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723-04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一
  礼记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朱子曰言君子修身其要在此三者而其要足以
  安民乃礼之本故以冠篇
  真德秀曰曲礼一篇为礼记之首而毋不敬一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723-0499b.png
  为曲礼之首盖敬者礼之纲领也曰毋不敬者谓
  身心内外不可使有一毫之不敬也其容貌必端
  严而若思其言辞必安定而不遽以此临民其有
  不安者乎此章凡四言而修身治国之道略备其
  必圣贤之遗言与
  (臣/)谨按敬者一心之主万理之根修身之要为政
  之本圣贤之所以为学帝王之所以为治未有外
  乎此者毋不敬则内焉五性以敬而全外焉九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723-0500a.png
  以敬而正成诸百行以敬而无所不纯措诸万事
  以敬而无所不当实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其徵诸一身与万物相接者莫要于容貌辞气
  俨乎若思斯敬形于貌而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
  号施令罔有不臧由是以主敬之心思入天下之
  民之身家性命曲谋其安全以居敬之貌言感天
  下之民之血气心知同归于宁谧而在君子以敬
  作所之心则虽俨若思犹恐或愆于仪而德容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723-0500b.png
  足以为民表则虽安定辞犹恐或愆于言而德音
  不足以为民训则虽斯民举安犹恐一夫不获而
  深予辜之惧故其求安于已安之中弥凛驭朽弥
  畏民碞兢兢业业于无穷而为斯民锡福锡保者
  总以一敬为终始再以其见于帝王之政圣贤之
  言者验之尧钦明而致时雍舜温恭而臻风动禹
  祇台而成允治汤以圣敬式九围文以敬止歌孔
  迩武以敬胜颂永清孔子谓修己以敬而安人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723-0500c.png
  百姓子思谓笃恭而天下平程子谓上下一于恭
  敬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此皆以敬致安后先相
  同之旨也至若颜子之不惰曾子之日省子思戒
  慎恐惧孟子之持其志求放心程子主一之谓敬
  无适之谓一又言整齐严肃则心自一朱子敬箴
  谓当事而存靡他其适惟精惟一万变是监动静
  弗违表里交正诸儒用力于敬各言所得实于毋
  不敬之一言互相发焉篇首凡四言而举内圣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723-0500d.png
  王之学天德王道之全无不毕具宜朱子以为古
  经之言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723-0501a.png
  礼记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监察御史(臣/)柴潮生
  (臣/)谨按敬者德之聚也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权舆
  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盖敬则志气肃志气
  肃则清明生清明生则百志熙矣发为德容而俨
  若思发为德音而安定辞于以安人安百姓不难
  矣故诗以思无邪一言而蔽三百之全礼以毋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723-0501b.png
  敬一言而冒四十九篇之旨良有以也间尝稽考
  经史圣王哲后所以自持于身心之地而古大臣
  之孜孜赞赞所以陈善于君者千载而下如将见
  之尧之圣神文武而史臣颂其德者首言钦舜之
  重华恊帝而史臣叙其德者备言恭禹祇德而文
  命以敷汤日跻而九围以式文敬止武敬胜成王
  敬毖创业守成卜世久远此以见生安异质性反
  殊途而德性之渊涵学问之懋勉存心敕躬用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723-0501c.png
  行政未有不本于此者建元中董仲舒对策曰尊
  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高明光大不在
  于他在王心加之意而已愿陛下设诚于内而致
  行之唐太宗曰朕上畏皇天之鉴临下惮群臣之
  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
  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谨终如始则善矣宋孝宗
  时朱熹入对言一念之顷必察夫天理人欲果天
  理邪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少有壅阏果人欲邪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723-0501d.png
  敬以克之而不使少有凝滞推而至于言语动作
  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则圣心洞彻
  而天下之事惟所欲为无不如志矣由此观之自
  古圣君贤臣一堂咨儆莫不本此以敕几康以惇
  治化者诚有见于敬与肆不容并立出此入彼即
  人心道心之争于片念而判于几微也是以人无
  众寡事无小大存之心者必谨毖而勿敢忽本诸
  身者必寅畏而无敢疏凡出入起居寝兴食息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723-0502a.png
  至纤至悉以及班朝莅官理财用人体国经野之
  大始之终之无不载之以兢惕而处之以祇惧则
  一心有主万善同归迈三代缵唐虞胥于是乎基
  之矣又何汉唐宋之足云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723-0502c.png
  礼记
 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
 于朝与士共之
            给事中(臣/)程盛修
  (臣/)谨按人主所与共天下者贤才也贤才为天下
  之公物而非己之所得私亦必惬天下之公心而
  非己之所得与古帝王名器之重登进之审其难
  其慎之衷实有如不得已焉者虞廷敷奏以言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723-0502d.png
  试以功车服以庸九官十二牧济济师师亮工熙
  绩夫以圣人为之君又得圣人为之佐何难高下
  在心取舍任意犹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反覆咨
  询期于允当况其下此者乎故论辨而使不轻使
  也任事而爵不轻爵也位定而禄不轻禄也所为
  宽之以程期俟之以岁月试之以盘根错节岂故
  为是委曲繁重也哉不如此则人才不出而九重
  之上奔走天下之豪杰而服其心招徕天下之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723-0503a.png
  良而鼓其气未有不于始进之时为兢兢者夫诏
  爵授糈而一人悦不如登明选公而千万人悦升
  于云霄之上而身受者逾分不如拔之俦伍之中
  而逖听者餍心爵人于朝与士共之此物此志也
  或曰破格之举可间行乎破格者所以待英才也
  宇宙之大英才有几与其破格而长侥倖之风不
  若循例而养恬静之气古来唐太宗之用马周破
  格之最善者而不善用之则三科武举骤升司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723-0503b.png
  其流弊可胜言哉是故一岁九迁四时仕宦非史
  册之美谈也使贪使诈采葑采菲亦权宜之偶见
  也朝进一人焉而天下知其进之故暮退一人焉
  而天下知其退之故进而复退焉天下不以退为
  枉退而复进焉天下不以进为嫌慎之至公之至
  矣人主爵赏予夺一本于天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非一人意见所得与左右未可诸大夫未可以独
  断致其精谋及卿士谋及庶人以兼听收其益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723-0503c.png
  是而贤才不日蒸日盛以驯致明良喜起之休者
  未之有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723-0504a.png
  礼记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
             编修(臣/)丁一焘
  汉郑康成曰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市典市者贾
  谓物贵贱厚薄也质则用物贵淫则侈物贵
  (臣/)谨按圣王治天下在厚民之风俗而风俗之厚
  薄徵于民之好恶夫一人端居法宫洗心于密制
  节谨度既有以清其源而发号施令六服承流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723-0504b.png
  淑性情使风清俗美远近之民无有敢作好恶者
  民气必由是而醇矣然而天下之情伪知之不可
  以不周防之不可以不豫王制巡守之典所以谆
  谆如此也当夫制治之始期以同民风者教之大
  纲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宾客礼之大经则
  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政之大体则饮食衣服
  事为异别度量数制系之以九两任之以九职施
  之以十二教保息以养之本俗以安之荒政以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723-0504c.png
  之劝则乡三物以宾之惩则乡八刑以纠之固足
  以养其和平俾讴歌乐利沐膏泽咏勤苦而雍雍
  以成俗若乃处百工于官府藏商贾于市廛而伪
  饰之禁在于民商工贾者各十有二其详虽不可
  殚闻然如圭璧金璋命车命服牺牲戎器不粥于
  市用器不中度布帛精粗不中幅数广狭不中量
  不粥于市奸色乱正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五
  榖果木禽兽鱼鳖粥于市者各有其制至于命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723-0504d.png
  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以防其趋利之渐
  故民之期于市者不过日用之恒需无奇技淫巧
  以荡其心则好恶之邪何自而启哉然而民风者
  趋时而渐变者也好恶者悦异而思迁者也圣王
  巡守之期必欲有以观之而陈诗则命太师纳贾
  则命司市何也古之侯国皆有乐官而太师为之
  长其以六德为本六律为音而教六诗者厥为专
  职故其国之歌诗自国君以及卿士大夫田夫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723-0505a.png
  女之作均在焉爰命陈之或美或刺或志所忻或
  言所苦玩其发端即此可以见彼揆其含意因显
  可以识微而托物感时又皆本于风土观诗而民
  风暸如指掌则得失可因是而正也司市之职主
  平市贾禁物靡结信以质剂取予以书契其贾或
  上下之因时或低昂之有定皆稽考所必周而有
  簿籍之足据故物之质者侈者好恶所尚则用之
  多寡因之多寡所趋则贾之低昂上下因之命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723-0505b.png
  纳贾而民情可见志淫者好必僻而惩禁之法于
  是而施即奢靡之性因是而节由斯二者以观而
  知圣王坊俗于未染遏淫于至豫其虑民良深远
  也夫采蕳驱兽其始必有所由倡而积久寖以成
  国俗锦绣被墙其奢必有所自开而众情踵以相
  矜尚使当陈诗纳贾之日甫开而即禁岂其至此
  哉抑(臣/)观三代而后汉治犹为近古汉史所载张
  堪守渔阳其童谣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723-0505c.png
  政乐不可支岑熙守东郡其民歌曰我有枳棘岑
  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是亦民风之形于诗者也龚遂以俭约率渤海带
  刀者使卖刀买牛带剑者使卖剑买犊由是侈俗
  渐移而郡中有蓄积是其转移交易亦好恶之可
  徵于市贾者也然则欲观民者虽无太师之陈诗
  市司之纳贾如以风俗人心为先务稗官野史必
  绝其书淫词艳曲必革其俗省察其登市之物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723-0505d.png
  淫有禁僭妄有刑侈靡有罚颁之典礼一其耳目
  定其心志其于厚风俗端好恶以成道一风同之
  治岂无补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723-0506a.png
  礼记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榖皆入然后制国用用
 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
 为出
            给事中(臣/)马宏𤦺
  (臣/)谨按财赋邦国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乱安
  危系焉周官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
  用其属有职内有职岁有职币总之以司会掌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723-0506b.png
  以司书凡以惜民财经国计下以制有司俾不得
  擅取上以约王后世子俾不得过用也而其要不
  外乎量入为出之一言盖国家事绪日繁岁出之
  数恒有增而无减而年榖丰耗不一岁入之数恒
  有减而无增使非通乎盈虚消息而为久远计将
  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之出丰年无事虽若可以
  粗安而歉岁则必至于束手矣又其下者用之不
  给取之益多取之益多则财殚民病而国亦随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723-0506c.png
  矣所以冢宰制用而必准之以三十年之通盖其
  所规者远而不求近利常使三年馀一九年馀三
  积之三十年而有十年之馀虽有凶旱水溢而储
  备有馀可以补赈贷之所不足此尧汤所以九年
  水七年旱而野无捐瘠国无乏用也后世废井田
  定额赋罄天下岁杪之所入大半以之养兵而其
  他经费又递增递益而未有已于是常赋之外别
  营私财以待用如汉有大农而复有少府水衡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723-0506d.png
  有转运度支而复有琼林大盈宋有户部三司而
  复有封桩内藏此皆制国用之权不一操之于冢
  宰加以年榖不登兵戈扰攘司计之臣四顾无措
  于是告缗算舟车借商税间架以及经总制钱一
  切罔民取利之具无所不为而悖而入者亦悖而
  出矣夫国家当创造之初君若臣阅物力之艰难
  莫不约取缩用以期无乏承平既久府库充溢丰
  亨豫大之说起遂举累代累岁之所积不数年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723-0507a.png
  耗之然则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可为千古积贮备
  荒之法而侈心一生出入无准即三十年之经营
  有一旦扫地耳是以量入为出者经国不易之方
  而戒侈靡谨节度俾冢宰得以举其职而无或旁
  有以挠之则仍视乎主德之恭俭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723-0507c.png
  礼记
 冢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三年耕必
 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
 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侍讲学士(臣/)任启运
  郑康成曰通三十年之率当有九年之蓄出谓所
  当给为多不过礼少有所杀也
  孔颖达曰郑注给谓给百官宾客及民人为谓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723-0507d.png
  国家器物
  李觏曰先王治田荡之以沟均之以遂足以禦凶
  旱舍之以列写之以浍足以禦水溢而犹恃九年
  之蓄待天灾之尽也
  马端临曰预备不虞古之善政凶旱水溢天变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至三十年之通人力也人
  力备则可以应天灾
  陈祥道曰王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虽水旱而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723-0508a.png
  无菜色天子日举以乐岂不宜哉
  (臣/)谨按民为邦本而食为民天古有云终岁不制
  衣则寒一日不再食则饥饥寒交迫于身而尚能
  无为非者盖寡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故王者诚欲惠安元元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则非有以经治其所重不可夫
  自古人君亦何尝不以民食为重而汲汲于足民
  第不深察乎民足之所自来而徒为一时之补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723-0508b.png
  若汉武移江南下巴蜀之粟以救江陵唐西都不
  稔乃幸东都虽于目前不无少济然蠲赈不继旋
  见溃败则孰若三十年之通先有以预使民足之
  为计得哉尝考金穰木饥天行自有定数然古者
  虽有不为灾诚以政之为豫备者至详且悉也周
  礼以九职任万民三农生九榖其首重也他若百
  工饬八材商贾通货贿嫔妇治丝枲臣妾敛疏材
  閒民转移执事盖如是则生财之道乃备而又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723-0508c.png
  无坐耗之虞若夫祭祀宾客羞服以及匪颁好用
  则又定以九式虽曰惟王不会而要统于太宰有
  不如式太宰得以均节之毋或有滥费也而犹恐
  九职之民或不勤于职故国语曰社而赋事烝而
  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而犹恐其或侈于用故
  上下异服老少异粮五十始衣帛七十始食肉诗
  曰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言老者则食以甘旨也又
  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书曰厥父母庆洗腆用酒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723-0508d.png
  故群饮有诛当其时内外男女各修其职各安其
  分珠玉锦绣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民生
  不见靡丽之可悦而左道乱政者杀无妖淫邪诞之
  说鼓惑其间以故太和洋溢戾疾不作自无水旱
  间有水旱而荒政十有二条不过散利薄征弛力
  舍禁去几𤯝礼杀哀蕃乐多昏索鬼神除盗贼而
  已初何尝有岌然不终日之虑而孜孜焉议蠲议
  赈为哉故馀三馀九诚根本之至计而足民之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723-0509a.png
  道也夫后代之天下犹古之天下后代之地利犹
  古之地利然一遇歉岁民或不聊生者何欤晁错
  云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榖之土未尽垦山泽之
  利未尽出其在汉时有然抑或不仅汉时有然欤
  冀之北土唐虞夏殷之都也邠岐丰镐周之所兴
  关中乃所称天府之国而古之雍冀多富农今之
  山陜多富贾其名为农者耕耘收穫之法大抵卤
  莽灭裂曾不若江南之惰农其妇女都无事事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723-0509b.png
  耕桑沃壤半弃为石田矣(臣/)愚尝以为西北之民
  宜先使尽地利古沟洫经纬之法诚不易复但劝
  民自为沟塘其所开地即除田赋改塘赋大约塘
  方一亩可济禾十亩得利多而相效者众则沟渠
  备而水旱无虞水旱无虞则田事日兴而逐末者
  将渐返而归农又其馀荒弃之地听民辟垦树艺
  不收其赋则民更无不踊跃而趋赴者然后简其
  善农者若古力田之科优其给使教耕耨有成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723-0509c.png
  则畀之官若古田畯之职记曰山林薮泽民有能
  取蔬食者野虞教道之是可仿而行也至若江以
  南地利未尝不尽农事未尝不精然一宴之费动
  逾钱十千乡里妇女必曳罗绮以为容或一婚而
  费百金者有之或一葬而费百余者有之十室之
  里岁必梨园演剧名为酬神罄一夫力作之入而
  不偿也舁一土木神像周走阡陌闾巷旌旗䌽服
  绵亘数十舍谓之香会罄十夫力作之入而不偿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723-0509d.png
  也遇有疾病则师巫起而蛊之牲牢酒醴之费更
  或积数岁之穫而不偿也又安能尚有馀蓄哉故
  凡冠昏丧祭服食器用经制宜定而邪说淫祀尤
  所宜禁止者也大学言生众食寡为疾用舒盖生
  财之道不外于开其源而节其流孟子言易田畴
  薄税敛又言食以时用以礼意亦与大学无异(臣/)
  故反覆推求馀三馀九之所自来而知古今无异
  民则古今亦断无异治且即制国用之一端而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723-0510a.png
  政之大全固已檃括于其中非徒以誇诩盛世丰
  亨悦豫之象已也不然一出入之节一赢馀之数
  凡彼悉心会计者绰乎能之而胡为以冢宰与持
  筹之事且以为天子忧乐之所系哉忧以天下乃
  能乐以天下而圣人之忧民有不沾沾于目前者
  盖如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723-0510c.png
  礼记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
 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
 举以乐
              编修(臣/)蔡新
  (臣/)谨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古帝王未有
  不以民食为先者然使必解衣推食家给而人赐
  之虽尧舜犹病是故顺天之道因地之利导民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723-0510d.png
  力三代以来未之有改也考之周礼如散利薄征
  振穷恤民诸政非不尽善然其取于不匮之府藏
  于不涸之源者则莫如馀一馀三之可恃也或谓
  三代以前民无甚贫亦无甚富终岁勤动仅足供
  一家之食亦焉得人人而有馀一馀三之积乎(臣/)
  谨稽之古制按之当今之则约略计之而知其不
  诬也周制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一夫受田百亩程
  子以为当宋之四十馀亩若以周尺计之为今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723-0511a.png
  二十馀亩岁可得榖五六十石此其入数也周礼
  民食月自二釜以至四釜今以八口之家计之日
  食米不过四升计岁食米为今之十有四石四斗
  榖数倍之为二十八石有奇此其食数也以所食
  之数准所入之数仅居其半而其时民俗俭朴布
  帛取之树桑蔬菜取之园圃鸡豚取之孕畜冠昏
  丧祭宾朋燕飨各有限制岁费不过十石计可馀
  榖三之一积至三年适敷一年之食此臣所谓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723-0511b.png
  今准古约略计之而知其必有者也或又谓三代
  之世地广人稀后世田不加辟而户口日增势必
  不能(臣/)又窃以为不然夫天地之所产自足以供
  天下之食以人数之渐多而疑天地之不给未可
  为定论也况自尧舜以至成周千有馀年圣君代
  作休养生息虽夏商之季亦不闻有杀戮攻战之
  事文武成康继之分田制产食时用礼男女以正
  婚姻以时不宜民数之尚少战国以后秦项三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723-0511c.png
  六朝五季经数兵革不宜民数之较多也(臣/)谨按
  王制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山
  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
  六十亿亩是大国地方百里为田万井去三之一
  为六千三百井实五万四百户次国半之为二万
  五千馀户小国又半之为一万二千馀户成周盛
  时千七百馀国户不下三四千万虽有上地中地
  下地之殊一易不易再易之分未必地各为井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723-0511d.png
  各八家然概从减数大率亦不下三千万此其可
  考者也两汉极盛民数不过千六百七万馀户唐
  天宝十三载亦仅九百六万九千馀户即使隐匿
  逃亡诡寄脱漏概从增数亦不及二千万由此观
  之西周之世民数固不减于汉唐而自汉武拓地
  开疆以来土田又实浮于古也亦何人满之足患
  哉诚使仁圣之君念稼穑之艰难思民生之不易
  力图邦本深计治安游惰何以复业贫富何以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723-0512a.png
  通田野辟矣而榖何以不加裕年岁登矣而户何
  以少盖藏沟渠畎浍之不修沃壤亦等于石田也
  吉凶宾嘉之无等多藏可至于立匮也官吏知催
  科而忘抚字则胥役皆耕耘之扰也小民轻菽粟
  而重金钱则膏腴亦别种是图也其当宽以示教
  者则如月吉布令正岁读法而不为迂其当严以
  示罚者则如宅不毛者有里布民无职事者出夫
  征而不为刻因地制宜随方立政而又清心节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723-0512b.png
  正本澄源使旱潦无灾百榖顺成以一人而养天
  下斯以天下而奉一人玉食万方日举以乐岂不
  休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723-0512c.png
  礼记
 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
 君亲上然后兴学
             左谕德(臣/)嵇璜
  徐师曾曰度地居民则既无虚旷之土每夫受田
  故亦无游惰之民为之难故食之有节为之疾故
  事以其时
  (臣/)谨按孟子谕制民之产必使俯仰无忧丰凶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723-0512d.png
  足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戴记此条实
  相发明盖王者建国君民固以教学为先然民生
  未遂则教化不可得而施是以虞书三事先正德
  而利用厚生次之者从其重也洪范八政先食货
  而宾师次之者循其序也地邑民居必参相得特
  先定其规模耳至土之所以无旷民之所以无游
  则有劳农劝相之实政焉是故孟春则命田舍东
  郊自是而后命司空修利堤防命野虞出行田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723-0513a.png
  命司徒循行县鄙其所以劝之者如此其勤也惰
  游之服垂緌五寸周礼以圜土聚教罢民其所以
  惩之者如此其至也岂度地受田遂以毕吾事而
  无游旷之患乎食之有节也二釜三釜上为之定
  其制事之及时也毋作大事毋起土功上为之一
  其力凡民之所以得安其居秋毫皆上之赐也恻
  怛之爱忠利之教盖已油然洽于民心乐事劝功
  尊君亲上有非可以作而致之者夫然后因其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723-0513b.png
  而利导之本恒性而绥厥猷学之兴也易矣不然
  则孟子所谓奚暇治礼义者学校虽设师儒虽置
  亦为文具而已安能致易俗移风之效哉(臣/)又惟
  古今异宜南北异势财成辅相之方有不可概施
  而例视者如每夫受田古之良法也井牧废而此
  法已不可行劝惩之法如月令及周礼所载宜若
  可仿而行也然使冠盖之使四出而圜土之逮系
  日众又不免为闾阎之扰畎浍距川古人所为农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723-0513c.png
  事之先资也今东南之水利不无湮淤若西北之
  地安能使复禹旧迹乎食时用礼古人所为恒足
  之至计也今西北之俗虽富而尤尚纤啬东南之
  俗虽贫而仍事华靡示俭示礼岂可无适中之制
  以行之乎然则欲求民之安居乐业也诚莫先于
  足食足食诚莫先于劝农而劝农之道莫如责成
  郡县欲责成郡县必先宽其力而重其权使无困
  于簿书期会之繁至佐贰以下皆得各举其职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723-0513d.png
  佐长吏之不逮夫然后劝惩之法可得而施而家
  给人足比户可封有以驯致而无难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723-0514a.png
  礼记
 无游民
             编修(臣/)林枝春
  朱子大学生财节注引吕氏语曰国无游民则生
  之者众矣
  (臣/)谨按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寡人君富有
  四海岂无贿之患然聚人理财易著其训则知理
  财云者理其在民之财而已欲理民财必使生财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723-0514b.png
  国有游民耗财之大者也周礼冢宰以九职任万
  民其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夫以转移为事
  则职在转移非谓先王之世风俗淳厚犹有閒居
  无事之民也若近世游民则不然华衣美食乃逸
  乃谚是国家一大蠹也即衣食不必华美而日用
  所需计不得不饥而食寒而衣也夫以农夫红女
  竭终岁之力尚不足于供而安坐耗费之者且将
  数倍日侵月削其不交尽而俱困者希矣故曰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723-0514c.png
  有游民耗财之大者当峻其禁防者也抑又有说
  焉承平既久生齿益繁所以资生者利亦稍诎计
  农工商贾自食其力之外势不能人益之田宅户
  给以资本彼愚䦣无能坐受穷困虽迹等偷安而
  情非得已则夫筹及纤悉导其窾要俾得所自养
  而不至于游又有存乎禁制之先者矣今国家幅
  陨既广休养日隆直省内外分置司牧抚绥可谓
  有要然榖食财贿之数大抵合一省而较其出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723-0514d.png
  至于郡邑之中风气迥殊情形各别因其势而利
  导之使彼此不相谋而相合则未闻随地分析而
  灼见其利病之源者夫大吏统辖或千里数千里
  地远而势难周若藩臬为钱榖刑名之总汇又不
  能躬历田野则夫相土地之肥硗审民力之勤惰
  酌风俗之奢俭权物产之赢绌固守牧之责也诚
  使各谕守牧咨访民依而委邑令专其任凡邑几
  乡几里田几等榖几种宜桑与否薮泽林麓凡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723-0515a.png
  处渔畋畜牧之利有几麻枲果实之利有几其比
  闾习尚何事女红织作何等其懋迁于外者什之
  几他邑来取给者什之几悉躬亲而目睹之勿猥
  勿遗书之于册守牧简稽虚实酌缓急轻重之序
  别为宜行宜罢论列于简端每一郡州为一册达
  于司农司农上之朝廷凡册籍必精详而简要原
  委瞭然便于省览如此则贫富之等赢绌之差可
  按籍以求而徐议其经画之方矣自古迄今民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723-0515b.png
  土俗之不齐数十里而异数百里而大异非区分
  而界别之何以洞其精微而握其要领惟要领既
  得则经画易施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
  易其宜简便易行之道惟使民得所养而他无滋
  扰焉夫守牧之吏知所上册籍皆朝廷所欲讲求
  而施行也皆将尽心以求民瘼而无敢苟且以从
  事知上所考课不外乎册中论列之数事也必且
  率县令以实力劝劳而不敢饰诈以求名数年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723-0515c.png
  内就其政绩而殿最之而察吏之法亦备焉古之
  圣王垂拱岩廊虑周蔀屋如周礼职方所掌辨其
  人民财用九榖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使同贯
  利胥是道也窃尝思之守令者亲民之吏守令与
  民不亲则民隐不达人主不与守令亲则无以宣
  上意而施实德于民如果定为章程凡守令所涖
  之土有利弊得以闻有设施得以告斯情意相通
  膏泽下究而游惰失业者寡矣大吏操表率之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723-0515d.png
  司牧奏循良之绩上有实政则下有淳风此旋至
  立应之效也若慆淫匪彝舍其本业而坐耗民财
  者刑必及之劝惩并行驱率有道然后财用日足
  礼教可兴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723-0516a.png
  礼记
 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
 防淫一道德以同俗
            给事中(臣/)邹一桂
  陈浩曰此乡学教民之法而大司徒则总其政令
  者也六礼七教八政皆道德之用道德则其体也
  体既一则风俗无不同矣篇末详六礼冠昏丧祭
  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723-0516b.png
  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也
  (臣/)谨按六礼即五礼也冠昏为嘉礼丧为凶礼祭
  为吉礼乡者乡饮乡射乡举诸事相见如士相见
  皆宾礼不言军者有发则徵于乡司徒教之以车
  甲则军礼固在乡之中矣七教即五教长幼者兄
  弟之推宾客者朋友之类也八政即礼教中之等
  级隆杀虞帝时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如五器者大
  略相似事为者百工之技艺有正有邪异别者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723-0516c.png
  方之械器有同有异度量有长短大小数制有多
  寡广狭齐之不使有僭拟诡异之端也盖帝王御
  世必期于道一风同而风俗之同由于道德之一
  道德之一由于教民之法之详而且切也五方风
  气虽曰异宜习俗渐靡虽曰异染苟教之得其人
  而有其法未有不从欲而治者周礼大司徒掌邦
  教而九州六服则责之乡大夫乡大夫之下则有
  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各掌其教治政令三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723-0516d.png
  而大比之拔其尤者而选造焉道德一风俗同贤才
  出故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今之州县犹古
  之乡大夫也而能教民者谁欤民间之自为教也
  童蒙就塾即读四子书而洒扫应对之事不习稍
  长学举子业而孝友睦姻之事不讲庠序之内月
  吉读法孟月纠戒之令缺无闻焉今之所谓教官
  者大率寒微愦髦尚不能月课其弟子而学政一
  官亦仅以岁科文字相校即偶有训诲亦不能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723-0517a.png
  于百姓又安望其能化民也汉诏曰与我共此民
  者其良二千石乎夫亲民之官衣食于是乎赖礼
  义于是乎兴其不能教者必其不能养者也但教
  之法不可不详泛然而教之曰尔为善民不知其
  何以善也曰尔无奢民不知其何以俭也大约民
  生日用相同者不过数大端冠昏丧祭乡相见是
  也其伦类相处不外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
  友宾客而日用之最切者莫如饮食衣服而事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723-0517b.png
  异别度量数制各有贵贱之不同故六礼不修则
  民性流而不节七教不明则民德乖而不兴八政
  不齐则僭忒而入于淫乱而凡所以修之明之齐
  之者皆以一其道德而同其风俗也散之为礼教
  政合之为道德精言之曰道德广言之则为风俗
  道德体也礼教政用也风俗效也其归一而已矣
  后世生齿日繁财用日乏而风俗日竞奢靡即如
  冠昏丧祭富者以财相誇贫者无财坐废有能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723-0517c.png
  乎礼者少矣且民之贫者衣食不足无所事为百
  工技艺好尚奇淫度量广狭数制僭差牧民者过
  而不问见之若无睹也其视民风之厚薄若越人
  视秦人之肥瘠漠然无所动于其心以至嚣凌诟
  谇骨月相戕干分犯上之事往往而作是谁之责
  哉王制一篇虽汉儒所作而历举三代之制可谓
  后世法与周礼六官尚书周官相发明即其教民
  一节若仿而行之至治可期且以为三年考绩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723-0517d.png
  据不亦信而可徵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723-0518a.png
  礼记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
 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
 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
 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
 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723-0518b.png
 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检讨(臣/)张鹏翀
  (臣/)谨按王制所举即周礼司徒三物宾兴司马论
  秀书升之法其自乡里举选以迄于论官授爵无
  不该备此成周得士之盛所为旷古独隆也盖治
  天下以得人为先得人以养士为本士习者民
  风之倡也教化者廉耻之原也士必有耻而后
  可用则人才所从出必视乎教化之既深而廉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723-0518c.png
  之素厉矣今天下学校林立教士之官选士之法
  视古綦备而士习有不古若者文具繁而臻效寡
  声华盛而行实疏也科举之学昔人尝议其陋欲
  去之而复乡举里选然(臣/)窃意乡举里选之人未
  必果优于科目也古之人材皆兴于学校其品节
  次第之详渐摩化导之法如王制所举自选造以
  至授官皆有定论而无可侥倖故浮华矫饰之士
  不敢托足乎其间德行文学之美皆灼然见诸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723-0518d.png
  素而不待乎一日之考核一人之察举也汉唐以
  来不务其本而求其末或取诸选举或取诸制科
  虽德行才杰之士未尝不出乎其中而谓可灼然
  有得而无失者举未可信也无他教养不素豫而
  论士于一日之优绌取士于一人之察举故也然
  谓考核察举之未可信而欲求之乡举里选则草
  野悠悠之论遂足胜于明廷之荐剡抡才之钜典
  乎浮华矫饰随声附和且不胜其弊矣故曰乡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723-0519a.png
  里选未必优于科目古今之势异也然则养士于
  学校而取士于科举固一定不可易之制而士习
  有不古若者特教养之未尽其实耳王制升于司
  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盖免其繇
  役而养之学论秀而升无多人也今学校之士多
  者数百岂能尽养然补之廪膳固已养于乡学矣
  贡入成均则已养于国学矣馀当察其甚贫者稍
  振业之如学田学廛之类有者量增无者酌给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723-0519b.png
  不致大损经费也稍有产业者别为衿户免其杂
  汎差役毋令有司折辱养其廉耻之原又择其秀
  者养之书院饩之义塾毋使或滥则养之有素而
  教可施矣教士之官古所最重今或视同吏隐无
  所短长或老迈龙钟莫能倡率揆其所自良亦有
  由古人四十强仕五十服官今廪生候贡约三十
  年又十馀年始得教职虽有强力已就衰矣任职
  十馀年始得俸满亦未即得升荣进之望既赊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723-0519c.png
  榆之景又迫能不视荫媮息者几人用违其时殊
  可悯也似宜量减出贡受职之年俾无及耄令学
  臣时加体察年老不任职者荣以章服才德出众
  者即为荐扬则人知自奋而教职修矣昔人有言
  学校非爱老怜贫之地教官是正己率物之身诸
  生是世道民生之赖诚能一洗积习大宏教育之
  规明经学正彝伦与书院义学之长交相引掖而
  学臣提挈其纲薰陶既久学业渐醇试以文艺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723-0519d.png
  不为浮游无实之词察以行能必不为空疏无用
  之学可以膺选举可以光制科奚患无实学真才
  供国家公卿岳牧之用乎且制科之中未尝不备
  选举之法也第积久而渐失其实耳今自应童子
  试以上例取廪生保结两邻甘结五童互结近复
  设五生互结其结也曰身家并无违碍并无刑丧
  过犯无违碍无过犯而后得与于试则行检不修
  乡里指摘之人其不得与于试也明矣如果乡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723-0520a.png
  有公议学校有公评违犯教条罪及保结孰敢不
  濯磨砥砺自进于功名之路乎至于试士条例先
  以经书欲其根柢实学次以表判策问欲其通达
  古今核实学以辨真才原可万世无弊科举之弊
  非法弊也文具而或失其实也保结虽具徒縻纸
  墨而已题问虽多所重不过二三馀皆得备拟抄
  袭如春秋一经备题满百已无遗漏此为经义何
  易如之诚能一洗拘挛之习而务求其实宽以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723-0520b.png
  士严以程材庶几实学奋兴真才辈出矣至
 殿试对策乃人臣进身之始前代多以直言为尚近
  来泥于成格限于字数共习为对偶软熟之调臣
  窃陋之宜复汉唐对策体制勿拘长短对偶字数
  多寡及字画工拙俾直抒素蕴进呈
睿览亲定甲乙以宏忠谠之风是即虞廷敷奏以言周
  官论辨官材之实也我
 朝重熙累洽正当人文极盛之会拔茅连茹朝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723-0520c.png
  同庆臣窃谓风会当极盛之际不可不防其流则
  科举学校之规必务加振刷以杜侥倖之门登明
  选公庶可万世无弊养贤之效即致治之实也(臣/)
  谨以说经之次究极言之伏冀
圣明俯赐裁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723-0521a.png
  礼记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
 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编修(臣/)冯秉仁
  (臣/)谨按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是以古之教
  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太学之制由来
  尚矣粤稽有虞氏太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夏后
  氏太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殷则有左学右学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723-0521b.png
  分周则有东胶虞庠之别各代之命名不一而其
  承师问道之旨总以崇孝弟之风鼓文明之化牖
  民成俗以为国家储有用之器夫礼乐诗书古先
  哲王本精一执中之义准阴阳二气之符为之提
  纲晰类以立不刋之典其在于人则无贵无贱咸
  有一日不可偏废者故夫诗以言志书以达政礼
  乐以节性而陶情学者自离经辨志而后由小成
  以迄大成不能舍是而别就夫范围亦莫能越教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723-0521c.png
  遽希夫躐等则乐正之所系不綦重哉夫是以就
  入德而言名曰四术就垂训而言著为四教而于
  造士之用谓之曰顺者其即春夏秋冬之序所为
  承天之道以育物者乎顾秋主敛而礼以立体春
  主散而乐以导和夏宜条畅而诗以灿其菁冬主
  严凝而书以核其实四术四教之配乎四时固有
  然者而文王世子不曰春诵夏弦乎于此见四者
  之并行不悖原无弃此习彼之说而立教者恐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723-0521d.png
  躐而无序且倚重而偏轻也故表而志之以为力
  学者示之的云(臣/)尝考其制而论之周礼大司乐
  职掌夫成均大司成论说在东序保氏有六艺之
  教师氏有三德三行之司造士之法夐乎上矣降
  及后世良法代新而各重其典教之寄汉兴未遑
  庠序之事武帝立赵绾王臧首明儒学逮及太乙
  之校石渠建武之拜桓荣时论盛之至唐贞观初
  举太学设宏文馆崇文馆一时就学者及外裔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723-0522a.png
  子弟迄龙朔开元之间休风未坠然典教者如瀛
  洲学士之选及马褚诸人相继而作其资格可不
  谓严乎至有宋若安定之经义治事汝南之昌明
  洛学新安之正心诚意百世而下奉为典则典教
  者之得人其所系为何如夫郅隆之世彬彬文物
  海宇向风万邦黎献胥挟策观光以遂其学古入
  官之志孰非诗书礼乐之化所感奋而兴起者而
  正恐学校之制相延日久渐至奔竞之风胜忠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723-0522b.png
  之俗违徒为雕篆之文无复进修之志则皆典教
  者之失也夫善歌而后可以使人继声善教而后
  足以使人继志惟以司马三升之法即以定乐正
  课最之程则勤惰判而优劣分是非公而劝惩著
  将善人多而师道益立矣行见诗书礼乐之风渐
  被暨讫其所以绍唐虞三代之隆而驾乎汉唐宋
  之上者其在斯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723-0522c.png
  礼记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
 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监察御史(臣/)钟衡
  郑康成曰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教崇高也高
  尚其术以作教也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
  秋冬阴也书礼者事事亦阴也互言之者皆以其
  术相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723-0522d.png
  孔颖达曰术者道路之名诗书礼乐是先王之道
  路谓之术郑以经言春秋教以礼乐则秋教礼春
  教乐冬夏教以诗书则冬教书夏教诗互言之者
  春教乐兼有礼秋教礼兼有乐夏教诗兼有书冬
  教书兼有诗故云皆以其术相成但遂其阴阳以
  为偏主耳
  陈浩曰文王世子言春诵夏弦与此不同者古人
  之教虽曰四时各有所习其实亦未必截然弃彼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723-0523a.png
  习此恐亦互言耳非春秋不可教诗书冬夏不可
  教礼乐也
  (臣/)谨按先王之世所以造就多士者有其人有其
  术有其时人者何乐正是也周礼大司乐掌成均
  之法以教国子自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
  之俊选皆与焉书传适子十五入小学二十入大
  学馀子十三入小学十八入大学乡人当与馀子
  同其说备矣术者何诗书礼乐是也诗理性情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723-0523b.png
  道政事礼谨节文乐备声歌四者缺一不可是人
  人共由之路所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者也时者
  何春秋冬夏是也凡习业各视其时之所宜春夏
  阳也阳气发舒春教乐乐为和平之音夏教诗诗
  有温厚之旨均主于发舒也秋冬阴也阴气敛藏
  秋教礼礼为严凝之体冬教书书有骏肃之意均
  主于敛藏也文王世子篇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
  羽籥郑注干戈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用安静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723-0523c.png
  时学之其义正与此同又春诵夏弦注云诵谓歌
  乐弦谓以声播诗阳用事则学之以声阴用事则
  学之以事四时分习其说一也先王立制必如此
  区分类别者业专则精功纷则杂也再按内则篇
  十三学乐诵诗二十学礼可见初学入德之始方
  按年之长幼以定学之次序岂有乐正教国子而
  不随时立教者哉或谓诗书执礼圣人雅言之教
  断无四时各习一经之理不知圣门弟子学业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723-0523d.png
  就圣人犹必时时提撕者欲其学不厌耳总之四
  术兼习者大成之日四术分习者小学之年有其
  人有其术而又有其时斯造就有方而贤才出焉
  辨论官材之法备焉然则乐正之所以教士者其
  责不綦重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723-0524a.png
  礼记
 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
            监察御史(臣/)孙灏
  陈浩曰明视聪听而察之于辞色之间忠爱恻怛
  而体之于言意之表庶可以尽得其情也
  (臣/)谨按王制言听五刑之讼而曰悉其聪明即辞
  听色听之类是也致其忠爱即哀矜勿喜之意也
  自古明慎明刑之原无若此两言之曲而尽者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723-0524b.png
  以凡狱之成必有其情情之匿而难窥者可察之
  以知情之屈而自献者必感之以仁非聪明无以
  烛诈谖之变而击断之能不与焉非忠爱无以存
  恻隐之公而姑息之恩不与焉聪明者其明也忠
  爱则诚而已矣明则物无遁情而诚则可以动物
  如是而狱之情尽治狱之道亦尽矣抑是二者尤
  以忠爱为本乎明不出于诚则明非其明矣若夫
  诚则未有不明者也此以见忠信之长慈惠之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723-0524c.png
  其决狱必神又以见诪张为幻终不能逞于仁人
  君子之前而俗吏不察顾操之以一切之法者谬
  也且夫狱必定于初情而法莫详于始谳彼其先
  不明不诚既已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后虽有明察
  宽恕之才其孰从而辨之汉景帝诏云狱疑者谳有
  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谳夫谳于廷尉者特狱
  辞而已其析律不当用法不平固有察之于辞而
  得其疑者然必不能察之于无疑之辞而得其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723-0524d.png
  苟察之于无疑之辞而不得其疑斯狱定矣然亦
  安知不有如路温舒之言捶楚之下何求不得也
  成鍊者众文致之罪明也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
  有馀辜也此最足痛也天下岁断狱千百廷平之
  官不过数辈而有司之贤不肖者纷然不齐也故
  夫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云云者小大之吏宜何如
  尽心焉虞舜之命刑官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周书立政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723-0525a.png
  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曰钦恤曰敬慎而至
  诚恻怛之隐自流贯乎其中是又忠爱之本而聪
  明之用所从出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723-0525c.png
  礼记
 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
 器不粥于市牺牲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市用器不
 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
 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
 市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
 榖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
 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723-0525d.png
            给事中(臣/)吴元安
  (臣/)谨按周礼司市掌市之治教政令以通节财贿
  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
  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始窃疑为繁琐委曲
  无当于治迄今思之而知其杜塞奢僭也微培养
  世风也厚维持教化也深使民日撙节爱养而不
  自知盖习俗之敦醇成于人心之朴素人心之朴
  素由于淫巧之不滋淫巧之不滋在乎务本而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723-0526a.png
  俭而其所以荡节俭之源开淫巧之渐凿朴素之
  心坏敦醇之化者其端一启于市且夫市之日趋
  于伪也亦其势不得不然何则五都之市百货纷
  陈有一弗备者弗售也有一弗精者弗售也备矣
  精矣有一弗异弗新者弗售也所以奸商蠹贾穷
  极其耳目心思争万物之先以为必售之技彼徒
  知利之所在故趋之遑恤其他哉圣王预烛夫流
  弊之所极故设为厉禁以坊之欲民之尚朴也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723-0526b.png
  有金璧圭璋锦文珠玉之禁欲民之安分也故有
  戎器兵车之禁欲民之勿骛于邪也故有奸色乱
  正色之禁至于命服命车宗庙之器原非士庶之
  家所宜有其禁之也因当若夫布帛五榖果实林
  木禽兽鱼鳖之属此固民间日用之需耳其精粗
  长短大小广狭之故似可听民之自便而必斤斤
  于中度中数中量中伐中杀者何哉圣王曰天地
  之生财有数诸生之攻取日烦使不严为之禁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723-0526c.png
  防之吾恐滋斯人之嗜好以重敝天产也臣观圣
  王之世有一人必责以一人之事治一事始食一
  事之报故闾师之职曰凡民不畜者祭无牲不耕
  者祭无盛不蚕者不帛不绩者不衰皆以耻不勉
  也而閒民之以属游饮食于市孰非司暴之所禁
  者若以游手无业之民操赀入市即可以免于饥
  寒民亦何苦而不趋于逸乐哉此衣服饮食不粥
  之微意而即为谨民财之一端欤虽然此特其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723-0526d.png
  焉尔董仲舒曰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
  惟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铸诚使
  人君躬行节俭以风厉天下焚雉头之裘却千里
  之骏惜中民十家之产不贵异物而贵用物不宝
  金玉而宝菽粟下逮三事大夫时凛素丝之节世
  家贵族恪遵由礼之风岂必待命市纳价而始知
  民之好恶无偏哉如是而奇丽之源不绝淫巧之
  风不熄奢僭之习不革朴素之俗不成者则(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723-0527a.png
  之敢信夫古者前朝而后市诚重其事也岂独王
  制为然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723-0527b.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