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723-06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七
  史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
 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编修(臣/)周煌
  (臣/)谨按君国子民莫大于信信者帝王之所以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723-0654b.png
  天地而通鬼神也易中孚之彖曰柔在内而刚得
  中盖为卦兑下巽上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
  之阳皆得其中又下说以应上上巽以顺下皆中
  孚之义也夫人言信而不折衷诸义乌睹所谓刚
  柔互济中正无弊者乎魏文侯期猎一事论者以
  与齐桓不背曹沬之盟晋文不贪伐原之利同称
  似已当战国时霸者之馀习竞以功利权术相尚
  如兹之重然诺矜意气能布其心腹于民谁得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723-0655a.png
  少之者独恨其未闻君子之大道耳然则以其与
  虞人猎而遽短之欤曰非此之谓春蒐夏苗秋狝
  冬狩古志之矣于文侯何讥其谓既期猎矣何复
  与群臣饮也计一日之中沉湎者半畋游者亦半
  师保厕其间舆台亦厕其间可知其饮也非蓼萧
  湛露之风即其猎也无农隙讲武之意且古者天
  子出必警跸诸侯不侔天子而辟除行人固有定
  制况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723-0655b.png
  猎虽细事也亦关号令何至左右不知必待命驾
  之顷而始问其所之哉夫乐行无度而令出何门
  (臣/)未见其能师古也盖尝歌卫风矣灵雨既零命
  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美文公也猎之期既
  不大于农事而天之雨何不怜及倌人是罢之宜
  亟纵不亲往不为食言必如文侯所为将虞人既
  有守候雨立之苦而从行者复不免于沾濡欲全
  信而反以贼恩有是理乎惜其时之左右但曰饮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723-0655c.png
  酒乐也天又雨也见其近不见其远规其小不规
  其大遂使文侯会期之言似直于左右而人不能
  屈也唐纪高宗出畋遇雨问谏议大夫谷那律曰
  油衣若为则不漏对曰以瓦为之必不漏上悦为
  之罢猎以故永徽之政有贞观之遗风设使魏之
  臣有善对如谷那律者文侯何以待之遽罢则践
  言之义乖必往则听谏之意悖孰得孰失何去何
  从君子必有道以处此矣臣故谓文侯之信似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723-0655d.png
  而未善也夫信亦何常唯义所在审于义之可否
  而利害不得以动其心慎始乃所以图终也不出
  乎此而但信之云则一尾生犹能之奈何千乘之
  主而以不克践约为虑哉文侯者令辟也尊师取
  友则有卜子夏段干木其人置相求才则有魏成
  乐羊吴起其人从谏纳忠则有任座翟璜田子方
  其人史于其事不绝书独期猎一节何取焉夫不
  合于君子之大道者未足以垂训也是不可以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723-0656a.png
  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723-0656c.png
  史
 文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
 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监察御史(臣/)胡定
  (臣/)谨按此即袁盎说申屠嘉之言史记汉书俱载
  袁盎传司马光作通鉴始采斯语入纪于以叹通
  鉴之书虽迁固有不及其精当者矣为君之德何
  以加于虚怀采纳乎哉大舜之圣也曰稽于众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723-0656d.png
  己从人文王之圣也曰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
  乃惟时昭文王是惟能取善于人乃所以为圣也
  昔汉文帝盛德深仁为成康以后所仅见然其致
  斯美善亦曰虚怀采纳而已即位之初即下贤良
  方正之诏求极言敢谏之士既又除去诽谤之条
  以广聪明之路虽悬鼗设铎置鼓建旌无以过之
  是以群贤咸升嘉谟毕献用赞德化于醇和登风
  俗于刑措也今由史传考之以贾谊言崇重农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723-0657a.png
  礼待臣下以张释之言不擢啬夫不改廷尉奏当
  以晁错言募民徙塞下赐民田租以缇萦言诏罢
  肉刑以贾山言燕游有节以袁盎言慎夫人却坐
  赵谈退避下车其彰彰较著已有不可枚举者然
  则当日听纳之虚怀或朝奏而夕报可或面对而
  无章疏为史臣所未记者又岂少乎哉即如止辇
  听言非袁盎过为此溢美之词张释之冯唐二传
  可證矣释之补谒者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言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723-0657b.png
  所以失汉所以兴文帝称善唐为郎中署长帝辇
  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及唐言廉颇李
  牧事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是帝之视郎从官
  也不啻家人父子之欢其求言也不啻饥渴之切
  而其用言又不啻转圜之易也语曰泰山不辞土
  壤以成其高河海不辞细流以成其大充是志也
  与大舜文王比隆可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723-0657c.png
  史
 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
 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
 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耶
 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
 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
 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
 为长者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723-0657d.png
 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其敝徒具文亡恻隐之实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
 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
 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上之化下疾于景响举
 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修撰(臣/)庄有恭
  (臣/)谨按朱子之言曰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
  其官虽位有尊卑官分小大而不可旷官尸位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723-0658a.png
  理则固未尝以或殊彼虎圈啬夫亦有禽兽簿之
  责者口对响应非越俎而代庖则文帝官之未为
  过举未为僭赏也而释之独以为不可且引周勃
  张相如以问上信如释之言则凡居位者将阘茸
  昏耄缄口结舌如所谓尸厥官罔闻知者而后可
  耶且上林尉亦安得与周勃张相如比哉周张大
  臣也弼教化燮阴阳任大责重则问以决狱几何
  不能对问以钱谷几何不能对谓其厚重少文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723-0658b.png
  以挽颓风而厉末俗犹可言也彼上林尉者苑囿
  之外无馀事矣而禽兽簿又非甚烦赜僻隐不可
  遽悉之事也乃至十馀问而不能对曾是啬夫之
  不若耶显示黜陟而超迁之尉亦应没齿无怨也
  而释之独为极论至令天子欲拜一令而不得噫
  释之过矣且不遇文帝释之亦危矣然(臣/)窃迹其
  事而窥释之之用心觉所以处啬夫者虽疑于过
  当而立论则固有足取也盖圣人举事亦不能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723-0658c.png
  流弊之必无要在预审其重轻以定吾取舍则其
  后庶不至决裂而不可以救故效周张而有失其
  弊为废弛为庸懦善治病者为之疏积滞束筋骸
  则元气复而弱可使强效啬夫而太过将务为巧
  言争为苛察谓口舌可以得官肆戈矛而工行诈
  则其患乃流为风俗深中乎人心而莫可胜言譬
  之真精沦丧元气全漓者外彊中乾虽扁鹊无能
  施其技也古之帝王岂不知持重迂缓者之无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723-0658d.png
  动人刻覈便给者之可以集事哉而周详审慎宁
  舍彼而取此者盖亦早见其几而深识其流弊矣
  孔子告哀公取人之法曰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
  取啍啍而继之曰士必悫而后求知能者焉夫固
  犹此志也且夫爵者上所擅以厉世磨钝之具也
  视之轻则得之者易人将妄生侥倖之心矣视之
  重则得之者难人各自安职守之常矣风行而草
  偃形动则影随得不在大失不在小是所望于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723-0659a.png
  者之见微知著也故使啬夫当日帝问及而具对
  宜也问而优以金帛亦可也乃彼方欲炫其能而
  帝适以济其欲则堕术而长伪宜释之之固执矣
  (臣/)尝即此而充类论之贤否之于国家迹疑似而
  心悬殊同一事也出于忠爱者陈治绩冀以纾主
  忧持大体思以维国是而觊觎之徒好苛察以示
  精明恃便佞以为谙练藉邀君宠总为身谋此皆
  啬夫之流亡恻隐之实为释之之所不取者也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723-0659b.png
  子观于循吏传王成治甚有声而伪增户口以蒙
  显赏致俗吏多为虚名而释之之思深虑远也益
  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723-0659c.png
  史
 汉文帝前三年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
 舆马惊捕属廷尉张释之奏以此人犯跸当罚金上
 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
 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
 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
 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己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上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723-0659d.png
 廷尉当是也其后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下廷尉治
 释之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盗先帝器吾欲致
 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社稷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
 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帝乃白太后许之唐太宗贞观元年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
 欲杀之戴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723-0660a.png
 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
 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既
 而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监察御史(臣/)王兴吾
  (臣/)谨按三代以后史称化行俗美几于刑措不用
  者汉之文帝唐之太宗也而通鉴于文帝之前三
  年则记其以张释之为廷尉而详其执法之平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723-0660b.png
  贞观之元年则记其以戴胄为大理而载其议选
  人冒荫一事以为当时之用法公当如此所以能
  致其盛也夫文帝于元年时朝而问丞相以一岁
  断狱几何史称其明习国家事而太宗则又拨乱
  反正之主也其于刑赏之道久已瞭然于胸中矣
  此而欲更定谳词岂真任一时之喜怒以为轻重
  哉诚以乘舆至重马惊有不测之虞宗庙至严盗
  器为不敬之大选人资荫诈冒已非违诏遂过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723-0660c.png
  于冥顽而不畏死矣其情皆有甚可恶而法不足
  以蔽其辜故欲重之以示惩创耳是亦治天下者
  之用权而未可遽以为非也使当时释之不知谏
  戴胄不知详加之以族而置之于死天下似亦未
  必即以为冤后世史臣亦未便即以此为刑政之
  失而为二帝之累而二臣争之如此其力一则曰
  法者天子与天下公共者也法如是足也一则曰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也断之以法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723-0660d.png
  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观其意若稍有改易而不
  可者何哉岂不以国家之法轻重自有定衡断决
  各有应得由笞而杖而徒流以至绞斩其中所以
  轻所以重皆有确乎不可易之理故同一事而轻
  重攸分同一人而前后各断皆有一定之情形而
  不可少为变动也耶夫就一事而论之似乎可以
  轻而法疑过重者有之似乎可以重而法反轻者
  亦有之迨乎会其前后左右而论定之而后知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723-0661a.png
  轻重各当苟即一事之情形随而轻重其间则此
  事似乎平允及统而观之则不失之于轻即失之
  于重轻则侵轻者之条使情轻乎此者与之同科
  而情轻者冤矣重则冒重者之罪使情重乎此者
  与之同科而情重者纵矣况乎重法以惩奸而奸
  未必即止曷若平情以执法而法立而不可犯是
  以治天下者贵于执法而不贵于变法也夫狱者
  天下之大命法者治天下之大道古来明哲之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723-0661b.png
  励精图治者孰不以此为首务而深思而力究之
  然惟明哲之君而执法更难何则人主之断狱也
  狱成而上之人主受而听之亦就其事以察其当
  否耳未尝统其类而观之也其中奏谳不当者无
  论矣其有事出两可而人主出一时之意见发明
  旨以示臣下臣下见主上之明圣如此其所指示
  又如此则惟有奉命以行惶惧恐后而已求其执
  法而廷诤如二臣者盖亦寡矣于是意见少偏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723-0661c.png
  法因之轻重故(臣/)以为执法难而执法于明圣之
  朝尤难惟文帝太宗能不自见其是而以法公之
  天下宁屈己以从法而不屈法以从己是以刑政
  和平民兴礼乐几于刑措也猗欤盛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723-0662a.png
  史
 错言于汉文帝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
 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
 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
 而备先具也
           监察御史(臣/)徐以升
  真德秀曰安养斯民之政在开其资财之道开资
  财有道在垦田土通山泽使地无遗利禁游民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723-0662b.png
  农桑使民无遗力如此则畜积多矣虽有天灾数
  年之水旱而所以为之备者具之有素安能为吾
  民患哉
  (臣/)谨按从来备荒之要首言积贮积贮之法始于
  李悝之平粜耿寿昌之常平长孙平之义仓朱子
  之社仓而转移补救诸法因之滋起后之司民牧
  者止以积贮为备荒之要务所谓开财之道反若
  视为缓图殊不知王制耕三馀一耕九馀三以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723-0662c.png
  十年之通制国用备荒者莫先于此要亦就每年
  之所入为之制节谨度量入为出委积之政掌于
  遗人日积月累以至有备非以先时之所贱济后
  时之所贵亦非以此地之所盈济彼地之所绌惟
  开财之道得耳其所谓开财之道仍不外乎恳田
  土通山泽禁游民兴农业诸大端大端既得则财
  源日开虽有水旱于天下大势固已无患矣若夫
  时值荒歉则救荒之策又不可以不讲自周礼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723-0662d.png
  二荒政历代相沿其法不一要在因时制宜得其
  轻重缓急盖师古人者在神明其意不在拘泥其
  法(臣/)尝考之往古按之当今救荒之大端约略言
  之其要有十二焉一曰分被灾之轻重天时晴雨
  不齐地势高下有别一郡之内分数固殊一邑之
  中轻重间异所贵查勘得其均平庶加恩不至倒
  置一曰别贫富之差等灾民固有不贫次贫极贫
  之分然即极贫之中亦不可槩论强壮之人虽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723-0663a.png
  歉岁尚可佣工度日如鳏寡孤独无告穷民虽遇
  有年亦赖赈恤所贵详为区别恩以渐加则老稚
  不患或遗而经费亦不致过滥一曰酌时势之缓
  急古人云救荒当如救焚拯溺此指最急者而言
  然有似缓实急者地方荒歉偶见目前似可支吾
  将来必有不给及早维图则人心镇定筹画舒徐
  胥吏无缘为奸穷民得沾实惠一曰酌赈粜之兼
  施被灾郡县分数既有重轻次极复有差等或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723-0663b.png
  必须赈而彼止须粜者或先行平粜而后再施赈
  者二者并行不悖庶区别明而抚绥当一曰赈粜
  宜计远近城乡散处道里不均赈粜设厂须从民
  便惟在有司不惮烦劳不惜浮费多设厂所委曲
  就民庶饥饿疲敝之人无守候远涉之苦所以保
  护其躯命者为益尤多一曰杂粮必宜参用五谷
  咸可资生蔬菜尚堪充腹米谷不足恃有杂粮是
  在身任地方者不拘成例不惮纷繁因地制宜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723-0663c.png
  融接济不但延一方之命实且济正项之艰一曰
  银米必当兼赈发粟固所以救饥散财亦所以便
  用或一家数口银米不妨搭配或一赈累月钱银
  间可兼支苟延残喘之馀更可苏他项匮乏一曰
  籽种急宜早贷春耕秋敛固有常期时雨时旸亦
  须应候当荒歉之际不独本年收成无望即来岁
  耕种乏资所贵早贷籽粒庶得乘时播种一曰量
  举聚贫之工古者每遇荒年则大起工作于兴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723-0663d.png
  之中寓赈民之惠诚一举两得之道其最宜讲者
  莫如水利朱子曰救荒无他策惟在频兴水利所
  谓水利者非必三江五湖之谓凡陂塘港汊时赖
  疏通即大禹尽力沟洫之遗意也一曰慎讲施粥
  之法穷民中无栖止不能举火者甚多其外来流
  民炊㸑无具者待哺尤急涓勺之施遂救须臾之
  命伊川程子常言救饥当择宽广之处宿戒使辰
  入至已则阖门不纳午而后与之食申而出之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723-0664a.png
  得一食则不死矣又言凡济饥当分两处择羸弱
  者作稀粥早晚两给勿使致饱俟气稍完然后一
  给第一先营宽广去处切不得令相藉赈粥之法
  无踰于此或曰四月以后时届炎蒸粥易酸饐不
  拘粞米麦豆磨粉为蒸饼等类照散粥法分给最
  便一曰广施救病之药被灾之民易生疾病宋吕
  公著为相为饘粥汤药以救疾赵抃知越州为病
  坊以处病民给以医药然地广人众势难尽病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723-0664b.png
  而医药之莫如按古成方精制丸药一二十种随
  症领受庶几便而有益一曰慎择贤能之吏救灾
  恤民固在督抚司道之得人尤在贤能守令以分
  任守令之难才能者易涉浮誇诚实者恐近迂阔
  初任者患不更事须择才能诚实而又干练素著
  者俾任厥事方收实效或不能多得但有数员以
  总其成亦遂可以倡率各属使奉以为式此十二
  条者皆现在常行之事凡备官者咸知之然平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723-0664c.png
  讲论不过共晓之陈言临事施行实为不易之良
  法司民牧者因时以制之次第以布之虽不尽合
  乎周礼之遗制而实力奉行则救一时之灾荒要
  亦不外是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723-0665a.png
  史
 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
 十家之产也何以台为
             检讨(臣/)齐召南
  颜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
  高显犹有文帝所欲作露台之处
  (臣/)谨按三代以下贤君首推文帝露台一事宜未
  足以尽文帝之大然司马迁班固皆一代良史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723-0665b.png
  则入于纪中固则缀为赞语后世言主德恭俭者
  必举以为盛节(臣/)窃疑之夫文帝所欲作者不过
  一露台露台所直不过百金耳固非如瑶台璿室
  章华虒祁之为宏伟壮丽也汉兴除秦之弊与民
  休息计自高帝使萧何营建未央长乐惠帝时城
  筑长安其外工作罕见至于文帝宫室苑囿无所
  增益盖汉之节用爱民为日久矣况帝以德化民
  致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庶几刑措之风使及此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723-0665c.png
  诏有司规胜地以农隙馀閒缮治离宫别馆用大
  府贯朽之钱食太仓红腐之粟率其醇厚之民为
  太平游观之具虽文王之作灵台歌子来而成不
  日不是过也区区百金遂足为天下重轻而区区
  露台一作遂足为帝德之累乎哉及(臣/)读武帝纪及
  诸志传而后知文帝为不可及也武帝以雄才大
  略招徕贤俊兴造制度外拓边境内侈游观使吾
  邱寿王举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除以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723-0665d.png
  上林苑后又以杨可告缗上林财物充满乃穿昆
  池饰馆舍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台土
  木雕镂穷工极巧时非无直言之臣如东方朔者
  也徒以地偿百姓非夺民产钱给水衡非用民财
  故毅然为之不复计及劳费然后世言治者则不
  免以此为讥又或持论过甚乃至比于秦皇书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文帝所欲作者露
  台露台所直百金耳藉令果作大臣如绛灌曲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723-0666a.png
  故安名臣如贾谊张释之贾山辈亦必谓事无可
  议而帝不待再计默然中止露台且不作况有什
  百倍于露台者乎百金且不忍况有千万倍于百
  金者乎为百姓计则虽蠲除天下之租半租全曾
  不为少吝为游观计则虽以百金之露台意欲作
  而不果俭之至仁之至也抑(臣/)读师古注而有感
  焉秦以后宫室苑囿之盛莫如武帝司马相如班
  固张衡所赋三辅黄图西京杂记所书其为宏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723-0666b.png
  壮丽之观至今犹可想见然欲询其遗址纵复钜
  如建章高如井干广大如海上三神山皆已莫知
  其地而所谓文帝欲作露台之处当时并无营建
  后世犹羡慕之曰此即新丰骊山之露台乡也斯
  岂非恭俭之盛德有以垂于千古而不朽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723-0666c.png
  史
 董仲舒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
 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
 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
 德不任刑也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
 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
 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
 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723-0666d.png
 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
 为也
           监察御史(臣/)宫焕文
  (臣/)谨按书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礼曰礼以道其
  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
  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由此观之
  先王之治天下有司徒以敷教即有司寇以明刑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乐以宣其湮郁政以率其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723-0667a.png
  倦即为之刑以除其强梗道固相辅而行不可以
  偏举偏废者仲舒称汉醇儒尤邃于春秋春秋之
  法善者赏之恶者罚之其赏善也人谓一字之褒
  荣于华衮其罚恶也人谓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亦
  未尝专主化导而科条约束可一切废去也顾仲
  舒对策问谆谆于任德不任刑一言推本于天道
  阴阳谓阳为德主生故常居大夏以生育长养为
  事阴为刑主杀故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723-0667b.png
  地夫乾之四德元亨以为通利贞以为复如环无
  端周而复始其功同归于生物故不特资始流行
  为生而各正保合亦为生乾元所由独称大也仲
  舒儒者其不究及此义而极言刑不可任其说似
  有所畸重者今夫人主致治之具一也能善用之
  则法令滋严而民亦受其福不善用之则纪纲徒
  废而民转益其辜人臣之进说于君亦一也其为
  无所为而言则统论治理语必彻始以彻终其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723-0667c.png
  有所因而发则救弊补偏法先去泰而去甚是不
  可一格拘也臣窃考汉自高祖约法三章文帝承
  以宽大国家元气深赖培养及景帝之世恩诏屡
  下论者犹谓其刻薄任数盖酷吏稍用事矣武帝
  继体孝景为人英明果断今观其后张汤赵禹主
  父偃之属相继柄用度其即位之初性情流露必
  有偏于英武纯任击断之忧将骏厉严肃之意多
  恺悌慈祥之意少下之人承望风旨弊不至武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723-0667d.png
  严酷如史迁所称吏治若救火扬沸不止矣仲舒
  因时纳诲虑其弊之将至于此而先事以遏之其
  称天以好生之德导君以钦恤之恩于古人刑期
  无刑之本意未始不隐隐有合也独其言阴空虚
  不用及阴不可任以成岁义似未备然为武帝言
  欲其专务任德以生育长养为心必先去其泰甚
  与统论治理不同不可一格拘也藉使泥仲舒言
  极其流弊慕刑措之虚名不顾长奸之后患俾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723-0668a.png
  辜罹毒虐者抱沉冤而莫伸而舞文利赇贿者无
  国法之可畏不毗于阴矣独不毗于阳乎夫风雨
  露雷无之而非教农夫之务去草芟薙蕴崇绝其
  本根勿使能殖亦正为嘉禾地也岂仲舒一代儒
  者而不究及此欤然则治天下者礼乐刑政阙一
  不可特于其中分本末先后焉使知刑所以辅吾
  教之穷而非专任乎是一往以刻覈操切为也如
  是则阳舒阴惨春温秋肃相辅而并有功天德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723-0668b.png
  道一以贯之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723-0668c.png
  史
 武帝问申公治乱之事申公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
 顾力行何如耳
             检讨(臣/)齐召南
  (臣/)谨按武帝承文景之后海内殷富黎庶乐业惟
  稽古典文之事尚多阙焉嗣位之初即慨然有意
  于唐虞三代之盛崇重儒术罢黜百家将立明堂
  以宏制作修礼乐以兴太平首用安车蒲轮束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723-0668d.png
  加璧徵聘申公而问以治道申公大儒宜必有崇
  论闳议上采往古下览今世之宜出于寻常计策
  之外敷陈于前以当上心今其言不过曰为治者
  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言似至简至质于治道
  全无所发明然臣以为自古论治之切举未有加
  于斯言而斯言于武帝尤切之切者也尧舜禹汤
  文武之治尚书备矣其致治非后世之所能及其
  言治并非后世之所不能解功德莫盛于典谟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723-0669a.png
  其旨曰执中迪德慎修知人安民其实也又约其
  旨曰钦而已天人理数莫精于洪范约其旨曰建
  极修五事以应五行其实也又约其旨曰敬而已
  以兢兢业业积为巍巍荡荡之隆以亹亹翼翼驯
  致赫赫明明之颂岂所操有异术哉能力行而已
  后世英君谊辟勤求理道何尝不慕效古人而致
  治远不古若无他议论多而成功少虚文胜而实
  事疏或明知而不能行或虽行而不力也说命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723-0669b.png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以武丁之贤圣犹以是相箴
  勉故曰自古论治之切举未有加于斯言者也武
  帝雄材大略超越前古其识见之高志向之广虽
  贤如孝文犹未足以絜量也黄老之学则岂若六
  经乎百家之言则岂若孔子乎法度因秦之馀则
  岂若三代乎然以孝文之治较于武帝则躬修节
  俭思安百姓不过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天下家
  给人足贯朽于京师粟腐于太仓矣不闻朝设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723-0669c.png
  准均输之官也若缗钱轺车之算也躬修元默务
  在宽厚不过选任廷尉罪疑惟轻而化行天下人
  耻告讦至于囹圄空虚断狱四百有刑措之风矣
  不闻有文深周内之吏显进于公卿也不闻有绣
  衣直指之使击断于郡国也不闻有见知故纵之
  条禁网加密而犹虑奸宄勿胜也然则力行与不
  力行之相去顾不甚远乎哉夫表章六经尊师孔
  子而效法三代非徒述其语言袭其仪文之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723-0669d.png
  固必身体力行而实见于政事而其本在正心其
  要在寡欲而已汲黯有言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
  何欲效唐虞三代之治乎此拔本塞源之论也董
  仲舒有言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
  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此端本
  澄源之论也自古人君固有有其志而无其识有
  其识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虽欲致治其势
  先有所不足若武帝则可谓兼有之矣使其毅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723-0670a.png
  力行内省声色游观之娱旁无佞倖方技之惑外
  戢穷兵黩武兴作祷祠之扰守恭俭而退计臣远
  阿谀而任忠直敦教化而宽刑威用其好大喜功
  之心以专于致治虽以之比隆尧舜禹汤文武不
  难也岂特优于孝文而已乎故曰斯言于武帝尤
  切之切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723-0670c.png
  史
 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
             编修(臣/)王会汾
  (臣/)谨按国家所以兴衰者视乎其君亦视乎其臣
  人君莫不举贤以自辅拔才以自卫然寻常驱策
  之才易得而忠直鲠亮之士不恒有也忠直鲠亮
  者立于朝以精诚为献替不以文貌为对扬居安
  则匪躬宣力而蹇谔之效彰遇事则扶危定倾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723-0670d.png
  苞桑之业固宋臣苏辙有言公卿类多骨鲠则精
  神足以折冲边境藉以谧宁而民生赖以康乐故
  国家不可无社稷臣也愿治之主常慨慕乎其人
  则谓后世人材远不古若夫天之生材岂有古今
  之异亦视人主所以长养之者何如耳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宇内之广何遂无贤但荣通丑穷者生
  物之大情趋利避患者中人之恒态惟豪杰有志
  之士为能不计利害不贪苟得磊落自树以求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723-0671a.png
  愧乎其心下此则俯仰依违类不免焉故知天下
  之风俗倡于士大夫而士大夫气习之污隆又系
  乎人主之好尚主好直则忠謇毕升矣主近名则
  唯诺盈廷矣唯诺之习既成苟且之风渐煽言及
  乘舆则动色相戒事关民瘼姑隐忍为高此于臣
  品固无可言而国家亦何利之有明主诚深思乎
  此则所以养士大夫忠直之气者不可不至矣三
  代以下汉治最为近古君臣之间匡弼不讳如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723-0671b.png
  盎之却慎夫人席申屠嘉之摧抑邓通张释之之
  守法不阿朱云之请剑攀槛此数子者非好撄逆
  鳞以求名也以身体国不敢徇一时之姑息而欲
  引君当道也若律以后世尊君卑臣之说数子当
  在可诛之列而书之良史臣主俱荣然则贤士大
  夫所以上尊其君父者断不可以宦官宫妾自为
  而人主必先有虚怀纳谏之心然后能振起诸臣
  之节槩亦已明矣武帝时汲黯尤号戆直积薪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723-0671c.png
  喻多欲之言有同列不能堪者而帝优容之且尊
  礼之大将军可踞厕见至于黯则不冠不见也其
  后淮南为梗左吴之徒日夜谋议不畏汉廷诸臣
  而独畏黯盖帝之英姿伟识亦预知其材之可以
  倚任矣黯虽以严见惮不得久居禁近然帝始终
  保护至叹以为社稷臣如此则士大夫谁不以蹇
  谔自任廉耻既立四维克张风俗成乎下而主势
  尊乎上所谓精神足以折冲者不信然哉人材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723-0671d.png
  预养于平时未易猝求于一旦明主为社稷无穷
  之计所当扩非常之伟度破一切之拘挛广开谏
  诤之门杜塞回邪之路砺世磨钝鼓舞作兴使诚
  信孚于物而后臣节可敦大化可成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723-0672a.png
  史
 元光元年令郡国举孝廉
             少詹事(臣/)西成
  (臣/)谨按周礼乡大夫三年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
  兴贤者能者以礼宾之其未仕者六行以孝为先
  其既仕者六计以廉为本汉举孝廉之制其昉诸
  此乎孝悌之举始于惠帝孝悌廉吏之赐帛见于
  文帝之十二年冯唐以孝著为郎可證也至武帝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723-0672b.png
  元光元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实自
  董仲舒对策发之及元朔元年诏议不举孝廉之
  罪若孟喜师丹京房王吉盖宽饶王骏杜邺鲍宣
  并以孝廉为郎龚胜为郡吏三举孝廉路温舒刘
  辅以举孝廉为丞令得人称极盛焉及和帝时孝
  廉计口而举则从丁鸿之请也阳嘉时孝廉限年
  而试则由左雄之奏也当是时请托滋彰耆宿见
  弃孝廉之举已有谬滥矣魏黄初时始除计口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723-0672c.png
  年之令自晋迄隋孝廉皆以策试唐初遂废原夫
  西汉之举专考德行东汉之举兼试章句张衡以
  为捐本求末业已病之自六朝以降一以文辞为
  去取己不能与两汉比隆矣又安望宾兴之盛典
  乎(臣/)惟法古先在准今循名必须核实立法步趋
  古人无如人心不古以孝取人勇者割股怯者庐
  墓矣以廉取人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倾流
  俗之观听者无所不至矣虽曰三代以下之士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723-0672d.png
  恐不好名好名之人犹愈于荡检踰闲不知顾惜
  名节者然骛名之徒竞进朴实闇修之士耻与同
  升朝廷所得率皆务华绝根之人国事卒有缓急
  若辈岂足倚恃况其勉为孝子廉吏原非出于中
  心之诚然不过藉是以媒利达则得志之后必仍
  露其本来面目羊质虎皮见草则悦伪不可以乱
  真也筌以求鱼得鱼忘筌蹄以求兔得兔忘蹄暂
  不可以持久也而不通于古今之变者犹鳃鳃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723-0673a.png
  以复古之乡举里选为美谈是慕虚名不求实效
  也(臣/)愚以为孝廉之举不必著之为令而但风示
  以意每遇地方大吏朝觐奏对时询问其所管境
  内有孝子廉吏与否如不知者谆切训谕之令其
  留心采访如所治内果有为子孝为吏廉无所为
  而为之人虽朴质无文愿谨无才俱准特疏荐扬
  加以高爵厚禄以为四方之劝而有司之举保得
  实者亦优予议叙以昭进贤之赏庶乎懿德之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723-0673b.png
  有所观感而兴起而亦不至于作伪相欺是则善
  学古人而不泥于古人之糟粕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723-0673c.png
  史
 宣帝拜刺史守相辄亲引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
 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
 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
 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
 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
 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723-0673d.png
 是以汉世循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修撰(臣/)金德瑛
  (臣/)谨按综覈名实必使言行相符则浮词饰说不
  敢妄陈于前西汉循吏之盛由宣帝御之得其道
  故也当时所任之重而责之严者二千石而己任
  之重故人得以行其志责之严故吏不敢容其奸
  驯至海内富庶蔚然中兴不亦宜乎后之太守即
  二千石也其名同其实稍异古者人法兼用而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723-0674a.png
  人为多一郡之长得以专制其境内由朝廷以下
  于二千石由二千石以下于百姓更无人焉从中
  而挠其柄者是以其事直截而易行今则有督抚
  有司有道层累而下以及于守令文牍之往返意
  见之参差固若是其多端也是以虽有廉能类多
  黾勉于簿书钱谷之间谨慎自饬以求寡过倘遇
  地方公事如水利堤防之营建旱乾淫潦之兴发
  欲入告而不能欲专断而不可不免迁延时月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723-0674b.png
  待上吏之指挥其掣肘而不得伸其志者间亦有
  之矣此岂徒人才难得由文法羁制于防弊之术
  有馀于兴利之道不足也盖汉之品秩则二千石
  也其权犹之督抚也今之政事则二千石以下为
  之者也其权则督抚操之者也是以贪纵者固惟
  督抚参劾之而循良者必赖督抚成就之彼任封
  疆者非必其任意行私也或清约自守而不能身
  担劳怨或严厉操切而不能随事张弛则下情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723-0674c.png
  阻隔而不尽通必也熟悉全省之利弊深知僚属
  之才猷又宽以绳尺然后循良得以自展而治绩
  有成此吏治之机固有不可尽同者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723-0675a.png
  史
 汉宣帝尝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
 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监察御史(臣/)陶正靖
  (臣/)谨按汉循吏之治实足以厚民生而兴教化为
  后世所莫及其故何也盖自罢侯置守而天子所
  与共治天下者太守而已其下乃有令令以民情
  白之守守以闻之天子是天子与民相隔无几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723-0675b.png
  其后增置节镇为控制计非为牧养计至于大官
  猥多则守令之承事逾难而民情之壅隔愈甚虽
  有为民请命之吏上司且层累而遏抑之凶荒待
  赈往往稽缓讼狱驳结动淹岁时此吏治之所以
  不如者一也汉世太守权任最重其兵得自将其
  僚佐得自辟吏民罪非殊死皆得自决遣苟得其
  人则千里之内令行禁止盗息民安诚权重之所
  致也夫权重固易以为非亦易以为功权轻则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723-0675c.png
  能为非亦不易为功其贤者苦心干济功不及半
  其中材则谨自守而文深猾贼之徒倚法为非如
  故也是谓轻于责功而重于防非此吏治之所以
  不如者二也汉世迁除之法虽不能详考诸史传
  或县令徵拜议郎议郎出为太守太守入为公卿
  阶级无多故久任之而不为淹位遇己重故安于
  职而不萌苟且今士循常调以至太守远者已数
  十年锐精之气已销戒得之患己及固无足与共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723-0675d.png
  治矣而其超资躐序者又多得巧利捷给之才徒
  长营竞之风无补敦庞之化此吏治之所以不如
  者三也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宣帝又以太守
  为吏民之本观于哀平之后而吏民讴吟思汉用
  启中兴则吏治之明效也夫治外之权固不能不
  重而假之于节镇职名尊而统辖广不免有隔膜
  之视甚至有尾大之忧此魏晋至唐所以为失也
  若归之亲民之吏则无虑此此汉制之所以为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723-0676a.png
  也自三代以后享国长久者惟汉唐宋明其为治
  亦互有得失若以治外之制言(臣/)窃以汉为最近
  古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723-0676c.png
  史
 春三月赐胶东相王成爵关内侯
            监察御史(臣/)孙灏
  诏曰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馀口
  治有异等之效其赐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后
  诏问郡国上计长史守丞以政令得失或对言前
  胶东相成伪自增加以蒙显赏是后俗吏多为虚
  名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723-0676d.png
  (臣/)谨按王成以劳来流民赐爵而史复云伪增汉
  书所载纲目仍之由前之言则为循吏之异等由
  后之言则为俗吏之虚名是二说者将安所折衷
  耶夫孝宣中兴令主垂情治理有名实不相应者
  必知其所以然何至以巧伪之风加殊异之擢或
  谓帝褒王成是执一实以御百虚夫上以实求而
  下以虚应者人心风俗之大忧且未有明料其虚
  而犹以实之美归之者也以宣帝之励精岂肯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0723-0677a.png
  此抑考班固书循吏自文翁以下才六人而馀皆
  不得与焉其严若是今成既以伪增见讥则何不
  遂削之而犹载之也即载之又何不以次他传而
  必与循吏诸人大书而特书也又按文翁诸传叙
  事特详而成治效无所见见之诏书而已诏书止
  劳来流民一事而事涉于伪则乌有循吏而可以
  伪言者乎然固总序谓所居民富所去民思庶几
  德让君子之遗风者成与黄霸朱邑等无异辞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0723-0677b.png
  则又何也尝试思之知人则哲自古为难明足以
  远照矣而照或遗于用明之中法足以防欺矣而
  欺转生于立法之外以为任人勿疑而不知偏信
  亦能滋弊以为公听则广而不知附和亦有同情
  夫汉宣之于王成所以劝循良风有位也而反为
  俗吏导其先声岂始愿所及哉(臣/)故备论之以明
  观人之不可不详者然则班掾何以循吏书也考
  成传云治甚有声宣帝最先褒之意当时任事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0723-0677c.png
  勇成独称首百姓歌思于下玺书褒美于前蒙纪
  录之旧文固载笔者之所不敢删也且成位止胶
  东相不克大竟其施而招徕流散惠莫厚焉心莫
  勤焉其曰八万馀口者纵谓其加少以为多要必
  非饰无以为有况伪增之嫌其事隐劳来之绩其
  美彰春秋之法善善欲长成之治效即不至八万
  馀口而其去八万馀口之功度亦甚伟矣史安得
  而削之乎抑尤有说焉名者物之所忌功者谤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0723-0677d.png
  所归宣帝以英敏御群臣而成独收异等之效或
  者流俗猜妒之人因其事之已往声之太隆羞其
  治之不彼若而巧诋而阴伤之又事之未可知者
  也读本传或对言前胶东相成云云或之者疑之
  也疑以传疑则亦史家之法也(臣/)又并论之以明
  听言之不可不察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0723-0678a.png
  史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
 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
 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
 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
 者溺其职矣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
 吞舟之鱼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0723-0678b.png
 之在彼不在此
            右赞善(臣/)李文锐
  (臣/)谨按司马迁传酷吏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
  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共十一人其
  武健严酷如出一辙上损国家之元气下朘百姓
  之脂膏以之牧民欲吏治之良不可得也(臣/)伏思
  其习为酷吏之由及怀诈饰智以济其酷者传中
  错综合叙可为吏治之戒者有四(臣/)谨胪列陈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0723-0678c.png
  一曰酷吏以吏起家传中所载赵禹为佐史张汤
  为长安吏尹齐以刀笔迁官杨朴以千夫为吏减
  宣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府杜周为廷尉史至义纵
  攻剽为盗王温舒椎埋为奸皆盗贼也惟郅都宁
  成周阳由文景时已任为郎盖汉承秦制崇尚法
  律以吏为师为郎者半从吏始夫吏胥者深文巧
  诋其居心也舞文黩货其长技也苟为大僚操下
  如束湿薪必喜苛虐之吏凡忠信之长慈惠之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0723-0678d.png
  皆目为迂阔不任事苟为守令其治如狼牧羊安
  可治民汉初刀笔郎吏往往积劳为九卿多不学
  无术深刻峻急董仲舒久知其弊故其对策谓郎
  吏未必贤使列侯郡守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
  各二人是后不专任刑名之吏由博士文学掌故
  补郎中左右内史郡太守等官公卿大夫始斌斌
  多文学之士守令亦多循良一改酷吏之习故仲
  舒曰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良为上仲舒之意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0723-0679a.png
  不欲专用刀笔积劳之郎吏而别开贡士之途以
  求贤能非欲于郎吏同官之中后来居上也自后
  论铨法者不循资格好言保举每藉口仲舒之言
  恐失仲舒之意矣
  一曰酷吏互相援引传中所载汉武帝即位吏治
  尚循谨周阳由最为暴酷骄恣自后吏治类多由
  等郅都与宁成结驩张汤为宁成掾成言于大府
  调茂陵尉汤与赵禹交驩而兄事禹若王温舒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0723-0679b.png
  齐杜周皆张汤之吏汤所荐者也王温舒以廷史
  事张汤迁为御史尹齐事张汤数称为廉武迁为
  关内都尉杜周先为义纵爪牙举为廷尉史事张
  汤数言以为御史其治与减宣相放杨朴则治放
  尹齐一酷吏用而百酷吏进援引植党之习也然
  小人同而不和始合终离故宁成义纵张汤赵禹
  减宣互相倾轧各抵于罪(臣/)按赵禹先为丞相周
  亚夫史府中皆称为廉平周亚夫弗任曰禹文深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0723-0679c.png
  不可以居大府周亚夫可谓有相臣知人之识矣
  一曰酷吏假公以济私传中所载酷吏必摧抑尊
  贵强项示公而纵刁民以养奸如郅都行法不避
  贵戚宁成为中尉豪杰皆人人惴恐周阳由所居
  郡必夷其豪张汤以深文痛诋诸侯义纵以鹰击
  毛挚为治王温舒好杀伐行威尹齐之木彊杨朴
  之严酷赵禹之贼深酷急减宣之重法绳官杜周
  之内深次骨皆是也而其摘发购告之权无不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0723-0679d.png
  用豪恶吏以为爪牙猾民佐治投銗言奸其吏多
  以权富(臣/)愚以为善牧民者爱其身勿骄其志宽
  其力勿纵其欲良民当恤莠民宜治故行政以均
  平为主听讼以曲直为断惟官惟货惟来固为五
  过之三贱妨贵小加大亦是六逆之二使天下之
  民嚣然无复上下尊卑之节相率而出于刁顽告
  密风俗颓敝皆酷吏为害也又况其锻鍊周内者
  尽出于私张汤多诈舞智定罪擅为轻重杜周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0723-0680a.png
  以意指为狱不循三尺法至于周阳由所爱者挠
  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王温舒至酷也而善
  谄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国家之律令适为酷吏上下其手耳至传末云杜
  周初为廷史一马且不全及身久任事家赀累数
  巨万酷以济贪司马迁有慨乎其言之矣是以奸
  吏侵渔百姓骚动益轻犯法盗贼滋多虽绣衣持
  节督捕散而复聚吏治之害莫甚于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0723-0680b.png
  一曰酷吏滥刑而不仁夫刑以弼教不得已而用
  之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唐虞用刑之心与其杀不
  辜宁失不经唐虞用刑之律盖以捶楚之下何求
  不得故哀矜折狱也(臣/)观传中所载或一郡族三
  百馀家或一日诛四百馀人或穷治党与连坐千
  馀家或株连相告逮系千万人多兴大狱以博能
  名何其痛楚而不德也郅都甚以倍亲为奉职则
  无仁心矣夫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未有不孝而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3a 页 WYG0723-0680c.png
  忠者也究之天道好还郅都宁成周阳由张汤义
  纵王温舒减宣俱不保其身司马迁详书于传足
  为酷吏者鉴惟杜周幸免少子延年班固称其行
  宽厚论史者每疑为有后然(臣/)考唐书杜氏世系
  表杜周三子延寿延考即司马迁所谓两子夹河
  为守其治暴酷与王温舒等者后田仁刺三河皆
  下吏案诛褚少孙补载于史记天之报施自不爽
  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3b 页 WYG0723-0680d.png
  (臣/)谨按司马迁之后班固传酷吏郅都等之外益
  以田广明田延年严延年尹赏四人诸史如后汉
  北魏齐隋北史新旧唐书金史俱立酷吏传武健
  严酷又加甚焉均为吏治之害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4a 页 WYG0723-0681a.png
  史
 卓茂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吏民亲爱不忍欺
 之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郡丞密人老少皆
 涕泣随送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茂
 时年七十馀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
 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编修(臣/)杭世骏
  司马温公曰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摧锋陷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4b 页 WYG0723-0681b.png
  之人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
  之臣旌循良之吏拔自草野之中寘诸群公之首
  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
  本原故也
  (臣/)谨按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
  治天下莫大于安民安民莫先于吏治吏治两汉
  称善而吏有不同精明强干发奸摘伏民畏之如
  神明者谓之能吏宽和慈恕兴行劝善民爱之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5a 页 WYG0723-0681c.png
  父母者谓之循吏能吏之治理狱讼督财赋盗贼
  鲜少四郊无警赵广汉张敞之徒是也循吏之治
  课农桑建学校风俗移易比屋有礼让和恒之化
  韩延寿卓茂之徒是也然而守令民之师帅宣主
  德而流恩泽惟力行教化乃可臻于善治盖师者
  教民使之知礼义之谓也帅者率民使之趋事功
  之谓也其道维何欲蕃民之生则保息而户口增
  也欲制民之产则兴利而田宅立也欲重民之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5b 页 WYG0723-0681d.png
  则劝相而耕敛时也欲恤民之患则发粟而振贷
  周也欲修五礼以节民性则有冠婚丧祭乡饮相
  见之仪欲明七教以兴民德则有父子兄弟夫妇
  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之叙欲齐八政以防民淫则
  有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之等凡此皆古
  先哲王固邦本同民俗之先务而守令于民最为
  亲近奉上德意措施便易无难遍及殆如父母之
  乳哺赤子有动于中性之本然而风行草偃于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6a 页 WYG0723-0682a.png
  自知者(臣/)观卓茂令密吏民不忍欺道不拾遗则
  平日之教民知礼义率民趋事功者真有得于师
  帅之道史概以视民如子举善而教两言而其教
  化大行之实事已彰彰矣光武中兴首加旌擢岂
  非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者乎厥后鲁恭之令中
  牟秦彭之守山阳仇览之长遂亭吴祐之相胶东
  崇好儒雅政尚仁简大都闻卓茂之风而兴起者
  然则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6b 页 WYG0723-0682b.png
  皆俗吏之所为矣且夫茂当王莽居摄以病免归
  是盖龚胜薛方郭钦蒋诩之流秉礼度义抱忠守
  节臣也光武是封不独崇吏治固兼励臣道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7a 页 WYG0723-0682c.png
  史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编修(臣/)吴嗣富
  (臣/)谨按史称卓茂为密令视民如子宽仁慈爱举
  善而教口无恶言其为政一意与民休息而其大
  指则专在于顺人情盖以王道本乎人情人情者
  圣王之田也所谓修礼以耕之者非烦苦斯人之
  具不过因人之情缘物之理而为之节文而犹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7b 页 WYG0723-0682d.png
  不率者于是乎有法以齐之法者所以维礼之穷
  也古之圣人不任法以拂人之情亦不徇情以废
  吾之法使情与法两尽而天下遂相忘于法以各
  适其情三代以来民心之所以固结于千百年之
  久而无一旦土崩瓦解之忧者以有此具也三代
  而下言治者必曰汉文帝唐太宗(臣/)窃考文帝之
  世禁网阔疏务崇宽大耻言人过化行天下告讦
  之风易民情笃厚囹圄空虚太宗却封德彝之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8a 页 WYG0723-0683a.png
  进用魏徵力行仁义天下大稔岁终断死刑才二
  十九人外户不闭行李不赍粮是皆教化之渐仁
  让之流而非一切整齐于法也然则法可废欤曰
  不可夫民犹水也法犹堤岸也修其堤岸使水不
  至于泛滥横逸斯已耳搏而跃之激而行之是岂
  水之性哉以法制民何以异是是故欲求治莫大
  于厚风俗欲厚风俗莫大于崇礼教欲崇礼教莫
  大于顺人情比闾族党先王所以使民相保受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8b 页 WYG0723-0683b.png
  各卫其生者也人之生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
  有君臣朋友之谊长幼耆老之施于是有酬酢往
  来之节吉凶期会养生送死春秋燕射升降揖逊
  之仪而犹虑百姓之不亲也于是有无以相通患
  难以相恤岁时伏腊以相问遗此人道之大经古
  今之通义自一乡一邑推而至于天下莫不皆然
  然后知斯民之联属鼓舞皆发于其不容已而动
  于所不自知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9a 页 WYG0723-0683c.png
  后世法令日繁禁制日密禁密则情携情携则势
  涣势涣则人人但知自为而不顾其他于是乎比
  闾族党泛然一无所值而天性之谊衰洽比之恩
  薄亲逊之风远浇漓之习成耰锄德色箕帚谇语
  非一朝一夕之故积渐之势然也夫课名而不责
  实吏必缘饰以取名造伪挟诈趋利无耻法所及
  防而法行法所不及防而法废矣若夫三代之所
  以得民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顺人情之谓也(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七 第 59b 页 WYG0723-0683d.png
  愚以为得心之道有二一在于大学之言絜矩一
  在于孟子之言推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絜矩之道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此推恩之道也彼卓茂之言虽见不及此
  然其意则有与古圣贤相发明者光武即位之初
  即召茂以为太傅厥后天下少事文书简寡仅存
  十一张堪刘昆诸循吏后先接踵其亦洞悉民情
  而知治本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