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037-04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易经解义卷十
 ䷨(兑下/艮上)
  天下之事有不当损而损者损下益上损民益君是
  也有当损而损者省文存质去奢崇俭是也圣人画
  卦以损下益上示戒而以损所当损为法统观六爻
  下体本乾三画皆阳阳过于盈则损乎阳上体本坤
  三画皆阴阴过于虚则益乎阴此一卦之旨也析观
卷十 第 1b 页 WYG0037-0467b.png
  六爻初二以益上之道言初居下而益四量而后入
  故曰酌损之二刚中而益五道义自持故曰弗损益
  之三四以取益之道言三阳上而阴下是去其异已
  者故曰损一人四资刚以济柔是勇于改过者故曰
  损其疾五上以受益之道言五体柔居中为虚心好
  贤故曰或益之上居上益下为因民而利故曰弗损
  益之此六爻之旨也大抵损之时贵乎损所当损而
  必本之以诚诚以存质则礼亦可杀诚以崇俭则用
卷十 第 2a 页 WYG0037-0468a.png
 无不节推之初遄往二利贞诚于事上也四使遄五
 或益诚于虚已也上弗损诚于益下也至六三一爻
 卦之所以为损者也戒其三而杂取其两而专者贵
 于致一也此又损之精义也宜彖辞首以有孚为训
 哉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此卦兑下艮上卦体损下卦之阳益上卦之阴卦象
 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皆有损下益上之义故名
卷十 第 2b 页 WYG0037-0468b.png
 为损卦辞言处损之道既示以至诚之应而又酌其
 用虽至薄而无害也文王系损彖辞曰上之不能不
 取于下者势也然当损之时国用固不可缺而民力
 亦易以匮于此而复示以侈则民有难堪而将至于
 不继故必省文以存质去奢以崇俭凡上而朝廷外
 而军国一皆示以诚实悃愊之意而烦文缛节皆所
 不用是之谓有孚也是之谓损所当损也诚能若此
 则其政尚忠其俗尚愿可以追太古之遗何吉如之
卷十 第 3a 页 WYG0037-0468c.png
 且不伤财不害民而无不节之嗟何咎之有自其行
 之一时若为权宜之计耳而要之诚则可久即一时
 可也千万世亦可也是可贞矣自其行之于上若为
 救世之权耳而要之诚则可通即行之君可也行之
 万邦臣庶亦可也是利有攸往矣夫损而有孚则有
 四者之应是有孚者致用之本也而其用果何如哉
 盖国之大事莫大于祀而时当可损则虽俭而不病
 于菲苟感以孚信之诚而略其虚文之饰即二簋之
卷十 第 3b 页 WYG0037-0468d.png
 薄亦可用享矣祭祀可损况其他乎夫损非上所当
 行也而有孚则可行祭非上所当损也而有孚则可
 损处损之道诚莫切于有孚之用矣按释此卦者谓
 于不得已之时不得不取足于常赋之外但能有孚
 则民自无不曲谅耳窃谓此后儒之臆说非知圣人
 系辞之旨者也先王之制有节用无加赋鲁年饥用
 不足有若犹以盍彻告之岂因不足而遂可赋外取
 民乎且古者三年耕馀一年之食九年耕馀三年之
卷十 第 4a 页 WYG0037-0469a.png
 食虽有凶荒民无菜色何至阙军国之需也苟且之
 术后世无备者为之安得以为有孚之道乎既非有
 孚一时且不可行况欲以为长久之规乎损之义盖
 言盈缩随时礼称其情则杀礼不为嫌用适其宜则
 俭用不为固祭祀尚然凡百用度之间宾客燕享好
 用匪颁之类皆在所损可知此谓有孚则真有孚矣
 诚万世遵行之而无弊者哉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卷十 第 4b 页 WYG0037-0469b.png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此彖传是释损彖辞以见损之义无非与时为宜也
 孔子释损彖辞曰卦之名为损者盖以损下卦上画
 之阳益上卦上画之阴是取闾阎之财以充府库之
 用损下而益上者也但君之富藏于民民既穷于所
 损则君不得以独益是损之道势必转而归上矣此
 所以为损也夫当损之时而诚有孚损其所当损则
卷十 第 5a 页 WYG0037-0469c.png
 吉而无咎贞而利往固不必言又曰曷之用二簋可
 用享者岂专以薄为道哉盖天下时而已时当丰而
 丰即大牲殷荐不为奢时当俭而俭即二簋不为薄
 是各因其时而非谓其可常用也且是时也岂独一
 享祀为然哉天下之事凡理之当然与数之不得不
 然者皆时也观之卦画则损下卦之刚以益上卦之
 柔者非他也时有所当损则阳不能以常伸时有所
 当益则阴不能以常屈此皆理数之不容违者也观
卷十 第 5b 页 WYG0037-0469d.png
 之物理则损其进极之盈以益其退极之虚者非他
 也时不可以终盛盈未几而损随之时不可以终衰
 虚未几而益随之亦皆理数之不容违者也卦画以
 时而成物理以时而变处损之道岂有能外时者哉
 按上下相关本同一体益下则虽不加赋而用自有
 馀损下则虽善聚财而用日不足不幸而遇损之时
 但当节用以厚民不可剥民以奉已即九庙之享在
 所宜节况其馀乎此无他天之运存乎时君之行视
卷十 第 6a 页 WYG0037-0470a.png
 乎天损益盈虚之间有必然之道焉虽欲不变丰为
 俭不能也常存此心则时赢尚当从绌而时绌岂反
 可举赢也哉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此象传是言君子治心之功也惩惩戒也窒遏绝也
 孔子释损象曰山下有泽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
 损之象也君子体之以为为学之要无如损吾心之
 所当损焉吾心原自和平偶有所触遂𤼵而难制而
卷十 第 6b 页 WYG0037-0470b.png
 忿生矣忿心一生则不能观理之是非而为血气所
 使君子当忿之未起急宜惩之化躁以恬预拔其忿
 之根则心体日休安于宁谧之天矣吾心原自洁清
 偶有所诱遂动而难遏而欲萌矣欲心一萌则不能
 辨念之公私而为外物所移君子当欲之未溺急宜
 窒之闲邪存诚预杜其欲之隙则心境光明游于粹
 美之渊矣此诚得治心之要者欤按忿欲人所同患
 而有天下者关系为尤重盖人君势处崇高富有海
卷十 第 7a 页 WYG0037-0470c.png
 甸雷霆之威不可向迩嗜欲之奉无有穷极稍一任
 意而妄生于内物诱于外其害有不可言者古之帝
 王守敬以澄其原主静以绝其诱戒惧慎独之功既
 至而见诸行事𤼵皆中节必一怒以安民而后所忿
 者皆义理之勇矣必欲仁而得仁而后所欲者皆天
 理之正矣
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此一爻是言初能尽益上之忠而又示以量巳之智
卷十 第 7b 页 WYG0037-0470d.png
 也巳止也遄速也尚指六四周公系损初爻曰初九
 当损下益上之时而有阳刚之才上应阴柔之六四
 是责难之任在我矣于是辍其所行之事汲汲然速
 往以益之无非求尽我之心而损彼之疾则事上之
 责巳罄而可以无咎矣然初下而四上以分言则殊
 也以情言则疏也虽有款款之诚安能必上心之我
 谅乎又当量而后入因事纳诲相机进言视上之所
 以待我者何如而酌量其损之浅深否则未信而谏
卷十 第 8a 页 WYG0037-0471a.png
 必有冒昧之讥巳之遄往者何以得效其忠而终无
 咎也哉孔子释初象曰初之己事遄往者夫岂造次
 以干上乎初之志固欲损四之疾而四之志亦欲求
 助于初而损巳之疾焉合志如此初虽欲不急往应
 之而不可耳按事上之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惟知
 自靖而巳岂可有所瞻徇于其间哉然致主之心太
 急不顾利害触其君之怒以至于偾事则欲损其疾
 而反增其疾矣酌损云者盖相度事机法言巽言随
卷十 第 8b 页 WYG0037-0471b.png
 时上下以求其有济实非怀私营而忘国事观望而
 不往者可得藉口也故圣人交𤼵其义以为益上者
 准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此一爻是言二能守其贞由心之自重乎道也周公
 系损二爻曰九二与六五为应而有刚中之德是重
 名义轻利禄得在下之贞而励无私之操者也则身
 名俱泰而利若希心利禄奔走于形势之途举生平
卷十 第 9a 页 WYG0037-0471c.png
 而尽弃之则身败名辱凶孰甚焉然是贞也岂特一
 巳之利而巳苟能即其守而持之不变则直节之臣
 朝廷之宝也法家之士社稷之赖也其为益也不亦
 大哉孔子释二象曰九二之所以利贞者以其居下
 之中而抱刚正之德一念是矢惟知道义之足重而
 有确乎不拔之志故能不为富贵利欲所动自守其
 贞而不妄求也按此爻之义有以贞士言者有以贞
 臣言者贞士之益洁身独往而至行可师如伯夷穷
卷十 第 9b 页 WYG0037-0471d.png
 饿而顽廉懦立严光垂钓而山高水长是也贞臣之
 益大节屹然而百折不夺如汲黯在朝而叛臣寝谋
 董允秉政而佥壬畏惮是也两说皆通观二五上下
 相应似君臣之义尤切故程传亦主以下益上言而
 曰能守刚贞志存乎中则有益于上若变为柔媚适
 足损之而巳语云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由此言
 之正色独立招不来麾不去之臣人君安可一日少
 哉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37-0472a.png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则疑也
 此一爻是言取友之道当去损而乃获益也周公系
 损三爻曰损之三爻卦之所以为损也下卦本乾而
 损上爻以益坤有三人行则损一人之象一阳上而
 一阴下有一人行则得其友之象故于同类之中而
 有异类之间是三人行也则损去一人而使淫朋比
 德之徒不得杂乎其间焉夫异已之人既损之使行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37-0472b.png
 则同德之友自可相孚而至切磋黾勉相观而善此
 诚致一之道也孔子释三象曰三人之中必损一人
 而使之行者岂示人以不广哉正以三则心术驳而
 意见乖反生其疑忌而不能以相恊此损之所以为
 急也盖凡人之相与惟其心之同而巳苟精神不相
 孚意气不相合则群党比周固三也即一人之异亦
 三也是皆不可以不损也精神苟相孚意气苟相合
 则二人同心固两也即千百其朋亦两也要皆不可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37-0472c.png
 以不相得也噫即交友而推之君臣上下之间亦何
 莫不然欤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此一爻是言四能取人以为益也疾谓阴柔之疾周
 公系损四爻曰气质之偏皆谓之疾六四当重大之
 任而居阴柔未免委靡不振兹能藉初九之阳刚以
 济之至诚延揽使初汲汲而遄往于我匡扶救正以
 损其疾不有喜乎夫上有虚受之美下乃得尽献之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37-0472d.png
 忠取人之善而愈已之疾复何咎耶孔子释四象曰
 人能无过固为可喜今四有疾而藉初以损之则有
 过仍复于无过德业日新亦可喜也盖进德以奋决
 为先改过尤以疾速为要况四身为大臣有天下国
 家之责使其疾一日未损则斯世受一日之害所望
 下之匡救切矣然良药未免于苦口而忠言恒至乎
 逆耳苟无殷殷求助之诚虽有嘉谋嘉猷亦安从而
 入告乎贾谊有言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叹息者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37-0473a.png
 此也初九之遄往亦在乎六四之能使而已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此一爻是言五能虚中取益而受天下之善也两贝
 为朋十朋之龟为国重宝周公系损五爻曰六五柔
 顺居中以膺尊位是抱懿恭之德虚心好贤而不挟
 贵以自亢故天下豪杰景从能者献其才智者效其
 策𤼵乎众心之诚欲辞之而不得焉如或益之以十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37-0473b.png
 朋之龟而弗克违者如是则群策毕举而百度有惟
 贞之美由是而迓天休由是而绵国祚吉孰有大于
 此者乎孔子释五象曰六五之获元吉者非有心于
 必得也盖虚中好贤之诚克当天心故誉髦归之共
 襄上理祐以景福而受天下之益也按书言不宝远
 物所宝惟贤故楚人以二臣之善珍乎白珩齐王以
 四子之功美于照乘十朋之龟国之至宝信乎惟贤
 乃足以当之也然非圣君在上隆之以殊礼待之以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37-0473c.png
 至诚则贤者亦不乐为吾用今六五为虚中之主而
 有亲贤之德则以君心感多士之心即以人心格上
 帝之心此卑以自损者乃能大有所益欤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此一爻是言上九普其惠于天下而得遂益民之志
 也得臣能得人心无家不可以家计也周公系损上
 爻曰上九居损之终受下之益既多而欲自损以益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37-0473d.png
 下者也然必待损诸已以益人则德有尽而惠易穷
 惟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即天下自有之益以益天
 下而可以无此咎矣是乃帝王荡平之政而非驩虞
 小补之术所谓贞也则加诸亿兆泽无不被不亦吉
 乎施诸遐迩道可常行不利有攸往乎由是民心日
 归海隅日出之邦靡不率服而无有远迩亲疏之间
 也其得臣宁有家耶孔子释上象曰上之于下孰无
 益之之心哉然益出于己则所及有限未能大得志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37-0474a.png
 也今弗损益之则惠出于己无穷泽洽于民甚广无
 一夫不获其所斯其志诚大得矣粤若唐虞之世康
 衢击壤帝力相忘四海共安耕凿之常蒸民惟有云
 日之颂巍巍荡荡殆兹弗损益之得臣无家之象乎
 后世𤼵帑救荒亦一时恤灾赈穷之典而省徭薄赋
 爱养斯民惠而不费要在平日有天下者其必以纯
 王之心行纯王之政也哉
(震下/巽上)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37-0474b.png
 益者损之反也凡卦以内为主故损下谓之损而益
 下谓之益至上之损益则不与焉所以厚其本也益
 见于王道则有减赋补助约己裕民之政彖传所谓
 民悦道光是也益本于天德则有迁善改过进德修
 业之学彖传所谓动巽日进是也疏观六爻自初至
 四皆以臣之受益言五上二爻则以上之益下言盖
 益以兴利初利用为大作是为天下万世之大计非
 寻常之报效也二用享帝为靖献之大谊三益用凶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37-0474c.png
 事为盘错之大任四利用为依迁国为安民之大举
 皆非小益之事至九五之元吉由惠心之有孚上九
 之莫益由立心之勿恒则兴利之原未有不本于君
 心者也所谓有天德然后可以行王道也顾彖传中
 正有庆专指二五而小象于三四亦曰中行者何也
 以二体言则二五各居其中以全体言则三四并居
 其中此三四所以称中行也此又因象系辞之一例
 而易之以中行为重者于此可见矣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37-0474d.png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此卦震下巽上损上卦之阳益下卦之阴有损上益
 下之义然民富而君不至独贫则下益而上亦益也
 故名为益卦辞言益道无所不利以明惠下之政当
 急讲也文王系益彖辞曰人君果能损上之有馀以
 益下之不足则仁恩洽畅上下交孚有所往而经纶
 创作事无弗集而功无弗成固极其利矣即使之拯
 溺亨屯削平祸乱则众志可以成城一心自能济变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37-0475a.png
 虽涉大川亦无不利甚矣益之可以兴利也按损下
 以益上本以求益也而反成损损上以益下巳不能
 无损也而䆒为益可见肥巳瘠人者民贫而君亦无
 所寄约已裕人者民乐而君不至独忧故曰民为邦
 本本固邦宁有天下者诚不可不务固本之图巳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37-0475b.png
 此彖传是释益彖辞以明益之道亦不外乎时也中
 正指二五言震巽皆木故云木道孔子释益彖辞曰
 卦之名为益者盖以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
 之阴则是君能自损以益民民之被其泽而悦者自
 无疆域之可限矣此岂要结小惠补苴驩虞之治也
 哉乃朝廷爱民如子恩出九重之上而下逮穷檐蔀
 屋靡不普遍真如天道之下济而光明君益民而民
 受君之益民悦道光而民之益即为君之益此卦之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37-0475c.png
 所以为益也辞言利有攸往者以二五有中正之德
 君臣同志一德交孚举凡良法美意曲畅旁通而无
 壅蔽之患则福庆不仅在一人而在天下此往之所
 以无不利也又云利涉大川者盖济川必乘木而济
 变必需才震巽皆木是平时既德泽下䆒而遇变复
 谋猷克壮能使往无不复而陂无不平此大川之所
 以利涉也夫于卦名可以知上下之胥益矣于卦体
 可以知常变之胥益矣然岂特此巳哉更以人事与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37-0475d.png
 造化观之人事之益莫大于学问卦德震动巽入是
 作圣之功既奋𤼵精进又逊志沈潜自然德崇业广
 日进宁有疆乎造化之益莫大于生物卦变乾易初
 而下交于坤天之施也坤易初而上达于乾地之生
 也天下施地上生万物并育其利宁有方乎凡此皆
 益也皆道之所在而时之所为也学问之道随时而
 进造化之功顺时而新以至人情之穷而复通失而
 复得物理之消而复长亏而复盈何一非与时偕行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37-0476a.png
 者耶益道之无所不该如此按圣人释损彖曰二簋
 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释益彖
 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可见易道不外一时圣人合
 德天地之学不外趋时而于损益反覆言之者见损
 益为盛衰之始尤当兢兢致慎承天时行损其所当
 损益其所当益而后常变无不宜上下无不利也乎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此象传是言君子体益象以为学也孔子释益象曰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37-0476b.png
 此卦下震上巽震雷巽风风雷之势交相助益益之
 象也君子知体益之道莫要于圣学而圣学莫切于
 迁善改过故见一善若决江河即时迁就如风之疾
 而莫可遏也觉有过如恶恶臭即时更改若雷之迅
 而莫能禦也由是迁之又迁善日积而过日寡改之
 又改过全去而善全复君子体益之学孰有大于此
 者乎昔大禹闻善言而拜接精一执中之传成汤能
 自得师改过不吝而圣敬日跻故曰惟木从绳则正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37-0476c.png
 后从谏则圣然则迁善改过固作圣之功而虚怀纳
 谏又迁善改过之要道也与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此一爻是言受非常之知者必有非常之报而后可
 无愧也大作谓大有作为元吉谓所作尽善周公系
 益初爻曰初居下位而受上益是当进身之始而膺
 特达之遇受宠最渥者夫上有国士之知下自当有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37-0476d.png
 国士之报故利用大有作为利一身者不为利天下
 者为之利一时者不为利万世者为之不徒寻常事
 业巳也必如是庶可少塞报称之责矣然居下则位
 之最卑者也大作则任之最重者也居下而任上事
 能免出位之咎乎必其所作者尽善尽美合乎事理
 之宜而中乎经权之妙然后天子信焉大臣安焉而
 不议其为僭也否则作之不善安冀其有成功哉孔
 子释初象曰初必元吉而始无咎者盖天下之大事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37-0477a.png
 业必有天下之大责任而后可为也初居下位卑本
 不当任厚事苟非元吉则不惟无建功立业之誉而
 且有越职犯分之讥矣诚不可不致慎于其间也按
 隐居则求其志行义则达其道幼而学者壮而欲行
 之况当世有知我之一日乎然既度其身矣又必度
 其君既度其君矣又必度其时急于自售而昧进退
 之宜如汉之贾生一遭文帝即流涕痛哭卒至交浅
 言深以招谤忌而志不获伸故曰非才之难所以用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37-0477b.png
 其才者实难明于此爻之义庶乎免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此一爻是言二之受益当忠顺不失以报其上也周
 公系益二爻曰六二虚中处下上应九五刚明之君
 小心翼翼以事一人虽无心于求益也然精诚所感
 锡赉优渥不期而至有辞之而不得者为或益之十
 朋之龟弗克违之象此由二守臣道之贞故获非常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37-0477c.png
 之宠诚能一心自矢自始至终守正不变则臣心愈
 笃主眷弥隆而吉可长保矣然臣之事君与君之事
 天其分同也君之益臣与天之益君其理同也苟王
 者用是虚中永贞之德而享上帝帝必鉴其诚而歆
 其祀自天祐之吉又何如也天之难谌犹可昭格而
 况于君哉孔子释二象曰六二受上之益而云或益
 之者何也良以六二精白自献非有希福干禄之心
 宠锡之来出于意外即大君亦不过因材而笃而非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37-0477d.png
 有私于二故曰或也二真可谓纯臣矣按损之六五
 以虚中受下之益损之六二以虚中受上之益然损
 五元吉而益必永贞而后吉者盖损五居至尊之位
 合天下以媚一人固其分之所应得也若益二以人
 臣蒙上之眷贵不期骄富不期侈一念之溢而遂至
 于不能自持古来功臣世族往往以恩宠太过而启
 身家之祸者多有之矣圣人戒之以固守其正诚万
 世为臣者之明鉴乎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37-0478a.png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此一爻是言六三有所警以免过而又告以当尽克
 艰之道也凶事谓险阻艰难之事公指九五言圭通
 信之物周公系益三爻曰六三阴柔不中正特以居
 益下之时处下卦之上有不容不受上之益者故益
 之不用吉事而用凶事或投以艰巨或处以盘错警
 戒之震动之俾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故无咎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37-0478b.png
 也然上之待我如此盖望我去不中以归于中耳若
 复不知自责自修焉何以慰在上之意乎故必精白
 乃心而行事尽善内诚于体国而不欺外恊于中道
 而不悖庶几中为实中可以见谅乎君如告于公而
 用圭以通信焉然后无负成就之意而咎可免也孔
 子释三象曰有孚中行之德人所固有但不免迁于
 外物而失之耳所以益用凶事者投之以患难非常
 之任正使之自知警惧而思全其所固有者也按天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37-0478c.png
 心仁爱生人则出灾异以儆之人君厚期臣下则用
 凶事以益之必反身修德然后可仰答天意而变灾
 为祥必至诚不欺然后可上报君恩而转凶为吉益
 道真无方也欤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此一爻是言六四以益下为心可以得君亦可以得
 民也公亦指九五言初本坤体坤为邑上迁为四故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37-0478d.png
 有迁国之象周公系益四爻曰居中者民之主也臣
 者奉上之中而致之民者也世之人臣往往仰不能
 见信于君俯不能见信于民者以其行之不中耳诚
 能以益下为心凡事小心敬慎斟酌合宜而一毫不
 敢偏倚如此其中行焉则我以君心为心君亦即以
 我之心为心谏必行言必听焉而告公从矣是岂特
 君从之也哉吾之中既上孚于君则必下孚于民民
 之情自安于我不惟经常细事可行即时值不得巳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37-0479a.png
 劳民动众至于迁国人亦信其至诚而鼓舞从事罔
 有少斁焉以迁国且无不利况其他乎孔子释四象
 曰进言在臣听言在君四何以告公而必其见从也
 盖四惓惓以益民为志所告又有孚惠心之君是四
 之志适合乎五之志君臣上下一心一德故告之而
 无不从从之而无不利也按臣道与地道同所谓无
 成而代有终者益卦于三四两爻一则曰中行告公
 用圭再则曰中行告公从总见𤼵政施仁乃大君之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37-0479b.png
 事为人臣者承流宣化惟尽其所当为而不可少萌
 市恩沽誉之心庶几上不疑而下不忌功成而无震
 主之嫌也欤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此一爻是言九五诚于益下故能收得民之效也我
 德谓五之德惠我德谓下感五之德周公系易五爻
 曰天地生成万物不外一诚大君怀保小民亦不外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37-0479c.png
 一诚诚者上下同流而物我无间者也九五为益之
 主阳刚中实凡所以损上益下者咸本不忍之心行
 不忍之政念念出于至诚事事本于忠厚无一毫违
 道干誉之私如是则何待问而知其元吉哉但见上
 以诚感下以诚应而民之惠我德者自有孚而无间
 相喻之机固有至神者矣孔子释五象曰人君惟无
 益下之实心德泽偶施即不胜沾沾自喜此要结民
 心之小惠而非大公无私之正道也如果惠下之政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37-0479d.png
 出于至诚恻怛其为元吉又何俟问焉至于民惠我
 德则我之惠及于天下矣王者康济一世之志不大
 得乎所谓民说无疆其道大光者如此按洪范言惟
 皇建极敛五福以锡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保极保
 极者锡福之明验也益下之主有孚惠心则受益之
 臣民亦有孚惠我德所谓群黎百姓遍为尔德者也
 可见上下之势虽甚悬而感通之理则甚捷故曰至
 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37-0480a.png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此一爻是言上九专利之害而深致其戒也周公系
 易上爻曰此卦上三爻咸有益下之责六四能体君
 心以益下故有利而无害九五有孚惠心而民惠我
 德此皆上下交益者也独上九以阳刚居上是在已
 有馀而非不足者乃专利好货求利不已全无公利
 济人之心因而众叛亲离交征互夺有莫益之而或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37-0480b.png
 击之者焉所以然者由其立心之不恒耳夫爱人者
 人亦爱之益人者人亦益之此恒道也上惟知剥民
 奉己一念反常事事皆悖凶岂能免乎孔子释上象
 曰上九居上位而无以益人专欲益已其为害已甚
 但言莫益之者即其求益不遂据一偏而言之也其
 实财聚民散争民施夺或击之凶自外而至出于不
 测有非意料所能及者岂特莫益之而已哉昔芮良
 夫言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37-0480c.png
 其害大矣人君专之则害于国人臣专之则害于家
 甚矣利之不可专也此卦自五以下皆言益下之吉
 惟上独言求益之凶正见上居高位怀利事君止知
 为一身之计是以台鼎之尊而工垄断之术者其能
 免于僇辱乎宜圣人之深戒之也
(乾下/兑上)
 夬取决去之义五阳长而将极一阴消而将尽众阳
 上进决去一阴故为夬以五阳决一阴是君子之势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37-0480d.png
 甚盛小人之势甚孤其决而去之也似乎甚易然而
 圣人不敢以易心处之也所为决之之道必期于尽
 善焉盖阴之势虽微蔓或可滋穷或为敌君子无时
 不戒惧而于小人道衰之时尤不可忘戒惧也故彖
 为危惧警戒之辞不一而爻于五阳未尝许之以吉
 初以始进之阳而决居高之阴则虑其不胜二以刚
 中之才而凛警备之戒则幸其勿恤三与上应而刚
 壮外见恐启中伤之祸故教之遇雨以善其决四与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37-0481a.png
 上同体而居阴不正恐来党奸之悔故教之牵羊以
 助其决五与上比而狎昵近习不可无独断之能故
 教之中行以致其决至于上六则直绝之曰无号其
 为君子防者至周且备而所以去小人者不遗馀力
 矣要之决小人以健为体以和为用二之中道五之
 中行皆所谓和也初壮趾不胜三壮頄有凶四闻言
 不信非不能和之故哉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37-0481b.png
 此卦乾下兑上五阳上进决去一阴不劳馀力决之
 而巳故名为夬卦辞言君子去小人虽有其势又必
 尽其道也扬者声小人之罪也孚号集君子之势也
 告自邑严自治也不利即戎不逞其力也文王系夬
 彖辞曰天下最快意之事莫如君子去小人天下最
 难处之事亦莫如君子去小人盖以小人居高近君
 其巧佞足以邀虚誉奸回足以蔽主知蠹国殃民之
 罪有一国皆知天下皆知而人主不悟者故夬之道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37-0481c.png
 首在扬于王庭以声明其罪使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此决小人最要之道也然或众君子议论纷纭而泄
 泄从事或自治功疏而恃势凭陵则反授之以隙而
 小人不可决矣必也呼号迫切齐心一意共存忧惕
 之怀不可以小人之势孤而遂安肆也且严自克治
 使在我者无过可指有以服小人之心不可恃君子
 之势盛而轻攻击也如是则防奸之法既严自治之
 谋又密以是而往振风采于朝端伸正气于天下小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37-0481d.png
 人尽去而君子之道沛然大行利何如哉按君子小
 人之进退天下之治乱所由关历观古今治常少而
 乱常多君子常难进而小人常难退所以夬卦与剥
 卦相对于剥则见五阴剥一阳之易于夬则见五阳
 决一阴之难圣人深知利害之原不觉望之深虑之
 迫丁宁告诫不厌其详所以为君子计者切矣所以
 为天下万世计者至矣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37-0482a.png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此彖传是释夬彖辞而备言去小人之道也孔子释
 夬彖辞曰卦名夬者决而去之之义也盖以五阳决
 一阴是为刚决柔也夫委靡固不足以图功而过刚
 又恐其激变卦德乾健兑说是内存秉道嫉邪之志
 而外有和平乐易之休故其决小人也既不以弛慢
 坐失事机亦不至躁激致生他变决而能和真决之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37-0482b.png
 善道也辞言扬于王庭者卦以一柔乘五刚是一狐
 媚小人用事君侧举朝受其牢笼误国殃民罪逆大
 矣扬于王庭庶朝野上下共知其奸小人之罪状既
 著始不能一日安于其位也所谓孚号有厉者盖小
 人奸谋叵测视之不可泄泄必操心危而虑患切战
 兢惕厉谋出万全而后决小人之道乃为光大也所
 谓告自邑不利即戎者盖正巳始能正物而惟理可
 以服人若专尚威武与小人争一时之胜负则君子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37-0482c.png
 必为所困而不能敌乃自穷也其云利有攸往者盖
 刚反必长始于一阳之复终于六阳之乾夬时五阳
 虽盛犹必再长决尽一阴而刚长始为有终是能俾
 小人尽去而朝廷之上忠良济济正道大行故往无
 不利也然非健而说决而和则小人岂可以力胜哉
 按春秋传言见无礼于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人
 臣为国除奸岂顾利害但不审时度势而冒昧一决
 则有奸未除而祸先丛者矣而其要尤在不予小人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37-0482d.png
 以口实使以君子自命而立心有一毫未光明处事
 有一毫未中正不能无诸巳而徒欲非诸人人主岂
 能亮之天下岂能信之而惟所欲为乎然而难言之
 矣君子之自治即甚严而小人之中伤乃愈巧求全
 之毁既难防于一时浸润之言又恒积于平日谗谤
 既多主心安能无惑此审贤奸以为取舍察情伪以
 定是非全在乎知人则哲之圣主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37-0483a.png
 此象传是言君子体夬之义以布德行惠也居德积
 而不施之谓孔子释夬象曰泽水之气上通于天势
 必沛然下决而成雨露夬之象也君子体之知下之
 待禄于君犹万物之待泽于天也于是施禄及下锡
 予厚于君子乐利遍于小人而无一毫留滞吝惜之
 意焉此王者如天之仁也若居其德惠积于上而不
 下䆒是外本内末以身𤼵财而犯不仁之戒矣岂大
 君之宜哉按夬为三月之卦正人主施恩布德之会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37-0483b.png
 而众正满朝又小民翘首望泽之时所贵行之以勇
 出之以断耳居德则忌殆所谓仁心仁闻而功不下
 逮者故曰有不忍人之心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
 覆天下矣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此一爻是言居下位者不宜恃壮轻进也初居下象
 趾往谓往决上六周公系夬初爻曰君子决小人必
 事出万全而功收一举方为有利而无害初九刚而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37-0483c.png
 在下无决小人之权乃独先众阳恃壮轻进欲决在
 上之阴柔有壮于前趾之象彼自谓理所当决无可
 咎者然小人窃据高位人皆畏之不敢轻击而我独
 逞一时之意气与之斗力其不能免反噬之咎宜矣
 岂时势之不利哉孔子释初象曰君子决小人慎之
 又慎操必胜之道以往犹恐有意外之忧今不审巳
 量力而欲一击以快其愤是明知不胜而锐志轻往
 也岂善于决小人者乎按君子去小人事成则以为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37-0483d.png
 功不成则祸及身而国亦随之适足为害而已若李
 固杜乔之于汉李训郑注之于唐莫不皆然初之不
 胜而往圣人直断之以咎非以哀其志之不就而深
 惜其谋之不臧也可弗惧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此一爻是示君子以有备无患之道也周公系夬二
 爻曰九二当决之时刚而居柔又得中道不过乎刚
 而审事之宜者也故能忧惕以深其谋呼号以集其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37-0484a.png
 众戒备如是小人虽阴谋不测变生意外如莫夜之
 有戎而自治既严无隙可乘亦可勿用忧恤矣岂有
 决而不胜者哉孔子释二象曰莫夜有戎事起仓卒
 可惧之甚也而能勿恤者以九二得中自处尽善既
 不至躁动以滋变又不至坐守以后时故能忧惕呼
 号以自警备而无他虞也按小人立志甚奸深而行
 事甚暧昧其搆祸机也常伏于暗伏于暗者伺人之
 不觉而中之也故其贼害则为戎而幽晦不明则为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37-0484b.png
 暮夜二以惕号处之正所谓其危乃光者我有光则
 彼之暗不足忧矣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此一爻是言君子决小人之道贵于尽善也頄面颧
 也夬夬决于决也遇雨谓暂与小人相合也若濡谓
 迹似为小人所染也有愠谓见怒于同类也周公系
 夬三爻曰九三过刚不中而当决时是欲决去小人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37-0484c.png
 不胜其忿而逞于一𤼵者有壮于頄之象如此则谋
 露机泄势必召意外之变而有中伤之凶矣然三在
 诸阳之中独应上六其义不可不决顾其决之何如
 耳若果深知小人之害而存必决之心则当密其谋
 老其识而藏其迹虽暂与上六相合如独行遇雨迹
 似濡染于小人而见愠于众君子者然卒之伺瑕乘
 衅推其坠而绝其根清君侧之恶以收廓清之效者
 必此人也夫何咎乎孔子释三象曰九三独与上六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37-0484d.png
 为应自其迹观之未为无咎今能果决其决则向之
 委婉曲折正见通权达变之妙用始虽若濡有愠终
 必解悖除奸而见信于同志矣安有致咎之理欤按
 古来建立事功者必有深心大力但求其谋之克济
 而形迹之间一时有所不及顾如王允谬誉董卓温
 峤伪事王敦初皆辱身降志卒能剪除元恶皆有合
 于夬夬无咎之义者也然苟非真能舍经用权磨不
 磷涅不缁可以转移一世而不为一世转移者则宁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37-0485a.png
 介然皭然危言危行守其不乱群之戒虽或无补于
 天下而亦不至自失其身矣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此一爻是言处难进之时当思所以善处之道也臀
 无肤谓居不能安行次且谓行不能进羊者群行之
 物牵者挽拽之义言挽拽以随其后也周公系夬四
 爻曰九四亦君子之类志在决小人者也然以阳居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37-0485b.png
 阴无刚果之才又不中正无养重之德故居则不安
 欲与诸阳并进而行又多疑不能决以成功为臀无
 肤其行次且之象夫四之进退维艰如此宜不免于
 悔矣为四计者但当让诸阳前进而已随其后众方
 扬庭以声其罪我则从而和之众方呼号以集其群
 我则从而应之如牵羊者然庶几因人成事而悔可
 亡也然闻善而能用克己以从义惟明决者能之惜
 乎四之阴柔才弱志在竞进而力复不能闻此牵羊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37-0485c.png
 之术而不信也悔其能免耶孔子释四象曰四当决
 之时君子道长乃次且而不能进者由其处位不当
 才德不足故也闻言不信者以好进之念横于胸中
 本来之聪障隔不明故犹豫狐疑虽听之而不能翻
 然信从也按四当大臣之位以其居阴不正而与上
 同说体恐其去邪而不能决惟能牵引群阳以自助
 斯足仰成九五夬夬之光而自免党奸之悔矣圣人
 欲长五之刚必藉四一刚联合群刚之力故其辞之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37-0485d.png
 激切开导如此夫小人日在君侧为大臣者与其排
 一小人而有触忌人主之患不若进众君子以辅导
 人主而有潜消匪类之功诚能萃众正于朝廷俾吾
 君朝夕与处是非既明好恶自正君子有不日进小
 人有不日退者哉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此一爻是言人主决小人贵于断而去私也苋野菜
 也感阴气之多者故以比小人上六象陆高平之地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37-0486a.png
 九五象周公系夬五爻曰上六阴柔而切比九五如
 苋之生于陆然其柔媚奸佞最易蛊惑君心故必毅
 然独断不牵于内嬖之私而决于去之焉然小人近
 在肘腋除之太速恐生意外之忧其决之之道既不
 可优柔寡断亦不可过激失宜从容详慎中以行之
 则有合于健而说决而和之道始可去小人而无咎
 矣孔子释五象曰九五以阳刚之主而又不为遇暴
 合于中行固不为小人所累而无咎矣然䆒极其心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37-0486b.png
 事而言则犹未得为光也盖人心惟无欲方为光明
 五之于小人特屈于义之不可而后去之则其牵系
 之私犹有潜伏于中而未能脱然无累也自古小人
 每以小忠小信自结于上而使不觉其奸人主一为
 所惑虽迫于公义勉强去之而中怀眷恋反若出于
 不得巳者故忠言谠论君子未及伸其谋而潜滋默
 长小人复得乘其间夬未终而姤巳萌皆由于此宜
 圣人之惓惓以为戒也夫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37-0486c.png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此一爻是言小人终当决去而深庆君子之得志也
 周公系夬上爻曰上六以阴柔小人居穷极之时党
 类剪除巳尽一时之人皆识其奸而志在必决情穷
 势孤无可呼号终致殄灭凶其所必然矣孔子释上
 象曰小人比周为恶流毒四海自谓终身无患孰意
 党灭援绝无所号呼终当决去即欲长居其位不可
 得也为小人者盍早从事于正以免无号之凶乎按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37-0486d.png
 圣人释剥上爻曰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见剥尽则
 为纯坤天下从此大乱矣故云终不可用戒之也于
 夬上爻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见夬尽则为纯乾
 天下从此大治矣故云终不可长庆之也一治一乱
 虽由天数而进君子退小人使天下有治而无乱其
 权全在乎人君岂可忽哉
(巽下/乾上)
 姤者相遇之义主一阴遇五阳而言也盖决尽则为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37-0487a.png
 纯乾一阴忽自下生其势甚悍又为巽之一阴其性
 善入其用潜隐尤君子之所难知而难防者使以一
 阴之微忽之而不及察则进而为遁为否为剥为坤
 皆自一阴之相遇始矣制之者当于其微而未盛之
 时也故总一卦而言一阴有敌五阳之志则危之曰
 女壮就一画而言一阴潜伏五阳之下则防之曰羸
 豕壮可畏也羸不可忽也于二四观之则曰鱼于九
 五观之则曰瓜象其阴而在下也惟二密比初能包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37-0487b.png
 之以制其逸惟五为卦主能包之以防其溃四与初
 相应者初不自止则曰见凶四不能止之则曰起凶
 皆以明系之不可不早也若三与上一居下卦之上
 一居上卦之上于初皆无所遇虽无制阴之功亦无
 比匪之害不遇不足为咎巳要之敢于遇君子者小
 人而善于制小人之遇者尤在人主之一心君心之
 疏密即小人消长之关也小人之消长即天命去留
 之本也故于九五之含章尤惓惓焉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37-0487c.png
姤女壮勿用取女
 此卦巽下乾上是纯阳用事之时而一阴忽生于下
 不期而卒与五阳相遇故名为姤卦辞言防小人之
 道当严之于始也文王系姤彖辞曰姤以一阴初生
 而遇五阳是以一小人之微而欲敌君子之众原其
 心则蔑贞之谋巳蓄而䆒其势则坚冰之渐巳形君
 子于此当遏其恶于将萌杜其机于将动勿喜柔佞
 而与之合勿因微弱而听其长犹刚壮之女不可取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37-0487d.png
 以为配也昔晋习凿齿有言一阴遇五阳有女壮之
 象故戒占者勿用取女以其女德不贞不能从一而
 终也从来女子小人最易使人惑溺养鹙弃鹤皆始
 于当时一念之错岂知日后贻莫大之祸哉一阴初
 生圣人即曰女壮曰勿取防其渐也凿齿此言深得
 圣人系辞之旨可不兢兢致戒乎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
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37-0488a.png

 此彖传是释姤彖辞以示谨微之意主持世道者宜
 慎其防也天地相遇谓五月一阴初生刚遇中正指
 九五言孔子释姤彖辞曰卦名姤者不期而遇之谓
 也以一柔遇五刚是在位者皆君子而一小人卒然
 而遇可骇也而亦可畏也夫刚性直方而柔多巧佞
 柔而遇刚柔必善于趋承而刚必喜其妍媚一与之
 合必将依附曲从攀援而上为遁为否为剥将来不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37-0488b.png
 测之祸皆始于此是小人之长非自能长也皆君子
 不知所备有以与之故日盛月长而不可遏也卦辞
 戒以勿用取女言当防微杜渐不可因其柔顺轻与
 之合使之牵引朋类滋蔓而不克制也然就所谓柔
 遇刚者思之其间相胜之几固最微而相须之理又
 最切试观之造化乾为四月纯阳之卦至五月而一
 阴始生天阳地阴两相遇合而此时品物之形形色
 色莫不章明著见也再观之人事从来有位者不必
卷十 第 43a 页 WYG0037-0488c.png
 有德而有德者未必有位德位恒不相遇卦体九五
 以阳刚之德居建中表正之位是德与位遇而治化
 昭明于天下也夫品物咸章气化隆于上天下大行
 治化隆于下是遇亦未尝不善矣然霜冰之渐巳兆
 于庶类蕃庑之会否剥之机即萌于治道全盛之时
 非有真识见者不能先机早计非有大力量者不能
 斡旋挽回姤之时义岂不大矣哉按姤卦五阳一阴
 是小人之势至微君子之道方盛然易制者尝患不
卷十 第 43b 页 WYG0037-0488d.png
 为之制可图者恒虑不为之图宋儒邵雍有言复次
 剥明治生于乱也姤次夬明乱生于治也时哉时哉
 未有剥而不复夬而不姤者此其故不在小人能害
 君子而在君子不能拒小人盖姤者存乎彼取者存
 乎我彼虽欲姤而我终勿取则小人其如君子何而
 祸乱之端可以永弭矣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此象传是言人主有遇民之道而通天下之情也孔
卷十 第 44a 页 WYG0037-0489a.png
 子释姤象曰风行天下宣天地之和而开万物之郁
 天下之物无不遇焉姤之象也元后体此爰施命令
 以诰四方焉盖人主深居九重尊卑之分悬绝与民
 相遇甚难惟王言一布天下晓然共喻朝廷之意而
 万民共禀一王之教令矣其何异于天之以风遇万
 物哉按记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盖君命者中外臣
 民之所共敬奉也自古太平日久众心玩愒人君深
 居高拱下情隔绝小人因之窃弄威福恣肆横行多
卷十 第 44b 页 WYG0037-0489b.png
 起于此则命令之施固以通上下之情愫亦正诰诫
 严切遏抑佥壬化戢奸宄之道也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
于金柅柔道牵也
 此一爻是戒小人不可轻进并示君子使早为之防
 也柅止车之物金取其坚九二之象羸豕瘠豕也蹢
 躅跳踯也周公系姤初爻曰自古小人未有侵害君
 子而已独自全者初以一阴始生诚能知几安分居
卷十 第 45a 页 WYG0037-0489c.png
 九二之下止而不前如系于金柅然则克守小人之
 正必受君子之福不亦贞而吉乎若越礼犯上往而
 肆害必不为众正所容凶立见矣然此特以理言也
 如以势而论则小人浸长之势必不可遏目前虽弱
 异日必有强梁肆志之时犹羸弱之豕暂若安静固
 可决其气盛力壮必至蹢躅也君子可不早为之备
 哉孔子释初象曰初戒以系用金柅者以初六柔邪
 之道最善牵引今虽一阴初生势必号召群邪牵连
卷十 第 45b 页 WYG0037-0489d.png
 而进肆其蹢躅故不可不止其进而预为之防也盖
 邪正不并立而辨之于始实难然郭子仪能识卢杞
 之险李沆能辨丁谓之奸而卒不能禁其不得志者
 以贤奸消长之数转移总由君相而不在他人故也
 德宗云人言卢杞奸邪朕殊不觉寇准云如谓之才
 顾能使之久居人下耶小人之倾动君相其可畏如
 此甚矣知人之为急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卷十 第 46a 页 WYG0037-0490a.png
 此一爻是言制小人之道当专其责于巳不可委之
 于人也鱼指初六言宾者对主之称指众阳爻言周
 公系姤二爻曰初一阴始生渐将遍遇诸阳而九二
 切与之比是小人正在笼络之中如包中有鱼御之
 自我而机有可制也如此既不宽纵以养奸又不迫
 激以致变可以无咎矣夫初在二下受其约束则二
 为主而众阳皆宾若失此不制使之渐长至于象阳
 相遇为遁为否为剥为坤害将无所不至不利孰甚
卷十 第 46b 页 WYG0037-0490b.png
 焉可不戒乎孔子释二象曰二之包有鱼则权既在
 二所以制之者亦专在于二以义揆之固不得令及
 于宾而致有不利之虞也按爻曰不利宾为众阳危
 也所以告天下之君子使皆早知所备也象曰义不
 及宾专责二也所以告君子之遇小人者当身任其
 责而早为检制不可纵恶长奸使小人得肆其害而
 徒怅恨于事后也圣人防微之意切矣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卷十 第 47a 页 WYG0037-0490c.png
牵也
 此一爻是言君子之于小人可远而不可近也周公
 系姤三爻曰九三过刚不中性欲上进但上下无应
 势孤而不得遂其意如臀无肤而其行次且然是虽
 有寡助之危然既无私遇亦不至以比匪受伤而大
 有咎也孔子释三象曰三之其行次且盖以孤立无
 援不免迟疑而不进然尚未与柔道相牵连则阴邪
 不得而中伤之所以无大咎也按夬一阴在上故五
卷十 第 47b 页 WYG0037-0490d.png
 阳皆上行夬四之上行次且欲决上而不能也姤一
 阴在下故五阳皆下向姤三之下行次且欲遇初而
 不得也其象虽同而其情则异大抵君子之决小人
 可缓而不可急而君子之遇小人可近而不必于近
 圣人于夬四教以牵羊而随众阳以并进见决小人
 之不可急也于姤三喜其行未牵而不为一阴所害
 见远小人之可免祸也远近缓急之间君子宜审所
 处巳
卷十 第 48a 页 WYG0037-0491a.png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此一爻是言在上者不可以失民而深有以儆之也
 鱼亦指初而言周公系姤四爻曰九四居上位而与
 初为正应当相遇者也乃初遇于二而反离乎四则
 是己所应有之物忽而不制弃而不收有包无鱼之
 象焉民心既失邦本不固厉阶自此起矣凶不亦宜
 乎孔子释四象曰九四无鱼之凶者岂徒民之远我
 也哉良由在上者置斯人于膜外无以结民之心是
卷十 第 48b 页 WYG0037-0491b.png
 上自远乎民也其咎诚无可诿矣按以淑慝言阳君
 子则阴小人不可使有也以贵贱言阳为君则阴为
 民又不可使无也故同一初六以小人视之为害正
 之邪则欲其远之惟恐为已之累以民视之为所临
 之众则欲其近之惟恐不为己所有亦以见易爻之
 惟其时物如此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卷十 第 49a 页 WYG0037-0491c.png
 此一爻是言制小人之有道而功能回造化也杞高
 大坚实之木君子之象瓜甘美善溃之物小人之象
 周公系姤五爻曰九五以阳刚中正主卦于上而下
 防始生必溃之阴是以君子居尊位而下防始生之
 小人如以杞而包瓜者也然阴阳贞胜时运之常在
 彼骎骎有日盛之势我任其滋长而不思所以制之
 固不可苟制之而未能尽善又岂可哉是必内含章
 美默为图维不动声色不尚威武实得胜之之谋而
卷十 第 49b 页 WYG0037-0491d.png
 不露胜之之迹乃可挽回造化斡旋气运而阳之将
 消者倏然来复若从天而降也此诚为善制小人者
 矣孔子释五象曰九五能含章者以其有中正之德
 也盖惟有中正之德故既不因循以长慝亦不轻动
 以生变为能内含章美静以制之也有陨自天者由
 九五之志不舍乎命也盖阴阳消长固系一定之数
 人惟立志不坚付于天命之无可如何而不思所以
 转移之则命即从此去矣五之志务期人定以胜天
卷十 第 50a 页 WYG0037-0492a.png
 故命亦为五所转而有陨自天也信乎惟德可以动
 天耳按文言释乾之五曰先天而天弗违先天者事
 未至而几已兆圣人先知灼见而默运其神谋经纶
 措置先乎天也故能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命自
 我立而天不能违所以言君相能造命也然则姤五
 之志不舍命其即乾五先天弗违之大人乎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此一爻是言刚介孤立者无制阴之功而亦无比邪
卷十 第 50b 页 WYG0037-0492b.png
 之害也角刚而在上之象周公系姤上爻曰姤一阴
 遇五阳之时二五皆有刚中之德故能包而制之若
 上九则刚而在上于初阴非应非比而不得遇有姤
 其角之象是诸君子皆有防奸之道而巳独抗怀孑
 立骄亢之吝其能免乎然既无所遇则免党阴比匪
 之伤而亦不至于咎矣孔子释上象曰遇之为道贵
 于委曲包容善全其用上九之姤其角者盖刚居上
 位全以盛气凌人略无调剂挽回之术适自取夫困
卷十 第 51a 页 WYG0037-0492c.png
 穷也然能介然自持无苟合之失故虽吝而无咎耳
 按姤卦五阳皆以遇初阴取义于初则止其进恐其
 害君子也二五能包则予之欲其制小人也三上不
 与初遇有厉吝而无咎虽惜其无制阴之功而又幸
 其无比阴之祸也盖不遇其所当遇固不免于孤立
 不遇其所不当遇亦不至于伤害圣人著此两义使
 知处遇之时不可不遇而又不可妄遇也
(坤下/兑上)
卷十 第 51b 页 WYG0037-0492d.png
 萃升二卦皆以二阳统四阴故卦辞萃曰利见大人
 升曰用见大人彖传皆曰刚中而应萃以五为大人
 升以二为大人重阳也五四皆阳然众阴从五则贞
 从四则非贞九四近君有聚物之嫌故戒以必大吉
 然后无咎九五阳刚中正即假庙之王利见之大人
 故五曰萃有位而四则曰位不当君臣之分不同也
 元永贞之辞与比卦同然比独以九五为主故元永
 贞言于彖萃有两阳爻故元永贞言于五六二牵引
卷十 第 52a 页 WYG0037-0493a.png
 二阳同萃于五所谓利见大人得萃之贞者君则假
 庙臣则用礿精诚所孚主臣一心也从来致天下之
 萃不易保天下之萃尤难内难外患多生于不意当
 无事之时宜为有事之备象传不虞之戒何其深切
 著明乎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此卦坤下兑上卦德坤顺兑说君民相萃也卦体九
 五刚中六二应之君臣相萃也又泽上于地水聚不
卷十 第 52b 页 WYG0037-0493b.png
 流皆有萃聚之义故名为萃卦辞备言亲亲尊尊之
 义以明保萃之道也萃指世运之盛言上亨字衍文
 假昭假也大人指九五言利见指上下五爻言文王
 系萃彖辞曰当萃之时必上下各尽其道而后可以
 保萃在上之道莫大于享亲而有庙者祖考之所依
 也王者于萃时必假有庙焉萃一巳之精神以通祖
 考之精神而上下左右之间有洋洋乎若或见之者
 矣兹其亲亲之义矣乎在下之道莫大于从王而大
卷十 第 53a 页 WYG0037-0493c.png
 人者民物之所主也君子于萃时必利见大人焉合
 万邦之黎献而戴一统之大君彼此交孚其亨宜也
 然又必萃出于正不枉道以求合乃为利耳兹其尊
 尊之义矣乎夫假庙固以交于神也而礼有未备神
 将不歆故必用大牲尽志尽物以表其诚而所以致
 神之格者此矣吉孰加焉何也萃则可以备天下之
 物时丰则从而丰也见大人固以致君也而道有不
 行何取轻出故必有攸往兴事赴功以竭其力而所
卷十 第 53b 页 WYG0037-0493d.png
 以酬主之知者此矣利孰甚焉何也萃乃可有为之
 时时隆则从而隆也所谓上下各尽其道者如此盖
 世道之萃在人心而人心之萃在忠孝用大牲以假
 庙孝也见大人而利往忠也人主教天下以孝而天
 下报大君以忠其理本出于一贯而其机尤妙于相
 感上作而下应故曰孝者所以事君也萃道孰有大
 于此乎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卷十 第 54a 页 WYG0037-0494a.png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此彖传是释萃彖辞以明萃道之大也孔子释萃彖
 辞曰卦名萃者言其合天下之异以为同聚天下之
 疏以为戚固有聚之义也卦德坤顺兑说是为之民
 者效顺以从君而君又以说道先诸民则元后黎庶
 共为一心而聚成于野矣卦体五刚中而二应是为
 之君者推诚以礼下而臣又一德以承夫君则元首
卷十 第 54b 页 WYG0037-0494b.png
 股肱相为一体而聚成于朝矣此萃之所由名也辞
 曰王假有庙者非以要福也宗庙之立有亲道焉而
 王者假之盖极一心之诚孝以尽享献之仪也利见
 大人亨者非以干禄也大人之尊有君道焉而君子
 见之盖行吾君臣之义以尽为下之分也然不徒曰
 假庙而又曰用大牲吉不徒曰利见而又曰利有攸
 往何哉一顺乎天命耳夫天不外于理而理不外于
 时萃之时天下之物聚矣大牲之用夫亦顺其命之
卷十 第 55a 页 WYG0037-0494c.png
 当隆者而隆之非过为侈靡也萃之时君子之学聚
 矣攸往之利夫亦顺其命之当行者而行之非好为
 事功也夫萃之名与辞如此即所萃而博观之阳倡
 阴和乾施坤承天地亦此萃也形交类感声应气求
 万物亦此萃也明乎萃道而天地万物之情皆莫能
 遁矣岂特达于朝野通于幽明已哉此萃道之所为
 大也按易言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者三咸也恒也萃
 也咸主于感应所以见情之通恒主于永贞所以见
卷十 第 55b 页 WYG0037-0494d.png
 情之久萃则主于合涣所以见情之同同者同于聚
 也上下之情聚于君亲天地之情聚于施受万物之
 情聚于应求情之所趋即命之所集顺命所以顺情
 而见情即以见命有保萃之责者可不致审于斯欤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此象传是言君子体萃象而思患预防也除谓修治
 戒谓戒备不虞谓意外之变孔子释萃象曰兑泽上
 乎坤地则水聚不流草木畅茂萃之象也君子知水
卷十 第 56a 页 WYG0037-0495a.png
 聚而不防必有溃决之忧众聚而不防必生争夺之
 乱故观萃象而修除戎器以谨伺夫猝然意外之虞
 庶有备无患而其萃可长保矣盖天生五材谁能去
 兵佳兵者固不祥忘战者亦必危也君子当萃聚之
 世而除戎器岂专尚威武哉特戒不虞而巳彼始皇
 之销锋镝铸钟簴则非谓之除戎器若汉武席文景
 富庶之极至穷师黩武以求浩大之功又岂戒不虞
 之义乎
卷十 第 56b 页 WYG0037-0495b.png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此一爻是言萃道贵坚守其正也不终谓变其初号
 谓号呼九四一握阴聚之象周公系萃初爻曰初六
 上应九四求萃于四之意本出至诚不欺但切比二
 阴未免为所牵引为有孚不终乃惑乱其心志而妄
 萃于匪类之象若能知初念之为是而号呼正应以
 必求其萃则一时所为未必不以从违靡定之故贻
卷十 第 57a 页 WYG0037-0495c.png
 笑于妄求妄萃之徒然笑者妄也号者正也惟勿忧
 恤其笑而坚意以从之则其孚克终而所萃非乱矣
 复何咎哉孔子释初象曰夫人必有一定之志而后
 不为外诱所惑初之乃乱乃萃者以志无定主故为
 二阴所惑乱也按物不可以不萃而萃又不可以不
 正得其正则同道为朋所重者名节所轻者利禄而
 为君子失其正则同利为党所言者浮夸所行者变
 诈而为小人故周公恶初之妄萃而教之以若号孔
卷十 第 57b 页 WYG0037-0495d.png
 子推妄萃之由而断之以志乱无非欲其去邪而反
 于正也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之有萃决不能免
 在上者但当观其行事之公私起念之诚伪由外而
 求其内因迹而得其心则君子小人较如黑白之不
 可混流品清而国是定何至以朋党之患贻圣明之
 忧哉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此一爻是言以人事君者可以得时行道也引谓引
卷十 第 58a 页 WYG0037-0496a.png
 同德之士以事君礿夏祭名夏时物未备惟以声乐
 交于神明祭之薄者也周公系萃二爻曰六二柔顺
 中正为下卦之主而上应刚健中正之九五不惟一
 身公而忘私且牵引二阴同萃于五得集思广益之
 道无妨贤病国之非吉而无咎固其宜矣夫人惟起
 念不出于公往往君臣之间情意辄多捍格二之至
 诚既可信友自能获上犹祭者有其孚诚即用礿亦
 可格神而何不利之有哉孔子释二象曰人臣始进
卷十 第 58b 页 WYG0037-0496b.png
 孰无爱君之心然往往溺于朋比夺于私交始萃而
 终变者多矣二惟有中德其忠君报主之念出于此
 心之诚然未尝稍变其初志故能荐贤为国而诚可
 格君也按人臣之善莫大于进贤而人臣之奸莫大
 于蔽贤先儒有言奸人不乐进贤其情有三保位固
 宠常恐失之以贤者见用必能建功立业掩巳之名
 形已之短其情一也奸人树私必人附已乃引之贤
 者进退以道不肯趋附小人以为不附已而引之则
卷十 第 59a 页 WYG0037-0496c.png
 不感已之恩不为己之党其情二也奸人心既不公
 识必不明虽遇贤才不能深知以为引而进之必累
 乎已其情三也小人之不肯引贤其情如此然则萃
 之六二真可为人臣法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此一爻是言三求萃于近而不得因示以知所从也
 周公系萃三爻曰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上无应与欲
卷十 第 59b 页 WYG0037-0496d.png
 萃于四而不可欲萃于五而又不能嗟悼踌躇一无
 所利将如何而后可哉惟有上六情虽不相得而分
 则实相应往而从之为合于萃之正而无孤立之咎
 但困然后往而复萃于阴极无位之人纵获其萃亦
 必不能得志行道小吝终不免矣孔子释三象曰三
 之往萃于上而得无咎者上虽无英明之才足以益
 人然居说之极性柔志谦必能巽顺以受三之萃也
 小吝奚足恤哉按萃原取阴萃于阳下萃于上之义
卷十 第 60a 页 WYG0037-0497a.png
 故以见大人亨为聚以正夫见大人而后为聚以正
 则九四尚非当聚之人况上六赍咨涕洟而求萃不
 得者乎然则上巽而往无咎者何也盖萃之为道论
 理之是非不计势之强弱上虽阴极无位实三之应
 也宜应而应之即不失其正矣但君子自处终愿为
 六二之引吉不愿为六三之往无咎此明良之遇古
 今所以同致羡也夫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卷十 第 60b 页 WYG0037-0497b.png
 此一爻是告四以尽善寡过之道也周公系萃四爻
 曰四以阳刚居近君之地上逼九五下比众阴无大
 人之位而有聚物之权君之所忌咎之所归也故必
 不植党不徇私虚公寅畏尽善尽美而大吉焉庶处
 上下之间两得其道而专擅之咎可免矣孔子释四
 象曰四必大吉始无咎者由其以阳居阴所处之位
 不得其当则于君也未免有邪媚之嫌于民也未免
 有干誉之迹故其为萃之道必期于至善而后可也
卷十 第 61a 页 WYG0037-0497c.png
 按功名之际人臣所最难居古今勋业之盛无过于
 伊周然伊尹则戒以宠利居成功周公则赤舄几几
 逊硕肤而不有皆深有合于此爻之义者故知劳而
 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独示谦亦以免咎后之人亦可
 知所警鉴巳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此一爻是言萃天下之道贵于修德也萃有位谓当
卷十 第 61b 页 WYG0037-0497d.png
 萃时而居君位匪孚谓有不信从者周公系萃五爻
 曰九五以刚中之德居至尊之位是真德位兼隆之
 大人而为朝野臣民所信从萃有位而无咎者也然
 天下大矣岂无偏方下邑未沾声教而下情不能上
 达者乎匪孚之悔固难免矣然人之不孚于我必我
 之德有未至而未足感乎人也惟反诸身果有元善
 长人之德且始终无间而永纯正不杂而贞焉自然
 德盛化神无思不服而又何悔之不亡哉孔子释五
卷十 第 62a 页 WYG0037-0498a.png
 象曰人君诚信昭著务期近悦远来万邦作孚而后
 巳五之萃有位而犹有匪孚盖其天下一家万物一
 体之志尚不免于愧歉而未光大故必元永贞而后
 悔乃亡也按比之时一阳在上权无所分故曰显比
 吉言其光明洞达无一毫疑忌之私也萃之时九四
 一阳应初比三位近势逼五之大权嫌于旁落不能
 无疑忌之私周公教以元永贞孔子讥其志未光固
 知修德正心而外别无招携怀远之道所以收众心
卷十 第 62b 页 WYG0037-0498b.png
 者在此所以揽主权者亦在此矣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此一爻是言求萃不得者惟戒惧可以免害也赍咨
 嗟叹之声涕洟悲泣之状周公系萃上爻曰上六处
 萃终萃极则忧散居兑体说极则生悲且群阴在下
 聚顺于五而巳独以孤阴居其上欲顺而不能求说
 而不得处上而危反说为悲有赍咨涕洟之象然当
 其时能恐惧修省以改前此之非则危者必平将不
卷十 第 63a 页 WYG0037-0498c.png
  终于无萃而咎可免也孔子释上象曰当萃之终群
  阴皆在下而萃于五已独孑然处其上求萃不得岂
  能晏然自安乎诚非忧惧靡宁反身修德不可耳按
  上六阴柔说体切比九五不安于处上圣人教以反
  说之道莫如忧操心危虑患深则能审分自安而不
  至有妄动之咎矣总之萃之为卦群阴萃于二阳圣
  人于九四尚虑其抗五取咎以示尊无二上之义况
  上乃阴极无位者乎宜垂戒之辞如此其切耳
卷十 第 63b 页 WYG0037-0498d.png
 
 
 
 
 
 
 
日讲易经解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