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一
卷八十一 第 1a 页 WYG0293-055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史卷八十一
  明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宋濂等修
 志第三十一
  选举一
选举之法尚矣成周庠序学校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
兴之举于乡升于司徒司马论定而后官之两汉有贤
良方正孝弟力田等科或奉对诏策事犹近古隋唐有
卷八十一 第 1b 页 WYG0293-0551d.png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或兼用诗赋士始有弃
本而逐末者宋大兴文治专尚科目虽当时得人为盛
而其弊遂至文体卑弱士习委靡识者病焉辽金居北
方俗尚弓马辽景宗道宗亦行贡试金太宗世宗屡辟
科场亦粗称得士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辄用耶律楚材
言以科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王鹗献计许衡立法事
未果行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
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
卷八十一 第 2a 页 WYG0293-0552a.png
彬彬辈出矣然当时仕进有多岐铨衡无定制其出身
于学校者有国子监学有蒙古字学回回国学有医学
有阴阳学其策名于荐举者有遗逸有茂异有求言有
进书有童子其出于宿卫勋臣之家者待以不次其用
于宣徽中政之属者重为内官文荫叙有循常之格而
超擢有选用之科由直省侍仪等入官者亦名清望以
仓庾赋税任事者例视冗职捕盗者以功叙入粟者以
赀进至工匠皆入班资而舆隶亦跻流品诸王公主宠
卷八十一 第 2b 页 WYG0293-0552b.png
以投下俾之保任远夷外徼授以长官俾之世袭凡若
此类殆所谓吏道杂而多端者欤矧夫儒有岁贡之名
吏有补用之法曰掾史令史曰书写铨写曰书吏典吏
所设之名未易枚举曰省台院部曰路府州县所入之
途难以指计虽名卿大夫亦往往由是跻要官受显爵
而刀笔下吏遂致窃权势舞文法矣故其铨选之备考
覈之精曰随朝外任曰省选部选曰文官武官曰考数
曰资格一毫不可越而或援例或借资或优升或回降
卷八十一 第 3a 页 WYG0293-0552c.png
其纵情破律以公济私非至明者不能察焉是皆文繁
吏弊之所致也今采摭旧编载于简牍或详或略条分
类聚殆有不胜其纪述者姑存一代之制作选举志
  科目
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
九年秋八月下诏令断事官扎哈岱与山西东路课税
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
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
卷八十一 第 3b 页 WYG0293-0552d.png
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
杨英等凡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当世或以为非便事
复中止世祖至元初年有旨命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
大事尝及科举而未果行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
鹗等请行选举法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
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贡举法
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
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
卷八十一 第 4a 页 WYG0293-0553a.png
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奏上帝曰此良
法也其行之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式又请
依前代立国学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人专命师儒
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后试用庶几勋旧之家人材辈
出以备超擢十一年十一月裕宗在东宫时省臣复启
谓去年奉旨行科举今将翰林老臣等所议程式以闻
奉令旨准蒙古进士科及汉人进士科参酌时宜以立
制度事未施行至二十一年九月丞相和尔果斯与留
卷八十一 第 4b 页 WYG0293-0553b.png
梦炎等言十一月中书省臣奏皆以为天下习儒者少
而由刀笔吏得官者多帝曰将若之何对曰惟贡举取
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
心为学矣帝可其奏继而许衡亦议学校科举之法罢
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事虽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
至仁宗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世祖裕宗
累尝命行成宗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
事者夫取士之法经学实修已治人之道词赋乃摛章
卷八十一 第 5a 页 WYG0293-0553c.png
绘句之学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今
臣等所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
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帝然之十一月乃下诏曰惟我
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徵用儒雅崇
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
以𦕈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
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
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
卷八十一 第 5b 页 WYG0293-0553d.png
参酌古今定其馀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
其贤者能者充贡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
将亲策焉具合行事宜于后科场每三岁一次开试举
人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推举年及二十五以上乡
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结罪保举
以礼敦遣贡诸路府其或徇私滥举并应举而不举者
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体察究治考试程式蒙古色目
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
卷八十一 第 6a 页 WYG0293-0554a.png
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
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
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
章句集注复以已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
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
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
氏传礼记用古疏注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埸
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
卷八十一 第 6b 页 WYG0293-0554b.png
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
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或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
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
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
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
 所在官司迟误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纠
弹治罪 流官子孙荫叙并依旧制愿试中选者优升
一等 在官未入流品愿试者听若中选之人已有九
卷八十一 第 7a 页 WYG0293-0554c.png
品以上资级比附一高加一等注授若无品级止依试
例从优铨注乡试处所并其馀条目命中书省议行于
戏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益臻至治之隆
咨尔多方体予至意中书省所定条目 乡试中选者
各给解据录取中科文行省移咨都省以送礼部腹里
宣慰司及各路关申礼部拘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
录连科文申台转呈都省以凭照勘 乡试八月二十
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条汉人南人明经经疑二问
卷八十一 第 7b 页 WYG0293-0554d.png
经义一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策一道汉人南人
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二十六日汉人南人试策一
道 会试省部依乡试例于次年二月初一日试第一
场初三日第二场初五日第三场 御试三月初七日
前期奏委考试官二员监察御史二员读卷官二员于
殿廷考试每举子一名集赛岱一人看守汉人南人试
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时务策一道限
五百字以上成 选考试官行省与宣慰司及腹里各
卷八十一 第 8a 页 WYG0293-0555a.png
路有行台及廉访司去处与台宪官一同商议选差上
都大都从省部选差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官一
员监试每处差考试官同考试官各一员并于见任并
在閒有德望文学常选官内选差弥封官一员誊录官
官一员廉干文资正官充之凡誊录试卷并行移文字
皆用朱书仍须设法关防毋致容私作弊省部会试都
省选委知贡举同知贡举官各一员考试官四员监察
御史二员弥封誊录对读官监门等官各一员 乡试
卷八十一 第 8b 页 WYG0293-0555b.png
行省一十一河南陜西辽阳四川甘肃云南岭北征东
江浙江西湖广宣慰司二河东山东直𨽻省部路分四
真定东平大都上都 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
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
试各二十五人蒙古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五
人上都六人河东五人真定等五人东平等五人山东
四人辽东五人河南五人陜西五人甘肃三人岭北三
人江浙五人江西三人湖广三人四川一人云南一人
卷八十一 第 9a 页 WYG0293-0555c.png
征东一人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人上都
四人河东四人东平等四人山东五人真定等五人河
南五人四川三人甘肃二人陜西三人岭北二人辽阳
二人云南二人征东一人湖广七人江浙一十人江西
六人汉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一十人上都四人
真定等十一人东平等九人山东七人河东七人河南
九人四川五人云南二人甘肃二人岭北一人陜西五
人辽阳二人征东一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湖广
卷八十一 第 9b 页 WYG0293-0555d.png
一十八人江浙二十八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南七人
乡试会试许将礼部韵略外馀并不许怀挟文字差搜
捡怀挟官一员每举人一名差军一名看守无军人处
差巡军 提点擗掠试院差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席
舍务令隔远仍自试官入院后常川妨职监押外门
乡试会试弥封誊录对读官下吏人于各衙门从便差
设 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文理纰缪涂注乙五
十字以上者不考誊录所承受试卷并用朱书誊录正
卷八十一 第 10a 页 WYG0293-0556a.png
文实计涂注乙字数摽写对读无差将朱卷逐旋送考
试所如朱卷有涂朱乙字亦皆摽写字数誊录官书押
候考校合格中选人数已定抄录字号索上元卷请监
试官知贡举官同试官对号开拆 举人试卷各人自
备三埸文卷并草卷各一十二幅于卷首书三代籍贯
年甲前期半月于印卷所投纳置簿收附用印钤缝讫
各还举人 凡就试之日日未出入场黄昏纳卷受卷
官送弥封所撰字号弥封讫送誊录所 科举既行之
卷八十一 第 10b 页 WYG0293-0556b.png
后若有各路岁贡及保举儒人等文字到官并令还赴
本乡应试 倡优之家及患废疾若犯十恶奸盗之人
不许应试 举人于试场内毋得喧哗违者治罪仍殿
二举 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仍令
同试官考卷若应避而不自陈者殿一举 乡试会试
若有怀挟及令人代作者汉人南人有居父母丧服应
举者并殿二举 国子监学岁贡生员及伴读出身并
依旧制愿试者听中选者于监学合得资品上从优铨
卷八十一 第 11a 页 WYG0293-0556c.png
注 别路附籍蒙古色目汉人大都上都有恒产住经
年深者从两都官司依上例推举就试其馀去处冒贯
者治罪
知贡举以下官会集至公堂议拟合行事目云 诸辄
于弥封所取问举人试卷封号姓名及漏泄者治罪诸
试题未出而漏泄者许人告首诸对读试卷官不躬亲
而辄令人吏对读其对读讫而差误有碍考校者有罚
诸誊录人书写不慎及错误有碍考校者重示责罚诸
卷八十一 第 11b 页 WYG0293-0556d.png
官司故纵举人私将试卷出院及应试人知而为传送
者许人告首诸监试官掌试院事不得于预考校诸试
院官在廉内者不许与廉外官交语诸色人无故不得
入试厅诸举人谤毁上司率众喧竞不服止约者治罪
诸举人就试无故不冠及擅移坐次者或偶与亲姻邻
坐而不自陈者怀挟代笔传义者并扶出诸折毁试卷
首家状者推治诸举人于试卷书他语者駮放涉谤讪
者推治诸试日为举人传送文书及因而受财者并许
卷八十一 第 12a 页 WYG0293-0557a.png
人告诸举人于别纸上起草者出榜退落诸科文内不
得自叙苦辛门第委誊录所点检得如有违犯更不誊
录移文考试院出榜退落诸冒名就试别立姓名及受
财为人怀挟代笔传义者并许人告诸被黜而妄诉者
治罪诸监门官讥察出入其物应入者拆封点检诸巡
捕官及兵役不得喧扰及辄视试文并纵容举人无故
往来非因公事不得与举人私语诸试卷弥封用印讫
以三不成字为号摽写仍于涂注乙处用印 每举人
卷八十一 第 12b 页 WYG0293-0557b.png
一名给祗应巡军一人隔夜入院分宿席房试日击钟
为节一次院官以下皆盥漱二次监门官启钥举人入
院搜捡讫就将解据呈纳礼生赞曰举人再拜知贡举
官隔帘受一拜跪答一拜试官受一拜答一拜钟三次
颁题就次日午赐膳其纳卷者赴受卷所揖而退不得
交语受卷官书举人姓名于历举人揖而退 取解据
出院巡军亦出至晚鸣钟一次锁院门第二场举人入
院依前搜捡每十人一甲序立至公堂下作揖毕颁题
卷八十一 第 13a 页 WYG0293-0557c.png
就次第三场如前仪 其受卷官具受到试卷逐旋关
发弥封官将家状草卷腰封用印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
卷以三不成字撰号每名累场同用一号于卷上亲书
及于历内摽附讫牒送誊录官置历分给吏人并用朱
书誊录正文仍具元卷涂注乙及誊录涂注乙字数卷
朱书誊录人姓名誊录官具衔书押用印钤缝牒送对
读所翰林掾史具誊录讫试卷总数呈报监察御史对
读官以元卷与朱卷躬亲对读无差具衔书押呈解贡
卷八十一 第 13b 页 WYG0293-0557d.png
院元卷发还弥封所各所行移并用朱书试卷照依元
号附簿 试官考卷知贡举居中试官相对向坐公同
考校分作三等逐等又分上中下用墨笔批点考校既
定收掌试卷官于号簿内摽写分数知贡举官同试官
监察御史弥封官公同取上元卷对号开拆知贡举于
试卷家状上亲书省试第几名拆号既毕应有试卷并
付礼部架阁贡举诸官出院中书省以中选举人分为
二榜揭于省门之左右 三月初四日中书省奏准以
卷八十一 第 14a 页 WYG0293-0558a.png
初七日御试举人于翰林国史院定委监试官及诸执
事初五日各官入院初六日撰策问进呈俟上采取初
七日执事者望阙设案于堂前置策题于上举人入院
搜检讫蒙古人作一甲序立礼生导引至于堂前望阙
两拜赐策题又两拜各就次色目人作一甲汉人南人
作一甲如前仪每进士一人差蒙古宿卫士一人监视
日午赐膳进士纳卷毕出院监试官同读卷官以所对
策第其高下分为三甲进奏作二榜用敕黄纸书揭于
卷八十一 第 14b 页 WYG0293-0558b.png
内前红门之左右 前一日礼部告谕中选进士以次
日诣阙前所司具香案侍仪舍人唱名谢恩放榜择日
赐恩荣宴于翰林国史院押宴以中书省官凡预试官
并与宴预宴官及进士并簪华至所居择日恭请殿廷
上谢恩表次日诣中书省参见又择日诸进士诣先圣
庙行舍菜礼第一人具祝文行事刻石题名于国子监
 延祐二年春三月廷赐进士赐呼图克岱尔张起岩
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春三月廷试进士
卷八十一 第 15a 页 WYG0293-0558c.png
呼图克岱尔霍希贤等五十人 至治元年春三月廷
试进士塔斯布哈宋本等六十四人 泰定元年春三
月廷试进士巴拉张益等八十六人 四年春三月廷
试进士阿恰齐李黼等八十有六人 天历三年春三
月廷试进士图烈图王文煜等九十有七人 元统癸
酉科廷试进士同同李齐等复增名额以及百人之数
稍异其制左右榜各三人皆赐进士及第其馀出身有
差科举取士莫盛于斯后三年其制遂罢又七年而复
卷八十一 第 15b 页 WYG0293-0558d.png
兴遂稍变程式减蒙古色目人明经二条增本经义易
汉南人第一场四书疑一道为本经疑增第二场古赋
外于诏诰章表内又科一道此有元科目取士之制大
略如此若夫会试下第者自延祐创设之初丞相特们
德尔阿萨尔及平章李孟等奏下第举人年七十以上
者与从七品流官致仕六十以上者与教授元有出身
者于应得资品上稍优加之无出身者与山长学正受
省劄后举不为例今有来迟不及应试者未曾区用取
卷八十一 第 16a 页 WYG0293-0559a.png
旨帝曰依下第例恩勿著为格 泰定元年三月中书
省臣奏下第举人仁宗延祐间命中书省各授教官之
职以慰其归今当改元之初恩泽宜溥蒙古色目人年
三十以上并两举而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
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
学正山长先有资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
国子员后勿为格从之自馀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常得
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籍者惟已废复兴之后其法始
卷八十一 第 16b 页 WYG0293-0559b.png
变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学正及书院山长又增取乡试
备榜亦授以郡学录及县教谕于是科举取士得人为
盛焉
   学校
世祖至元八年春正月始下诏立京师蒙古国子学校
习诸生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及集赛岱官员选子弟
俊秀者入学然未有员数 以通鉴节要用蒙古语言
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
卷八十一 第 17a 页 WYG0293-0559c.png
者量授官职成宗大德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通前
三十员为六十员武宗至大二年定伴读员四十人以
在籍上名生员学问优长者补之仁宗延祐二年冬十
月以所设生员百人蒙古五十人色目二十人汉人三
十人而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
廪饩乃减去庶民子弟一百一十四员听陪堂学业于
见供生员一百名外量增五十名元置蒙古二十人汉
人三十人其生员纸扎笔墨止给三十人岁凡二次给
卷八十一 第 17b 页 WYG0293-0559d.png
之 至元六年秋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
省定学制颁行之命诸路府官子弟入学上路二人下
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馀民间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
二十五人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以译写通鉴节
要颁行各路俾肄习之至成宗大德五年冬十月又定
生员散府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下州十人元贞元年
命有司割地给诸路蒙古学生员饩廪其学官至元十
九年定拟路府路设教授以国字在诸字之右府州教
卷八十一 第 18a 页 WYG0293-0560a.png
授一任准从八品再历路教授一任准正八品任回本
等迁转大德四年添设学正一员上自国学下及州县
举生员高等从翰林考试凡学官译史取以充焉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五月尚书省臣言伊斯题喇卜文
字宜施于用今翰林院伊普迪哈鲁鼎能通其字学乞
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夫富民之子皆依汉人
入学之制日肄习之帝可其奏是岁八月始置回回国
子学至仁宗延祐元年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
卷八十一 第 18b 页 WYG0293-0560b.png
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令依旧制笃意领教泰
定二年春闰正月以近岁公卿大夫子弟与夫凡民之
子入学者众其学官及生员五十馀人已给饮膳者二
十七人外助教一人生员二十四人廪膳并令给之学
之建置在于国都凡百司庶府所设译史皆从本学取
以充焉
太宗六年癸巳以冯志常为国子学总教命侍臣子弟
十八人入学世祖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
卷八十一 第 19a 页 WYG0293-0560c.png
学以长者四人从许衡童子七人从王恂至二十四年
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三斋生员
讲授经旨是正音训上严教导之术下考肄习之业复
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录申明规矩督习课
业凡读书必先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次及诗
书礼记周礼春秋易博士助教亲授句读音训正录伴
读以次传习之讲说则依所读之序正录伴录亦以次
而传习之次日抽签令诸生复说其功课对属诗章经
卷八十一 第 19b 页 WYG0293-0560d.png
解史评则博士出题生员具藁先呈助教俟博士既定
始录附课簿以凭考校其生员之数定二百人先令一
百人及伴读二十人入学其百人之内蒙古半之色目
汉人半之许衡又著诸生入学杂仪及日用节目七年
命生员八十人入学俾永为定式而遵行之成宗大德
八年冬十二月始定国子生蒙古色目汉人三岁各贡
一人十年冬闰十月国子学定蒙古色目汉人生员二
百人三年各贡二人武宗至大四年秋闰七月定生员
卷八十一 第 20a 页 WYG0293-0561a.png
额二百人冬十二月复立国子学试贡法蒙古授官六
品色目正七品汉人从七品试蒙古生之法宜从宽色
目生宜稍加密汉人生则全科场之制仁宗延祐二年
秋八月增置生员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集贤学士赵
孟頫礼部尚书元明善等所议国子学贡试之法更定
之一曰升斋等第六斋东西相向下两斋左曰游艺右
曰依仁凡诵书讲说小学属对者𨽻焉中两斋左曰据
德右曰志道讲说四书课肄诗律者𨽻焉上两斋左曰
卷八十一 第 20b 页 WYG0293-0561b.png
时习右曰日新讲说易诗书春秋科习明经义等程文
者𨽻焉每斋员数不等每季考其所习经书课业及不
违规矩者以次递升二曰私试规矩汉人验日新时习
两斋蒙古色目取志道据德两斋本学举实历坐斋二
周岁以上未尝犯过者许令充试限实历生斋三周岁
以上以充贡举汉人私试孟月试经疑一道仲月试经
义一道季月试策问表章诏诰科一道蒙古色目人孟
仲月各试明经一道季月试策问一道辞理俱优者为
卷八十一 第 21a 页 WYG0293-0561c.png
上等准一分理优辞平者为中等准半分每岁终通计
其年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充高等生员以四十名为
额内蒙古色目各十名汉人二十名岁终试贡员不必
备惟取实才有分同阙少者以坐斋月日先后多少为
定其未及等并虽及等无阙未补者其年积分并不为
用下年再行积算每月初二日蚤旦圆揖后本学博士
助教公座面引应试生员各给印纸依式出题考试不
许怀挟代笔各用印纸真楷书写本学正录弥封誊录
卷八十一 第 21b 页 WYG0293-0561d.png
馀并依科举式助教博士以次考定次日监官覆考于
名簿内籍记各得分数本学收掌以俟岁终通考三曰
黜罚科条应私试积分生员其有不事课业及一切违
戾规矩者初犯罚一分再犯罚二分三犯除名从学正
录纠举正录知见而不纠举者从本监议罚之应巳补
高等生员其有违戾规矩者初犯殿试一年再犯除名
从学正录纠举之正录知见而不纠举者亦从本监议
罚之应在学生员岁终实历坐斋不满半岁者并行除
卷八十一 第 22a 页 WYG0293-0562a.png
名除月假外其馀告假并不准算学正录岁终通行考
校应在学生员蒙古色目别议外其馀以汉人生员三
年不能通一经反不肯勤学者勒令出学其馀责罚并
依旧规泰定三年夏六月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
旧制其贡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槩与前法略同而防
闲稍加严密焉其本学正录各二员司乐一员典籍二
员管勾一员及侍仪舍人旧例举积分生员充之后以
积分既革于上斋举年三十以上学行堪范后学者为
卷八十一 第 22b 页 WYG0293-0562b.png
正录通晓音律学业优赡者为司乐干局通敏者为典
籍管勾其侍卫舍人与上中斋举礼仪习熟音吐洪畅
曾掌春秋释奠每月告朔明赞众与其能者充之文宗
天历三年春三月惟伴读员数自初二十人岁贡二人
后于大德七年定四十人岁贡六人至大四年定四十
人岁贡四人延祐四年岁贡八人为淹滞既额设四十
名宜充部令史者四人路教授者四人是后又命所贡
生员每大比选士与天下士同试于礼部策于殿廷又
卷八十一 第 23a 页 WYG0293-0562c.png
增置备榜而加选择焉
国初燕京始平宣抚王楫请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太
宗六年设国子总教及提举官命贵臣子弟入学受业
宪宗四年世祖在潜邸特命修理殿廷及即位赐以玉
斝俾永为祭器至元十三年授提举学校官六品印遂
改为大都路学署曰提举学校所二十四年既迁都北
城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乃以南城国子学为大都路
学自提举以下设官有差仁宗延祐四年大兴府尹巴
卷八十一 第 23b 页 WYG0293-0562d.png
苏呼重修殿门堂庑建东西两斋泰定三年府尹曹伟
增建环廊文宗天历二年复增广之提举郝义恭又增
建斋舍自府尹郝都尔本至曹伟始定生员凡百人每
名月饩京畿漕运司及本路给之泰定四年夏四月诸
生始会食于学焉
太宗始定中原即议建学设科取士世祖中统二年始
命置诸路学校官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
以备选用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
卷八十一 第 24a 页 WYG0293-0563a.png
祀先圣二十三年二月帝御德兴府行宫诏江南学校
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
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或自愿招师或
自受家学于父兄者亦从其便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
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
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
县及书院置之路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散府上中
卷八十一 第 24b 页 WYG0293-0563b.png
州设教授一员下州设学正一员县设教谕一员书院
设山长一员中原州县学正山长学录教谕并授礼部
付身各省所属州县学正山长学录教谕并受行省及
宣慰司劄付凡路府州书院设直学以掌钱谷从郡守
及宪府官试补直学考满又试所业十篇升为学录教
谕凡正长谕录教谕或由集贤院及宪台等官举充之
谕录历两考升正长正长一考升散府上中州教授上
中州教授又历一考升路教授教授之上各省设提举
卷八十一 第 25a 页 WYG0293-0563c.png
二员正提举从五品副提举从七品提举凡学校之事
后改直学考满为州吏例以下第举人充正长备榜举
人充谕录有荐举者亦参用之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
书院凡生徒之肄业于是者守令举荐之台宪考覈之
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往往人材辈出矣 世祖中
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猷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
师授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其传为害甚大乃遣副
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其生员拟免本
卷八十一 第 25b 页 WYG0293-0563d.png
身捡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难视其
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提举纲
维之凡宫壸所需省台所用转入常调可仕亲民其从
大医院自迁转者不得视此例又以示仕途不可以杂
进也然太医院官既受宣命皆同文武正官五品以上
迁叙馀以旧品职递升子孙荫用同正班叙其掌药充
都监直长充御药院副使升至大使考满依旧例于流
官铨注诸教授皆从太医院定拟而各路主善亦拟同
卷八十一 第 26a 页 WYG0293-0564a.png
教授皆从九品凡随朝太医院医官子弟及路府州县
学官并须试验其各处名医所述医经文字悉从考校
其诸药所产性味真伪悉从辨验其随路学校每岁出
降十三科疑难题目具呈太医院发下诸路医学令生
员依式习课医义年终置簿解纳送本司以定其优劣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夏六月始置诸路阴阳学其在腹
里江南若有通晓阴阳之人各路官司详加取勘依儒
卷八十一 第 26b 页 WYG0293-0564b.png
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其有术数精通者
每岁录呈省府赴都试验果有异能则于司天台内许
令近侍延祐初令阴阳人依儒医例于路府州设教授
一员凡阴阳人皆管辖之而上属于太史焉
举遗逸以求隐迹之士擢茂异以待非常之人世祖中
统间徵许衡授怀孟路教官诏于怀孟等处选子弟之
俊秀者教育之是年又诏徵金进士李冶授翰林学士
徵刘因为集贤学士不至又用平章咸宁王额森荐徵
卷八十一 第 27a 页 WYG0293-0564c.png
萧㪺不起即授陜西儒学提举至元十八年诏求前代
圣贤之后儒医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之士
二十年复召拜刘因右赞善大夫辞不允未几以亲老
乞终养俸给一无所受后遣使授命于家辞疾不起二
十八年复诏求隐晦之士俾有司具以名闻成宗大德
六年徵临川布衣吴澄擢应奉翰林文字拜命即归九
年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遣使徵萧㪺且
曰或不乐于仕可试一来与朕语而遣归至大三年复
卷八十一 第 27b 页 WYG0293-0564d.png
召吴澄拜国子司业以病还延祐三年召拜集贤直学
士以疾不赴至治三年召拜翰林学士武宗仁宗累徵
萧㪺授集贤学士国子司业未赴改集贤侍讲学士又
以太子右谕德徵始至京师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谕
德如故仁宗延祐七年十一月诏曰比岁设立科举以
取人材尚虑高尚之士晦迹丘园无从可致各处其有
隐居仁义才德高迈深明治道不求闻达者所在官司
具姓名牒报本道廉访司覆奏察闻以备录用又屡诏
卷八十一 第 28a 页 WYG0293-0565a.png
求言于下使得进言于上虽指斥时政并无谴责往往
采择其言任用其人列诸庶位以图治功其他著书立
言裨益教化启迪后人者亦斟酌录用著为常式云
童子举唐宋始著于科然亦无常员成宗大德三年举
童子杨山童海童五年大都提举学校所举安西路张
秦山江浙行省举张升甫武宗至大元年举武福安仁
宗延祐三年江浙行省举俞傅孙冯和克六年河南路
举张达罕学士鄂勒哲布哈举丁旺温七年河间县举
卷八十一 第 28b 页 WYG0293-0565b.png
杜山童大兴县举陈聃英宗至治元年福州路连江县
举陈元麟至治三年河南行省举张英泰定四年福州
举叶留耕文宗天历二年举杜夙灵至顺二年制举塔
卜合子密拉岱皆以其天资颖悟超出儿辈或能默诵
经文书写大字或能缀缉辞章讲说经史并令入国子
学教育之惟张秦山精篆籀陈元麟能通性理叶留
耕问以四书大义则对曰无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时人以远大期之
卷八十一 第 29a 页 WYG0293-0565c.png
 
 
 
 
 
 
 
 
卷八十一 第 29b 页 WYG0293-0565d.png
 
 
 
 
 
 
 
 元史卷八十一
卷八十一 第 30a 页 WYG0293-0566a.png
元史卷八十一考證
选举志一所入之途难以指计虽名卿大夫亦往往由
 是跻要官受显封 按大夫原刻讹大府今据永乐
 大典改
选举志一诸巡捕官及兵役不得喧扰及辄视试文并
 纵容举人无故往来 按原刻捕讹铺役讹级纵容
 二字倒置今据永乐大典改
选举志一举人揖而退 按原刻脱举字今据续通考
卷八十一 第 30b 页 WYG0293-0566b.png
 增
选举志一延祐初令阴阳人依儒医例于路府州设教
 授一员 按原刻本于员字上脱一字今据百官志
 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