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自动笺注)
李光
公元1106年
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
童稚戲弄
父高稱曰:「吾兒雲間鶴,其興吾門乎!
親喪哀毀成人有致賻者,悉辭之。
及葬,禮皆中節
服除,遊太 學,登崇甯五年進士第
調開化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
朱勔父沖倚勢暴橫械治其家僮
怒,風部使者移 令吳江不為屈。
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劉安世南京以師禮見之。
安世告以所聞于溫公者曰:「學當自無妄中入。
欣然領會
太常博士,遷司封
首論士大夫諛佞成風,至妄引荀卿有聽 從,無諫諍」之說,以杜塞言路;又言怨嗟之氣,結為妖沴
王黼惡之,令部注桂州陽朔縣。
安世論事貶,貽書偉之
李綱亦以論水災去國,居義興,伺水驛自出呼曰:「非越州李司封船乎?
」留數日,定交而別。
司勳員外郎,遷符寶郎
郭藥師叛,徽宗內禪意,因納符,謂知樞密院蔡攸曰:「公家所為,皆咈眾心
今日之事,非皇太子國家俱危。
矍然不敢為異。
欽宗受禪,擢右 司諫
上皇東幸憸人兩宮集議奉迎典禮
又奏:「東南財用,盡于朱勔西北財用,困于李彥天下根本之財,竭于蔡京王黼
名為應奉,實入私室, 公家半歲之儲,百姓旬日之積。
依舊制,三省樞密院通知兵民財計,與戶部一歲出入,以制國用,選吏考核,使利源歸一。」
金人太原援兵無功
言:「三鎮之地,祖宗百戰得之一旦舉以與敵,何以為國
望詔大臣別議攻守之策,仍間道遣使河東、北兩路,盡起強壯策應首尾掩擊
」遷侍御史
時言者猶主王安石之學,詔榜廟堂
又言:「祖宗規摹宏遠安石欲盡廢法度,則謂人主制法而不當制於法;欲盡逐元老,則謂人主化俗不當化於俗。
蔡京兄弟祖述其說,五十年間,毒流四海
今又風示中外鼓惑民聽,豈朝廷之福?」
蔡攸欲以扈衛上皇行宮因緣入都,奏:「若果入,則百必致生變,萬一驚犯屬車之塵,臣坐不預言之罪。
望早黜責
」時已葺擷景園為甯德宮,而太上皇 後乃欲入居禁中
奏:「禁中者,天子之宮。
正使陛下欲便溫凊奉迎入內,亦當躬稟上皇下有討論典禮
」乃下章,使兩宮臣奏知,於是太上皇后甯德 宮。
金人京城士大夫委職而去者五十二人罪同罰異士論紛然請付理寺公行之。
太原圍急,奏:「乞就委折彥質盡起晉、絳、慈、隰、澤、潞、威勝、汾 八州民兵及本路諸縣弓手,俾守令各自部轄
土豪士人願為首領者,假以初官應副器甲協力赴援
女真劫質親王,以三鎮為辭,勢必深入,請大修京城守御 之備,以伐敵人之謀。」
又言:「朱勔應奉脅制州縣田園第宅,富擬王室
乞擇清強置司追攝父子奉承監司、守令,如胡直孺盧宗原陸寘、王促閔、趙霖宋晦等,根勘驅磨,計資沒入,其強奪編戶產業者還之。」
李會李擢復以諫官召。
光奏:「蔡京復用時會迭為台官,禁不發一語金人圍城,與白時中李邦彥專主避敵割地之謀。
時中邦彥坐是落職,而被召用,復預諫諍之列。
乞寢成命
不報
丐外,亦不報
彗出寅、艮間,耿南仲輩皆謂應在外夷,不足憂。
光奏:「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蓋欲使人恐懼修省,未聞以災異之外夷也。
疏奏,監汀州酒稅
公元1127年
高宗即位,擢秘書少監,除知江州未幾,擢侍御史,皆以道梗不赴
建炎三年車駕臨安移蹕建康,除知宣州
範瓊過軍,光先入視事至則開門延 勞,留三日而去,無敢嘩者。
光以宣密邇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
擇其健武者,統以土豪,得保甲萬餘,號「精揀軍」。
又柵 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內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
苗租歲輸邑者,悉命輸郡。
歡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贍軍養民,迄賴以濟。
事聞,授管內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
杜充建康降,金人馬家渡
御營統制王曁燮、王曁素不相能,至是,擁潰兵城外索鬥。
光親至營,諭以先國家私讎之義,皆感悟解去
時奔將、散卒 至者,光悉厚貲給遺。
水軍叛於繁昌,逼宣境,即遣兵援擊,出賊不意,遂宵遁
右文殿修撰
光奏:「金人深入江、浙,然違天地利,臣已移文劉光世大兵赴州,並力攻討
乞速委宣撫使周望,約日水陸並進。」
潰將邵青自真州擁舟數百艘,剽當塗蕪湖兩邑間,光招諭之,遺米二千斛。
青喜,謂使者曰:「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
於是秋毫無犯
他日,舟過繁昌,或紿之曰:「宣境也。
」乃掠北岸而去。
劇盜戚方甯國縣,抵城下分兵四擊
光募勇敢劫之,賊驚擾自相屠蹂。
朝廷統制官師古劉晏兼程來援。
賊急攻朝京門,纜竹木浮梁以濟。
須臾, 軍傅城,列炮具,立石對樓。
光命編竹若簾揭之,炮至即反墜,不能傷。
取桱木為撞竿,倚女牆以御對樓,賊引卻
劉晏赤心直搗其砦,賊陽退追之,伏發 遇害
師古中軍破賊,賊遁去。
初,戚方圍宣,與其並馬巡城指畫攻具
光以書傅矢射其副馬前,言:「戚方窮寇天誅必加,汝為將家子,何至附賊
二人相疑,攻稍緩,始得為備,而援師至矣。
嘗置匕首枕匣中,與家人約曰:「城不可必保,若使取匕首,我必死。
汝輩自殺無落賊手
」除徽猷閣待制、知 臨安府
公元1131年
紹興元年正月,除知洪州固辭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
奏疏極論朋黨之害:「議論之臣,各懷顧避,莫肯持危扶顛為己 任。
駐蹕會稽首尾三載
去秋迄今敵人無復南渡之意,淮甸咫尺了不經營,長江千里不為限制惴惴焉日為乘桴浮海之計。
晉元帝區區草創,猶能立宗 社,修宮闕,保江、浙。
劉琨祖逖逆胡拒戰于並、、司、雍諸州,未嘗陷沒也。
石季龍重兵已至曆陽,命王導都督中外諸軍以御之,未聞專主避狄如 今日也。
陛下駐蹕會稽,江、浙為根本之地,使進足以戰、退足以守者,莫如建康
建康至姑熟一百八十里,其隘可守者有六:曰江寧鎮,曰鹈岡砂夾,曰採石,曰 大信,其上則蕪湖繁昌,皆與淮南對境
其餘皆蘆簖之場,或鹈奇岸水湍悍,難施舟楫
莫若于諸屯兵積粟命將士各管地分調發旁近鄉兵協力守 御。
明詔大臣參酌施行。」
時有詔,金人深入,諸郡守臣相度,或守或避,令得自便
光言:「守臣任人民、社稷之重,固當存亡以之。
若預開遷避之門,是誘之遁也,願追寢前詔
」上 欲移蹕臨安被旨節制臨安府見屯諸軍,兼戶部侍郎、督營繕事。
經營撙節不擾而辦。
蠲減二浙積負九邑科配,以示施德自近之意。
戚方管軍節制,甚 懼,拜庭下。
握手起之,曰:「公昔為盜,某為守,分當相直;今俱為臣子,當共勉忠義,勿以前事為疑。
謝且泣。
侍讀,因奏:「金人內寇百姓失業盜賊本非獲已,尚可誠感
李成北走,群盜離心,儻因斯時顯用一二酋豪,以風厲其黨,必更相效慕以次就降。
」擢吏部尚書
大將韓世清苗傅餘黨,久屯宣城,擅據倉庫調發不行
光請先事除之,乃授光淮西招撫使
假道至郡,世清入謁縛送闕下伏誅
初,光於上前面稟 算,宰相以不預聞,怒之。
未至,道除端明殿學士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壽春滁濠廬和無為宣撫使
太平州卒陸守臣據城叛,光多設方略,盡擒其黨。
秦檜既罷,呂頤浩朱勝非並相,光議論素與不合
言者指光為黨,落職奉祠
尋復寶文閣待制、知湖州,除顯謨閣直學士,移守平江,除禮部尚書
光言: 「自古創業中興,必有所因而起。
漢高關中光武河內駐蹕東南兩浙根本所因之地乎?
冬及雨雪不已百姓失業,乞選台諫察實以聞。
比歲福 建、湖南盜作,範汝為、楊麼相挺而起,朝廷大兵誅討殺戮過當
今諸路旱荒流丐滿路,盜賊出入
選良招懷撫納,責諸路監司貪贓,恤流殍。」
議臣推行四川交子法于江、浙,光言:「有錢交子可行
今已謂樁辦若干錢,行若干交子,此議者欲朝廷陛下,使陛下異時不免百姓也。
若已樁辦見 錢,則目今行錢關子,已是通快何至紛紛
工部鑄到交子務銅印,臣未敢給降。
」除端明殿學士,守台州,俄改溫州
劉光世張俊連以捷聞。
光言:「觀金人佈置,必有主謀。
今已據東南形勢敵人萬里遠來,利於速戰,宜戒諸將持重以老之。
不過數月,彼食盡,則勝算在我矣。
」除江西安撫、知洪州制置大使,擢吏部尚書逾月,除參知政事
秦檜初定和議,將揭榜,欲籍光名鎮壓
上意不欲用光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議自息。
」遂用之。
同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尊官,墮黠虜 奸計,隳平時大節
本意但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
既而議徹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光極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備不可徹。
惡之。
親黨鄭億年資政殿學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與語難上前,因曰:「觀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盜弄國權懷奸誤國不可不察。
大怒明日,光丐去。
高宗曰: 「卿昨面叱秦檜舉措古人
朕退而歎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
」光曰:「臣與宰相爭論不可留。
」章九上,乃除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提舉臨安府 洞霄宮
公元1141年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光陰懷怨望,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
越四年,移瓊州
瓊州八年仲子孟堅陸升之誣以私撰國史,獄成;呂願中又告光 與胡銓詩賦倡和譏訕朝政,移昌化軍
文考史,怡然自適
年逾八十,筆力精健
三年,始以郊恩,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江州而卒。
孝宗即位復資殿學士賜諡莊簡
孟傳字文授,光幼子也。
南遷之日,才六歲
以光遺表恩,累官太府丞
韓侂胄願見之,孟傳曰:「行年六十,去計已決不敢聞也。
由是出知江州
朝請大夫直寶謨閣致仕
卒,年八十。
有《磐溪詩》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宏辭類稿》十卷,《左氏說》十卷,《讀史十卷,《雜志十卷
博學多聞持身甚嚴,時推能世其家。
許翰
公元1088年
許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
元祐三年進士第
宣和七年,召為給事中
為書抵時相,謂百姓困弊,起為盜賊天下危亡之憂。
願罷雲中之師,修邊保境與民休息
高麗入貢調民運河民間騷然
中書舍人孫傅高麗于國無功,不宜興大役坐罷。
不當黜,時相怒,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
靖康初,復以給事中召。
金人京師甫退,造闕即日賜對,除翰林學士,尋改御史中丞
上疏邊事,因陳決勝之策。
陳邦昌為太宰上疏力爭之。
師道罷為中太一宮使言:「師道名將沉毅有謀,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欽宗謂其老難用,曰:「秦始皇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漢宣 帝老趙充國,而卒能成金城之功。
呂望以來,用老將收功者,難一二數。
以古揆今,師道雖老,可用也。
」且謂:「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創,使失利去, 則中原可保,四夷可服。
不然將來再舉,必有不救之憂。
起師邀擊之。
」上不能用。
中大夫同知樞密院,論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學士、知亳州
言者落職提舉南京鴻慶宮
公元1127年
高宗即位,用李綱薦,召復延康殿學士
既至,拜尚書右丞權門下侍郎
時建炎大變之後河北山東大盜李成孔彥舟等,聚眾數十萬,皆以勤王為名,願 得張所為帥。
所為御史,嘗論黃潛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
李綱為相,乃以所為河北路招撫使率成等眾渡河號召諸路,為興復計。
潛善力沮之。
宗澤車駕 不宜南幸,宜還京師,且詆潛善等。
潛善請罷極論以為不可
李綱罷,言:「忠義英發,舍之無以佐中興,今罷,臣留無益
力求去,高宗未許。
潛善奏誅陳東所親曰:「吾與,皆爭李綱者。
東市,吾在廟堂可乎?
」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復以言者落職
公元1131年
紹興元年,召復端明殿學士提舉萬壽觀,辭不至
二月,復資政殿學士
三年五月,卒,贈光祿大夫
通經術,正直不撓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潛善薰蕕異味橫遭口語,志卒不展
綱雖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
著書有《論語解》、《春秋傳》。
許景衡
公元1094年
許景衡字少伊溫州安人
元祐九年進士第
宣和六年,召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
是時王黼蔡攸用事景衡言:「尚書省比闕長官,而同知樞 密院亦久闕。
三公通治三省,然文昌政事之本,樞密總兵之地,各有屬,安可久虛其位?
博采公議遴選忠賢,以補政府之闕。
」遂大忤意。
朝廷童貫河東、北宣撫使,將北伐景衡論其貪繆不可用者數十事,不報
睦寇平,江、浙郡殘毀,而茶鹽比較之法如故
景衡奏:「茶鹽之法,當以食之眾寡歲額高下
收復之後戶版半耗民力蕭然,而茶鹽比較不減於昔。
民欲無困得乎?
奏上,詔兩浙江東路權免茶鹽比較,賊平日仍舊
朝廷既興燕雲之師,調度不繼誅求益急。
景衡奏:「財力匱乏節用民力困弊恤民
不急之務
營繕諸役,花石綱運,其名不一
吏員猥多軍額冗 濫。
無名功賞非常賜予,皆夤緣僥倖幹請無厭,宜節以祖宗之制而省去之。
」且極論和買和糴鹽法之害,不報
會知洋州吳岩夫私書執政子,道景衡 之賢。
從子婿符寶郎周離亨以達,離亨繆以其書誤致王黼用是景衡,逐之。
公元1126年
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改太常少卿太子諭德,遷中書舍人
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鯁亮執政斥,景衡辨白坐落職予祠。
公元1127年
高宗即位,以給事中召,既至,除御史中丞
宗澤東京留守言者黃潛善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
景衡奏曰:「臣自浙渡淮,以至行在
聞澤之為尹,威 名政事卓然過人,雖不識其人,竊用歎慕
以為去冬京城內,有赤心為國等數輩,其禍變至如是之酷。
今若較其小短,不顧盡忠徇國之節,則不已甚
開封宗廟社稷所在苟欲別遣留守不識搢紳威名政事有加於者乎?
」疏入,上大悟,封以示乃安。
杭州叛卒陳通作亂,權浙西提刑趙叔近招降之,請授以官。
景衡曰:「官吏無罪受誅
叛卒有罪而蒙賞,賞罰倒置莫此為甚
」卒奏罷之。
尚書右丞
大政事,必請間極論
潛善伯彥景衡異己,共排沮之。
言正二月之交,乃太一正遷之日,宜於禁中設壇望拜
高宗以問景衡,曰:「修德愛民,天自降福, 何迎拜太一之有?」
初,李綱建都,以關中為上,南陽次之建康為下
既相,遂主南陽之議。
景衡中丞,奏:「南陽險阻,且密邇盜賊漕運不繼不若建康天險可據, 請定計巡幸
潛善等傾使去,南陽之議遂格。
至是,諜報金人河陽汜水景衡又奏南幸建康
已而有詔還京,罷景衡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
瓜洲,得暍疾,及京口卒,年五十七,諡忠簡
景衡程頤之學,志慮忠純議論不與俯仰
建炎初李綱議幸南陽宗澤請還京,景衡乃請幸建康
黃潛善素惡異己,暨車駕揚州,怵于傳聞不得 已下還京之詔,遂借渡江議罪之,斥逐而死。
既沒,高宗思之曰:「朕自即位以來執政忠直遇事敢言,惟許景衡
」詔賜景衡溫州官舍一區
張愨
公元1091年
張愨字誠伯河間樂壽人
元祐六年進士第
累遷龍圖閣學士計度都轉運使
高宗兵馬大元帥,募諸道兵勤王飛輓踵道建議元帥府印給鹽鈔以便商旅
閱旬,得緡錢五十萬以佐軍。
高宗器重之,命以便宜權大名尹兼北京留守馬步都總管
初聞二帝北行,率副總管顏岐三上勸進
最後上 書,極論中原不可一日無君,高宗為之感悟
公元1127年
建炎改元,為戶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措置戶部財用御營副使
建言:「三河之民。
怨敵深入骨髓,恨不殲殄其類,以報國家之仇。
請依唐人澤潞步兵雄邊子弟遺意募民聯以什伍,而寓兵于農,使合力抗敵,謂之巡社
為法精詳前此民兵者莫及也。
詔集為書行之。
尚書左丞,官至中書侍郎
愨善理財,論錢穀利害,猶指諸掌。
在朝諤諤大臣節,然論議可否不形辭色未嘗同列之歡。
卒,諡忠穆
上每念之,謂愨謀國盡忠遇事敢諫,古之遺直也。
張所
張所青州人
進士第曆官監察御史
高宗即位,遣按視陵寢,還,上疏言:「河東河北天下根本
昨者誤用奸臣之謀,始割三鎮,繼割兩河, 其民怨入骨髓至今無不扼腕
因而用之,則可藉以守;不則兩河兵民無所系望陛下之事去矣。
」且論還京師五利,謂國之安危在乎兵之強弱將相之賢 不肖不在乎都之遷不遷
條上兩河利害
上欲以其事付會所黃潛善奸邪不可用,恐害新政
乃罷御史,改兵部郎中
尋責鳳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
李綱入相,欲薦經略兩河,以其嘗言潛善故,難之。
一日,與潛善從容言曰:「今河北未有人,獨一張所可用,又以狂言抵罪
不得已抆拭用之,使為招 撫,冒死立功贖過不亦善乎?
潛善許諾,乃借直龍圖閣,充河北招撫使
內府錢百萬緡,給空名告千餘道;以京西卒三千為衛,將佐官屬,許自辟置,一 切以便宜從事
入見條上利害
上賜五品遣行,命直秘閣王圭宣撫司參謀官佐之。
河北轉運副使張益謙黃潛善意,奏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撫河北盜賊愈熾不若罷之,專以其事付帥司
李綱言:「張所今留京師招集將佐尚未 及行,益謙何以知其擾?
朝廷河北無所歸,聚而為盜,故置司招撫,因其力而用之,豈由置司乃有盜賊乎?
京東、西群盜公行攻掠郡縣,亦豈招撫司過耶?
時方艱危朝廷欲有經理益謙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上乃命益謙分析,命下樞密院汪伯彥猶用其奏詰責招撫司
李綱伯彥爭于上前伯彥 語塞
招來豪傑,以王彥都統制岳飛準備將,而李綱罷相
朝廷王圭代之,直龍圖閣嶺南安置
卒於貶所
宗本,以岳飛奏補官。
陳禾
公元1100年
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
元符三年進士
累遷雍博士
時方傳注記問為學崇尚義理黜抑浮華
入對契旨,擢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蔡京遣酷使李孝壽窮治章綖錢獄連及士大夫甚眾,奏免孝壽
子壝為太常少卿何執中婿蔡芝將作監,皆疏其罪,罷之。
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
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為生事,格不下
其後盜起,人服其先見。
左正言,俄除給事中
童貫權益張,與黃經臣用事御史中丞盧航表裏為奸搢紳側目
曰:「此國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責,此而不言一遷給舍,則非其職矣。
」未拜命, 首抗疏
復劾經臣:「怙寵弄權誇炫朝列
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上將某人,舉某事,已而詔下,悉如其言。
發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 權,奈何使宦寺得與?
臣之所憂,不獨經臣,此塗一開,類進者眾,國家之禍,有不可遏,願亟竄之遠方。」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
上衣,請畢其說。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
此曹今日富貴之利,陛下日受危亡之禍。
」言愈切,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何憂?
內侍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相率前訴,謂國家極治安得此不詳語
盧航狂妄,謫監信州酒。
遇赦,得自便還里。
初,陳瓘歸自嶺外,居於鄞,與相好,遣其子正匯從學
後正匯告京罪,執詣闕就逮
經臣蒞其獄,檄取證,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謂失對曰:「禍福死生,命也,豈可以死易不義耶?
願得賢者罪。
」遂坐黨停官。
遇赦復起廣德軍,移知和州。
尋遭內艱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曰:「安能門下
」力辭,改汝州
辭益堅,曰:「寧餓死
聞而銜之。
兄秉時為壽春府教授侍兄官居
童貫領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
怒,歸而譖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 卒,贈中大夫諡文介
性不苟合立朝挺挺風操
有《易傳九卷,《春秋傳》十二卷,《論語》、《孟子解》各十卷
蔣猷
公元1114年
蔣猷字仲遠潤州金壇縣人
進士
政和四年,拜御史中丞侍讀,有直聲
論士風浮薄,廷臣人主意,宰執風旨向背,以特立不回者為愚,共嗤笑 之,此風不可長;輔臣奏事殿上雷同唱和,略無所可否非論獻替之禮;內侍省不隸台察,紊元豐官制楊戩不當節度使趙良嗣不宜出入禁中
上皆嘉納, 至揭其章內侍省,且詔自今無得規圖節鉞
又疏孟昌齡徐鑄奸狀
兵部尚書禮制局詳議官
七年知貢舉,改工部吏部尚書
公元1118年
徽猷閣直學士婺州
明年,請祠歸。
宣和末,召為刑部尚書兼資善堂翊善
靖康初奉上表起太上皇帝淮陰,且特詔童貫
得罪天下,願黜遠 之。
太上以為然,亟令宣詔,趣貶所
遂奉太上還京,移兵部尚書累官正議大夫
引疾,授徽猷閣直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
卒。
特進
論曰:夫拯溺救焚之際,必以任人為急。
靖康建炎禍變,亦甚於焚溺矣。
當時乏人才也,然而國恥不能雪者,豈非任之之道有所未至歟?
夫以李光之才 識高明所至有聲許翰許景衡論議剴切張愨之善理財張所習知河北利害:皆一時之雋也。
是數臣者,使其言聽計從不為讒邪抑,得以直行其志,其 效宜可待也。
然或斥遠以死,或用之不竟其才,世之治亂安危,雖非人力所為君子于此則不能無于時君之失政焉。
蔣猷曆仕五朝,當建炎初避地而終,則無 足稱也。
陳禾引裾盡言有古諫臣之風,其行事宣和之前孝宗以後乃加褒諡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