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15-00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二    宋 方闻一 编
(坤下/坤上)
 广平游氏曰坤者纯阴之卦也故初六阴生有履霜
 之戒六四重阴有天地闭之象(易/说)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伊川先生曰坤乾之对也四德同而贞体则异乾以
卷二 第 1b 页 WYG0015-0054b.png
 刚固为贞坤则(一作/以)柔顺而(一作/为)贞牝马柔顺而健
 行故取其象曰牝马之贞○君子所以柔顺而利且
 贞合坤德也○阴从阳者也待唱而和阴而先阳则
 为迷错居后乃得其常也主利利万物则主于坤生
 成皆地之功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劳于事者臣之
 职也○西南阴方东北阳方阴必从阳离丧其朋类
 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贞之吉得其常则安安于
 常则贞是以吉也(并易/传)○利字不联牝马为义如云
卷二 第 2a 页 WYG0015-0055a.png
 利牝马之贞则坤便只有三德(罗氏/拾遗)
 兼山郭氏曰乾称乎父坤称乎母乾一也坤二也一
 以资始二则资生所以地大亦配天之极也坤配乾
 是以有元有亨有利独无刚德以终之故为牝马之
 贞而已(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健也坤顺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乾
 坤元亨皆一也利贞之体异者坤以顺为正也牝马
 顺而健者也先顺而后健坤之道也利牝马之贞所
卷二 第 2b 页 WYG0015-0055b.png
 谓言所利也言所利则不名为大故彖曰至哉坤元
 ○坤德至顺待唱而应不为物先故君子有所往在
 物之先则失其道在物之后则得其道得其道斯能
 成其所利矣西南坤之类也故得朋东北反坤之类
 也故丧朋世有以得为吉者尧之得舜是也有以丧
 为吉者坤之丧朋是也得朋则以顺济顺可小事不可
 大事之道丧朋则以健济顺天下无不济矣坤道以
 丧朋为正君子安此则吉孰大焉上言元亨利牝马
卷二 第 3a 页 WYG0015-0055c.png
 之贞盖坤之繇辞出君子攸往之下皆人道也凡言
 吉凶皆人道之辞馀卦皆同(并易/说)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伊川先生曰资生之道可谓大矣乾既称大故坤称
 至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圣人于尊卑之辨谨严
卷二 第 3b 页 WYG0015-0055d.png
 如此万物资乾以始资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顺承天
 地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乾之无疆也
 ○以含弘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犹乾之刚健中正纯
 粹也含包容也弘宽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
 四者故能承成(一作/顺)天之功品物(一作/类)咸得亨遂取
 牝马为象者以其柔顺而健行地之类也行地无疆
 谓健也乾健坤顺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
 乾行而坤止其动也刚不害其为柔也柔顺而利贞
卷二 第 4a 页 WYG0015-0056a.png
 乃坤德也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德也○乾
 之用阳之为也坤之用阴之为也形而上曰天地之
 道形而下曰阴阳之功先迷后得以下言阴道也先
 唱则迷失阴阳后和则顺而得其常理西南阴方从
 其类得朋也东北阳方离其类丧朋也离其类而从
 阳则能成生物之功终有吉庆也与类行者本也从
 于阳者用也阴体柔躁故从于阳则安贞而吉以应
 地道之无疆也阴而不安贞岂能应地之道彖有三
卷二 第 4b 页 WYG0015-0056b.png
 无疆盖不同也德合无疆天之不已也应地无疆地
 之无穷也行地无疆马之健行也(并易/传)○先迷后得
 是一句主利是一句盖坤道唯是主利文言后得主
 而有常处脱却一利字(杨遵/道录)○东北丧朋阴必从阳
 然后乃终有庆也(罗氏/拾遗)○天地之中理必相直则四
 边当有空阙处空阙处如何地之下岂无天今所谓
 地者特于(一作/为)天中一物尔如云气之聚以其久而
 不散也故为对凡地动者只是气动凡所指地者(一/作)
卷二 第 5a 页 WYG0015-0056c.png
 (损缺/处)只是土土亦一物尔不可言地更须要知坤元
 承天是地之道也(吕与叔/东见录)
 横渠先生曰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
 得其常矣○以西南为得朋乃安贞之德也以东北
 为丧朋虽得主有庆而不可怀也西南土之位东北
 木之位也○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江沱之间有嫡不
 以其媵备数是不能丧朋也媵遇劳而无怨却是能
 丧朋者其卒啸也歌是乃终有庆也此妇人之教大
卷二 第 5b 页 WYG0015-0056d.png
 者也西南致养之地东北反西南者也阴阳正合则
 阴相对者必阳也西南得朋是始以类相从而来也
 东北丧朋丧朋相忘之义听其自治不责人不望人
 是丧其朋也丧朋则有庆矣江有沱有汜有渚皆是
 始离而终合之象也有嫡不以其媵备数是不能丧
 朋媵遇劳而无怨是能丧朋也以其能丧朋故能始
 离而终合之子归自嫡归也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皆
 言其始之不均一也其后也悔嫡自悔也处既安既
卷二 第 6a 页 WYG0015-0057a.png
 处之处也始离而终合既处也歌是乃终有庆庆则同
 有庆(并易/说)
 广平游氏曰乾曰大哉坤曰至哉大则无所不包至
 则无所不尽乾之大无方而坤则未离乎方也坤顺
 承天则于乾之道亦无馀地矣特不出于天之外而
 已故曰至哉坤元言地道于是为尽也天下之道至
 于易而尽故曰易其至矣天下之德至于中庸而尽
 故曰中庸其至矣乎体易而崇德则日新体易而广
卷二 第 6b 页 WYG0015-0057b.png
 业则富有故曰盛德大业至矣哉○其静也翕故曰
 含弘含言无所不容弘言无所不有其动也辟故曰
 光大光言无所不显大言无所不被四者坤元之德
 也体坤德以有行者非君子不足以与此故曰君子
 攸行○天行健者天之不已也无不覆焘者天之无
 疆而地之持载足以配之故曰德合无疆盖无疆者
 以形言也德合无疆者地之配天也应地无疆者君
 子之法地也于君子攸行应地无疆则知乃顺承天
卷二 第 7a 页 WYG0015-0057c.png
 之下德合无疆者合乎天也(并易/说)
 兼山郭氏曰乾坤二者方其对立于两仪莫知所宗
 是以谓之先迷及其顺以承天是以谓之后得主利
 也西南阴位也故谓之得朋得朋者趣其类也东北
 阳位也故谓之丧朋丧朋者顺以从乾也安贞之吉
 吉者言其静顺之常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大则无不至至则有所极此乾坤之异
 也始则未生生则成形坤之资生顺承之道是为坤
卷二 第 7b 页 WYG0015-0057d.png
 之至也一顺未足以尽坤之道其能合乾无疆之大
 德者厚载万物而已元者四德之首也故统天为乾
 之元而厚载为坤之元也无疆之德健是也○刚健
 中正此乾之所以大含弘光大此坤之所以至含弘
 言其静而翕也光大言其动而辟也万物资生而得
 咸亨者本于含弘光大而已乾为马非坤也而坤有
 取于牝马者欲合乾德无疆故有取于马也合乾而
 非乾故曰牝马牝马柔顺而行健坤道至柔而动刚
卷二 第 8a 页 WYG0015-0058a.png
 故能合乾之德而行地无疆也○君子法坤之道行
 此柔顺利贞而已柔顺至柔也利贞则动刚在其中
 矣且乾健坤顺道之常也逆之则失其道也故坤先
 则迷而失常道后则顺而得常道也然一阴一阳之
 谓道坤本阴而西南与类是不知坤有刚柔动静之
 道一于阴者也东北丧朋则德至柔动刚之理坤道
 乃备是以乃终有庆矣圣人出庶物而宁万国者法
 天之行健也安于后顺丧朋之正而终于吉者应地
卷二 第 8b 页 WYG0015-0058b.png
 之无疆也坤合乾德之无疆马行类地之无疆圣人
 应坤之无疆此三言无疆之别也(并易/说)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伊川先生曰坤道之大犹乾也非圣人孰能体之地
 厚而其势顺倾故取其顺厚之象而云地势坤也君
 子观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载万物(易/传)○问坤卦
 是臣之事人君有用处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德
 载物人君安不可用(杨遵/道录)
卷二 第 9a 页 WYG0015-0058c.png
 兼山郭氏曰乾天道也故以气言故曰天行健坤地
 道也故以形言故曰地势坤气则无不健也形则无
 不顺也坤之坤道主之故能厚德载物静顺之道也
 (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得乾道之大者地得坤道之大者圣
 人从其大者故乾坤皆言天地而六子之象亦各举
 其大者明之也乾言天行健则知天行得乾之健也
 坤言地势坤则知地势得坤之顺也故君子法之厚
卷二 第 9b 页 WYG0015-0058d.png
 其德而无不载焉古之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者以此
 (易/说)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
至坚冰也
 伊川先生曰阴爻称六阴之盛也八则阳生矣非纯
 盛也阴始生于下至微也圣人于阴之始生以其将
 长则为之戒阴之始凝而为霜履霜则当知阴渐盛
 而至坚冰矣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15-0059a.png
 盛也○阴始凝而为霜渐盛则至于坚冰(一有/也字)小人
 虽微长则渐至于盛故戒于初驯谓习习而至于盛
 习因循也(并易/传)
 兼山郭氏曰乾一以健坤一以顺而六爻之义何参
 差之不齐也盖统而言之则为顺者同别而言之则
 为顺者异非异也所顺者时之不同也初六之顺言
 其理也阴能消阳柔能败刚是以履霜未至于坚冰
 驯致其道则然矣是以防微于初故不可与长也孔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15-0059b.png
 子曰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阳主生阴主杀故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而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坤之初六阴生之始而言履
 霜之渐以见圣人好生恶杀辨君子小人之分防微
 杜渐戒之于其早也霜之始杀未至于坚冰驯致其
 道有必至之理故也祸乱之作莫不由此是以大禹
 之戒言不见是图而成王毖之于小宣王慎之于微
 诗书有取焉(易/说)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15-0059c.png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
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伊川先生曰二阴位在下故为坤之主统言坤道中
 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尽地
 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习而无所不利不习谓其自
 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中道也
 直方大孟子所谓至大至刚以直也在坤体故以方
 易刚犹贞加牝马也言气则先大人气之体也于坤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15-0059d.png
 则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直方大足以尽地道在人
 识之耳乾坤纯体以位相应二坤之主故不取五应
 不以君道处五也乾则二五相应○承天而动直以
 方耳直方则大矣直方之义其大无穷地道光显其
 功顺成岂习而后利哉(并易/传)○或解直方大云因物
 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而不可易方也人见似好只
 是不识理如此是物先有个性坤因而生之是甚义
 理全不识也(张绎/所录)○浩然之气难识须要认得当行无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15-0060a.png
 不慊于心之时自然有此气象然亦未尽须是见至
 大至刚以直之三德方始见浩然之气若要见时且
 看取地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方便是刚大
 便是大直便是直于坤不言刚而言方者言刚则害
 于地道故下复云至柔而动也刚以其先言柔而后
 云刚无害大只是对小而言是大也刚只是对柔而
 言是刚也直只是对曲而言是直也如此自然不习
 无不利坤之六二只为已是也道又是二又是六地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15-0060b.png
 道之精纯者至如六五便不同欲得学且只看取地
 道坤虽是学者之事然亦有圣人之道乾九二是圣
 人之事坤六二是学者之事圣贤之道其发无二但
 至有浅深大小(入关/语录)
 横渠先生曰地道之有孚者故曰光也(易/说)○大则直
 不绞方不刿故不习而无不利(正/蒙)
 广平游氏曰坤之六二静则为中正动则为直方坤
 之道盛于六二而直方因动而后见也不言直方则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15-0060c.png
 地道之光不可得而见矣故以动者言之(易/说)
 龟山杨氏曰东坡言直方大云既直且方非大而何
 曰直方盖所以为大然其辞却似不达孔子云敬义
 立而德不孤不孤乃所谓大德不孤则四海之内皆
 兄弟之意夫能使四海之内皆兄弟此所以为大也
 (语/录)
 兼山郭氏曰六二柔顺中正尽坤之美居无不当之
 位而上无异道之应故可以直可以方不疑其所行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15-0060d.png
 凡以顺道故也且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乾之得
 一者九五是也坤之得一者六二是也六二柔顺中
 正在下卦之中无应无承远于君位可以直道而行
 者也以其能一而不私故能直以其依中正而行故
 能方以是而之焉故能大无所因也从容中道而已
 所以不习无不利也德惟一动罔不吉其是之谓乎
 且天动而不息地静而无为何取六二之动也曰天
 地相感合和于中亦感而后动动而有行与夫阳倡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15-0061a.png
 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者异矣是以初为防微终
 为失道亦见圣人之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臣道以顺为正得顺之至者其六二乎
 六二尽牝马之道者也尽牝马之道而言直方大者
 疑于阳德也盖不有是德则一于柔顺而已又岂能
 东北丧朋而行地无疆乎故象以直方为六二之动
 而文言亦以其动也刚称之然牝马顺而健性之自
 然非习之而后能也盖君子尽在已直方大之德而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15-0061b.png
 外物之来虽不习而可应犹所谓素富贵贫贱者也
 不习无不利者以敬义也素富贵贫贱者以诚明也
 臣道得此则动静之际无所往而不为利虽非乾之
 不言所利亦尽坤之利矣系辞曰坤其静也翕其动
 也辟辟则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以为地道之光也
 地道之光非以其动而光乎舜曰重华禹曰文命皆
 地道之光者也(易/说)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15-0061c.png
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明道先生曰章外见之物含章可贞来章有庆须要
 反己(李吁/所录)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
 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
 恶之心下得柔(一作/恭)顺之道也可贞为可正固守之
 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一作/吝)也或从上之事不敢当
 其成功唯奉事以守其终耳守职以终其事(一有/者字)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15-0061d.png
 之道也○夫子惧人之守文而不达义也又从而明
 之言为臣处下之道不当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
 正而可常然义所当为者则以时而发不有其功耳
 不失其宜乃以时也非含藏终不为也含而不为不
 尽忠者也○象只举上句解义则并及下文它卦皆
 然或从王事而能无成有终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
 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浅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
 知岂能含章也(并易/传)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15-0062a.png
 横渠先生曰六三以阴居阳不独有柔顺之德其知
 光大含蕴文明可从王事者也然不可动以躁妄故
 可静一以俟时不可有其成功故无成乃有终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三不正之阴处下卦之上其才为不
 足其位为过中以顺而过中可以含章代终而已(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以六二为一卦之主三非任时之责
 者虽有美德可明含而固守之可也或从王事谓从
 天下大务无成天之功终地之德而已然含章则不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15-0062b.png
 茹终于必吐而后已此待时之义也待时者待从王
 事之时也知固守含章以待从王事之时则含弘光
 大之义得矣三居下卦之上其位非不尊虽有从王
 事任天下之道而六二中正已当其位矣故或之含
 章可贞非小道也故知六二之外三之德可以任重
 (易/说)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伊川先生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义乃上下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15-0062c.png
 闭隔之时其自处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
 括结囊口而不露则可得无咎不然则有害也既晦
 藏则无誉矣○能慎如此则无害也(并易/传)○问括囊
 事还作得在位使否先生曰六四位是在上然坤之
 六四却是重阴故云贤人隐便作不得在位(张绎/所录)
 兼山郭氏曰六四坤道之革由乾之四也有近君之
 严履多惧之地才德未孚危疑实甚以其上下不交
 故言天地闭以其无承无应故言贤人隐当斯时也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15-0062d.png
 可以括囊无咎无誉而已(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五之君柔弱在上而四又以柔德独
 近之其道危矣唯六四知几之君子一以柔德自处
 既绝直方之动又异含章之发括而绝物斯无咎矣
 善恶括而不形故无誉好恶括而不萌故不害天下
 徒知毁之为害而六四又知夫誉之为害也不其慎
 之至欤孔子言贤人隐非隐其身也隐其德也善夫
 知几君子之隐乎然则括囊果为臣之道欤曰时使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15-0063a.png
 之然耳非得已也(易/说)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伊川先生曰坤虽臣道五实君位故为之戒云黄裳
 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则元吉谓守其分
 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则元吉不尽发
 其义也黄裳既元吉则居尊为天下大凶可知后之
 人未达则此义晦矣不得不辨也五尊位也在它卦
 六居五或为柔顺或为文明或为暗弱在坤则为居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15-0063b.png
 尊位阴者臣道也妇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犹可
 言也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一作/大)
 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或疑在革汤武
 之事犹尽言之独于此不言何也曰废兴理之常也
 以阴居尊位非常之变也○黄中之文在中不过也
 内积至美而居下故为元吉(并易/传)
 兼山郭氏曰六五以位则尊以才则柔以体则坤盖
 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柔而用中是以谓之黄裳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15-0063c.png
 也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柔而用中故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者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虽臣道而五实君位虽以柔德不害
 其为君也犹乾之九二虽有君德亦不害其为臣故
 乾有两君德而无两君坤有两臣德而无两臣皆一
 义也六五以柔居尊下下之君也江海所以能为百
 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下下本坤之道也黄中色也
 色之美者也裳下服也是以至美之德而下人也昔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15-0063d.png
 尧有允恭克让之德而后能得舜舜有温恭允塞之
 德而后能得禹皋陶文王有徽柔懿恭之德而后能
 得闳夭太颠然则黄裳之德其为元吉宜矣元大也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之吉也二五之爻盖圣人明直
 方之臣非有黄裳之君不能致也文在中者言美德
 在中故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皆天下之至美是以天
 下蒙其福也六四明柔德近君著一时之变与六五
 辞不相通不可符合易之词如此观之爻文言斯得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15-0064a.png
 之矣(易/说)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伊川先生曰阴从阳者也然盛极则抗而争六既极
 矣复进不已则必战故云战于野野谓进至于外也
 既敌矣必皆伤故其血玄黄○阴盛至于穷极则必
 争而伤也(并易/传)
 兼山郭氏曰上六坤道之穷穷而不知变者也阴生
 于午而始复于巽自巽至乾历三时而终以位则不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15-0064b.png
 为不久以气则不为不壮然进则不知阳之当来退
 则不知阴之可去是以疑而必战战而俱伤伤不知
 悔亡其所谓坤顺者也由是言之六爻之顺者时焉
 而已凡易贵阳而贱阴非贱之也盖阳主生阴主杀
 阳主德阴主刑阳知进退之义阴无过亢之悔是以
 非克之则不去也始也履霜则难与之进终也龙战
 则难与之退不知进退存亡是以谓之贱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阴道柔顺待阳唱而后动者也故阳不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15-0064c.png
 唱则阴不动君不唱则臣不和有不待唱进而干阳
 者上六之过也进而干阳逼也逼则疑而战矣野者
 在外之地言阳之抗阴必使不侵其内也龙战于野
 则为臣之道既穷而在君之义亦阙矣其血玄黄盖
 君臣相伤之谓也观二帝三王之时君臣一体如元
 首股肱夫人无尺寸之肤不爱岂自伤其元首股肱
 哉汉唐之君屠戮臣下如异类其臣固有得罪者而
 彰君之恶大矣非特玄黄而已呜呼上无黄裳之君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15-0064d.png
 下无直方之臣几何不道穷而龙战哉(易/说)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伊川先生曰坤之用六犹乾之用九用阴之道也阴
 道柔而难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贞固○阴既贞
 固不足则不能永终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于终能
 大于终乃永贞也(并易/传)
 兼山郭氏曰用六永贞且欲其大终于顺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柔顺而动刚坤之德也可久之道也用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15-0065a.png
 六之义用此而已用此可久能勿大终乎用九非独
 君也臣亦可用九二是也用六非独臣也君亦可用
 六五是也(易/说)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伊川先生曰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坤体至静而其
 德则方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阴之道
 不唱而和故居后为得而主利成万物坤之常也含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15-0065b.png
 容万类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脱利字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承天之施行不违时赞坤道之顺也(易/传)
 ○禹不矜不伐至柔也然乃见刚至大至刚以直此
 三者不可阙一阙一便不是浩然之气如坤所谓直
 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刚言刚则害坤体然孔子
 于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动也刚方则刚也因问见李
 吁录明道语中却与先生说别解至刚处云刚则不
 屈则是至刚已带却直意又曰以直道顺理而养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15-0065c.png
 则是以直字连下句在学者著工夫处说却先生曰
 先兄无此言便不讲论到此旧尝令学者不要如此
 编录才听得转动便别旧曾看只有李吁一本无错
 编者它人多只依语时不敢改动或脱忘一两字便
 大别李吁却得其意不拘言语往往录得却是不知
 尚有此语只刚则不屈亦未稳当(张绎/所录)
 横渠先生曰屈信动静终始各自别今以刚柔言之
 则刚何尝无静柔何尝无动坤至柔而动也刚则柔亦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15-0065d.png
 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信动静终始乾行
 不妄则坤顺必时也○效法故光(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虽以柔静为主苟无方刚之德不足
 以含弘光大后得主而有常矣含万物含弘也化光
 光大也所谓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也然而要坤之至
 以顺承天而行以时而已此重明卦彖之意(易/说)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15-0066a.png
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伊川先生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
 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
 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
 也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辩之于早不使顺
 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
 于冰(一无/于字)小恶而至于(一无/于字)大皆事势之顺长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馀庆馀殃百祥百殃与中庸必得之义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15-0066b.png
 同善者有后不善者无后理当然其不然者亦恐迟
 晚中间譬之瘠之或秀腴之或不秀然而不直之生
 也幸而免遇外物大抵适然耳君子则不恤唯知有
 义理(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之初六非积善之象而文言先及积
 善者因明善不善皆在所积知不善之不可积则善
 为可积矣圣人贵夫早辩者虑驯致之易长耳所以
 坤之德以柔而刚静而方为至盖非刚非方则一于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15-0066c.png
 顺皆驯致之道必不能早辩故也(易/说)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明道先生曰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
 而已矣便是约处易之乾卦言圣人之学坤卦言贤
 人之学唯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至于圣人亦只如是别无别途(吕与叔/东见录)○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与物同故不孤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15-0066d.png
 也○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谓
 率性之谓道是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行仁义岂有直乎
 必有事焉而勿正则直也夫能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则与物同矣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并刘绚/师训)○敬以
 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释氏内外之道不备
 者也(河南/语录)○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李吁/所录)○古
 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槃盂几杖有铭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15-0067a.png
 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理义之养心耳
 但存此涵养意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
 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李吁/师说)
 伊川先生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
 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一作/则)内直义形而(一/作)
 (则/)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
 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
 利孰为疑乎(易/传)○敬以直内有主于内则虚自然无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15-0067b.png
 非僻之心如是则安得不虚必有事焉须把敬来做
 件事著此道最是简最是易又省工夫为此语虽近
 似常人所论然持之(一本有/久字)必别○有言未感时知
 如何所寓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更
 怎生寻所寓只是有操而己操之之道敬以直内也○
 率气者在志养气者在直内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
 内○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若
 欲免此(一本无/此四字)唯是心(一作/在人)有主如何为主敬而已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15-0067c.png
 矣有主则虚虚谓邪不能入无主则实实谓物来夺
 之今夫瓶罂有水实内则虽江海之浸无所能入安
 得不虚无水于内则停注之水不可胜注安得不实
 大凡人心不可二用用于一事则它事更不能入者
 事为之主也事为之主尚无思虑纷扰之患若主于
 敬又焉有此患乎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
 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一则无二三矣(一/作)
 (不一则/二三矣)言敬无如圣人之言(一无圣人/之言四字)易所谓敬以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15-0067d.png
 直内义以方外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
 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
 养久之自然天理明○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则既不
 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
 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者须是将(一/本)
 (无将/字)敬以直内涵养此意直内是本○主一无适敬
 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浩然须要识得它刚大直不
 习无不利(并入关/语录)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15-0068a.png
 问人有专务敬以直内不务方外何如曰有诸中者
 必形诸外唯恐不直内内直则外必方(周行/己录)○问敬
 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
 而行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
 事也且如欲为孝不成专守着一个孝字须是知所
 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
 尽孝道也又问义只在事上如何曰内外一理岂特
 事上求合义也○问人敬以直内气便能充塞天地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15-0068b.png
 否曰气须是养集义所生积集既久方能生浩然气
 象人但看所养如何(并刘元/承手编)○中心斯须不和不乐
 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此与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
 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只是中心没事也○敬以直
 内则须君则是君臣则是臣凡事如此大小大直截
 也(并吕与叔/东见录)○君子慎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
 为克已复礼也克已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
 仁焉(李吁/师说)坤六二文言云云坤道也诚为统体敬为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15-0068c.png
 用敬则内自直诚合内外之道则万物流形故云义
 以方外(朱公/掞录)○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与德不孤一也
 为善者以类应有朋自远方来充之至于塞乎天地
 皆不孤也(游氏/拾遗)○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方是本
 ○心敬则内自直(并胡氏/拾遗)○敬立则无妄无妄则礼
 也(语/解)
 横渠先生曰敬以直内则不失于物义以方外则得
 已敬义一道也敬所以成仁也盖敬则实为之实为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15-0068d.png
 之故成其仁(易/说)
 广平游氏曰多识前言往行而考古以验今者学也
 耳目不交于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则知敬以
 直内而中有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正(语/解)
 龟山杨氏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其
 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隆杀
 一定而不可易为有方矣敬与义本无二所主者敬
 而义则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实义亦敬也故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15-0069a.png
 孟子之言义曰行吾敬而已(语/录)
 兼山郭氏曰慎独之道何为哉君子敬以直内义以
 方外其如斯而已矣何为敬主一之谓敬何谓主一
 孟子曰必有事焉之谓也必有事焉则上天之载可
 以驯致之也(中庸/解)
 白云郭氏曰直以言六二之正也方以言六二之义
 也以敬为正而直内尽处中之道矣又以义而方外
 是以能居兴事造业之任也直内则中立不倚君子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15-0069b.png
 所以正其心方外则和而不流君子所以措诸事业
 内外并立则大德不孤矣虞舜夔夔斋慄直内之敬
 也温恭允塞方外之义也五典克从百揆时叙无所
 往而不利故不疑其所行也(易/说)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不为亏然
 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15-0069c.png
 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唯无成而代
 有终者地之道也(李吁/所录)
 伊川先生曰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
 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代
 天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妻道亦然
 白云郭氏曰阴能含美则能从事盖坤之德含弘为
 先也地道妻道臣道皆人之道也无成代终含美俟
 用而已(易/说)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15-0069d.png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或问明道先生如何斯可谓之恕心先生曰充扩
 得去则为恕心如何是充扩得去底气象曰天地
 变化草木蕃充不去时如何曰天地闭贤人隐(上/蔡)
 (语/录)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义故为隔绝
 之象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际而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15-0070a.png
 道亨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者隐遁四
 于闭隔之时括囊晦藏则虽无令誉可得无咎言当
 谨自守也(易/传)
 广平游氏曰盖言顺也言顺于势也盖言谨也言顺
 于命也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则用顺亦必
 有所处如齐之田氏鲁之三桓晋之六卿其势之驯
 致必至于不可解夫固可以用顺耶此初六之坚冰
 所以明用顺之弊也天地闭贤人隐则伏其身而弗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15-0070b.png
 见闭其言而不出藏其智而不发唯恐其不谨如乡
 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非所以为谨矣此
 六四之括囊所以明用顺之善也夫顺何由哉顺性
 命之理而已苟顺性命之理安往而不善(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交感则贤人出而万物亨天地闭
 隔则贤人隐而万物不遂此自然之理非必天地不
 交否之时为然也君臣之道不合则为闭矣贤人之
 德不彰则为隐矣括囊盖欲其自谨之词(易/说)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15-0070c.png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伊川先生曰黄中之居中也君子文中而达于理居
 正位而不失于下之体五尊位在坤则唯(一作/故唯)取中
 正之义美积于中而通畅于四体发见于事业德美
 之至盛也(易/传)○君子不成章不达易曰美在其中畅
 于四支成章之谓也(刘元承/手编)
 横渠先生曰正位居体所以应黄裳之美(易/说)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15-0070d.png
 广平游氏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则周
 公其人也故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公之大美发于
 事业者既孙而不处其畅于四支者睟然见于动容
 周旋皆盛德神明之容不可得而形容也徒见其赤
 舄几几而已赤舄几几四体不言而喻也○黄中通
 理者养德性之源而通至理也正位居体者正为臣
 之位而居坤体也通理云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
 已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故宅于心者至虚而明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15-0071a.png
 居体云者处静而无倡也禀其令而已处顺而无作
 也续其终而已故守其身者至柔而恭内外交相养
 则美在其中粹然无疵矣故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
 体四体不言而喻此畅于四支所以为美之至也致
 天下之大利成天下之大顺功高而朝不忌任重而
 上不疑此发于事业所以为美之至也古之人有体
 是道者吾于周公见之矣周公既有大美而不居则
 所可得而形容者道德之气神明之容而已故曰赤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15-0071b.png
 舄几几盖畅于四支者然也东人欲其留西人欲其
 归而名实孚于上下不可掩也故曰德音不瑕盖发
 于事业者然也公之硕肤若是而不与有焉则其为
 美之至可知也坤之六二地远于君诸侯之位也故
 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而以其动者言之所以为人
 也六五地近于君公卿之位也故言黄中通理正位
 居体而以其静者言之所以为美者为臣之义于是
 两尽(并易/说)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15-0071c.png
 白云郭氏曰君子有至美之德能通天下之理故可
 以正君之位居君之体而德与位称也是以近而畅
 于四支大而发于事业见于四方万里之远者无非
 在中之美德也充之足以保四海是为美德之至夫
 圣人治天下国家之道必本于心正修身之微是以
 六五君子之发于事业者盖由在中之美能通天下
 之理而已(易/说)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15-0071d.png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伊川先生曰阳大阴小阴必从阳阴既盛极与阳偕
 矣是疑于阳也不相从则必战卦虽纯阴恐疑无阳
 故称龙见其与阳战也于野进不已而至于外也盛
 极而进不已则战矣虽盛极不离阴类也而与阳争
 其伤可知故称血阴既盛极至于阳争虽阳不能无
 伤故其血玄黄玄黄天地之色谓皆伤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上六之战无龙以明之则不知其与阳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15-0072a.png
 战也为其嫌于无阳而言战也故称龙焉盖俱阴无
 战故也因其称龙故称血因其称血故称玄黄从其
 类而言此周公爻辞之大法也天玄而地黄盖天地
 阴阳两伤之意(易/说)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15-0072b.png
 
 
 
 
 
 
 
 大易粹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