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13-02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郭氏传家易说卷七
             宋 郭雍 撰
  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系辞首一章之义当先辨天地非乾坤乾坤非天地
 及明道之乾坤易之乾坤三才之天地卦中之天地
 然后其义可明若直以天地尊卑便为乾坤孰不知
卷七 第 1b 页 WYG0013-0214d.png
 天地尊卑之理如此则于道于易于卦皆无意义若
 非圣人之言也圣人之言岂苟然哉此章盖明作易
 圣人首画乾坤二卦之义此谓易之乾坤卦中天地
 之象也且无形者道有形者物乾坤道也天地物也
 故道有乾坤而无天地物有天地而无乾坤及乎触
 𩔖而长之然后乾为天坤为地非本无分也此乾坤
 天地之辨也无象则道也有象则卦也道之乾坤无
 象也有其道而未见于书也易之乾坤有象也画而
卷七 第 2a 页 WYG0013-0215a.png
 为卦见之于书者也三才之天地天地也卦中之天
 地上下二卦又三才之象也孔子系辞系周易也周
 易以乾坤六画为首故首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盖
 言文王重卦得天尊地卑之象而后乾坤之卦定也
 若论乾坤之道则乾坤定而后天尊地卑其义不同
 故包牺之画在上为天尊道也文王之重在下为地
 卑道也尊包牺而自卑之是为得天尊地卑之道矣
 天尊地卑然后卦象形六位著刚柔分其始则乾坤
卷七 第 2b 页 WYG0013-0215b.png
 二卦先定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卑地也高天也天地高卑以陈则人位乎两间而人
 道著矣贵贱人道也天地纯一故一高一卑人道不
 齐则或贵或贱而位有分焉此六位之所由以立也
 有六位而后刚柔生焉故位为一定之体而刚柔则
 变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卷七 第 3a 页 WYG0013-0215c.png
 乾阳也阳为动坤阴也阴为静爻之变本乎动静观
 动静常理则六爻刚柔断然可知动以变为常静以
 不变为常易称刚柔皆谓九六也上言乾坤定者由
 上下二卦也贵贱位者六位也此言刚柔断者六爻
 也
方以𩔖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乾坤画卦之始本无吉凶因人而生也方所也物以
 方而聚言其大致也复以群而分言乎其微也𩔖聚
卷七 第 3b 页 WYG0013-0215d.png
 群分皆在物也物动则有吉凶而其几则见于易故
 易之吉凶因物之𩔖聚群分而生初未之有也易之
 所有者卦与爻位而已前三者是也因三才而生见
 者吉凶变化也论乾坤卦位六爻吉凶变化如此则
 诸卦可知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此章论乾坤先言卦位生爻以尽设卦之道继言吉
 凶生变化见以见乾坤之致用变化之道至微难见
卷七 第 4a 页 WYG0013-0216a.png
 因在天成象以见乾之变化因在地成形以见坤之
 变化故曰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变化之见在易则见于刚柔八卦在天地之间则见
 于雷霆风雨日月寒暑在人则见于男女皆乾坤变
 化之道也刚柔者六爻之九六也乾坤九六刚柔相
 摩而变故八卦因之相荡而六十四卦生焉此见于
卷七 第 4b 页 WYG0013-0216b.png
 易者也雷霆风雨之鼓润日月寒暑之运行皆八卦
 变化之象见于天地之间者也雷霆风雨鼓润万物
 者也日月运行寒暑者也乾道成男在易则震坎艮
 是也在人则男也坤道成女在易则巽离兑是也在
 人则女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自天尊地卑言乾坤之设卦卑高以陈言乾坤之六
 位动静有常言乾坤六爻之刚柔继言因方物而吉
卷七 第 5a 页 WYG0013-0216c.png
 凶生因象形而变化见则乾坤之义略备矣继又明
 变化之见有见于易者有见于天地之间及人道者
 虽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下
 大明乾坤之德而终之以圣人法乾坤之道则乾坤
 之义毕矣系易之义莫大于此莫先于此故以是首
 章也且自易言之则易始于乾坤而乾又为坤之始
 是为大始也自物言之则万物始于坤坤始于乾是
 为大始也大始以气言乾为天天知始物而已非生
卷七 第 5b 页 WYG0013-0216d.png
 也坤为地地成形则生而作成之也此地道之代终
 也然乾之大始以易而知知始而已亦非生也坤之
 成物以简而能能则作成之义也非易则不知非简
 则不能乾坤之道不过于此况人乎是以圣人之道
 无他焉法乾坤易简而已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卷七 第 6a 页 WYG0013-0217a.png
 乾道易故人亦易知坤道简故人亦易从人能法乾
 坤之易简者以易知易从而已以易知之道接物故
 物辅而相亲以易从之道有为故人归而有功有亲
 乐其易也易则可久之道也有功成于简也简则可
 大之道也且乾以无不覆为易坤以无不载为简人
 思无不覆之道则天下万物不能外其亲此其所以
 可久也思无不载之道则天下万物不能外其功此
 其所以可大也法乾坤之易简至于可久可大则贤
卷七 第 6b 页 WYG0013-0217b.png
 人之德业至矣原始要终虽天下之理不同皆以易
 简而得之此所谓知其所本者也天下之理得则与
 天地合德是以成位乎其中而参天地且乾以易知
 天亦易也坤以简能地亦简也圣贤之德业以易简
 而成天下之理以易简而得天地与人其德一归之
 易简非合德参天地而何此章前言设卦之道而后
 言贤人可大可久之德业则知易不徒设也将以其
 道用于天下耳昧者未之知故务为艰险以去其易
卷七 第 7a 页 WYG0013-0217c.png
 务为繁苛以去其简徇目前之利而不顾方来之弊
 则德于是乎不可久作聪明穷奢欲矜权术滋法令
 则业于是乎不可大天下之理既不能得于是上下
 乖离而天下始乱矣汉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
 其中本于至简至易之道哉圣人忧患后世不知君
 人之有道此文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复系辞以明
 之之意也然乾坤易简与人道易简本非二道故孔
 子论易简自乾坤终以人道相驯而致无少间也此
卷七 第 7b 页 WYG0013-0217d.png
 章始自天尊地卑终于易简乾坤之义毕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此章明圣人设卦之道卦所以观天下之象象在彼
 者也圣人像之于卦故观于此而可得也有画而无
 辞则吉凶不可得而知系之以辞所以明吉凶也刚
卷七 第 8a 页 WYG0013-0218a.png
 柔不相推则止于乾坤而已变化无自而生变化不
 生则六十四卦不能成也然吉凶变化虽各有所主
 䆒其实亦皆象也易以象为主而象为难明故复详
 言之彼有失得则卦以吉凶象之彼有忧虞则卦以
 悔吝象之彼有进退则卦以变化象之彼有昼夜则
 卦以刚柔象之彼所有之象圣人莫不观而象之于
 此此作易之道也六爻之动动则变所以象三极变
 化之道也既象进退又象三极者进退特人事耳由
卷七 第 8b 页 WYG0013-0218b.png
 卦全体而言天地人之道皆具岂独人事而已哉曰
 明吉凶则悔吝可知然刚柔变化自为易之二道相
 因而生故各有象独辞无象故不言也刚之极则柔
 昼之极则夜所以刚柔象昼夜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言圣人谓作易之圣人也此言君子谓玩易之君
卷七 第 9a 页 WYG0013-0218c.png
 子也有圣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之如此非独明作
 易之道亦所以垂玩易之法又以见非圣人不能作
 易而君子之成德玩易之所致也然玩易有二道一
 则所居而安者易之序所乐而玩者爻之辞是也一
 则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
 也易之序者卦之序也序有时在其中故君子居其
 时而安之者得其序也如居否之时则俭德辟难居
 既济之时则思患豫防之是以安也爻之辞所以明
卷七 第 9b 页 WYG0013-0218d.png
 道也道非乐玩其辞则不可得而见故因介于石而
 有得于知几之神因鸣鹤在阴而有得于枢机之慎
 举爻辞尚乐而玩则卦辞为可知矣此其一也其二
 则圣人又明居处动作之有异不可以一涂尽其道
 方居之时无所营为故观易之象以明时玩易之辞
 以探道及动之后悔吝攸生故观其变以知善恶玩
 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之者盖于所
 居所乐一动一静之际莫非以易道自处非天私君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13-0219a.png
 子而祐之实自致也占不独蓍龟也凡极数知来皆
 占也谓占于易之道也前章终于天下之理得而成
 位乎其中谓在上尊位之圣人也不曰圣人而曰贤
 人谓能法乾坤易简非独圣人可得天下之理贤者
 亦可修而得也此章终于君子玩易盖兼上下穷通
 之君子其玩易皆一也称君子兼圣贤言之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13-0219b.png
 前章言卦之象备矣此章又明玩辞之法也彖之辞
 所以言一卦之象也象非为天为地而已八卦之义
 变动不居皆其象也爻之辞所以言一卦之变也卦
 由爻以变爻之辞又明其变之所以也吉凶言其失
 得之大悔吝言其所失之小无咎称其善补过此五
 者皆易辞之道也君子乐玩在此而已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13-0219c.png
 上而贵下而贱系乎六爻故曰存乎位乾坤之大井
 鼎之小皆卦也故言齐小大系辞焉而明吉凶是存
 乎辞也忧悔吝者方悔吝未至之时先明于几微则
 无疵故存乎介亦由思患而豫防之也知畏过咎常
 自震悔则可补过故存乎悔亦由恐惧修省者也人
 有贵贱而位列之人有小大不齐而卦齐之介虽所
 以忧悔吝而悔又以震无咎也能知辞之所言如彼
 又知理之所存如此乐而玩之是其所以为君子也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13-0219d.png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观卦之象而卦有小大之异君子所居不可同玩卦
 之辞而辞有险易之辨君子所乐不能一各指其所
 之者之于常则其辞易之于变则其辞险是非辞无
 以示其所之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自此至知鬼神之情状别为一章天地至大也人居
 其中则备三才易之为书三才之道也是以一卦之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13-0220a.png
 中皆备三才之象故与天地准准则其道弥纶周满
 天地而无有馀不足之差故天地人鬼无或不知者
 以不能外乎易故也言天地则人在其中矣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由易之道仰观俯察则天地幽明之故无不知幽则
 天地之道其隐者也明则天地之道其显者也在人
 则原形气之始反形气之终其死生之说尤为易知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13-0220b.png
 故谓幽明之故者以事理言至死生则可说者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万物出于天地者也人与万物皆一也由天地至精
 之气钟而为物物散而变则复于天地是鬼神之情
 状虽极幽隐不过于人物聚散而已盖可得而知也
 故文王之易于卦具天地而爻具人位是人由天地
 精气而生虽有参天地之道而无同天地之体也卦
 以用事而终穷穷而变亦犹鬼神也故人鬼之象与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13-0220c.png
 卦一也上言幽明之故天地也死生之说人也精气
 游魂鬼神也辨天地人鬼之理宜其同章先儒别鬼
 神于下章未详其旨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自此别为一章论圣人之道至无方无体而终也圣
 人与天地合其德故与天地相似天且弗违而况于
 人乎是以天地无违于圣人圣人亦无违于天地也
 或谓易与天地相似易非特相似而已相似者谓人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13-0220d.png
 道也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圣人以周物为知以济天下为道未尝私一身而周
 济之也故能与天地相似其道虽大而不为过者以
 此上言与天地相似犹中庸所谓参天地也此言知
 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犹中庸所谓非自成已而已
 也所以成物也(案原本脱参天地也至中庸所谓/二十一字今据大易粹言校补)
旁行而不流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13-0221a.png
 圣人应天下之变一以易道而已故虽委曲旁通而
 未尝逐物流移适则用之过则弃之而已所以和而
 不流也盖亦曲能有诚之义
乐天知命故不忧
 圣人不能无忧而此言不忧者盖圣人之忧在道而
 其所不忧者在身乐天则无伪知命则无欲忧者伪
 欲之所生无伪无欲无适而非天则忧无自而至也
 此言天者孟子所谓知性则知天之天也此言命者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13-0221b.png
 孟子所谓有命焉之命也中庸言天命之谓性亦是
 道也故此言乐天知命说卦言穷理尽性至于命及
 中庸孟子之言其道皆一致中说窃圣人之言曰乐
 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其言似也其道非
 也且言乐天知命吾何忧虽未大失然其意以穷通
 为命矣至言穷理尽性其失远矣夫穷理尽性圣人
 之事非特去疑而已其与乐天知命相为终始未易
 以忧疑为辨也语曰知者不惑不惑则无疑矣况穷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13-0221c.png
 理尽性圣人之事乎圣人之无疑久矣至于尽已之
 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又岂无疑而已哉文中子不
 明此务为心迹之说反覆其言不过于一身忧疑而
 止耳盖不知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以穷理尽性
 之说者也故区区于心迹之间终不能遗一身而观
 之是之谓不知道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常人之情圣人之治因之而已固不能从已之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13-0221d.png
 欲也能因其所安而安之而后可以敦乎仁敦乎仁
 则爱道广矣所谓仁者爱人也爱者好生之德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
 圣人以一人之身固不能范围天地之化然所谓范
 围者为之有制而已天地之化有时而过者在彼圣
 人范围之制无伤财害民之失则所过在彼而制其
 过者在圣人是犹泰所谓财成天地之道也曲成万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13-0222a.png
 物而不遗者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生成而无天伤无
 所遗焉所谓辅相天地之宜也易言昼夜之道最为
 难明夫幽明隐显也昼夜之道非幽明之故也昏极
 则生昼明极则生夜犹阴之生阳柔之变刚动极而
 静皆有道以运之而变于是乎生变者有象运者无
 形由有象则可以知无形由昼夜阴阳刚柔动静则
 可以知道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乎昼夜则阴
 阳刚柔其𩔖举可知也以人事言之则盛衰治乱进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13-0222b.png
 退存亡得丧孰非昼夜之道乎故有范围之道以参
 天地有曲成之道以育万物通乎昼夜之道则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非圣人极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与于此先儒或以范围为犯违误矣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经言神易道圣人凡有四者之异且神无自神其在
 道则道之神也在易则易之神也在圣人则圣人之
 神也神寓于道易圣人而道易圣人各有其名不谓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13-0222c.png
 之神此神所以无方也易之有体者书也书之为体
 者卦象也书以卦象为体卦象未立而是道具有及
 其既立则曰卦也曰象也不得复谓之易如此则易
 为无体矣然圣人范围曲成通乎昼夜岂无自而能
 然哉盖用易无体之道以尽无方之神而后能之也
 如是则神也易也托圣人以为方体耳故以是终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
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13-0222d.png
道鲜矣
 系辞言道此章为甚著盖惟道兼统三才三才不过
 二象阴阳是也天地人皆具阴阳故六是之谓一阴
 一阳之道也继之者有自然之善成之者有在人之
 性大其性者于此成其大小其性者于此成其小仁
 者见其仁而得之谓道为仁知者见其知而得之谓
 道为知故自古圣贤虽各有得而未尝同者其性之
 所成异故也然谓仁知非道则不可也特非道之大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13-0223a.png
 全耳仁者知者犹有见而得之斯民之愚又日用而
 不知矣凡日用而顺成者皆道也百姓不知有道故
 性之所成者鲜此圣人所以明之也明之则天下后
 世皆知其一阴一阳为具三才之道继之者有善而
 成之在人使仁知不为独见之异百姓用而知之此
 圣人明道之意也然则圣人何如其明也包牺以八
 卦文王以六十四孔子以彖象系辞是已故易之为
 书所以明易之道也易之道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13-0223b.png
 一阴一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道道之大全也道之
 大全天得之而天地得之而地人得之而人又成于
 性者有仁知圣贤之异道尽于斯矣然经自成之者
 性之后主人事而言其言继之者善则与道同体不
 独在人之善矣经所谓易简之善配至德之善也能
 充孟子性善之说则可以明此为善恶论者不知有
 此也此善天道也天道无不诚故至善存焉中庸论
 诚首言天命之性孟子良心赤子之心与性善之说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13-0223c.png
 虽本诸此又加详焉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此章明易与圣人之同用也易之道无体故隐显无
 常当用则显诸仁已用则藏诸用显也藏也皆有所
 托故知易之无体也方其用也虽鼓动万物使之化
 育而无道不行之忧是不与圣人同忧矣
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易有盛德大业圣人用易之道亦见于德业故盛德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13-0223d.png
 大业不独主圣人言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
 易之盛德也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此易之大业
 也然富有则无外无外大之至也圣人用此故有可
 大之业日新则无穷无穷则久圣人用此故有可久
 之德也前言易道之不与圣人同忧者此言其所同
 者德业也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13-0224a.png
 此章先明易与乾坤体用后言圣人之效法也自易
 而生乾坤自乾坤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而后二篇
 之策当万物之数所谓生生之谓易也自易之生乾
 为成象之始坤则效法于乾此乾坤之义也能尽天
 下之数以前知者易之占也通其变而周流无穷者
 易之事也惟神无方无乎不在故以阴阳不测言之
 此论易与乾坤之体以及于不可知之神皆体也自
 此而下易与乾坤之用也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13-0224b.png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道广大弥纶天地故远不可禦而无不及近无所
 遗皆静而正天地之间或道或事在人在物无不备
 于斯此易道之用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
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13-0224c.png
 乾为阳主动坤为阴主静一于动则不能生大无其
 体也一于静则不能生广无其用也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静专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动直也坤之含弘
 静翕也光大动辟也故又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
 而德方此广大所由以生也乾坤之广大足以配天
 地其变通足以配四时其为阴阳之义足以配日月
 其易简之善足以配至德至德主圣人中庸之德而
 言尽中庸人道之至德则可久之德可大之业皆至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13-0224d.png
 德也配者非乾坤不足于是四者而曰配也以言乾
 坤之一足以配其全德则天地四时日月至德皆为
 乾坤之一象耳是以乾坤以广大之一道足以尽天
 地而天地不足以尽乾坤者此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前言易与乾坤之义故此复叹美易之至而言圣人
 用其道以崇德广业也崇德故德盛广业故业大盛
 德大业非用易之道则不能至故圣人先叹美易之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13-0225a.png
 至而后言法效也至谓前所言易与乾坤之事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之广大备于天地之间故举天下之事莫不皆有
 易之道凡具天地之象者易已在其中矣故圣人无
 适而不用易非独崇德广业而已也且知以崇高而
 后明礼以卑逊而后恭知崇礼卑宜无与于易矣然
 崇者天之道卑者地之德知崇效天礼卑法地则天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13-0225b.png
 地之位已设矣天地之位已设则易已行乎知礼之
 中此圣人所以大而德业小而言行至于天地人鬼
 之变无适而不用易者此也惟成之以性存存不忘
 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义之要皆由此涂出
 故易为道义之门也法乾坤简易以崇德广业特其
 大者耳故此又言知崇礼卑以见其小者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13-0225c.png
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
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
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此章明拟议爻象之道至盗之招也而终且赜者天
 下之至隐不可得而见也圣人或拟其形容或象其
 物宜易于是乎有象矣天下之动变所由生观时会
 通以行典礼则爻之动为观时之要也系之以辞断
 其吉凶则爻之辞吉凶之證也谓之爻者如此二者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13-0225d.png
 盖作易圣人立爻象之初意也象为天下之至赜勿
 遂恶其赜而忽之也爻为天下之至动盖因时有宜
 而不可乱也所以然者君子于一言一动必以爻象
 拟议之而后能成变化之道则所乐而玩者极其至
 矣上言圣人立爻象之本意下言君子拟议爻象而
 后言动亦犹前言圣人设卦观象终之以君子观象
 玩辞之说也能明此故知爻象之用是以君子玩易
 必拟其象而议其辞可也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13-0226a.png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自此以下皆言拟议爻象之道也鸣鹤在阴其子和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13-0226b.png
 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初非有及于言行也圣人
 拟议之则见言行之不可不慎既得其道则言行之
 间所以成其变化也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初非有及
 于出处语默也圣人拟议之则见其同心之利同言
 之臭既得其道则出处语默之际所以成其变化也
 圣人忧患后世不知爻象之用故明拟议之道如此
 而已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13-0226c.png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
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
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
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
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
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
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13-0226d.png
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
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
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此五者当与鸣鹤在阴同居爻象拟议之终盖皆拟
 议之道也或别为一章非也拟议者圣人用易之道
 盖观象玩辞所以反诸其身也然不曰用而曰拟议
 者爻象必先拟议而后可用方拟诸形容象其物宜
 必从其事物象𩔖以探作易圣人之意是以必至于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13-0227a.png
 拟议而后可也古之君子以拟议为学易之要务而
 世多略而不言或言之复失拟议之道是以易终不
 用于世也且玩易之辞有曰藉用白茅无咎则知无
 所失之慎有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则知以功下人之
 恭有曰亢龙有悔则知贵高不可以无辅有曰不出
 户庭无咎则知言语不可以不密有曰负且乘致寇
 至则知非所乘而招盗是皆拟议而知其变化也五
 者之下各系以孔子之言盖孔子拟议之辞所谓拟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13-0227b.png
 之而后言者也能触𩔖而长之则三百八十四爻能
 事毕矣天地之间备矣圣人存其大法得此七者已
 足用盖难尽为之言也圣人初已尽言于彖象文言
 以谓拟议之学未明故复系于此其忧后世所以垂
 教至矣尽矣后世欲务空言誇世则不必深明其说
 苟欲为力行之学归于君子之儒则拟议之道宜先
 尽心焉其言作易者其知盗乎者盖圣人叹易之道
 无不备也盗之情不必知也宜其无所见于易也尚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13-0227c.png
 且深明于此则天地之间举无遗矣拟议之道其可
 忽乎故惊而叹之有是言也观此则知崇礼卑又无
 足疑者系辞自天尊地卑之后至此章终凡言重卦
 设卦易道易辞爻位彖象乾坤神圣及圣贤之所法
 则君子之所观玩与夫学者拟议之道略尽于斯其
 所未言者数所未详者变化之道故继之于后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案/原)
(本此节错置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后故说曰/前言天数五地数五者此也今从程子朱子传义移此)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13-0227d.png
 前言天数五地数五者此也汉志言天以一生水地
 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故
 或谓天一至天五为五行生数地六至地十为五行
 成数虽有此五行之说而于易无所见故五行之说
 出于历数之学非易之道也(案原本云此二十字当/在天数五之上错简于)
 (此今已移/正附识之)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13-0228a.png
神也(案原本此节在故再扐而后挂句后故说曰/先大衍而天地次之今从朱子本义移此)
 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五也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五也
 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合也故曰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积一三五七九之数凡二十五
 故曰天数二十有五积二四六八十之数凡三十故
 曰地数三十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所以能成
 变化而行鬼神者莫不有数存焉成变化行鬼神所
 谓幽明之故也变化见于万物者也鬼神运于四时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13-0228b.png
 者也易数以大衍为宗天地之数大衍之所合也故
 先大衍而天地次之
大衍之数五十
 圣人易数之学不传久矣今粗能通者天地之数大
 衍之数乾坤二篇之策而已舍揲卦之外亦莫知其
 用也世之言易数者皆出于纬书星历灾异之学流
 为阴阳末技非圣人之道也然大衍天地谓之数乾
 坤二篇谓之策则数者策之所宗而策为已定之数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13-0228c.png
 也孔颖达谓于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中
 独取五十策为用是则数反出于策大衍反出于二
 篇其倒置甚矣岂不思积数之揲而后有策由大衍
 而后有二篇乎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五
 十马融以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
 气为五十荀爽以八卦六爻加乾坤用九用六为五
 十皆妄相傅会非学者所宜言至郑康成姚信董遇
 皆取天地之数以减五六义虽近之而郑氏谓五行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13-0228d.png
 减五为五十姚董谓六画减六为四十九五六当减
 则减又何必傅会五行六画此儒者之蔽也韩氏取
 王弼之言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夫何赖焉顾
 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又何立焉夫数本于自然
 数之所始圣人能知而明之耳安能以私意加毫末
 于是也故大衍之数五十是为自然之数皆不可穷
 其义穷之愈切其失愈远惟毋意母必斯得之矣故
 曰至诚如神自其用四十有九之后圣人得以用之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13-0229a.png
 也若是则大衍之数五十犹数之天也其用四十有
 九犹数之人也天人之道既立则用与不用生焉此
 之谓易之数也然近世历家多称出于大衍盖傅会
 其数于其始名是而实非及一变用则其数支离终
 不可复得何大衍之有皆妄人之说也历数之学傅
 会甚易且以五十为始四十九为始五十五为始八
 十一六十四皆可首数至其窒不能通则小小迁就
 亦无大失是如顾欢之言可立之数也儒者往往不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13-0229b.png
 明乎此肆为术士所欺然自汉以来太初四分犹为
 近古故其数多本乎自然是以历家有言曰古之六
 术并同四分以迁史考太初亦四分也而亡失特甚
 历之疏缪有古以来莫甚于三统班氏不复讨论太
 初而备载三统至其傅会欺妄之言一语不遗良可
 叹也后世皆谓一行王朴之术出于大衍二者亦皆
 术士之学第能文饰之耳欲如太初四分近古之数
 尚未之有况易乎故易数与历不可同论也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13-0229c.png
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
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

 五十者数之本也四十有九者数之用也此圣人用
 数揲蓍之法也揲蓍之法自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
 象两仪就两仪之间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
 仪以备三才之象故曰挂一以象三也揲之以四象
 四时也奇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右两揲之馀也得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13-0229d.png
 左右两揲之馀寘于前以奇归之也归奇象闰也五
 岁再闰非以再扐象再闰也盖闰之后有再岁故归
 奇之后亦有再扐也再扐而后复挂挂而复归则五
 岁再闰之义矣凡一奇再扐三变而成一爻十有八
 变则一卦成矣然并奇与扐计之初揲非馀五则馀
 九再揲三揲皆非馀四则馀八世俗以八九谓之多
 四五谓之少故有三多三少之言其数虽不差而其
 名非矣且初揲馀五再揲馀四三揲馀四以四十九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13-0230a.png
 数计之去此十三数则左右两手之中得四九三十
 有六老阳之数也故阳爻为九而其策为三十六初
 揲馀九再揲馀八三揲馀八以四十九数计之去此
 二十五数则左右两手之中得四六二十有四老阴
 之数也故阴爻为六而其策为二十四至于世俗所
 谓两少一多者去其十七则得四八三十有二少阴
 之数八也俗所谓两多一少者去其二十一则得四
 七二十有八少阳之数七也揲蓍之法本无二致因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13-0230b.png
 或者误以扐为奇又好以三多三少论阴阳之数故
 异说从而生焉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
 策者揲而所得之数也乾坤之策皆取老阳老阴之
 数老阳之数三十有六六之则乾之策故二百一十
 有六老阴之数二十有四六之则坤之策故百四十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13-0230c.png
 有四二篇之策凡阳爻百九十有二皆乾之九也阴
 爻百九十有二皆坤之六也合为策万有一千五百
 二十以象万物之数也乾坤之策三百六十而日当
 期之日者三百六十中数也二十四气过之故曰气
 盈十二月不及焉故曰朔虚气盈朔虚积而为闰者
 也圣人举中道言之故曰当期之日乾坤二篇之策
 皆一定之数出于大衍者也故大衍之序先天地而
 乾坤之策又次之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13-0230d.png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
伸之触𩔖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四营谓分而为二挂一象三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其
 营有四也四营而后有爻爻而后有卦故云成易也
 一挂再扐共为三变而成一爻六爻则十有八变矣
 自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𩔖而长之重为六十四卦
 合三百八十四爻为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则天地
 之间无不备矣乾坤策数之后复继以四营成易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13-0231a.png
 道者以明易之作始于数也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此言圣人能显易之道神易之德行而用之故可以
 酬酢天下之变而赞天地之化育也祐助也祐神所
 以赞化育也系辞自首章至天下之能事毕矣皆圣
 人显道神德行酬酢祐神之事故以此终之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变化即尽神也故由变化可以知神天下之变化或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13-0231b.png
 不得而知则由易之变化以知之知神之所为者知
 神之所谓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言则用其辞动则用其变制器用其象卜筮用其占
 圣人用易之道又有是四焉者故言易有圣人之道
 四焉也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13-0231c.png
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
 君子有为有行问言受命盖言求其道于易中如问
 之以言求而得其道如响应以见易之无乎不备可
 与酬酢也无远近幽深见几知来非易为天下之至
 精孰能如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13-0231d.png
 凡天下之变皆变也凡天下之数皆数也而易又参
 伍之错综之盖变与数之所自出又制其变数不可
 穷尽者也虽天地之文必成于其变天下之象必定
 于其数则知易之变数不可穷尽如此故为天下之
 至变也凡天地之道显而可见者皆曰文天下之物
 可见者皆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皆为天地之
 文或阴阳昼夜以变而运或生长融结以变而成皆
 是也或谓天地之文如青赤之文非也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13-0232a.png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无为宜其不能与人事相感而反能通天下
 之故者是易为天下之至神也至于圣人用易以易
 简之道得天下之理亦可谓通天下之故矣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
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13-0232b.png
 上言至精至变至神皆谓易之道也此言圣人用易
 之道以极深而研几也天下之事至深难测也几微
 难见也用易之道则能极其不测之深研其难见之
 几矣然极易之深则天下之志无不通是能得其至
 精也研易之几则天下之务无不成是能得其至变
 也又尽易之神故得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所谓感而
 遂通者也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13-0232c.png
 前言圣人之道四四者本于人事由人而言之也继
 以至精至变至神三者易之道由易而言之也又继
 以惟深惟几惟神言虽圣人犹极深研几如此也复
 以圣人之道四焉终之者盖易之道其精变神如此
 圣人用易极深研几又如此则天下后世于言动制
 器卜筮之间岂可任其私智以他求哉必当尚易之
 辞变象占也此众人当尚之事而曰圣人之道者以
 言圣人犹尚此道也圣人尚此者以易为至精至变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13-0232d.png
 至神天下无以加焉故也此之谓者犹言谓是故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
 易之道难穷不可以一言尽故此章又明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也以言乎天地之间则易无不备故能
 冒天下之道盖言天下之道无不具于其中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13-0233a.png
 孔子言易道于上必继以圣人用易于下以见圣人
 无适而非易也此章先言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继
 之以通天下之志本乎易之开物也以定天下之业
 本乎易之成务也以断天下之疑本乎易之冒天下
 之道也故圣人有为有行未尝不本于易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蓍卦六爻各言其德固非易道之大全圣人用之亦
 所以通志定业断天下之疑也圆而神故能通志方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13-0233b.png
 以知故能定业易以贡故能断疑圣人之于易也取
 而用之左右逢其原矣贡犹告也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
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
者夫
 以此洗心者以易洗心也圣人之用易也随用随取
 随取随足故能无思无虑以涤其心盖其酬酢应变
 在易不在心则心无留事亦无应变之方非洗心而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13-0233c.png
 何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莫不一本于易
 微而至于耒耜舟楫臼杵弧矢之用亦必取诸益取
 诸涣取诸小过取诸暌圣人皆无容心焉是所以能
 洗心而退藏于密也彼愚而好自用者虽极精神逞
 智力而天下之志未必能通天下之业未必能定天
 下之疑未必能断又安知圣人通天下之志者用易
 开物之道也定天下之业者用易成务之道也断天
 下之疑者用易冒天下之道也天下之事不过于志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13-0233d.png
 业疑三者而已圣人用易亦不过三者之道也所谓
 洗心用易者如此虽圣人吉凶之患不得不与民同
 然无心受之亦无妄之道也夫何患焉若是者非神
 之妙足以知方来非知之崇足以藏已往又安能与
 于洗心之道哉古之聪明睿知之君神武不杀而天
 下治者盖得洗心退藏之道也是知心之为物用之
 则尘滓不用则清明众人不知不用之术而圣人独
 明不用之道故圣人洗心在此而众人莫之知也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13-0234a.png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圣人明天之道察民之故无或不通故兴神物以前
 民用则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圣人初无与焉是
 以能斋戒其心休休然以神明其德也神物易也前
 言圣人用易而不自用其心故曰洗心此又追本而
 言圣人作易之时亦无容心焉因神物固有独能兴
 之而已故既兴神物以前民用是乃所以斋戒神明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13-0234b.png
 其德夫斋戒所以洗心也洗心所以神明其德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论变通最为易之要道而人多略之变通者易
 之道也用易之道也故孔子于系辞三致意焉盖其
 义微而难知也因其微而难知故以阖户辟户言之
 盖圣人举近人而易晓者莫若户之为用也固非乾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13-0234c.png
 坤之道止于阖户辟户而已也因阖户辟户以明变
 通则又并及象器法神而言者以见乾坤变通以至
 制法尽神之妙举一户之义足以兼明之则圣人所
 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如是其至也然一户至末
 也犹必尽此道而后可用于天下后世则圣人所以
 治天下者其可不尽变通之道乎故易曰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13-0234d.png
 利然则变通之道是乃黄帝尧舜氏得之以治天下
 者也可不务乎且坤阴物也故有阖户之象乾阳物也
 故有辟户之象既能阖复能辟是所谓变也朝辟
 之暮阖之日复一日往来阖辟不穷是所谓通也通
 也者通其变也至于其户之可见则曰象也其有形
 则曰器也制而用此者则曰法也利于出入之用而
 天下之民无不用之者又其所以为神也如是则一
 户之设岂苟然哉故治天下之道无他焉如制一户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13-0235a.png
 之法使之变通可久斯得之矣虽黄帝尧舜之治不
 过于此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者三才未分之名统三才之道者也两仪犹曰
 二象也谓有乾坤天地之二象而未为乾坤天地也
 四象者九八七六阴阳老少之象此与大衍之序同
 大衍太极也分而为二两仪也揲之以四四象也四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13-0235b.png
 象既生然后太极分而为三才两仪定而名乾坤八
 卦以成吉凶以定而大业生焉吉凶者八卦之所有
 而非八卦之所生大业者圣人之所造吉凶定则易
 道成矣易道成故圣人用之以崇德广业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13-0235c.png
 自论乾坤变通至天生神物四事皆首以是故为言
 盖因洗心斋戒用易而有是四事明文义相属也圣
 人洗心斋戒用易以应天下之务盖用易不用心故
 用乾坤变通而至于利用出入之神用大极两仪之
 道而至于生大业由圣人用易备物致用为天下利
 故与天地四时日月蓍龟同为莫大神明之德终言
 圣人效象天地神物皆不自用其心有所则象亦洗
 心用易之道也且天下物理有形名气象者固不可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13-0235d.png
 槩举也然有法象者非一而莫大于天地变通者非
 一而莫大于四时悬象著明者非一而莫大于日月
 崇高者非一而莫大于富贵备物致用者非一而莫
 大于圣人探赜索隐者非一而莫大于蓍龟富贵谓
 人君之势位道必假此而后行故位为大宝圣人亦
 人也以能用易故莫大也然法象变通著明崇高备
 物致用探赜索隐皆易之道而天地四时日月富贵
 与圣人蓍龟得之皆成莫大之德又以见易之开物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13-0236a.png
 成务冒天下之道无乎不备如是之大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圣人用易无他焉欲不自用其心耳盖自用其心则
 是有心于成败好恶皆私心也不自用其心则酬酢
 万变皆取诸易成败好恶圣人无容心焉此所谓洗
 心也圣人不独用易以酬酢万变也凡天地万物可
 则象者皆则而象之故天生神物则则之天地变化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13-0236b.png
 则效之天垂象则象之河图洛书则则之以见洗心
 之道皆有则象未尝自用其私智如此河图洛书先
 儒之说多不同至于取纬为證者尤非学易之事也
 盖河出图而后画八卦洛出书而后定九畴故河图
 非卦也包牺画而为卦洛书非字也大禹书而为字
 亦犹箕子因九畴而陈洪范文王因八卦而演周易
 其始则肇于河图洛书书画于八卦九畴成于周易
 洪范其序如此(案原本此节说词有脱/误今据大易粹言校正)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13-0236c.png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
 四象所以示变系辞所以告得失吉凶所以断行事
 自易有四象以下与前文不相属又非别章疑其错
 简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13-0236d.png
 已顺故天助之以顺已信故人助之以信大有之君
 履不失信下足以感人思不失顺上足以动天又以
 尚贤是以吉无不利也横渠张先生谓此章宜在立
 心勿恒凶之下亦疑与前文义不相属也若然则当
 在易曰憧憧往来之前盖自易者象也至小人之道
 也结语助辞多称也与所以示也所以告也所以断
 也皆相𩔖自憧憧往来困于石公用射隼皆称易曰
 故自天祐之宜在其前也上篇拟议七爻自鸣鹤在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13-0237a.png
 阴皆不称易下篇十一爻自憧憧往来皆称易曰与
 自天祐之文意同(案自亦疑与前文义以下原本/少十数句今据大易粹言校正)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圣人作易所以尽言意易之一书为言亦备矣为意
 亦尽矣犹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言意岂苟然哉
 所以明乎道于以见道之难明也如此若是则圣人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13-0237b.png
 之意其不可见乎盖夫子又欲明言意之尽也且意
 不可以言尽也故立象以尽之情伪不可以遍举也
 故设卦以尽之言非一说可尽也故卦爻彖象文言
 互为之辞以尽之若是则易道明矣于是乎极其变
 通又尽其美利穷其鼓舞又尽其至神则易之为道
 无遗蕴矣然立象设卦系辞皆圣人作易以尽道者
 也变通鼓舞又明圣人用易之尽其道者也变而通
 之则经所谓通其变使民不倦之意鼓之舞之所谓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13-0237c.png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也圣人以书必不能尽其所欲
 言言必不能尽圣人之意故立象系辞智者观之则
 见其可尽也味者亦未之知(案自言意岂苟然哉以/下原本少数句今据大)
 (易粹言/校补)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与易其名虽异其道一也易之道缊于乾坤故
 易之书成则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如是则乾坤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13-0237d.png
 有体而易无体也有体则成毁从之故上言成列下
 言乾坤毁易以无体托于乾坤故乾坤之卦毁则无
 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之道亦因以息矣此盖言
 易之道固不系于有书无书而无书则易不可见而
 乾坤之道亦息以明圣人不得不作易之意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道无形故言形而上器有形故言形而下形而上者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13-0238a.png
 杳然而难知形而下者炳然而易见其不同如是其
 为变通则一也化而裁之谓如一阖一辟不执一也
 推而行之谓可运行无穷也如是则可以举而措之
 天下矣前言乾坤变通自言易道之变通也此言道
 器变通言圣人用易道之变通也曰化而裁之推而
 行之圣人之事也下言象爻卦辞言易书之中象爻
 卦辞各有变通也其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言用易之
 象爻卦辞亦存乎圣人之变通也且大而天地细而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13-0238b.png
 万物物物各具变通之理天地不变通则不能长且
 久人与万物不变通则死矣故举人而言之朝而作
 辟之道也暮而息阖之道也一作一息变也与日无
 穷通也苟朝而不能作暮而不能息非死则病矣然
 则圣人尚象制器制法以利天下不知变通之道其
 可乎故包牺神农黄帝尧舜之王天下所以大过人
 者无他焉能通其变而已是以圣人以此洗心不敢
 自用其私智也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13-0238c.png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
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象爻卦辞易之书也化而裁之推而行之神而明之
 默而成之皆圣人用易也易之道知之则可用故直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13-0238d.png
 曰谓之变谓之道易之书拟议而后可用故言存乎
 变存乎通虽存乎此不思则不得其道观夫子之辞
 自系辞首章以及于此莫不以用易之道终之以是
 知易之为书用道之书也然易道广大以言乎天地
 之间无不备故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可取
 而用之以成日新之德富有之业又何必焦心劳思
 任一已之独智而后可以有为于天下乎夫是之谓
 洗心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13-0239a.png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13-0239b.png
 
 
 
 
 
 
 
 郭氏传家易说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