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723-07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十
  性理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编修(臣/)白瀛
  (臣/)谨按太极图左半为阳动右半为阴静左固阳
  也而阴已伏于其中右固阴也而阳已藏于其内
  然则左半之阳非生于左而生于右右半之阴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723-0750b.png
  生于右而生于左阴阳两在而不测动静交错而
  不穷此天地之性情也(臣/)谨推广其说而详言之
  河图之六与八老阴少阴之数也而一三之阳各
  统之生者倡而成者随则奇为耦之根也七与九
  少阳老阳之数也而二四之阴各统之内为主而
  外为客则偶又为奇之根也东南皆生长之乡而
  正北之一点独为众阳之宗西北皆敛藏之地而
  正南之二点独为众阴之首则互根之理于河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723-0751a.png
  见之矣伏羲六十四卦自复至乾一百一十二阳
  而八十阴杂居之阳盛之地已为阴长之基自姤
  至坤一百一十二阴而八十阳杂居之阴长之方
  已为阳亨之本坤以藏之而雷之动乃起于重阴
  之下此复所以见天地之心也乾以居之而风之
  散乃发于盛阳之馀此姤所以为天地相遇也则
  互根之理又于卦象见之矣四时之代嬗也而一
  寒一暑冬至一阳动而荠麦生夏至一阴生而蘼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723-0751b.png
  草死何莫非互根之理乎二曜之升沉也而一昼
  一夜阳不始于将旦而始于子半阴不肇于三商
  而肇于午中何莫非互根之理乎海水之潮汐也
  而一张一弛非弛则无以为张其往者所以为来
  之本也非张亦无以为弛其息者所以为消之机
  也人身之藏息也而一吸一嘘非吸则不能复嘘
  其入者乃所以鼓其出也非嘘亦不能复吸其进
  者乃所以引其退也何莫非互根之理乎推而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723-0751c.png
  运之平陂一泰一否人事之推移一乱一理鬼神
  之幽明一屈一伸万物之死生一终一始无非此
  动静互根者与为消息与为盈虚而已而又何疑
  于太极既分之始哉此其理大易言之详矣一阴
  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此以造化言之也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此以乾坤言
  之也尺蠖之屈以求信龙蛇之蛰以存身此以物
  理言之也精义入神所以致用利用安身所以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723-0751d.png
  德此以学问言之也周子作易通又发明图说之
  旨曰水阴根阳火阳根阴盖以后天之水火明先
  天之阴阳其理一而已矣要之动静虽互为其根
  而静者又常为动之根日月星辰终古不停而太
  虚之天凝然不动喜怒哀乐无时少息而未发之
  体寂然不动不动者群动之本也此又主静立极
  之旨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723-0752a.png
  性理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编修(臣/)丁一焘
  朱子曰无欲故静
  (臣/)谨按太极一图原阴阳五行生人生物之始而
  以人为贵举生人形神性命之全而以圣人立之
  极盖圣人之中正仁义一阴阳五行也而一归于
  主静犹之阴阳五行浑然太极也夫人生而静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723-0752b.png
  命之原圣人主静冲穆之中全体太极从来帝王
  所以立人之极者其心法未有不基乎此者也易
  之咸四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盖心主乎感感之
  者万端应之者一心至于憧憧虽万感未投而心
  体亦不能静朱子释大学正心章欲动情胜与无
  欲故静之说互相发明也致虚守寂往往托于主
  静然非圣人之主静也夫圣人日有万几朝乾夕
  愓岂能屏除一切而自居于端拱清净之理二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723-0752c.png
  子亲受学于周子乃周子言主静程子言主敬非
  无故也慎独以达天德诚意以行王道惟敬乃有
  所持循也盖心之体虚所以具众理心之用灵所
  以应万事圣人洗心退藏于密通书谓静虚则明
  明则通心之体所由立也八窗洞达如见我心通
  书谓动直则公公则溥心之用所由行也仲弓问
  仁章或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
  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则动静交养之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723-0752d.png
  也可见心之全体大用无往而不主敬能主敬则
  无时而不静矣故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
  不静也定性之旨动亦定静亦定也(臣/)读范浚心
  箴云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因
  萃先圣先贤之旨恭集为养心箴于圣贤心学未
  能窥见万一伏祈
睿鉴采择焉
  心为天君圣人立极全体浑然维民之则闲邪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723-0753a.png
  诚以达天德兢兢业业健行不息众籁俱寂其静
  也专洞洞属属自全其天不闻亦式如止水焉默
  而成之月映万川一日万几感而遂通勿虞勿贰
  允迪厥功因物付物如天化工过而不留廓然太
  空敬义夹持动静交养如玉壶冰昭融高朗睟然
  盎然德心克广会极归极王道荡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723-0753c.png
  性理
 诚者圣人之本
           侍讲学士(臣/)周长发
  (臣/)谨按圣人之德无以加于诚元亨利贞天道之
  常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也仁礼义智人性之
  纲仁礼诚之显义智诚之藏也中庸曰惟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性命于天原无一理之不诚故诚
  极其至遂无毫发之不尽大哉诚乎由尽己性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723-0753d.png
  尽人物之性极于参赞化育裕如也俗学言圣道
  者徒见圣人之聪明旁烛无疆圣人之功业弥纶
  无外叹其深微元远则以为何思何虑出神入天
  震其光耀显融则以为不禦不遗上蟠下际其粗
  者但求之语言迹象偶得其一则遂以为窥见其
  全其精者亦止索于杳渺虚无能伸其说而究无
  所济于用岂知圣人之本固有至易至简贯彻日
  用伦常纲综礼乐刑政大包无外而细入无垠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723-0754a.png
  自须臾而远及万世者实不外乎一诚哉夫诚之
  说始发明于孔子而大畅于子思前此典谟含其
  意而未宣执中安止是也卦爻垂其象而未著无
  妄中孚是也商书见其文而未备鬼神无常享享
  于克诚是也周颂抉其义而未明维天之命于穆
  不已文王之德之纯是也孔子赞易阐乾坤之蕴
  奥晰性命之精微所谓知始作成崇德广业者既
  无不以诚为指归而其告鲁君也举达道达德九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723-0754b.png
  经而约之于一天道人道著其殊途择善固执指
  其实学自有载籍以来前圣所以开物成务建极
  绥猷治统与道统本出一源治法与心法原无异
  致上下千古直一言以蔽之是故曾子述大学明
  德新民而必要于止至善至善者诚也齐家治国
  平天下而必先以格致诚正修格致即求诚者择
  善之功诚正修即求诚者诚身之事也至子思作
  中庸言诚尤备先儒谓放之弥六合卷之退藏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723-0754c.png
  密者岂有他哉亦曰诚而已然则言圣道而不明
  于诚之说者乌足以言圣道欤濂溪周子作易通
  曰诚者圣人之本可谓要言不烦矣抑又闻之易
  通所言与太极图相表里诚即圣人之太极也动
  静皆诚即圣人之阴阳也诚贯五常即圣人之五
  行也诚周百行即圣人之化生万物也无一事一
  念之不诚即圣人之物物一太极也万事万物总
  此诚即圣人之万物共一太极也圣人之德与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723-0754d.png
  地准圣人之诚与太极准大哉诚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723-0755a.png
  性理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监察御史(臣/)欧堪善
  (臣/)谨按太极分动静而五行布焉四时行而百物
  生焉是五行百物皆以太极为根柢者也抑知两
  仪既分以来不能外乎真实无妄之理者负气成
  形之后不能外乎真实无妄之心则夫五性之符
  乎五行百为之同于万物者亦惟全乎人心之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723-0755b.png
  极以立其纲维焉而已周子论诚而曰诚五常之
  本百行之源盖推论圣之所以为圣也今夫圣人
  之在天下有能外乎五常百行者哉维皇降衷以
  来仁以全此心之恻隐义以全此心之羞恶礼以
  全此心之辞让智以全此心之是非而心又贯彻
  乎四德之中是即人身中之五行也乃由五常推
  之自忠孝廉节之大以及纷纭繁变之细凡近而
  利用安身广而暨之经纶参赞皆从此起焉是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723-0755c.png
  常者百行之本源也孰知五常百行固以一诚为
  本源者哉盖诚之在天地也惟以理之不贰者立
  乎阴阳刚柔之主宰而诚之在人心也亦惟以理
  之不贰者握乎性命道德之枢机故本诚以行仁
  而胞与民物者非煦煦也本诚以行义而裁制事
  物者非孑孑也本诚以行礼而安上全下者不入
  于繁缛也本诚以行智与信而区别万类与物酬
  接者不入于穿凿之小虞诈之私也而且以一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723-0755d.png
  之理流贯于人伦秩叙之中言行物恒之际与夫
  饮食日用之庸近经纬纲纪之显然初非有虚假
  浮伪之心得参于其中也譬之于木诚为根株而
  五常则枝干之发荣焉譬之于水诚为昆崙而百
  行则积石以下之分流焉洵乎一诚之理有不能
  舍是而别求本源者尔且夫五常百行合圣凡而
  一之者也凡人不立乎诚则无物虽日在五常百
  行之中而实处乎其外圣人全尽乎诚则不息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723-0756a.png
  同处五常百行之内而能体乎其全安有舍诚而
  别求所以为圣者哉乃异学者流如告子荀卿之
  徒既以性为外物行为粗迹逐逐焉日流于昏昧
  而老庄之学又以性为空虚行归无有而泛泛焉
  不求其指归由于本源之地皆失也果能知心之
  统乎五常身之完乎百行而所以为五常百行者
  反求诸人心之诚以合乎在天之诚是川流也一
  本之散为万殊也一物一太极也合之五常百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723-0756b.png
  之诚同归一诚是敦化也万殊之原于一本也物
  物同一太极也则无极而太极之理不常在吾人
  方寸之间也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723-0756c.png
  性理
 诚无为几善恶
             编修(臣/)王会汾
  (臣/)谨按天命流行物与无妄此圣与凡之所同顾
  圣人体用一原显微无间而凡民不能者大本不
  立则无以善其动也周子作易通与太极图说相
  表里兹所言诚无为者其人心之太极乎夫人生
  之初实理浑然而已自与接为搆则理气错而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723-0756d.png
  恶分焉其心之动而之善者如木之自本而干自
  干而末上下相达此诚之正宗也其或旁荣侧秀
  若寄生赘疣者乃诚之庶孽也近则公私邪正远
  则兴废存亡回斡转移毫釐千里此厥不谨则阴
  进而阳退欲横而理消虽有智者亦无以善其后
  矣故君子慎动必于其动而未形之际出全力以
  胜之此作圣作狂之介上达下达之分昔之垂教
  者曰危微曰克复曰戒惧慎独曰履霜坚冰诚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723-0757a.png
  几微不谨甚且潜滋暗长而不自知也然则存诚
  之要莫切于谨几矣而几之谨与不谨又视乎诚
  之存与不存何以言之盖诚者天命之性性本有
  善而无恶也如必待恶几已动而后绝其萌则天
  人分两截体用非一原水将溃而筑堤防火将燎
  而谋救熄幸而克之而诚之存焉者微矣且人心
  必有虚公无我之体而后可与知几可与分善恶
  故大易言知几其神通书亦言诚神几曰圣人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723-0757b.png
  也圣也总之一诚而已矣不诚则诞幻倏忽心体
  先已放而不存虽有善安能扶而进之虽有恶安
  能遏而绝之所以图说言主静立人极静则无思
  无为之本体仁义中正之所从出也李延平教人
  澄怀默坐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
  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龟山门下相传指诀朱子
  晚年极尊信之可见太虚冲漠之内一切高深隐
  显精粗条贯靡不毕该学者诚能涵养本原使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723-0757c.png
  心体间虚明净澈自能察见几微剖析烦乱而无
  所差失此为理会大本此为透上一关岂徒沿流
  逐末补苴罅漏之功也哉总之涵养省察二者皆
  切实功夫而向里寻求必先体会诚字夫惟静虚
  是以动直源清则流洁表直则影端明乎此者可
  与审几可与分善恶而天命之性亦复去人不远
  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723-0758a.png
  性理
 师道立则善人多
             编修(臣/)沈文镐
  (臣/)谨按人君治天下必欲使天下同归于善善则
  人心厚风俗淳召休和致嘉祥所以跻化理于郅
  隆而天下久安长治者恃有此也夫天之生人本
  无不善而气禀则有不齐未能易恶至中则不善
  者常多而善者常少然则何由而进于善曰有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723-0758b.png
  道焉以嘉言懿行示之准则而诱掖于前奖劝于
  后则好善之心必油然而生从善之势必沛然莫
  禦此周子所谓先觉觉后觉闇者求于明则师道
  立而善人多朝廷以此而正天下以此而治也顾
  或谓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司徒乐正
  各有专官而教民之责系焉似非他人所能分任
  者不知师道甚广凡有治民之责者即皆有师道
  之任而亲民之吏尤急何则国家庠序学校之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723-0758c.png
  所以造士之术甚详然秀顽错出其不能人人而
  加以提命者势也况诗书礼乐祗为教民之具而
  以言教者讼恒不如以身教者之从也东莱吕氏
  有言农夫牧竖相与画地而议长吏之能否若辨
  黑白若数一二诚以地近势亲耳闻目击易相窥
  伺故凡亲民者之一举一动最足以移民之心志
  而引民之步趋诚使亲民者实行孝弟而民自知
  孝弟之美实行忠信而民自知忠信之美实行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723-0758d.png
  让而民自知廉让之美躬行率先阴格民志所谓
  清其源也由是播为政令审风俗之宜详劝课之
  术知民必有乐从之者非然而标准不立观感无
  由徒以虚言相诱成法相绳民不从也甚且有巧
  诈之吏以穿窬之心行穿窬之术巧趋善避饰智
  惊愚愚民效之狡诈日滋廉耻日失倘大吏不察
  误以为能吏而被以循良之名予以荐剡之荣如
  是而欲以化民成俗之事望之不可得也自古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723-0759a.png
  循吏者莫如汉考其所为类皆能以实心行实政
  如倪宽之劝农缓刑黄霸之力行教化杜诗之政
  治清平刘矩之礼让化俗皆以吏道而兼师道故
  风移俗易骎骎乎比于三代之隆世之论者或以
  为此不免为庸吏所托则又不然夫遇事阘冗怠
  缓废弛者此庸吏也矫饰外貌阴行贪恣者此巧
  吏也躬行化民政平讼理者此循史也考倪宽黄
  霸诸人其发奸摘伏俱有神明之称而迥非常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723-0759b.png
  所能窥测此岂庸吏所得藉口哉故庸吏不足为
  民师巧吏不可为民师必循吏而后能为民师而
  循吏之实身教先于言教始革面进于革心是在
  为大吏者辨真别伪实察夫循吏而褒异之荐引
  之则吏治当必丕变而民俗因以日淳有道之世
  法制修明区宇乂安而所以培养元气为万年不
  拔之基者事莫重乎此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723-0759c.png
  性理
 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太和
 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
             编修(臣/)周玉章
  (臣/)谨按王者功成而作乐于以奋至德之光动四
  气之和著万物之理与政治相为表里其历代制
  作不同而所以导和宣化者一也先儒论乐详矣
  若周子通书所言直探制乐之本综乐记之全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723-0759d.png
  显揭夫审乐知政之旨也夫国家统一海内政事
  具举考古订乐釐然成一代之制所以表开国之
  风昭功业之盛也而论者又谓礼乐百年而后兴
  固非谓考订之未极其详典章之不综其备必需
  以岁月方臻美善也盖开创之始天下甫定百废
  待兴其与贤士大夫经营而缔造者恒积之数十
  年之久亦既治定功成矣而圣王在上犹殷然于
  天下之务不敢遽为已治已安也相与涵濡而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723-0760a.png
  摩之如是者又有年然后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天
  下称大治焉当是时天子端拱以收久道化成之
  效仁让风行狱讼衰息四方之民从欲以治极之
  庶草繁庑鸟兽鱼鳖咸若岂非大顺大化之世而
  保合太和之象欤百年后兴此其时也夫风之蒸
  也无以宣之则不畅情之动也无以平之则易流
  是以古圣王于治化翔洽之时作天地同和之乐
  所谓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又曰太史陈诗以观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723-0760b.png
  风盖虽闾阎谣俗之语釐而正之皆足以感人心
  而徵和气之协而况郊庙明堂降天神出地祇享
  人鬼煌煌乎钜典也哉咸英韶濩大夏大武诸乐
  夐乎尚矣汉兴去古未远考订犹易而时则日不
  暇给贾谊上书请定制度兴礼乐文帝谦让未遑
  至孝武时李延年协律司马相如辈制乐章可云
  盛矣然神仙祷祀之意多而移风易俗之事少唐
  造十二和以法天地庶几有开国之规模而七德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723-0760c.png
  之舞与九功并陈又未免侈志武功岂雅颂之遗
  乎宋太祖改周乐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
  音安以乐之意其后王朴李照胡瑗范镇更相考
  论而朱子不能无议焉有明一代之制作大抵集
  汉唐宋元之旧而稍易其名其乐雅俗杂出虽前
  有冷谦宋濂诸臣后有张鹗李文察等深明钟律
  未能复还古音所作乐章惟务明达易晓不及汉
  晋间诗歌铿锵可诵奚论清庙诸什也总之声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723-0760d.png
  器数之末历代其详审之矣而于所谓三纲正九
  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者果皆有得焉否耶(臣/)
  以周子之论乐为能探作乐之本综乐记之全而
  显揭夫审乐知政之旨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723-0761a.png
  性理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
 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编修(臣/)万年茂
  (臣/)谨按道行而百世有善治学传而千载有真儒
  学者所以学为道也非以为文也然孔子之系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723-0761b.png
  曰其旨远其辞文非文则教不立非教则道不彰
  道莫备于六经而六经为万世文章之祖故曰温
  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
  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
  春秋教也子贡以下性天之旨有不得闻然身通
  六艺七十馀人而圣人之道遂如日月经天江河
  行地者文有以载之也自是厥后荀况董仲舒刘
  向王通韩愈靡不根柢经术号称尔雅虽于道互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723-0761c.png
  有纯疵大要并寻六艺之遗略相上下而羽翼之
  者惟宋儒迭兴昌明道术尽得先圣之传然后斯
  文大著而其言粹然一出于正岂非所谓旨远而
  辞文者耶夫文者代吾之言而亦以代圣贤之言
  者也圣贤之言不可强而能其道则可求而至是
  故察之日用事物之端谨之隐微动静之地观阴
  阳之合散考古今之治忽浩然有得于身心性命
  之原而涣然自释于语言象数之外然后神动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723-0761d.png
  天随心得而手应宣之于口无有捍格不吐之患
  而天下之读其文者皆得因其教而研其道所以
  能传后而行远也有明以来始以制艺取士制艺
  文之一隅也而于道为尤近必其精神默会于千
  载之上如与圣贤晤对一堂者而后能以微言达
  其名理觇文者非独觇其学问而已其人之性情
  心术与其他日之行业政事皆可预定而微识之
  乃行之既久而亦不能无弊者约其大端盖有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723-0762a.png
  焉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人心必有明也必有悟也
  因其明悟达思疏神可以阐道乃或中无实得而
  以叠语为支撑夙乏理解而借骈词为敷衍始犹
  乞古文之馀唾究且溉时艺之残膏如是者命之
  曰腐圣人之言其高如天其卑如地今或舍庸言
  而不道务晦涩以为工有意欺人自问不解惟以
  隐显出入浚塞启钥等语秘为密藏而疏陋之耻
  甚于饾饤言者心之声也大道清明之日岂容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723-0762b.png
  此如是者命之曰诞夫掇实者进则倾心写意之
  为迂矣虚罔者上则会文切理之为拙矣至于依
  响附声就影摹形首尾不相顾表里不相从指归
  既昧黑白难分抑又二者之所同焉程子曰圣贤
  之言不得已也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则生
  人之道有不足矣然其包举天下之理亦甚约也
  惟约故达惟达故久譬之习纬占风按律造乐而
  其操琯籥于声气之先者非风与乐之所能为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723-0762c.png
  为文不可不知道也知道不可不穷经也夫世所
  以重文学者原欲通经学古以备国家之需若其
  不根理要而为浮薄悠谬之言亦安贵有是文乎
  然则本之诗以博其趣本之易以尽其变本之书
  以体其实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乐以观其通
  本之礼以严其辨性情心术淳固敦庞而以其行
  业政事之酝酿于中者发而为言而皆可以适于
  用则所谓经术以经世也文虽艺乎不进于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723-0762d.png
  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723-0763a.png
  性理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编修(臣/)李龙官
  (臣/)谨按此言天人合一之致而父天母地者当修
  其养气尽性之功也体者官骸之会孰运行是性
  者神明之府孰主宰是夫鸢鱼之飞跃尚察化机
  水火之燥湿咸关妙理而况人为天地之灵而知
  自贵于物其形生神发而谓与天地不相似焉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723-0763b.png
  不然矣原夫太极之初冲漠无形无论飞扬升降
  之气坱然太虚之中即幽明妙应纯粹以精之理
  亦絪缊而未显神化而不可测也迨两仪奠而四
  象立阴阳健顺各出其藏以成物之性情形体其
  消息盈虚晦明寒暑固递嬗而不穷亦一定而不
  易此三才之道天地与人其理原非异也今试旷
  观宇宙之中上者岳峙下者渊澄动之为风雷润
  之为雨露明有日月幽有鬼神并育并行者塞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723-0763c.png
  两间也非天地之体乎又且静验覆载之间乾知
  大始坤作成物卑高陈而贵贱位动静常而刚柔
  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福善祸淫者恢而不失也
  非天地之性乎是故天地有体而人即以天地之
  体为体也天地有性而人即以天地之性为性也
  气处于散散者必有以聚之耳目视听皆灵明之
  寓也手足持行皆机缄之运也即极而发肤之微
  呼吸之细亦隐然见大冶之镕铸而又非一一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723-0763d.png
  雕刻之也则塞者吾以为体理处于虚虚者必有
  以实之恻隐辞让一元亨之发见也羞恶是非一
  利贞之流露也即凡喜怒之形哀乐之故亦肫然
  见造物之范围而又非孜孜而矫揉之也则帅者
  吾以为性然则吾有体当知所以养此体者而耳
  目之官不得与天君相夺也集义而无害恭作肃
  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五事与五行相配
  而敛福所谓践形之圣人者乎吾有性当知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723-0764a.png
  尽此性者而嗜欲之粗不得与天命相参也执中
  而勿倚君则仁臣则敬子则孝父则慈交则信五
  伦与五常归根而复命所谓持志之君子者乎夫
  天地之道至易至简虽有上下道器之分而要之
  继善成性总此阴阳为之翕辟一故神两故化合
  外内之道也而或者黜聪堕明欲遗体而见性啬
  精炼气遂执体以为心不亦悖乎诗云天生蒸民
  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朱子曰天以阴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723-0764b.png
  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赋焉是体与性圣
  人与庸愚无以异也而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者惟
  圣者能之则以凡人为一人之人而圣人为千万
  世之人而不第为一世之人也邵子曰圣人者谓
  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
  世观万世者焉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
  工身代天事者焉能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
  物情通照人事者焉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0723-0764c.png
  退古今表里人物者焉盖中和既致位育自神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不独善其身也必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而后为体之充以太和为保合不独尽
  其性也必尽人物之性至于赞天地之化育而后
  为性之正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此
  配天地之业也宋元而后儒者侈言性命而经济
  之学缺然不讲是明明德而不亲民成已而不成
  物自小其体自狭其性与天地不相似岂所语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0723-0764d.png
  大人之事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0723-0765a.png
  性理
 朱子曰士居平世处下位视天下之事意若无足为
 者及居大位遭事会便觉无下手处信乎义理之难
 穷而学问之不可已也
             编修(臣/)杨开鼎
  (臣/)谨按朱子尝云君子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此
  即学优则仕之意而漆雕氏之未信圣心有深契
  焉亦此旨也夫臣子之义孰不欲趋事赴功哉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0723-0765b.png
  汲汲以就功名而胸中义理未明学问未到居恒
  议论似乎侃侃凿凿可以见之设施而一旦身膺
  重寄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泥乎古者用之今而
  未必当其可则信乎义理之难穷而学问之不可
  已也朱子尝谓今世文人才士开口便说国家利
  害把笔便述时政得失终济得甚事夫固有慨乎
  其言之宋儒黄干亦云少而为学志趣卑鄙意思
  凡庸无可用之实壮而从宦营私背公惮烦习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0723-0765c.png
  漫不知其所职至于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则左
  拿右攫东驰西骛无不用其力噫斯其人直以天
  下国家为尝试矣朱子平居惓惓无一念不在于
  国闻时政之阙失则戚然有不豫之色语及国势
  之当振则感慨以至于泣下其事君也不贬道以
  求售其爱民也不徇欲以苟安盖其居敬穷理确
  有见于天命之本原而务其远且大者所以决大
  疑定大业变化无穷泛应曲当又何至事会相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0723-0765d.png
  而茫无措手哉大抵居官临事外有龃龉必内有
  窒碍内外相应毫发不差此其深求乎义理尽力
  乎学问必非一朝一夕之故吕祖谦云折肱之馀
  饱于谙历惟培养本原使忠爱之心益厚则斟酌
  调剂羊肠蚁封间盖自有馀地也旨哉斯言其即
  朱子义理难穷而学问不已之谓乎尝考晋室之
  势独任一谢安张栻谓其非特方略之妙其所存
  忠义纯固负荷国事故能运用英豪克成勋业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0723-0766a.png
  与才合故也唐宰相房善谋而杜善断其善谋也
  必其入理精深而非依违两可其善断也必其见
  义勇决而非子智自雄宋臣如文彦博韩琦范仲
  淹皆社稷之臣文处大事以严韩处大事以胆范
  处大事曲尽人情皆本一片忠诚为国之心著为
  事业何莫非义理精熟从学问中来者哉朱子曰
  古之君子居大臣之任者其于天下之事知有所
  未明力有所不足如救火追亡不容少缓上不敢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0723-0766b.png
  慢其君下不敢鄙其民中不敢薄其士大夫屹然
  中立无一毫私情之累而惟知其职之所当为夫
  是以志足行道道足济时而于大臣之职可以无
  愧虽然其亦难言之矣臣愚以为其平时之侈然
  自满者其临事而漫无劈画者也其平时之欿然
  不足者其临事而确有裁断者也夫惟欿然不足
  而后义理日深学问日粹希荣竞进之心潜消于
  不觉而天良之忠爱油然而自生庶足以仰佐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0723-0766c.png
  隆之治而自效于股肱耳目疏附后先耳至于义
  理难穷学问不已又宁有止境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0723-0767a.png
  性理
 问临民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编修(臣/)冯秉仁
  (臣/)谨按民者情之所由生也吏者理之所从出也
  民不得其情则风雨隐于茅檐矣吏不得其理则
  文弊丛于几案矣夫人臣出身加民其谓能体爱
  元元表率群吏顾乃观民之化无闻正身之教不
  先其何以称厥职而无愧耶康诰之篇曰恫瘝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0723-0767b.png
  身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其在周官自六卿率属
  以及闾胥族师靡不明其职业综其计课推斯义
  类殆有得夫临御之大防而为体国经野之端立
  之准者程子深契夫是而于临民则曰使各得输
  其情于御吏则曰正己以格物是岂旦暮之效而
  文貌之可袭者哉盖民隐之难于上达自古为然
  矣水旱之频仍也灾沴之流行也盗贼之充斥也
  课赋之不给也其散处流离之状呼号望泽之形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0723-0767c.png
  民情孔亟人臣承天子好生之德而休养抚循还
  定安集此固草野所迫相赴者若乃风土异宜好
  尚异质贫富贤愚异等曲直偏全异数纷纭委曲
  虽乡邻族党有不能悉其微贤司牧因心顺导直
  抉其腑肺之所欲陈一如相对于家人骨肉之前
  甚至哭泣将之歌咏随之者无他诚能动物故也
  是故均输则曰输言货物之流通也神输则曰输
  云众志之依归也而于民情亦以输称者可不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0723-0767d.png
  视民如伤而休戚相通者欤若夫吏而曰御其权
  伸于统率而其要在于观型盖簿书之细俗吏出
  其中良吏亦出其中第以其职在下曹而卑之过
  甚既无以鼓其才猷操之太严又转以生其趋避
  非但禁防不及有以生奸即禁防所及亦足以滋
  弊也惟一归之正己则表端影直自有不待教而
  为善不待惩而自耻为恶者史册所称如鲁恭之
  不敢欺卓茂之不忍欺亦可见格物之一端推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6a 页 WYG0723-0768a.png
  若王旦念切夫东南民力而承旨者识真为宰相
  之言刘宏推诚于徵发手书而奉檄者凛十部从
  事之喻其以身先之而物自化之虽在疏远尚闻
  风格被况躬亲给事日相亲感有不蒸然率德者
  无是理矣善夫大学之教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于程子正己格物之意
  不互相表里乎要之民待泽于下吏受成于上而
  感通维系民与吏归本于一原功最于吏斯福归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6b 页 WYG0723-0768b.png
  于民为人臣者诚能体此以率吏以临民将见政
  乂而化洽俗厚而风淳于以赞治朝廷媲美唐虞
  庶几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7a 页 WYG0723-0768c.png
  性理
 朝廷设官求贤故在上者不当以请托而荐人士人
 当有礼义廉耻故在下者不当自衒鬻而求荐
             编修(臣/)冯秉仁
  (臣/)谨按帝王御极法天勤民而外治莫大于用人
  是以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设官求贤其所系者綦
  重也依古以来建学校造士之法良矣明科举取
  士之端备矣严甄别选士之方善矣师师济济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7b 页 WYG0723-0768d.png
  赞盈廷国家收得人之益受养士之报者数代相
  沿未之或易焉然而岩穴有旌丘园有贲十辟九
  举而后揽辔登朝慨然有志澄清者此又网罗之
  所未及资格之所难循汲引之权非大臣其孰任
  之崔沔贤良策云人苟擅英博之姿受明试之寄
  享厚禄居高官而不能抚踠足于吴坂指潜璧于
  荆山致使有公辅之才而无许郭之鉴者斯则卿
  士之罪也此殆慨乎其言之欤夫天生一世之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8a 页 WYG0723-0769a.png
  自足需一世之用进退之权自上操之者维名与
  器用舍之机自下主之者先德于才礼义廉耻谓
  之四维四维者根本之地也士未有根本未立而
  能致君于尧舜者倘求贤之诏方书而奔竞之风
  已启白屋之荐未通而请托之缘渐炽则所谓举
  贤为国如狄门之桃李谁其信之朱子有见于用
  人之大而深重夫廉耻之养因以塞源拔本之词
  昌夫正心诚意之学其以请托之私责之在上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8b 页 WYG0723-0769b.png
  言大臣之职贵知人也能举人也其以衒鬻之耻
  责之在下者言士人之守崇实学也善藏器也侃
  侃正论洵足以风千古矣窃尝究其绪而论之布
  衣韦带之士僻处偏隅业在名山而甘心肥遁此
  其意固将自谓为葑菲所不及采也其间有学究
  天人而数奇一第才优经济而制艺不工或抱其
  匡略或持其著述以俟知己者之一遇其将游贵
  显之门乎而奔竞之中必无佳士矣其将待蒲轮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9a 页 WYG0723-0769c.png
  之及乎而蟠木之器根柢谁容矣况乎振淹滞拔
  单寒内称不辟亲外举不避怨此必公忠体国得
  以人事君之义然后能之苟非然者退食自公深
  居敛息若恐臣门之如市遑言载刺之盈车凡夫
  属在草茅一望其丰采接其言论且不可得将何
  自而为衒鬻之资又何从而为请托之地也耶是
  以廉耻之养关乎国体荐贤之责归之大臣大臣
  者上佐天子出政令以育万民下司人物之柄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39b 页 WYG0723-0769d.png
  方多士诚能于调元赞化之馀广其延访使下士
  无壅蔽之虞精其鉴衡俾风尘无冒滥之弊更进
  而考其根源详其素行不得以风流文采之可观
  而遂许以远大之器行见药笼之参苓渐积而日
  富奇才异能亦日淬而益厉大者为栋梁小者为
  榱桷其所以应天子求贤之命而成作人之化者
  讵不伟欤夫周称多士著美风谣汉号得人垂芳
  竹帛荐贤推士者代不乏人而或援引成风卒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0a 页 WYG0723-0770a.png
  党与其流弊莫极者实在上无持正之学特达之
  识因以请托之门启干谒之渐耳诚取朱子之训
  身体而力行之则上行下效士气日伸士风日振
  都俞之盛且比美于唐虞其犹劳九重之上侧席
  旁求而廷臣无以应命者几希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1a 页 WYG0723-0770c.png
  性理
 权衡设而不可欺以轻重者惟其平也绳墨设而不
 可欺以曲直者惟其正也
           监察御史(臣/)李敏第
  (臣/)谨按人主身临天下国家之上庶绩之治忽系
  焉兆姓之安危系焉君子小人之进退消长系焉
  自非执简居要以待天下之无穷则日不暇给即
  有首物之才高世之略亦不免逐物求胜之烦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1b 页 WYG0723-0770d.png
  聪明之用因之以不广夫物质不能相齐差之毫
  釐揣测者莫能致其详介在锱黍审顾者莫能辨
  其真其故何哉不示以一定之衡故人得有所挟
  以相竞不悬以不违之则故人且有所饰以相炫
  则惟平者物之所不能争正者物之所不能踰也
  人主以一心理万几之繁周庶类之赜欲见微知
  著而肆应各当也其道宁有异于是唯是诚精故
  明理贵先觉而物来顺应原出无心盖人君操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2a 页 WYG0723-0771a.png
  罚黜陟之柄以御天下智者挟其谋勇者挟其力
  呈材献技于一人之前者踵至叠出或以衒其术
  而售其诈使未能因应于无心则将迎之念起于
  事先拟议之私萦于事后岂所语于坐照之神先
  几之哲哉夫鉴非有意于镜物妍媸美恶乍投而
  立见其形既去而不留其迹因物付物而无扰也
  烛非有心于照物幽隐晦冥分之一物而克被其
  光即统之众物而毕彻其隐以人治人而不劳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2b 页 WYG0723-0771b.png
  然则圣人建极御宇将欲揆是非之归严邪正之
  辨惟以持平表正者示天下以一定之衡不违之
  则而事物未来养此心如明镜止水以预澄其泛
  应之源则清明在躬气志如神于以类族辨物而
  无难矣虞书所称帝尧之钦明帝舜之浚哲胥是
  道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3a 页 WYG0723-0771c.png
  性理
 杨氏时曰人臣事君岂可佐以刑名之说使人主失
 其仁心人主无仁心则不足以得人故人臣能使其
 君视民如伤而王道行矣
             编修(臣/)周正思
  (臣/)谨按制治无他术仁而已矣抚民无他念爱而
  已矣人主不爱民失仁心即失民心也人臣不能
  使其君爱民贼其民并贼其君也孟子曰三代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3b 页 WYG0723-0771d.png
  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又曰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岂虚
  语哉自申韩之学起群相率而入刑名之说汉郅
  都严延年唐吉温罗希奭辈类多以周内文致为
  巧煅炼罗织为能惨刻凶残草菅民命故苍鹰屠
  伯吉网罗钳犯其锋者无生路触其怒者有馀辜
  道路以目黔黎重足其祸不至于大肆杀戮不止
  如是而欲得人乌乎可夫得人端赖仁心仁心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4a 页 WYG0723-0772a.png
  则仁言之宣其利溥仁政之被其泽周仁教之敷
  四讫仁风之播无穷仁之时义大矣哉故人主一
  念之恺恻慈祥即国家养豫大丰亨之福一念之
  和平乐易即海宇享升平宁谧之庥上可以感苍
  穹下可以孚庶类一切刑名之说自无由而入为
  臣者以康济抚绥之术进以撙节爱养之道闻闾
  阎之疾苦日达于宸聪稼穑之艰难时陈于黼座
  使主志精纯仁恩浩荡好生之德洽民心太和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4b 页 WYG0723-0772b.png
  气溢宇内矣不此之务而崇尚刑名文网密矣恩
  膏未逮也刑书铸矣抚字无闻也驱斯民于桁杨
  狴犴之中未必非刀笔吏弄文墨误之也宽厚之
  主几何不流为刻薄耶昔程明道作县凡坐处皆
  书视民如伤曰某常愧此四字后世封疆大吏以
  及郡县有司能体此意则凡重农桑广积储薄征
  徭兴水利恤贫救灾诸大政次第举行他如审谳
  之精明办理之敏鍊不以报最其有蠹政之害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5a 页 WYG0723-0772c.png
  者除之酷吏之虐民者去之民隐之壅于上闻者
  达之主泽之屯于下逮者请之臣职尽民情协君
  德纯而王道可行又何必杂以刑名之说哉夫刑
  亦王政所不废第有良法美意行乎其闻耳皋陶
  之刑期无刑君陈之辟以止辟成汤四面解网周
  礼五声求情汉代恤刑之诏唐家录囚之典盛吉
  之丹笔泣罪刘宽之蒲鞭示辱立法与施仁并行
  而不悖非专治刑名家所可同日语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6a 页 WYG0723-0773a.png
  性理
 陆九渊曰人主不亲细事故皋陶赓歌致丛脞之戒
 周公作立政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唐德
 宗亲择吏宰畿邑柳浑曰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
 臣当择京兆尹以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以亲细事代
 尹择令非陛下所宜此言诚得皋陶周公之旨今天
 下米盐靡密之务往往皆上累宸听虽得皋陶周公
 亦何暇与之论道经邦哉荀卿曰主好要则百事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6b 页 WYG0723-0773b.png
 主好详则百事荒
           监察御史(臣/)程盛修
  (臣/)谨按程子曰论治便须识体后王君公大夫师
  长君臣相正官职相序莫不有体焉得体则股肱
  良庶事康不得体则股肱惰万事堕皋陶谟曰一
  日二日万几而继之曰无旷庶官文王自朝至于
  日中昃不遑暇食而庶狱庶慎则罔敢知于兹夫
  万几至繁也日昃不遑食至勤也而皆不外于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7a 页 WYG0723-0773c.png
  纲纪任贤才则衡石量书卫士传餐劳而无益从
  可知矣且丙吉以汉相不问斗争陈平以钱谷自
  有主者大臣之体不亲细事况天下之主乎人主
  高拱穆清之上而化行裨海之外当使其心如明
  镜如止水则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是非邪正不能
  混淆而于万事根本每事切要处复与贤士大夫
  反覆而辨论之务聪明之实不求聪明之名所谓
  识其大者远者而小者近者直一以贯之也若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7b 页 WYG0723-0773d.png
  于事为之末琐屑之端无论耳目有所弗及而方
  寸之内憧扰不宁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
  广之至丈必差剔弊防私展转滋甚虽有上智日
  亦不足矣然又有说焉居大臣之任者于天下之
  事知之不惑任之有馀见义勇为无所避忌即知
  有未明力有不逮咨访以扩其知汲引以助其力
  庶司百职人各尽心大吏不以伺察为能小吏不
  以掩蔽为巧开诚布公荡平正直朝廷之上神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8a 页 WYG0723-0774a.png
  默运操纵在心执简御烦与民休息倘不然者阘
  冗贻讥迂疏致诮张弛无节宽猛失中而大君以
  宗庙社稷之重四海蒸民之生祖宗创垂之艰子
  孙长久之计势不能不兼综博揽殚智竭情臣逸
  而君劳臣愚而主圣臣实为之伊谁之咎哉故曰
  论治以得体为要而得体以任贤才为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9a 页 WYG0723-0774c.png
  近思录
 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
 离阴阳也然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
 心亦然一而二二而一
              编修(臣/)白瀛
  (臣/)谨按天以阴阳陶铸万物而即以太极之理畀
  于人真与精妙合而凝心具而性亦赋焉心者性
  之郛郭性者心之主宰犹月之有魄谷之有神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49b 页 WYG0723-0774d.png
  故离性不可以言心离心不可以言性舍存心别
  无养性之功舍养性别无存心之学二者固相需
  不容偏执者也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
  恒性是性固不外于心也又曰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存心即所以养性也大
  学言正心而极于诚意致知格物吾性之体已具
  非遗性而偏言心也中庸言率性而致于中和位
  育吾心之用亦该非遗心而专言性也至于孟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0a 页 WYG0723-0775a.png
  尽心知性一章发明心性合一之旨尤为切要又
  何必泥对待之名而过存区别之见乎然则欲从
  事于心性之学者亦惟存其心以养其性而已性
  不可见而其端皆呈于心故养性之功无可用力
  而其工夫皆在于存心盖养之为义如鸡抱子其
  妙在勿忘勿助之间其用在不疾不徐之际而又
  非可以悬想而强合也人生而静感物而动动者
  心之机而性之窍也动而驰则心亡亡则为失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0b 页 WYG0723-0775b.png
  动而操则心存存则为得养夫存心而必曰操抑
  岂把捉矜持之谓哉心本神明周流六虚放于千
  里非存也局于方所亦非存也譬之操舟维楫在
  手故能穷河海而进退泳游无不如意不然则舟
  胶矣诚能屏嗜欲之心以守秉彝之心使一物不
  容而万理森具将日应事而不扰于心日接物而
  不滞于物气质之性由是而约天地之性即由是
  而复矣然则心性之不可得而分犹太极阴阳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1a 页 WYG0723-0775c.png
  不可得而离也岂不信哉彼虚寂之徒率倡为明
  心见性之说既不知心性为何物而耳食者流又
  不察习之相远猥云心术性术之判若枘凿也其
  亦深思朱子之言而自得之否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2a 页 WYG0723-0776a.png
  性理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监察御史(臣/)钱琦
  (臣/)谨按国家之事误于躁妄尤误于因循重大之
  肩隳于轻浮尤隳于苟且昔陆九渊有言曰宇宙
  内事乃己分内事此作圣之实功也(臣/)谓即致治
  之要道也何则天下事莫不成于勤而荒于怠古
  今虽远不外一理天下虽大不外一情故切而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2b 页 WYG0723-0776b.png
  之已为宇宙之已而功不容缓推而广之宇宙为
  己之宇宙而责不容辞顾历观史册开创之君未
  有不励精图治者迨承平日久逸豫渐开或图旦
  夕之晏安或顾目前之毁誉或以无事博静镇之
  名或恃升平为久长之计避难趋易勤始怠终遂
  令识者议其担荷之无能臣下效其苟安之积习
  是已实负宇宙也其何以亮天工而熙庶绩欤昔
  大禹治水天下有溺者思由己溺后稷教稼天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3a 页 WYG0723-0776c.png
  有饥者思由己饥彼如是其急者非喜功也人主
  以一身建极于上宇宙之事环而相待一日不宵
  旰则万几之丛脞因之一人不奋兴则众情之委
  靡积之夫祖宗之基业多得之艰难忍荒之以逸
  乐乎利弊之兴革当乘乎时势忍图之以便安乎
  夫惟准乎理协乎情持以志鼓以气自强不息明
  作有功惟日孜孜无敢逸豫不置已于宇宙之外
  亦不置宇宙于己之外斯痌瘝一体天下事无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3b 页 WYG0723-0776d.png
  迎刃而解(臣/)故谓九渊之言作圣之实功即致治
  之要道也(臣/)敬集经语仿古座右铭一则其词曰
  乾为天坤为地惟皇作极向明而治开物成务率
  作兴事一日二日万几思其艰以图其易古我先
  王乃圣乃神行险而顺业广维勤励乃锋刃其克
  有勋勉勉我王无怠无荒无教逸欲有邦无傲从
  康慎厥初惟厥终其克绍先王之烈以台正于四
  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4a 页 WYG0723-0777a.pn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三十 第 54b 页 WYG0723-0777b.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