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723-03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七
  诗经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检讨(臣/)出科联
  (臣/)谨按此咏歌文王之德而指圣德之及人也夫
  人之知愚贤否万有不齐安能一一启迪其聪明
  变移其心志耶然而圣人不以一身之德为德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723-0369b.png
  必使天下之人材得所成就则三德六德合之皆
  足以见圣德此作人之所以歌文德也今夫天上
  有云汉积气在箕斗二星之间而天文以昭圣人
  享祚绵久积德于缉熙敬止之内而人文以萃其
  致一也顾考文王当日三分天下才有其二风声
  则仁暴杂施习俗则淑慝异路窃疑其教化之多
  捍格然而文王以亹亹之德薰蒸浸灌故一时疏
  附先后奔走禦侮无不各得其人虽肃肃兔罝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723-0370a.png
  干城好仇况乎以圣人之德履九五之位其作人
  之盛不与在天云汉彰彰明哉尝因是求之天下
  未尝无才也惟人主有以作之槃圆则水圆盂方
  则水方作之以观感也洗金必以咸刻玉必以酥
  作之以造就也马之蹄齧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
  驯作之在驾驭也贞观之朝励精图治当时君明
  臣良而裴矩之佞于隋者亦忠于唐祥符之世崇
  信邪说当时一倡百和即王旦之謇谔于前者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723-0370b.png
  且依阿于后宋臣杨时有言战国之士务奇谋而
  不循正道西汉之士喜功名而不务奇节东汉之
  士贵节义而不通时变东晋之士乐恬旷而不孚
  实用岂独其时使然哉亦上所以作之者异耳夫
  作之之道非一朝一夕之故必需以岁月渐以教
  化然后耳濡目染咸鼓舞于不自知其在天也金
  水之精积而云汉为章圣人之久道化成以甄陶
  一世之人才亦若是而已思齐之咏文王也曰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723-0370c.png
  人有德小子有造此文王作人之实也清庙之诗
  又曰秉文之德夫多士自修其德而反曰文德不
  可见圣德之及人者深而作人之雅化足以立极
  千古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723-0371a.png
  诗经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检讨(臣/)张鹏翀
  朱子曰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相质也勉勉犹言
  不已也凡网罟张之为纲理之为纪追之琢之则
  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
  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言文
  王之德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而人自归之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723-0371b.png
  语录云四方皆在他线索内故牵着便动也
  (臣/)谨按朱子云文王性与天合乃生知之大圣又
  言文王之圣与尧舜一般固所谓不思不勉从容
  中道者已乃诗之咏文王者曰亹亹曰翼翼而此
  诗又言勉勉若不容有一息之或间者何与臣尝
  诵而绎之以为追琢金玉者圣德之纯也纲纪四
  方者王道之备也而勉勉不已者一敬之贯彻乎
  始终表里而为天德王道之总会者也盖人心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723-0371c.png
  危而道心之微虽上哲不能无人心故书有惟狂
  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之言且人主一心而引
  之者百端无论声色嗜好即意念之萌稍有所向
  则投间抵隙不自知其浸淫而入矣故以文王之
  圣而勉勉不已未尝有瞬息之或间是以缉熙敬
  止而为万世法也诗所谓无畔援无歆羡不显亦
  临无斁亦保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者尽之矣臣尝
  推论文王之圣所以极乎追琢金玉之美而为纲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723-0371d.png
  纪四方之本者不独德极其盛遇亦旷古独隆王
  季作于前武周述于后而复有思齐之圣母嗣音
  之圣后为之养成赞助于其内故自雍宫肃庙以
  达于邦国之远皆其盛德之积厚而流虽不敢盘
  游不遑暇食而未尝无灵台灵沼之乐琴瑟钟鼓
  之娱内而樛木螽斯宫闱化洽外而薪槱棫朴多
  士景从凤鸟和鸣驺虞叶应其德遇之盛感被之
  深若此而皆自勉勉之一心操之宜乎四方之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723-0372a.png
  德畏威无不就其纲纪也至其纲纪四方之实政
  虽不可悉考如书所称明德慎罚惠鲜怀保孟子
  所称发政施仁必先茕独制田树畜善养老者足
  以该之而视民如伤望道未见尤其心法之纯统
  乎天德王道之全者也(臣/)窃谓为治之不可无纲
  纪也微独三古即汉唐以来亦未有舍此而可以
  治天下者朱子谓汉大纲正唐万目张宋大纲正
  万目亦不尽张盖纲纪虽具而为治之本不能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723-0372b.png
  圣人之纯亦不已则必有偏而不举之处而天下
  之弊即乘之尚宽者必流为姑息尚严者必入于
  苛急盖宽者为政之大体而姑息非宽适足以坏
  宽法制禁令不得不严而施之过当操之过急徒
  足以滋扰而无益其弊皆由于纲纪之不肃民无
  定志以至宽猛杂施慢残交困而文武之道所为
  一张一弛者不如是也我
皇上德盛遇隆洵可媲美成周而薄海内外声教四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723-0372c.png
  视岐丰之化行一隅固宜不足为比然(臣/)窃仰见
  我
皇上圣不自圣之心安益求安之治则所谓追琢金玉
  勉勉不已之功固必期至于尧舜而后止而所谓
  纲纪四方者尤愿日加之意焉当今宪章完具而
  奉行不免懈弛德泽日加而宽厚或误为姑息游
  惰众而生养益难狱讼繁而盗贼滋炽诚使纪纲
  法度截然而不可犯则倖免者息心偷惰者涤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723-0372d.png
  宽大之意自流于恪恭震动之中重农桑以殖衣
  食除奸宄以安善良大端不越数事每岁责成大
  吏核实考课不过一二条必求实效母取具文数
  年之内纪纲备举黜陟严明渐摩既久自然沦浃
  纯王之治不难比隆若但随时补苴逐事匡救纵
  有良法美意杂然并行奉行文书徒挂墙壁朝更
  暮改徒滋怠玩必致互相蒙蔽政以贿成恐非所
  以纲纪四方之道也然则先儒所谓有天德乃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723-0373a.png
  行王道如文王之勉勉不已则四方虽远日在运
  量之中正朱子所谓牵着便动者宁有偏而不举
  宽猛杂施之弊乎(臣/)更有进焉者天德王道要在
  慎独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崇高富贵之难处有甚
  于贫贱忧戚者此尧舜所以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惕然于人心道心之危微而以一敬为之枢要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723-0373c.png
  诗经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检讨(臣/)傅隆阿
  元许谦曰此言文王之德之纯也文之见乎外者
  固若金玉之追琢质之存乎中者则实金玉也表
  里如一岂致饰于外而已故勉勉其德之我王能
  纲纪乎四方也
  (臣/)谨按帝王之所以为治即帝王之所以为学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723-0373d.png
  帝王之所以为学亦曰敬而已矣盖敬则无间故
  自内及外表里如一也敬则无息故自始至终后
  先罔斁也人见总揽万方纪纲大政以为此帝王
  之治也而不知实本于学人见夙夜黾勉不敢荒
  宁以为此帝王之学也而不知总归于敬此棫朴
  之诗所以于文王得人之盛推本其敬德之纯而
  以追琢金玉兴我王之勉勉也夫以文王之德而
  言则徽柔懿恭惠鲜怀保方且不闻亦式不谏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723-0374a.png
  入矣此固天姿粹美不假修为者若论其得人之
  盛则有疏附有先后有奔奏有禦侮济济多士文
  王以宁斯即端拱无为亦坐致海隅宁谧矣又何
  须勉勉哉而不知圣人之质虽处于生安而圣人
  之心自昭其严翼故其敬之在于一身者不显亦
  临无射亦保何勉勉也而无然畔援无然歆羡则
  为一身之纲纪矣敬之在于一家者雍雍在宫肃
  肃在庙何勉勉也而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为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723-0374b.png
  家之纲纪矣敬之在于国与天下者不敢自暇自
  逸以成康功田功何勉勉也而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则为国与天下之纲纪矣然则敬也者为学之
  本即出治之本也自尧舜禹汤以迄文王所谓忧
  勤惕厉以为传心之要者此耳许谦因文王得人
  之盛推本于敬德之纯诚见夫张之为纲理之为
  纪者胥于是出矣信乎帝王所以为治即帝王所
  以为学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723-0374c.png
  诗经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编修(臣/)邵齐焘
  毛苌传相质也孔疏引王肃云以兴文王圣德其
  文如雕琢矣其质如金玉矣
  郑元笺相视也犹观视也追琢玉使成文章喻文
  王为政先以心研精合于礼义然后施之万民视
  而观之其好而乐之如睹金玉然言其政可乐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723-0374d.png
  (臣/)谨按此诗毛郑异解孔颖达谓笺之所以易传
  者以上言作人下言纲纪皆是政教之事则此亦
  述政教矣圣人体自生知性与道合不当于此辄
  誉文王美质故易之由传言之则是观追琢之文
  而知其有金玉之质苟非实有是质即不能成其
  文盖重乎其有金玉之质也由笺言之则是有追
  琢之功然后成金玉之观苟其功有未极则其观
  亦不光盖重乎其有追琢之功也夫谓圣人本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723-0375a.png
  其美质而后能修饰以成文章此其理固然然此
  特就其自然之文质而誉之耳若夫郑氏之说则
  以圣人之于政教其专精殚虑必如良工之治宝
  器使观之者莫不欣喜乐睹而知其可贵此则举
  圣人研辨义理之精思与万民舞蹈德化之气象
  皆可䌷绎而得其意焉较而论之笺义为尤长矣
  夫圣人修身治民之道未有不由研精义理而得
  之者盖义理之为数最为深微而谨严圣人之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723-0375b.png
  心独能密致而详尽其研之也至周至悉故其施
  之也至精至当此即中庸择善之功虞书执中之
  事也夫然后粲然成文万物乐睹此即所谓思我
  王度式如玉式如金者也今夫金玉之为物其精
  纯也无纤芥之杂其粹美也无毫发之疵而非有
  良工者为之磨砻攻错彫文刻镂亦安能成其宝
  器而示人以可贵哉以此知诗人比物连类盖不
  独叹美之词实有推本之论焉且不特此诗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723-0375c.png
  淇澳之诗始之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学问自
  修精而益精也其诸追琢其章之谓欤终之以如
  金如锡如圭如璧言盛德至善其光有耀也其诸
  金玉其相之谓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723-0376a.png
  诗经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监察御史(臣/)胡宝瑔
  (臣/)谨按治天下之道必本乎君德之纯惟懋修在
  上纯而无间则缉熙光明内外皆主于敬而所以
  维系乎人心者虽以四方之大其趋向之诚莫不
  共在帡幪之中而连而相属矣棫朴之诗曰勉勉
  我王纲纪四方集传云勉勉犹言不已也黄佐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723-0376b.png
  勉勉即是敬兼内外而言内外皆主乎敬则所以
  修己者在斯所以治人者在斯天德王道一以贯
  之矣故其首章曰济济辟王言敬德之见乎外也
  此章曰勉勉我王言敬德之存于中也盖文王翼
  翼小心亹亹不已是以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无时
  不敬即无时不勉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王之谓也夫以生知之圣其聪明天亶万倍众
  人而又加之以学问则其严恭寅畏之心鼓舞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723-0376c.png
  世而有馀此云汉作人圣人所以久于其道而天
  下化成也其日昃不遑之治统括六合而无遗此
  追琢金玉圣人所以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也诚如
  是则功愈纯而业愈广者本一敬以该乎天下即
  合天下而联以一敬其纲纪四方皆由于勉勉也
  盖治道之隆张之为纲总而举之使之皆有所统
  而无所遗理之为纪详而整之使之各有连属而
  无所紊当是时圣德高深清和咸理上方慎修思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723-0376d.png
  永下则天下归仁此推行之广也致治之盛也而
  我王则勉之又勉不以此而稍自暇逸也王柏曰
  维持天下之功如此其大只收在勉勉于此可知
  人君所以端治化之源而操抚御之柄者惟在乎
  主敬作所也然则勉勉我王其日新之谓盛德乎
  纲纪四方其富有之谓大业乎单心宥密深于宵
  旰之勤时几交敕常凛怠荒之戒而东西南北无
  思不服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其不言而信不令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723-0377a.png
  从者人心之一道同风主德之纯亦不已也尧曰
  钦明光被四表舜曰温恭四方风动禹曰祗台声
  教四讫汤曰圣敬肇域四海武曰执竞周道四达
  唐虞三代圣帝明王所以纲纪天下者皆谓之勉
  勉可也君德之纯其致治之本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723-0377c.png
  诗经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监察御史(臣/)柴潮生
  (臣/)谨按君心为万事之根本凡纪纲之大小无不
  受成于此常以毋不敬为主则气质清明义理昭
  著视天下之事脉络条理灼焉分明举而措之无
  不曲当故诗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勉勉者不已
  之意即不已其敬也纲纪四方者以是心而推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723-0377d.png
  大纲小纪必知明处当而六服群辟罔不承式也
  夫以文王之至圣其所以经理四方实不大声色
  而自臻上理而诗顾归之勉勉若实用其力者盖
  圣心之睿知聪明虽首出乎庶物而其惕天命畏
  民岩之至意实无刻而稍释于怀惟善知圣者能
  知其德之安安亦惟善知圣者能知其心之勉勉
  诗曰小心翼翼又曰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书曰文
  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孟子曰文王视民如伤望道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723-0378a.png
  而未之见惟其战兢惕厉出于自然而无始终久
  暂之别非若大贤以下之人过而后能改绝而后
  能续是文王之勉勉即为生知安行之至非真不
  加思议而自动与天符也今夫盂水可奉而志难
  持六马可调而气难御虽以上圣不得不戒慎于
  其间在尧舜为精一执中在禹为祗台德先克艰
  厥后在汤与武王则为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以敬
  胜怠以义胜欲皆与勉勉之言相表里盖敬者列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723-0378b.png
  圣相传之心法而勉勉即主敬之纯心棫朴之咏
  歌文王以金玉追琢之躬启雅化作人之盛而归
  功于此可谓得圣学之本矣后世学文王之学者
  庄敬日强以植其基至诚无息以要其极则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其必由此始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723-0378c.png
  诗经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监察御史(臣/)张汉
  (臣/)谨按是诗小序云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
  公刘之业太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故有是作朱
  子则谓君子即文王连前后数章意推之亦以咏
  歌文王之德鸢飞鱼跃郑康成谓鸢者鸱类鸟贪
  恶者飞至于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鱼跃于渊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723-0378d.png
  喻民喜得所抱朴子则谓鸢在下无力及至乎上
  耸身直超飞不用力亦如鱼跃怡然自得不知其
  所以然朱子集注主其说谓鸢鱼顺化于天渊各
  得其所文王化成于天下莫测其妙是以鸢鱼兴
  君子飞跃兴作人道固有取尔也郑康成训遐为
  远训作人曰远不作人者其政变化纣之恶俗近
  如新作人之义朱子则训遐为何训作为振作谓
  岂弟君子何不作人乎言其必作人之意也今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723-0379a.png
  人与物之并生于天地也有各得之性焉鸢吾知
  其能飞也而不自飞也有飞者有飞飞者鱼吾知
  其能跃也而不自跃也有跃者有跃跃者夫非有
  所作而致其情也若夫人则上不在天下不在渊
  藐焉中处者也而有圣人焉使之而后变则刑于
  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由关雎麟趾之意及
  于有德有造之流固皆迁善而不知而化行俗美
  人才众多即兔置之野人亦有干城腹心之誉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723-0379b.png
  待文王而兴亦不失为豪杰之士也不恍然一鸢
  鱼飞跃之象在其目中乎乃子思引之以言道则
  又曰言其上下察也为此诗者其知道乎窃由程
  子吃𦂳为人活泼泼地之言一致思焉本天亲上
  本地亲下又有言不尽意者引而不发跃如也按
  子思引诗言文王之德之纯即天之所以不已然
  则飞于天者不独鸢可以悟覆物之道跃于渊者
  不独鱼可以悟载物之道且岂弟君子作人尤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723-0379c.png
  于寿考久道而化成又可以悟成物之道如此者
  岂必见而章动而变而为而成乎哉于是想文王
  之德之纯正浩浩其天渊渊其渊也中庸言至诚
  所以专举一文王乎抑闻诗人之于君有颂有规
  旱麓之诗戾于天而跃于渊王国之克生王心之
  所以宁也参以小雅鹤鸣之章闻于天而?于渊
  者诗人之诲宣王欲求贤于未仕也亦欲仪刑文
  王以作人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723-0380a.png
  诗经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
 音则百斯男
              编修(臣/)吴绂
  孔氏颖达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
  圣母所生文王固天性为圣亦由母有圣德故歌
  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
  朱子曰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曰此庄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723-0380b.png
  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
  周室之妇至于大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
  众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
  之者深也
  (臣/)谨按圣人之生代天宣化为人神之主而跻一
  世于仁寿平康之域故天之生之也恒不偶然此
  思齐之诗所以歌咏文王之德而必推本于大任
  之为圣母也周家自后稷以来积功累仁世有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723-0380c.png
  绪至于文王其德弥至其命维新文王大明棫朴
  旱麓诸篇言之详矣曰亹亹曰穆穆曰小心翼翼
  反覆赞美铺张扬厉要不外乎缉熙敬止之一言
  然则敬也者岂非文王之所以为文者哉诗人则
  曰是德也盖自其母而已然矣故首歌之曰思齐
  齐者言乎其庄敬也孔子之系易也曰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敬为义之体义为敬之用大任有思齐
  之德则言敬而义在其中矣曰文王之母者明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723-0380d.png
  非是母不能生是子也大姜为大王之妃助大王
  以兴岐周之业皇矣之诗所云天立厥配者也大
  任实能媚而爱之而称为京室之妇以庄敬而事
  其姑孝莫隆焉诗之歌大任也曰乃及王季维德
  之行刘向以为端一诚庄是其德也盖即思齐之
  意而推之也以庄敬而相其夫顺莫大焉及其娠
  文王也目不视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
  出非礼之言生文王而明圣有由然矣刘向以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723-0381a.png
  胎教是也要其致谨于视听话言之间者秉持有
  素习惯自然非强于一时也特至是而尤加饬毖
  焉耳教之以一而识百固文王之睿知夙成哉大
  任之教抑可见矣庄敬以豫教其子慈莫笃焉是
  则大任之德无善不备而总以庄敬为之本也文
  王之不显亦临无射亦保敬之至也不闻亦式不
  谏亦入敬而行之以义也此其生而知之安而行
  之者而岂非圣母思齐之德有以毓之于载育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723-0381b.png
  始而教之于降生之后者乎至当之德既隆百顺
  之福斯备大姒嗣其徽音则端一诚庄又克继焉
  至德薰蒸太和翔洽天锡纯嘏多寿遐龄而麟趾
  螽斯至于百男之众厥后子孙千亿宜君宜王绵
  奕世于无疆胥四海而仁寿信乎圣母圣子圣君
  圣后庄敬之德积之深而发之远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723-0381c.png
  诗经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编修(臣/)王居正
  严粲曰此章言纯亦不已也文王之诚一也在宫
  则和在庙则敬随所寓而形见也不显之处人所
  不见而亦若有所临洋洋乎如在其上也无射之时
  践履已熟而亦自保守悠久无间也
  (臣/)谨按思齐一诗文王德盛化神内圣外王之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723-0381d.png
  体也首章推本圣德之助而次即及其德化之隆
  当是时神人胥协家邦同孚齐治之道于此焉著
  协和之风于此焉溥可不谓德之盛而化之神欤
  顾圣人者神人之主而君德者又其所以协神人
  和上下握建极绥猷之本于一心者也盖德非可
  假显之在伦常日用之地德不容间微之在暗室
  屋漏之中而思齐之三章若为文王曲传之曰在
  宫在庙槩其地也曰雍雍肃肃著其美也曰亦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723-0382a.png
  亦保正不显之实功而无射之极致也随其地而
  得时中之妙纯乎天而无几微之间德如是至矣
  尽矣蔑以加矣文王之所以德协幽明而化及家
  邦者其在斯乎抑尝闻之圣人之德一而已一者
  诚也敬者又求诚之本而入圣之基也故大学中
  庸挈历圣授受之心法而归于诚敬释明新之至
  善则以文王之缉熙敬止为宗论至诚之不息则
  以文王之纯亦不已为极可知缉熙敬止正文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723-0382b.png
  纯亦不已之全体也而诗人乃以雍雍肃肃对举
  朱子又以和敬分属二者是岂诚之外又有一敬
  而敬之外又有一和乎盖一念不放自念念皆实
  敬则无不诚也道心常存自天君常泰敬则无不
  和也敬与诚殊途而同归和与敬异用而同体观
  中庸首章详言戒惧慎独而终之以致和至朱子
  又畅发其旨曰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
  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可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723-0382c.png
  和由敬而出非离敬以为和也且朱子既以和敬
  分属雍肃而又曰观文王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
  显亦临无射亦保便可见敬只是如此则和与敬
  之异用而同体不益信哉然则人主建位育中和
  之极而思以媲美乎二帝三王非敬其奚由哉是
  故恩威刑赏之用其中而辨名定志别嫌明微则
  礼达分定而雍雍者不独在宫矣声色货利之绝
  其萌而敬天尊祖节用爱人则表正影直而肃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723-0382d.png
  者不仅在庙矣且也体钦明之德而谨小慎微凛
  无逸之训以持盈保泰密其功于不睹不闻严其
  防于莫见莫显则临保深而显微一致无斁永久
  矣审若是是即尧之兢兢舜之业业禹之孜孜汤
  之日跻文王不已之意也易之乾乾书之精一诗
  之于穆记之不息之旨也而天德王道一以贯之
  矣关雎麟趾之化其不可坐而观成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723-0383a.png
  诗经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监察御史(臣/)朱凤英
  朱子曰言文王在闺门之内则极其和在宗庙之
  中则极其敬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虽无厌
  射亦常有所守焉其纯亦不已盖如是
  (臣/)谨按此章言文王之德之纯一天道之自然不
  待勉而能者也维天于穆不已时行物生在在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723-0383b.png
  天而不见其运量之迹维圣纯于天道亦不已作
  止语默在在皆性而浑忘于严翼之神配易简于
  知能而声色俱泯体生成于广大而上下同符圣
  心之合德于天者一诚之相为无间而已矣今试
  即诗之咏文王者绎之天伦人纪本一体之条贯
  故恩明谊美而至情生焉拟曰雍雍和之至也盖
  自寝门侍膳以至雎麟起化之原无一非缠绵笃
  挚之思矣上下神人本一理之昭假故忾闻僾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723-0383c.png
  而明信孚焉拟曰肃肃敬之至也盖自惠于宗公
  以至昭事上帝之典无一非严威俨悫之忱矣夫
  是敬与和也阳舒阴肃而礼乐备仁昭义立而天
  地官由是而端冕垂裳凝旒缀黈百为未起之初
  是不显也而上顾天命下视民岩长若有所临焉
  而缉熙敬止之心益以密矣由是而日昃弗遑康
  田恐后志气如神之始本无射也而不动而敬不
  言而信长思有所保焉而求宁观成之志益以切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723-0383d.png
  矣诗之赞文王者如此是知道莫贵于法天学莫
  先于知性性者万物一原天人一体贯古今而无
  殊极须臾而罔间者也知性则知天而高下散殊
  同流合化而合敬同爱之道得矣元德统天乾行
  不息而大中至正之模立矣而文王以法天之心
  存之为亹亹之令德而实以尽性之学密之为翼
  翼之小心故曰诚也诗之赞文王者屡本诸天以
  为言盖因其理之同而词遂不能独异也而推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723-0384a.png
  于性则见天于文亦见文于天诗云上天之载无
  声无臭仪型文王万邦作孚此文王以尽性之学
  继天而立极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723-0384c.png
  诗经
 不谏亦入
             编修(臣/)王居正
  (臣/)谨按傅说之告高宗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
  圣伊尹之美成汤亦曰从谏弗咈可知自古贤圣
  之君盖未有不以纳谏为孜孜者即以文王论缉
  熙敬止者其德望道未见者其心兢兢业业未尝
  一念少自暇逸岂曰吾之动静语默俱已优入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723-0384d.png
  域而无事臣工之赞襄哉乃诗人之美文王则曰
  不谏亦入果何谓耶先儒谓文王之德己底于至
  善不思不勉从容中道故虽无谏诤之者亦未尝
  不入于善传所谓性与天合是也窃以为文王之
  德诚如是其纯也诗之所以美其先王者诚如是
  其不诬也而文王之心究不如是夫文王之心固
  惟恐己之不入且惟恐人之不谏耳不然舜禹亦
  大圣人也迩言则察昌言则拜喜起之朝时闻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723-0385a.png
  咈文固合德于舜禹者而有弗先后同揆也哉故
  曰此诗人之美其先德而非文王之心也然而文
  王之心亦从可识矣今夫人主之一言一行动关
  天下之安危民生之休戚使必待谏而后入则夫
  谏所不及遂可任其戏渝耶且即从谏如流人君
  受听言之美名而事之所不及谏与夫谏矣而不
  克匡救匡救矣而天下已受其损者又岂少哉是
  故惟恐人之不谏而莫闻其失此文王虚受之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723-0385b.png
  也人所易知惕于不谏之地而独致其慎此正文
  王不已之纯也人所难窥乐人之谏则可谏者自
  稀恐己之不入故不谏而亦入此文王之德之所
  以光大而随地咸宜欤且夫师古者取法乎上进
  德者立基于实存文王望道未见之心致文王不
  谏亦入之诚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而上下之情通
  矣此谏而入者之所以圣也静存动察戒惧慎独
  而位育之基立矣此不谏而入者之圣之所以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723-0385c.png
  也通乎诗人之意而深体乎文王之所以为文者
  则知诗书之旨各有所属而其有裨于圣学则固
  殊途而同归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723-0386a.png
  诗经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编修(臣/)陆嘉颖
  (臣/)谨按人材之盛与君心相感通者也当周文王
  之时多士聿兴教化翔洽大雅诸篇类皆咏歌圣
  德而一则曰遐不作人再则曰遐不作人何其言
  之重辞之复也思齐之末章更进而切言之以推
  其潜移默化之原先儒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723-0386b.png
  下之道备焉者信不诬矣盖尝取其词绎之曰成
  人曰小子尽乎人之类曰有德曰有造尽乎作之
  方以棫朴之寿考参观之优裕中有严密之义以
  旱麓之岂弟参观之乐易中有不息之强曰无斁
  者敬之谓也敬德之本也不曰斯士誉髦而曰誉
  髦斯士明乎敬之所积者厚则德之所被者广诗
  何善言古之人若是夫是诗也成王时之诗也缉
  熙敬止之德惟周公亲见之故能极言之虽其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723-0386c.png
  官礼未备而上庠下庠之制有虞氏以来未之改
  也商末之世士气卑弱右学左学之分徒视为具
  文文王起而振兴之凡二十而冠入大学八岁入
  小学其中节目之周详或德成而上或艺成而下
  莫不乐就其范围所谓怙西土而光四方者孰大
  于此周公作雅诗以昭德作周礼以立政其体则
  异其旨则同大司徒之设亦犹行文王之志也要
  之贤才视乎国运教思启于皇衷观我乃以观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723-0386d.png
  成已即以成物吕祖谦曰圣人流泽万世者莫大
  于作人当成王时诗所言成人小子皆周之桢矣
  岂徒四友十乱为后世所指名而已哉此又诗人
  览斯士之众多追古人之盛德而流连慨想于无
  穷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723-0387a.png
  诗经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
            给事中(臣/)卫廷璞
  (臣/)谨按历代学制莫备于周而其建学所自则于
  此诗见之古者教必兼养程子曰有弦歌以养其
  耳有干羽以养其血气有礼义以养其心如此则
  非僻之心无自而入是故自有虡之世司徒与典
  乐之官并设周礼春官既有大小司徒矣而于大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723-0387b.png
  司乐则又曰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乐之
  重也彰彰如是此诗虡业维枞二语吕祖谦虽曰
  文王之民乐文王有钟鼓之乐而实即辟廱所以
  为教也于论鼓钟朱子训论为伦即书无相夺伦
  之义乐有伦理斯听者有以平其心焉故其教不
  肃而成也辟廱者贾逵以为周人本成均之旧式
  又云三代天子学总曰辟廱按董仲舒曰五帝名
  太学曰成均周以辟廱为太学则谓为本成均旧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723-0387c.png
  式是矣而以辟廱为三代天子学之总名则未有
  可据盖见于经者夏后氏太学为东序殷为右学
  皆不名为辟廱张子曰辟廱古无此名其制盖始
  于文王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学斯言足订贾
  氏之误矣他若项安世枝江学记所称天子之学
  谓之辟廱班朝布令则以为明堂同律候气则以
  为灵台混三者而一之此又沿蔡邕旧说不可为
  典要也至辟廱取名之义先儒笺注不一而尤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723-0387d.png
  异者胡寅则直谓辟廱非学后人已详辩之兹不
  具论而求其训释之最精者惟朱子援振鹭之诗
  曰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谓雍泽也水旋邱如璧而
  其学即所谓泽宫也又据苏轼引庄周言文王有
  辟廱之乐遂以辟廱亦为乐名而曰古人以乐教
  胄子乐以学而得名尤与此诗意合夫乐之为教
  优游涵养鼓舞动荡有以深入乎人心故此诗美
  辟廱以于乐也观此而周初所以成材者岂小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723-0388a.png
  云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723-0388c.png
  诗经
 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监察御史(臣/)周礼
  (臣/)谨按王者之御天下莫不以敬天法祖为大端
  而总本于至诚无息之一心人君能存此心而不
  放斯有以尽敬天法祖之实而至德所孚天下颙
  颙焉托命于上无思不服而久安长治之规成焉
  固非缘饰之术驩虞之功所可同也若诗之称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723-0388d.png
  王足法已周自太王王季文王以来世有圣哲积
  功累仁施及百姓其明圣显懿之德深仁厚泽之
  施久已上洽乎天心而下孚乎民望武王以执竞
  之德承之继志述事集大命于厥躬使三后之世
  德永观厥成此丕承之烈所以传美于百世也今
  由诗言绎之其曰世德作求非法祖之谓乎一代
  之兴其创业垂统在于祖宗其绍闻衣德在于孙
  子在祖宗艰难缔造积德以佑启后人亦望世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723-0389a.png
  守之以益笃乃祜而后嗣罔克缵承荒坠先泽祖
  宗以殷忧而开之子孙以逸豫而失之若夏商之
  季可太息也武王以恪共之心敦继绪之事夙夜孜
  孜不敢荒宁且所求者惟世德而不徒在法制禁
  令之迹宜其成配京之大烈与夫世德与天命无
  二理也世德皆实心所形著而天命一实理之流
  行故法祖即所以敬天求世德与配命无二事也
  特恐暂合而遽离暂得而遽失以一出一入之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723-0389b.png
  而为或作或辍之事斯无以成王者之大信耳若
  永言配命则终始惟一也钜细罔间也体上帝监
  观求莫之心而经久弗渝凡所以存心而行政者
  无不协乎天理之正而合乎人心之公则王者之
  德著于下而天下之心应乎上孰不天地尊之而
  父母亲之也哉其成王之孚有以也盖于穆不已
  者上天之命而至诚无息者圣人之心心易放而
  难存者也兢业一息之稍弛即以隳全体之纯粹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723-0389c.png
  而无以孚天下之心故书曰慎厥身修思永良以
  乾惕贵其有恒而精勤期于无斁尔武王惟以作
  求者配命而至德纯于无间故以成孚者配京而
  丕基奠于万年然则敬天法祖设诚于内而致行
  之洵万邦作孚之本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723-0390a.png
  诗经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修撰(臣/)于敏中
  朱子集传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
  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
  (臣/)谨按一代兴王之业必有世德之相承基之于
  前圣德之凝命成之于后用能享国长久臻致太
  平要未有不以法祖敬天为勤勤者周之王业肇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723-0390b.png
  于后稷艰难缔造忠厚开基家法相传孝思弗替
  形于雅颂者可考也正雅诸篇大抵受釐陈戒之
  辞往往推原天命上述祖德缠绵恳摰称颂再三
  猗欤休哉此其所以为盛德之隆乎迄今取其诗
  而读之文王棫朴旱麓灵台皆咏歌文王之德皇
  矣大明则美文王而推本王季之笃庆文王有声
  则美文王而兼及武王之诒谋于绵则述太王肇
  基王迹之原于笃公刘则陈公刘建国君民之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723-0390c.png
  于生民则更详履武发祥受天明命有邰家室之
  初而下武一篇则专言武王缵绪垂统上继积德
  累仁之业下开卜年卜世之长周家一代之规模
  实于是乎备焉其首章曰世有哲王三后在天言
  先绪之所从来已久而三后之精神上与天合也
  二章曰世德作求永言配命言武王所求者皆先
  世之德故能长配天命有天下而传无穷也三章
  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言武王心纯乎孝而民信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723-0390d.png
  之亦莫不兴起于孝所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
  海也四章曰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言武王永念孝
  思而不忘昭昭然能嗣其先世之事也至五章曰
  昭兹来许则又言武王之大信大孝极于光明足
  以福及后世故即承之以绳其祖武绳之为言继
  也欲来许之继续而不已也武王本善继善述之
  孝又有常永无间之诚上合天理下孚人心故后
  世之法之者亦当以武王之心为心以武王之政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723-0391a.png
  为政施之于外无一事之不合焉无一物之不周
  焉存之于中无一时之或懈焉无一念之或忘焉
  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夫是之谓能继也夫是之谓
  能绳其祖武也乃极之以于万斯年受天之祜斯
  言也岂惟是善颂善祷已哉盖自帝省其山作邦
  作对以来天之笃周者厚矣至武王大勋既集天
  眷式凭白鱼赤乌之祥再见叠至明乎武王之德
  一天之德故法武王即所以法天而天祐武王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723-0391b.png
  并佑法武王者万年受祜理固不爽有以知德在
  是福亦在是也惟其受天之祜因以四方来贺不
  遐有佐终焉为此诗者又何其徵于天验于人而
  反覆咏叹之也(臣/)由是而知有周君臣之殷勤劝
  勉者初不必远稽唐虞上引夏商第敷扬本朝之
  世德举而归之于天如既醉言孝子不匮申之以
  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假乐言干禄百福终之以不
  愆不忘率由旧章亦足与此诗相发明矣至于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723-0391c.png
  成治定美盛德之形容告于神明颂声乃作颂也
  者显祖业因以美当时也其编次亦与雅诗相类
  是故自清庙以至我将类多尊崇文武而天作则
  兼溯太王思文则远追后稷又附以时迈诸诗于
  是乎敬天法祖勤民一以贯之而治道大备若夫
  祭以受福而必曰曾孙笃之曰子孙保之曰仪式
  型文王之典曰继序思不忘其于绳武之意益深
  切著明矣宜其丕基永奠受福无疆继继绳绳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723-0391d.png
  施烂然而流誉天下万世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723-0392a.png
  诗经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
 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编修(臣/)王峻
  诗序假乐嘉成王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723-0392b.png
  朱子曰疑此即公尸之所以答凫鹥者也
  刘瑾曰首章之言乃一诗之大旨二章之不愆不
  忘三章之威仪德音所以为显显令德也三章四
  方之纲四章之纲之纪而民之攸塈所以宜民也
  三章之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四章燕及朋友媚于
  天子所以宜人也至于二章之干禄百福子孙千
  亿三章之受福无疆又皆所谓受禄于天而自天
  申之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723-0392c.png
  (臣/)谨按成周之世太和翔洽正君臣交泰之时此
  诗所言皆保泰之道令德为致治之本必秉聪明
  首出之资具仁义礼智之德然后足以统臣民而
  为元后以是德而治民则能教养兼施以是德而
  用人则能举措各当民人咸宜则万姓以安百官
  以治和气充积于上下斯福禄之受于天者亦无
  穷天人相因理固如此子孙蕃衍而多贤可以永
  保天命所谓福禄莫大焉法祖为人君继治之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723-0392d.png
  务不愆则无聪明乱旧章之失不忘则常有继志
  述事之心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孟子亦
  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德之在身为威
  仪发于外为言语抑抑则谨密无失动容周旋罔
  不中礼秩秩则审定有常教诫号令各当其时犹
  抑之诗所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吁谟定命远犹
  辰告二者乃令德之著见下文纲纪之根本也密
  于修己又必公于用人一有私怨恶存于心则虚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723-0393a.png
  明之鉴先有所累安能烛贤奸而不淆无怨无恶
  此心廓然而大公由是因群臣之才品各循其类
  而衡量之大成大小成小所谓建官惟贤位事惟
  能者此也君德既盛贤才众多皇极建于上政教
  行于下自然受福无疆而有以为四方之纲天下
  虽大总在统摄之中矣大曰纲小曰纪于政治之
  大体既已总之而无遗即节目之小者亦必理之
  而不紊纲纪既立则大权归一臣下得以各尽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723-0393b.png
  职而无纷更丛脞之虞所谓安者非宴安之谓盖
  和衷协恭心志皆定也在外之百辟在内之卿士
  皆赖君而得其安自必各怀忠荩咸知爱戴于上
  上言无怨无恶君推诚以待下此言媚于天子臣
  尽诚以事君君臣之间心孚志同如此岂非天地
  交泰之时乎然泰之时人情习于久安易生偷惰
  自古帝王于极盛之时每以怠荒为戒惟持之以
  敬操之以勤则纲常张而不弛君无逸而民乃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723-0393c.png
  所谓不解者又安不忘危保治之要道欤(臣/)又按
  此篇之诗与虞书皋陶谟相类皋陶曰允迪厥德
  犹此诗言显显令德也皋陶曰在知人在安民而
  下文敷陈九德皆详述知人之事盖非知人不足
  以安民此诗首言宜民宜人而率由群匹燕及朋
  友亦详言宜人盖宜人正所以宜民乃智以成仁
  之事至于皋谟之戒逸欲崇兢业懋政事敬有土
  则皆不解于位之义也又大雅棫朴之篇曰勉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723-0393d.png
  我王纲纪四方此诗曰四方之纲继之曰之纲之
  纪唐韩愈言天下之安危视乎纪纲之理乱宋朱
  子谓辨贤否以定上下之分核功罪以公赏罚之
  施秉之宰执察以台谏人主以大公至正之心恭
  己于上而照临之斯纪纲自正可见人君为治之
  道在立纪纲立纪纲在任贤才贤才布于庶位纲
  纪张于四方天下国家永享升平之福其即此诗
  之旨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723-0394a.png
  诗经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监察御史(臣/)陈其凝
  谢枋得曰不愆则无作聪明乱旧章之过不忘则
  常有继志述事之心
  彭执中曰旧章盖成王周公制礼作乐秩然成章
  传之万世可以遵守
  (臣/)谨按典章者治天下之法也一代之兴必有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723-0394b.png
  代之法先王立法通天下而计之当轻当重宜缓
  宜急知之无不明处之无不当故其法之行也合
  乎天理当乎民心天下奉之而无失奕世遵之而
  不谬此旧章之所以为贵而书之垂戒乱旧章者
  至切也乃世易而不能无偏而后之欲补其偏者
  每用其心思以增其所不必增时移而不能无弊
  而后之欲救其弊者每出其智虑以易其所不可
  易自以补偏救弊之政超于前人制作之上及屡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723-0394c.png
  变而屡有所不便而犹以为变之未善也夫岂变
  之未善哉先王之旧章不可变耳诗之颂宜君宜
  王而归之曰率由旧章推其率由之本则曰不愆
  不忘夫不愆者深知先王之法非后人心思之所
  能及而敬以承之不敢忽旧章为不可遵而改弦
  易辙以失先王制作之精意不忘者深信先王之
  法非后人智虑之所能周而恪以守之不敢疑旧
  章为有所遗而举一废百以失先王贻谋之令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723-0394d.png
  如是则知所循而不致过用其心思而无当于理
  有所据而不致怠忽其智虑而有遗于事书之言
  无作聪明乱旧章者必本于率自中其是之谓欤
  孔子之告鲁公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人存则政
  举人亡则政息是知先王之旧章未尝不可率由
  而后人之愆忘有以失之也语曰有治人无治法
  非谓先王之法不可以为治也无人以举之则良
  法美意总无益于民生得人以行之则故典遗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723-0395a.png
  皆有裨于国计然则先王之制作虽可以为万世
  之遵守而非善继善述之后人亦不克率由典常
  而有以彰其耿光大烈也董仲舒曰道者万世无
  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创为典章斟酌损益有
  改制之名无变道之实及其弊也道之失耳率而
  由之则礼明乐备纲举目张而天下无难理矣不
  然先王通天下而计之后人就一节而改之徒失
  乎制作之意而自蹈于愆忘之咎岂所谓示民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723-0395b.png
  常者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723-0395c.png
  诗经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
 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右中允(臣/)朱良裘
  序假乐嘉成王也集传言有威仪声誉之美又能
  无私怨恶以任众贤是以能受无疆之福为四方
  之纲又言人君能纲纪四方而臣下赖之以安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723-0395d.png
  百辟卿士媚而爱之维欲不解于位以为民所安
  息也
  (臣/)谨按唐韩愈有言曰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而
  察其脉之病否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而
  察其纲纪之理乱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
  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纲纪而已矣纲纪之义
  大矣哉夫天下至大兆民至众其势纷其情涣而
  善为治者乃能总摄而整齐之使之各循其理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723-0396a.png
  相维于不敝此非一手一足所能为功而表端影
  正纲举目张则自凡百辟卿士至于庶人皆视乎
  大君一人之身有以鼓舞而振兴之旱麓之诗曰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又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先
  儒谓纲纪即作人之意人才作于国中则纲纪张
  于四外文王以寿考之年勉勉不已而贤才于以
  奋兴政事于以修举是可知人君所以鼓舞天下
  之人才即所以经理天下之庶绩而养群生以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723-0396b.png
  平之福者胥在乎是矣成王继文王武王之序夙
  夜敬止日就月将懋学于缉熙单心于宥密所以
  养其在躬之清明者无少间隙故其发见于外者
  有抑抑之威仪秩秩之德音而一时之佛时仔肩
  示我德行者皆一心一德之俦有嘉德而无违心
  故曰无怨无恶率由群匹此纲纪所以振而克受
  无疆之福也盖人之元气不存虽盛且壮不足为
  一身之福国之纲纪不立虽强且富不足为人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0723-0396c.png
  之福诗人以受福祝其君而继之曰四方之纲又
  继之曰之纲之纪其意至深且远人君以一身托
  乎亿兆臣民之上若日月之照临南朔东西皆其
  神明所贯注纲之举于上者元首明而股肱良纪
  之振于下者百工釐而庶绩熙此王道之成所以
  四达不悖而外有以极规模之大内有以尽节目
  之详者也夫树之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凡以
  为民也必百辟卿士无一人不能于其官而后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0723-0396d.png
  黎百姓无一夫不获其所惟纲纪既立则贤者在
  位能者在职受大受小不淆其分职详职要各尽
  其才于以亮天工熙帝载君臣上下之间诚意交
  孚而忠爱悱恻之情油然以生凡厥庶民皆得安
  其出作入息之常遂其食德饮和之愿是合天下
  臣民之福为一人之福其福宁有涯欤先儒又谓
  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为泰之时也泰
  之时所忧者怠荒而已故终之以不解于位然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0723-0397a.png
  诗人之意即虞廷载赓之意而维愿纲纪之张而
  不弛也乎抑(臣/)闻之宋朱子之告其君曰何谓纲
  纪辨贤否以定上下之分核功罪以公赏罚之施
  也然纲纪之所以振必宰执秉持而不敢失台谏
  补察而无所私而人主又以其大公至正之心恭
  己于上而照临之是以贤者必上不肖者必下有
  功者必赏有罪者必刑而万事之统无所阙也纲
  纪既正则天下之人各自矜奋更相劝勉以去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0723-0397b.png
  而从善盖不待黜陟赏罚一一加于其身而礼义
  之俗廉耻之风已丕变矣又曰纲纪不能以自立
  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
  纲纪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
  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
  而正也又曰一二习见之臣上则蛊惑其君之心
  志使其不信先王之大道而悦于功利之卑说不
  乐庄士之谠言而安于私𥊍之鄙态下则招集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0723-0397c.png
  大夫之嗜利无耻者汇入其门所喜则阴为引援
  所恶则密行訾毁不惟坏天下之纲纪乃并其君
  所以立纲纪者而坏之焉朱子之言其剀切详至
  如此然则诗人之以纲纪颂其君也其意诚深且
  远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0723-0398a.png
  诗经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塈
             给事中(臣/)汪榯
  (臣/)谨按国家之治主之者君辅君以出治者则惟
  臣其道总不外于安民而已人君诚以安民为心
  则必奋大有为之志气率作兴事慎宪省成薄海
  内外无不在一人总理维系之中劝农课桑以厚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0723-0398b.png
  其生通工惠商以利其用庠序学校明伦立教以
  复其性凡设为经制布之章程者委曲周详纤悉
  靡遗而朝廷之上一日二日万几握要不烦而大
  纲毕张错综尽善而众目备举上令而下行上作
  而下应朱子曰四方皆在线索内牵着便动如是
  纲纪四方则所以贻民之安者君皆有以任之矣
  于是辅理之臣共清乃心各勤乃职兢兢业业时
  凛旷鳏无非推广九重之德意承宣一人之恺泽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9a 页 WYG0723-0398c.png
  登斯民于仁寿告厥成功坐臻上理故曰之纲之
  纪燕及朋友夫上下一心明良交庆君既有以燕
  其臣臣亦有以媚于君将见外而百辟内而卿士
  莫不鼓舞兴起献其媚兹焉媚之云者非阿意以
  顺从也亦非歌功而诵德也君心以养民为急则
  竭其诚求之力以仰合乎惠鲜怀保之思君心以
  教民为重则殚其敬敷之方以曲体乎匡直辅翼
  之意要使四海之外八荒之内无一物不得其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59b 页 WYG0723-0398d.png
  无一夫不被其泽以此言媚爱之至也敬之至也
  忠顺之至也顾泰交之世亦有畴咨同德之朝尤
  勤惕厉天下之大宝曰位而守位曰人居万姓之
  上而任代天理物之责岂可一念假满一事玩愒
  哉惟以安民为心即以勤民为务终日乾乾不自
  暇逸抑抑者益慎其威仪秩秩者益谨其德音无
  怨恶者益勉于率由单心夙夜知天位之维艰淬
  厉精神期帝位之不疚则纲可常张纪可常理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0a 页 WYG0723-0399a.png
  天下之民亦永赖之以休息矣岂徒燕及朋友而
  已哉此媚于天子者必以不懈于位民之攸塈致
  其惓惓也观诗所以燕其臣下与臣所以媚其君
  上者举不外于安民则肃纲纪而率臣僚非即所
  以延万年有道之长也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1a 页 WYG0723-0399c.png
  诗经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塈
           监察御史(臣/)周人骥
  吕祖谦曰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为泰
  之时也泰之时所忧者怠荒而已此诗所以终于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也方嘉之又规之者盖皋陶
  赓歌之意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1b 页 WYG0723-0399d.png
  (臣/)谨按天生民而立之君固以生民之命特付于
  一人而一人不能独理于是立官以为之臣使分
  任治民之事书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
  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盖言
  君臣之道皆以为民必使民各得其所而后克尽
  乎其为君无负乎其为臣也使为君者宵旰忧勤
  时时以民生为念而为之臣者不能仰承德意顾
  祗苟且塞责涂饰耳目视民间之疾苦漠然不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2a 页 WYG0723-0400a.png
  于其心则朝廷虽有善政之施而奉行不实利不
  果兴害不果去泽不下究情不上通诚以所用之
  非其人也惟是君为主而臣为辅设君于用人行
  政之际或偏有成见或信任不专即有忠直公正
  体国爱民之臣建一议而人訾其非举一事而多
  掣其肘将以顾忌之念阻任事之心而欲实政之
  及于民抑又难矣然则上下交而后德业成明良
  会而后庶事康君臣之相遇岂偶然哉诗所云燕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2b 页 WYG0723-0400b.png
  及朋友非徒庆臣之赖君以安谓君有纲纪而臣
  乃得安其身以安斯民也所云不解于位民之攸
  塈非以安民之事专诿之君谓必君不解其纲纪
  而臣乃得修其安民之职也三复诗旨于称愿中
  寓规戒足见古君臣交儆之意至不解于位一言
  尤千古为君之炯鉴也古来愿治之主当其始莫
  不励精久之治具已张见以为不妨稍逸则左右
  近习即以声色玩好窥其隙而中之遂有不期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3a 页 WYG0723-0400c.png
  而自解者夫天下之疾苦皆一人之志虑所周天
  下之才力亦一人之精神所鼓一事解所失不止
  一事一时解其害不止一时古帝王制治保邦兢
  兢业业惟预防夫解之端力遏乎解之渐故朝廷
  之上鼓舞振兴共相翊赞此所以得民心而保天
  下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七 第 63b 页 WYG0723-0400d.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