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14-02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玩辞卷二
           宋 项安世 述
䷂屯(震下/坎上)
   屯义
凡称患难者皆事之至难者也故谓有丧者为家难有
兵者为国难女生者为产难屯者始难之卦也天地之
始辟万物之始生国家之始造皆至难之时故曰屯者
卷二 第 1b 页 WYG0014-0238b.png
物之始生也物之充牣事之繁剧亦人之所难处故又
曰屯者盈也彖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此以二
卦之体言始生之屯雷雨之动满盈此以二卦之象言
物盈之屯也始交谓一索而得震难生谓遇坎也按文
虽具两卦而意实指初爻凡彖必以上下卦与主爻合
说以释卦名卦辞他皆放此
   元亨利贞
屯之四德不足于利故卦辞申之曰勿用有攸往利建
卷二 第 2a 页 WYG0014-0238c.png
侯言其利止于建侯以立国不利于冒险而轻进则其
利为有限矣彖不言利字止言大亨贞三德而别以宜
建侯而不宁解利字亦此意也大亨者大而且亨也屯
之才不足以尽元字故以大训之或以大亨二字为一
意者非也除乾坤外诸卦有元亨利贞四德者例皆放

   勿用有攸往
彖不言利亦不言勿用有攸往者但以建侯为宜则馀
卷二 第 2b 页 WYG0014-0238d.png
不当用从可知也彖有不见卦辞者皆以此为例乾兑
不言亨蒙大畜离萃涣不言利贞坤不言主利师不言
丈人坎不言有孚困不言无咎姤不言女壮家人不言
利女贞井不言无丧无得往来井井震不言丧匕鬯文
虽不具而义在其中矣
   草昧
草属震言始创也昧属坎言未明也草昧者棼棼泯泯
之貌言天造之初如此此所谓屯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0014-0239a.png
   经纶
凡大象例于彖外别立新义彖则专言世变之屯象则
自言人道之常经者立其规模纶者纠合而成之亦有
艰难之象焉纶字释文作论论亦纶也又大象例兼两
卦之象经以象雷之震纶以象云之合也他皆放此
   初九
凡卦皆有主爻皆具本卦之德如乾九五具乾之德故
为天德之爻坤六二具坤之德故为地道之爻屯自观
卷二 第 3b 页 WYG0014-0239b.png
卦变以初九为主故爻辞全类卦辞其曰盘桓利居贞
则勿用有攸往也又曰利建侯无可疑矣他卦主爻放
此主爻说具观卦
   居贞 行正
居贞者其事也行正者其志也初九以阳居阳故为居
贞动而求四则六四又正故为行正昭德晁公武曰初
九躁而往则难愈深陈胜吴广是也怠而止则难不息
隗嚣刘表是也故迹当盘桓志当行正建侯所以定民
卷二 第 4a 页 WYG0014-0239c.png
志也以贵下贱所以得民心也安世按阳贵阴贱以初
求四即以贵下贱也萧何劝高祖勿攻项羽就封蜀汉
养其人民以收贤士正得此爻之义者欤
   乘马班如
凡卦爻称马者皆阴爻屯三阴皆为乘马贲六四为白
马晋下三爻为锡马明夷六二涣初六皆为拯马中孚
四为匹马无非阴爻者惟大畜九三特举乾之本象称
为良马可见他马皆阴也易中阳爻皆称车阴爻皆称
卷二 第 4b 页 WYG0014-0239d.png
马盖马本地类于辰为午即坤初六之气也对牛言之
则马属乾就马言之则除良老瘠驳之外皆不属乾也
屯六二用震马四上皆用坎马晋用坤马贲明夷涣皆
用坎马诸卦各有马象然皆于阴爻言之则义可知矣
屯称乘者卦中四阴为乘也四马之中独六三居刚故
无虞而径进二四上居柔故皆班旋而不行当屯之时
柔者皆不能行也班邅磐桓皆屯之象左氏传有班马
之声班亦旋也杜注以为分者非
卷二 第 5a 页 WYG0014-0240a.png
   匪寇婚媾
六二柔顺中正守常而不知变谓初九为寇而不知其
乃婚媾也厄数既终世难既平君臣位定天下为汉四
皓欲不从得乎故曰十年乃字女子许嫁而后字也然
而方难之初近乘初九方兴之震抗而不荅其事至难
故于四阴之中独有迍邅之象虽不得为济世之才亦
可谓人所难能矣故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初九上历纯
坤始得君位与二相应坤为十故曰十年乃字反常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014-0240b.png
   女子贞
六二称女子者见贤而不从世难而不救此女子之贞
非丈夫之事此刘元德所以轻许汜而重陈登也观此
可见孔子大管仲之功男子以济世为贞不以小谅为
贤初九康屯之主而以寇乱视之此岂明识之士哉
   即鹿 往吝
金华刘刚中曰鹿指上六鹿之性善求其类上者三之
类也安世按此象为通盖上有必亡之势则君子见几
卷二 第 6a 页 WYG0014-0240c.png
而止矣六三犹以类而从之往值其穷与之偕亡亦可
鄙也凡爻例上为往下为来六四下而从初亦谓之往
者据我适人于文当言往不可言求而来也
   九五
屯不以九五为主者天地开辟始建侯以为主五本在
高位非建侯也初九动乎险中故为济屯之主天造草
昧皆自下起物之始生阳气在下五能主事则不屯矣
故九五不当复有主义先儒以鲁昭公之事为说虽美
卷二 第 6b 页 WYG0014-0240d.png
然爻义自为初九说戒凡立事皆当艰难惟膏泽一事
不可艰难五以坎水在上当屯之时艰于施泽者也此
有司之事非为政之体也况济屯乎故曰小贞吉大贞
凶言小人小事守此则吉大人大事守此则凶也象曰
施未光也其义甚明不必他说
   上六
上六当屯之时居险之极位高而无民势孤而无应阴
柔难辅阳不之与泣血涟如无可延之策矣坎为水故
卷二 第 7a 页 WYG0014-0241a.png
有泣血之象
   六爻总义
初九之磐桓沛公在蜀汉三秦时也居贞者不取妇女
货财约法三章为义帝发丧也建侯者立汉社稷也以
贵下贱者辍洗吐哺以下贤也六二守贞不嫁四皓两
生也六三不见事几妄就而取穷孔鲋之从陈涉范增
之事项羽也六四明见事几求而后往子房之迫而后
言韩信之拜大将而后留也九五有权有势而屯膏不
卷二 第 7b 页 WYG0014-0241b.png
下失士民之心非以贵下贱者项羽之为天下宰而不
与人功不与人利也上六无应无与泣血以待亡秦王
子婴之爻也
䷃蒙(坎下/艮上)
   蒙亨
蒙亨者卦辞也以亨行者释之也凡物皆以险而止以
亨而行蒙本不亨其能亨者时也时险而止则智者亦
蒙时亨而行则蒙者亦智天下无终险而不亨者屯在
卷二 第 8a 页
险中犹可以大亨而况于蒙乎屯者天地之蒙也故大
而亨蒙者万物之蒙也故各得其亨而已然则蒙当何
时而亨乎曰二五以中相遇则其时也二以中通乎五
则险变而为顺五以中通乎二则止变而为巽顺巽相
通则可谓亨矣然而此非人力之所能为也君臣相遇
时焉而已故曰时中也此以二五相交释蒙亨二字自
此以下方言九二亨蒙之法
   筮告
卷二 第 8b 页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言强而聒也人未必听待其求
而后教之则其心相应而不相违所以养其诚也初筮
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言杂施以渎之则蒙不能应致一
以导之则其受命也如响所以养其明也孔子之举一
隅是也教者之启蒙如筮者之启蓍一则其神也不一
则其草也或以蒙为筮以师为告非也彖以渎则不告
为渎蒙矣又可改乎且于理甚明虽无彖可也此以九
二初教六五之时释匪我求童蒙以下五句也二坎体
卷二 第 9a 页 WYG0014-0242a.png
五互坤水土相杂则汨而成泥故有渎蒙之象
   蒙圣
洪范庶徵圣之反为蒙然而蒙有作圣之功不可忽也
二与五为正应用童蒙之德以养其自然之正不作聪
明惟正之顺则圣人也蒙之利乃如此此以九二教成
六五之时明卦辞利贞二字也坎心亨主思故有作圣
之象自二至上为颐故有养正之象
   大象
卷二 第 9b 页 WYG0014-0242b.png
果行象泉之出育德象山之深力行者似戆强不可回
有进而无退养德者似愚深观默养闇然而内充皆有
蒙之象焉彖言治人之蒙此言君子以蒙自治也
   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刑之于小所以脱之于大此圣人用刑之本心也所以
正法非所以致刑也至其极也用师击之犹为禦而不
为寇盖圣人之于蒙哀矜之意常多此九二之包蒙所
以为一卦之主也欤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14-0242c.png
   以往吝
发蒙者利于初过此以往其习已深虽欲止之亦吝而
难脱其势必至于桎梏也故刑之于初者正法以示之
而有馀止之于后者干戈以禦之而不足坎为法律在
卦之始艮为守禦在卦之终象之示人可谓明矣以爻
象推之往则入于坎中故为吝说则坎变为兑是因险
而得说也此爻在孔子为救失之教辞孺悲哂仲由之
类是也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14-0242d.png
   九二
称蒙者未能受道称妇者能受道者也蒙则包之容众
而矜不能也初三四是也妇则纳之于吾言无所不悦
也六五是也蒙者物之稚也凡物稚则柔长则刚诸爻
皆稚而二独长故为克家之子谓长子也凡师称长孔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是也二在内为长子则上在外
其严君欤此爻在孔子为长善之教包蒙则进互乡纳
妇则与曾点也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14-0243a.png
   子克家
子稚则为蒙长则能有家矣谓其可婚也爻辞曰纳妇
吉象辞曰刚柔接也其义甚明而学者皆以克家为能
干家事既非蒙义又岂所谓刚柔接乎既堪受室则能
为兄而养蒙能为夫而接妇而干家之略在其中矣但
不当以干家解师长之道使失卦义也
   六三
六三与上九正应见九二之盛而失其身违妇道矣金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14-0243b.png
以利言明非义合此岂九二之所当纳哉故爻言勿取
象言不顺必如六五之顺而后可娶也何以知三之从
二五之不从上也曰妇以从夫为顺苟非其夫皆谓之
不顺三称不顺则从二明矣五称顺则不从上明矣盖
三陷于不中非能有其身者五止于中必无背二之理
也上为三夫不当称金又远于三不当称见曰见金夫
明为近利而夫之也上艮为躬曰不有躬明弃上也此
为学者非蒙非妇以利而来者圣贤之所不荅也
卷二 第 12a 页
   六四
初六六三皆近九二六五亦近上九又三五两爻皆与
阳应初三五皆居阳位惟六四一爻所比所应所居无
非阴者在六爻之中独为无阳之人故曰独远实也凡
爻阴为虚阳为实此为处蒙而无师傅者困而不学民
斯为下矣故为困为吝
   六五
童蒙言心犹童子他无所之专心向二既顺且巽所以
卷二 第 12b 页
于群蒙之中为独吉也顺而不巽则从而不改悦而不
绎虽事明师亦无可成之理五本互坤为顺动而交二
则成巽又二在下入之象故曰顺以巽也凡自下而上
为顺自上而下为巽故臣子弟言顺帝位言巽所以别
上下也汤学于伊尹故不劳而王威公学于管仲故不
劳而霸用此爻也吉孰大焉
   不利为寇
为寇谓侵人也凡兵入他境者皆谓之寇禦寇者则止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14-0244a.png
于吾境而已圣人恐人以系蒙为往而击之故立此以
示训此爻在教者言之则孔子之不攻阳虎而攻冉求
孟子之不罪臧仓而罪乐正子皆禦寇而不为寇者吾
徒畔道毫发不容乃所以为师友之爱庄周之徒遂欲
以是而施于盗蹠非大妄乎
   上下顺也
上九所击之蒙莫近于五四然皆他人之应非我之所
当治若击之是为寇也于理不顺独六三在下与上正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14-0244b.png
应乃见金而背上恃险而为盗若击之是禦寇也于理
为顺故曰上下顺也以明上之应在下则其敌亦当在
下不当近取上体之五四也在六三为行不顺在上为
上下顺两顺字正相应
   六爻
六爻之义初常对上二常对五三常对四观之则其义
易明初用刑以发之上必至于用兵以击之二为包而
接五则五为童而巽二三为见二而失身则四为远二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14-0244c.png
而失实大约诸卦多然终始见于初上而曲折备于中
爻也
䷄需(乾下/坎上)
   彖
需非终不进也抱实而遇险有待而后进也凡待者皆
以其中有可待之实也我实有之但能少待必有光亨
之理所以使之待若其无之何待之有故曰需有孚光
亨光亨者不可以盈必敬慎以终之故曰贞吉信能行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14-0244d.png
此则其待不虚其进不溺故曰利涉大川有孚光亨者
需之理也贞吉者需之道也利涉大川者需之效也故
以功言之
   需须也
颔毛为须以待年也贱妾为须以待命也贲归妹之须
义与需通
   刚健而不陷
刚健则能有所为不陷则能有所不为是有孚与贞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14-0245a.png
秉德如此必无困穷之理是光亨与吉也管仲霸心发
于束缚之时可谓刚健矣得志之后反坫塞门未可谓
不陷也此以二义解卦辞也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言以中正之德而位乎天位也正中以明有孚与贞天
位以明光亨与吉上五两爻属天而五得位故曰天位
以形容光亨与吉之盛非以君爻取义也此彖之法先
用二卦明卦辞之义则以下卦当有孚与贞复用主爻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14-0245b.png
明义则又以上卦九五一爻当之此则彖之别例分卦
与爻对明卦义者也他卦放此
   云上于天
云气升于九天之上而后雨可需也若本无云何需之
有此所以贵于有孚然而太过则亦能以垫溺故又贵
于贞
   饮食宴乐
饮食以养阴象坎宴乐以养阳象乾饮食宴乐需客之
卷二 第 16a 页
具也古语燕客为需今人谓之待客亦此意也饮食宴
乐皆有陷溺之祸惟自强者能以刚制之故需以乾坎
成象兼取其刚健而不陷也
   初九 九二
初九最远于险而曰利用恒无咎九二稍近于险已小
有言矣而曰以吉终者盖初九以刚居刚恐其躁急故
虽远而犹戒九二以刚居柔性宽衍而居得中故虽见
侵毁犹不害为终吉也需之贵于待也如此初九在乾
卷二 第 16b 页
为勿用故戒以用常用乾之故常也九二在乾为宽以
居之故为衍在中也需之用恒讼之食旧皆所以发乾
坤变卦之例也在需则本卦未变故称曰恒讼则本卦
已变二已新而三尚旧故称曰旧明有新也
   六三
三与险切近未必皆三之罪亦有居势适然者其要在
熟玩致字而已寇虽在外然亦不自至我有以致之则
至我敬慎而无失则虽与之逼亦无败理蔡与宗与小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14-0246a.png
人同朝而自免于辱祖逖与石勒为邻而自不可犯乾
之君子随其所遇皆当有以待之此其所以刚健而不
陷也此爻在乾为夕惕无咎故以敬慎戒之
   六四
坎为血为穴血者坎之初事之浅者也穴者坎之终事
之深者也故四为血上为穴卦体本以乾需坎坎非需
乾者也四亦称需者能顺而听是亦需也三阳上进而
六四居浅以俟之故曰需于血不入于深故曰出自穴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14-0246b.png
诸儒不考象辞而惑于血字皆谓四为阳所伤而出殊
不思伤则必当相拒非顺以听也以六居四岂有拒乾
之理既谓之需则不拒可知虽坤文言亦但以血为阴
类不训为伤也
   九五
六四以顺听称需九五至刚亦称需者一卦之主也三
阳恃其有孚是以坚忍以需之若上无九五则贤者绝
望久矣又何需焉需者饮食之会也在礼速客之辞曰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14-0246c.png
主人须矣三阳方来为客五为主人具酒食以需之故
曰需子酒食明其为主也需之六爻独上九不称需者
阴已终也
   以中正也
需已至五犹曰贞吉者当需之时所恃者九五耳可不
贞乎五坎体也使其在正位而不中则必与二阴比为
险不容三阳之来使其虽中而不得正位则亦不能主
持三阳而使之进也惟九五既中且正有德有权虽在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14-0246d.png
险中不可沈溺所以能为主人以速嘉宾以保君子之
贞而成天下之吉故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 六四
上六入于穴反六四之出也不速客反六四之需也两
爻皆以柔居柔而相反如此者上阴已终无所用出乾
阳已至无所用需故入穴者非上六也不速之客也不
速者非主人也客自来也六四之象曰顺以听言阴能
顺阳则阴犹为主也上六曰不当位言阳已居阴则阳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14-0247a.png
自为主矣其曰敬之终吉为需道已成以戒阳也三将
入险险犹在外则戒以敬慎恐其败事也上已入险处
乎险中则戒以敬之愿其终吉也圣人之为阳谋其备
如此夫阳来居上而行事要为不当其位然而不当之
失小不敬之祸大王允之诛董卓五王之诛二张皆已
胜而忽不思所以终之也几年需之一日败之可不惜
哉善需者勿以小失为嫌而以大祸为忧险虽已济犹
不敢忽必入其穴终其事而后已则可谓能敬也已矣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14-0247b.png
䷅讼(坎下/乾上)
   彖
需以有实故需讼以有实故讼无实而需时至何用无
实而讼情得必穷故二卦皆以有孚为主需主九五讼
主九二二爻皆在坎中二卦之有孚即坎之有孚也曲
直未明故窒胜负未分故惕中止则吉终成则凶讼之
情状于是曲尽矣利见大人或不与之校如直不疑或
为之和解如卓茂或使其心化如王烈或为之辨明如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14-0247c.png
仲由皆讼者之利也不利涉大川涉险之道利在同心
虽胡越之人犹当如左右手此岂相争之时哉熙谭相
攻袁祸愈亟平勃交驩汉难遂济此不利涉大川之明
验也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晁公武氏曰上以刚陵下下不险则未必讼下以险陷
上上不刚则未必讼故曰上刚下险此讼之事也外健
而内不险未必生讼内险而外不健未必能讼故曰险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14-0247d.png
而健此讼之人也
   大象
乾阳生于坎子坎水生于天一乾坎本同气而生者也
一动之后相背而行遂有天渊之隔由是观之天下之
事不可以细微而不谨也不可以亲昵而不敬也祸难
之端夫岂在大曹刘共饭地分于匕箸之閒苏史灭宗
忿起于笑谈之顷谋始之诲岂不深切著明乎作又属
乾谋又属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14-0248a.png
   初六终吉
终吉之终非终凶之终也终凶者事之终以终而致凶
也终吉者时之终初不挠终无他也终吉者在讼为不
终在人为有终也
   九二归逋 邑户无𤯝
逋与渝皆指变象言之遁之九三米居二而成讼二复
归遁则讼息矣故不谓之渝而谓之逋逋即遁也三百
户指下三爻也震九四在坎中亦称百里二遁则下三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14-0248b.png
爻皆不成坎一家好讼则百家受害言三百户无眚见
安者之众也此即卦辞所谓有孚窒惕中吉也有孚是
以讼窒是以不克惕是以归逋窜中吉是以能保其邑
户而无𤯝此爻以逋明遁所以发凡起例使人知六十
四卦皆复姤十二卦之所变也
   不克讼归逋窜也
不克讼归逋窜也两句皆是爻辞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两句方是象辞如需上六不速之客敬之终吉虽不当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14-0248c.png
位未大失也句法亦然
   初六 六三
初与三皆有正应在讼之时相应乃相讼也初六为四
所讼始以居刚虽与之辩终以性柔不敢力争故不永
所事小有言终吉四互离也自见其非而不克讼故其
辩明六三为上所讼上终讼之人也不可与辩三贞守
旧德而不敢动犹惧其见危也或不幸而与争王事则
明其事理而让其成功以存从上之礼庶乎其可吉也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14-0248d.png
曰食旧德从上吉也此从字与从王事不同此谓从上
六也二以五为上三以上为上各指所应言之初以讼
为所事则三之王事亦争辩之事尔
   或从 或锡
三与上爻辞皆有或字三之或从即与上从事也上之
或锡即三锡之也三本坤之六三因二变而成讼三守
旧德含章不变自无讼理或因王事不得已而有争则
亦务存谦顺不敢以成自居也上本乾之亢龙以刚终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14-0249a.png
讼于法当凶自无胜理以三从之故有或来之锡或者
言出于望外三理胜而上受服也鞶带者柔服之象带
柔而在身之中犹六三以柔在卦之中也合二爻而观
之则或字之义明矣
   旧德
六三之旧德坤也坤之中爻动而成坎初六六三皆旧
爻也曰贞曰或从王事无成皆六三之旧辞故圣人引
之以实其义所以发凡起例使人知三百八十四爻皆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14-0249b.png
乾坤之旧也
   三褫
自三至上所历三爻故为三褫褫字郑康成本作扡言
三加之也因象言不足敬故人皆以扡为褫今按下足
敬者谓其受服为可鄙非见其褫服而后慢之也
   九四
讼爻皆以禄位为象二有邑户三有食有王事上有锡
带则四之命亦爵命也九德为刚其命数居四为柔虽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14-0249c.png
为居所移而不克讼然不正之人惧其不能以长守也
若能自复于正就其所得之命变为六四则以柔居柔
既安且正长无好讼之失矣故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
也九四变则为巽巽主命故为即命此亦以渝字发逐
爻自变为四千九十六卦之例也
   九五
人谓九五为听讼之君非也爻与象皆称讼何谓听讼
但讼卦五爻皆不正惟九五一爻既中且正为可尚尔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14-0249d.png
中则我不终讼正则人不克讼相讼者或即中而求正
好讼者或见正而中止此讼中之最善者故曰讼元吉
以中正也何与听讼之事哉五或为德之尊或为位之
尊不必专指人君也诸家为君位所惑故谓君无讼理
遂以听讼解之殊不思君岂听讼者哉
   六爻
凡讼皆起于刚而止于柔九二九四皆刚者也是以起
讼终以居柔而不克讼故一逋一渝皆变而止初六六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14-0250a.png
三虽居刚位不免于应而其德皆柔故能终吉一为不
永所事一为从事无成独九五一爻有全刚之资有尊
大之势可以讼矣而居中履正非好讼者也故为元吉
上九以刚居柔可以不克讼矣而在讼之终居高而用
刚不胜不已此终讼之凶人也亦不足敬
   无成
坤之六三虽无成而有终但不敢为唱而已讼之六三
止云无成则终始皆无矣进不敢居其前退不敢从其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14-0250b.png
后此其所以为贞厉也欤
䷆师(坎下/坤上)
   师贞
师贞言师出于正也九二无正之象故彖以刚中而应
行险而顺释之夫用刚而不过于中专制于下而君应
之置之死地而人以为顺斯师也其不谓之正大之师
乎此汤武所以为王者之师伊尹太公所以为王者之
佐也故曰可以王矣用师者多出于霸术故以可以王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14-0250c.png
者为正
   丈人吉无咎
行正道用正人乃天下之善兵也丈人者尊严正大之
人若伊尹太公诸葛孔明之类是也霸者之兵专行诡
道用狙诈之人故多胜者多祸未有吉而无咎者也易
之言兵必正必丈人必出于王道然后获吉而无后忧
方是时未见秦汉以下之祸也而文王周公孔子固已
言之兹其所以为文王周公孔子欤孟子曰征之为言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14-0250d.png
正也各欲正已也出师如此可谓得师贞之义矣诗曰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用将如此可谓得丈人之义矣
   彖辞
九二象辞盖与彖辞互相发明彖之刚中而应即爻之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彖之行险而顺毒天下而民从之
即象之怀万邦也九二为将上得君心下得民心如此
古之人惟伊吕足以当之汤必求元圣武王必得仁人
知此义也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14-0251a.png
   大象
容民畜众或以为寓兵于民非也大象皆别以物象立
义无重用彖义者岂于师象必重述兵法乎以物类推
之地之所以能固者以其中有水也千仞之山水竭则
崩六尺之躯气竭则死水所以畜地气所以畜形君子
之于民也浸润之道深入乎其中所以能涵畜万众而
不分也容畜属坎民众属坤
   初六 初四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14-0251b.png
坎为律初为出师之始故曰师出以律四脱于险而在
顺地故曰左次初能不用律而臧反戒之者以柔处刚
其德不常虽能大胜亦能大败也四能不战而免于咎
者以柔处柔其德有常虽不胜亦不败也与其刚而偶
胜不若柔而不败故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
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九二
在师中者明其为将也吉者战胜也无咎者民从之而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14-0251c.png
无怨也王三锡命君宠之也爻辞本是三事小象特交
错其文使互相解释以畅未尽之意言在师中吉以其
承天之宠是以锡命解在师之吉也言王三锡命以其
能怀万邦是以无咎解锡命之蕃也盖明二所以胜非
已之功以与五相应得君宠也五之锡二非喜其能胜
以二用中德众阴从之赏其能怀吾民也将而知此则
无恃功之心君而知此则不赏残民之将圣人著此以
为后世君臣之法此所以有功于赞易也师自五至二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14-0251d.png
历三爻故为三锡犹比自二至五为三驱也二卦反对
故各于主爻言之
   怀万邦也
古之言兵者皆言怀而不言威不独此卦然也禹之征
苗曰感曰格汤之伐夏曰室家相庆曰民大悦文王之
遏徂旅曰以笃周祐以对天下武王之伐商曰万姓悦
服曰绥万邦成王之四征不庭曰抚万邦曰绥厥兆民
方是时未有明日复旆之诸侯畏之之谋也未有威震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14-0252a.png
海内名闻诸侯之说也
   六五
六五柔顺居中得出师之道矣未得将将之方也柔者
无妄举之事用于田猎则可以有获用于师旅则利在
执言有言可执而后伐之故于出师之道为贞为无咎
柔者无果断之明为将者当用九二帅师之才若用六
三舆尸之人则师出虽正其行亦凶故于将将之道为
不能用丈人为凶此所以有卦辞之无咎而无其吉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14-0252b.png
长子谓有丈人之德弟子谓非丈人也帅师谓能胜其
任故曰以中行也舆尸谓不胜其任故曰使不当也
   六三 上六
初与四对初战四不战也二与五对二将也五君也三
与上对三败事上成事也师之命在将民所载也乃使
妄人为之犹载尸以行言必败死故曰大无功也三以
坎车载坤尸故曰舆尸三在险之极上在顺之极成败
之所以异也
卷二 第 30a 页
   小人勿用
师之上六小人勿用与既济九三小人勿用同皆言小
人得此爻不可用也郑夬曰上六师之极也师不可极
大君有天命可以开国承家以正而成功也小人无天
命则乱邦而已安世按易中言小人弗克小人否皆言
君子可用小人不可用也君子吝大人否亨皆言小人
可用君子不可用当从郑说
   师三爻凶
卷二 第 30b 页
师众以顺为武故三爻居刚者皆凶初六六三六五是
也九二以刚居柔是以吉而无咎行险之贵于以顺也
如此
䷇比(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人道之相亲比以求吉也苟无始终则反成怨咎何所
得吉哉故必原之以推其始筮之以占其终元者其始
善也永贞者其终善也终始皆善不变不回则比道得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14-0253a.png
而怨咎忘矣是道也惟九五能之刚实在中坚固不变
所居又正何虑其不元永贞乎故曰原筮元永贞无咎
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
凡卦自上而下为来比之成卦本以坤在下为下顺而
从上又四阴在下皆顺而从五已得比辅之义矣而五
犹以位在坎中忧畏不宁方且来比于下上下之心相
求如此此比之所以成也当比之时上下相求五居尊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14-0253b.png
位犹汲汲如此而上六独安安而居徐徐而来守穷阴
之位违人道之吉欲不凶得乎方来二字与朱绂方来
之文同
   不宁
屯之初九动乎坎中故为宜建侯而不宁比之九五居
坎而下比故为不宁方来皆以坎为不宁也坎险而多
忧故为不宁之象
   比吉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14-0253c.png
王昭素云多此也字
   地上有水
水之附于地上天下之至亲而不可解者也天与水同
起于北方而其行相违而不相亲水与土同生于申而
衰旺死生无不同之是故先王象之以立封建之法亦
所以同其盛衰而为至亲不可解之策也是故古者内
自中国外及四夷尺地一民皆分以与人使世守之王
者以是世与其侯相亲诸侯以是世与其王相亲邻国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14-0253d.png
以是世为邻国臣民以是世为臣民是以深交固结而
不可犯也秦始皇畏其然也故尽刬之而不思陈吴刘
项之不畏已也岂不悖哉万国象地诸侯布其上象水
   六爻
比之六爻皆以从五为吉以其元永贞也二与五为正
应皆不待求而自比故六二自内而无假于外九五用
中而不诫于内皆言其易也馀爻皆须宛转相因初六
因四而从五故为有他六四舍初而从五故为外比曰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14-0254a.png
他曰外皆言非正应也上六后夫违众亢然自绝于五
独为穷人而六三因之则无得五之理矣故为比之匪
人如卫人之女失身于蚩氓穷人之可伤者也故曰不
亦伤乎此比之所以贵于原筮而原筮之所以贵于元
永贞也
   初六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此言初当比四也以阴比阴虽若
有咎然四则有孚于五者也上后于五故六三比之为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14-0254b.png
匪人四孚于五故初六比之为无咎然不独无咎而已
九五之孚既盈于六四之缶必且自四而来及初矣初
与五本非正应而得其吉故曰有他吉坎卦五为有孚
四为用缶坎水盈则下流故初六取以为象
   比之自内
六二之正其所自有以六居二正位也以二比五正应
也但能固守其所自有则足以吉矣故爻曰自内贞吉
象曰不自失也皆无所假于外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14-0254c.png
   六二贞吉 六四贞吉
六二自内不求于外戒之曰贞吉六四舍内比外亦曰
贞吉者两爻以柔居柔惧其不能固也正已而不求于
人与割所爱而从贤斯二者非有贞固之德皆不足以
守之
   失前禽 邑人 三驱 使中
古者田猎之法逆已而来者舍之故无面伤者顺已而
去者射之故自膘达肩为上失前禽即舍逆也春秋传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14-0254d.png
服则舍之舍置也不必用上声读前禽之不射与邑人
之不诫同意禽既来则不必取人既亲则不必诫矣以
田猎言之初六在下为左六四在上为右五自后驱之
是为三驱六二正中向五而来是为前禽两中相比相
和亲是为邑人以中使中不谋自合故为不诫使字与
师卦六五使字同师五使三不当故凶比五使二得中
故吉使民之道有二出而为师则使之于战陈入而为
比则使之于田猎使之以中则民顺之不中则民违之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14-0255a.png
故师之二亦以中为吉
   六四 上六
四与上皆正而吉凶异者四在五内故能比五上在五
外不能比五也初与三皆不正而吉凶异者初此于四
四与五孚可因以从五三比于上上与五背不可因以
从五也比之诸爻但以所比为吉凶不于本爻取义故
爻辞皆曰比之盖指所比之人也
   比之无首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14-0255b.png
上六所谓比之者指九五也上与五同体五中且正不
能求比乃反外而后之三不正之人也乃以敌应同德
而比之比中与正乃可永贞比于不正安得有终故曰
后夫凶其道穷也言其当比而不比也又曰比之无首
言其不当比而比之也首字训终义见乾卦上以终言
之故以比三为无所终三自本爻言之故以比上为匪
人盖所比在彼所丧在已也
   后夫 比贤 从上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14-0255c.png
曰夫曰贤曰上皆指五也以阳言之为夫以德言之为
贤以位言之为上比之四有应在下故谓五为上以别
下也讼之三其应在上若就五则反下故象以从上别
五义各有当也
䷈小畜(乾下/巽上)
   彖
阴阳之理畜极则亨畜之小者虽未遽亨及其成也终
有亨理以六爻言之一柔得位五阳应之能系其情未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14-0255d.png
能全制之也故为小畜以二卦言之健而能巽不激不
亢其势必通二五皆刚中同心同德其志必行故有亨
理凡阴闭之极则阳气蒸而成雨密云不雨者阴方上
往未至于极也自我西郊者方起于此未至于彼也此
皆言所畜之小然谓之尚往则非不往谓之未行则非
不行亨固在其中矣此于人事为以臣畜君终当感悟
之象
   风雨云月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14-0256a.png
四本象风以其互兑而在天上故谓之云兑正西故为
西郊至四而遇巽风故为不雨主四言之故为我四升
至上风复为泽故为既雨自巽至兑自东南至正西故
又为月几望之象
   大象
以山畜天则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升降于一山之中其
所畜积大矣以风畜天则其力之所至止于荡摩披拂
是以谓之小懿者小德之名若元凯之恭懿文王之懿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14-0256b.png
恭是已君子以小懿而文大德虽不若前言往行启发
培灌之多然而和气令辞婉容愉色圣贤所以辅成其
德者不可废也
   辐字
小畜九三舆说辐陆氏释文云本亦作輹子夏虞翻传
皆作輹安世按辐无说理必轮破毂裂而后脱也舆下
之輹乃有脱时车不行则脱之今畜道止于不行非有
破裂之象恐与大壮大畜同作輹字为长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14-0256c.png
   妻字
九三反目则称妻言相敌也上九既雨则称妇言相顺

   载字
易中载字皆训为积重坤之象为厚德载物象其积也
小畜之尚德载象以德积载释之大畜之大车以载象
以积中不败释之则载之为积明矣今俗閒舟车之积
亦谓之载而音曰在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14-0256d.png
   下三爻
下卦三阳皆为巽所畜者也初九正之于初不施畜止
而自复于道无过可补此畜之最美者也九二不正之
念已动于中而后牵之牵而后复畜而后止已用力矣
以其在中而未远故亦不至于失道亦之为言犹可之
辞也九三刚已过中而后畜之四当其上亲与之角其
势必至于相拂如人已升舆輹说系而止之夫不行正
妻反目而争之此鬻拳之兵谏先轸之不顾畜道之至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14-0257a.png
不美者也象恐人以反目为妻之悍故曰不能正室也
明不正在夫不在妻也以魏郑公之事观之则初九者
太宗导人谏之时也九二者悦而从谏之时也九三者
勉强从谏欲杀田舍翁之时也
   上三爻
上卦三爻皆畜乾者也六四为主当畜之初以阴畜阳
以小畜大能无忧乎六四互体为离下有伏坎为血为
惕独恃与五有孚故能离其血惕去而出之变为乾之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14-0257b.png
九四以免于咎也臣之畜君必信而后济非与上合志
不可为也九五六四以正相孚挛结而不可解天禄之
富与四共之而不能自居此所谓合志也上九居畜之
极畜道已成昔之不雨者今既雨矣昔之尚往者今既
处矣昔之脱輹者今为载矣昔之反目者今为妇矣彖
之所谓亨于是见之尚者上也载者积也畜至于上其
德积而成载则所畜大矣然以小畜大非可常之事也
妇道贞此而不变则为危君子过此而复行则为凶盖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14-0257c.png
月望则昃阴极则消自然之理也臣之畜君固出于正
然进而不止则君有所疑能无凶乎既亨之后又以戒
之者盖六四至上则为夬将有见决之凶不可不戒也
   上九象辞
既雨既处尚德载此二句言畜道之成故曰德积载也
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此三句戒畜道之过故曰有
所疑也象于首尾各取一句包之如泰之九二包荒用
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凡五句而象辞曰包荒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14-0257d.png
得尚于中行亦取首尾二句凡象之例多类此
䷉履(兑下/乾上)
   字义
履不处也履只训行畜止而履行二卦正相反对也人
之所行未有能外于礼者故序卦谓履为有礼非以礼
训履也观曲礼少仪乡党可见古人一举手动足无非
礼者故大壮曰非礼勿履亦以履为行而已
   履虎尾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14-0258a.png
阴本静而不行履以一阴在内而行众刚之事故谓之
履履之本义如此而成卦之后却有二义自下卦言之
六三以兑之说与乾相应下说上和故能以柔行刚而
无见咥之凶自上卦言之九五以中正临下虽刚而和
故能履帝位以听乎三而无相疑之疾亦履虎尾而不
咥者也兑与乾皆有虎象禹以临民为朽驭汤以得位
为深渊穆王以宅丕后为虎尾则为卦主与居帝位安
得不皆谓之履虎尾乎三自下通上故谓之亨五自上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14-0258b.png
通下故谓之光明如武王之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是亦
亨也不疚以训不咥光明以训亨字
   上天下泽
天上地下者其分自绝不必辨也天上水下者其志自
乖不必定也惟上天下泽则泽之气常行于天而天之
分自严于上故为行而不处之象又为辨而能定之象
此其所以合于礼也礼为人之交通而设然礼行而分
愈明是以君子履之辨上下属乾之断定民志属兑之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14-0258c.png

   初九 九二
素履者疑若安于平素而反谓之往谓之行愿坦坦者
疑若平行无碍而反谓幽人之贞盖以爻位之刚柔言
之也初九重刚其志在行不能使之不往但能不失其
初心之素则无咎矣学者初心皆在于行志非必皆逐
禄也及其既仕始失之耳九二履柔行中无所歆羡坦
坦者宽闲之貌故为幽人之贞其心坦荡不可乱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14-0258d.png
   六三
眇者跛者象六之柔也能视能履象三之刚也柔而履
刚本无可行之理故曰不足以有行也履虎尾者行危
道也喻六居三所履不正也本不足行又行危道安得
不伤故曰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粗暴之人也不足
行而行不可履而履皆粗暴之象大君者一卦之主也
六三质虽甚柔而所履者刚又当不处之时而得为一
卦之主是以粗暴如此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言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14-0259a.png
本刚才而有刚志故其象如此
   眇跛
六三当履之时而在下体谓之跛可也又有视象者六
三互体为离离目不正故谓之眇亦以见人之妄行者
皆由于不明也
   六三 九四
三五履刚故为虎尾以象其危四履柔亦为虎尾者凡
卦之下爻为尾乾为虎四在其尾也彼以义言之此以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14-0259b.png
象言之也三刚而尚武与五争为主故凶四柔而愬愬
上巽乎五故终吉三言志刚可见四之志柔四言志行
可见三之志不足行皆互文也诸爻皆以位为志初为
行愿二为中不自乱三为志刚四为志行皆主位言之
盖其所自处如此则其志可知矣
   六三 九五
六三于彖辞为亨者以下卦言之有和说之德也于本
爻为凶者资本阴柔履位不正宜其凶也九五于彖辞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14-0259c.png
为不疚者以上卦言之有刚健中正之德也于本爻为
厉者以刚行刚志在夬决所决惟三而三当权用事方
为一卦之主其理虽正其事则危也故小象独以位之
正当为言其义明矣凡彖多言卦德凡爻多论爻位
   其旋元吉
上九与六三为应以六三所视所履考其祸福之祥则
六三虽凶而上九反吉旋反也上九居亢龙之位又与
三相应疑于不吉然六三履刚而上九履柔六三应刚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14-0259d.png
而上九应柔故彼之凶反足以为我之吉履柔为善应
柔为吉故曰元吉阴阳相得为庆三为一卦之主说而
应乎我故为大有庆也
   六爻
履之六爻皆以履柔为吉故九二为坦坦九四为愬愬
终吉上九为其旋元吉皆履柔也柔则不敢肆行所以
其行常吉六三卦辞本善终以履刚为凶初九九五所
履皆正然初仅能无咎五不免于厉皆履刚也是故初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14-0260a.png
则惧其失初心之正而教之以保其素五则惧其恃势
位之正而教之以谨其决盖刚者喜动而好决任刚而
行者后多可悔之事也
   一阴一阳卦义
一阴一阳之卦在下者为复姤在上者为夬剥其义主
于消长也在二五者阳在二为师之将在五为比之王
阴在二为同人之君子在五为大有之君子其义主于
得位也在三四者阳在三则以刚行柔为劳谦在四则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14-0260b.png
以刚制柔为由豫阴在三则以柔行刚为履在四则以
柔制刚为小畜其义主于用事也大抵用事之爻在下
者为行己之事在上者为制人之事行己以刚为贵故
行刚者曰谦制人者柔易悦而刚难制故制柔者曰豫
制刚者曰畜
 
 
 周易玩辞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