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置营总管二卫骁骑材官诸
营护军犹有别营也(周顗庾亮王羲之谢安/王彪之等并为中护军)宋护军将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374-0102a.png
军一人掌外军领护资重者为领军将军护军将军资
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其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其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
齐梁陈并有之北齐护军府统四中郎将皆置佐史隋
炀帝十二卫每卫置护军四人以副将军将军无则一
人摄寻改护军为虎贲郎将唐采前代旧名置上护军
护军轻车将军汉武帝置以公孙贺为之又有轻车校
尉梁陈后魏北齐亦有轻车将军唐采旧名置上轻车
都尉轻车都尉骑都尉汉武帝置以李陵为之更始初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374-0102b.png
亦有故时谣云烂羊胃骑都尉晋以后历代皆有之唐
采旧名置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
骑尉并隋置为文散官唐采置之自上柱国以下并为
勋官
  命妇第十四
凡皇帝嫔妃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
以下为外命妇公主及县主之制已附见后妃傅今所
载者王公以下之妻耳凡三代之制诸侯之妇曰夫人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374-0102c.png
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
有妻有妾邦君之妻君自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于天
子曰老妇(自称于天子谓畿/内诸侯之夫人)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谓/飨)
(来朝诸/侯之时)自称于其君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异邦
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凡妇人
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命之齿(爵为夫命也夫为大/夫则以妻为命妇)
秦汉妇人始有封君之号公主有邑司之制唐外命妇
之制诸王母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及国公(其非始封者/带三品以上)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374-0102d.png
(亦/同)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
为郡君(若勋官二品冇/封亦同四品)五品母妻为县君(若勋官三品/有封者亦同)
散官同职事若勋官四品有封母妻为乡君其母邑号
皆加太字视夫子之品(若夫子两冇官及爵或一/人有官及爵者皆从高荫)其不
因夫子别有邑号者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云某品郡
(县君乡/君准此)诸庶子有五品以上官封者若嫡母在所生
之母不得为太妃以下(无者听之其/承重者不合)中宗时韦皇后表
请诸妇人不因夫子而加邑号许同见任职事听子孙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374-0103a.png
用荫门施棨戟制从之(武太后时契丹寇平州刺史邹/保英妻爰氏率城内女子助守)
(贼遂退封为/成节夫人)开元八年五月敕准令王妻为妃文武官
及国公妻为夫人母加太字一人有官及爵者听从高
叙但王者名器殊恩或颁异姓妻合从夫授秩甲令更
无别条率循旧章须依往例自今已后郡嗣及异姓王
母妻并宜准令为妃贞元六年太常卿崔纵奏诸国王
母未有封号请遵典故为某国太妃吏部郎中柳冕等
状称历代故事及六典无公主母称号伏请降于王母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374-0103b.png
一等命为太仪各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云上从之
 臣谨按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
 侯乃得称太夫人子不为列侯则不得称之晋亦有
 之羊祜卒二岁而平吴武帝流涕曰羊太傅之功因
 以策告祜庙仍依萧何故事封其夫人夏侯氏为万
 岁乡君食邑五千户又泰始诏太傅寿光公郑冲太
 保朗陵公何曾皆假夫人世子印绶食本秩三分之
 一皆如郡公侯比又王导妻卒赠金章紫绶又虞潭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374-0103c.png
 母亦拜为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潭立养堂于
 家王导以下皆就拜谒
 臣又按宋鄱阳侯孟怀玉上母擅拜国夫人有奏许
 之御史中丞袁豹以为妇人从夫之爵怀玉父导见
 任大司农其妻不宜从子奏免尚书右仆射刘抑左
 丞徐羡之郎何劭之官诏并赎论又按后周宣帝令
 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庙及天台皆俛伏
  禄秩第十五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374-0103d.png
  禄秩(干执衣白直閤仗身士庶仆力亲事夫帐内/ 防 邑 士 门 等附)
  致仕官禄 职田 公廨田
周班爵禄之制孟子言其略而王制亦言之矣上至天
子下至庶人之在官者各有差焉汉制禄秩自中二千
石至百石各有等差宣帝又益天下吏百石以下俸十
五至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除八百就六/百除五百就)
(四/百)绥和二年又益吏三百石以下俸凡吏比二千石以
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一以与之终其身(其时亦有/俸钱之差)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374-0104a.png
(但本史不具文耳故元帝时贡禹上书曰臣为諌议大/夫秩八百石俸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太官又拜为光禄)
(大夫秩二千石俸钱月万二/千禄赐愈多家室日益富矣)中二千石(月俸百/八十斛)二千石
(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百/斛)千石(八十/斛)六百石(七十/斛)四百石(五十/斛)
比四百石(四十/五斛)三百石(四十/斛)比三百石(三十/七斛)二百石(三/十)
(斛/)比二百石(二十/七斛)百石(十六/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
吏百石以下有㪷食佐史之秩(颜师古曰汉官名秩簿/云㪷食月俸一十斛佐)
(史月俸八斛也一说云㪷食者一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日一㪷二升故谓之㪷食也)是为小吏
(本史王莽诏曰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斛緵布二疋/帛一疋予每念之令俸禄一岁六十斛稍以差增上至)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374-0104b.png
(四辅而为万斛孟康曰緵八十缕也旧禄及谷粟及/布帛又至已上增为三分之一旧令再从月俸增之)
汉大将军三公俸月三百五十斛(风俗通曰汉制三公/一岁共食万石按此)
(则有出盖/举大数也)至建武二十六年增百官俸其千石以上减
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本史永初四年又/减百官及州县俸)
(各有/差)凡诸受俸皆取半钱榖延平中定制中二千石(月/俸)
(钱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钱五千米/三十四斛)
千石(钱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钱三千五百/米二十一斛)四百石(钱二千五/百米十五)
(斛/)三百石(钱二千米/一十二斛)二百石(钱一千/米九斛)一百石(钱八百米/四斛八㪷)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374-0104c.png
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
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者丞尉皆四百石其六百
石者丞尉皆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者丞尉皆
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三百石诸边障塞尉诸
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本志/例同)大将军三
公腊赐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觔粳米二百石(特进侯/以下各)
(有/差)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疋九卿
十五疋武官太尉大将军各六十疋执金吾诸校尉各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374-0104d.png
三十疋武官倍文官(汉官/仪)献帝建安八年颁赐三公以
下金帛由是三年一赐以为常制(本/史)宋氏以来州郡秩
俸及杂供给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郡县田禄以芒
种为断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此后去者悉
入后人元嘉末又改此制计月分禄(武帝初即位制凡/中二千石禄者加)
(公田/一顷)齐氏众官有僮干之役而不详其制(干者若门/仆之类也)
武帝天监元年定九品令帝于品下注一品秩为万石
第二第三品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品为二千石及侯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374-0105a.png
景之乱国用常褊京官文武月得廪食多遥带一郡县
官而取其禄秩焉北齐官秩一品每岁八百疋(二百疋/为一秩)
从一品七百疋(一百七十五/疋为一秩)二品六百疋(一百五十/疋为一秩)
二品五百疋(一百二十五/疋为一秩)三品四百疋(一百疋/为一秩)从三品
三百疋(七十五疋/为一秩)四品二百四十疋(六十疋/为一秩)从四品二
百疋(五十疋/为一秩)五品一百六十疋(四十疋/为一秩)从五品一百二
十疋(三十疋/为一秩)六品一百疋(二十五疋/为一秩)从六品八十疋(二/十)
(疋为/一秩)七品六十疋(十五疋/为一秩)从七品四十疋(十疋为/一秩)八品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374-0105b.png
三十六疋(九疋为/一秩)从八品三十二疋(八疋为/一秩)九品二十
八疋(七疋为/一秩)从九品二十四疋(六疋为/一秩)禄率一分以帛
一分以粟一分以钱事繁者优一秩平者守本秩閒者
降一秩长兼试守者亦降一秩官非执事不朝拜者皆
不给禄州郡县制禄之法刺史守令下车各前取一时
之秩上上州刺史岁秩八百疋与司州牧同上中上下
各以五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一百疋中中及中下亦
以五十疋为差下上降中下一百疋下中下下亦各以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374-0105c.png
五十疋为差上郡太守岁秩五百疋降清郡尹五十疋
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四十疋中中
及中下各以三十疋为差下上降中下四十疋下中下
下各以三十疋为差上上县岁一百五十疋与邺临漳
成安三县同上中上下各以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三
十疋中中及中下各以五疋为差下上降中下二十疋
下中下下各以十疋为差州自长史下逮于史吏郡县
自丞以下逮于掾佐亦皆以帛为秩郡有尉者尉减丞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374-0105d.png
之半皆以其所出常调课给之自一品以下至流外勋
品各给士力一品至三十人以下流外勋品或以五人
为等或以四人三人二人一人为等繁者加一等平者
守本力閒者降一等诸州刺史守令以下干及力皆听
敕乃给其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疋干身放之
力则以其州郡县白直充后周制禄秩下士一百二十
五石中士以上至于上大夫各倍之上大夫是为四千
石卿二分孤三分公四分各益其一公因盈数为万石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0374-0106a.png
凡颁禄视年之上下亩至四釜为上年上年颁其正三
釜为中年中年颁其半二釜为下年下年颁其一无年
为凶荒不颁禄隋京官正一品禄九百石其下每以百
石为差至正四品是为三百石从四品二百五十石其
下每以五十石为差至正六品是为一百石从六品九
十石以下每以十石为差至从八品是为五十石食封
及官不判事者并九品皆不给禄其给皆以春秋二季
刺史太守县令则计户而给禄各以户数为九等之差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0374-0106b.png
大州六百二十石其下每以四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
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为差至于
下下则一百石大县百四十石其下每以十石为差至
于下下则六十石其禄唯刺史二佐及郡守县令(本/志)
帝时尝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
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人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
请罢从之公卿以下及给职田各有差义宁二年唐王
为相国罢外官给禄每十斛给地二十亩也唐武德中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0374-0106c.png
外官无禄贞观二年制有上考者乃给禄其后遂定给
禄俸之制(以民地/租充之)京官正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正二
(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
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
正六品(一百/石)从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石)
八品(六十/七石)从八品(六十/二石)正九品(五十/七石)从九品(五十/二石)诸给
禄者三师三公及太子三师三少若在京国诸司文武
官职事九品以上并左右千牛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并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0374-0106d.png
依官给其春夏二季春给秋冬二季秋给(在京文武官/每岁给禄总)
(一十五万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二斗自至德后不给)其在外文武官九品以上准
官皆降京官以上一等给其文武官在京长上者则不
(诸给禄应降等者正从一品各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
(为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石五㪷为一等)其俸钱之制在京
诸司官初置公廨及蕃官兴易以充其俸贞观十二年
罢公廨置胥士七千人取诸州上户为之准防閤例而
收其课三岁一更计员少多而分给焉十五年以府库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0374-0107a.png
尚虚敕在京诸司依旧置公廨给钱充本置令史府史
胥士等令回易纳利以充官人俸谏议大夫褚遂良上
疏曰国家制令宪章三代商贾之人不居官位陛下近
许诸司令史捉公廨本钱诸司取此色人号为捉钱令
史不简性识宁论书艺但令身能贾贩家足赀财录牒
吏部即依补拟输钱于官以获品秩苟得无耻岂蹈廉
隅太宗纳之停诸司捉钱依旧本府给月俸二十一年
复依故制置公廨给钱为之本置令史府胥士等职贾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0374-0107b.png
易收息以充其俸永徽元年悉发胥士等更以诸州租
调脚直充之其后又令薄赋百姓一年税钱依旧令高
户及典正等掌之每月收息钱以充官俸其后又以税
钱为之而罢其息利凡在京文武正官每岁供给俸食
等钱(并防閤庶仆/及杂息等钱)总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贯(员外/官不)
(在此/数)外官则以公廨田收及息钱等常食公用之外分
充月料先以长官定数其州县少尹长史司马及丞各
减长官之半尹大都督府长史及副都督别驾及判司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0374-0107c.png
准二佐以职田数为加减其参军及博士减判司主簿
县尉减县丞各三分之一仪凤二年制内外官俸食邑
防閤邑士白直等宜令王公以下率口出钱充给焉调
露元年九月职事五品以上准旧给仗身开元十年正
月省王公以下视品官参佐及京官五品以上官仗身
职员凡在京司文武职事官五品以上给防閤一品(九/十)
(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以下
给庶仆六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邑主(八十/人)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0374-0107d.png
郡主(六十/人)县主(四十/人)特封县主(三十/四人)京官仕两职者从
多给凡州县官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
(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凡诸亲王
府属并给士力数如白直其防閤庶仆白直士力纳课
者每年不过二千五百执衣元不过一千文防閤庶仆
旧制季分月俸食料杂用即有分诸官应月给开元二
十四年六月乃撮而同之通谓之俸料一品月俸八千
食料千八百杂用千二百防閤十五千通计二十六千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0374-0108a.png
自二品而下各有差二品通计二十四千二百三品通
计十七千四百四品通计十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通
计九千二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四百杂用四百庶仆
二千五百通计五千三百自六品而下皆用庶仆亦各
有差七品通计四千五十八品通计二千五百五十九
品通计千九百(其数自唐初以来即有中间/色目或有加减此方为定制)诸州仓库
门须守护者谓之门夫后亦举其名而收其资以给郡
县官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0374-0108b.png
  致仕官禄
唐令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谓
如元制依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应请物令所由送至
所居之宅
  职田 公廨田
古者自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故王制曰公田藉而不税秦汉之间不详其制至晋公
卿犹各有采田及田驺多少之级后魏孝文太和五年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0374-0108c.png
州刺史郡太守并官节级给公田隋文帝开皇中以百
僚供费不足咸置廨钱收息取利苏孝慈上表请罢于
是公卿以下内外官给职分田一品给五顷至五品则
为三顷其下每以五十亩为差又给公廨田以供用唐
凡应在京诸司各有公廨田司农寺(给二十/六顷)殿中省(二/十)
(五/顷)少府监(二十/二顷)太常寺(二十/顷)京兆府河南府(各十/七顷)太府
(十六/顷)吏部户部(各十/五顷)兵部内侍省(各十/四顷)中书省将作
(各十/三顷)刑部大理寺(各十/二顷)尚书都省门下省太子左春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0374-0108d.png
(各十/一顷)工部(十/顷)光禄寺太仆寺秘书省(各九/顷)礼部鸿胪
寺都水监太子詹事府(各八/顷)御史台国子监(各七顷其/京县亦准)
(此/)左右卫太子家令寺(各六/顷)卫尉寺左右骁卫左右武
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太
子左右春坊(各五/顷)太子左右卫率府太史局(各四/顷)宗正
寺左右千牛卫太子仆寺左右司禦率府左右清道率
府左右监门率府(各三/顷)内府左右内率府率更府(各二/顷)
在外诸司公廨田亦各有差大都督府(四十/顷)中都督府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0374-0109a.png
(三十/五顷)下都督府都护府上州(各三/十顷)中州(二十/顷)官总监下
(各十/五顷)上县(十/顷)中县(八/顷)下县(六/顷)上牧监上镇(各五/顷)上县
及中下牧司竹监中镇诸军折冲府(各四/顷)诸冶监诸仓
监下镇上关(各三/顷)牙市监诸屯监上戍中关及津(各二/顷其)
(津𨽻都水/使者不给)下关(一顷十/五亩)中戍下戍岳渎(各一/顷)诸京官文
武职事各有职分田一品(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
五品(六/顷)六品(四/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并去
京城百里内给其京兆河南府及京县官人职分田亦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0374-0109b.png
准此(即百里内地少欲于/百里外给者亦听之)诸州及都护府亲王府官人
职分之田亦各有差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
六品(五顷京畿/县亦准此)七品(四/顷)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
岳渎及在外监官五品(五/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
九品(一顷五/十亩)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各六/顷)中府(五/顷)
(五十/亩)下府及诸郎将(各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三顷/五十)
(亩/)下府(三/顷)上府长史别将(各三/顷)中府下府(各二顷/五十亩)亲王
府典军(五/顷)副典军(四/顷)千牛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各/三)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0374-0109c.png
(顷/)诸军上折冲府兵曹(二顷/十亩)中府下府(各一顷/五十亩)其外军
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各八/十亩)皆于领侧州县界内
给其校已下在本家及去家百里内领者不给(其田亦/借民佃)
(植至秋冬/受数而已)诸职分陆田限三月三十日稻田限四月三
十日以前上者并入后人以后上者入前人其麦用田
以九月三十日为限若前人自耕未种后人酬其功直
已自种者租准分法开元十年六月敕所置职田本非
古法爰自近制是以因循事有变通应须删改其内外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0374-0109d.png
所给职田从今年九月以后并宜停给十八年六月京
官职田特令准令给受复用旧制(自大历以来关中匮/竭时物腾踊内官不)
(给仍减外官职田三分之一以给京官俸每岁通计给/文武官正员外员及内侍省闲厩五坊南北宿卫使并)
(教坊人家杂粮等凡给田/米前后可约七十万石数)
  官品第十六
书言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倍之明堂位言虞官五十夏
官百商官二百然其秩命则未之闻周始分九命以官
人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见王侯/封爵篇)二汉亦因秦二十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0a 页 WYG0374-0110a.png
等以为差功之赏而不为常秩其官秩自二千石至百
石有等降魏之禄秩差次亦遵汉制以定九品焉晋宋
因之梁之禄秩不异于魏而易品为班更定十八班陈
复旧制仍遵九品后魏建官初有九品又有从品每一
品之中分上中下三等至孝文太和二年十二月改次
职令除其中等自第四品以下正从又分上下阶北齐
因之后周效成周建六官亦以九命官人其六官之外
兼用秦汉等官然于九命之中而分正命犹下上阶也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0b 页 WYG0374-0110b.png
谓王朝之官为内命诸侯及州县官为外命隋开皇中
削周用齐而以九品定流内分正从自第四品以下又
分上下阶其流外官又置视流内品至炀帝除上下阶
惟留正从九品又定朝之班叙以品之高卑为列品同
则以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寺为前后唐有四品
以下亦分上下阶大抵因隋制然则魏定九品之后与
今不殊惟汉制异于是后汉守前汉之规而有加焉其
间亦小有升降不为差异今独存西京之故制云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1a 页 WYG0374-0110c.png
  汉官秩差次(丞相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及诸侯/王国官不在此目后汉则太傅三公)
   (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亦不在此目)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王莽改曰卿)御史大夫太常光禄勋卫尉太
仆大鸿胪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二千石(月百/二十)
(斛王莽亦曰真/二千石上大夫)太子太傅少傅将作大匠太子詹事大
长秋典属国水衡都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司隶校
尉城门校尉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州牧郡太守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1b 页 WYG0374-0110d.png
比二千石(月百斛王莽亦/改为中大夫)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光禄中
郎五官左右三将光禄虎贲中郎将光禄中郎将骑都
尉西域都护副校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尉千石(月/八)
(十斛王莽改/为下大夫)丞相长史大司马长史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
前后左右将军长史太常丞光禄勋丞卫尉丞太仆丞
廷尉左右监大鸿胪丞宗正丞大司农丞少府丞执金
吾丞太子卫率万户以上县令而其次比千石光禄太
中大夫光禄郎中车户骑三将光禄谒者仆射光禄虎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2a 页 WYG0374-0111a.png
贲郎八百石(成帝除八/百石秩)太子家令下比八百石光禄勋
谏大夫六百石(月七十斛王/莽改曰元士)卫尉公车司马令卫士令
旅贲令廷尉左右平太子门大夫太子庶子将作大匠
丞太子詹事丞水衡都尉丞京兆尹丞左冯翊丞右扶
风丞州刺史郡丞郡长史郡尉丞次万户以上县令比
六百石(月六/十斛)太常太博士光禄议郎中郎光禄谒者掌
宾赞受事员西域都护丞司马候五百石(成帝除五百/石秩王莽复)
(置故以/为命士)减万户县长四百石(月四十五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为刺史王莽改曰)
通志 卷五十七 第 32b 页 WYG0374-0111b.png
(中/士)太子中盾万户以上县丞次万户以上县丞减万户
县丞比四百石光禄侍郎三百石(月四十斛王/莽改为下士)次减万
户县长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光禄郎中二百石(月三/十斛)万户
以上县尉次万户以上县尉减万户县尉百石(自百石/已有计)
(食佐史之秩为少吏王/莽改百石秩曰庶士)
 
 
 通志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