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293-0266a.png

元史卷六十三
明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宋濂等修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
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
一(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293-0266b.png

武昌路(上/)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
为荆湖北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
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
下围之数月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
巴延从阳罗洑南渡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
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
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
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293-0267a.png

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
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
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万
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
(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293-0267b.png

武昌(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
(属本路户一万五千八百五/口六万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唐巴州又改岳州宋为岳州军元至元十
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七
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领司一县
三州一
录事司
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293-0267c.png

巴陵(上倚/郭)临湘(中/)华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唐平江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
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户二十万六千四百
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
州领一县
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293-0267d.png

县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龙阳州(下/)宋辰阳县元元贞元年升州领一县
沅江(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沣州路(上/)唐改沣阳郡复改沣州元至元十二年立
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293-0268a.png

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领司
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沣阳(上倚/郭)石门(上/)安乡(下/)
州二
慈利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293-0268b.png

辰州路(下/)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
路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
四十五领县四沅陵(中/)辰溪(下/)卢溪(下/)叙浦(下/)
沅州路(下/)唐巫州又改沅州又为潭阳郡又改叙州
宋为镇远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抚司十四年
改沅州路总管府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
九千五百四十五领县三
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293-0268c.png

兴国路(下/)本隋永兴县宋置永兴军又改兴国军元
至元十四年升兴国路总管府旧隶江西三十年自
江西割隶湖广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
六百一十六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七年立)
县三
永兴(下倚/郭)大治(下/)通山(下/)
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293-0268d.png

十年郡守孟琦以城来归元至元十四年升汉阳府
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领县
二汉阳(至元二十二/年升中县)汉川(下/)
归州(下/)唐初为归州又改巴东郡又复为归州宋端
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
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归附元至元十
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降
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293-0269a.png

三秭归(下倚/郭)巴东(下/)兴山
靖州路(下/)唐为夷播叙二州之境宋为诚州复改靖
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明年改靖州路总管府
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
领县三永平(下/)会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293-0269b.png

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
府十八年迁行省于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
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户六十万三千五
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领司一县五州七
录事司(宋有兵马司都监领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长沙(上/)善化(与长沙/俱倚郭)衡山(上南岳/在焉)宁乡(上/)安化(下/)
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293-0269c.png

醴陵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浏阳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攸州(中/)唐为县属南云州宋属潭州元元贞元年
升州
湘乡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益阳州(中/)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
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293-0269d.png

湘阴州(下/)唐宋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
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
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为治所十八年
移司于潭衡州隶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
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县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
(顷/)
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293-0270a.png

县三
衡阳(上倚/郭)安仁(下/)酃县
道州路(下/)唐为南营州复改道州复为江华郡宋仍
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
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九万九百十九
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293-0270b.png

营道(中倚/郭)宁远(中/)江华(中/)永明(下/)
永州路(下/)唐改零陵郡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
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五千
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县
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顷)
录事司
县三
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293-0270c.png

郴州路(下/)唐改桂阳郡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
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
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九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六
郴阳(中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中/)永兴(中/)兴宁(下/)
桂阳(下/)桂东(下/)
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293-0270d.png

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
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县
二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二
清湘(上倚/郭)灌阳(下/)
宝庆路(下/)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
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293-0271a.png

管府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
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新化(中/)
武冈路(下/)唐武冈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三年置安
抚司十四年升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
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293-0271b.png

(六/顷)
录事司(旧有兵马司领四厢/至元十五年改立)
县三
武冈(上倚/郭)新宁(下/)绥宁(下/)
桂阳路(下/)唐郴州宋升桂阳军元至元十二年置安
抚司十四年升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
口十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县三
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293-0271c.png

县三
平阳(上/)临武(中/)蓝山(下/)
茶陵州(下/)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
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下/)唐宋皆为县隶湘东郡元至元十九年升
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
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293-0271d.png

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二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
(帅府言比者黄圣许叛乱逃窜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五顷请募溪洞猺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
(屯耕种缓急则令击/贼深为便益从之)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唐初为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
置桂管又升静江军宋升为静江府元至元十三年
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293-0272a.png

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
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户二
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
十八领司一县十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兴安(下/)灵州(下/)理定(下/)义宁(下/)修仁(下/)
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293-0272b.png

南宁路(下/)唐初为南晋州又改邕州又为永宁郡元
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邕州路总管府
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户一
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武缘(下/)
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293-0272c.png

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梧州路总管府户五千
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领县一苍梧(下/)
浔州路(下/)唐改浔江郡又仍为浔州元至元十三年
置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户九千四百二十八
口三万八十九领县二桂平(下/)平南(下/)
柳州路(下/)唐改龙城郡又改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
安抚司十六年改柳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一百
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293-0272d.png

马平(下/)洛容(下/)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唐为龙水郡又改
粤州宋为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
改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中书省臣言南丹州安
抚司及庆远路相去为近所隶户少请省之遂立庆
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户二万六千五百三
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领县五宜山(下/)忻城(下/)天
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293-0273a.png

平乐府唐以平乐县置乐州复改昭州又为平乐郡
又仍为昭州宋因之元改为平乐府户七千六十七
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领县四平乐(下倚/郭)恭城(下/)立
山(下/)龙平(下/)
郁林州(下/)唐于南充县置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
行州事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领
县三南流(下/)兴业(下/)博白
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293-0273b.png

略使宋为宁远军至元十三年改安抚司十六年改
容州路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
十四领县三普宁(下/)北流(下/)陆川(下/)
象州(下/)唐改为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
抚司十五年改象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五百五
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领县三阳寿(下/)来宾
(下/)武仙(下/)
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293-0273c.png

城郡又改岭方郡又仍为宾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
抚司十六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
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领县三岭方(下倚/郭)上林(下/)迁
江(下/)
横州(下/)唐初为简州又改南简州又改横州又为宁
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十六年改总管府户
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领县二宁浦
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293-0273d.png

融州(下/)唐初为融州又改融水郡后仍为融州宋为
清远军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融州路
总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
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领县二融水(下/)怀远(下/)
藤州(下/)唐改感义郡后为藤州宋徙 州治于大江
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户四千二百九十五
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领县二镡津(下/)岑溪(下/)
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293-0274a.png

三年仍行州事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
百三十五领县四临贺(下倚/郭)富川(下/)桂岭(下/)怀集(下/宋)
(属广州至元十/五年以隶本州)
贵州(下/)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改怀泽郡后仍为
贵州元至元十四年领郁林县大德九年省县止行
州事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贵州/地接)
(八番与播州相去二百馀里乃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大德六年云南行省右丞刘深征八百媳妇至)
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293-0274b.png

左江(左江出源州界至合江镇与右/江水合为一流入横州号郁江)
思明路户四千四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
六
右江(右江源出峨利州与大理大槃/水通大槃在大理之威楚州)
思州路军民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六
千九百一
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293-0274c.png

镇安路(以上/并阙)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
雷州路(下/)唐初为南合州又更名东合州又为海康
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尔哈雅南
征海外四州雷州归附初置安抚司十七年即此州
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抚司为总管府隶
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293-0274d.png

三百一十(本路屯田一百/六十五顷有奇)领县三海康(中/)徐闻(下/)遂
溪(下/)
化州路(下/)唐置罗州辩州宋废罗州入辩州复改辩
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
府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
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顷有奇)领县三石龙(下/)吴川(下/)石城(下/)
高州路(下/)唐为高凉郡又为高州宋废高州入窦州
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293-0275a.png

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
(本路屯田/四十五顷)领县三电白(下/)茂名(下/)信宜(下/)
钦州路(下/)唐为宁越郡又为钦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三千五百
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领县二安远(下/)灵
山(下/)
廉州路(下/)唐为合浦郡又改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设
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293-0275b.png

六(本路屯田/四顷有奇)领县二合浦(下倚/郭)石康(下/)
乾宁军民安抚司唐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又为琼
山郡宋为琼管安抚都监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
南道宣慰司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乾宁军民安
抚司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
百八十四(本路屯田二/百九十馀顷)领县七琼山(下倚/郭)澄迈(下/)临
高(下/)文昌(下/)乐会(下/)会同(下/)定安(下/)
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293-0275c.png

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
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领县三宜伦(下/)昌
化(下/)感恩(下/)
万安军唐万安州宋更为军元至元十五年隶海北
海南道宣慰司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
十六领县二万安(下倚/郭)陵水(下/)
吉阳军唐振州宋改崖州又为珠崖郡又改吉阳军
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293-0275d.png

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领县一宁远(下/)
八番顺元蛮夷官(至元十六年泽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
(以龙方零为小龙番静蛮军安抚使龙文求卧龙番/南宁州安抚使龙延三大龙番应天府安抚使程延)
(随程番武盛军安抚使洪延畅洪番永盛军安抚使/韦昌盛方番河中府安抚使石延异石番太平军安)
(抚使卢延陵卢番静海军安抚使罗何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抚使并怀远大将军虎符仍以兵一千戍之)
(○是年宣慰使塔尔海以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已归/附者具以来上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
(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番千一百八十六寨户/八万九千四百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龙番三百)
卷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0293-0276a.png

(𨽻四川近改入湖广今二人愿仍其旧有旨遣问还/云田氏杨氏言昨赴阙廷取道湖广甚便况百姓相)
(邻驿传已立愿/隶平章达尔罕)
罗番遏蛮军安抚司
程番武胜军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卷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0293-0276b.png

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
韦番蛮夷长官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卢番蛮夷军民长官
定远府
卷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0293-0276c.png

章龙州
必化州
小罗州
下思同州
朝宗县 上桥县 新安县
麻峡县 瓮蓬县 小罗县
章龙县 乌山县 华山县
卷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0293-0276d.png

管番民总管
小程番(以下各设蛮/夷军民长官) 中嶆百纳等处
底窝紫江等处 瓮眼纳八等处
独塔等处 客当刻地等处
天台等处 梯下
党兀等处 勇都朱砂古𤬪等处
大小化等处 洛甲洛屯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0293-0277a.png

百眼佐等处 罗来州
那历州 重州
阿孟州 上龙州
峡江州 罗赖州
桑州 白州
北岛州 罗那州
龙里等寨 六寨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0293-0277b.png

山斋等处 羡塘带夹等处
都云桑林独立等处 六洞柔远等处
竹古弄等处 中都云棺水等处
金竹府(古𤬪县/) 都云军民府
万平等处 南宁
丹竹等处 陈蒙
李稍李殿等处 阳安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0293-0277c.png

都镇 平溪等处
平月 李崖等处
阳并等处 卢山等处
乖西军民府(皇庆元年立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符)
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讨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长赴阙)
(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
雍真乖西葛蛮等处 葛蛮雍真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0293-0277d.png

(蛮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楼苗狫生获隆济以献)
龙平寨 骨龙等处
底寨等处 茶山百纳等处
纳坝紫江等处 磨坡雷波等处
漕泥等处 青山远地等处
木窝普冲普得等处 武当等处
养龙坑宿徵等处 骨龙龙里清江(木楼雍/眼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0293-0278a.png

平迟安德等处 六广等处
贵州等处 施溪样头
朵泥等处 水东
市北洞
思州军民安抚(司婺川县/)
镇远府 楠木洞
古州八万洞 偏桥中寨
卷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0293-0278b.png

思印江等处 石千等处
晓爱泸洞赤溪等处 卑带洞大小田等处
黄道溪 省溪坝场等处
金容金远等处 台蓬若洞住溪等处
洪安等处 葛章葛商等处
平头著可通达等处 溶江芝子平等处
亮寨 沿河
卷六十三 第 25a 页 WYG0293-0278c.png

祐溪 水特姜
杨溪公俄等处 麻勇洞
恩勒洞 大万山苏葛办等处
五寨铜人等处 铜人大小江等处
德明洞 鸟罗龙干等处
西山大洞等处 秃罗
浦口 高丹
卷六十三 第 25b 页 WYG0293-0278d.png

乃州 銮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凤州 芝山州
安习州 茆䕼等团
荔枝 安化上中下蛮
卷六十三 第 26a 页 WYG0293-0279a.png

麦著土村 衙迪洞
会溪施容等处 感化州等处
契锄洞 腊惹洞
劳岩洞 驴迟洞
来化州 客团等处
中古州乐墩洞 上里坪
洪州泊李等处 张家洞
卷六十三 第 26b 页 WYG0293-0279b.png

(乞降诏招集又言向所授安抚职任隶顺元宣慰司/其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
(隶四州行省从之以播州等处管军万户杨溪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
(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仍虎符汉英即赛音布哈也/仍颁所请诏旨诏曰爰自前宋归附五十馀年阅实)
(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夫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恒)
(毋致烦扰/重困吾民)
播州军民安抚司
黄平府 平溪上塘罗骆家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7a 页 WYG0293-0279c.png

六洞柔连等处 锡乐平等处
白泥等处 南平綦江等处
珍州思宁等处 水烟等处
溱洞涪洞等处 洞天观等处
葛浪洞等处 赛坝垣黎焦溪等处
小姑单张 倒柞等处
乌江等处 旧州草堂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7b 页 WYG0293-0279d.png

平伐月石等处 下坝
寨章 横坡
平地寨 寨劳
寨勇 上塘
寨坦 㖗奔
平莫 林种密秀
沼河祐溪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8a 页 WYG0293-0280a.png

南渭州 落葛谷鹅罗椿等处
昔不梁骆杯密约等处 乾溪吴地等处
哝耸古平等处 瓮城都桑等处
都镇马乃等处 平普乐重墺等处
落同当等处 平族等处
独禄 三陂地蓬等处
小葛龙洛邦到骆五虎等处
卷六十三 第 28b 页 WYG0293-0280b.png

大小田陂带等处 都云洞
洪安昼剂等处 谷霞寨
刺客寨 吾狂寨
割利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郎寨
犵狫寨 平伐等处(大德元年平伐/酋领内附乞隶)
(于亦奚不/薛从之) 安剌速
卷六十三 第 29a 页 WYG0293-0280c.png

梅求望怀寨 甘长寨
桑州郎寨 永县寨
平里县寨 锁州寨
双隆 思母
归仁 各丹
木当 雍郎客都等处
雍门犵狫等处 栖求等处仲家蛮
卷六十三 第 29b 页 WYG0293-0280d.png

华山谷津等处
青塘望怀甘长不列独娘等处
光州 者者寨
安化思云等洞 北遐洞
茅难思风北郡都变等处 必际县
上黎平 潘乐盈等处
诚州富盈等处 赤畬洞
卷六十三 第 30a 页 WYG0293-0281a.png

允州等处 钦村
硬头三寨等处 颜村
水历吾洞等处 顺东
六龙图 推寨
橘叩寨 黄顶寨
金竹等寨 格慢等寨
客芦寨 地省等寨
卷六十三 第 30b 页 WYG0293-0281b.png

雍门客当乐赖蒙囊大化木瓜等处
嘉州 分州
平朱 洛河洛脑等处
宁溪 瓮除
麦穰 孤顶得同等处
瓮包 三陂
控州 南平
卷六十三 第 31a 页 WYG0293-0281c.png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记等处 百佐等处
九十九寨蛮 当桥山齐朱谷列等处
虎列谷当等处 真滁杜阿等处
杨坪杨安等处 棣甫都城等处
杨友阆 百也客等处
阿落傅等寨 蒙楚
卷六十三 第 31b 页 WYG0293-0281d.png

黑土石 洛宾洛咸
益轮沼边蛮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黄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处 密秀丹张
林种拱帮 西罗剖盆
杉木筲 各郎西
卷六十三 第 32a 页 WYG0293-0282a.png

焦溪笃住等处 草堂等处
上桑直 下桑直
米坪 今其平尾等处
保靖州 特团等处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领府二司一劝课使五(大德三年/立征东行)
(省未几罢至治元年复立/今高丽国王为左丞相)
高丽国(事迹见高丽传至元十八年王睶言本国置/站凡四十民畜凋弊敕拚为一十站三十年)
卷六十三 第 32b 页 WYG0293-0282b.png

沈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
征东招讨司
各道劝课使
庆尚州道
东界交州道
全罗州道
忠清州道
卷六十三 第 33a 页 WYG0293-0282c.png

耽罗军民总管府(大德五/年立)
卷六十三 第 33b 页 WYG0293-0283a.png

辰州路唐改卢溪郡复改辰州 卢溪原文作唐溪据
旧唐书改又按唐志辰州建于武德四年天宝元年
改为卢溪郡是辰州应序于改郡之前史误
天临路益阳州唐新康县宋安化县 按益阳本汉旧
县晋以下皆因之隋始并新康入焉唐武德四年复
分置新康七年省入是新康在唐暂置即省是以元
和志及旧唐书皆不列其名志所载未晰至安化宋
卷六十三 第 34a 页 WYG0293-0283b.png

以州为宋安化县岂既以为县更分为县更以为州
足知其误
桂阳路 户口总数下脱领司一县三五字依史例增
入
静江路宋升静江府 原文作宋仍静江军按宋志静
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静江军绍兴三年以高宗潜邸
升为府志未详今据改
卷六十三 第 34b 页 WYG0293-0283c.png

志梧州唐置在武德四年是梧州应叙于改郡之前
志所载未明后钦州同
郁林州唐于南充县置宋因之 原文作唐为南尹州
又改贵州为郁林州宋因之按旧唐志隋郁林郡之
南充县贞观中置郁林州寰宇记作唐麟德三年分
贵容二州置而云陈为尹州隋炀帝初为郁州盖以
贵州沿革误序于此也志袭其讹复云又改贵州尤
卷六十三 第 35a 页 WYG0293-0283d.png

贵州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改怀泽郡后仍为贵州
原文脱唐为南尹州二句按旧唐志贵州隋郁林
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尹州贞观九年改贵州
天宝元年改怀泽郡乾元元年复为贵州元和志寰
宇记诸书皆同今志误叙于前郁林州之下而此反
遗脱今据增
卷六十三 第 35b 页 WYG0293-0284a.png

河源古无所见禹贡导河止自积石汉使张骞持节道
西域度玉门见二水交流发葱岭趋于阗汇盐泽伏流
十里至积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
穆穆哩山然皆历岁月涉艰难而其所得不过如此世
之论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本
真意者汉唐之时外夷未尽臣服而道未尽通故其所
往每迂回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元有天下
卷六十三 第 36a 页 WYG0293-0284b.png

元十七年命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实
既受命是岁至河州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
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林麓穹隘举足寖高行一日至
巅西去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
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库库实
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朱思本又从巴尔济苏家得
帝师所藏梵字图书而以华文译之与昂霄所志互有
卷六十三 第 36b 页 WYG0293-0284c.png

河源在土番朵甘斯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散涣弗可
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鄂
端诺尔鄂端译言星宿也(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部之正西三千)
(馀里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馀里帝师萨/斯嘉地之西南二千馀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馀)
(东北流百馀里汇为/大泽曰鄂端诺尔)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
鄂□诺尔自西而东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骛成川
号齐必勒河又二三日水西南来名伊尔齐与齐必勒
卷六十三 第 37a 页 WYG0293-0284d.png

合流入齐必勒其流寖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人可涉
(思本曰呼兰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岭绵亘千里/水流五百馀里注伊尔齐河伊尔齐河源亦出自南山)
(西北流五百馀/里始与黄河合)又一二日岐为八九股名伊逊鄂罗木
译言九渡通广五七里可度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
抱革囊骑过之聚落纠木干象舟傅髦革以济仅容两
人自是两山峡束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
甘斯东北有大雪山名伊拉玛博啰其山最高译言腾
卷六十三 第 37b 页 WYG0293-0285a.png

远年成冰时六月见之自八九股水至昆崙行二十日
(思本曰自浑水东北流二百馀里与和啰海图河合和/啰海图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馀里与黄河)
(合又东北流一百馀里过玛拉葛地又正北流一百馀/里乃折而东流二百馀里又折而正北流又一百馀里)
(又折而东流过昆崙山下番名伊拉玛博啰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馀里河随山足东流过萨斯嘉库)
(济克/特地)河行昆崙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库济及克特
二地相属又三日地名哈喇伯勒齐尔四达之冲也多
寇盗有官兵镇之近北二日河水过之(思本曰河过克/特与伊实巴萨)
卷六十三 第 38a 页 WYG0293-0285b.png

少多处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兽有髦牛野马狼
狍羱羊之类其东山益高地益渐下岸狭隘有狐可一
跃而越之处行五六日有水西南来名纳琳哈喇译言
细黄河也(思本曰哈喇河自白狗岭之北/水西北流五百馀里与黄河合)又两日水南
来名奇尔穆苏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自哈喇河与黄/河合正北流二百馀里)
(过鄂勒博站折而西北流经昆崙之北二百馀里与奇/尔穆苏河合奇尔穆苏河源自咸茂州之西北岷山之)
(北水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馀/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馀里与黄河合)河水北行转西
卷六十三 第 38b 页 WYG0293-0285c.png

齐勒始有州治官府州隶吐蕃等处宣慰司司治河州
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五日至河州安乡关
一日至打罗坑东北行一日洮河水南来入河(思本曰/自奇尔)
(穆苏河与黄河合又西北流与彭赞河合彭赞河源自/彭赞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馀里过扎萨克达实地)
(与黄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馀里又折而东北流过西/宁州贵德州马岭凡八百馀里与邈水合邈水源自青)
(唐宿军谷正东流五百馀里过阿勒巴站与黄河合又/东北流过土桥站古积石州来羌城廓州果密站界羌)
(城凡五百馀里过河州与页彭河合页彭河源自西倾/山之北水东北流凡五百馀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
卷六十三 第 39a 页 WYG0293-0285d.png

(丹州之南删丹山下水东南流七百馀里注湟水然后/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馀里与洮河合洮河源自扬)
(萨岭北东北流过临洮府/凡八百馀里与黄河合)又一日至兰州过北卜渡至
鸣沙河过应吉里州正东行至宁夏府南东行即东胜
州隶大同路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
纪极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畅茂世言河九折彼地
有二折盖奇尔穆苏及奎腾必齐勒也(思本曰自洮水/与河合又东北)
(流过达勒达地凡八百馀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而正/东流过达勒达地古天德军中受降城东受降城凡七)
卷六十三 第 39b 页 WYG0293-0286a.png

(河合又正南流过保德州葭州及兴州境又过临州凡/一千馀里与察纳河合察纳河源自古宥州东南流过)
(陜西省绥德州凡七百馀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陜西芦子关乱山中南流三)
(百馀里过延安府折而正东流三百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汾河合汾河源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
(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北一千二百馀里始与黄河合又南流二百)
(里过河中府遇潼关与大华大山绵亘水势不可复南/乃折而东流大概河源东北流所历皆西番地至兰州)
(凡四千五百馀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过达勒达地凡/二千五百馀里始入河东境内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
(八百馀里通/计九千馀里)
卷六十三 第 40a 页 WYG0293-0286b.png

都哩特穆尔
图噜勒奇
克噜伦地
辉和尔地(至元二十年立辉和/尔四处站及交钞库)
格尔济农 克布尔 巴达克山
图斯 特尔默 布哈尔
纳克恰卜 塔里堪 赛玛尔堪
卷六十三 第 40b 页 WYG0293-0286c.png

和坦 克特 鄂托罗尔
巴勒布 额济格依 鄂特
库彻 喀三 阿特巴什
巴尔莽 察特 雅根特
额尔巴拉 保喇 页密实
阿里玛图(诸王海都行营于阿里玛图等处盖其分/地也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鹘五城)
(唐号北庭置都护府又西北行四五千里至阿里玛/图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
卷六十三 第 41a 页 WYG0293-0286d.png

(图往/辅之) 哈喇和卓 鲁克心
巴实伯里(至元十五年授伯勒齐尔虎符掌巴实伯/里辉和尔城色哩军站事十七年以万户)
(綦公直戍巴实伯里十八年从诸王阿济格请自大/和岭至巴实伯里置新站三十二十年立巴实伯里)
(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一年阿济格使来言元隶哲/伯特穆尔二十四城之中有彻迪尔二城置达噜噶)
(齐就付库腾遂不隶省至是奉旨诚如所言其还正/之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巴实伯里置)
(元帅府即其/地以总之) 托果沁
昂言巴尔 呼达巴哩 展干尔(至元十五年/授多尔济金)
卷六十三 第 41b 页 WYG0293-0287a.png

约苏卜
实喇哈斯
阿噜音乌苏
钦察(太宗甲午年命诸王巴图征西域钦察阿克苏俄/罗斯等国岁乙未亦命宪宗往焉岁丁酉师至衮)
(腾吉斯海傍钦察酋长巴齐玛克逃避海岛中适值大/风吹海水去而乾生禽巴齐玛克遂与诸王巴图征俄)
(罗斯至额里齐城七日破之岁丁巳出师南征以驸马/琳沁之子奇塔特为达噜噶齐镇守俄罗斯阿克苏岁)
(癸丑括俄罗斯/阿克苏户口)
卷六十三 第 42a 页 WYG0293-0287b.png

布勒噶尔
萨奇勒
和拉扎木
赛哩木
巴尔齐钦
塔迪
保赛音
卷六十三 第 42b 页 WYG0293-0287c.png

齐苏
伯奇台
逊尼约特
和尔默色
噶萨朗 实喇斯 实喇勒济
库法 阿实达 乌楚辟喇
茂沙哩 沙尔斡克 罗里
卷六十三 第 43a 页 WYG0293-0287d.png

伊斯帕罕 咱斡 喀尚
都兰 哈斡尔 实木南
阿勒穆特 克济页 阿穆尔
萨里雅克 塔玛沙 安展
阿巴哈纳尔 萨里莽 乌勒章
迪斯坦 巴勒塔哈 都尔木
布木 达布逊 布斯图
卷六十三 第 43b 页 WYG0293-0288a.png

帕尔斡尔迪 玛凌古 塔里堪
伯勒赫
奇尔济苏哈喇哈纳谦州伊兰州等处(奇尔济苏者初/以汉地女四十)
(人与乌苏之男结婚取此义以名其地南去大都万有/馀里相传奈曼部始居此及元朝析其民为九千户其)
(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冇水曰鄂普东北有水曰王舒皆巨浸也会于谦而注)
(于摩和尔河北入于海俗与诸国异其语言则辉和尔/同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颇知田作遇雪则跨木马逐)
(猎土产名马白黑海东青摩和尔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奇尔济苏去大都二万五千馀里其语言与奇尔济苏)
卷六十三 第 44a 页 WYG0293-0288b.png

(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湩咸就/乌苏沭连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哈喇哈纳)
(犹言布囊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名在乌苏/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其境上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
(水林樾险阻为甚野兽多而畜字少贫民无恒产者皆/以桦皮作庐帐以白鹿负其行装取鹿乳采松实及斸)
(山丹芍药等根为食冬月亦乘木马出猎谦州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奇尔济苏东南谦河西南唐麓)
(岭之北居民数千家悉蒙古回纥人有工匠数局盖国/初所徙汉人也地沃衍宜稼夏种秋成不烦耘耔或云)
(王汗始居此地伊兰者蛇之称也初州境山中居人见/一巨蛇长数十步从穴中出饮河水腥闻数里因以名)
(州至元七年诏遣刘好礼为奇尔济苏哈喇哈纳谦州/伊兰州等处断事官即于此州修库廪置传舍以为治)
卷六十三 第 44b 页 WYG0293-0288c.png

(土人/便之)
卷六十三 第 45a 页 WYG0293-0289a.png

安南古交趾也陈氏叛服之迹已见本传今取其城邑
之可纪者录于左方
大罗城路汉交趾郡唐置安南都护府宋时郡人李公
蕴立国于此及陈氏立以其属地置龙兴天长长安府
龙兴府本多冈乡陈氏有国置龙兴府
天长府本多墨乡陈氏祖父所生之地建行宫于此岁
一至示不忘本故改曰天长
卷六十三 第 45b 页 WYG0293-0289b.png

于此
归化江路地接云南
宣化江路地接特磨道
沱江路地接金齿
谅州路地接左右两江
北江路在罗城东岸泸江水分入北江江有六桥
如月江路
卷六十三 第 46a 页 WYG0293-0289c.png

大黄江路
烘路
快路
国威州在罗城南(此以下州多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州其实洞也)
古州在北江
仙州古龙编
富良
卷六十三 第 46b 页 WYG0293-0289d.png

定边(一云明媚/)
万涯(一云明责/)
文周(一云门州/)
七源
思浪
大原(一云黄源/)
通农
卷六十三 第 47a 页 WYG0293-0290a.png

梁舍(一云梁个/)
平源
光州(一云明苏/)
渭龙(一云乙舍/)
道黄(即平林场/)
武宁(此以下县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 万载 丘温
新立 恍县 纸县 历县 阑桥
卷六十三 第 47b 页 WYG0293-0290b.png

门县
清化府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
曰甲曰社
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
安暹江 分场古文场 古藤甲 支明甲
古宏甲 古战甲 缘甲
乂安府路汉日南隋唐为驩州
卷六十三 第 48a 页 WYG0293-0290c.png

唐舍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
孝江 多璧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象林县东滨海西际真蜡南接扶
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林邑唐
时有环王者徙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
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
卷六十三 第 48b 页 WYG0293-0290d.png

占城 王琴 蒲伽 道览
渌淮 稔婆逻 獠
元史卷六十三
卷六十三 第 49a 页 WYG0293-0291a.png

河源在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灿若列星
以故名鄂端诺耳 谨按昔之论河源者始于汉
武纪昆崙为河源一语迁固辈记载简略后人众
喙纷呶率滋穿凿元世祖遣都实寻讨河源潘昂
霄得其说撰为志昂霄不谙蒙古语既多附会且
力斥张骞河源发葱岭汇盐泽之语为非尤为缪
妄我
卷六十三 第 49b 页 WYG0293-0291b.png

圣祖仁皇帝屡遣使测量咨考定鄂敦他腊为中国河源
视前史已加详核
皇上平定西陲古所称葱领于阗蒲昌海诸境咸𨽻版
图而
睿鉴精微考据详核乾隆四十七年春
命使往青海务穷河源乃得阿勒坦郭勒及阿勒坦噶
达赤高老金色之泉而河源始确恭绎
卷六十三 第 50a 页 WYG0293-0291c.png

御制诗文始知元时所穷讨以鄂端诺尔为河源者仅
得半而止其详具于
敕修河源纪略中兹就其所称引者概从译改而史文
悉仍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