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a 页 WYG0722-02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一
  周易
 乾元亨利贞
             检讨(臣/)陈兆崙
  朱子曰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
  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
  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b 页 WYG0722-0232b.png
  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
  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
  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
  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
  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
  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
  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
  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a 页 WYG0722-0233a.png
  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
  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
  开物成务之精意
  (臣/)谨按乾天道也君道也惟天发育万物而物无
  不受其生成惟君统理万民而生成之功与天地
  参凡此皆乾道之大通而至正也故朱子谓乾道
  大通而至正一语浑括天人至明切矣下乃云筮
  得此卦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此解本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b 页 WYG0722-0233b.png
  元亨利贞四字正面只贴占者讲盖易为开物成
  务之书故推而极之万事万物言以天道之至神
  君道之至圣皆必大通而至正而凡在生成之中
  秉皇降而遵王路者其可不勉乎如此说来方见
  天人上下一贯之理而诸儒便作四德解预夺文
  言地步者皆非也文王系辞自有文王之意孔子
  文言自有孔子之意俗儒必混而同之以文言四
  德硬作此处注脚则拘泥不可通而于所以勉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a 页 WYG0722-0233c.png
  者之旨亦并晦矣然谓二圣人之意或有异同则
  又不可文王孔子皆从乾道之大通至正处设想
  文王浑涵其意而后系此辞孔子分析其辞而直
  抉其意曰元曰亨曰利曰贞只完得大通至正四
  字之蕴而意岂异哉所以必分析言之者浑沦处
  难以言名不得不借其辞而析之使人知所以求
  端而用力也以元亨利贞分配春夏秋冬者以四
  时为人所触目而共晓也以元亨利贞分属仁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b 页 WYG0722-0233d.png
  礼智者以四端为人所问心而皆具也无非欲以
  道之本然率百姓以共由而圣人之情见矣审乎
  此则一举念之间而此念之始终即元亨利贞在
  焉一出言之顷而此言之往复即元亨利贞在焉
  故又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言君
  子于此四德皆本乾德为行将四字摄归一字正
  要人不泥作四项看然则孔子文言已该于文王
  四字之内而文王系辞已该于伏羲卦名之内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a 页 WYG0722-0234a.png
  宁惟是乾之六画已该于一画一画者其中实也
  至健也其两端平也至正也勿二勿三至纯粹也
  有始有终无始无终至精微也尧舜曰精曰一曰
  中其即乾之一画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a 页 WYG0722-0234c.png
  周易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检讨(臣/)朱璂
  (臣/)谨按敬者德之聚也德惟一动罔不吉敬该贯
  动静圣贤之学彻头彻尾无非敬也故曰敬者圣
  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乾卦九三之爻辞言
  君子主敬之学也其在郭雍则以三居臣道之尊
  又当兴事造业之任故终日乾乾法乾之健不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b 页 WYG0722-0234d.png
  休息此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之时杨万里亦以
  勤于德而惧于位则危者安矣何咎之有此皆就
  九三之位与时而言者也盖乾者六爻俱阳之卦
  九三居下卦之上为一卦之成下之上则高者近
  危卦之成则断者必续三刚也九亦刚也以偏刚
  之才处近危之地又当断续之际故必有乾惕之
  象乃能无咎惟是在天之运行未有已时君子之
  为学以希圣君子之希圣以法天大象曰天行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a 页 WYG0722-0235a.png
  君子以自彊不息自彊不息者即乾乾夕惕之谓
  也曰乾乾者言不自一乾而已也曰夕惕者正乾
  乾之不自已也君子之戒谨恐惧日如是也夕犹
  如是务使此心烱然不昧无造次颠沛之或违乃
  为与天合德乃于九三之旨为克尽不然君子以
  一身应天下之务非不欲稍自宴逸以偷一息之
  暇少自便安以求须臾之宁顾相欺于晨夕之内
  相匿于微渺之端则天下之业将有荒于此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b 页 WYG0722-0235b.png
  况天命之难谌人心之不测既不得不重畏于此
  而性之所以不偏命之所以不已又有不能自已
  于此者精神运则德业日新念虑惕则勋猷日起
  从未有克慎明德而陨穫于变故之来钦崇天道
  而不能挽夫循环之运者也邵雍曰圣人之所以
  能立无过之地者以其善事乎心也其所以善事
  乎心者尤在不敢忽于微而杜其渐在昔成周盛
  时西旅贡獒武王受之召公以为非所当受而作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a 页 WYG0722-0235c.png
  旅獒一篇有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又曰细行不
  矜终累大德是皆本乾乾之义以陈告也厥后周
  公作无逸唐之魏徵作十渐十思以进皆此意也
  孰谓乾惕之心可暂时或弛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a 页 WYG0722-0236a.png
  周易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检讨(臣/)陈兆崙
  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乾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
  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乾元天德之
  大始故万物之生皆资之以为始也又为四德之
  首而贯乎天德之始终故曰统天
  (臣/)谨按此圣人欲明王道之本于天道而先著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b 页 WYG0722-0236b.png
  道之妙所谓至德要道者也文王之系辞曰元亨
  利贞意盖谓占得此爻者当得大通而利于正耳
  而孔子则析为四德又举元以属之乾而曰乾元
  者何也盖以乾为天为君天生万物君治万民其
  根柢至约而功用至博何以明之则借文王所系
  之辞以明之谓之元者天地之生理与天地之生
  气相乘以运而浑浑然无始无终者也不可得而
  见也不可得而见则何以知其能始物盖见之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9a 页 WYG0722-0236c.png
  万物矣勾者毕出萌者尽达非物之能自出自达
  也必有所资以为始者则以为是元功也云尔故
  曰于时为春于人为仁而众善之长也夫既曰于
  时为春矣将异乎亨之为夏利之为秋贞之为冬
  而又曰统天者何也则仍于万物见之草虽衰而
  复茁木既悴而还荣向之零落于风霜者忽灿然
  花叶之交映焉而此花与叶者非即前春之花与
  叶也而固不改花而不易叶如谓元之德止于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9b 页 WYG0722-0236d.png
  物而已又孰为护之惜之至于历千万春而常如
  一春也则以为是元功之所统也云尔盖天道有
  温肃之异用而归于好生王者有仁义之殊施而
  归于任德故曰三皇之世如春又曰万物熙熙如
  游春台此亦统天之义也孔子之作春秋也与其
  作易传无以异董子曰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
  之所为也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
  道之端云尔胡氏春秋传曰大哉乾元天之用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22-0237a.png
  至哉坤元地之用也元者何仁是也仁者何心是
  也建立万法酬酢万事帅驭万夫统理万国皆此
  心之用也一心定而万物服矣此以见春秋之旨
  与易传合凡欲人君以仁爱为心而行之以不息
  要之以至久则与天地参也汉书文帝诏曰方春
  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
  孤独穷困之人莫之省忧其议所以振贷之夫省
  疾苦固王者之用心也而急振贷非王道之本务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22-0237b.png
  也王道之本在乎明教化厚风俗睦姻任恤之行
  倡自士大夫而下逮于愚贱使人人自为养交相
  养而莫非君之有以养之何者教化行而风俗美
  也乾之始物非寸量而尺度之也王者体元非家
  赐而户予之也故曰大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22-0237c.png
  周易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编修(臣/)罗暹春
  孔颖达疏此二句释亨之德也言乾能用天之德
  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故品类之物流布成形各
  得亨通无所壅蔽是其亨也
  (臣/)谨按乾元之德立于万物之先浑然各足理无
  所分迨形质判而造物之用著矣然物号有万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22-0237d.png
  以类从飞与跃既异其情动与植复殊其质生生
  不已终古如斯造物者若有所区别于其间而乾
  元究何所容心也盖两间无终秘之理理之发生
  即有不得不分之势试观未有品物之始天以一
  元之德为万物所资根荄己伏形色未成洪纤高
  下无所著于耳目之间及阴阳之气会于太虚布
  之为油云洒之为膏雨导其生机纷呈众象则天
  无或屯之膏物有乘时之智跃然竞起森然罗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22-0238a.png
  而欣欣向荣之概乃随所值而皆是矣是物之生
  也生于不容已而品之分也亦分于不自觉理一
  而形殊不亦可即乾德之亨而悟乾元之大乎且
  夫物之生也待泽于天机隐而未宣情郁而未畅
  其勃然之势不能无所藉而呈而乾德之酝酿于
  无声无臭者忽而为云忽而为雨流通散布皆如
  万物之欲以为给而要成形之始其理固已备也
  是以布德行惠者法其意而行之敷恺泽于臣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22-0238b.png
  百寮沐其优渥沛恩膏于庶姓万国同其沾濡虽
  贤否秀顽民生异质刚柔强弱风尚异宜而肫诚
  无己之怀缠绵于方寸间者先有以为群生托命
  之原由是而行于朝施于野熙熙然各有以遂其
  生而民之被其泽者亦如万汇含生共冀甘霖之
  化苍穹布惠均沾润色之施虽欲名其恩之所自
  来究莫得而名之甚矣王道一天德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22-0238c.png
  周易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检讨(臣/)蒋祖培
  朱子曰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太和阴阳会合
  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
  已生之后此言乾道变化无所不利而万物各得
  其性命以自全以释利贞之义也
  (臣/)谨按性命者凡物所以生之理各正者凡物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22-0238d.png
  全其所以生之理也太和即性命之理酝酿于冲
  虚保合者永保此性命之理浑合于无间而以完
  固其元气者也要其所以各正而保合者在天地
  有至理在万物有显象在人事有实功盖天地以
  一元之气流行鼓荡于其间发舒之后继以凝聚
  凝聚之后归于完固四时日月各正其令错行代
  明统会于和其理可以微会而默喻若夫万物得
  天地之性顺阴阳之和莫不各遂其生咸若其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22-0239a.png
  譬佳禾之由苗而秀自华而实此性命之各正也
  且草木之核谓之曰仁言其生理充足生意浑涵
  也更观其颗粒匀圆皮理坚致包裹完固若恐元
  气渗漏不啻保合之再致意焉不又物象之显而
  可见乎至于人心具此生理进德而德必底于成
  居业而业必求其备如具肃乂哲谋之命即为猊
  言视听之性所当各正者也禀忠孝友恭之命即
  为子臣弟友之性所当各正者也受骏奔谟谋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22-0239b.png
  命即为股肱心膂之性所当各正者也惟各正其
  性命而后各成其为物朱子所谓到这里方成如
  百谷坚实了至各正之后则性命融为太和如耳
  目聪明手足閒适举动威仪则一身之太和也兄
  弟既翕妻子好合则一家之太和也元首明股肱
  良庶事康则天下之太和也又非因任已然也更
  必时时保护事事吻合使精神完固浑全无间自
  然随感而应至于生生不已彼风动时雍唐虞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22-0239c.png
  太和也而尧舜犹必兢兢业业钦以维持之关雎
  麟趾成周之太和也而文王武王敬止敬胜以培
  养之是以巍巍则天重华协帝皆其保合也纯亦
  不已不泄不忘亦其保合也是人事之当然又如
  此且各正而后保合则其序不可越既各正而又
  必保合则其功不可缺太和之中絪缊已含蓄其
  性命则机缄又旋转于无穷然则各正也保合也
  乃天地万物之自然即为人事之当然第天地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22-0239d.png
  心而成化万物有知而无能惟人也得其秀而最
  灵彼众人行之而不著习矣而不察虽具性命之
  理亦与昆虫草木同游于太和之宇耳孰知有主
  乎性命之本一正而无不正操乎太和之源代天
  地而保合者乎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是惟圣人之责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22-0240a.png
  周易
 保合太和
             检讨(臣/)韩彦
  朱子云保合太和即是保合此生理也天地氤氲
  乃天地保合此生物之理及万物化生之后则万
  物各自保合其生理
  林氏曰生意凝畜而不渗漏化机内蕴而不外见
  则太和于是保合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22-0240b.png
  (臣/)谨按正蒙太和篇云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
  尝止息则知宇宙之大一和气之所濩而布也品
  类之盛一和气之所生而成也在在皆性命之流
  行即在在皆太和之洋溢何以论乾道之变化独
  以性命之各正归之利而以太和之保合归之贞
  哉盖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天
  惟静专而后能动直地惟静翕而后能动辟尝推
  求其故而得贞下起元之说矣以四时言之元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22-0240c.png
  春而亨属夏利属秋而贞属冬当正冬之令而一
  线添于短至冬之所以含春也以五行言之元属
  木而亨属火利属金而贞属水当水旺之辰而微
  阳肇于子半水之所以生木也斯时天气上腾地
  气下降闭塞成冬剥极而复天地生物之心或几
  乎息而有不息者存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盖
  天地之心不可见于静极初动时见之仲冬之月
  所以律中黄钟也淮南子曰黄者土德之色钟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22-0240d.png
  气所钟也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是为
  气之始律之元也太史公曰细若气微若声圣人
  因神而存之虽妙必效言黄钟始于声气之元也
  前汉志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盖
  谓天地之气行于十二辰而托始于子也邵子之
  诗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元酒味方淡太音
  声正希正谓此耳先王至日闭关君子斋戒掩身
  非以顺时令而体天地之心乎夫天地来复之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22-0241a.png
  在人则为道心道心甚微故曰复小而辨于物惟
  精以察之一以守之则道心之微者以著推之语
  默动静寤寐呼吸语即流形者机而默即保合者
  机也动即流形者机而静即保合者机也寤即流
  形者机而寐即保合者机也呼即流形者机而吸
  即保合者机也敛之愈精则推之愈广由是畅于
  四支喜怒哀乐发皆中节而太和在一身矣由是
  发于事业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圣人作乐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22-0241b.png
  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大
  乐所由与天地同和也而太和遍两间矣要之天
  地以生物为心是天地之仁也是天地之太和也
  圣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是圣人之仁也是圣
  人之太和也此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22-0241c.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编修(臣/)孙人龙
  朱子曰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义此独不
  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
  日又一周若重复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
  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彊而不息矣
  何楷曰健而无息之谓乾中庸言至诚无息者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22-0241d.png
  之于天也自彊言不息不言无息学之为法天事
  耳始于不息终于无息故中庸于无息之下文而
  推原之曰不息则久自彊之法何如曰主敬君子
  庄敬日彊
  (臣/)谨按先儒谓天运不息非特四时为然虽一日
  一时顷刻之间其运未尝息也自彊不息只是常
  存得此心使天理常存而周流不息是乃所以全
  天德之刚而体天行之健也盖尝思之乾象为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22-0242a.png
  此卦上下皆乾是天之行也天行今日一周明日
  又一周晦明寒暑初无停机消长盈虚绝无止境
  周流不息何其健也君子知吾心之天理亦自有
  周流而不息者特恐为私欲所胜而不能自彊斯
  天理遂壅遏而不行有时乎息矣是以法天之学
  必有自彊之道克己以复礼而制夫私者必不屈
  于私闲邪以存诚而制夫欲者必不屈于欲务使
  吾心之天理充周运行无少间断庶几纯亦不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22-0242b.png
  一如乾健不息而上合于天矣何楷谓自彊之法
  曰主敬良以敬也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故
  由存养省察而极之不显笃恭君子之庄敬日彊
  实为法天行健之要法蔡清又谓自彊不息不外
  能行四德盖四德无所不该凡以全其天德之刚
  而已故必体仁长人而私意不能累嘉会合礼而
  邪僻不能干利物和义而物欲不能夺贞固干事
  而伪妄不能参夫然后吾心之天理充周运行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22-0242c.png
  始于不息终于无息此君子之所以法天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22-0243a.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编修(臣/)陆嘉颖
  (臣/)谨按两仪之象自天始六画之卦自乾始天者
  乾之形乾者天之用言其形则望之其色苍然南
  枢入地中三十六度北枢出地上三十六度状如
  倚杵此天之形也言其用则一昼一夜之间天行
  凡九十馀万里则天之健用可知自古及今一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22-0243b.png
  周流循环无端一理充实于穆不已圣人不以因
  重之文象天而直著之曰天行健明乎天之象如
  是则法天之象亦如是尔君子禀刚中之德澄心
  性之原辨理欲于几微凛鉴观于明旦以之修己
  则圣功王道不域于小成以之淑世则继往开来
  必殚其愿力盖天之所宠锡者惟君子君子之所
  凝承者惟天天日运于穆清君子日强于宥密此
  岂赞襄之力所得助其高深者耶今夫人一呼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22-0243c.png
  吸谓之一息一息之微忽不及察也然积时而日
  积日而月积月而岁皆于一息基之古之帝王一
  日万几寸阴是惜日新又新不遑暇食诚惧乎其
  息也中庸言至诚而推极于维天之命易象言天
  行而实验于君子之强君子之不息其即至诚之
  无息欤尝试以诸卦观之震行于始坎行于继艮
  行于终皆不若乾之自始迄终者可以见君子之
  全学加震于乾则为壮加坎于乾则为需加艮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22-0243d.png
  乾则为畜又不若乾之由内达外者可以见君子
  之纯修若夫归藏之首坤养之虽完而无以励人
  事之始连山之首艮任之虽重而无以操天性之
  坚惟以不息者为生息之机且以不息者俟游息
  之乐体乾之君子所由与诸卦异耶是则有彖以
  定一卦之义复有象以明一卦之用彖详而象略
  非略也圣人寓至详于至略之中所谓善言天者
  必有验于人也至于不息之妙根极于时乘而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22-0244a.png
  强之目则惟实行此元亨利贞之四德以上契乎
  天行文言又为之申其蕴矣惟君子之至健乃能
  与天合撰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22-0244c.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编修(臣/)林令旭
  朱子曰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
  强而不息矣
  何楷曰健而无息之谓乾中庸言至诚无息者通
  之于天也自强言不息不言无息学之为法天事
  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22-0244d.png
  (臣/)谨按天人之际其理甚微而其象甚著天道者
  人事之准则也天无体以乾为之体健者乾之德
  也乾德一于健故无一息之不周天德一于乾故
  无一时之或息君子法天之阳刚以为健行之本
  昼有为宵有作息有养瞬有存纯乎理而不间以
  欲强自我胜何息之有乎夫不息则久久则徵徵
  则悠远以至于博厚高明天人之撰不其合乎然
  天则曰行健而君子必言自强者天无心其潜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22-0245a.png
  密移不外于一理于穆之所以不已也故至诚无
  息天行健也若文王之德之纯是也君子则必振
  作其精神故其强为自强而非可诿于旁贷所谓
  未能无息而不息者君子之自强也颜子三月不
  违仁是也然则自强之功若何不外于立诚而已
  矣诚则无贰无贰者天之道也是即精一之传而
  圣人所恃以基命宥密者也以之自治则自食息
  起居以至于视听言动无往非实心所充积天德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22-0245b.png
  于以达矣以之治人则自班朝涖官以至于用人
  行政无往非实理所弥纶天工于以亮矣故曰诚
  者圣功之本也夫易之为书阴阳互根皆参伍错
  综以成其变惟乾之六爻则全体阳刚而无一毫
  缺陷之处故为健之至若有一毫缺陷则非乾矣
  故曰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
  夜以安身自强不息之谓也董仲舒曰积善在身
  如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不善在身如火销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22-0245c.png
  而人不见也程子曰人情才检束则日就规矩才
  放肆则日就旷荡是知天下之物不长则销人心
  之灵非强则息其间不容呼吸学者且然况于人
  君处宫闱之邃极富贵之崇倘非有以自强其不
  安于逸欲者少矣是惟缉熙继续日新又新则天
  德王道一以贯之昔魏徵告唐太宗曰古人云靡
  不有初鲜克有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
  慎一日则宗社永固尧舜所以太平实用此法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22-0245d.png
  数语即自强不息之道唐太宗能受言而不能躬
  行所以贞观之治远逊于唐虞则所谓设诚于内
  而致行之诚有一刻不容自宽者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8a 页 WYG0722-0246a.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编修(臣/)姚廷祜
  何楷曰中庸言至诚无息者通之于天也自彊言
  不息者法天之事也始于不息终于无息故中庸
  于无息之下推原之曰不息则久
  (臣/)谨按理欲之消长人心之邪正所由分政治之
  得失所由判也故宣圣于乾卦大象首揭之曰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8b 页 WYG0722-0246b.png
  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诚以王者承天命凝天庥
  则必体天之心以为心而后起者不得而淆于中
  法天之德以为德而攻取者不得而乘其间夫所
  谓天德与天心者何曰健而已矣健自无息而已
  矣夫天人一理也顾理之在天者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自开辟以来常如一日
  也而理之在人者智故深而灵明之体有间焉匪
  几贡而皆备之良或缺焉自受中以后不胜其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9a 页 WYG0722-0246c.png
  迁者无他安肆之念日滋而自彊之气中衰也是
  以法天之君子有生知之质而不敢自恃也聪明
  万倍于众人而夙夜之精勤视修士为更密有安
  行之德而不敢稍康也奋庸足以熙帝载而宥密
  之单心较下学为加严务使天之所以子我者一
  理浑然众欲退听一如日月之运行而继照者长
  明矣一如寒暑之推迁而往来者不匮矣始以不
  息者殚厥功终以无息者几于化始以法天者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29b 页 WYG0722-0246d.png
  其力终以配天者成其能然则自彊之功顾不大
  哉故世有自彊之君则治益求治安益求安凡所
  以敷政宁民者务为可久可大之业而不敢稍涉
  于偏安所谓勿逸日逸者此也世有自彊之臣则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凡所以宣猷赞化者务为百
  年必世之谟而不敢偷安于旦夕所谓谟明弼谐
  者此也然则自彊之道奈何尧之钦允禹之几康
  汤曰日新武曰执竞凡以云敬而已敬则彊彊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0a 页 WYG0722-0247a.png
  健健则与天同运而又何息之可言哉此即郅隆
  之世所以重熙累洽享万年有道之长者胥由此
  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1a 页 WYG0722-0247c.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编修(臣/)积善
  (臣/)谨按圣学首重法天而天人之默相契合者非
  徒在形迹之间也盖天本至诚故气化推行而运
  旋莫滞君子存诚故夙夜黾勉而精进无穷则其
  基命宥密而日进无疆者实与穹苍之体有同运
  并行者焉乾象为天浩乎广大矣然其运行则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1b 页 WYG0722-0247d.png
  常也昼夜相推寒暑相嬗即一息之间未尝或停
  焉何其健也君子观天道之流行而日新之功因
  之起矣主敬而怠不形存诚而欲俱泯策励之精
  神贯彻于无间久之而天理常存周流不息矣此
  尽人达天之学也(臣/)伏思之日彊者君子之功功
  必操之于己神明所注独秉其严恭诣力所存不
  懈于动静常若有一息之稍缓而不能一事之稍
  忽而不可者如是以穷理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2a 页 WYG0722-0248a.png
  是以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惟在自励而已故
  不曰日彊而曰自彊也无息者至诚之道盖德无
  不纯故运无或息此不待勉强而自与天为一者
  也然未至于纯必用力以几于纯故由一念以至
  念念由一时以至时时密其功焉则可大可久矣
  是纯粹之脩先于深造基之也故不曰无息而曰
  不息也夫天之健不可见于其行见之君子之自
  彊不可见于其不息见之天道迭运而不穷君子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2b 页 WYG0722-0248b.png
  之学亦与时而俱进夫是以亹亹焉勉勉焉惟奋
  往以图功斯德崇而业广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
  已行健之谓也文王之德之纯不息之谓也斯天
  人合一之学圣人首于乾象著之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3a 页 WYG0722-0248c.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检讨(臣/)张日誉
  (臣/)谨按易象此言见君子为学之密也盖士希贤
  贤希圣圣希天君子之德至于合天而学之功始
  尽要其所以合天总一乾乾不息之诚而已维天
  之命于穆不已春生夏长秋敛冬藏二气之布于
  四序容或不齐而一理浑然无时不贯乎其中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3b 页 WYG0722-0248d.png
  子曰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于
  以见天德之至健而无一息之或停矣其在生安
  圣人所性而有德无虚假自无间断如文王之德
  之纯是也然圣人全体一诚君子欲臻夫诚端由
  自彊不息始而自彊之道则必合动静以致其功
  意念初萌善恶攸分大学之言独中庸之言隐微
  通书之言几皆谓此也于斯不谨将潜滋暗长而
  不能以自已夫惟内省不疚健以致其决于心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4a 页 WYG0722-0249a.png
  难慊之处极力克治不使纤细之或留则所存皆
  天理之正又于其中密之又密戒慎恐惧之功无
  时稍懈即极诸不睹不闻之际亦若有鉴观之在
  前明旦之足惕者天理之渊涵自渐进于熟矣夫
  人惟一心而外物之相攻每百端屡试而不穷无
  论货利声色皆堪为累即意见之偏气质之私苟
  不能砥砺涵养而归于中和未始非离道之渐故
  学问疏忽之端实天理间隔之隙也君子之自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4b 页 WYG0722-0249b.png
  必使心超于事物之表而不至少有所屈又必使
  心纯乎义理之正而不肯少有所离乃可谓之善
  法天焉若夫自彊之方当以敬为本商颂云圣敬
  日跻记曰庄敬日强则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
  成终也敬则中实而客感之私难入敬则中虚而
  偏倚之见悉化先儒于此论之详矣其言主一无
  适恐念之或驰也其言整齐严肃恐意之或肆也
  其言常惺惺法欲此心触处而各照也又言其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5a 页 WYG0722-0249c.png
  收敛不著一事欲此心粹然而永谧也是皆为学
  之要而君子之所宜守者欤诚由此而日勉焉自
  胜为强内除朋从之扰无欲则刚外绝非僻之累
  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奏假形无言之化笃恭运不
  显之神声臭俱泯通于帝载则始为法天之君子
  终为合天之圣人也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6a 页 WYG0722-0250a.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监察御史(臣/)黄元铎
  (臣/)谨按人心与造化相通而天理之流行必期于
  无间恒性为阴骘所赋而圣学之终始尤贵乎能
  纯故法天以治躬斯继天以立极基命宥密不外
  于就将缉熙厥修乃来皆因夫逊志时敏古之圣
  人成位乎中而德性浑全无非体天之心以为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6b 页 WYG0722-0250b.png
  者也孔子玩易之大象而系以辞曰天行健君子
  以自彊不息其斯为善于法天乎盖天为乾象六
  画皆奇上下皆乾阳之纯而健之至故不言乾而
  言健健即乾也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其气之运行一日一周亘古不息则健
  莫健于天矣夫天道无为人心有觉秉五常以植
  性而元亨利贞之理毕萃于厥躬天德本甚刚大
  也无如有生以后气禀拘之私欲蔽之闻圣道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7a 页 WYG0722-0250c.png
  悦见纷华而亦悦天人交战而德之刚大者遂至
  于柔靡惟善法天之君子精其识以辨危微之介
  定其力以严邪正之防瞬有存息有养昼有得宵
  有为无敢戏豫无敢驰驱自胜者强此之谓欤盖
  体仁足以长人而民为吾胞物为吾与不使恻隐
  之意或害于贪残斯依仁而仁不息矣嘉会足以
  合礼而谦尊而光卑以自牧不使恭敬之良或伤
  于惰慢斯崇礼而礼不息矣声色不迩货利不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7b 页 WYG0722-0250d.png
  而利物足以和义斯义不可胜用而羞恶之心不
  息矣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而贞固足以干事斯智
  无所不周而是非之心不息矣夫息由于不强自
  强即能不息而自强之为功要不过主敬与存诚
  而已敬为德之聚圣学所以成始成终也尧之钦
  明舜之温恭文之小心翼翼武之执竞维烈莫非
  敬以直内者书曰君子所其无逸礼曰君子庄敬
  日强与易岂有殊旨欤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8a 页 WYG0722-0251a.png
  于穆不已天之道也纯亦不已圣之修也中庸言
  至诚无息则自强即至诚矣君子之心又岂异于
  天心耶(臣/)愚以为天德王道初无二理修己为治
  人之本圣功为启化之原学优入于化神世自臻
  于熙皞古人之治益求治安愈求安者皆本夙夜
  之勤以致之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则法乾以自
  彊不息者即法坤以厚德载物又何难参赞化育
  辅相裁成而成位乎中以立极于万世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9a 页 WYG0722-0251c.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监察御史(臣/)包祚永
  朱子曰天行一日一周明日又一周非至健不能
  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彊而
  不息矣
  (臣/)谨按朱子言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者盖天
  德人欲不容并立人欲胜则天德潜消矣天德胜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39b 页 WYG0722-0251d.png
  则人欲退听矣所谓天德者何刚健之本体也人
  欲者何宴安之私情也昔之圣人清明在躬志气
  如神其至诚无息者固己与天合其德矣而万几
  在御兢兢业业日慎一日或宵衣而旰食或夕惕
  而朝乾敬终如始惟怀永图此其所以天道运于
  上人事勤于下而万年有道之长直以一心基之
  而有馀矣后之人主逸豫是安燕昵是好惟耽乐
  之从则是始之以忧勤者而或继之以纵弛矣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0a 页 WYG0722-0252a.png
  之以怠荒矣将见整饬有为之念日以益懈而委
  靡不振之气即日以相乘其弊必至于政治日非
  几务丛脞而不可为矣此所谓人欲之私也可不
  戒哉君子惟奉天以出治其法天之学亦曰事在
  勉强而已勉强学问则日进于高明勉强力行则
  日进于光大彼其精明强固之志矢之一日而可
  以持之终身者不由乎我更由乎谁此自彊之义
  也自彊之功久而益熟天行无一息之停斯作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0b 页 WYG0722-0252b.png
  之功亦无一息之辍传曰天道不已文王纯于天
  道亦不已纯则无二无杂不已则无间断先后此
  不息之义也要之自彊者奋往之力不息者坚持
  之效自彊之力日积而月累不息之效即悠久而
  无疆诗曰圣敬日跻书曰日昃不遑记曰君子庄
  敬日强又曰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是以匪僻之
  干无自而入此数说者辞虽不同然其实与自彊
  不息之理固有相为浑合互为发明者此天人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1a 页 WYG0722-0252c.png
  间同条共贯而尽人之理即可以合天矣故圣人
  于易之乾卦首以示人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2a 页 WYG0722-0253a.png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监察御史(臣/)黄登贤
  (臣/)谨按健者天之性强者人之德本自强之德以
  符行健之性斯天道无终始人心无绝续而以人
  合天之学于是乎备子思子言至诚无息又曰不
  息则久言无息者即不息之积而至于久也又曰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言体天德之全则发见于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2b 页 WYG0722-0253b.png
  者自极其盛而不可掩也要其所以进乎此者则
  有道焉曰主敬而已矣盖人之心敬则日严不敬
  则日肆肆则人欲炽而天理熄虽偶而存之不能
  守也严则天理全而人欲遏虽交而引之不为扰
  也颜子三月不违仁庶几能自强者然犹未能纯
  乎不息也记曰君子庄敬日强诗曰于缉熙敬止
  斯则自强之实而不息之明验也自古圣人继天
  立极以成博厚高明悠久之治者道无以易乎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3a 页 WYG0722-0253c.png
  或者谓戒惧慎独下学之功非上圣之事从容中
  道之圣人仁之至义之尽不赖勇而裕如者其说
  是已而其理实有未尽古所谓性之之圣莫尧舜
  若矣然且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又曰人心惟
  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三代哲王歌于
  雅颂者亦惟明其敬之跻德之纯焉岂非生安之
  圣人亦日事于戒惧慎独而瞬存息养无一时之
  或间者哉然则君子之所以效法乎天者不外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3b 页 WYG0722-0253d.png
  一敬而由敬以驯至于诚则所谓纯亦不已者而
  君子之德一天德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4a 页 WYG0722-0254a.png
  周易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编修(臣/)李清芳
  程传见于地上德化及物其施已普也进退动静
  必以道也
  本义反复重复践行之意
  (臣/)谨按见龙在田德施既普矣如何又有反复之
  事盖天下之理事非一日而成人非一日而信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4b 页 WYG0722-0254b.png
  中间自有转折譬之天欲晓而反暗也乾到二爻
  虽已德照天下然到三爻又经危惧所以操心危
  而虑患深而能胜天下之重任也前之所得平易
  正直之理犹未周于用必险阻备尝情伪尽知而
  理之精微曲折洞悉而用之不穷也此所谓反复
  道者也其犹人君当即位之初立纲陈纪施政造
  事各得其宜沛恩膏于宇内敷德泽于海隅而其
  间值有旱潦不时丰歉不一犹当经营竭蹶而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5a 页 WYG0722-0254c.png
  遑者无非天之仁爱人君欲使之忧勤惕厉以臻
  于至治之极也善承天者知天之意乾乾反复不
  敢以怠荒之心处之不敢以苟安之气居之为善
  必坚致治必力用人行政必求乎大中之理措置
  施为必合乎至当之规惟恐一事之稍涉于偏一
  人之或失其所一方之或旷其泽兢兢业业无一
  息之少懈而布德施惠湛恩洋溢则天心克享而
  治平可致矣昔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5b 页 WYG0722-0254d.png
  尧有钦明之德汤有日跻之敬警惧不怠毖惕罔
  斁所以能开中天之景运造百世之丕基而巍巍
  之治功垂于无穷也圣人系易于德施既普之后
  而曰反复道者其旨深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6a 页 WYG0722-0255a.png
  周易
 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
 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
 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
 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监察御史(臣/)刘永泰
  真德秀疏曰四德之说朱熹尽之然天无心而人
  有欲天惟其无心也故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贞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6b 页 WYG0722-0255b.png
  而又元通复循环未尝间断于穆之命终古常新
  人惟其有欲也故恻隐之发而残忍夺之辞逊之
  发而贪冒杂之羞恶之发而苟且间之是非之发
  而昏妄贼之于是乎与天不相似矣学者当知天
  有此德吾亦有此德屏除私欲保养正性则吾之
  一身通体皆仁随触而应无非恻怛即天之春生
  意盎然而物物欣悦也吾之动容周旋莫不中礼
  三千三百灿然明备即天之夏生意畅达而物物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7a 页 WYG0722-0255c.png
  嘉美也吾之所以利物者皆合于义即天之秋生
  意凝实而万宝得遂其性也吾之所以贞固有守
  者足以根本万事即天之冬生意潜藏而造化所
  由以出也人之与天岂果二乎哉而况人君有天
  之德又居天之位则善端萌动者元也善端发达
  者亨也推而泽物俾各获所者利也心既溥物还
  复寂然者贞也虽一日之顷一念之微四者无乎
  不在然德虽固有非刚健则不能行夫惟自强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7b 页 WYG0722-0255d.png
  息与天同运人欲不得以间之然后终始万物与
  天同功矣
  (臣/)谨按人君秉刚健之德居九五之尊原与天行
  同体者也而所以行此四德者要本于自强不息
  之乾如善端萌动者元也必须生意充满无一物
  不资之以为生而始为体天之元如善端发达者
  亨也必须云行雨施无一物不实被其泽而始为
  体天之亨推而泽物俾各获所者利也必使性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8a 页 WYG0722-0256a.png
  各正无一物不遂其欲斯为体天之利心既溥物
  还寂然者贞也必如太和保合无一物不包其内
  斯为体天之贞朱子既经详注于前真氏又复义
  疏于后诚有见于天人之道原自吻合无间惟此
  刚健不息者循环无穷初不容有一毫之私欲以
  杂于其间也不然私欲之念稍有未绝则天德之
  真无由尽纯仁或过于姑息义或伤于击断礼或
  涉于虚文智或流于苛察而欲终始万物与天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8b 页 WYG0722-0256b.png
  合也难矣信乎天行健天之乾也君子行此四德
  君子之乾也此大人与天行同体者所以与天地
  合德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9a 页 WYG0722-0256c.png
  周易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谕德(臣/)觉罗苏岱
  孔颖达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者自此已下明人
  法天之行此四德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汎爱施
  生足以尊长于人也仁则善也谓行仁德法天之
  元也嘉会足以合礼者言君子能使万物嘉美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49b 页 WYG0722-0256d.png
  会足以配合于礼谓法天之亨也利物足以和义
  者言君子利益万物使物各得其宜足以和合于
  义法天之利也贞固足以干事者言君子能坚固
  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此法天之贞也君子
  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以君子之人当行
  此四种之德是以文王作易称元亨利贞之德欲
  使君子法之但行此四德则与天同功非圣人不
  可唯云君子者但易之为道广为垂法若限尚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0a 页 WYG0722-0257a.png
  人恐不逮馀下故总云君子使诸侯公卿之等悉
  皆行之但圣人行此四德能尽其极也
  (臣/)谨按天人之分虽殊而天人之理则一盖天以
  四德赋之于人元亨利贞命也仁义礼智性也天
  理本全而无少欠缺乃人所同具者但众人拘于
  气禀蔽于物欲遂或失之唯君子能体乾之健法
  天之刚务使理足以胜私气足以配道是天下之
  至健也本此健以体仁嘉会而行此仁礼之德本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0b 页 WYG0722-0257b.png
  此健以利物贞固而行此义智之德静焉一健之
  立其体动焉一健之致其用可见乾即至健之君
  子而元亨利贞即君子之四德是以朱子曰非君
  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1a 页 WYG0722-0257c.png
  周易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编修(臣/)沈景澜
  朱子本义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
  足以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
  利则义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
  谓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1b 页 WYG0722-0257d.png
  (臣/)谨按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元亨利贞天之教也
  仁义礼智性之德也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谓道阴阳之枢纽天
  命之本也所谓善天命之流行性之原也所谓性
  流行之各正善之实也性之原纯粹至善曰元曰
  亨曰利曰贞在天者无一息之绝续善之实各正
  性命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智在人者无一
  理之亏欠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然而仁者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2a 页 WYG0722-0258a.png
  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气质之偏也百姓日用
  而不知物欲之累也圣人者法天之行以合其德
  是故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君子者
  明善复性学以至于圣人是故仁义礼智根于心
  且夫心者性之体仁者心之主也是故仁为人心
  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
  济物之心体仁也者体此心也程子曰公者所以
  体仁朱子曰切脉可以体仁盖己私所蔽非公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2b 页 WYG0722-0258b.png
  克脉气所周非切不知声色嗜好皆己私也甚于
  风寒暑湿之见侵天地万物本一气也不异筋骸
  血脉之交贯是故为仁必先克己去其病吾体者
  也病去则元气充周已克则生理洋溢爱人济物
  胥此生理也夫是以能长人若夫天高地下万物
  散殊观其会通以行典礼是为仁之节文人官有
  能物曲有利义以和之使无乖戾是为仁之裁制
  贞者无邪固者可久知而守之以成天下之务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3a 页 WYG0722-0258c.png
  定天下之业是为仁之藏用是故天以元而始人
  以仁而生圣人以体仁而长人仁义礼智虽分四
  德统而言之一仁足以贯之矣(臣/)故推之于阴阳
  之始申之以继成之说统言四德之全极言仁道
  之大更广释经之义而为四德之赞赞曰
  皇矣上帝降衷下民五性斯具莫尊惟仁惟仁在
  天为物资始希天者圣仁则其体其体伊何方寸
  盎然发肤万汇筋骸八埏如日之煦莫温匪春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3b 页 WYG0722-0258d.png
  醴之汎莫甘匪醇孰是颠连而膜而膈痌瘝乃身
  自古在昔
  天地既位高卑以分秩之惟礼有美而文匪文弗
  美曰观其会三百三千合之为贵昭苏品汇亨其
  发扬德产精微焕乎文章爰制其中克明克备或
  则俯之或则斯跂松柏之茂竹箭之敷有心有筠
  亶其然乎
  有物芸芸曷生而遂分各其群聚因其类尔求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4a 页 WYG0722-0259a.png
  欲利则往来调之剂之义以化裁譬彼和声八音
  有律磬管笙镛克谐以一亦有和羹五味必滋盐
  梅之用鼎鼐是宜惟和惟义惟天之利同收于秋
  物安尔位
  惟珠在渊载含其光惟智有府神明是藏如乾之
  专如坤之翕虚灵有宰万事以立仰惟元化运物
  成功不有其贞孰始以终有圣如神继天秉哲挈
  彼金绳何微不彻贞又生元若旋有轴智则显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4b 页 WYG0722-0259b.png
  其道为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5a 页 WYG0722-0259c.png
  周易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编修(臣/)李锦
  程子曰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
  也体仁体元也比而效之谓之体
  朱子曰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
  以长人
  (臣/)谨按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所得以生者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5b 页 WYG0722-0259d.png
  盖天地之心其德有四而元无不统其运用则为
  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心
  其德亦有四而仁无不包其发用则为爱恭宜别
  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是仁为天地之心而
  人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则仁为人心故论天地
  之心者则曰元而论人心之德者则曰仁唐李鼎
  祚曰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君法五常以教化于
  人元为善长仁主春生宋朱震曰天地之大德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6a 页 WYG0722-0260a.png
  生者仁也圣人成位于两间者仁而已项安世曰
  圣人之仁即天地之生皆是此意与程子所云体
  仁体元也之义互相发明然文言传不曰体元而
  曰体仁者元是善长万物生理皆始于此众善百
  行皆统于此是天德之自然也仁为人心诚能体
  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其在君子所
  当从事于此者是人事之当然也故不曰体元而
  曰体仁也夫仁而谓之为体者朱子言以仁为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6b 页 WYG0722-0260b.png
  仁皆从我发出我之体便都是仁故谓之为体仁
  体仁仁之至也是以中之所存无一念之非仁外
  之所行无一事之非仁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
  在君子则温然爱人之心此心之体无不在此心
  之用无不行是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其足以长
  人也必矣系辞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守
  位曰仁又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其义如此而程
  子所谓体仁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者以仁为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7a 页 WYG0722-0260c.png
  天下之本而为君之道在体仁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8a 页 WYG0722-0261a.png
  周易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检讨(臣/)
  (臣/)谨按仁为众善之长故足宰制群伦为天德之
  元故足覆冒万国天下之大人类之繁人主以一
  身统御其上经之为文纬之为武庆之为赏威之
  为刑其设施至多术矣而总以体仁该之今夫天
  以生物为事而已春生之德盎然而不可穷于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8b 页 WYG0722-0261b.png
  夏长之秋肃之冬藏之而生之理以全人主以爱
  天下为事而已仁爱之心殷然而不可解于是义
  宜之礼理之智别之而爱之事乃足此仁所以总
  义礼智也顾仁之为说以爱言者不足见仁体之
  真韩愈博爱为仁之说是也谢良佐之徒又离乎
  爱而以知觉言以为四体偏痹为不仁取名于不
  知觉也然则痛痒皆觉岂得尽为仁者耶朱子尝
  谓二程之前学者不知有仁字凡圣贤说仁处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9a 页 WYG0722-0261c.png
  过止作爱字看自二先生以来学者始知理会然
  亦不免有弊则指以知觉言仁也朱子训仁曰心
  之德爱之理言心之德则可知其四德无不包言
  爱之理则可知其公溥明通莫非所以究其恻隐
  之量而仁之说乃为无弊至若体仁之方则程子
  所谓公而以人体之者是盖人其质也仁则其生
  之性公则无私也人无私欲则生意常存而能爱
  矣人主无私欲则无一事一物非吾生意之所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59b 页 WYG0722-0261d.png
  而能爱斯能长人矣或曰天下之人皆其所长则
  天下之人皆可一视也(臣/)又以为不然天下之人
  有正有邪人主之心宜有爱有恶故惟仁人能爱
  人恶人此举直错枉能使枉直所以为知仁之合
  一也但邪者易投正者难合则人主之心恐有时
  而或移朱子曰常存此心遇事照管不随物流去
  虽不中不远是又在主敬致知使道心洞然表里
  融彻凡人之至于吾前者合乎天理之公则好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0a 页 WYG0722-0262a.png
  入乎人欲之私则恶之合乎天理之公虽有无心
  之过不可以轻弃入乎人欲之私虽有小忠小信
  不取也由是而天下翕然不仁者远人人出于至
  公物物有其可爱惠政充盈和气洋溢皆一人体
  仁之所致也足以长人讵不信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1a 页 WYG0722-0262c.png
  周易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监察御史(臣/)马丙
  伊川程子曰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
  长人也体仁体元也比而效之之谓体又徐氏几
  曰体者以身法之也仁乃天地生物之心君子能
  体之以身则念念皆仁而有博施济众之功故足
  以长人如克长克君之类是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1b 页 WYG0722-0262d.png
  (臣/)谨按周书泰誓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是父母斯民
  之责天与君子共之者也今夫天下之人众矣天
  下人之待长于君子也亦甚殷矣东西南朔咸深
  望泽之心侯甸要荒群切邀恩之想君子以一人
  而欲胥天下而长之也不亦难乎然自无极之真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以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
  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则仁非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2a 页 WYG0722-0263a.png
  人之所藉以立命者哉试观君子父乾母坤而藐
  焉中处知夫仁也者天德于以统也万善以为长
  也民吾胞而物吾与其于仁也殆以一身体之裕
  如矣盖其旦明之下无戏渝无驰驱应酬之际无
  畔援无歆羡固己全乎仁之本而周乎仁之量焉
  由是仁与身合而身外无仁身与仁一而仁外无
  身仁即体而体即仁动念而见天地之心措施而
  大慈祥之念一人之哀惧爱欲莫不联物我于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2b 页 WYG0722-0263b.png
  来百姓之宴乐忧伤莫不萦至人之寤寐浩浩乎
  天下一家也万物一体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矣
  荡荡乎如天之无不覆也如地之无不载也生成
  之量普于海宇矣彼程子以君长之道比之徐氏
  以克长克君类之诚不诬耳然后知天高地下万
  物散殊彼苍有生物之心足以包含乎百族君子
  有法天之用足以合撰于两仪芸芸之众得天之
  元以资始者实藉君子之仁以长养矣此其所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3a 页 WYG0722-0263c.png
  为九五之大人首出之天子而为万国之所赖以
  咸宁者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4a 页 WYG0722-0264a.png
  周易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编修(臣/)王锦
  (臣/)谨按纯阳为乾其性至健其象为天圣人继天
  立极则乾又为君道元亨利贞文王只为占辞至
  孔子彖传乃有四德之说而天人胥贯焉四德之
  在天者自万物资始以至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各
  正性命保合太和皆自其生成万物言也四德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4b 页 WYG0722-0264b.png
  在人者则元为善之长亨为嘉之会利为义之和
  贞为事之干仁义礼智皆根本于元亨利贞惟君
  子实能以此四德敷而布之于天下而体仁以长
  人嘉会以合礼利物以和义贞固以干事此自其
  统治一世言也然天下无无体之用其措之一世
  者皆其体之一身者也故又曰君子行此四德者
  夫然而天德王道合而一之矣夫易有浑言乾者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有合言四德者乾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5a 页 WYG0722-0264c.png
  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是以元而
  贯亨利贞也此则以元亨利贞统之以乾盖乾惟
  至健故能有元亨利贞之德君子亦惟至健故能
  行仁义礼智之德自强不息者所以法天行之健
  也惟君子能自强不息亦惟自强不息乃成为君
  子而君子一乾矣故朱子语类谓文言以乾字当
  君子也朱子又谓乾元亨利贞犹言性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皆性之德君子行此四德君子之尽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5b 页 WYG0722-0264d.png
  也抑(臣/)谓君子行四德于一身者乾君子体四德
  以措诸天下长人合礼和义干事亦总此乾六爻
  言乾者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然大明
  终始六位时乘曰终始则元亨利贞悉贯之矣然
  则潜见飞跃各以时分而乘六龙以御天者无非
  行健之意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6a 页 WYG0722-0265a.png
  周易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检讨(臣/)赵允涵
  朱子本义云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
  亨利贞程传云必行此四德乃合于乾也
  (臣/)谨按此指自彊不息之学以证经文即以见天
  人合一之理也盖四时具而后成岁四德备而后
  为乾一时不具则岁功有亏一德不全则乾行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6b 页 WYG0722-0265b.png
  间天道远人道迩观人事之周流可以见天工之
  运用亦顾其行之者而已夫体仁足以长人嘉会
  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此四德
  者皆本于天而赋于人则凡为天之所生者莫不
  有是四德孰不当体而行之然而匪易易也或囿
  于气质之偏或蔽于物欲之累行此则遗乎彼始
  行或怠于终岂四德之难行果如是哉不健故也
  健由刚出刚自乾生惟君子全体皆乾故无往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7a 页 WYG0722-0265c.png
  健也其于四德以洗心藏密者行之则彰施凛诸
  寤寐以真实无妄者行之则继续毖于几微仁育
  义正有循环迭见之功礼卑智崇有条贯互施之
  妙无事之时存诸中所以立其体有事之际推诸
  人所以达其用动而作静而思思所以虑善而动
  也守其常达其变变犹是不离乎常也非不有声
  色嗜好之间吾行非不有辩言邪说之挠吾行而
  君子一以精明强固者主之是故由存及发无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7b 页 WYG0722-0265d.png
  事之或违自始至末无一念之不谨非至健能如
  是乎以健而贯于四德之中即以乾而周乎四时
  之运也经文所为元亨利贞冠之以乾职是故尔
  则知赏不僭刑不滥一春温秋肃之为顺人情达
  物理一长养收藏之象天以于穆不已者行之于
  施生而君子取以为法君子以自强不息者行之
  于内外而天地赖以成能所谓财成其道辅相其
  宜者此物此志也所谓以天自处与化同流者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8a 页 WYG0722-0266a.png
  此物此志也天人合一之理不于是而并著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9a 页 WYG0722-0266c.png
  周易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监察御史(臣/)赵青藜
  (臣/)谨按天之于人莫不卑之以固有之性故人之
  所受于天者其理皆备本无不足而实能尽乎人
  而全乎天者盖难其人要惟体之以心验之以身
  不辞勉强之劳不希自然之逸而尽性至命之功
  见焉是非与天为一者未足以与乎此也夫元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69b 页 WYG0722-0266d.png
  利贞天道之本然也仁义礼智人性之自然也养
  其自然而因以不拂乎其本然则天德全矣而无
  如人之不能行此也或近于愚或偏于柔则气质
  拘之矣或诱于外或摇其内则物欲蔽之矣贤人
  由之而不至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四德未尝一日
  或息于人心而实则未尝一日能行于天下求其
  以天合天无亏性始者谁哉惟夫自强不息之君
  子得于天者既全而成于人者复至禀于性者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0a 页 WYG0722-0267a.png
  缺而闲其心者又严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所以立
  其本感而遂通因物付物所以达其用兼容并包
  不遗一物所以穷其大极深研几无幽不烛所以
  究其微时而体仁嘉会则度量之宽洪足以普覆
  冒身心之秩序足以广节宣斯仁礼之德行矣时
  而利物贞固则油然各得其分者乖戾于以潜消
  确然不易其守者推行自能无阻斯义智之德行
  矣是故人之不能行四德者非必其无一时之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0b 页 WYG0722-0267b.png
  行亦非必其无一事之能行也时时行而有一时
  之不行即此一时之理息矣事事行而有一事之
  不行即此一事之用虚矣君子则贞之以百年而
  复持之以瞬息存于暇豫失于造次者无有也凛
  之于艰钜而复察之于纤悉谨其大端略其小节
  者无有也潜见惕跃飞亢皆与四德相周旋刚健
  中正纯粹莫非四德之呈露若此者非由其法天
  行之健以全天德之刚而能如此哉盖元亨以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1a 页 WYG0722-0267c.png
  始利贞以为终而乾则彻始终而无不在元亨以
  为通利贞以为复而乾则贯通复而无不周故一
  言乾而元亨利贞举之矣元亨利贞之外不能有
  所益此四德所以合天之撰元亨利贞之原不能
  无所受此乾行所以总造化之枢非乾无以统四
  德非君子之体乾无以行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厥有旨哉抑尝思之乾之所以至健者不外静专
  动直而静专者健之体动直者健之用是静又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1b 页 WYG0722-0267d.png
  乎动者也后儒谓圣人主静立人极又曰无欲故
  静然则体乾之君子其必制私主静而后能配天
  行之健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2a 页 WYG0722-0268a.png
  周易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监察御史(臣/)周祖荣
  朱子曰常言亦信常行亦谨盛德之至也
  何楷曰道止于中中寓于庸庸者常也平无奇之
  名言必有物无苟高也惟其信无择言矣行必有
  则无苟难也惟其谨无择行矣信谨诚也天德也
  一实焉而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2b 页 WYG0722-0268b.png
  (臣/)谨按乾之九二传称龙德宜乎神不可窥化不
  可测矣何以推其德之所由成仅于庸言庸行致
  功也盖乾之德行恒易易者庸之谓也造化惟庸
  故天行常健圣学至庸故经德不回人伦日用之
  事众人视为无奇每忽不及计圣人见微知著常
  不敢自安是以修德之时于言行得其大概言行
  之要于信谨持其大端而要于至庸之处审其几
  焉即如一言也如心而发谓之实心当理而发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3a 页 WYG0722-0268c.png
  之实理若喜新而厌故则未言之先其心已妄而
  言之能无虚伪乎一行也期可久者由于体验期
  可大者本于小心若矫情以立异则未行之先其
  心已肆而行之能免轶越乎此固不信不谨之过
  且亦不知大中之道即在乎庸也惟盛德之至者
  知出乎身而加乎民即于一言肇其端发乎迩而
  见乎远即于一行基其业不以常理宽吾心而恒
  以常理纠吾心凡其所言无论轻重必拟之而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3b 页 WYG0722-0268d.png
  言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表里如一所谓信也凡其
  所行无论大小必议之而后动既图其始复虑其
  终始终如一所谓谨也事为夫妇之所与能功惟
  夙夜之所独密迨至无言非信无行非谨天下相
  惊其异而圣人止见其常圣人自安其常而天下
  亦不见为异是诚庸德也而即龙德之正中也乾
  之九二其所以成己而裕成物之量者如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4a 页 WYG0722-0269a.png
  周易
 闲邪存其诚
           监察御史(臣/)周祖荣
  朱子曰无斁亦保之意
  程子曰闲邪则诚自存
  (臣/)谨按诚在天为实理在人为实心圣人于乾卦
  首揭其旨以开心学之宗直指其功以明纯德之
  诣固体备于己而不容一息之稍间者也夫心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4b 页 WYG0722-0269b.png
  性情万善毕具赋畀之始诚本自存迨形生神发
  而后天道之自然必尽以人事之当然而理乃全
  备于吾心故秉乾德之大人庸言必信庸行必谨
  以求尽乎其诚而犹恐有不信不谨者以间之于
  是乎有闲邪之功焉闲之云者非制防于一时也
  盖至静之中灵明内照私意才萌即自觉察则闲
  邪于内而私无自生无私之体于以立至定之际
  安止不迁物欲甫乘即自决绝则闲邪于外而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5a 页 WYG0722-0269c.png
  不得入无妄之源于以清如是则人欲涤尽此心
  中无二无杂万理澄然一言一动皆见天心而诚
  有不自存者乎顾闲邪一语意似直截功极严密
  朱子谓为无斁亦保之意深见夫理欲之交危微
  以判此心操省不容稍间在圣人纯于天道则为
  无息之功在学者敬胜自持则为常惺之法昔程
  子有言曰敬胜百邪谢良佐亦曰敬是常惺惺法
  此以明下学之修惟主敬乃能闲邪中庸言戒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5b 页 WYG0722-0269d.png
  而继以慎独集注谓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
  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潜滋暗长于隐微之
  中固即此意也是以圣人于乾之九二既揭出诚
  字于坤之六二即说出敬字明乎理实则诚乾之
  道也心虚则敬坤之道也主敬而诚自存是下学
  而上达尽人以合天者也此天地自然之理而实
  吾心不易之则日用动静无时无地不当如是其
  功不亦严密之至乎在圣人申明爻义以信言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6a 页 WYG0722-0270a.png
  行固已修德于己而犹不自满假从事闲存所以
  尽成己之诣而推极其旨则天地之精蕴理学之
  渊源王道之全功胥不外此一言焉此闲邪存诚
  为盛德之至也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7a 页 WYG0722-0270c.png
  周易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给事中(臣/)胡宝瑔
  (臣/)谨按诚者圣人之本德之所以日新业之所以
  富有无不主于一诚在天为元亨利贞在人为仁
  义礼智天道人道惟此真实无妄之理存之为天
  命之性发之为率性之道而君子之进德修业无
  不于此兢兢焉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7b 页 WYG0722-0270d.png
  诚所以居业也基既立则日进于崇高本不摇则
  胥归于笃实故朱子本义谓忠信者主于心而无
  一念之不诚修辞者见于事而无一言之不实盖
  人之一心具众理而应万事内主忠信则中之所
  涵既无虚假自无间断由是而发之为言言者心
  之声也心无不实则见于事者皆其所性之理而
  辞自归于肫笃诚之所由立也诚立而所以进德
  者此也所以居业者此也盖徵于外者忠信之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8a 页 WYG0722-0271a.png
  修辞乃为德之符根于中者立诚之基忠信又为
  业之本德以广业业以崇德心与事悉统于诚而
  圣学之纯亦不已王道之悠久无疆胥在乎此由
  此观之天道之健行君子之乾惕其理一也有继
  天之责者自有法天之学严于屋漏凛于旦明凡
  所谓圣敬日跻慎修思永者皆存诚之功也诚则
  无私诚则不贰诚于立身行已而戒惧慎独存之
  一心者实理无亏诚于觉世牖民而智周道济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8b 页 WYG0722-0271b.png
  之天下者万物皆备无一念之不诚斯无一言之
  不实忠也信也即诚也进德居业皆一以贯之是
  以宋儒周敦颐以一言举其要曰圣诚而已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9a 页 WYG0722-0271c.png
  周易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编修(臣/)朱佩莲
  (臣/)谨按诚者天之道圣之本大之为五常百行之
  原小之即容猊辞气之准日新之盛德在是富有
  之大业亦即在是也昔者圣人赞易于乾之元亨
  见诚之通利贞见诚之复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见
  诚之源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见诚之立乃于文言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79b 页 WYG0722-0271d.png
  发之其于九二言信谨信谨诚也而又申之曰闲
  邪存其诚于九三言忠信忠信诚也而又申之曰
  修辞立其诚存诚者涵养之功立诚者省察之事
  有涵养而无省察则德不全而业亦不备夫君子
  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
  诚也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虽有忠信
  之心然非修辞立诚则无以居之观朱子本义则
  思诚者密于所存而不密于所发即前有以为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0a 页 WYG0722-0272a.png
  而退无以为居也可乎哉盖人之一身视听言动
  皆足以徵其立心之诚伪而至于辞则尤为枢机
  之发荣辱之主而所以动天地者也可大之业于
  是乎在而可不加之意耶顾或者疑之以为君子
  当兢兢戒惧之时而沾沾焉修辞是尚将毋以富
  丽为工务采色誇声音苟为是炳炳烺烺取悦当
  世云尔哉而抑知非也圣人之情见乎辞其旨远
  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又曰理财正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0b 页 WYG0722-0272b.png
  禁民为非曰义君子而有辞亦择其文者正者而
  已矣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君子而有辞亦务
  其寡者而已矣夫然后则体要矣辑怿矣安定矣
  一有辞而无不利赖诚修之也故不知者以为修
  饰其辞知之者以为修省其辞程子所谓修省言
  辞正为立己之诚意是也夫不诚之辞非一端矣
  巧言令色非诚也论笃色庄非诚也寓言而荒唐
  非诚也盗言而剿袭非诚也凡此皆在修省之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1a 页 WYG0722-0272c.png
  者也君子不得已而有言明道则实见道纪事则
  实悉事言之不怍为之不难以之为己则允迪以
  之治人则允釐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居
  之安而守之固谓非所以居业也耶所以然者君
  子之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苟有一言之不实虽
  内念不欺而举之口笔之书者将有苟且涂饰而
  先失其所守又何暇计其外著之勋业耶乃孔颖
  达正义徒见一偏以修业之修为修营修辞之修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1b 页 WYG0722-0272d.png
  为修理业为功业辞为文教专在于布令陈词诞
  告万方而寓真诚悱恻之意亦何知圣人之所谓
  修辞立诚广大悉备无所不包者哉虽然此君子
  进德修业尚非圣人之崇德广业也若夫圣人建
  中和之极文章性道兼综条贯蕴之为德行发之
  为事业巍乎焕乎更有莫能名焉者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2a 页 WYG0722-0273a.png
  周易
 修辞立其诚
             编修(臣/)宋邦绥
  朱子本义曰立其诚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
  (臣/)谨按君子之道必其存主于中者有以确然自
  信而不惑而后可以明其教于天下此立言之要
  所以必本于立心也盖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则辞
  之不可以已也然君子之言必循循然本乎义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2b 页 WYG0722-0273b.png
  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以欺世而炫俗是故浩
  乎不知其津涯而非虚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
  远也则惟其至诚者为能自信以信天下而已矣
  夫古人之辞非苟以涂饰耳目已也禹皋之谟伊
  尹之训周公召公之诰凡治天下之大经大法条
  理灿然垂之万世而终无以易乎其说者何也则
  惟其诚也夫子删定六经以明天道而述王事而
  春秋一书志存褒贬炳若日星天下之文章莫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3a 页 WYG0722-0273c.png
  大乎此者此诚之至也至于异端曲学如老𣆀庄
  周列禦寇之徒其言洸洋恣肆而不本于理荀卿
  扬雄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识者非之此皆不
  诚之故也不诚则有口道先王语称仁义而考其
  素行多显然自悖于名教者即其辞郁郁炳炳又
  乌足与语立诚之道乎体乾之君子则不然本之
  以不欺先之以慎独呐呐乎如不出诸其口也恳
  恳乎无不本诸其心也由是发之为话言书之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3b 页 WYG0722-0273d.png
  简册明白坦易确乎如五谷之可以疗饥药石之
  可以治病其言为愚夫愚妇之所共知而其理为
  圣贤之所不能外也盖不以辞为寄情笔墨之资
  而以为阐明理奥之要不以辞为驰骋才华之事
  而以为根极性命之原则所谓德音秩秩者此也
  所谓嘉言孔彰者此也昔人有言读令伯陈情表
  可以见孝子之至读孔明出师表可以见忠臣之
  至忠孝者诚也辞至于诚则言满天下而可以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4a 页 WYG0722-0274a.png
  过矣古今来作者虽多惟六经为文辞之祖六经
  者圣贤之心也韩愈曰文者贯道之器周子曰文
  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又曰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
  则爱爱则传焉是理本易简词尚体要文之所以
  为文也禀经酌雅准古宜今立言之所以与立德
  立功不朽也后之修辞者安可不本诸性情而求
  诸经术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一 第 84b 页 WYG0722-0274b.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