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易粹言 提要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a 页 WYG0015-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大易粹言      易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易粹言七十三卷宋方闻一编
    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
    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甚明朱彝尊
    经义考承宋志之误以为穜作非也其书所
    采凡二程子张载杨时游酢郭忠孝及穜师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b 页 WYG0015-0001b.png
    郭雍七家之说今忠孝之书已不传惟赖是
    书以存穜初刋板置郡斋后摹印漫漶张嗣
    古
陈造先后修之此本出苏州蒋曾莹家即
    嗣古嘉定癸酉所补刻佚穜自序二篇而移
    嗣古之跋冠其首今从经义考补录穜序仍
    移其跋于卷末焉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
    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a 页 WYG0015-0002a.png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a 页 WYG0015-0002c.png
大易粹言序
伏羲以前理具而画未形伏羲以后画形而理遂晦至
文王周孔始有辞后人当使言与心通理因辞见明行
明事然后为得甚者以象为本以数为宗以卜筮为尚
可怪也(阙/)吾根于性理者哉淳熙乙未夏五月穜代匮
龙舒因与二三僚友语及先生之学皆欣然有得谓穜
曰易道盖先生不穷未尝拘泥胡可不传遂相与裒伊
川家所尝发挥大易之旨者明道伊川横渠广平龟山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b 页 WYG0015-0002d.png
兼山白云合七先生集为一书目之曰大易粹言考其
说虽小有不同要其终则归乎一致板之以传使夫后
之学者由是可以知仁义道德之说性命祸福之理君
臣父子之大致诚不为无补易曰先天而天弗违龟山
载邵尧夫诗亦有画前元有易之语盖七先生之所宗
先生之学画前之易也学者宜究心焉淳熙二年九月
曾穜序
又序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a 页 WYG0015-0003a.png
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集明道先生程颢伯淳伊
川先生程颐正叔横渠先生张载子厚广平游酢定夫
龟山杨时中立兼山郭忠孝立之白云郭雍子和之说
也舒守曾穜序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5a 页 WYG0015-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首     宋 方闻一 编
学易
 伊川先生曰易有百馀家难为遍观如素未读不晓
 文义且须看王弼胡先生荆公三家理会得文义且
 要熟读然后却有用心处(杨遵/道录)○若欲治易先寻绎
 令熟只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贯馀
 人易说无取枉费功年亦长矣宜汲汲也(与金堂/谢公书)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5b 页 WYG0015-0003d.png
 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
 可以逐句看(罗氏/拾遗)○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
 物只就上穿凿若念得不熟与就上添一德亦不觉
 多就上减一德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
 只脚亦不知是少添一只脚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
 添减不得也○自孔子赞易之后更无人会读易先
 儒不见于书者有则不可知见于书者皆未尽如王
 辅嗣韩康伯只以庄老解之是何道理某于易传煞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6a 页 WYG0015-0004a.png
 曾下工夫如学者见问尽有可商量书则未欲出之
 也(并冯氏/拾遗)○问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不知圣人何以因学易后始能无过曰先儒谓孔
 子学易后可以无大过此大段失却文意圣人何尝
 有过如待学易后无大过却是未学易前尝有大过
 也此圣人如未尝学易何以知其可以无过盖孔子
 时学易者支离易道不明仲尼既修它经惟是易尝
 发明故谓弟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期之五十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6b 页 WYG0015-0004b.png
 然后赞易则学易者可以无大过差若所谓赞易道
 以黜八索是也(前此学易者甚众其说多过圣人使/弟子俟其赞而后学之其过鲜也)
 (刘元承/手编)○论语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
 过矣此未赞易时言也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易
 道无大过矣古之传易如八索之类皆过也所以易
 道未明圣人有作则易道明云学云大过皆谦辞(语/解)
 ○当孔子时传易者支离故言五十以学易言学者
 谦辞学易可以无大过差易之书惟孔子能正之使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7a 页 WYG0015-0004c.png
 无过差(游定/夫录)○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时年未五十
 也孔子未发明易道之时如八索之类不能无谬乱
 既赞易道黜八索则易之道可以无过谬言学与大
 过皆谦也○由孟子可以观易(并陈氏/拾遗)○易学后来
 曾子子夏学得煞到上面也(大全集/拾遗)○先生尝说某
 于易说今却已自成书但逐旋期之以七十其书可
 出韩退之称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然
 某于易说后来所改者无几不知如何故且更期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7b 页 WYG0015-0004d.png
 以十年之功(周行/已录)○谢公师直与程子论易程子未
 之许也公曰昔与伯淳亦谓景温于春秋则可易则
 未也程子曰以某观之二公皆深于易者也公曰何
 谓也程子曰以监司论学而主簿敢以为非为监司者
 不怒为主簿者敢言非深于易而何○张闳中以书
 问易传不传程子荅曰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
 冀有少进尔然亦不必直待身后觉老耄则传矣书
 虽未出学未尝不传也第患无受之者尔(并张绎/师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8a 页 WYG0015-0005a.png
 伊川以易传示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学者更须自体
 究(时氏/拾遗)○自涪陵归易传已成未尝示人门弟子请
 益有及易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自发之以
 示门弟子非所请不敢多阅○门弟子请问易传事
 虽有一字之疑伊川必再三喻之盖其潜心甚久未
 尝容易下一字也(并吕坚中记/尹和靖语)○古之学者先由经
 以释义理盖始学时尽是传授后之学者却须先识
 义理方始为得谓如易系辞所以解易也今人须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8b 页 WYG0015-0005b.png
 了易方始看得系辞(一本云古之人得其师传故因/经以明道后世失其师传故未)
 (明道不足以知/经入关语录)○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
 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
 授之意云尔如系辞本欲明易若不先求卦义则看
 系辞不得○观易须看时然后观逐爻之才一爻之
 间常包函数意圣人常取其重者为之辞亦有易中
 言之已多取其未尝言者亦不必重事又有且言其
 时不及其爻之才皆临时参考须先看卦乃看得系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9a 页 WYG0015-0005c.png
 辞(并吕与叔/东见录)○易传成书已久学者莫得传授或以
 为请先生曰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其后寝
 疾始以授尹焞张绎○尹和靖曰先生践履尽易其
 作传只是因而写成熟读玩味即可见矣○先生平
 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者观此足矣语录之
 类出于学者所记所见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盖未
 能无失也○伊川欲启手足封易传与张思叔(尹和/靖语)
 (录/)○先生以易传授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学者须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9b 页 WYG0015-0005d.png
 自体究思叔以文祭先生曰先生有言见于文字者
 有七分之心绘于丹青者有七分之仪七分之仪固
 不可益七分之心犹或可推○尹和靖谓其学者祁
 宽曰汝与其读它书不若专读易与其看伊川杂说
 不若专看伊川易传易之为书经四圣人乃成皆圣
 人粹言垂训后世者也伊川作易传意欲传后者皆
 极至之言宽每日念易一卦和靖曰一日只念一卦
 仍须一日专看一爻乾坤二卦须日读一过閒时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15-0006a.png
 系辞○尹和靖读易至无妄大畜自有得处举伊川
 曰观言所以识其心观行所以识其用不识后如何
 畜得又曰伊川易传且待身后示人何也○尹和靖
 曰焞日读伊川易传一卦近来甚觉有与心相契融
 会处○祁宽问学易之道和靖曰昔焞闻之伊川先
 明辞(伊川令且看胡先生王介/甫易时伊川易传未出)久之再请伊川曰次
 识其时因曰唐虞禅夏后商周继文王之不取武王
 之取不识时后便做文王武王不同非也使文王当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15-0006b.png
 武王之时便做了武王事使武王当文王时也只做
 得文王事皆时也识得时后便见尧舜汤武其揆一
 也推此时之大者吾辈语默出处皆要识时便六十
 四卦爻爻都得为自家用也(至若孔子称文王以服/事殷只道个至德孟子)
 (谓以大事小只是/乐天盖默喻此意)○和靖曰学者须要自得至如伊
 川易传吾辈读时言下会解与伊川何异只是不似
 伊川自得者也且如子贡以如切如磋答孔子今读
 着便似子贡当时意然只是此一句便恰似到别处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15-0006c.png
 却不能如此又济甚事学必贵自得横渠尝云读诗
 时未见书只于诗中得这道理如此等语不有自得
 能如此乎人若有自得只一经足矣奚以多为且如
 诗中说正身齐家礼易中亦只说此至如诗中思无
 邪感鬼神书中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易中亦只说这
 个道理自得后处处通也宽问自得如何下手和靖
 曰格物宽曰格物莫只是穷理否和靖曰是宽曰穷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15-0006d.png
 理莫只易是捷径和靖曰六经皆是非独易也且如
 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只恁识要做甚只要穷理也
 如以唐棣况兄弟若理会得兄弟之理何用唐棣只
 是要托物穷理也又曰自得者更不待思只恁胸中
 流出
 横渠先生曰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从甚众一
 夕二程先生至论易次日横渠彻去虎皮曰吾平日
 为诸公说者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15-0007a.png
 及汝辈可师之(逐日虎皮出是日/更不出虎皮也)横渠乃归陜西(祁/宽)
 (记尹和/靖语)
 龟山杨氏曰定夫学易亦恐出他荆公未得荆公于
 易只是理会文义未必心通若非心通纵说得分明
 彻了不济事易不比他经须心通始得如龚深父说
 易元无所见可怜一生用功都无是处○未见易而
 玩易之文以言易若说得深即不是圣人作用处若
 说得浅常人之谈耳○昔有劝正叔先生出易传示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15-0007b.png
 人者正叔曰独不望学之进乎姑迟之觉耄即传矣
 盖已耄则学不复进故也学不复进若犹不可传是
 其言不足以垂后矣○或问正叔先生云邵尧夫易
 数至今无传当时何不问它看如何先生曰若是公
 等须打不过不必问它○自尧舜以前载籍未具世
 所有者独伏牺所画八卦耳当是之时圣贤如彼其
 多也自孔子删定系作之后更秦汉以迄于今其书
 至不可胜纪人之所资以为学者宜易于古然其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15-0007c.png
 千数百年求一人如古之圣贤卒不易得何哉岂道
 之所传固不在于文字之多寡乎(并语/录)○知性知天
 然后可以言易知易然后可以无大过盖与天地不
 相似则斯为过以与易为一然后无过孔子之学易
 宜不待五十言此者欲学者当其可而不躐等也(孟/解)
论易
 明道先生曰易中只言反复往来上下(刘絇/所录)○王弼
 注易元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说而已(李吁/师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15-0007d.png
 伊川先生曰先儒以六为老阴八为少阴固不是介
 甫以为进君子而退小人则是圣人旋安排义理也
 此且定阴阳之数岂便说得义理九六只是取纯阴
 纯阳惟六纯阴只取河图数见之过六则一阳生至
 八便不是纯阴○礼记儒行经解全不是因举吕与
 叔解亦云儒行誇大之语非孔子之言然亦不害义
 理先生曰煞害义理恰限易便只洁静精微了却得
 ○作太玄本要明易却尤晦如易其实无益真屋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15-0008a.png
 架屋床上叠床它只是于易中得一数为之于历法
 虽有合只是无益今更去易中推出来做一百般太
 玄亦须要尤难明亦得只是不济事(并杨遵/道录)○或问
 太玄之作何如曰是亦贤矣必欲撰不如明易邵尧
 夫之数似玄而不同数只是一般但看人如何用之
 虽作十玄亦可况一玄乎(刘元承/手编)○张闳中以书问
 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荅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知数得其义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15-0008b.png
 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
 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管辂郭璞
 之学是也又曰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见乎辞
 矣则可由辞以观象故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
 (张绎/师说)○易是个甚易又不只是这一部书是易之道
 也不要将易又是一个事即事(一作唯/作只是)尽天理便是
 易也○命之曰易便有理(一无此七字但/云道理皆自然)若安排定
 则更有甚理天地阴阳之变便如二扇磨升降盈虚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15-0008c.png
 刚柔初未尝停息阳常盈阴常亏故便不齐譬如磨
 既行齿都不齐既不齐便生出万变故物之不齐物
 之情也(并吕与叔/东见录)○四端不言信信本无在易即是
 至理在孟子即是气(语/录)○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
 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孔子圣之
 时者也故知易者莫若孟子(畅潜/道录)○诗书易言圣人
 之道备矣何以复作春秋盖春秋圣人之用也诗书
 易如律春秋如断案诗书易如药方春秋如治法(春/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15-0008d.png
 (解拾/遗)○子夏易虽非卜商作必非杜子夏所能为必
 得于师传也(大全集/拾遗)○郭忠孝议易传序曰易即道
 也又何从道或以问伊川伊川曰人随时变易为何
 从道也(时氏/拾遗)○尹和靖尝以易传序请问曰至微者
 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莫太泄露天
 机否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犹自人不解悟(祁宽录/云伊川)
 (曰汝看得如此甚善吕坚中录云伊川曰/亦不得已言之耳为忠恕记尹和靖语)○邵尧夫
 易数甚精自来推长历者至久必差惟尧夫不然指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15-0009a.png
 一二近事当面可验明道云待要传与某兄弟某兄
 弟那得功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功夫明道闻说甚熟
 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皆合出谓尧夫曰
 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济事尧
 夫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恁聪明伊川谓尧夫知易数
 为知天知易理为知天尧夫云须还知易理为知天
 因说今年雷起甚处伊川云尧夫怎知某便知又问
 甚处起伊川云起处起尧夫愕然它日伊川问明道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15-0009b.png
 曰加倍之数如何曰都忘之矣因叹其心无偏系(上/蔡)
 (语/录)○伊川自涪陵归过襄阳杨子安在焉问易从甚
 处起时方挥扇伊川以扇柄画地一下曰从这里起
 子安无语后至洛中子安举以告和靖先生且曰某
 当时悔不更问此画从甚处起和靖以告伊川伊川
 曰待它问时只与嘿然得似个子安更喜欢也先生
 举示子安子安由此遂服(祁宽记尹/和靖语)○言有无则多
 有字言无有则多无字有无与动静同如冬至之前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15-0009c.png
 天地闭可谓静矣而日月星辰亦自运行而不息谓
 之无动可乎但人不识有无动静耳(刘绚/师训)
 横渠先生曰易乃是性与天道其字日月为易易之
 义包天道变化○易非止数春秋大义不止在元○
 不见易则不识造化不识造化则不知性命既不识
 造化则将何谓之性命也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
 子之陋也人虽信此说然不知能以何为有以何谓
 之无如人之言曰自然而鲜有识自然之为体○有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15-0009d.png
 谓心即是易造化也心又焉能尽易之道○释氏之
 言性不识易识易然后尽性盖易则有无动静可以
 兼而不偏举也无则气自然生气之生即是道是易
 ○在易则是至理在孟子则是气(并易/说)○洁静精微
 不累其迹知足而不贼则于易深矣(一本云深/于易矣)○往
 之为义有已往有方往临文者不可不察○私淑艾
 者自修使人观己以化也如颜子大率私淑艾也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但修此以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15-0010a.png
 教人颜子尝以己德未成而不用隐而未见行而未
 成故也至于圣人神道设教正己而物正皆是私淑
 艾作于此化于彼○天包载万物于内所感所性乾
 坤阴阳二端而已无内外之合无耳目之引取与人
 物蕞然异矣人能尽性知天不为蕞然起见则几矣
 ○人于龟策无情之物不知其将如何惟是自然莫
 或使之然者阴阳不测之类也己方虚心以乡之卦
 成于爻以占之其辞如何取以为占圣人则又于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15-0010b.png
 阳不测处以为占或于梦寐或于人事卜之然圣人
 于卜筮亦鲜盖其为疑少故也○穷理尽性然后至
 于命尽人物之性然后耳顺与天地参无意必固我
 然后范围天地之化从心而不踰矩老而安死然后
 不梦周公(并正/蒙)
 龟山杨氏曰扬雄作太玄准易此最为诳后学后之
 人徒见其言艰深其数汗漫遂谓雄真有得于易故
 不敢轻议其实雄未尝知易○易言利见利用而终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15-0010c.png
 不言所以利故孔子罕言利(并语/录)
 白云郭氏曰上下二经自序卦已分其来尚矣传者
 谓今之周易乃孔子所传文王易也○易者体常尽
 变其用不穷之义经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盖
 言常道之穷必继之以变是以通久故易以变通为
 义大抵道适变则可用可用则通久而为易未适变
 则不可用非易也太极之道也太极之道初不可有
 而易能有而用之者包牺文王之力也是故易者用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19b 页 WYG0015-0010d.png
 也用道之书也举而用之大小不同斯则在人然必
 变而通之然后尽其利是以论其道则未始系于圣
 人及书之有无惟圣人忧患后世之深恐不复闻也
 故明其道而载之于此自包牺氏画八卦而卦之名
 立文王重之为六十四之后然后易之名出焉易之
 名出然后谓是道为易之道也是则卦名始于包牺
 而易名始于文王卦也易也圣人能画之重之名之
 耳因其画之重之名之故为作易之圣人作易者作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15-0011a.png
 是书也是书之道具于未有天地之初非包牺文王
 所能作也后世圣人又因文王之易以周题之所以
 别夏商二代夏曰连山商曰归藏而不名曰夏商易
 者时未有易之名故也连山以艮为首主名山川禹
 之功也归藏以坤为首成汤黜夏命造攻自鸣条之
 义也故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
 吾得坤乾焉周易以乾为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商之道也故系辞首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15-0011b.png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系文王周易之辞也(并易/说)
明卦
 明道先生曰忠信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者乾道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者坤道也○德性者
 言性之可贵与言性善其实一也性之德者言性之
 所有如卦之德乃卦之韫也(并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曰乾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故为上篇之
 首坎离阴阳之成质故为上篇之终咸恒夫妇之道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15-0011c.png
 生育之本故为下篇之首未济坎离之合既济坎离
 之交合而交则生物阴阳之成功也故为下篇之终
 二篇之卦既分而后推其义而为之次序卦是也卦
 之分则以阴阳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所谓盛者
 或以卦或以爻卦与爻取义有不同如剥以卦言则
 阴长阳剥也以爻言则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主
 也如大壮以卦言则阳长而壮以爻言则阴盛于上
 用各于其所不相害也乾父也莫亢焉坤母也非乾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1b 页 WYG0015-0011d.png
 无与为(一无/为字)敬也故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
 篇而复阳生临阳长观阳盛剥阳极则虽有坤而居
 上姤阴生遁阴长大壮阴盛夬阴极则虽有乾而居
 下其馀有乾者皆在上篇泰否需讼小畜履同人大
 有无妄大畜也有坤而在上篇皆一阳之卦也卦五
 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故一阳之卦皆在上篇师
 谦豫比复剥也其馀有坤者皆在下篇晋明夷萃升
 也卦一阴五阳者皆有乾也又阳众而盛也虽众阳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15-0012a.png
 说于一阴说之而已非如一阳为众阴主也王弼云
 一阴为之主非也故一阴之卦皆在上篇小畜履同
 人大有也卦二阳者有坤则居下篇小过虽无坤阴
 过之卦也亦在下篇其馀二阳之卦皆一阳生于下
 而达于上又二体皆阳阳之盛也皆在上篇屯蒙颐
 习坎也阳生于下谓震坎在下震生于下也坎始于
 中也达于上谓一阳至(一作/在)上或得正位也生于下
 而上(一作/畅)达阳之畅盛也阳生于下而不达于上又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2b 页 WYG0015-0012b.png
 阴众而阳寡复失正位阳之弱也震也解也上有阳
 而下无阳无本也艮也蹇也震坎艮以卦言则阳也
 以爻言则皆始变微也而震之上艮之下无阳坎则
 阳陷皆非盛也唯习坎则阳上达矣故为盛卦二阴
 者有乾则阳盛可知需讼大畜无妄也无乾而为盛
 者大过也离也大过阳(一有/过字)盛于中上下之阴弱矣
 阳居上下则刚纪于阴颐是也阴居上下不能主制
 于阳而反弱也必上下各二阴中唯两阳然后为胜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15-0012c.png
 小过是也大过小过之名可见也离则二体上下皆
 阳阴实丽焉阳之盛也其馀二阴之卦二体俱阴阴
 盛也皆在下篇家人暌革鼎巽兑中孚也卦三阴三
 阳者敌也则以义为胜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
 序天地之大经也阳少于阴而居上则为胜蛊少阳
 居长阴上贲少男在中女上皆阳盛也坎虽阳卦而
 阳为阴所陷溺也又与阴卦重阴盛也故阴阳敌而
 有坎者皆在下篇困井涣节既济未济也或曰一体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15-0012d.png
 有坎尚为阳陷二体皆坎反为阳盛何也曰一体有
 坎阳为阴所陷又重于阴也二体皆坎阳生于下而
 达于上又二体皆阳可谓盛以男在女上乃理之常
 未为盛也若失正位而阴反居尊则弱也故恒损归
 妹丰皆在下篇女在男上阴之胜也凡女居上者皆
 在下篇咸益渐旅困涣未济也唯随与噬嗑则男下
 女非女胜男也故随之彖曰刚来而下柔噬嗑彖曰
 柔得中而上行长阳非少阴可敌以长男下中少女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15-0013a.png
 故为下之若长少敌势力侔则阴在上为陵阳在下
 为弱咸益之类是也亦有下女之象非以长下少也
 乃二少相感(一作/感说)以相与所以致陵也故有利贞之
 诫困虽女少于男乃阳陷而为阳掩无相下之义也
 小过二阳居四阴之中则为阴盛中孚二阴居四阳
 之中而不为阳盛何也曰阳体实中孚中虚也然则
 颐中四阴不为虚乎曰颐二体皆阳卦而本末皆阳
 盛之至也中孚二体皆阴卦上下各二阳不成本末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4b 页 WYG0015-0013b.png
 之象以其中虚故为中孚阴盛可知矣(易/传)○尹和靖
 见伊川问易乾坤二卦斯可矣伊川曰圣人设六十
 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后世尚不能了乾坤二卦岂能
 尽也既坐伊川复曰子以为何人分上事对曰圣人
 分上事曰若圣人分上事则乾坤二卦亦不须况六
 十四乎(吕坚中记/尹和靖语)○乾圣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属焉
 坤学者之分也有诸己之信属焉(游定/夫录)○或问刘牧
 言上经言形器以上事下经言形器以下事曰非也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15-0013c.png
 上经言云雷屯云雷岂无形耶曰牧又谓上经是天
 地生万物下经是男女生万物曰天地中只是一个
 生人之生于男女即是天地之生安得为异○问刘
 牧以下经四卦相交如何曰怎生地交若论相交岂
 特四卦如屯蒙师比皆是相交(一颠/一倒)卦之序皆有义
 理有相反者有相生爻爻变则义变也(下来却似义/起然亦是以)
 (爻也爻变/则义变)刘牧言两卦相比上经二阴二阳相交下
 经四阴四阳相交是否曰八卦已相交了重卦只取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15-0013d.png
 二象相交为义岂又于卦画相交也易须是默识心
 通只如此穷文义徒费力(并附刘元/承手编)○或问张子曰
 阴阳之精互藏其宅然乎曰此言甚有味由人如何
 看水离物不得故水有离之象火能入物故火有坎
 之象(胡氏/拾遗)○今人说六子是乾坤退居不用之时同
 也不知乾坤外甚底是六子譬如人之四肢只是一
 体耳学者大惑也(唐棣/杂录)○周南召南如乾坤(语/录)
 横渠先生曰周南召南如乾坤(经学/理窟)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15-0014a.png
 龟山杨氏曰扬子云作太玄只据他立名便不是既
 定却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不知如何相错
 得八卦所以可变而为六十四者只为可相错故可
 变耳惟相错则其变出于自然也○了翁说易多以
 一字贯众义如何曰易卦用字有如此者有不如此
 者如云习坎重险也又言天险地险王公设险则险
 为善睽乖也又言天地睽而万物通男女睽而其志
 同则乖为善盖一字两用字非此类则不可如师是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6b 页 WYG0015-0014b.png
 师旅之师岂可说为师友之师(并语/录)
 白云郭氏曰皇之道简于帝帝之道简于王非圣人
 有意于其间时焉而已书契之作始自八卦而后世
 不胜其繁者盖惟天地有万古不易一定之体而人
 则生生无穷故自简至繁是为人事必然之理上古
 之时天道胜人人知有天而不知其他也故包牺氏
 始画八卦其意若曰是道之一列而有三如是而天
 如是而地如是而人天道主覆故画于上地道主载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15-0014c.png
 故画于下人道财成辅相故画于中于是自任以财
 成辅相之道而配天地焉者包牺画卦之道也然天
 道不以天高而大于地地道不以地广而大于人人
 道不以人微而小于天地故三画皆无差殊要其至
 也混而为一复于太极故名曰卦然则卦者太极之
 一耳或八或六十有四曰道曰事大小不同其于太
 极名易而实存也非若三才之分太极名实俱易矣
 是以圣人经以三才而太极亡纬以八卦而太极复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15-0014d.png
 一经一纬而六十四象由之以备天下之能事毕矣
 所以太极为易之体而易者用太极之名太极之道
 方其混然一成物莫能破人安得而用之及乎包牺
 判而三之离为八文王重而六之离为六十四然后
 天下后世以之修身齐家治国治天下始可得而议
 矣非天下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此○八卦之时天道
 纯全故其名卦必备三才之义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为八卦之名与八者之名所以揔谓之卦者凡九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15-0015a.png
 字不可以常义肤浅训释盖出于上古之言文王孔
 子能通之者也虽因孔子以卦之才德言之知为乾
 健坤顺震动巽入终莫能究其义而后世或谓卦者
 挂也其言如此岂能尽圣人之意哉大抵易之为义
 易通而卦之为义难得卦也画也象也盖自道而一
 变为画因画而成象画象具而为卦使万世之下复
 由卦以知象由象以知画由画以明道此圣人之意
 也然终莫知上古之时卦为何训乾坤八字出于包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15-0015b.png
 牺卦之一字出于包牺之后圣人名之其馀五十六
 卦及易与元亨利贞皆命于文王凡六十一名可以
 意义训释其卦名或具三才或在人物或以道德或
 寓时事命名不一皆可考而知盖中古之言后世所
 能通也上古中古之名于是较然可见则知包牺之
 画八卦而已而文王重卦又何疑焉○包牺氏之前
 有声而无画包牺之时有画无字☰即乾也文王之
 时画字具有六十四卦之画即六十四卦之字后世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15-0015c.png
 以字易明故于画之下重字以明之且包牺氏以天
 地人之三而其道一故三画而成一卦画有奇偶故
 有乾坤穷则尽变故有六子乾坤六子包牺初不能
 加损益也天以是示之因以是明之耳故包牺之画
 得于天而明天文王之重得于人而明人得于天者
 亦知地道人道之一也是以三奇为乾而地道存焉
 三偶为坤而天道具焉一奇一偶终不可以成卦也
 得于人者知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人有天而无地人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15-0015d.png
 无得而生也故以包牺之画在上为天文王之重在
 下为地天地设位而后圣人成能于中且天有气地
 有形人得天之气以生得地之形以成必兼三才而
 两之然后人因天地以生矣此文王重卦之义也揲
 蓍者分而为二以象两然后挂一以象三盖因于重
 卦之义且包牺之画为天天君道也故五之在人为
 君文王之重为地地臣道也故二之在人为臣以上
 下二卦别而言之如此合六爻而言之则三四皆人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0a 页 WYG0015-0016a.png
 道也是之谓中爻系辞曰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
 其中爻不备故尽人事之变以二三四五为主初上
 终始之而已然终始之亦位也故曰六位时成六位
 成章(并易/说)○先太中曰豫者知所止之谓也诗云绵
 蛮黄鸟止于丘隅盖言知所止也至哉斯言前人未
 之有说也且止之义出于易之艮横渠先生得之而
 未见立言伊川先生尝言之亦未明著其说至先太
 中力究兼山之学立身行道皆自止始雍不肖不能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0b 页 WYG0015-0016b.png
 修先人学独于止之为义所不敢废观乎此又知止
 之足以豫天下事物之理虽圣人之中庸亦止也(中/庸)
 (解/)
明爻
 伊川先生曰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
 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
 者自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大
 率上一爻皆是师保之任足以当此一爻也○或问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1a 页 WYG0015-0016c.png
 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云亦不妨
 只看如何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使九四近君便作储
 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
 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介甫以武王观
 兵为九四大无义理兼观兵之说亦自无此事如今
 日天命绝则今日便是独夫岂容更留之三年今日
 天命未绝便是君也为人臣子岂可以兵胁其君安
 有此义(并杨遵/道录)○大抵卦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1b 页 WYG0015-0016d.png
 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
 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
 失之也(周行/已录)○或问乾之六爻皆圣人之事乎曰尽
 其道者圣人也得失则吉凶存焉岂特乾哉诸卦皆
 然也
 龟山杨氏曰吴审律(仪/)劝解易曰易难解曰及今可
 以致力若后力衰却难曰某尝观圣人言易便觉措
 辞不得只如乾坤两卦圣人尝释其义于后是则解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2a 页 WYG0015-0017a.png
 易之法也乾之初九潜龙勿用释云阳在下也又曰
 龙德而隐者也又曰下也又曰阳气潜藏又曰隐而
 未见行而未成此一爻耳反覆推明至五变其说然
 后已今之释者其于他卦能如是推明乎若不能尔
 则一爻之义只可用之一事易三百八十四爻指一
 事则是其用止于三百八十四事而已如易所该其
 果极于此乎若三百八十四事不足以尽之则一爻
 之用不止于一事亦明矣观圣人于系辞发明卦义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2b 页 WYG0015-0017b.png
 尚多其说果如今之解易者乎故某尝谓说易须髣
 髴圣人之意然后可以下笔此其所以未敢苟也(语/录)
 兼山郭氏曰乾彖既释此四德矣而文言又三复之
 何也凡言人道也非特此也而六爻之叙亦如之盖
 乾坤者尊卑之叙六爻者贵贱之等也故一尊一卑
 一贵一贱成之者有厚薄居之者有得失参差之不
 齐此大业之所由生也易以爻为人以位为时均言
 人也而德则不同均言时也而才则不同是以或言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3a 页 WYG0015-0017c.png
 君道或言圣人或言人事或言大人此又不得不异
 是以序高卑列贵贱究观其所遭遇则殊揆之以道
 成之以德则天道人事与夫贵贱得失一归之乾夫
 何间之有(易/说)
 白云郭氏曰包牺氏画卦之始其画虽具三才而卦
 之天地未判无九六六位之别文王重卦之后然后
 天地判而有九六人道成而著六位此周公明六爻
 之义也何谓天地判而有九六系辞曰天一地二天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3b 页 WYG0015-0017d.png
 三地四天五此天地之生数也合一三五为九天数
 也天本乾故乾称九合二四为六地数也地本坤故
 坤称六此列六爻之后圣人称九六之旨也是以揲
 蓍之法老阳三十有六揲以四象而得九老阴二十
 有四揲以四象而得六故九为乾爻三十六为乾策
 六为坤爻二十四为坤策此后世圣人衍九六之道
 也包牺肇三才之微独画天卦方知三才为一道故
 必文王重卦之后天地上下二卦既具而后九六可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4a 页 WYG0015-0018a.png
 生焉九六既生而后大衍之法立此圣人作易之序
 也何谓人道成而著六位一卦之象虽备三才而六
 画之后圣人道在成能欲用于天下万世故舍天地
 而独明人道是以六爻皆人位其辞皆人事故文王
 之治同天之载而周公礼乐法度粲然具备者尽人
 道也此圣人著六爻之义也系辞曰二多誉四多惧
 三多凶五多功此后世圣人以人道明六爻之说也
 是则有画而后可重重而后有九六有九六而后有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4b 页 WYG0015-0018b.png
 六位有六位而后可系辞彖象文言故方画重九六
 之际皆统明三才及六位系辞彖象之后一以人道
 为主人道至此而后明矣此四圣成始成终之道也
 然前乎周公画卦之时爻具于画不复重见也至周
 公列之于下而系以辞焉易于是始备矣而明其道
 传其教者孔子也故必一圣人画之一圣人重之一
 圣人列于爻一圣人垂其教则道无馀蕴矣使包牺
 重之非包牺也三王之道也使文王爻之非文王也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5a 页 WYG0015-0018c.png
 周公之道也圣人随时之义盖不然矣故自太极之
 始包牺象三才之道文王尽三才之义周公列三才
 之事孔子著三才之教皆随时之义也然孔子之于
 文王犹文王之于包牺也周公特终文王之一事耳
 故古人独称三圣者以此(易/说)
明十翼
   彖
 伊川先生曰卦下之(一无/之字)辞为彖夫子从而释之通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5b 页 WYG0015-0018d.png
 谓之彖彖者言一卦之义故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半矣(易/传)
 白云郭氏曰系辞曰彖者言乎象者也又曰彖者才
 也乾之象六奇是也乾之彖言六奇之义也乾之才
 大而健是也乾之彖言大健之义也故观乎彖辞则
 一卦之义思过半矣然先儒以文王卦辞为彖辞盖
 以孔子不当自言观乎彖辞则思过半也此大不然
 孔子之彖正论一卦之象及释文王之辞非孔子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6a 页 WYG0015-0019a.png
 彖则卦象与文王辞不可通矣盖文王之辞旨意深
 隐出于忧患之言虽使知者观之岂能思过半哉必
 观孔子彖辞然后一卦之义有思过半之理孔子作
 彖本以垂法后世欲学者先尽心于彖然后可明重
 卦之象及通文王之辞则思过半之言乃孔子自明
 作彖之意及示学文王易之要法也(易/说)
   象
 伊川先生曰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6b 页 WYG0015-0019b.png
 象诸卦皆取象以为法(易/传)○易之有象犹人之守礼
 法(语/录)
 横渠先生曰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
 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
 (正/蒙)
 白云郭氏曰系辞曰易者象也又曰圣人立象以尽
 意盖以易之意不可得而尽故有象以尽之也意不
 可尽徒玩其辞皆空言耳如是则不可以训天下后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7a 页 WYG0015-0019c.png
 世而作易之道绝矣此圣人立象之旨也经曰见乃
 谓之象然则使斯道之可见者无非象也故象非一
 义四圣人之象不同卦之三画包牺之象也重之为
 六文王之象也次为六位刚柔周公之象也在乾则
 自天行健至于天德不可为首孔子之象也三六之
 象以卦为主六位刚柔之象以爻为主孔子之象以
 辞为主所主不同其为尽意一也故辞有不能尽者
 求之爻爻有不能尽者求之卦则易之意无馀蕴矣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7b 页 WYG0015-0019d.png
 然则象也者岂为天为地为马为牛而已乎天地马
 牛有乾坤之象者也非乾坤之象止于天地马牛而
 已也故知易之为书其意其辞皆由象出未有忘象
 而知易者如首腹马牛之类或时可忘此象之末者
 也○欧阳文忠公言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
 始王弼为注亦用彖象相杂之经考费氏传曰徒以
 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观今之易十篇未
 尝尽入卦中则非费氏明矣孔颖达言孔子象辞在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8a 页 WYG0015-0020a.png
 六爻经辞之后及王辅嗣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
 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犹
 如杜元凯注左传分经之年与传相附观此则小象
 固已先在卦中弼又杂之爻中也其彖与大象文言
 终莫可考(并易/说)
   文言
 伊川先生曰它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
 明其义推乾之道施于人事(易/传)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8b 页 WYG0015-0020b.png
 白云郭氏曰易有彖所以明成卦之才有象所以尽
 作易之意又为之文言所以释一卦之辞然独著于
 乾坤二卦者言辞在圣人道之易明者也学者考诸
 彖象智之可及也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又谓赐也告诸往而知来盖有不胜其言者言之
 终不可尽学者观乾坤二卦文言触类而长之可也
 (易/说)
   系辞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9a 页 WYG0015-0020c.png
 明道先生曰圣人用意深处全在系辞诗书乃格言
 (李吁/师说)○或问系辞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似不同
 系辞虽从天地阴阳鬼神言之然卒曰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亦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
 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
 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
 之不可掩如此夫是岂不同(刘绚/所录)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39b 页 WYG0015-0020d.png
 横渠先生曰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
 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也○系辞反复
 惟在明易所以为易撮聚众意以为解欲晓后人也
 ○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
 则其观于易也或远或近或太艰难不知系辞而求
 易正犹不知礼而学春秋也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
 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由系辞独说九
 卦之德者盖九卦为德切于人事○易象系之以辞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0a 页 WYG0015-0021a.png
 者于卦既已具其意象矣又切于人事言之以示劝
 戒(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包牺画卦初无系辞文王孔子之言皆
 系辞也故孔子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系辞焉以尽
 其言则卦爻之辞皆是也今独以此上下二篇称系
 辞者盖卦辞爻辞文王周公之系辞也此上下二篇
 孔子之系辞也又于十翼之中独此二篇泛论大道
 为诸卦之统要与彖象文言之辞异故独曰系辞所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0b 页 WYG0015-0021b.png
 以尊崇孔子之辞与文王等也观其言广大而备变
 通而神无思而精皆彖象文言序卦说卦之所不能
 尽者非圣人孰能与此哉微此则易道绝矣○何氏
 谓上篇明无下篇明几或以上篇论易之大理下篇
 论易之小理孔颖达言上下无异义直以简编重大
 是以分之今观上篇自天尊地卑至存乎德行篇章
 相次事理大小皆有条理不可紊乱次章之言皆前
 章所未尽至存乎德行则易道备矣下篇复起其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1a 页 WYG0015-0021c.png
 前后相次复如上篇是则初为二篇非后人妄分也
 ○诸儒分章不一孔颖达定以上篇十二章下篇九
 章然章有甚大甚小有可分者似不止此二十一章
 故有文意未断而章分有才一二句而文意断不相
 续者皆岂能拘以二十一章也○上篇所言多易道
 之大者与其精微神变之用下篇多卦义及上所未
 终粗显之说又不可不明之者则上下二篇略有辨
 也且上篇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1b 页 WYG0015-0021d.png
 矣以其有是言故下篇可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
 而重之爻在其中也上篇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至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以其有是言故下篇可言夫乾
 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也孔颖达谓天
 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此岂复为易
 之小事然贞观贞明特引天地日月以明吉凶贞胜
 之辞非在易之义又不若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之道也观此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2a 页 WYG0015-0022a.png
 数义则二篇精粗略可见矣(并易/说)
   说卦
 白云郭氏曰说卦论八卦之道德与其象义情性也
 然则六十四卦亦有是乎盖六十四卦各具于文言
 彖象杂卦之中矣至万物象类如履之为虎渐之为
 鸿中孚之鸣鹤小过之飞鸟井之为井鼎之为鼎皆
 是也其象不可尽言故于是数卦略明之系辞曰以
 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斯其所以难言也欤故曰书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2b 页 WYG0015-0022b.png
 不尽言
   序卦
 伊川先生曰序卦非易之蕴此不合道(韩康伯/注语录)
 横渠先生曰序卦相受圣人作易须有次序○序卦
 无足疑序卦不可谓非圣人之蕴今欲安置一物犹
 求审处况圣人之于易其间虽无极至精义大槩皆
 有意思观圣人之书须布遍细密如是大匠岂以一
 斧可知哉(并易/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3a 页 WYG0015-0022c.png
 白云郭氏曰孔颖达曰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
 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之类皆是也
 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
 中孚小过八者是也此盖卦变反对之象先天之学
 详矣虽出于变象岂无其序哉故圣人所以序之也
 八卦之序有二帝出乎震一章八方之序也乾天也
 一章成卦先后之序也先序八卦于上故序六十四
 卦于此八卦序包牺之道六十四卦序文王之道也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3b 页 WYG0015-0022d.png
 道至难明也圣人判之为三才离之为八卦使有目
 者可见有耳者可闻亦云至矣于是又为之说为之
 序三才八卦之道纤介不遗而言易者尚或滞于空
 言而乖乱正道或溺于术数之用不明三圣人之大
 方斯学者所宜深戒也(易/说)
   杂卦
 白云郭氏曰卦之情性与其为德之不同八卦则见
 于说卦六十四卦则见于杂卦孔子于包牺之道详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4a 页 WYG0015-0023a.png
 尽于说卦皆文王所未尝明之者故不得不详也于
 文王之道则具于序卦杂卦之中其象则见于诸卦
 大小象而系辞上下则兼统之(易/说)
 
 
 
 
 
大易粹言 提要 第 44b 页 WYG0015-0023b.png
 
 
 
 
 
 
 
 大易粹言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