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723-05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二
  礼记
 盛德在木
             编修(臣/)陆嘉颖
  孔颖达曰天以覆盖生民为德春则为生天之生
  育盛德在于木位
  (臣/)谨按造化之运行循环旋转惟春则在寅之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723-0528b.png
  岁之始天道发育之意于焉泄其机缄而五行之
  序有合于生物之心此月令于天子迎春之事有
  盛德在木之说也今夫上天之德广矣大矣天运
  四时总以生成万物为功者也生物之始曰元于
  时则为春生物之通曰亨于时则为夏生物之遂
  曰利于时则为秋生物之成曰贞于时则为冬四
  时之推移各自运行而无错杂而独春之为德也
  与冬相交接贞下起元天地交而二气通于卦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723-0529a.png
  泰自子至寅三阳生而三才之道咸备夫然后夏
  长秋收冬藏递为乘除而万物生息于不穷是盖
  天有元亨利贞之四德而元无不统因之有春夏
  秋冬之四序而春生之气无不统也其为盛德固
  有然者若夫仁主春生东方木也易系辞曰万物
  出乎震公羊疏曰阳气施生爱利之道是则春者
  养生之首木于是乎畅茂焉尝以五行论之有以
  水火木金土言者行之序也有以木火土金水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723-0529b.png
  者生之序也盖木生于河图天三之位专属阳而
  其行于春也亦为阳阳之发达于木有定质焉月
  令之言盛德固取其相生以著春令之发生云尔
  且夫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君子法五常以教化
  于人上而朝廷百官下而农工商贾大而礼乐兵
  刑微而法令品式何一非顺时者方春之日其位
  居东取义于木尤为人事所肇始覆盖生民之德
  于焉日新矣吕氏春秋曰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723-0529c.png
  木发动令农发土无或失时圣人仰观俯察敬授
  人时从此耕穫菑畬筑场纳稼各以其候群生雍
  容万类咸若相与咏歌盛德而为此春酒以介眉
  寿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723-0530a.png
  礼记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
 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躬耕帝耤
            监察御史(臣/)马燝
  郑注谓以上辛郊祭天也
  春秋传曰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
  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也元辰盖郊后吉辰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723-0530b.png
  耒耜之上曲也保介车右也置耒于车右与御者
  之间明己劝农非农者也帝耤为天神借民力所
  治之田也
  (臣/)谨按古圣王之敬天勤民也每以农事为兢兢
  故一岁之中有祈有报有耕有藏莫不慎重周详
  垂为盛典诚以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
  乎出而孟春建寅之月土膏初动尤农事之所肇
  兴此祈榖耕耤之礼所以次第举行必躬亲之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723-0530c.png
  仰神庥而奠民命敬之至也臣尝考春秋鲁襄公
  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传以既耕而卜郊为非
  礼乃知启蛰而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即孟春之祈
  榖于帝也郊而后耕即祈榖之继以耕耤也郑氏
  引此以见天者民之命而食者民之天其典至钜
  其事相因均无敢忽耳且夫耤田以供粢盛季秋
  藏帝耤之收于神仓祇敬必饬古者祭祀必待亲
  耕之榖不以他榖为祀榖梁传曰天子亲耕王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723-0530d.png
  亲蚕非无良农红女也以为他人之所尽事其祖
  祢不若己自亲者也而谓可不躬亲之为天下游
  手惰业弃本逐末者劝哉至于耤之为义应劭云
  天子耕耤田千亩耤者帝王典籍之常韦昭云耤
  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而劝农胡瓒云耤
  蹈藉也以躬践为义非假借之称诸说不同要之
  躬耕为古今大典而借民力所治之田以躬亲之
  为天下先上以备粢盛下以兴农功皆圣王之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723-0531a.png
  举也是惟有敬天之心者乃克尽勤民之事有勤
  民之念者益以见敬天之诚故祈榖以为民也而
  必于帝则知致庆盈宁皆本佑助乎天噫嘻之章
  所以咏昭假也躬耕以承天也而名曰耤则知亲
  历陇亩无非借资乎民载芟之什所以咏其耘也
  与凡日必用其吉辰必择其良不惮勤劳至周且
  悉苟非农事之廑念者甚深安能盛典之举行大
  备如是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723-0531c.png
  礼记
 聘名士礼贤者
             编修(臣/)任端书
  (臣/)谨按月令一篇或曰成于吕不韦后世儒者多
  疑之宋陈𤾉以为聘名士礼贤者随时可行不必
  正月而始举其事著以为令也臣尝详考其旨古
  者布政必顺乎天地之气而合其理是故刑威施
  于秋冬庆赏施于春夏此二者固庆赏之大端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723-0531d.png
  方春而奉行之无疑也在易正月为三阳之卦泰
  卦也自此而同人自此而大壮天气下降地气上
  升君臣交而志通象以著焉是以王者法之而布
  为宪令则名士之聘与贤者之加礼孰有宜于此
  时者乎汉王充曰才士者朝廷之鸿宝贤人者国
  家之云雨鸿宝登则金玉聚而赀富不穷云雨盛
  则润泽多而被物斯广故圣王在上欲使天下治
  安社稷长久未有不勤勤于此者也今夫贤士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723-0532a.png
  伏于蓬茅犹珠玉之藏于山泽求珠者必于赤水
  之中采玉者必于昆山之内彼士之与贤抱道自
  重不求闻达箪瓢陋巷乐在其中蓬户桑枢鸣琴
  在室其萧条寂莫之况行自甘焉初不计上之聘
  与礼否也故逸诗有曰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
  得之以为絺纻良工不得枯槁于野夫使抱德之
  人怀奇之彦含章不耀韫彩勿呈托泉石以深藏
  处山林而终老若是者圣王所甚念也于是春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723-0532b.png
  始和命使者饰安蒲束帛加璧往贲幽岩尺一赐
  书褒称素履彰虚己之美节宏侧席之高风聘以
  当官共斯天位加之崇尚用懋人伦方使朝廷得
  之以为荣四海闻之而景慕其在书曰野无遗贤
  又曰俊民用章用此道耳由是观之古之圣王思
  闻至论则企晤英人欲求共治则殷翘哲乂故虽
  朝已师师士皆济济而胥靡版筑尚惟肖以旁求
  渭水持竿命后车而共载人君欲为天下计治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723-0532c.png
  社稷谋长久其亦顺天地之气以行庆赏之政而
  可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723-0533a.png
  礼记
 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监察御史(臣/)胡宝瑔
  (臣/)谨按帝王体国经野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所以
  为小民裕衣食之源者至详且悉是以既务农功
  必兼理蚕事治田之法即有树桑之政书曰桑土
  既蚕言水土平而可就蚕桑也诗曰爰求柔桑又
  曰蚕月条桑豳风之言农事详矣而于蚕桑亦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723-0533b.png
  备述其始末至卫文公营立宫室卜吉允藏亦曰
  降观于桑以其地势宜桑乃可以居民遂命倌人
  勤桑田之驾盖昔之圣君贤侯莫不于此加意焉
  而礼经遂著为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野
  虞者主田及山林之官桑为东方神木柘亦桑属
  皆蚕之所食当蚕将生之时司其事者先禁民戕
  伐恐其有妨蚕食而爱之重之也当是时鸣鸠则
  拂其羽戴胜则降于桑物之应候而至者随耳目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723-0533c.png
  之所遇咸足以策其心力之勤其亦布榖催耕之
  意欤于此可以知天时焉可以审地利焉可以观
  物理焉皆所以劝人功也蚕事渐近而天时已至
  矣地利方兴矣望嘉植之向荣听禽声之在树细
  推物理如告以女红之伊始焉一时井里之间胥
  勤勤于本务其淳朴之风太平之象不诚可绘哉
  夫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凡为政者孰不念桑柘之
  利与稼穑同功然知蚕之人南北各殊养蚕之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723-0533d.png
  古今亦异岂其事之不可尽兴哉亦在亲民之官
  善于劝课而已考魏书食货志初受田者男夫一
  人给田二十亩种桑五十树宋史太祖建隆时诏
  所在长吏谕民有能广植桑枣者止输旧租伐桑
  枣为薪者有罪此即野虞毋伐之遗意所以广植
  桑之利也然南史罗研传又谓研为信安令故事
  置观农谒者围桑度田劳扰百姓研请除其弊惟
  善为化𨗳则民受其益而行之无实民亦苦其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723-0534a.png
  果得良有司以劝谕之使民自获其利而欣然乐
  从则天时可乘地利可资动植有咸若之休织纴
  无怠弃之业斯衣食之本裕而永享乎乐利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723-0534c.png
  礼记
 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
 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给事中(臣/)钟衡
  (臣/)谨按食者民之天农者食之本先王念农事之
  甚重既以元日祈榖于上帝矣又亲载耒耜帅公
  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耤矣又命田舍东郊以教道
  民矣迨至孟夏之月田功日盛民之趋于田畴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723-0534d.png
  劳苦亦倍至天子于此岂不欲亲履畎亩进农夫
  而告之以时不可失率作之不可以怠训之以民
  生在勤勤则不匮然而田园县鄙之间势不能以
  遍及也于是外官则命野虞内官则命司徒野虞
  习知田事郊外田原之地所宜出行者也司徒职
  掌地官郊内县鄙之地所宜循行者也先是下令
  于民曰凡尔农夫各举尔趾各服尔耕土不备垦
  是谓弃地其有禁室有悬耜是谓废业其有禁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723-0535a.png
  由是劳之以奖其劳劝之以趋其功勉之以作其
  勤戒其惰凡若此者非好为此劳劳也荀卿有曰
  迨时而作过时而止老弱之力可使尽起又曰得
  时之稼丰失时之稼约然则时其可失乎一夫不
  耕或受之饥故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然则可
  使暂休于都乎夫力田之事在下而董民之责在
  上考之周礼教稼穑则有遂人巡稼穑则有遂师
  简稼器修稼政则有遂大夫至合耦于锄与夫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723-0535b.png
  其稼事而诛赏之先王为农设官既详且尽若此
  乃月令之篇则有野虞司徒以崇奖劝励之宜其
  上下相亲日周旋于耰锄袯襫之间民用罔不震
  动恪恭于农也诗曰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
  亩田畯至喜上下亲爱之意蔼然可见又曰嗟嗟
  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则命之以尽
  心劝课意更何如其肫挚也后世非无巡农之官
  而或视为具文或无以宣上德意欲以兴田功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723-0535c.png
  洽民情难矣然则巡行劝课使地无遗利民无遗
  力日相习于勤劳而几忘其督率者不在乎实意
  之流通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723-0536a.png
  礼记
 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监察御史(臣/)胡宝瑔
  陈浩集说勉其兴作于田野之内禁其休息于都
  邑之间皆恐其失农时也
  (臣/)谨按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惟本实既裕则民生
  日遂而稼穑为宝其自养之道不穷此民为邦本
  食为民天所以开蕃殖之始广阜育之源者诚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723-0536b.png
  大于农政矣夫农天下之本也炎帝兴耒耨之教
  轩辕肇画井之功唐虞之世播种树艺烝民乃粒
  而万世永赖焉至于无逸豳风诗书所载其言农
  事者甚悉三代圣王知兴化致治政在养民而养
  民之道必以服田力穑为先务故当耕作之时勤
  于劝相使之力诸原而勿休于邑其重农贵粟之
  意无有加于此者而礼经于孟夏之月遂著为令
  曰命农勉作劝服勤也曰毋休于都戒游惰也劝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723-0536c.png
  与戒交致农职于是乎益详故周官之制旅师省
  耕遂师巡野载师徵惰民县正定赏罚司其事者
  日与小民相接于田野之间督率奖劝之方可谓
  备矣诚讲明而力行之以此为教民岂犹有自惜
  其力者乎汉时每敕有司以农为务且置大司农
  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课桑天下安乐户口綦
  盛焉一时循吏如龚遂黄霸召信臣杜诗辈皆以
  劝课致民殷富唐择明识通方之臣持节劳徕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723-0536d.png
  亦有农师劝农使元则分布劝农官巡行郡邑皆
  古之遗风也盖天子躬耕帝耤既已率先天下至
  于遣谕计吏少府水衡各置农官而刺史之行部
  又复乡亭有劝载锄耒于轺轩亲芸穫于陇亩下
  观而化民自知勤也使良有司能通此意而不视
  为具文勤宣上德亲课其民其于农事岂仅小补
  而已哉且夫天时有生也地利有养也天时不能
  无愆伏而地利之高下肥瘠亦互异故必人功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723-0537a.png
  而天地之泽可以资其有馀并可以补其不足所
  谓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其增
  减之在人者不可以天时地利为辞惟贵于人之
  能尽其力耳经所为勉其兴作禁其休息欲民之
  务本也诚足为后世言农政者之所取法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723-0537c.png
  礼记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
 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
 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侍讲学士(臣/)任启运
  高诱曰阴气萎蕤在下如主人阳气尊重如宾客
  阴气始起于下阳气强盖其上故争争故必静以
  安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723-0537d.png
  郑康成曰节耆欲定心气微阴扶精不可散也晏
  安也阴称安
  孔颖达曰君子谓人君以下至士齐戒所以敬𨗳
  萌阴也处不显露又不躁动恐干阴也歌乐华丽
  之事为助阴故止之既止声色故嫔房不得进御
  侍夕亦为微阴始动不可动于阴事也凡此清静
  止息之事皆以正定身中安阴之所成就
  方悫曰止声色欲其视听之专毋进御女以解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723-0538a.png
  之时虑摇其精也薄滋味毋致和恐昏愦其志意
  也耆发于外欲动乎内皆主乎心故节耆欲乃以
  定心气静事毋刑不欲动而有为也
  徐师曾曰若此者正以天地之气顺则和和则致
  祥竞则逆逆则生咎故谨于内外皆以正定晏阴
  而至于成不使微阴侵身而生疾侵阳以致灾此
  顺时致和之道也
  (臣/)谨按蕤宾之义是时纯乾阳德方盛微阴始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723-0538b.png
  似阳为主而阴为客而先儒皆谓阴主而阳客者
  盖阴既生而在内则在内者主而在外者客有必
  然之势矣国语曰安静神人献酬交酢也盖阴之
  性柔而善下能顺能悦阳见其柔顺可亲欢然酬
  酢似相得之晚而不知由此以前自复而临而泰
  然后大壮大之壮也如是其难即至于夬而犹孚
  号有厉即至纯乾而犹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若是乎
  其难也乃甫一姤而易已言女壮矣阴之壮也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723-0538c.png
  是其易故古语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坠吾心理欲
  之几贤奸进退之界国家治乱兴衰之故皆隐于
  至微迁于不觉甚可危也甚可惧也君子以一心
  之中和位天地育万物要不外于斋戒两字尽之
  斋也者湛然虚明无一物之得撄吾宁也戒也者
  惕然儆惧无一刻之敢或戏渝也月令于仲冬仲
  夏两言齐戒仲冬阳之始也所谓于复见天地之
  心也仲夏阴之始也所谓于姤见柔之遇刚也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723-0538d.png
  子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何时不齐戒何地不齐戒
  而于此两言之者阴阳之始善恶之几也中庸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此之谓也
  而于仲冬言去声色禁耆欲于仲夏言止声色节
  耆欲似于不必尽去之禁之者非宽之也盖是时
  乾德全盛阳德方隆焉日中则昃而此未见其昃
  也月盈则食而此未见其食也骤而语之以声色
  必去耆欲必禁似非人情然而曰止曰节已若怵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723-0539a.png
  乎为戒者其词若宽而意深切矣盖天地之道有
  阳不能无阴而此耳目口鼻之欲亦人所不能无
  也然天命之理藏于心而耳目口鼻之欲乘乎气
  合心与气以为身心者气之帅气者身之充而身
  者天下国家之本也心足以帅气则足以检身而
  理天下国家之本立矣故定吾心乃所以定吾气
  也定吾气乃所以安吾身也今夫心万物之鉴万
  事之衡也鉴空而后物无不照焉微尘集之而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723-0539b.png
  已不空矣衡虚而后事无不平焉燥湿移之而衡
  已不虚矣声色耆欲滋味皆所以尘吾鉴而移吾
  衡也偶一即之曰是何伤诚无伤也偶一快意曰
  是何害诚无害也譬之洪垆而点雪焉岂虑其灭
  譬之巨木而加一斧焉岂惧其拨然而不可不惧
  也姤者微阴之始也而易曰女壮矣坤之初六曰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甚危乎其始凝也诗曰相彼
  雨雪先集维霰甚惧乎其先集也浸假而声之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723-0539c.png
  吾耳者沓而来浸假而色之悦吾目者踵而至浸
  假而滋味之适吾口者纷而集我于此能不留乎
  能不逐物而化于物乎故曰止之危乎其不复能
  止也曰节之危乎其不能复节也又况声之来必
  有进是声者色之来必有进是色者滋味之来必
  有供是滋味者必争曰是何伤是何害且必曰非
  如是不足以怡情适性而爱养其身非如是爱养
  其身安得精神以理家国天下之繁任天下国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723-0539d.png
  之重所谓其言大甘其中大苦者不可不察也盖
  阴之性善下若最有礼者莫如之其用以柔若最
  适吾意者莫如之然始而窥其欲继而中其欲又
  继而逢其欲而耆欲遂无能复节矣又况阴得其
  志且假阳之势窃阳之权骎骎乎坚冰之至哉君
  子之齐戒也于声色之来怵然若惊曰此伐性之
  斧斤乎于滋味之至惕然若惧曰此晏安之酖毒
  乎常以道心为吾身之主而人心之动于气者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723-0540a.png
  退听焉则阴阳不至于争而生理常存而命自我
  立矣至于百官亦戒以静事而毋刑盖天下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诗曰不愆
  不忘率由旧章书曰率乃祖攸行盖阳主动阴主
  静阳动而妄则阴慝乘之而作故凡国家之多故
  未有不由于喜事者也其曰毋刑者阳为德阴为
  刑董子言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功阴常
  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此以见天之任德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723-0540b.png
  不任刑也如是则养吾身之太和并养天下于太
  和而阴之生者不惟不足以害阳而反足以助阳
  君子之所以致中和而位天地育万物其道应不
  外此如此则乾德统天阴虽浸长而阴止足以为
  阳之助不敢为阳之敌丰之彖曰王假之勿忧宜
  日中子曰王假之尚大也言王者尚阳之大则阳
  常为主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言王心无欲
  常如日之中则中天之治且万世无疆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723-0540c.png
  礼记
 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
 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
 成
              检讨(臣/)程恂
  郑康成注微阴扶精不可散也晏安也阴称安孔
  颖达疏齐戒所以敬𨗳萌阴也自齐戒至无刑皆
  是清净止息之事以正定身中安阴之所成就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723-0540d.png
  (臣/)谨按(臣/)闻天有六气而阴阳为之本春作夏长
  阳也阳极午中一阴乃生十二辟卦以姤当夏至
  六日七分董仲舒言阳得阴之助以成功使阴入
  伏于下而时出佐阳则自夏至六日七分始也以
  天地之气验之春则和煦在外而地中尚温夏则
  炎燠在外而地中始寒然必阴生于中然后阳极
  于外故夏至十五日而温风至又十日而土润溽
  暑传曰夏无伏阴言阴气上搏斯阳气毕达也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723-0541a.png
  夫人身一天地也冬则中实其胍石夏则中虚其
  胍洪中虚者阴生于中之象也阴之性静而其始
  生也柔静则可以扶阳之精而植其根荄柔则不
  胜夫耆欲之攻而趣归销散故使阴时出佐阳而
  有功必先廉固节啬以保此萌阴使日即于翕聚
  充实而后有以合乎阳而为之助是以月令仲夏
  之月条君子齐戒之事视仲冬不啻加详焉(臣/)
  郑注之意微精之生以扶阳精故不可使散也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723-0541b.png
  称安犹阳称壮也又绎孔疏释经之意居处不显
  露又不躁动恐干阴也歌舞华丽之事为助阴静
  故止之也女御不进微阴始动不可动于阴事也
  自齐戒至无刑皆清静止息之事所以正定身中
  安阴之所成而已阴之所成谓阳也元臣吴澄亦
  曰内而掩身外而静事皆是顺时保养以安定初
  生微阴使渐至完成而无所亏伤是也陈浩主扶
  阳抑阴之说谓夏至之阴犹微阴微则盛阳未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723-0541c.png
  至于甚伤故但言节耆欲冬至之阴犹盛阴盛则
  微阳当在于善保故直言禁耆欲其说似凿又曰
  夏至举阴事则是助阴抑阳也故止静不行以备
  阴疾是谓阴生虽微总不当助非礼意矣夫月令
  之意正谓夏至微阴初萌感阳而生者得阴而成
  圣人于此敬𨗳萌阴使正定于中以辅阳而成功
  非助阴抑阳也助阴所以助阳也知仲冬之月齐
  戒掩身诸事皆为安养微阳则仲夏之月齐戒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723-0541d.png
  下略无异文其为敬𨗳萌阴又无疑也所以然者
  阴阳之精互藏其宅阴阳之气循环迭至以人身
  而论血阴而气阳交滋互养则谐畅而多寿非有
  畸轻畸重之分也又如六腑属阳而五藏属阴阴
  性易于亏损难于充盈尤以滋养生息为贵岂可
  以助阴抑阳訾之哉更如姤之彖辞以勿用取女
  明示抑阴之意而圣人论卦之体则曰天地相遇
  品物咸章究非助阴而抑阳也月令仲冬仲夏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723-0542a.png
  曰阴阳争亦曰阴方盛而阳欲起阳方盛而阴欲
  起云尔阳极阴生亦即品物咸章之义此与履霜
  之惕金柅之戒同归而殊涂当求之法象之自然
  而得之也夫食味别声被色圣人之同乎人也顺
  其时中其节圣人之应乎天也然则齐戒以神明
  其德者圣人事天之全功而月令独于二至著其
  文正以阴阳萌动之初当正定以安养之耳(臣/)
  复诸儒义疏窃以郑孔吴澄之说为得礼意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723-0542c.png
  礼记
 天子乃与公卿太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
 宜
             编修(臣/)罗暹春
  (臣/)谨按月令一书王者因天之制也于季冬之月
  谆谆于国典时令者盖事必筹于未事之先政必
  谋于立政之始其因时而制宜者乃其所以体天
  而出治者也夫日往月来天之健行而不已者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723-0542d.png
  有日新之势圣人则之生者因之以生成者因之
  以成有一时则有一时之政虽其政已行而先事
  图维又何尝不兢兢焉以求其后此之宜乎季冬
  之月岁将更始其经营于一岁之中者固已告厥
  成功而来岁或有不同者不可不于季冬审之经
  之所谓国典者即周礼之所谓六典是也治典者
  冢宰之职教典者司徒之职礼典者宗伯之职政
  典者司马之职刑典者司寇之职事典者司空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723-0543a.png
  职其经国之大纲致治之条目无不备具所赖一人
  垂裳握其枢以运之也而民事不齐其间之或烦
  而或简者必调和而饬正之则来岁之所颁乃推
  行而各当此人事之不同者也其所谓时令者天
  体左旋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行少迟月行尤迟
  其间之参差而不一者固岁岁皆然由积累而致
  之也而季冬之月必有以论之者盖来岁之时令
  各殊则来岁之寒燠亦异寒燠既异而农功之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723-0543b.png
  后以及政令之缓急又宜详察而审定焉此又因
  天时之不同而斟酌以待之者也然则寒暑推迁
  者天道生物之功自强不息者圣人法天之用当
  四序既成之日犹与公卿大夫详求焉思所以待
  之则天时运于上人事推于下来岁之所以经邦
  国理万民者固已纲举目张而政无不立治无不
  成合上下同流而无毫发未尽之憾矣臣故曰月
  令一书王者因天之制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723-0543c.png
  礼记
 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
 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
 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
 之地也
           监察御史(臣/)周祖荣
  陈浩曰此承上章言政之事
  (臣/)谨按鬼神者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王者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723-0543d.png
  天母地而子万民鬼神为之凭依焉气机之默孚
  根于性命而礼乐富教其显焉者也上章言政本
  于天即董子道之大原出于天之意此章言天德
  与王道本同条而共贯天与地偶其益无方降衷
  于民厥有恒性圣人允执厥中以为尽性至命之
  本由是尽人物之性致人物之命于以成位乎中
  并列而为三焉其敷而为政凡仁义兴作制度亦
  极变化而不可测矣而皆由祖庙山川五祀而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723-0544a.png
  之易曰成变化而行鬼神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
  知神之所为乎以是观之圣人儗并鬼神正所以
  参赞天地此盖持乎政之原善乎政之用而使之
  纲纪灿陈以克协宗子之任阴阳之司也天子建
  中和之极必以礼乐为首务盖天地鬼神之所存
  上下设其象幽明鼓其机其弥纶而不可遗者一
  经礼之三百也其散见而不可象者一曲礼之三
  千也圣人明以处之则所过者化而别等明恩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723-0544b.png
  然其不淆矣天地鬼神之所乐交泰协其功合莫
  契其化其洋溢而显诸仁者一万民之遂生也其
  保合而藏诸用者一万民之复性也圣人默以玩
  之则所存者神而绥来动和畅然其毕达矣此富
  教之任所由起而其要盖自有本焉彼四时运化
  天所生也百货流行地所生也人亦资始于天资
  生于地而父实生之人亦宜效乎天宜法乎地而
  师实教之惟君人者承天覆地载之任父乎天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723-0544c.png
  之赤子师乎万世之屯蒙稍有偏私治道以歉故
  王道以正为主政者正也诚得其正而用之则吾
  之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吾之心正而气顺而天
  地之气亦顺由是以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所为
  裁成辅相以左右民养生送死而教学明伦者皆
  为鬼神之所默契又何一之不臻其极哉虽然过中
  者必失正近功速效皆过而失中非纯王之上理
  也是以王道大中而至正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723-0544d.png
  处事之得其正必由于不偏不倚能用其中乃立
  于无过之地而克建乎皇极耳非第谨身寡过之
  谓也中庸之言中其义详矣至王天下有三重归
  于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乾九五之
  刚健中正大人之学也孔子称其与天地合其德
  与鬼神合其吉凶以是知议礼制度考文即此治
  政而处所存玩所乐之意也乾九五之中正即此
  以正用而立于无过之意也合而观之庶见王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723-0545a.png
  之极则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723-0545c.png
  礼记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侍讲(臣/)彭启丰
  延平周谞曰天子之于事则无为而其所有为者
  言动而已
  (臣/)谨按周官有左右史记其言事盖今起居之本
  汉武帝有禁中起居后汉撰明帝起居注自魏至
  晋则著作掌之唐六典有起居郎二人上掌天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723-0545d.png
  之动作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属门下省又有起居
  舍人二人上掌天子之制诰德音以修纪言之史
  属中书省宋沿唐制起居郎与舍人皆不典本省
  事而典职者自号修起居注凡二人朝会对立于
  香案前常日则更番递直于崇政迩英殿明初起
  居注为专官隆万以后乃归之史官至今因之夫
  人君动为世道言为世法当其恭己南面中心无
  为以守至正本无待监史箴规而后心存警惕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723-0546a.png
  自盘铭言日新丹书陈敬胜盛则为卷阿之矢音
  衰则有祈招之进谏伺厥起居编诸简牍非徒誇
  记载之详备而已唐臣杜正伦云臣职当修起居
  注不敢不尽其愚直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
  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也由是思之自动作
  燕閒以至班朝莅官既恐以怠忽偶萌者淆宥密
  之原又虑有非礼勿籍者为盛德之累此则古来
  设监佐史之微意也昔贞观注记称为毕备太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723-0546b.png
  欲观记录何事褚遂良不与君明臣直于此可鉴
  自唐宋以来慎重兹选所谓当用第一流者岂徒
  备员而已哉密迩德音陪侍经幄常愿圣心湛然
  终始如一王猷允塞日盛月新凡有言动之美懿
  炳然与星日为昭而足垂千秋之彝训则载笔之
  光荣即遭逢之至幸也内返臣心惟以夙夜匪懈
  者积诚感动因事敷陈庶如古者兼知谏院之职
  并效拾遗补阙之忠而不徒存撰述之空名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723-0546c.png
  礼记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编修(臣/)程景伊
  (臣/)谨按礼仪三百皆垂范于躬修而玉藻一篇尤
  致严于言动凡以尊居人上视效攸关位在德元
  听瞻所系必纤毫之不忒乃闻望之兼隆然而崇
  高实多自便之虞而圣哲亦有无心之过或容仪
  偶失而一嚬一笑播于四方或风旨微愆而如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723-0546d.png
  如纶传之千里鹤鸣闻野既有实以毕彰草偃从
  风亦其机之甚速惟尊崇之莫抗故瑕颣之常滋
  与其贻悔于方来不若设防于未事聿稽往牒特
  置专官分左右而各畀乃司合言动而并书于简
  相沿勿替振古如兹载考经文非无深意盖因人
  以戒乎已则法宫之抑戒必深制外以养其中而
  圣性之中和益懋凡属难施于载笔自将弗蹈于
  云为诚所以消过于无形而塞违于未兆者也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723-0547a.png
  之风声既著乃为白简之争形迹已成始效彤廷
  之谏其为事有后先之别而用力有顺逆之殊洵
  黼扆之良规实古今之善制(臣/)敬诵其辞深思其
  旨窃惟制动之道在于未动戒惧于不睹不闻之
  顷则敬以直内而动之源清矣慎言之道在于未
  言斋绂于无声无臭之中则志能御气而言之本
  端矣是其操存涵养之方虽不必尽资于臣职而
  检制防闲之力实足以大助于宸修其大端可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723-0547b.png
  举而知而要义必推详而见昔宋臣范祖禹有言
  人主一言一动如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则可以常
  享天下之奉盖爱君之笃每忧明圣之偶亏而献
  日之愚不觉刍荛之甚陋敬仿盘盂之诫恭陈左
  右之铭极知抒末照于前编爝光有限袛以矢微
  忱于小草葵向无穷铭曰穆穆皇躬下土之式端
  冕垂裳臣民仰极颙颙卬卬四方为则慎乃起居
  罔有不饬凡动之道贵惟厥时几微稍纵咎即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723-0547c.png
  之缅彼哲王兢业自持立之左史记载是司毋曰
  予圣动无不吉在昔有言一人三失毋曰予贵动
  辄随心居高可畏履薄临深邃宇深沉重扃奥穾
  圣人居之俨如廊庙杜彼非几谨兹宴笑大廷赫
  奕前殿尊严圣人履之常抱撝谦正其袺襘尊乃
  视瞻玉[轪]翠华入跸出警苟非其时弗驱以骋星
  旗云䍐析羽垂旄苟非其事弗游以遨允克若时
  动容中礼如玉如金可法可纪是惟勿书书则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723-0547d.png
  美敬为此铭敢告左史(以上/左铭)
  洋洋圣谟纶綍以宣民听匪遥远迩争传禁其躁
  妄乃保静专非礼非法舍曰无然出好兴戎罔不
  惟口易诫昭彰括囊无咎宣圣有训言无所苟繄
  古哲王载言在右宁尚其简勿尚其多惟多则败
  虽悔如何宁尚其质勿尚其缛惟缛则支召愆莫
  赎细旃广厦宣谕臣僚庶尹咸在屏息而朝慎乃
  出话德音孔昭凤诏鸾书播告寰宇万国承流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723-0548a.png
  歌且舞敬兹涣汗声教用普宽严互迪旨贵得中
  勿因喜怒而紊厥衷前后敷陈义宜画一勿以烦
  多而岐所出慎此以往钦哉训辞十行一札靡不
  可思传诸奕祀典诰同垂右史识之葑菲无遗(以/上)
  (右/铭)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723-0548c.png
  礼记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
 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编修(臣/)邱柱
  (臣/)谨按天下有人材而后有治功有学术而后有
  人材朝廷日求贤以敷治而士每不足副其所求
  盖学术疏而其所挟持者无具也是在教之得其
  道而已古圣王所以教士者周礼王制载之备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723-0548d.png
  学记复序其节次而要之于大成曰知类通达强
  立而不反甚哉其言之切也今夫百家九流偏长
  曲艺皆必习之专攻之久而后可以成其业而况
  为治者礼乐兵刑田户赋役之类其事至繁而所
  关甚钜是岂可以素所不习之人而尝试之欤圣
  门如子羔夫子犹患其未学诚慎之也曾巩尝言
  古之人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
  废置先后始终之要无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723-0549a.png
  四海之业万世之策皆得乃所谓知类通达者乎
  虽然天下乂有能言之士一旦身当其任迟疑顾
  虑而一筹莫展者矣朱子曰有所爱而不肯为者
  私也有所畏而不敢为者亦私也古之君子其于
  天下之事知之不惑任之有馀则汲汲乎其时而
  勇为之盖强立不反而后得乎知类通达之用也
  故曰大成也由是升之于朝授之以职遇一事则
  心知其理出一令则吏服其明我之施于民者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723-0549b.png
  批郤𨗳窾之能民之感于我者有响应景从之乐
  故曰化民易俗而近说远怀此事之还至而立有
  效者也三代以后教士之术渐疏而为学者犹能
  切于当时之务故两汉唐宋之世处则为通儒出
  则为名臣者代不乏人传之史册迨士习益卑相
  率而趋于文艺而学术不堪问矣诗书礼乐仅袭
  其糟粕之空言钱榖簿书群笑为风尘之俗务及
  其获一第授一官也刑名案牍触目茫然即间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723-0549c.png
  才识之异于众者亦惟奉行成法苟无大过足矣
  安望其化民易俗乎哉马端临曰所教非所用所
  用非所教盖儒术敝而吏治未有能善者自然之
  理也夫三代以后教士之善者莫如宋胡瑗之经
  义治事经义斋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人
  各治一事又兼一事二者即知类通达之遗意也
  然行其法者无取乎名而务求其实诚使始于国
  学达之乡校慎择其师长严定其科条按时而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723-0549d.png
  考之即以是为登进焉将见四海向风争自砺其
  学术以为世用何患人材之不广而治功之不登
  于上理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723-0550a.png
  礼记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检讨(臣/)李金台
  (臣/)谨按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设庠序以教于郡邑立大学以教于国中诚以师
  道立则善人多而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人材成而
  风俗美也是故学校者贤士之所关王政之本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723-0550b.png
  圣王兴大学以养天下之士所为尊崇道艺而鼓
  励心志者已端于进学之初学记有曰皮弁祭菜
  示敬道也祭用菜者欧阳修谓为弟子见师之贽
  窃意菜即蘋藻之属义取其洁示学者当明洁其
  心志云尔至宵雅肄三官其始者旧注谓以居官
  受任之美诱喻其初志或疑初学之时不当诱以
  功利之说不知诱喻云者朱子谓圣人教人合下
  便要他用入学之始便教他为忠臣孝子嘉宾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723-0550c.png
  臣故以此三诗使之抑扬反覆玩其音趣以兴起
  其劝勉效法之思而又虑夫亢厉之气不可以从
  事于学因于入学时鼓以发箧中之篇籍盖鼓声
  欢欢以动众又能消人高亢之心使有巽以入之
  之志说命所称惟学孙志者也夫先王立学重之
  于始事而鼓舞之多方凡以纳之轨物泽之风雅
  俾登之于朝而授之以事者罔不各尽其分是以
  人材成就而公卿大夫列士之选无不得其人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723-0550d.png
  此学校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而不可以一日废
  焉者也善乎吕祖谦之言曰学校之设非为士之
  贫而养之也又非群其类而习为文辞也事亲事
  君当以何者为法希贤希圣当自何门而入道德
  性命之旨当如何而明治乱兴衰之故当何由而
  达考之古以为得失之鉴验之今以为因革之宜
  此士之所当用心者也昔汉崇尚儒术而贾董匡
  刘诸人皆以经学湛深为儒臣之冠馀如文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0723-0551a.png
  学见于成都延寿之学见于颍川俱能以经术饰
  吏治者其后伏处之士若王烈受经于仲弓郭泰
  翘材于太学或以德行化其乡人或以风节厉其
  侪俗亦不失为经明行修之彦然则人材之成风
  俗之美固劝学造士之明效大验而唐虞教胄成
  周辟雍之化俱可于此焉进求之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7a 页 WYG0723-0551c.png
  礼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
 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也
             编修(臣/)宋邦绥
  孔颖达曰此一节论教得理则教兴也
  (臣/)谨按圣王在上将欲尽天下之士而陶成其德
  艺以兴其行其意至无穷而道盖有在也取其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7b 页 WYG0723-0551d.png
  民加之造就立辟廱于国中而下逮党庠术序无
  非学者是以一时人才茂兴而朝廷获收其用然
  而学既设矣至其教之之法又不可不讲之详而
  制之备必备且详而后教者有所施学者有所循
  及其成功彬彬然郁郁然莫不材具而器通易曰
  先王以教思无穷董仲舒曰设庠序以教于邑设
  太学以教于国而钟鼓管弦之声四达者此物此
  志也至论其教之之法最为详且备者莫如学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8a 页 WYG0723-0552a.png
  之文矣其辞有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
  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旨哉说
  乎盖人性皆善而气质不能不偏偏者所发往往
  戾于道而拂于性故必及其未发而禁之而为之
  制防易所谓豮豕之牙杨雄所谓巩童牛之角必
  皆于其始而制之使有所不敢是以驯焉伏焉久
  而遂安则习与性成而即圣人蒙以养正闲邪存
  诚之本也凡物莫不有时而学者功有精粗浅深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8b 页 WYG0723-0552b.png
  之不齐时不至苟欲语之深而不可也即欲语之
  精而不知也传曰圣人不先时不后时管子曰时
  不至不可强成今夫耕者以春耘者以夏假使冬
  而耕之春而耘之虽后稷之神明不能以成稼穑
  故时不可不讲而教者于学者尤必以其时也学
  者之患又每在志欲速成而天下固无速成之学
  也书曰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记曰不学
  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9a 页 WYG0723-0552c.png
  能安礼言进必有序也使失其序则节必乖节乖
  而学之功紊功紊而欲学之有成难矣在易之巽
  曰微而善入说命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则不陵节
  而施之谓孙也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诗
  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所谓相观而善者盖于
  此有取焉尔管子之论编栈也曰以直木傅曲木
  则直者无所施矣以曲木传直木则曲者亦无所
  施矣夫物两相规益之谓摩盖人必相观而后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二 第 49b 页 WYG0723-0552d.png
  不善见焉必相摩而后可去其不善以至于善焉
  凡此四者教人之法已备是以古者人材皆出于
  太学而国之收其用者常多诚使推而行之自国
  子之学以及四方州县之学宫凡教士者一以是
  为准将见材全德备而济济有成菁莪棫朴之盛
  遍于天下矣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