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37-02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易经解义卷二
 ䷁(坤下/坤上)
  坤取纯阴至顺之义故其𧰼为地拟诸物𩔖则为牝
  马四德皆与乾同而独言牝马之贞明其以顺德承
  乾也彖传释卦辞兼造化人事而言一以柔顺为正
  六爻则二之德极其盛三之美含于中四之慎免于
  咎五之黄中内充实而外光辉虽德量深浅不同而
卷二 第 1b 页 WYG0037-0241b.png
  皆有合于地道之贞顺者也惟初与上以阴阳消长
  言初言坚冰戒阴势之将长也上言龙战警阴𩔖之
  过盛也此与诸爻若不相蒙然而圣人作易之旨实
  在乎此盖论造化之理则阴阳二气对待流行不容
  偏废而论淑慝之分则阳主生阴主杀主生者为善
  主杀者即为不善圣人欲以人事挽造化尝以扶阳
  抑阴之意寓于观𧰼系辞之中故诸卦每遇阴爻必
  勉之以柔顺戒之以守贞虽阴之取𧰼不专属于小
卷二 第 2a 页 WYG0037-0242a.png
 人而于君子小人之际尤加谨焉以君子小人之进
 退为世道消长之所系也坤为纯阴之卦诸爻皆言
 坤德而独于初上二爻凛然示小加大贱妨贵之防
 其旨深矣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此卦六画皆偶上下皆坤阴之纯而顺之至故名为
 坤而卦辞则欲人法地而安于顺也牝马顺而健行
卷二 第 2b 页 WYG0037-0242b.png
 者主利谓主于顺从西南阴方东北阳方朋谓阴𩔖
 也文王系坤彖辞曰伏羲画卦为坤纯阴至顺有地
 之𧰼凡人履卑下之位能法地道以自处则无成有
 终动罔不吉其为大亨何疑所患者性禀阴柔持守
 不固则有利有不利耳必如牝马之行地其质至驯
 其力至健始终久暂无所变易斯有得于坤道之贞
 者矣所以体坤之君子凡有所往即思履顺守贞之
 道阴之分宜居后而不宜居先若争先而倡天下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0037-0242c.png
 事则必迷惑而致败惟因𫝑所已然者而后从之则
 功易成而有得矣阴之德宜主利而不宜主义若主
 义而断天下之事则必矫拂以取戾惟因𫝑之自然
 者而顺从之则事易遂而有终矣阴之地宜于西南
 而不宜于东北往西南以亲柔顺之贤则同德相应
 而有得朋之庆矣往东北以从刚断之人则人不我
 亲而有丧朋之忧矣凡若此者皆坤道之至正而君
 子之所当安守者也安于居后之贞自无偾事安于
卷二 第 3b 页 WYG0037-0242d.png
 主利之贞自无悖德安于得朋之贞自无失人𧰼之
 有取于牝马而无往不利者固如此也吉可知已夫
 坤之义所该至广而于臣道为最切圣人立教非谓
 人臣事君专主于顺从以为正也盖坤道承乾所事
 者阳刚中正之主故君令臣共上下合德是为天下
 之至顺不然将顺其美固顺也弥缝其阙亦顺也顺
 乎正非顺乎邪顺乎理非顺乎欲易之教特为宠利
 居功骄蹇自用者示戒而岂苟且充位阿意取容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0037-0243a.png
 徒所可得而借口也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𩔖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
 此彖传是以地道明坤义而此三节分言元亨利贞
 之德而因及于人事也生受形之始德合无疆谓合
 乾德孔子释坤彖辞曰坤之义博矣而成形之大莫
 过于地试即地道言之坤有四德与乾相同至矣哉
卷二 第 4b 页 WYG0037-0243b.png
 其坤之元乎盈天地之间为万物当乾元资始时止
 有气而无形惟坤元一至则万物凝成胚胎皆资其
 理与气以受生矣然坤非自为之也天以理为物性
 之始坤特顺其理而承之以生无二理也天以气为
 物形之始坤特顺其气而承之以生无二气也乾之
 所至坤亦至之此坤元之功所以无可加也若坤之
 亨则何如天以云行雨施亨万物德之大至无疆也
 而坤德之厚持载万物有与乾德之无疆适相符合
卷二 第 5a 页 WYG0037-0243c.png
 者方其化机之藏也生物之意蕴蓄于内者无所不
 包何其含弘也及其化机之𤼵也生物之意灿著于
 外者无所不周何其光大也德之厚如此由是万物
 滋荣畅茂咸得其生意而无不亨通博厚之载物与
 高明之覆物同一功用非德合无疆而能如是乎若
 坤之利贞取𧰼于牝马则何如牝为阴属而马又行
 地之物是牝马固地𩔖也且马之行地任重致远而
 及于无疆既顺且健实有坤之𧰼焉故以牝马之顺
卷二 第 5b 页 WYG0037-0243d.png
 𧰼乎坤为柔顺之德其承天施而生万物者未尝居
 先未尝专主也以牝马之顺而健者𧰼乎坤为利贞
 之德其合天行而代有终者无有间断无有止息也
 体而行之是在君子君子法其至顺以养和平之心
 复法其行健以坚正固之守验之物理合之造化而
 所行无不利矣故曰利牝马之贞按宋儒有阳大阴
 小阳全阴半之说此就施生先后之理言也若以元
 亨利贞之四德论则乾与坤均无缺陷假使乾施而
卷二 第 6a 页 WYG0037-0244a.png
 坤不应则物何从而生故乾健坤顺而坤亦未尝不
 健但必天以四德行于物然后地因以代终天不资
 始地无由资生君不行令臣无由奉职是则乾坤大
 小偏全之别耳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𩔖行东北丧朋乃
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此二节是言君子法坤之事也常常道也有庆谓终
 有得朋之庆孔子释坤彖辞曰君子法坤行事亦法
卷二 第 6b 页 WYG0037-0244b.png
 坤德之正而已无成者坤之道若进居物先则迷而
 失道矣柔顺者坤之常若退居物后则顺而得常矣
 盖先者非贞而后者为贞君子之行必居于后者也
 往西南则得朋谓阴居阴方此求彼应乃得其朋𩔖
 而与之偕行矣往东北则丧朋谓阴居阳方处非其
 地若反而之于西南乃终得朋而可以𫉬庆矣盖西
 南为贞而东北非贞君子之行必于西南者也惟知
 居后之为贞而安之则行不越度而循分足以有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37-0244c.png
 知往西南之为贞而安之则交不失人而同𩔖足以
 相济其𫉬吉也不有与地道之含弘光大同一无疆
 者乎地以厚载配天之无疆君子以安贞应地之无
 疆其理一而已矣按注疏谓东北丧朋以阴之为物
 必离其党而后𫉬吉𧰼人臣离其党而入君之朝程
 传亦从其说与本义不合而其理可以互相𤼵明盖
 人臣无私交泰之朋亡涣之涣群皆取离散朋党之
 义在坤为纯阴至顺自与狎昵柔邪者不同而以阴
卷二 第 7b 页 WYG0037-0244d.png
 从阳刚柔相济固臣道之至正而亦易理所不废也
𧰼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此象传是言君子法地德之厚也天以气运故曰行
 地以形载故曰势孔子释坤𧰼曰坤之𧰼为地此卦
 上下皆坤是地德至顺且厚故其形势高下相因愈
 远而愈无极也君子体坤之𧰼知地之德不厚斯载
 万物不胜其重人之德不厚斯载万民不胜其劳所
 以内而与含弘者同体则积极其厚举凡地之所载
卷二 第 8a 页 WYG0037-0245a.png
 皆兼容并生而无有不育焉外而与光大者同用则
 施极其厚举凡地之所载皆仁渐义濡而无有失所
 焉其应地无疆之功如此夫坤臣道也而厚德载物
 则君道不外乎是观于师之𧰼曰容民畜众临之𧰼
 曰容保无疆皆以为君之道取法于地则坤象岂独
 专属于臣盖易之义无所不通惟善体易者神而明
 之焉耳
初六履霜坚冰至𧰼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
卷二 第 8b 页 WYG0037-0245b.png
至坚冰也
 此一爻是示人以防微之道也六阴数故谓阴爻为
 六霜与冰皆阴𩔖驯顺习也道指阴道象传履霜坚
 冰当作初六履霜周公系坤初爻曰坤之初六阴始
 生于下其端甚微而一阴既萌则其势日浸月长必
 至于极盛如寒气初结止见为霜而识微之君子当
 履霜之时即知异日坚冰之至已肇于此思患豫防
 可勿凛凛乎孔子释初𧰼曰初之取象于履霜者何
卷二 第 9a 页 WYG0037-0245c.png
 也天下事皆始于微而成于著阴生于下是犹阴气
 始凝而为霜也惟不能及时消释而因循渐积以致
 阴道之极则不至于为坚冰不止有世道之责者失
 防于始而徒欲维挽于终不亦可危之甚哉按圣人
 作易于阴阳消长之际必慎之于始坤之一阴即剥
 与姤之一阴也剥初曰剥床以足姤初曰羸豕蹢躅
 皆言小人始进有必害君子之势与履霜坚冰之意
 同一以戒小人一以警君子但剥与姤言凶而此止
卷二 第 9b 页 WYG0037-0245d.png
 系以𧰼者正欲君子观𧰼而知所惧则能思患预防
 而不至蒙小人之祸矣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𧰼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
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此一爻是言纯德之合于坤也不习谓不待学习周
 公系坤二爻曰坤道至纯诸爻中惟六二之德能得
 之盖六二柔顺中正其德之存于内者粹然天理无
 所枉曲而直𤼵于外者截然当理无所偏倚而方且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37-0246a.png
 无一念不直无一事不方而大其所为直方大者又
 悉出于自然不待学习而无往不利其德之纯为何
 如哉孔子释二𧰼曰六二之德合动静而无间者也
 而事物未接之时则其德亦无由而见惟是动于念
 虑则贞固者见其直动于物感则有定者见其方既
 直且方而大可知已然使直方大之德必待学习而
 后利或不免有矫揉强制之劳二之不习无不利是
 盛德之蓄于内者极其含弘英华之见于外者极其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37-0246b.png
 光大以之配乎地道实全体大用无一不具者也何
 光显如之观此爻之义盖指成德而言惟其成德故
 不假于思勉若论修德之功则虽圣人不废下学如
 文言所谓主敬守义固下学力行之事而圣人之存
 养于未𤼵之时裁制于临事之际亦未有舍敬与义
 而能直方大者但功有浅深性反之不同此则存乎
 其人矣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𧰼曰含章可贞以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37-0246c.png
时𤼵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此一爻是以坤德有终明臣道也章美德也无成谓
 无专成周公系坤三爻曰六三阴居阳位阳德内含
 是有明体达用之才而能养晦退藏深沈不露者此
 坤道之至正可以固守者也然三居下卦之上德为
 时用岂能终于含藏如或出而从王之事则其恪守
 臣顺固不敢争先居首以取专成之咎而有守者自
 能有为凡其职分所当为与才力所能为者务终其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37-0246d.png
 事而后已三之德真顺而能健者乎孔子释三𧰼曰
 三之含章可贞非自私其美而不𤼵也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必遇可用之时乃出其内美以𤼵施于
 事业耳至于或从王事而能无成有终固由才具过
 人亦其中有定见从来识见不明者器量必隘偶有
 一长一善即不能自抑欲以表著于人卒之有喜事
 之名而无任事之实其为不智亦已甚矣六三知臣
 分不可越而不敢专成又知臣职不可懈而不敢废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37-0247a.png
 事非智虑之光明广大何以几此此其德之所以为
 章美也按坤属臣道而诸爻皆别举一义惟三爻乃
 专以臣道言盖三为阳位又处多凶之地圣人恐其
 恃才自专而不能守顺也故以先迷后得之义皆于
 此爻𤼵之然使用易者欲通之于君道则神明默运
 而喜怒不形即含章也恭已励精而百职就理即有
 终也观无成之为臣道又可知率作兴事屡省乃成
 为君道矣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37-0247b.png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𧰼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此一爻是言柔德之宜慎也括囊谓结囊口而不出
 也周公系坤四爻曰坤之六四以阴居阴既无刚德
 又所处失中宜以轻躁浅露为戒故处世则主于退
 藏谋事则主于谨密出言则主于简默𧰼如囊之结
 其口而不出者然夫吉凶悔吝皆生乎动过由动生
 名亦由动集今谨守如是则无妄动之咎者亦自无
 成事之誉盖四处多惧之地惟此为善道矣孔子释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37-0247c.png
 四𧰼曰四之括囊所谓能慎者也慎其身而不轻出
 斯不辱身慎其事而不轻举斯不偾事慎其言而不
 轻𤼵斯不失言何害之有惟其不害是以无咎而无
 誉非所计已盖天下务名干誉之事皆有必取祸败
 之道而在人臣尤所当谨市已恩者树私交矜已才
 者拂众志誉之所在即咎之所归故于六四之无誉
 更见其能慎然既谓之曰慎则其委曲济时小心应
 变之学即见于括囊之中若徒以容悦为老成窃位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37-0247d.png
 为明哲又非易书教人之旨矣
六五黄裳元吉𧰼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此一爻是言中顺之德无往不利也黄中色𧰼五德
 之中裳下饰𧰼五德之顺周公系坤五爻曰坤之六
 五以阴居尊位是其徽柔懿恭之德积之极其盛而
 应事接物之际又绝不以之自矜由是形之身者无
 非巽顺之容施于政者无非和平之治如黄之中色
 用以为裳者然如是则守中履顺亢厉不形以之处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37-0248a.png
 已能尽已之道以之处人能得人之心其为大善而
 𫉬吉何疑乎孔子释五𧰼曰五之黄裳元吉非矫饰
 于外也盖居尊位者出身加民事事皆本于心德惟
 五实有中顺之美德充积于中故虽不自炫其文而
 英华𤼵外自有如此之盛也按五本君位而在坤则
 说者多属之于臣如伊尹之宠利不居周公之硕肤
 几几皆以为有得于黄裳之义者也然而自古帝王
 崇效天卑法地礼接臣下俯恤民情位高而愈自抑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37-0248b.png
 德盛而益守谦君德之美又孰有踰于黄裳者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此一爻是极言阴盛之害也玄属阳黄属阴其道指
 阴道周公系坤上爻曰阴之不敢与阳抗者理也亦
 分也然阳不能制阴而使阴至于极盛则阴岂独与
 阳抗而且与阳争胜是战之象也夫以既衰之阳而
 与极盛之阴相竞固自处于必败然而揆之天道度
 之人事必无阴终胜阳之理则阴之悖理越分以求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37-0248c.png
 胜乎阳又岂能卒免于祸害乎如龙战于野而其血
 玄黄盖两败俱伤之道也孔子释上象曰龙何以遂
 战于野耶阴夲起于至微惟驯致其道以至于穷极
 则势难复遏而日与阳争胜惜乎其制之不早也若
 当其始凝而能预防其渐又焉有异日之祸哉大抵
 阴柔之性最为难制其未盛也潜伏而不及防其既
 盛也横决而不可禦配诸人事方小人始进未尝不
 降心抑气以求包容于君子及其党日炽遂不尽驱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37-0248d.png
 善类而去之不止所以姤一阴始生合众君子之力
 以防一小人而尝虑其计之疏夬一阴将尽又合众
 君子之力以去一小人而犹戒其势之厉况由一阴
 以积至于六阴虽欲不为阳害得乎故坤爻初曰坚
 冰至警龙战之祸于始上曰战于野著坚冰之害于
 终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此二节是申明体坤之道在以刚济柔也阳大阴小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37-0249a.png
 大终谓以阳终也周公于坤卦六爻之后复系之以
 辞曰坤六爻皆阴则其数皆六六者阴数之极也体
 坤之道者当思阴柔之性患在不能固守若能善用
 其阴柔而以阳刚济之则其处心制行常确守中顺
 之正道而私欲不为所屈常变不为所移贞固之德
 安而能永何不利之有孔子释用六之象曰易之理
 阳为大阴为小永贞者阳刚之所能也今体坤而能
 用六则阴变为阳而坤德亦能永贞矣始虽柔弱而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37-0249b.png
 终则强毅是始于小者终于大也坤之与乾合德者
 以此按乾坤之用九用六即书刚克柔克之义一以
 柔济刚一以刚济柔此逆以治之者也所谓沉潜刚
 克高明柔克也去其刚之偏而刚德全矣贞其柔之
 守而柔德全矣此顺以治之者也所谓彊弗友刚克
 燮友柔克也二者之用备而刚柔无失中之患已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37-0249c.png
 此四节书是申明坤彖传之义也方谓有定体主下
 当有利字孔子释坤彖辞曰坤之象取义无穷而顺
 而健足以尽之其所谓利牝马之贞者正以极顺之
 德能持之以健有类于牝马也盖坤之不敢专主者
 至柔也若其动而及物常承乾之气而𤼵生于不穷
 既成物之形复成物之性何其刚也坤之寂然无形
 者至静也若其德之及物常承乾之施而予物以各
 正物具一形而不相淩夺即物具一性而不相假借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37-0249d.png
 何其方也柔与静其顺也刚与方其健也柔顺利贞
 之义于此可见矣至卦辞言后得主利何也凡天下
 属于阳者以居先主义为常属于阴者以从阳主利
 为常惟坤为纯阴能居乾之后而守其分所当为即
 以顺为利而尽其力所能为是乃全乎阴柔之常道
 者君子之法坤安贞获吉亦于此可见矣且也坤有
 柔静之德故万物之生意悉含于中而积之极其厚
 坤有刚方之德故化机之鬯达悉著于外而𤼵之极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37-0250a.png
 其盛此其所以为含弘光大也要而言之乾先而坤
 代之终乾始而坤作之成坤之为道其天下之至顺
 乎从来天之生物一时之自然而已天以气赋于物
 为形坤即承其气以行于物而形以时而成矣天以
 理赋于物为性坤即承其理以行于物而性以时而
 成矣时未至不敢先时既至不敢后其德之合于无
 疆者非至健不足以成能而总全其为顺而已故曰
 乃顺承天也按坤之德主于柔静而此兼动刚以为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37-0250b.png
 言盖刚柔动静乾坤不容偏废系辞传言之详矣配
 之人事则君道震动于上而臣下不可以退缩承也
 君道刚断于上而臣下不可以巽懦承也既曰顺承
 则并所谓动与刚者而亦承之矣夫如是庶可言合
 德也欤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37-0250c.png
 此一节书是申坤初六象传之义也辩察也顺当作
 慎孔子复释坤初爻曰天下事由渐而盛由积而成
 小而一家之盛衰大而人伦之变故未有外于此者
 如其家积善之久和气足以召祥则不独福集于一
 身而且及于子孙有无穷之庆矣如其家积不善之
 久乖气足以致戾则不独祸中于一身而且及于子
 孙有无穷之殃矣若其变之大者以臣而至弑君以
 子而至弑父逆天反常莫此为甚然推原其故非始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37-0250d.png
 于弑逆之一日也乱臣贼子之所由来盖积渐使然
 也使为之君父者早察其奸宄而逆折其乱谋则祸
 必不若是之烈其至于若是者由辩之不早辩也甚
 矣防患者当于其渐而遏萌者当于其微也易曰履
 霜坚冰至正言持世之君子宜思辩微之道而深致
 其凛凛焉耳夫小人之为害于国家极矣在上者岂
 有明知为乱贼而故纵之之理乃竟使其积成凶恶
 者何也小人中藏祸心外示柔顺弥缝之智巧则易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37-0251a.png
 为所欺谄谀之术工则易为所溺从来除恶之难不
 能察者半能察而不能断者亦半明于易之言慎则
 审辩而谨防之自不至贻后患已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此一节书是申坤六二象传之义也正言体义言用
 不孤谓德有夹持而大也孔子复释坤二爻曰凡人
 德具于心而所以成德者由于学六二之所谓直者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37-0251b.png
 盖其心本体至正无少偏倚故极其直也六二之所
 谓方者盖其心裁制合义无少邪曲故极其方也人
 心皆有直方之德而独君子能全之者内外存𤼵之
 间有实学以成此德耳心不敬则内不直君子主敬
 以存心使私意不杂而专出于理之一途斯内直矣
 事无义则外不方君子守义以制事使𡵨念不生而
 适合于理之至当斯外方矣专求义而不主敬则存
 养之功不密而或挠于其外专主敬而不守义则取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37-0251c.png
 舍之分不明而或淆于其内惟敬义既立斯内外夹
 持体用兼备不偏于一善而其德不孤矣所谓不期
 大而大者此也其又曰不习无不利者何也凡人蓄
 德未大则临事每多所疑六二涵养纯熟矜持俱化
 其一身所行之事皆坦然顺适无所疑碍而又何假
 于习乎此脩德之始必致力于敬义而成德之后斯
 日进于从容也夫乾九二言诚坤六二言敬诚则无
 不敬而敬乃所以存诚故主敬者下学之要也乾九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37-0251d.png
 二言仁坤六二言义仁可以统义而义乃所以成仁
 故集义者下学之功也天道人道之辨具于此矣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此一节书是申坤六三象传之义也阴谓阴位孔子
 复释坤三爻曰六三有章美之德而必以含章为正
 道何也六三以阴从阳者也阴无专制之义虽内有
 美德必蕴含之而不可轻露即以此德而从王事亦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37-0252a.png
 退处于后而不敢居专成之名是非其才力不足盖
 揆之于分而有所不敢也从来阳为天阴为地三地
 道也阳为夫阴为妻三妻道也阳为君阴为臣三臣
 道也地之为道至柔至静不敢专成惟顺承天施而
 代有终已耳则三居臣位而代君以终其事非得臣
 道之正者哉大抵人臣有市美之念则骄吝日生诚
 明于代终之义虽勋业媲于伊周不过自尽其职业
 而已负咎之不暇何敢言功思惧之不暇何敢言誉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37-0252b.png
 彼夫小器易盈而卒至于身名俱裂者其亦未尝学
 易矣夫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此一节书是申坤六四象传之义也变化谓天地交
 闭蒙塞也孔子复释坤四爻曰君子之出处关乎世
 运之盛衰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变化之道行矣
 于时太和翔洽草木亦无不蕃殖而贤才有不连茹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37-0252c.png
 而起乎如天气上亢地气下郁则闭塞而不通矣于
 时运数屯否贤人皆抱道而隐而又岂肯轻出以取
 咎乎易曰括囊无咎无誉正言所遇当闭塞之时固
 宜顺时而隐谨密而不出也夫世运之盛衰虽属气
 数而必赖人事以为转移假使群贤皆隐则拨乱图
 治之事将谁责耶盖易为贤人未仕者谋所以藏器
 待时道宜于隐若以人君而求贤屯之时利建侯矣
 以大臣而进贤否之时畴离祉矣所处之地不同故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37-0252d.png
 所系之辞各异且在上诚有用贤之君相则世道宁
 有不泰而贤人宁有终隐者哉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𤼵于
事业美之至也
 此三节书是申坤六五象传之义也黄中德也通贯
 通理条理也位指尊位体指下体孔子复释坤五爻
 曰六五之取象于黄者何也黄为中色而居五之君
 子大中之德浑然内含统而观之则时出不穷无所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37-0253a.png
 不贯通也分而观之则条理不紊无所不精晰也众
 理毕备而至善无疵不犹黄之为中色乎其取象于
 裳者何也君子正位于上而不以尊贵自矜谦抑以
 礼士和易以近民其所履者虽崇高之地而其所执
 者皆卑顺之体不犹裳之为下饰乎盖中为天下之
 美德而顺则其中之用也六五有此美德充积于内
 于是见于四支而和顺之容极其畅适美之不言而
 喻者然也见于事业而和顺之治极其𤼵越美之不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37-0253b.png
 见而章者然也德至此则自心而形诸身自身而形
 诸政至精至粹而无以加矣此五之象所以获元吉
 哉按坤之二五皆以德言二言脩德之功五言成德
 之效而其理则可以互通也能敬以直内而后中之
 体全能义以方外而后中之用备直内方外者内外
 夹持交致其力而黄中通理则内外一贯几于圣人
 之事矣故曰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37-0253c.png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此一节书是申坤上六象传之义也疑敌也其类谓
 阴类血阴属孔子复释坤上爻曰坤至于上而龙战
 于野何阴遂敢与阳抗耶盖阴盛之极力敌乎阳则
 必至有两相争战之事战则阳气衰而势不能自全
 矣何以称龙圣人以为阴之心虽欲剥阳而阳必无
 终绝之理正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且既名为
 龙则阴不安其为阴矣何以称血圣人以为阴之心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37-0253d.png
 虽欲自离其类而阴必无常胜之理惟未离于其类
 也故称血焉其玄与黄并称者何也阴为阳所败而
 阳亦为阴所伤玄黄之色相混淆即天地之色相间
 杂也事出于至变故举其相杂者以为言然而尊卑
 之定位贵贱之定分不可干也亦不可紊也天之色
 为玄固不得下同于地地之色为黄终不得上拟于
 天也岂其因一日胜负之势而至乱阴阳之常理哉
 观坤上爻所系之辞而尊阳卑阴之意深切著明矣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37-0254a.png
 大抵阳刚为天下之正气造化人事俱不容一日息
 者也以造化论则自姤至坤为纯阴十月之卦然一
 阳虽生于子而实萌于亥是一岁之内未尝一日无
 阳也以人事论则自古小人之类易盛君子之类易
 衰以小人与君子争胜君子常不能无伤然而君子
 既去而小人之祸亦不旋踵非独人事抑亦天道存
 焉是极否之运未尝一日无阳也作易至此圣人之
 为世道虑者远哉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37-0254b.png
(震下/坎上)
 屯取济难之义凡处险难者必能奋𤼵有为然后可
 以出而治险故下卦以震德之动为亨屯之本而初
 画一阳居下又为成卦之主所以一卦吉凶皆视初
 爻以起义彖辞虽统论卦体而与初爻之旨实互相
 𤼵明其言利贞即初之利居贞也其言勿用有攸往
 即初之磐桓也其言利建侯即初以贤明刚正之德
 系天下之望而宜早建以为侯也惟初既为民望之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37-0254c.png
 所归则凡有志用世者必与初相辅乃克有济故二
 乘初则屯邅三不应初则有吝四与初正应则吉无
 不利五位虽居尊而初得民于下则屯膏上与初地
 位相远下无应援则进无所之而不能自振盖诸爻
 之辞因初起义者如此至于初为卦主既曰大得民
 矣乃六二不应其求而反以为难何也合诸爻而言
 则初九以阳统阴民皆归往㩀六二而言则二以阴
 柔为初阳所逼受制于人此一爻别取一义非全卦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37-0254d.png
 之旨也程传言之晰矣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此卦震下坎上以震动遇坎险故名为屯卦辞言济
 险者当守正慎动而又在立贤以自辅也侯谓诸侯
 指初九文王系屯彖辞曰屯难之世正人可大有为
 之时才足以拨乱力足以扶危应时而动于理当得
 元亨但屯时大难方殷举事一不当则机会尽失而
 人心易至解体故必固守正道谋出万全然后可以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37-0255a.png
 有济决不宜欲速见小利而轻有所往以取困也至
 于匡济时艰务在得贤共理如卦之初九为众望所
 属宜亟建立为侯使人心有所统系庶几以能济之
 人行善济之道而屯难可以悉解矣按帝王图治非
 守正不能黜功利之习非慎动不能抑侥倖之谋非
 建贤不能收辅助之益平险一理常变一揆而当屯
 难之时则所系为尤重故圣人兢兢垂训如此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37-0255b.png
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此彖传是释屯彖辞以明济屯之道也始交谓乾坤
 始交一索而得震难生谓遇坎险雷震象雨坎象草
 谓杂乱无序昧谓晦昧不明也孔子释屯彖辞曰卦
 之名为屯者盖以卦体震下坎上是乾刚坤柔一索
 得震而始交再索得坎而难生也以世道论则国家
 肇造之始中外多难经理需人惟卦以震动之德入
 于坎险之中是当大难方殷而能奋𤼵有为拨乱而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37-0255c.png
 为治也故卦辞系曰大亨但在险则势未易动必有
 弘济时艰之才又有从容观变之略然后动能出险
 而所往有功故大亨而又系之曰利贞夫出险济屯
 之事不可枚举其亟亟于利建侯者何也卦象雷雨
 交作盈满于天地之间为天运初开杂乱晦冥之象
 此时人心未定名分未明一人之力不能削平大难
 必宜择立贤哲建以为侯方可徐理天下之纷乱收
 集天下之人心然而立君之后又未可遽谓安宁之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37-0255d.png
 时也内切履危之戒外廑防患之谋惟不宁乃所以
 求宁惟事事求宁乃愈不敢自以为宁此真济屯之
 正道矣按卦义阴阳不交则为否始交而未成泽则
 为屯泽及于物则为解万物既通则为泰由否之泰
 全视乎济屯之功而其道则主于震动天时动于上
 人事应于下皆震之德也惟其时至事起故曰贞有
 济屯之责者其可不奋𤼵以有为哉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37-0256a.png
 此象传是言君子济屯之事也云坎象郁而未通故
 言云而不言水经纶治丝之事先经以引之后纶以
 理之也孔子释屯象曰此卦上坎为云下震为雷雷
 虽动矣云蓄雨而未降屯之象也君子以治乱世如
 治乱丝必先整其大纲而后可举其众目故经以引
 之使统纪既立复纶以理之使节目毕详如制田里
 以厚民生而复为之经理树畜俾区处之画其宜设
 学校以正民性而复为之斟酌节文俾施行之有其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37-0256b.png
 序如是则人心大定名分昭明而何险难之不可立
 平哉夫屯与需皆有遇险之义其象皆为阴阳未和
 而需之饮食宴乐独有异于屯者益需之时人事巳
 尽则不可以期速效屯之时天运未启则不可以无
 事功义固各有取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
下贱大得民也
 此一爻是言济屯者在有守正之德以得民心也磐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37-0256c.png
 石也桓柱也皆难进之象周公系屯初爻曰初九以
 阳刚居动体当屯难之始亟宜进而有为然阳刚有
 能进之才而居下则无可进之势动体有欲进之志
 而应柔则无引进之人是其心虽深切时艰而未免
 迟回审顾有磐桓难进之象夫天下躁进者非贞而
 难进者为贞惟初九处得其正故能相时而不轻动
 揆之济屯之道原不利于欲速倖成而利于居贞以
 自守也且初为成卦之主德足济时天下之仰其德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37-0256d.png
 者自利于建立为侯以削平祸乱又岂终于磐桓不
 进已哉孔子释初象曰初之磐桓虽势不能遽进而
 其志原在行正不肯妄为稍有不合于义宁从容藏
 器以待之此居贞之所以利也至其以阳刚居阴下
 盛德不骄而日以下恤民隐为念彼民在水火之中
 有不引领望救而愿建以为侯者乎盖能得民心者
 真定祸乱之根本耳大抵天下之治乱全视人心之
 向背匹夫匹妇非可以权制术驭而为我用也仁足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37-0257a.png
 以使之感义足以使之服然后奋𤼵举事而人不得
 而议之所以三代之得天下逆取顺守之说屏而不
 用行一不义杀一不辜之事耻而不为王道之异于
 霸功此而已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此一爻是言二能以正自守而不苟于从人也邅邅
 回也班如分布不进之貌字许嫁也乘刚谓乘初刚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37-0257b.png
 之上反复也周公系屯二爻曰六二与九五为正应
 义所当从但位偪初九为其所制是当屯难之时君
 臣不能遽合而见阻于强梁之人也其象为屯如邅
 如而所乘之马班如而不能进焉夫初九之强与二
 合者原非与二为寇实欲其合力济屯如婚媾之相
 亲耳惟二阴柔中正执一不渝至于历时既久数穷
 理极则妄求既去而正应乃复合矣不犹女子守贞
 不字至十年而乃字乎孔子释二象曰六二之受难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37-0257c.png
 于人止以下乘初刚欲其变常道而与之合耳天下
 变常之事必不能久二之十年乃字正复反于常道
 而君臣会合获遂其本志也君子尚其知所守哉按
 初九为一卦之主本为贤明刚正之人二与之合力
 济时未为失节而圣人于二之守贞不字深加奖许
 者凡以出身事人义无私交倘或迫于侵偪之势牵
 于比昵之情明知其不可而姑应之鲜不至于辱身
 败节故以不字为正所以戒后世之怀二心者也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37-0257d.png
六三即𢉖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
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此一爻是为躁进者示戒也即鹿逐鹿也虞虞人周
 公系屯三爻曰凡任天下事者必内度之巳外度之
 人然后能进而亦能退六三阴柔居下是内无济屯
 之才也正应非人是外无济屯之助也乃好动轻进
 自取困穷如逐𢉖而无虞人导之惟有陷入于林莽
 之中而已虽欲退其可得乎夫其所以轻进取困者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37-0258a.png
 由不能见几故耳天下事应行应止原有先见之几
 妄行之必致于困此几之灼然易见者也惟君子知
 之与其侥倖以图利不如舍而勿往虽无所得而必
 不至有失身之患若贪利往逐自不免陷于屯矣何
 吝如之孔子释三象曰无虞而即鹿是以身从禽而
 不知舍也三之贪利躁进不可动而妄动亦犹是而
 巳君子见其当舍即断然舍之诚以往则必吝故不
 得不去之决耳圣人戒人急于求进者如此盖济屯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37-0258b.png
 者之入乎险中与田猎者之入于险阻其危一也方
 其猝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使虞人导之犹
 惧有衔橛之变况无虞乎所以圣人取象以忘身徇
 禽为忘身徇利者之喻诚以天下利之所在即害之
 所伏惟能见几然后利害明利害明然后取舍决不
 然未有不自取困辱者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此一爻是言济屯者宜求贤自辅也求谓四求初往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37-0258c.png
 往济屯也周公系屯四爻曰六四居大臣之位本有
 济屯之责而阴柔无才志欲进而力不逮故有乘马
 班如之象然初九阳刚居下为四正应是乃与巳为
 婚媾者也诚能虚已求之藉其有为之才以同往济
 屯则在初得展行正之志在四得成出险之功不亦
 吉无不利乎孔子释四象曰凡不明者非昧于知人
 即蔽于自恃六四求初九之贤同往济屯量已之不
 足资人之有馀不自用而任之其识见可谓明矣盖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37-0258d.png
 人臣最忌蔽贤而又最患植党二者或疑于相妨不
 知意主于为国则其所以勤延揽者皆公也意主于
 为已则其所以广汲引者皆私也若外避植党之名
 而内怀嫉贤之实其害与树私交者正复相等以处
 无事之日必误国家况可与之济屯乎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此一爻是言时危无辅而德泽难施也小大谓小事
 大事周公系屯五爻曰五以阳刚中正居至尊之位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37-0259a.png
 宜若可以有为但时当屯难陷于险中而正应六二
 又阴柔才弱不能出而济险天下民心多系属于初
 九五虽有膏泽之施亦壅而不能下究为屯其膏之
 象以处小事则守正犹可获吉若欲图济屯之大业
 虽得正不免于凶甚矣其时之难为也孔子释五象
 曰在上者以德及生民为大九五之屯膏则以陷入
 险中阳为阴掩虽有膏泽不能遍及于人故所施为
 未光也按圣人立教责重人事虽时势无可为犹必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37-0259b.png
 教之以出险济难之道况屯之九五本有阳刚之才
 未为失德而直以大贞凶为戒何哉诚以有君无臣
 必不能成大业五专恃六二阴柔之应斯所往多阻
 卦之初九既为人望所归使与六四同屈已下贤倾
 心委任而又内修德政以收拾人心未必膏泽不可
 以下流而经纶不可以徐布故辞曰屯膏以明求贤
 之宜急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37-0259c.png
 此一爻是言无才无辅不能出险也周公系屯上爻
 曰从来天道人事穷极则通乱极则治上六居屯之
 极正有可亨之机乃阴柔无才又无辅助因循不进
 坐失事几徒为无益之忧惧而已有乘马班如泣血
 涟如之象孔子释上象曰上六当屯极之时昧于出
 险之义既不能致治则必入于败亡泣血涟如岂长
 久之道哉此圣人危其辞以为济屯者戒也易之所
 重德与应而已阳刚之德虽无应犹可有济若质本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37-0259d.png
 阴柔而复无阳刚之应鲜不败矣即此卦而言二之
 班如以待五也四之班如以求二也皆为阴与阳应
 故有吉利而无凶悔就诸卦而言否之上九以才足
 倾否则喜蹇之上六以来就九五则吉其他如复如
 坎如困则无德无应与屯之上同一象矣故曰阳为
 贵阴为贱易之通义也
(坎下/艮上)
 蒙取养蒙之义物生方稚养德更难于养身圣人欲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37-0260a.png
 立教者动合于中而施当其可故卦辞予之以亨而
 又戒之以利贞六爻四阴为蒙二阳为治蒙之人而
 上九过刚不中又以九二时中为一卦之主初承二
 则有利四远二则有吝五应二则得吉五身居尊位
 而能自处于蒙以为天下率教者之倡此刚柔之所
 由相接而圣功之所由克成也至若三近于二宜与
 初相同而其正应在上舍上而从二有见利忘义之
 象故君子绝之盖易卦之所重在应屯之二以不附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37-0260b.png
 初为有守所应正也蒙之三以下从二为失身所应
 不正也应失其正则身败名辱虽有包蒙之教亦无
 所施是非用上九之击蒙不足以遏其邪而止其恶
 矣大抵治蒙之法贵乎宽严适中而制之于早则易
 为力防之于后则难为功制于早者𤼵蒙者也正法
 以绳之而有馀防于后者击蒙者也干戈以禦之而
 不足所以圣人取象于初曰脱桎梏于上曰利禦寇
 正以立教之初意原主于宽其至于击蒙禦寇盖不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37-0260c.png
 得已而用之者也养正之功诚不可不豫矣哉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此卦坎下艮上山下有险内险外止俱有蒙滞未通
 之意故名为蒙卦辞言亨蒙之道贵当其可而要之
 以正也我指九二言童蒙指六五言文王系蒙彖辞
 曰蒙虽稚昧未通然真明内含天良未凿原有可通
 之机一开𤼵之即通矣故蒙者得亨而不终于蒙然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37-0260d.png
 蒙之能亨虽蒙者有可亨之道亦由𤼵蒙者得善教
 之宜教之之宜何如师道不可轻亵有来学无往教
 匪我主教者先求童蒙而强为启迪乃童蒙虚心逊
 志先束求我以决疑辨惑也且求我之心真实纯一
 如初筮之诚则宜迎其机而告之庶言不烦而教易
 入若至再至三则烦琐而渎矣渎则求教之心不切
 即告之亦必无益故隐而不告如是则蒙者固能求
 而明者又善告此蒙之所以得亨也然其所以告之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37-0261a.png
 者又必扩其良知充其良能非圣人之言勿道非先
 王之法勿陈而利于贞焉庶蒙者德日进于高明业
 渐臻于光大而养蒙之道始无愧矣昔宋儒周敦颐
 有言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故师道立则善人多
 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然则择师求道诚人
 生第一义也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37-0261b.png
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此彖传是释蒙彖辞而备言亨蒙之道也孔子释蒙
 彖辞曰卦之所以名蒙者卦体坎下艮上上有艮山
 之阻下有坎水之险卦德内险外止内险已杌隉不
 安外止又滞碍难进正如物生之初蒙昧未通故曰
 蒙也至蒙之所以得亨者卦体九二以可亨之道行
 以教人已昭昭而教人昭昭且启迪合宜语默中节
 而时中也何以见之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盖以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37-0261c.png
 六五柔顺虚中下应九二非二有求于五乃五尊贤
 乐道之志下应于二也此非二有亨蒙之道五未必
 求若使非时中则亦不待求而教之矣初筮告者以
 九二有刚中之德故能施教有节必待其诚而始告
 也若再三渎渎则不告者盖蒙者再三固为渎我我
 若告之蒙亦不能听受弥增疑惑反渎蒙矣故不告
 也此非二有亨蒙之道无以告蒙若使非时中则告
 之亦无节矣又曰利贞者何也蒙而养之以正乃作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37-0261d.png
 圣之功也盖人性本正当颛蒙之始其天真未漓则
 当保全其正者惟此时其情识渐开不可不范之以
 正者亦惟此时教者必及此时涵育薰陶扩充培养
 日使之亲正人闻正言全其性命之体满其知能之
 量则赤子之心不失而达天立命之学在是矣非圣
 功而何夫蒙者之求教与教者之𤼵蒙无不以圣人
 为期而圣功惟在养正可见天理人欲全在辨之于
 早若待外诱既深𤼵然后禁则捍格而难胜矣伊训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37-0262a.png
 云罔不在初召诰云王乃初服后世留心国本者必
 惓惓以早谕教为言其亦有见于此乎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此象传是言君子自养之道贵内外交致其功也果
 行者勇决其行育德者涵养其德孔子释蒙象曰艮
 象为山坎象为泉山下出泉其水最清其流未达犹
 人之童稚天良内具而郁滞未通蒙之象也君子欲
 开一世之蒙必先有以自开其蒙于是体坎之象以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37-0262b.png
 果其行见善必迁有过必改如泉之始达其机莫遏
 体艮之象以育其德培其知能葆其忠信如山之静
 正其源常裕如是则内外交脩本末一致所以开一
 已之蒙在是所以开天下之蒙亦在是矣盖德者行
 之自出行者德之所形惟其所养能厚故其所应不
 穷不然源之不深其流虽疾而亦易竭则育德尤为
 探本之功欤
初六𤼵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37-0262c.png
以正法也
 此一爻是言𤼵蒙之道贵宽严相济也刑人用刑之
 人桎足械梏手械周公系蒙初爻曰初六阴柔居下
 蒙之甚者教者欲开𤼵其蒙当严之以威使之有所
 畏惧而不敢不勉于善用刑人以惩之乃为利也然
 严以束之又当宽以待之用说桎梏以俟其自悟自
 新相观而化焉若徒恃严威往而不舍在我既失张
 弛之道蒙者即欲为善其道无由吝其能免乎孔子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37-0262d.png
 释初象曰治天下有教化不能无刑罚教以养童蒙
 之君子刑以惧愚蒙之小人𤼵初之蒙利用刑人者
 所以正治蒙之法使之有所畏惧而不敢犯也盖𤼵
 蒙之道既用刑以惩其初即用说以观其后则养之
 意未尝不寓于法之中礼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
 后民知敬学书曰敬敷五教在宽然则宽以济严严
 以济宽𤼵之道莫善于此矣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37-0263a.png
 此一爻是言施教之道贵曲成不遗也包涵育之意
 纳受也妇群阴之象周公系蒙二爻曰九二有刚中
 之德膺𤼵蒙之任不特乐育英才而已即阴柔蒙昧
 之人亦包之而不遗则智愚皆可成就何吉如之且
 不特奖掖善类而已即闇昧无知如妇者亦纳之而
 不弃则贤否悉受陶成又何吉如之凡此敷教之任
 皆君事也大君以启蒙之责委之于臣犹父母以治
 家之事委之于子也二能克尽厥职合智愚贤否而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37-0263b.png
 包纳靡遗是臣之克相无负于君犹子之克家无忝
 于父也二诚以亨行时中者哉孔子释二象曰二之
 子克家固因二有刚中之德足以𤼵蒙亦由六五柔
 中虚已有以接之故二得行其时中之道以成𤼵蒙
 之功也不然上下不交堂廉隔绝二虽有师世之才
 将安施乎昔伊尹负鼎鼐之才傅说具盐梅之望使
 非成汤尊为元圣宠以阿衡高宗梦寐旁求爰立作
 相彼亦乌能化被当时声施后世哉甚矣任贤图治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37-0263c.png
 为万世人君之要道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顺也
 此一爻是言无德者必见弃以明行已之当慎也女
 指六三勿用取指上九金夫指九二顺当作慎周公
 系蒙三爻曰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是下愚不移之人
 君子之所不屑教者如无德之女不可取之以为妻
 也盖上九乃六三正应三舍上九而眤比九二如女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37-0263d.png
 之见金夫而不有其躬者秽德彰闻人皆贱之何所
 利乎孔子释三象曰凡人立身当兢兢以礼自持女
 之所以不可取者以其荡检踰闲素行不慎故也盖
 与人为善固君子之用心而自暴自弃者则不得不
 痛斥之冀彼或生愧悔之念故均是女也在九二则
 宜纳之以大其包荒之量有教无类也在上九则勿
 用取以严至正之防不屑之教也教固多术矣哉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37-0264a.png
 此一爻是言人贵能得师也周公系蒙四爻曰蒙昧
 之人全赖亲近刚明有道之士以开其蒙而启其悟
 六四阴柔不中上承六五下乘六三而其应又在初
 六所亲近者皆阴柔之人则蒙将终于蒙而永无开
 悟之日矣羞吝其能免乎孔子释四象曰天下无不
 可变之质无不可启之蒙四独致困蒙之吝者何也
 盖九二上九二阳俱有刚明之实德六四独与之远
 是众人皆有道义之交而彼独无贤明之助其困蒙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37-0264b.png
 而吝也宜矣昔仲虺诰成汤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
 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夫成汤圣君也仲
 虺贤相也其君臣诰诫犹谆谆以得师好问相劝勉
 人固可以孤陋自处而甘致困蒙之吝哉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此一爻是言受教之道贵于能虚纯心亲贤则德业
 可成也周公系蒙五爻曰六五柔中居尊下应九二
 其心纯而不杂一而不二有初筮之诚无再三之渎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37-0264c.png
 如童蒙之淳朴未漓知识未开者然如是则主心日
 明主德日懋其为吉也不独在一人而在天下矣孔
 子释五象曰六五取象于童蒙而获吉者以其有柔
 顺之德故能谦巽以从乎二也使非五顺而巽二虽
 贤其能强五以从已乎盖人主处至尊之位必亲贤
 取善方可辅成其德然非卑躬逊志以求之则贤与
 善虽日在吾前而终不能得其益先儒尝言此道与
 溺于利欲之人言之犹易与溺于意见之人言之甚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37-0264d.png
 难诚以人先有意见横于胸中此心便蔽而不明虽
 有忠言谠论亦无由而入矣此童蒙之所以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此一爻是言治蒙者宜以刚而又贵当其可也寇害
 也禦禁止也周公系蒙上爻曰以九居上治蒙过刚
 有击蒙之象然刚克之道施之贵得其宜始有利而
 无害如以过刚之道责蒙者以未能知之理未能行
 之事则阻其向往之机反有害于蒙是为寇也亦何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37-0265a.png
  利乎惟用此以捍其外诱以全其性真如禦寇者然
  使其私意尽屏而醇良不失庶几作圣之功即在于
  是斯无不利矣孔子释上象曰上之击蒙利用禦寇
  者盖以威严治蒙者之私心不悖刚克之道上固顺
  矣蒙因教者之严而改过自新不敢恣肆于为恶下
  亦顺也上下皆顺又何不利之有哉此卦九二上九
  俱有刚明之德上虽不及二之中而亦当𤼵蒙之任
  九二包蒙纳妇利用宽上九击蒙禦寇利用严宽以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37-0265b.png
  养其善机严以止其邪念师教之道备矣
 
 
 
 
 
 
日讲易经解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