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723-03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
  诗经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编修(臣/)徐文煜
  朱子曰质实也言其质实无伪日用饮食而已为
  尔德者则而象之犹助尔而为德也
  (臣/)谨按易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又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723-0337b.png
  曰明七教以兴民德又曰一道德以同俗盖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官骸具而养欲无穷赋畀全而礼
  义咸裕德者生民之至性也饮食日用者生民之
  大欲也王者体天出治一身荷君师之任既为民
  谋其身家复为民全其性命教养二者固并重而
  不容偏废者也然而养以备教之具教以继养之
  成其事虽有两端其理无非一贯总以顺其饮食
  日用而已夫成周继夏商忠质之遗群圣代作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723-0338a.png
  绪相承于上有文武之君下有周召之臣一德一
  心堂廉济美寿考作人之雅化数世相维于不替
  而渐摩既久观感自生自王朝以达邦国由卿大
  夫以逮士庶人无不亲逊成风而声教四讫此关
  雎麟趾诸什沨沨可诵也斯即尧之所谓时雍于
  变舜之所谓四方风动禹之文命敷于四海汤之
  帝命式于九围者固先后同揆古今一辙也猗欤
  休哉何其盛也而诗第曰日用饮食而已是岂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723-0338b.png
  者之世仅使斯民饮食不乏日用有资可以备水
  旱裕盖藏而举凡所谓五礼六乐七教五刑以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诸大政遂可置为缓图已乎
  非也饮食有经日用有则德不囿于饮食日用之
  中不越诸饮食日用之外记曰污尊而抔饮蒉桴
  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书曰嗣尔股肱
  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
  用孝养厥父母盖天经地义之精不外朝夕起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723-0338c.png
  之内饮食日用器也而道存焉此韩愈所谓其民
  士农工商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
  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
  明而其为教易行二帝三王行之万世而无弊者
  也苟舍是而别求性命之原高谈精微之蕴则德
  其所德非吾所谓德清净寂灭之说惑其耳目锢
  其心思渐入于异端岐趋而不返而身心性命之
  旨转至行之而不著习之而不察无惑乎人人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723-0338d.png
  游于德之中犹自人人日轶乎德之外也抑知民
  之秉彝好是懿德仁敬孝慈之良本在率履持行
  之内衣食既裕礼义自生百室盈而妇子宁剥枣
  烹葵子弟笃爱敬之节吹豳饮蜡闾闬敦姻睦之
  风推之玄黄为公子之裳朋酒献君王之寿可知
  大道之行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熙熙然户尽可封之俗人无
  失德之愆一道同风之盛早即于日用饮食之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723-0339a.png
  裕之矣盖日用饮食所以遂生即所以复性以之
  为养则因天之时察地之利用人之力开其源节
  其流固不能于饮食日用之外别有所谋以之为
  教则正君臣笃父子定上下序长幼别嫌明微制
  节谨度亦未尝于饮食日用之外更有所施盖德
  惟善政政在养民六府三事理本一贯也而要之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上有迪德之君而后下
  有敏德之民书曰皇建其有极又曰敛时五福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723-0339b.png
  敷锡厥庶民夫福即归之于民而德则端之于君
  者盖福民即所以福君而德者福之本君者德之
  准为人君者诚宜修德以敛福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723-0339c.png
  诗经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编修(臣/)罗源汉
  朱子曰质实也言其质实无伪日用饮食而已为
  尔德者则而象之犹助尔而为德也
  (臣/)谨按德字乃此诗全篇之根柢夫诗人颂神之
  贻福而必祝君之德者此古人归美之中必寓责
  难之旨故夫假乐则颂显显卷阿则美圭璋率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723-0339d.png
  此意倘全篇但言福祉是亦容悦之词耳岂古君
  臣相与之义耶且夫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德固君
  与民所共有者也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
  有学而又经以渐摩之泽感人切而入人深故其
  时民皆率德而翕然从欲以治即至汉唐以来去
  古寖远然而上有恭俭仁惠省躬迪德之主而民
  亦有亲逊雍睦和平岂乐之风其转移化导之机
  恒若响应此可见民有自具之德而诗人颂君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723-0340a.png
  为必以民之率德为验也其曰质者何也或疑周
  道尚文兹兢兢焉以质为愿所以防其流而救其
  失其实不然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
  子曰王者之民皞皞如也而尧衢击壤之歌亦云
  出作入息凿井耕田忘帝力于何有其气象之浑
  朴大率类此今试与观乎豳风豳雅豳颂诸诗所
  载民风綦详然而三农九榖而外无他业也鸡犬
  桑麻而外无长物也烹葵剥枣而外无珍味也社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723-0340b.png
  方祈御而外无繁文也若夫妇依士媚联其情通
  力合作齐其众履亩尝旨作其力称觥献寿达其
  忱夫亦何在非日用饮食之事而为其所最质者
  欤至于民气既淳民俗益厚亲亲长长咸本德让
  以相将遵道遵路皆体德意以俱化有不遍为尔
  德也乎盖三代盛时君无一事不关乎民民无一
  事不视乎君乃至德化既成风同道一斯民风所
  在即主德所徵故不曰民之德而曰为尔德者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723-0340c.png
  与诗所谓莫匪尔极之旨同而洪范所云凡厥庶
  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亦即此意耳顾(臣/)谓遍德者
  民也而慎德者仍在君遍为尔德者民也而懋敬
  厥德者先在君夫君德岂易言哉皋陶谟曰思日
  赞赞襄哉说命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诚以日新
  又新之学操自皇衷而以引以翼之功事存启沃
  公孤卿尹辅理于上庶司百职赞勷于下同寅协
  恭大小一德明良喜起之风见于朝廷正德厚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723-0340d.png
  之泽溥于百姓纯嘏之锡莫大于是瞻圣治者所
  由熙游于太和之宇宙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723-0341a.png
  诗经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修撰(臣/)金甡
  (臣/)谨按天保一诗所以颂君福者不一而足而其
  平易切实广大深远则莫如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之云也夫民以质称疑若椎鲁憃愚未足有光治
  象岂遂臻郅隆之盛而为集福之本哉不知风俗
  之淳漓化理之升降系焉即气运之休咎系焉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723-0341b.png
  机智日开而民之诈伪滋胜惟不安于日用饮食
  之常而教令遂有所弗率刑法遂有所难齐此固
  非吉祥善事也尝读康衢之谣曰不识不知顺帝
  之则击壤之歌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民自适其
  耕凿之安而并泯夫知识之见故尧得成其协和
  之治而长享其富寿之祥诗人之意其犹是欤夫
  民之由质实而趋文巧由文巧而长嚣凌亦势有
  固然积习殆难更化惟圣人人情以为田有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723-0341c.png
  利导之柔服之使之去其伪而返其真率其常而
  安其朴士恒为士农恒为农食旧德而服先畴者
  皆惟本业之务无异物之迁故其时俗尚敦庞闾
  阎和乐狱讼衰息兵革不兴上下皆有嘉德而无
  违心此诚至治之馨香可以感于神明者矣礼曰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
  而所谓大顺者则莫如风俗之同试思气象则熙
  熙皞皞道路则荡荡平平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723-0341d.png
  无为而成化即国家受天之祜申锡无疆莫大于
  此奚俟麟凤在郊龟龙畜沼而后为盛世之嘉祥
  也哉夫民之斲雕为朴实君德有以感化之非必
  听命于冥漠不可知之神也特其靡然向风不疾
  而速从欲以治浑乎自然若有非人力所能为者
  则以为非神之力不及此而原其所以得此于神
  者惟诚孝感格而后默相者有肸蚃之灵徯应者
  还淳古之俗则所谓神之福者仍本乎君之德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723-0342a.png
  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723-0342c.png
  诗经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编修(臣/)徐玮
  (臣/)谨按书有曰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则知降衷生
  民本无不善而其后不能不日漓也然由厚而趋
  于薄者习俗之弊则革薄而返于厚者教化之权
  是必闲其心思耳目之邪以养其敦庞淳厚之气
  使复还于未雕未斲之天则民志定而民风古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723-0342d.png
  固乃以邦宁矣今使民而皆以智巧相矜以机械
  相尚此非民之福也王者锡福庶民必使一归于
  质质者非乔野椎鲁之谓也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而皆有其所为质者士质于学忠孝廉节不言躬
  行而无虚声动众之习焉诗书六艺修身淑性而
  无高谈横议之失焉言扬行举席珍待聘而无游
  扬奔竞之弊焉此士之质也农质于野嗣尔股肱
  纯艺黍稷而惰游失业有戒焉出入相友守望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723-0343a.png
  助而嚣陵诟谇不闻焉献豜私豵跻堂上寿而先
  私后公弗敢焉此农之质也工质于肆越镈燕函
  各安其业而见异思迁弗为焉饬材辨器必利于
  用而苦窳不良不入焉规矩准绳悉程于度而奇
  技荡心有禁焉此工之质也商质于市布帛菽粟
  民用是资而金玉珠贝弗贵焉质剂量度禀成司
  市而诈伪争讼不兴焉懋迁有无止逐什一而垄
  断居奇弗为焉此商之质也夫天下之大四民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723-0343b.png
  尽之矣四民之善一质焉尽之矣今使入其国而
  学无游士野无莠民工无技淫商无豪富岂非国
  之福哉亦岂非民之福哉要不外日用饮食而得
  之夫事有质而不可厌者日用饮食是也而人于
  职业所当为亦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去故夫弦
  歌诵习士之日用饮食也耕耘作息农之日用饮
  食也范金合土工之日用饮食也通财化居商之
  日用饮食也夫惟各安其日用饮食之常而无妄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723-0343c.png
  愿故不争于所无无游思故不惑于所诱于斯时
  也异端邪说不兴慆淫匪彝不作循循乎其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也荡荡乎其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也质莫质于此矣不然而如
  程子所云士庶日志于尊荣农工商贾日志于富
  侈民志不定而质漓矣所以古之圣王必谨庠序
  之教咨保介之官监工司市皆有法度胥天下而
  返之于质焉此坊民之道也唐虞三代所谓民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723-0343d.png
  质者如此若乃庄周所称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
  所为行不知所往含哺而嬉鼓腹而游质则质矣
  然此太古淳闷之世容或有之而不可语于唐虞
  三代之隆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723-0344a.png
  诗经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
 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之子于苗选徒嚣嚣
 建旐设旄搏兽于敖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
 会同有绎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牡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723-0344b.png
           监察御史(臣/)沈世枫
  小序车攻宣王复古也
  吕祖谦曰车攻所以为复古者何也盖蒐狩之礼
  可以见王赋之复焉可以见军实之盛焉可以见
  师律之严焉可以见上下之情焉欲明文武之功
  业此亦足以观矣
  (臣/)谨按田猎之事自古为戒而车攻之诗先贤以
  为复古者诚以宣王之狩非以逞车骑之都畋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723-0344c.png
  之乐也昔者虞廷辑瑞班朝四时皆有巡狩所以
  敷奏明试者其礼甚密而意甚周至于蒐苗狝狩
  详于夏官简军实撰车徒遂献禽以供宗庙宾客
  之用所谓因田猎以讲武事也厥后此礼几废至
  宣王之时遂有东都之会此诗人详述其事而美
  其能复古也观其车攻马同建旐设旄言有司先
  为戒具以待乘舆也逮乎税驾东都未事田猎先
  事会同曰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可见天子意在柔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723-0344d.png
  远是以遐迩倾心威仪容与也会同毕而后武事
  兴则曰既调既同不猗不失见纪律整严不矜诡
  遇也曰悠悠旆旌徒御不惊见军容暇豫不事奔
  驰也至获禽以献则曰大庖不盈可知意不在于
  从禽亦不嗜杀之至意也宜诗人拜手而毕其辞
  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然则田猎固圣贤之主所
  不废特忘其典则而但以驰骋般乐是务者即长
  杨上林之类是也诚能于率由旧章之中存无敢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723-0345a.png
  怠荒之意惟藉是以布招携之德使列服输诚明
  司马之法俾戎行作气则不独銮舆所过颂声四
  作即垂之奕祀亦传为盛事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723-0345c.png
  诗经
 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
 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编修(臣/)王会汾
  (臣/)谨按天下安危之本视乎生民而生民忧乐之
  原系乎主德未有诚心保赤而物不得其安者也
  亦未有铺张文具而民得蒙其福者也文武以实
  心逮下其时万物由庚兆民允殖天下之气如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723-0345d.png
  人之身息乎踵达乎颅流畅乎四肢而动荡乎关
  节故无水旱昆虫之灾凶饥札瘥之患其要无他
  以诚心感生至和而已宣王即政之初遇灾思惧
  治绩勃兴惜其执德不坚美业中废今其诗见于
  小雅者什有四篇六月采芑则南征北伐之词也
  车攻吉日则蒐田复古之事也此四篇皆有美而
  无刺至鸿雁一诗悯万民之失所而能劳来安集
  之故序说亦以为美宣王然哀鸣中泽万口嗷嗷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723-0346a.png
  虽无怼怨之辞而民穷盖亦可见且其言曰维此
  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意当时朝廷
  士大夫及四方司牧之臣必有不能恤下视水旱
  凶饥为运数之适然者故其后卒至于依樗采葍
  从其婚姻而不见收恤也窃料宣王之时民困矣
  财殚矣人主狃于治绩之小成典章之粗举不复
  能以忠诚恳恻实致于民所以天和不应民卒流
  亡生理既窄则风俗日偷古先王睦姻任恤之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723-0346b.png
  荡然无复存者一变而为繁霜曷足怪欤易曰圣
  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为民父母当常抱纳隍之
  虑切引罪之思故能使气应情通上下交泰今鸿
  雁之诗所谓穷者欲达其情劳者欲歌其事而犹
  抱有言不信之忧则否隔成而民气悲矣序所云
  矜寡无不得其所者傥亦后儒附益之说而非其
  实欤又按鸿雁以下诸篇庭燎则因美致规也沔
  水则忧心念乱也鹤鸣则师傅教诫之词恐其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723-0346c.png
  诚而因以不明也至于军士悲其转恤贤人勉尔
  遁思而民困遂以不拯矣终之以斯干无羊者亦
  因以为讽也若曰闾井之流亡如此而犹得安于
  莞簟乎穷黎则沟壑将填而何暇广蕃庶类乎此
  孔子序诗之旨也总之文武之德泽所以蟠结乎
  人心者在于周知疾苦而曲致其情观四牡采薇
  诸作忠厚蔼然真盛天子也宣王内修外攘一时
  文章歌咏灿焉可观而淳化未流民生日蹙岂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723-0346d.png
  诚意有未孚欤卫文之騋牝推本于塞渊鲁侯之
  垌野根极于思无邪帝王将务安辑其民富而教
  之其尤不可以不诚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723-0347a.png
  诗经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
 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
 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
 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检讨(臣/)张鹏翀
  朱子集传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
  诲之辞也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723-0347b.png
  可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
  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
  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
  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臣/)谨按鹤鸣之诗小序以为诲宣王郑笺谓教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朱子始定为陈善纳诲之辞(臣/)
  尝讽咏而䌷绎之觉义蕴无穷人主能时时玩味
  入心则居敬穷理通德类情内圣外王之道无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723-0347c.png
  不该而要在慎独以存诚则所谓诚之不可掩者
  尤其本也夫圣人之道动静一原密室显地初无
  二致然班朝莅官之时庄敬易持而深宫燕閒之
  间怠肆易起故患常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乎渐习
  古圣王虽从容燕閒必有诵训箴谏而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所以防未萌之欲者甚严盖知细微幽
  独之偶肆甚于共见共闻之难掩也后王燕逸恒
  视为宫闱事閟外人莫知宦官宫妾巧为承迎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723-0347d.png
  色货利日相浸渍一为所引势若顺流明知其非
  道而牵于所爱狃于所便固已溺而难挽矣虽有
  正言谠论且多方为拒饰之计佳鹞毙于袖中美
  人即离辇侧者有几人哉汉唐已事炯鉴具存当
  时所恃为秘密而罕知者大则正史书之小则野
  史载之起于一念之忽微而不能掩天下万世之
  指摘诚不可以不惧也诚能谨小慎微虽处幽独
  得肆之地凛然若天帝之鉴临则清明在躬气志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723-0348a.png
  如神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
  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而中和位育之效皆自
  睹闻莫及之地操之正如于野于天鸣声远闻被
  四表而格上下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若夫理之无
  定在则穷理之功尤为切要盖存诚在乎主敬而
  穷理在乎集义(臣/)尝反覆程朱之书提纲举要不
  外乎敬义夹持所谓直上达天德者此也敬所以
  涵养此心心无放佚乃能穷理理无不在故无定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723-0348b.png
  在在渊在渚即随时处中之谓耳中无定见则游
  移两可中有成见则执滞罕通此程朱即物穷理
  之功为不可缺也诚能慎简名儒博延俊彦俾日
  亲便坐研究道义讲磨治体则睿知益明王猷允
  塞辅养君德孰亟于此且知言尤穷理之要博咨
  群议固可集思广益然非中有权衡大公无我安
  能执两用中故有同一言而此言之为公彼言之
  为私者有同一言而为国言之则公为身言之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723-0348c.png
  私者是以知者或不敢言言者或未必知是非疑
  似淆惑实多此知言所以难也(臣/)窃谓进言者但
  当计其理之是非不当计其身之利害听言者但
  当问其理之当否不必问其意之公私无补于国
  计民生虽公何益有补于国计民生虽私何损一
  洗拘挛牵制之习而后是非疑似之介不以两在
  而或淆在渊在渚虚衷察理活泼泼地体物不遗
  诗人之旨所以引君于道者至矣至于爱憎之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723-0348d.png
  施则又贤否之去留群情之向背所系而不可不
  深察者檀之与榖玉之与石知者皆能辨之至爱
  憎之心系于一偏则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
  善者多矣加以左右近习之炫惑则檀榖倒置玉
  石不分者又多矣故诗人以为园中之檀可爱而
  勿并爱及萚则择能而使舍其短而取其长引类
  以升举其直而错其枉不牵于私爱而宠禄无所
  过矣至如他山之石既粗矿矣又疏远焉宜无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723-0349a.png
  留意者然而用以攻玉则可效磨砺之功成温栗
  之质岂修德者所宜废乎盖言莫予违但觉顺从
  之可乐而潜滋其骄逸之心孰若近正士闻正言
  有所严惮切磋以助成德业之为美即其人果有
  可憎亦当察其素行不以一𤯝掩德乃能收攻错
  之益耳爱能知其恶憎能知其善则嚬笑不妄加
  赏罚不滥及不动声色而成顺则之治矣此诗人
  陈善纳诲之志也朱子所谓触类引伸者(臣/)请诵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723-0349b.png
  古语而推言之语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不踬
  于山而踬于垤言人情能谨于难而不免忽于易
  也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勤于始者每怠于
  终也语曰安乐必敬无行可悔言燕安易溺覆辙
  当诫也语曰毋谓胡伤其祸将长毋谓胡害其祸
  将大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也语曰以镜自照见
  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言人君当以正人为鉴勿
  近邪僻也语曰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言察民休戚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723-0349c.png
  验政臧否也语曰马不可极民不可剧言民力易
  竭言利之渐不可长也语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
  犹尚在耳言为政喜静而恶哗毋使俗吏滋扰也
  略举数端以抒一得其诗人引伸靡竟之意乎(臣/)
  备员侍从职司文墨虽不专任言责然窃谓面折
  廷诤直陈可否者谏臣之事也从容讽谕陈善责
  难者词臣之事也故虽不敢朝夕献纳而每于说
  经之次致其拳拳之愚忱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723-0350a.png
  诗经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监察御史(臣/)高景蕃
  朱子集传言诚之不可掩也理之无定在也
  (臣/)谨按君子之学不外诚身明善而已诚身则一
  真无妄而有以立万事万物之原明善则炳烛几
  先而有以尽无方无体之用自夫人以缘饰之心
  处之将伸节昭昭而惰行冥冥而不知微显有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723-0350b.png
  至之符也抑以胶固之见乘之将守其方隅而遗
  其变化而不知随在皆一理之贯也鹤鸣之诗所
  以善为喻也夫是诗为纳诲而作将必上稽诸天
  命下察诸人心中参之庶事于以验从违之不爽
  晰至理之微茫庶几返观内照而不忽于诚中形
  外之几度务揆时而不拘于畛域偏私之见此纳
  诲之常也而诗不正言其所以然也罕譬而喻使
  夫深思而自得之故不言诚之不可掩也而曰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723-0350c.png
  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不言理之无定在也而曰鱼
  潜在渊或在于渚盖鹤微物也托足九皋若至幽
  遐矣而引吭长鸣则声闻于野焉是其嘹喨之音
  虽欲掩之而必不可掩也已如此抑鱼亦一物耳
  渊泉自得若有方所矣而水岐之渚又未尝不在
  焉是其游泳之致欲执一定以求之而不得也又
  如此由是推之暗室屋漏之地不啻九皋之邃密
  也发迩见远之徵不啻四野之声闻也事虽散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723-0350d.png
  广远道不下带而存不啻在渊之鱼而又或在渚
  之鱼也故夫天地非大吾身非小千古非遥一念
  非近几之所著莫能掩也事有精粗理无精粗事
  有大小理无大小于彼于此无可执也使其自欺
  于幽独之中而谓可矫饰于大廷之际以一已有
  尽之见而欲求尽乎千变万化之无穷也此必不
  可得之数矣是以君子务戒惧慎独以诚其身格
  物穷理以明乎善推之而刀剑有铭盘盂有儆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723-0351a.png
  敢以纤悉自弛其诚也昌言必拜迩言必察不敢
  以满假自隘其明也诚至故参乎天地动乎鬼神
  而无不之也明至故妙乎百为达乎万事而无不
  当也知行并进明诚两立修己治人一以贯之矣
  此诗人纳诲之意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723-0351c.png
  诗经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监察御史(臣/)陈仁
  朱子曰山极高矣而或陟其巅泉极深矣而或入
  其底故君子不可易于其言恐耳属于垣者有所
  观望左右而生谗谮也
  (臣/)谨按诗之言当矣切矣盖以人君施为举动皆
  当谨之于几微之先不可轻露其意使他人得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723-0351d.png
  窥测之苟或一露其几不惟听吾言者有所观望
  而生谗谮亦且伺吾意之所向而有所假窃然此
  姑不具论请即谗谮之一端而究言之夫木之高
  也风必撼焉石之峻也水必激焉贤人者庸人之
  所深不乐也是故积贤生美积美生誉积誉生忌
  积忌生谗夫谗人者必小人也谗于人者必君子
  也君子之谗于人亦可悲哉忠臣不得卒宠于君
  孝子不得终爱于父贞女不得暴志于夫良士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723-0352a.png
  得全交于友古今来罹此患者盖不少也楚之屈
  平可谓忠矣汨罗之沉至今悲之吴之子胥其功
  显矣鸱夷之浮惨何极焉非独此也西伯大圣人
  也而羑里之囚不免申生致胙父子至亲也而待
  烹之殃奚为而至诗曰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述谗
  之奸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著谗之害也投畀豺
  虎豺虎不食恶谗之严也久矣谗之为患不可不
  辨也夫泰山之溜可以穿石洪炉之火可以烁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723-0352b.png
  深壑之雾可以障天层山之云可以蔽日贤人之
  行不坚于金石而巧言之毒甚于水火吾心之明
  不皎于天日而壅蔽之患多于云雾则谗之难辨
  曷可胜言乎是故知吾有所善也则伺其隙以疑
  之知吾有所恶也则多其过以重之如是者不可
  以不察也未识吾之心也则微词以尝之未必吾
  之从也则他事以探之如是者不可以不察也或
  势所不达则因其嬖以致之语所不在则迂其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723-0352c.png
  以及之如是者不可以不察也短其事而阳为不
  知其人述其语而故为不解其意如是者不可以
  不察也虞其核也则托于所闻恐其怒也则触其
  所忌如是者不可以不察也反辞以多誉之而实
  以暴其短假事以深恶之而因以发其私如是者
  不可以不察也托为误泄而卒讳之俟急叩之而
  后言因所概论而泛及之若缓语之而不切如是
  者不可以不察也何也无故而然其中必有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723-0352d.png
  大抵谗人之为谗必先窥伺上意上意所向谗人
  亦向之上意所背谗人亦背之方谗之始君容之
  而不拒则乱生及谗之进又信之而不辨则乱成
  必也闻谗而察知谗而去好恶明白决断不疑则
  乱为之止矣故人君杜绝谗邪之道一曰明二曰
  断明则视听不惑断则除屏必力且夫大奸似忠
  大佞似信听言者非心如明镜物无遁情媚之而
  不喜激之而不怒者未有不堕其术中也昔成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723-0353a.png
  嗣位之初周公以叔父至亲居冢宰之任而管蔡
  流言成王几至猜阻赖天动威而后悔夫以成王
  慈祥乐易之主一闻谗言尚不能无疑于周公况
  其他乎故曰恺悌君子无信谗言使为人主者心
  正意诚私邪不能蔽公听并观信任无所倚则魑
  魅詟于震霆雨雪消于见睍虽有善为谗者且不
  敢为矣即进而为之亦莫之听矣此又人主守约
  之方也(臣/)因朱注谗谮二字而申言谗之为害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723-0353b.png
  谗之难辨如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723-0353c.png
  诗经
 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监察御史(臣/)张湄
  (臣/)谨按天之道动直地之道直方人受天地之正
  气以生而刚德具焉故直为人之生理不直则无
  以为人观赤子之啼笑其端无间于中和匹夫之
  是非其论不谬于贤圣则直本根乎天性之自然
  而因以合乎人心之同然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723-0353d.png
  所以直道而行也又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错诸直则民不服夫蚩蚩之民无所私曲且如此
  矧臣工之在位者忍以不直事其君哉是故靖共
  之道不一端而引君于当道务以直为之主书所
  谓安汝止其弼直者此也顾直必兼言正者正则
  无不直直者未必正三代而下人臣招其君之过
  以沽名此挟私妄上至无礼之所为君子尝深恶
  之而目之曰讪曰讦曰绞则不正甚矣乌得为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723-0354a.png
  乎正直者无一念之稍涉于伪无一事之或顾其
  私易称敬以直内书称直哉惟清盖直焉而能敬
  且清斯可谓正直之至者矣且夫正直必刚刚者
  阳之象也不正直必柔柔者阴之象也阳刚之象
  不易觏而于廷诤之时偶见之阴柔之象不可逢
  而于面谀之际数见之然而不易觏者每为人主
  之所不乐觏不可逢者偏为人主之所最欲逢此
  正直之臣不世出而非神圣之朝则其途甚危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723-0354b.png
  类亦甚杂也何则上有纳谏之君斯下有敢谏之
  臣从来君骄则臣谄主圣则臣直人第见引裾折
  槛者侃侃自将謇谔不屈以为古人臣何风采可
  畏爱若是而不知实由圣君之宽容大度为能相
  与以有成故曰正直是与也窃尝综览前史而叹
  臣之正直者无踰汉之汲黯唐之魏徵然武帝知
  黯之贤而不能用太宗知徵之贤而几欲杀之是
  则好谀恶直虽哲后亦复不免乎要之非独其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723-0354c.png
  之过也正士在朝群邪所忌盖未有既犯众人之
  所忌而犹得蒙一人之独知者故诗人以靖共责
  同僚一则曰正直是与再则曰好是正直明乎邪
  佞之臣其势聚聚者必有比匪之伤正直之臣其
  志孤孤者贵有相助之理善事君者于此而维持
  之辅翼之此兆民之公心万世之常道而两间之
  正气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723-0355a.png
  诗经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
 南东其亩
            给事中(臣/)卫廷璞
  (臣/)谨按周家以农事肇基制地之法宜莫善于周
  乃此诗首章不归美于本朝而遥溯神禹盖因观
  南东之亩而静念所从也书称文王卑服即康功
  田功今考诸司马法制度殆极精详然实则踵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723-0355b.png
  后之遗事何以见之周礼遂人之法大概同于匠
  人先儒于遂人治地谓是成周之制于匠人为沟
  洫谓是前代之制其所谓前代者虽未确指为禹
  而以虞书浚畎浍川之言观之则有明文夫利之
  在生民者前圣为之而有端则其事可继后圣循
  之而有绪则其功易成惟后圣有可见之功则前
  圣愈有难忘之德矣其所称南山者传云即终南
  山也尝考禹功所在尤莫详于西北今西北一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723-0355c.png
  平原多而川泽少似乎禹甸难施不知西方属金
  固水所由生也北为亥子之方又水之本位也观
  于西北夏秋之交泉随地涌此正沟遂所宜用而
  蓄泄有兼资也自水道通而地利尽高者不旱下
  者不涝而畇畇原隰曾孙得以田之矣所谓我疆
  我里南东其亩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自高趋
  下亩之所向沟遂从之或南或东大致然也夫有
  沟遂之类则有径畛之属由径而畛以达于川上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723-0355d.png
  之路其为不田之土多矣圣人非不知惜也资为
  道路实藉以堤防故田不污莱而耕馀三九且自
  郊而野田庐在内沟洫在外地势高下参错有以
  限戎马之足在易地中有水伏至险于大顺取象
  于师而昔人所云以水佐耕者丰以水佐守者固
  亦此意也又周礼有曰凡行停水磬折以参伍郑
  注谓坎为弓轮水行欲纡曲也南东其亩则或遂
  纵而沟横或洫纵而遂横有以杀乎水之势而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723-0356a.png
  有以生乎水之情此又圣人制度之妙也春秋传
  国侨伍田畴前后汉书召信臣杜诗辈开陂泽其
  功何敢望于圣人而其民犹歌且颂之则此诗因
  美曾孙而上追神禹岂能已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723-0356c.png
  诗经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编修(臣/)汤大绅
  朱子曰疆者为之大界也理者定其沟涂也亩垄
  也其遂东入于沟则其亩南矣其遂南入于沟则
  其亩东矣
  (臣/)谨按信南山诗意而知农田与水利相乘未可
  缺一而不备矣盖帝王之治以贵粟重农为本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723-0356d.png
  畎亩之制以分田树榖为先田何以分必沟洫浍
  川之正其界而农夫无越畔之虞榖何以树必燥
  湿高下之别其宜而土膏收长亩之利故欲力田
  必先计亩欲计亩必先明其疆理伊古以来圣君
  贤相留心民瘼未有不于田功亟讲者也夫后代
  之天下犹古之天下后代之地利犹古之地利户
  口日益繁人力宜日益广矣然一遇歉岁民或不
  聊生者得非地有馀利民有馀力生榖之土未尽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723-0357a.png
  垦山泽之产未尽出欤尝考禹贡所载冀州土惟
  白壤田惟中中扬州土惟涂泥田惟下下此其土
  宜地脉相去悬殊不待智者而后知也乃江淮之
  间岁收粳稻足供东南之食而北方所植不过高
  粱小米又收穫无几不得不待给于吴楚之区无
  他疆理之法久湮而目前耕作皆有类于缦田也
  然则疆理之法其可不为之加意哉俗儒之论辄
  谓井田为必可复其说诚迂阔而难行然井田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723-0357b.png
  制虽不可复而代田之法犹足相参汉书食货志
  有云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
  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又云一岁之收常
  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是则代田所穫之
  粟数倍于缦田所穫之粟矣由一亩而推之一顷
  由一顷而推之一乡由一乡而推之一县一府以
  至通省其田日益辟其粟日益富也平原之土其
  有类于分畦筑垄之方盖如此若夫滨水之地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723-0357c.png
  资堤障之功周礼不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潴蓄水
  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
  水乎诚使水利既兴而复详求于疆理之术俾经
  界有定播种以时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出作入
  息含哺鼓腹之象何难再见于今日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723-0358a.png
  诗经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给事中(臣/)汪榯
  (臣/)谨按则壤首详于禹贡地制大备于周官自古
  力农者必先治田而治田者必明水利疆理既定
  亩制复详使土效其官水归其壑润下之性克顺
  作甘之气乃升其所以为农田计者至周且密矣
  诗所云我疆我理者因地势以定井则分合不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723-0358b.png
  以不辨所云南东其亩者因水势以治田则利害
  不可以不明疆以别乎其大也提封百井规模贵
  整肃矣本匠人之制起而疆之径外有畛畛外有
  涂涂外有道复有路虽一成之地不啻画域而分
  疆矣理以析乎其细也甫田九万节目易纷纭矣
  修遂人之法起而理之川中有浍浍中有洫洫中
  有沟复有遂虽千里之内无不有条而有理矣疆
  理定矣土不可以无水五行有相资之用水更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723-0358c.png
  可以无土二者有互济之权于是更详其亩之制
  有如遂之水自西而东注于沟也不峻其亩于南
  则水不入沟而入田惟南其亩而遂之水不溢于
  田者田亦可时资其水于沟也举一南而凡纵横
  之尽变者准此矣有如遂之水自北而南注于沟
  也不障其亩于东则水在田而不在沟惟东其亩
  而遂之水归于沟者沟亦可时引其水于田也举
  一东而凡经纬之尽善者视此矣要之疆理者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723-0358d.png
  地势之所宜南东其亩者顺水势之所宜而沟洫
  不淆经界益正在昔大禹之浚九川距四海必浚
  畎浍距川小水治而大水并治是不惟河渠水利
  本相通而治水明农实一体也三代而下不必尽
  井其田而耕之诚能通沟洫之制因其高下随地
  制宜使蓄泄有方旱潦有备则原隰垦辟黍稷翼
  与地无或遗之利岁皆大有之书疆理南东洵力
  田之要务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723-0359a.png
  诗经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监察御史(臣/)马燝
  朱子集传疆者为之大界也理者定其沟涂也其
  遂东入于沟则其亩南矣其遂南入于沟则其亩
  东矣
  (臣/)谨按帝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所以
  详为区画者盖以经界沟涂乃治地之良规实万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723-0359b.png
  世所永赖故其时不特耕者灌溉有资咸勤稼穑
  即公卿大夫亦莫不以农事为先务此信南山之
  诗所以追维禹甸而详言疆理也疆以治外为错
  壤之经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此大势之宜正者也理以治内为平畴之纬一夫
  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此节目之宜
  详者也由是而遂之自西而东入于沟者则南其
  亩遂之自北而南入于沟者则东其亩旱则受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723-0359c.png
  输及涝而泄之亦无泛溢之忧矣考之周官营沟
  行水之制则职之匠人止水蓄水之令则职之稻
  人浚导之功潴积之事虽有旱涝犹可以人力补
  天时之所不及法至善也后世断不能遵循古制
  兴复井田而其讲求于平日以庶几水旱无虞者
  自可通古人之意而治之盖大川巨浸方略则寄
  之重臣疏浚亦自有专职至于田间水道缕析条
  分为灌输所恃者实牧令之责是以汉之循吏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723-0359d.png
  不以此报最而唐宋以来经济之臣纪绩尤多诚
  使司民社者时留意于沟洫圳浍相其源流观其
  通塞督之以疏凿之方教之以启闭之节自不至
  一遇雨水愆期即听其荒芜而莫之救也且夫田
  非不广袤而水泉自有馀也所患者听其自然积
  岁不为整治塞者任其塞通者不复通得雨则相
  庆逢旱斯束手耳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若农
  时使之力穑而暇时又教之勤治沟渠则习其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723-0360a.png
  而可以广生养之途者并可以杜游惰之渐也观
  于诗而疆理有经斯屡丰有庆故即继之曰益之
  以霢霂既优既渥又继之曰疆场翼翼黍稷彧彧
  此所以受天之祜而报以介福也朱子曰赈济无
  奇策不如讲水利是在良有司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723-0360c.png
  诗经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监察御史(臣/)马燝
  (臣/)谨按此为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
  田祖之诗而周家以稼穑开基重农贵粟上行下
  效有以见井田之法焉有以见节用之道焉有以
  见用力之勤风俗之成焉其诗曰倬彼甫田岁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723-0360d.png
  十千十千云者一成之田也地方十里为田九万
  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是十分而取其一自天子
  至公卿无异制焉则井田之法也用力既勤收穫
  必广岁取十千则其所穫者广矣虽然用之不可
  不合其宜亦不可不有其序设使当千仓万箱之
  际而遽启侈靡之心以致费用无度变丰盈为匮
  乏固属不可即或心存节俭惟恐蹈骄盈矜誇之
  习而出入是吝升斗是惜视主伯亚旅之俦无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723-0361a.png
  体相关之谊而农夫之不足者不知补不给者不
  知助则恐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且有红腐而不可
  食者不且重物而轻人化有用为无用较之奢侈
  者得失相距亦岂甚远哉其诗曰我取其陈食我
  农人自古有年则新者既积而陈者不致于无用
  且食农人则用之合宜矣取其陈则用之有序矣
  夫非丰年不能岁取其陈然丰年之庆亦惟此食
  时用礼者为能致之耳所谓节用之道也传曰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723-0361b.png
  夫不耕或受之饥又曰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此
  言食之关于民生甚重而穑事之不可不勤也其
  诗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不可见其当
  屡丰之后而罔敢暇逸如是哉一亩三亩广尺深
  尺播种于其中稍耨垄草因壝其土以附苗根垄
  尽畎平则苗根深而能风与旱焉所谓用力之勤
  者此也古者士农商贾各执一业农之子恒为农
  其野处而不昵者秀民之能为士者也商贾不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723-0361c.png
  焉其诗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髦士即农民之秀
  出者耳夫公卿大夫力田奉祀亦止稼穑之常然
  而土物心臧既富方榖机之相引固有自然而致
  者焉盖其平日承化于上沦浃既深耕耘馌饷之
  馀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箕帚诟谇之习日消
  则诗书礼乐之华渐启所以曾孙来止得以进髦
  俊而考德问业焉非风俗之成欤然则或耘或耔
  岁取十千者农夫之力也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723-0361d.png
  曾孙之庆也上庆有年下烝髦士者曾孙与农夫
  皆食力田之报也而要之务本崇俭爱民养士周
  先王所以涵煦覆育之者至深且远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723-0362a.png
  诗经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编修(臣/)冯祁
  朱子集传言于此大田岁取万亩之入以为禄食
  及其积之久而有馀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
  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也盖以自古有年是以陈陈
  相因所积如此然其用之之节又合宜而有序如
  此所以粟虽甚多而无红腐不可食之患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723-0362b.png
  (臣/)谨按此诗乃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祀
  之诗公卿田禄皆取之于农而此言取陈以食农
  者见公卿体天子惠养斯民之意施赈恤之仁即
  以劝耕耘之力所以家给人足而时和年丰也夫
  什一而赋谷之入私家者甚多奉公上者有限岂
  必待赈恤而始足顾惟百亩之田一岁之入供八
  口之用饔飧赖焉被服赖焉农壅农具赖焉一切
  吉凶经费俱在其中虽遇丰年至来岁耕耘之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723-0362c.png
  而所蓄已竭者比比也所蓄已竭无以为农本方
  且日谋口食之不给其为农也必不力而要非惰
  农之罪也所赖者在上有补助之法在周礼地官
  旅师云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王制曰三年耕必
  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国家之蓄积
  皆以为民也民以奉上上以惠下上下相通和气
  交浃天地感应而雨旸时若三农之所以咸庆八
  蜡之所以常通诗之所谓自古有年者未必不由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723-0362d.png
  于此且夫有年不可以常恃也水旱灾荒虽盛世
  亦有之以自古有年之时尚不免于补助则偶逢
  歉岁其赈贷更当何如公家有限之粟岂能供此
  无穷之用是可见公卿大夫虽有田禄莫不崇节
  俭戒封靡存稼穑艰难之思无日不以敦本力农
  为重而又荐其馨香虔祀方社以迓神庥其兢兢
  为民何如哉国家求民瘼而树之公卿大夫公卿
  大夫承主德而布惠于民以广君惠至忠也以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723-0363a.png
  民求至仁也以格神祗至顺也合君臣上下神人
  以懋厥农功而图其穑事自古有年不亦宜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723-0363c.png
  诗经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
 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给事中(臣/)罗凤彩
  真德秀曰当时农之所耕者自有之田也而上之
  人又从而崇奖劝励之故斯人亦以为生之乐而
  勤敏和悦之气浃于上下后世之农所耕者他人
  之田为有司者岂复有崇奖劝励之意故数米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723-0363d.png
  炊并日而食者乃其常也田事既起丁夫之粮饷
  与牛之刍槁无所从给豫指收敛之入以为称贷
  之资粝饭藜羹犹不克饱敢望有盐酪之味乎晓
  霜未释忍饥扶犁冻皴不可忍则燎草火以自温
  此始耕之苦也燠气将炎晨兴以出伛偻如啄至
  夕乃休泥涂被体热烁湿蒸百亩告青而形容变
  化不可复识矣此立苗之苦也暑日流金田水若
  沸耘耔是力稂莠是除爬沙而指为之戾伛偻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723-0364a.png
  腰为之折此耘苗之苦也迨垂颖而坚栗惧人畜
  之伤残縳草田中以为守舍数尺容膝仅足蔽雨
  寒夜无眠风霜砭骨此守禾之苦也刈穫而归妇
  子咸喜舂揄簸揉竞敏其事若可乐矣而一饱之
  欢曾无旬月谷入主家之廪利归质贷之人则室
  又垂罄矣自此之外惟采薪于茅贩鬻易粟以苟
  活而已岂不重可怜也哉
  (臣/)谨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古圣王未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723-0364b.png
  不周知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依以为敬天勤民
  之本者也三代盛时有任土之法而天下无不耕
  之地有任民之法而天下无不耕之人盖朝廷所
  嘉惠者惟农官府所分作者亦农故颂之臣工君
  以是戒其臣也风之七月臣以是进其君也君民
  上下相勉以农有不啻父兄子弟者今读甫田之
  诗曰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以君上之尊
  出入田亩而不为屈也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723-0364c.png
  旨否以田畯之官相忘豆觞而不为耻也禾易长
  亩终善且有其力勤者其效必著也曾孙不怒农
  夫克敏其情亲者其功益力也夫曾孙之来为劝
  农来也田畯之至为劳农至也劝劳之道得而民
  有不习耒耜而服勤田亩者哉所以骏发尔私终
  三十里上之爱下有先私后公之心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下之忠上有先公后私之意春耕秋敛补
  助时闻暑雨祁寒怨咨不作所为民气和乐而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723-0364d.png
  心效顺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723-0365a.png
  诗经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检讨(臣/)吴泰
  朱公迁曰曾孙之所欲者丰年而已故用力致此
  黍稷以顺之
  辅广曰既备乃事凡事豫则立也播厥百谷见其
  种之多也农夫以百谷庭硕为顺曾孙之欲则上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723-0365b.png
  之意孚于下而下之意顺乎上矣
  (臣/)谨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善政莫大于
  养民养民莫先于重农洪范三八政一曰食周礼
  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诚以谷之
  为物生之者天成之者地作之者人而因天乘地
  嗣尔股肱以克有秋者则非人能自为也大田之
  诗所由咏曾孙欤曾孙者何重农之令主也盖曾
  孙之心欲其地无遗利也欲其人无遗力也欲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723-0365c.png
  时和年丰而家给人足也且夫曾孙之爱我农人
  甚矣其为食我农人虑者周矣孟春则祈谷于上
  帝季春则为麦祈实矣孟夏则命野虞劳农劝民
  无或失时矣季秋则举五谷之要矣季冬则令民
  出五种修耒耜具田器矣计一岁之中无时不以
  农为念举四海九州之遥亿人兆人沾体涂足之
  苦筑场纳稼之勤崇墉比栉之乐妇子盈宁之休
  皆宛然心目之间是以其时之农夫作为诗歌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723-0365d.png
  志其感激之情忠爱之意而不遽颂曾孙也为之
  咏绣壤之相错曰大田为之庆公私之咸足曰多
  稼为之纪其种之无不良器之无不具曰既种既
  戒所以图于未事之先者如此其豫也而又必为
  之形容其东作之方兴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
  厥百谷而又必为之摹写其西成之在望曰既庭
  且硕以为是帝命之率育也是曾孙之锡福以谷
  我士女也夫乃颂美之曰曾孙是若亦似惟此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0723-0366a.png
  可以慰曾孙之心可以快曾孙之欲岂非其感之
  者深爱之者切并忘其胼胝之勤苦而但有君上
  之宵旰时往来于寤寐也哉粤稽自古帝王未有
  不以农事为先务者尧典首羲和之命虞书载咨
  弃之辞夏勤畎浍之浚商授七十之产周则康功
  田功用咸和万民非惟其君然也即其臣且作无
  逸以陈小人之依作豳风以示稼穑之艰至于周
  官之设为农事经画者居其半焉非惟二帝三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0723-0366b.png
  然也汉之文景唐之太宗宋之仁宗劝农贵粟之
  诏时下蠲租赐复之典频颁亦能以天下为一家
  中国为一人谓之有道之曾孙谁曰不宜然则治
  天下者扩已饥之怀行保民之政将见主伯亚旅
  服本业于南亩之上稻粱黍稷报介福于多稼之
  秋百谷用成岁取十千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久
  安而长治者其以此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0723-0366c.png
  诗经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
            监察御史(臣/)马燝
  朱子曰种择其种也戒饬其具也
  (臣/)谨按盛王之世必以重农贵粟为首务而事不
  可以不勤尤不可以不豫夫上之人率作兴事既
  勤且豫矣则在下者亦必沐膏泽咏勤苦于欢欣
  颂祝之中而寓震动恪恭之意今观大田之诗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0723-0366d.png
  儒以为农夫颂美其上而作而自叙今岁之冬戒
  来岁之事必先择其种焉饬其具焉盖田大则种
  必备稼多而事以烦也窃尝考之诗歌所载多有
  道田家作苦稼穑艰难之什而先时而图者一则
  见于豳风亟其乘屋之一言一则如此诗既种既
  戒之两言曰亟其乘屋者恐以他事妨之曰既种
  既戒既备乃事者则于先事豫之也今就此诗绎
  之月令季冬令告民出五种即既种之谓也命农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0723-0367a.png
  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即既戒之谓也曰既备
  即周官所谓修稼政也曰乃事即周官所谓趣稼
  事也上以岁取十千之咏祝农人以或耘或耔下
  乃以大田多稼之歌报曾孙以既庭且硕所由农
  事既毕岁晚务閒犹兢兢不自暇逸如此而其民
  俗之勤民风之厚往往于言外见之朱子以楚茨
  以下四诗为豳雅谓其与七月载芟良耜等篇相
  类洵非无说也抑论者谓周以农事开国故言稼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0723-0367b.png
  穑之事独详于前代此其说似矣而不尽尔也夫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自神农氏已然上之人诚留
  心于重农贵粟即小民亦安有舍本业以嬉而不
  为先事之图者详周官之典而修月令之政上以
  勤导下下以勤报上岂独周民善于颂祷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0723-0367c.png
  诗经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穫
 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编修(臣/)王锦
  辅氏广曰雨我公田尊君之义也伊寡妇之利及
  众之仁也
  陈氏栎曰欲雨公田不至知有已而不知有君利
  及寡妇不至知有已而不知有人忠厚若此其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0723-0367d.png
  风之气象乎
  (臣/)谨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诞降嘉种阴阳
  和而风雨时者天之道也重农贵粟正井疆而咨
  保介者君之事也务本力田谋盖藏而通有无者
  民之情也周自后稷以穑事开基圣圣相承豳风
  七月之章称极盛焉周礼吹豳雅以乐田畯先儒
  以楚茨甫田大田当之朱子谓大田为农夫之词
  以颂美其上若以答甫田归美农夫之意而就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0723-0368a.png
  章言之田事修饬稂莠既除虫蝗不害所望者雨
  泽耳而必先公后私者盖三代盛时君之爱民无
  所不用其极民之爱君亦无所不用其极虽瞻云
  望雨之下惟愿公田沾足而后波及私田迨雨泽
  既敷丰年遂兆而稚有不穫穧有不敛遗秉滞穗
  留有馀不尽之利以养鳏寡始之以尊君亲上之
  心终之以恤贫赈乏之意谢枋得谓上好仁而下
  好义于此诗见之至所云公田者考汉书食货志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0723-0368b.png
  建步立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
  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
  私田百亩公田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孟子曰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
  亲睦此衣食足而风俗醇也后世井田既废富者
  连阡陌贫者无立锥储备之计疏偷薄之风恣然
  而古今异宜井田之制断难复行汉唐以后限田
  均田法似近古乃卒不见其利而民受其病此井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3a 页 WYG0723-0368c.png
  田不可复之明验也总之法制不必师古而君之
  爱民民之爱君则万世如一者也人主轸念民依
  思艰图易凡所以为闾阎计者至周且备而斯民
  沐浴膏泽感戴王仁尊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缠绵
  固结而不可解易曰有孚惠心言君之实心利民
  也又曰有孚惠我德言民以实心戴君之德也君
  民一体感召天和雨旸时若大有频书菽粟如水
  火而民焉有不仁者此急公奉上之义与睦邻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六 第 63b 页 WYG0723-0368d.png
  族之谊一时并摰者也宁特课晴问雨上念公家
  遗秉滞穗旁及寡妇哉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