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WYG0407-03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贞观政要序
夫三代以上君明臣良天下雍熙世登上理自东迁以
降风俗日薄天下无复熙皞之美虽有质美之主望治
甚切而所以屈已从谏力行善政者终不能有以震古
而铄今及唐贞观太宗以英武之资能用贤良之士时
若房元龄杜如晦魏徵王圭诸人布列左右相得益彰
盖自三代以下能用贤纳谏而治天下者未有如此之
卷首 第 1b 页 WYG0407-0337b.png
盛焉史臣吴兢纂辑其书名之曰贞观政要后之求治
者或列之屏风或取以进讲元至顺间戈直又刋其书
以行于世余尝读其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
观之治盛矣然其所以致治则又在于用此数贤而数
贤之中又推魏徵裨益为多然魏徵不能自必信用于
太宗以见其功业则又知太宗所以独信魏徵言听计
从而见效若彼者固人君所当服膺书绅而勿失也书
中分目目中有条条之末引先儒之言而论断之其有
卷首 第 2a 页 WYG0407-0338a.png
望于后王也深矣人君当上法尧舜远接汤武固不当
以三代以下自画然观尔曰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
仁义薄法术太宗之虚已受言诸臣之论思启沃亦庶
几乎都俞吁咈之风矣
  (乐善右谨依定本恭录/ 堂全集)
卷首 第 3a 页 WYG0407-0338c.png
御制读贞观政要
薰风何习习朱明届长候北匆高卧起洛诵勤时懋贞
观政要编览罢再三复文皇治世功在汉文景右斗米
值三钱太仓粟腐臭关东暨岭南开门夜无寇论古缅
遐思治功非倖觏文贞立朝端弥缝而匡救九重亦虚
已勤政夜继昼励精图至治俗用臻富厚二十馀年间
中外称明后徵没明鉴昏志满渐差谬东征无成功幸
能自引咎复碑念前规厚赐抚其后犹不负初心终身
卷首 第 3b 页 WYG0407-0338d.png
无罅漏信顺立丕基尚贤天所祐先哲留嘉谟后人当
勉就
  (乐善右谨依定本恭录/ 堂全集)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
从谏端知胜转圜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字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丙辰
君子慎言行其发乃枢机出身发乎迩千里应在兹所
卷首 第 4a 页 WYG0407-0339a.png
以古圣王左右史有司匪惟记善恶亦以谨起居(叶/)
遥三代下不乏为君师汉文唐太宗高山予仰跂(叶/)
帝质无忝唐皇文有馀(叶/)至今政要书炳然法则垂求
贤与纳谏简编多令仪独于观史事不能我无疑文皇
信英辟易理岂不知九皋鹤闻野荣辱应不迟讵藉金
匮藏却观知所为遂良执简记傅信恒于斯秘之不与
观固也非达宜礼云记动言非礼戒宴私不观史何据
或者其未思善哉刘洎言人君日月齐设遂良不记天
卷首 第 4b 页 WYG0407-0339b.png
下皆记之复如封宇文至唐皆进规使其记隋事笔应
多诡辞岂能掩炀恶炀恶谁直书(叶/)
乾隆乙丑仲夏
  (御制右二首谨依/ 诗初集恭录)
御制题金版贞观政要
好名曾昔议文皇三代下名好亦臧言不以人废如是
书原同帝范之蘉吴兢采辑质文备梁肃锓行劝戒详
几度披芸钦古鉴宁徒玩纸墨精良
卷首 第 5a 页 WYG0407-0339c.png
  (御制右一首谨依/ 诗二集恭录)
御制题贞观政要魏徵王圭请送葬二王事
上表明陈送寝园岂非不忘旧君恩旧君若问辰嬴事
死后将何对九原(徵圭平日皆自命敢言者也虽太宗/欲立杨氏为后徵进言乃止然此事)
(岂待立后始为失德哉既为太宗之累亦无以对海陵/则上表欲送息隐海陵之葬不过为名之举耳故诗以)
(刺/之)
  (御制右一首谨依/ 诗三集恭录)
卷首 第 6a 页 WYG0407-03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五
 贞观政要       杂史类
  提要
    (臣/)等谨按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兢汴州
    浚仪人以魏元忠荐直史馆累官太子左庶
    子贬荆州司马历洪舒二州刺史入为恒王
    傅天宝初年八十卒事迹具唐书本传宋中
    兴书目称兢于太宗实录外采其与群臣问
卷首 第 6b 页 WYG0407-0340b.png
    答之语作为此书用备观戒总四十篇新唐
    书著录十卷均与今本合考旧唐书曹确传
    载确奏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
    其文与此书择官篇第一条相同而唐志所
    录别无贞观故事岂即此书之别名欤其书
    在当时尝经表进而不著年月惟兢自序所
    称侍中安阳公者乃源乾曜中书令河东公
    者乃张嘉贞考元宗本纪乾曜为侍中嘉贞
卷首 第 7a 页 WYG0407-0340c.png
    为中书令皆在开元八年则兢成此书又在
    八年以后矣书中所记太宗事迹以唐书通
    鉴参考亦颇见牴牾如新旧唐书载太宗作
    威凤赋赐长孙无忌而此作赐房元龄通鉴
    载张蕴古以救李好德被诛而此谓其与囚
    戏博漏泄帝旨事状回异又通鉴载皇甫德
    参上书赐绢二十四匹拜监察御史而此但
    作赐帛二十段又通鉴载宗室诸王降封由
卷首 第 7b 页 WYG0407-0340d.png
    封德彝之奏贞观初放宫人由李百药之奏
    而此则谓出于太宗独断俱小有异同史称
    兢叙事简核号良史而晚节稍疏牾此书盖
    出其耄年之笔故不能尽免渗漏然太宗为
    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𡠾行胪具是编
    洵足以资法鉴前代经筵进讲每多及之故
    中兴书目称历代宝传至今无阙伏读
  皇上御制乐善堂集开卷首篇即邀
卷首 第 8a 页 WYG0407-0341a.png
  褒咏千年旧籍荣荷表章则是书之有裨治道亦
    概可见矣书中之注为元至顺四年临川戈
    直所作又采唐柳芳晋刘煦宋宋祁孙甫欧
    阳脩曾巩司马光孙洙范祖禹马存朱黼张
    九成胡寅吕祖谦唐仲友叶适林之奇真德
    秀陈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吕氏通鉴精义二
    十二家之说附之名曰集论吴澄郭思贞皆
    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门人也乾隆四十
卷首 第 8b 页 WYG0407-0341b.png
    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钖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卷首 第 9a 页 WYG0407-0341c.png
明宪宗贞观政要序
朕惟三代而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尤莫若
贞观之盛诚以太宗克已励精图治于其上而群臣如
魏徵辈感其知遇之隆相与献可替否以辅治于下君
明臣良其独盛也宜矣厥后史臣吴兢采其故实编类
为十卷名曰贞观政要有元儒士临川戈直复加考订
注释附载诸儒论说以畅其义而当时大儒吴澄又为
之题辞以为世不可无其信然也朕万几之暇锐情经
卷首 第 9b 页 WYG0407-0341d.png
史偶及是编喜其君有任贤纳谏之美臣有辅君进谏
之忠其论治乱兴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为鉴戒朕
甚嘉尚焉顾传刻岁久字多讹谬因命儒臣重订正之
刻梓以永其传于戏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
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
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朕将远师往圣允
迪大猷以宏至治固不专于是编然而嘉尚之者以其
可为行远登高之助也序于篇端读者鉴焉成化元年
卷首 第 10a 页 WYG0407-0342a.png
八月初一日
卷首 第 11a 页 WYG0407-0342c.png
夏有天下四百五十馀年商有天下六百三十馀年周
有天下八百六十馀年三代以后享国之久唯汉与唐
唐之可称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创业守成之
事纳谏求治励精不倦其效至于米㪷三钱外户不闭
故贞观之盛有非开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为
唐三宗之冠史臣吴兢类辑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
忠贤之诤议萃成十卷曰贞观政要事覈辞质读者易
晓唐之子孙奉为祖训圣世亦重其书澄备位经筵时
卷首 第 11b 页 WYG0407-0342d.png
尝以是进讲焉夫过唐者汉孝文之恭俭爱民可镜也
超汉者夏大禹之好善言恶旨酒可规也继夏者商成
汤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可师法也周监二代郁郁乎
文文武之德旦奭之猷具载二南二雅周颂之诗召诰
立政无逸之书义理昭融教戒深切率而由之其不上
跻泰和景运之隆乎然譬之行远必自迩譬之登高必
自卑则贞观政要之书何可无也庶士戈直考订音释
附以诸儒论说又足开广将来进讲此书者之视听其
卷首 第 12a 页 WYG0407-0343a.png
所裨益岂少哉前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
史吴澄题辞
卷首 第 13a 页 WYG0407-0343c.png
二帝三王之治后世莫能及者顺人之道尽乎仁义也
唐太宗以英武之资克敌如拉朽所向无前天下甫定
魏郑公力排封德彝之缪以仁义进虽太宗未能允迪
其实有愧于修齐然四年之间内安外服贞观之治亦
仁义之明效欤史臣吴兢类为政要凡命令政教敷奏
复逆询谋之同謇谔之异所以植国体而裕民生者赫
赫若前日事江右戈直集前贤之论以释之翰林草庐
吴公叙其首以属于余值拜奎章召命道广陵谋于宪
卷首 第 13b 页 WYG0407-0343d.png
使日新程公将有以广其传也程公慨然即以学廪之
羡锓诸梓呜呼仁义之心亘古今而无间因其所已然
勉其所未至以进辅于圣朝则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
而推之耳观是编者尚勖之哉至顺四年岁在癸酉正
月辛卯前中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奎章
阁大学士郭思贞书
卷首 第 14a 页 WYG0407-0344a.png
贞观政要者唐太宗文皇帝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而
史臣吴兢编类之书也自唐世子孙既已书之屏帷铭
之几案祖述而宪章之矣至于后世之君亦莫不列之
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效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
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
盖两汉之时世已远贞观之去今犹近迁固之文高古
尔雅而所纪之事略吴氏之文质朴该赡而所纪之事
详是则太宗之事章章较著于天下后世者岂非此书
卷首 第 14b 页 WYG0407-0344b.png
之力哉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
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
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
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
不交有所益乎惜乎是书传写谬误窃尝会萃众本参
互考订而其义之难明音之难通字为之释句为之述
章之不当分者合之不当合者分之自唐以来诸儒之
论莫不采而辑之间亦断以已意附于其后然后此书
卷首 第 15a 页 WYG0407-0344c.png
之旨颇为明白虽于先儒穷理之学不敢妄议然于国
家致治之方未必无小补云后学临川戈直谨书
卷首 第 16a 页 WYG0407-0345a.png
贞观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
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
之不张每克已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
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世立教之美典
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备
加甄录体制大略咸发成规于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
撮其指要举其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纪备
卷首 第 16b 页 WYG0407-0345b.png
矣军国之政存焉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贞观
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
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而已哉其篇目次第列之于左唐卫尉少卿兼修国史
修文馆学士吴兢撰
  (按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唐长安中二人者当道荐兢)
  (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神龙中为右补阙累/迁卫尉少卿兼修文馆学士复修史于是采摭太)
  (宗朝政事之要随事载录以备劝戒合四十篇上/之名曰贞观政要开元中为太子左庶子又尝私)
卷首 第 17a 页 WYG0407-0345c.png
  (撰唐书唐春秋兢居官多忠谏叙事简核有古良/史之风尝撰则天实录直笔无讳当世谓今董狐)
  (云/)
卷首 第 18a 页 WYG0407-03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五
 贞观政要目录     杂史类
  卷一
   论君道第一
   论政体第二
  卷二
   论任贤第三
   论求谏第四
卷首 第 18b 页 WYG0407-0346b.png
   论纳諌第五
  卷三
   论君臣鉴戒第六
   论择官第七
   论封建第八  卷四
   论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论尊敬师傅第十
卷首 第 19a 页 WYG0407-0346c.png
   论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论规諌太子第十二
  卷五
   论仁义第十三
   论忠义第十四
   论孝友第十五
   论公平第十六   论诚信第十七
卷首 第 19b 页 WYG0407-0346d.png
  卷六
   论俭约第十八
   论谦让第十九
   论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论悔过第二十四
卷首 第 20a 页 WYG0407-0347a.png
   论奢纵第二十五   论贪鄙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论文史第二十八
   论礼乐第二十九
  卷八
   论务农第三十
卷首 第 20b 页 WYG0407-0347b.png
   论刑法第三十一
   论赦令第三十二
   论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卷九
   议征伐第三十五
   议安边第三十六
  卷十
卷首 第 21a 页 WYG0407-0347c.png
   论行幸第三十七
   论畋猎第三十八
   论灾祥第三十九
   论慎终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