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自动笺注)
吳泳
公元1209年
吳泳字叔永潼川人
嘉定二年進士歷官軍器少監,行太府寺丞,行校書郎,升祕書丞權司封郎官,兼樞密院編修官,升著作郎時暫權直舍人院
輪對,言:「願陛下養心,以清明約己,以恭儉進德,以剛毅發強,毋以旨酒善言,毋以嬖御莊士,毋以靡曼之色伐天性
杜漸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然後移所留之聰明經世務,移所舍之精神強國政,移所用心力以恤疲民,移所當省之浮費以犒邊上久戍之士,則不可以消弭災變攘除姦兇殄滅寇賊,雖以是久安長治之策可也。」
他日入對,又言:「誦往哲遺言進謀國之上策,實不過曰『內修政事而已
所謂內修者,非但車馬器械之謂也。
袞職之闕,所當修也;官師之曠,所當修也;出令之所弗清,所當修也;本兵之地弗嚴,所當修也;直言敢諫之未得其職,所當修也;折衝御侮弗堪其任,所當修也。
陛下退修於其上,百官有司交修於其下,朝廷既正,人心既附,然後申警國人精討軍實,合內修外攘一事神州赤縣,皆在吾指顧中矣。」
火災應詔上封曰:「京城之災,京城所見也。
四方有敗,陛下亦得而見之乎?
夫慘莫慘於兵也,而連年不戢則甚於火矣。
酷莫酷於吏也,而頻歲橫征,則猛於火矣。
閩之民困於盜,浙之民困於水,蜀之民困於兵。
橫斂之原既不澄於上,包苴之根又不絕於下。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而內涸之形見矣。」
祕書少監,兼權中書舍人,尋遷起居舍人權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疏言:「世之識治體憂時幾者,以為天運將變矣,世道將降矣,國論將更矣,正人將引去而舊人登用矣。
執持初意封植正論茲非砥柱傾頹時乎
若使通敏慧者專治財賦淑慎曉暢者專御軍旅明清敬謹專典刑獄經術通明使道訓典,文雅麗則使作訓辭秉節堅厲使備風憲奉法循理使居牧守剛直有守不聽引去恬退無競不聽里居功名慷慨不佚之以祠庭,言論闓爽不置之於外服隨才器使,各盡其分,則短長小大安有不適用者哉!
」又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
權刑部尚書兼修玉牒,以寶章閣直學士寧國府提舉太平興國宮,進寶章閣學士,差知溫州
赴官,道間聞溫州饑,至處州,乞蠲租科降救饑者四萬八千有奇,放夏稅一十二萬有奇秋苗二萬八千有奇病者復與之藥。
事聞,賜衣鞍馬
改知泉州,以言罷。
所著有《鶴林集》。
徐範
徐範,字彜父福州候官人
少孤,刻苦授徒養母
與兄同舉於鄉,入太學未嘗疾言遽色先人
丞相趙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楊簡論救之,俱被斥逐
同舍生叩閽上書,書已具,有閩士亦署名,忽夜傳韓侂胄置言重辟,閩士怖,請削名,範之友亦勸止之。
慨然曰:「業已書名矣,尚何變?
書奏侂胄大怒,謂其扇搖國是,各送五百里編管
範謫臨海,與兄歸同往,禁錮十餘年。
公元1208年
嘉定元年進士第
清江縣,辟江淮制置司準備差遣
邊事紛糾營砦子弟募隸軍籍未及涅,洶洶相驚。
一夕秉燭招刺千餘人踴躍爭奮
主管戶部架閣,改太學錄,遷國子監主簿
入對,言:「時平不急之務無用之官,猶當痛加裁節,矧多事之秋,所貴全萬民之命,紓一時之急,獨奈何坐視無救而以虛文自蔽哉!
願懲既往之失,廢無用之文,一意養民,以培國本。」
丐外添差通判澤州
湖湘大旱振救多所裨益
知邵武軍,尋召赴行在,言:「功利不若道德刑罰不若恩厚,雜伯不若異端不若儒術諛佞不若直諫便嬖不若正人奢侈不若詩書盤遊不若節儉玩好不若宵衣旰食窮黷不若偃兵息民
是非兩立明白易見。
幾微之際,大體所關。
積習不移治道舛矣。
」遷國子監丞,徙太常丞權都官郎官,改祕書丞著作郎起居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
朝奉大夫致仕
卒,贈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
李韶
公元1211年
李韶字元善,彌遜之曾孫也。
文饒,為台州司理參軍,每謂人曰:「吾司臬陰德,後有興者。
五歲,能賦梅花
嘉定四年與其兄寧同舉進士
調南雄州教授
校文廣州,時有當國親故私報所業卻之。
調慶元
丞相史彌遠薦士充學職,不與
袁燮求學射圃益其居,亦不與以此更敬
公元1231年
廉勤薦,遷主管三省架閣文字,遷太學正,改太學博士
上封事諫濟王竑獄,且以書曉彌遠,言甚懇到
又救太學生寗式,迕學官
丐外添差通判泉州
郡守遊九功清嚴獨異
改知道州
葺周惇頤故居,錄其子孫學宮,且周其家。
紹定四年行都災,韶應詔言事
提舉福建市舶
星變,又應詔言事
入為國子監丞,改知泉州市舶
公元1234年
端平元年,召。
明年,轉太府寺丞,遷都官郎官,遷尚左郎官
未幾,拜右正言
奏乞以國事邊防二事專委丞相鄭清之喬行簡任責
論汰兵、節財及襄、蜀邊防
又論史嵩之、王遂和戰異議,迄無成功,請出遂於要藩,易嵩之邊面,使各盡其才。
史宅之將守袁州率同一再劾之。
不報
乞解言職,拜殿中侍御史,辭,不允
奏曰:「頃同臣居言職四人,未逾月徐清叟去,未三月杜範吳昌裔免,獨臣尚就列
清叟昨言『三漸』,臣繼其說,李宗勉又繼之,陛下不加怒,而清叟竟去,猶曰清叟倡之也。
今臣與昌裔言,未嘗相表裏二臣出臺,臣獨留,豈臣言不加切於二臣邪?
抑先去二臣以警臣,使知擇而後言邪?
清叟所言『三漸』,臣猶以為未甚切。
國柄陵夷之漸,士氣有委靡之漸,主勢有孤立之漸,宗社阽危之漸,上下偷安,以人言為諱,此意不改,其禍豈直三漸而已。」
魏了翁罷督予祠,訟曰:「了翁刻志問學,幾四十年,忠言讜論,載在國史去就出處具有本末
端平收召論事益切。
去年督府之遣,體統不一識者逆知無功
了翁迫於君命黽勉驅馳未有大闕襄州變出肘腋未可以為了翁罪。
樞庭之召,未幾改鎮,改鎮未久,有旨予祠。
不知國家四十年來收拾人才燁然有稱如了翁者幾人?
願亟召還,處以臺輔
」又劾奏陳洵益刑餘腐夫粗通文墨掃除賤隸竊弄威權,乞予洵益外祠
女冠吳知古在宮掖招權納賄,宜出之禁庭
帝怒,還笏殿陛乞歸
會祀明堂雷電,免二相權工部侍郎正言,遷起居舍人
復疏洵益、知古,不報
新命不許
應詔上封事,幾數千言
帝諭左右曰:「李韶真有愛朕憂國之心。
」凡三辭不獲,以生死祈哀乞去。
蹙額曰:「曲為朕留。
」退,復累疏乞補外,以集英殿修撰漳州號稱廉平
朝廷分遣部使者諸路稱提官楮,極言其敝。
公元1238年
嘉熙二年,召。
明年上疏乞寢召命云:
端平以來天下之患,莫大於敵兵歲至,和不可,戰不能楮券日輕民生流離物價踴貴,遂至事無可為。
臣竊論以為必自上始九重菲衣惡食臥薪嘗膽,使上下改慮易聽,然後可圖。
二患益深,雖欲效忠,他莫有以為說。
此其不敢進者一。
史宅之,故相子,予郡,外議皆謂扳援之徒將自是復用,故嘗論列至再。
聖斷赫然用舍由己,人才一變矣。
環視前日在廷之臣,流落擯棄,臣雖欲貪進,未知所以處其身。
此其不敢進者二。
始臣為郎,蜀受兵方亟,廟堂已遣小使至,特起嵩之於家,而言者攻擊不已
臣妄論以為講和固非策,而首兵豈能無罪
故居言路,首乞出高論者付以兵事,使稍知敵情嘗試其說於閫外
不知事推移,遂竟罷廢,而款敵無功者,白麻揚廷矣。
或者議臣前日有所附會
此臣重不敢進者三。
又臣昨彈內侍女冠不行,退惟聖主高明,必不容干政
未幾首相去位,臣亦出臺傳聞其人謂臣受廟堂風旨,故決意丐外
今臣言迄不行,茍貪君命,竊恐或者譏臣向何所聞而去,今何所見而來
此臣重不敢進者四。
公元1240年
四年,詔趣赴闕,辭,遷戶部侍郎,再辭,不許
五年,改禮部侍郎,辭,詔不允,令所在州軍護遣至闕。
嵩之遣人謂詔曰:「毋言濟邸、宮媼、國本
」韶不答。
上疏曰:臣生長淳熙初,猶及見度江盛時民生富樂吏治修舉
事變少異,政歸私門紹定之末,元氣索矣。
端平更化陛下初意豈不甚美。
國事日壞,其人或罷或死,莫有為陛下任其責者。
考論至是,天下事豈非陛下所當自任而力為乎?
左氏》載史墨言:『魯公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
』蓋言所由來者漸矣。
陛下臨御日久,宜深思熟念威福自己,誰得而盜之哉?
舍此不為悠悠玩愒乃幾於《左氏所謂世從其失者。
」蓋以世卿嵩之也。
疏出,嵩之不悅,曰:「治《春秋》人下語毒。
當是時,杜範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李杜」。
公元1242年
侍講,累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辭,遷吏部侍郎中書舍人三辭不許
淳祐二年,疏言:「道揆之地,愛善類不勝於愛爵祿,畏公議不勝於畏權勢
陛下腹心寄之大臣大臣腹心寄之一二都司,恐不能天下之慮。
故以用人,則能用其所知,豈能其所不知;以之守法,則能守其所不與,必不能守於其所欲與
又及濟王國本、宮媼。
三上乞歸,以寶章閣直學士泉州,辭,乞畀祠,不許
既歸,三辭仍舊提舉鴻慶宮
公元1245年
淳祐五年,韶被召,再辭,詔本州通判勸勉赴闕
禮部侍郎三辭,遷權禮部尚書復三辭,不許
入見,疏曰:「陛下改畀正權並進時望天下孰不延頸以覬大治
竊窺之,恐猶前日也。
君子小人倫類不同
不計近功不急小利然後君子有以自見不惡聞過,不諱盡言然後小人無以自託
不然治亂安危反覆手爾!」
又曰:「陛下所謀者嬪妃近習,所信者貴戚近親
按《政和》:『諸國戚命婦女冠、尼,不因大禮等輒求入內者,許臺諫覺察彈奏
』乞申嚴禁廷之籍,以絕天下之謗。
世臣貴戚牽聯並進,何示人以不廣也。
借曰以才選,他時萬一有非才者援是以求進,將何以抑之耶?」
又曰:「今土地日蹙者未反,人民喪敗者未復,兵財止有此數,旦旦而理之,不過椎剝州縣朘削里閭
就使韓、白復生、孔繼出,能為陛下強兵理財何補治亂安危之數,徒使國家不韙之名。
議論紛然賢者不過茍容而去,不肖者反因是以媒其身,忠言至計不行,淺功末利之是計,此君小人進退機括所係,何不思之甚也!」
又曰:「聞之道路德音每下昆蟲草木咸被潤澤,恩獨不及於一枯胔
威斷出,自公卿大夫莫敢後先,令獨不行一老媼。
小大之臣積勞受爵,皆得以延於世,而國儲君副,社稷所賴以靈長,獨不蚤計豫定
」又疏乞還不許
侍讀三辭不許
又三疏乞歸
游似人望用,然有牽制之者,韶奏云:「人主職論一相而已,非其人不以輕授。
始而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所為,是豈專任成之體哉!
所言之事不必聽,所用之人不必從,疑畏憂沮,而權去之矣。
」擢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不拜,詔不許,又三辭不許
嵩之服除,有鄉用之意,殿中侍御史章琰正言李昂英監察御史黃師雍論列嵩之甚峻,詔落職予祠。
韶同從官抗疏曰:「臣等謹按春秋》桓公五年書:『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春秋之初,無君無親者莫甚於鄭莊
二百四十二年之經,未有云『王伐國』者,而書『王』書『伐』,以見鄭之無王,而天王所當聲罪以致討。
未有諸侯從王以伐者,而書三國從王伐鄭,又見諸侯從王伐罪,而三國之微者獨至不足天王之義,初不聞以其嘗為王卿士而薄其伐。
陛下不能姦臣之罪,其過不專在上,蓋大臣百執事不能天子以討有罪,皆《春秋所不赦。
乞斷以《春秋》之義,亟賜裁處
」詔嵩之勒令致仕
既而嵩之觀文殿大學士,韶上疏爭之甚力。
未幾昂英他有所論列,並罷言職
韶復上疏留之。
公元1247年
七年,韶十上疏丐去,以端明殿學士提舉玉隆宮。
直學士院應㒡中書舍人趙汝騰拜疏留韶內祠,未報。
陛辭,疏甚剴切,其略曰:「彼此相視,莫行其志,而剸裁庶政品量人物相與運於冥冥之中者,不得不有人焉。
中書之手可束,而臺諫之口可鈐,朝廷之事所當力為,不可枚舉,皆莫有任其責者,甚非所以示四方一體統。
」改提舉萬壽觀侍讀,即出國門,力辭,道次三衢,詔趣受命,再辭,仍奉祠玉隆
公元1248年
八年被召,辭,不許
再辭,仍舊奉祠萬壽侍讀,令守臣以禮趣行。
又辭,不許
九年,仍奉祠玉隆
十一年,祠滿再任。
卒,年七十五。
忠厚純實平粹簡淡,不溺於聲色貨利默坐一室門無雜賓云。
王邁
公元1217年
王邁字貫之興化軍仙遊人
嘉定十年進士,為潭州觀察推官
丁內艱,調浙西安撫司幹官
廷試詳定官王元春欲私所親高第顯擿其繆,元春怒,嗾諫官李知孝殿廬語聲高,免官
調南外睦宗院教授
真德秀方守福州竭忠以裨郡政
都堂審察丞相鄭清之曰:「學官掌故不足凂吾貫之。
」俄召試學士院,策以楮幣援據古今考究本末,謂:「國貧楮多,弊始於兵。
乾、淳初行楮幣,止二千萬,時南北方休息也。
開禧兵興,增至一億四千萬矣。
紹定有事山東,增至二億九千萬矣。
議者徒患楮窮,而弗懲兵禍,姑以今之尺籍校之,嘉定增至二十八萬八千有奇
用寡謀之人,試直突之說,能發而不能收,能取而不能守。
今無他策,核軍實,窒邊釁,捄楮幣第一義也。
」又言:「修內司營繕廣,內帑宣索多,厚施緇黃,濫予嬪御若此未嘗裁撙,徒聞有括田榷鹽之議者。
向使二事可行,故相行久矣
更化伊始奈何前日所不行者而行之乎?
」又因楮以及時事,言:「君子之類雖進,而其道未行;小人之迹雖屏,而其心未服。
真德秀病危,聞所對,善之。
帝再相喬行簡,或傳史嵩之復用上封事曰:「天下之相,不與天下共謀之,是必冥冥之中為之地者。
且舊相姦刻薄天下所知復用,則君子空於一網矣。
」又言吳知古、陳洵益撓政。
輪對,言:「君不可欺天,臣不可欺君,厚權臣而薄同氣,為欺天之著。
疏遠見帝,空臆無隱,帝為改容
言者邊事過實魏了翁經筵,為帝言惜其去,通判漳州
禋祀雷雨應詔言:「天與寧考之怒久矣
麴糵致疾,妖冶伐性初秋逾旬,曠不視事道路憂疑,此天與寧考所以怒也。
隱、刺覆絕,攸、熺尊寵,綱淪法斁,上行下效,京卒外兵狂悖叠起,此天與寧考所以怒也。
陛下不是之思,方用漢災異三公故事環顧在廷,莫知所付。
遙相崔與之,臣恐與之不至政柄他有所屬,此世道否泰君子小人進退之機也。
於是臺官李大同交結德秀了翁洪咨夔以收虛譽,削一秩免。
蔣峴疏妄論倫紀,請坐以非所宜言之罪,削二秩
久之,復通判贛州福州建康府信州,皆不行
淳祐改元通判吉州
右正言江萬里袖疏榻前曰:「邁之才可惜,不即召,將有老不及之歎。
」帝以為然。
有尼之者,遂止。
知邵武軍
在郡,詔以亢旱求言驛奏七事,而以徹龍翔宮、立濟王後為先。
鄭清之再相,以左司郎官召,力辭。
以直祕閣提點廣東刑獄,亦辭,侍右郎官諫官焦炳炎論罷。
予祠,卒,贈司農少卿
學問詞章發身,尤練世務
易祓戒潭人曰:「此君不可犯。
」奪勢家冒占田數百畝以還民。
李宗勉嘗論,然近世宰輔,至宗勉,必曰「賢相」。
徐清叟違言應詔,謂清叟有人望可用。
世服其公云。
史彌鞏
公元1193年
史彌鞏字南叔彌遠從弟也。
好學強記
紹熙四年,入太學,升上舍
彌遠柄國寄理不獲試,淹抑十載。
嘉定十年,始登進士第
公元1237年
時李𡌴開鄂閫,知彌鞏持論不阿,辟咨幕府事。
壽昌戍卒失律,欲盡誅其亂者,乃請誅倡者一人軍心感服
改知溧水縣,首嚴庠序之教。
端平初,入監都進奏院
轉對,有君子小人不才之奏,護蜀保江之奏。
嘉熙元年都城火,彌鞏應詔上書,謂修省之未至者有五。
又曰:「天倫之變,世孰無之
陛下友愛之心亦每發見
洪咨夔所以陛下知者,謂霅川之變非濟邸之本心,濟邸之死陛下本心,其言深有以聖心耳。
以先之子陛下之兄,乃使不能安其體魄地下豈不干和氣,召災異乎?
蒙蔽把握,良有以也。」
提點江東刑獄
大旱,饒、信、南康三郡大祲,謂振荒在得人,俾𨤲戶為五,甲乙等第振糶,丙為自給,丁糴而戊濟,全活為口一百一十四萬有奇
徽之休寧淮民三十餘輩,操戈劫人財,逮捕法曹以不傷人論罪
彌鞏曰:「持兵為盜,貸之,是滋盜也。
推情重者僇數人,一道以寧。
饒州兵籍溢數,供億不繼,請汰冗兵
令下,營門大噪
乃呼諸校謂曰:「汰不當,許自陳,敢譁者斬。
」咸叩頭請罪,諸營帖然稟給亦大省。
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嵩入相引嫌丐祠,遂以直華文閣婺州
時年已七十,丐祠提舉崇禧觀。
里居絕口不道時事
卒,年八十。
真德秀嘗曰:「史南叔不登宗袞門者三十年,未仕則為其寄理,已仕則為其排擯皭然不汙有如此。」
公元1265年
五子,長肎之,終刑部郎官,能之、有之、胄之俱進士
之子蒙卿,咸淳元年進士,調江陰軍教授,蚤受業色川陽恪為學淹博著書立言,一以朱熹為法
陳塤
陳塤,字和仲慶元府鄞人
大父平與同郡樓鑰友善,死,哭之。
塤才四歲,出揖如成人
盤中銀杏使屬對,塤應聲曰:「金桃
」問何所據?
對以杜詩鸚鵡金桃」。
竦然曰:「亡友不死矣。
」長受《周官》於劉著頃刻數千百言輒就。
江東轉運司第一,試禮部復為第一
公元1217年
嘉定十年,登進士第
調黃州教授
喪父毀瘠考古禮制時祭儀制祭器行之。
忽歎曰:「俗學不足學。
」乃師事楊簡攻苦食淡晝夜不怠
免喪史彌遠當國,謂之曰:「省元數千人狀元百人,而恩數逾等,盍令省元授堂教授,當自君始。
」塤謝曰:「廟堂之議甚盛,舉自塤始,得無嫌乎
」徑部注處州教授以去士論高之
公元1224年
理宗即位詔求言,塤上封事曰:「上有憂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
上有安泰之心,下有憂危之象,世道所由汙。
故為天下而憂,則樂隨之。
天下為樂,則憂隨之。
天下者,在乎善審憂樂之機而已
今日之敝,莫大人心不合紀綱不振風俗之不淳,國敝人偷而不可救
陛下養之以正,勵之以實,蒞之以明,斷之以武。
」而塤直聲始著於天下
郡守高似孫不合,去,歸奉其母。
召為太學錄逾年始至。
轉對,言:「天道無親民心難保
日月逾邁事會莫留。
始之銳,久則怠。
始之明,久則昏。
垂拱仰成盛心也,不可因以負有為之志。
遵養時晦至德也,不可因以失乘時之機。
上嘉納之。
太學博士,主宗正寺簿
都城火,塤步往玉牒所,盡藏玉牒石室
遷官不受
應詔言應上天非常之怒者,當有非常舉動,歷陳致災之由。
又有吳潛汪泰亨彌遠書,乞正馮榯、王虎不盡救火之罪,及行知臨安府林介兩浙轉運使趙汝憚之罰。
人皆壯之。
太常博士,獨為袁燮議謚,餘皆閣筆,因歎曰:「幽、厲雖百世不改謚有美惡,豈諛墓比哉?
」會朱端常子乞謚,塤曰:「端常臺諫則逐善類為藩牧則務刻剝,宜得惡謚,以戒後來
」乃謚曰「榮愿」。
議出,宰相而下肅然改容
考功郎陳耆覆議,合宦者陳洵益欲改,塤終不答。
李全在楚州異志,塤以書告彌遠:「痛加警悔,以回群心
蚤正典刑,以肅權綱
大明黜陟,以飭政體
」不納。
未幾賈貴妃入內,塤又言:「乞去君側蠱媚,以正主德;從天下之公論,以新庶政
彌遠召塤問之曰:「吾甥殆好名邪?
」塤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
夫求士於三代之上,惟恐好名;求士於三代之下,惟恐不好名耳。
」力丐去,添差通判嘉興府
彌遠卒,召為樞密院編修官
入對首言:「天下安危宰相
南渡以來,屢失機會。
秦檜死,所任不過万俟卨沈該耳。
侂胄死,所任史彌遠耳。
今日所當謹也。
」次言:「內廷嚴宦官之禁,外廷當嚴臺諫之選。
於是洵益陰中之,監察御史王定劾塤,出知常州,改衢州
卜日發漈坑,遵江山縣而東。
塤獲諜者,即遣人牛酒諭之曰:「汝不為良民而為劫盜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業否則無赦
於是自首者日以百數,獻器械重酬之,遂以潰散
提點都大坑冶,徙福建轉運判官
侍御史蔣峴常與論《中庸》,不合,又劾之。
主管崇道觀
逾年,遷浙西提點刑獄
歲旱,盜起,捕斬之,盜懼徙去。
安吉州俞垓丞相李宗勉連姻恃勢黷貨,塤親按臨之。
弓手戴福以獲潘丙功為副尉宗勉倚之為腹心,盜橫貪害,塤至,福聞風而去。
貽書宗勉曰:「塤治福,所以丞相也。
傳間實走丞相賢輔不宜有此。
宗勉答書曰:「福罪惡貫盈,非君不能治。
宗勉不才不敢姦兇
惟君留意
」及獲福豫章,眾皆欲殺之,塤曰:「若是則刑濫矣。
」乃加墨徇於市,囚之圜土
吏部侍郎召,及為國子司業諸生咸相慶,以為得師
未幾,兼玉牒檢討國史編修實錄修撰,乃辭兼史館
歷陳境土之蹙,民生之艱,國計之匱,「既無經圖回之素,惟有感動轉移之策,必有為之本者,本者何?
復此心之妙耳」。
又言:「履泰安逸樂者,有習安致危之理。
艱危兢懼者,有慮危圖安之機。
用舍以振紀綱,躬節儉以汰冗濫,屏姦妄以厲將士,抑貴近以寬糶糴,結鄉社以防竊發,黜增創以培根本。
任用混殽薰蕕同器,遂使賢者與同群。
諫議大夫淵見之,怒。
塤乞補外不許,又辭免和糴轉官賞,亦不許
溫州,未上,以言罷。
公元1137年
家居,時自娛泉石四方學者踵至
輕財急義明白洞達一言之出,終身可復。
臥疾,戒其子抽架上書占之,得《呂祖謙文集》,其《墓志》曰:「祖謙生於丁巳歲,沒於辛丑歲
」塤曰:「異哉!
我生慶元丁巳今歲在辛丑於是一甲矣。
吾死矣夫!」
子蒙,年十八,上書萬言國事
吳子良奇之,妻以女。
太府寺主簿
入對極言賈似道相時國政闕失,文多不錄
淮東總領似道誣以貪汙,貶建昌軍簿,錄其家,惟青氈耳。
德祐初禮部侍郎李玨乞放便,以刑部侍郎召,不赴,卒。
趙與𥲅
公元1220年
趙與𥲅字德淵太祖十世孫。
湖州
嘉定十三年進士
歷官主管官告院,遷將作監主簿,差知嘉興府,遷知大宗正權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尋為都官郎官,加直寶章閣兩浙轉運判官
煥章閣、知慶元府,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拜司農少卿,仍兼知慶元府沿海制置副使
浙西提點刑獄,授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拜司農卿知臨安府主管浙西安撫司公事權刑部侍郎詳定敕令官權兵部侍郎,遷戶部侍郎權戶部尚書時暫吏部尚書,尋為真,兼戶部尚書時暫浙西提舉常平,加端明殿學士提領戶部財用,皆依舊知臨安府
執政恩澤,加資政殿大學士
觀文殿學士紹興府浙東安撫使;知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時暫兼權浙西提點刑獄;授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馬步都總管行宮留守節制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三郡田使時暫兼權揚州兩淮安撫制置使,改兼知揚州,尋兼知鎮江府,兼淮東總領提舉洞霄宮;復為淮、浙發運使,差知平江府特轉兩官致仕
景定元年八月,卒,特贈少師
與𥲅所至急於財利幾於聚斂之臣矣。
李大同
公元1223年
李大同字從仲婺州東陽人
嘉定十六年進士
歷官祕書丞崇政殿說書,拜右正言侍講
疏言:「趙、冀分野,乃有熒惑犯填星之變,則我師之出,豈無當長慮卻顧者。
故臣陛下勿以星文小異而或加忽。
一話一語,一政一事,必求有以格天心而弭災變。
至於進兵攻討,尤切謹重
」遷太常少卿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兼權侍立修注官,遷起居郎,拜殿中侍御史權刑部侍郎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選吏部侍郎,進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學士平江府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致仕不許,後卒於家。
黃㽦
黃㽦字子耕隆興分寧人
嘗從郭雍朱熹學,深期之,而亦以道自任反復論辯,必無所然後止。
太學進士,為瑞昌主簿,監文思院,知盧陽縣五溪獷悍為詩諭之,獠感悅,有公事莫敢違。
通判處州,經、總制有額無錢,俗號殿最綱,十年中成酌取之,閣免逋負錢額鈞等,獨以最聞。
主管官告院大理寺簿軍器監丞歲餘三遷不樂
間行西湖慨然曰:「我昔在南、北山一水一石無不題品,今無復情味,何邪?」
丐外,知台州
謝良佐子孫居台者既播越流落求之民間,收而教之。
勤苦夙夜,先勸後禁,訟牒銷縮,郡稱平治
為濟糶倉,為抵當庫,葬民之棲寄暴露者為棺千五百,置養濟院,又創安濟坊居病囚,皆自有子本錢,使不廢
葉適條目建置憂民如家。
袁州,哭從弟哀甚,得疾卒。
所著有《復齋集》。
楊大異
公元1220年
楊大異字同伯,天平節度使漢公之後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
祥事親孝,親亡哀毀,泣盡繼以血,廬墓終身,有白芝白烏白兔之瑞。
事聞於朝,褒封至孝公賜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異胡宏受《春秋大義
嘉定十三年進士第
衡陽主簿,有惠政
調龍泉,攝邑令
歲饑提刑司遣吏和糴米二萬石於邑米價頓增,民乏食大異即以提刑司所糴者如價發糶,民甚德之。
提刑趙與𥲅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遠
邑有峒寇擾民,官兵致討,積年弗獲,檄大異往治之。
大異一僕告身自隨肩輿入賊峒,傳呼尉至,賊露刃成列以待,徐諭以禍福,皆伏地叩頭,願改過自新
告身為質,偕其渠魁輩出降。
以賞遷吉州戶曹,改廣西經幹,復以弭盜賞,除四川制置司參議官
北兵成都大異制置使丁黼巷戰,兵敗,身被數創死,闔門遇難
詰旦,其部曲竊往瘞之,大異復蘇,負以逃,獲免
朝奉郎,宰石門縣,就除通判溧陽,攝州事,皆有惠政
去官之日,老弱攀號留之,大異易服潛去。
知登聞鼓院,遷大理寺丞平反冤獄者七。
召對極言時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
理宗曰:「是四川死節更生楊大異耶?
論事剴切有用之材也。
何遽出之?
」對曰:「是人長於治民
」命予節兼庾事,進直祕閣提點廣東刑獄兼庾事。
公元1247年
常平司逋負山積械繫追索姦蠹百出
大異與之約,悉縱遣之,負者如期畢輸,吏無所容其姦。
張九齡曲江故宅,建相江書院,以祀九齡
提點廣西刑獄兼漕、庾二司所至姦吏屏息寇盜絕跡
可以為民興利除害者,必奏行之。
復建宣成書院張栻呂祖謙
廣海幅員千里道不拾遺報政為最。
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祕閣修撰太中大夫提舉崇禧觀、醴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
歸里第,與居民無異學者從之,講肄諄諄相與明經旨,條析理學
祠祿二十四年,卒,年八十二。
子霆、霖。
霆在《義傳》。
論曰正論之在天下未嘗亡也。
徐範之於韓侂胄吳泳李韶王邁之於史氏,皆能無回撓正色直言
至於史彌鞏彌遠之弟,陳塤其甥也,不以私親而廢天下公論
孟子所謂寡助之至」者歟?
趙與𥲅揚歷最久,甘為聚斂之臣。
李大同鄉人喬行簡為相,薦起之。
黃㽦出仕,以恤民尊賢為急,可謂知本
大異節義如此,宜其善政著稱於世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