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723-06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六
周礼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
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
检讨(臣/)廖鸿章
(臣/)谨按育才造士之法莫备于周而此则教之行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六
周礼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
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
检讨(臣/)廖鸿章
(臣/)谨按育才造士之法莫备于周而此则教之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723-0629b.png
于乡者司徒主六乡故以乡三物教乡内之万民
至于三物教成而举贤者能者以礼礼宾之则俟
之三年大比而乡大夫之职也德先于行者得之
于心而后能措之于行也艺次于德行者本末轻
重之分先后之序也记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
学为先又曰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
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盖
造就人才人主之所首重而取人之道未有不于
至于三物教成而举贤者能者以礼礼宾之则俟
之三年大比而乡大夫之职也德先于行者得之
于心而后能措之于行也艺次于德行者本末轻
重之分先后之序也记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
学为先又曰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
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盖
造就人才人主之所首重而取人之道未有不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723-0630a.png
根夲之地求之而仅取其枝叶者六德六行六艺
之教虽行之于乡学然观于师氏保氏之文则所
以教国子者亦未尝舍是而别有他术也师氏以
三德教国子曰至德以为道夲敏德以为行夲孝
德以知逆恶教三行曰孝行以亲父母友行以尊
贤良顺行以事师长夫至德即知仁圣义忠和之
德也德修而后行道之基以立敏德郑注引书惟
学逊志务时敏释之朱子所谓蓄德广业之事也
之教虽行之于乡学然观于师氏保氏之文则所
以教国子者亦未尝舍是而别有他术也师氏以
三德教国子曰至德以为道夲敏德以为行夲孝
德以知逆恶教三行曰孝行以亲父母友行以尊
贤良顺行以事师长夫至德即知仁圣义忠和之
德也德修而后行道之基以立敏德郑注引书惟
学逊志务时敏释之朱子所谓蓄德广业之事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723-0630b.png
勤于六艺之学学明而后可以见诸躬行至于人
之行莫大于孝言孝德则诸行胥统之矣而三行
之教顾与六行不同者居乡则重睦姻任恤国子
则以亲师取友为先义固各有当也行笃自可以
息悖逆之萌三德三行其不异于乡三物之为教
也明矣若保氏所谓养国子以道而教之六艺者
盖道之与艺精粗同原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
九数皆至理所存故经文每德行道艺并称教以
之行莫大于孝言孝德则诸行胥统之矣而三行
之教顾与六行不同者居乡则重睦姻任恤国子
则以亲师取友为先义固各有当也行笃自可以
息悖逆之萌三德三行其不异于乡三物之为教
也明矣若保氏所谓养国子以道而教之六艺者
盖道之与艺精粗同原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
九数皆至理所存故经文每德行道艺并称教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723-0630c.png
艺正教以道也又如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曰中
和祇庸孝友夫知仁圣义必以中和为至中和即
至德也孝友即孝德也学者之心贵乎敬而有常
则祇庸即敏德也此与师氏保氏之教无以异亦
与大司徒三物之教无以异也成周之教之行于
乡国者岂不同条而共贯哉夫贤才国之夲也国
学之士又由乡学而升者也教化之行非自近无
以及远而欲养其材于大成必先端其趋于始事
和祇庸孝友夫知仁圣义必以中和为至中和即
至德也孝友即孝德也学者之心贵乎敬而有常
则祇庸即敏德也此与师氏保氏之教无以异亦
与大司徒三物之教无以异也成周之教之行于
乡国者岂不同条而共贯哉夫贤才国之夲也国
学之士又由乡学而升者也教化之行非自近无
以及远而欲养其材于大成必先端其趋于始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723-0630d.png
乡举里选之法在后世或所难行而教之之具或
亡其实微特德行无取即艺亦无足观记曰君子
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亦惟务其所以教之之
实而已矣
亡其实微特德行无取即艺亦无足观记曰君子
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亦惟务其所以教之之
实而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723-0631a.png
周礼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
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郑氏康成曰知明于事仁爱人以及物圣通而先
识义能断时宜忠言以中心和不刚不柔善于父
母为孝善于兄弟为友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
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郑氏康成曰知明于事仁爱人以及物圣通而先
识义能断时宜忠言以中心和不刚不柔善于父
母为孝善于兄弟为友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723-0631b.png
任信于友道恤振忧贫者
贾氏公彦曰按保氏掌养国子以道教之六艺一
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彼注云五礼吉凶宾军嘉六乐云门大
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
井仪五御鸣和銮逐水曲过军表舞交衢逐禽左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九数方田粟
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嬴不足旁要彼注又
贾氏公彦曰按保氏掌养国子以道教之六艺一
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彼注云五礼吉凶宾军嘉六乐云门大
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
井仪五御鸣和銮逐水曲过军表舞交衢逐禽左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九数方田粟
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嬴不足旁要彼注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723-0631c.png
云今有重差夕桀句股
(臣/)谨按治化之成在人才人才之盛在教育不有
以教育之于前而思得人以理是楩楠杞梓不植
于山騄駬骅骝不畜于厩虽使伯乐匠石过而顾
之亦孰从求之又孰从空之故教不可以不亟也
孔子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言周才之远绍中天
而夏与商不及也论者谓文武为君周召为相礼
明乐备休和之气蕴于人心发乎谣俗播为声诗
(臣/)谨按治化之成在人才人才之盛在教育不有
以教育之于前而思得人以理是楩楠杞梓不植
于山騄駬骅骝不畜于厩虽使伯乐匠石过而顾
之亦孰从求之又孰从空之故教不可以不亟也
孔子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言周才之远绍中天
而夏与商不及也论者谓文武为君周召为相礼
明乐备休和之气蕴于人心发乎谣俗播为声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723-0631d.png
而周南兔罝之什至以赳赳武夫上备公侯干城
之选未已也夫且歌好仇咏腹心郁郁乎文哉抑
知希其光者沃其膏繁其枝者培其根盖其教之
也必以实胜焉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
宾兴之宾谓以饮酒之礼宾之是下所观而化也
兴犹举也是上所拜而受登于天府者也乃其操
以为教术者初不出乎三物之外凡以实胜焉尔
三物之目一曰六德所以厚其源二曰六行所以
之选未已也夫且歌好仇咏腹心郁郁乎文哉抑
知希其光者沃其膏繁其枝者培其根盖其教之
也必以实胜焉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
宾兴之宾谓以饮酒之礼宾之是下所观而化也
兴犹举也是上所拜而受登于天府者也乃其操
以为教术者初不出乎三物之外凡以实胜焉尔
三物之目一曰六德所以厚其源二曰六行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723-0632a.png
端其体三曰六艺所以鍊其能而要德之终曰和
所以验其养居行之先曰孝所以葆其天冠艺之
首曰礼乐所以归于道司徒颁之乡大夫受之师
非是无以教弟子非是无以学规模素定率由罔
倦而道德于是乎一风俗于是乎同虽其书之闾
胥者敬敏任恤而已书之族师者孝弟睦姻有学
而己德不必全行不必备而其崇实以黜华则观
于闾胥族师之书而益信西汉去周未远惠帝有
所以验其养居行之先曰孝所以葆其天冠艺之
首曰礼乐所以归于道司徒颁之乡大夫受之师
非是无以教弟子非是无以学规模素定率由罔
倦而道德于是乎一风俗于是乎同虽其书之闾
胥者敬敏任恤而已书之族师者孝弟睦姻有学
而己德不必全行不必备而其崇实以黜华则观
于闾胥族师之书而益信西汉去周未远惠帝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723-0632b.png
孝弟力田之科而文帝举孝廉武帝策贤良其法
犹为近古至东汉顺帝课诸生以章句试文吏以
笺奏而士骎以华矣沿及两晋踵而日甚洎乎唐
宋未能尽革虽有愿治之主思以复古而上求以
实下应以名撷秀摛华争事进取曰吾以博人间
富若贵与一切功名才望也谁复退自省察其所
为德行道艺者果何如哉故其时自好之士忧其
实之漓也多从而叹惜之韩愈曰礼部所取类于
犹为近古至东汉顺帝课诸生以章句试文吏以
笺奏而士骎以华矣沿及两晋踵而日甚洎乎唐
宋未能尽革虽有愿治之主思以复古而上求以
实下应以名撷秀摛华争事进取曰吾以博人间
富若贵与一切功名才望也谁复退自省察其所
为德行道艺者果何如哉故其时自好之士忧其
实之漓也多从而叹惜之韩愈曰礼部所取类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723-0632c.png
俳优之词令人忸怩不宁杨时曰文字自售古人
必不如此而朱子并谓科目之设徒销天下英雄
之气宋神宗擢司马光为学士光辞曰臣不能四
六神宗曰卿既学进士取高第赋亦四六也以诰
敕授光光不得已受之此数人者其平居立身行
己皆有夲末涖官任事亦复卓有可纪而其见于
言词论说者乃如此则世之所以重士与士之所
以自重固有在矣夫三代以下教不命于天子而
必不如此而朱子并谓科目之设徒销天下英雄
之气宋神宗擢司马光为学士光辞曰臣不能四
六神宗曰卿既学进士取高第赋亦四六也以诰
敕授光光不得已受之此数人者其平居立身行
己皆有夲末涖官任事亦复卓有可纪而其见于
言词论说者乃如此则世之所以重士与士之所
以自重固有在矣夫三代以下教不命于天子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723-0632d.png
徒以任之其父兄所恃以转移士习者亦第以取
舍决从违耳未有上作而下不应者也玉之在璞
也惟其所琢泥之在钧也惟其所铸是以君子务
实胜而虽谓卷阿鸣凤棫朴薪槱一代人才之盛
皆原夲于三物之宾兴焉可也若夫司徒地官而
教民之事属焉固即虞廷命契之意抑以见逸居
饱煖未足諴我万民而期会簿书未足藉手以谢
安扰邦国之责也是又周礼微旨也夫
舍决从违耳未有上作而下不应者也玉之在璞
也惟其所琢泥之在钧也惟其所铸是以君子务
实胜而虽谓卷阿鸣凤棫朴薪槱一代人才之盛
皆原夲于三物之宾兴焉可也若夫司徒地官而
教民之事属焉固即虞廷命契之意抑以见逸居
饱煖未足諴我万民而期会簿书未足藉手以谢
安扰邦国之责也是又周礼微旨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723-0633a.png
周礼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朱子曰古者学校选举之法始于乡党而达于国
都教之以德行道艺而兴其贤者能者盖其所以
居之者无异处所以官之者无异术所以取之者
无异路是以士有定志而无外慕三代之教艺为
最下然皆有实用而不可阙其为法制之密又足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朱子曰古者学校选举之法始于乡党而达于国
都教之以德行道艺而兴其贤者能者盖其所以
居之者无异处所以官之者无异术所以取之者
无异路是以士有定志而无外慕三代之教艺为
最下然皆有实用而不可阙其为法制之密又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723-0633b.png
以为治心养气之助而进于道德之归此古之为
法所以能成人材而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也
(臣/)谨按古者学校之教其夲则五性其末则六艺
其具则易象诗书其人则大司徒乡大夫州长党
正族师闾胥比长是故一学校也人材出其中风
俗出其中政理出其中选举出其中道统治统以
此而尊国夲国势以此而立则学校之系乎天下
国家为至大而要以一诚为根夲盖三物者原出
法所以能成人材而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也
(臣/)谨按古者学校之教其夲则五性其末则六艺
其具则易象诗书其人则大司徒乡大夫州长党
正族师闾胥比长是故一学校也人材出其中风
俗出其中政理出其中选举出其中道统治统以
此而尊国夲国势以此而立则学校之系乎天下
国家为至大而要以一诚为根夲盖三物者原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723-0633c.png
于万民之性分所固有职分所当为六德一实德
也六行一实行也六艺一实用也由乡而州而党
而族而闾而比其属民读法也或以正月或以四
时孟月或以每月朔日其书以待考也或书其孝
弟睦姻有学者或书其任恤者即一乡以及六乡
六遂遍乎天下而放之而皆准所教之地有远近
人有众寡官有尊卑事有繁简法有详略而教无
不备之物诚不肯以苟且待人也取无或遗之长
也六行一实行也六艺一实用也由乡而州而党
而族而闾而比其属民读法也或以正月或以四
时孟月或以每月朔日其书以待考也或书其孝
弟睦姻有学者或书其任恤者即一乡以及六乡
六遂遍乎天下而放之而皆准所教之地有远近
人有众寡官有尊卑事有繁简法有详略而教无
不备之物诚不肯以苟且待人也取无或遗之长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723-0633d.png
又不欲以纯备苛人也圣天子重念此三物者天
下人材非此不成天下风俗非此不厚天下世务
非此不济天下太平非此不兴至诚恳挚以身教
于上而大司徒乡大夫以下典教之官日赞赞日
孜孜莫不各输其诚心以教所属之民如父教子
如兄教弟勤勤恳恳惟恐德行道艺之无所于成
而在受教之民莫不相与感孚乎诚而各动于性
情所不容己亹亹焉修其德敦其行习其艺或德
下人材非此不成天下风俗非此不厚天下世务
非此不济天下太平非此不兴至诚恳挚以身教
于上而大司徒乡大夫以下典教之官日赞赞日
孜孜莫不各输其诚心以教所属之民如父教子
如兄教弟勤勤恳恳惟恐德行道艺之无所于成
而在受教之民莫不相与感孚乎诚而各动于性
情所不容己亹亹焉修其德敦其行习其艺或德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723-0634a.png
成而上或艺成而下或行成而先或事成而后以
待取于岁终而待举于三年三年内既别勤惰得
失以驭分教之官三年外乃别贤能高下以奖受
教之民是圣天子能操斯民义理之命以胜上天
气数之命而使天下民生之气禀悉变化于教思
学问上以诚为教下以诚为学合朝野上下而以
一诚相灌输是以六德皆实德六行皆实行六艺
皆实用而所为纲纪乎万民鼓舞以宾兴考校以
待取于岁终而待举于三年三年内既别勤惰得
失以驭分教之官三年外乃别贤能高下以奖受
教之民是圣天子能操斯民义理之命以胜上天
气数之命而使天下民生之气禀悉变化于教思
学问上以诚为教下以诚为学合朝野上下而以
一诚相灌输是以六德皆实德六行皆实行六艺
皆实用而所为纲纪乎万民鼓舞以宾兴考校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723-0634b.png
三年而循环不已以兴太平于无穷者实根柢于
圣天子敬教劝学至诚无息之一心也然则三物
之教宾兴之典皆为治具而治夲则在一诚孟子
谓徒法不能以自行程子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
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荀卿谓有治人无治法是
皆孔子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之意也夫
圣天子敬教劝学至诚无息之一心也然则三物
之教宾兴之典皆为治具而治夲则在一诚孟子
谓徒法不能以自行程子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
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荀卿谓有治人无治法是
皆孔子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之意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723-0634c.png
周礼
遂人掌邦之野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
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
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编修(臣/)官献瑶
郑氏康成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
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仞径畛
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
遂人掌邦之野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
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
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编修(臣/)官献瑶
郑氏康成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
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仞径畛
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723-0634d.png
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
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
郑氏康成曰潴者畜流水之波也防潴旁堤也遂
田首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㽟也浍田尾去水大
沟也作犹治也开遂舍水于列中因涉之扬去前
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种稻
(臣/)谨按周官沟浍之法先王所为用人之力以尽
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
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
郑氏康成曰潴者畜流水之波也防潴旁堤也遂
田首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㽟也浍田尾去水大
沟也作犹治也开遂舍水于列中因涉之扬去前
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种稻
(臣/)谨按周官沟浍之法先王所为用人之力以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723-0635a.png
地之利任土之宜而补救乎天时之偏者也而既
有遂人职复有稻人职者遂人所掌旱田之法也
稻人所掌水田之法也顾成周之时遂人之法最
详其为利最溥彼稻人之职第以佐遂人所不逮
而已自周以后稻人之法浸备其为利亦浸广而
遂人之政竟辍而不讲此三代之民常有馀而三
代以后之民常不足其大端多由于此为治者不
可不尽心乎此也何以明其然也周官职方所掌
有遂人职复有稻人职者遂人所掌旱田之法也
稻人所掌水田之法也顾成周之时遂人之法最
详其为利最溥彼稻人之职第以佐遂人所不逮
而已自周以后稻人之法浸备其为利亦浸广而
遂人之政竟辍而不讲此三代之民常有馀而三
代以后之民常不足其大端多由于此为治者不
可不尽心乎此也何以明其然也周官职方所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723-0635b.png
之州有九其地之宜稻者惟荆扬二州耳其馀诸
州皆宜黍稷菽麦者为多自遂人之政修而此宜
黍稷菽麦之土旱常不至于乾水常不至于溢地
广而所入丰则耕三馀一耕九馀三势所必至彼
稻人之所掌者惟区区下隰之地而已故曰第以
佐遂人所不逮而法最详利最溥者莫遂人若也
秦汉以还阡陌兴井田废而五沟五涂之法亦从
而废矣乃稻人职所谓蓄水之潴止水之防荡水
州皆宜黍稷菽麦者为多自遂人之政修而此宜
黍稷菽麦之土旱常不至于乾水常不至于溢地
广而所入丰则耕三馀一耕九馀三势所必至彼
稻人之所掌者惟区区下隰之地而已故曰第以
佐遂人所不逮而法最详利最溥者莫遂人若也
秦汉以还阡陌兴井田废而五沟五涂之法亦从
而废矣乃稻人职所谓蓄水之潴止水之防荡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723-0635c.png
之沟舍水之列写水之浍行于东南者则未尝废
也岂惟不废而已方且渐详渐备渐辟渐广而岁
之所入亦渐多曩之财赋盛于西北者今且转而
之东南矣东南之水田既饶于是言水利者又将
以东南之法行之于西北如班固沟洫志所载有
郑国渠龙首渠白公渠其溉田或至五千顷或至
万馀顷皆古稻人之遗法也然同是法也有行之
而利者有行之而利害半者有行之未获其利而
也岂惟不废而已方且渐详渐备渐辟渐广而岁
之所入亦渐多曩之财赋盛于西北者今且转而
之东南矣东南之水田既饶于是言水利者又将
以东南之法行之于西北如班固沟洫志所载有
郑国渠龙首渠白公渠其溉田或至五千顷或至
万馀顷皆古稻人之遗法也然同是法也有行之
而利者有行之而利害半者有行之未获其利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723-0635d.png
但受其害者行之而利必其为可稼之下地而其
土性又宜于粳稻也行之而利害半必其地势虽
下而泉源之迁徙靡常或土性疏而不宜乎粳稻
也行之未𫉬其利而但受其害必其土不宜乎粳
稻且去水源远其为防不因水势为沟又不因乎
地势也夫南北异方高下异势燥湿异性故旱田
之不可为水犹水田之不可为旱也今必欲以荆
扬之物产遍植之雍冀是第知言水利而不知因
土性又宜于粳稻也行之而利害半必其地势虽
下而泉源之迁徙靡常或土性疏而不宜乎粳稻
也行之未𫉬其利而但受其害必其土不宜乎粳
稻且去水源远其为防不因水势为沟又不因乎
地势也夫南北异方高下异势燥湿异性故旱田
之不可为水犹水田之不可为旱也今必欲以荆
扬之物产遍植之雍冀是第知言水利而不知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723-0636a.png
地之利以为利也且果行遂人沟洫之法则西北
旱田其利亦何减于东南何则西北诸州其地之
广轮既数倍于东南且榖之种类繁多有宜五种
者有宜四种者有宜三种者周原膴膴土脉厚而
水源深其肥沃比东南之涂泥又奚啻倍焉所患
者惟水与旱耳沟洫修而水旱有备则西北诸州
岁之所入非徒不减于东南且什伯而无算矣或
疑井田既废欲复遂人之法势有所不行是又不
旱田其利亦何减于东南何则西北诸州其地之
广轮既数倍于东南且榖之种类繁多有宜五种
者有宜四种者有宜三种者周原膴膴土脉厚而
水源深其肥沃比东南之涂泥又奚啻倍焉所患
者惟水与旱耳沟洫修而水旱有备则西北诸州
岁之所入非徒不减于东南且什伯而无算矣或
疑井田既废欲复遂人之法势有所不行是又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723-0636b.png
然夫善复古者亦师其意而已矣观周礼遂人之
法原与稻人之法不同盖稻田不可一日无水故
以潴畜之以防止之以遂均之矣又必以列舍之
而后以浍写之焉旱田则潦之为患者十之六七
旱之为患者十之二三故遂人五沟之大小不同
其实皆沟也揆先王为沟洫之夲意第欲使水多
之年水行沟中而不泛水少之年又可畜沟中之
水以滋田耳今第相其地之下者以为行水之区
法原与稻人之法不同盖稻田不可一日无水故
以潴畜之以防止之以遂均之矣又必以列舍之
而后以浍写之焉旱田则潦之为患者十之六七
旱之为患者十之二三故遂人五沟之大小不同
其实皆沟也揆先王为沟洫之夲意第欲使水多
之年水行沟中而不泛水少之年又可畜沟中之
水以滋田耳今第相其地之下者以为行水之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723-0636c.png
又相其地之最下者以为畜水之所疏其节而阔
其目不用尽复古沟洫之制而已获沟洫之利矣
然此非可以旦夕期也又非一二人可以集事也
其道在以治地之法责成有地治之官盖今之邑
令州牧即古乡遂之吏也三年大比课其事之成
否果有明效者大吏以闻或加秩或赐金而毋易
其任其未效者亦且课督之以观其后果无状乃
斥去之其工程尤大者官为民治之其小者则劝
其目不用尽复古沟洫之制而已获沟洫之利矣
然此非可以旦夕期也又非一二人可以集事也
其道在以治地之法责成有地治之官盖今之邑
令州牧即古乡遂之吏也三年大比课其事之成
否果有明效者大吏以闻或加秩或赐金而毋易
其任其未效者亦且课督之以观其后果无状乃
斥去之其工程尤大者官为民治之其小者则劝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723-0636d.png
民自治如此则吏思效忠何患不可与图事民争
骛利何患不可以虑始哉夫今之为吏者多置西
北沟洫之政于不讲其讲沟洫者又第知有稻人
之法而不知有遂人之法(臣/)故因周官而推论之
如此云
骛利何患不可以虑始哉夫今之为吏者多置西
北沟洫之政于不讲其讲沟洫者又第知有稻人
之法而不知有遂人之法(臣/)故因周官而推论之
如此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723-0637a.png
周礼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
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
上有路以达于畿
编修(臣/)赵青藜
郑康成注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
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仞径畛
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
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
上有路以达于畿
编修(臣/)赵青藜
郑康成注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
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仞径畛
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723-0637b.png
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都之野
涂与环涂同可也
(臣/)谨按遂沟洫浍川圣人之所以备天时尽地利
以奠民居而为功于万世者也画野经土肇自黄
帝至成周最为详密周之兴在西北西北地多广
平非若东南高下相错故东南水利半由天造而
西北尽关人力沟洫之制不容以己也其后坏于
鲁隳于秦亦非一日之积矣汉唐宋儒者每言复
涂与环涂同可也
(臣/)谨按遂沟洫浍川圣人之所以备天时尽地利
以奠民居而为功于万世者也画野经土肇自黄
帝至成周最为详密周之兴在西北西北地多广
平非若东南高下相错故东南水利半由天造而
西北尽关人力沟洫之制不容以己也其后坏于
鲁隳于秦亦非一日之积矣汉唐宋儒者每言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723-0637c.png
井田其论诚为难通然以井田之难而并置沟洫
可乎夫沟洫之制不定属井田也郑康成注匠人
曰此畿内之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邑朱子
曰沟洫以十为数井田以九为数郑氏注分作两
项却是是则乡遂之田不必画井而遂沟洫浍川
既著于匠人又著于遂人者非以其制之尽善而
无以复易欤匠人言沟洫有广深之寻尺而此但
辨夫家之众寡别径路之大小意固谓路下即沟
可乎夫沟洫之制不定属井田也郑康成注匠人
曰此畿内之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邑朱子
曰沟洫以十为数井田以九为数郑氏注分作两
项却是是则乡遂之田不必画井而遂沟洫浍川
既著于匠人又著于遂人者非以其制之尽善而
无以复易欤匠人言沟洫有广深之寻尺而此但
辨夫家之众寡别径路之大小意固谓路下即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723-0637d.png
沟下即田惟导之流行而不必拘其深广且即其
閒暇而相与脩除则以一夫治径遂力无不足积
之合万夫以治路川又岂有不足者而苏洵谓非
数百年之久不能此皆狃已成之局而惮于作始
之辞也惮于作始而沟洫不治则天时无由备地
利无由尽民居无由奠矣(臣/)窃计天时之行以十
岁为率其间水旱不过一二年诚使旱有所蓄水
有所泄则岁得八九熟也乃以其耕馀救其水旱
閒暇而相与脩除则以一夫治径遂力无不足积
之合万夫以治路川又岂有不足者而苏洵谓非
数百年之久不能此皆狃已成之局而惮于作始
之辞也惮于作始而沟洫不治则天时无由备地
利无由尽民居无由奠矣(臣/)窃计天时之行以十
岁为率其间水旱不过一二年诚使旱有所蓄水
有所泄则岁得八九熟也乃以其耕馀救其水旱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723-0638a.png
而亦不为无备是可岁岁熟也若夫地利之不尽
岂惟荒芜之谓哉(臣/)习见东南之田一亩所入其
上者可得粟三四石最下亦不减一石西北田所
入其上仅足当东南之下地利可谓尽欤夫荒芜
而不治驱民力以垦之可耳治之而利未尽将终
无尽时矣甚可惜也是以沟洫之制宜行于西北
而其效之最著者于以定民之居以安所止而作
息有常业俯仰多馀乐出入相亲睦且以水佐耕
岂惟荒芜之谓哉(臣/)习见东南之田一亩所入其
上者可得粟三四石最下亦不减一石西北田所
入其上仅足当东南之下地利可谓尽欤夫荒芜
而不治驱民力以垦之可耳治之而利未尽将终
无尽时矣甚可惜也是以沟洫之制宜行于西北
而其效之最著者于以定民之居以安所止而作
息有常业俯仰多馀乐出入相亲睦且以水佐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723-0638b.png
者丰得以省挽运之劳以水助守者固有以限戎
马之足昔人论之矣而(臣/)以为河水之漫溢亦可
因以无虞夫西北河患秋汛为大所以然者西北
之雨多在夏秋其滂沱无所归必泛滥而并纳于
河河不能容而堤将失固非特其天气使然也沟
洫治而高平之地皆成沃壤沃壤之区皆能容水
即皆代河为消纳而汛可递减大禹自言其治水
之功而曰浚畎浍距川者此尔然秦鲁之君卒坏
马之足昔人论之矣而(臣/)以为河水之漫溢亦可
因以无虞夫西北河患秋汛为大所以然者西北
之雨多在夏秋其滂沱无所归必泛滥而并纳于
河河不能容而堤将失固非特其天气使然也沟
洫治而高平之地皆成沃壤沃壤之区皆能容水
即皆代河为消纳而汛可递减大禹自言其治水
之功而曰浚畎浍距川者此尔然秦鲁之君卒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723-0638c.png
圣人之制者何也盖其时徒知富国欲加赋于民
而恶无由因以其所开之阡陌授之曰吾予尔田
尔输吾赋民即有水旱而国固已独富也圣人不
忍忘其民故宁弃其地以为沟洫而正供不妨其
俭饱煖必欲其遂究之岁不为灾而户日以增民
无失所而情日以结既富方榖礼让可兴和气致
祥所得孰多(臣/)故曰此万世之业也
而恶无由因以其所开之阡陌授之曰吾予尔田
尔输吾赋民即有水旱而国固已独富也圣人不
忍忘其民故宁弃其地以为沟洫而正供不妨其
俭饱煖必欲其遂究之岁不为灾而户日以增民
无失所而情日以结既富方榖礼让可兴和气致
祥所得孰多(臣/)故曰此万世之业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723-0639a.png
周礼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榖之物以待邦用若榖不足
则止馀法用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
监察御史(臣/)葛德润
(臣/)谨按君以养民为夲人君之所以储财积粟凡
以为民而已故既有廪人以掌九榖之数又有仓
人以辨九榖之物掌者司入辨者司出无非酌盈
剂虚留有馀以为民也夫九榖皆藏而曰掌粟入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榖之物以待邦用若榖不足
则止馀法用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
监察御史(臣/)葛德润
(臣/)谨按君以养民为夲人君之所以储财积粟凡
以为民而已故既有廪人以掌九榖之数又有仓
人以辨九榖之物掌者司入辨者司出无非酌盈
剂虚留有馀以为民也夫九榖皆藏而曰掌粟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723-0639b.png
之藏者一岁所收惟粟为多而又可久故举粟以
槩其馀也榖之品各殊邦之用亦异辨其物以待
用则精粗各有所宜而邦无不给之用矣其曰榖
不足则止馀法用者盖法式所用有虽不足不可
以己者有待有馀然后用者所谓止馀法用则是
待有馀而后用者此时皆可减省也其曰有馀则
藏之以待凶而颁之者丰年则敛之非敛之以为
己利也收民之有馀以备他日之不足凶年则散
槩其馀也榖之品各殊邦之用亦异辨其物以待
用则精粗各有所宜而邦无不给之用矣其曰榖
不足则止馀法用者盖法式所用有虽不足不可
以己者有待有馀然后用者所谓止馀法用则是
待有馀而后用者此时皆可减省也其曰有馀则
藏之以待凶而颁之者丰年则敛之非敛之以为
己利也收民之有馀以备他日之不足凶年则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723-0639c.png
之非散之以为己惠也济民之不足而发前日之
有馀积而能散无非充裕民之仁政也(臣/)于是知
积贮者信天下之大命苟储蓄多而备先预则何
为而不成虽三代之制远而难复而师其意以行
之莫如常平之可久第古人所储凡以九榖而后
世则或限以三四品是以敛之于民者专而聚之
于官者恒不广夫江南止于一稻而江以北则有
粟有麦有豆西北之地杂粮尤夥惟当丰收之年
有馀积而能散无非充裕民之仁政也(臣/)于是知
积贮者信天下之大命苟储蓄多而备先预则何
为而不成虽三代之制远而难复而师其意以行
之莫如常平之可久第古人所储凡以九榖而后
世则或限以三四品是以敛之于民者专而聚之
于官者恒不广夫江南止于一稻而江以北则有
粟有麦有豆西北之地杂粮尤夥惟当丰收之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723-0639d.png
不拘何色米榖相其贱者广谋收籴而酌增其价
以益农所收诸榖各贮一仓验市所少而发之使
人适足价平即止此外或借耔种或给官粮先其
易腐者随地随时通融分散而留其米榖之耐久
者以为储蓄之备此则收自优户穰岁之有馀散
于贫人凶年之不足不使富家大贾挟轻资蕴重
积乘时所急十倍其利以侵夺于吾民斯则恊于
大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符于遗人乡里委
以益农所收诸榖各贮一仓验市所少而发之使
人适足价平即止此外或借耔种或给官粮先其
易腐者随地随时通融分散而留其米榖之耐久
者以为储蓄之备此则收自优户穰岁之有馀散
于贫人凶年之不足不使富家大贾挟轻资蕴重
积乘时所急十倍其利以侵夺于吾民斯则恊于
大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符于遗人乡里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723-0640a.png
积恤民艰阨之法继取陈食农之美而得月令振
乏之宜岂非有备无患裕民足食之常经哉若夫
课农桑禁游惰兴陂池之利修疆里之功使民馀
一馀三而自无不足之虑则又有在于积榖备用
之先者矣
乏之宜岂非有备无患裕民足食之常经哉若夫
课农桑禁游惰兴陂池之利修疆里之功使民馀
一馀三而自无不足之虑则又有在于积榖备用
之先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723-0640c.png
周礼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编修(臣/)杨述曾
郑康成曰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铺陈
政教比取比类以言之兴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
也言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德广
以美之
朱子曰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赋比兴所以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编修(臣/)杨述曾
郑康成曰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铺陈
政教比取比类以言之兴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
也言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德广
以美之
朱子曰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赋比兴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723-0640d.png
制作风雅颂之体也众作虽多而声音之节制作
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以是六者三经
而三纬之
(臣/)谨按虞书诗言志歌永言诗序诗者志之所之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臣/)窃汇其义而绎之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情动于中而
哀乐之心感言形于外而歌咏之声发诗之所由
作也诗既作矣声音之节不同制作之体亦不一
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以是六者三经
而三纬之
(臣/)谨按虞书诗言志歌永言诗序诗者志之所之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臣/)窃汇其义而绎之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情动于中而
哀乐之心感言形于外而歌咏之声发诗之所由
作也诗既作矣声音之节不同制作之体亦不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723-0641a.png
于是风雅颂以经之声之所以成文也赋比兴以
纬之文之所以成章也且夫诗之为道其理本乎
天地其用管乎人情雷之动风之偃皆诗之象而
体未著蒉之桴土之鼓皆诗之用而文未彰自唐
虞始肇其端至成周乃极其盛观风问俗上有采
诗之官论德陈功下有颂声之作美刺讽喻有其
文琴瑟埙篪有其器诗之用于是备矣乃六诗之
教则掌于成均其故何哉盖诗之感人最深其为
纬之文之所以成章也且夫诗之为道其理本乎
天地其用管乎人情雷之动风之偃皆诗之象而
体未著蒉之桴土之鼓皆诗之用而文未彰自唐
虞始肇其端至成周乃极其盛观风问俗上有采
诗之官论德陈功下有颂声之作美刺讽喻有其
文琴瑟埙篪有其器诗之用于是备矣乃六诗之
教则掌于成均其故何哉盖诗之感人最深其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723-0641b.png
教柔而易入故成均之法先之中和祇庸孝友以
端其夲继之兴道讽诵言语以习其辞由是肄之
以风雅颂导之以赋比兴使之抑扬咏叹以尽其
情优游渐渍以求其趣久之而感发惩创之心油
然而自生鼓舞动荡之机从容而自得其功非旦
夕之所奏其效非法禁之可几此虞廷教胄所以
领于典乐之官周代成均所以掌于司乐之职其
揆一也后世诗之教不明诗之学亦寖失经师学
端其夲继之兴道讽诵言语以习其辞由是肄之
以风雅颂导之以赋比兴使之抑扬咏叹以尽其
情优游渐渍以求其趣久之而感发惩创之心油
然而自生鼓舞动荡之机从容而自得其功非旦
夕之所奏其效非法禁之可几此虞廷教胄所以
领于典乐之官周代成均所以掌于司乐之职其
揆一也后世诗之教不明诗之学亦寖失经师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723-0641c.png
生溺于章句训诂以言诗而兴观群怨之旨晦文
人才士托于风云月露以名诗而温柔敦厚之道
衰其或渺闻浅识之徒则以诗有别才非由学问
抑或泥古拘墟之士又以诗可不为无关理道是
二说者将使空疏者敢于逞辞弇陋者假之藏拙
岂知汉魏以来扬风扢雅之作断非不学之所能
程朱大儒玩物适情之咏何尝非至道之所寓哉
善乎孔颖达之言曰诗理之先同乎开辟诗迹所
人才士托于风云月露以名诗而温柔敦厚之道
衰其或渺闻浅识之徒则以诗有别才非由学问
抑或泥古拘墟之士又以诗可不为无关理道是
二说者将使空疏者敢于逞辞弇陋者假之藏拙
岂知汉魏以来扬风扢雅之作断非不学之所能
程朱大儒玩物适情之咏何尝非至道之所寓哉
善乎孔颖达之言曰诗理之先同乎开辟诗迹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723-0641d.png
用随运而移今之诗不必皆古之诗古之教无不
可通于今之教关雎鹿鸣文王清庙此昆岷之导
源乐府歌行古诗近体此江河之𣲖别欲溯其源
先循其委唐宋之体裁皆可为篇章之法式乃帖
括之家丹铅卒业不解风骚操觚之士南北殊音
莫谐竞病夫诗夲性情亦兼声律声律既乖性情
亦不可见(臣/)窃以为学诗者当先严其声律则五
七言为之宗欲自理其性情则三百篇为之夲故
可通于今之教关雎鹿鸣文王清庙此昆岷之导
源乐府歌行古诗近体此江河之𣲖别欲溯其源
先循其委唐宋之体裁皆可为篇章之法式乃帖
括之家丹铅卒业不解风骚操觚之士南北殊音
莫谐竞病夫诗夲性情亦兼声律声律既乖性情
亦不可见(臣/)窃以为学诗者当先严其声律则五
七言为之宗欲自理其性情则三百篇为之夲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723-0642a.png
曰今之诗不必皆古之诗也古者十三诵诗豫于
小学之时乐正夏教以诗习于大成之日虞周以
诗教士而董之乐官唐宋以诗取士而行之大比
仿虞周之意以通于唐宋之制则学校之试不妨
参用诗篇经艺之馀亦可兼观音韵故曰古之教
无不可通于今之教也抑(臣/)闻之诗者所以导扬
盛美兴起教化虞之君臣际明良而作歌周之成
王致太平而兴颂方今和气翔洽文德诞敷诚使
小学之时乐正夏教以诗习于大成之日虞周以
诗教士而董之乐官唐宋以诗取士而行之大比
仿虞周之意以通于唐宋之制则学校之试不妨
参用诗篇经艺之馀亦可兼观音韵故曰古之教
无不可通于今之教也抑(臣/)闻之诗者所以导扬
盛美兴起教化虞之君臣际明良而作歌周之成
王致太平而兴颂方今和气翔洽文德诞敷诚使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723-0642b.png
子衿之列乐志弦歌佔毕之儒别裁风雅将见润
色鸿业鼓吹休明彬彬乎媲美虞周岂不盛哉
色鸿业鼓吹休明彬彬乎媲美虞周岂不盛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723-0642c.png
周礼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
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
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臣/)谨按郑康成解豳诗即豳风七月篇朱子已然
其说解豳雅豳颂亦即七月一篇而三分其说以
当之朱子以为无是理也因疑楚茨信南山甫田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
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
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臣/)谨按郑康成解豳诗即豳风七月篇朱子已然
其说解豳雅豳颂亦即七月一篇而三分其说以
当之朱子以为无是理也因疑楚茨信南山甫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723-0642d.png
大田四篇为豳雅思文臣工成王丰年载芟良耜
六篇为豳颂其说见于大田良耜篇末集传而意
与郑氏异夫七月一诗仰观星辰俯察时物用逆
寒暑义固昭已若豳雅豳颂古无明文而夫子删
订又未尝明揭其旨郑氏虽去古未远欲以经文
之所谓风者即指之为雅为颂义诚难安今观楚
茨信南山诸篇其中如以御田祖以祈甘雨馌彼
南亩田畯至喜洵与祈年之文相应思文臣工诸
六篇为豳颂其说见于大田良耜篇末集传而意
与郑氏异夫七月一诗仰观星辰俯察时物用逆
寒暑义固昭已若豳雅豳颂古无明文而夫子删
订又未尝明揭其旨郑氏虽去古未远欲以经文
之所谓风者即指之为雅为颂义诚难安今观楚
茨信南山诸篇其中如以御田祖以祈甘雨馌彼
南亩田畯至喜洵与祈年之文相应思文臣工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723-0643a.png
篇其中如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有椒其
馨亦与息老之文相符而其馀则不必尽合故朱
子亦疑之谓未知其是否也兼采众说著之集传
者一谓夲有是诗而阙之一谓但以七月全篇随
事而变其音节以为风雅颂究乃自伸其说曰雅
颂之中凡为农事而作者皆可冠以豳号此诚深
有得于周公制礼之夲而凡周之所以立国以期
于上下交勉君民相亲继继绳绳重熙累洽者胥
馨亦与息老之文相符而其馀则不必尽合故朱
子亦疑之谓未知其是否也兼采众说著之集传
者一谓夲有是诗而阙之一谓但以七月全篇随
事而变其音节以为风雅颂究乃自伸其说曰雅
颂之中凡为农事而作者皆可冠以豳号此诚深
有得于周公制礼之夲而凡周之所以立国以期
于上下交勉君民相亲继继绳绳重熙累洽者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723-0643b.png
于此而窥其全矣夫周自有邰以农事开国至公
刘而迁于豳后之人溯王业所自始以为卜世卜
年之基必推夲于此而歌咏者固以后稷建邦启
土而公刘克笃前烈也故朝夕所陈不出农桑衣
食而总以写其俗之忠爱春祈秋赛不外祭祀燕
乐而总以道其君之忧勤祖宗之足法也臣下之
力夲也在公之必敬也以臣事君而累世之法守
必藉此以入告以君饬臣而来茹之职业悉自是
刘而迁于豳后之人溯王业所自始以为卜世卜
年之基必推夲于此而歌咏者固以后稷建邦启
土而公刘克笃前烈也故朝夕所陈不出农桑衣
食而总以写其俗之忠爱春祈秋赛不外祭祀燕
乐而总以道其君之忧勤祖宗之足法也臣下之
力夲也在公之必敬也以臣事君而累世之法守
必藉此以入告以君饬臣而来茹之职业悉自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723-0643c.png
而釐成上以诚逮下下以忠利上于斯备矣周公
之制礼也于逆暑迎寒祈年祭蜡必吹此以歌其
盛其殆击鼓吹豳君民咸在而尊祖敬宗尊君亲
上之风不可不随时而加督也且夫周人以豳地
发祥而亦以豳风裕后盖自后稷公刘以蚕绩耕
稼之事教民而民之饮和食德者遂不觉风俗之
何以厚而礼教之何以明周公欲以是式化于天
下也故于一岁之中三致意焉厥后讽诵既久渐
之制礼也于逆暑迎寒祈年祭蜡必吹此以歌其
盛其殆击鼓吹豳君民咸在而尊祖敬宗尊君亲
上之风不可不随时而加督也且夫周人以豳地
发祥而亦以豳风裕后盖自后稷公刘以蚕绩耕
稼之事教民而民之饮和食德者遂不觉风俗之
何以厚而礼教之何以明周公欲以是式化于天
下也故于一岁之中三致意焉厥后讽诵既久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723-0643d.png
摩独异成康之朝海内刑措阅世三十历年八百
而国祚之绵远较之定鼎所卜之数而实过之此
以知衣食者礼让之原而民气之和乐神保之所
为灵长也上帝胡以降福丰年焉耳时夏胡以陈
常率育焉耳是以圣王务先成民好稼穑力夲业
简其游惰导之俭勤土物臧而人心淳人心淳而
习尚朴合耦相助也移用相恤也机械之巧不作
诟詈之事无闻阴阳和矣百昌蕃遂矣曾孙若而
而国祚之绵远较之定鼎所卜之数而实过之此
以知衣食者礼让之原而民气之和乐神保之所
为灵长也上帝胡以降福丰年焉耳时夏胡以陈
常率育焉耳是以圣王务先成民好稼穑力夲业
简其游惰导之俭勤土物臧而人心淳人心淳而
习尚朴合耦相助也移用相恤也机械之巧不作
诟詈之事无闻阴阳和矣百昌蕃遂矣曾孙若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723-0644a.png
寿考万年矣由是咏歌勤苦曲道情思风人之致
固即七月之义焉而状其丰俭正其礼俗何必非
雅志其盈宁告厥成功何必非颂故惟朱子之义
为契其源窥其全而纷纷之说俱可以不论云
固即七月之义焉而状其丰俭正其礼俗何必非
雅志其盈宁告厥成功何必非颂故惟朱子之义
为契其源窥其全而纷纷之说俱可以不论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723-0644c.png
周礼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
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
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编修(臣/)王际华
(臣/)谨按国以民为夲民以食为天农田者天下之
大计也自古言农事之详者莫如周考司徒之属
于任土任民之法亦既备矣而春官复有籥章一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
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
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编修(臣/)王际华
(臣/)谨按国以民为夲民以食为天农田者天下之
大计也自古言农事之详者莫如周考司徒之属
于任土任民之法亦既备矣而春官复有籥章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723-0644d.png
职盖周自公刘居豳修行后稷之教其民好稼穑
务夲业实为王政之基周公辅成王追维祖宗积
累之勤咏歌树艺田功之烈上陈于黼座下播于
民间因以祀神而吹之此籥章一官所为设也夫
农沾体涂足其事至劳晁错言农人之苦春不得
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
寒冻故在上者固宜董劝之尤宜鼓舞而休息之
周公用是谱田间之事于声歌其词称昔日之美
务夲业实为王政之基周公辅成王追维祖宗积
累之勤咏歌树艺田功之烈上陈于黼座下播于
民间因以祀神而吹之此籥章一官所为设也夫
农沾体涂足其事至劳晁错言农人之苦春不得
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
寒冻故在上者固宜董劝之尤宜鼓舞而休息之
周公用是谱田间之事于声歌其词称昔日之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723-0645a.png
示之知所法其乐用先代之器令不忘其初迎暑
于昼以求诸阳迎寒于夜以求诸阴祈年以开农
事之始祭蜡以报岁功之成所吹之诗郑氏谓各
歌其类若豳诗固七月之章矣至豳雅豳颂郑注
亦以为七月朱子曰一诗不宜分为风雅颂先儒
或以生民诸篇当雅思文噫嘻丰年载芟当颂其
皆名豳者以周王业起豳故总系之豳也盖一岁
四举既以节宣天地之气昭扬先世之德即以踊
于昼以求诸阳迎寒于夜以求诸阴祈年以开农
事之始祭蜡以报岁功之成所吹之诗郑氏谓各
歌其类若豳诗固七月之章矣至豳雅豳颂郑注
亦以为七月朱子曰一诗不宜分为风雅颂先儒
或以生民诸篇当雅思文噫嘻丰年载芟当颂其
皆名豳者以周王业起豳故总系之豳也盖一岁
四举既以节宣天地之气昭扬先世之德即以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723-0645b.png
跃氓庶之情风示忠爱之义俾国中之民闻人主
之勤劳稼穑先民不倦如此其挚也丰年之家给
人足风醇俗厚如此其可乐也斯竞勉于东作西
成而惟土物之是爱矣则籥章一官正王者劳民
劝相之精神周浃于袯襫耒耜之中而激昂振厉
之倍至所以諴万民而动天鉴屡致降康之庆也
要之王者敬天即在勤民成周之盛调和时令鼓
舞人情祈年报蜡息老劳农凡以尽人事而代天
之勤劳稼穑先民不倦如此其挚也丰年之家给
人足风醇俗厚如此其可乐也斯竞勉于东作西
成而惟土物之是爱矣则籥章一官正王者劳民
劝相之精神周浃于袯襫耒耜之中而激昂振厉
之倍至所以諴万民而动天鉴屡致降康之庆也
要之王者敬天即在勤民成周之盛调和时令鼓
舞人情祈年报蜡息老劳农凡以尽人事而代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723-0645c.png
工自然民和而神降之福况物土诏种之得宜川
渠灌溉之有法与夫惩游惰轻徭赋更非一朝一
夕之故民生其时极终岁之勤而忘其劳苦尊君
亲上妇子恬熙四宇从风人人各得其所观所咏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语忠顺之意油然见诸言
表此岂无所致而然哉然则盛王之世上辛有祈
榖之典吉亥有耕耤之礼与夫书无逸于御屏绘
豳风于内殿何莫非此意也欤
渠灌溉之有法与夫惩游惰轻徭赋更非一朝一
夕之故民生其时极终岁之勤而忘其劳苦尊君
亲上妇子恬熙四宇从风人人各得其所观所咏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语忠顺之意油然见诸言
表此岂无所致而然哉然则盛王之世上辛有祈
榖之典吉亥有耕耤之礼与夫书无逸于御屏绘
豳风于内殿何莫非此意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723-0646a.png
论语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侍讲学士(臣/)任启运
饶鲁曰古者寓兵于农无事则并𨽻于司徒有事
则𨽻于司马大率古以五夫养一卒足食即以足
兵也民信之信其有养有教使我勇且知方可以
敌王所忾也虽曰三者实只是一事未有食足而
兵不足食足兵足而民不信者也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侍讲学士(臣/)任启运
饶鲁曰古者寓兵于农无事则并𨽻于司徒有事
则𨽻于司马大率古以五夫养一卒足食即以足
兵也民信之信其有养有教使我勇且知方可以
敌王所忾也虽曰三者实只是一事未有食足而
兵不足食足兵足而民不信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723-0646b.png
(臣/)谨按六经无屯田之说然此即屯田所自始也
盖古之时无所谓兵兵即民之农者也春耕夏耘
秋收皆以农事为重而春蒐夏苗秋狝皆于农隙
以讲武事焉是为食谋者亦未尝不为兵谋食苟
足而兵自无不足也考之周礼仲冬教大阅其法
特详于三时以兵事为重而罗氏献禽草笠而至
其尊野服与息民之草服同是为兵谋者即为食
谋兵足而食亦无不足也降至战国之世有武卒
盖古之时无所谓兵兵即民之农者也春耕夏耘
秋收皆以农事为重而春蒐夏苗秋狝皆于农隙
以讲武事焉是为食谋者亦未尝不为兵谋食苟
足而兵自无不足也考之周礼仲冬教大阅其法
特详于三时以兵事为重而罗氏献禽草笠而至
其尊野服与息民之草服同是为兵谋者即为食
谋兵足而食亦无不足也降至战国之世有武卒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723-0646c.png
有召募而兵与农始分农出田赋以养兵兵代之
征戍以息民夫使兵而果足以卫民且代之征戍
则农力耕而食之亦相报之义而无如承平日久
兵非兵实惰民也视饷给以为当然甘其食䄖其
衣且修饰仪容如妇人好女甚至典其甲胄弓刀
以供朝夕之醉饱即朝廷恩恤之令屡下而百金
之赏不足供其十日之欢是兵之食无日而足也
食不足而兵何以足哉猝有征伐之事使令及之
征戍以息民夫使兵而果足以卫民且代之征戍
则农力耕而食之亦相报之义而无如承平日久
兵非兵实惰民也视饷给以为当然甘其食䄖其
衣且修饰仪容如妇人好女甚至典其甲胄弓刀
以供朝夕之醉饱即朝廷恩恤之令屡下而百金
之赏不足供其十日之欢是兵之食无日而足也
食不足而兵何以足哉猝有征伐之事使令及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723-0646d.png
则骨战齿斗己身且不能自卫况能卫民是农民
力耕而输之司农以养兵者皆虚縻也且兵自少
而壮自壮而老身既生子子复生孙老疾既足以
縻饷生齿又必为之加饷日复一日加于胡底则
莫若为之计经久计经久则莫若设屯田古圣人
之养民也道在制民之产使仰足以事俯足以畜
后世不能人授百亩之产而于兵则犹可为计也
盖兵极多不能加于古者一国之民而合天下未
力耕而输之司农以养兵者皆虚縻也且兵自少
而壮自壮而老身既生子子复生孙老疾既足以
縻饷生齿又必为之加饷日复一日加于胡底则
莫若为之计经久计经久则莫若设屯田古圣人
之养民也道在制民之产使仰足以事俯足以畜
后世不能人授百亩之产而于兵则犹可为计也
盖兵极多不能加于古者一国之民而合天下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723-0647a.png
辟之田亦不下于古者一国之地则欲为兵足食
诚莫若屯田汉文帝时从晁错言募民徙塞下使
屯戍之事盖省输将之费益寡此以民屯而即化
民为兵也屯之一道也宣帝时赵充国击先零𦍑
罢骑兵而留步士万人以屯使部曲相保烽燧相
通𦍑人不得扰田者而蓄积日多此以兵屯化兵
为农兵护农而农饱兵也屯之又一道也二者居
屯法之大端矣盖兵之气欲其实不欲其骄明戚
诚莫若屯田汉文帝时从晁错言募民徙塞下使
屯戍之事盖省输将之费益寡此以民屯而即化
民为兵也屯之一道也宣帝时赵充国击先零𦍑
罢骑兵而留步士万人以屯使部曲相保烽燧相
通𦍑人不得扰田者而蓄积日多此以兵屯化兵
为农兵护农而农饱兵也屯之又一道也二者居
屯法之大端矣盖兵之气欲其实不欲其骄明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723-0647b.png
继光募兵惟农民许入行伍市井游手尽驱去之
故以战则胜此即古人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遗
意也不然养骄兵如养骄子筋柔骨脆稍或劳顿
疾疢大作况望其蒙犯霜露跋履山川哉如是而
欲其为我战胜攻取不可得也兵之心欲其一不
欲其分家无内顾之忧则其前也有力气已胜也
不然未行而先顾其家气早馁矣嬴三日粮而出
其递而输者悬悬也气更馁矣故兵之食足于官
故以战则胜此即古人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遗
意也不然养骄兵如养骄子筋柔骨脆稍或劳顿
疾疢大作况望其蒙犯霜露跋履山川哉如是而
欲其为我战胜攻取不可得也兵之心欲其一不
欲其分家无内顾之忧则其前也有力气已胜也
不然未行而先顾其家气早馁矣嬴三日粮而出
其递而输者悬悬也气更馁矣故兵之食足于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723-0647c.png
不如其足于家也足于京不如其足于地也二者
非屯田莫由也且屯田则兵与地相安唐韩重华
之营代北也东起振武西越云州中极受降城凡
六百馀里列栅二十此非为国守直为其家守非
为国战直为其所食之田战也视遣戍之与地不
习者相去远矣且屯田则兵亦与农民为依诸葛
亮屯渭滨兵居民间而百姓按堵邓艾屯淮南北
农官民田阡陌相属者四百馀里此在异国且然
非屯田莫由也且屯田则兵与地相安唐韩重华
之营代北也东起振武西越云州中极受降城凡
六百馀里列栅二十此非为国守直为其家守非
为国战直为其所食之田战也视遣戍之与地不
习者相去远矣且屯田则兵亦与农民为依诸葛
亮屯渭滨兵居民间而百姓按堵邓艾屯淮南北
农官民田阡陌相属者四百馀里此在异国且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723-0647d.png
况于宇内视客兵之与民不习者又远矣或曰屯
田固善然行之开国则易行之继世则难用之兵
争之时则易用之承平之久则难盖耒耜虽劳视
锋镝之危则安矣当此而使之屯是去其所甚危
而予以所甚安诚有不待再计决者若承平则不
然矣昔宋太宗欲行屯于河北东路以陈恕为营
田使恕密奏戍卒皆游惰仰食县官一旦使冬被
甲兵春执表耜恐变不测因而卒止此非承平日
田固善然行之开国则易行之继世则难用之兵
争之时则易用之承平之久则难盖耒耜虽劳视
锋镝之危则安矣当此而使之屯是去其所甚危
而予以所甚安诚有不待再计决者若承平则不
然矣昔宋太宗欲行屯于河北东路以陈恕为营
田使恕密奏戍卒皆游惰仰食县官一旦使冬被
甲兵春执表耜恐变不测因而卒止此非承平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723-0648a.png
久必不可行之明验欤然而陈恕之后何承矩亦
为屯田使矣屯雄霸诸州当其时沮之者亦甚众
武臣既耻于营葺而初年因早霜不成议者益嚣
哗四起承矩不动不变卒以有成众乃大服则又
何也盖愚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不知久远之安
惟偷旦夕之逸禹疏九河徒则大骇未几而大使
徒众民乐赴功矣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故为丛而爵自趋之为渊而鱼自归之欲行屯之
为屯田使矣屯雄霸诸州当其时沮之者亦甚众
武臣既耻于营葺而初年因早霜不成议者益嚣
哗四起承矩不动不变卒以有成众乃大服则又
何也盖愚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不知久远之安
惟偷旦夕之逸禹疏九河徒则大骇未几而大使
徒众民乐赴功矣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故为丛而爵自趋之为渊而鱼自归之欲行屯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723-0648b.png
大计当先示以耕之小利密计天下可耕之地凡
几可使耕之兵凡几但先募民之善农而无田者
量给其饮食之费令其相度何处近水于稻为宜
何处陆海黍稷为宜任其择地之上者自行开垦
不收其税人见其收穫之利必有继者不数年而
此耕者已成富人则艳而效之者日益多且举其
率先而化导多者授以散职令焜耀于田所曰此
以农而得官也由是而兵之愿耕者给以牛种且
几可使耕之兵凡几但先募民之善农而无田者
量给其饮食之费令其相度何处近水于稻为宜
何处陆海黍稷为宜任其择地之上者自行开垦
不收其税人见其收穫之利必有继者不数年而
此耕者已成富人则艳而效之者日益多且举其
率先而化导多者授以散职令焜耀于田所曰此
以农而得官也由是而兵之愿耕者给以牛种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723-0648c.png
教道之奖厉之愿耕者日益多然后举所计度者
官为之疆界畀为永业若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
间北抵檀顺东至迁民镇元脱脱成法具在略可
放行其后耕者即以先耕者为之师如此则兵可
化为农又仿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法使先耕者
亦与兵同其射猎则农亦可化为兵而兵与民之
情胶固守望相友出入相助民之情亦与地胶固
战则同胜守则同强溥天皆王土即率土皆王民
官为之疆界畀为永业若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
间北抵檀顺东至迁民镇元脱脱成法具在略可
放行其后耕者即以先耕者为之师如此则兵可
化为农又仿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法使先耕者
亦与兵同其射猎则农亦可化为兵而兵与民之
情胶固守望相友出入相助民之情亦与地胶固
战则同胜守则同强溥天皆王土即率土皆王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723-0648d.png
举天下若泰山而四维之也斯足食足兵之至即
民信之至也
民信之至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723-0649a.png
孟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少詹事(臣/)裘曰修
(臣/)谨按孟子经世之学备于七篇而树桑一语凡
三举之以为王道在此以是知树蓄非细务也而
今日蚕桑之利止于吴越数郡即三楚之人盖有
不知其务者至于北地更概乎未之闻焉毋乃执
拘墟者之见以为是盖非吾土之所宜乎夫孟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少詹事(臣/)裘曰修
(臣/)谨按孟子经世之学备于七篇而树桑一语凡
三举之以为王道在此以是知树蓄非细务也而
今日蚕桑之利止于吴越数郡即三楚之人盖有
不知其务者至于北地更概乎未之闻焉毋乃执
拘墟者之见以为是盖非吾土之所宜乎夫孟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723-0649b.png
之告于齐告于梁者其地非必东南也其说非空
虚而不可徵诸事实也且稽之禹贡之书于兖州
则曰桑土既蚕是知兖州之宜桑也于荆州则列
元纁之贡是知荆州之宜桑也于青州则曰岱畎
丝枲既有丝枲而青州之宜桑又可见矣若夫吴
越则固禹贡扬州之域也扬州之文亦仅厥篚织
贝一言而已则当其时扬州之桑固未必多于兖
与荆青兖荆青三州之桑亦未必少于扬州也乃
虚而不可徵诸事实也且稽之禹贡之书于兖州
则曰桑土既蚕是知兖州之宜桑也于荆州则列
元纁之贡是知荆州之宜桑也于青州则曰岱畎
丝枲既有丝枲而青州之宜桑又可见矣若夫吴
越则固禹贡扬州之域也扬州之文亦仅厥篚织
贝一言而已则当其时扬州之桑固未必多于兖
与荆青兖荆青三州之桑亦未必少于扬州也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723-0649c.png
今天下衣被之所赖皆仰给于吴越数郡此数郡
丝帛之所出贸迁于遐迩其民待衣食于是者几
与田畴等而他处举无之夫土田犹是也民人犹
是也而地利物宜有尽有不尽则在乎人之讲求
之而已矣臣尝论桑之性宜下隰亦宜高原宜旷
野亦宜狭隘诗不云乎彼汾一方言采其桑是下
湿可桑也阪有桑是高原可桑也降观于桑是旷
野可桑也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是狭隘
丝帛之所出贸迁于遐迩其民待衣食于是者几
与田畴等而他处举无之夫土田犹是也民人犹
是也而地利物宜有尽有不尽则在乎人之讲求
之而已矣臣尝论桑之性宜下隰亦宜高原宜旷
野亦宜狭隘诗不云乎彼汾一方言采其桑是下
湿可桑也阪有桑是高原可桑也降观于桑是旷
野可桑也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是狭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723-0649d.png
可桑也观于诗而见魏之宜桑焉卫之宜桑焉秦
之宜桑焉豳之宜桑焉魏禹贡冀州之域也卫禹
贡兖州之域也秦与豳禹贡雍州之域也九州之
地无不宜桑也豳风七月言蚕织尤著然则无地
之不宜桑也审矣而又何所疑于南北哉(臣/)又考
坑冶之利皆起于后代證诸史册汉唐之世民间
有无相将多以粟帛而四方之贡献闾阎之上供
朝廷之颁赐率是物也是知昔人于此致力多而
之宜桑焉豳之宜桑焉魏禹贡冀州之域也卫禹
贡兖州之域也秦与豳禹贡雍州之域也九州之
地无不宜桑也豳风七月言蚕织尤著然则无地
之不宜桑也审矣而又何所疑于南北哉(臣/)又考
坑冶之利皆起于后代證诸史册汉唐之世民间
有无相将多以粟帛而四方之贡献闾阎之上供
朝廷之颁赐率是物也是知昔人于此致力多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723-0650a.png
施用广夫农桑者衣食之大原前贤言夲政必农
桑互举今天下有不耕之人然无不耕之土农事
备矣而蚕桑独旷焉缺焉虽祀事维隆礼仪毕举
而大河以北行数千里之地不闻缫丝作茧之声
非夲计之得也今官堤种柳在在皆是或仿此行
之于阡陌庐舍之间悉令树以桑而以吴越善蚕
者为之教课毋冀其速效而徐考其成功用力不
劳于民无扰由渐推之以及于远或亦事之可行
桑互举今天下有不耕之人然无不耕之土农事
备矣而蚕桑独旷焉缺焉虽祀事维隆礼仪毕举
而大河以北行数千里之地不闻缫丝作茧之声
非夲计之得也今官堤种柳在在皆是或仿此行
之于阡陌庐舍之间悉令树以桑而以吴越善蚕
者为之教课毋冀其速效而徐考其成功用力不
劳于民无扰由渐推之以及于远或亦事之可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723-0650b.png
者乎至于师古而不泥于古使良法美意行之而
无所捍格此又变而通之存乎其人者矣
无所捍格此又变而通之存乎其人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723-0650c.png
孟子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编修(臣/)庄存与
朱子曰易治也畴耕治之田也
(臣/)谨按孟子此言诚富民之良法然不考之于古
验之于今则未知其言之必有效也所谓易其田
畴者非辟草莱任土地之谓也有垦辟之名无垦
辟之实则既治之田与弗治等是以圣人贵人力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编修(臣/)庄存与
朱子曰易治也畴耕治之田也
(臣/)谨按孟子此言诚富民之良法然不考之于古
验之于今则未知其言之必有效也所谓易其田
畴者非辟草莱任土地之谓也有垦辟之名无垦
辟之实则既治之田与弗治等是以圣人贵人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723-0650d.png
之勤而不贵土田之广一夫百亩所受均也较其
所获上农与下农相差者四人则知系乎人而不
系乎地矣欲尽人力以治地莫如代田之法此汉
赵过所修后稷之遗教也一亩三畎而播种于畎
中苗生叶以上稍耨垄草因壝其土以附苗根则
根深而耐风与旱诗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谓是
法也赵过以是法教田于三辅每田五顷用二牛
三人民或少牛则以人挽犁相与换功共作一岁
所获上农与下农相差者四人则知系乎人而不
系乎地矣欲尽人力以治地莫如代田之法此汉
赵过所修后稷之遗教也一亩三畎而播种于畎
中苗生叶以上稍耨垄草因壝其土以附苗根则
根深而耐风与旱诗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谓是
法也赵过以是法教田于三辅每田五顷用二牛
三人民或少牛则以人挽犁相与换功共作一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723-0651a.png
之收多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田五顷则增
谷千斛矣此法简易可行令出而民不扰法无便
于此者也古者任地之法田以植榖宅以树桑诗
曰税于桑田是也(臣/)窃徵之经史传记桑蚕之利
北土为饶禹贡九州皆有贡篚而兖州特曰桑土
既蚕七月之诗言豳之桑蚕至详且悉职方并州
之利布帛史记亦曰燕代田畜而事蚕迨及唐宋
尚未之改北土宜桑明甚特未有以教之耳昔贡
谷千斛矣此法简易可行令出而民不扰法无便
于此者也古者任地之法田以植榖宅以树桑诗
曰税于桑田是也(臣/)窃徵之经史传记桑蚕之利
北土为饶禹贡九州皆有贡篚而兖州特曰桑土
既蚕七月之诗言豳之桑蚕至详且悉职方并州
之利布帛史记亦曰燕代田畜而事蚕迨及唐宋
尚未之改北土宜桑明甚特未有以教之耳昔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723-0651b.png
禹欲罢铸钱之官而以布帛为用夫布帛不可尺
寸分裂交易非钱不行禹之论诚为矫枉过正然
使布帛与钱币并用如唐宋之时计绢为直令精
粗广狭皆有常式则行之无弊而桑蚕之利有不
待劝而民争趋之矣总之户口日益而田不加多
桑蚕之利兴则八口之家无坐食之民城郭村落
之间无荒弃不治之土而谓民不可使富盖未有
也(臣/)尝考历代赋民之制税敛之薄未有如我
寸分裂交易非钱不行禹之论诚为矫枉过正然
使布帛与钱币并用如唐宋之时计绢为直令精
粗广狭皆有常式则行之无弊而桑蚕之利有不
待劝而民争趋之矣总之户口日益而田不加多
桑蚕之利兴则八口之家无坐食之民城郭村落
之间无荒弃不治之土而谓民不可使富盖未有
也(臣/)尝考历代赋民之制税敛之薄未有如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723-0651c.png
朝者也古者什一而助谓之中正然尚有布缕力后
之征军旅田猎之赋今正供之外无馀征而尚未
及于什一法更优于三代之盛时况自我
皇上临御以来赈贷蠲恤动盈千万复
特沛大惠普免天下正供钱粮停徵耗羡俾终岁不闻
追呼之扰诚亘古未有之盛事也顾或者私家之
租重于公赋则税敛之薄足以厚富民不足以厚
贫民夫财不在上则在下富民既裕贫民亦得资
之征军旅田猎之赋今正供之外无馀征而尚未
及于什一法更优于三代之盛时况自我
皇上临御以来赈贷蠲恤动盈千万复
特沛大惠普免天下正供钱粮停徵耗羡俾终岁不闻
追呼之扰诚亘古未有之盛事也顾或者私家之
租重于公赋则税敛之薄足以厚富民不足以厚
贫民夫财不在上则在下富民既裕贫民亦得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723-0651d.png
其生岂必夺彼以与此哉其所以裒多益寡整齐
流通而鼓舞不倦者固自有道焉(臣/)尝论今之业
户纳正赋而收田租虽非食禄之人与古之有田
禄者相类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又曰我取其
陈食我农人盖其恤民之厚治田之勤至于如此
今也不窥畎亩坐而待收田事之利病农夫之休
戚若罔闻知操其赢馀重困贫弱政令不能齐科
条不能禁唯在顺其情而导之耳宜开力田之科
流通而鼓舞不倦者固自有道焉(臣/)尝论今之业
户纳正赋而收田租虽非食禄之人与古之有田
禄者相类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又曰我取其
陈食我农人盖其恤民之厚治田之勤至于如此
今也不窥畎亩坐而待收田事之利病农夫之休
戚若罔闻知操其赢馀重困贫弱政令不能齐科
条不能禁唯在顺其情而导之耳宜开力田之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723-0652a.png
设劝农之爵以齐之令民有能兴修水利垦辟荒
地著有成效及捐助榖石以备积储假贷贫民不
收赢利者酌其轻重酬之以爵定等威品列之制
严冒滥矫伪之禁俾爵重而人知所劝夫官之与
爵名实不同而人重之者法令使之然也官有定
员爵无常额重爵以劝农则可以损有馀补不足
而无旷官废职之弊且以务农而受爵不可谓之
侥倖也富民不私其财贫民不私其力畜积日丰
地著有成效及捐助榖石以备积储假贷贫民不
收赢利者酌其轻重酬之以爵定等威品列之制
严冒滥矫伪之禁俾爵重而人知所劝夫官之与
爵名实不同而人重之者法令使之然也官有定
员爵无常额重爵以劝农则可以损有馀补不足
而无旷官废职之弊且以务农而受爵不可谓之
侥倖也富民不私其财贫民不私其力畜积日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723-0652b.png
风俗日厚或亦富民之一术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723-0652c.png
孝经
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编修(臣/)任端书
(臣/)谨按天下有循其一端终身由之其效极于至
广而不可禦孰有加于孝弟乎哉其事为孩提之
所知能其量必圣人而后能尽守之则为至德行
之则为要道推而施之则为大顺厚而积之则为
太和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自古帝王备
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编修(臣/)任端书
(臣/)谨按天下有循其一端终身由之其效极于至
广而不可禦孰有加于孝弟乎哉其事为孩提之
所知能其量必圣人而后能尽守之则为至德行
之则为要道推而施之则为大顺厚而积之则为
太和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自古帝王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723-0652d.png
号隆美而化成天下者未有不由此也孟子曰尧
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夫尧舜之圣至矣书称帝德
曰光被四表元德升闻其功业之崇盛荡荡巍巍
莫可名颂而孟子与曹交言独切指为孝弟此岂
迂言乎盖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足以备阴阳
刚柔之理而总括乎中和位育之全然仁之实事
亲而已义之实从兄而已故伊训曰立爱惟亲立
敬惟长记曰礼乐备而天地官礼主于敬乐主于
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夫尧舜之圣至矣书称帝德
曰光被四表元德升闻其功业之崇盛荡荡巍巍
莫可名颂而孟子与曹交言独切指为孝弟此岂
迂言乎盖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足以备阴阳
刚柔之理而总括乎中和位育之全然仁之实事
亲而已义之实从兄而已故伊训曰立爱惟亲立
敬惟长记曰礼乐备而天地官礼主于敬乐主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8a 页 WYG0723-0653a.png
和至爱则大乐之所以与天地同和也至敬则大
礼之所以与天地同节也是故一言孝弟而格幽
明洽远迩胥统诸此矣且夫王者之孝与庶人异
彼庶人者服勤就养奉意承志供子职而已王者
承天地之重大奉宗庙之尊严非合万国之欢心
不可以荐馨非极四海而备养不可言孝思是故
受社稷之付托则思保而固之念祖宗之艰难则
思敬而承之思身为九族百官臣民兆庶所瞻视
礼之所以与天地同节也是故一言孝弟而格幽
明洽远迩胥统诸此矣且夫王者之孝与庶人异
彼庶人者服勤就养奉意承志供子职而已王者
承天地之重大奉宗庙之尊严非合万国之欢心
不可以荐馨非极四海而备养不可言孝思是故
受社稷之付托则思保而固之念祖宗之艰难则
思敬而承之思身为九族百官臣民兆庶所瞻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8b 页 WYG0723-0653b.png
则当躬先而导帅之是以亲耕祈榖所以供粢盛
也郊社禘尝所以明报夲也鸡鸣问寝三朝侍膳
所以昭不匮之节也宗祀明堂配以严父所以显
功德之隆也敬所尊而爱所亲所以推祖考之意
蔼蔼蒸蒸延及无穷也至于諴和万民仁育万物
莫不夲此缠绵悱恻以将之以求极乎其量盖不
如是固无以言乎其至而称圣人之盛德也(臣/)尝
读礼于文王世子见夙夜之纯心焉于诗下武见
也郊社禘尝所以明报夲也鸡鸣问寝三朝侍膳
所以昭不匮之节也宗祀明堂配以严父所以显
功德之隆也敬所尊而爱所亲所以推祖考之意
蔼蔼蒸蒸延及无穷也至于諴和万民仁育万物
莫不夲此缠绵悱恻以将之以求极乎其量盖不
如是固无以言乎其至而称圣人之盛德也(臣/)尝
读礼于文王世子见夙夜之纯心焉于诗下武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9a 页 WYG0723-0653c.png
武王之所以配命焉于昊天有成命与有冯有翼
有孝有德见成王之引贤以自辅与其所以修身
焉夫三代之隆至周而极顾推其致此之由亦无
不夲之于孝弟故其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言
武王能继美先王之德以受天之祐也又曰昭兹
来许绳其祖武言成王能光大文谟武烈以基天
成命也故其时礼乐兴刑罚措天下之大人民之
众欣欣和乐相与笃于恭敬慈爱而天地神明亦
有孝有德见成王之引贤以自辅与其所以修身
焉夫三代之隆至周而极顾推其致此之由亦无
不夲之于孝弟故其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言
武王能继美先王之德以受天之祐也又曰昭兹
来许绳其祖武言成王能光大文谟武烈以基天
成命也故其时礼乐兴刑罚措天下之大人民之
众欣欣和乐相与笃于恭敬慈爱而天地神明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六 第 49b 页 WYG0723-0653d.png
因锡以鸿嘉之庆诗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此太
和之符孝弟之至自然之应也夫孝庸德也一人
修之于身而其效通乎神明之幽光乎四海之大
上观唐虞之所以盛与文武成王之永祚于久长
则所谓至德要道大顺太和者岂不信然矣哉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六
和之符孝弟之至自然之应也夫孝庸德也一人
修之于身而其效通乎神明之幽光乎四海之大
上观唐虞之所以盛与文武成王之永祚于久长
则所谓至德要道大顺太和者岂不信然矣哉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