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723-02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三
  书经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
 后作民父母
            给事中(臣/)刘方蔼
  朱子曰天地之大无不生育固为万物之父母矣
  人于其间又独得其气之正而能保其性之全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723-0216b.png
  为万物之灵若元后者则于人类之中又独得其
  正气之盛而能保其性命之尤者是以能极天下
  之聪明而出乎人类之上以覆冒而子畜之是则
  所谓作民父母者也
  吕祖谦曰此乃六经之统摄百王之标准
  (臣/)谨按帝王有天地父母之责圣贤有天地父母
  之心以圣贤之心任帝王之责父天母地而为宗
  子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塞吾其体民吾胞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723-0217a.png
  吾与然后能尽元后父母之道而以天下为一家
  中国为一人上下与天地同流顾父母万物者有
  天地则所以子畜乎人物者宜无所不至而复有
  待于作元后者之作民父母何也盖以天地无心
  而成化覆载固极之于无私而覆载生成之偏以
  及寒暑灾祥不尽得其正而犹不免于生成之憾
  者其范围曲成裁成辅相之道一惟元后是赖是
  元后之作民父母所以立天地之心体天地之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723-0217b.png
  又为生灵继起之天地也所以然者惟天地以太
  极为根柢二五为枢纽气煦形妪化生万物万物
  莫不戴高履厚而父母乎天地万物各有知觉运
  动而人在万物中则能具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神之会五行之秀气而足以为天地之心是以形
  既生神发智惟人为万物之灵所谓天聪明自我
  民聪明也人灵乎物而于生灵之中尤笃生神灵
  首出之一人天独畀之以父母天下之任以为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723-0217c.png
  灵之君师惟天聪明惟圣时宪实能以天地父母
  之心为心以天地父母之道为道而务尽乎子民
  之责天时地利之所生为之修其府事以给之天
  时地利之所穷为之备其荒政以救之春夏秋冬
  风雨霜露则本天之教以教之神气风霆风霆流
  形则本地之教以教之所好好之以求赤子之所
  安所恶恶之以去赤子之危忧民忧以为赤子之
  啼饥号寒也乐民乐以为赤子之饮和食德也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723-0217d.png
  瘝乃身以为毛里之疾痛一夫不获以为骨肉之
  向隅未呼未吁而切诚求所以爱护者每思患而
  预防已安已治而视如伤所以保恤者笃恩勤于
  罔极如此而后可曰作元后盖体乾元坤元以仁
  民乃所以家天下也如此而后可曰作民父母盖
  继乾父坤母以子民所谓以恩掩义也夫天地有
  一息之不诚则无以为天地而父母乎万物万物
  不可一息无天地安可一息无父母惟不可一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723-0218a.png
  无父母故作民父母之心不可以一息间作民父
  母之政不可以一息荒元后之所以作无时可息
  于其民民父母之所以作无时可息于其子而本
  天地以作之之心其至大矣哉其至难矣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723-0218c.png
  书经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监察御史(臣/)包祚永
  蔡沈曰洪范九畴原出于天禹顺水之性地平天
  成故天出书于洛禹别之以为洪范九畴此彝伦
  之所以叙也彝伦之叙即九畴之所叙者也
  (臣/)谨按天之所锡者洛书也洪范九畴则禹之所
  作而叙也然则箕子曷言乎天锡禹洪范九畴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723-0218d.png
  曰洛书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
  为足中五为腹其数有九禹观象而得理由粗以
  识精因形下之器而悟形上之道也故叙为九畴
  凡天地之性万物之纪生民阴骘之恒五行五事
  之理维皇之所以建极天人之所以感应大经大
  法纯粹以精无不触处洞然条分而缕晰之遂亦
  若禹之圣天有以佑启之畴之叙天有以默示之
  故曰锡也汉志曰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723-0219a.png
  为洪范此之谓也其曰锡者如书所言汤之天锡
  智勇诗之言帝谓文王孔子之天纵将圣之类是
  也盖圣人之心与天同体其寂然不动也万理浑
  涵于中其感而遂通也全体毕露于外彼伏羲之
  画卦得于河图之出也而其实造化生生之理阴
  阳动静之端刚柔老少之用已先具于伏羲之一
  心而适有河图之象呈于其前故画为八卦后圣
  爻象继起摩荡发挥而理乃无遗蕴读易者但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723-0219b.png
  其理之广大精微以为圣人作易皆得之于河图
  之象𢾗而要岂其然哉九畴之叙夫亦犹是说者
  又谓河图洛书乃圣人神道设教耳非实有龙马
  神龟之事也而正不然今观以五生数统五成数
  而同处其方者图也以四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
  其所者书也此其数之天生地成载在简册者固
  彰明较著不可诬也古圣人制作开天皆取师于
  万物下至佃渔臼杵莫不皆然河图洛书又何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723-0219c.png
  乎鲧惟不深识此理故于治水而堙之于五行而
  汨陈之帝之不畀九畴非不畀也即当鲧之时有
  神龟负书之祥鲧亦不能知而叙为九畴也此开
  天明道之圣父不能得之于子天岂有私意于其
  间乎易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又曰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此之谓也此圣人所以先天弗违后
  天奉若与天地合其德而立彝伦之极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723-0220a.png
  书经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
 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
 福威用六极
              编修(臣/)蔡新
  蔡沈曰此九畴之纲也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
  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723-0220b.png
  天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极者君之所以建
  极也三德者治之所以应变也稽疑者以人而听
  于天也庶徵者推天而验之人也福极者人感而
  天应也
  (臣/)谨按九畴之文原本洛书之数所谓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者也五居其中谓
  之皇极其本末有序其先后有伦先儒论之详矣
  而对待之义鲜有及者(臣/)尝绎之其法以君心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723-0220c.png
  本上下四旁备列天人以监观省察互成其用君
  天下之大法精而且备矣何则五行者天道之始
  也福极者人事之终也天以健顺五常化生万物
  向之者福背之者威王者向明而治赏以春夏刑
  以秋冬其协乎极者则爵赏所加也而福寿康宁
  必及之其罹于咎者则刑罚所施也而忧贫疾弱
  必及之是圣人之与天共治也故一与九对而五
  行福极位焉五事者修身之要人事之本也庶徵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723-0220d.png
  者感应之几天道之著也人君一念之敬必形于
  身则凡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万民者
  相因而至和气之所以致祥也一念之肆亦必形
  于外则凡作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
  事者亦相因而致乖气之所以至异也乃范约言
  之但曰肃乂哲谋圣则为时为若者应焉曰狂僣
  豫急蒙则极备极无者应焉所以深著其应感之
  几徵召之速甚微而可畏也自古明圣之君必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723-0221a.png
  此而念之是圣人之以天自治也故二与八对而
  五事庶徵位焉八政者治世之大端布于人也稽
  疑者神道所设教谋之天也盖王道之原明则有
  礼乐而幽则有鬼神惟明有礼乐故圣人不敢矜
  无为之治而食货宾师命官分职之事从斯而起
  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者也惟幽有鬼神故圣人
  不敢恃睿思之智而蓍龟卜筮三兆五占之法从
  斯而立所谓质诸鬼神而无疑者也是圣人之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723-0221b.png
  天以前民也故三与七对而八政稽疑位焉五纪
  者钦若之意后天奉天也三德者君师之任以人
  治人也万物幽郁沉滞之气生于阴阳之愆伏而
  默化于岁会之中和人心偏陂颇侧之端起于刚
  柔之互胜而无不可偕于正直之大道故五纪布
  而岁功成则风雨露雷无非教也而岁月日时星
  辰象𢾗莫不顺序矣三德敷而万民化则斧钺弓
  旌无非教也而沉潜高明彊弗燮友胥受裁成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723-0221c.png
  是圣人之与天同功也故四与六对而三德五纪
  位焉总之皆建极也故皇极一章言皇建其有极
  即申之以锡极保极协极作极会极归极而不言
  建极之义者八用总归一建也以五事修身以八
  政理物以三德立中和之纪以威福持赏罚之公
  天子行之则为道义庶民遵之则为道路由是经
  之以五行故材不匮也叶之以五纪故序不愆也
  参之以稽疑故民听不惑也验之以庶徵故事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723-0221d.png
  有考也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以
  此欤然则河图虚太极于八卦之外而洛书独列
  皇极于九畴之中者又何也盖太极天道也惟不
  杂乎阴阳故能为万化之枢纽皇极王道也惟不
  离乎事物故能为四海之会归此亦犹中庸九经
  之政原本于君身而修身之数并列于九经以见
  天人系属之故有相继而不相离者范之深意也
  抑又考之皇极一章不汲汲于庶民之淫朋比德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723-0222a.png
  而独于凡厥正人三致意焉俊民何与于庶徵而
  言庶徵则以用章为平康之本秉彝无关于五福
  而语五福亦以好德居考终之先此又皇降之衷
  阴骘之意所最先者故其丁宁垂训如此大学平
  天下之道在于用人锡福之君所宜深念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723-0222c.png
  书经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
 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编修(臣/)储麟趾
  (臣/)谨按箕畴一书与河图实相表里其初一曰五
  行曰水曰火曰木曰金曰土即河图八卦之全位
  也一曰水在卦为坎二曰火在卦为离三曰木在
  卦为震巽四曰金在卦为乾兑五曰土在卦为艮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723-0222d.png
  坤天地者五行之本始五行者天地之功用以本
  始言之水火木金包络其外而土宅中央以功用
  言之木火金水各居正位而土奠四隅五行一天
  地犹之八卦一阴阳善乎濂溪周子之言曰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五行质具于地气行于
  天水以太阴司冬上肖轻清之体而下流于地故
  居天一之奇而地六成之火以太阳司夏下乘显
  著之形而上升于天故居地二之偶而天七成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723-0223a.png
  天气旁达为条畅之木木以少阳司春故参天三
  之数而地八成之地质内凝为坚重之金金以少
  阴司秋故居地四之数而天九成之至于阴阳之
  冲气燥湿之凝结位乎中央包乎四气符乎天五
  之数而谓之土则其体为至大焉凡此阳变阴合
  皆自然之生序其曰微著为渐盖即人身五事之
  用取譬得之而亦确有其理也水流湿故性润下
  于滥觞可以验之火就燥故性炎上于传薪可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723-0223b.png
  观之惟木从绳曲而又直则性类炎上而散为枝
  叶惟金在镕从而又革则性似润下而止于模范
  独土寄旺于四时故无成位高原下隰燥湿异宜
  故无成性至于播之五榖则芄芄彧彧万民之所
  资养其功盖莫大焉故曰土爰稼穑稼穑不可以
  性言独云德者殆直指其功效言之耳若夫五行
  喜忌之说多起于后世术数之家而其理有难晓
  者即如土克水矣然水依防而宅水克火矣然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723-0223c.png
  得膏而辉火克金矣然金迎冶而鍊金克木矣然
  木就斤而材木克土矣然土待耕犁而产禾稼相
  克乃转以相成殆有造化不言之妙用而非术数
  之所能尽也宋儒司马光著潜虚以五行为枢纽
  谓水有原委原为天一而委为地六火有荧焱荧
  为地二而焱为天七木有本末本为天三而末为
  地八金有卝刃卝为地四而刃为天九土有基冢
  基为天五而冢为地十于以推衍五行之体用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723-0223d.png
  足与蔡氏孔氏注疏相为发明至于求其大醇则
  断以尧夫氏濂溪氏河图八卦之说为明白无疵
  足以发圣经之蕴垂示万世而无穷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723-0224a.png
  书经
 敬用五事
           侍讲学士(臣/)吴履泰
  程子曰聪明睿智皆自敬出
  真氏德秀曰敬则五事皆得不敬则五事皆失
  (臣/)谨按帝王之治莫要于敬虞书首言曰钦诗美
  文王缉熙敬止孔子告子路修己以敬所谓一言
  传心之要典也敬字彻上彻下该括内外而自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723-0224b.png
  身至万事当然之则貌言视听思五者尽之自外
  而言之貌外于言自内而言之听内于视自貌言
  视听思言之则思为主于内周子通书谓思为圣
  功之本而思不可见操存之渐必自其可见者为
  之故持敬之功先在貌言次在视听终之以思五
  事各有攸主而总以敬用者敬又五事之主敬不
  存于中则形于貌者必轻且慢无由而能恭𤼵于
  言者必易以肆无由而能从视听蔽于物无由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723-0224c.png
  明且聪思虑汨于多端无由而通于微惟敬而恭
  从明聪睿胥得焉居敬行简垂衣裳而天下治也
  从来雄才大略但于事为上理会而一念不敬百
  为皆堕古之人君师氏司朝仆臣正位太史奉讳
  工师诵诗御瞽几声巫史前后卜筮左右盖无一
  时一事之可纵弛也其一日之间虫飞而会盈朝
  退而路寝听政日出而考政夕而纠虔天刑至于
  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女史授环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723-0224d.png
  管记过自朝至昃无非兢兢业业之小心由是正
  躬俨恪口无易言收视返听渺虑澄心钦明温恭
  之具于中光被重华之达于外惟敬之道得也洪
  范于二畴即曰敬用五事此皇极之所由建而
  德
五福咸系于此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723-0225a.png
  书经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
 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
 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检讨(臣/)赵德昌
  朱子曰五事以思为主盖不可见而行乎四者之
  间也然操存之渐必自其可见而为之
  真德秀曰貌言视听思各有所主而总以敬之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723-0225b.png
  言何哉盖敬者五事之主也敬则五事皆得不敬
  则五事皆失
  陈栎曰五事皆当以敬用之于外而可见者先致
  持守之功则百体各职其职于内而不可见者复
  致操存之力则百体于天君而从其令一敬之功
  内外夹持庶几其无渗漏乎
  (臣/)谨按五事配乎五行不可缺一故圣贤之学表
  里内外互致其功而纲领所在则不出于闲邪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723-0225c.png
  敬二者虽先儒为说各有所主亦由五行之分司
  而互济固未尝有异同于其间也曩读洪范五事
  心窃疑之以为圣人之教颜子则以视听先乎言
  动及论君子之思亦先之以视思明听思聪而此
  独先列貌言与四勿九思殊不相合者何也迨观
  朱子思不可见而行乎四者之间操存之渐必自
  其可见而为之之论则洪范貌言视听俱列思前
  之义可晓然矣至于先貌言不先视听之故犹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723-0225d.png
  之有及而真氏德秀陈氏栎又皆以敬为宗真氏
  则曰敬者五事之主敬则五事皆得不敬则五事
  皆失陈氏曰五事皆当以敬用之敬之功内外夹
  持庶几其无渗漏乎之二说者五事并重似与朱
  子稍异然以敬握貌言视听思之宰与朱子平素
  所云敬者圣学成始成终其说又未尝不同也独
  于其先貌言不先视听之故亦未有明论焉间尝
  思之闲邪之功则视听为要持敬之学则貌言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723-0226a.png
  先持敬即以闲邪闲邪即以持敬洪范之叙次五
  事与圣人之言四勿九思先后虽有各殊而要归
  实无异致所以谈五行者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
  木金土而语其行之序则又曰木火土金水也由
  是而会通其义纯粹其功以之为己固顺而祥以
  之为人自公而溥即以之为天下国家夫亦何所
  施而不当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723-0226c.png
  书经
 思曰睿睿作圣
             检讨(臣/)万松龄
  (臣/)谨按人君之身主静立极之身万化所从出也
  而其要则系乎思思也者寓乎貌言视听之中而
  实超乎貌言视听之外充其量践形色而非难极
  其功合动静为一致观虞书之赞尧曰文思安安
  此德性之美固由于自然者矣若皋陶之告禹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723-0226d.png
  慎厥身修思永以禹之圣岂犹有未至而皋陶必
  举以相儆则不能无藉于思可知他如高宗之思
  道成王之思艰未有不朝夕思之而能制治保邦
  者也盖天有五行人有五事五行之内土无所不
  寄犹五事之内思无所不通貌言有恭从之德而
  不思则未必能恭从视听有明聪之德而不思则
  未必能明聪何者诚有所未至而物为之蔽也惟
  思之德曰睿睿则必通于微通于微则可以无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723-0227a.png
  不通王肃云思虑苦其不深故必深思使通于微
  有是睿之德而能尽其思之功则作圣之基于是
  乎在而其功要不外于主敬夫貌言视听环备于
  身以待吾之用而不持之以敬则为我用者皆得
  挠我而朋从憧扰失其何思何虑之本来此身之
  所以难诚也惟斋庄中正以直其内而戒谨不释
  于须臾整齐严肃以制其外而惰慢不设于肢体
  其无思也天机常动而灵明之本体未尝有所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723-0227b.png
  窒及其思也本原常静而虚莹之妙用未尝有所
  或胶周子曰无思本也思通用也无思而无不通
  为圣人至圣人而睿之德始全思之量始尽故五
  事而曰敬范之所以垂教者尤深切著明也天子
  父天母地而万物待育于一身思皇极之何以建
  而无一毫过不及之差思五事之何以合于五行
  而雨旸燠寒胥不愆其度思八政之何以符于五
  纪而天人上下胥不易其常思三德之何以乂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723-0227c.png
  刚柔尽归于正直思稽疑之何以衍忒思庶徵之
  何以为休为咎思福极之何以在君在民则虽谓
  畴范之全文尽括于思之一言可也而思顾可忽
  哉然则未形之理非睿无以推究乎其极将形之
  象非睿无以研审乎其几惟圣人清明在躬志气
  如神寂然不动皆实理之充周感而遂通皆实理
  之发见故朱子云无思诚也思通神也所谓诚神
  几圣人也然而静则无思而睿之体已森然具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723-0227d.png
  动而为思而睿之用乃灿然不淆礼曰毋不敬俨
  若思此该乎动静以为言也诗曰思无邪此专乎
  动而仍不离乎静合动静为一致故周子谓思者
  圣功之本也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此与史
  所记大禹之苦心焦思其意适合而魏徵之告太
  宗以十思究其义胥不外乎貌言视听傥亦有得
  于洪范之旨者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723-0228a.png
  书经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
 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
            给事中(臣/)程钟彦
  (臣/)谨按箕子为周武王陈禹所有洪范之书条其
  事为九类别其说为九章谓之九畴考其次序则
  皇极居中盖九畴具天地人三才之理而人者天
  地之心也人成位乎中而天地之理得矣故五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723-0228b.png
  皇极曰皇建其有极者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
  也建极云者谓五事皆止于至善也大旨以为王
  者敬用五事止于至善而作君作师居天下之至
  极为天下之标准也敛者有之于己也锡者布之
  于民也盖王者顺五行以承天用五事以修身而
  敷八政以宜民至于皇极建则五事得而五行协
  八政修上契天心而福敛于一身下善民俗而福
  锡于天下矣在上既有以锡之在下必有以应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723-0228c.png
  应之者观感而兴焉率教而化焉惟时庶民皆于
  汝乎取法则观感之深也皆与汝保守此法则率
  教之至也由是观之皇极者九畴之枢纽也而五
  事者所以致皇极之建者也五行则其所禀受八
  政则其所敷施也五纪则五行之布于四时者也
  三德则八政之成乎民风者也于是参之稽疑以
  察其机验之庶徵以观其应考之福极以究其归
  王者相天阴骘之意而协民居未有不本建极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723-0228d.png
  锡福者也昔宋苏洵作洪范论驳正汉儒破碎支
  离之说以为禹之畴分之几五十矣诸儒为之传
  强合附会其条又将百焉宜人之畏其难而不行
  也今欲其行莫若归之易百归之五十五十归之
  九九归之三三者五行也五事也皇极也而又以
  皇极裁节五事五事得而五行从是三究归之一
  也是亦归本皇极之说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723-0229a.png
  书经
 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
 于汝极锡汝保极
             编修(臣/)窦光鼐
  (臣/)谨按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
  五皇极者九畴之统会也自孔氏作传训皇极为
  大中诸儒多祖其说朱子独取苏氏书传至而无
  馀之语又自为说曰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723-0229b.png
  义标准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四方望之以取正
  者也又曰极有凑会之义所谓三十辐共一毂也
  由是言之人君以一身居天下之中而上天下地
  并待裁成辅相之功四方万民皆有辐辏拱环之
  势譬若北辰之在天脊栋之在屋也故夫皇者天
  地人之心也皇为天地人立心非天下之至德不
  足与于斯故九数以五居中而九畴以皇极为本
  其曰皇建其有极何也陈氏曰有极当借无极对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723-0229c.png
  观自至理之妙而无形者言之曰无极自至理之
  实有言之曰有极为人君者诚能敬用五事则貌
  必恭恭作肃言必从从作乂视必明明作哲听必
  聪聪作谋思必睿睿作圣如此则五行得其性而
  八政五纪由此举三德由此推稽疑庶徵福极皆
  由此验矣此理之实而可按者也故曰建其有极
  也顾不曰敬用五事而曰敛时五福何也极者实
  有而必求其徵以事之克敬而气之成象者言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723-0229d.png
  故曰五福五者散处而莫能并至以事之皆敬而
  类之总应者言之故曰敛时五福盖第九畴之本
  基于此矣其继之曰用敷锡厥庶民何也人君不
  以一身为福而以天下为福天下有一民不登于
  仁寿者圣人之大戚也说命曰一夫不获则曰时
  予之辜此之谓也其继之曰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何也传曰言从化也蔡氏集传曰民皆
  于君之极与之保守不敢失坠也盖民虽自若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723-0230a.png
  性天而不能自为其风气则疑王实锡之云尔经
  于下文复申言之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正谓此
  也而朱子则又谓民复以此福锡其君使之长为
  至善之标准则又何也盖君不自有其福而公之
  民民亦不自有其福而复归之君上下相与之际
  理有固然经不云乎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
  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正谓此也兼此二说而锡保之义始备矣要而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723-0230b.png
  之保者保其所锡也锡者锡其所建也前四畴皇
  极所以立也后四畴皇极所以行也立其体以达
  其用则九畴仍归于一而已矣故曰皇极者九畴
  之统会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723-0230c.png
  书经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监察御史(臣/)刘方蔼
  朱子言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
  以使民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而与其民
  也
  (臣/)谨按五福者人君与庶民共之者也欲膺多福
  而永享其全君民之心皆若此顾民欲得福而及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723-0230d.png
  民在君能福君之民必以君之自聚其福为始基
  能福民之君实以民之咸受其福为全量其敛福
  也非为己也正所以为锡之之地也其锡福也非
  无本也乃所以为敛之之用也盖气数一本乎理
  理顺则气无从逆而数不能乖建极斯理顺而从
  理生之气自无所不顺理顺而从理定之数亦无
  所不顺故五福具在极中实随人事之感召以效
  所得之多寡浅深是以即建极为敛福如秋收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723-0231a.png
  必归乎春耕有土之必得夫成赋五福之萃而聚
  也并不必言天锡而直以为敛云尔夫统庶民于
  极中自能统庶民于福中庶民以君所建之极为
  极亦即以君所敛之福为福是以悠久成物能使
  民不夭札而多历年所之庆溢乎四海也重农薄
  敛能使富藏天下而厚生利用之乐浃于寰区也
  用康保民能使引养引恬之休遍及苍生也从厥
  攸好能使遍为尔德而通天下之志也令终有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723-0231b.png
  能使顺受其正而得全归之道也敷锡若此而协
  极之庶民有不与君并受五福者哉唐虞三代之
  时民欲寿而君生之民欲富而君足之民欲宁而
  君保之民迁善而君导之民保终而君全之降福
  穰穰降福简简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猗欤盛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723-0231c.png
  书经
 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监察御史(臣/)廖必𤦺
  陈雅言曰圣人在上既建极而以身教于天下复
  敷言而以言教于天下盖身教者示以躬行践履
  之实言教者使其歌诵吟咏而得二者不可偏废
  也天下惟理为至常惟理为至大皇极之敷言纯
  乎一理故谓之常理故谓之大训是理也本之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723-0231d.png
  天惟皇上帝降衷之理也言而不异于降衷之理
  是岂可以君之训视之哉乃天之训也天者其不
  言之圣人圣人者其能言之天一而二二而一者
  也
  (臣/)谨按苏轼曰天锡禹九畴不能如是谆谆也粗
  有象数而已禹与箕子推而广之至皇极尤详曰
  帝以象数告而我敷广其言为彝训与帝言无异
  故曰于帝其训人君以至极之理而敷之为言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723-0232a.png
  义王道王路既示人以会极之趋荡荡平平正直
  又示人以归极之准即是言而玩之皆理也理岂
  高远而难行哉易知简能切臣民之日用是天下
  之常理也本是理而演之皆训也训岂浅露而易
  穷哉言近指远为臣民之范围是天下之大训也
  然理曰常理训曰大训则虽曰君之言而实天之
  言矣天者理之所从出也今皇极之敷言既纯乎
  理则亦纯乎天矣是训也非帝之训而何敷言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723-0232b.png
  天之妙如此天于冥冥之中不能自显于言而寄
  其权于皇裁成辅相日起有功以补造化之不逮
  行见群黎遍德共由大道于提撕警觉之馀皇于
  元元之众不容或已于言而契其理于天民彝物
  则祗率吾性以树亿兆之仪型直与天载无私同
  宣至教于时行物生之表在上天神道以设教其
  理妙于无言在人君代天以有言其言纯乎至理
  所以鼓舞万民者即阴骘之化工所以教治百官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723-0232c.png
  者即相协之深意故皇之极敷之为言抑扬反覆
  皆足以创其邪思而发其善性而皇之言即天之
  训广大光明无非折衷于至理洞达于大原本天
  命人心之正切彝伦日用之常推之四海而皆准
  俟诸后圣而不惑是彝也非隐怪之端是训也乃
  正大之轨彝训之所在即帝训之所在而皇不与
  天为一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723-0233a.png
  书经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
 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监察御史(臣/)万年茂
  (臣/)谨按洪范之数一为九始五为九枢以二继一
  五行为五事之原以六继五三德为建极之实夫
  三德列于右下与五行为邻而五纪列于左上与
  三德为对三德既乂则五纪以协三德之承皇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723-0233b.png
  犹中气之和岁会也五阳先天气交于大寒之前
  五阴后天气交于大寒之后气不能无过不及也
  故为中气以和之五运六气互相克制而阴阳无
  有差忒焉阴阳之气行于岁时而中和协其运刚
  柔之情殽于政事而正直善其施刚柔偏胜谓之
  不正刚柔互挠谓之不直皇极有言曰无反无侧
  王道正直正直皇极之事而以为德之又用何也
  王心无为以守至正自一至九环而应者皆为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723-0233c.png
  极之用而所以善其建用者惟德为尤要故皇极
  言其治象而三德详其实功也夫正直刚柔均为
  乂用则体一而用三矣刚克柔克合之正直则用
  五为克四矣是故平康之乂取诸稼穑弗友之乂
  取诸从革燮友之乂取诸曲直沈潜之乂取诸炎
  上高明之乂取诸润下乂之为道正直一而刚柔
  二克一而所以克者二一而三之是参天也二而
  倍之是两地也物之质丽于地而气行于天四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723-0233d.png
  者圣人之下学而上达也生人之动卜不习吉而
  凶咎悔吝常有数端复礼之学克惟一已而视听
  言动亦有四目窃以五事徵之沈潜主貌貌无刚
  克则惰慢乘之和而易流非德隅之饬也高明主
  言言无柔克则鄙倍近之嚣而易竞非辞辑之旨
  也燮友主视视无柔克则骄亢以滋潜伏虽昭而
  不显之临鲜矣彊弗友主听听无刚克则谗慝以
  生鸣鹤有闻而不谏之八微矣先王正己以正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723-0234a.png
  直己而直人因是广之以为八政八政之用黄寄
  四克食与司徒居于东方以治木德喜气萃之货
  与司寇居于西方以治金德怒气萃之祀与司空
  居于北方以治水德哀气萃之宾与司马居于南
  方以治火德乐气萃之喜怒哀乐悉本未𤼵之中
  而礼乐刑政形为四气之和故曰天子建中和之
  极言天子能以正直之理济刚柔之用也抑(臣/)
  观文王卦序本于洛书后天乾居西北而洛书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723-0234b.png
  三德实宅乾位盖易之太极犹畴之皇极也太极
  虚中以乾为八卦之君皇极居中三德为九畴之
  要圣人谓乾为天为君乾者天之德也而元亨利
  贞备焉正直君之德也而刚柔四克合焉行四德
  者是名曰乾乂四克者是曰正直故燮友宜于体
  仁弗友宜于和义高明宜于合礼沈潜宜于贞固
  四者皆克之用也克故正正故直直故乂正直以
  乂五纪咸协是以政事有经而庶徵稽疑向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723-0234c.png
  用无所处而不当乂四克者人也正直者天也尽
  人合天而皇极以得所以为建用也易曰大哉乾
  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其即三德之义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723-0235a.png
  书经
 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
             编修(臣/)何其睿
  (臣/)谨按此合天人壹志气参理数以为治也王者
  义不辟远仁不辞难其发之也果而守之也确既
  不格于因循之论亦不闻有暌涣之时究之长驾
  远驭昭治几于未然算成功于将兆以一身系四
  海之心而一日诒数世之福固知断疑推隐早悔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723-0235b.png
  吝之不生治幽理明在天人之协应也今夫天之
  于人主也有所厚望其身与其子孙即于冥漠之
  中默寄其辅相于鬼神鬼神体天之命亦遂先人
  以效其承宣而兆其吉所谓兴神物以前民用也
  若夫心德一而若启若翼视听通而是则是效则
  又其显焉者矣自古开物成务建功立业当其始
  事之经纶即其会归之皇极无他应乎天而顺乎
  人也夫天之所棐人不得抗焉人之所归天亦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723-0235c.png
  能违焉董仲舒云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
  诚有验于此矣而由是淑慎以保其躬至易也优
  游以弥其性至顺也而且创之垂之以笃其祜而
  且燕之诒之以延其绪颂曰天子万年又曰本支
  百世此或圣明之主所不敢觊之休徵而其实谋
  之远者报亦长扶舆清淑之贡世祚冈陵之衍皆
  其莫之致而致之者耳且夫天下事亦有不可知
  者矣运会迭乘而垂象于天者难测也情伪杂起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723-0235d.png
  而积习于民者难变也然数虽流于偶偏而理原
  信其无过君子处上下之交而极和会之致夫非
  别有事天之功与得人之术也不过五行五事敬
  用与燮理攸关八政五纪人事与天时并协三德
  乂而平康奏庶徵备而时若孚五福以敛六极以
  消所谓建其有极体立而用行是以动罔不臧人
  和而天应即理即数即微即显所以定天下之吉
  凶而成天下之亹亹者于是求之而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723-0236a.png
  书经
 八庶徵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
 以其叙庶草蕃庑
             编修(臣/)程景伊
  蔡沈曰徵验也所徵者不一故谓之庶徵雨旸燠
  寒风各以时至故曰时也备者无缺少也叙者应
  节候也五者备而不失其叙庶草且蕃庑矣则其
  他可知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723-0236b.png
  (臣/)谨按箕子陈洪范九畴次八曰念用庶徵所以
  明天人相与之际呼吸感通诚动几应枢机甚速
  而事效可凭也天地岁功之用不外于雨旸燠寒
  风五者迭秉化权相推相荡而万物生成变化于
  其中功至钜也然而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
  饥故必统计一岁之中五者更进互乘无一端之
  或缺又必分计一岁之中五者应期合节无一候
  之或愆然后有其休而无其咎备也叙也合而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723-0236c.png
  之时也夫五者备而不失其叙岂无其效哉窃尝
  观于至治之世年榖顺成灾沴不作民气和乐品
  物咸亨宇宙含生之众融洽休畅而无有邪气奸
  其间者此四序均调五行顺轨自然之明验也今
  观箕子言庶徵之应而继之以庶草蕃庑岂徒以
  为庶草云尔哉亦以推夫被润泽而大丰美其象
  至于此极而已矣虽然食其福者在天下而密其
  感者在一人盖人主一身穆处深宫而其气每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723-0236d.png
  天地相为感召初不待见之于文告政令而旋至
  立应其效甚神凡其小心昭事而致谨于貌言视
  听思者分言之则曰肃曰乂曰哲曰谋曰圣而统
  言之则曰敬是故敬者明德馨香之本而天人相
  与之大原也惟其一于敬而无所于间是以时而
  遇五者之变则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
  敢驰驱而倍致其严恭寅畏之意时而遇五者之
  常则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723-0237a.png
  不驰其战兢惕厉之神盖其敬德之精纯而默召
  太和于无形无声之地者如此然则圣人在上而
  十雨五风休徵协应夫岂倖而致之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723-0237c.png
  书经
 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
 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
 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给事中(臣/)邹一桂
  蔡沈曰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五事修则休徵
  各以类应之五事失则咎徵各以类应之自然之
  理也又曰天人之际未易言也必曰某事得则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723-0237d.png
  休徵应某事失则某咎徵应则亦胶固不通而不
  足与语造化之妙矣
  (臣/)谨按蔡沈之说似乎两岐既云各以类应又云
  某事得则某休徵应则胶固不通不知此正理合
  而能分之说也天行广大非屑屑于一事上印證
  而天道精微未尝不于物物内流通故洪范庶徵
  汉儒以为谶纬之本而一一求其符合验之于古
  则不经推之将来则不应此知其分而不知其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723-0238a.png
  也宋臣王安石以若字当如字讲只作譬喻之词
  而谓于感应处全不相关不消说得则所谓徵者
  何徵而省者何省乎朱子曰人君行事与天地相
  感通行有善恶则气各以类应但非谓行此一事
  即有此一应统言之一德修则凡德必修一气和
  则凡气必和分言之则德各有方气各有象肃者
  雨之类乂者𤾉之类求其所以然之故固各有当
  也今试以其分者言之肃是恭敬敬自生和故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723-0238b.png
  雨应之乂是整理物理则明故时旸应之哲是昭
  融融者气煖故时燠应之谋是藏密密者凝敛故
  时寒应之圣是通明通则爽达故时风应之狂者
  流而不节故恒雨僭者渎而不伦故恒旸豫者舒
  而不敛故恒燠急者敛而不舒故恒寒蒙者蔽而
  不开故恒风朱子亦谓古人意思精密只于五事
  上体察是有此理今人心粗胆大自见不到看不
  出耳至以其合者言之一事得则五事从休徵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723-0238c.png
  不应矣一事失则五事违咎徵无不应矣譬如能
  敬者决无昏蔽而作狂者必至僭差鲧堙洪水水
  性失而五行为之汨陈即此理也总之天地阴阳
  之气一失其和即当以五事循环自省不可谓某
  事无缺于某徵无关而不自引咎亦不可谓某徵
  告灾但修某事而不及其他也抑(臣/)谓天地间理
  与数而已圣人在上玉烛调泰阶平百姓太和万
  物咸若此理之常也周末无寒岁则废弛之验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723-0238d.png
  亡无燠年为惨急之徵衰乱之世灾害因之若夫
  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此数之变也理者
  圣贤之所守数非圣贤之所操然或然之数终不
  能胜必然之理也尧汤虽不无水旱而卒能消水
  旱之灾数不越理而理可回数圣人所以能挽天
  地之造化而成万物也则洪范省徵之说其有关
  乎治道者岂细故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0723-0239a.png
  书经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榖
 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编修(臣/)顾汝修
  孔颖达疏王之省职兼总群吏如岁卿士如月师
  尹如日其如岁月日者皆无改易百榖用此而成
  岁丰稔也治用是而明世安泰也俊民用此而章
  在官位也国家用此而平安风俗和也此大陈君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0723-0239b.png
  臣之象成皇极之事其道得则其美应如此非徒
  风雨寒燠而已
  蔡沈集传王者之徵以岁卿士以月师尹以日三
  者雨旸寒燠风不失其时则其效如此休徵所感
  也
  (臣/)谨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诚感而应捷于影响
  往往匹夫匹妇精专之至遂能见神人之同原通
  幽明为一道其偏端之贯彻者如此推而上之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0723-0239c.png
  尹可知矣卿士更可知矣至于王者父天母地其
  气与上下相流通抑又可知矣是故王者奉若天
  道端立于单心基命之微而敷施得官人行政之
  当用以表率廷臣各敬尔位其君齐庄中正垂裳
  而敕几其臣震动恪恭亮工而熙载积为大顺以
  召百祥非必如后世所称甘露醴泉神雀芝草之
  瑞也止此雨旸寒燠风五者均之调之无过不及
  而由是岁书大有人乐升平治道之光昌民情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0723-0239d.png
  茂美无不具见于此试取疏与集传之言观之其
  旨互异以岁月日分配王者以下而谓五事之徵
  尚微更陈皇极之得之应以至于年丰世泰官理
  俗和此离雨旸寒燠风而二之孔颖达之说也以
  岁月日为王及卿士师尹各就尊卑析言其徵三
  者之徵不爽而所感遂至如此之盛此由雨旸寒
  燠风而推之蔡沈之说也今由下文庶民惟星以
  观则如岁如月如日孔疏为长而蔡沈近于曲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8a 页 WYG0723-0240a.png
  然孔氏以五事之徵为未足而必指百榖四者为
  大陈皇极之应则又不若集传沿休徵以推衍之
  为是也今夫雨旸寒燠风天之所以布其令人之
  所以顺其化而君相之所调燮以尽其心者也五
  者协应中节无差自成隆平之休醇古之治此复
  何所不足而且休徵本于五事原非偶然人君敬
  修其身至于肃乂哲谋圣无所不备岂其止足以
  致雨旸寒燠风之不失而年丰世泰官理俗和犹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8b 页 WYG0723-0240b.png
  有更进一解之理又况乎貌言视听思己该身心
  之大全既由是以致此休徵而又于休徵以外大
  陈君臣之象成皇极之事则所云建其有极果于
  五事之馀别有他道也哉总之圣帝明王所慎者
  身所敬者天身之内外交修天之阴阳效顺验诸
  风雨之无愆酿为朝野之胥洽而惟加意于貌言
  视听思以率乃百辟卿大夫于以徵其应于天成
  其化于世此固不诬之理大美之业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9a 页 WYG0723-0240c.png
  书经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编修(臣/)储晋观
  蔡沈曰岁月日以尊卑为徵也王者之失得其徵
  以岁卿士之失得其徵以月师尹之失得其徵以
  日
  (臣/)谨按洪范庶徵其言天人之故详矣王者代天
  理物而卿士师尹左右承弼尊者所理大而要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49b 页 WYG0723-0240d.png
  者所理小而详故岁之统月月之统日犹君之统
  乎卿士卿士之统乎师尹也省岁省月省日者省
  乎时之休咎以考乎事之得失云尔非谓一事之
  得失即有一时之休咎以应之也夫泥气化于人
  事者汉儒五行灾异之论多以附会失之至王安
  石天变不足畏之言直谓气化无关于人事则尤
  悍然罔上而显背乎禹箕之明训者矣盖天行之
  休咎不可必人事之得失则可防致谨乎人事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0a 页 WYG0723-0241a.png
  几以察乎天行之数震动恪恭无敢怠荒则德脩
  而和气应之此其常也即休咎之或爽其应焉适
  可以为恐惧修省之资而固无损于清和咸理之
  治也且以尧汤之圣水旱不免此岂尽由人事哉
  然帝曰洚水儆予汤以六事自责盖蒙福而不有
  其功遇灾而若引为过圣帝明王之所以所天而
  永命者其道固如是也今夫榖实之登耗政治之
  臧否人才之通塞民生之苦乐此人事之大者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0b 页 WYG0723-0241b.png
  乂哲谋之用施诸此四者而已王及卿士师尹之
  所共理先诸此四者而已朱子曰君秉君道臣行
  臣职君君臣臣犹岁月日时之不易此省之之义
  也如是而休徵协应亦第著其效于四者之间而
  非若后世之侈陈符瑞涉于禨祥谶纬之说然则
  君臣间所克自尽者不诚有其要务欤易曰自天
  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故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1a 页 WYG0723-0241c.png
  意感孚则天心昭格实政渐被则景福攸同人君
  无晏安逸豫之怀而精勤图治慎始以要终人臣
  无徇利近名之念而刻励奉公居位以称职上下
  交省人事常修穆穆明明克谨天戒惟崇乎实而
  思副乎其名也周礼大宰岁终受百官之会而诏
  王废置小宰月终受群吏之要宰夫旬终正日成
  此与省岁省月省日之文相为表里虽不言天人
  之应而义亦在其中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2a 页 WYG0723-0242a.png
  书经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编修(臣/)叶酉
  (臣/)谨按此一节申明念用庶徵之义而言王与卿
  士师尹当各尽其修省之实也盖天人之际止此
  一理相流通故在人者此理在天者即此理而气
  乃附理以行者也诚使敬用五事而于肃乂哲谋
  圣之理皆罔或忒焉则吾之气顺而天地之气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2b 页 WYG0723-0242b.png
  不顺此雨𤾉燠寒风之所以时若也王者代天理
  民必无一物之不得其所而其责始尽苟庶徵或
  备或无固有不容不任其咎者三代以前无论已
  即如汉文帝唐太宗皆尝诏二三执政及百官悉
  思其过失而极言之所为王省惟岁之说也顾万
  几不可以一人治卿士师尹皆佐天子以理万物
  者也其可訑訑处堂行呼唱于内廷外衢而已乎
  故庶徵之休咎有见于一月者则卿士省之有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3a 页 WYG0723-0242c.png
  于一日者则师尹省之盖尊者职要卑者职详其
  分固各有所当也周礼小宰月终受群吏之要宰
  夫旬终正日成可与此义相證乃宋儒蔡沈注此
  节云王之失得其徵以岁卿士之失得其徵以月
  师尹之失得其徵以日盖五者之休咎有系一岁
  之利害有系一月一日之利害各以其大小言之
  果如其说则岁月日特以休咎之大小而言王省
  其大者岂休咎之小者遂可不省卿尹省其小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3b 页 WYG0723-0242d.png
  岂休咎之大者反可不省乎(臣/)谓卿士师尹之省
  月省日无非为王之省岁计耳盖天灾流行尧汤
  不免惟先时而豫为之计则天不能灾而国自无
  捐瘠之患昔刘晏为转运使诸道置知院官每旬
  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
  稔之端即申某时须如干蠲免某时须如干救助
  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晏特唐之一转
  运使耳而所以能使民各安其居业而户口蕃息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4a 页 WYG0723-0243a.png
  者以其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也故一日之休咎必
  使师尹省之逐日以上于卿士一月之休咎必使
  卿士省之逐月以上于王如是而四方年榖丰歉
  之状无复壅于上闻可知矣休咎不壅于上闻而
  王乃总其成而加之省忧天下之民犹有不得其
  所者未之前闻然其序必自王始者何也盖好谀
  恶直者人之情也王苟不乐闻灾则卿士师尹虽
  有灾而不告其省日省月凡有休咎必以告而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4b 页 WYG0723-0243b.png
  壅于上闻者由王之能省岁也王能省岁而卿士
  师尹有恝于视民而不惟日月之是省者王诛有
  所必加矣故岁统月日犹王统卿尹提纲挈领其
  要端在王者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5a 页 WYG0723-0243c.png
  书经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
 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编修(臣/)刘纶
  蔡沈曰民之丽乎土犹星之丽乎天也星虽有好
  风好雨之异而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之常以月
  之常行而从星之异好以卿士师尹之常职而从
  民之异欲则其从民者非以徇民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5b 页 WYG0723-0243d.png
  (臣/)谨按洪范之次庶徵也既以省岁省月省日分
  系之王与卿士师尹矣其于民则但系以星而不
  复言省者明养欲给求之柄原非百姓所自操星
  非日月无以从其好民非卿尹无以从其欲也其
  于从星则但系以日月而不复言岁者明承流布
  化之权本属庶僚所共效日月有常行以纪岁功
  卿尹有常职以宣主德也盖卿尹奉为上为德之
  心行为下为民之事其典司也有定而翊赞也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6a 页 WYG0723-0244a.png
  方虞书所称浚明亮采以抚五辰是即卿尹之有
  冬有夏矣月令所称行庆恤孤以达四气是即卿
  尹之以雨以风矣乃孔颖达正义之言曰月行虽
  有常道而时或离道以从星夫以从星之故而至
  于离道则似以雨以风之好非即本于有冬有夏
  之行岂为卿尹者亦能于陈纪立纲数大端以外
  别求所谓便宜一切之务欤今按朱子云二十八
  宿环绕日月行道之侧月行必经历之故星非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6b 页 WYG0723-0244b.png
  有好但气类相感月非实有从但躔度相次又按
  集传云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月行东北入于箕则
  多风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由斯以推郑康成
  尝言南宫好旸月南行亦当以旸从北宫好燠月
  北行亦当以燠从中宫四季好寒月中行亦当以
  寒从惟其善循乎一定之行自能兼协乎无定之
  好大圣人朝乾夕惕于上贤百执事岁会月要于
  下而饥者以食寒者以衣鳏寡茕独废疾者以养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7a 页 WYG0723-0244c.png
  诚用此道也然则卿尹之从民也必何如而可夫
  欲自副其从民之职惟共协其从民之心欲共协
  其从民之心惟各化其从己之见其在周官之文
  曰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是为
  内臣者若网之有纲为外臣者如臂之使指内外
  相维而从之之机顺矣其在周礼之文曰六官之
  治其属六十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是为大
  臣者无掣肘之政为小臣者无越俎之谋大小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7b 页 WYG0723-0244d.png
  统而从之之力均矣故夫日月之行有冬有夏者
  言卿尹典司有定惟自尽其所当为即所谓罔违
  道以干百姓之誉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者言卿
  尹翊赞无方宜共谋其所各足即所谓罔咈百姓
  以从己之欲也至于上从民民愈捷于从上卿月
  普得天之照民星符拱极之归则又大禹谟之所
  谓从欲以治而说命之所谓惟民从乂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8a 页 WYG0723-0245a.png
  书经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
 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监察御史(臣/)陈大玠
  (臣/)谨按王者分至尊犹岁之无不统也卿士师尹
  分职率属以阜成兆民犹日月之统于岁也至若
  庶民丽于上譬如星之丽于天箕星丽巽方居东
  北为木为风是以有风之好毕星丽兑方居西南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8b 页 WYG0723-0245b.png
  为金为泽是以有雨之好日行黄道极南至于牵
  牛为冬至极北至于东井为夏至月行九道行入
  于箕则风行入于毕则雨此月从星则风雨之说
  也盖月为水之精离于毕故多雨又水生木故次
  于箕遂多风理固然也更以七政按之即日之从
  星其于风雨也亦然如夏日行毕前后多雨冬日
  行箕前后多风夏暑雨冬祈寒其明徵也汉志言
  日象人君之行不可指而知以正行言之冬则南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9a 页 WYG0723-0245c.png
  夏则北日之所行月之所随也故民之安否省之
  于星星之风雨本之于日月乃雨旸寒燠风既徵
  于貌言视听思又以所职大小省之于岁月日于
  以见皇极之君视履考祥如此之周旋而不敢忽
  也夫民之戴君也如戴天然其望君也如望岁然
  然天道之运行必日月昭其度而君泽之沾被必
  臣僚承其流若有司怀出纳之吝群吏多中饱之
  虞甚者稽汪洋之德惠而挟畛域之私心阻浩荡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59b 页 WYG0723-0245d.png
  之恩波以沽节省之虚誉将泽不能下逮而远施
  欲使雨旸时若凡游圣人之宇者莫不食德而饮
  和也难矣诚使卿士师尹共矢公忠各思靖献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殚其启沃之诚而且推广皇
  仁宣扬德意不为屯膏而为涣汗不为密云不雨
  而为云行雨施则休徵应于天五日一风十日一
  雨凡厥庶民有不遂其箕风毕雨之好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0a 页 WYG0723-0246a.png
  书经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监察御史(臣/)书昌
  (臣/)谨按自古明王抚御寰宇未有不欲化行俗美
  物阜时丰跻斯世于仁寿之域者也而殚力经营
  鲜能毕如其愿欲岂其材之尽不逮欤顾以海内
  乂安烽警无闻政几之暇遂尔閒情莫遏无益之
  作日增而不自觉其失珍异之物日陈而不自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0b 页 WYG0723-0246b.png
  其泰宅心侈大容或有焉初何尝荒治理玩民瘼
  而漫不加之意也然而聪明智虑一之可以应万
  事而有馀分之欲精一事而不足不急之务牵引
  既众设施之际疏紊必多况一人之志念既纷则
  百尔之精神因以不笃草率奉行迄无实效此乃
  上下感应之神有非法制禁令所能及者虽不见
  有显然妨害之迹而治定之功不能底于大成者
  实此无益之作害之也若夫风化之行不系于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1a 页 WYG0723-0246c.png
  而独系于上一时无心之好尚散而为四方难挽
  之风俗虽典章具在小民至愚且竞从意而不从
  令誇奇斗胜互相尤效必将视布帛菽粟为泛常
  大启奢靡之渐居奇射利者因得以施其兼并之
  伎俩而闾阎之生计日益困矣治忽之几捷如转
  环如是而失不如是则得所可恃者不在金汤而
  在乾惕之一念旅獒之篇所以有不作无益害有
  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之训也武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1b 页 WYG0723-0246d.png
  圣人贡獒细事召公犹谆谆告诫如此后之君若
  臣其随事纳言交相惕励为更当何如耶然无益
  之事非一珍异之物多端要皆足以妨治功而戕
  生计苟非充类至义之尽则去此增彼害正相等
  惟在君人者不自宽假极体察之周详施乾刚之
  独断而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2a 页 WYG0723-0247a.png
  书经
 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侍读(臣/)鄂容安
  蔡沈曰或犹言万一也此即谨德工夫或之一字
  最有意味一暂止息则非谨德矣矜矜持之矜
  (臣/)谨按自古帝王未有不勤而能慎德以图终者
  也以钦若之主在位七十载其时已百有馀岁而
  曰耄期倦勤则七十载之前所谓钦若昊天敬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2b 页 WYG0723-0247b.png
  人时者其勤可知也皋陶之陈谟于舜曰兢兢业
  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至于
  喜起赓歌必先之以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其勤又
  可知也禹乘四载手胼足胝设鼗悬铎嘉言罔伏
  饭一馈而七起不重尺璧而爱寸阴斯亦勤之至
  矣周公作无逸悉举商周享国长久者皆自忧勤
  中来而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尤夙夜
  罔或不勤之明徵也汉唐以还号称贤主者皆躬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3a 页 WYG0723-0247c.png
  习勤劳以亲政事近代如明太祖亦能勤于政治
  尝谕侍臣曰朕即位有年常勤励自勉临朝待旦
  晡时还宫夜卧不能安席辄披衣起或仰观天象
  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
  即次第笔记待晓发遣其夙夜不敢康又何如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其难也斯其所以勤欤故夙则
  尚未及晨平旦清明一日精神所由振也不勤则
  即于废弛夜则不止于旰向晦入息一日视听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3b 页 WYG0723-0247d.png
  由静也不勤则即于怠荒罔或云者万有一危之
  心也无大无细皆本之以上畏天命下顾民碞之
  念嚬笑不以假人𥊍御罔非正士则细行谨而大
  德无虞盖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
  加益而人不知也细行或亏其不为大德之累者
  鲜矣夫旅獒一受岂足以累武王盛德而召康公
  虑其不勤忧其终累如此此以见人臣之爱其君
  若斯其至也唐魏徵上疏太宗始之十思继以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4a 页 WYG0723-0248a.png
  渐殆亦得此意者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5a 页 WYG0723-0248c.png
  书经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侍读学士(臣/)裘曰修
  (臣/)谨按自古言保民者多矣赤子一喻实发于此
  此图治之本源而平天下之要道也顾(臣/)窃尝论
  之收人心于草创之时似易惬民志于承平之后
  较难何也锋镝扰攘之间方惴惴不能保其朝夕
  闻一二宽恤之典已稽首庆更生矣至于安乐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5b 页 WYG0723-0248d.png
  久志愿日益奢则其望泽于上也日益厚如骄子
  索所欲于父母以必得而后快然为之父母者亦
  断不以此改其爱子之常则是抚摩鞠育终无已
  时(臣/)以为此非可家给而户为赐也其道在于司
  牧之吏吏之病民者有数端而肆为不善者弗与
  焉抱空文于簿书循故事于形迹其意在于自便
  其身而已民之休戚固漠然听之也较公费之赢
  绌计私家之有无其意在于苟肥其室而已民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6a 页 WYG0723-0249a.png
  休戚又漠然听之也视上官之嗜好揣大吏之情
  形其意在于逢迎倖进而已民之休戚又漠然听
  之也是其平日本无一毫诚意之周流足以感孚
  而生其爱戴矣猝遇水旱之事请赈之外别无一
  策也又或请不以时赈不以实则饥者呼寒者号
  而争夺之患起然又不能善为区画也则相激而
  莫解至于相激而莫解则戮之既虑夫伤仁纵之
  又恐其坏法在上者虽甚爱吾民而碍难措置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6b 页 WYG0723-0249b.png
  今夫受人之直为之哺其孩提而漫不加护惜焉
  人未有不艴且怒者食君之禄而漠视其民何以
  异此夫朝廷设官分职荣其章服廪其室家使之
  坐堂隍而临莅之者何为也哉不仰识此意而但
  漠然听之是不独负吾民亦且负吾君夫其负吾
  民乃所以负吾君也彼方欲弥缝其夙昔掩盖其
  过愆则谓民愚不可以德感夫民愚果不可以德
  感乎召父杜母何以得此于民也今世称守令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7a 页 WYG0723-0249c.png
  亦曰父母官矣父母之谓何顾名思义则安得身
  为其父母而不自子其子也视民如子子则未有
  不爱其父母者大学言絜矩而引乐只君子一诗
  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则保赤子之
  实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8a 页 WYG0723-0250a.png
  书经
 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监察御史(臣/)陶正靖
  (臣/)谨按诗之言天子万年天子万寿者不一而足
  盖虽出于颂祝之词而皆本于忠爱之意是以圣
  人录而存之若夫推本于先王之明德而下及于
  民依固未有如此之恳切著明者也夫周自后稷
  始基靖民积累深厚本有享国长久之理至成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8b 页 WYG0723-0250b.png
  时郏鄏之鼎已定卜世卜年不为不久矣而周召
  诸臣所惓惓致望者如此岂诚有私天下之心哉
  一姓相承僭窃不作兵革不兴使民皆安乐寿考
  无天札疵疠之患斯宗子家相之责克尽而无愧
  耳然则其所谓欲者非徒抱此虚愿为必将有绸
  缪式固之事焉是故先王之成宪不可不遵书所
  谓无作聪明乱旧章者是也唐府兵之制坏于张
  说明开中之制坏于徐漙二人号为名臣而轻变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9a 页 WYG0723-0250c.png
  旧法贻害无穷其他徇私废法之徒不足论矣末
  俗之弊政不可不革易所谓通其变使民不倦者
  是也东晋陈頵之议格于王导而不能从韩范天
  章阁之对仁宗用之而弗克竟江左是以偏安而
  宋室卒于不振其他因循苟且之弊抑亦不胜数
  矣至于百年之计树人则人才其先务秦誓所谓
  保我子孙黎民者也(臣/)尝妄论三代以前人才半
  成于教化三代以后人才全系乎气运气运隆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69b 页 WYG0723-0250d.png
  人才与俱隆焉及其耗也文恬武熙诡随容悦以
  窃禄而已甚至背公植党角立争胜虽有愿治之
  主而国事靡所与属盖观于唐宋明之季可谓长
  太息者矣惟圣人于方隆之会修教正俗使士皆
  敦本实厉名检通经学古则朝野之间常有所倚
  重以弭其隙而折其萌其为益匪细也三者皆欲
  至万年之大要也三者皆得则虽有小疵不足以
  累大体固可以蒙业而安故说者谓三代之君能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0a 页 WYG0723-0251a.png
  守其祖宗之法虽至今存可也盖非虚言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1a 页 WYG0723-0251c.png
  书经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
            监察御史(臣/)书昌
  (臣/)谨按国家代天理物凡有嘉祥之事谓之休有
  可忧劳之事谓之恤休与恤二者其势相为倚伏
  其机迭为胜负图之于后则百计弥缝而不足慎
  之于先则一心运量而有馀自古圣帝明王所为
  持盈保泰以迓景命以备不虞者此也周自文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1b 页 WYG0723-0251d.png
  迁丰旧邦新命武王迁镐垂拱治成迨至成王则
  又营洛以朝诸侯宅中以抚万国诚万世无疆之
  休也方此之时海宇宁谧风教翔洽何尝有可忧
  恤之情形见于端倪伏于微暗而召公思深虑远
  惓惓忠爱既曰无疆惟休又曰亦无疆惟恤庆幸
  之念方深焦劳之思旋起此岂故为过甚之辞以
  耸动成王之听闻哉盖天下事无平不陂无往不
  复阳春之后必有霜雪晴霁之久必有阴雨狃目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2a 页 WYG0723-0252a.png
  前之见者但知休而不知恤则恤即伏于休之内
  贻百世之谋者见为休而益见其可恤故休常保
  于恤之中休无疆而恤亦无疆此夙夜宥密战兢
  惕厉所以凝彼苍之眷顾者既无不至而绸缪牖
  户固本深根所以奠清宁于奕祀者亦无不至也
  敢自以为休乎敢曰无可恤乎然而休恤之数互
  相乘除其事虽在外而感召之本实由于大君之
  一身求之于外头绪纷繁而莫解者反之于身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2b 页 WYG0723-0252b.png
  默为补救而缄机立转捷如影响易如反手召公
  身膺佐理之任而必以鳃鳃过虑之语托之周公
  以上达于王者得毋深有见于此乎夫成王禀圣
  贤之资缵文武之烈兼以辅相得人而犹君臣交
  儆安不忘危若此此其所以申命用休克永无疆
  之大业也后之君若臣可以光前启后之事为易
  而稍存玩忽以致忧恤相寻而不已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3a 页 WYG0723-0252c.png
  书经
 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给事中(臣/)钟衡
  真德秀曰召公此篇言畏天必及民是畏民当如
  畏天也周公作酒诰曰迪畏天显小民多士曰罔
  顾于天显民祗周召之启告其君者如出一口
  (臣/)谨按此言敬德为諴民之本而諴民必先以畏
  民也考当时成王始政命召公新营洛邑为朝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3b 页 WYG0723-0252d.png
  诸侯之所而其建都实在镐京镐京据天下之上
  游扼山川之胜势地形之险无有踰此者乃召公
  告王不以地险为可恃而以民碞为可畏所谓碞
  者盖取巉岩不齐之意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
  我则雠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则覆舟民碞之象于兹可见知此则愚夫愚妇一
  能胜予故畏深于驭朽祁寒暑雨惟曰怨咨故畏
  深于履尾涉冰如是而敬德其敢后乎夫人君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4a 页 WYG0723-0253a.png
  敢后之心则必有敢于自暇自逸之心有敢于自
  暇自逸之心则必有敢于罔顾天显民祇之心故
  后者肆之萌而敢者骄之渐惟不敢后而念念敬
  畏则上帝之监观可畏小民之视听更可畏而以
  畏天之心畏民自必以上顾天命之心下顾民情
  所谓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者是也诗曰渐渐之石
  维其高矣民碞似之又曰惴惴小心如临于谷畏
  民之心似之其在酒诰之篇曰人无于水监当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4b 页 WYG0723-0253b.png
  民监顾畏之心似之非民碞无以见畏之至非顾
  畏无以见敬之至非不敢后无以见疾敬之至故
  召公之告王一则曰王其疾敬德再则曰肆惟王
  其疾敬德洵为諴民之本而即为祈天永命之本
  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5a 页 WYG0723-0253c.png
  书经
 王敬作所
              编修(臣/)白瀛
  (臣/)谨按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而自古帝
  王所为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者实
  本于此此召诰所以三致意也盖人主所以制天
  下之事者本乎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
  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何则天理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5b 页 WYG0723-0253d.png
  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
  之疾疢徇之则其心私而且邪公而正者逸而日
  休私而邪者劳而日拙其效至于治乱安危有大
  相悬绝者而其端特在于敬肆之间而已舜禹相
  传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者正谓此也且夫理欲不并域而居而天人每互
  争其胜本心之善其体至微外物之攻其类甚众
  尝试验之一日之间所谓娱耳悦目荡志佚情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6a 页 WYG0723-0254a.png
  杂然并进其间心体湛然善端呈露之时盖绝无
  而仅有也苟非居敬之功有以虚明其本体而不
  迷于公私邪正之所分则亦何以得天理之正胜
  人欲之私而应事物无穷之变乎程子之论敬有
  曰主一无适又曰整齐严肃斯实内外交养动静
  互持之法也孔子之告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申之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真千圣相传心法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6b 页 WYG0723-0254b.png
  之要其所以察夫天理人欲之分而极乎静存动
  察之要者可谓深切而著明矣后世不察而或以
  浮华相尚或以清净为理二者交讥治术大坏良
  由不讲夫敬以作所之功故至此尔抑知涉猎记
  诵杂博相高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虚无寂灭
  应缘无碍非所以贯本末而立大中是以圣帝明
  王之御宇也必以敬为心法之要当其静也一念
  之萌必谨而察之果天理耶则敬以扩之而不使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7a 页 WYG0723-0254c.png
  少有壅阏果人欲耶则敬以绝之而不使少有凝
  滞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
  以是主之务期此心洞然内外融彻而绝不使有
  一毫之私欲得以介乎其间夫是以寂然不动之
  时一物不容而万理灿然感而遂通之际动必中
  礼而无所乖忤所谓体用一原显微无间而正心
  修身治国平天下无不一以贯之者此道得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8a 页 WYG0723-0255a.png
  书经
 明作有功惇大成裕
             编修(臣/)沈德潜
  金氏履祥曰励精者乏宽大之体而宽大者少振
  励之功二者兼之于振励奋发之中有优游宽大
  之意此一代治体之所以为全美也
  (臣/)谨按周家王业文武开之成王绍之而成周八
  百年忠厚之业实不外周公告成王明作惇大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8b 页 WYG0723-0255b.png
  语此成周之治法即万世之治法也盖尝论之明
  作者建事之精神必于天下事势是非得失之故
  如明镜之虚受日月之照临而因早作夜思以图
  之其于立政用人之间宜因者因宜革者革宜进
  者进宜退者退不惑于人言而中心自疑不因乎
  畏难而中道自沮精神所到事业成焉所谓有功
  也惇大者建事之度量戒刻薄而主于和厚戒狭
  小而归于广博凡所以顺常理而持国事者不违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9a 页 WYG0723-0255c.png
  道不咈众不急功不近名如穹昊之丕冒如江河
  之浸灌而覆帱雍容以遍育而徐俟之夫而后浃
  洽滋润以几治化之大纯所谓成裕也若此者有
  分属之义焉有包含之理焉有先后之序焉有互
  济之用焉有要归之旨焉何言之治天下之道不
  外仁义两端明作属义即中庸所谓发强刚毅足
  以有执也惇大属仁即中庸所谓宽裕温柔足以
  有容也此分属之义也既分属乎仁义而人心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79b 页 WYG0723-0255d.png
  仁犹天行有春春生之气贯乎四时仁爱之心贯
  乎四德故奋发有为之时无非和煦喔咻之意此
  包含之理也且人君行政无杂然并进者也必整
  饬乎朝常条贯乎纲纪使宇内釐然奉一人之意
  旨而后与民休息俾相习于日用饮食黉序礼乐
  之中此先后之序也抑惇大主宽一于用宽恐玩
  狎而渐流于废弛故振之明作以励其气明作主
  严一于用严恐操切而渐流于残忍故养之惇大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0a 页 WYG0723-0256a.png
  以若其天即孔子所论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之说
  此互济之用也又思衷则主宽而政不废严使人
  自爱不犯法而卒全乎物我同体之本愿观于国
  侨治郑后至于老人儿啼诸葛亮治蜀后至于被
  罪者无怨彼为政于一国且然而况乎成周之仁
  覆天下者耶此要归之旨也然此二者兼之实难
  汉之元成固不免优柔不断之失不得谓之惇大
  汉文恭俭宽厚可云惇大矣而不能奋起事功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0b 页 WYG0723-0256b.png
  政刑礼乐之间犹有未备周之天元隋之文帝固
  不免残暴猜忌之失不得谓之明作汉宣综核名
  实可云明作矣而不能以德化物故民风国脉之
  间多所未醇孰如周家之忠厚开国仁育义正者
  足享八百年久长之祚耶洵乎周公二语成周之
  治法实万世之治法也我
皇上上顾天命下畏民碞法尧舜之兢兢业业而经理
  之一心而遍乎四海万邦之遥一日而计乎百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1a 页 WYG0723-0256c.png
  必世之后亦既励精图治于前矣从此益深以主
  敬之功存诚之学无间于中无倦于后敦崇宽大
  清和咸理使天下沦肌浃髓从容丕变而并忘乎
  其所以然此太和之盛跂足可期也抑闻大禹谟
  云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今公卿百职之在位
  者果皆克艰与否有
君如此其忍负诸惟精白乃心各尽其职毋隐默苟容
  面从后言以日赞夫明作惇大之治则明良熙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1b 页 WYG0723-0256d.png
  之风不难再见于今日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2a 页 WYG0723-0257a.png
  书经
 明作有功惇大成裕
             编修(臣/)程景伊
  蔡沈曰明白奋扬而赴功惇厚博大以裕俗
  金履祥曰厉精者乏宽大之体而宽大者少振厉
  之功二者兼之于振励奋发之中有优柔宽大之
  意此一代治体所以为全美
  (臣/)谨按为治之道必宽严迭用仁智兼施而后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2b 页 WYG0723-0257b.png
  于大中至正之则要未有明白详尽如此两言者
  盖治功成于勤而败于怠朝廷一息之晏安即足
  以开天下惰偷之习惟明则是非邪正灼然不紊
  而措施之失于闇昧者寡矣惟作则庆赏刑威确
  然必信而事机之失于丛脞者又寡矣以此赴功
  功未有不集者也治体成于宽而坏于迫宫府几
  微之操切每足以贻数世刻覈之忧惟惇则忠厚
  有馀名法不事而奉行之失于惨急者寡矣惟大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3a 页 WYG0723-0257c.png
  则气象宽博容保无疆而政体之失于苛细者又
  寡矣以此裕俗俗未有不裕者也虽然非独贵乎
  专尽也必兼而尽之苟好言宽大而不济之以明
  作名为宽大实废弛耳因循苟且上下相蒙其患
  有不可胜言者苟斤斤焉以明作为事而不持大
  体则必察及隐暗以为智勾稽琐屑以为能责功
  于旦夕以为神督过于细微以为密而民安所措
  其手足哉善乎圣门之言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3b 页 WYG0723-0257d.png
  民此不易之道也窃尝以此考之于古偏者恒多
  全者恒少盖惟圣人能化其性情气质之偏而臻
  于学问中和之极外此高明而不能柔克沉潜而
  不能刚克尝狃于所近而不自知宋儒吕祖谦有
  言汉文帝近于惇大成裕而无所谓明作有功汉
  宣帝近于明作有功而无所谓惇大成裕以(臣/)
  之不独二帝古之贤主大抵类然然后叹成周之
  治法为不可及也抑(臣/)观成周之时成王以英睿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4a 页 WYG0723-0258a.png
  之姿承文武之馀烈百度釐然海内大治不患不
  精明特患不浑厚耳然浑厚不从精明中出又懈
  弛而不得为裕周公明作之云正所以去宇宙间
  儇薄狭小之气而成其裕也故复申之曰彼裕我
  民无远用戾公之孜孜垂裕以固周家久安长治
  之基用心有如此者由此言之凝天命而绵国脉
  贵有包涵之德量而不在过用其聪明厚风俗而
  得人心自有久远之规模而不在徒争于小利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十三 第 84b 页 WYG0723-0258b.png
  王本此意以治天下则太和翔洽福禄无穷皆裕
  之一字贻之也周公之言岂独验于成周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