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723-04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
春秋(隐公元年/)
春王正月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左传春王周正月
公羊传春者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天王也曷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
春秋(隐公元年/)
春王正月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左传春王周正月
公羊传春者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天王也曷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723-0475b.png
一统也
榖梁传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胡安国曰按左氏曰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为岁
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
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后乎周
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则知时
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时冠周月何哉
圣人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秋以经
榖梁传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胡安国曰按左氏曰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为岁
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
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后乎周
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则知时
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时冠周月何哉
圣人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秋以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723-0476a.png
世则曰春王正月此见诸行事之验也以夏时冠
月垂法后世以周正纪事示无其位不敢自专也
其旨微矣
(臣/)谨按春王正月胡传谓以夏时冠周月夫以从
周之圣人作春秋经世章首即背时王何以示尊
奖何以惩僭窃且周以建子之月为岁首是以十
一月为正月周本冠冬于正月圣人强冠之以春
是周原行夏时而圣人反改冬为春不特不从周
月垂法后世以周正纪事示无其位不敢自专也
其旨微矣
(臣/)谨按春王正月胡传谓以夏时冠周月夫以从
周之圣人作春秋经世章首即背时王何以示尊
奖何以惩僭窃且周以建子之月为岁首是以十
一月为正月周本冠冬于正月圣人强冠之以春
是周原行夏时而圣人反改冬为春不特不从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723-0476b.png
并非所以行夏时尊王垂法两者俱失安国之说
似未允也商以丑为正是以夏之十二月为岁首
其书即位不言惟元祀正月而曰惟元祀十有二
月又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则商改正而不改夏
之月数明矣豳风周诗也月令周制也皆与夏正
合或疑月令出于秦未足证周但豳风所纪皆从
夏时夏月或疑公刘国于豳正当夏代豳风乃周
公追述前事宜从夏正但十月蟋蟀之下而言曰
似未允也商以丑为正是以夏之十二月为岁首
其书即位不言惟元祀正月而曰惟元祀十有二
月又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则商改正而不改夏
之月数明矣豳风周诗也月令周制也皆与夏正
合或疑月令出于秦未足证周但豳风所纪皆从
夏时夏月或疑公刘国于豳正当夏代豳风乃周
公追述前事宜从夏正但十月蟋蟀之下而言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723-0476c.png
为改岁则十月后之改岁明属十一月是豳风纪
月悉从夏月而寓改岁于其中周虽改正而未尝
改月改时明矣且周诗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以
四月维夏推之则正月维春可知又臣工诗言维
暮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盖言暮春则当治其新畬矣今如何哉然麦已将
熟可以受上帝之明赐夫麦将熟则建辰之月也
是周之暮春即夏正之季春以二诗考之周改正
月悉从夏月而寓改岁于其中周虽改正而未尝
改月改时明矣且周诗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以
四月维夏推之则正月维春可知又臣工诗言维
暮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盖言暮春则当治其新畬矣今如何哉然麦已将
熟可以受上帝之明赐夫麦将熟则建辰之月也
是周之暮春即夏正之季春以二诗考之周改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723-0476d.png
不改月并不改时益明矣蔡沈谓三代虽正朔不
同然皆以寅月起数盖朝觐会同颁书授时则以
正朔行事至于纪月之数则以寅为首也此足以
正安国之说伏惟圣人代起皆后天而奉天时者
也周若以改时为改正则以冬为春而四时递舛
何以顺天何以授时夫为新天下之耳目乃至乖
天下之节候恐非王道之所出春者四时之始王
者受命之始正者政教之始春秋以正始为重圣
同然皆以寅月起数盖朝觐会同颁书授时则以
正朔行事至于纪月之数则以寅为首也此足以
正安国之说伏惟圣人代起皆后天而奉天时者
也周若以改时为改正则以冬为春而四时递舛
何以顺天何以授时夫为新天下之耳目乃至乖
天下之节候恐非王道之所出春者四时之始王
者受命之始正者政教之始春秋以正始为重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723-0477a.png
人作春秋以道名分而开端即改周时既非所以
道名分亦非所以正始天德之至者恐不出此合
三传绎之窃意以岁始之春一统之正谓圣人俱
系之周王而谨始于无事之月焉可乎
道名分亦非所以正始天德之至者恐不出此合
三传绎之窃意以岁始之春一统之正谓圣人俱
系之周王而谨始于无事之月焉可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723-0477c.png
春秋(隐公元年/)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侍讲(臣/)刘藻
胡安国曰人臣义无私交祭伯畿内诸侯来朝于
鲁而直书曰来所以杜朋党之源为后世臣子事
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也
(臣/)谨按左氏谓祭伯朝鲁非王命也盖祭伯内臣
不奉命而出境外交是以私意相结昧人臣在公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侍讲(臣/)刘藻
胡安国曰人臣义无私交祭伯畿内诸侯来朝于
鲁而直书曰来所以杜朋党之源为后世臣子事
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也
(臣/)谨按左氏谓祭伯朝鲁非王命也盖祭伯内臣
不奉命而出境外交是以私意相结昧人臣在公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723-0477d.png
之大义矣故书于册以为后戒由此推之凡身列
朝端而远递书信营求请托是即祭伯之类不得
以未出境自文也顾胡安国不直斥祭伯为朋党
而曰杜朋党之源源之义深远矣今夫奸回邪僻
朋党之类著者易见而媕婀依违朋党之隐中者
难知源之不杜流将安底惟在严辨于公私之间
而已矣故宰辅不以论道经邦为事而以首鼠摸
棱养体是即宰辅朋党之源也卿僚不以率属倡
朝端而远递书信营求请托是即祭伯之类不得
以未出境自文也顾胡安国不直斥祭伯为朋党
而曰杜朋党之源源之义深远矣今夫奸回邪僻
朋党之类著者易见而媕婀依违朋党之隐中者
难知源之不杜流将安底惟在严辨于公私之间
而已矣故宰辅不以论道经邦为事而以首鼠摸
棱养体是即宰辅朋党之源也卿僚不以率属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723-0478a.png
牧为心而以援引亲知树德是即卿僚朋党之源
也言官不能以远猷启沃而毛举细故摭拾浮词
将建白或有所授意欲弹劾又惧其反攻是即言
官朋党之源也词臣不能以文章报国而陶情诗
酒寄兴声歌白昼则徵逐于侪辈暮夜则乞哀于
公卿是即词臣朋党之源也部属不思以勤慎尽
职而随例说堂轮班画卯揣合堂官之喜怒屈指
岁月之升迁是即部属朋党之源也督抚以察吏
也言官不能以远猷启沃而毛举细故摭拾浮词
将建白或有所授意欲弹劾又惧其反攻是即言
官朋党之源也词臣不能以文章报国而陶情诗
酒寄兴声歌白昼则徵逐于侪辈暮夜则乞哀于
公卿是即词臣朋党之源也部属不思以勤慎尽
职而随例说堂轮班画卯揣合堂官之喜怒屈指
岁月之升迁是即部属朋党之源也督抚以察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723-0478b.png
安民为职乃或凭爱憎以黜陟任意见以兴除是
即督抚朋党之源也守令以清廉子惠为良乃或
废职业而曲意逢迎无实德而猎取名誉是即守
令朋党之源也所望内外大小臣工屏除旧念杜
绝私情精白乃忱公忠无我庶几会归于荡平正
直之极耳是以胡安国既曰杜朋党之源又曰为
贰心之戒盖人臣敬事惟在此心有私则杂而不
专不专则精神不动精神不动则才气不出精神
即督抚朋党之源也守令以清廉子惠为良乃或
废职业而曲意逢迎无实德而猎取名誉是即守
令朋党之源也所望内外大小臣工屏除旧念杜
绝私情精白乃忱公忠无我庶几会归于荡平正
直之极耳是以胡安国既曰杜朋党之源又曰为
贰心之戒盖人臣敬事惟在此心有私则杂而不
专不专则精神不动精神不动则才气不出精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723-0478c.png
才气不足以自奋而天下事无一可为者是皆贰
心之为累非必背主误国而后谓之贰心也抑又
有进者正一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建极
倡化必自人君始故尧舜禹汤之治深宫渊穆志
气清明百体从令万事万物莫不各由其道而淫
朋比德自潜移默化于不自知也
心之为累非必背主误国而后谓之贰心也抑又
有进者正一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建极
倡化必自人君始故尧舜禹汤之治深宫渊穆志
气清明百体从令万事万物莫不各由其道而淫
朋比德自潜移默化于不自知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723-0479a.png
春秋(桓公三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编修(臣/)金相
(臣/)谨按春秋大义首重尊王王者有道则礼乐征
伐朝会聘享悉禀命于天子而诸侯不敢自恣周
室自平王东迁而后政教不行势微力弱列国兵
争夫子托始于隐明一王之大法要皆直书其事
而善恶自见初何容心哉鲁桓三年齐之僖公卫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编修(臣/)金相
(臣/)谨按春秋大义首重尊王王者有道则礼乐征
伐朝会聘享悉禀命于天子而诸侯不敢自恣周
室自平王东迁而后政教不行势微力弱列国兵
争夫子托始于隐明一王之大法要皆直书其事
而善恶自见初何容心哉鲁桓三年齐之僖公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723-0479b.png
之宣公皆非谨尔侯度者也曰蒲则纪其地曰胥
命则纪其事命者何谓约信也胥命者何齐命卫
耶卫命齐耶大者宜倡小者宜和大则齐小则卫
以齐命卫则归功于齐以卫命齐则齐仅随从不
以强弱为先后故曰胥命也然则正乎曰不正也
命者天子之命也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周礼大
宗伯掌六礼以诸侯相见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时
会众同非此六礼无得踰境私出此盛王之制也
命则纪其事命者何谓约信也胥命者何齐命卫
耶卫命齐耶大者宜倡小者宜和大则齐小则卫
以齐命卫则归功于齐以卫命齐则齐仅随从不
以强弱为先后故曰胥命也然则正乎曰不正也
命者天子之命也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周礼大
宗伯掌六礼以诸侯相见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时
会众同非此六礼无得踰境私出此盛王之制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723-0479c.png
今此之命出于齐卫非出于王朝也非出于王朝
不正孰甚焉不正曷为予之曰非予之也近正焉
尔春秋之世强欺弱众暴寡战争攻取殆无虚日
口血未乾干戈从事二国独能结言而退不复刑
牲歃血较诸朝盟夕替者不可同日而语矣圣人
善善长而恶恶短春秋书此其即齐桓晋文不没
其功之意欤或谓齐卫相命为方伯则经未尝明
著其事况胥命之后齐卫未尝有会盟征伐之事
不正孰甚焉不正曷为予之曰非予之也近正焉
尔春秋之世强欺弱众暴寡战争攻取殆无虚日
口血未乾干戈从事二国独能结言而退不复刑
牲歃血较诸朝盟夕替者不可同日而语矣圣人
善善长而恶恶短春秋书此其即齐桓晋文不没
其功之意欤或谓齐卫相命为方伯则经未尝明
著其事况胥命之后齐卫未尝有会盟征伐之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723-0479d.png
则非相命以伯也明甚二国为会不为盟诅公榖
谓为近正荀卿谓春秋善胥命程子胡传皆宗其
说岂不信哉圣人予之而不尽予贬之而不尽贬
权衡折诸至当是非判于几微褒贬寓于言外凡
此笔削非圣人不能修也
谓为近正荀卿谓春秋善胥命程子胡传皆宗其
说岂不信哉圣人予之而不尽予贬之而不尽贬
权衡折诸至当是非判于几微褒贬寓于言外凡
此笔削非圣人不能修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723-0480a.png
春秋(桓公十有四年/)
夏五
监察御史(臣/)张汉
(臣/)谨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甚矣夫史之
当慎也夫人即聪明胜古人亦何必与古人争胜
况聪明又不逮古人乃以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
传闻异词者妄出臆见以增之是虽补亡订误欲
成信史以释后世之疑而反不足取后世之信使
夏五
监察御史(臣/)张汉
(臣/)谨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甚矣夫史之
当慎也夫人即聪明胜古人亦何必与古人争胜
况聪明又不逮古人乃以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
传闻异词者妄出臆见以增之是虽补亡订误欲
成信史以释后世之疑而反不足取后世之信使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723-0480b.png
后世不得见古人之真则亦未闻圣人之训也即
如春秋桓公十有四年书曰夏五岂非经之疑有
阙文者乎夫以时冠月圣人所以因时而建正也
乃夏而仅继之以五不成其月也以数冠月圣人
所以计次而加闰也乃五而不继以月又并不成
乎数也吾夫子以作者之圣自居述者之明亦何
难援笔而增益之使人涣然尽释乎其疑而不致
滋人以拟议而夫子于阙文必因之以存疑此何
如春秋桓公十有四年书曰夏五岂非经之疑有
阙文者乎夫以时冠月圣人所以因时而建正也
乃夏而仅继之以五不成其月也以数冠月圣人
所以计次而加闰也乃五而不继以月又并不成
乎数也吾夫子以作者之圣自居述者之明亦何
难援笔而增益之使人涣然尽释乎其疑而不致
滋人以拟议而夫子于阙文必因之以存疑此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723-0480c.png
为乎盖天下事有吾见闻所不逮者书阙有间不
必今人之是而古人之非古人所不必争与不能
争者则亦听其为断简而必不可妄增之以乱圣
经而欺后世岂非所以致慎乎(臣/)于是推之十三
经其间阙疑者正不可胜数也按诗书仪礼间有
逸文春秋礼记及孟子荀子所引之词亦有小异
孟子有中外十一篇今存中篇七篇逸外篇四篇
王允荀子引其语今不可考矣经有补阙文者礼
必今人之是而古人之非古人所不必争与不能
争者则亦听其为断简而必不可妄增之以乱圣
经而欺后世岂非所以致慎乎(臣/)于是推之十三
经其间阙疑者正不可胜数也按诗书仪礼间有
逸文春秋礼记及孟子荀子所引之词亦有小异
孟子有中外十一篇今存中篇七篇逸外篇四篇
王允荀子引其语今不可考矣经有补阙文者礼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723-0480d.png
经阙乐记房庶以亡乐记补之不以列于经诗阙
笙诗六章束晰补白华亦不列于诗周礼阙冬官
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之或以为冬官不止考工
且以干先王之典罪之余寿翁辈采五官中合于
冬官者补之或以裂章句乖旧典讥之即朱子补
大学致知传董槐叶梦鼎辈谓还知止物有本末
二节次子曰听讼节即致知传朱子多此一补也
欲以补经反以失经之真矣若夫尚书有古文今
笙诗六章束晰补白华亦不列于诗周礼阙冬官
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之或以为冬官不止考工
且以干先王之典罪之余寿翁辈采五官中合于
冬官者补之或以裂章句乖旧典讥之即朱子补
大学致知传董槐叶梦鼎辈谓还知止物有本末
二节次子曰听讼节即致知传朱子多此一补也
欲以补经反以失经之真矣若夫尚书有古文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723-0481a.png
文汲冢之分论语有齐论鲁论古论语大学有古
本石经孝经有古文今文间有同异如此之类不
知书亡于秦火之后而有异同乎抑自秦之先而
已然乎读经者俱以存参不必执臆见为定于春
秋阙夏五之意可类推也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
之道亦即穷经之道哉
本石经孝经有古文今文间有同异如此之类不
知书亡于秦火之后而有异同乎抑自秦之先而
已然乎读经者俱以存参不必执臆见为定于春
秋阙夏五之意可类推也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
之道亦即穷经之道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723-0481c.png
春秋(僖公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监察御史(臣/)宫焕文
左传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
曰旱不为灾也
榖梁传不雨者勤雨也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
雨者有志乎民者也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
乎民者也
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监察御史(臣/)宫焕文
左传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
曰旱不为灾也
榖梁传不雨者勤雨也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
雨者有志乎民者也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
乎民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723-0481d.png
胡安国曰闵雨与民同其忧喜雨与民同其乐此
君国子民之道也观此义则知春秋有惧天灾恤
民隐之意
(臣/)谨按阴阳和而后雨故易言雨以润之诗言芃
芃黍苗阴雨膏之有志乎民者所以计之必切也
观小畜密云之象文王廑念于西郊读大雅云汉
之诗宣王蒿目于下土可不谓忧民之至欤春秋
一书灾异备录经于他公书旱者有矣僖三年不
君国子民之道也观此义则知春秋有惧天灾恤
民隐之意
(臣/)谨按阴阳和而后雨故易言雨以润之诗言芃
芃黍苗阴雨膏之有志乎民者所以计之必切也
观小畜密云之象文王廑念于西郊读大雅云汉
之诗宣王蒿目于下土可不谓忧民之至欤春秋
一书灾异备录经于他公书旱者有矣僖三年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723-0482a.png
书旱而书不雨者有以见僖之心常不忘乎雨也
盖僖公怀恤民之心方冬不雨则冀春暨春不雨
则冀夏至四月不雨而公心危矣圣人知公心之
危故每时首月而一书以著其惧灾之甚悯农之
切也若文二年书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年十三年再书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曰自
曰至不一举时而总书以括之者盖以见文之无
心于雨乃榖梁所谓无志乎民者也知文之无志
盖僖公怀恤民之心方冬不雨则冀春暨春不雨
则冀夏至四月不雨而公心危矣圣人知公心之
危故每时首月而一书以著其惧灾之甚悯农之
切也若文二年书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年十三年再书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曰自
曰至不一举时而总书以括之者盖以见文之无
心于雨乃榖梁所谓无志乎民者也知文之无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723-0482b.png
乎民则知僖之有志乎民此书法之所为异也传
称僖公足用爱民务农重榖是平时固励精图治
今又遇灾而惧百姓见忧宜能感召天和而致澍
雨之应此僖三年书六月雨为春秋特笔予公所
以录贤君精诚之感也盖冬春夏连书不雨于上
六月雨而喜可知已不书则无以见乐民之乐情
有如是之欣欣也书六月雨则示旱不竟夏先四
月犹书不雨者非是无以见忧民之忧情有如是
称僖公足用爱民务农重榖是平时固励精图治
今又遇灾而惧百姓见忧宜能感召天和而致澍
雨之应此僖三年书六月雨为春秋特笔予公所
以录贤君精诚之感也盖冬春夏连书不雨于上
六月雨而喜可知已不书则无以见乐民之乐情
有如是之欣欣也书六月雨则示旱不竟夏先四
月犹书不雨者非是无以见忧民之忧情有如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723-0482c.png
之汲汲也此所谓同忧王事之始而同乐王事之
成者也或谓经于文公书不雨至于秋七月则八
月必尝雨顾削而不书何也曰先儒谓不书以见
文之无心于雨其说固然窃以书不雨至于七月
则旱竟为灾而雨无益雨可不书也按周六七月
夏建巳建午之月也左氏称龙见而雩月令称仲
夏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春秋凡过
时而雩皆谨书于策以志旱是知己午月之雨尤
成者也或谓经于文公书不雨至于秋七月则八
月必尝雨顾削而不书何也曰先儒谓不书以见
文之无心于雨其说固然窃以书不雨至于七月
则旱竟为灾而雨无益雨可不书也按周六七月
夏建巳建午之月也左氏称龙见而雩月令称仲
夏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春秋凡过
时而雩皆谨书于策以志旱是知己午月之雨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723-0482d.png
为可喜之雨过此以往则苗几于槁虽雨后时矣
此春秋书六月雨不书八月雨所以著旱之成不
成而二公之勤与慢亦因事以见者也(臣/)尝即事
推之洪范之言休徵曰肃时雨若乂时𤾉若说者
谓貌泽水也而雨亦属水故时雨若言扬火也而
𤾉亦属火故时𤾉若然五行虽配五事自伏胜作
五行传班固而下诸史踵为五行志徵应颇多牵
会朱子云肃有滋润底意思乂有开明底意思所
此春秋书六月雨不书八月雨所以著旱之成不
成而二公之勤与慢亦因事以见者也(臣/)尝即事
推之洪范之言休徵曰肃时雨若乂时𤾉若说者
谓貌泽水也而雨亦属水故时雨若言扬火也而
𤾉亦属火故时𤾉若然五行虽配五事自伏胜作
五行传班固而下诸史踵为五行志徵应颇多牵
会朱子云肃有滋润底意思乂有开明底意思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723-0483a.png
以说时雨顺应时𤾉顺应其实人主一德修则诸
德皆修非谓肃自致雨无与于𤾉乂自致𤾉无与
于雨也且如君德克懋喜怒悉持其平则以和召
和而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也刑赏胥得其当则以
顺致顺而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也时雨时𤾉君心
即天心春秋书六月雨盖即僖以示子民之道也
德皆修非谓肃自致雨无与于𤾉乂自致𤾉无与
于雨也且如君德克懋喜怒悉持其平则以和召
和而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也刑赏胥得其当则以
顺致顺而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也时雨时𤾉君心
即天心春秋书六月雨盖即僖以示子民之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723-0483c.png
春秋(僖公三年/)
六月雨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臣/)谨按周正之六月夏正之四月也当清和时草
木昭苏麦禾蓬勃其望雨也切矣故雩祭之期必
于四月而天适于其期降厥雨可喜孰甚焉此六
月雨所由书也然考春秋书法文公二年书自十
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十年书自正月不雨至
六月雨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臣/)谨按周正之六月夏正之四月也当清和时草
木昭苏麦禾蓬勃其望雨也切矣故雩祭之期必
于四月而天适于其期降厥雨可喜孰甚焉此六
月雨所由书也然考春秋书法文公二年书自十
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十年书自正月不雨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723-0483d.png
于秋七月夫不雨至于秋七月其八月雨可知而
不书者何也盖其不雨也未尝忧则其于雨也不
必喜淡然漠然若视为天数之固然而一无所关
乎其心圣人亦即以其固然者书之以是知六月
雨之雨为志喜也喜草木之得雨而由昭苏以致
茂盛喜麦禾之得雨而由蓬勃以致与翼喜阴阳
之忽和而既雨既处民心乐易惟君亦得以同其
乐也故于雨之前辄言不雨以示忧民之至不雨
不书者何也盖其不雨也未尝忧则其于雨也不
必喜淡然漠然若视为天数之固然而一无所关
乎其心圣人亦即以其固然者书之以是知六月
雨之雨为志喜也喜草木之得雨而由昭苏以致
茂盛喜麦禾之得雨而由蓬勃以致与翼喜阴阳
之忽和而既雨既处民心乐易惟君亦得以同其
乐也故于雨之前辄言不雨以示忧民之至不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723-0484a.png
而与民同其忧雨而乃与民同其乐君子以僖公
为深得子民之道其号称鲁国令主也固宜何休
云僖公饬过求已循省百官放佞臣郭都等理冤
狱四百馀人精诚感天不雩而得澍雨其事虽不
可考然鲁颂閟宫一篇朱子断其为僖公之诗无
疑今读其辞曰春秋匪懈享祀不忒言公之致敬
于郊庙也曰三寿作朋如冈如陵祝公之寿考于
无疆也而其卒章曰万民是若则公诚非无意于
为深得子民之道其号称鲁国令主也固宜何休
云僖公饬过求已循省百官放佞臣郭都等理冤
狱四百馀人精诚感天不雩而得澍雨其事虽不
可考然鲁颂閟宫一篇朱子断其为僖公之诗无
疑今读其辞曰春秋匪懈享祀不忒言公之致敬
于郊庙也曰三寿作朋如冈如陵祝公之寿考于
无疆也而其卒章曰万民是若则公诚非无意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723-0484b.png
民者也参观于文公不雨之书而饬过求己固有
可信之理焉非然者雨不雨同而书何以不同书
之不同者直以其心所不同揭之以垂法万世而
或者谓贤僖公而生此说岂圣人特书之旨哉亦
昧于天人相与之故矣夫天所寄为视听者民也
民所仰为父母者君也君日忧勤于上则民日安
全于下和气薰蒸休祥毕集雨之时若特其一耳
洪范列庶徵推本于五事貌不恭欤言不从欤宜
可信之理焉非然者雨不雨同而书何以不同书
之不同者直以其心所不同揭之以垂法万世而
或者谓贤僖公而生此说岂圣人特书之旨哉亦
昧于天人相与之故矣夫天所寄为视听者民也
民所仰为父母者君也君日忧勤于上则民日安
全于下和气薰蒸休祥毕集雨之时若特其一耳
洪范列庶徵推本于五事貌不恭欤言不从欤宜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723-0484c.png
可不为汤虑乃七年旱必自责而后雨益以见天
之仁爱人君儆戒以玉成之者无所不用其极而
大圣人之修省刻励亦必有精益求精密益求密
于幽独者不可以寻常测若其恐惧以答天眷盖
自古为昭也且夫人事不修而天符或至君子不
以为祥若宣公之冬大有年是已宣公履亩而税
重困农民诚不得与忧勤之僖公比故其冬大有
年亦不得与六月雨同观孙觉谓有者不宜有汪
之仁爱人君儆戒以玉成之者无所不用其极而
大圣人之修省刻励亦必有精益求精密益求密
于幽独者不可以寻常测若其恐惧以答天眷盖
自古为昭也且夫人事不修而天符或至君子不
以为祥若宣公之冬大有年是已宣公履亩而税
重困农民诚不得与忧勤之僖公比故其冬大有
年亦不得与六月雨同观孙觉谓有者不宜有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723-0484d.png
克宽谓闵鲁国之民而幸其仅有年则信乎其不
得为祥矣然则有年非祥不雨非灾凡皆以忧民
不忧民之君心决之几判于毫釐应捷于影响甚
矣夫天不假易儆戒可乐而洗心退藏于密者不
容以不慎其春秋垂法之义欤
得为祥矣然则有年非祥不雨非灾凡皆以忧民
不忧民之君心决之几判于毫釐应捷于影响甚
矣夫天不假易儆戒可乐而洗心退藏于密者不
容以不慎其春秋垂法之义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723-0485a.png
春秋左传(僖公五年/)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编修(臣/)周煌
杜预曰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
立秋立冬云物气色灾变也传重申周典不言公
者日官掌其职素察妖祥逆为之备
(臣/)谨按王者敬天勤民莫不有忧劳乾惕之心终
始乎其事非徒有备无患而已也盖天垂象矣日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编修(臣/)周煌
杜预曰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
立秋立冬云物气色灾变也传重申周典不言公
者日官掌其职素察妖祥逆为之备
(臣/)谨按王者敬天勤民莫不有忧劳乾惕之心终
始乎其事非徒有备无患而已也盖天垂象矣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723-0485b.png
月星辰风雨露雷之属为之佐使时未至而兆先
见所以然者何也天心仁爱降于下土若曰是其
未可假易也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
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云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
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郑众云以二至二分
观云色但言分至则启闭可例也此周典之大凡
也(臣/)惟天之去人不远其象亦彰明而较著顾暗
者见之于已然之后而明者审之于未然之前左
见所以然者何也天心仁爱降于下土若曰是其
未可假易也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
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云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
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郑众云以二至二分
观云色但言分至则启闭可例也此周典之大凡
也(臣/)惟天之去人不远其象亦彰明而较著顾暗
者见之于已然之后而明者审之于未然之前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723-0485c.png
氏于其书云物也解之曰为备故夫备亦何可不
亟讲哉天时之偶失其宜人事之或违其节偏灾
流行何代免此坐待则无功早图则有济未雨绸
缪备之谓也昔者成汤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周
宣中兴诗歌云汉类皆蒿目时艰焚心民瘼然其
时之旱或动至七年或既成太甚二主之勤劬第
如是之补救于事后乎无亦几烛于先道立乎豫
而匪朝伊夕也王制曰冢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国
亟讲哉天时之偶失其宜人事之或违其节偏灾
流行何代免此坐待则无功早图则有济未雨绸
缪备之谓也昔者成汤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周
宣中兴诗歌云汉类皆蒿目时艰焚心民瘼然其
时之旱或动至七年或既成太甚二主之勤劬第
如是之补救于事后乎无亦几烛于先道立乎豫
而匪朝伊夕也王制曰冢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723-0485d.png
用量入以为出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
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后世之言积贮殆本乎此虽名因时异弊由
人兴要其为备则圣人不易法耳(臣/)又惟筹积贮
以备之者守常之规也审占验以备之者济变之
术也时候既殊方隅自别其君臣早作夜思必有
所精神独注之处以酌盈而济虚经始而善后思
专则罔遗力并则难格是故日官所掌盖其重欤
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后世之言积贮殆本乎此虽名因时异弊由
人兴要其为备则圣人不易法耳(臣/)又惟筹积贮
以备之者守常之规也审占验以备之者济变之
术也时候既殊方隅自别其君臣早作夜思必有
所精神独注之处以酌盈而济虚经始而善后思
专则罔遗力并则难格是故日官所掌盖其重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723-0486a.png
若夫多瑞以生乱遇灾而能兴理则有此事亦固
然天人相感之际岂其微哉(臣/)故谓非徒有备而
无患者此也
然天人相感之际岂其微哉(臣/)故谓非徒有备而
无患者此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723-0486c.png
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新
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
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
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
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
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
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新
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
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
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
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
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
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723-0486d.png
监察御史(臣/)西成
(臣/)谨按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赏之县缨孔子谓名
器不可假人不如多与之邑岂非以此名器者受
之天子传之先君国之所以为国政之所以为政
者胥系乎此以之假人是犹有短垣而自踰之且
废王章弛侯度也哉乃前此僖公二十有五年晋
文公平王室之难请隧以自宠襄王弗许与之阳
樊温原攒茅之田矣此所谓名器不以假人而宁
(臣/)谨按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赏之县缨孔子谓名
器不可假人不如多与之邑岂非以此名器者受
之天子传之先君国之所以为国政之所以为政
者胥系乎此以之假人是犹有短垣而自踰之且
废王章弛侯度也哉乃前此僖公二十有五年晋
文公平王室之难请隧以自宠襄王弗许与之阳
樊温原攒茅之田矣此所谓名器不以假人而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723-0487a.png
多与之邑者乎而臣考宋臣吕祖谦博议谓隧固
王章也千里之畿甸亦王章也襄王惜礼文不以
与晋自谓能守王章抑不知割地自削则畿甸之
王章不全矣惜其一而隳其一乌在其能守王章
耶周自平王捐岐丰以封秦既失周之半矣奈何
子孙犹不知惜今日割虎牢畀郑明日割酒泉畀
虢王今又捐数邑与晋是弃粮于陈蔡之间挥金
于原曾之室也祖谦之论如此则与人以邑不尤
王章也千里之畿甸亦王章也襄王惜礼文不以
与晋自谓能守王章抑不知割地自削则畿甸之
王章不全矣惜其一而隳其一乌在其能守王章
耶周自平王捐岐丰以封秦既失周之半矣奈何
子孙犹不知惜今日割虎牢畀郑明日割酒泉畀
虢王今又捐数邑与晋是弃粮于陈蔡之间挥金
于原曾之室也祖谦之论如此则与人以邑不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723-0487b.png
甚于与人以名器哉后此定公十有二年孔子相
鲁谓定公曰臣无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将堕三都
夫三家之有此三都也岂非因先世有功得受此
邑以传至今日哉孔子重名器而轻田邑则相鲁
柄政首在革三家之歌雍诗舞八佾旅泰山矣而
孔子何以不问独为堕三都之举是孔子之重与
人以邑更重于假人以名器也且一邑之中有民
人焉有社稷焉名器君之所司也邑独非君之所
鲁谓定公曰臣无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将堕三都
夫三家之有此三都也岂非因先世有功得受此
邑以传至今日哉孔子重名器而轻田邑则相鲁
柄政首在革三家之歌雍诗舞八佾旅泰山矣而
孔子何以不问独为堕三都之举是孔子之重与
人以邑更重于假人以名器也且一邑之中有民
人焉有社稷焉名器君之所司也邑独非君之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723-0487c.png
司乎假人名器与人政也与人以邑独非与人以
政乎名器所假犹礼文耳有功可以与有罪尚可
以夺多与之邑所与者实在之形势也有功邑且
再增有罪邑难复夺盖邑多则人众人众则力强
力强则势参而名与器皆可得而僭故多与人邑
无异多与人以名器况国家之封邑有限而臣民
之立功者无穷使有功之人而皆多与之邑卫自
康叔受封迄于君角几九百年矣焉得有如许之
政乎名器所假犹礼文耳有功可以与有罪尚可
以夺多与之邑所与者实在之形势也有功邑且
再增有罪邑难复夺盖邑多则人众人众则力强
力强则势参而名与器皆可得而僭故多与人邑
无异多与人以名器况国家之封邑有限而臣民
之立功者无穷使有功之人而皆多与之邑卫自
康叔受封迄于君角几九百年矣焉得有如许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723-0487d.png
邑以为酬功之用乎窃谓名器不可假人斯言是
也不如多与之邑立言则有病矣意古君子曾有
是言而左氏附会为孔子之言欤或曰仲叔于奚
与晋文公之事不同晋文公外臣也朝受图而夕
设版矣不当与之以邑也仲叔于奚内臣也虽多
与之邑犹卫地也然则鲁三家独非鲁之内臣乎
而费郈成独非鲁之内地欤
也不如多与之邑立言则有病矣意古君子曾有
是言而左氏附会为孔子之言欤或曰仲叔于奚
与晋文公之事不同晋文公外臣也朝受图而夕
设版矣不当与之以邑也仲叔于奚内臣也虽多
与之邑犹卫地也然则鲁三家独非鲁之内臣乎
而费郈成独非鲁之内地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723-0488a.png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
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
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惟善故能举其类诗曰惟其
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编修(臣/)杨开鼎
(臣/)谨按古大臣公忠体国以身事君鞠躬尽瘁遑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
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
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惟善故能举其类诗曰惟其
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编修(臣/)杨开鼎
(臣/)谨按古大臣公忠体国以身事君鞠躬尽瘁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723-0488b.png
问其他然以身事君量止一世以人事君量且百
世泰交之朝以正引正以贤引贤则得人要矣左
氏襄公三年传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狐其雠也又问焉曰午也可午其子也其代羊舌
职也又以赤赤其偏也此其识之明见之公为嫌
为怨不以入心后之举贤自代者可于是焉为法
故哀公五年传又云晋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
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雠乎对曰私
世泰交之朝以正引正以贤引贤则得人要矣左
氏襄公三年传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狐其雠也又问焉曰午也可午其子也其代羊舌
职也又以赤赤其偏也此其识之明见之公为嫌
为怨不以入心后之举贤自代者可于是焉为法
故哀公五年传又云晋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
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雠乎对曰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723-0488c.png
雠不及公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从主勉之
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我不可以僭之夫柳朔本
王生之雠而王生不以私憾废公致令柳朔以矢
志报主者不僭王生是王生之所以服柳朔者至
深且切而且足以激发所举之人之忠又一明證
矣(臣/)非摭拾古说有偏重举雠之意谓于雠能举
则其于贤能举可知于雠能辨其贤则其于非雠
能辨其贤可知所以史迁云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我不可以僭之夫柳朔本
王生之雠而王生不以私憾废公致令柳朔以矢
志报主者不僭王生是王生之所以服柳朔者至
深且切而且足以激发所举之人之忠又一明證
矣(臣/)非摭拾古说有偏重举雠之意谓于雠能举
则其于贤能举可知于雠能辨其贤则其于非雠
能辨其贤可知所以史迁云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723-0488d.png
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问谁可代者对曰知臣莫
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顿首曰帝得之矣盖以公
忠为国报君之心老而勿替所举而贤臣不任功
所举不贤臣将任咎非只以弛己之担使朝廷之
上用非其人而贻他日之忧也且周礼太宰以八
统驭万民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七曰达吏谓虽小
吏勤劳亦必使之上达此即举其偏之说也盖大
臣为国荐贤其班联之肩随乎我者吾识而志之
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顿首曰帝得之矣盖以公
忠为国报君之心老而勿替所举而贤臣不任功
所举不贤臣将任咎非只以弛己之担使朝廷之
上用非其人而贻他日之忧也且周礼太宰以八
统驭万民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七曰达吏谓虽小
吏勤劳亦必使之上达此即举其偏之说也盖大
臣为国荐贤其班联之肩随乎我者吾识而志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723-0489a.png
以为推挽之用即职列末僚位当下吏而苟其德
之既彰才之既著而可拔者入之吕相囊中以备
朝廷之采择不敢少有疏略也檀弓谓赵文子所
举于晋国筦库之士七十有馀家夫管库贱职举
之于君以为大夫士礼称其不交利不属子固矣
而其汲引微贱尤可重也又东汉钟皓为郡功曹
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必
欲得人西门亭长陈实可太守遂以为功曹此虽
之既彰才之既著而可拔者入之吕相囊中以备
朝廷之采择不敢少有疏略也檀弓谓赵文子所
举于晋国筦库之士七十有馀家夫管库贱职举
之于君以为大夫士礼称其不交利不属子固矣
而其汲引微贱尤可重也又东汉钟皓为郡功曹
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必
欲得人西门亭长陈实可太守遂以为功曹此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723-0489b.png
非大臣荐贤自代之事而一功曹之任必荐一确
为可代之人比例而观令皓时在大臣之位必且
于陈仲弓辈者推为公孤引为保傅不虚矣至若
举其子而不为私者祁奚固然而宋之曹彬亦谓
臣之子皆可为将然璨不如玮玮后果继父为名
将吕蒙正老真宗幸其第曰卿诸子谁可用者对
曰有侄夷简宰相才也此皆以至公之心但知其
贤不知其子与侄故所举皆得其人而天下后世
为可代之人比例而观令皓时在大臣之位必且
于陈仲弓辈者推为公孤引为保傅不虚矣至若
举其子而不为私者祁奚固然而宋之曹彬亦谓
臣之子皆可为将然璨不如玮玮后果继父为名
将吕蒙正老真宗幸其第曰卿诸子谁可用者对
曰有侄夷简宰相才也此皆以至公之心但知其
贤不知其子与侄故所举皆得其人而天下后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723-0489c.png
亦不谓其私然必啧啧于此以为美谈援以为例
恐古人至公之举胥为后之私其亲属者藉口故
有可偶行于前而不可常行于后者此类是也虽
唐李绛用人不避亲曰非亲非故孰谙其才苟所
用非人朝廷自有典刑而究非笃论盖令其亲故
果贤所谓锥处囊中必且脱颖而出我即不举必
有他人知之而举之者设不为他人所举则其贤
不肖已判然可定矣明乎此数者而后推贤而进
恐古人至公之举胥为后之私其亲属者藉口故
有可偶行于前而不可常行于后者此类是也虽
唐李绛用人不避亲曰非亲非故孰谙其才苟所
用非人朝廷自有典刑而究非笃论盖令其亲故
果贤所谓锥处囊中必且脱颖而出我即不举必
有他人知之而举之者设不为他人所举则其贤
不肖已判然可定矣明乎此数者而后推贤而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723-0489d.png
能也不牵于私而识自明不昏于识而见自公酌
已准人度才量德以卿荐卿必其经济实出已上
而后举以自代非徒矜逊让之虚文以卿荐士必
其器识实堪造就而后引之同升不必拘势分之
悬绝所以前秦苻坚时吕婆楼当国知王猛之贤
以己仅刀环上人而荐猛于坚坚一见如旧交自
谓如昭烈之遇孔明任以司𨽻校尉而秦以大治
至北魏崔浩论近日将相犹以王猛之治秦为苻
已准人度才量德以卿荐卿必其经济实出已上
而后举以自代非徒矜逊让之虚文以卿荐士必
其器识实堪造就而后引之同升不必拘势分之
悬绝所以前秦苻坚时吕婆楼当国知王猛之贤
以己仅刀环上人而荐猛于坚坚一见如旧交自
谓如昭烈之遇孔明任以司𨽻校尉而秦以大治
至北魏崔浩论近日将相犹以王猛之治秦为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723-0490a.png
坚之管仲岂非吕婆楼知己知人而荐之得其当
乎故苟自知其职之难称而即悬车归田脱然以
去是恝置其君亲矣于此而举非其人是又甚于
恝置其君亲宋王安石去位荐韩绛吕惠卿以自
代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盖贤与
贤为类奸与奸为类皆因安石事君根本已差遂
挈类呼朋以病国又非荐之不得其人而已也以
是知荐贤必己身正而后所引之人正所谓端范
乎故苟自知其职之难称而即悬车归田脱然以
去是恝置其君亲矣于此而举非其人是又甚于
恝置其君亲宋王安石去位荐韩绛吕惠卿以自
代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盖贤与
贤为类奸与奸为类皆因安石事君根本已差遂
挈类呼朋以病国又非荐之不得其人而已也以
是知荐贤必己身正而后所引之人正所谓端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723-0490b.png
之下无欹器直表之下无曲影事有必至不可得
而诬焉然又必以至公之心抱至明之识不以小
嫌为憾不以党同为疑如宋王旦数为寇准所短
而旦独专称准真宗一日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
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宜然臣在相位久缺失多准
于陛下前无隐益见其忠此臣之所以重准也后
旦求避位真宗谓天下事付之谁乎旦曰惟明主
自择时张咏马亮皆尚书帝历问二人不对乃举
而诬焉然又必以至公之心抱至明之识不以小
嫌为憾不以党同为疑如宋王旦数为寇准所短
而旦独专称准真宗一日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
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宜然臣在相位久缺失多准
于陛下前无隐益见其忠此臣之所以重准也后
旦求避位真宗谓天下事付之谁乎旦曰惟明主
自择时张咏马亮皆尚书帝历问二人不对乃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723-0490c.png
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准他人非臣所知也即旦
此事以观真无愧古大臣以人事君之义矣又按
宋王曾进退人人莫知之范仲淹曰公盛德独少
汲引耳曾曰执政而令恩归于己怨将谁归也盖
先见得受爵公朝拜恩私室为大不可则在己无
一毫市恩之念于人自无一毫偏袒之私其人而
屈意于我必有所求伸于我者也其人而淡漠于
我必无所冀倖于我者也盖人之孤介自持者不
此事以观真无愧古大臣以人事君之义矣又按
宋王曾进退人人莫知之范仲淹曰公盛德独少
汲引耳曾曰执政而令恩归于己怨将谁归也盖
先见得受爵公朝拜恩私室为大不可则在己无
一毫市恩之念于人自无一毫偏袒之私其人而
屈意于我必有所求伸于我者也其人而淡漠于
我必无所冀倖于我者也盖人之孤介自持者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723-0490d.png
能苟安于人其负性定然刚直若其人而言既柔
美行复圆通处处皆宜人人尽合今日之乡愿即
异日之谀佞也宋司马光荐刘安世充馆职因谓
曰知所以相荐否曰获从公游旧矣光曰非也光
居閒足下时问讯不绝光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
光所以相荐也又王旦为相张师德两谒之不见
旦曰可惜张师德吾尝称其有士行不意两及吾
门则自司马光王旦观之其于人之严毅于己者
美行复圆通处处皆宜人人尽合今日之乡愿即
异日之谀佞也宋司马光荐刘安世充馆职因谓
曰知所以相荐否曰获从公游旧矣光曰非也光
居閒足下时问讯不绝光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
光所以相荐也又王旦为相张师德两谒之不见
旦曰可惜张师德吾尝称其有士行不意两及吾
门则自司马光王旦观之其于人之严毅于己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723-0491a.png
则取之于人之周旋于己者则弃之此真可为万
世取人之则盖天下未有能守而不能有为者亦
未有失己而能治人者也至若以不称之才居难
副之位而恋恋不舍此固庸鄙不足比数即或矢
志君恩而必尽责于一己之身其为量犹隘而浅
前明正统时三杨秉政士奇欲尽瘁报国死而后
已荣曰先生休如此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换
几个后生报圣恩耳此乃忠爱无己之心也总之
世取人之则盖天下未有能守而不能有为者亦
未有失己而能治人者也至若以不称之才居难
副之位而恋恋不舍此固庸鄙不足比数即或矢
志君恩而必尽责于一己之身其为量犹隘而浅
前明正统时三杨秉政士奇欲尽瘁报国死而后
已荣曰先生休如此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换
几个后生报圣恩耳此乃忠爱无己之心也总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723-0491b.png
登明选公者大君御世之权也荐贤为国者大臣
交赞之美也雠如解狐德怨可忘矣子如祁午亲
疏勿计矣偏如伯华尊卑无论矣惟善故能举其
类一正人倡之百正人继之子孙之朝犹享祖宗
树人之福而绵绵延延茀禄无穷此岂非贤以举
贤之留贻也哉
交赞之美也雠如解狐德怨可忘矣子如祁午亲
疏勿计矣偏如伯华尊卑无论矣惟善故能举其
类一正人倡之百正人继之子孙之朝犹享祖宗
树人之福而绵绵延延茀禄无穷此岂非贤以举
贤之留贻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723-0491c.png
春秋(襄公九年/)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监察御史(臣/)沈懋华
左氏传曰三驾而楚不能与争杜预注曰三驾三
兴师也
胡氏曰虽城濮之役不是过矣
(臣/)谨按三驾之绩千古艳称而其实非也晋悼之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监察御史(臣/)沈懋华
左氏传曰三驾而楚不能与争杜预注曰三驾三
兴师也
胡氏曰虽城濮之役不是过矣
(臣/)谨按三驾之绩千古艳称而其实非也晋悼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723-0491d.png
世楚共王当国子囊为政牛首之役晋遇楚师而
不敢战嗣是楚执郑良霄又秦人败晋于栎其所
谓三驾者晋未尝胜楚未尝败郑人往来其间乌
在其不能与之争也先是秦乞师于楚伐郑子囊
不可王曰吾既许矣虽不及晋必将出师是不欲
战者楚也已而庄夫人卒王未能定郑而归是不
欲战而还者又楚也此楚之情形也诸侯伐郑门
于剸门门于师之梁门于北门魏绛斩行栗表道
不敢战嗣是楚执郑良霄又秦人败晋于栎其所
谓三驾者晋未尝胜楚未尝败郑人往来其间乌
在其不能与之争也先是秦乞师于楚伐郑子囊
不可王曰吾既许矣虽不及晋必将出师是不欲
战者楚也已而庄夫人卒王未能定郑而归是不
欲战而还者又楚也此楚之情形也诸侯伐郑门
于剸门门于师之梁门于北门魏绛斩行栗表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723-0492a.png
树所谓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使知武
子果能善师而阵善阵而战则楚之踰箐越阻孤
军深入者即只轮不反可也计不出此而既以郑
为饵旋以郑为壑郑能无痛心而疾首乎哉考其
时郑之畏晋也甚于楚楚一至而已自居疾于虎
牢而境上之陈匪止牺牲玉帛也供亿之烦抄掠
之酷所谓辛苦垫隘人民愁叹之声晋一来而郑
不啻二被楚也诸侯之被困也甚于郑郑多事之
子果能善师而阵善阵而战则楚之踰箐越阻孤
军深入者即只轮不反可也计不出此而既以郑
为饵旋以郑为壑郑能无痛心而疾首乎哉考其
时郑之畏晋也甚于楚楚一至而已自居疾于虎
牢而境上之陈匪止牺牲玉帛也供亿之烦抄掠
之酷所谓辛苦垫隘人民愁叹之声晋一来而郑
不啻二被楚也诸侯之被困也甚于郑郑多事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723-0492b.png
国也至于诸侯无岁不从无岁不会虽杞小邾不
得免焉诗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又曰何草不黄
何人不将诸侯一困于从行再困于城戍虽欲同
晋以与楚争亦不可得矣饰三驾之文为七合之
举晋之复霸其谁欺乎灭偪阳以通吴欲以挠楚
也而适寇秦以资敌结为世仇为国老谋何以至
是盖霸术多欺人而晋悼其尤也左氏之浮夸即
晋史之浮夸也读春秋者所当弃传以从经焉耳
得免焉诗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又曰何草不黄
何人不将诸侯一困于从行再困于城戍虽欲同
晋以与楚争亦不可得矣饰三驾之文为七合之
举晋之复霸其谁欺乎灭偪阳以通吴欲以挠楚
也而适寇秦以资敌结为世仇为国老谋何以至
是盖霸术多欺人而晋悼其尤也左氏之浮夸即
晋史之浮夸也读春秋者所当弃传以从经焉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723-0492c.png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子太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
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其过鲜矣
编修(臣/)万年茂
(臣/)谨按子产之相郑也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
封洫庐井有伍一年而舆人谤之三年而颂之夫
以子产之贤任一国之政所行者又皆周官之法
子太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
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其过鲜矣
编修(臣/)万年茂
(臣/)谨按子产之相郑也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
封洫庐井有伍一年而舆人谤之三年而颂之夫
以子产之贤任一国之政所行者又皆周官之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723-0492d.png
乃当时人心未能遽晓而子产始终不渝卒成其
志意其执此可谓坚矣及观其所以告太叔者然
后知其挟持甚深而有具也周官曰凡我有官君
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盖行之
则必慎之慎之则必思之行而不慎何以无反不
思而行何以能慎行既不慎而所司之日旷固其
势也夫政必素见成事焉然后其致之也有渐而
成之也有形故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又曰设诚
志意其执此可谓坚矣及观其所以告太叔者然
后知其挟持甚深而有具也周官曰凡我有官君
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盖行之
则必慎之慎之则必思之行而不慎何以无反不
思而行何以能慎行既不慎而所司之日旷固其
势也夫政必素见成事焉然后其致之也有渐而
成之也有形故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又曰设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723-0493a.png
于内而致行之惟能思故气沉气沉故虑深虑深
故周知其事之当否而豫审其成败之故于是出
之以至诚达之以至勇要之以久道而是非无所
眩于其间夫人之是非不可诘也而事之当否至
难知也以疑事而尝试之其为行也必无济矣行
之无济势将废行行既格于不思则其取舍益淆
而行常出于所思之外今夫春耕而夏耘高黍而
下稻小民终岁勤动以事田亩然莫不相其寒暑
故周知其事之当否而豫审其成败之故于是出
之以至诚达之以至勇要之以久道而是非无所
眩于其间夫人之是非不可诘也而事之当否至
难知也以疑事而尝试之其为行也必无济矣行
之无济势将废行行既格于不思则其取舍益淆
而行常出于所思之外今夫春耕而夏耘高黍而
下稻小民终岁勤动以事田亩然莫不相其寒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723-0493b.png
度其原隰审其肥硗其成算既定于心而多寡赢
绌之数皆可得而逆知之故荆扬之人而与谋蓟
豫之产则疏并营之土而以授雍梁之夫则拙何
也彼固未能思于畔外而行之无有巧便焉故也
昔者太公治齐周公治鲁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
曰尊贤上功周公曰亲亲上恩夫二公之立国当
无不同也乃礼俗有因革报政有难易而子孙数
十世之彊弱豫定于一日岂非所谓素见成事焉
绌之数皆可得而逆知之故荆扬之人而与谋蓟
豫之产则疏并营之土而以授雍梁之夫则拙何
也彼固未能思于畔外而行之无有巧便焉故也
昔者太公治齐周公治鲁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
曰尊贤上功周公曰亲亲上恩夫二公之立国当
无不同也乃礼俗有因革报政有难易而子孙数
十世之彊弱豫定于一日岂非所谓素见成事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723-0493c.png
而为之者欤人之材智非远于古也丛杂而授之
则亦丛杂而受之苟且而责之则亦苟且而报之
随行而入逐队而趋大吏不能决而听寮属之指
陈寮属不能决而听胥役之援比及其委蛇退食
而国家之事有了不与焉者矣职安得而不旷也
而黠奸之吏因其怠废则又乘之以捷给误之以
多方以滋事为练达以讦人为风采行与心违计
不终日盖因循之后变而文巧相激使然何足怪
则亦丛杂而受之苟且而责之则亦苟且而报之
随行而入逐队而趋大吏不能决而听寮属之指
陈寮属不能决而听胥役之援比及其委蛇退食
而国家之事有了不与焉者矣职安得而不旷也
而黠奸之吏因其怠废则又乘之以捷给误之以
多方以滋事为练达以讦人为风采行与心违计
不终日盖因循之后变而文巧相激使然何足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723-0493d.png
焉故行必有思思必有畔而行其思者必专以久
铸剑者三年而成久也宋斤鲁削迁其地而弗良
专也天下可成之绩常后见难成之象常先形不
专以久谁肯与人首事之功结人未成之局耶夫
责数事不如其一事也责一日不如其百年也万
全之利无以小害而弗为万一之弊无以小利而
轻举然而不臻上治者未之有也
铸剑者三年而成久也宋斤鲁削迁其地而弗良
专也天下可成之绩常后见难成之象常先形不
专以久谁肯与人首事之功结人未成之局耶夫
责数事不如其一事也责一日不如其百年也万
全之利无以小害而弗为万一之弊无以小利而
轻举然而不臻上治者未之有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723-0494a.png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子产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
如猛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
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编修(臣/)周玉章
(臣/)谨按为政之道不外宽猛两端书曰敬敷五教
在宽曰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曰
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子产谓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郑子产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
如猛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
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编修(臣/)周玉章
(臣/)谨按为政之道不外宽猛两端书曰敬敷五教
在宽曰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曰
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子产谓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723-0494b.png
诚哉纯王之治也曰其次莫如猛此则杂以霸术
要亦因郑国风俗淫靡公族怙侈非猛不足以为
政其心则专以爱人为主后世如诸葛亮之治蜀
王猛之治秦皆法此意然而以猛为政可以救一
时之弊而不可恃为长驾远驭之术当其人情纵
侈职业懈弛不得不整肃而惩创之使吏皆守法
民不犯奸迨天下既知所警畏然后优游乐易为
生民养和平之福则始之以猛未尝不终之以宽
要亦因郑国风俗淫靡公族怙侈非猛不足以为
政其心则专以爱人为主后世如诸葛亮之治蜀
王猛之治秦皆法此意然而以猛为政可以救一
时之弊而不可恃为长驾远驭之术当其人情纵
侈职业懈弛不得不整肃而惩创之使吏皆守法
民不犯奸迨天下既知所警畏然后优游乐易为
生民养和平之福则始之以猛未尝不终之以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723-0494c.png
也子产岂不知刑服之不如德化而教子太叔以
猛者特以救郑国之弊而非好为火烈之治故孔
子既善其言而又发为宽猛相济之论夫而后习
尚申韩者不得藉为口实矣盖宽与猛俱足以致
治而偏胜之与互济则有辨汉文躬行节俭薄赋
减刑天下乂安人民殷富庶几以德化民者然而
宗尚黄老意主清静未免有过于优容之处孝宣
综覈名实信赏必罚号称中兴乃厌薄儒术专事
猛者特以救郑国之弊而非好为火烈之治故孔
子既善其言而又发为宽猛相济之论夫而后习
尚申韩者不得藉为口实矣盖宽与猛俱足以致
治而偏胜之与互济则有辨汉文躬行节俭薄赋
减刑天下乂安人民殷富庶几以德化民者然而
宗尚黄老意主清静未免有过于优容之处孝宣
综覈名实信赏必罚号称中兴乃厌薄儒术专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723-0494d.png
刑名德教未有加焉故不得与三代盛王比烈也
(臣/)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弛而不张所谓宽则民
慢也张而不弛所谓猛则民残也必宽以济猛猛
以济宽而后政得其和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师保
之宽仁慈厚为政之本也纪纲法度佐治之具也
平时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休养生息广其衣食之
利导以亲逊之风俾服畴食德远至迩安其有作
奸犯科者罚无赦此除稂莠以养嘉禾不得少存
(臣/)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弛而不张所谓宽则民
慢也张而不弛所谓猛则民残也必宽以济猛猛
以济宽而后政得其和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师保
之宽仁慈厚为政之本也纪纲法度佐治之具也
平时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休养生息广其衣食之
利导以亲逊之风俾服畴食德远至迩安其有作
奸犯科者罚无赦此除稂莠以养嘉禾不得少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723-0495a.png
姑息而于明罚饬法之中不失慈惠子谅之意是
以德洋恩溥而泽不滥令行禁止而法不苛百姓
得其职万事得其宜阴阳调燮人民寿康所谓不
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而和之至
矣古圣王仁以育万物义以正万民有并行不悖
者不待民慢而后纠之以猛不待民残而后施之
以宽所以无竞絿刚柔之迹而太和之气翔洽宇
内也司马光曰宽而疾恶严而原情政之善者也
以德洋恩溥而泽不滥令行禁止而法不苛百姓
得其职万事得其宜阴阳调燮人民寿康所谓不
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而和之至
矣古圣王仁以育万物义以正万民有并行不悖
者不待民慢而后纠之以猛不待民残而后施之
以宽所以无竞絿刚柔之迹而太和之气翔洽宇
内也司马光曰宽而疾恶严而原情政之善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723-0495b.png
斯言可谓深识治体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0723-0495c.png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政宽则民慢慢则紏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
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编修(臣/)白瀛
(臣/)谨按阳舒而阴敛者天之道浑厚而精明者君
之德天无心以成化而雨露与霜雪并行而不悖
君有心以无为而爵赏与刑罚相济而不穷是故
仁以育之义以正之道有兼备而势无偏废也今
政宽则民慢慢则紏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
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编修(臣/)白瀛
(臣/)谨按阳舒而阴敛者天之道浑厚而精明者君
之德天无心以成化而雨露与霜雪并行而不悖
君有心以无为而爵赏与刑罚相济而不穷是故
仁以育之义以正之道有兼备而势无偏废也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0723-0495d.png
夫论政之说有二经术之士恒主于宽刑名之家
恒主于严主宽之说者曰包含遍覆乾坤之量含
垢纳污山泽之常故德化者圣王之所尚而刑杀
者仁人之所隐也主严之说者曰峻防则民寡过
弛禁则民多辜火烈而避之者众水柔而溺之者
多故鞭朴不必施于家而法制不可弃于国也(臣/)
愚以为二家之说均有遗论焉主于严者虽切于
用然任法而少恩终不免于刻核之弊主于宽者
恒主于严主宽之说者曰包含遍覆乾坤之量含
垢纳污山泽之常故德化者圣王之所尚而刑杀
者仁人之所隐也主严之说者曰峻防则民寡过
弛禁则民多辜火烈而避之者众水柔而溺之者
多故鞭朴不必施于家而法制不可弃于国也(臣/)
愚以为二家之说均有遗论焉主于严者虽切于
用然任法而少恩终不免于刻核之弊主于宽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0723-0496a.png
虽缘于道然迂文而寡效亦不免为腐生之谈大
抵变而通之存乎时推而行之有其要时也要也
所以适于中正之途而无畸轻畸重之弊者也是
以圣主在上操转移天下之权而乘时而施宜宽
则宽而天下咸服其大公宜严则严而朝野皆谅
其无私循乎其迹似若相反而原乎其心总归一
致也试观父母之于子也惟其爱之也至则欲其
行成而名立故始而训导之至教之不率又必尽
抵变而通之存乎时推而行之有其要时也要也
所以适于中正之途而无畸轻畸重之弊者也是
以圣主在上操转移天下之权而乘时而施宜宽
则宽而天下咸服其大公宜严则严而朝野皆谅
其无私循乎其迹似若相反而原乎其心总归一
致也试观父母之于子也惟其爱之也至则欲其
行成而名立故始而训导之至教之不率又必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0723-0496b.png
其防闲之方施其督责之术盖爱则必劳非劳无
以成其爱也孔子相鲁子产相郑当时之民始则
谤之继且歌之盖凡民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非
常之原黎民所惧而圣人处之不啻日用饮食之
安迨至法立而民不玩然后天下食圣人之仁而
莫能名圣人之德是一时之严正所以养千百世
之宽而煦育之恩未尝不藉整饬之法而流也子
产之告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
以成其爱也孔子相鲁子产相郑当时之民始则
谤之继且歌之盖凡民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非
常之原黎民所惧而圣人处之不啻日用饮食之
安迨至法立而民不玩然后天下食圣人之仁而
莫能名圣人之德是一时之严正所以养千百世
之宽而煦育之恩未尝不藉整饬之法而流也子
产之告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0723-0496c.png
如猛(臣/)则谓惟有德者能善用其猛而终成其宽
此所以天心合撰而无为化成也与
此所以天心合撰而无为化成也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4a 页 WYG0723-0497a.png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政宽则民慢慢则紏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
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检讨(臣/)周孔从
(臣/)谨按好生者天地之心而阳舒与阴惨互用雨
露与雷霆并施不如是则生意或有时而不能遂
人君之为政也体天地生成之心引养引恬原欲
斯民各遂其生而恩威并行刚柔兼克要不可倚
政宽则民慢慢则紏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
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检讨(臣/)周孔从
(臣/)谨按好生者天地之心而阳舒与阴惨互用雨
露与雷霆并施不如是则生意或有时而不能遂
人君之为政也体天地生成之心引养引恬原欲
斯民各遂其生而恩威并行刚柔兼克要不可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4b 页 WYG0723-0497b.png
于一遍此子产宽猛之论必徵诸夫子之言以为
断也盖宽者非姑息之谓养欲给求仁慈恻怛而
已猛者非酷烈之谓节性坊淫纪纲明肃而已为
政者操教养之权具仁育义正之用涵育薰陶自
足令天下回心而向道何待民慢民残始思补救
哉然而时至事起警其偷而化其暴非因时为权
衡鲜有能调剂以得其平者故曰慢则紏之以猛
残则施之以宽也独是矫枉者必过其正过正则
断也盖宽者非姑息之谓养欲给求仁慈恻怛而
已猛者非酷烈之谓节性坊淫纪纲明肃而已为
政者操教养之权具仁育义正之用涵育薰陶自
足令天下回心而向道何待民慢民残始思补救
哉然而时至事起警其偷而化其暴非因时为权
衡鲜有能调剂以得其平者故曰慢则紏之以猛
残则施之以宽也独是矫枉者必过其正过正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5a 页 WYG0723-0497c.png
不协于中不中则不能和彼偏于姑息者固水懦
而易狎若偏于酷烈将残民以逞其害更有甚焉
者则矫其偏乃所以即于偏也于是继之曰宽以
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夫相济则不流于偏而
政得其平平则中中则和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
庶不失好生之德而民之生于以遂矣且夫一张
一弛记之所以称文武也不刚不柔诗之所以颂
成汤也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惟有制于宽之
而易狎若偏于酷烈将残民以逞其害更有甚焉
者则矫其偏乃所以即于偏也于是继之曰宽以
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夫相济则不流于偏而
政得其平平则中中则和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
庶不失好生之德而民之生于以遂矣且夫一张
一弛记之所以称文武也不刚不柔诗之所以颂
成汤也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惟有制于宽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5b 页 WYG0723-0497d.png
中斯不失之宽亦不失之猛而导和以从容乃天
地之所以保合也然其效必积久而后著试即子
产之治郑观之其先有孰杀之讥矣藉非久于其
任安必其后有谁嗣之颂也哉窃以为太和之治
其本原在朝廷而承流宣化则在司民牧者之善
体德意勤加抚绥使其精神志气平时与小民相
习而腹心既联臂指可使干名犯义之风固将不
禁而自戢汉黄霸之守颍川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地之所以保合也然其效必积久而后著试即子
产之治郑观之其先有孰杀之讥矣藉非久于其
任安必其后有谁嗣之颂也哉窃以为太和之治
其本原在朝廷而承流宣化则在司民牧者之善
体德意勤加抚绥使其精神志气平时与小民相
习而腹心既联臂指可使干名犯义之风固将不
禁而自戢汉黄霸之守颍川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6a 页 WYG0723-0498a.png
外宽内明得吏民心唐崔郾之治陜也见土瘠民
贫则抚以宽仁或经月不笞一人及其治鄂地险
民杂剽狡为奸则严峻刑罚以惩之诚以土地异
宜民生异俗因时达变以底于治非迂拘俗吏所
能胜任而愉快也不然朝廷下一宽大之令则相
循为纵弛稍一整肃又从事惨刻而民不堪其命
岂所以体好生之心而赞休和之盛治哉然则宽
猛相济洵千古为治之要道而端主极以协吏治
贫则抚以宽仁或经月不笞一人及其治鄂地险
民杂剽狡为奸则严峻刑罚以惩之诚以土地异
宜民生异俗因时达变以底于治非迂拘俗吏所
能胜任而愉快也不然朝廷下一宽大之令则相
循为纵弛稍一整肃又从事惨刻而民不堪其命
岂所以体好生之心而赞休和之盛治哉然则宽
猛相济洵千古为治之要道而端主极以协吏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二十 第 46b 页 WYG0723-0498b.png
协吏治以厚民风固不能舍是而他求也与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
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