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a 页 WYG0020-00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傅义附录卷首下  宋 董楷 撰
  朱子易图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a 页 WYG0020-0032a.png
右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
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
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
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
四为肩六八为足
  蔡元定曰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朗子
  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b 页 WYG0020-0032b.png
  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启蒙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
   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
   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𩔖
   刘歆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
   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
   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关子明云
   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a 页 WYG0020-0032c.png
   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邵
   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历法合/二始以)
   (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馀是所谓历纪也)方者土也画州井
   地之法其放于此乎(州有九井九百亩是/所谓画州井地也)盖圆
   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
   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问历纪之数注中二始/二中二终之说曰注中)
   (三句本唐历志一行之说二始者一二也一奇/故为刚二偶故为柔二中者五六也五者十日)
   (六者十二辰也二终者十与九也闰馀之法以/十九岁为一章故其言如此然一章之数似亦)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b 页 WYG0020-0032d.png
   (附会当时姑借其说以明十数之为河图尔又/曰二始者一为阳始二为阴始二中者五六二)
   (终者九十五便是十干所起六便是十二律所/生圆者星也圆者河图之数言无那四角㡳其)
   (形便圆或问河图无四隅之位截然四正而方/而谓之圆何也曰河图既无四隅则比之洛书)
   (固亦/为圆)
   蔡西山曰古今傅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
   皆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禹关子明邵康节皆
   以为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既陈天地五
   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a 页 WYG0020-0033a.png
   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
   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唯刘牧意见以九为河
   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先儒旧说不
   合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
   置图书并无明验但谓伏羲兼取图书则易范
   之数诚相表里为可疑耳其实天地之理一而
   巳矣虽时有今古先后之不同而其理则不容
   有二也故伏羲但据河图以作易则不必预见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b 页 WYG0020-0033b.png
   洛书而巳逆与之合矣大禹但据洛书以作范
   则亦不必追考河图而巳暗与之符矣其所以
   然者何哉诚以此理之外无复它理故也然不
   特此耳律吕有五声十二律而其相乘之数究
   于六十日名有十干十二支而其相乘之数亦
   究于六十二者皆出于易之后其起数又各不
   同然与易之阴阳策数老少自相配合皆为六
   十者无不若合符契也(凡易数三十六对二十/四三十二对四十八皆)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a 页 WYG0020-0033c.png
   (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数以六十为节)下至运气参同大一之属
   虽不足道然亦无不相通盖自然之理也假令
   今世复有图书者出其数亦必相符可谓伏羲
   有取于今日而作易乎大傅所谓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者亦汎言圣人作易作范其原皆
   出于天之意如言以卜筮者尚其占与莫大乎
   蓍龟之𩔖易之书岂有龟与卜之法乎亦言其
   理无二而已耳○世傅一至九数者为河图一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b 页 WYG0020-0033d.png
   至十数者为洛书正是反而置之予于启蒙辨
   之详矣近读大戴礼明堂篇言其制度有曰二
   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郑氏注云法龟文也得此
   一證则汉人固以此九数者为洛书矣又曰夫
   以河图洛书为不足信自欧公以来已有此说
   然终无奈顾命系辞论语皆有是言而诸儒所
   傅二图之数虽有交互而无乖戾顺数逆推纵
   横曲直皆有明法不可得而破除也至如河图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6a 页 WYG0020-0034a.png
   与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载天地五十有五
   之数则固易之所自出也洛书与洪范之初一
   至次九者合而具九畴之数则固洪范之所自
   出也系辞虽不言伏羲受河图以作易然所谓
   仰观俯察近取远取安知河图非其中之一事
   邪大抵圣人制作所由初非一端然其法𧰼之
   规模必有最亲切处如鸿荒之世天地之閒阴
   阳之气虽各有𧰼然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6b 页 WYG0020-0034b.png
   之出然后五十有五之数奇偶生成粲然可见
   此其所以深𤼵圣人之独智又非汎然气𧰼之
   所可得而拟也是以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至此
   而后两仪四𧰼八卦之阴阳奇偶可得而言虽
   系辞所论圣人作易之由者非一而不害其得
   此而后决也○河图洛书窃以大传之文详之
   河图洛书盖皆圣人所取以为八卦者而九畴
   亦并出焉今以其𧰼观之则虚其中者所以为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7a 页 WYG0020-0034c.png
   易也实其中者所以为洪范也其所以为易者
   已见于前段矣所以为洪范则河图九畴之象
   洛书五行之数有不可诬者恐不得以其出于
   纬书而略之也
   启蒙或曰河图洛书之法位与数其所以不同
   何也曰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
   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
   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7b 页 WYG0020-0034d.png
   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曰其皆以五居中者何
   也曰凡数之始一阴一阳而已矣阳之𧰼圆圆
   者径一而围三阴之𧰼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围
   三者以一为一故参其一阳而为三围四者以
   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二是所谓参天两地
   者也三二之合则为五矣此河图洛书之数所
   以皆以五为中也然河图以生数为主故其中
   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生数之𧰼焉其下一点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8a 页 WYG0020-0035a.png
   天一之𧰼也其上一点地二之𧰼也其左一点
   天三之𧰼也其右一点地四之𧰼也其中一点
   天五之𧰼也洛书以奇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
   为五者亦具五奇数之𧰼焉其下一点亦天一
   之𧰼也其左一点亦天三之𧰼也其中一点亦
   天五之象也其右一点则天七之象也其上一
   点则天九之象也其数与位皆三同而二异盖
   阳不可易而阴可易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8b 页 WYG0020-0035b.png
   (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者如/子者父之阴臣者君之阴)曰中央之五固为
   五数之象矣然则其为数也奈何曰以数言之
   则通乎一图由内及外固各有积实可纪之数
   矣然河图之一二三四各居其五𧰼本方之外
   而六七八九十者又各因五而得数以附于其
   生数之外洛书之一三七九亦各居其五𧰼本
   方之外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其𩔖以附于奇
   数之侧盖中者为主而外者为客正者为君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9a 页 WYG0020-0035c.png
   侧者为臣亦各有条而不紊也曰其多寡之不同
   何也曰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
   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
   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
   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尔曰其序之不同
   何也曰河图以生出之次言之则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
   复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东
   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其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9b 页 WYG0020-0035d.png
   生数之在内者则阳居下左而阴居上右也其
   成数之在外者则阴居下左而阳居上右也洛书
   之次其阳数则首北次东次中次西次南其阴数
   则首西南次东南次西北次东北也合而言之则
   首北次西南次东次东南次中次西北次西次东
   北而究于南也其运行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是亦各有说矣曰
   其七八九六之数不同何也曰河图六七八九既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0a 页 WYG0020-0036a.png
   附于生数之外矣此阴阳老少进退饶乏之正
   也其九者生数一三五之积也故自北而东自
   东而西以成于四之外其六者生数二四之积
   也故自南而西自西而北以成于一之外七则
   九之自西而南者也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也
   此又阴阳老少互藏其宅之变也(老阳之位一/老阴之位四)
   (今河图以老阳之九居乎四之外而老阴之六/却居乎一之外是老阴老阳互藏其宅也少阴)
   (之位二少阳之位三而河图以少阴之八居乎/三之外少阳之七却居乎二之外是少阴少阳)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0b 页 WYG0020-0036b.png
   (互藏其宅也又曰一六共宗一为老阳之位六/为老阴之数四九为友四为老阴之位九为老)
   (阳之数此固二老之合然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亦二老互藏其宅也二七为朋二为少阴之位)
   (七为少阳之数三八同道三为少阳之位八为/少阴之数此则二少之合然亦阳居阴位阴居)
   (阳位亦二少/互藏其宅也)洛书之纵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
   为消长虚五分十而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
   含六则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其合焉此变化
   无穷之所以为妙也曰然则圣人之则之也奈
   何曰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也河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1a 页 WYG0020-0036c.png
   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
   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
   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
   兑震巽艮者八卦也(以四象观之太阳之位居/一而数则九乾得其数而)
   (兑得其位故乾为九而兑为一少阴之位居二/而数则八离得其数而震得其位故离为八而)
   (震为二少阳之位居三而数则七坎得其数而/巽得其位故坎为七而巽为三太阴之位居四)
   (而数则六坤得其数而艮得其位故坤为六而/艮为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而)
   (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震兑巽艮而补四隅之空也)洛书之实其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1b 页 WYG0020-0036d.png
   一为五行其二为五事其三为八政其四为五
   纪其五为皇极其六为三德其七为稽疑其八
   为庶徵其九为福极其位与数尤晓然矣曰洛
   书而虚其中五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
   亦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
   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
   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
   也河图之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2a 页 WYG0020-0037a.png
   为金五十为土则固洪范之五行而五十五者
   又九畴之子目也是则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
   图亦可以为范矣又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
   为图也邪曰是其时虽有先后数虽有多寡然
   其为理则一而已但易乃伏羲之所先得乎图而
   初无所待于书范则大禹之所独得乎书而未
   必追考于图尔且以河图而虚十则洛书四十
   有五之数也虚五则大衍五十之数也积五与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2b 页 WYG0020-0037b.png
   十则洛书纵横十五之数也以五乘十以十乘
   五则又皆大衍之数也洛书之五又自含五而
   得十而通为大衍之数矣积五与十则得十五
   而通为河图之数矣苟明乎此则横斜曲直无
   所不通而河图洛书又岂有先后彼此之閒哉
   ○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而连九少阴居二而连
   八少阳居三而连七太阴居四而连六数与位
   合为十也洛书之位一与九对二与八对三与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3a 页 WYG0020-0037c.png
   七对四与六对亦与河图不异○河图七八连
   于左九六连于右皆为十五生数一三五连于
   左为九二四连于右为六九六之合亦为十五
   五与十相守于中亦为十五洛书纵横数之皆
   十五互为七八九六○问河图自五之外便成
   六七八九十曰皆从五过则一对五而成六二
   对五而成七三对五而成八四对五而成九到
   末梢五又撞着个五五便成十○天地生数到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3b 页 WYG0020-0037d.png
   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着那五便成六七八九
   五却自对五成十所谓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
   朋者盖是那一在五下便有那六㡳数二在五
   边便有那七㡳数三四皆然○古人做易其巧
   不可言太阳数九少阴数八少阳数七太阴数
   六初亦不知其数如何恁地元来只是十数太
   阳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个少阴居二除了本
   身便是八个少阳居三除了本身便是七个太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4a 页 WYG0020-0038a.png
   阴居四除了本身便是六个这处都不曾有人
   见得○问先生说老阳少阴少阳老阴除了本
   身一二三四便是九八七六之数今观启蒙阳
   进阴退之说也是如此曰它进退亦是如此不
   是人去强教它进退但是以十言之则如前说
   大故分晓若以十五言之则九便对六七便对
   八晓得时这物事也好则剧○董铢问河图之
   数不过一奇一偶相错而巳故太阳之位即太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4b 页 WYG0020-0038b.png
   阴之数太阴之位即太阳之数少阴之位即少
   阳之数少阳之位即少阴之数见其迭阴迭阳
   阴阳相错所以为生成也天五地十居中者地
   十亦天五之成数盖一二三四巳含六七八九
   以五乘之故也盖数不过五也洛书之数因一
   二三四以对九八七六其数亦不过十盖太阳
   占第一位已含太阳之数少阴占第二位已含
   少阴之数少阳占第三位已含少阳之数太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5a 页 WYG0020-0038c.png
   占第四位已含太阴之数虽其阴阳各自为数
   然五数居中太阳得五而成六少阴得五而成
   七少阳得五而成八太阴得五而成九则与河
   图一阴一阳相错而为生成之数者亦无以异
   也启蒙言其数与位皆三同而二异三同谓一
   三五二异谓河图之二在洛书则为九河图之
   四在洛书则为七也盖一三五阳也二四阴也
   阳不可易而阴可易阳全阴半阴常从阳也然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5b 页 WYG0020-0038d.png
   七九特成数之阳所以成二四生数之阴则虽
   阳而实阴虽易而实未尝易也先生曰所论甚
   当河图相错之说尤佳○问看河图上此数控
   定了曰天地只是不会说倩它圣人出来说若
   天地自会说话想更说得好在如河图洛书便
   是天地画出㡳○谓甘叔怀曰曾看河图洛书
   数否无事时好看且得自家心流转得动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6a 页 WYG0020-0039a.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6b 页 WYG0020-0039b.png
右系辞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傅
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
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
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问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𧰼四𧰼生八
   卦答云此太极却是为画卦说当未画卦前太
   极只是一个浑沦㡳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7a 页 WYG0020-0039c.png
   奇偶无所不有及画一奇一偶是生两仪再于
   一奇画上加一奇此是阳中之阳又于一奇画
   上加一偶此是阳中之阴又于一偶上加一奇
   此是阴中之阳又于一偶上加一偶此是阴中
   之阴是谓四象所谓八卦者一象上有两卦每
   象各添一奇一偶便是八卦尝闻朋友说一为
   仪二为象三为卦四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火
   东西南北无不可推矣○黑白之位本非古法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7b 页 WYG0020-0039d.png
   但今欲易晓且为此以寓之耳后六十四卦次
   序放此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8a 页 WYG0020-0040a.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8b 页 WYG0020-0040b.png
右说卦傅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
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
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
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仿此
   启蒙邵子曰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又
   曰震始交阴而阳生巽始消阳而阴生兑阳长
   也艮阴长也震兑在天之阴也巽艮在地之阳
   也故震兑上阴而下阳巽艮上阳而下阴天以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9a 页 WYG0020-0040c.png
   始生言之故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地以既
   成言之故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
   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
   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
   盈缩莫不由乎此矣(此条是说圆图震与坤接/是震始交阴而一阳生也)
   (巽与乾接是巽始/消阳而一阴生也)○又曰此一节明伏羲八卦
   也八卦相错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也数往
   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巳生之卦也故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19b 页 WYG0020-0040d.png
   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
   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
   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以横/图观)
   (之有乾一而后有兑二冇兑二而后有离三有/离三而后有震四有震四而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亦以次而生焉此易之所以成也而圆图之/左方自震之初为冬至离兑之中为春分以至)
   (于乾之末为夏至焉皆进而得其已生之卦犹/自今日而追数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
   (自巽之初为夏至坎艮之中为秋分以至于坤/之末而交冬至焉皆进而得其未生之卦犹自)
   (今日而逆计来日也故曰知来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则其先后始终如横图及圆图右方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0a 页 WYG0020-0041a.png
   (序而已故曰/易逆数也)○所问先天图曲折细详图意若
   自乾一横排至坤八此则全是自然故说卦云
   易逆数也(皆自巳生以/得未生之卦)若如圆图则须如北方
   见阴阳消长次第(震一阳离兑二阳乾三阳/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
   自稍涉安排然亦莫非自然之理自冬至夏至
   为顺盖与前逆数者相反(皆自未生而反/得巳生之卦)自夏
   至冬至为逆盖与前逆数者同其左右与今天
   文说左右不同盖从中而分其初若有左右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0b 页 WYG0020-0041b.png
   势尔(自北而东为左/自南而西为右)○易逆数也以康节说方
   可通但方图则一向皆逆若以圆图看又只一
   半逆不知如何○蔡西山曰其法自子中至午
   中为阳初四爻皆阳中前二爻皆阴后二爻皆
   阳上一爻为阴二爻为阳三爻为阴四爻为阳
   自午中至子中为阴初四爻皆阴中前二爻为
   阳后二爻为阴上一爻为阳二爻为阴三爻为
   阳四爻为阴在阳中上二爻则先阴而后阳阳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1a 页 WYG0020-0041c.png
   生于阴也在阴中上二爻则先阳而后阴阴生
   于阳也其序始震终坤者以阴阳消息为数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2a 页 WYG0020-0042a.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3a 页 WYG0020-0042c.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4a 页 WYG0020-0043a.png
右前八卦次序图即系辞傅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
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
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
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
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窃谓此一节乃孔子𤼵明伏羲画卦自然之形
   体次第最为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二先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4b 页 WYG0020-0043b.png
   生为能知之故康节之言曰一分为二二分为
   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
   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大
   则愈少愈细则愈繁而明道先生以为加一倍
   法其𤼵明孔子之言又可谓最切要矣盖以河
   图洛书论之太极者虚中之象也两仪者阴阳
   奇偶之象也四象者河图之一合六二合七三
   合八四合九洛书之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5a 页 WYG0020-0043c.png
   含六也八卦者河图四实四虚之数洛书四正
   四隅之位也以卦画言之太极者象数未形之
   全体也两仪者为阳而为阴阳数一而阴
   数二也四象者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
   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少阴阴之上生一
   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
   太阴也四象既立则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
   二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5b 页 WYG0020-0043d.png
   此六七八九之数所由定也八卦者太阳之上
   生一阳则为☰而名乾生一阴则为☱而名兑
   少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离生一阴则为
   ☳而名震少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巽生
   一阴则为☵而名坎太阴之上生一阳则为☶
   而名艮生一阴则为☷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
   所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次六艮七坤八
   者盖谓此也至于八卦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6a 页 WYG0020-0044a.png
   则为四画者十有六经虽无文而康节所谓八
   分为十六者此也四画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
   则为五画者三十有二经虽无文而康节所谓
   十六分为三十二者此也五画之上又各生一
   阴一阳则为六画之卦六十有四而八卦相重
   又各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之次其在图可见矣○天地之间莫非太极阴
   阳之妙圣人仰观俯察远求近取固有超然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6b 页 WYG0020-0044b.png
   默契于心矣故自两仪未分浑然太极而两仪
   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巳灿然于其中太极分而
   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仪也两仪分而
   四象则两仪又为太极而四象又为两仪矣自
   是而推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
   二而六十四以至于有百千万亿之无穷虽见
   于模画若有先后而出于人为然其巳定之形
   已成之势固已具于浑然之中而不容毫发思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7a 页 WYG0020-0044c.png
   虑作为于其间也○要见得圣人作易根原直
   截分明不如且看卷首横图自始初止有两画
   时渐次看起以至生满六画之后其先后多寡
   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不费辞说于此看得方
   见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然挨排出来圣人只
   是见得分明便只依本画出元不曾用一毫智
   力添助○重卦之由不但伊川先生之说如此
   盖大傅亦云八卦成列因而重之矣但八卦所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7b 页 WYG0020-0044d.png
   以成列乃是从太极两仪四象渐次生出以至
   于此画成之后方见其三才之象非圣人因见
   三才遂以巳意思惟而连画三爻以象之也因
   而重之亦是因八卦之已成各就上面节次生
   出若旋生逐爻则更加三变方成六十四卦若
   并生全卦则只用一变便成六十四卦虽有迟
   速之不同然皆自然渐次生出各有行列次第
   画成之后然后见其可以尽天下之变不是圣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8a 页 WYG0020-0045a.png
   人见下三爻不足以尽天下之变然后别生计较
   又并画上三爻以尽之也此等皆是作易妙处
   方其画时虽是圣人亦不自知里面有许多巧
   妙奇特直是要人细心体认不可草草立说也
   ○或疑四爻五爻者无所主名一画为仪二画
   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若旋次各加
   阴阳一画则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
   十四卦之名若径以八卦遍加乎一卦之上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8b 页 WYG0020-0045b.png
   亦如其位而得名焉方其四画之时未成外卦
   故不得而名之耳又曰第四画者以八卦为太
   极而复生之两仪也第五画者八卦之四象也
   第六画者八卦之八卦也○诸儒谈易谩纷纷
   只见繁枝不见根观象徒劳推互体玩辞亦是
   逞空言须知一本能双干始信千儿与万孙吃
   𦂳包羲为人意悠悠千古向谁论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29a 页 WYG0020-0045c.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0a 页 WYG0020-0046a.png
右伏羲四图其说皆出于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
之挺之得之穆脩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
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
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
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
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
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
方者静而为地者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0b 页 WYG0020-0046b.png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此下四节通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
   (此一节以第一爻而言左一奇为阳右一偶为阴/所谓两仪者也今此一奇为左三十二卦之初)
   (爻一偶为右三十二卦之初爻乃以累变/而分非本即有此六十四段也后放此)阳上
   交于阴阴下交于阳而四象生矣(此一节以第/一爻生第二)
   (爻而言也阳下之半上交于阴上之半则生阴/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少阳太阴矣阴上)
   (之半下交于阳下之半则生阳中第二爻之一/奇一偶而为太阳少阴矣所谓两仪生四象者)
   (也太阳一奇今分为左上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阴一偶今分为左下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阳太)
   (阴其分放此而初爻/之二亦分为四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1a 页 WYG0020-0046c.png
   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𧰼
   (此一节以第二爻生第三爻言也阳谓太阳阴/谓太阴刚谓少阳柔谓少阴太阳之下半交于)
   (太阴之上半则生太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艮为坤矣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
   (则生太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乾为兑/矣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则生少阴中)
   (第三爻之一奇一偶而为离为震矣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则生少阳中第三爻之一)
   (奇一偶而为巽为坎矣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乾一奇今分为八卦之第三爻坤一偶今分为)
   (八卦之第三爻馀皆放此而初爻二爻之四今/又分而为八矣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之)
   (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后万物生焉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1b 页 WYG0020-0046d.png
   (一卦之上各加八卦以相间错则六十四卦成/矣然第三爻之相交则生第四爻之一奇一偶)
   (于是一奇一偶各为四卦之第四爻而下三爻/亦分为十六矣第四爻又相交则生第五爻之)
   (一奇一偶于是一奇一偶各为二卦之第五爻/而下四爻亦分而为三十二矣第五爻又相交)
   (则生第六爻之一奇一偶则一奇一偶各为一/卦之第六爻而下五爻亦分而为六十四矣盖)
   (八卦相乘为六十四而自三画以上三加一倍/以至六画则三画者亦加一倍而卦体横分亦)
   (为六十四矣二数殊涂不约而会如/合符节不差毫釐正是易之妙处)是故一分
   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
   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2a 页 WYG0020-0047a.png
   之有枝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是故乾以分
   之坤以翕之震以长之巽以消之长则分分则
   消消则翕也乾坤定位也震巽一交也兑离坎
   艮再交也故震阳少而阴尚多也巽阴少而阳
   尚多也兑离阳浸多也坎艮阴浸多也○蔡氏
   曰邵子经世衍易图一动一静之间者易所谓
   太极也动静者易所谓两仪也阴阳刚柔者易
   所谓四象也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少刚少柔太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2b 页 WYG0020-0047b.png
   刚太柔者易所谓八卦也又曰动者为天天有
   阴阳(阳者动之始/阴者动之极)阴阳之中又各有阴阳故有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为日(乾/)太阴为月(兑/)
   少阳为星(离/)少阴为辰(震/)是为天之四象静者
   为地地有柔刚(柔者静之始/刚者静之极)刚柔之中又有刚柔
   故有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柔为水(坤/)太刚为
   火(艮/)少柔为土(坎/)少刚为石(巽/)是为地之四象
   (按邵子以乾兑离震分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天之四象以巽坎艮坤分少刚少柔太刚太柔)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3a 页 WYG0020-0047c.png
   (为地之四象蔡氏之说是也朱子以乾兑艮坤/分阴阳为天之四象以离震巽坎分刚柔为地)
   (之四象又别是一说/姑并录以俟知者)○邵子曰无极之前阴含
   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
   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
   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邵子自图上说循/环之意自姤至坤)
   (是阴含阳自复至乾是阳分阴坤复/之间乃无极自坤反姤是无极之前)又曰乾四
   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阴所尅也坤四十八而
   四分之一分为所尅之阳也故乾得三十六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3b 页 WYG0020-0047d.png
   坤得十二也(兑离以下更思之兑离二十八阳二/二十阴震二十阳二十八阴艮坎)
   (十八阴二十阳巽/二十阴二十八阳)又曰阳在阴中阳逆行阴在
   阳中阴逆行阳在阳中阴在阴中则皆顺行此
   真至之理按图可见之矣(图左属阳右属阴自/震一阳离兑二阳乾)
   (三阳为阳在阳中顺行自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顺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
   (阳为阳在阴中逆行乾无阴兑离/一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遂行)又曰复至乾
   凡百一十有二阳姤至坤凡八十阳姤至坤凡
   百一十有二阴复至乾凡八十阴又曰坎离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4a 页 WYG0020-0048a.png
   阳之限也故离当寅坎当申而数常踰之者阴
   阳之溢也然用数不过乎中也(此更宜思离当/卯坎当酉但以)
   (坤为子半可见矣离蔡氏曰此一节论阴阳往/来皆以驯致以坎 言离中当卯坎中当酉然)
   (离之生巳起于寅震中坎之生巳起于申巽中/故谓离当寅坎当申也坤当子半乾当午半即)
   (离卯坎酉/之谓也)
   易训变易又训交易是博易之义观先天图便
   可见东边一画阴便对西边一画阳盖东一边
   本皆是阳西一边本皆是阴东边阴画本皆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4b 页 WYG0020-0048b.png
   自西边来西边阳画都是自东边来姤在西是
   东边五画阳过来复在东是西边五画阴过来
   互相博易而成易之变虽多般然此是第一变
   又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两边交易各各相对
   其实非此往彼来只是其象如此然圣人当初
   亦不恁地思量只是画一个阴画一个阳每个
   便生两个就一个阳上又生一个阳一个阴就
   一个阴上又生一个阴一个阳只管恁地去自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5a 页 WYG0020-0048c.png
   一为二二为四四为八八为十六十六为三十
   二三十二为六十四既成便如此齐整皆是天
   地本然之妙元如此但略假圣人手画出来○
   问先天图有自然之象数伏羲当初亦知其然
   否曰也不见得如何但直图据见在㡳画较自
   然圆图便是就这中间拗做两截恁地转来底
   是奇恁地转去底是偶有些造作不甚依它
   元初画底伏羲当初也只见太极下面有个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5b 页 WYG0020-0048d.png
   阳便知得一生二二又生四四又生八恁地推
   去做成这物事不觉成来却如此齐整○答叶
   永卿曰先天之说昨已报商伯矣此须先将六
   十四卦作一横图则震巽复姤正在中间先自
   震复郤行以至于乾乃自巽姤而顺行以至于
   坤便成圆图而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昏且
   皆有次第此作图之大指也又左方百九十二
   爻本皆阳右方百九十二爻本皆阴乃以对望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6a 页 WYG0020-0049a.png
   交相博易而成此图若不从中起以向两端而
   但从头至尾则此等类皆不可通矣试用此意
   推之当自见得也○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
   所自作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
   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问邵子曰图虽无
   文吾终日言之不离乎是何也曰先天图今所
   写者是以一岁之运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万
   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圈子小而一日十二时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6b 页 WYG0020-0049b.png
   亦只是这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又曰以月言
   之自坤而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则月之
   上弦初八日也至乾则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则
   月之始亏十八日也至艮则月之下弦二十三
   日也至坤则月之晦三十日也又曰一日有一
   日之运一岁有一岁之运大而天地之终始小
   而人物之生死远而古今之世变皆不外乎此
   只是一个盈虚消息之理如纳甲法乾纳甲壬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7a 页 WYG0020-0049c.png
   坤纳乙癸离纳巳坎纳戊巽纳辛震纳庚兑纳
   丁艮纳丙亦是此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
   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风雷相薄恒益起
   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
   卦相荡为六十四(康节天地定位否泰反类诗/八句是说方图中两交股底)
   (且如西北角乾东南角坤是天地定位便对东/北角泰西南角否次乾是兑次坤是艮便对次)
   (否之咸次泰之损后四卦亦如是共十六卦又/曰方图自西北之东南便是自乾以之坤自东)
   (北之西南便是由泰以之否其间有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所以又于此八卦见义盖为是自两)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7b 页 WYG0020-0049d.png
   (角尖射上与乾坤相对不知怎生恁地巧○愚/因邵子大易吟欲以方图分作四层看其第一)
   (层乾坤否泰四卦所谓天地定位否泰反类也/然以周围二十八卦横直观之皆乾一坤八之)
   (卦此见天地定位之不可易也其第二层四隅/兑艮咸损四卦所谓山泽通气损咸见义也然)
   (以周围二十卦横直观之亦皆兑二艮七之卦/此见山泽通气之象也其第三层四隅为坎离)
   (既济未济四卦所谓水火相射既济未济是也/然以周围十二卦横直观之亦皆离三坎六之)
   (卦此足以见水火不相射之象也其最里一层/为震巽恒益四卦所谓风雷相薄恒益起意其)
   (象亦可见矣以此言之邵子之诗/晓然足以见先天法象自然之妙)
   问邵子曰先天学星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8a 页 WYG0020-0050a.png
   事生于心何也曰其中白处便是太极三十二
   阴三十二阳便是两仪十六阴十六阳㡳便是
   四象八阴八阳㡳便是八卦又曰万物万化皆
   从这里流出是心法皆从中起也○问先天图
   与太极图不同如何曰中间虚者便是太极它
   图说从中起今不合方图在中间塞却待取出
   放外它两边生者即是阴根阳阳根阴这个有
   对从中出者无对○问先天图如何移出方图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8b 页 WYG0020-0050b.png
   在下曰是熹挑出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39a 页 WYG0020-0050c.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0a 页 WYG0020-0051a.png
右见说卦
   启蒙今按坤求于乾得其初九而为震故曰一
   索而得男乾求于坤得其初六而为巽故曰一
   索而得女坤再求而得乾之九二以为坎故曰
   再索而得男乾再求而得坤之六二以为离故
   曰再索而得女坤三求而得乾之九三以为艮
   故曰三索而得男乾三求而得坤之六三以为
   兑故曰三索而得女凡此数节皆文王观于已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0b 页 WYG0020-0051b.png
   成之卦而推其未明之象以为说卲子所谓后天
   之学入用之位者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1a 页 WYG0020-0051c.png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1b 页 WYG0020-0051d.png
 
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地后天之学

   启蒙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
   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乾
   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
   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
   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
   也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此言文王改易伏羲/卦图之意也盖自乾)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2a 页 WYG0020-0052a.png
   (南坤北而交则乾北坤南而为泰矣自离东坎/西而交则离西坎东而为既济矣乾坤之交者)
   (自其所巳成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变则乾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也坎离之变者东自上而)
   (西西自下而东也故乾坤既退则离得乾位而/坎得坤位也震用事者𤼵生于东方巽代母者)
   (长养于/东南也)又曰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兑始交
   者也故当朝夕之位坎离交之极者也故当子
   午之位巽艮不交而阴阳犹杂也故当用中之
   偏乾坤纯阳纯阴也故当不用之位也(蔡西山/曰邵子)
   (易者一阴一阳之谓此一节论阴阳以易位为/交阳本在上阴本在下艮一阳在上巽一阴在)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2b 页 WYG0020-0052b.png
   (下故云不交震一阳在下兑一阴在上故为始/交坎阳在中离阴在中故为交之极春阳之始)
   (故震居之秋阴之始故兑居之夏阳极阴生故/离居之冬阴极阳生故坎居之艮一阳二阴巽)
   (二阳一阴犹有用乾纯阳坤纯阴不为用东方/为阳主用西方为阴不用故乾坤居西隅艮巽)
   (居东隅也乾艮为阳坤巽为阴北为地之阳南/为地之阴故乾艮居北隅而巽坤居南隅也)
   又曰兑离巽得阳之多者也艮坎震得阴之多
   者也是以为天地用也乾极阳坤极阴是以不
   用也又曰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尝考此/图而更)
   (为之说曰震东兑西者阳主进故以长为先而/位乎左阴主退故以少为贵而位乎右也坎北)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3a 页 WYG0020-0052c.png
   (者进之中也离南者退之中也男北而女南者互/藏其宅也四者皆当四方之正位而为用事之)
   (卦然震兑始而坎离终震兑轻而坎离重也乾/西北坤西南者父母既老而退居不用之地也)
   (然母亲而父尊故坤犹半用而乾全不用也艮/东北巽东南者少男进之后而长女退之先故)
   (亦皆不用也然男未就傅女将有行故巽稍向/用而艮全未用也四者皆居四隅不正之位然)
   (居东者未用而居西者不复用也故下文历举/六子而不数乾坤至其水火雷风山泽之相偶)
   (则又用伏/羲卦云)答袁机仲曰来谕谓冬春为阳夏秋
   为阴以文王八卦论之则自西北之乾以至东
   方之震皆父与三男之位也自东南之巽以至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3b 页 WYG0020-0052d.png
   西方之兑皆母与三女之位也故坤蹇解卦之
   彖辞皆以东北为阳方西南为阴方然则谓冬
   春为阳夏秋为阴亦是一说但说卦又以乾为
   西北则阴有不尽乎西以巽为东南则阳有不
   尽乎东此亦以来书之说推之而说卦之文适
   与彖辞相为表里亦可以见此图之出于文王
   也但此自是一说与它说十二卦之类各不相
   通耳○问文王八卦之位如何先生曰康节说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4a 页 WYG0020-0053a.png
   伏羲八卦乾位本在南坤位本在北文王重易
   时更定此位其说甚长大槩近于附会穿凿故
   不曾深留意然说卦所说卦位竟不能使人晓
   然然且当阙之不必强通也
   据邵氏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
   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
   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
   具焉文王之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为作傅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4b 页 WYG0020-0053b.png
   者是也孔子既因文王之易以作傅则其所论
   固当专以文王之易为主然不推本伏羲始画
   之易只从中半说起不识向上根原矣故十翼
   之中如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太极两仪四象八
   卦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类皆本伏羲画卦
   之意而今新书原卦画一篇亦分两仪伏羲在
   前文王在后必欲知圣人作易之本则当考伏
   羲之画若只欲知今易书文义则但求文王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5a 页 WYG0020-0053c.png
   经孔子之傅足矣两者初不相妨而亦不可以
   相杂也○盖自初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者
   邵子所谓先天之学也卦成之后各因一义推
   说邵子所谓后天之学也今如所引系辞说卦
   三才六位之说即所谓后天者也先天后天既
   各自为一义而后天说中取义又多不同彼此
   自不相妨不可执一而废百也○蔡西山曰伏
   羲八卦是数之自然文王八卦乃是见之于用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5b 页 WYG0020-0053d.png
   或谓先天乃模写天地所以然纯乎天理者也
   后天乃整顿天地所当然天地参以人事此意
   固好然先天岂非人事后天亦是天理之自然
   顾有明体致用之不同二者不可相无故夫子
   释帝出乎震一章又以先天说六子之用也邵
   子以帝出乎震为文王所定今观连山首艮以
   万物成终成始恐古亦有此矣
   楷谨按易图诸说其详巳见于先生所著启蒙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6a 页 WYG0020-0054a.png
   一书学者所当潜心更不附录于此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7a 页 WYG0020-0054c.png
卦变图(彖傅或以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盖易中之一义非画卦作易之本指也)
 凡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五阴五阳/卦同图异)
䷖剥䷇比䷏豫䷎谦䷆师䷎复
䷪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
 凡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来(四阴四/阳卦同)
 (图/异)
䷚颐䷂屯䷲震䷣明夷䷒临
䷃蒙䷜坎䷧解䷭升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7b 页 WYG0020-0054d.png
䷳艮䷦蹇䷽小过
䷢晋䷬萃
䷓观
䷛大过䷱鼎䷸巽䷅讼䷠遁
䷰革䷝离䷤家人䷘无妄
䷹兑䷥睽䷼中孚
䷄需䷙大畜
䷡大壮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8a 页 WYG0020-0055a.png
 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
䷨损䷻节䷵归妹䷊泰
䷕贲䷾既济䷶丰
䷔噬嗑䷐随
䷩益
䷑蛊䷯井䷟恒
䷿未济䷮困
䷺涣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8b 页 WYG0020-0055b.png
䷷旅䷞咸
䷴渐
䷋否
䷞咸䷷旅䷴渐䷋否
䷮困䷿未济䷺涣
䷯井䷑蛊
䷟恒
䷐随䷔噬嗑䷩益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9a 页 WYG0020-0055c.png
䷾既济䷕贲
䷶丰
䷻节䷨损
䷵归妹
䷊泰
 凡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来(二阴/二阳)
 (图巳/见前)
䷙大畜䷄需䷡大壮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49b 页 WYG0020-0055d.png
䷥睽䷹兑
䷼中孚
䷝离䷰革
䷤家人
䷘无妄
䷱鼎䷛大过
䷸巽
䷅讼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0a 页 WYG0020-0056a.png
䷠遁
䷬萃䷢晋䷓观
䷦蹇䷳艮
䷽小过
䷜坎䷃蒙
䷧解
䷭升
䷂屯䷚颐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0b 页 WYG0020-0056b.png
䷲震
䷣明夷
䷒临
 凡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一阴一阳/图已见前)
䷍大有䷪夬
䷈小畜
䷉履
䷌同人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1a 页 WYG0020-0056c.png
䷫姤
䷇比䷖剥
䷏豫
䷎谦
䷆师
䷗复
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
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1b 页 WYG0020-0056d.png
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
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
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
   问近略考卦变以彖辞考之说卦变者凡九卦
   盖言成卦之由凡彖辞不取成卦之由则不言
   所变之爻程子专以乾坤言变卦然只是上下
   两体皆变者可通若只一体变者则不通两体
   变者凡七卦随蛊贲咸恒渐涣是也一体变者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2a 页 WYG0020-0057a.png
   两卦讼无妄是也七卦中取刚来下柔刚上柔
   下之类者可通至一体变者则以来为自外来
   故说得有碍大凡卦变须观两体上下为变方
   知其所由以成之卦先生曰便是此处说得有
   碍且程傅贲卦所云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自
   泰而变为贲之理若其说果然则所谓乾坤变
   而为六子八卦重而为六十四皆由乾坤而变
   者其说不得而通矣盖有则俱有自一画而二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2b 页 WYG0020-0057b.png
   二而四四而八而八卦成八而有十六十六而
   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而重卦备故有八卦
   则有六十四矣此康节所谓先天者也若震一
   索而得男以下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卦生出
   此义皆所谓后天之学今所谓卦变者亦是有
   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𤼵于彖辞安得谓
   之乾坤重而为是卦则更不可变而为它卦邪
   若论先天一卦亦无既画之后乾一兑二离三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3a 页 WYG0020-0057c.png
   震四至坤居末又安有乾坤变而为六子之理凡
   今易中所言皆是后天之易耳以此见得康节
   先天后天之说最为有功○太极两仪四象八
   卦者伏羲画卦之法也说卦天地定位至坤以
   藏之以见伏羲所画八卦之位也帝出乎震以
   下文王即伏羲已成之卦而推其义类之辞也
   如卦变图刚来柔进之类亦是就卦已成后用
   意推说以此为自彼卦而来耳非真先有彼卦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3b 页 WYG0020-0057d.png
   而后方有此卦也古注说贲卦自泰卦而来先
   儒非之以为乾坤合而为泰岂有泰复变为贲
   之理殊不知若论伏羲画卦则六十四卦一时
   俱了虽乾坤亦无能生诸卦之理若如文王孔
   子之说则纵横曲直反覆相生无所不可要在
   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伊川不取
   卦变之说至柔来而文刚刚自外来而为主于
   内诸处皆牵彊说了王辅嗣卦变又变得不自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4a 页 WYG0020-0058a.png
   然某之说却觉得有自然气象只是换了一爻
   非是圣人合下作卦如此自是卦成了自然有此
   象○汉上易卦变只变到三爻而止于卦辞多
   不通处某更推尽去方通如无妄刚自外来而
   为主于内只是初刚自讼二移下来晋柔进而
   上行只是五柔自观四挨上去此等类按汉上
   卦变则通不得○卦有两样生有从两仪四象
   加倍生来底有卦中互换自生一卦底互换成
周易传义附录 卷首下 第 54b 页 WYG0020-0058b.png
   卦不过换两爻这般变卦伊川破之及到那刚
   来而得中却推不行大率在就理义上看不过
   如刚自外来而得中分刚上而文柔等处看其
   馀多在占处用也贲变节之象这须无紧要然
   后面有数处彖辞不如此看无来处解不得
 
 
 周易傅义附录卷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