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a 页 WYG0172-0001a.png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朕惟春秋者帝王经世之大法史外傅心之要典也大
  义炳若日星而褒贬笔削微显婉章非后世所能窥至
  其立法谨严宅心一本忠恕因善恶是非而施予夺焉
  有正例有变例有事同而辞异有事异而辞同一人之
  身前后不相掩一人之事功过不妨殊如化工之肖物
  随类付形未尝有所容心于其间后之说经者或穿凿
  深文或附会失实固难悉当圣人之心左氏亲见圣人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b 页 WYG0172-0001b.png
  公羊榖梁及门子夏犹彼此牴牾䮞駮互见何况去圣
  人日远纷纭探索如汉唐以下董仲舒赵匡啖助诸家
  乎惟宋康侯胡氏潜心二十年事本左氏义取公榖萃
  诸家之长勒成一家之书虽持论过激抉隐太严未必
  当日圣心皆然要其本三纲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于
  春秋大旨十常得其六七较之汉唐以后诸家优矣朕
  万几之暇研精六经窃有慨于春秋经圣人手定其衮
  钺本乎王章刑赏原于忠厚义例虽繁而其明白正大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a 页 WYG0172-0002a.png
之旨必不如后之说经者委折碎细若此爰命儒臣撰
集进讲大约以胡氏为宗而去其论之太甚者无傅经
文则博采诸儒论注以补之朕亦时有所折衷期归于
一编辑成书朝夕省览亦欲俾学者有所遵守其于经
世大法傅心要典未必无少助云尔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a 页 WYG0172-0002c.png
  御制
 日讲春秋解义序
  尝考春秋经文不过万有六千三百馀言自三传以后
  群儒义疏累数千万言而微词隐义之难明者犹十有
  六七盖是经乃孔子所手定也辞约而义深圣心之所
  运用每举一事其义必贯于全经非若他经一章一节
  各指一事虽有不通而不其可通者故程朱二子深
  探力索久之皆见谓难明而止至明初胡氏安国之说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b 页 WYG0172-0002d.png
  遂独列于学官以朱子深病是经之难通而教门人姑
  从胡氏之说也然谓其以义理穿凿则非义理之真而
  于圣人笔削之旨未能吻合明矣故自明以来虽著功
  令科举之士禀为程式而终不足以服学者之心我
圣祖仁皇帝聪明天亶自少时即笃好经书及
躬揽大政辨色出视朝裁决万几甫毕即
召儒臣讲论经义务抉其根源参伍群言以求至当经筵所
  进日讲四书及尚书周易解义皆裁自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a 页 WYG0172-0003a.png
圣心以为无憾者故即时刋布及晚年以明初五经大全收
  采讨论尚未精详口授指画成周易折衷一书诗书春
  秋则
命重臣开馆编次而
亲釐定之惟三礼体大未议纂修盖有待也周易折衷成于
  康熙五十四年春秋传说汇纂成于六十年已经颁布
  馀二经则至我
皇考继序之后始次第告成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b 页 WYG0172-0003b.png
皇考大孝尊亲凡
皇祖一言一动莫不敬述以昭示来兹念
钦定春秋于胡氏之说既多驳正则廷臣当日所进讲义一
  遵胡氏之旧者于
圣心自多未洽是以迟之又久未尝宣布必将俟诸经备成
  而后重加讨论也故再降
谕旨命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内阁学士方苞详细校
  订始事于雍正七年恭呈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5a 页 WYG0172-0003c.png
御览者再而后告成凡六十四卷乾隆二年锓版既讫诸臣
  请制序文颁示海内朕反覆循览于胡氏穿凿之说旷
  若𤼵蒙笔削之旨阐明者亦过半焉夫解义之成盖数
  十年于兹矣观
皇祖之久不宣布可以徵望道未见之心观
皇考之再三考订而后
命刋可以知善继善述之义岂惟是经之窔穾将由是以开
  通㦲即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5b 页 WYG0172-0003d.png
两朝圣人之心法治法亦于斯可睹矣
  乾隆丁巳仲春月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6a 页 WYG0172-0004a.png
  乾隆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奉
旨开载监修总裁分撰校订校录校刋监造诸臣衔名
    总裁
  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礼部左侍郎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臣/)库勒纳
  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臣/)李光地
    分撰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王封溁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高士奇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6b 页 WYG0172-0004b.png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田喜□
  日 讲官起 居注侍读学士(臣/)德格勒
  日 讲官起 居 注侍读学士(臣/)博 济
  日 讲官起 居 注侍读学士(臣/)朱都纳
  日 讲官起居 注侍读学士(臣/)思格则
  日 讲官起居 注侍读学士(臣/)彭孙遹
    监修
  总理 事务 和 硕庄 亲王(臣/)允 禄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7a 页 WYG0172-0004c.png
    校订
  总 理 事 务 和 硕 果 亲 王(臣/)允 礼
  总 理 事 务 少 保 大 学 士(臣/)张廷玉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臣/)方 苞
    校录
  翰林院侍读今任福建学政(臣/)周学健
  翰  林  院  编   修(臣/)朱良裘
  翰  林  院  编   修(臣/)余 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7b 页 WYG0172-0004d.png
  翰  林  院  编   修(臣/)邓启元
  翰  林  院  检   讨(臣/)周龙官
  翰  林  院  编   修(臣/)王兴吾
  翰  林  院  编   修(臣/)吕 炽
  翰  林  院  编   修(臣/)夏廷芝
  翰  林  院  编   修(臣/)王 检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山西道监察御史(臣/)刘元燮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福建道监察御史(臣/)鹿迈祖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8a 页 WYG0172-0005a.png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吏部验封司郎中(臣/)陈其凝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臣/)吴文焕
  原任翰林院检讨今任分巡浙江金衢严道按察使副使(臣/)程光钜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四川顺庆府知府(臣/)王泰甡
    校刋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臣/)陈 浩
  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臣/)嵇 璜
  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臣/)赵大鲸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8b 页 WYG0172-0005b.png
  翰  林  院  编   修(臣/)万承苍
  翰林院检讨今任山东学政(臣/)李光墺
  翰  林   院  编   修(臣/)于 枋
  翰林院编修今任江西学政(臣/)于 辰
  翰  林  院  编   修(臣/)林蒲封
  翰  林  院  编   修(臣/)柏 谦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杨廷栋
  翰  林  院  编   修(臣/)徐以烜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9a 页 WYG0172-0005c.png
  翰  林  院   编  修(臣/)吴士珣
  翰  林  院   检  讨(臣/)韩彦曾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大受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臣/)邹一桂
  原任翰林院编修今任云南曲靖府知府(臣/)王云铭
    监造
  巡视长芦等处盐政监察御史内务府佐领(臣/)三 保
  内务府南苑郎中兼佐领(臣/)雅尔岱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9b 页 WYG0172-0005d.png
  内务府掌仪司郎中兼佐领(臣/)永 保
  内 务 府 织 染 局 员 外 郎(臣/)李之纲
  内 务 府 广 储 司 司 库(臣/)三 格
  监            造(臣/)西 宁
  监            造(臣/)恩 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0a 页 WYG0172-0006a.png
日讲春秋解义卷目   经部五 春秋类
  第一卷
   隐公(元年之二年/)
  第二卷
   隐公(三年之四年/)
  第三卷
   隐公(五年之七年/)
  第四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0b 页 WYG0172-0006b.png
   隐公(八年之十一年/)
  第五卷
   桓公(元年之三年/)
  第六卷
   桓公(四年之八年/)
  第七卷
   桓公(九年之十三年/)
  第八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1a 页 WYG0172-0006c.png
  桓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九卷
  庄公(元年之六年/)
 第十卷
  庄公(七年之十一年/)
 第十一卷
  庄公(十二年之十九年/)
 第十二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1b 页 WYG0172-0006d.png
  庄公(二十年之二十六年/)
 第十三卷
  庄公(二十七年之三十二年/)
 第十四卷
  闵公(元年之二年/)
 第十五卷
  僖公(元年之四年/)
 第十六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2a 页 WYG0172-0007a.png
  僖公(五年之九年/)
 第十七卷
  僖公(十年之十五年/)
 第十八卷
  僖公(十六年之二十年/)
 第十九卷
  僖公(二十一年之二十三年/)
 第二十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2b 页 WYG0172-0007b.png
  僖公(二十四年之二十七年/)
 第二十一卷
  僖公(二十八年/)
 第二十二卷
  僖公(二十九年之三十三年/)
 第二十三卷
  文公(元年之四年/)
 第二十四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3a 页 WYG0172-0007c.png
  文公(五年之九年/)
 第二十五卷
  文公(十年之十四年/)
 第二十六卷
  文公(十五年之十八年/)
 第二十七卷
  宣公(元年之四年/)
 第二十八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3b 页 WYG0172-0007d.png
  宣公(五年之十年/)
 第二十九卷
  宣公(十一年之十三年/)
 第三十卷
  宣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三十一卷
  成公(元年之二年/)
 第三十二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4a 页 WYG0172-0008a.png
  成公(三年之六年/)
 第三十三卷
  成公(七年之九年/)
 第三十四卷
  成公(十年之十四年/)
 第三十五卷
  成公(十五年之十六年/)
 第三十六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4b 页 WYG0172-0008b.png
  成公(十七年之十八年/)
 第三十七卷
  襄公(元年之六年/)
 第三十八卷
  襄公(七年之九年/)
 第三十九卷
  襄公(十年之十三年/)
 第四十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5a 页 WYG0172-0008c.png
  襄公(十四年之十六年/)
 第四十一卷
  襄公(十七年之二十年/)
 第四十二卷
  襄公(二十一年之二十三年/)
 第四十三卷
  襄公(二十四年之二十五年/)
 第四十四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5b 页 WYG0172-0008d.png
  襄公(二十六年之二十七年/)
 第四十五卷
  襄公(二十八年之二十九年/)
 第四十六卷
  襄公(三十年之三十一年/)
 第四十七卷
  昭公(元年之二年/)
 第四十八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6a 页 WYG0172-0009a.png
  昭公(三年之五年/)
 第四十九卷
  昭公(六年之八年/)
 第五十卷
  昭公(九年之十二年/)
 第五十一卷
  昭公(十三年/)
 第五十二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6b 页 WYG0172-0009b.png
  昭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五十三卷
  昭公(十九年之二十一年/)
 第五十四卷
  昭公(二十二年之二十五年/)
 第五十五卷
  昭公(二十六年之二十八年/)
 第五十六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7a 页 WYG0172-0009c.png
  昭公(二十九年之三十二年/)
 第五十七卷
  定公(元年之四年/)
 第五十八卷
  定公(五年之八年/)
 第五十九卷
  定公(九年之十二年/)
 第六十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7b 页 WYG0172-0009d.png
  定公(十三年之十五年/)
 第六十一卷
  哀公(元年之五年/)
 第六十二卷
  哀公(六年之十年/)
 第六十三卷
  哀公(十一年之十四年/)
 第六十四卷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8a 页 WYG0172-0010a.png
  哀公(十五年之二十七年/)
    (臣/)等谨按
  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是书为
 圣祖仁皇帝经筵旧稿
 世宗宪皇帝复加考论乃编次成帙说春秋者莫夥
   于两宋其为进讲而作者宋史艺文志有王葆
   春秋讲义二卷今已散佚张九成横浦集有春
   秋讲义一卷永乐大典有戴溪春秋讲义三卷大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8b 页 WYG0172-0010b.png
   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政理与章句之学迥殊是非
   惟崇政迩英奏御之体裁如是亦以统驭之柄在
   慎其赏罚赏罚之要在当其功罪而别嫌疑明是
   非定犹豫者则莫精于春秋圣人笔削之旨实在
   于是也故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公扈子曰有
   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董仲舒
   推演公羊之旨得二百三十二条作春秋决事
   十六篇其义盖有所受矣是编因宋儒进御旧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9a 页 WYG0172-0010c.png
    体以阐𤼵微言每条先列左氏之事迹而不
    取其浮夸次明公榖之义例而不取其穿凿
    反覆演绎大旨归本于王道允足明圣经之
    书法而探帝学之本原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
 圣
 圣相承郑重分明以成此一编岂非以经世之枢要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19b 页 WYG0172-0010d.png
    具在斯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0a 页 WYG0172-00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春秋解义总说
   纲领
 孟子曰春秋夫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
  惧
 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
  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0b 页 WYG0172-0011b.png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
  敌国不相征也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庄氏周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又曰春秋以道名分
 董氏仲舒曰春秋之道视人所惑大为说以明之
 又曰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1a 页 WYG0172-0011c.png
又曰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
 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
 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
 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
 义者必陷死罪之名故春秋礼义之大宗也
刘氏向曰春秋无通义
司马氏迁曰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
 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七十子之徒口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1b 页 WYG0172-0011d.png
 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
 见也
班彪引古语杀史见极平易正直
韩氏愈曰春秋谨严
又曰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邵子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
 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
 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2a 页 WYG0172-0012a.png
 未有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
 理不得圣人之心矣
程子曰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
 奥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予或夺或
 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
 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
又曰春秋有重叠言者如征伐会盟之类盖欲成书势
 须如此不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2b 页 WYG0172-0012b.png
 异则义须别
胡氏安国曰春秋为诛乱臣贼子而作其法尤严于乱
 贼之党
朱子曰春秋是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
 为鉴戒耳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不
 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书即位则是
 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
  通论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3a 页 WYG0172-0012c.png
公羊氏高曰君子何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
 春秋
董氏仲舒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
 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曰我欲载之空言不
 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又曰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王氏通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
 也舍则无所取衷矣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3b 页 WYG0172-0012d.png
孔氏颖达曰年时月日四者史之所记皆应具文而春
 秋之经或时而不月月而不日亦有日不系月月而
 无时者或史文先缺而仲尼不改或仲尼备文而后
 人脱误桓十七年五月无夏昭十年十二月无冬既
 得其月时则可知仲尼不应故阙其时独书其月当
 是写者脱漏其日不系于月或是史先阙文若僖二
 十八年冬下无月而有壬申丁丑虽欲改正无以复
 知其时而不月月而不日者史官之文亦或自有详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4a 页 WYG0172-0013a.png
 略案经传书日者凡六百八十一事自文公以上书
 日者二百四十九宣公以下亦俱六公书日者四百
 三十二计年数略同而日数向倍此则久远遗落不
 与近同且他国之告有详有略若告不以日鲁史无
 由得其日而书之如是则当时之史亦不能使日月
 皆具仲尼从后修之旧典参差安能皆使齐同去其
 日月则或害事之先后备其日月则古史有所不载
 自然旧有日者因而详之旧无日者因而略之既有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4b 页 WYG0172-0013b.png
 详略不可以为褒贬故春秋诸事皆不以日月为例
啖氏助曰左氏比馀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
 能令百代之下颇见本末因以求意经文可知谷梁
 意深公羊辞辩随文解释往往钩深但以守文坚滞
 泥难不通比附日月曲生条例义有不合亦复强通
 或至矛盾不近圣人夷旷之体又不知有不告则不
 书之义凡不书者皆以义说之列国至多若盟会征
 伐丧纪不告亦书则一年之中可盈数卷况他国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5a 页 WYG0172-0013c.png
 事不凭告命从何得书但书所告之事定其善恶以
 文褒贬耳左氏言褒贬者又不过十数条其馀事同
 文异者亦无他解旧解皆言从告及旧史之文若如
 此论乃是夫子写鲁史耳何名修春秋乎故谓二者
 之说俱不得中
赵氏匡曰啖氏依公羊家旧说云春秋变周之文从夏
 之质予谓春秋因史制经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端
 而已兴常典也著权制也故凡郊庙丧纪朝聘蒐狩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5b 页 WYG0172-0013d.png
 昏取皆违礼则讥之是兴常典也非常之事典礼所
 不及则裁之圣心以定褒贬所以穷精理也精理者
 非权无以及之故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
 可与权是以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然则圣人当机
 𤼵断以定厥中辩惑质疑为后王法何必从夏乎问
 者曰然则春秋救世之宗指安在荅曰在尊王室正
 陵僭举三纲提五常彰善瘅恶不失纤芥而已又曰
 褒贬之指在乎例缀叙之意在乎体所谓体者其大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6a 页 WYG0172-0014a.png
 概有三而区分有十所谓三者凡即位崩薨卒葬朝
 聘会盟此常典所当载也故悉书之随其邪正而加
 褒贬此其一也祭祀婚姻赋税军旅蒐狩皆国之大
 事亦所当载也其合礼者夫子修经之时悉皆不取
 故公榖云常事不书是也其非者及合于变之正者
 乃取书之而增损其文以寄褒贬之意此其二也庆
 瑞灾异及君被杀被执及奔放逃叛归入纳立如此
 并非常之事亦史册所当载夫子则因之而加褒贬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6b 页 WYG0172-0014b.png
 焉此其三也此述作之大凡也所谓十者一曰悉书
 以志实二曰略常以明礼三曰省辞以从简四曰变
 文以示义五曰即辞以见意六曰记是以著非七曰
 示讳以存礼八曰详内以异外九曰阙略因旧史十
 曰损益以成辞知其体推其例观其大意然后可以
 议之耳或曰圣人之教求以训人也微其辞何也荅
 曰非微之也事当尔也人之善恶必有浅深不约其
 辞不足以差之也若广其辞则是史氏之书耳焉足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7a 页 WYG0172-0014c.png
 以见条例而称春秋乎
周子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而修
 也乱臣贼子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
程子曰诗书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诗书如药方春
 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书所谓不如载之
 行事深切著明者也
又曰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
 法至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7b 页 WYG0172-0014d.png
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小大莫
 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
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乃穷理之要学
 者只观春秋亦可以尽道矣
又曰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
 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也春秋大率
 所书事同则辞同后人因谓之例然有事同辞异者
 盖各有义非可例拘也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8a 页 WYG0172-0015a.png
汪氏藻曰六经惟春秋为仲尼作圣人见其所志之书
 也学而不明乎是非何以为人治而不明乎刑赏何
 以为国此书之所以作而为万世法也
朱子曰史记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易与春秋
 天人之道也易以形而上者说出在那形而下者上
 春秋以形而下者说上那形而上者去
吕氏大圭曰春秋穿凿之患其大端有二一曰以日月
 为褒贬二曰以名称爵号为褒贬春秋以事系日以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8b 页 WYG0172-0015b.png
 日系月以月系时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
 月事成于时者书时其或宜月而不月宜日而不日
 者皆史失之也
刘氏永之曰春秋因乎鲁史而笔之传之而王法由诸
 而明乱逆由诸而章也言之重辞之复必有大美恶
 焉此先儒之说也抑尝考之盖史册之实录而其纪
 载之体异焉耳其凡有五有据其事之离合而书之
 者有重其终而录其始者有重其始而录其终者有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9a 页 WYG0172-0015c.png
 承赴告之辞而书之者有非承赴告之辞闻而知之
 而书之者此五者其凡也而皆所以纪实也夫首止
 之与葵丘也皆夏之会而秋之盟是离而为二事矣
 故再书焉此据其事之离合而书之者也践土之会
 美矣而盟不异书同日也平丘之会无美焉而盟则
 异书异日也皆实之纪也非美之大而详其辞也将
 书其取鼎也于稷之会则始之以成宋乱此重其终
 而录其始也既书曰宋伯姬卒也于澶渊之会则终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29b 页 WYG0172-0015d.png
 之以宋灾故此重其始而录其终也会未有言其故
 者于兹二者言之特以明其所重也他如书实来则
 先书州公如曹书齐侯伐北燕则遂书暨齐平皆是
 物也子朝之乱叔鞅至自京师而言之未知其孰是
 焉故曰王室乱此非承赴告之辞闻而知之而书之
 者也刘单以王猛居于皇则来告矣敬王居翟泉而
 尹氏立子朝则来告矣此承赴告之辞而书之者也
 皆实之纪也非恶之大而详其辞也曰言之重辞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0a 页 WYG0172-0016a.png
 复必有大美恶焉者先儒之过也
  经传源流
班氏固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杜氏预曰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
 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
 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
 也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0b 页 WYG0172-0016b.png
 之旧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
 春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
 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
 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
 而正之以示劝戒其馀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
 有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又曰非圣人孰能
 修之
陆氏德明曰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1a 页 WYG0172-0016c.png
 行昭法式也诸侯亦有国史春秋即鲁之史记也孔
 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西狩获麟伤其虚应乃与鲁
 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
 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褒善黜恶勒成十二公
 之经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
 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之传明夫子不以空言
 说经也春秋所贬损人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
 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1b 页 WYG0172-0016d.png
 故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之传邹氏无师夹氏有录
 无书故不显于世汉兴齐人胡母生赵人董仲舒并
 治公羊春秋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吕步
 舒皆仲舒弟子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授东海孟卿及
 鲁眭弘弘授严彭祖及颜安乐由是公羊有严颜之
 学弘弟子百馀人常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彭祖授
 琅邪王中中授同郡公孙文及东门云安乐授淮阳
 泠丰及淄川任翁丰授大司徒马宫及琅邪左咸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2a 页 WYG0172-0017a.png
 贡禹事嬴公而成于眭孟以授颍川棠溪惠惠授泰
 山冥都又疏广事孟卿以授琅邪筦路筦路及冥都
 又事颜安乐路授大司农孙宝 瑕丘江公受谷梁
 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武帝时为博士使与董仲舒论
 江公呐于口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义
 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卫太子复
 私问谷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
 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蔡千秋梁周庆丁姓皆从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2b 页 WYG0172-0017b.png
 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宗即位闻卫太
 子好谷梁乃召千秋与公羊家并说上善谷梁说后
 又选郎十人从千秋受会千秋病死徵江公孙为博
 士诏刘向受谷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徵周庆
 丁姓待诏使卒授十人十馀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
 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
 望之等多从谷梁由是大盛庆姓皆为博士姓授楚
 申章昌曼君初尹更始事蔡千秋又受左氏传取其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3a 页 WYG0172-0017c.png
 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房凤始江博
 士授胡常常授梁萧秉为讲学大夫 左丘明作传
 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
 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况传武威张
 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嘉传赵人贯公贯
 公传其少子长卿长卿传京兆尹张敞及侍御史张
 禹禹数为御史大夫萧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荐禹
 徵待诏未及问会病死禹传尹更始更始传其子咸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3b 页 WYG0172-0017d.png
 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护授苍梧陈钦汉书
 儒林传云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
 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始刘歆从
 尹咸及翟方进受左氏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
 歆歆授扶风贾徽徽传子逵逵受诏列公羊谷梁不
 如左氏四十事以奏之名曰左氏长义章帝善之逵
 又作左氏训诂司空南閤祭酒陈元作左氏同异大
 司农郑众作左氏条例章句南郡太守马融为三家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4a 页 WYG0172-0018a.png
 异同之说京兆尹延笃受左氏于贾逵之孙伯升因
 而注之汝南彭汪记先师奇说及旧注太中大夫许
 淑九江太守服虔侍中孔嘉魏司徒王朗荆州刺史
 王基大司农董遇徵士燉煌周生烈并注解左氏传
 梓潼李仲钦著左氏指归陈郡颍容作春秋条例又
 何休作左氏膏肓公羊墨守谷梁废疾郑康成针膏
 肓𤼵墨守起废疾自是左氏大兴汉初立公羊博士
 宣帝又立谷梁平帝始立左氏后汉建武中以魏郡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4b 页 WYG0172-0018b.png
 李封为左氏博士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因
 不复补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奏上左氏乃立
 于学官仍行于世迄今遂盛行二传渐微左氏今用
 杜预注公羊用何休注谷梁用范宁注
啖氏助曰古之解说悉是口传自汉以来乃为章句如
 本草皆后汉时郡国而题以神农山海经广说殷时
 而云夏禹所纪自馀书籍比比甚多是知三传之义
 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著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5a 页 WYG0172-0018c.png
 子观左氏传自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之事最详晋则
 每一出师具列将佐宋则每因兴废备举六卿故知
 史策之文每国各异左氏得此数国之史以授门人
 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而通之总而合
 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文籍故兼与子
 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书及杂占书纵横家
 小说讽諌等杂在其中故叙事虽多释意殊少是非
 交错混然难證公羊谷梁初亦口授后人据其大义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5b 页 WYG0172-0018d.png
 散配经文故多乖谬失其纲统然其大指亦是子夏
 所传
郑氏樵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有未经夫子笔削之
 春秋有已经夫子笔削之春秋孔颍达曰春秋之名
 无所经见惟昭二年韩起来聘见鲁春秋晋语司马
 侯对悼公曰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之傅其太子
 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亦云教之以春秋由此
 观之是周之典礼不存惟鲁春秋为列国所重皆在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6a 页 WYG0172-0019a.png
 夫子未修之前旧有春秋之目则韩起之所见与叔
 向叔时之所学者乃周公伯禽以来上自天子下至
 列国礼乐征伐等事无不备载皆周之盛时为王之
 典章此杜预所谓周之旧典礼经是也今汲冢琐语
 亦有鲁春秋记鲁献公十七年事诸如此类皆夫子
 未生之前未经笔削之春秋也孟子云王者之迹熄
 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此鲁史记东迁以后事已
 经夫子笔削之春秋也或谓春秋之名取赏以春夏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6b 页 WYG0172-0019b.png
 刑以秋冬或谓一褒一贬若春若秋或谓春获麟秋
 成书谓之春秋皆非也惟杜预所谓年有四时故错
 举以为所记之名此说得之汲冢琐语记夫子时事
 自为夏殷春秋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以至晏子虞
 卿吕不韦陆贾著书皆曰春秋盖当时述作之流于
 正史外各记其书皆取春秋以名之然观其篇第本
 无年月与错举春秋以为所记之名则异矣
问公谷传大概皆同朱子曰所以林黄中说只是一人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7a 页 WYG0172-0019c.png
 只是看他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皆有所
 传授其后门人弟子始笔之于书耳曰想得皆是齐
 鲁间儒其所著之书恐有所传授但皆杂以己意所
 以多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圣人之旧
马氏端临曰案春秋古经虽汉艺文志有之然夫子所
 修之春秋其本文世所不见而自汉以来所编古经
 则俱自三传中取出经文名之曰正经耳又曰易有
 彖象本与卦爻为二而王弼合之诗书有序本与经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7b 页 WYG0172-0019d.png
 文为二而毛苌孔安国合之春秋有三传亦本与经
 文为二而治三传者合之先儒务欲存古于是取其
 已合者复析之命之曰古经然彖象之与卦爻序之
 与经毛孔王三公虽以之混为一书尚未尝以己意
 增损于其间苟复析之即古人之旧矣独春秋一书
 三传各以其说与经文参错而所载之经文又各争
 异盖事同而字异者及邾仪父盟于蔑于眜之类是
 也事字俱异者尹氏君氏之类是也元未尝书其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8a 页 WYG0172-0020a.png
 而以意增入者孔子生孔丘卒是也然择其差可信
 者则左氏为优何也盖公羊谷梁直以其所作传文
 搀入正经不曾别出而左氏则经自经而传自传又
 杜元凯经传集解序文以为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
 附则是左氏作传之时经文本自为一书至元凯始
 以左氏传附之经文各年之后是左氏传中之经文
 可以言古经矣
  传注得失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8b 页 WYG0172-0020b.png
欧阳氏修曰传之于经勤矣其述经之事时有赖其详
 焉至其失传则不胜其戾也其述经之意亦时有得
 焉及其失也欲大圣人而反小之欲尊经而反卑之
 取其详而得者废其失者可也嘉其尊大之心可也
 取其卑小之说不可也
又曰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因传而惑者十五六
程子曰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
晁氏说之曰谷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9a 页 WYG0172-0020c.png
 畔而正之至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范氏
 又因诸儒而博辩之申谷梁之志也其于是非亦少
 公矣非若征南一切申传汲汲然不敢异同也
杨氏时曰伯淳先生尝有语云看春秋若经不通则当
 求之传传不通则当求之经某曾问之云传不通则
 当求之经何也曰只如左氏春秋书君氏卒君氏乃
 惠公继室声子也而公羊春秋则书曰尹氏传云大
 夫也然声子而书曰君氏是何义当以尹氏为正此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39b 页 WYG0172-0020d.png
 所谓求之经
胡氏安国曰传春秋者三家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
 梁辞辩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案则当阅左氏玩辞以
 义为主则当习公谷
胡氏宁曰左氏释经虽简而博通诸史叙事尤详能令
 百世之下颇见本末其有功于春秋为多公谷释经
 其义皆密如卫州吁以称人为讨贼之辞也公薨不
 地故也不书葬贼不讨以罪下也若此之类深得圣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0a 页 WYG0172-0021a.png
 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说
 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未
 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附益转相传授浸失本真故
 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忽
 焉而不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则
 春秋之宏意大旨简易明白者汨于僻说愈晦而不
 显矣
朱子曰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义专去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0b 页 WYG0172-0021b.png
 小处理会往往不曾讲学公谷考事甚疏然义理却
 精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说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又曰左传君子曰最无意思因举芟夷蕴崇之一段是
 关上文甚事左传是一个审利害之几善避就底人
 所以其书有贬死节等事其间议论有极不是处如
 周郑交质之类是何议论其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义
 理此段不如公羊说君子大居正却是儒者议论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1a 页 WYG0172-0021c.png
又曰或有解春秋者专以日月为褒贬书时月则以为
 贬书日则以为褒穿凿得全无义理若胡文定公所
 解乃是以义理穿凿故可观
问胡春秋如何曰胡春秋大义正但春秋自难理会
又曰前辈做春秋义言辞虽粗率却说得圣人大意出
 如二程未出时便有胡安定孙泰山石徂徕他们说
 经虽是甚有疏略处观其推明治道直是凛凛可畏
又曰左传是后来人做为见陈氏有齐所以言八世之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1b 页 WYG0172-0021d.png
 后莫之与京见三家分晋所以言公侯子孙必复其
 始左氏是史学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
 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
择之说文定说得理太多尽堆在里面朱子曰不是如
 此底亦压从这理来
问春秋胡文定公之说如何曰寻常亦不满于胡说且
 如解经不使道理明白却就其中多使故事大与做
 时文答策相似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2a 页 WYG0172-0022a.png
晁氏公武曰三传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
 之论最善
郝氏经曰三传之说虽不同要之出于圣人之门而学
 有所自终不外圣人之书法自王通为三传作而春
 秋散之言而卢仝辈遂谓三传当束高阁而独抱遗
 经陆淳啖助赵匡等因之遂创为之传自是春秋之
 学不专于三传矣
虞氏集曰昔之传春秋者有五家邹夹先亡学春秋者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2b 页 WYG0172-0022b.png
 据左氏以记事以观圣笔之所断而或议其浮华与
 经意远者多矣是以公谷据经以立义专门之家是
 以尚焉唐啖赵师友之间始知求圣人之意于圣人
 手笔之书宋之大儒以为可与三传并治者明其能
 专求于经也然传亡存者惟纂例等书意其传之所
 𤼵明无出于所存之书者清江刘氏权衡三传得之
 为多而其所为传用意奥深非博洽于典礼旧文者
 不足以尽明之是以知者鲜矣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3a 页 WYG0172-0022c.png
 
 
 
 
 
 
 
 
日讲春秋解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 第 43b 页 WYG0172-0022d.png
 
 
 
 
 
 
 
日讲春秋解义总说