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a 页 WYG0722-05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八
  周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检讨(臣/)陈兆崙
  孔颖达正义略曰此明天地之体论天地之性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b 页 WYG0722-0516b.png
  广包万物之情也
  朱子本义略曰此言圣人作易因阴阳之实体为
  卦爻之法象庄周所谓易以道阴阳是也
  (臣/)谨按孔疏以此传为泛论天地万物于理亦属
  可通要不若朱子以每段上句属阴阳下句属卦
  爻之为分明切当也盖六经莫奇于易圣人虑学
  者之诧为险怪疑为幽渺以为古圣因心独造之
  书而无关于日用行习之要故于系传发端先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a 页 WYG0722-0517a.png
  明所以作易之意使知自开辟以来即有是阴阳
  之实体古圣人特就天地间之所自有而阐发之
  耳有如一俯一仰即见天尊地卑此天地自然之
  易也而易中乾坤之卦即此定矣由是每卦分乾
  坤之画列上下之爻上为贵下为贱贵贱所由位
  一准乎卑高也由是每爻以奇耦之数状阴阳之
  性阳至刚阴至柔刚柔所由断一准乎动静也以
  位言之曰尊卑以德言之曰动静惟天动而地静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b 页 WYG0722-0517b.png
  而受生于天地者亦各为动静曰类聚曰群分如
  本天亲上本地亲下之属有异同则有趋避而易
  于是生吉凶之占也惟天动而地静而附丽于天
  地者亦互有动静曰成象曰成形如日月经天江
  河行地之属有推移则有新故而易于是著变化
  之策也合而言之自一画以至六十四卦皆本于
  天地间之所自有而非圣人之强设则读其书者
  皆可引而归之身心验之日用随地可以见易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a 页 WYG0722-0517c.png
  时可以学易而观象玩占之君子可以兴矣是故
  尊君亲上祇父恭兄所以明贵贱也不侮矜寡不
  畏彊禦所以法刚柔也择善而从去恶若浼所以
  审吉凶也履盛思谦居安虑危所以持变化也此
  学易之大略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a 页 WYG0722-0518a.png
  周易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监察御史(臣/)严源焘
  (臣/)谨按乾元为万物资始坤元为万物资生而知
  两间化育之功为万物之所仰赖者至无穷也夫
  万物皆仰赖于乾坤而非有握其至要以为之根
  柢者何以能运大化于不劳则系辞上传所言乾
  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可得明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b 页 WYG0722-0518b.png
  说焉夫乾道成男男为父道物莫不本于父即莫
  不本于乾坤道成女女为母道物莫不长于母即
  莫不长于坤故于乾之成男而得所以大始焉基
  万有以开先而群生托命于坤之成女而得所以
  成物焉合无疆以布化而品物咸亨顾大始则曰
  知而成物则曰作者何也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尚未彰夫迹象自不见其经营故但言知者乾主
  始物物之始无形而乾之知亦无为也至坤以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a 页 WYG0722-0518c.png
  物而气于是感质于是凝已当生机欲达之时遂
  著地道代终之用故特言作者以见含万物而化
  光厥功至显也惟乾知始惟坤作成一高明而主
  施一博厚而主受分之为覆帱持载合之则下济
  上行其理固有不易者夫万汇百昌物之类如此
  其繁也长养收藏物之候如此其变也物始而乾
  实知之其纲维于为物之先者似有所甚难物成
  而坤实作之其蕃生于为物之后者似不无或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b 页 WYG0722-0518d.png
  乃乾道以其清虚者运于上而于穆不已终古此
  乾亦终古此始物之乾卒不闻有所难而息其知
  也且以易知也坤道以其安贞者承乎下而得主
  有常终古此坤亦终古此成物之坤卒不闻有所
  扰而纷其能也且以简能也惟其易简故分阴分
  阳自有定位一动一静自为互根物始而非经创
  造物成而何用矫揉一物各有始各有成而绝无
  烦于分给物物共此始共此成而更无俟于兼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a 页 WYG0722-0519a.png
  盖诚有握其至要以为之根柢者而后能运大化
  于不劳也至推易简之故则朱子有云乾行健所
  以易坤之简只是顺从盖天下惟至刚者于事皆
  无所难乾健则其体至刚以至刚之体主宰乎物
  自能溥其利于不言而安有艰难之迹天下惟至
  柔者于事一无所滋坤顺则其体至柔以至柔之
  体顺应乎天要惟安其道于无成而何有烦杂之
  端此天地之所以无心而成化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a 页 WYG0722-0519c.png
  周易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编修(臣/)万承苍
  (臣/)谨按乾天道也君道也万物皆统乎天万事皆
  统乎君其所以主宰而摄持之者宜其难矣而系
  辞传顾以一言括之曰易何哉天下事物之蕃变
  不可胜穷而莫不有自然之理因其自然者而施
  之则无往不易矣今夫天日月星辰著其象春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b 页 WYG0722-0519d.png
  秋冬验其时一阴一阳瞬息递变而亘古常新莫
  非自然之用人君体天之心法天之运存乎中者
  廓然而大公见乎外者物来而顺应凡所为礼乐
  政刑亦惟顺其自然之理举而措之岂不甚易尧
  之安安舜之无为皆得乎易之理者也然使有心
  以求易则其易不出于自然必且流为因循废弛
  而不足以成务系辞传不又云乎夫乾天下之至
  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a 页 WYG0722-0520a.png
  恒简以知阻乾惟健故其资始也不劳坤惟顺乎
  乾之健故其资生也不已为人君者必本朝乾夕
  惕之心充闲邪存诚之力精神裕乎内而后可以
  周万化之全志气定于先而后可以赴百为之会
  若举大器然柔靡者苦其难强有力者则能胜之
  矣是故非健不可以言易非易亦不足以见其健
  之至也易简之说不见于彖辞爻辞然观其命名
  曰易则文王周公必有是意夫子特从而阐明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b 页 WYG0722-0520b.png
  耳古者庖牺氏始作八卦而书契以兴后世圣人
  所以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胥
  必由此夏正建寅为人统人道主乎艮故其书首
  艮而名曰连山取艮为山之义也商正建丑为地
  统地道主乎坤故其书首坤而名曰归藏取坤以
  藏之之义也周正建子为天统天道主乎乾故其
  书首乾而名曰周易取乾以易知之义也夫子言
  阴阳之义配日月盖以上日下月著易之文易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9a 页 WYG0722-0520c.png
  之善配至德盖以乾易坤简著易之义郑康成作
  易论以为其义有三易简一也变易一也不易一
  也孔颖达云今之所用同郑康成等音为难易之
  音义为易简之义若周简子读易若亦则孔氏斥
  之以为用其文而背其义以此见唐时无有读为
  入声者今北方之音犹与易简之易相近而南方
  则概从入声且专以变易为训夫变易交易之义
  固六十四卦中所自有然易为五经之首经者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9b 页 WYG0722-0520d.png
  也天下之理有常然后有变如易专以变易为说
  是不得为经常之道矣此亦理之可疑者也夫子
  自言假年学易七十子之徒宜无不尽心焉夫子
  尝以不远复称颜子而史独言商瞿得其传迨宋
  以后子夏易传复出而商瞿之学无闻焉意者十
  翼即商瞿之所传者耶宋儒邵雍称老子得易之
  体孟子得易之用夫体用不可相离得其体而未
  能施于用者有之矣未有得其用而不备其体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0a 页 WYG0722-0521a.png
  也伊川程子谓孟子深于易此诚确论孟子之学
  得之子思子思之学得之曾子曾子言君子思不
  出其位盖申明艮卦象传之旨以此为学必以此
  为教臣窃谓善言易者莫如子思中庸一书皆以
  阐易所谓中者即二五之中所谓庸者即乾卦文
  言庸言庸行之义首章言天命性道推之以至于
  天地位万物育无非乾卦之微旨戒惧慎独之君
  子即终日乾乾夕惕若之君子也而其显而易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0b 页 WYG0722-0521b.png
  者尤在素其位一章素位即易之素履系辞传言
  列贵贱者存乎位出入内外上下天人皆六爻分
  见之位也而总而论之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
  行险以侥幸居易行险对举为文非取易以知险
  之义而何由是思之居易之易即乾以易知之易
  而易经之命名其必为难易之音亦可于是而有
  證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1a 页 WYG0722-0521c.png
  周易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编修(臣/)潘安礼
  朱子曰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难
  故为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
  阳而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
  (臣/)谨按天地之大无穷尽无方体而圣人举而归
  之易简者盖探造化生成之妙而示人以学易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1b 页 WYG0722-0521d.png
  要也今夫天地之生生而不已也建日月风雨以
  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䜣合煦妪覆育万物草
  木茂勾萌达羽翼奋角觡生举凡昭苏妪伏者莫
  不中含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而乾端坤倪因
  之轩豁呈露于其间此鼓物无忧之大用也顾尽
  天下之物而皆始于乾尽天下之物而皆成于坤
  高下洪纤不可名状使其逐物以肖之而旁魄纷
  涌一一须于区画吾恐造物穷于所造而化工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2a 页 WYG0722-0522a.png
  难于言工矣盖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
  而其专壹直遂翕聚发散也一至易至简者运旋
  之而遂以极乎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
  势确然者乾也健以驭气动以达机布之濩之胚
  胎众有而无所见其运量经营之迹乾以易知者
  如此隤然者坤也顺以承天静以育物扶之植之
  元功不宰而自裕其孚尹旁达之机坤以简能者
  如此盖乾君道也父道也坤臣道也母道也一主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2b 页 WYG0722-0522b.png
  于施故本易以宰制役使而不言所利一主于受
  故本简以参和驯致而无成有终所为元神默运
  而布施于上入伏于下者直统乎乘震乘离乘兑
  乘坎之司生物不穷而产以阳德产以阴德者悉
  括乎执规执矩执权执衡之用也是造化生成之
  妙机倪要于易简而已矣其在人心亦皆有之董
  仲舒曰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魏相云天
  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岂非以人主之心固与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3a 页 WYG0722-0522c.png
  地流通而往来相应者哉故以性分而言廓然大
  公者易也物来顺应者简也以治术而言道不远
  人者易也行所无事者简也始于易知易从渐至
  可大可久而乾坤之易简且与吾心呼吸相关而
  毫釐不隔矣然则圣人探乎造化生成之妙而示
  人以学易之要也有如是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4a 页 WYG0722-0523a.png
  周易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
 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
 之业
           监察御史(臣/)吴文焕
  (臣/)谨按易之为书广矣大矣所言皆造化之功机
  缄之妙所谓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
  同忧盛德大业何其至矣哉然易之道不外于乾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4b 页 WYG0722-0523b.png
  坤乾坤之德不外于易简而兼体之则存乎人今
  夫后世之所以智取而术驭者其心以为如是可
  以同天下之俗而用天下之人矣而孰知其规为
  隘小不可终日也惟能法乾之易以居心纯乎天
  理而无艰深险阻之蔽则其心明坦尽人皆得见
  其中藏而易知法坤之简以处事顺乎此理而无
  私智烦扰之累则其事要约尽人皆可循其成法
  而易从易知则吾心此理人心亦此理其心之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5a 页 WYG0722-0523c.png
  勿同处皆吾亲也易从则吾以是成能人亦以是
  成能其能之无勿同处皆吾功也有亲则信从者
  众而吾心益自信而不惑岂不可久有功则鼓舞
  者多而吾事自兼善而无外岂不可大久者圣人
  之德至诚无息纯亦不巳未至于久而可久亦为
  贤人之德矣大者圣人之业徵则悠远博厚高明
  未至于大而可大亦为贤人之业矣若夫圣人者
  易简而涵作易之本具有造化生心之妙者也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5b 页 WYG0722-0523d.png
  又曰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坤天下
  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兼圆神方知之精密
  洗心退藏之用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
  则神智之用随感而应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
  大业其不可以与天地参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6a 页 WYG0722-0524a.png
  周易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
 矣
            谕德(臣/)觉罗苏岱
  孔颖达曰此则赞明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则
  天下万事之理并得其宜矣成位言圣人极易简
  之善则能通天下之理故能成立卦象于天地之
  中言并天地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6b 页 WYG0722-0524b.png
  (臣/)谨按易简在天地为造化在人为性情孔子系
  辞所以示人法乾坤也自易知易从至于可久可
  大乃贤人之德业然不推至圣人无以立人极焉
  圣人本穷理尽性之功以体乾坤之易简立心纯
  乎一易而浑于无心渊衷之存莫非代天之意处
  事纯乎一简而成于无事感通之迹莫非代天之
  工是天下之理虽散于万殊以易可以该括而无
  遗圣人得乾之易而天下之理即不能外圣人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7a 页 WYG0722-0524c.png
  心之中天下之事虽各具一理以简可以贯通而
  无失圣人得坤之简而天下之理即不能外圣人
  一身之内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则其德不
  徒可久而无不久天地之化育皆赖之以范围其
  业不徒可大而无不大万物之性命皆藉之以曲
  成至于此则德为圣人之盛德业为圣人之大业
  建诸天地冠诸群伦覆载之间所以握化元而为
  纲常之主者也天以易成位乎上地以简成位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7b 页 WYG0722-0524d.png
  下圣人以易上配于天以简下配于地成位乎天
  地之中者矣此易简者乃造化之原人心之德而
  圣人体易之极功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8a 页 WYG0722-0525a.png
  周易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编修(臣/)潘安礼
  孔颖达曰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则天下万事
  之理并得其宜矣
  (臣/)谨按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易简
  所以尽乎万事之理而三才并建也盖天下之理
  皆根乎一一者变化所由生故极世宙之殊名异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8b 页 WYG0722-0525b.png
  状分类应之尚多不给而试操本暨末沿波讨源
  极之参伍错综而始事未尝不合何者理司其契
  也审此而知易简固操乎天下之不得遁矣且天
  下之治岂一端而已自班朝莅官以及体国经野
  与夫礼乐政刑接时而遝至者一日二日万几顾
  欲以一心历天下之无穷宜乎捍格不入矣而圣
  人之兼综条贯也事大不苑细行不失深而能通
  茂而有间且斟酌众万而有馀者岂其意之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9a 页 WYG0722-0525c.png
  盖无为守正实筦乎宰制万物役使群动之本举
  而措之与时宜之即汎应而不出吾宗信乎易简
  者天下之权舆也圣人体乾之易以为知法坤之
  简以成能何思何虑无一毫私意之艰深因物付
  物无一毫私欲之胶扰则凡政事之发迩见远者
  莫非人心所同然分谊所应得而天下乂岂有遁
  于易简之外者乎盖以事几之迭出于无方也派
  别支分要必有其源流之合吾已动应其本理折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19b 页 WYG0722-0525d.png
  其衷则由是之焉任天下之蕃变错呈而无往不
  备故言乎远则不禦言乎迩则不遗言乎天地之
  间则皆备者莫非易简之所该而存也扩之而横
  乎四海置之而塞乎天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
  莫非易简之所放而准也所云天下之理根乎一
  者非耶抑尝證诸帝王之已事矣尧舜之精一成
  汤之建中文武之宅心敬胜是皆兼体易简者也
  而其时授时察象封山浚川与夫应天顺人显庸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0a 页 WYG0722-0526a.png
  创制之事神明默运而条理秩然天下不见其张
  皇补苴之迹者此物此志也若夫汉文之希踪黄
  老自诩无为其实不过神化之糟粕晋室之崇尚
  清虚高言简净适成其为异学之支离均未有当
  于易简之云也等而下之以至刑名法家者言枝
  节愈多而披张益甚欲以经营天下而扶树道教
  也岂有幸哉总之天地之间有理而后有象有象
  而后有数象数之陈递推焉而未有纪极理则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0b 页 WYG0722-0526b.png
  始有二也是故易本于造化造化归于易简天地
  之盛德大业圣人之崇德广业一以贯之矣故夫
  子于系辞之传首发明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1a 页 WYG0722-0526c.png
  周易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
 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
 爱
           监察御史(臣/)柴潮生
  本义曰此圣人尽性之事也天地之道知仁而已
  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知且仁则知
  而不过矣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1b 页 WYG0722-0526d.png
  也既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而其知益深
  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忘其济物之
  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故其相
  为表里如此
  (臣/)谨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即
  各具天地之性惟圣人为能践形复性而与天地
  自然之本体浑合而无间天地之运阴阳是也阴
  阳之道知仁是也天之知不可见而含宏光大品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2a 页 WYG0722-0527a.png
  物咸亨无非知也所为周乎万物也地之仁不可
  见而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无非仁也所谓道济天
  下也圣人义合乎仁所知者皆济天下之道而不
  过仁合乎义所行者皆合中正之则而不流仁义
  合德则所知益深乐天知命而无忧矣所行益笃
  安土敦仁而能爱矣乐天之志忧世之诚并行不
  悖内外同流故曰与天地相似也韩伯曰德合天
  地故曰相似但相似云者并非空空说一相似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2b 页 WYG0722-0527b.png
  也相似以作配言不违以赞化言盖天地之大以
  知仁为道者也圣人体道之全而具知仁之德实
  有与天地合同而化之理焉至于乐玩天理而顺
  受其所命之正则无适而非知所以无忧也而知
  之迹已泯安于所遇而不忘其生物之心则无适
  而非仁所以能爱也而仁之心愈著此益见与天
  地相似而不违之实境所谓尽其性以及人物之
  性而参天赞化一以贯之者也且圣人亦非崇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3a 页 WYG0722-0527c.png
  卑法兢兢焉有意求似乎天地也但尽乎知之性
  而知之发见即是天清明之体则知似乎天但尽
  乎仁之性而仁之流露即是地浑厚之体则仁似
  乎地尽吾本然之性而仁之至知之尽则天地之
  性自然位乎吾性中矣俞琰曰与天地相似者易
  似天地天地似易彼此相似其说最为推勘入细
  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4a 页 WYG0722-0528a.png
  周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检讨(臣/)达麟图
  (臣/)谨按周易系传言性而本之于善善属继性属
  成继之云者命于天而受于人也成之云者具于
  人而得于天也盖自生物之始以及受中以生天
  人相与之际合而言之而知性固无不善者尔伏
  思理必究其原而后名斯生学必归于是而后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4b 页 WYG0722-0528b.png
  斯解习其名称而胶于疑惑此言性者之所为棼
  棼也或言性伪或言性恶或言性善恶混或言性
  之品有三皆即人言性而未尝合于天也天道流
  行发育万物一物与一无妄无妄者天性也而性
  何伪乎人之生也孩提则知爱其亲少长则知敬
  其兄知爱知敬皆良知也亦良能也而性何恶乎
  人生而静原无所谓恶也即云善亦尚可言而未
  可见耳形既生神既发感于外动于中或顺其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5a 页 WYG0722-0528c.png
  有或缘于后起而善恶乃分焉是谓人之善恶分
  可也而谓性之善恶混则不可人分善恶气质使
  然也三品之说其有见于人之清浊厚薄而云然
  乎然气有清浊而理无清浊质有厚薄而理无厚
  薄是谓气有三品可也谓质有三品可也而谓性
  有三品则不可盖性也者其赋予在天而体备在
  人言天而不言人固未究乎其实言人而不言天
  亦未探乎其本孔子发其一贯之蕴著其分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5b 页 WYG0722-0528d.png
  端而因事以制名此固万世言性之宗也善何言
  乎继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一原即所
  谓善也天若有所与于人人若有所取于天取与
  之间纯粹以精之理自觉其流而不息莫见其合
  同而化拟诸父子之继体继志而无以异是者故
  曰继也性何言乎成善居天人之交浑然一理而
  已而人得之以为性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特
  自其未载于形者言之若形之既载则皆备之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6a 页 WYG0722-0529a.png
  各足之理乃与生俱生若人有以自成而天不居
  其功焉故曰成也夫性犹水也善犹泉也泉者水
  之本源水者泉之分流固不可以水为泉亦不得
  谓水非泉也性之大原出于善何以异此善为性
  之本即万物之所以资始性为善之实即万物之
  所以各正分之有先后合之无异同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孟子所为取譬也昔孔子系易有见
  于性之本善乃天与人相继而成故善言继性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6b 页 WYG0722-0529b.png
  成于以发明乎道体即以昭示夫性量厥后子思
  孟子相为极本穷源而论说愈著彼言性者之棼
  棼而不息其亦未尝取周易系传而读之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7a 页 WYG0722-0529c.png
  周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检讨(臣/)周长发
  朱子本义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
  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
  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
  (臣/)谨按盈天地间莫非气也然气形而下理形而
  上无理则气无所统摄而无气则理亦不能运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7b 页 WYG0722-0529d.png
  是理与气二者固不相离也故无极之始确然隤
  然不可得而名言之至分阴分阳而理实宰气而
  出气亦载理以行此即所谓道也顾道也者统名
  也自乾坤定位以来日月之推迁河岳之流峙人
  物之蕃变与夫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成声靡
  不禀受造化之精以处乎高厚之内道固无乎不
  察也而自其道之本然者言之则诚有微之又微
  者焉盖其静极而动也发育流行无少间断如丝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8a 页 WYG0722-0530a.png
  纶然有继之者是气方运而犹未及乎物纯然不
  杂即粹然至善也迨至妙合而凝也形生神发咸
  具秉彝如裁制然有成之者是气既具而无不赋
  乎物受气成形即受理成性也然则天地之道亦
  可见矣且夫天下之物伪则间间则杂杂则不能
  因物付物而使之各得其所止自然之势也向使
  天地非有此一阴一阳之道运乎其间则发于始
  者未必续于其终赋乎彼者未必能周乎此而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8b 页 WYG0722-0530b.png
  地亦几于息矣不知天地一阴阳也阴阳一天地
  之道也为动静为阖辟其循环不息者皆太极之
  真所发抒也而孰得而杂之为絪缊为化醇其物
  与无妄者皆不已之命所散给也而孰得而外之
  是则所谓善与性也善原乎易简而元亨利贞有
  以鼓万物之出入而流衍于无穷造化之所以大
  生而广生者此也性本乎健顺而仁义礼智有以
  植万理之根柢而周流于无间降衷之所以有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9a 页 WYG0722-0530c.png
  而有则者此也且其所谓继之者岂铢铢而积之
  乎所谓成之者岂物物而为之乎是道也推之于
  前不见其迹引之于后莫测其端既无一物之不
  肖亦无一物之或肖斯则天地之所以为大而道
  之所以不测也濂溪周子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之立也其继善
  成性之谓乎夫从其发者而论则曰善从其具者
  而论则曰性而究之善属乎阳性属乎阴阴阳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29b 页 WYG0722-0530d.png
  也所以然者理也理以气行气由理运二而一者
  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也独是人物皆受生于
  天地而不能尽尽其性以克全夫天道本然之善
  是必有首出庶物之圣人斯能尽己性以尽人物
  之性于以葆其元善而立人之极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0a 页 WYG0722-0531a.png
  周易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谕德(臣/)觉罗苏岱
  孔颖达曰此覆说大业盛德以广大悉备万事富
  有所以谓之大业圣人以能变通体化合变其德
  日日增新是德之盛极故谓之盛德也
  (臣/)谨按夫业发用于外者也措诸外必本诸内藏
  用则内矣盖造化无无体之用时而藏用举众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0b 页 WYG0722-0531b.png
  之生意皆涵蓄于内洪纤高下无物不有所有甚
  富是虽未见诸用也但其含之者广而其施之也
  不匮因内知外而谓之大业夫德存主于内者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显仁则外矣盖造化无无用之
  体时而显仁举万象之生机皆发泄于外包涵生
  意接续无间日日增新是虽非立乎体也但其出
  之者不竭而其运之也不穷因外知内而谓之盛
  德显仁之盛德阳也未始不根于阴藏用之大业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1a 页 WYG0722-0531c.png
  阴也未始不根于阳一阴一阳迭运不已而道在
  是矣此言天地之盛德大业虽本于无心之化而
  实有互根之妙然天地能生万物而不能成万物
  万物本天地以生而不能自遂其生且覆载生成
  或有偶偏雨𤾉寒暑或不得其正则天地亦无可
  如何必待圣人参赞之以成其育物之实也所以
  圣人行天地之道总天地之功教思无穷容保无
  疆而民胞物与之怀何时少宽于中心是以裁成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1b 页 WYG0722-0531d.png
  辅相功及万世者圣人之业大业也神明天纵终
  始日新者圣人之德盛德也天地圣人一而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2a 页 WYG0722-0532a.png
  周易
 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
 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义之门
              编修(臣/)秦鐄
  孔颖达曰言易道至极圣人用之以增崇其德广
  大其业
  朱子曰天地设位而变化行犹知礼存性而道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2b 页 WYG0722-0532b.png
  出也成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谓存而又存不已之
  意也
  (臣/)谨按易之理显于乾坤圣人体易于身即兼备
  天地之蕴然所谓合德于天地者岂空言哉天地
  之化乾始而坤成圣人之事进德而修业是故德
  业者圣人效天法地之实也而知礼者又圣人崇
  德广业之实也何谓知穷理之谓何谓礼循理之
  谓夫盈宇宙间万殊变化之妙耳目不能穷算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3a 页 WYG0722-0532c.png
  不能尽惟天之高明足以冒之亦惟心之虚灵足
  以统之盈宇宙间曲折纤微之类贤达不能厌愚
  陋不能遗惟地之广厚足以包之亦惟身之矩矱
  足以践之天之气上浮而清知则得天之清地之
  质下凝而厚礼则象地之厚清则独超于万物之
  表厚则不遗于众物之中常人气拘物蔽知识则
  卑隘而自安践履则好高而无实所由与天地不
  相似也圣人穷理以致其知于凡至微至显之理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3b 页 WYG0722-0532d.png
  必极之表里洞达而不翳则其德日累而日高循
  理以践其实于凡一事一物之间必极之委曲自
  尽而无憾则其业愈卑而愈广知穷万理之原则
  乾之始万物也礼循万物之则则坤之成万物也
  中庸言修德凝道之要亦云温故知新敦厚崇礼
  殆可与崇德广业之旨相发明者哉要之析而言
  之则为德业统而论之则一性而已性者无声无
  臭浑然具足则成性之谓也自其发于用而坦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4a 页 WYG0722-0533a.png
  可由曰道成于事而秩然咸宜曰义故道义者根
  于性而不穷而知礼者乃所以涵养其浑然之性
  以培道义之原也知极其崇则万象罗于方寸而
  吾性之灵明不淆矣礼极其卑则万事约于规矩
  而吾性之广大弥固矣此所以为存之又存也存
  之又存则日新富有何所往而非道何所往而非
  义乎故曰道义之门夫性之存存而不已即易之
  生生而不穷天地以贞元为往复发育敛藏者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4b 页 WYG0722-0533b.png
  地德业之盛天地之易也圣人以知礼为积累高
  明博厚者圣人德业之盛圣人之易也然则法天
  地以体易舍知礼二者其何以哉夫子系辞之意
  深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5a 页 WYG0722-0533c.png
  周易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
 法地
              编修(臣/)积善
  (臣/)谨按圣人之道与天地参非形迹之相似也实
  有与高卑合撰者焉圣人以一心超乎万象之表
  无一物之不函以一身周乎万类之繁无一事之
  不尽则其高明之体广大之模有非人之所能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5b 页 WYG0722-0533d.png
  议者而要不外于知行之并进内外之交修极其
  功遂合两大于无间也夫得于心者谓德著于事
  者谓业其理备于易书而能崇之广之者惟圣人
  是易乃圣人之所以崇德而广业者也德何以崇
  知开其先盖理有未明则识有所限惟理之蕴奥
  穷究而靡遗斯心之神明昭朗而无翳研之愈深
  自进而不已也而业之所以广者其功惟在于由
  礼盖礼有节文必曲折之悉到虽躬行实践若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6a 页 WYG0722-0534a.png
  平无奇然履道坦坦而功能已无外矣惟其卑也
  是以广也知既明则德益进行既尽则业益修久
  之而崇者极其崇广者极其广矣夫至崇至广者
  莫天地若也而圣人如之岂非效法之实也乎夫
  理必取乎相资道不可以偏废未洞其原则无以
  为推行之本未践其实亦无以尽伦物之繁行未
  笃而徒事研求或流于高远而无所止识未精而
  矜言率履亦局于浅近而昧其趋惟心之所见愈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6b 页 WYG0722-0534b.png
  研而愈精斯身之所循愈推而愈广亦惟躬之所
  履周旋而无亏斯性之所涵昭融而无蔽内外夹
  持体用交致譬如登高焉有欲跻之途必有所经
  之路知即其高视之准也礼即其举足之地也孔
  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崇者思之
  事也礼卑者学之事也圣人率性而行固无假于
  思勉而其事则必兼尽此其所以为全体易道者
  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7a 页 WYG0722-0534c.png
  周易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监察御史(臣/)书昌
  (臣/)谨按洪钧赋予之初万善咸备而浑成者性然
  则性为众美之归一尽而无不尽其无分体用者
  乎虽然性亦何尝无体用也体用者何体则曰性
  用则曰道曰义性为道义之本源道义乃性之作
  用苟徒谈道义而不尽夫存性之功则有用而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7b 页 WYG0722-0534d.png
  体其失终归于无本徒知存性而无道义充实之
  验则求体而遗用其弊渐流于空虚是皆岐途曲
  径非荡平正直体全用备之学也圣人深有鉴于
  此是以效天法地于夙夜基命之中顺之而不凿
  养之而不害且拳拳不置念兹在兹全其固有之
  天而不使有毫发之间断如诗曰缉熙敬止书曰
  顾諟明命其存存不已之功为何如哉于是其本
  既立其道自生千变从此来万化由此起源源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8a 页 WYG0722-0535a.png
  本道与义于是乎其用之不竭矣极之道充天壤
  不过完性中之功能义周庶类不过毕性中之事
  业性也道也义也虽有体用之分其实非两事也
  天地不外一诚圣人亦无非一性而已由此观之
  道义得于心则日新月盛而德有不日崇者哉道
  义发诸事则日积月累而业有不日广者哉然非
  知极其明而行极其力则存存之功又有未易言
  也此知崇礼卑之训所以揭示篇端以明崇德广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8b 页 WYG0722-0535b.png
  业之实而为成性存存之所自致乎夫以一人而
  与天地合其德与天地同其用者在于此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9a 页 WYG0722-0535c.png
  周易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
 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
 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
 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
 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赞善(臣/)桐保
  真德秀曰孔子因中孚鸣鹤之爻而发明应感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39b 页 WYG0722-0535d.png
  理谓人君虽处宫庭而其言不可以不谨又推而
  广之言行皆不可以不谨盖鹤鸣子和由气之相
  感上倡下应亦理之自然故言之善否出于一室
  之间而人之从违见于千里之外一言之出则为
  号令而百姓被之一行之著则为仪表而四方见
  之身之有言行犹户有枢□有机启闭张弛由此
  而出言行之发荣辱随之其取喻也明矣犹惧人
  之易忽也则又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盖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0a 页 WYG0722-0536a.png
  天地之大不可测识然一言一行之善感格之效
  捷于影响其可不谨乎
  (臣/)谨按从来人君所以宣示中外表正四方者大
  端不出乎言行盖言行者一身之枢机远迩之从
  违天地之感应皆视其善与不善也是以礼记左
  史书天子之动右史书天子之言要惟约饬人君
  言焉本之以实心行焉将之以至性深明夫言行
  之发关乎荣辱感格之效捷于影响俾言行交善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0b 页 WYG0722-0536b.png
  而后已然欲言行之交善非存诚主敬断断乎不
  可盖存诚则内绝虚伪之私外无缘饰之弊主敬
  则心存纯一之念身著恪恭之容凡典谟训诰皆
  关乎国计民生之要可为天下后世则经纶参赞
  胥系乎万年百世之规可为天下后世法上下为
  之格被远迩从而顺应者皆此存诚主敬之功有
  以流通鼓动于其间信乎言行不可不谨也彼鸣
  鹤在阴其子和之上感下应其理岂有爽乎亦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1a 页 WYG0722-0536c.png
  乎人君交尽其善焉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2a 页 WYG0722-0537a.png
  周易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
 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监察御史(臣/)邱玖华
  程子曰在人所节惟言与行节于言则行可知言
  所当先也
  吴澄曰此爻辞所象慎动之节而夫子以发言之
  辞释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2b 页 WYG0722-0537b.png
  (臣/)谨按圣贤慎言之训散见于诗书其义不专系
  乎君臣政治之大也系辞独于君臣发之何哉盖
  天下利害倚伏之端机每中于所忽而患常乘于
  不及防言之不慎上无以收腹心臂指之用下无
  以效喉舌耳目之司小则偾事而败谋大则陨身
  而误国甚不可不察也夫开诚布公者人君待下
  之道同寅协恭者人臣事上之谊也然人君操赏
  罚不测之权筹军国万几之务所恃忠谋智计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3a 页 WYG0722-0537c.png
  士深思密议于庙堂之上治略转旋于不觉事变
  消弭于未形天下阴蒙其福而君臣咸享其安且
  国是鲜纷更之扰而人才亦无摧折之虞不然用
  一人而倾轧者思抵其隙图一政而环伺者欲售
  其奸意旨易窥则谗词瞽惑而委任转以生疑忠
  言轻泄则蜚语中伤而主聪日以多蔽君之不密
  其失不独无以保全夫臣子而已若夫为人臣者
  或以孤立而受主知以新进而敷谠议其地至危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3b 页 WYG0722-0537d.png
  也至如左右辅弼朝夕论思与闻宗社国家之大
  计其责为更重故必守温树不言之风明谏草退
  焚之义坤之六四曰括囊无咎君陈曰尔有嘉谋
  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此岂导人
  臣以懦默苟容逢迎将顺之习哉盖造膝而陈诡
  辞而出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乃忠荩之大节而
  得失之所以分也所可异者身居公辅之任素为
  倚重之臣乃至朝廷用一人则宣之于外曰我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4a 页 WYG0722-0538a.png
  为之黜一人则宣之于外曰我实主之借国家之
  威福树私门之党与势必恩归之已怨返之君一
  朝败露祸且不测由是思之言语不密则君臣交
  失而即有害于几事之成故曰乱之阶也尝观史
  传中若汉成帝之于王章唐高宗之于上官仪文
  宗之于宋申锡所谓君不密则失其臣者而如陈
  蕃之除宦官乞宣章奏寇准之去丁谓被酒漏言
  尤足为不密失身之烱戒虽然图议不密而祸贻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4b 页 WYG0722-0538b.png
  臣下非所语于英君哲后也至于漏言获罪则虽
  忠于谋国奋身犯难恒所不免岂非蹈乎小谅而
  未克尽乎事君小心之敬者与此孔子系辞为前
  圣所未发而不同于泛然慎言之训也其防微杜
  渐之旨诚足为天下万世之明鉴也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5a 页 WYG0722-0538c.png
  周易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编修(臣/)秦蕙田
  朱子曰四者易之体所以立而用所以行者也易
  指蓍卦无思无为言其无心也寂然者感之体感
  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动静亦如此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
 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5b 页 WYG0722-0538d.png
  朱子曰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
  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
  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
  用随感而应也
  (臣/)谨按天地之道运行不息通复无端而于穆之
  微著于揲蓍求卦者可以推见性命之原而得圣
  贤学术之宗旨传曰生生之谓易又曰易与天地
  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乾大生坤广生举天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6a 页 WYG0722-0539a.png
  间日月之往来四时之递嬗万物之并育无一息
  之或停无一事之不体生生之道可谓博矣然皆
  造化之功用而非其主宰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又曰天地无心而成化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夫无声无臭即所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者也
  是无心也太极也感而遂通之体也盖体立于无
  用行于有体不立则用不行故周子以无极说太
  极而为生阴阳五行之本蓍之德圆圆者老少奇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6b 页 WYG0722-0539b.png
  偶变通不拘周流无滞圆之象也卦之德方方者
  阴阳刚柔彰往察来一定不易知之事也神即六
  爻之所以变易而知则所贡以告人之定理也夫
  寂然不动者体之所以立感而遂通者用之所以
  行圆神方知者用之所以妙而要不外无思无为
  者为之枢纽故圣人观于易而知人身之枢纽在
  心心之虚明在洗洗之功在退藏于密焉何则气
  之精爽聚于心静则为中本无不莹也动则为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7a 页 WYG0722-0539c.png
  本无不灵也而何以云洗洗也者涤除其污染之
  谓心何以污染则妄动为之累也盖心体本静不
  静则失其养失其养则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七情
  外驰万感互进虽当燕閒无事耳目无所寄托则
  恍惚动摇而无以自宁于是真静之体微不克精
  察夫天理人欲之辨一切见之于言施之于事偏
  倚驳杂之弊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即或觉而矫
  之亦见其灭于东而生于西莫之能胜也是故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7b 页 WYG0722-0539d.png
  动而驰则当以静而复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当其无事则精神收敛端庄凝定一灵湛然寂而
  不动以葆其无思无为之体及夫由静而动凡念
  虑之萌审几致察又极其精而无毫釐杪忽之差
  洗之愈清藏之愈密由是事物之来油然顺应即
  圆神之妙也因物付物即方知之妙也而精义致
  用何莫非如六爻之变易以贡者乎盖不翕聚则
  不能发散非静虚则不能动直此洗心退藏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8a 页 WYG0722-0540a.png
  为学易之宗要而尽性至命之全功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9a 页 WYG0722-0540c.png
  周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监察御史(臣/)张汉
  晋王弼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
  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
  者也
  朱子本义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
  变太极者理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49b 页 WYG0722-0540d.png
  (臣/)谨按太极只是一实理贯而通之一言蔽之矣
  理本无名字之曰太极太之为言甚也此理至中
  至正至精至粹至神至妙无可复加无可得而形
  容故强名之曰太极然则无穷尽无方体者太极
  也万物尽天地老超然独存再造天地万物者亦
  太极也伏羲文王未尝言太极孔子创言之邵子
  所谓画前之易其即此乎由画前之易推之两仪
  四象八卦胥出其中矣大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0a 页 WYG0722-0541a.png
  一阴一阳即易也所以一阴而一阳者道体之所
  为也语道体之极至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
  则谓之道虽有二名实无两体太极不杂于阴阳
  而亦不离于阴阳太极生阴生阳是为积理生气
  阴阳既生太极即阴阳而在是理即生于气中万
  物一太极也物物一太极也月印万川处处皆员
  及倾水银于地颗颗皆员之喻最为得之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即指太极而言乎若夫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0b 页 WYG0722-0541b.png
  志所谓太极函三为一则是以天地人三者为形
  气已具而浑沦未判之物庄子所谓道在太极之
  先亦是指两仪未判为浑沦之物道又别是一空
  悬之物已分道与太极而为二不知道即太极也
  邵子谓道为太极以流行言之心为太极以统会
  言之则二而一之矣虽然太极之理中庸备之大
  本与敦化太极之全体达道与川流太极之流行
  推之至诚之不贰不测止至善之止仁止敬止孝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1a 页 WYG0722-0541c.png
  慈信皆是通书云诚者圣人之本诚即太极善恶
  即阴阳之义故曰圣人太极之全体也至周子谓
  无极而太极则是谓无形而有理犹曰无形而至
  形无方而有方曰无极者非有驾空凿虚之见也
  曰无极而太极亦岂有叠床架屋之说哉盖夫子
  之言有者赞易则主易易无方体是以曰有周子
  之言无者作太极图则主太极太极有朕兆是以
  曰无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孔子曰天何言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1b 页 WYG0722-0541d.png
  无极之妙周公孔子已引而不发矣易其至矣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2a 页 WYG0722-0542a.png
  周易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编修(臣/)沈荣仁
  朱子曰圣人制作所由初非一端然其法象必有
  最亲切处鸿荒之世有象未尝有数至此而后阴
  阳奇偶可得而言
  朱震曰河图洛书象数也则者彼有物而此则之
  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2b 页 WYG0722-0542b.png
  (臣/)谨按图书之义自汉迄唐说易者罕详其说经
  籍所载括地志稽命曜等篇皆加以河图洛书之
  名而方圆之象九十之数先儒皆未之及也至宋
  陈抟始言先天古易河图洛书之学数传而至邵
  尧夫谓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羲文因之
  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而其学始大显朱子答
  袁枢书谓河图与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载天
  地五十有五之数则固易之所自出也洛书与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3a 页 WYG0722-0542c.png
  范之初一至次九者合而具九畴之数则固洪范
  之所自出也又因读大戴礼明堂篇而得一證谓
  汉人以九为洛书是十图九书其说固不可易也
  惟宋刘牧作易数钩隐图则云河图四十五数洛
  书五十五数是邵所谓图乃刘所谓书也邵所谓
  书乃刘所谓图也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
  羲之世先儒谓其并无明验固不足信要而论之
  太虚之中至理流行物生而有象有象而数因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3b 页 WYG0722-0542d.png
  起有数而理以愈彰宋蔡元定云天下之万象不
  出于一方一圆天下之万数不出于一奇一偶天
  下之万理不出于一动一静(臣/)愚以为圣人之心
  无所不通无所不遍其则之者但因其方圆奇偶
  之象数以成文而动静之理藉此益著耳故夫子
  言河图洛书而不分其孰为九孰为十言圣人则
  之而不明其孰属羲孰属禹也尚书论语虽言河
  图亦未细陈其数也至朱子启蒙之剖晰其辞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4a 页 WYG0722-0543a.png
  挥其蕴者正以前人之纷纭轇葛迄无定论故承
  邵子之学不惮烦言折衷于至当使学者得因数
  以明理朱子之立教又有不得不然者矣况乎八
  卦之水火木金实不外洪范之五行洛书之四方
  四隅实不外河图之八卦圣人所以神明其德而
  开物成务以弥纶天地化育之功者先后同揆古
  今一致岂有所区别于其间乎汉刘歆云河图洛
  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朱子启蒙引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4b 页 WYG0722-0543b.png
  盖以其深得贯通之妙也易为万世文字之祖而
  图书更在其先果得其义而为学之功庶几有所
  从入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5a 页 WYG0722-0543c.png
  周易
 河出图洛出书
            给事中(臣/)卢秉纯
  (臣/)谨按伏羲本河图以画卦大禹因洛书以演畴
  其说出之汉孔安国刘氏歆所从来盖甚远也宋
  欧阳修及明归有光皆非之以为九畴不系于洛
  书臣亦尝疑系辞所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是洛书亦为易用非以演畴也岂图书并出于伏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5b 页 WYG0722-0543d.png
  羲之世与抑夏有连山易乃则洛书以成之与又
  岂文王拘幽时图书并列而参考以为周易与孔
  子系易固非若纬书之类可以置而不论也然而
  今之经学皆折衷于朱子朱子启蒙取孔刘之说
  则亦以河图属易洛书属洪范而已修与有光文
  章之士不必信而(臣/)所疑圣人则之之言或以图
  书一例而孔子连类及之也夫宋刘牧之两易其
  名以图为书书为图何也洪范之一水二火三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6a 页 WYG0722-0544a.png
  四金五土与河图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
  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相符易之太极八卦与洛
  书之九宫不异故沿误耳图书之精微要非泥一
  端所能尽而关子明所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
  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
  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为不可易矣河图之可以画
  卦洛书之可以演畴何也卦不过阴阳奇偶河图
  一生一成阴阳奇偶之义中五太极也阴阳两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6b 页 WYG0722-0544b.png
  也外分四方四象也错其生成之数八卦备矣故
  河图可以画卦也洛书有九数洪范亦九数数始
  于一配以五行天下莫先于五行也数终乎五配
  以皇极君道莫外于皇极也馀者环布各有其序
  故洛书可以演畴也河图洛书之分体用何也河
  图生成同位以言其本然故为体洛书九数错综
  以言其运动故为用也分而言之河图非无用洛
  书非无体也河图洛书之有同异何也河图之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7a 页 WYG0722-0544c.png
  数与洛书五行之序同也而洛书不言成数异也
  河图之下一左三中五与洛书同也七九则两异
  其位异也河图有十洛书无十异也而洛书之对
  宫皆十寓十于其中也同也河图之中十夹五洛
  书之中只有五异也而洛书之横竖斜正皆以十
  包五也同也洛书右下之六即河图下六之错而
  右洛书左下之八即河图左八之错而下也洛书
  左上之四右上之二即河图上二右四之易位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7b 页 WYG0722-0544d.png
  交错也七九既易位故二四亦易位也异而同也
  洛书之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相对而成十河图则
  下之一与右之九右之四与下之六上之二与左
  之八左之三与上之七相交而成十异而同也河
  图之奇偶同居五位自相互也洛书之奇正偶偏
  九宫共相间也异而同也河图四位方布而为四
  十之数洛书八宫还布而为四十之数异而同也
  河图之分五行依五方之正位洛书之分五行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8a 页 WYG0722-0545a.png
  依五方之正位而东北西南同中土东南同东木
  西北同西金九宫不外乎五行亦异而同也其同
  者理为之其不同者数为之皆天地之自然不可
  强也若其尽异则天地有二理若其尽同则龟龙
  无庸两出矣(臣/)更有臆说焉河图之一三五与洛
  书同而七九易位者河图主互洛书主对也河图
  下右之一与九四与六互为十者金水相生也上
  左之二与八三与七互为十者木火相生也火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8b 页 WYG0722-0545b.png
  不互者相克也水木不互者以岁功言之春与夏
  连秋与冬连冬春则易岁也洛书一与九对一在
  下冬日之伏藏数至少也九在上夏日之发泄数
  至多也三与七对三居左春气之尚稚由一而渐
  多也七居右秋气之方敛由九而渐少也二四居
  上之左右以上之九数为多配以偶数之少也八
  六居下之左右以下之一数为少配以偶数之多
  也合之二四配九四八配三八六配一六二配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9a 页 WYG0722-0545c.png
  皆成十五何其均而密也河图具五行而卦不及
  五行洛书备八宫而九畴不及八卦盖伏羲心有
  全易触河图而为卦不必先禹而预为范也大禹
  心有洪范触洛书而为畴不必继羲而再为易也
  龟龙者天地之神物卦畴者圣心之妙用神物蕴
  乎灵异妙用合乎自然得其意而旁通超乎象数
  八卦之于易五行之于范言之固显而五行之于
  八卦八卦之于九畴不言亦非隐也后人能于河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59b 页 WYG0722-0545d.png
  图洛书略其迹之异而会其理之同则龟龙同兆
  卦畴合观无烦呶呶致辨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0a 页 WYG0722-0546a.png
  周易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监察御史(臣/)柴潮生
  (臣/)谨按易非圣人不能作卦爻具而蓍策兴亦非
  圣人不能用也盖圣人之于易妙合而凝故用易
  之际复能浑然无间化裁之在易者易中先有化
  裁之理而因其自然之化从而裁之以定老少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0b 页 WYG0722-0546b.png
  静之象则存乎圣人化裁之变推行之在易者易
  中先有可以推行之理而因变之所示推而行之
  于动作之间以得夫事为之准则存乎圣人推行
  之通夫变通者因化裁推行而有者也化裁推行
  者因变通而施者也不假观玩之文而融贯夫化
  裁推行之理不袭口耳之迹而神会夫变通之机
  则存乎神而明之之人必也德裕于心洽化裁之
  理行利于身善推行之用敛其机于渊默而自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1a 页 WYG0722-0546c.png
  浑成于中运其神于一心而自然孚契于外则非
  有得于易简之理而德行素裕者不能也盖德行
  者道之归也道之在天地者易中已呈其象而道
  之在圣人者一身直揭其全上文言化裁推行是
  泛论天地之理故曰谓之变谓之通则圣人作易
  之本体此言化裁推行是易中所自具故曰存乎
  变存乎通则圣人卜易之妙用上文言变通而归
  之事业者推易道于民也故设卦以尽言立象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1b 页 WYG0722-0546d.png
  尽意此言变通而归之德行者存易道于己也故
  得意而忘言得言而忘象夫易之变通在爻象变
  通之神在人人之所以能神则在德行得于心而
  见之行事以人心之神契合乎易之神充周流行
  若合一体则所谓神而明之也默而成之正言其
  所以能神而明之也不言而信又以申言默成之
  妙也总之方揲之时有以尽其变既揲之后有以
  得其通圣人之德行固与易道相为妙合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2a 页 WYG0722-0547a.png
  故曰易非圣人不能作亦非圣人不能用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3a 页 WYG0722-0547c.png
  周易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编修(臣/)吴兆雯
  朱子本义天下之动其变无穷然顺理则吉逆理
  则凶则其所正而常者亦一理而已矣
  (臣/)谨按造化之与人事皆有当然之理以纲维乎
  其中而不可易夫人事之兴初若杂然而难齐也
  而不知从违顺逆之见于人皆其所必然者因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3b 页 WYG0722-0547d.png
  所必然之势而示之以当然之理理在而变通不
  穷盛德大业亹亹可几矣盖天下之理一而已矣
  由乾元亨利贞之意而究之天地之大德曰生所
  谓元也即仁也始者必亨亨者嘉会合礼大宝聚
  人皆是也利即义也而要之不出乎贞非贞无以
  起元故曰一也以非有二本故也即天覆地载而
  知贞正得一以为观也即日照月临而知贞正得
  一以为明也不即可以知天下之动之贞夫一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4a 页 WYG0722-0548a.png
  顾天下吉凶悔吝皆生乎动至不一矣动也者自
  易理言之则刚柔之相推变通之趣时皆动象也
  自人言之则显而立言行事微而积虑处心皆动
  机也然而爻象之动于易与吉凶之动于人皆必
  然之势也其势虽棼然莫测而人之顺理则裕从
  欲则危有同揆也惠迪则吉从逆则凶无二致也
  一如天示人以易地示人以简而贞观之理自若
  也一如日明于昼月明于夜而贞明之理自若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4b 页 WYG0722-0548b.png
  圣人以理之正而常者为胜寂然不动游心于何
  思何虑之天动罔不臧置身于不竞不絿之地能
  尽乎会通之变而不累于吉凶悔吝之间其动也
  非妄也动生于静而常出之以无为其一也非可
  执也一散于万而常行其所无事惟圣人贞夫一
  而万一各正则吉无不利静固静也动亦静也舍
  贞之外更无他术非一而何哉是知圣人者权足
  以枢万化政足以柄四时言脱于口而和可以翔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5a 页 WYG0722-0548c.png
  海甸意起于心而精可以通神明行成于身而效
  可以格象纬其始也礼乐刑政操之乎我其既也
  弥纶调燮藉之乎我其终也宇宙造化生之乎我
  以一刚一柔者为之本至易至简者为之用贞者
  贞乎此者也一者时虽变而贞则不变也情虽动
  而贞则常静也虽天地日月皆不能外焉元吉在
  上知几其神又何疑夫天下之动非可以一御乎
  然则虞舜之所谓精一孔子之所谓一贯者皆贞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5b 页 WYG0722-0548d.png
  一之说也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盖惟贞
  夫一则可以为平治天下之本万变虽殊一以贯
  之中和位育皆归度内矣天下不重赖有圣人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6a 页 WYG0722-0549a.png
  周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中允(臣/)任启运
  张子曰将陈理财养物于下故先叙天地生物
  朱震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仁也圣人成位乎两间
  者仁而巳不仁不足以参天地义所以为仁非二
  本也故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6b 页 WYG0722-0549b.png
  项安世曰圣人之仁即天地之生大宝曰位即崇
  高莫大乎富贵也下以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实之
  理财所谓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所以利之也正辞
  谓殊贵贱使有度明取予使有义辨名实使有信
  利之所在不可不导之使知义也禁民为非谓宪
  禁令致刑罚以齐其不可导者也盖养之教之而
  后齐之圣人之政尽于此三者矣其德意之所发
  主于仁民义者仁之见于条理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7a 页 WYG0722-0549c.png
  (臣/)谨按天地之德仁而已矣圣人之心亦仁而已
  矣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非二物也仁即义之
  统体义即仁之散殊仁则周遍浑沦义则随物各
  当故亲亲仁民爱物皆仁而于亲用其亲民用其
  仁物用其爱即义也即仁民之中老无不安少无
  不怀者仁而于老用其安少用其怀即义也故义
  者仁之大用也由仁民而上之则爱亲者不敢恶
  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仁民原亲亲之心所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7b 页 WYG0722-0549d.png
  流焉耳由仁民而下之则数罟不入斧斤以时墙
  桑之树鸡豚狗彘之畜凡于物用其爱者亦仁民
  之政所必及焉耳其自流而必及者一仁之贯注
  故一仁而天下之治统之矣董子曰仁者正其谊
  不谋其利孟子言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而
  文王系易首言元亨利贞孔子文言言利者义之
  和又言利物足以和义非特言利且合利于义何
  哉盖天生百物皆以养民故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8a 页 WYG0722-0550a.png
  下始者仁也美利利天下者义也天地之大利即
  天地之大义而即天地之大仁也非利物而何以
  和义非和义而何以为仁哉故理财者圣人之所
  为利物圣人之所为义以成仁也夫后世之天下
  犹古圣之天下天地之生物未尝息也然而古常
  有馀后常不足此无异故惟理财之不讲也理财
  之不讲则以正辞与禁民为非之不讲也大学曰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8b 页 WYG0722-0550b.png
  者舒夫生众为疾道之所为开其源也食寡用舒
  道之所为节其流也以(臣/)统观天下之大势大约
  西北之财之不理在不能开其源东南之财之不
  理在不能节其流夫雍州之域禹贡所谓厥田上
  上也冀州之域禹贡所谓厥赋上上也虞夏殷周
  之疆理在焉古称沃野千里支粟十年则以经理
  备而蓄积多耳降及后世问所谓沟洫畎浍尚有
  存焉者乎蓄泄无资灌溉无术其民但知畜牧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9a 页 WYG0722-0550c.png
  利不知稼穑之利逐末者日多务农者日少其名
  为农者亦不习于耕耘种殖之蕴奥大抵皆疏略
  而不精此(臣/)所谓源之有未开也东南之民于耕
  稼之术工矣山泽之利皆尽争之几于搜山而采
  竭泽而渔矣其所入每不足供所出其弊一曰好
  奢一曰尚鬼如江宁之俗非百金不能葬吴下之
  俗非百金不能娶家无儋石而出必美其服鲜其
  履若服粗布之衣即忸怩而不敢出且有一小宴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69b 页 WYG0722-0550d.png
  会而费中人之产者矣一有疾病则巫师簧鼓之
  谓某神为祟醮酬祈禳小则数十金大则百金有
  因一疾病而饱煖之家荡于一朝者矣当其无事
  则又有预酬预保之说如春戏青苗戏无一村无
  之费辄数十金也一人勤勤终岁所入不过十金
  而衣饰相耀耗之酒食相矜耗之虚文僭制耗之
  祈禳祷祀妖诞之说又耗之如此而财力不屈者
  未之有也此(臣/)所谓流之有不节者也要其补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0a 页 WYG0722-0551a.png
  之术则易所谓正辞禁民为非者尽之正辞者示
  之以所当行重本业劝农桑定昏丧之制严贵贱
  之等使知勤之可慕而民乐于勤俭之为美而民
  安于俭禁民为非者示以逐末之不如务农奢华
  之不如朴实严禁簧鼓之妖邪及歌舞之游食而
  倡之皆自贵者始则因天地自然之利而为之辅
  相为之裁成此利物之所以和义以其大义行其
  至仁使物物各得之宜浑沦周遍则圣人之仁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0b 页 WYG0722-0551b.png
  天地之德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1a 页 WYG0722-0551c.png
  周易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编修(臣/)邵齐焘
  吴氏澄曰风气渐开不可如朴略之世此穷而当
  变也变之则通而不穷矣其能使民喜乐不倦者
  以其通之之道神妙不测变而不见其迹便于民
  而民皆宜利之故尔
  蔡氏清曰神而化即其变通之妙于无为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1b 页 WYG0722-0551d.png
  (臣/)谨按易系辞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而于黄
  帝尧舜氏则曰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
  宜之盖天地之道有盈虚消息相乘之机帝王之
  治有弛张损益不穷之妙此物理之自然而王道
  之大用也夫帝王之于天下也有不可变有不可
  不变其不可变者彝伦之大本心性之大原如日
  月之位阴阳山川之奠高下亘古莫能易者也其
  不可不变者刚柔宽猛之迭用文章制度之日新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2a 页 WYG0722-0552a.png
  如春变而夏夏变而秋秋变而冬冬变而春循环
  错行而不可执一者也所以然者何也民之受治
  于圣人犹物之受命于天万物盈天地之间其生
  也成也消也长也非物所能自为也有主张之者
  矣有推行之者矣向使生者一任其生而莫为之
  成消者一任其消而莫为之长此造物者之所不
  能也圣人之于民犹是己民之所未厌圣人不强
  去民之所未安圣人不强行处当变之时而神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2b 页 WYG0722-0552b.png
  变之之道不变则穷而变则通矣独于黄帝尧舜
  言之者神农以前风气朴略民用亦未滋也黄帝
  尧舜时民欲渐开人文渐启天地万物之气运五
  行百产之精华旁薄郁积以待圣人之调剂将欲
  仍安其朴略而有所不能故中天之运至此而开
  洪荒之俗至此而改变而通之之道自黄帝尧舜
  始也夫当未可变之时而多所纷更则民必劳苦
  厌倦而不能循当将欲变之时而狃于故常则民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3a 页 WYG0722-0552c.png
  又将因循怠倦而不可振惟变乎其所不得不变
  有以鼓舞其心思而警动其耳目则天下之人油
  油然趋之而不能已矣是岂圣人之喜新而恶旧
  强用其智虑作为以驱天下而从我哉因其自然
  之变而以自然之理处之所谓宜也变而合其宜
  然后谓之通通者无所窒碍之名也无所勉强之
  意也王者无为而成化百姓日用而不知如川之
  决焉流而不穷如风之动焉行而无迹因民之所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3b 页 WYG0722-0552d.png
  利而利之而天下各得其所矣盖圣人因其变以
  适其宜而民则但见其宜而莫见其变也此圣人
  之妙于变也神之至化之至也以不变者建天下
  之极而以神于变者制天下之宜斯圣人无为之
  治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4a 页 WYG0722-0553a.png
  周易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
 民以察盖取诸夬
             检讨(臣/)韩彦曾
  吴氏澄曰十三卦之制作自画卦而始至书契而
  终盖万世文字之祖肇于画卦而备于书契也
  (臣/)谨按上古民淳事简事系于己惟结绳以记之
  事关于人惟结绳以验之不必过为防虑而天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4b 页 WYG0722-0553b.png
  已治后世民伪事烦非结绳所能理矣圣人易之
  以书契言不能记者文书以识之事不能信者约
  契以验之由是百官之功罪可稽而事以治万民
  之情伪可核而情以察若是乎上古略而后世详
  也上古质而后世文也夫圣人岂厌乎略而好乎
  详厌乎质而好乎文哉诚以生民既众不得不多
  为设官以察之设官既多又不得不思所以治其
  官者苟官之功过不记民之诚伪不知何以统百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5a 页 WYG0722-0553c.png
  官而率万民乎于是易而为书契夫亦有所大不
  得已于其间也世传苍颉造字使义理必归文字
  文字必归六书而遂因之以为书契所谓天雨粟
  之说近于诞而不足为据而要之千古之治法基
  此矣唐虞之际风动时雍三代以来礼明乐备未
  必非书契有以助之盖道者所以立本也法者所
  以适变也圣人自有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者存乎其间岂沾沾焉执书契以为衡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5b 页 WYG0722-0553d.png
  而遂成至治哉至于春秋郑铸刑书晋铸刑鼎莫
  不自以为救世而宜民其任书契者至矣而专务
  令行禁止之图反开弄法舞文之习说者谓圣人
  制有书契原以治百官而察万民而其弊乃至于
  如此何如一任其结绳之为愈乎是即剖斗折衡
  而民不争之说而不知圣人为治之苦衷者也圣
  人之为治也于其意而巳意至而法即随焉法行
  而意即寓焉自结绳之时而视乎书契则后世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6a 页 WYG0722-0554a.png
  更自其后者观之则易书契之圣人犹上古也一
  事之善垂之金石而不朽一事之恶示之奕祀而
  不磨此其治且察者固不惟其法而惟其意而已
  矣若夫夬者决也刚决柔也取诸夬者明乎书契
  之了然明白可以决去小人之隐也百官岂无功
  过书契则兼功过而示之而圣人之意则欲存其
  功而决去其过万民岂无诚伪书契则兼诚伪而
  著之而圣人之意则欲存其诚而决去其伪此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6b 页 WYG0722-0554b.png
  用意何深也要之书契之作显可见圣人用法之
  精明而微可窥圣人用意之忠厚至于酌古斟今
  补偏救弊使百官得其宜万民得其所以继唐虞
  三代之盛则在乎神明变化者之?移默运焉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7a 页 WYG0722-0554c.png
  周易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监察御史(臣/)倪国琏
  俞琰曰精研义理无毫釐之差而深造于神妙所
  以致之于用也
  (臣/)谨按经言感应自然之理观物类而已知思虑
  之无庸矣而况圣学之出于自然者乎夫圣人之
  学始于下学迄于上达诣虽不同而机则一贯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7b 页 WYG0722-0554d.png
  之裁制为义而义之精妙为神义者宜而已物之
  有宜有不宜事之有可有不可研之在乎一心而
  用之实通万变使未有以精之则于事物之理但
  见其肤浅而不得其精深欲于应事接物之间曲
  中其则不可得也圣人惟精研其义几微必察不
  使纤悉有遗巨细毕该务令毫釐必辨由是积而
  造之至于入神之域则妙不容言天下莫得而窥
  其秘变化不测鬼神莫得而与其几此穷理于内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8a 页 WYG0722-0555a.png
  原无心于致用也然权度之在我者既精斯神而
  明之取诸资深之后而所触皆通随感即应得其
  无方之用而迎物而解凡事之大小常变不过执
  一义以处之而各得其当而用于是乎致矣由是
  言之屈此心于斯理之内而所诣者微然后能伸
  此志于应感之交而所发者远此知行所以相须
  内外所以交养而互发者与书曰惟精惟一允执
  厥中此之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9a 页 WYG0722-0555c.png
  周易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监察御史(臣/)储燧
  (臣/)谨按与天地合其德者圣人也既已德合天地
  则凡为不贰为不息为动静之互根而往来之递
  嬗者莫不触于目而会于心盖天人一理人尽而
  天自见神而明之无事于研求也感而遂通亦无
  待于推测也精义利用下学之事也过此则为上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79b 页 WYG0722-0555d.png
  达之境矣今夫阴阳之迭运于两间也自其合一
  不测言之谓之神自其推行有渐言之谓之化神
  无方者也无在而无乎不在非有疆域之可求无
  为而无乎不为岂有方隅之可限握造化之枢纽
  者此也司气机之阖辟者亦此也夫孰从而穷之
  化无迹者也动而无动方其动而静之机已萌静
  而无静方其静而动之机已伏其流而不息者此
  也其止而不过者亦此也又乌从而知之惟圣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0a 页 WYG0722-0556a.png
  者主静立极浑然一天载之精微故能默契夫川
  流敦化之妙而合上下以同流体立用行无在非
  天机之呈露故能会通乎易知简能之源而统高
  卑而合撰彼夫行之弗著习焉弗察可使由而不
  可使知者量有所阻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其
  偏而遂遗其全者识有所滞也穷神知化非德合
  天地者而能若是乎而谓非德之盛乎一故神两
  故化藏诸宥密与塞乎天地非二物也能尽性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0b 页 WYG0722-0556b.png
  能达天仰观俯察实有相似而不违者而何至于
  捍格而不通神天德化天道验诸身心与徵诸造
  化同一源也能尽天地之撰自能通神明之德成
  象成形真有得意而忘言者又何至于纷岐而不
  合盖穷非研究之穷明无弗照之谓穷也知亦非
  推测之知睿无弗通之谓知也此亦惟养盛者自
  致焉而已矣夫不知者往而屈也自致者来而伸
  也圣学之自然有如此而人事之往来又何所用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1a 页 WYG0722-0556c.png
  其憧憧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2a 页 WYG0722-0557a.png
  周易
 咸速也恒久也
             编修(臣/)王际华
  蔡渊曰有感则应故速常故能久
  (臣/)谨按天下之至神者心也故有感而即通天下
  之至常者道也故历久而不变夫民之蚩蚩本天
  下之至愚而动之若甚易治之又若甚难自昔圣
  王不以动之易也而辄喜不以治之难也而终倦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2b 页 WYG0722-0557b.png
  是以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世
  以为圣人过化存神之妙若是其不可测也而圣
  人直行所无事焉渐民以仁摩民以义浃于肌肤
  沦于骨髓世以为圣人百年必世之效若是其不
  易几也而圣人自纯一不巳焉盖诚者圣人之本
  也存诸心体诸身施之于事物彰之于政令上以
  诚感下自以诚应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传所
  谓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3a 页 WYG0722-0557c.png
  民不倍孚及豚鱼捷于影响圣人之感于人心亦
  若是而已矣然而至诚无息悠久无疆凡制礼法
  修教化正纲常叙九畴与一切用人理财诸政必
  不狃于小成必不昧于近利必不以王道为难成
  而生畏阻之心必不以太平为既致而萌逸豫之
  想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圣人
  之久于其道者惟其诚也夫速之与久义似相暌
  而咸之与恒理本一贯彖传于二卦皆言天地万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3b 页 WYG0722-0557d.png
  物之情感而即通者情也久而不渝者亦情也即
  情之无不通而慎所以感之者即情之不可渝而
  慎所以持之者其道岂有他哉亦曰诚而已矣本
  诚以动物虽匹夫匹妇之愚咸默喻乎庙堂之志
  于以致四方之风动不难也积诚以布化虽昆虫
  草木之微咸煦育于太和之治于以垂万世之丕
  烈皆此也宋儒周敦颐有云治天下有本身之谓
  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朱子亦曰天下之事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4a 页 WYG0722-0558a.png
  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然
  则咸以感之恒以守之欲图可大可久之业者其
  必勉勉于诚心以端其本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八 第 84b 页 WYG0722-0558b.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