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a 页 WYG0372-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重刻通志序
宋郑樵氏以闳通之学思欲极古今之变会通于一仿
历代史例采正史及百家杂录为纪傅为谱为略所撰
二十略者包罗天人错综政典该括名物上下数千年
首尾相属用功亦良勤矣观其诋诃司马迁班固之失
高自称许谓足以尽学者之能事岂不卓然雄视著作
之林而后人复历举其疏漏如马端临通考之所议者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b 页 WYG0372-0001b.png
则亦不能为之讳也夫博物洽闻之士殚毕生之精力
从容几研囊括贯串勒为成书宜其援据精而条理密
顾纪事纂言尚不免于纰缪若此岂非所谓多而不能
无失者欤而况设局分曹成于众手动淹岁序举后忘
前亥豕鲁鱼触目而是任操觚者其可不知所惧也乎
甚矣夫著述之难也好古者类矜三通既重刻通典通
考工竣爰出内府通志善本校而付之剞劂以广考索
之助而序之如此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a 页 WYG0372-0002a.png
乾隆己巳冬十一月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3a 页 WYG0372-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通志         别史类
  提要
    (臣/)等谨案通志二百卷宋郑樵撰樵有尔雅
    注已著录通史之例肇于司马迁故刘知几
    史通述二体则以史记汉书共为一体述六
    家则以史记汉书别为两家以一述一代之
    事一总历代之事也其例综括千古归一家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3b 页 WYG0372-0002d.png
    言非学问足以该通文章足以镕铸则难以
    成书梁武帝作通史六百二十卷不久即已
    散佚故后有作者率莫敢措意于斯樵负其
    淹博乃网罗旧籍参以新意撰为是编凡帝
    纪十八卷皇后列傅二卷年谱四卷略五十
    一卷列傅一百二十五卷其纪傅删录诸史
    稍有移掇大抵因仍旧目为例不纯其年谱
    仿史记诸表之例惟间以大封拜大政事错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4a 页 WYG0372-0003a.png
    书其中或繁或漏亦复多岐均非其注意所
    在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菁华惟在二十略
    而已一曰氏族二曰六书三曰七音四曰天
    文五曰地理六曰都邑七曰礼八曰谥九曰
    器服十曰乐十一曰职官十二曰选誉十三曰
    刑法十四曰食货十五曰艺文十六曰校雠
    十七曰图谱十八曰金石十九曰灾祥二十
    曰草木昆虫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4b 页 WYG0372-0003b.png
    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案史通书志篇曰可
    以为志者其道有三一曰都邑志二曰氏族
    志三曰方物志樵增氏族都邑草木昆虫三
    略盖窃据是文至于六书七音乃小学之支
    流非史家之本义矜奇炫博泛滥及之此于
    例为无所取矣馀十五略虽皆旧史所有然
    谥与器服乃礼之子目校雠图谱金石乃艺
    文之子目析为别类不亦冗且碎乎且氏族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5a 页 WYG0372-0003c.png
    略多挂漏六书略多穿凿天文略祗载丹元
    子步天歌地理略则全抄杜佑通典州郡总
    序一篇前虽先列水道数行仅杂取汉书地
    理志及水经注数十则即禹贡山川亦未能
    一一详载谥略则别立数门而沈约扈琛诸
    家之谥法悉删不录即唐会要所载杲字诸
    谥亦并漏之器服略器则所载尊彝爵觯之
    制制既不详又与金石略复出服则全钞杜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5b 页 WYG0372-0003d.png
    佑通典之嘉礼其礼乐职官食货选举刑法
    六略亦但删录通典无所辨证至职官略中
    以通典注所引之典故悉改为按语大书更
    为草率矣艺文略则分门太繁又韩愈论语
    解论语类前后两出张弧素履子儒家道家
    两出刘安淮南子道家杂家两出荆浩笔法
    记乃论画之语而列于法书类吴兴人物志
    河西人物志乃傅记之流而列于名家类段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6a 页 WYG0372-0004a.png
    成式之玉格乃酉阳杂俎之一篇而列于宝
    器类尤为荒谬金石略则钟鼎碑碣核以博
    古考古二图集古金石二录脱略至十之七
    八灾祥略则悉抄诸史五行志草木昆虫略
    则并诗经尔雅之注疏亦未能详核盖宋人
    以义理相高于考證之学罕能留意樵恃其
    该洽睥睨一世谅无人起而难之故高视阔
    步不复详检遂不能一 一精密致后人多所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6b 页 WYG0372-0004b.png
    讥弹也特其采摭既已浩博议论亦多警辟
    虽纯驳互见而瑕不掩瑜究非游谈无根者
    可及至今资为考镜与杜佑马端临书并称
    三通亦有以焉乾隆四十六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7a 页 WYG0372-00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总序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
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自
书契以来立言者虽多惟仲尼以天纵之圣故总诗书
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贯二帝三王而
通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7b 页 WYG0372-0004d.png
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没百家诸子兴焉各效论
语以空言著书(论语门徒/集仲尼语)至于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迨
汉建元元封之后司马氏父子出焉司马氏世司典籍
工于制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会诗书左传国语世本
战国策楚汉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
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
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
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故谓周公五百岁而有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8a 页 WYG0372-0005a.png
孔子孔子五百岁而在斯乎是其所以自待者已不浅
然大著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
恨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
之史籍而跼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
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言左氏楚人也
所见多矣而其书尽楚人之辞公羊齐人也所闻多矣
而其书皆齐人之语今迁书全用旧文閒以俚语良由
采摭未备笔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堕先人之言乃述故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8b 页 WYG0372-0005b.png
事整齐其传非所谓作也刘知几亦讥其多聚旧记时
插杂言所可为迁恨者雅不足也大抵开基之人不免
草创全属继志之士为之弥缝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
春秋其实一也乘梼杌无善后之人故其书不行春秋
得仲尼挽之于前左氏推之于后故其书与日月并传
不然则一卷事目安能行于世自春秋之后惟史记擅
制作之规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氏
之门户自此衰矣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9a 页 WYG0372-0005c.png
剽窃肃宗问以制礼作乐之事固对以在京诸儒必能
知之傥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焉及诸儒各有所陈
固惟窃叔孙通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傥臣邻皆如
此则奏议何取焉肃宗知其浅陋故语窦宪曰公爱班
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固于当时已有定价如
此人材将何著述史记一书功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
冕木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邪上以古今人物彊
立差等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9b 页 WYG0372-0005d.png
项此则无稽之谈也由其断汉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古今成间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
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刘歆复不以
为耻况又有曹大家终篇则固之自为书也几希往往
出固之胸中者古今人表耳他人无此谬也后世众手
修书道傍筑室掠人之文窃钟掩耳皆固之作俑也固
之事业如此后来史家奔走班固之不暇何能测其浅
深迁之于固如龙之于猪奈何诸史弃迁而用固刘知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0a 页 WYG0372-0006a.png
几之徒尊班而抑马且善学司马迁者莫如班彪彪续
迁书自孝武至于后汉欲令后人之续已如已之续迁
既无衍文又无绝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善乎其继志
也其书不可得而见所可见者元成二帝赞耳皆于本
纪之外别记所闻可谓深入太史公之阃奥矣凡左氏
之有君子曰者皆经之新意史记之有太史公曰者皆
史之外事不为褒贬也间有及褒贬者褚先生之徒杂
之耳且纪传之中既载善恶足为鉴戒何必于纪传之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0b 页 WYG0372-0006b.png
后更加褒贬此乃诸生决科之文安可施于著述殆非
迁彪之意况谓为赞岂有贬辞后之史家或谓之论或
谓之序或谓之铨或谓之评皆效班固臣不得不剧论
固也司马谈有其书而司马迁能成其父志班彪有其
业而班固不能读父之书固为彪之子既不能保其身
又不能传其业又不能教其子为人如此安在乎言为
天下法范晔陈寿之徒继踵率皆轻薄无行以速罪辜
安在乎笔削而为信史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1a 页 WYG0372-0006c.png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此言相因也自班
固以断代为史无复相因之义虽有仲尼之圣亦莫知
其损益会通之道自此失矣语其同也则纪而复纪一
帝而有数纪传而复传一人而有数传天文者千古不
易之象而世世作天文志洪范五行者一家之书而世
世序五行传如此之类岂胜繁文语其异也则前王不
列于后王后事不接于前事郡县各为区域而昩迁革
之源礼乐自为更张遂成殊俗之政如此之类岂胜断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1b 页 WYG0372-0006d.png
绠曹魏指吴蜀为寇北朝指东晋为僭南谓北为索虏
北谓南为岛夷齐史称梁军为义军谋人之国可以为
义乎隋书称唐兵为义兵伐人之君可以为义乎房元
龄董史册故房彦谦擅美名虞世南预修书故虞荔虞
寄有嘉传甚者桀犬吠尧吠非其主晋史党晋而不有
魏凡忠于魏者目为叛臣王淩诸葛诞母邱俭之徒抱
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于宋者目为逆党袁
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噫天日在上安可如斯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2a 页 WYG0372-0007a.png
似此之类历世有之伤风败义莫大乎此迁法既失固
弊日深自东都至江左无一人能觉其非惟梁武帝为
此慨然乃命吴均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齐室书未成
而均卒隋杨素又奏令陆从典续史记讫于隋书未成
而免官岂天之靳斯文而不传与抑非其人而不祐之
与自唐之后又莫觉其非凡秉史笔者皆准春秋专事
褒贬夫春秋以约文见义若无传释则善恶难明史册
以详文该事善恶已彰无待美刺读萧曹之行事岂不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2b 页 WYG0372-0007b.png
知其忠良见莽卓之所为岂不知其凶逆夫史者国之
大典也而当职之人不知留意于宪章徒相尚于言语
正犹当家之妇不事饔飧专鼓唇舌纵然得胜岂能肥
家此臣之所深耻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
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不比纪
传纪则以年包事传则以事系人儒学之士皆能为之
惟有志难其次莫如表所以范煜陈寿之徒能为纪传
而不敢作表志志之大原起于尔雅司马迁曰书班固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3a 页 WYG0372-0007c.png
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馀史
并承班固谓之志皆详于浮言略于事实不足以尽尔
雅之义臣今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
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
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
也生民之本在于姓氏帝王之制各有区分男子称氏
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秦并六
国姓氏混而为一自汉至唐历世有其书而皆不能明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3b 页 WYG0372-0007d.png
姓氏原此一家之学倡于左氏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又
以字以谥以官以邑命氏邑亦土也左氏所言惟兹五
者臣今所推有三十二类左氏不得而闻故作氏族略
书契之本见于文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有子母主
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文字之本
出于六书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假借者
文与字也原此一家之学亦倡于左氏然止戈为武不
识谐声反正为乏又昧象形左氏既不别其源后人何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4a 页 WYG0372-0008a.png
能别其流是致小学一家皆成卤莽经旨不明穿凿蜂
起尽由于此臣于是驱天下文字尽归六书军律既明
士乃用命故作六书略天籁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
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皇颉制字深达此机江左四
声反没其旨凡为韵书者皆有经无纬字书眼学韵书
耳学眼学以母为主耳学以子为主母主形子主声二
家俱失所主今欲明七音之本扩六合之情然后能宣
仲尼之教以及人面之俗使裔夷之俘皆知礼义故作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4b 页 WYG0372-0008b.png
七音略天文之家在于图象民事必本于时时序必本
于天为天文志者有义无象莫能知天臣今取隋丹元
子步天歌句中有图言下成象灵台所用可以仰观不
取甘石本经惑人以妖妄速人于罪累故作天文略地
理之家在于封圻而封圻之要在于山川禹贡九州皆
以山川定其经界九州有时而移山川千古不易是故
禹贡之图至今可别班固地理主于郡国无所底止虽
有其书不如无也后之史氏正以方隅郡国并迁方隅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5a 页 WYG0372-0008c.png
颠错皆因司马迁无地理书班固为之创始致此一家
俱成谬举臣今准禹贡之书而理川源本开元十道图
以续今古故作地理略都邑之本金汤之业史氏不书
黄图难考臣上稽三皇五帝之形势远探四夷八蛮之
巢穴仍以梁汴者四朝旧都为痛定之戒南阳者疑若
可为中原之新宅故作都邑略谥法一家国之大典史
氏无其书奉常失其旨周人以讳事神谥法之所由起
也古之帝王存亡皆用名自尧舜禹汤至于桀纣皆名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5b 页 WYG0372-0008d.png
也周公制礼不忍名其先君武王受命之后乃追谥太
王王季文王此谥法所由立也本无其书后世伪作周
公谥法欲以生前之善恶为死后之劝惩且周公之意
既不忍称其名岂忍称其恶如是则春秋为尊者讳为
亲者讳不可行乎周公矣此不道之言也幽厉桓灵之
字本无凶义谥法欲名其恶则引辞以迁就其意何为
皇颉制字使字与义合而周公作法使字与义离臣今
所纂并以一字见义削去引辞而除其曲说故作谥略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6a 页 WYG0372-0009a.png
祭器者古人饮食之器也今之祭器出于礼图徒务说
义不思适用形制既乖岂便歆享夫祭器尚象者古之
道也器之大者莫如罍故取诸云山其次莫如尊故取
诸牛象其次莫如彝故取诸鸡凤最小者莫如爵故取
诸雀其制皆象其形凿项及背以出内酒惟刘杳能知
此义故引鲁郡地中所得齐子尾送女器有牺尊及齐
景公冢中所得牛尊象尊以为證其义甚明世莫能用
故作器服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风土之音曰风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6b 页 WYG0372-0009b.png
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仲尼编诗为正乐也以
风雅颂之歌为燕享祭祀之乐工歌鹿鸣之三笙吹南
陔之三歌间鱼丽之三笙间崇邱之三此大合乐之道
也古者丝竹有谱无辞所以六笙但存其名序诗之人
不知此理谓之有其义而亡其辞良由汉立齐鲁韩毛
四家博士各以义言诗遂使声歌之道日微至后汉之
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
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室鹿鸣一篇又无传自鹿鸣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7a 页 WYG0372-0009c.png
不传后世不复闻诗然诗者人心之乐也不以世之兴
衰而存亡继风雅之作者乐府也史家不明仲尼之意
弃乐府不收乃取工伎之作以为志臣旧作系声乐府
以集汉魏之辞正为此也今取篇目以为次曰乐府正
声者所以明风雅曰祀享正声者所以明颂又以琴操
明丝竹以遗声准逸诗语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此仲尼所以正舞也韶即文舞武即武
舞古乐甚希而文武二舞犹传于后世良由有节而无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7b 页 WYG0372-0009d.png
辞不为义说家所惑故得全仲尼之意五声八音十二
律者乐之制也故作乐略学术之苟且由源流之不分
书籍之散亡由编次之无纪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
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
得总言易类乎诗虽一书而有十二种学有诂训学有
传学有注学有图学有谱学有名物学安得总言诗类
乎道家则有道书有道经有科仪有符箓有吐纳内丹
有炉火外丹凡二十五种皆道家而浑为一家可乎医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8a 页 WYG0372-0010a.png
方则有脉经有灸经有本草有方书有炮炙有病源有
妇人有小儿凡二十六种皆医家而浑为一家可乎故
作艺文略册府之藏不患无书校雠之司未闻其法欲
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
通故作校雠略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图谱之学由
此而兴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出
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
右书不可偏废刘氏作七略收书不收图班固即其书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8b 页 WYG0372-0010b.png
为艺文志自此以还图谱日亡书籍日冗所以困后学
而隳良材者皆由于此何哉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
舍易从难成功者少臣乃立为二记一曰记有记今之
所有者不可不聚二曰记无记今之所无者不可不求
故作图谱略方册者古人之言语款识者古人之面猊
方册所载经数千万传款识所勒犹存其旧盖金石之
功寒暑不变以兹稽古庶不失真今艺文有志而金石
无纪臣于是采三皇五帝之泉币三王之鼎彝秦人石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9a 页 WYG0372-0010c.png
鼓汉魏丰碑上自苍颉石室之文下逮唐人之书各列
其人而名其地故作金石略洪范五行传者巫瞽之学
也历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间灾祥万种
人间祸福冥不可知若之何一虫之妖一物之戾皆绳
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晋厉公一视之远周单公一言之
徐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晋申生一衣之偏郑子臧一
冠之异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董仲舒以阴阳之学倡
为此说本于春秋牵合附会历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19b 页 WYG0372-0010d.png
首以受笼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灾祥略语
言之理易推名物之状难识农圃之人识田野之物而
不达诗书之旨儒生达诗书之旨而不识田野之物五
方之名本殊万物之形不一必广览动植洞见幽潜通
鸟兽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然后参之载籍明其品汇
故作昆虫草木略凡十五略出臣胸臆不涉汉唐诸儒
议论礼略所以叙五礼职官略所以秩百官选举略言
抡材之方刑法略言用刑之术食货略言财货之源流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0a 页 WYG0372-0011a.png
凡兹五略虽本前人之典亦非诸史之文也古者记事
之史谓之志书大传曰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
而不志责之丞是以宋郑之史皆谓之志太史公更志
为记今谓之志本其旧也桓君山曰太史公三代世表
旁行邪上并效周谱古者纪年别系之书谓之谱太史
公改而为表今复表为谱率从旧也然西周经幽王之
乱纪载无传故春秋编年以东周为始自皇甫谧为帝
王世纪及年历上极三皇谯周陶弘景之徒皆有其书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0b 页 WYG0372-0011b.png
学者疑之而以太史公编年为正故其年始于共和然
共和之名已不可据况其年乎仲尼著书断自唐虞而
纪年始于鲁隐以西周之年无所考也今之所谱自春
秋之前称世谓之世谱春秋之后称年谓之年谱太史
公纪年以六甲后之纪年者以六十甲或不用六十甲
而用岁阳岁阴之名今之所谱即太史公法既简且明
循环无滞礼言临文不讳谓私讳不可施之于公也若
庙讳则无所不避自汉至唐史官皆避讳惟新唐书无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1a 页 WYG0372-0011c.png
所避臣今所修准旧史例间有不得而避者如谥法之
类改易本字则其义不行故亦准唐旧(汉景帝名启改/启为开安帝名)
(庆改庆为贺唐太祖名虎改虎为武高祖名渊改渊为/水若章怀太子注后汉书则濯龙渊不得而讳杜佑作)
(通典则虎贲/不得而讳)夫学术超诣本乎心识如人入海一入一
深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纪传者
编年纪事之实迹自有成规不为智而增不为愚而减
故于纪传即其旧文从而损益若纪有制诏之辞传有
书疏之章入之正书则据实事寘之别录则见类例唐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1b 页 WYG0372-0011d.png
书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微臣所不敢议故纪传讫
隋若礼乐政刑务存因革故引而至唐云呜呼酒醴之
末自然浇漓学术之末自然浅近九流设教至末皆弊
然他教之弊微有典刑惟儒家一家去本太远此理何
由班固有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
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枝叶繁滋
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然
也且百年之间其患至此千载之后弊将若何况禄利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2a 页 WYG0372-0012a.png
之路必由科目科目之设必由乎文辞三百篇之诗尽
在声歌自置诗博士以来学者不闻一篇之诗六十四
卦之易该于象数自置易博士以来学者不见一卦之
易皇颉制字尽由六书汉立小学凡文字之家不明一
字之宗伶伦制律尽本七音江左置声韵凡音律之家
不达一音之旨经既苟且史又荒唐如此流离何时返
本道之污隆存乎时时之通塞存乎数儒学之弊至此
而极寒极则暑至否极则泰来此自然之道也臣蒲柳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2b 页 WYG0372-0012b.png
之质无复馀龄葵藿之心惟期盛世谨序
 
 
 
 
 
 
 通志总序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3a 页 WYG0372-0012c.png
  奉
旨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
   监理
  和  硕  和  亲  王(臣/)弘 昼
 武英殿总裁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臣/)德 龄
  大  理  寺  少  卿(臣/)王会汾
  国  子  监  祭  酒(臣/)陆宗楷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3b 页 WYG0372-0012d.png
   提调
  翰  林  院  编  修(臣/)林蒲封
  原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今加七品衔(臣/)陈 浩
   校对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程景伊
  翰  林  院  侍  讲(臣/)罗源汉
  翰  林  院  编  修(臣/)王 检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杨述曾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4a 页 WYG0372-0013a.png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清时
  翰  林  院  编  修(臣/)郑虎文
  翰  林  院  编  修(臣/)史贻谟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友棠
  翰  林  院  检  讨(臣/)张 馨
  掌 贵 州 道 监 察 御 史(臣/)储麟趾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刘星炜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陈 淦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4b 页 WYG0372-0013b.png
   校录
  贡            生(臣/)潘 煇
  贡            生(臣/)谢 霖
  贡            生(臣/)刘 岱
  贡            生(臣/)李 泓
  贡            生(臣/)卢殿人
  贡            生(臣/)申居郧
  贡            生(臣/)杨志梁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5a 页 WYG0372-0013c.png
  贡            生(臣/)王 埰
  贡            生(臣/)李蕴芳
  贡            生(臣/)路 谈
  贡            生(臣/)郑思绂
 武英殿监造
  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兼佐领加六级纪录十六次(臣/)永 保
  内务府钱粮衙门员外郎兼佐领加一级纪录八次(臣/)永 忠
  内 务 府 广 储 司 员 外 郎(臣/)永 泰
通志 御制重刻通志序 第 25b 页 WYG0372-0013d.png
  内务府广储司司库加一级纪录五次(臣/)三 格
  监  造  加   一  级(臣/)李 保
  监  造  加   二  级(臣/)姚文彬
  库            掌(臣/)虎什泰
  库            掌(臣/)高永仁
  库            掌(臣/)吉兰泰
  库            掌(臣/)保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