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第三十二 (自动笺注)
進卿
進卿幷州晉陽人
少以驍勇護聖軍。
晉天福中杜重威帥師敗安重榮宗城進卿力戰有功,擢為興順軍校
周祖開國,命領所部兵戍靈壽久之,遷龍捷指揮使
顯德初,從世宗高平,改鐵騎指揮使,歷散員左射都校,改鐵騎內殿直都虞候
公元964年
宋初,領貴州刺史三遷鐵騎左廂都指揮使,領乾州團練使
乾德初,遷控鶴左廂都指揮使,改漢州團練使
二年,轉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澄州團練使
歲冬,伐蜀,以進卿歸州路行營步軍都指揮使,拔巫山砦,下、萬二州。
蜀平,錄功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領保順軍節度
開寶二年太祖親征河東留進卿為在京都巡檢潁州刺史常暉、淄州刺史韓光分為河南、北巡檢
及還,改親軍馬軍都虞候
六年,遷步軍都指揮使,領靜江軍節度,卒,年五十九,贈侍中
延渥、延信。
延信至內殿崇班
延渥
公元1003年
延渥蔭補供奉官,尋為閤門祗候三遷西京左藏庫使
咸平初,歷知平戎寧邊順安軍保州威虜軍鈐轄,又知冀州
六年,徙瀛州
景德初契丹大舉擾邊,經胡盧河,踰關南十月,抵城下
晝夜鼓噪四面夾攻
旬日,其勢益張,唯擊鼓伐木之聲相聞,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
延渥州兵強壯,又集巡檢史普所部乘城,發礧石巨木擊之,皆纍纍而墜,殺傷甚眾。
翌日契丹與其母親鼓眾急擊發矢如雨
延渥分兵拒守益堅,契丹遁去,死者三萬餘,傷者倍之,獲鎧甲兵矢、竿牌數百萬,驛書以聞。
延渥錦袍金帶將士緡錢,遷延渥本州團練使
通判太子中允元凱國子博士賜緋;推官李翔為太子中允錄事參軍蔡亨為右讚善大夫侍禁兵馬監押王誨殿直、貝冀同巡檢史普為內殿崇班充職如故
初,戍棚垂板護城才數寸許,契丹射之,矢集其上凡二百餘。
及請葺城,詔取板視之真宗頗稱其勞。
又聞城守之際,陸元凱流矢中面,史普勇敢不避敵,復遷元凱屯田員外郎、普尚食副使
普尋卒,又錄其子昭度為右侍禁昭儉奉職
公元1005年
二年延渥徙知邢州,歷天雄軍、貝州副都部署,知博三州
大中祥符八年入朝,以疾,連賜告,換右領軍衛大將軍,領演州團練使
明年,從其請,以左武衛大將軍致仕
天禧初,卒。
子宗禹,為內殿崇班
楊美
楊美幷州文水人
本名光美,避太宗舊名改焉
狀貌雄偉武力絕人,以豪俠自任
漢乾祐中,周祖征三叛杖策軍門求見,周祖召與語,壯之,留帳下
廣順初累遷禁軍大校,從世宗淮南,以功擢鐵騎都指揮使,領白州刺史
公元951年
太祖有舊即位以為內殿直都知
建隆三年,升青州北海縣為軍,以軍使
為政尚簡易,民皆德之。
乾德二年,召還,北海民數詣闕乞留,詔諭不去,笞為首者始罷。
馬步都頭
討蜀,以歸州路戰棹左右廂都指揮使
蜀平,遷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領恩州團練使
開寶二年,改領端州防御使
六年,加都軍頭,領宣州觀察使
俄授虎捷左右廂都指揮使,領河西軍節度
會遣党進潘美太原,命行營馬軍都虞候
太平興國二年冬,出為保靜軍節度
三年夏,以疾求解官歸京師,尋醫藥,詔遣內侍道士馬志視之
未幾,卒,年四十八,贈侍中
中使護葬
為人任氣好施,凡得予賜奉祿,盡賙給親戚故舊
死之日,家無餘財,人多歎息之。
何繼筠
公元959年
何繼筠字化龍河南人
父福進,歷事後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節度
繼筠幼時群兒戲,必分行伍為戰陣之象。
晉初,補殿直
周祖討三叛,表繼筠從行
賊平,改供奉官
廣順初,福進鎮真定,署衙內都校,嘗領偏師土門,與幷人戰,斬首千級,以功領欽州刺史
契丹高模翰率二千騎擾深、冀,以葦栰度胡盧河。
繼筠虎捷都指揮使劉誠誨率兵拒之,至武強,獲老稚千餘人模翰遁去。
俄隨福進入朝,為內殿直都知
福進卒,起復,為濮州刺史領兵靜安軍
契丹內侵繼筠逆擊敗之,改棣州刺史
世宗征瓦橋關,命繼筠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幷人數千眾。
恭帝即位以為西北行營都監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升棣州團練,以繼筠充使。
三年,命為關南兵馬都監
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
開寶元年秋,命昭義節度李繼勳等征太原,以繼筠先鋒部署
渦河,與幷人遇,擊走之,奪汾河橋,敗其眾於城下,獲馬五百匹,擒其將張環、石贇以獻。
二年春太祖親征晉陽契丹來援。
繼筠時屯陽曲縣驛召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將精騎數千赴石嶺關契丹,謂之曰:「翌日亭午,俟卿來奏捷也。
」至期,帝御北臺以俟。
一騎北來,亟遣逆問之,乃繼筠子承睿來獻捷。
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初,幷人恃契丹聲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獲首級鎧甲城下,幷人喪氣
繼筠以功拜建武軍節度、判棣州
三年來朝,詔賜鞍馬、戎杖,令戍邊
四年秋來朝,疽發背
車駕幸其第,錫齎甚厚。
未幾,卒,年五十一。
親臨之,為之流涕,從容侍臣曰:「繼筠捍邊有功,朕不早授方鎮者,慮其數奇耳。
今才領節制果至淪沒,良可惜也。
」贈侍中,賻絹五百匹,中使護喪,令以生平佩劍介胄同葬。
繼筠深沉智略前後備邊二十年,與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
善揣邊情邊人畏伏,多畫像祠之。
子承矩。
承矩
公元971年
承矩,字正則
幼為棣州衙內指揮使,從繼筠討劉崇,擒其將胡澄以獻。
開寶四年,授閑廄副使
太平興國三年漳泉陳洪進納士,詔承矩乘傳泉州兵。
仙遊莆田百丈寇賊嘯聚,承矩與喬維岳王文寶討平之,以功就遷閑廄使
為政害民數十事上之,悉被容納
會改使名,即為崇儀使
五年,知河南府
時調丁男百十輩轉送上供綱,承矩以為橫役,奏罷其事。
徙知潭州,凡六年囹圄屢空,詔嘉獎之。
入為六宅使
端拱元年,領潘州刺史,命護河陽屯兵
米信滄州,以其不習吏事,命承矩知節度副使,實專郡治
契丹撓邊,承矩上疏曰:「臣幼侍先臣關南征行熟知北邊道路川源之勢。
若於順安西開河蒲口,導水東注於海,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七十里,資其陂澤築堤貯水屯田可以敵騎奔軼
期歲間,關南諸泊悉壅闐,即播為稻田
緣邊州軍臨塘水者,止留城守軍士不煩發兵廣戍。
地利實邊設險固以防塞春夏課農秋冬習武休息民力,以助國經
如此數年,將見彼弱我強,彼勞我逸,此御邊之要策也。
順安軍以西,抵西山百里許,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銳,去其冗繆。
夫兵不患寡,患驕慢不精;將不患怯,患偏見無謀
若兵精將賢,則四境可以高枕無憂
太宗嘉納之。
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
承矩引援漢、魏至唐屯田故事,以折眾論,務在必行。
乃以承矩為制置河北緣邊田使,俾董其役。
事具《食貨志》。
由是順安東瀕海,廣袤百里,悉為稻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饒,民賴其利。
公元993年
淳化四年,擢為西上閤門使、知滄州逾年,徙雄州
御書印紙錄其功最,仍賜以弓劍
承矩推誠御眾,同其甘苦
邊民有告機事者,屏左右與之款接無所猜忌,故契丹動息皆能前知
至道元年契丹精騎數千夜襲城下伐鼓縱火,以逼樓堞
承矩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久之斬馘甚眾,擒其酋所謂林相公者,契丹遁去。
是年春府州嘗敗契丹眾,承矩條殺獲以諭州民,或揭於市,契丹愧忿故有是役。
太宗意其輕率致寇,復命滄州安守忠兩換其任。
魏廷式使河北,得雄州功狀抗表上言
又遣內侍核實,及麾下士有功千餘人,皆進擢齎賜
真宗嗣位,復遣知雄州,賜承矩詔曰:「朕嗣守鴻業,惟懷永圖,思與華夷共臻富壽
契丹太祖在位之日,先帝繼統之初,和好往來禮幣不絕
其後克復汾、疆臣貪地,為國生事,信好不通。
今者聖考上仙,禮當訃告
汝任居邊要洞曉詩書凡有事機,必能詳究輕重之際,務在得中。
」承矩貽書契丹,諭以懷來之旨,然未得其要。
公元999年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屢遣內侍密詔問御遏之計,密封以獻。
嘗詔聽邊民拒馬河塞北市馬。
承矩上言曰:「緣邊戰棹司自淘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餘里,此天險也。
太宗置砦二十六,鋪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餘,部舟百艘往來巡警,以屏奸詐,則緩急之備,大為要害
今聽公私貿市,則人馬交度,深非便宜,且砦、鋪皆為虛設矣。
疏奏,即停前詔,屢被手劄褒飭。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
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承矩,詔書嘉獎,復遣之。
承矩上言曰:
契丹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
馳騁為容儀,以弋獵耕釣
櫛風沐雨不以為勞;露宿草行不以為苦
復恃騎戰之利,故頻年犯塞
聞兵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陵水泉地陣也;兵車士卒人陣也。
用地陣而設險,以水泉而作固,建設陂塘綿亙滄海縱有敵騎安能折衝
昨者契丹犯邊高陽一路東負海,西抵順安士庶安居,即屯田之利也。
順安西至西山,地雖數軍,路才百里縱有丘陵岡阜,亦多川瀆泉源因而廣之,制為塘埭自可邊患矣。
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不悅詩書不習禮樂不可疆界
制御無方,動誤國家,雖提貔虎之師,莫遏犬羊之眾。
按兵法,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謂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此料敵制勝之道也。
知此而用戰必勝否則必敗
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也。
伏望慎擇疆吏出牧邊民,厚之以奉祿,使悅其心,借之以威權,使嚴其令。
然後深溝高壘秣馬厲兵,為戰守之備。
修仁立德布政行惠,廣安輯之道。
訓士卒,辟田疇,勸農耕,畜芻粟,以備凶年
長戟,修勁弩,謹烽燧,繕保戍,以防外患
來則御之,去則備之如此邊城按堵矣。
臣又聞古之明王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以備不虞
齊桓、晉文募兵以服鄰敵,故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有膽勇者聚為一卒樂進效力以顯忠勇者聚為一卒,能逾高赴遠、輕足善鬥者聚為一卒,此三者兵之練銳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
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
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
蠻夷蠻夷中國之形也。
陳湯西域郅支滅,常惠烏孫邊部寧。
且聚膽勇樂戰輕足之徒,古稱良策,請試行之。
邊鄙之人,多負壯勇,識外邦情偽,知山川形勝
望於邊郡置營召募不須品度人才,止求少壯武藝萬人
契丹有警,令智勇將統而用之,必顯成功,乃中國長算也。
又如榷場之設,蓋先朝從權立制,以契丹,縱其渝信犯盟,亦不之廢,似全大體
緣邊榷場,因其犯塞,尋即停罷
去歲以臣上言,於雄州置場,雖貲貨並行,而邊氓未有所濟。
延訪大臣,議其可否,或文武中有抗執獨議,是必別有良謀
請委之邊任,使施方略,責以成功
苟空陳浮議上惑聖聰,秖如靈州,足為證驗,況茲契丹又非夏州之比也。
公元1001年
四年十月建議銳兵乾寧軍,挽刀魚船自界河直趣平州境,以牽西面之勢。
五年,詔兼領制置屯田使
始建榷場或者謂承矩意在繼好,然契丹無厭未足誠信,徒使公行窺伺
契丹有殺斥候卒者,復罷之。
契丹數窺邊城,大浚渠,頗撓其役。
詔承矩握兵深入其境,以分其勢。
承矩以無騎兵,第遣數千卒出混泥城,襲之而還。
公元1004年
景德元年入朝進領英州團練使
真宗宰相曰:「承矩讀書好名,以才能自許,宜擇善地處之。
出知澶州
承矩自守以來,嘗欲朝廷柔遠人,為息兵之計。
及是,車駕按巡本部,卒與契丹和,益加歎賞
韓杞之至也,命郊勞之
明年春,復知雄州
是歲,契丹遣使奉幣
承矩以朝廷邊人之禮悠久可行者,悉疏以聞。
手詔嘉納,仍聽事未盡便宜裁處
三年真拜雄州團練使
邊兵稍息農政未修。
又置緣邊安撫使,命承矩為之,且詔邊民誘其復業
承矩曰:「契丹聞之,必謂誘其部屬也。
」乃易詔文水旱流民之意。
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仲居改詔,請罪承矩。
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假之。
」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承矩頗有識鑒,典長沙日,李沆王旦為佐,承矩厚待之,以為有公輔器
推步自知冥數,乃以老疾僻郡
自擇其代,承矩以李允則為請。
乃授承矩齊州團練使,遣之任,至郡裁七日,卒,年六十一。
特贈相州觀察使賻錢五十萬,絹五百匹,中使護葬
以其子龜齡為侍禁昌齡九齡殿直遐齡齋郎
緣邊涿易州民,聞承矩卒,皆相率雄州發哀飯僧
昌齡娶齊王女太和縣,至內殿崇班
昌齡子象中,為閤門祗候
李漢超
李漢超雲州雲中人
始事鄴帥范延光不為所知
又事鄆帥高行周,亦不見親信
周世宗澶淵漢超委質焉。
即位,補殿前指揮使三遷殿前都虞候
宋初,改散指揮都指揮使,領綿州刺史累遷控鶴左廂都校,領恩州團練使
從平李重進,尋遷齊州防御使關南兵馬都監
漢超關南,人有訟漢超強取其女為妾及貸而不償者,太祖召而問之曰:「汝女可適何人
」曰:「農家也。
」又問:「漢超未至關南契丹如何
」曰:「歲苦侵暴
」曰:「今復爾耶?
」曰:「否。
太祖曰:「漢超,朕之貴臣也,為其妾不猶愈於農婦乎?
使漢超不守關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
」責而遣之。
密使漢超曰:「亟還其女並所貸,朕姑貰汝,勿復為也。
不足於用,何不告朕耶?
漢超感泣,誓以死報
在郡十七年,政平訟理吏民愛之詣闕立碑頌德
太祖率更令徐鉉撰文賜之。
公元977年
霸州監軍馬仁瑀嘗兄事漢超,多自肆,擅發麾下入遼境,剽奪人口羊馬由是二將交惡
太祖慮其生變,遣中使漢超仁瑀金帛,令和解之。
太平興國初,遷應州觀察使、判齊州,仍為關南巡檢
二年八月,卒於屯所
太宗悼惜,贈太尉忠武軍節度中使護葬
漢超善撫士卒,與之同甘苦,死之日,軍中流涕
守恩
守恩
公元969年
守恩,少驍果善戰有父風。
初補齊州牙職
開寶二年太祖親征太原,漢超為北面行營都監守恩從父軍中
契丹遣兵河東,至定州西嘉山,將入土門守恩牙兵千騎戰敗之。
斬首三千級,獲戰馬器甲甚眾,擒首領二十七人
隨漢超見於行在,賜戎服金帶器幣緡錢太祖左右曰:「此稚子若是他日將帥才也。
」漢超卒,擢為驍猛軍校累官隴州刺史、知靈州
轉運使陳緯芻糧瀚海,為賊所邀,守恩及子廣文助教象之、隴州衙內指揮使望之、弟寄班守忠皆沒。
真宗聞之震悼特賜守恩洪州觀察使
次子祐之、順之、用之、潤之、慶之、成之、藏之
郭進
公元422年
郭進,深州博野人
貧賤,為鉅鹿富家傭保
膂力倜儻任氣,結豪俠嗜酒蒲博
其家少年患之,欲圖殺進,婦竺氏陰知其謀,以告進,遂走晉陽漢祖
漢祖壯其材,留帳下
晉開運末契丹擾邊。
漢祖建號太原
契丹主道殂,漢祖入汴進請奇兵間道先趨洺州,因定河北諸郡。
累遷乾、坊二州刺史
少帝即位,改磁州
公元952年
周廣順初,移淄州
二年吏民觀察使舉留。
是秋,遷登州刺史
會群盜攻劫居民進率鎮兵平之,部內清肅,民吏千餘人詣闕請立《屏盜碑》,許之。
顯德初,移衛州
衛、趙、邢、洺間多亡命者,以汲郡依山帶河,易為出沒,伺間椎剽,吏捕之輒遁去,故累歲不能絕其黨類
備知情狀,因設計發擿之,數月間剪滅無餘,郡民又請立碑記其事。
洺州團練使有善政,郡民復詣闕立碑頌德,詔左拾遺鄭起撰文賜之。
進嘗於城四面植柳,壕中種荷芰蒲,後益繁茂
郡民見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公元969年
建隆初太祖親征澤、潞,遷本州防御使,充西山巡檢
嘗與曹彬王全斌太原境,獲數千人
開寶二年太祖親征河東,以進為行營前軍馬軍都指揮使
九年命將河東,以進為河東道、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監招徠山後諸州民三萬七千餘口。
太平興國初,領雲州觀察使、判邢州,仍兼西山巡檢,賜京城道德坊第一區。
公元979年
四年車駕將征太原,先命進分兵石嶺關,為都部署,以防北邊
契丹果犯關,進大破之,又攻破西龍門砦,俘馘來獻自是幷人喪氣
田欽祚石嶺軍,恣為奸利諸不法事,進雖力不能禁,亦屢形於言。
進武人,性剛烈戰功高,欽祚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經死,年五十八,欽祚暴卒聞。
太宗悼惜久之,贈安國軍節度中使護葬
後頗聞其事。
因罷欽祚內職,出為房州團練使
進有材幹輕財好施,然性喜殺,士卒小違令,必寘於死,居家婢僕亦然
進在西山太祖遣戍卒,必諭之曰:「汝輩奉法
我猶貸汝,郭進殺汝矣。
」其御下嚴毅若此
然能以權道任人,嘗有軍校西山詣闕誣進者,太祖詰知其情狀,謂左右曰:「彼有過畏罰,故誣進求免爾。
遣使送與進,令殺之。
會幷人入寇,進謂誣者曰:「汝敢論我,信有膽氣
今捨汝罪,能掩殺幷寇,即薦汝於朝;如敗,可自投河東
」其人踴躍聽命,果致克捷
進即以聞,乞遷其職,太祖從之。
初,開寶中太祖有司造宅賜進,悉用筒瓦
司言:「舊制,非親王公主之第不可用。
」帝怒曰:「進控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
我視進豈減兒女耶?
亟往督役無妄言。
太平興國初,又賜宅一區
牛思進
牛思進者,祁州無極人
從軍,以膂力聞。
嘗取強弓絓於耳,以手引之令滿。
負牆立,力士二人撮其乳曳之,嶷不動,軍中咸異之。
太平興國四年,知平定軍從征河東石嶺關部署郭進卒,命思進代之。
師還,以功改本團練使
七年,授右千牛衛上將軍致仕,卒。
李謙溥
李謙溥字德明幷州盂人
慷慨重然諾
後唐清泰中晉祖幷門,署為參謀
天福初,為開封府推官,使契丹還,上言:「屈節外國,非久長策。
時晉祖方父事契丹不悅其言,出為汝州魯山,卒官。
公元422年
謙溥少通左氏春秋》。
晉祖入汴,補殿直奉使契丹
少帝即位,改西頭供奉官,漢初,遷東頭。
周祖討三叛及守鄴都謙溥往來密命,周祖愛之
廣順初,遷供備庫副使
世宗劉崇遼州刺史張乙堅壁不下,遣謙溥單騎說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閑廄使
師還,留為晉州兵馬都監
偏師河東境,頻致克捷世宗褒美之。
隰州刺史義卒時世宗親淮南謙溥節帥楊廷璋曰:「大寧咽喉要地不可闕守。
車駕出征,若俟報,則孤城陷矣。
廷璋即署謙溥隰州事。
至郡,亟命浚城隍,嚴兵備,凡八日,幷人果以數千騎來寇
時盛暑謙溥單衣持扇,從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視戰具
幷人退舍,後旬餘,大發衝車攻城
謙溥敢死士,得百餘人短兵堅甲銜枚夜縋出城。
廷璋兵至,合勢夾攻,掩其不及
人大擾,悉眾遁去。
追北數十里,斬首千餘級,時顯德四年也。
明年五月攻破孝義縣,以功領衢州刺史監軍如故
世宗北征,召赴行在
恭帝即位,為澶州巡檢使,詔城莫州,數旬而就。
丹州刺史
公元963年
建隆四年,移慈州,兼晉、隰緣邊都巡檢,行石州事,以興同砦為治所
,將有事南郊
太祖四路進兵略地太原
鄭州刺史孫延進、絳州刺史沈繼深、通事舍人王睿等師出陰地,以謙溥先鋒,會霍邑
謙溥因畫攻取之策,繼深等共沮之,延進不能用。
軍還,出白璧關,次谷口謙溥語諸將曰:「王師深入敵境,今既退軍,彼必乘我,諸君備之
」諸將不答,謙溥獨令所部擐甲
追騎果至,延進等倉皇谷中,獨謙溥麾兵拒之,幷人引退
未幾,移隰州刺史
公元968年
開寶元年,命李繼勳等征太原,以謙溥汾州路都監
太祖晉陽,為東砦都監
前軍副部署党進謙溥伐木西山給軍用,未至,聞鼓聲,乃幷人逼西砦。
大將趙贊御之,幷眾未退,謙溥所部赴之。
太祖遽至觀戰,怪其赴援者非精甲,問之,乃謙溥也,帝甚喜。
謙溥在州十年敵人不敢犯境
招收將劉者,勇力絕人謙溥撫之厚,借其死力往來境上,以少擊眾。
人患之,為蠟丸書以間,佯遺書道中,晉帥趙贊得之以聞。
太祖令械進送闕下謙溥詰其事,伏請死。
謙溥曰:「我以舉宗四十口保汝矣。
」即上言進為幷人所惡,此乃反間也。
奏至,帝悟,遽令釋之,賜以禁軍都校戎帳服具
感激,願擊敵自效
公元970年
開寶三年,召謙溥濟州團練使
後邊失律,復為晉、隰緣邊巡檢使邊民聞之喜,爭相迎勞道左
六年領兵太原,連拔七砦。
八年,以疾求歸,肩輿抵洛,太祖中使太醫就視之。
京師疾篤,累上章辭祿不許
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太祖痛惜之,賻贈有加,葬事官給。
謙溥與宣祖同里閈,弟謙升與太祖布衣交
其母閻嘗厚待太祖,及即位,數迎入宮中,使左右掖之,不令拜,命坐飲食,話及舊故,賜齎優厚
雍熙中太宗許王納謙升女為夫人,以謙升為如京副使
謙溥子允則、允正
允則至寧州防御使
從子允恭內殿崇班閤門祗候
允正
公元987年
允正字修己,以蔭補供奉官
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屢得升殿奏事太宗記憶舊故
雍熙中,與張平同掌三班,俄為閤門祗候
四年,遷閤門通事舍人
女弟許王,以居第質於宋偓太宗詰之曰:「爾父守邊二十餘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質之?
允正具以奏,即遣內侍輦錢贖還,縉紳賦詩頌美
公元994年
淳化中命討戎、瀘州叛蠻。
西上閤門副使
太宗京城獄囚淹繫,命允正總之
嘗請詔御史臺開封府司錄司左右軍巡四排岸司印紙作囚簿,署禁繫月日,條其罪犯歲滿較其殿最
詔從其請。
逾年開封府上言:「京師浩穰禁繫尤眾,御史府考較之際,胥吏奔命,有妨推鞫,況無欺隱不煩推校
」卒罷之。
允正提點左右藏,屢乘傳北面經度邊要
五年,為衛州河部署。
會建清遠積石砦,命詣瀚海部分其役。
還,拜西上閤門使幷州駐泊鈐轄
俄代張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公元1002年
咸平初,使西蜀詢訪民事,還,進秩東上閤門使,歷知鎮莫二州。
又為幷、代馬步軍鈐轄
契丹擾邊,車駕大名允正高瓊太原出土門路來會召見便殿
所部有廣銳騎士數百,皆素練習,命允正引以入,賜緡錢
遣屯邢州,與石保吉遼人,遼人遁去。
俄以兵會大名復還幷代。
五年,合涇原儀渭、邠寧環慶兩路一界,命王漢忠都部署驛召允正鈐轄安撫都監即日上道
又命與錢若水同詣洪德懷安沿邊諸砦經度邊事,加領誠州刺史
七月,罷兩路之職,復任幷代鈐轄
錢若水按巡邊壘,即詔權蒞州事。
四方館使,代馬知節鄜延部署、兼知延州,改客省使、知定州鎮定都鈐轄
公元1010年
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還。
京師,將祀汾陰,以疾難於扈從,命為河陽部署以便養。
張崇貴卒,趙德明頗逾軼,亟詔徙允正鄜延部署內侍密詔存諭
禮成,領河州團練使
允正頗知書,性嚴毅,疏財,喜自修飭。
素病佝僂以是罕在要近,累典邊任,多殺戮
是秋,徙知永興軍,卒,年五十一。
姚內斌
公元959年
姚內斌平州盧龍人
契丹關西巡檢、瓦橋關使
周顯德六年太祖世宗北征,兵次瓦橋關,內斌率眾五百人城降
世宗以為汝州刺史吏民詣闕舉留,恭帝詔褒之。
內斌本名犯宣祖諱下一字,遂改今名。
從平李筠,改虢州刺史
西夏數犯西鄙,以內斌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
在郡十數年,西夏畏伏不敢犯塞號內斌為姚大蟲」,言其武猛也。
公元966年
初,內斌降,其妻子皆在契丹
乾德四年,子承贊密自幽州來歸
五年幽州民田光嗣等又以內斌兒女六人間道來歸太祖召見,賜以衣服緡錢鞍馬,令中使護送內斌
開寶四年,召赴闕,上待之甚厚,遣歸治所
七年春,暴得疾卒,年六十四。
中使護喪歸葬洛陽,常賻外,賜其子田三十頃。
承贊供奉官閤門祗候,死於陣;承鑒至殿中丞
董遵誨
公元955年
董遵誨涿州范陽人
父宗本,善騎射,隸契丹趙延壽麾下,嘗以事說延壽不能用。
延壽被執,舉族南奔
漢祖得之擢拜隨州刺史,署遵誨隨州牙校
周顯德初世宗北征大將高懷德遵誨之舅也,表遵誨從行
師次高平,與晉人遇。
接戰兵未成列,懷德遵誨出奇兵擊之,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二年,討秦、鳳,大將韓通又表遵誨自隨
與賊戰於唐倉,先登陷陣,擒招討使王鸞以獻,克鳳二州
師還,錄其前後功,補東西班押班,又遷驍武指揮使
四年,從世宗淮南,攻合肥,下之。
六年,從韓通平雄、霸二州
太祖微時客遊漢東,依宗本,而遵誨憑藉父勢,太祖每避之。
遵誨嘗謂太祖曰:「每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登高臺,遇黑蛇約長百尺餘,俄化龍飛騰東北去,雷電隨之,是何祥也?
”」太祖不對
他日論兵戰事遵誨理多屈,拂衣而起。
太祖辭宗本去,自是紫雲漸散。
即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諭之曰:「卿尚記往日紫雲龍化之夢乎?
遵誨再拜萬歲
俄而部下軍卒登聞鼓,訴其不法十餘事,太祖不問
遵誨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諭之曰:「朕方赦過賞功,豈念舊惡耶?
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
遵誨再拜感泣
又問遵誨:「母安在
遵誨奏曰:「母氏幽州,經患難睽隔
太祖令人邊民,竊迎其母,送與遵誨
遵誨外弟劉綜貢馬以謝,太祖其所真珠盤龍衣,命齎賜之。
曰:「遵誨人臣豈敢當此
太祖曰:「吾方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公元968年
李筠叛澤、潞,令遵誨慕容延釗討之,遷馬軍都軍頭,因留之鎮守
三年,召歸,再遷散員都虞候
乾德六年,以西夏近邊,授通遠軍使。
遵誨既至,召諸族酋長,諭以朝廷威德,刲羊釃酒宴犒甚至,眾皆悅服
後數月,復來擾邊,遵誨率兵深入其境,擊走之,俘斬甚眾,獲羊馬數萬,夷落以定
太祖嘉其功,就拜羅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領靈州路巡檢
公元前166年
遵誨不知書,豁達無崖岸,多方略,能挽強命中武藝絕人
通遠軍十四年安撫一面夏人悅服
嘗有剽略靈武奉使鞍馬兵器者,遵誨部署帳下欲討之。
夏人懼,盡歸所略,拜伏請罪遵誨慰撫令去。
自是各謹封略秋毫不敢犯。
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終不替,許以便制軍事。
太平興國六年,卒,年五十六。
軫悼久之,遣中使護葬賵賻加等,錄其子嗣宗、嗣榮為殿直
賀惟忠
賀惟忠忻州定襄人
勇敢善騎射
周祖將兵三叛惟忠謁於道左自陳其有武藝,周祖悅之,即留所部
開國,得隸世宗帳下奏補供奉官不辭輒入朝。
世宗怒之,及嗣位,終不遷擢
公元969年
初授儀鸞副使,令知易州,捍邊有功,尋遷正使
開寶二年太祖常山,以惟忠本州刺史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檢使
中流矢,六年金瘡發而卒。
太祖聞之嗟悼,即以其子昭度為供奉官
惟忠剛果,知書,洞曉兵法,有方略
易州繕完亭障,撫士卒,得其死力,每乘塞用兵所向必克,威名北邊,故十餘年間契丹不敢南牧
昭度至西京作坊使
淳化中,知通遠軍有罪棄市減死商州
馬仁瑀
馬仁瑀大名夏津人
十餘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
又遣於鄉校習《孝經》,旬餘不識一字
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獨往學堂博士僅以身免
常集里中群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稱將軍,日與之約,鞭其後期者,群兒畏伏
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
及長,善射挽弓二百斤。
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年十六,願隸帳下,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
廣順初,補內殿直
世宗嗣位,命衛士習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
太原劉崇入寇世宗親征高平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
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
」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敗績
世宗上黨,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餘人
仁瑀為弓控鶴指揮使,及還京,又遷散指揮使
從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
砦中建飛樓高百尺餘,世宗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聲嫚罵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
仁瑀引滿應弦而顛。
及淮南平,身被數十創,賜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
又從平三關
恭帝嗣位,詔從太祖北伐
公元961年
初以佐命功授散員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俄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又為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扶州團練使
平澤、潞,以功領常州防御使,改龍捷左廂都指揮使
建隆二年,改領岳州防御使,俄又移領漢州
初,詔仁瑀等領荊湖諸郡,不數歲,復其地。
至是,將征,又詔領川、峽諸郡,遂平之。
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
聞喜宴日,仁瑀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切責之。
御史中丞劉溫叟所劾,帝優容之。
王繼勳以后驕恣淩蔑將帥,人皆引避
仁瑀詞氣不相下,嘗攘臂欲毆之。
會帝將講武郊外遂欲相圖,各勒所部私市白梃
太祖密知之,詔罷講武,出仁瑀密州防御使
公元962年
太祖晉陽,命仁瑀率師巡邊,至上谷漁陽
契丹素聞仁瑀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俘生口牛羊萬計
駕還,仁瑀治所
明年,群盜起兗州賊首周弼、毛襲甚勇悍,材貌奇偉,弼號曰「長腳龍」。
監軍討捕不利,詔仁瑀掩擊
仁瑀帳下十餘卒入泰山,擒弼,盡獲其黨,魯郊遂寧
公元971年
開寶四年,遷瀛州防御使
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繫獄當死。
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願以過失殺傷論。
仁瑀曰:「我為長吏,而兄子殺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
豈敢私親亂國法哉?
」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棺斂具。
太平興國初移知遼州
四年車駕太原,命仁瑀成州刺史慕容超飛龍使重貴八作使李繼昇分兵攻城
及征范陽,命仁瑀禁兵契丹盧龍北,契丹兵奔潰
師還,遷朔州觀察使,判瀛州事。
七年,卒,年五十。
河西軍節度,葬事官給。
論曰:宋初,交、廣、劍南太原各稱大號荊湖江表通貢奉,契丹相抗西夏未服。
太祖注意謀帥,命李漢超關南馬仁瑀瀛州韓令坤常山賀惟忠易州何繼筠棣州,以拒北敵。
又以郭進西山武守琪戍晉州李謙溥隰州李繼勳昭義,以御太原
趙贊延州姚內斌慶州董遵誨環州王彥昇原州馮繼業靈武,以備西夏
其族在京師者,撫之甚厚。
郡中筦榷之利,悉以與之。
恣其貿易,免其所征稅,許其召募亡命以為爪牙
軍中事皆得便宜,每來朝,必召對命坐,厚為飲食,錫齎以遣之。
由是邊臣富貲,能養死士,使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
以至命將出師平西蜀,拓湖湘,下嶺表,克江南所向遂志,蓋能推赤心以馭群下所致也。
李進卿楊美亦專師西征,而北海,以樂易結民心,誠得為政之本。
延渥、承矩、守恩允正皆紹先業,以勳名著。
承矩議屯田和好,其謀甚遠。
守恩果敢死事
宋之武功於斯為盛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