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13-01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郭氏传家易说卷六
            宋 郭雍 撰
  下经(丰孚旅小巽/中 过) (兑济涣未节/既 济)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丰者盛大之名盛大所以亨极天下之盛大惟王能
 至之盖王者有道之主也然物极太盛者忧必将至
卷六 第 1b 页 WYG0013-0185b.png
 惟用中道自持则可无忧故欲勿忧则宜如日之方
 中也日过中则昃丰过盛则忧一道也圣人欲持满
 以中故言宜日中然噬嗑与丰皆明动之卦噬嗑先
 动而求明得明而后可亨也丰已明而后动则不期
 而自亨矣故噬嗑亨继以利用狱利于求明故也丰
 无不亨故特曰王假之而已亦犹乾之不言所利也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卷六 第 2a 页 WYG0013-0186a.png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非动则不能致丰不明以动又无自而丰惟明以动
 是以丰也丰之为道尚也大也非尽王之道者不至
 之也日未中则不及既中则过皆偏照也惟日中无
 偏照故王者宜法是道以照天下是以圣人贵夫持
 之而不失也日中而后有昃月盈而后有食昃食皆
 有忧矣盖以其道失中故也此再明勿忧宜日中之
 义也岂特日月而已乎虽天地盈虚尚与时为进退
卷六 第 2b 页 WYG0013-0186b.png
 如春为阳中秋为阴中过是皆阴阳之极矣况在人
 与鬼神者乎孔子作彖略及丰大而言中为详者大
 其时也中其道也详其道所以垂戒亦见丰之时非
 易处者矣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噬嗑动以求明故虽为雷电而未极其至丰先明而
 后动则动无不善是以极其至也故曰雷电皆至盖
 明之至而动亦至也折狱断弊也致刑丽于刑也方
卷六 第 3a 页 WYG0013-0186c.png
 动而有明有不明故明罚敕法以申戒之求于明也
 既明而后动则无疑矣是以断弊而致之刑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旬
灾也
 有为之世所莫先者明动而已丰者有为之时也明
 与动相配之道也初之遇四以明遇动故言配主非
 遇配主则不能有为矣辅嗣曰旬均也配主虽均而
 可与有为故虽均亦无咎而往则有尚是宜往配以
卷六 第 3b 页 WYG0013-0186d.png
 有为也过旬灾者才力既均则当相资以有成一欲
 偏胜则为灾矣是以初以四为配主四以初为夷主
 迭自为宾而莫适为主斯无过旬之灾矣王氏以旬
 为均者以初九九四均阳爻也非正应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有
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六二为离明之中而有丰蔀之闇者以阴居阴才位
 不足上非正应所以有从闇之象也蔀者覆障而致
卷六 第 4a 页 WYG0013-0187a.png
 闇之谓也居明而丰于闇自致之也故至于日中见
 斗盖丰于闇则闇必至焉天下之理明则无疑闇则
 疑六二用明投闇往得疑疾乃其宜也然天下之无
 信者生于不中不正既中且正斯为有孚矣任其中
 正有孚而发则动无不吉舍中正有孚之德而从居
 阴从闇之义则惑矣是其所以疑也信以发志者由
 固有之明信发中正之志则吉也六二有中正离明
 之德足以致吉有居阴从闇之义足以蔽明是以圣
卷六 第 4b 页 WYG0013-0187b.png
 人之辞两及之然有为则在人耳故人守德不妄动
 则吉舍德而妄动则疑理之必然也有孚发若内也
 主在己之德言也丰其蔀外也主在外之事言也是
 以君子不明则不动终无丰蔀见斗之患唯智者能
 之然日中无见斗之理是之谓疑疾犹睽之载鬼一
 车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不
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卷六 第 5a 页 WYG0013-0187c.png
 王氏谓沛为幡幔之属然凡偏蔽之象皆谓之沛非
 必幡幔之𩔖也沬昧也𨼆昧不明之象也自蔽其明
 至于𨼆昧不明之地则伤其明矣人之有为也目有
 所见而后手足可为今自伤其明至于幽昧无所见
 焉是不能有为也故有折其右肱之象无咎者犹虽
 凶无咎之义盖言折其右肱疑于凶而无咎也(案自/无咎)
 (者以下原本脱去二十/字今据大易粹言校补)且丰居盛大之际最为大有
 为之时非天下之至明不足以尽其道今自损其明
卷六 第 5b 页 WYG0013-0187d.png
 如丰沛见沬则其才不可以有为也自知其才不可
 以有为而彊为之则其为过甚矣知其才不可以有
 为而不为亦可谓自知之明矣是所以折其右肱无
 咎也象言不可大事者既失其明不可有为故也必
 言折者盖绝其有为之资示终不可用也九三过中
 而从阴故有是象右肱偏体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
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卷六 第 6a 页 WYG0013-0188a.png
 二之丰蔀见斗以重阴而非正应也而有孚发若吉
 者中正也四之丰蔀见斗非中正也而遇其夷主吉
 者应初之求而有遇也反复参考之则二爻之义实
 相𩔖故其辞同而皆终之以吉有为之时明动必相
 济然后有成故初谓四为配主四谓初为夷主夷等
 也等亦匹配之义迭称主者均为阳刚特明动相须
 不能专任以有为莫适宾主惟足于明者知求动以
 为主居于动者知求明以为主故也象言位不当者
卷六 第 6b 页 WYG0013-0188b.png
 非中正也遇其夷主则行斯吉矣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观丰之世以无所丰为大不知此而徒欲务丰于外
 是蔽于丰者也蔽于丰故惟见斗见沬而已非处丰
 之道也犹为之君者居丰盛之世上欲丰于朝廷下
 欲丰于民物或欲丰其货财或欲丰其土地城邑宫
 室车徒之类是不知丰之世盛大无以加又求丰之
 是无厌也故必有一偏之蔽然后从而损其明则向
卷六 第 7a 页 WYG0013-0188c.png
 之欲丰今反损矣圣人贵夫持盈守成而不以丰大
 为务故书有满招损之戒而易著丰蔀丰沛之失且
 卦辞言王假之又言勿忧宜日中则知能行道者乃
 能极其至而持之以中道者又所以无忧也是以六
 爻之中称丰者皆无善道而六五不言丰独为可尚
 也来章章之也所以章丰之盛大也丰在彼者也丰
 之来我能章之而已苟丰之来我亦丰之是二三见
 斗见沬之不明也章之之道何如持之守之保而弗
卷六 第 7b 页 WYG0013-0188d.png
 失使丰之道久亨于世无加损焉是为章之之道也
 此五所以独能至之也不知出此而有一偏之蔽则
 所丰者小道而损丰之大所丰者末务而忘丰之本
 是日中而求昃月盈而求食非圣人章丰之道也来
 章如是则其庆其誉何时而已耶是为六五之吉也
 不然苟务丰而不知善终之道圣人无取焉故丰其
 屋蔀其家固非有期于窥其户阒其无人而其为应
 必至是而后已可不戒哉
卷六 第 8a 页 WYG0013-0189a.png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象
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屋之覆障非特蔀沛而已而丰其屋蔀其家又为自
 厚于一身一家之事者也于丰之道岂不小哉然天
 下之理有谦盈之异效虽欲自厚其如天地鬼神何
 故丰屋蔀家者固非有期于窥其户阒其无人而其
 为应必至是而后已也久而无所见其凶甚矣见斗
 见沬犹有见焉上六既极故不觌而凶也天际翔者
卷六 第 8b 页 WYG0013-0189b.png
 天际之高不可极也高不可极犹欲至而翔焉是不
 知丰大之无以加遂穷无厌之欲者也故为丰其屋
 之𧰼自藏者其无人也非由人致之实自致之耳序
 卦曰穷大者必失其居其是之谓欤班固言许史三
 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
 其人也岂阒其无人之谓乎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
卷六 第 9a 页 WYG0013-0189c.png
 旅者失其所居也序卦曰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
 以旅是以丰之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
 人而旅之象已形焉旅虽失其所居而未困故亦有
 可小亨之𧰼然自亨之道论之则旅得其小者耳自
 贞吉论之亦不能大全独得旅之贞吉也故在亨得
 其小者在旅得其贞吉是以言小亨又曰旅贞吉也
 由是观之则小亨未必不大于贞吉而旅之贞吉未
 必不小于小亨也诸卦亦有是义因旅可明之耳
卷六 第 9b 页 WYG0013-0189d.png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
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自否来以六五为成卦之主六五柔得中也自否
 三而为旅之六五是柔得中乎外也上承上九顺乎
 刚也艮止也离明也止而丽乎明则止不失其所者
 也是皆所以小亨而贞吉也旅之时义所以为大者
 居尊得中顺刚丽明安得不为大义乎故大有之所
 以为大火在天上而已旅之所以为大义亦以山上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13-0190a.png
 有火故也以火在天上而为元亨则山上有火又宜
 为小亨矣观此则知君人之道其以明为大也如此
 是以诗人于闇乱之世则思古明王盖下民之至情
 也
𧰼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易于火在天上明出地上山上有火虽𧰼有大小不
 同其为至明则一也君子法之是以明慎用刑而不
 留狱也狱者天下之至难明者也以舜之圣犹至于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13-0190b.png
 再三训戒有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有曰惟明克
 允有曰明于五刑由是观之则明慎用刑宜圣人之
 致意也留狱则为不明矣圣人深惧其不明故又申
 言之旅之明义见于卦象而不见于卦辞故孔子于
 𧰼明之此盖义之大者也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𧰼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旅虽有失其所居之义而卦𧰼之中至明存焉故君
 子之处旅也必思其至明而法以行事然后足以得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13-0190c.png
 旅之大义此𧰼所以言明慎用刑之意不知出此反
 致意于琐琐细末之务则闇于大义是其所以为取
 灾之道欤夫穷志毕力于琐琐之务者终不能大有
 为于天下也初六阴柔之才自居于卑故无高远之
 见如此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
 旅之大义与其琐琐皆在人自养之而已可不审哉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𧰼曰得童仆贞终无尤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13-0190d.png
 伊川曰次舍旅所安也货财旅所资也童仆旅所赖
 也雍曰旅几于困者也不得其安则困不得其资则
 困不得其助则困今安即其次怀其资又得童仆之
 助则处旅之善者矣是所以不能困也童仆以助上
 为正得其贞则得其助矣终何尤哉六二柔顺中正
 故其善处如此语之以大义则未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𧰼曰旅焚其次亦以伤
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13-0191a.png
 旅以致明为大而柔顺中正亦足小亨九三刚而不
 中俱失亨大之义故不能安旅失助而危也旅焚其
 次则失其所安斯亦可伤矣然二以旅自处故得童
 仆贞王以刚暴之才不以旅自居反欲自脱于旅而
 以旅道居童仆宜其失众心而丧也童仆以助为贞
 既丧则失助是以贞为厉矣夫旅岂与人之道哉君
 子修已安人自卑自厚而已故终无以旅与下之事
 焚亦言其刚暴也旅有火之性也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13-0191b.png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
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九四居上体之下无高亢不屈之义盖亦安于旅者
 方之即次亦庶几焉虽得资用徒能自修异夫童仆
 之助者是以其心未快也君子之快何如使是君为
 尧舜之君是民为尧舜之民是也不然则虽得资斧
 适足以独善其身而已何所快哉故九四之我心不
 快孟子所谓穷也所谓不得志者也且爻辞言于处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13-0191c.png
 而象言未得位亦以见六二即次为得位而于处未
 得位者穷处而未得志者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六五君位又为成卦之主且自否三升而为文明之
 君岂非射雉一矢亡之象乎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
 后动故一矢而亡之发无不中也终以誉命者终誉
 以致天命也誉在人者也命在天者也天听自我民
 听也上逮者其道登闻于天也盖言人君修德于身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13-0191d.png
 终致文明之盛下得百姓之心而上受天命也犹文
 王受命作周之诗而言令闻不已盖未有不得于人
 而能受命者也六五射雉有由艰危以致治之象兹
 岂非人君在旅之义乎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以
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不可穷也而上九穷之是以失其所安之甚如鸟
 之焚巢将无依焉旅之道易入而难出未尝不先笑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13-0192a.png
 而后号咷也其于得失之际则得之甚艰失之甚易
 牛大而难失之物亦易丧之三者究其终皆无获吉
 之理是以凶也象言其义焚者穷旅于上必焚之义
 也丧牛于易方自失不暇终无誉命之得故莫之有
 闻也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伊川曰巽与兑皆刚中正巽兑义亦相𩔖而兑则亨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13-0192b.png
 巽乃小亨者兑阳之为也巽阴之为也兑柔在外用
 柔也巽柔在内性柔也巽之亨所以小也雍曰巽入
 也故能亨然柔弱自居其小宜矣能入故利有攸往
 居柔小亨故利见大人圣人惧小其志而欲养其大
 体也是亦沈潜刚克之意与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
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上下皆巽是为重巽上以巽入而化下下以巽顺而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13-0192c.png
 从上是以命行无违也刚巽乎中正而志行者上以
 巽入而化下是刚以巽而无太过也柔皆顺乎刚者
 下以巽顺而从上是柔以巽而无不及也上下之巽
 如此故亨而利也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君子之德风也有风之德而下无不从然后具重巽
 之义故象言随风巽则知重巽随风之义皆系乎上
 下而言也君子有是德下民如是而从其于申命行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13-0192d.png
 事也何有易于巽主教命犹诗之言风也故观则省
 方观民设教姤则施命诰四方蛊则振民育德皆主
 巽而言也由是观之则巽之命可顺之命也命或不
 可顺而欲以刚强之亦难矣哉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
志治也
 卦以居柔而不能大初六又以柔而不能决是以有
 进退之象武人三军之勇者不肤挠不目逃其志决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13-0193a.png
 于进者也初六疑于申命行事之际则败且至矣宜
 以武人之贞自治其志可也治已以武人之贞斯无
 进退之疑矣孔子语冉求以闻斯行之是也然道虽
 不一于进而此利在行事是亦行权之义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得
中也
 二有刚中之德巽无不行矣而犹过于恭巽有床下
 不安之象者此其所以谓之巽也是道也虽神明可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13-0193b.png
 交而受福况人乎然过于巽在圣人之道疑若有咎
 矣而当巽之时九二以刚德能行巽之道是其所以
 无咎也故象言纷若之吉得中也然惟九二刚中故
 有巽在床下之美不然殆且过矣
九三频巽吝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过于刚而不中是以或巽或失所谓既不能令又不
 受命者也非吝而何其志终不能以有行是以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13-0193c.png
 六四近君志决于进无初六之疑既无群疑则悔亡
 矣是以有田获三品之功也六四至柔不当有田获
 之功而此以顺乎刚故得之由是观之则刚以巽而
 无太过柔以巽而无不及则巽之为道岂柔弱畏懦
 之义哉是其可与有行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刚以巽而后贞吉柔以巽而后有功贞吉则无太过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13-0193d.png
 有功则无不及是以四五皆得巽道而悔亡也九五
 居尊中正为巽之主固守是道吉无不利犹曰无初
 有终者巽之为象以柔而用刚也惟以柔故有初六
 进退之疑惟用刚故有九五正中之吉是为无初有
 终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者九五人君之位也出
 命人君之所先也慎乃出令君人之道也故必先后
 三日而申命之夫上有巽入之道下有巽顺之义风
 行草偃莫易于斯时犹且先后三日而申命之者慎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13-0194a.png
 之至也慎之至者令出惟行弗惟反故也命令之出
 有必可行之善而无不可行复反之失是以吉也上
 曰贞吉九五之吉也下曰吉盖命令以是为吉也庚
 即命令也先庚谓未出令之前已申命后庚谓出令
 之后三日而后行事也伊川曰甲者事之始也庚者
 变更之始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
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13-0194b.png
 九二有为之臣也以巽用刚者也上九巽之极者也
 巽极不知变而欲同九二之道则其过也甚矣过则
 失故丧其资斧贞凶也巽之道刚柔用之皆获其利
 今丧其所资之利能无凶乎故巽在床下无用于上
 穷之时丧其资斧殊乖悔亡之利彼以悔亡而吉则
 此以丧失正乎凶矣观此则知谓之资斧者其行权
 之义乎是不可失者也
(兑下/兑上)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13-0194c.png
兑亨利贞
 兑之为说非有意于说人亦非有意于求说天下
 说之道在上者不违是道以临人在下者得其志而
 自说耳使有心于其间非兑也兑之所以亨者此也
 何谓说之道即王道是也然使有心于其间则为常
 人私欲之情非天下之公说是以利贞惟贞则无私
 矣故兑因贞而利也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13-0194d.png
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
民劝矣哉
 兑之为象刚居中而柔在外刚居中则无私柔在外
 则足以说物无私则贞足以说物则亨此兑之所以
 亨利贞也顺乎天而应乎人者兑说有道得其道则
 能顺天而应人以尽天下之大公失其道则不能顺
 乎天而溺于私心是亦不能应人之望也昔汤之征
 也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13-0195a.png
 此得兑说之道者也武王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
 不服此亦得兑说之道者也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
 者若汤武是已孟子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
 也中心悦而诚服兑之道也是能应乎人者也能应
 乎人则顺天矣其应人也非寒而衣之饥而食之又
 非有矜怜抚恤之言使之闻之也圣人惟知道耳故
 圣人知道而不知说天下知说而不知道道行有必
 致之说初非有期于民者也说以先民民志其劳说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13-0195b.png
 以犯难民忘其死非圣人固如是以说人也在道论
 之则非民情之说圣人有所不敢为必说在事为之
 先则民可忘劳说在患难之先则民可忘死民或未
 说而欲觊其忘劳忘死虽圣人不能也是以圣人平
 居无事之日使民饱食煖衣养生送死无憾所谓说
 以先之也故文王事纣非不能说民也武王卒伐功
 非能说民也顺天应人之道圣人不得私焉昧者充
 私情故劳而日拙圣人明公道故逸而日休天下可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13-0195c.png
 以无事处之矣说道之大有至于此是以视民之自
 劝皆可见说之大也孟子尝谓齐宣王曰取之而燕
 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若孟子者所
 谓知说之先民者欤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者附著相连之意亦见上下之说诚意交而连结
 也说之大有见于顺天应人而其微有见于朋友讲
 习盖顺天应人之说与朋友讲习之说大小不同其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13-0195d.png
 情一也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此朋友讲习所以为说也况天下大说
 又有在于朋友讲习之间乎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固非知道者之事而知兑说在和其去道不远
 矣是以得兑之吉也夫知和为说不和为非说则上
 不谄媚以从人而下无私情示人之失是则用和为
 贵何所疑乎疑者上不知说之在道次不知说之在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13-0196a.png
 和既惑于说与不说之际是以其行不能无疑也吉
 亦无自而至矣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九二有刚中之德盖贤者之能自治者也故知说之
 在我不在于天下不求说于天下而孚兑之道自信
 其志彼天下之说有不期而自至者矣是以吉而悔
 亡也使有心求说于天下而不知信其在我者则徇
 外忘内物我两失之刚中之贤固如是乎有贤如此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13-0196b.png
 未有事是君为容说者也昔成汤克宽克仁彰信兆
 民盖信在我而信之者在人虽君臣之道不同其与
 九二孚兑信志之理一也
六三未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来兑求说也说自有道其可求乎失道求说是以凶
 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当兑之时处上下之际不妄从说而拟议不遑宁是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13-0196c.png
 知所择者也为臣如此贤矣哉故终有介疾之喜也
 介然自守外患不能入故能全兑说之喜喜非独一
 身而已终亦有及物之庆也昔伊尹五就汤五就桀
 汤三使往聘之然后幡然而改所谓商兑未宁者如
 此至于享天心革夏正所谓有喜有庆也且阴者阳
 所说也舍所说而比五故为商兑之义然兑之象刚
 中柔外其象上行九四舍三而此五上行也至于九
 五比上失在小人盖亦上行之象虽其性均本乎象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13-0196d.png
 而得失之异则系乎爻伊川曰两间谓之介介分限
 也故人之守节者谓之介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当兑之时居九五中正之位宜其天下心悦诚服而
 此有厉何哉盖兑之象上行不知择贤而比之反上
 亲容悦小人之徒是以危也夫既得其位又得其时
 不能孚兑之道而上比小人故孔子惜其得位而失
 道则曰孚于剥位正当也剥者小人之事安足与语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13-0197a.png
 说之大乎古之人君或以小人之术自任虽苟一时
 之誉终不能究大人之造者孚于剥之谓也孟子曰
 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惜乎九五之未
 进此道也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说有引之而说者从人也阴柔不足以有为引之则
 从人而说盖上六不当有事之象无毁无誉特不能
 光大而已于道固无得而亦未至于失已故吉凶悔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13-0197b.png
 吝无得而言焉
(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者离散之义天下离散为涣而散天下之难亦为
 涣居涣得散而亨散天下之难亦亨也王道至而有
 庙则难散矣萃与涣其义相𩔖难涣则萃萃则涣难
 故当萃聚难涣之时宜莫先于有庙以致孝享也利
 涉大川木行水上之象也利贞者涣难以是为德之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13-0197c.png
 先也经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王者有
 庙孝享必至于严父配天而后其道尽故象又言享
 于帝立庙所以终王假有庙之义也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涣之成卦自否来故刚自四来而为二柔自二升而
 为四刚来得中而不穷柔自内升位乎外而上同此
 言成卦之义也王乃在中者以王居涣难之中故难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13-0197d.png
 散而后假有庙也大川难也乘木济难之方也济难
 有功则难散矣此涣之所以亨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水难也风行水上则无不散矣此涣难之象也享于
 帝立庙者天地祖考王祭之大也难涣之时莫急于
 此也能此则治天下可运诸掌不能此则乱将复矣
 是以先王不敢后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13-0198a.png
 初六难之始也方难之始而能竭其至健之才以拯
 之则难无不济矣是其所以吉也天下之事辨之于
 早则顺而易举故象曰初六之吉顺也卦以初二四
 五皆为涣难者初能比二四能比五故也三与上私
 于其应能免其身幸矣明夷用拯马壮吉曰顺以则
 也此言顺也是知马以健顺为义故坤之象有取于
 马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13-0198b.png
 九二之刚自外来而得中得去危就安之义故有奔
 其机之象焉刚不得中则不可有为而其道穷道穷
 则其志失矣惟得中就安故彖所以言不穷而象言
 得愿此悔之所以亡也言奔与悔亡皆去危之义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涣难之时六三知应于上而不知有所择而比之以
 行涣难之志是其志之小者也故其为道止及其身
 而已终无济时之义然不失正应终亦不为悔也志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13-0198c.png
 在外者志应上九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吉
光大也
 六四之柔自下而升故有上同之义夫以柔道上行
 而辅君为臣之至美故君臣相济能涣天下之难也
 群者天下罹于难者也能涣天下之难则其道大矣
 非止于其躬而已故无吉难虽涣散犹若有丘焉勿
 谓难之小而弗戒也有丘则匪夷矣有丘匪夷之思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13-0198d.png
 其可一日忘乎此虽已济难不敢忘难之意也是亦
 其亡苞桑之义昔禹平水土成汤伐夏救民皆涣其
 群者也成王惩而毖后患所谓匪夷之思也元吉光
 大之义于夏商可见然易之卦变屡见于彖至涣尤
 明见于二爻之辞不然则九二刚中自无奔机之象
 而六四至柔岂能具涣群之吉乎惟究成卦之变则
 二爻之辞可得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13-0199a.png
 令出惟行弗惟反则号令之出其犹涣汗乎一出不
 反之义也是以王者重慎之四五君臣合德以涣天
 下之难其号大矣故涣之大号则王居之涣群之功
 则六四主之王居涣号则正位以令天下得君道也
 故无咎六四主涣群之功则宣力四方尽臣职也吉
 孰大焉故元吉此君臣之义不同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难不能散则伤之者至矣上九知见伤之忧故涣其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13-0199b.png
 血去逖出而后无咎也逖远也违难必远乃可免害
 此与涣其躬者无以异盖止于一身之谋非天下之
 大计也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二爻之应亦其志同
 耳然涣之六爻皆无凶悔者以皆知济难及保身之
 道也苟不能有道以济天下之难又不能明哲以自
 保其身是皆凶悔之徒欤此盖不必六爻有象而后
 知之故易之辞观吉可以知凶由凶可以见吉斯得
 知微知彰之义矣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13-0199c.png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天下之理有过则有节不及无节也过而不知节则
 伤害随之节无伤害是以亨也节之过与无节同非
 亨之道故苦节不可贞如是则节无他道焉中而已
 然节独以过为主中由过与不及言也此其所以异
 者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13-0199d.png
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之成卦自泰三五而来刚柔分而上下刚上而得
 中故为节且贲之与节皆自泰来其义相𩔖贲则柔
 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节则柔来而节刚刚上而节
 柔夫泰为天地纯刚柔之卦贲以刚柔纯质而无文
 故文之节以刚柔过盛而无节故节之𧰼言刚柔分
 而刚得中则知节之名卦以刚柔皆过盛为义也是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13-0200a.png
 以泰之象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而节则终其义者
 也然天下之理中则可久不及与过皆非可久之道
 苦节过中是以其道易穷而不能久也说以行险非
 苦节也中道也九五居尊位有能节之势而行甘节
 之道道与位当故言当位以节居中得正其道乃通
 此节亨之义也人知过盛之可节而不知天地非节
 亦不能有成是非独人事而已故圣人因明天地节
 而四时成为君者必法之以制度故不伤财不害民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13-0200b.png
 也天地节者刚之节柔柔之节刚也刚节柔犹冬之
 有春柔节刚犹夏之有秋不然则大冬大夏而已安
 能成四时乎泰之六五以刚节之而成坎少阳也春
 之象也泰之九三以柔节之而成兑少阴也秋之𧰼
 也天地之节于此可见故易之卦变于节为尤详然
 易卦虽以人事为主亦未有不本于天地而来者盖
 上下二体三才亦皆具天地之𧰼圣人明人道本于
 天地故彖之所言或取变或取二体三才其称天地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13-0200c.png
 亦非一道也革节是已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无水困则为不足泽上有水则为有馀不足则为
 困有馀则当节理之常也在人之节则制数度所以
 节于外议德行所以节于内也为国为家至于一身
 其内外制节皆一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𧰼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六爻惟初为有应而曰不出户庭无咎者所以节之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13-0200d.png
 也不知有节则出入无时而失慎密之道且通则行
 塞则止当出则出初不系于有应无应也应者助其
 外而已而在我之节其可废乎故𧰼以不出户庭为
 知通塞而系辞又明慎密不出之义圣人之旨深矣
 节之议德行于此可见伊川曰户庭户外之庭也门
 庭门内之庭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𧰼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初为不当有事之地而二以刚中居有为之位其道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13-0201a.png
 不可同也故初以不出户庭为知塞而二以不出门
 庭为不知通知塞故无咎不知通则有失时之凶矣
 极至也有初故可以节二有二则可以节初二者亦
 相济之道欤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𧰼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自成卦之初论之则六三所以节刚也自生爻之后
 论之则六三居不中正乘刚履险不知节者也不知
 节则伤嗟且至咸其自取又谁咎乎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13-0201b.png
六四安节亨𧰼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以阴比阳以柔从刚安行承上之节而无勉强矫为
 之意此六四所以亨也亨自亨也未足以及人古之
 所谓守节之士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𧰼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安节自安而已而人未必安甘节则施之于已施之
 于人皆不以为苦故无往不可所以为人君之道九
 五居中履正以甘节节天下上下同之其吉宜矣尽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13-0201c.png
 节之大者是以往有尚也诗所谓如月之恒如日之
 升者其往有尚之意欤盖言日进而无已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𧰼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上六居节之极盖节之过者以苦节人固不能于以
 自节亦非可久之道如是为贞则凶矣夫苦节不可
 贞而上六固守之故凶而道穷也伊川曰上六之悔
 亡与他卦异盖言悔则凶亡矣
(兑下/巽上)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13-0201d.png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杂卦曰中孚信也夫信者孚之一也孚者其道之大
 全也以信不足以尽孚故必曰中孚然有信之而信
 者有作也有未尝信之而信者无作也无作中孚是
 也故自人之为德论之则曰信又其小者则信于言
 而已自道论之则曰孚或未见于有为而其道可孚
 或无其人焉而是道为可孚皆曰有孚也故孚之道
 有无心于信天下而天下信之之意无不感也无不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13-0202a.png
 通也亦无不受而容之也无作也无止也亦无损益
 盛衰之理有孚于一身于一家于一国于天下远近
 大小众寡之不同其孚一也然易之卦皆道也而爻
 则人也在卦辞言之则主道也在爻辞言之则言乎
 其人也而中孚又以名卦者以信不足以名卦也且
 道有诚有孚有信人或未之别盖信者孚之一也孚
 者诚之一也道之所至诚亦至焉故道大诚亦大而
 孚为道之信信为人之德是其别也自二帝以来言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13-0202b.png
 信者盖寡至成汤而后言彰信兆民文王演易复称
 孚诗人亦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
 孚故道之盛者后世莫若文王也至武王而后复言
 惇信明义及乎世衰道微人不知孚之为道独知信
 而已孔子作易所以晓天下万世欲其明而无惑故
 为言曰中孚信也是使后世由信而可得中孚之道
 也学者于此即以信为孚以孚为信不知孚之有别
 斯失圣人释经之旨矣夫中孚之𧰼中虚也虚已而
卷六 第 35a 页 WYG0013-0202c.png
 对物则无物在物先来则应之不来则无应此中孚
 之为信所以进乎诚也苟实其中则先物有物矣先
 物有物则不诚在物先安得谓之孚乎故子绝四曰
 毋我毋我则虚已矣是无先物之物也上天之载无
 声无臭亦不过如是而已使有声臭实其中非天道
 也有物以实其中非圣人之道也豚鱼吉者信及豚
 鱼也惟天地之道可信及豚鱼盖天地以生为德而
 无私于豚鱼以生为德故豚鱼以是道而生信及也
卷六 第 35b 页 WYG0013-0202d.png
 使有心于豚鱼则信及者微而其不及者大非天地
 也圣人法之亦如是而已信及豚鱼则孚于天下可
 知也利涉大川中虚之有济也利贞者中虚之德也
 中虚之德天德也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
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
应乎天也
 中孚之象二阴居内而二五刚中下说而上巽故孚
卷六 第 36a 页 WYG0013-0203a.png
 圣人法此所以化邦也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岂非化
 邦之谓欤豚鱼物之至微而无知者信之难及者也
 信及豚鱼况于有知者乎又况于人乎观此则化邦
 可知矣巽木也木而中虚所以难可济也利贞乾德
 也虚中而利贞其孚所以应天而大也
𧰼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治狱听讼虚中为先实其中则有阂此中孚之卦君
 子所以议狱缓死也议狱亦举一端言之也凡天下
卷六 第 36b 页 WYG0013-0203b.png
 之务当虚中者皆如治狱用中孚之道也且圣人之
 为治也有道以为之本刑罚助治而已非圣人之所
 专任以治天下也知此则知虚中之道矣不知此则
 刑罚先实其中道无自而入焉是其为治无适而非
 刑也安得议狱缓死之事哉如书言宥过无大又言
 罪疑惟轻皆议狱之谓也观舜与皋陶之言然后知
 圣人之刑舜之戒皋陶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则五
 刑者正所以弼五教故命皋陶于契之后非五刑可
卷六 第 37a 页 WYG0013-0203c.png
 独任以致治也曰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则圣人之
 心以无刑在刑之先此盖虚中之道也其命皋陶则
 先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故知舜之刑由蛮夷猾夏
 寇赋奸宄而有之非此则无用于刑也皋陶称帝之
 德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
 杀不辜宁失不经则知圣人之刑皆不得已而用也
 不得已而用则由天下有罪而后有刑盖圣人不先
 刑以制天下也故至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则尽孚
卷六 第 37b 页 WYG0013-0203d.png
 天下之道矣中孚之狱如是而已后世舍道德仁义
 独任刑以为治者不患天下之不孚而患网之不密
 不患德之不洽而患文之不峻于是有刲屠夷族之
 祸而人之有生殆犬彘之不如矣又安足与语中孚
 之道哉秦汉是已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𧰼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中孚之虚无物阂其中故其孚最为近诚虞吉者审
 度吉道而后行也度吉而行固善道也然已为有物
卷六 第 38a 页 WYG0013-0204a.png
 非中孚之虚矣故言有它有它则中实非安于中孚
 之道𧰼言志未变者言虞吉有它之志未能忘也忘
 此则中孚矣初九中孚之始未能尽其道故尚有虞
 吉之志尽中孚之道者无适而非吉又何虞乎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𧰼曰
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中孚之道与物无阂况于交感之际为感通之易者
 乎是犹鹤鸣于幽阴之中而其子和之必至之理也
卷六 第 38b 页 WYG0013-0204b.png
 有好爵以与尔靡之又其子之愿也是其所以和也
 好爵犹美道也吾与尔靡其道虚已以容人也盖言
 中孚之美道其能感人也虚已而已然中孚本应物
 之道二得之而三失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𧰼曰或鼓或罢位不当

 自一卦论之则三四为虚中自爻言之则六三之不
 当位又不若六四之能虚己也且中孚之道不立已
卷六 第 39a 页 WYG0013-0204c.png
 何得敌之有得敌则有已甚于虞吉故物或怒之则
 鼓或困之则罢或悲之则泣或乐之则歌四者有感
 于外而动于中者也感于外而动于中不能忘敌也
 不能忘敌有我之过也惟中孚虚己无与为敌外物
 之来如投虚然或怒之则无鼓也或困之则无罢也
 或悲之则无泣也或乐之则无歌也举无得敌之理
 则其道全矣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𧰼曰马匹亡绝𩔖上也
卷六 第 39b 页 WYG0013-0204d.png
 六四处得其正盖有中孚之道者月几望居盛位而
 不盈也马匹亡舍众志而独上也六四近君有自盈
 之失今月几望则虚己而不盈矣马匹不亡则有鼓
 罢泣歌之累今马匹亡则安行上道终无得敌之理
 是以无咎也匹亦敌之𩔖也得敌匹亡其道相反也
 𧰼言柔在内而爻则其道相反盖卦爻取义有不得
 而同者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卷六 第 40a 页 WYG0013-0205a.png
 孚之道无不通亦无不感可以通天下之志至于固
 结挛如是以无咎九五君位足以感通天下又无私
 应之累故直曰有孚挛如位正当而已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𧰼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中孚虚己也虚己者道之虚也道之虚故足以应天
 下之实而无不通焉是以圣人尚之也翰音登于天
 声之虚也声之虚不足以有为也以是为贞则凶矣
 虚声无实非可久之道也九五知虚己而用道于中
卷六 第 40b 页 WYG0013-0205b.png
 故足以通天下之志上九独务虚声而事于外不知
 其道已丧于中矣故凶而不可久也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大过四刚二柔刚过之𧰼小过二刚亦曰过者盖刚
 实其中则为过矣是以圣人贵夫居柔而用刚故中
 孚而后有小过颐而后有大过也
卷六 第 41a 页 WYG0013-0205c.png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
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
鸟之𧰼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

 小过之亨盖以小者过则亨是以可小事也过以利
 贞故能与时偕行而无违非利贞则虽小过亦不能
 有行矣此小过所以莫先于利贞也可大事者刚也
 柔可小事而已二五柔中故小事则吉三四刚而不
卷六 第 41b 页 WYG0013-0205d.png
 中故不可大事凡刚非二五皆非得位故言刚失位
 而不中也中孚虚中而实外舟虚之𧰼也小过中实
 而外柔飞鸟之𧰼也飞乌遗音能下不能上上则逆
 也下则顺也逆则无适而非凶此顺所以为大吉也
 由是言之则小过之义可过于下不可过于上可过
 于顺不可过于逆可过于柔不可过于刚故不及其
 君遇其臣所以为小过之无咎欤
𧰼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
卷六 第 42a 页 WYG0013-0206a.png
乎俭
 凡物之过者非其物也事之过者非其事也过则其
 𧰼变矣如泰之过不为泰否之过不为否也惟行之
 过恭不失其为行丧之过哀不失其为丧用之过俭
 不失其为用是则为可过之道所谓宜下大吉也故
 凡可过者过之则不为失不可过而过之斯为过矣
 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此其所
 以为可过也欤自道论之三者犹为道之小者故称
卷六 第 42b 页 WYG0013-0206b.png
 小过
初六飞鸟以凶𧰼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卦彖言飞鸟之𧰼飞鸟之音而初上又明飞鸟之凶
 中实外柔飞鸟之𧰼也上逆下顺飞鸟之音也迅疾
 多过飞鸟之凶也别而言之固不同合而言之则飞
 鸟皆有是三者之义也初六以柔居下其道顺也从
 刚而应四则舍顺而从逆飞鸟上逆之过也是以有
 凶飞鸟之过一往不及反虽欲救止之末如之何矣
卷六 第 43a 页 WYG0013-0206c.png
 故曰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
其君臣不可过也
 伊川曰阳之在上者父之象尊于父者祖之象四在
 三上故为祖又曰五阴而尊祖妣之象也雍曰过其
 祖而遇其妣谓二之遇五也不及其君遇其臣谓五
 之遇二也过祖之妣尊妣也不及之臣自卑也尊妣
 而自卑则二五虽俱为阴柔而君臣之分不乱所谓
卷六 第 43b 页 WYG0013-0206d.png
 行过乎恭也是以无咎二五非正应而相从故言遇
 遇则所谓小过非大得志也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𧰼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圣人之所以为防者礼而已惟礼足以防人亦足以
 防已遇人而不知防则从或戕于外守已而不知防
 则从或戕于内伤害既至其凶如何信不可逃也君
 子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皆所以防之耳九
 三以阳居刚为道过矣过而不知防是以凶也
卷六 第 44a 页 WYG0013-0207a.png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𧰼曰弗过遇
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九四以阳居柔无过也故无咎无咎无过遇之而已
 遇之者下顺乎柔不以刚自居也若舍柔用刚以是
 而往危之道也故必戒焉勿用永贞贵夫知时而已
 时不可过而过之故有往厉之戒时可小过焉又不
 可以斯道永贞也此过之与时偕行者也位不当者
 所谓刚失位而不中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弗过而
卷六 第 44b 页 WYG0013-0207b.png
 遇之也或得位而中斯为大有为之君尚何往厉之
 戒乎故往厉之戒特处九四之道耳终非可久之贞
 也观爻辞之义则遇为小事而过为大事故上六弗
 遇过之所以为亢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
雨已上也
 雨之润泽万物非小道也岂小过柔中之君能尽其
 道哉虽与二为遇亦可小事而已故言雨则密云自
卷六 第 45a 页 WYG0013-0207c.png
 我西郊方兴而未有润泽之功盖见其不可大事也
 公弋取彼在穴者弋取小事故能有在穴之获在穴
 之获谓二之遇也君臣之遇固非小事然未能大得
 君未足以泽及天下故为小也若乾之二五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所谓大矣已上者言阴道已上行而未
 雨盖君臣俱柔之𧰼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𧰼曰弗遇过之
已亢也
卷六 第 45b 页 WYG0013-0207d.png
 知不可大事而遇之者二四之无咎也知不可大事
 而过之者上六之灾眚也鸟之飞也多失之过鸟飞
 之过则离凶焉非独天灾亦自取耳上六当过之时
 不知处过之道至于亢极其凶宜矣太甲曰天作孽
 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其斯之谓与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已济难为既济方将济难为未济名卦之义甚明然
卷六 第 46a 页 WYG0013-0208a.png
 则既济之亨可知矣易六爻有应者八卦既济未济
 居其二而未济不能济难者以既济六爻皆得位未
 济六爻皆失位故也六爻皆应皆得位在六十四卦
 之中独此一卦而已以是知欲济者必在有应必得
 其位然后可也既济亨小者小为衍字盖缘未济亨
 之下有小字故亦误书于此又孔子彖言小者亨也
 因此遂不能去六十四卦无亨小之义如旅小亨巽
 小亨是诚小亨也既济亨之大者也然则孔子言小
卷六 第 46b 页 WYG0013-0208b.png
 者亨也者盖济难大人之事故未济言小狐汔济以
 明小者不能济故为未济若既济则虽小者亦有济
 故孔子彖言小者亨也所以别未济之义也小者如
 小道小德亦有济也又如大事虽济小事亦济也是
 皆为小如是则知举无不济矣使卦辞有小字则孔
 子彖辞当以既济亨小者为句断下句独曰亨也殊
 无义理必以既济亨为断句则见既济亨为文王辞
 小者亨也为孔子释之之辞也且大人于难无所不
卷六 第 47a 页 WYG0013-0208c.png
 济故既济未济不必论大人惟既济之后虽小道小
 德皆可亨未济之时非小道小德所能亨也故必以
 小者亨小狐濡尾为别也孔子于小亨增者也二字
 即文义与旅巽自不同矣初吉者既济无不吉也道
 穷则变未济终焉故终乱也既济有初吉终乱之𧰼
 未必济者皆乱也终乱不乱则在人耳故圣人慎终
 如始所以复济终乱之道也昔成汤黜夏命之后乃
 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卷六 第 47b 页 WYG0013-0208d.png
 武王大告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放牛示天下弗服
 若是者岂有终乱之道乎是以商周享国久长由汤
 武有以济终乱之道也有其𧰼则卦言之而乱与不
 乱在人事者非卦所可尽言也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
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小者皆亨故曰既济小或未亨非既也既者皆尽之
 辞利贞者既济以六爻刚柔皆当位而济以是知其
卷六 第 48a 页 WYG0013-0209a.png
 利贞也使不当位而可济则非贞利矣六二柔得中
 也初二皆卦之始也故为初吉终止则乱者止谓难
 止则乱至也犹上六濡首之厉是也难止则乱至有
 不至者何也盖难止乱至者𧰼当然也有不至者圣
 人维持之力也
𧰼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性下而居上火性上而居下交则相济是为既济
 也既济虽非有患之时而患必生于既济之后故君
卷六 第 48b 页 WYG0013-0209b.png
 子思患而豫为之防也成汤之危惧成王之小毖皆
 思患豫防之谓也故卦言终乱𧰼言豫防爻有濡首
 之厉其义一也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𧰼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既济之初方出难矣是以有曳轮濡尾之𧰼曳轮所
 以出难也濡尾以曳轮而濡也曳轮而濡尾则身出
 而难在后矣是以知其既济也既济故义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𧰼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卷六 第 49a 页 WYG0013-0209c.png
 六二柔而得中者也当既济之时在我者得其位则
 不失已在人者得其应则不失人内外无失又何患
 于丧乎有丧亦有复故勿逐七日得也如是则六二
 之𧰼有得无失而辞言妇丧其茀者盖得失者消长
 循环之道方得之际失在前也犹既济之终必复于
 难君子思患而豫防之勿谓其无丧而遂忘其丧也
 此六二所以言妇丧其茀之义柔中妇之𧰼尔雅谓
 舆革后谓之茀而诗有簟茀鱼服郑氏谓茀之言蔽
卷六 第 49b 页 WYG0013-0209d.png
 也故伊川曰妇人出以自蔽者也而马氏王氏皆为
 首饰未详其旨伊川曰卦有六位七则变矣七日谓
 时变也虽不为上所用而中正之道无终废之理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𧰼曰三年克之
惫也
 高宗中兴之贤君也鬼方至远之伐也高宗之中兴
 其为政事岂伐远方而已哉故知鬼方之伐在高宗
 为小事也小事犹克之以见小者亦亨也犹有三年
卷六 第 50a 页 WYG0013-0210a.png
 之惫者既济之难未至大亨也高宗中兴所谓既济
 之大亨矣鬼方小事犹且小人勿用则大者可知此
 其所以中兴欤九三当既济方兴之时故有高宗之
 𧰼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𧰼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既济思患豫防而六四又为多惧之地近君居险是
 以有繻有衣袽之戒袽敝衣也说文谓繻为绘采盖
 其意以谓勿以新绘而忘敝袽亦犹勿以既济而遂
卷六 第 50b 页 WYG0013-0210b.png
 忘未济之难也终日者言无怠时也有所疑者虽未
 有患以多惧而豫防之也
九五束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𧰼曰东邻
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大难既济为之君者何所事焉惟祭祀为先耳与萃
 涣二卦王假有庙同意牛祭祭之盛者也礿祭祭之
 薄者也祭之盛者非无诚也然以物为主祭之薄者
 非无物也然以诚为主物过于诚则物胜诚而诚日
卷六 第 51a 页 WYG0013-0210c.png
 以衰诚过于物则诚胜物而诚日以著鬼神惟诚而
 后通物亦因诚而可荐则祭祀之道诚在所先而物
 在所后明矣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
 其福也𧰼言西邻之时盖君子诚之为贵方既济之
 初未能备物为亨是得其时也吉大来者既济亨矣
 其吉方兴而未艾是犹天保之诗言吉蠲为饎是用
 孝享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其卒章言如月之恒如日
 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
卷六 第 51b 页 WYG0013-0210d.png
 承谓之大来者如此伊川曰东邻阳也谓五西邻阴
 也谓二也
上六濡其首厉𧰼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上六处既济之极当终止之乱是以有濡首之危非
 可久于既济之道也既济之极难之始而未深也故
 但濡首而已惟圣人通其变而不至于极则无是危
 矣
䷿(坎下/离上)
卷六 第 52a 页 WYG0013-0211a.png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易六十四卦终于既济未济者凡人事之终始惟曰
 济与不济而已故以是二卦终焉先既济而后未济
 者犹泰之与否也泰极则否既济穷则未济天道人
 事莫不然也圣人之为戒深矣既济曰亨未济亦曰
 亨者既济之亨已然之亨也未济之亨将然之亨也
 既济言濡其尾而未济亦言濡其尾者既济之濡其
 尾以曳轮既济而濡尾也未济之濡其尾以小狐几
卷六 第 52b 页 WYG0013-0211b.png
 济而濡尾也夫济难大人之事岂狐疑小人之所能
 哉宜其濡尾而无攸利此其所以为未济也几济而
 濡尾不丧其生亦幸矣何所利乎若夫飞龙在天大
 人之造何难不济是以有不言所利之大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
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知其亨也以六五柔中知其有济是以亨也小
 狐几济未能出险之中故濡其尾无攸利未能终其
卷六 第 53a 页 WYG0013-0211c.png
 济也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是以续终之事固非
 狐疑小人之所能也六爻虽不当位而刚柔皆相应
 虽处已有失然亦未尝失于人故得人之助是以有
 终亨之𧰼而小狐之济亦止于无攸利而已不然则
 凶及之矣
𧰼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性炎上而在上水性润下而在下二气不交不相
 为用是以为未济亦犹天地不交而为否也物之有
卷六 第 53b 页 WYG0013-0211d.png
 可辨者如水火之性是也居方者犹居上居下是也
 君子观未济之𧰼而慎于辨物居方者欲其所居各
 得交济之道无若火在水上而不相为用也不然则
 物自各止其所在君子何慎之有
初六濡其尾吝𧰼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初六阴柔在下居险之中而上应九四是则小狐欲
 济之𧰼然不能有终而濡其尾是阴柔不足以有济
 故吝也极至也度可至而至之智者之事不度才力
卷六 第 54a 页 WYG0013-0212a.png
 而妄欲有济是不知可至之道也无凶而止于吝者
 得其应以为之助耳
九二曳其轮贞吉𧰼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曳其轮者将以有行也九二以刚中之才居险难之
 中刚而有济故曳其轮贞吉也夫六五之君柔中未
 能有济必得九二刚中之臣相与为应乃可济矣是
 以有曳轮济难之渐固守是道无不吉也中以行正
 者其曳轮也所以辅其君以有济道之正也以九居
卷六 第 54b 页 WYG0013-0212b.png
 二中之德也以中之德行道之正故曰中以行正也
 既济初九曳轮而已济者也未济九二曳轮而将济
 者也夫济者宜有用舟之𧰼而二卦皆言曳轮者以
 见济难之时用力甚艰而后有济故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𧰼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三非中正之才不足以有济必欲力征而有济斯取
 凶之道也然二卦谓之济者非独济其身而已有载
 上济下之道故皆有曳轮之𧰼苟济其身则为小狐
卷六 第 55a 页 WYG0013-0212c.png
 之事也非济之大者也六三虽非中正之才而处险
 之上险不能害以之自济则可济众则不可是以虽
 征凶而利涉大川也征凶以其济众也利涉大川自
 济也必曰未济征凶言欲以未济之道而征是以知
 其欲大济也征凶固不若九二曳轮之吉而利涉大
 川复优于小狐濡尾之吝以此见六三之才居初二
 之间特以不当济难之位往济则凶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𧰼曰贞
卷六 第 55b 页 WYG0013-0212d.png
吉悔亡志行也
 四居近君之位有刚强可济之才而能固守居柔之
 贞是以吉也吉则未济之悔亡矣故可以震用伐鬼
 方震用伐鬼方则其才足以远济非独自济其身而
 已故其君报能济之功是以三年有赏于大国也必
 言三年以见未济之时艰于有为也自古观之舜有
 大功三十而后为天子禹八年于外而后平水土汤
 十一征而天下信之文王九年而大统未集周公东
卷六 第 56a 页 WYG0013-0213a.png
 征三年而归未济之难如此则九四之三年有赏未
 为久也志行者上有六五虚明柔中之君故九四得
 以行其志而有鬼方之伐不然则自济不暇又安能
 济远人乎既济九三与未济九四皆有伐鬼方之象
 者二卦三四为反对故其象同与损益二五言十朋
 之龟夬姤三四言臀无肤其行次且同义称高宗则
 知伐鬼方为小亨言震用则知伐鬼方为大事矣系
 乎其人大小不同也
卷六 第 56b 页 WYG0013-0213b.png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𧰼曰君子之光其晖
吉也
 六五柔中文明之君虚己而有容故贤者乐为之辅
 以济天下之难是以九二有曳轮之吉而九四有鬼
 方之伐也人君不以尊位自居而乐于虚己待贤固
 守是道宜其吉而无悔矣贞吉而无悔是以未济之
 悔可亡于九四也为君之德孰有光于是者乎此其
 所以为文明之君有孚虚中也虚中故能尊贤而容
卷六 第 57a 页 WYG0013-0213c.png
 众是以吉也上言贞吉始之吉也下言有孚吉终之
 吉也此所谓能续终者也昔文王之为君也徽柔懿
 恭所谓柔中也光于四方显于西土非君子之光乎
 至于得贤而用之则有若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
 宫适之徒以为疏附先后奔走禦侮之臣故在诗则
 文王独称大明而在易则未济六五亦独为君子之
 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𧰼曰饮酒濡
卷六 第 57b 页 WYG0013-0213d.png
首亦不知节也
 六五有孚于贤者故为君子之光上九有孚于饮酒
 适足自养而已安能有济哉然自养者独善其身虽
 无大咎至于难将及已濡首而不变是不知进退存
 亡之节者也向之谓有孚今则失是矣上九刚明之
 才可用而不知变故圣人之辞戒之如此昔伊尹始
 则耕于有莘之野终则幡然而改所谓知进退存亡
 之节者又安有濡首之失乎
卷六 第 58a 页 WYG0013-0214a.png
 
 
 
 
 
 
 
 
卷六 第 58b 页 WYG0013-0214b.png
 
 
 
 
 
 
 
 郭氏传家易说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