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史/卷 (自动笺注)
輿服
○五輅大輅大輦芳亭輦鳳輦逍遙輦平輦七寶輦小輿腰輿耕根車進賢車明遠車羊車指南車記裏鼓車白鷺鸞旗車崇德車皮軒車黃鉞豹尾車屬車五車涼車相風烏輿行漏輿十二神輿鉦鼓輿鍾鼓樓輿
昔者聖人作輿,軫之方以象地,蓋之圓以象天
《易·傳》言:“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夫輿服之製,取法天地,則聖人創物之智,別尊卑,定上下,有大於斯二者乎!
舜命禹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五色,作服,汝明
”《周官》之屬,有巾車、典路、司常,有司服、司裘、內司服等職。
以是輿服始於黃帝,成於唐、虞,曆夏及商,而大備於周。
周衰,列國肆為侈汰
秦並之,攬上選以供服御其次以賜百官,始有大駕法駕之製;又自天子以至牧守,各有鹵簿焉。
漢興,乃不能古成憲,而效秦所為
自是代有變更,誌有詳略
東漢》至《舊唐書》皆稱《輿服》,《新唐書改為車服》,鄭樵合諸代為通志》又為《器服》。
其文雖殊,而考古製作無以尚於三代矣。
三代製器,所以百世法者,以其華質適中也。
孔子顏淵為邦之問曰:“ 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且《禮》謂“周人上輿”,而孔子獨取殷輅,是殷之質勝於周也。
又言禹“致美黻冕”。
而論冕以周為貴,是周之文勝於夏也。
已不能無損益其間焉。
不知曆代於秦已還何所損益乎?
宋之君臣,於二帝三王周公孔子之道,講之甚明。
至其規模制度,飾為聲明,已足粲然,雖不能盡合古製,而於後代無愧焉。
宋初,袞冕綴飾不用珠玉,蓋存簡儉之風,及為鹵簿,又熾以旗幟,華以繡衣,褻以球杖豈非循襲唐、五季之習,猶未能盡去其陋邪?
之子孫,殆有甚焉者矣。
迄於徽宗奉身之欲,奢蕩靡極,雖欲不亡得乎?
靖康之末累朝法物淪沒於金。
中興掇拾散逸參酌時宜,務從省約
服用錦繡,皆易以纈、以羅;旗仗用金銀飾者,皆易以繪、以髹。
建炎初有事郊報,仗內拂扇當用珠飾
高宗曰:“事天貴質,若尚華麗,非禋祀本意也。
是以子孫世守其訓,雖江介一隅,而適時,尚足為一代之法。
儒臣名物度數之學,見諸論議,又有可觀者焉。
今取舊史所載,著於篇,作《輿服志》。
五輅
自神以降銳意稽古禮文之事,招延儒士折衷同異
豐有詳定禮文所,徽宗大觀間議禮局政和又有禮製局
先是元豐置局造輅,而五輅副輅,多仍唐舊。
玉輅,自唐顯慶中傳之,至宋曰顯慶輅親郊則乘之。
製作精巧行止安重,後載太常闟戟,分左右以均輕重,世之良工,莫能為之。
其製:箱上置平盤黃屋四柱油畫刻鏤
左青龍,右白虎,龜文,金鳳翅雜花龍鳳金塗銀裝,間以玉飾
頂輪三層外施銀耀葉,輪衣、小帶、絡帶並青羅繡雲龍,周綴糸畏帶、羅文佩、銀穗球、小鈴。
平盤上布黃褥四角勾闌圓鑒、翟羽。
虛匱內貼銀鏤香罨,軾匱銀龍二,銜香囊,銀香爐香寶錦帶下有障塵。
畫輪轅,銀轂乘葉,三轅銀龍頭,橫木上有銀鳳十二。
左建青旗,十有二旒,皆繡升龍右載闟戟,繡黻文,並青繡綢杠
又設青繡門簾,銀飾梯一,拓叉二,推竿一,銀錔頭,銀裝行馬青繒裹免索。
駕六青馬,馬有金麵,插雕羽鞶纓攀胸鈴拂,青繡屜,錦包尾。
誕馬二,在輅前,飾同駕馬。
(餘輅及副輅皆有之。
駕士六十四人
金輅色以赤,駕六赤馬,建大旂駕士六十四人
象輅色以淺黃,駕六赭白馬,建大赤駕士四十人
革輅色以黃,駕六騧馬,建大白駕士四十人
木輅色以黑,駕六黑騮馬,建大麾駕士四十人
金輅而下,其製皆同玉輅,惟無玉飾
五副並駕六馬駕士四十人,當用銀飾者,皆以銅,餘製如正輅。
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議禮局上皇帝車輅之製,詔頒行
玉輅,箱上平盤、黃屋以下如舊
頂輪三層,內一層素,輪頂上金塗銀山花葉及翟羽,青絲雲龍絡帶二,周綴雜色糸畏帶八、銅佩八、銀穗球二。
平盤上布羅繡雲龍褥,曲幾、扶幾,上下設銀螭首二十四。
四角勾闌圓鑒一十六,青羅繡寶相花帶,火珠二十八。
香匱香爐,紅羅繡寶相花香囊香寶銀結綬二,紅羅繡雲龍結綬一,紅錦龍鳳門簾一。
畫輪轅,銀轂乘葉。
軾匱、橫轅、前轅並飾以金塗螭首,橫轅上施銀立鳳一十二。
左建太常,十有二旒右載闟戟,繡黻文
杠絝一,以青繡杠首飾以銀螭首
金塗銅鈸,青犛牛尾拂青繒裹索。
青馬六,馬有銅麵,插雕羽鞶纓攀胸鈴拂,青線織屜,紅錦包尾。
踏路馬二,在輅前,飾同駕馬。
大祭祀乘之。
金輅以下,並以次其後
若大朝會冊命皇太子王大臣,則設五輅大慶殿庭,為充庭之儀。
金輅赤質,以金飾諸末,建大旂,餘同玉輅駕赤馬六;凡玉輅之飾以青者,金輅以緋。
象輅黃質金塗銅裝,以象飾諸末,建大赤,餘同玉輅,駕赭白馬六;凡玉輅之飾以青者,象輅銀褐
革輅黃質,鞔之以革,建大白,餘同玉輅,駕騧馬六;凡玉輅之飾以青者,革輅以黃。
木輅黑質漆之,建大麾,餘同玉輅,駕黑騮六;凡玉輅之飾以青者,木輅以皂。
玉輅用金銀裝者,象輅革輅木輅五副輅,並金塗銅裝
禮製局言:“玉輅馬纓十二而無采,不應古製欲以五采罽飾樊纓十有二就。
輅衡、軾並無鸞和,乞添置
蓋弓二十有二,不應古製,乞增為二十八,以象星
又《巾車》言‘玉輅太常’而不言色,《司常》注云:‘九旗之帛皆用絳,以周尚赤故也。
’《禮記·月令中央天子大輅,載黃旂’,以金、象、木、革四輅及所建之旂,與四時所乘所載皆合。
玉輅所建之旂,以青帛十二幅連屬為之,有升龍而非交龍,又無三辰,皆非古製
如依成周以所尚之色則用赤,依《月令》兼四代製則當用黃,仍分縿、斿之製及繡畫三辰於其上。
改製太常其斿曳地當依周官》以六人維之。
又《左傳》言:‘、鸞、和、鈴,昭其聲也。
’注:‘錫在馬額,鈴在旂首。
’今旂首無鈴,乞增置
車蓋周以流蘇及佩各八,無所法象,欲各增為十二,以應天數。
又輅之諸末,盡飾以玉,為稱其實,而羅紋雜佩乃用塗金,乞改為玉。
車箱兩轓有金塗龜文及鶤翅,左龍右虎,乃後代之製,欲改用蟉龍,加玉為飾。
”又言:“既建太常當車之後,則自後登車有妨。
曲禮》言:‘君車將駕,則仆執策立馬前,已駕,仆展令,效駕奮衣右上,取貳綏跪乘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車
’則君升車亦當自右,由前而入。
玉輅前有式匱,不應古製,恐當更易以便登車及改式之製。
又《禮記》言‘車得其式’,《周官·輿人》:‘三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以其廣之半為之式崇。
三分軫圍去一以為式圍
三分軹圍去一以為對圍。
’注:‘立者為對,橫者為軹。
’今玉輅無式。”
詔:“ 玉輅用青質,輪輈絡帶,其色如之。
四柱平盤虛匱則用赤,增蓋弓之數為二十八,左右建旂、常,並青。
太常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旂上則繡以雲龍
朱杠青縚,鈴垂十有二就,流蘇及佩各增十二之數。
樊纓飾以五采之罽,衡式之上又加鸞和
輅之諸末,耀葉、螭頭雲龍、垂牙、鎚腳、花版、結綬羅紋雜佩、羽台、台、麻爐、香寶、壓貼牌字,皆飾以玉。
自後而升,式匱不去
既成,高二丈七寸五分,闊一丈五尺
玉輅,亦用青色,舊駕馬四,增為六,色亦以青。”
公元1114年
政和四年,詔改修副輅討論製造金、象、革、木四輅,並依新修玉輅制度
旂、常並建,各與輅一色
除去闟戟,改車箱兩轓龜文、鶤翅、左龍右虎之飾,並用蟉龍。
蓋弓博山流蘇等數,軾衡加和鸞,以合於古。
金輅朱質,飾以金塗銀;左右太常大旂輪衣絡帶等,色皆以黃;龍旂九斿,如《周官金輅大旂之製;駕馬以騧,飾樊纓五采九就
象輅朱質凡制度、裝綴名物並同金輅,飾以象及金塗銀銅鍮石左右太常大赤輪衣絡帶等,色皆以紅;大赤鳥隼七斿,如《周官象輅大赤之製;駕馬以赤,飾樊纓七就
革輅朱質凡制度、裝綴名物並同金輅,飾以金塗鍮石左右太常大白輪衣絡帶等,色皆以淺黃;大白熊虎六斿,如《周官革輅大白之製;駕馬以赭白,飾樊纓五就
木輅朱質凡制度、裝綴名物皆同金輅,飾以金塗鍮石左右太常大麾輪衣絡帶等,色皆以皂;大麾龜蛇四斿,如《周官木輅大麾之製;駕馬以烏,飾樊纓三就
四輅駕馬各六。
玉輅駕士六十四人,餘皆四十人
禮製局增改雅飾諸輅:舊副玉輅色青,飾以金,改用黃而飾以玉;樊纓如正輅之製;建太常,色黃,飾以組,象日月於縿、星辰於斿,其長曳地
金輅改用青,飾以金;樊纓五采罽而九就;建大旂,色青,飾以組,象交龍於縿、升龍於斿,其長齊軫
象輅改用赤,飾以象;樊纓五采罽而七就;建大赤,色赤,飾以組,象鳥隼於縿、斿,其長齊較
革輅改用白,飾以革;龍勒絛纓,建大白色白,飾以組,象熊虎於縿、斿,其長齊肩
三輅皆維以縷,削幅為之。
木輅依舊色,而飾以漆,其色黑前樊鵠纓,建大麾色黑,飾以組,象龜蛇於縿、斿,其長齊首;維以縷,充幅為之。
又詔玉輅身仍用紅,太常、旂、絡帶等用黃,餘常、旂、絡帶,亦隨其輅色。
公元1142年
高宗渡江鹵簿儀仗悉毀於兵。
紹興十二年,始命工部尚書莫將、戶部侍郎張澄等以天禧宣和鹵簿圖》考究制度,及故內侍工匠省記指說參酌制度
是年九月玉輅成;明年,遂作金、象、革、木四輅,副輅不設。
玉輅之製,青色,飾以玉,通高十九尺,輪高六十三寸,輻徑三十九寸,軸長十五尺三寸
頂上為輪三層象天圜也。
外施青玉博山八十一,一名耀葉
鏤以金塗龍文,覆以青羅,曰輪衣
綴垂玉佩,間以五色垂氂尾,曰流蘇
一名糸畏帶
四角垂青羅曰絡帶表裏雲龍
遇雨,則油黃繒覆之。
輅之中四柱象地方也,前柱卷龍。
平盤上布錦褥,前有橫軾後垂軟簾
登車自後卷簾梯級以登。
四面周以闌而闕其中,以備登降
執綏先自右升,立於右柱下,以備顧問
柱頭有玉蹲龍
軾前有牌,鏤曰“玉輅”,以玉篆之,上有玉龍二。
中設御坐,純以黃香木為之,取其黃中正色也。
下有塗金蹲龍十六。
在平槃四圍下,又有拓角雲龍,金彩飾之,前後左右各二。
前有轅木三,鱗體昂首龍形
木上束兩橫竿,在前者名曰鳳轅,馬負之以行;次曰推轅,班直推之以助馬力
橫於轅後者名曰壓轅,以人壓於後,欲取其平。
車輪三歲一易心用,圜數尺,圈以鐵,以防折裂。
橫貫大木以為軸,夾以兩輪,輪皆彩畫,此輅下飾也。
每新輪成,載鐵萬斤試之。
左建太常右建龍旂,插於輅後兩柱金環前。
青馬六,馬有鏤錫,鞶纓金鈴紅旄繡屜,金包騣,錦包尾,青繒索引之。
駕士二百三十二人
誕馬十二人左右百二十八人,入轅馬十二人龍頭二人前後抱轅各六人,推竿四人,捧輪四人,拓叉四人,淨席四人,前攔人員一人,後攔人員一人,前攔馬八人,後攔馬八人踏道人員二人踏道二十人,小拓叉四人,小梯子二人燭台二人香匙剪子二人左右人員二人
鵩又有嗬喝人員二人,教馬官二人,捧輪將軍四人千牛衛將軍二人,推輪軸官健八人,抱太常龍旗六人職掌五人專知官一人手分一人庫子八人,裝掛工匠二人諸作工匠十五人蓋覆儀鸞司十一人監官三員
金輅黃色,飾以金塗銀,製如玉輅,而高減五寸博山輪衣絡帶、轅輻、軸並以黃,建大旂九斿;駕黃馬六,駕士一百五十四人
象輅朱色,飾以象及金塗銅,製如金輅博山輪衣絡帶並以朱,建大赤七斿駕赤馬六,駕士一百五十四人
革輅黃白色,飾以金塗銅,製如象輅博山輪衣絡帶並以淺黃白,建大白六斿;駕黃白馬六,駕士百五十四人
木輅黑色,飾以金塗銀,製如革輅博山輪衣絡帶並以黑,建大麾四斿;駕黑馬六,駕士一百五十四人
五輅駕士服色平巾幘青絹抹額、纈絹對花鳳袍緋纈絹對花寬袖襖、羅襪絹袴、衤蔑、麻鞋,其色各從其輅。
公元1116年
大輅
政和六年徐秉哲言:“南北郊皇帝玉輅赴齋宮。
齋宮赴壇,正當祀天祭地,乃乘大輦,疑非禮意。
” 下禮製局討論
禮製局請:“造大輅如玉輅之製,唯不飾以玉。
所駕之馬,其數如之,唯樊纓一就,以稱尚質之義。
仍建大旂十有二旒龍章日月,以協象天之義。
至禮畢還齋宮,則御大輦,於禮無嫌
”從之。
大輦
周官巾車氏有輦車,以人組挽之,宮中從容所乘。
唐製,輦有七:一曰大鳳輦,二曰大芳輦,三曰仙遊輦,四曰小輕輦,五曰芳亭輦,六曰大玉輦,七曰小玉輦。
公元963年
太祖建隆四年翰林學士承旨陶穀禮儀使創意造為大輦赤質正方油畫金塗銀葉龍鳳裝。
其上四面龍雲氣,火珠方鑒,銀絲囊網,珠翠結絛雲龍鈿窠霞子。
四角龍頭香囊,頂輪施耀葉。
中有銀蓮花坐龍,紅綾裏,碧牙壓帖。
內設圓鑒銀絲香囊,銀飾勾闌台坐紅絲絛網,分錔。
中施黃褥,上置御坐,扶幾,香爐,錦結綬
幾衣輪衣絡帶緋繡壓金銀線
長竿四,銀裹鐵鋦龍頭魚鉤錦膊褥,銀裝畫梯,拓叉,黃羅緣席、褥、帕,梯杖褥,朱索緋繒油帕
主輦六十四人
親祀南郊、謁太廟還及具鸞駕黃麾仗省方還都,則乘之。
真宗東封,以舊輦太重,遂命別造,凡減七百餘斤,後常用焉。
神宗已後,其製:赤質正方油畫金塗銀龍鳳裝,朱漆天輪一,金塗銀頂龍一。
四面施行龍一十六,火珠四。
四角龍頭四,穗球一十二。
頂輪施耀葉,紅羅輪衣一,綴銀鈴紅羅絡帶二。
中設御坐曲幾錦褥等,施屏風香爐結綬
長竿四,飾以金塗銀龍頭。
祀畢,車駕還內,若不進輅,則乘大輦
政和之製:黃質,冒以黃衣,紘以黃帶
車箱四圍,於桯之外,高二尺二寸
設軾於前楹,軾高三尺二寸
大旂於後楹,旂十二斿,其長曳地,其色黃,繪以交龍素帛為縿,繪以日月,以弧張幅,以韣韜弧;杠以青錦綢之,注旄於竿首,係以鈴。
國朝之輦有七,中興後,唯存大輦平輦逍遙三輦而已
大輦又曰大安輦,其製:赤質正方,高十五尺三寸,方十一尺六寸
四柱平盤上覆青綠錦。
上有天輪三層外施金塗博山八十一。
內有圓鏡金塗銀頂龍一,四面行龍十六,火珠四。
輪衣以青,墜以金鈴,頂有青羅十字垂四角,曰絡帶
四角龍首,銜氂牛五色尾,曰旒綏。
四面拱鬥外施方鏡九柱圍以朱闌中設御坐曲幾屏風錦褥
下舉以長竿四,攢竹筋膠丹漆之,竿為龍首
平盤下,四圍紅絲網。
輦官服色武弁,黃纈對鳳袍黃絹勒帛,紫生色袒帶,紫絹行縢
芳亭輦,黑質,頂如幕屋緋羅衣,裙襴絡帶皆繡雲鳳
兩面朱綠窗花版,外施紅絲網綢,金銅分錔,前後垂簾,下設牙床勾闌
長竿四,銀龍頭,銀飾梯,行馬
主輦一百二十人
政和之製,簾以紅羅繡鵝為額,內設御坐長竿飾以金塗銅螭首,橫竿三。
鳳輦赤質,頂輪下有二柱緋羅輪衣絡帶門簾皆繡雲鳳
頂有金鳳一,兩壁刻畫龜文、金鳳翅
前有軾匱、香爐香寶、結帶,下有勾闌二重,內設紅錦褥。
長竿三,銀飾梯,行馬
主輦八十人
法駕鹵簿,不設鳳輦
逍遙輦,以棕櫚為屋,赤質金塗銀裝朱漆扶版二,雲版一,長竿二,飾以金塗銀龍頭。
常行幸所御。
魚鉤,分錔,紅絛
輦官十二人春夏服緋羅衫秋冬服白師子錦襖
東封,別造辟塵逍遙輦,加窗隔黃繒為裏,賜名省方逍遙輦
中興之製,赤質金塗四柱棕屋上有走脊金龍四,中起火珠凸頂,四面不設窗障中有踏子,製甚簡素
祗應人員服帽子宜男方勝纈衫。
平輦又名平頭輦,亦曰太平輦,飾如逍遙輦無屋
輦官十二人,服同逍遙輦
常行幸所御。
東封,別造升山天平輦,施機關賜名登封輦。
中興之製,赤質正方,形如一朱龍椅而加長竿二,飾如逍遙輦不施棕屋,製尤簡素,止施畫雲而已
公元1164年
又有七寶輦隆興二年,為德壽宮所製也。
高五十一寸,闊二十七寸,深三十六寸。
比附大輦平輦制度為之。
上施頂輪、耀葉、角龍、頂龍、滴子、鐸子、結穗球。
下施紅絲裙網,加綴七寶中設香木御坐引手轉身龍,靠背龍首,靠枰子織以紅黃
舁以長竿二,竿為螭首金塗銀飾焉。
初,有司言:“東都舊制,輦飾以玉,裙網用七寶,而滴子真珠
”帝曰:“上皇不然,止欲簡素
”遂以塗金易玉,紅絲裙網,間綴七寶,而象牙真珠
既而上皇卻不受,每至大內,多乘馬,而間有行幸,則用肩輿
自是重華壽康兩宮並不別造。
小輿赤質,頂輪下施曲柄如蓋緋繡輪衣絡帶,製如鳳輦而小。
下有勾闌牙床,繡瀝水
中設方床緋繡羅衣錦褥
上有小案、坐床,皆繡衣
踏床緋衣
前後長竿二,銀飾梯,行馬
奉輿二十四人
中興後,去其輪蓋方四十九寸,高三十一寸。
輿上周勾闌,施翟羽,玉照子,中為方床三級
上設御坐曲幾踏子曲柄緋羅繡蓋,輿下紅絲結五色花裙網。
舁以長竿二,竿為螭首
宮殿從容所乘,設鹵簿則陳之。
腰輿前後長竿各二,金銅螭頭,緋繡裙襴上施錦褥,別設小床緋繡花龍衣。
奉輿十六人
中興製,赤質方形四面曲闌,下結繡裙網。
製如小輿,惟無翟尾、玉照子、三級床、曲柄蓋,而上設方御床曲幾,舁竿無螭首,用亦同小輿
耕根車製,青質,蓋三層,餘如五輅之副。
駕六青馬駕士四十人
親祠大駕法駕鹵簿並列於仗內;若耕籍則乘之。
國朝之車,自耕根而下,凡十有五。
南渡所存,惟耕根車而已,其制度並同,惟駕士七十五人
公元963年
進賢車,古安車也。
太祖乾德元年赤質兩壁紗窗,擎耳,虛匱一轅緋幰衣,絡帶門簾繡鳳紅絲網。
中設朱漆床,香案紫綾案衣緋繒裹免索,朱漆行馬
(凡車皆有免索、行馬
駕四馬,駕士二十四人
明遠車,古四望車也,駕以牛。
太祖乾德元年改,仍舊四馬
赤質,製如屋,重簷勾闌,上有金龍四角銅鐸上層四面垂簾下層周以花版,三轅
駕士四十人,服繡對鳳。
羊車,古輦車也,亦為畫輪車,駕以牛。
隋駕以果下馬,今亦駕以二小馬。
赤質兩壁龜文、金鳳翅緋幰衣、絡帶門簾皆繡瑞羊。
童子十八人
公元987年
指南車一曰司南車
赤質兩箱青龍白虎四面畫花鳥,重台勾闌,鏤拱,四角香囊
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
一轅
鳳首駕四馬。
駕士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增為三十人
仁宗天聖五年工部郎中燕肅始造指南車上奏曰:
黃帝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大霧軍士不知所向,帝遂作指南車
周成王時越裳氏重譯來獻使者失道周公軿車指南
其後,法俱亡。
漢張衡魏馬鈞繼作之,屬世亂離,其器不存
宋武帝長安,嚐為此車,而製不精
祖衝之亦復造之。
魏太武帝使郭善明造,彌年不就,命扶風馬嶽造,垂成而為善明鴆死,其法遂絕。
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以其車及記裏鼓上之,憲宗閱於麟德殿,以備法駕,曆五代國朝,不聞得其製者,今創意成之。
其法:用獨轅車,車箱外籠上有重構,立木仙人於上,引臂南指
用大小輪九,合齒一百二十。
足輪二,高六尺,圍一丈八尺
附足立子輪二,徑二尺四寸,圍七尺二寸,出齒各二十四,齒間相去三寸
轅端橫木下立小輪二,其徑三寸鐵軸貫之。
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右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
中心大平輪一,其徑四尺八寸,圍一丈四尺四寸,出齒四十八,齒間相去三寸
中立貫心軸一,高八尺,徑三寸
刻木仙人,其車行木人指南
若折而東,推轅右旋,附右足子輪順轉十二齒,擊右小平一匝,觸中心大平左旋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東行木人交而南指
若折而西,推轅左旋,附左足子輪隨輪順轉十二齒,擊左小平一匝,觸中心大平右轉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
若欲北行,或東,或西,轉亦如之。
詔以其法下有司製之。
公元1107年
大觀元年內侍省吳德仁又獻指南車記裏鼓車之製,二車成,其年宗祀大禮始用之。
指南車一丈一尺一寸五分,闊九尺五寸深一九寸車輪直徑五尺七寸車轅一丈五寸
車箱上下兩層中設屏風上安仙人一執仗,左右龜鶴各一,童子四各執纓立四角,上設關戾
臥輪一十三,各徑一尺八五分,圍五尺五寸五分,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一寸八分
中心輪軸屏風貫下,下有輪一十三,中至大平輪
其輪徑三尺八寸,圍一丈一尺四寸,出齒一百,齒間相去一寸二分五厘,通上左起落
二小平輪,各有鐵墜子一,皆徑一尺一寸,圍三尺三寸,出齒一十七,齒間相去一寸九分
左右附輪各一,徑一尺五五分,圍四尺六寸五分,出齒二十四,齒間相去二寸一分
左右疊輪各二,下輪各徑二尺一寸,圍六尺三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二寸一分;上輪各徑一尺二寸,圍三尺六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一寸一分
左右車腳上各立輪一,徑二尺二寸,圍六尺六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二寸二分五厘。
左右後轅小輪一,無齒,係亶並索在左右軸上,遇右轉使右轅小輪觸落右輪,若左轉使左轅小輪觸落左輪
行則仙童交而指南
車駕赤馬二,銅麵插羽鞶纓攀胸鈴拂,緋絹屜,錦包尾。
公元987年
記裏鼓車一名大章車
赤質四面畫花鳥,重台勾闌,鏤拱。
行一里,則上層木人擊鼓十里,則次層木人擊鐲。
一轅鳳首駕四馬。
駕士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增為三十人
公元1027年
仁宗天聖五年內侍盧道隆記裏鼓車之製:“獨轅雙輪,箱上為兩重,各刻木為人,執木槌
足輪各徑六尺,圍一丈八尺
足輪一周,而行地三步
古法六尺為步,三百步為裏,用較今法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裏。
立輪一,附於左足徑一三寸八分,圍四尺一寸四分,出齒十八,齒間相去二寸三分
下平輪一,其徑四尺一寸四分,圍一丈二尺四寸二分,出齒五十四,齒間相去與附立輪同。
貫心軸一,其上設銅旋風輪一,出齒三,齒間相去一寸二分
中立平輪一,其徑四尺,圍一丈二尺,出齒百,齒間相去旋風等。
次安小平輪一,其徑三寸少半寸,圍一尺,出齒十,齒間相去一寸半。
上平輪一,其徑三尺少半尺,圍一丈,出齒百,齒間相去小平輪同。
其中平輪一周車行一里,下一層木人擊鼓上平輪轉一周車行十里上一木人擊鐲。
用大小輪八,合二百八十五齒,遞相鉤鎖犬牙相製周而復始
”詔以其法下有司製之。
大觀之製,車箱上下兩層上安木人二,身各手執木槌
輪軸共四。
左壁車腳上立輪一,安在車箱內,徑二尺二寸五分,圍六尺七寸五分,二十齒,齒間相去三寸三分五厘。
平輪一,徑四尺六寸五分,圍一丈三尺九寸五分,出齒六十,齒間相去二寸四分
上大平輪一,通軸貫上,徑三尺八寸,圍一丈一尺,出齒一百,齒間相去一寸二分
立軸一,徑二寸二分,圍六寸六分,出齒三,齒間相去二寸二分
大平輪軸上有鐵撥子二。
又木橫軸上關戾、撥子各一。
車腳轉一百遭,通輪軸轉周,木人一擊鉦、鼓。
白鷺車,隋所製也,一名鼓吹車
赤質周施花版,上有朱柱,貫五輪相重輪衣以緋,皂頂緋絡帶,並繡飛鷺。
柱杪刻木為鷺,銜鵝毛筒,紅綬帶。
一轅
駕四馬,駕士十八人
鸞旗車漢製,為前驅
赤質,曲壁,一轅
上載赤旗繡鸞鳥。
駕四馬,駕士十八人
公元963年
崇德車,本秦辟惡車也。
上有桃弧棘矢所以卻不祥。
太祖乾德元年,改赤質周施花版,四角辟惡獸,中載黃旗,亦繡此獸。
卜署令一人,在車中執旗
駕四馬,駕士十八人
政和之製,建黃羅繡崇德旗一,彩畫刻木獬豸四。
宣和元年禮製局言:“崇德車載太卜令一員,畫辟惡獸於旗。
《記》曰‘前巫而後史’,《傳》曰‘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請以巫易太卜弧矢辟惡獸。
”從之。
皮軒車,漢前驅車也。
冒以虎皮為軒,取《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皮”之義,赤質,曲壁,上有柱,貫五輪相重畫虎文。
駕四馬,駕士十八人
政和之製,用漆柱,貫朱漆皮軒五。
黃鉞車,漢製乘輿建之,在大駕後。
鹵簿黃鉞車。
唐初無之貞觀始加
赤質,曲壁,中設一,錦囊綢杠
左武衛隊正一人,在車中執鉞
兩馬駕士十五人
豹尾車
古者軍正豹尾
漢製最後一乘豹尾豹尾以前同禁中。
唐貞觀後,始加此車於鹵簿內,製同黃鉞車。
上戴朱漆竿,首綴豹尾右武衛隊正一人執之。
兩馬駕士十五人
屬車一曰副車一曰貳車一曰左車
秦製,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三十六乘。
法駕用三十一乘,小駕用十二乘。
隋製,大駕三十六,法駕十二,小駕不用
大駕唯用十二乘,宋因之。
黑質兩箱軬裝,前有曲闌,金銅飾上施通幰絡帶門簾皆繡雲鶴紫絲網分錔。
乘駕三牛駕士十人
公元1119年
五車
徽宗宣和元年禮製局言:“舊鹵簿記有白鷺鸞旗皮軒三車,其製非古。
按《曲禮》曰:‘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鷙獸則載貔貅
萬乘一出五車必載,所以警眾也。
青旌鳴鳶飛鴻貔貅乃以白鷺鸞旗雜陳其間,未為合禮
今欲改五車相次中道,繼之以崇德車,於是為備。
青旌車,赤質,曲壁,中載青旌以絳帛為之,書青鳥於其上。
鳴鳶車,赤質,曲壁,中載鳴鳶旌,以絳帛為之,畫鳴鳶於其上。
飛鴻車,赤質,曲壁,中載飛鴻旌,以絳帛為之,畫飛鴻於其上。
虎皮車,赤質,曲壁,中載虎皮旌,以絳帛為之,緣以赤,畫虎皮於上。
貔貅車,赤質,曲壁,旌以絳帛為之,緣以赤,畫貔貅於上。
其轅皆一。
涼車,赤質金塗銀裝龍鳳五采明金,織以紅黃油壁緋絲龍頭梅紅羅褥,銀螭頭,穗球,雲朵踏頭,蓮花坐,雁鉤,火珠,門遝,钅屈鉞,頻伽大小鐶,駕以橐駝
省方在道校獵回則乘之。
相風烏輿,上載長竿竿杪刻木為烏,垂鵝毛筒,紅綬帶,下承小盤,周以緋裙,繡烏形。
輿士四人
行漏輿隋大業行漏車也。
製同鍾、鼓樓而大,設刻漏稱衡
首垂銅缽,末有銅象,漆匱貯水渴烏注水缽中
長竿四,輿士六十人
十二神輿,赤質四門旁刻十二辰神緋繡輪衣絡帶
輿士十二人
交龍鉦、鼓輿各一,皆刻木二青相交下有木台長竿一掛畫鼓一掛金鉦,上皆有緋蓋,亦繡交龍
輿士二人
中興後,相風行漏十二神鉦鼓四輿,悉省去。
鍾、鼓樓輿各一,本隋大駕鍾車、鼓車也。
刻木為屋,中置鍾、鼓,下施木台長竿,如鉦、鼓輿。
輿士二十四人
行漏輿十二神輿、交龍鉦鼓輿、鍾鼓樓舊禮無文,皆太祖開寶定禮所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